广播电视的政治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的政治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的政治功能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事业;宣传功能;新闻报道;实际应用

伴随着时代及科技的变迁,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各类媒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这当中也包括广播和电视媒体。随着中国的入世及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必将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和挑战的机遇。本文首先拟阐释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发展趋势、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探讨广播电视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在未来如何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性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广播电视的一般概念

(一)广播电视的性质

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是当今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中介物,以节目为最终产品。它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对象宽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优势,同时存在稍纵即逝、选择性差、不易保存的弱点。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转播媒介传播新闻要素的时效性不同,导致了各种传播媒介产业发展的不同。下表(表-2)通过对几种大众传播媒介在技术、载体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广播电视在这些媒介中的超强的优势。

现今社会,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民众日常信息消费的常态。CTR媒介智讯2010年第四季度媒介受众调研报告显示,所有被访者都表示会使用两个或以上的渠道获取信息。其中,“家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是最普遍的组合,详细分析结果见下表(表-3)。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概述

(一)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报纸、广播、电视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传统舆论阵地。且其具有传播地域广阔、接受的观众广泛、信息的容量大、直观等特性,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功能,包括:新闻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宣传功能概述

1、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定义

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每天所发生的大事,及时地了解执政党和政府的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和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服务。

2、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表现

广播电视首先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与教育功能不会改变。为此,广播电视必须增强喉舌意识,把体现主功能的新闻等节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保证,并把它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同时,根据时代与受众需求,采制与传播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类、科普常识类、文娱体育类、生活服务类等节目,使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加符合群众的客观需求和欣赏口味,以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时代性,为推进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①、注重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②、服务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心,搞好经济宣传,既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内容,又是广播电视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广播电视要关注经济建设动态,解读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全面、客观、准确、生动地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把握正在发展、变革、进步的社会,形成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③、关注民生民情。广播电视要把镜头和视角更多地转向社会建设,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主题,从探索新形势下传播的内在规律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话筒伸向受众,多用受众的语言,多联系受众身边的事例,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办一些新栏目、好栏目,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给力加油。[1]

三、广播电视的宣传功能的社会应用

(一) 坚持新闻创新

积极探索、研究和掌握经济社会广泛深刻变革情况下的舆论生成、演变规律,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条件下的舆论引导规律,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规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传播规律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规律,积极进行新闻宣传的创新。要以领导活动、会议报道为突破口,当重则重,当简则简,形式手法灵活多样。重则集中力量,采用消息、专题、评论、公益广告等,组织系列化、战役化的立体报道,出规模、出深度、出声势、出大的效果。简则要言不繁,通过口播新闻、标题新闻、字板新闻、游动字幕等提示告知。无论重、简都要努力做到鲜活、贴近,有吸引力、感染力。要以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新闻创新难、舆论监督难为重点,使正面报道有分量、有影响、有力度,典型宣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舆论监督实事求是、公道公正。要以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为关键,强化权威,强化大报道、大专题、大制作,强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道。要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为标准,把更多的话筒、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更多地反映民生、民意、民情,更多地报道人民群众生动的创造实践,在体现“三贴近”、让人民群众满意上下工夫,使新闻宣传充满生机和活力。[2]

(二)增强社会性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必须适应观众首先收看就近电视内容的心态,做到立足基层,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要多反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新闻,做到新闻平民化,以新、短、快、活为特色,给观众一种亲近感、轻松感、兴趣感,并以此构筑起自己的收视群。社会新闻是用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新闻。一档新闻栏目有没有社会新闻,可以说是关系屏幕形象的问题。它有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争取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社会新闻的广泛性、题材的多样性与具备令人深省的思辩色彩,很容易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和共鸣。

四、结语

今天的世界已经毫无保留地呗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所包围、所投射、所塑造、所解析,甚至所解构,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一个是物理的生活空间,另一个是传媒的信息空间。[3] 广播电视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而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政治形态如何构建,政治经济如何进步,广播电视都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长治日报20110629期 第B3版:综合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号系统 发射监控技术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广播电视有了较大进步,各类广播节目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较好满足人们的听觉需求,而且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但是实际运作中,广播电视的运作过程受到了较多因素的干扰,所以技术人员可以对发射监控技术进行应用,对广播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帮助工作人员消除各类干扰因素,维护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1 广播电视信号系统中发射监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射监控技术能够较好地对广播信号进行实时监控,为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维持广播电视的正常运作。在广播电视信号系统中对发射监控技术进行应用时,技术人员须从整体性进行考虑,对广播电视信号系统以及发射监控技术的特性进行合理分析,促进两者和谐统一,充分发挥出发射监控技术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运作。技术人员在对发射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依据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相应特性,一般可应用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进行发射监控系统的设计处理。实际情况中,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属于PLC以及局域网结构,其包含多种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能够较好地对广播电视信号系统中电视、调频等设备进行智能遥控,从而给技术人员实时提供广播电视信号系统的运作情况,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属于分层式,一般包含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前置处理层、数据采集层、应用层以及集成通信层。其中前置处理层主要对控制机进行实时监控,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以及整合,再将整合后的数据传送至其他子模块。前置处理层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菜单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有着自身特性。应用层与其他子功能模块存在着紧密联系,且应用层主要通过局域网实现数据传送等功能;在系统中,应用层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块、管理模块、工作模块等,且每种模块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数据采集层主要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并与其它层进行数据联系;数据采集层中主要包括现场操作设备以及控制机,其中控制机主要对现场操作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并能有效控制设备发射功能的开始和暂停。集成通信层主要包括局域网以及服务器,在局域网以及服务器的作用下,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微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时获取所需数据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存在的干扰问题,维持系统安全性。

在实际情况中,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具有较多优势,不仅能帮助技术人员实时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系统的运作情况,而且能较好避免各类干扰因素对广播电视的运作造成影响,最终实现广播电视的安全运作。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中包含多种技术,主要包括控制网技术、PLC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在多种先进技术的作用下,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能够维持正常运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分层结构以及大量的子模块,所以在操作及相应部件的检修方面给技术人员带来了较大便利,从而更好发挥出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作用,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监控,消除各种不良因素,促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在操作方面简单方便,获取的相关信息准确度较高,能够为工作人员相应工作提供依据,而且能与外网共享数据,从而及时解决各种干扰问题,维持广播电视的安全运作。

2 广播电视信号系统抗干扰方法

基于广播电视的特性,其信息的接受和发射过程会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应用发射监控系统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相关干扰因素的信息,从而更方便技术人员对干扰因素进行处理,维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在实际情况中,高频干扰的方式较多,主要包括大气中电磁波辐射干扰、接地线干扰、取样信号干扰等,干扰信号在这些途径下进入到计算机系统,并产生各种隐患。在对大气中电磁波干扰进行处理时,技术人员可以设置计算机屏蔽室,优化计算机运作环境。在发射机中,虽然采用了宽紫铜带接地法,但是在高频状态下,地线会存在一定电感,进而提高阻抗;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线的干扰电压会变得很高,但取样信号电压较低,进而给发射监控系统正常运作带来不利。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对接地方式进行准确设计,一般在低频电路中可采用一点接地法,避免地线产生过多的地环路,进而较小干扰电压。在高频电路中可采用多点入地,对干扰电压进行分散,以维持系统安全性。

技术人员还可以运用平衡方式将传感器输出端和前端机的输入端进行连接,一般可以应用平衡双绞线进行操作。系统中前端机会对平衡信号进行转换,形成不平衡信号,而平衡双绞线则能对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清除,从而降低干扰信号对发射信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对二芯屏蔽双绞线进行应用,并将屏蔽层与高频接地系统进行连接,从而更好消除各种干扰信号所产生的隐患,维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3 结束语

广播电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是政府宣传相关政治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广播电视运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广播电视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多种安全隐患。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将发射监控技术引进广播电视信号系统中,实现对信号的的实时监控,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确保信号正常发送,从而维持广播电视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潘宏亮.浅析广播电视信号系统发射监控技术问题[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9):228-228.

[2]柳玉海.浅析广播电视信号系统发射监控技术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75-75.

[3]刘晓威.广播电视信号系统发射监控技术问题分析[J].信息通信,2015,(2):274.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 技术维护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13-01

在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紧跟时代的发展,信息化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播电视这一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除了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之外,它的技术维护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信息的安全传播。而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播出,保证广大人民能够接收到准确无误的信息,在广播电视工作中就必须要有一套可靠安全的技术维护系统和先进的管理策略,从而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以下分别对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特点和重要性及其策略进行分析。

1 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特点及重要性

(1)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技术维护工作主要是维护技术设施和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广播电视技术设施、设备是广播电视宣传的物质基础。广播电视技术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是进行广播电视宣传的根本保证。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进行,从节目播出环节开始,到节目传送、发射。广播电视工作中的技术维护工作就是要保证技术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机房的大设备不出现任何故障。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总方针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地传播广播电视节目。这个维护方针是维护工作的综合效果,也是维护水平提高的全面反映。

(2)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①固体化发射系统的引进:固体化的发射系统,是一种新型信号发射系统。这种发射系统具有经济实用、可靠性高,体积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目前来说已经非常完善,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广播电视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广播电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②广播电视系统日趋复杂:近年来电视节目的频道和频率迅速增加,因此为了满足实际播出的需要出现了综合性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广播电视的系统呈现出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控制体系需要采取单频道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方法[1]。因此做好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就必须了解广播电视技术和广播电视系统的复杂性。③系统趋向数字化和多功能化:由于传输系统、发射系统及播控系统逐步实现数字化,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多声道传输技术及图文电视技术都相继发展起来,从而使广播电视的功能与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电视要向HDTV过渡、DVB过渡,而广播向DAB过渡。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输系统、发射系统、播控系统必将使用数字化模式,其设备也会不断进行完善,信道新增加了信息传输和数字压缩技术大大增加了传输内容。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多声道传输技术和图文电视技术都相继发展起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2]。

(3)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维护工作做好了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播出,才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可以说广播电视的安全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技术监管,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维护管理机制。

2 广播电视工作中的技术维护的策略

(1)制定设备的使用规则,规范设备的保养方法。在广播电视工作中,设备的维护不只是技术维护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使用设备部门的责任。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多,除了技术部门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之外,也有可能是其他使用设备的部门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因此要减少广播电视工作中的设备故障,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设备使用规则,对所有部门的人员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认真遵守设备的使用规则,把维护广播电视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当做工作之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广播电视系统中设备出现故障,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播出。另外要规范设备的保养方法,一定要对设备有一个良好的保养。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对广播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维护过程;其次在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方面,及时对新进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设备的保养办法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广播电视系统的日常工作中,及时对设备提供良好的维护,并能将人为故障的概率降到最低。

(2)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避免大型设备发生故障。大型的设备是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主导,一旦出现故障整个广播电视系统都会瘫痪。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技术维护工作时一定加强对大型设备的维护,避免大型设备发生故障,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加重要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设备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安全使用。

(3)熟记待修设备正常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现象。作为技术维护工作人员必须要熟记待修设备正常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现象,熟练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保存好设备出厂时的验收报告,认真做好技术维护的备案工作[3]。从而能够保证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很快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进行维护,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恢复正常工作。因此对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对新进技术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在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方面,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有效的运行[4],一定要对新进的技术维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设备的保养办法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要培养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清点工具、打扫现场、使用称谓统一、呼应准确的工作语言等,正确的使用各类专有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为故障的概率降到最低,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这也给广播电视的维护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维护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要点,制定出合理规范的维护策略,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正常安全运行,保证信息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 江雪峰.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2] 郭学敏.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科技传播,2011(24).

篇4

关键词:宣传报道创新模式媒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渠道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受众碎片化的多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既要强化其作为传统主流媒介在宣传报道中的主导地位,又要积极与新兴媒介进行竞争和合作,其中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和受众主体都在发生着不断变化,如果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的话,那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运用新闻传播的科学理论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有益经验来改善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可以说,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路径,要实现创新,就需要首先对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特点进行一番讨论。

一、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特点

媒介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根本)属性,在政治属性的作用下,媒介具有天然的“喉舌”功能。广播电视媒介作为传统主流媒介,宣传报道类的节目内容是实现其“喉舌”功能的重要体现。结合广播电视的政治属性和宣传报道工作有关实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认识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主要特点。

(一)在政治上,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在传播范围上,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高、受众规模大。在我国,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都已经超过了95%。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

(三)在时效性上,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较快。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内容一经做好,便能实时传播,速度较快。在新闻事件或者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直播的常态化(广播尤其如此)已经使得报道的过程能够和事态发展的过程同步。

(四)在内容上,广播电视节目直观立体、通俗易懂。广播节目主要以声音语言为主,配合音响效果和音乐,电视节目则声画并茂、现场感强,因此这些节目形式不需要受众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与报纸、期刊等媒介相比,降低了受众接受信息的门槛。

(五)在时间上,广播电视节目按特定时间顺序排列播出,一般来说受众不能跳跃点播,选择性较差。播出的内容转瞬即逝,不宜保存。

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重要性、突出性地位便不言而喻了,对于重大宣传报道活动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既要符合中央要求,履行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让受众喜闻乐见,不仅易于被接受、更乐于被接受。当前,广播电视宣传报道面临的挑战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在渠道方面,有来自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竞争,更有来自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在内容方面,有来自一般信息的竞争压力,更有来自火爆银屏和广播频率的综艺娱乐节目的冲击;在受众方面,面临着受众兴趣分散程度扩大(碎片化)、众口难调的尴尬处境,等等,这些都为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优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在宣传阵地上占据主动地位,就需要通过全面创新,形成宣传报道的新格局。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不懈努力、积极探索,按照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所强调的“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二、创新是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发展动力

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发展有赖于创新,而创新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一。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20次提到了创新,可见创新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之重大。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广播电视的活力,才能扩大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根据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创新。

(一)管理体制的创新。

根据传媒经济学原理,与政治和经济两个根本属性相适应,广播电视具有“喉舌”(宣传)和产业两种基本功能。对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制作新闻宣传性内容的部门和播出部门属于不可经营性部门,而其他制播部门属于可经营性部门。在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制播合一的管理体制。不仅节目的制作、播出都由台里通过“计划经济”手段统一执行,就连不同性质的节目内容制作也是混合在一起进行的。这种经营与宣传混为一体的格局是不利于广播电视机构发展的。在一个资产、人员、财务都没有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宣传、经营容易相互干扰,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会遇到掣肘。因此,应当通过制播体制改革,通过可经营性资产剥离进行改革创新。当然,对于广播和电视,具体的体制改革措施还应该突出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就广播而言,大部分节目以直播为主、录播为辅,因此,制作和播出完全分离的体制不完全适用,应当做出调整。目前有些电台已经开始实行工作室(制作中心)竞标制与常规频道制相结合的制播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有限制的制播分离。对于电视而言,虽然一些新闻、资讯类、现场娱乐的节目实现了直播,但是目前大量的内容都还是录播,因此制播分离体制具有很广阔的实施空间。在资产剥离体制改革中,除了涉及新闻与宣传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的资产外,其他资产都可视作可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优质资源在台里继续为宣传服务,同时也能够通过相对分离或者公司化运作等方式激活可经营性资产的产业潜质。管理体制创新为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资源保障,明确了制播模式,是其他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

(二)内容选择的创新。

内容选择是广播电视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工作时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内容传播者履行“把关人”职责的重要体现。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把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中,都会存在信息的筛选行为。而筛选的标准往往是由传播者根据经验和环境来确定,筛选的目标往往是希望优化传播效果。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策划、主持人等工作人员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过程中,都渗透了对内容的“把关”,也就是对内容的选择,只有选择的内容与时代契合、与生活贴近、与群众贴近、与实际贴近,才能够深入人心、赢得好评。因此,在内容选取的主题上、在报道侧重的角度上、在内容叙述的方式上、在传播技巧的应用上都要具有开创精神,以人为本、以受众为中心,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电视台为了配合这一时代主题的宣传,创作了一系列的电视宣传作品,《坐标》、《破冰》这两个系列节目便是其中优秀作品的代表。《坐标》是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一档10集电视纪录片,这一选题的立足点是“记录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解读改革开放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许多人对30年来的变革历程都有切身的感受,这段历史对他们而言似远且近,许多往事都已沉淀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一主题的电视片带给他们的是一种亲切。对于年轻人,他们也许只经历了30年中的一个局部,但是对于这段历史,对他们来说既陌生也熟悉。用电视的方式进行立体展现能够用影像在他们的头脑中刻画历史的篇章。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坐标》选择了以地点为轴心,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故事为核心,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为背景,用10个见证改革开放历程、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标志地点(如深圳河、朝天门、黄浦江等),对应10个改革开放热点问题,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克服困难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未来。选题的时代感、内容的纵深感、叙事的结构感构筑了该片史诗的气韵,赢得了较好的反响。

对改革开放30年的记录角度可以是多样的,人们思考层面的不同就构筑了不同的历史图景。如果说《坐标》从地点写起,由实入虚,渐入佳境,那么《破冰》则以突破封闭僵化的观念和体制的事件为线索,贯穿起“改革开放30年”留下的国家记忆、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破冰》以一次次“破冰之举”为坐标,选择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村民自治、民企发展、文化建设、法治进程、融入世界等七个视角,展现中国执政者和中国民众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胆识和智慧。以及对时代局限和自身局限的超越。在内容选择上,《破冰》在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巧妙地选择了质变的瞬间作为线索,串起了历史的脉络。让历史的闪光点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更加深刻的烙印。

通过两部作品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对同一主题进行叙事,但由于角度不同、线索不同、着眼点不同,带来了两种风格的作品,描述了历史的不同侧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将不同的信息组接在一起,就如蒙太奇一般编织出了不同的“画卷”,因此,内容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在内容选择中。立足受众、融入思想、巧设结构、娓娓道来,这样便能够找到创新的依据,使得作品真正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

(三)报道模式的创新。

在报道模式上,传统方式是确立主题,选派记者,采写稿件,编辑修订,送审播出。近年来,很多媒体开创了新的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培训+报道”模式。近年来由于工作需要该台在各地记者站招聘了许多青年记者,如何让这些记者迅速获得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双提高是一个重要问题。经过调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年年都起沙尘暴的我国“三北”地区。把采制一组名为《穿越“三北”风沙源》的大型系列现场报道作为培训过程;把全面综合运用广播手法,反映“三北”风沙源状况、向全国介绍50年来我国治沙成就的系列报道作为培训内容,尝试把培训和报道结合起来。经过实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50名记者,历时20天,行程26000公里,穿越五大沙漠四大沙地,采制了近千篇报道,涌现出了大量精品。该系列报道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2008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穿越“三北”风沙源》荣获了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模式上也不断探索,在新闻报道中增加了“时空连线”的比重,使得新闻报道跨越时空的能力更强;《岩松看日本》再次以体验式的方式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度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闻1+1》以演播室为空间,通过二人对谈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评述,揭示其背后的来龙去脉,展现相关的深度信息,同时体现出评论员的人文关怀,可以说这是又一档低成本的演播室新闻评论栏目。这些报道模式的创新使得宣传报道有了更多的角度和形式,丰富了受众的选择空间,深化了宣传报道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四)编排方式的创新。

新闻报道的编排方式也是创新的一个突破点。比如,凤凰卫视和凤凰资讯台采用以星期为单位的“带状”编排策略,在周一到周五晚上某一特定时段,都安排新闻或专题栏目,但每天的侧重点和评论风格不同,以此来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中央电视台和凤凰资讯台都采取了集中报道、联动编排的策略,对于某一时段内的重大事件进行追踪连续报道。这种方式因势利导,将人们本已关心的话题引向深入,将来龙去脉整体呈现,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2008年10月14日至21日晚间黄金档一连八集推出了以关注我国水资源为主题的大型专题片《水问》,将人们对水资源这一敏感话题的关注引向深入。与此同时,新闻节目还和《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每周质量报告》、《面对面》等名牌专题节目联动,调查水资源的真实状况,权威专家接受专访,全方位探讨中国的水资源话题。通过内容的联动与相互拉抬,使得该带状编播的效果得到了强化,宣传效果也更加凸显出来。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分析;应用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壮大。节目是否能安全播出是所有工作人员最重视的问题,如何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准确无误的播出,使大众适时了解社会和时局的变化,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所要面对的新挑战。

1广电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广电系统的各相关部门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日常保护工作相对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采用了行业技术安全的要求和政府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各部门相对做出了技术措施,将所属的信息系统备案采取相应的保护,并对可移动介质进行监控。虽然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系统保护工作特别的重视,相应的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可小觑。

1.1网络及设备防护能力较弱

相关部门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进行了充分的隔离,在网络边界设置防火墙等,但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防护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有些单位虽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设备不够先进满足不了技术的要求,无法实现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检验的要求。系统和数据库的服务器、安全口令、网络设备过于简易,更换时间较长。有些单位不重视审计功能,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都没有审计功能,没有定期分析,没有对系统进行不定时的检测升级,对访问和操作异常的情况置之不理。

1.2网络安全应急准备不足

部分单位指定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低,没有根据网络和系统的变化进行修改升级。从未演练过黑客入侵、病毒植入等应急措施,没有应急支援队伍,没有必须的应急物质保障,对突发状况完全没有全面保障,存在着致命的威胁。

1.3资金保障不稳定

信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是一项需要双防的工作,即人防、技防。当然,安全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保障资金的充足才能确保技术的质量,许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没有充分考虑预算费用,致使资金保障不足,技术系统因没有资金更换过时老化,有限的资金在防入侵、攻击、篡改方面的投入甚微,致使系统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弱。

1.4专业人员不足

因编制和经费的限制,网络系统防护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现有的相关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没有相关的技术培训,没认识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突发状况无法应对,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隐患。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用策略

2.1广播电视内容的安全播出

2.1.1网络传输系统的安全传输机构有效的防范、抗击非法信号的侵入,安全设备进行安全检测,重要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排除一切破坏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干扰,这不仅需要广播电视单位自身有效的维护网络安全,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保障。2.1.2设备和人身安全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国家和人民言论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节目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等很多不同的任务,必须要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顺利。为优质的播出做好物质基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因为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容易磨损腐蚀,所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是必要的。设备及网络作为保障广播电视的正常运作播出重要工具,要保证所有节目在制作、播出的全过程是安全的,要保证设备长期有效的运转,确保广播电视用户能够获取所需的广播电视的内容。

2.2广播电视系统技术维护

2.2.1传输和播控系统随着信息化新型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节目播出的频道、时间日益增加,面向群众更加的专业,细化。播出不断地多样化,综合性播控系统已经出现,使调度更加的灵活;传输手段的多样化,数字压缩、卫星传输等传输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系统和传输手段解决了容量不足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使广播电视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2.2.2科技化的系统科技的发展促使系统的发展迅猛,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化,系统的发展使电视广播在功能和质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改善。这更说明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运行监测,审计管理,及时对存在的风险作出预案,做好万全的准备,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2.3做好广播电视安全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大致分两类:例行维护、应急维护。例行维护和应急维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2.3.1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制度1)职责分配:健全管理机制,设立广播电视信息系统技术维护的管理机构,分配专业人员,分工负责,机构与职责分配明确,制度体系完善,严格执行监督。2)管理提升:维护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渗透到每个环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定,违章处理也必不可少,使维护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效率和保障。3)监督体系: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制作业务报表,监督运行情况,建立技术档案,以便于分析和管理。2.3.2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要对技术人员经常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及认知水平,让广播电视节目跟上时代的脚步;要经常对技术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使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2.3.3深入了解设备及工作原理设备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工作,保持安全优质的状态,和平时的维护是否合理紧密相关,机器出厂时的验收报告是最可靠的参考资料,应予以重视。此外维护工作的过程应有详尽的记录,以便日后核查。设备出现故障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时判断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好能推断出具置与原因。广播电视系统的设备线路十分复杂,出现故障,必须从设备及电路工作原理上进行分析,推断,并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科学、综合的判断,用最快的速度使设备回复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对维护系统的技术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2.3.4维护设备应注意的问题1)维护设备切忌主观臆断。维护设备时,应以定期的检修为主,对易损坏、腐蚀、运作频繁的元件的检修要更加的细致,检修的次数也应增加。维护设备切忌主观臆断,不能单凭经验判断就下定结论,应冷静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未确定故障之前不可随意维修设备,否则会扰乱检修,掩盖真正的原因,要根据事实,具体分析,提前预测,将一切可预测的故障扼杀在摇篮中。2)维护后必须总结学习。维护设备后要及时做记录总结学习,必要时应就某个问题进行研讨,深刻剖析问题的原因,解决措施和维护技巧,提高技术维修人员的能力,为以后的系统技术维护打下坚固的基石,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3)养成良好的习惯。技术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器,按期检查维修,要熟练地掌握技能操作。要了解设备所需要的环境,设备维护要做到温度和湿度适中,无灰尘等,还要注重日常的清洁。工作中要有安全意识,要保证自己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4)合理的降低成本。合理的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注重日常的维修中使设备延长寿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增强节约意识,完善检修防护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系统的安全,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3结论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保障了政令畅通,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安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广播电视的安全可以说和国家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加强技术监管,健全技术维护管理体系,做好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和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作者:李芳 单位: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变革;发展

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社会语境

在国际政治关系风起云涌的变化下,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的态势下,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逐步确立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社会语境。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展

首先,在整个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挟裹其中,不能例外,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放,是在全球市场化进程、新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形势走向中呈现的必然趋势。

其次,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除了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等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其自身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其实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来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形成它作为一个产业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链条。而全球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提高与改进进程。

最后,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于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方向的转变趋势,各国政府针对广电产业的管制正在逐步松动,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会进入这个产业,国际化、全球化将不再是问题。

(二) 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传播环境。模拟广播电视的特点是:建立在有限的频道资源基础上;传播者数量有限,容易形成垄断;一对多的信息流模式;由单独的部门管理;线性的节目编排;间接收费;国与国之间区别很大。所有这些特点使人相信,由于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影响力,它的内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规范,保证节目的高质量、多样化、公正和公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则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参与者众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部门整合;非线性的节目编排(点播);非间接消费,个性消费;跨国界、全球化的传播。

二、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一个网民数量极大的国家,传统的媒介,譬如广播电视与之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网络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视听新媒体的交互兼容,竞争合作,对新型的广播电视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挑战,使多元化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广播电视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有效的传媒方式,它的使命更加增强了,这无疑是一种有利的局面,如何利用这种新的载体和新的渠道,是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和重视的。

信息供给渠道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便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日趋成熟。受众为之耳目一新的节目存出不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给新兴的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机,为其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三、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 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顺应当前的形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向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从之前注重传输覆盖建设,转到现在注重内容建设的轨道上来,同时传输覆盖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介发展,除了扩大受众,还要在节目内容上狠下功夫实现转变,在上述这些标准的制约和激励之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所保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应该如何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评估。本着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为了使评估结果具备社会公信力,让评估客体与公众信服,绩效评估需要涉及到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奖惩制度、法规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媒体的责任也义务,但如何面对受众之广,必须靠提供分类服务来满足不同的受众体需求。针对城乡居民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区别,还有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的不同需求,找到这些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他们之间分门别类的打造不同的节目内容,供他们选择,也是需要我们在转型升级中认真对待的。因为它关系到媒体机构的效益甚至存亡。有人提出应当将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和为市场服务的主体相分离,那么,这种分离到底是分别成立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机构和商业广播电视机构,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内部的分离,杨明品观点是在现有的一元体制下实现内部的分离,在广播电视机构内部,将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职能分开管理。

(二) 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

在新的传媒社会语境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重点把握:

a)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产业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在公共服务这一大的的范畴进行理论探讨之后,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还需总结己经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走在前列的欧美等国的具体实践经验,欧美国家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教育电视”的含义扩大为"公共电视”,“公共电视”这个词更好的描述了公众的需要因而迅速流行开来。这一报告主要是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绘出蓝图。认为公共电视将会成为“未被听到的声音”的讲坛,成为“辩论(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86页) 和争论”的讲坛,成为“美国多样化的清晰体现”,并最终成为一个“以开放和多元为骄傲”的社会。

b) 强基固本,健全政府及相关事业机构的职能配置

政府是公共服务责任的主体构成。在整个改革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所担任的角色始终是第一的,他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责任与落实,包括职能的配置与落实,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上,要有监督机构来责成政府行为与责任的落实,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政府在传媒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每一级政府都要有完善的职能配置与构成,公共服务的概念,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务,并在国家政权保护下运行,因此,属于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

c) 以城促乡,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异化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共服务,让其均等化发展。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的广播电视资源相对丰富,而乡镇相对单一落后,这种二元结构是多年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新统一配置优化资源。广大的乡镇有众多的受益人群,他们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也会促使资源的再分配。事实上,合理的分配好优质信息资源,也是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城市的一带多功能,将城市的优化资源辐射到乡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民众,加快缩小城镇差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不断推出新型的适合受众的节目,既提高了受众面,也带来了媒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张建红著:《公共电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石长顺著:《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胡正荣,李继东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和实践研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版

篇7

一、网络整合的必要性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是广播电视覆盖网最重要的基础网络之一,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主要依托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及其向下的延伸网络。在确保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中,农村广播电视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县各乡镇都建有自身的广播电视网。全县已在173个村屯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点,微波接收60多个点,入户数约5130户、覆盖人口达2万多人。乡镇广播电视网大都是90年代初建设的,经过10年左右的运行,已经处于技术落后、线路老化,由于没有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缺乏维修经费,85%已处于瘫痪状态。其余的也只剩下1-4套电视节目可收看。接收节目套数少(一般为5—7套),信号质量差,群众不满意;经济效益不好,每户每月收视费仅为4—6元,收视费上缴率只有50%左右;乡镇政府对广电网络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网络维护经费困难,严重制约着广播电视的发展。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滥播乱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因网络技术含量低,容易遭受“”的破坏。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扩大乡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瓶颈,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将面临萎缩瘫痪和宣传阵地丢失的可能,进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二、网络整合的工作目标全县乡镇村广播电视网络整合的目标是:建立县乡联网、互联互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基础传输网络体系,增加节目套数,改造网络线路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的质量,扩大乡镇广播电视网的幅射能力,增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中央、自治区和市县广播电视节目的优质安全传输,进一步扩大乡镇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喉舌功能,丰富广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网络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乡镇广播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是加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牢固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政令畅通和安全传输的一项政治性任务,要始终坚持广播电视网络的政治属性和喉舌作用。

(二)整体性原则。网络整合必须从全局出发,着眼于长远发展,保证全程全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形成县、乡村贯通高效运行的整体网。

(三)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在县党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整合的操作方式按照市场运作,并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规范性与因地制宜相统一的原则。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要严格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和自治区桂政发[]52号文件及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同时要对经济发达的乡镇、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方式上,有所区别,分期分批有效整合。

四、网络整合的基本方法

(一)以行政办法,将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剥离出来,统一上收到县广播电视局。其中由国家投资建设以及网络自身滚动形成的广播电视网络资产,无偿划拨给县(广播电视局;由个人出资建设的广播电视网络资产,暂不动产权归属问题,但要纳入县网络统一管理,不单独设立播出前端。

(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上收县后,并入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实行垂直管理。分公司按照区网络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一般不在乡镇单独设立广播电视网络业务机构。

(三)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工作的现职人员,属行政管理人员,原则上留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继续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属专业技术人员,本着自愿原则,可随网络移交进入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实行企业劳动合同制。

(四)有关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资产评估、收益分配等问题,由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领导小组、县网络整合领导小组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五、网络整合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从年第三季度开始,全面推开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

(二)年8月30日前,基本完成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

六、网络整合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

(二)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安全性要求较强,全县整合工作在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乡镇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切实负起责任。

篇8

[ 关键词 ] 数字电视 困境 出路

目前开通的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指的是一个从电视信写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播出、传输、接收,整个过程都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系统,它是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0,1组成的数字流。数字电视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3个环节的聚焦点。

数字电视的优点大致有三点:一是频道增多,由于数字电视的特殊播放原理,数字电视的频道比模拟电视节目要多得多,如果条件许可,可开通四五百套节目。二是图像更清晰,音质更高,能放出DVD效果。三是新功能让人眼花缭乱。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许多新的功能。模拟电视只能收看电视节目,数字电视除收看电视节目外,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等。但是,数字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困境。

一、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困境分析

1.数字电视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互联网的服务面也越来越广。正如许多用户所说“数字电视上有的,互联网上都有,数字电视就没有必要了”。目前,许多青少年都不看电视,他们更关注互联网,数字电视对他们毫无吸引力。青少年是有线电视的潜在市场,难以想象如果所有青少年对数字电视毫无兴趣,那十年、二十年后,我国数字电视将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

2.数字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目前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1座,播出1787套广播节目和2334套电视节目。由于发展空间小、服务方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缺少新的增长点、节目雷同等原因,影响了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的发挥。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在缩小,另外,城市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90%以上,发展空间也在缩小。另外,有线电视现有用户群也是怨声载道。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过半受访市民认为数字电视“收费高,服务差”,甚至近1/4的用户准备停止缴费将不再使用有线电视。

3.数字电视受体制制约

由于受事业单位性质和政治属性的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得数字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在地方行政的指挥下,广电系统本身对数字电视的管理显得苍白无力,各地经济情况的千差万别也使得行政单位难以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另外,广电系统长期形成的单一体制和政治属性,使得它在面临市场冲击时,在风险评估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都缺乏经验的另一难题。体制问题是发展数字电视的另一难题。

4.数字电视缺乏资金现象严重

中国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著。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

二、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出路探析

1.加强数字电视业务宣传

数字电视业务宣传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需注意下面几个方面:(1)相对优势,即数字电视相对于普通有线电视在清晰度、频道资源丰富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优势。(2)相容性,数字电视是时尚生活的必备品,虽然机顶盒价格有点高,但是其多功能符合现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并且国家和媒体都有补贴。(3)操作的简单性,即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家庭成员学会这一新产品的使用方法。另外,在宣传过程中,数字电视推广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任用不同的创新人,尽量从目标客户中选取人,提高沟通的可靠性。

2.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营方式

原来免费的数字电视频道今后仍然免费,特需内容付费。无论通过赠送或者购买,用户得到机顶盒后,自动取得原先所有免费的频道,如果要加特别的频道,那就按照付费标准掏钱,新体验是需要付出新代价的,这个观念用户慢慢就会接受的。而且可以像中国移动推出套餐服务那样,数个及数十个频道打一个包,给予相应的优惠。

3.保证数字电视节目的丰富与优秀

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的展开和普及,是数字电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有大量优秀的节目和信息源,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正在组织制定全国统一的节目库编目、检索格式标准,加快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节目数据库。全国的节目可以互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重复投资,且使制作质量有大幅度提高。节目分公共节目和收费节目,还包括一些特别服务信息,人们可充分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订制,使人们能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4.构筑数字电视服务营销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产业或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核心竞争力,但仅仅具备核心竞争力是不能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谋得竞争优势的,只有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通过产业价值链传递到市场中,才能最终生成竞争优势。因此,谋求数字电视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分析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下手。因此,运营商展开市场服务营销成为构筑数字电视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在数字电视时代,数字电视要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的出路,充分利用数字电视的平台,汇集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优秀节目,最终走出困境,实现与传统电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亚京:数宇电视时代的距离[J].新闻与写作,2005(3)

篇9

作为一种普遍共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步入新阶段,人均GDP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结构正面临深刻转型,人口跨区域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新媒体加速了信息流动,从而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了公众参与意识。而城市广电新媒体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分别对我国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的广电新媒体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

一线城市广电新媒体的

公共服务分析

我国一线城市是指政治、经济处于全国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目前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②一线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信息交流、科技创新、交通通达等能力处于全国优势地位,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各类数字媒体系统已普遍建立且渗透率较高,因此其公共信息服务已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新媒体转型,各类个性化、社区化和公众化的数字广播电视与互动媒体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动电视、户外大屏、社区装置媒体、公交移动电视等)已成为一线城市居民获取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

1.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人才资源雄厚、科技教育发达、文化信息资源密集等独特优势。在广电新媒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层面,已建成包括广电光纤网络、移动电视网络、CMMB网络等覆盖市区的数字化、信息化广播电视网络。公交移动电视、数字有线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广播、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系统发展充分,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首都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北京在发展技术领先、服务广泛的数字新媒体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北京中关村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技术中心”。③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首善之区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从北京广电发展现状看,虽然近几年高清电视发展迅猛,但并未普及到每个家庭,高清互动数字电视服务尚需进一步提升,互动电视平台下的政府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形态尚需进一步发展。移动电视已遍及北京公交地铁系统,但还存在信号不稳定、节目较单一且质量有限、具有公共服务价值的节目和新闻资讯节目较少、内容更新速度慢且重播率高、插播广告密度大等问题,需在后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中逐渐解决。

2.上海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活力,适合发展各类先进新媒体系统。数字有线电视和IPTV在上海十分普遍,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的互动应用已实现广泛推广并获得年轻用户普遍欢迎;户外大屏和装置媒体已广泛普及,成为市区出行用户获取信息和广告主广告的重要途径。

上海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频繁,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因此对移动电视的需求十分突出。公交地铁移动电视服务成本较低,手机电视携带方便且便于随时观看,因此进一步完善公交电视和手机电视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尤为重要。

上海在广电新媒体的发展上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上海是全国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试点城市,也是我国IPTV发展的领军城市。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文化、创意、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新业态,聚焦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时尚、休闲娱乐等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新媒体、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④

3.广州

副省级城市广州是我国在华南地区重要的一线城市。在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广州仅次于京沪位居第三。广州新媒体发展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城市电视、移动多媒体、家庭宽带媒体和大量户外媒体,构建了一个日臻完善的城市新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在广播电视新媒体领域,“广州国际媒体港”的建设构成了广电新媒体业务与平台发展的标志性举措。“广州国际媒体港”是广州市属广电媒体总部基地,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发展项目,它标志着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顺应新媒体崛起而做出的战略转型。

在报业新媒体领域,广州日报集团已于2008年成立新媒体事业部,将新媒体纳入报业主营业务范畴。广州日报已从传统报纸平台转换为涵括互联网、手机、移动阅读器的全媒体平台。广州电信行业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已建成高带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为广州新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亚运史上首个媒体服务移动平台的推出、即拍即传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国家广电总局CMMB手机电视的引入,构成了广州亚运会的三个新媒体应用亮点。新媒体平台用户十分便捷地通过手机查询最新公告、赛程安排、场馆运行、天气和运动等信息。

4.深圳

篇10

成立于**年**月,20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几十号人、几间简易办公房和传统落后的传输及采编播设备发展到如今下属*电视台等4个副县级单位和*广播电视报社等10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建起了15层楼现代化多功能、成为赣州新区标志性建筑的广电大楼,当年的几十万元家底已发展到今天的近2亿元资产,已拥有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分别传输播出3套广播节目和3套电视节目;县级广播电视台18座,1千瓦以上电视转播台4座、调频发射机109部,总功率26.65千瓦;乡镇级广播电视站325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系统3114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8%和94.5%。广播电视网络总长33000多公里,有线电视总用户56万多户,入户率达25.35%。全系统在职干部职工*人。其中,市局617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从业人数的61%;拥有高级职称人员28人,中级职称人员86人,初级职称人员190人。版权所有

进入新世纪,*广电进入了一个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季节。已初步构建起了全市广播与电视并重、内宣与外宣同步、有线与无线并举、数字与模拟共存、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各项工作实现了开创性、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在全省名列前列。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新闻宣传出精品上大台、事业建设总投入、有线电视用户发展、节目传送套数、经营创收总量等工作成倍或成几倍翻番的瞩目成就,

1、以坚定的政治敏感抓宣传,始终把宣传创优作为广播电视工作的中心任务,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阶段的工作部署,坚持“三贴近”,按照频率频道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的要求,不断强化新闻立台、品牌立台的意识,加大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栏目节目的创优力度,加强栏目节目的选题策划和内容包装,找准栏目节目定位,做“精”节目,做“优”栏目,推出了一大批新颖别致、赏心悦目且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栏目和精品节目;“十五”期间,有32件作品在全国获奖,89件在全省获奖,*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连年被省局评为“创三好”先进单位。在外宣上,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在省台和中央台的用稿档次。其中,*年,广播和电视实现了上中央台播出*新闻74条、上省台播出*新闻1100余条的好成绩,比一个中小省份一年上中央台的条数还多。特别是彰显*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吸引了全国来自全国各地360多批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到我市参观考察。

2、以紧迫的产业意识抓事业,始终把加快广电事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广播电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把加快事业产业发展作为提升整体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广电功能和地位的重点来抓,通过狠抓创收、厉行节约、盘活资产,千方百计激活资金来源。近几年先后投入1亿5千多万元,比1984年市局成立至2000年的15年间投入总和还多。先后两轮高效完成了1710个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市“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建设了市至县(市)和大部分乡(镇)的广电光缆干线网,全市广电网络线路总长达到33000多公里;完成了城区广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全市有线电视总用户达50多万户,传送电视节目基本套数由原来的10多套增加到现在的近40套,实现了几倍翻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数字化;装配了电视现场直播转播车,建起了市至县(市)广播电视新闻回传网;投入7000余万元建起了多功能广电中心大楼,竖起了*广电的新标志。在产业经营上,通过精办节目,做优栏目,整合网络,灵活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广告、网络、内容”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市局经营创收总量*年突破4000余万元,平均每年以24%左右的速度增长。

3、以顽强的创新精神抓改革,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广电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路子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