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

篇1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密切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以便于能够顺利完成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对体育的错误理解,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和中小学在体育教育内容等方面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培养全面的体育教育人才,也影响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一)中小学体育课程要注重体育的育人功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体育健康教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也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是否能正确开展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课程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它重视的是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健康知识,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它要求学生要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要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要逐渐成熟,同时还要逐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第一”是其指导思想,而且在开展体育教育课程时要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根据当代教育理念所做出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健康第一”不仅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切体育活动都要围绕健康展开,并且增强学生健康更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师在领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不仅要重视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信念和毅力的塑造等。而且,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点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名称不符

不同阶段的体育课程文件在名称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高中和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都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此可见在这两个阶段体育教育已经由传统的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所以课程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原来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的内容,这与大学的体育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这种差异还体现在体育课程文件的属性上。我国体育课程先后学习了苏联和欧美的体育课程,在高中和中小学阶段都特别强调“标准”,而大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文件都是以”指导纲要“的形式下发文件,这都证明了体育课程在衔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程标准不够具体与细化

为了使体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并设立了诸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领域目标。在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又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合称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这几大领域的划分上,大学与中小学都是相同的。但是高中和中小学在体育课程的目标划分略有差异。而且,各个阶段、各个水平具体目标的划分存在很多不够具体的地方,导致彼此之间的层次衔接不够明确,给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教材缺乏连贯性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不同地区的体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重复的地方,而且不同阶段所用的教材在衔接上缺乏连贯性,这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育教材重复严重不管是在中小学、高中、抑或是大学所用的体育教材中都有跑、跳等基本内容,对这种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教材内容的重复只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根本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而且,由于版本的不同,一些体育专业术语也不尽相同,对同样一种教学内容却有不同的解释,这极易造成学生对已学知识混淆。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研究

随着一次次的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育最为凸显。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中小学体育教育也做了适当的调整。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也必须做相应变化,在体育教学的思想和内容上都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多会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未来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势在必行,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不但要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并能将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要能将这种技能切实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二)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不同于高中和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的是,高职院校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外,要教会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课程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多次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了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制定了框架和相应要求,这就使体育课程更加具体化、明确化,而且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这种经过精心选择安排的体育课程,更加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体育课程标准一体化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衔接上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乏一个标准化的课程体制,不能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构建各个阶段的体育教育课程的一体化管理体制,选用专家构成委员会,对教材的编订和课程大纲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划分,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提供依据。

(二)加强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联动互通

不同阶段的体育学习有所侧重,选取适合各个阶段教育的体育教材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地加强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联动互通,掌握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加强其衔接的顺畅性。根据学生需要,可以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中小学的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互动。

(三)完善体育教材,增强其连贯性

体育教材缺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完善体育教材,增强不同阶段教材的连贯性已经成为体育教学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对体育教学有个整体的视野观,其次要对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个整体的把握,并注重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展需求,在继承原有教材精华的同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篇2

一、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概述

英国青少年在校期间需要分阶段地接受国家课程,而英国中小学校特别是国立学校也必须对五到十六岁的学生教授国家课程。英国国家课程是学校用于保证教与学的平衡和有效组合的一种教学规划,旨在明确主要的教育思想及课程所要求教授的知识、技能、理解程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而自由组织教学活动。许多学校倾向于运用QCA(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即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制定的工作计划来组织课程,这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由于国家课程组织的年限跨度比较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又划分出四个关键阶段,即四个基础阶段。在各个关键期后,学生将接受不同的测验和评价以考察其发展情况。具体阶段是:5~6岁即入学第一学年为第一关键期,一年后教师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7~8岁为第二关键期,三年后学校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进行国家考试和教师评价;11~12岁为第三关键期,两年后进行英语、数学和科学国家考试,同时教师对其他基础科目进行评价;14~15岁为第四关键期,一些学生参加GCSEs(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年后大多数学生参加GCSEs或者其他国家资格认证考试。

在国家课程体系下,英国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即“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社会化过程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上,而且渗透在各项课程当中,并且在个体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特别是第三关键期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习得了关爱社会、团结协作、履行公民职责、奉献社会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渗透性、生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包括宗教教育、公民教育、亲情教育等,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不同年龄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实施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1.重视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是在国家课程体系下的学校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参照基督教的原则,而且兼顾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信仰系统。

教会对公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2007年9月10日,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信仰学校共同发表了关于21世纪英格兰学校的共同理想与宗教性质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提到:“要进一步确认政府、宗教群体和学校之间的承诺,继续携手合作,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以更大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建立更加公正和有凝聚力的社会作出贡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很务实的从单纯的传播宗教教义而转向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这也是宗教在英国以及英国学校当中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2004年10月28日,英国推出了首个全国性质的中小学宗教教育法定大纲,以支持在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宗教教育。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和教育技能部结成伙伴关系并共同发展此项大纲。该大纲对宗教教育如何使学生不仅学习相关的宗教知识并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有效指导,并为青少年提供了发展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的各种方法。教育和技能培训大臣查尔斯•克拉克说:“宗教教育,能变换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了解更广泛的外部世界的视野,在扩大包容、理解多样性、提倡宽容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历与课程管理局行政长官肯•波士顿也强调:“宗教教育提供给学生取得一系列广泛而良好的经验的机会,并在使他们能够制定一个务实和积极意义上的信仰和主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英国通过国家课程和法定章程将宗教教育融入到了学校教学当中,不但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公民教育

英国在1998年的《刻瑞克报告》中提出培养公民对世界事务和全球议题的意识和关注。2000年9月颁布的新公民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关注地方、国家、欧洲、世界,让他们在本地、本国、国际担当起有效的角色,并尊重不同的民族、宗教。由此可见,西方国家不仅重视公民的权利,而且还强调公民的责任。同时,为塑造自主的人格,英国在公民教育中还突出品德教育。2000年,政府将公民教育正式引入国家课程体系,2002年8月起公民课在中学正式实施。正是公民课程的开设,使得英国中小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当今世界,以高度的国家公民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应对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公民教育是引导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的关键部分,也使人们感受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并且主动将自己武装起来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曾说:“公民教育对维持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主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没有离开它的选择。它是整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课程的关键部分。我们必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机会来发展他们理解民主社会的含义以及政府是如何在实践中工作的,并且鼓励他们在社区里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强调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地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

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部公布的一份关于通过学习英国历史课程来了解公民权在英国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的报告,该报告促进了公民教育与英国课程的良好结合。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当日说道:“我认为这份报告标志着公民权作为国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到来了。”英国政府和学校也期望通过国家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国家公民。

3.强化行为教育

行为教育是通过责任教育、礼仪教育、社会技能教育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行为教育中,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英国教育署国务大臣鲍斯说:“好的纪律和强有力的领导力对我们学校的行为标准教育是很重要的。但依靠学校自身的约束力只能使学校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家长要负责教导学生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强大的和支持性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一个家长和老师的团结阵线以应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不良行为。”鲍斯先生也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这一点在“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 of Learning Programme(SEAL)”即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教育计划中有充分体现。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例如愤怒管理、动机和社交技巧。该计划有助于教师开展规则行为教育、责任教育和礼仪尊重教育,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让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会技能,使他们在工作场所和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处事能力。

当然,系统地实施行为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等形式来完成。要明确教学在发展社会和情感技能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当中,学校可以通过许多方面进行关于社会和情感发展的特别教育。例如: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公民教育模式及天才教育模式当中;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主流课程当中;抓住“主题周”的机会重点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对在这一领域有额外需求的学生采取特殊干预措施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

4.关注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

有效的性教育及人际关系教育非常重要,它为年轻人步入成年奠定良好基础。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需要放到更加广泛的框架中,结合“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共同发展。2000年3月16日,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了关于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的指南,以促使学生了解稳定的爱的关系,婚姻,家庭生活和抚育子女的重要性。该指南涉及广泛的议题,包括教育、咨询、性保健、少女怀孕和儿童保护等,同时涉及到的其他目标包括:确保学生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确保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差异,并防止或消除偏见;确保学生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中得到保护。

2008年2月25日,英国学校部长吉姆•克耐特和青少年部部长贝弗利•休斯共同了审查“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 (SRE)”即性教育与人际关系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良好的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在保持年轻人安全和健康以及降低少女怀孕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教育也得到了年轻人和父母的支持――92%的父母支持在学校中开展此类教育。

三、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英国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在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守信等核心道德观念,处理好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所有人的关系、与自然界和环境的关系、与上帝的关系等。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1.学校德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相协调

德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英国学校德育的成功就在于其德育更贴近社会现实,更深入社会实践,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也同样使之与现实建立更好更密切的联系。我国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把德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坚持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审视、阐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认识和筛选外国有用的东西,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一代中华英杰。同时德育需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建立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德育模式,让德育在参与经济建设和培养个体发展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内在生长点,建立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构建为现实服务同时面向未来的新的德育体系。

2.学校德育应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德育内容的确定、取舍标准一般受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两大因素制约,成功的德育内容应当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要求的内容的有机结合。英国的公民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教育形式便是从社会及个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及培养方案,并利用各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此外,德育的发展性原理也告诉我们,脱离学生实际,就会造成德育有效性的降低, 造成道德说教与对象接受“两张皮”、德育过于政治化或庸俗化等。因此必须研究德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当前,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功利化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将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从我国的现实情景及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制订出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德育内容。

3.注重合力,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受教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开展类似于英国SEAL计划的项目,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关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方面的需求,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社会是个大学校,我们要不断净化育人环境,加速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当然,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我国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通过完善的道德教育课程及各门课程的渗透性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篇3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两国中小学生体育与体质的区别进行了一次分析与研究,并对两国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组织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身体素质培养方法的特点及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研究分析表明: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中小学体育主要的学习方向是围绕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针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生是“以人为主”“以兴趣为主”,学生被赋予先课的权利,学生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活动。两国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与教学组织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美国;中小学生体育;区别与差异

1 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背景差异

1.1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大纲情况分析

中国中小学体育实行的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体育教学理念是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在大方针政策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的内容也是朝着全面发展的路线行走。在中小生体育课程内容框架中课间操、队列队形、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都是必修的运动项目,并且课程内容与课时要求都是被教学大纲一个大框架框好了的。鲁路在《中美中学体育课程比较探讨》一文中说:“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过于泛化,不利于量化和具体操作”。并且由于资金上问题很多中小学体育设施十分不完善,运动器材缺乏,所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广播体操、田径等运动项目,学生得不到有乐趣、有创新的运动项目,间接的会影响到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也会影响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大纲分析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体育强国。美国中小学体育以《迈向未来的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的评价指导》作为指导方针。在美国体育课程标准对“身体教育标准”与“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的划分是比较严密的,它们属于两类不同的标准,分别反映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不同价值取向,其目的是实现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美国小学体育教育以SPARK(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l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课程以主,该课程深受青少年学生和体育教师的欢迎与喜爱。SPARK课程它整合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及教师培训,包括课内课程、课外课程及教师培训三个部分,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并且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习惯,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丰富的运动知识、提高个人社会交往能力。

1.3 对比分析与结论

两国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发展中小学的体育能力,培养中小学身体素质为目标,但两国在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下,教学方针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中小学体育主要以被动的方式使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美国的体育教育方针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的参加体育到体育活动中去。

2 中美中小学教学组织方法差异

2.1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方法

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学组织方法大部分与军事训练有点相似,体育课堂纪律遵循“快、静、齐”三个字。例如,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关于中国中小学体育的精品课堂,在精品课堂中,学生们按照体育教师的命令集合、整理队列队形接着老师统一带领做热身操,这是课堂第一部分,大概占课程8-12分钟,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先是讲解技术动作要领与安全注意事项,再是动作示范,大概需要10-12分钟,接下来就是学生们自己练习运动技术时间18-22分钟,最后一部分,集合并总结课堂情况3-5分钟。这是中国中小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体育课教学组织方法。学生们不管有兴趣与否,在体育课堂上只能被动进行体育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及任务。

2.2 美国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方法

美国的中小学体育在它的课程中同时开设了多个不同的体育项目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美国在现阶段小学实行的学校体育课程叫作SPARK课程,SPARK课程的主要涵义在于在“玩中运动”、在“运动中玩”。在美国一节精品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们在一个“浓缩”了的网球场中自由的挥打“特制”的网球拍,打教学过程中我们看不到教练有技术动作的讲解、没有技术动作的示范。有的学生们在运动场地上进行网球对打“比赛”、有的同学单独练习,而教师一边在场地上维护课堂安全,一边与学生进行互动。它看起来就有点像我国的“放养式”教育,但不同的是场地上的气氛非常活跃,每一位学生都在运动着。

3 中美两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区别

3.1 中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

就目前而言,中国中小学及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高,并且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由个体自主安排。离开学校后学生运动所需的运动场地受到限制,从而间接的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文化学习繁重的家庭作业,也迫使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骤减。中国中小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小学体育课程每个星期至少3到4节,从而学生每一星期在课堂中的运动时间只有2-3个小时,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这离体育健身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3.2 美国课外体育活动组织

据美国中学的专家统计,美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美国国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非常的灵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项目非常丰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并不受限于他们训练的水平。美国与中国学生的作息时间大不相同,他们一般下午三点左右就放学了,但他们会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参加课后的各种体育项目,以积累足够的体育学分。据美国权威统计部门得出美国中小学生每个星期的课外活动时间一般在12.6-13.2小时之间。

3.3 中国中小学身体素质训练特点

中国中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也是秉承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小学时期的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也会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训练。并且在初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队伍中我们不难看到,在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的时期,就会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比如:压杠铃、负重长跑、外力牵引跑、台阶蛙跳等等。中国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能使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快速上升,但却会给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带来无穷的灾难。

4 结论与建议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体育是两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由于两国的国情与政治区别,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体育教育事业的不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与实例对比法就两国在体育教育事业中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组织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身体素质培养方法的特点及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作出了分析与对比。结论表明:我国在相关领域各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异或差距,我国的体育教学理念是“从小抓起”,全面发展中小学身体素质教育,从而导致体育课与健康课划分不够严密,内容标准过于泛化,不得于量化和实践操作;美国教育标准主要突出“发展线”,前期教育主要注重于“兴趣发展”、“个人发展”、“自我发展”,中后期主要发展学生的集体体育意识与个人特长能力。(下转第380页)

参考文献

[1]曲哲.体育教学中的无效教学方法简析[J].青少年体育,2012,6(5):1-2.

[2]范红畏.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研究及评价[J]科教园地,2012(12):2-2.

[3]岳建军,阎智力,季浏,王建琴.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7(7):2-3.

[4]孟元桥,伏献颖.从一节SPARK课反思我们的体育教学[J].教师教研,2013:1-2.

篇4

[关键词] 武术课程内容 学校武术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1JK0453)

影响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原因解读

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邀集全国百余位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其调查结果可知,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影响武术在中小学中开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客观造就: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升学率的考虑,或教学计划有武术内容的安排却不执行,还有专职武术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二是认识错位:校长和家长对开设武术课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增加有所顾虑,导致他们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校长竟然认为不宜在学校里大面积推广武术,因为孩子们的体育课有自己的一套教材、一套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跟武术训练的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所以武术的开展并不是急需的。武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问题。武术影视和小说的虚幻造成了学生对武术认识的错位。三是教学局限:武术教学着重于对技术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礼等的培育。以武术技术评价为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各地区中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很不普及。社会与学校在武术教学上形成了竞争态势。四是内容片面:武术自列入体育教材以来,虽历经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变化,减少了套路的动作数量,增加了体现攻防格斗的散打和女子防身术等内容,但是,武术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为主。目前无论是学生还是体育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对现有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提出了不满,主要反映在:教材陈旧,结构单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既枯燥沉闷,又繁琐、复杂,不受学生喜爱。

不同影响因素应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应有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和正视,但也不能老喊“狼来了”却始终无动于衷。对于其他客观原因,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解决,如政策上给予支持、制订相关的法规来促进武术在学校中的开展。武术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养和定期培训来解决,但对于中小学武术教师引进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政策的力量了。加强武德、武礼教育,对于消除校长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武术安全问题的顾虑是有用的。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伦理规范是知行合一的,对于武术的规范也是如此。没有了武术的技击属性,其德礼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武术德礼的规范,武术就只能是类似街头混混的打架斗殴,这样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武术在当代社会中存在、发展。可见,若不能很好地解决武术技击与武术德礼二者的关系,会很不利于武术在学校中的开展。这是进行武术课程内容改革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教学评价指引着教学活动,要改变单纯以武术技术来衡量学生学习武术的情况而加强综合评价。课外武术活动对于学校武术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武兴趣,促进学校武术教育的正常开展。虽然,不同时代对学校武术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师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学生更可能具有不同的现实需要,使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可能侧重于某些方面,但是,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旨趣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可见,武术课程内容是否全面、合理,是否适合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就成为了关键。

构建多元的、独特的武术课程内容

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始试行。武术课程内容的改革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改革。那么,武术在学校中具有优势吗?这一方面取决于武术对实现课程目标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武术跟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是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是武术在学校中存在的唯一理由。试想,如果不同体育项目的教育作用都一样,那么,人们一般都会选择更易于教学的体育课程。中西体育文化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以中西体育文化为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价值肯定是不同的,关键是在实践中能否实现这种不同。因此,要充分发挥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不能将武术仅定位在某种运动形式的技术层面,将学校武术教育仅定位为单一的某种运动形式的技术掌握和在此基础上的身体运动教育,而忽视其他更为深刻的教育价值。这也对武术课程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学校武术教育自己独具的属性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武术教材的编写,不能仅满足于对以往教材的缝缝补补,不能简单地用西方体育的模式来规范武术,因为武术有其更为深刻的内容,否则,中西体育文化的区别和二者所起作用的差异可能就很小了。

篇5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一)课程资源要反映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体育课程只有符合地方经济和文化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适应性。因此,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把那些反映各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

(二)课程资源要反映学校的实际和体育运动传统

在我国,城市、城镇、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具有很大差异,体育教学条件的差异尤为明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从各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努力发展反映学校体育运动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学生、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等。我们应调动各方面的人员关心和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这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体育设施资源

由于各地、各校的经济状况和办学条件差异很大,现有体育设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要远远好于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然而即使是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学校,也不可能都能配齐所有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因此,一方面,各校应根据国家制订的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尽量配齐所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另一方面,各校要努力利用和开发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改造场地和器材等。

(三)课程内容资源

开发课程内容资源有助于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然而,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过去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一直是一些老面孔的竞技运动项目,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新的体育课程除继续重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内容外,鼓励各地、各校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并大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课外体育资源主要包括早晨上课前的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等,校外体育资源主要包括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区县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少年宫体育活动、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等。大力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自然地理资源

自然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利用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地理条件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边缘地区、农村地区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开展体育活动。

(六)体育信息资源

在一堂体育课上,学生所能获得的体育与健康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体育书刊杂志等资源获取体育与健康信息,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体育与健康信息。

三、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分析

(一)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应用前景。我们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整体健康观对运动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社”的整体健康,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是中小学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也有一个改造的问题,应当使其成为学生健康向上、安全有益的课程内容。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更新课程理念,根据“身、心、社”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有助于学生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注意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三)把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工作纳入体育教研工作之中,克服懒惰、消极情绪,防止“束之高阁”和“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管理、督察和指导工作,把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和体育课程设计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学历教育和学历后教育的计划之中,抓紧实施,落实到位。

(六)各地、各校应注意不断总结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 2002年和2003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自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其间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在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几方面的阻力,包括体育教师能力欠缺、可利用资源不足等问题。排球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排球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期间还存在什么问题与阻力,如何进一步推进排球教学使其更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中小学排球课程 改革 思考

一、绪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在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学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排球运动是学校开展较普及、参与人群较广泛的一个体育项目,如何依据排球运动的特点,结合中小学体育发展需求,进行切实可行的排球教学改革,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经过几年的试验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包括在教学观念、方式、内容及体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改革是边实践边进行的,所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面对。

在教学目标上,新排球课程教学追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意识,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一)以往的排球教学过于强调排球技术、技能、战术的学习,并将学期末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这就使得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感觉不到体育课的乐趣,缺乏上课的兴趣跟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因此,排球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革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对教学大纲的编排上要改变以往的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增强娱乐性,淡化排球运动的竞技性,以求合理地将排球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排球课应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不到全面的发展,能力普遍不高;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大,指导学生锻炼的技能差,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排球运动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排球运动的优势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改革排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排球选项课更能全面发挥其健康身心的作用,根据这种思想,排球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应该是:

1.通过排球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学会应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进行身体锻炼,并具有初步指导中小学排球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能力、组织竞赛能力、裁判工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能力结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和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

2.通过排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懂得排球运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并将所掌握的排球知识、技能运用于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传授.

四、建议和结论

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排球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我们是在边实践、边总结、边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使排球教学逐步完善,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改进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敢于面对和沉思,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不断进步。新一轮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排球教师在观念上发生积极地变化,注重利用多种手段推进教学,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排球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排球课程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排球课程的积极性,能够认识到体育教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课。虽然在推进排球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些许阻力,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排球教师要善于分析、阐述,发现问题,积极实验,并加以改进。在坚持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相信新一轮的排球课程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7

阿拉斯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划分为低年级(K-2)标准和高年级(3-5)标准,表现出强烈的针对性特征。不管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是针对个体的差异,从标准要求的多样性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学生身体能力的发展水平、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体育教学的实施依据。体育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而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2终身性

通过对阿拉斯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强烈的终身体育色彩,标准重视学生体育情感和体育态度的培养,注重个体运动习惯的养成。小学体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初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愉快的、正规的、安全的和全面的。阿拉斯加州的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以具有终身体育运动价值的运动项目和健身知识为主,主要有平衡性练习,走、跑、跳跃、击打球类,追逐奔跑和发展身体协调性的动作与组合,而舞蹈和韵律操更是受到极大的重视。这对于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强化身体机能和培养体育习惯非常重要,小学体育教育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今后所受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将逐渐展现出来。

3阿拉斯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3.1强化终身体育观念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由总目标、五个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三个层次构成目标体系,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对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起到了较强的引领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体育教育显现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浓、健康意识淡薄、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缺乏基本的运动能力等现象。主观上有学生忽视体育锻炼,对体育运动缺乏必要认识的原因,但客观上,学校和家长过分地追求文化成绩而减少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是不争的事实。主管部门应利用舆论进行宣传,逐渐扭转公众的体育教育观念。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增进身体健康,获得健康知识,掌握增进健康的技能,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3.2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时数分配,更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而是由各地区自行决定,这样虽然增强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灵活性,但也出现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无所适从的现象。阿拉斯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以小学生生理发育的阶段特点,通过不同阶段的身体能力和成熟度的提高达到强化运动技能的目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对培养学生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积极探索体育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改进项目规则、器材、场地,同时增加一些内容丰富和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项目,提高体育课的多样性和娱乐性,并能够以学生不同阶段为主线构建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做到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无缝对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了教师的“教”,而没有对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引起重视,体育课中教师绝对的权威化,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阿拉斯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合作式的团队、竞争式的团队,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学生互教互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我们应突出我国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材施教,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培养。

3.4采用趣味化的体育教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心理特征,对按部就班和约束性强的课程形式比较讨厌,比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运动的游戏要比跑步更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就需要体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课程中加入竞争性的游戏来配合主体教学。阿拉斯加小学的体育教学非常有针对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活动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趣味项目和运动形式,积极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在2003年-2007年期间,分5批在全国建立了1000所快乐体育园地示范学校,这说明我国小学体育正朝着趣味化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育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黄永飞(1971―),女,江西寻乌人,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江西赣州341000)

教育家先生曾说:“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在培养健全人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占据着学生人数的大部分,从全国来看,农村中小学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9%,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74%[1]。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层面,还是从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关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研究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还有12%以上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究其原因,除了缺少体育教师外,运动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是重要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缺乏。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创新,改革并创新一些适应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地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一、根据农村学校条件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体育课程目标从各种直接和间接经验中选择出来的体育课程教学素材。从2001年9月始,新体育课程标准在全国试行。新体育课程标准没有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大纲。在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农村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创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提高新体育课程标准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是农村体育课程资源创新的重要目标。我国地域分布广,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更是不平衡。农村学校所处地域不同、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发展基础等情况也不相同,其拥有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数量、性质和结构等也不同。如果一味追求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就很难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新体育课程标准没有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大纲表明国家认同不同地域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鼓励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资源创新成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综合以上因素,面对农村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紧缺,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结合农村学校条件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多采用竞技性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课程采用竞技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因而形成学生喜欢体育,但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事实,而且农村学校因为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使很多竞技性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无法实施。这种体育教学既不利于学校体育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目标,也不利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改革原来以竞技化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建立更具适应性和灵活的课程内容是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过去,体育场地、竞赛规则一并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只是简单地“拿来”,并未从学生的特点考虑改革创新。农村学校体育条件与国际规定的条件要求相差甚远,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总是认为学校条件差而不很好地去开展教学,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规则要求下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功。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差异出发,积极大胆地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调查研究表明,多数农村学校简易田径场地尚有保证,绝大多数学校都有简易的篮球场[2]。根据现有场地条件,体育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条件进行改革创新。有简易田径场,对田径项目可以进行异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简易的场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以发展跑的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变向跑、短距离跑的趣味性项目、跨越障碍跑,这些内容都可以用简易的场地进行;发展跳的练习,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制简易的器材,编制稻草跳绳、单脚跳等练习;关于投掷的教学内容,过去通常是投铅球、铁饼,我们可以改革成沙包投准。改革后这些项目既可以开设又和学生的日常玩耍项目结合起来了。对有简易篮球场地的农村学校,在进行篮球教学时,鼓励大多数同学参与,我们可以把运球改革成多人传球投篮;或者由于学生年龄、身高特点,学生投篮难以成功,我们可以改革成用更轻的排球投篮。再把简易的篮球场地改革成可以进行排球运动的场地,发挥场地多种功能的效益。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为学生健康服务,为培养健全人格服务。

二、结合农村当地自然地理资源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农村自然环境优美,有着宽阔的平原、湖泊、丘陵等。这些天然的地理资源有着永远开发不完的体育课程资源。如宽阔的平原,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放风筝,要求学生自制风筝,锻炼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学生亲身体验,能够体验到成功。还有湖泊,老师可以开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水性练习,如在水中的漂浮、救生和求生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遇险时的生存能力,真正跟日常生活相连,让学生终身受益。另外,在丘陵地带,可以开设登山项目,登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它锻炼学生的意志。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登上山顶,如设计成军队作战的情景,分成不同的团队,谁先到目的地谁就是胜利者。冬天冰天雪地是北方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学校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条件设计不同情景的冰雪体育运动教学项目。在情景中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身体锻炼,又能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创新校本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鼓励开发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提高对各民族的适应性,为培养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相对的聚集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仅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各民族、或区域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各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对这类资源的创新不仅能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而且能极大地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因而其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如具有地域特色的赣南客家民系聚居地,在屋檐下小孩子们游戏的踢毽子、跳房子、滚铁环等游戏项目以及喜庆节日里的舞龙舞狮[3]。这些项目在当地倍受农村朋友喜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们的健康。又如,别具一格的踩高跷,它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山东高跷常叠起三层,上层人踩在下层人的肩上照常行进。京津一带的高跷,用单脚跳;少数民族的踩高跷,系着本民族的服饰,表演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教学器材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制作。同时,这些项目又是跟农村群众的日常活动联系紧密,是很好的健身项目,它对教学设施要求不高,如果将地方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资源挖掘、整理、加工,将是独具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对这些具民族特色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农村学生对当地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将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

创新具有地方体育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首先是学校要认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体育校本课程创新的理论,促使教师切实明确校本体育课程创新的需求与特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适当聘请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能手来校指导,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在校本体育课程资源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贯彻以下理念。一是全面挖掘和理解掌握当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和实践过程。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校本体育课程创新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校本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三是要体现师生的个性追求。校本体育课程创新要同时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多元需要,其创新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渗透教师的个性人格、意志、情感和价值观,发挥出教师的独特作用。同时,又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四是要注重校本体育课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校本体育课程的创新是一个民主、开放和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过程,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我们不能把校本体育课程只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操作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价值,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它,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喜欢并能从中受益的农村校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总之,开发创新出更多更丰富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农村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校本体育课程内容的创新主要依赖于老师,老师是课程内容创新的主体。教师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要主动为改善教学条件想办法,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创新校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的体育器材主要依靠自制。农村学校体育普遍存在器材紧缺、经费紧张的事实,因此教学器材需要老师亲自制作和发动学生共同制作。农村学校进行特色化、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创新,发挥农村体育课程教学的个性和学习自由,是激发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活力的根本。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制定激励和鼓励措施,使老师热心于农村校本体育课程的创新工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只有根植于广阔的农村生活土壤之中,立足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体育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晋裕等.学校体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因素

1.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忽视、厌烦,学习压力的增大,家长因工作繁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理,一味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体质问题的忽视,孩子也就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老师的专业程度不足,体育课实施不科学,和主科老师给予的学习任务过重:学生长时间处于用脑状态,得不到休息与调节等等。这种种原因导致学生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现如今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小孩,疲于体育课的跑、跳、投等各类体育活动。学生体育课上不愿意进行运动,不愿意加入老师要求的课程内容中。许多学生勉强参加了,但是达不到老师要求,许多学生一心只想着下课而敷衍了事。有的学生不愿上体育课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教室继续自己的学习;或能进行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体质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前情况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讨厌体育课上老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课难以开展,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达到锻炼效果,使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体质越来越差。虽然体质健康测试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但这里面有不少人为因素,而且一学期就那么一次的体能测试是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体质问题的。学生经常性生病、体质虚弱,这是缺乏锻炼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与先天性体质虚弱有关。但这一切都是与体育锻炼密不可分的,与体质健康的下降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就现时期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学生自身因素

其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大部分归因于学生自身,由于现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担心孩子自由活动出现问题,尽量不让孩子出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能通过网游、电视、玩手机等方式来消磨闲暇时间,这样长期积累,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对任何室外活动都排斥,不参加体育锻炼,导致体质不断下降。

2.1学生长期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里

现时期的学生回家后写完作业,就开始玩网络游戏。因家长的溺爱少于管教,任由孩子玩耍。孩子长时间面对电脑,不进行走动,这就使得孩子不断变胖、近视,许多原来没有的疾病也就慢慢出现了。而学生在学校也没有积极参与到有效的体育课锻炼中,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有自己体育课理解:体育课就是一种脱离学习的自由时间。在这时间里我是自由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更不用说进行辛苦的锻炼。他们的体育课就是集合解散,然后自由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和相应的教师指导训练,使得体质下降。

2.2学生自身生活的优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孩子们都过着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这长期的优越生活里,家长们只希望他们学好文化课就行,不会要求他们用做任何家务。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环境下,只有享受,从未尝试过辛苦的付出,让他们参与到要流汗要亲身力行的体育活动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从而也就不能达到身体锻炼的效果,从而导致体质下降。

2.3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误解

体育锻炼是一个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的方法之一。但体育锻炼也是一门辛苦的室外活动课程。只要你了解它并喜欢它,他就是有助于健身的课外活动,就是一门娱乐健身的课程。你不了解而且厌恶它,它就成了辛苦的暴晒太阳的恶魔课程。现在的中小学生眼里对体育课的误解已经不仅仅是排斥了,他们认为体育课并非有益身体健康的锻炼课,而是一种占用他们自由时间的无趣活动。因此他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愿加入锻炼中去。长期下去形成一种对体育活动的厌恶感,甚至失去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体质不断下降。

学生自身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构成了孩子对体育锻炼知识的无知和误解,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从而致使学生们体型肥胖,身心发展出现问题,体质健康下降等等。

3.家庭因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多少家庭的生活处于分离状态。由于父母忙于自身工作,长期对孩子疏于管理,与孩子见面时间少,从而加倍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皮外伤以及尝试一点点苦头。只要孩子高兴就行,从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不愿意的事情。使得孩子缺乏锻炼,体质不断下降。

3.1家长工作繁忙,疏忽孩子体育锻炼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孩子都生活在双职工家庭。家长一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无暇照看自己孩子,更没有时间带领孩子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家长也认为,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就能达到应有的体育锻炼,而自己就不用专门挤出时间来带领孩子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但正是由于家长的管教较少,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没有锻炼身体的意识,对体育锻炼的厌烦,不愿参与学校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体质日况下降。家长因工作繁忙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启发,因而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没能通过体育锻炼来纠正,导致体质下降。

3.2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由于现在每一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个孩子都生活在溺爱的家庭中,家长害怕孩子受伤,尽量不让孩子参加激烈运动,甚至是不让参加室外活动。因此使孩子的运动天性早早被扼杀。因长期缺乏的运动,而使得孩子对运动慢慢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孩子们的一般锻炼要求,体质不断下降。

4.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地方,而且实行全面素质教育也是现时期中小学实施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而在体育教育这一方面一直达不到要求,不管从师资、管理还是场地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这也是直接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4.1师资不足

专业体育教师的严重缺失在小学里特别明显,一些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课都是由文化课老师代上,或者直接不上体育课,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课处于非合理实施状态,甚至严重缺失。老师上课只有集合和解散两部分,没有教授学生锻炼内容和方法。有的中小学就算有专业体育老师,由于长时间的体育教学内容重复,而且学校也不会严格要求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慢慢的他们也就不再实施基本的教学常规,形成一种“放羊式”体育教学。因此,没有科学的体育指导,导致学生没能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学生无法在学校体育课中得到应有的体质锻炼,从而使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学校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长期被视为一堂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从不对体育课和体育老师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一味地只重视文化课程,给予学生太重的学习压力,学生抽不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体质健康不断下降。

篇10

一、美国学校体育开展的基本情况

在美国,多于一半的州规定从幼儿园到12年级必须有体育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一般在60-150分钟。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党执政的国家,各个州的教学大纲都有所不同,使得各个州的体育教学安排亦有不同。在小学,由于教学制度的特殊性,即美国的小学教育是包班制,这就要求一个老师要对一个班的所有课程进行教学,其中就包括有体育课程教学。同时,也有一些州对小学到高中有区域性要求,要求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配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例如,密歇根州小学的体育课就是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这些基本情况都是由于美国各个州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同时也说明了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特殊性。

二、美国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设置

在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领域,美国也有自己的特点。美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是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这就使得许多竞技项目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通常传统的体育项目是美国学校体育课的基础内容,这些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篮球、垒球、橄榄球、体操和摔跤等。在这些传统项目开设的同时,许多中小学还增加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高尔夫、射箭、游泳、空手道以及一些有氧操和控体重训练等。为了吸引国外一些有特点的体育文化,也有的学校开设了太极拳、跆拳道等项目。为了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生活技能能力,美国许多中小学也开设了一些校外项目,如户外拓展、定向越野等内容,其目的既是完成政府制定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和任务,也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多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从小就树立合作技巧、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

当前,美国学校教育的方向也开始由原来的传统体育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模型向关注学生参与锻炼过程的方向转变,注重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对学生进行评级时,需要参考学生在校外参加体育活动的量来进行,而不是以往的只关注学生在校的身体素质测试的成绩和分数来作为标尺。新的教育思和教育理念,也必然要求学校带来新的举措,许多州的中小学要求学生发展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营养计划,让学生真正地爱体育,鼓励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于是,目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教师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教授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学生的生活技巧以及学生的社会技巧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始将体育馆、运动场当成学生实践生活的实验室,让学生测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的观念。这种理念也改变了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把体育目的改变为向学生生活技能方向发展,把培养重视教学的结果变为重视教学的过程。

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动力

现在,美国学校教育开始将健康教育纳入体系,提高了体育对健康的影响力,形成了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课题体系,其目的使人的身体在心理、社会、情感、精神等方面更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校体育的价值所在,推动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同人们的许多疾病都与缺乏体育锻炼相关,包括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症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缺乏体育锻炼是构成健康威胁和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这些让政府加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善,推动着美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五、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尽管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从地方和基层的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却并不理想。政策制度缺乏落实到位,缺乏对相关制度落实的监督体制和处罚力度。因此,应多学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注重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违背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精神和文件内容的领导、教师和学校,应严惩不怠,以此来保障每个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权力。

(二)树立更加科学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灵魂,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应多借鉴美国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注重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把体育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的密切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