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处理和保存感染性物质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措施、相关仪器设备、物品和管理体系[1-2]。2003年春,各地发生的医院内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因此培养其具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1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
(1)随意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包括食物、饮料、衣物等。
(2)个别学生没有按要求穿工作服进入实验室,甚至还有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等现象。
(3)实验预习不充分,对实验操作流程不够熟悉。
(4)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贪图方便,不按要求戴手套、口罩,实验物品使用后不按要求分类存放等。
(5)实验垃圾和废弃物存在混放现象。
2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做法
2.1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结合专业课教学,重温2003年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案例,分析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故案例,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临床实验室安全要求和措施》《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文件,让学生熟知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2.2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
2.2.1课前做好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等。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和实验预习情况,对仪容仪表不达标的学生,责令其立即整改;对安全意识淡薄、实验预习不充分的学生,要求其重新学习,检查合格后再安排上课。
2.2.2规范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临床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和血液学检验技术等课程)实验项目所需的标本均来自人体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这些标本很可能是疾病的传染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实验操作规程,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做法为:(1)实验前由带教教师分组示教(一般每组10人左右为宜),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急救措施;(2)实验中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如进行有生物危害、有毒、有刺激或有腐蚀性的操作时,应戴好手套或面罩等防护用具;(3)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把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操作指导与训练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实验期间,带教教师不能离开实验室或坐在一边做与实验无关的事(如聊天或批改作业等),应不断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出现有害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行一些危害性特别大的实验如操作剧毒化学品、高速运转的机器时,指导教师应密切监督整个过程。
2.2.3实验结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用品的整理和清洁工作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将实验用过的吸管、试管、玻片等带菌器材按要求放在指定的地方,利用高压锅、化学消毒剂、烧灼等消毒方法处理,切勿乱丢或将带菌液体倾入水池,并禁止将实验用品带出实验室。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用品,清洁后放回原处,并将操作台用消毒液擦拭干净。最后使用消毒液清洁地板,离开实验室前脱下白大衣,用2%来苏水浸泡双手5分钟左右,再用肥皂、清水将双手清洗干净,然后关好水、电及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3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
(1)每次实验课结束,通过提问或小组竞赛的方式,结合实验内容、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以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如哪些操作需戴手套、穿防护服或戴防护镜?SARS、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不同样本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级,哪些微生物不能在二级医学实验室培养?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哪些微生物会通过气溶胶传染人,怎样预防?实验废弃物如何安全处理?利器损伤如何处理等。
(2)把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纳入实验教学考试内容,分数比例按实验总成绩的30%计入实验成绩。
3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效果
生物安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抓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培训是职业素质要求,是岗位能力的需要[3]。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在校期间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强化了学生生物安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近两年,我们随机对本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合格率均达98%以上,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达标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期间和毕业后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申子瑜.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3):134.
篇2
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1例SARS患者后到2003年SARS流行期间,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同时,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检验科是医院患者各类标本高度集中的区域,是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发源地。为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保护操作者及公众健康安全,临床实验室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1建立、运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要求从管理上落实有关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融入到具体实验室工作中,做到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例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和泄露事故,生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室布局设置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病原体分级管理混乱,临床标本管理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健全,相关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是我国医院检验科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并运行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并将其事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建立并实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及相应的实验室活动,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从而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健康。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点就是做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工作。
2.1实验室布局与安全装备
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接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标本,要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源,通过实施两级隔离使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一级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实现;二级隔离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调净化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
实验室建筑装饰、通风净化、排水排气、供电通讯等要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要求。同时,根据实验对象和工作性质要求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划分符合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特殊实验室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布局。
2.2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系统化文件,是开展各种生物安全活动的依据,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形式上与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表格、标识等。
2.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文件,为政策性文件。主要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制定,包括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方针和目标、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方针和目标反映生物安全管理上总的原则及重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明确规定检验科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为生物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保证。
2.2.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2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描述各项活动的途径,是管理手册各要素的细化,是管理手册的支持,为各层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各类记录。
2.2.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3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围绕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描述具体的工作现场如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主要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生物安全相关活动的操作。
2.2.4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4层次文件,为证据性文件,是对实验室活动和管理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标识系统用于标示危险区、警示、指示等的图文标识,也包括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标识。记录、表格统一编号分类、统一管理,定期发放回收。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3.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三级组织,负责咨询、指导、监督和评估检验科生物安全相关事宜。
篇3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 实验室 ; 生物安全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9-02
生物安全(biosafety)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到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而管理工作分属各个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很多还局限在狭义的概念里。虽然国际上对此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1]。生物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随着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检测对象免受污染。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事件、甲流疫情等疾病的出现和蔓延,以及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引起的恐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加坡、我国台湾以及北京的实验室相继发生的病毒泄漏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的事件,使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损害,这些隐患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已经涉及到环境安全(如危害物的泄漏、排放等)和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给各级各类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3-5]。特别是2011年3月至5月,东北农业大学27名学生和1名教师,相继确诊感染了布鲁菌病,轰动全国。医学院校实验室和研究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的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等操作,临床检验中的生化、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子。而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业务知识了解不透彻,对来自实验室的各种阳性标本往往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不够[6]。因此,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2007年的被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安全通用标准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5版),根据生物安全水平的等级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级,即BSL(Biosafety level)l、2、3、4级,我国称为P1、P2、P3、P4级实验室。①P1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不会引起疾病的实验室,应配备消毒设施等,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具有1级防护水平。②P2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会引起发病但不严重的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等,并有明显的标识,具有2级防护水平。③P3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会引起严重甚至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3级防护水平。④P4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引起严重疾病且造成个体间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事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4级防护水平[7]。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水平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多属于P1、P2级。
2.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颁发《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开展生物安全自查自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详尽记载生物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稳定性等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订有效的实验室清洁消毒、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使用等细则。建立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制度[8]。
3.加强师生的生物安全教育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培训;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9],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法规文件,加强技能培养。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重视生物安全,严格按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工作,学生实验亦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差错。
4.优化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结果、专业特点、样品污染程度不同,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合理工作流程。在科室内部应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清洁区、污染区之间应有物理隔断,同时在各个不同区域有清晰明显的标识,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清洁、污染区无交叉。如: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学习室和库房等,半污染区主要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送检标本人员的公共走廊,污染区包括所有开展样本检测活动的实验室、洗消室。
5.配备安全设施设备 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对设施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医学实验室多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在安全设施上起码应满足:(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2)在靠近实验室出口处有洗手池;(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实验台表面应易于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4)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要安装纱窗;(5)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实验室最主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就是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锅,实验室可根据所开展的临床检测项目和处理的检测样品种类进行选择和配备生物安全柜。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一定要配备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的位置一定要选择远离人员走动及有潜在干扰气流的地方,以确保安全柜的生物安全屏障作用。废弃标本及实验后器械置于耐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实验室进入洗消室,高压消毒后方可统一销毁。
6.建立健康档案,加强个人防护 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或扩散,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应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一次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和病史归人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力有效措施。充分重视防护装备的使用,做好实验人员手部、身体、面部、足部等防护,正确使用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洗眼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
7.定期进行生物风险评估 医学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是在样品采集、运送、处理及检测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生物危害以及检测全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11]。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定期评估。查找实验室风险的来源,确定不同类型的标本、不同危害程度的微生物应处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级别,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有效对抗风险威胁,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发生,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
参考文献
[1]曲萍,刘利兵,陈健康,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5-86
[2]周惠琼,汤一苇.科学认识医学实验室安全[J].中华传染病志,2007,25:129-131.
[3]张朝武,姚玉红,王国庆.从SARSCoV实验室感染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656-660.
[4]白淑萍,阎爱莉.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窒生物安全防护[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8-89.
[5]苏虹.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76-477.
[6]冯修猛,闫海润,李凯军.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J].实验室科学,2010,13(3):174-176.
[7]王宗军,刘辉,台凡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94-96.
[8]刘华荣,侯春梅,刘海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城乡食业卫生,2008.12(6):73-73.
[9]朱昌平,侯志红,李文红,等.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状况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4.
[10]杨萍,陈前进,曹春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5):130-130.
篇4
[关键词] 检验科;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131-01
检验科工作的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大量的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临床检验标本,而这些血液标本是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1],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中造成生物污染,探讨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漏洞,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针对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为调查对象,进行突击检查、深入调查。
1.2 调查内容
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情况,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及合格率情况
见表1。
表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n(%)]
2.2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较差,防护服合格率为0,而防护眼罩合格率为5.00%;鞋套使用率为16.66%;手套使用率为55.55%。综合分析,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对合并生物污染无心理准备,对卫生安全防护暴露处理方法、流程不掌握。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准备情况较齐全,但深入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是流于形式,卫生安全防护培训及记录较差,合格率为27.77%,充分说明了个人防护情况较差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中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3]。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上岗前进行安全规程的培训、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消毒知识及相应专业技能培训[4-5],掌握预防暴露、识别危险因素以及暴露后的安全处理程序,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相应的操作流程,掌握检验科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防止差错和污染[2-6]。
总之,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非常重要,是保证卫生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制度化的管理、细致的培训,全面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严格按照检查规程操作,可以避免和防止生物污染。
[参考文献]
[1]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03-706.
[2]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
[3]童明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5]王艳.手卫生行为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0.
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加强;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b)-178-02
可靠的检验报告在疾病诊断、病程判断、疗效及预后分析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每份报告准确可靠无误,这是检验科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质量管理首先应作好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在测定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整批结果情况,如果整体都偏高或偏低,应该找原因,确认合格,最后填写并发送报告。在发送报告后还要正确对待反馈信息,意见收集后要尊重事实,认真分析,特别是怀疑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要求及时反馈复查,明确责任,不要延误患者的诊治。
规范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不断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由于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是两个关系密切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临床医生并不十分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所以,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
笔者根据在检验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本院存在的相关问题,就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质量,报道如下:
1 健全的制度是保障质量的前提和条件
1.1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科室顺利开展工作的法宝
科室应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一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实验操作流程、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化验单发送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科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政治学习登记等,保证内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且都有记录在案,不用领导去管人,而让同志们利用制度自己管自己。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是检验结果更为准确的保障。
1.2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检验事业发展迅速,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要自我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坚持采取请进来(即: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学),走出去(即:派职工出去长期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或在职深造等进行学术交流)的办法,对检验人员进行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以此提高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并在本科室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组织全员学习交流,经常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要求科室同志熟练掌握本科室所开展的项目的操作规程,掌握各个项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使用及维护;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规范填写报告单。
1.3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验科设备的配置直接反映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也反映医院对检验科的重视程度,其完好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因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是:各室安排一个小组长,由他负责本室的仪器,建好仪器设备档案,每台仪器都有使用记录和操作者记录;制定SOP文件,写明标准操作过程和标准保养过程;并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所有进行过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均应记录;维修的过程及其更换零件都有记录;要求科室的同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小心使用,严格遵守交接手续,做好交接班记录[1]。
2更新先进的检验设备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
检验仪器的快速发展是近几年医学检验发展的巨大成果,这些先进的检验设备的应用,使检测结果避免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就拿笔者所在医院来说,近几年,由于院领导认识到了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了检验在医院的重要性,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为本科增添西蒙子全自动生化仪、TCT、化学发光仪和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等大型仪器,不论是在硬件或软件方面,都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由于设备的更新,检验项目的增多,准确的率的提高,技术的发展,检验科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
3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
质量控制不能全部依赖检验科,在每周的周会上向科主任、护士长宣传这些知识,强调做好标本的采集工作,注明采集标本时间,特别注意分析质量管理的宣传,包括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保存等环节对分析的干扰,只有全院医护人员都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检验质量。
4 检验质量管理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患者样本的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坚持始终用一个厂家的,以减少因试剂产生的误差[2-3]。
4.1 科室的管理
目前,本科根据工作特点,编写了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由各室小组长负责,还有应对急诊所做出的急诊制度、标本接收制度、日常的预防感染制度、仪器管理制度、事故登记制度,发送化验单制度等文件,并且每个制度有落实的记录。SOP包括每台仪器所能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有详尽具体的标准操作及仪器的保养与维护,而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改进和更新。另外,和各科主任做好沟通,有需要或者发现异常问题随时解决。本科宗旨是做好辅助科的本职,一切围绕临床科室,方便患者,做好检验工作。
4.2留取合格的检验标本
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但要临床医师开出符合要求的化验单,还要求患者在抽血前做好准备。因为食物对标本采集有影响;标本采集时间对结果也有影响;体力活动对结果有影响;药物的影响;各种标本更应按要求留取。加强查对工作,保证标本符合要求且在采血管上注明采集时间,采集标本后及时送实验室检查,以免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4.3 树立质控意识,作好室内质控
在实验室内,各个检验项目都要作好室内质控,每天质控随标本一起测定,记录好结果,并判断是否在质控范围,否则应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方可发出报告。
4.4 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内所开展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守操作规程。测定项目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测定结果有原始记录。
4.5 参加室间质评
室间质评是实验室标准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按照省内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每年参加两次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接受中心的监控,判断本科的检测能力,对每次的结果,在全科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自己的不足,全力改进。
4.6 强化全员质控意识
在作好室内质控的同时,强化室间质控意识,让每个检验人员都懂得室间质评的重要性。
总之,检验结果可靠性关系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只有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在全员形成一种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求信誉,用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和氛围,才能真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临床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才能达到前述目标。
[参考文献]
[1]石碧辉,段民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J].武警医学,2005,9(16):701-702.
[2]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5.
[3]丛玉隆.检验与临床诊断―质量管理和常规检验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1.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公立医院卫生改革总体部署,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结合《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当前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继续得到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院各科室(包括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各科室)。
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开展要与“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落实各项制度,纠正薄弱环节。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真正达到“三好一满意”实效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一)开展正面宣教,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
1.医院今年把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医德医风警示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讲座、发宣传册等形式,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重性疾病规范治疗与社区管理,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就医以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风险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如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群众信赖、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医德好、有一定声誉的医务工作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加打击医疗活动中违反诊疗常规,收受药品回扣、红包,非法统方等不良行为,一经核实的不良交易将予以通报、曝光、取缔处方权资格等。
(二)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优化流程,让群众更加满意。
1.今年根据上级要求推行“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实现年度目标。
2.围绕保障重性精神疾病能得到最基本的治疗这一目标,努力创建便民、利民措施,如预约挂号、免费接诊、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急诊入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各项控制目标。
1.努力改善条件,优化人才结构,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把各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列为重要日程。如:医院设专门质控科和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报送质控信息,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定期向科室反馈信息及时整改,以改进医疗质量。
2.认真按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单病种质控及临床路径管理,完善精神疾病社区信息登记工作。
3.定期开展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与评估,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规范诊疗行为。重点抓以下几点: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十三项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探索精神科三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强调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3.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每月定期进行病历点评,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强化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4.学习《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为下一步推行电子病历应用及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5.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工作、各科做到设备完好,人员做到及时处置应激事件。
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并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并遵照落实。各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努力为精神病人住院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减少或取消患者家属陪护的局面。
3.严格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依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力争实现病房护士数与实际床位数的比例应当≥0.4:1。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医院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待遇,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执业氛围。
(六)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重点要求:
1.医院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以上医疗技术报批审核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加强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3.医院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8.逐步创造条件探索建立临床药师制。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检验室、各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项操作技术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5.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6.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重点要求: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按指定的血站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医院各临床科室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4.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和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单位领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排查、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资金落实到位。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安全生产人员,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和操作程序。
2.加强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正常运行,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置和安全使用。
3.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配置齐全,使用有效,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标识醒目,确保消防预警系统功能正常运行。加强在建工程和装修改造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控违规使用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材料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依法安全有序完成。
4.加强对放射源、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电力设施、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人员的业务培训,全体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和逃生演练。
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配齐治安监控设施,规范安保人员的履职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十三)认真开展全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十四)贯彻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做好放射诊疗防护工作。重点加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管理工作,做好如下几点。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做好本辖区内放射诊疗行政许可工作,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程序;
2.做好工作区域内的防护工作;
3.科室建立完善放射诊疗防护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并认真组织落实;
4.科室做好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工作;
5.做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6.合理配备使用放射防护用品、自主检测设备。
四、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3年4月)。
1.下发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宣传发动。
2.活动范围:全院各科室。
(二)组织实施(2013年5月—10月)。
1.贯彻落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2013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
2.医疗机构自查。各医疗机构要在2013年7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组织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3.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检查。
(三)总结交流(2013年11月-12月)。
年底前把本单位2013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上报卫生局。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2013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改革任务的关键一年。全面实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目标,促进医院全面工作再上新台阶,保证医疗安全,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是事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认真做好再宣传、再发动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指导,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7
【关键词】 细节管理; 胸外科手术; 护理安全
doi:10.14033/ki.cfmr.2017.8.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82-02
细节管理是将一整套工作流程拆分为多个细节,逐次量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细节,最终完成初定下来的所有细节,之后再不断量化和完善细节,其管理特征是工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1]。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注重细节管理,才能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胸外科患者大多是开胸手术,病情凶险、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各种管道多,潜在风险性大,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引起护患纠纷[3]。为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对其护理工作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细化管理,对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
6月-2016年6月收治61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中,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安全管理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与同期住院未实施细节管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很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61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男337例,女275例,年龄25~68岁,平均(36.5±7.6)岁;将上述患者依照疾病种类分层后,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6例,其中,试验组,男171例,女135例,平均年龄(37.1±6.9)岁;对照组,男166例,女140例,平均年龄(36.9±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性护理安全管理,术前遵医嘱完善疾病相关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减轻焦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抗炎补液治疗,做好管道护理及各种并发症预防等措施。
1.2.2 试验组 (1)根据胸外科疾病特点制订胸外科手术患者细节管理方案,该方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安全管理,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原则,重新将工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实施由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职层管理体系,责任分级,落实到人。护士长全面负责病区管理及护理工作质量,督促护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预防差错事故发生。根据科室护理人员职层及业务能力分两个护理小组,由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高职称护士任小组组长,组长每天负责对所管小组的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合理分工,指导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检查小组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提出解决对策并监督实施。责任护士负责所分管患者的全部治疗及护理工作,包括患者每天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践行主动护理,提供优质服务。(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将“重视细节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建立有效护患沟通,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等,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实施整改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实施科学合理排班,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患者、重点人员的管理,确保患者护理安全。(3)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护士培训,使护理人员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业务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4)术前细节管理: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做好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术前12 h禁食,4~6 h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做好术后需要的用物准备,如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监护仪等。(5)术后细节管理: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及各种管道护理,注意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保持管道引流通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患者的各种治疗、护理及潜在并发症,做好防范措施。
1.3 评价标准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投诉情况及满意度等。(1)采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实行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质量测评得分情况,统计并记录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纠纷投诉等;(2)满意度调查表: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一天或出院当天进行卷调查,统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质量测评得分比较
试验组医疗护理质量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
试验组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护理细节管理可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好坏,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任何一个细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4]。因此,注重细节管理。细节管理强调的是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找任何借口,哪怕是合理的借口,都要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笔者所在科将细节管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细节管理的培训,清晰工作目标,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细化工作标准,分解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据可依,掌握并控制关键环节。同时,将细节管理运用于临床治疗及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有效规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与护理安全。
3.2 有效防范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胸外科手术患者常因病情重,病变范围大侵犯大血管、纵隔等部位,许多患者实行开胸手术,术中出血多,术中及术后大量输血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病理生理问题,同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各种管道多,潜在风险性大,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引起护患纠纷。将细节管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有效细化高危因素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同时,预防警示差错事故容易发生的环节,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规避意识,重视护理细节质量控制,小心避开风险,保障护理安全[5]。本文研究中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说,护理细节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6]。
3.3 细节管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细节管理在现代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细节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意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7]。通过护理细节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各种想法,针对患者的想法,及时给予解答,心理疏导或及时给予帮助解决问题[8]。同时,在关心与帮助患者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心理的各种顾虑和紧张情绪,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有利于身体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细节管理可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影响医院的声誉。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锋.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119-120.
[2]陈丽华,兰碧玉.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4,12(6):555-556.
[3]章兰英.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1):87-88.
[4]李慧.护理安全管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5):794-796.
[5]赵桂林,吕晓春,张润芳.精细化管理在骨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27-129.
[6]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等.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4.
[7]洪菊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22-123.
篇8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在该体系架构中,通过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分析等智能应用。具体的应用实践论证了该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智慧医疗;大数据;Hadoop平台;统一通信;移动终端管理;信息集成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mart hospital architecture based o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In this architectur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unified communication,big data analysis and mobile terminal management, mobile medical, collaborative health care, medical knowledge base and commercial intelligence analysis can be achieved.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mart hospital architectu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telligent medical; big data; Hadoop; unified communication; MDM;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近20年的飞跃式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了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这一阶段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以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仅处理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如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医疗服务智能化,何为智能?按智慧城市的定义,就是感知、互联、智能、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深度资源整合,提供最优化的方案,使得服务接收者有更多的更好的选择。在以前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几乎是没有选择或者很难做选择,为此,在数字化医院[1-2]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BI)分析智能应用,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医院系统,是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1 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解决医院信息孤岛问题。从数字化转向智慧化,采用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从而实现高度感知、互联与智能,使医院成为一个能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持续进行服务创新的高效生态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基于“一门户、两平台、三应用”的理念,面向用户为医院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门户之上集成各方应用,为用户提供单点登陆、统一认证服务、移动终端管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操作、使用的便捷性。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安全方面统筹考虑,使用统一的对外接口通道,便于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以信息集成和通信集成两大能力平台作为应用门户的支撑层。信息集成平台主要用于对医院原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集成,使用统一的接口标准将医院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集成平台作为通信能力资源的扩展,向医院用户提供统一的语音、视频、短信以及应用集成服务。
2 关键技术应用
智慧医院体系主要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为主要切入点,由于医院面临海量数据分析需求以及业务应用移动化后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医院多业务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协同办公、大数据分析以及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等核心问题。
2.1 信息集成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少的有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应用,异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很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医院现有信息基础架构和业务应用系统明显不能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在信息集成和数据分析利用方面暴露出明显缺陷,传统的以业务流程为主要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式难以满足医院数据规划的新要求。因此,智慧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已成为跨越临床信息建设障碍的重要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着从业务流程软件系统为核心逐步转向为以数据规划集成平台为核心的架构模式。典型的智慧医院临床数据集成平台如图2所示。
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以信息总线为基础,采用中间件方式实现。其遵循国际通用的医院信息集成标准,如从数据交换出发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以及从流程出发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IHE)标准。
HL7[3-9]标准是目前医疗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国际标准(基于文本),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HL7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它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IHE[10]提供了实施应用多种标准的标准过程。IHE是由医疗行业的厂商和专家共同发起的活动,通过推动已有标准的协同应用,来改进医疗信息系统之间分享信息的方式。IHE技术框架规定了在某一应用场景中,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基于已有标准进行数据交互、状态更新等互操作活动。信息系统或者程序产生、管理,对信息进行操作,这些功能单元被称为角色(Actor)。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Actor。Actor支持一组特殊的IHE事务处理。事物处理在Actor之间,采用通用标准,如HL7、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通过消息(Message)来进行信息交换。依据IHE规范开发的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通信,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2 统一通信技术
智慧医院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托管式在线统一通信服务,提升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效率,通过开放式通信能力调用,灵活适应不断发展的各种通信及业务集成需求,为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实地、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平台支持,进一步帮助提高医院的跨部门协作水平和整体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医护服务。
统一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在IP网络上无缝集成语音、视频、即时通信、数据等4种主要通信方式的系统架构,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通信环境。其核心是对语音、视频、短信、即时消息(文本)、音视频会议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将通信能力与企业IT应用进行集成。
托管式的统一通信平台是在统一通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租户模式,把统一通信(UC)能力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图3是典型的托管式统一通信服务平台架构。
2.3 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智慧医疗中,医院业务有很多复杂的数据分析查询,如医疗数据统计(历年慢病趋势和疾病分布)、相似度联接匹配查询(根据CT等影像数据,寻找相似病例,匹配骨髓移植等)以及医疗数据挖掘与预测(疾病与职业、性别、年龄等外界因素的关联及各类药品的需求预测)。
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建立医疗相关数据运营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个体化医疗、医院精细化管理、临床科研、转化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智慧医院大数据架构如图4所示。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难以胜任复杂的数据分析,其原因在于关系数据库本质上采用的是一个二维的模型,通过一系列二维关系的组合来描述复杂实体对象,每个表所代表的所有实体在建模设计时没有差异性,即使只有一个实体拥有某种属性,也必须为其建立一个字段。如果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性不是仅仅表现在属性上,而且涉及结构和关系,则需要为有差异的实体建立不同的表和对应关系。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业务系统往往需要几千张表,甚至数万张表。数据库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数据库中的信息变得难以理解。而且,在现实数据中,有许多类型是关系数据库不能较好地处理的。
Hadoop[11-14]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平台,通过它可以很轻松的搭建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分布系统,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Hadoop核心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另一部是分布式计算框架,也就是映射/规约(Map/Reduce)模型。基于Map/Reduce[15]的数据分析工具是目前对大数据进行复杂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Hadoop的HDFS具备高容错性,可部署于低廉的硬件上,并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含超大数据集的应用。Hadoop的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将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小块。HDFS为了做到可靠性,创建了多份数据块的复制,并将复制副本放置在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节点中,这样Map/Reduce就可以在其所在的数据存储节点上并行处理这些数据。
2.4 移动终端管理技术
智慧医院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医生及患者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移动终端管理(MDM)技术应用,可有效解决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隐患,为用户在技术层面提供隐私保护服务。
移动终端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设备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及监控管理。管理贯穿设备注册、使用及注销各环节,主要实现设备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MDM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移动终端在MDM服务平成注册后,MDM服务平台通过推(PUSH)技术唤醒终端,终端通过加密通道至MDM服务平台获取管理指令或配置信息,实现移动终端远程监控、应用管理(APP)及设备配置功能。在MDM管理流程中,通过数字证书服务的方式实现终端的认证和管理的安全性,具体实现可采用简单证书注册协议(SCEP)[6]。SCEP属于公钥构架(PKI)协议体系,可安全、可靠地为网络设备在线提供数字证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PKI客户端和认证中心(CA)实现。SCEP有终端、CA和审核授权部门(RA)3种实体。终端实体的功能是生成一对非对称的公钥加密算法(RSA)密钥,发起证书申请或者证书查询请求。CA是证书的颁发机构,是PKI的核心,职责是接收终端用户的申请,决定是否为其颁发证书。RA协助CA,并负责为已授权的证书申请者制作、发放和管理证书。
3 应用实践
智慧医院是智慧医疗的实现手段之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开展智慧医院示范试点工程建设,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已初步完成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信集成平台及统一门户建设,为医院提供医嘱查询、绩效管理、协同办公、即时通信、电子病历讨论、掌上医院等应用,实现对移动终端统一管理,对公众服务、医务工作人员服务、医院管理人员服务及统一对外数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医院各应用系统之间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各应用系统在数据层面可以相互交换,在应用层面可以互相调用,在流程层面可以协同在一起实现全院级的业务协同。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医院提供了端到端的网络建设、改造和应用集成,包括语音固定及移动办公解决方案,集成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即时通讯、多媒体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同时把多种通信手段与医院内部的应用管理系统融合,使医院的工作流、信息流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在各个系统间连接,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完整通信办公环境。采用统一通信集成平台优化院内信息网络系统之后,为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带来更简化的运营、更灵活的扩展和应用移植,同时医院则更专注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专业化服务和最佳医护体验。此外,在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已开始智慧医院大数据系统建设,目前即将完成基础架构搭建。
4 结束语
信息聚合、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是医疗信息时代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通过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洞察能力,实现医院业务的全面发展,提高医院运作效率,实现更高的服务质量,提供协作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高效、高质、协作”的理念摆脱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并将在未来实现持续的繁荣和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剑峰, 范启勇. 漫谈“智慧医疗” [J]. 上海信息化, 2011,15(3):26-28.
[2] 李书章, 健. 数字化医院建设理念与实践 [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3] 陈钰, 王捷, 刘仲明. 无线传感网在智慧医疗护理中的应用 [J]. 医疗卫生装备, 2011,32(5):73-75.
[4] 孟小峰, 慈祥. 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1):146-169.
[5] 张忠. 数字证书的原理及其应用 [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1,20(21):45-49.
[6] NOURSE A, LIU X, VILHUBER J, et al. Cisco System Simple Certificate Enrollment Protocol [S]. IETF, 2009.
[7] HL7 version2.8. Health Level7 [S]. 2011.
[8] HL7 Modeling & Methodology Committee. HL7 version 3 message development framework [EB/OL]. (2014-05-10). http:///documentcenter/public_temp_656CF0F9-1C23-BA17-0CF90F4405489350/standards/V3/mdf99.pdf.
[9] 贾玮. 基于HL7标准的医疗信息交换关键技术研究 [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10] Integration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 [EB/OL]. (2014-05-10). http:///.
[11] 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EB/OL]. (2014-05-10). http:///science/article/pii/S0531513105004401.
[12] 张继武. IHE介绍 [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7, 31(2):112-119.
[13] ASUMAN D, GOKCE B L, THOMAS A, et al. Enhancing IHE XDS for Federated Clinical Affinity Domain Support [J].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medicine, 2007, 11(2):213-221.
- 上一篇:实验室安全防范管理方案
- 下一篇:贫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