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学习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学习的概念

篇1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 数字化学习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03-02

一、引言

校企合作指的是一种办学模式层次上的概念,内涵十分的广泛。校企合作从广义上指的是教育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的种种合作教育形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在普通高校中实施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大的推进意义。经论证,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保持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三个执行主体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保持同步与异步的联系与沟通,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在明确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对于高校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推动作用下解析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并对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模式设计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二、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构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方式也由单一的课堂物理空间的学习转化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即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等都融入数字化元素,形成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资源以及数字化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为主题的第三次年会上,将这种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并着重阐述了为达到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建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是21世纪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采取的行动。而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有别于数字化学习、信息共享空间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等单独的概念,事实上它是一个以数字化学习模式展开的、从信息共享发展到学习共享的、依托数字化的虚拟学习环境进行的一种全新的、一站式的学习服务形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校企合作,调整学习的方式或者说是补充这种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建立在该背景下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不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且做到了物理资源与虚拟学习资源充分统一与融合。

三、数字化共享空间的概念与特征

学习的过程需要依托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两个要素,其中对于学习的空间概念随着数字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把它推向了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新境界。目前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信息化这两大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热点。所谓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一般情况下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以一个物理设施与虚拟系统集成的服务模式存在的、融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教学工具等配套设置的整合体,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共享空间具有共享性、协作性的主要特征,即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事实上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借以实现学习者相互之间的知识共享。学习共享空间是从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而来的,因此与信息共享空间一样,强调协作式学习是其一大特点,它可以有效地支持群体学习、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以“共享”这一理念为基本指南,为学习者、研究者和信息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实体上的、技术上的和社会上的智能地点,让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各种教育及研究课程和活动。在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中,学习者和研究者找到一个由共享空间中无缝隙的资源和服务集成的统一体,提供可以独立、自我充分思考、研究的机会,激发出学习者的创造力。同时,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中发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体现了协作式这一重要的特征。协作式学习是指在学生中间形成的学习团队中进行的交流、探讨与相互促进等活动,其中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指导者的相互写作过程。另外,在利用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潜在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研究者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学习成员以及学习团队的特征,因此,数字化共享空间通过促进隐性学习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可以促进学习团队的形成。

四、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功能与模型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模型构建的主要工作是对空间、资源和服务等各种关键要素的合理安排和配置,对于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DonaldBeagle认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构成,其中物理空间主要是由实体的空间场所组成,虚拟空间主要指提供共享资源的虚拟场所。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完备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需要发挥其学习、教学办公管理、学习评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因此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共享空间系统在设计时不但需要体现出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企业对学生管理的办公管理系统,更核心的部分需要集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其中的学习系统部分,这部分还应该包括学习资源在内的系统构建,在整个集成系统中还需要包含体现学习评价以及决策支持的功能区域,如图1高校校企合作(缩写简称XQHZ)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示意图所示。其中在XQHZ门户系统中体现的是对未注册用户的游客身份的学习者进行浏览其中的学校、企业以及相关的连接信息的共享区域;XQHZ办公OA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区域,其中应该包括以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三个角色进行权限设置的相应教学管理功能,包括从参与校企合作到学习过程应该进行协议签订、相应学习信息的与浏览、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与浏览、企业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习评价、学生的就业去向跟踪等教学管理功能;XQHZ学习系统主要包括以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学习的区域,这部分应该完成的功能包括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配、跟踪评价等功能,这部分的学习资源质量的保证是学习系统的成败关键;XQHZ数字化学习基础平台设施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底层结构中的物理层,而XQHZ门户系统、XQHZ办公OA系统以及XQHZ学习系统是开放的资源层。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使其实现标准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实现通畅的信息传递与共享,让信息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控制、管理与决策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从而保证了教育和科研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并以其数字化有效降低教育、科研和学习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的成本。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编号:GBD1211057)]

参考文献:

1.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第3年度报告.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学习(附录B)[DB/OL].省略.cn/lessonplan/resource/r1_3_1.htm#b,2006.07.05

2.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2)

3.廉莲.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型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3)

篇2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二)学习型城市概述

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它在1992年哥德堡会议被OECD赋予了新的内涵。OECD认为,城市在促进学习方面处在一个特别的强势地位,人们的学习与他们所处的直接环境相关,60%的OECD国家的人们生活在城市;城市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支离破碎的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了连贯性;城市为社区主导的学习和社会行动提供了一个焦点。

1.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它以市民自我完善、自我素质提升为目的,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作为每位居民的奋斗目标,帮助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建立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和网络,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的各级各类人才[2]。虽然在每个地方的特定的模式是不同的,但学习型城市有一个共同的议程:成人与学习机构的协调;为提高学习的访问的策略;对当地经济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战略;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学习和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3]。

2.学习型城市的特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首先,公民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即每位市民、每个组织或单位都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即每位公民形成了持续学习的生活方式,延续了在校学习,充分利用城市为其提供的学习机会;其次,学习内容全面化和多样化,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开始注重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发展等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化,即城市中的公民逐渐采取高效率的学习手段及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学习体系的全面化和社会化,即公民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系统,而是充分整合社会中各种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体系[4]。

二、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引入和推广,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进程,有助于将远程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居民身边,有助于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适宜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的社区远程开放教育模式[5]。下面以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利用数字化学习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一)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英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受“学习型城市”这一概念的启发,将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地区发展策略的关键部分。学习型城市建设比较突出的城市有:利物浦、谢菲尔德、赫尔斯旺西、诺维奇和雷特福德,尽管这些城市在规模与性质上差别很大,但均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在许多地区和城市,终身学习的规划往往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必需部分。这些城市开办了大量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活动,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学习的参与程度,如诺里奇的“学习商店和学习活动周”,利物浦、南安普敦和纽瓦克的“IT计划”等。在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基于数字化学习(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项目工程有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等。下面通过以上三个项目来阐述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和延伸以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电子网络,建立城市合作伙伴关系,即该城市所有大型和小型组织,均参与城市学习中心的运行。首先,该项目所采取的策略是扩大和统筹学习中心活动,即建立一个学习中心分层的动态结构,确立各个等级和层次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范围。当然,所有学习中心都必须符合项目规定标准。其次,“城讯通”项目的评价涉及到大量关系链,项目评价沿着“实践,进展与评估”的路线,将“城讯通章程和评估问卷”作为工具,由“城讯通”督导小组进行二次评估。最后,“城讯通”项目通过了关键参与者都同意的协议,以此来约束参与者行为,确保参与者共同遵守章程,切实保证项目落到实处[6]。由上可知,“诚讯通”项目为我国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的参与是关键点;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学习中心,确保各类人群的参与;通过制定章程和协议约束组织行为,确保项目效果。

2.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确保贫困地区也能通过使用新技术而受益,使得数字化学习覆盖更多的地区和市民。首先,该项目致力于建立社会合作关系,将数字化学习技术应用到社区学习策略发展中,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将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作为本项目的基础。另外,社区教育在该项目中起到表率作用,但其他组织也非常积极。由此可见,“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经验可总结如下:以社区教育发展为抓手,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以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市民;促进城市及乡村数字化学习的共同发展,扩大数字化学习的覆盖面,以此来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3.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和审查,促进电子社区网络的发展,它仅仅着眼于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社区学习参与程度。首先,该项目已经开展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站(EezEE网站),该网站对学习内容、链接到其他网站的内容、学习支持服务的咨询和指导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其次,该小组制定了一项实施性较强的行动计划,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即通过技术的运用解决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最后,该小组已经开始讨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提供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即,技术不仅仅是纯粹作为一个接入点,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鼓励反馈。然而,该项目认为,数字化技术主要是社区网络内部的“社交工具”[7]。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仍未解决参与人数量的扩大和参与质量的深化问题,但该项目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仍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并对学习内容及链接、学习支持服务质量负责;制定行动计划,解决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反馈和监督的重要渠道,以此来监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举措是否合理。

(二)国内城市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北京的策略与经验。自1999年将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现代化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开始,北京市在创建学习型城市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服务市民、促进学习、交流信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电大系统作为学习型北京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电大)专业的开办密切结合北京市的人才培养需求。北京开放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类、电子类、软件开发类等课程,是针对首都信息化建设对工程类人才的强烈需求;而金融经贸类课程又有效适应了北京市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另外,法律、会计等专业为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和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各学科教育专业为北京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8]。(2)坚持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电大系统集成优势,成为创建学习型北京的重要基地。各区县分校立足本地实际,培养适应本地特色应用性人才,将构建学习型地区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立足社区,统筹资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3)建设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站,免费向市民开放。学习型城市网站可以向市民提供综合教育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学习型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2.上海的策略与经验。上海市自1999年便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框架[9]。(1)架构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系统,形成三网合一的虚拟校园。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电大)充分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将电大系统与社区教育机构有机整合,形成了覆盖多个社区学院和学习点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有机整合了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等,有力推动了学习型上海的建设。另外,上海市将通讯网、电信网和办学网有机结合,三网合一,市民可自由选择到校学习或者上网学习[10]。(2)集成数字化的终身学习网。上海市自2004年开始建设教育资源库,经过3期,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资源库,覆盖8大类数字化资源。以资源库为中心,上海市将上海教师教育网、党员干部在线教育网等9个学习网集成为数字化学习公共平台[11]。

3.天津的实践探索。“十一五”期间,天津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学习、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天津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为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原则,天津市政府又提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将成为天津市政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天津的重要举措,建设市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学习资源库,建设示范性社区,形成终身学习网络[12]。(1)构建起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天津电大承担“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任务,以天津市欣苑社区为试点[13]。通过构建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天津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向天津市市民提供四种支持服务,即技术平台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学习管理支持服务和后勤管理支持服务。通过多项支持服务工作,满足天津市市民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保障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充分开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依托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教委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非学历培训项目。截止到2013年,天津电大承担了包括红十字救护师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党员网校、普通高中空中课堂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多个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培训项目,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学员33万余人,累计访问600万人次,积极发挥电大数字化学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由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电大的实践经验可知,城市电大要立足自身系统办学优势,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城市市民终身学习网站,整合城市优质资源,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等的问题;向城市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切实满足市民需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终身学习,建立城市终身学习体系框架。

(三)案例总结

综合分析以上城市案例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在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1)数字化学习使得学习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在以上案例中,均通过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轻松获取学习资料,由于可以更经济有效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2)数字化学习技术能够促进和激发各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案例中的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终身学习平台,整合多种优质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学历、非学历项目,充分满足和激发了各个年龄阶段学习者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学习资源共享程度的极大提高,使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3)数字化学习能够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从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数字化学习都有着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促进了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市民学习更有效率,进而可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三、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对策

1.以更新市民观念为关键点,增强市民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仅仅局限于传统学校教育,人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方式、学习手段的认识更多地停留于传统的学校知识传授、课堂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所提倡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概念,对于很多国民来说,尚属于新鲜事物。数字化学习要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使得更多国民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要以市民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意识的增强为关键点,突破传统思维,培养市民自主、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市民自动自发的使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2.以政府为主导,有机整合和统筹各种资源。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筹规划等多方面,需要政府协调好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各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因此,各城市必须以政府统筹规划为主导,通过政府组织各项惠民工程和项目、政府出台文件等行政手段,确保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各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分配等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各种资源统筹规划的整体机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机制保证。

3.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和抓手,多方面组织和团体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小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联合,逐渐形成学习型城市关系链,进而形成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因此,各个城市应该建立基层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政府机关、学习型民间组织,并以此作为载体和抓手,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形成各级学习型关系链和关系网,进而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4.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开展为动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开展项目来加快这一进程,是许多成功地区采取的路线之一。各个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学习网站、开展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项目,面向不同组织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如教师培训、公务员培训、企业经理培训等,扩大学习型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居民受益率,能够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包括学习机会提供者及学习参与者等,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

5.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各城市应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深入开展信息通信技术与居民学习行为的深度整合,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设计,积极整合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建设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完备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开放与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为市民终身学习做好服务。

四、小结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87―02

一 数字化学习及其环境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如何让老师教得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来构建自主创新氛围与和谐社会是今天中国社会的趋势。具体到学习,则需要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教育的公开、公平、公正,让知识成为人类共有的、随处可得的财富。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更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课堂学习的崭新观念。

数字化教学应用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基础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因此,所谓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信息化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图1)。

(1)基础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城域网、因特网等;(2)教育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与传统的教科书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习者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具有如下的重要特点:(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2)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3)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4)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操纵性;(5)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再生性。

二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

优化数字化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质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我们也要强调,数字化学习,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反馈评估、资源管理,把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才是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见图2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

1 重视学习目标和课程的设计

在教育意义上的学习,首先是做好学习目标和课程的设计。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它是一个学习战略问题,对学习本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在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教师、学习者都可以参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来组织适合本地、本校和本人教学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学习资源,灵活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战略。

对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习理念、不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反之,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理念、资源、手段和过程来实现。通常人们把这样的设计过程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设计好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与课程,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也就是说,教师和学习者应当把数字化的知识资源看成是一种至少是与教材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对待,仅仅是对知识资源的随机性信息检索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应有效果的。

2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环节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构成大致有三个要素:学习者、资源、内容。数字化学习实行了学习者学习战略的自主管理,包括数字化学习准备、实施、呈现、评估、改进等五个阶段,形成了“情景一探究”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一远程协商”学习模式,“专题探索一网站开发”学习模式,“资源利用一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等。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要能够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有意识地自主计划、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为终身学习者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优化好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是教育信息化及其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优化学习过程中的文献阅读

解决的办法就是充分地利用知识资源及其相互联系,在多种可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目标要求得到最为适合的结果。比如,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提供知识网络技术,可以用来支持教师和学习者对新知识的了解。一是知识元链接,它链接在文献的各种概念和名词之下,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知识的本质,并可以由它链接到有关的论文和书籍,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新知识及其意义。二是引文链接,通过参考文献,将同类教材案例或研究成果的文章关联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具体地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并帮助学习者实现在线理解。

(2)优化学习交流

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必然要求学习交流的广泛性和及时性。现有的E-mail这些非实时的交流方式不能满足问题交流的需要。因此,数字化学习平台应提供两种有效的手段,一是基于网络视频会议的协作学习系统,让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同时阅读或使用同一资源或同一软件,支持与教案作者、教师的实时在线交互,像面对面一样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提供智能答疑系统,当学习者需要有问题解答时,可以咨询相关的知识点,并获得系统的自动答疑、定题服务及在线作业等。此外,数字化学习平台还要提供BBS、文章评论等讨论方式。

(3)优化学习过程的信息处理

学结离不开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估。建立信息的即时反馈和评估系统,使学习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反馈、反思和评估,学习者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同时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另外,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嵌入一个个人数字化学习管理系统,在这里既可以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资源,也为学习者提供支持阅读分析的读书工具,还可借助它交流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优化学习过程的能力。

篇4

[关键词] 幼儿; 数字化学习资源; 移情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慧臣(1982―),男,河南永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知识可视化与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

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迈开了大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中,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幼儿自主、合作、创造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1]数字化学习资源给幼儿带来趣味、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针对性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学前教育,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如何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引起人们的关注。反思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能够为优化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提供参考。

(一)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

在1996年―2000年,音像教材、投影和教育电视成为儿童学习重要资源。课堂教学使用幼儿音像教材为幼儿教学提供了可视可听、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料。投影教材作为在幼儿园应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表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幼儿电视教材作为用电视传递信息的教材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及创造能力。对于教育电视的效果,王淑君(1998)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它使幼儿在对社会行为的观察学习过程中与榜样模式发生共鸣,自身行为也不自觉地与榜样行为相接近。[2]

20世纪末以来,电脑成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载体,幼儿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例如,南海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坚持以计算机为认知工具,开展“讲故事、认事物、做游戏、玩电脑”“四结合”的教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期间,美国1999年的《儿童媒体与新千年》报告指出儿童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与在校上课时间基本持平。

2005年后,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主题网站成为幼儿数字化学习的重要资源。幼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推动师幼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其中,上海学前教育网作为汇集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资源库和集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的资源库,通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学前教育信息化。

2007年后,互动学习软件和教育游戏等教育软件应用到学前教育中,尤是其数学、英语等学科类教学软件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另外,电脑游戏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有机整合,可以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快乐。英国某教育机构的研究人员曾对700多名幼儿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电脑游戏能够显著地帮助幼儿提高逻辑思维技巧,开发潜在的智力。

2010年后,随着人机交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郁晓华(2011)认为多触控虚拟学具相比于实体学具,在感知维度、扩展重用、状态保存方面都更具竞争优势,将打开技术支持下新型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的新局面。[3]另外,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但在实践中却由于存在误区可能会对幼儿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形式上更加多样(从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拓展到网络平台、教学软件、教育游戏和虚拟学具等)、共享更加方便(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等共享性差些,而网络平台、教学软件、教育游戏等则具备较高的共享性)、更加注重集成(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只是单个的学习资源类型,而网络平台、教学软件、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能够集成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不断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数字化学习的需求,但幼儿游戏沉迷、近视率提高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儿童因痴迷于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或者长期观看卡通漫画书籍,不知不觉地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而逐渐降低乃至失去文字深度阅读的兴趣”,[4]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法的梳理

在电化教育应用于幼儿的较早时期,相关学者已经提出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其中,李平毅(1996)提出要想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对幼儿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就必须针对幼儿的机体发展特征、情感因素、注意特征等,开展幼儿园的电化教育。[5]但在不同类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中,所提的设计方法也有所侧重。

在投影教材、教育电视等方面,对于幼儿园投影教材的编制,宋明责(1996)提出要熟悉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心理,根据幼儿的情趣,表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塑造好投影教材中的形象。[6]对于幼儿教育电视选题,陈静宜(1997)提出要切合幼儿早期教育的需要,内容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表现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摄制中着力营造适宜幼儿学习的氛围。[7]对于幼教电视教材的编导,凌巍(1997)认为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强化宜真宜趣,突出娱乐性;遵循幼儿实际,突出教学性;力求音律和谐,富有审美性;力求现场抓拍,突出真实性;力求生动活泼,注宜多融性。[8]

在网络学习平台方面,崔琦(2007)提出建设符合幼儿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审美情趣的学前教育主题网站,为幼儿营造绿色的网上家园。[9]朱玉华(2008)认为需要应用图形化的可视界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方便舒适的互动空间,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10]

在幼儿软件设计方面,杨珊珊(2009)介绍了幼儿参与软件设计的情境式设计、参与式设计、信息提供式设计以及合作询问式设计等四种方法。[11]李清(2011)以游戏活动课程为基础,采用幼儿所熟悉的广告与动画节目内容,设计幼儿的媒介素养游戏,以培养幼儿的媒介素养能力。[12]

在教学工具设计方面,郁晓华(2011)认为触控虚拟学具的设计包括:操作平台需要借助隐喻的思想建立幼儿操作学习的虚拟工作区域;建立学习材料库要很好地考虑标准的定义、表现的形式以及所支持的操作行为;组装关系必须在操作逻辑中隐含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3]王济军(2012)针对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用的误区,提出精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征教学策略,提高软件的易用性、人性化和交互性等促进策略。[14]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法的反思

首先,应用辨证观点反思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弊,但如何趋利避害尚缺乏有效手段,仍然需要针对性的设计理论加以指导。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辩证的思维,提出是否应该让幼儿使用电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坏的软件不利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相互教学,好的软件能够增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相互教学。

其次,提出面向儿童需要、针对幼儿的特点,但如何有效设计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例如,在设计幼儿数学类教学软件时,“应充分考虑及认可儿童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软件的教学辅助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进步。”[15]诸如此类观点多体现在理念引导层面,尚待提出有效的设计方法,并且经过幼儿数字化学习效果的验证。

再次,提出面向幼儿生活习惯设计资源的观点,但分析幼儿生活特征的方法有待探索。例如,对于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李清提出基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以游戏活动课程为基础,采用幼儿所熟悉的广告与动画节目内容。[16]如何把握幼儿生活中的特征,尤其是游戏学习中的特征以及游戏学习资源的需求,仍然需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最后,提出了儿童参与的观点,但如何引导仍未明晰。儿童有可能直接参与软件设计的任何一个阶段,参与的方式多样,但都受到成人设计人员的限制。[17]尽管儿童参与到软件设计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与成人如何以平等关系展开合作等问题尚待有效解决。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已经从以设计人员为中心的设计转入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强调了对幼儿认知特点、生理特征的尊重,甚至幼儿的参与,以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征,提升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质量。但设计人员仍然保持了幼儿数字化学习局外人的身份,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设计人员的设想层面。为了获取充分依据来判断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方向,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想法变得非常重要。

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的提出

移情是心理学中感知对方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设计中理解用户。移情设计首先应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后来拓展到教育领域,被认为可以作为理解学生、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形成满足幼儿个性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一)移情以及移情式设计的辨析

作为心理学上的术语,移情(Empathy)的意思为“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又称感情移入。”[18]根据韦氏词典,移情是“不需要以客观明确的方法完全传达感觉、想法和体验的情况下,理解、意识到、敏感于并间接地体验他人在过去和现在和未来对这感觉、想法和体验”的一种行为或者能力。移情要求个人参与,与其说是一组严格的方法或者工具,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意愿。另外,在《剑桥哲学辞典》中,“移情”具有三种基本含义:对表情的自动模范或对情绪的表现度、注意力的模仿和角色扮演。

对于Empathic Design,孙远波等人将其翻译为移情设计,张广兵、高丽云等人将其翻译为移情式设计。两者的内涵是相同的,但后者更适合我国的汉语语境和表述习惯。因此,除了所引用的文献内容之外,笔者将Empathic Design统一称为移情式设计。其中的移情指采用想象的方式,对优化所处的环境进行重新建构,以理解用户是如何在使用过程中看待、体验和感受产品、环境和服务的。[19]

移情式设计能够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如何感知周围的物质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移情式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针对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角色沉浸’,并且在实验数据的框架内充分发挥想象,发生对用户产品使用的‘移情理解’,并且在感性直觉和理性概念之间做出权衡,得出产品设计的最佳方案。”[20]

(二)移情式设计不断应用:从工业产品设计到教学设计

“移情作为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企业为之投入时间、资源和必要的技术。”[21]1997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Dorothy Leonard等研究工业产品设计中采用的移情式设计情况,描述了移情式设计在创新性公司的成功实践。2011年(芬兰)Ilpo Koskinen等认为: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与之相联系的主观因素;设计师需要系统的方法才能体现主观因素,而且这些方法一定要能移情地了解用户。

在教育领域,2002 年,Maish Nichani首次提出移情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张广兵(2009)认为移情式教学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机械化、教学情感匮乏等不足,真正实现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教学活动。[22]周贤善(2009)应用移情式教学设计优化网络教育,认为可体现在网络教育的主要环节中。[23]高丽云(2010)探讨了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如何结合,分析了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24]柳铭瑞(2011)认为移情式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人员、教师、学生等需要共同参与设计活动。[25]

移情式设计的应用已经从工业产品设计拓展到教学设计中。在教育领域,移情式设计不断应用,形成了移情式教学设计等话题,被认为可以作为理解学生、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应用到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设计、e-Learning等领域,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策略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方式与成人有较大差别,设计人员需要站在在幼儿角度,思考他们在数字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什么数字化学习资源予以支持。“因为设计的需要而研究人类行为的时候,用户数据往往是由设计师的个人体验和解释来处理得出的。当我们从理性实际的主题转入更加主观、更加注重体验的领域,在设计时考虑移情设计就非常有必要了。”[26]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指设计人员对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进行移情性体验,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体验幼儿的情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幼儿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以设计满足幼儿个性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有助于辨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有益于设计出合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切性,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首先,移情式设计有助于设计人员摆脱自身的局限。设计人员设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是为自己的孩子或者熟悉的幼儿,而是为了也许从未谋面的幼儿。他们无法观察幼儿数字化的想法和感受: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心智模式、判断标准、学习偏好以及心理冲突。设计人员必须超越自身文化传统、心智模式和认知结构的局限,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移情体验,准确预料幼儿数字化学习的行为,以便资源设计中做出针对性反馈。

其次,移情式设计有益于设计人员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经验,具有不同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关注不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还有着不同的数字化学习期待和偏好。“移情设计就是应用我们的自身的洞察力去指导和启发,为那些我们从未谋面的人设计更加有用和愉悦的产品。”[27]采用移情式设计方法有助于设计人员通过观察幼儿数字化学习的外在行为来识别他们的内心状态,预知幼儿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挖掘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深层次需求,为针对性设计开发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支持。

最后,移情式设计有利于拓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缺乏教师和幼儿的有效参与,仅是设计人员和教学专家之间相互交流。从移情设计的基本步骤(观察用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用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和规划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它既强调了对用户行为的移情分析,也突出了运用集体智慧来创造性解决问题。移情设计帮助设计人员通过建构幼儿、教师、设计人员等组成的设计团体,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应用更加完善的方法,进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活动。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开展

“尽管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在思考用户,移情是无处不在的,但移情设计只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对所有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法。”[28]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为了保证人力、物力和材料等投入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采用移情设计的阶段应该被详细确定。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可以采用下列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择幼儿群体,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征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幼儿用户对象研究中需要更加关注目的性,而非机械地参考统计抽样。首先,主要幼儿群体,指经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群体。其次,即将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幼儿群体,以设计面向未来幼儿用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最后,非正常的特殊幼儿用户,他们通常会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某些特殊的需求。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超常的幼儿可能对语言学习类软件具有词汇量大、语句复杂和增强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中,设计人员既选取一部分幼儿用户代表经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又需要一部分未来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群体和某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群体。后两类幼儿群体不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设计灵感,而且可以测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主要结论。

(二)采用移情观察,分析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的观察并非一种远距离和客观的方式,而是设计人员融入幼儿真实情景下的体验。区别于传统设计中的观察,移情式设计的观察是在幼儿日常数字化学习中、在自己的环境(日常生活的)中进行的非干预性观察。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幼儿看作访谈、调查和测试的主体,而是作为有感情的人,站在幼儿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其数字化学习的状况。设计人员观察幼儿日常的数字化学习行为,理解他们不同于成人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其他纯客观性观察方法所无法获得的信息,有效发掘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

(三)进行角色扮演,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角色扮演中,设计人员以幼儿用户的身份进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环境中,亲身参与到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中,不仅要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行为的过程,更要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的资源使用,以推测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用状况。有三种方式可以用于设计人员的角色扮演。[29]

1. 观察幼儿的实际应用,或者在现实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自然情境中,或者在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原型中。一旦设计人员理解了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境,则针对性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2. 寻找幼儿的参与,记录他们数字化学习行为状况,描述他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创造性表达数字化学习的效果,以深入探索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3. 自己尝试使用设计原型,以内省的方式获得幼儿也可能拥有的使用体验。设计人员当然无法实际拥有任何幼儿的体验,但是为了改善使用情境,却可以从自身数字化学习的经验中,预测幼儿数字化学习的反应。

(四)应用头脑风暴,突破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思想束缚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有利于幼儿通过与资源设计人员、同学交流合作,充分表达各自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意见和想法,可以突破以往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束缚,更大程度上创造性地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

对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不应看作只是设计人员的工作,而应把幼儿、教师等纳入进来;不应仅仅看作一个资源优化设计的过程,而且是幼儿、教师和设计人员等不同观点交流融合的过程。例如,在设计幼儿视频资源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讨论:幼儿需要视频资源吗?学习过程中的那些阶段需要视频资源?在多种格式的视频资源中,哪一种最合适?在众多的开发技术中,哪一种最适用?

(五)形成设计共同体,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模型

移情式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与幼儿、教师等形成设计共同体,将资源的设计者、使用者(幼儿)以及资源使用的引导者(教师)等以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的问题,一起探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方案。唯有如此,幼儿、教师才能与设计人员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共同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做出各自的努力。

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一系列的方案,设计人员建立较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模型并提供给幼儿使用,根据反馈信息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由于幼儿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等不同,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可以弥补传统课堂资源同一性的不足,又能够支持幼儿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

(六)联系现实状况,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验证

移情式设计“建立在富有情感的想象之上――即超越现实的想象能力。通过想象,我们能够提前思考未来的使用体验将何去何从,并且产生一些想法去支持这种体验。但是想象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30]那么,设计人员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如何知道他们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怎样判断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否符合呢?

移情应该作为一种需要在现实中进行检验的特殊想象,设计人员需要在主观移情和客观观察之间做出平衡。具体说来,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与幼儿的不断接触来激发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需要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行为的状况来判断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是否合理,需要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来调整移情式设计。

如果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可以满足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要,下一步就可以开发推广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大范围上支持幼儿的数字化学习。如果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尚未满足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要,则需要重新开展幼儿数字化资源的移情式设计,进一步优化、完善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四、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优化

“研究移情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解决公认问题,而是找出设计切入点,也是为了达到对用户的整体全面的认识。”[31]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面临着设计人员对幼儿数字化的移情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数字化学习信息的表达等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优化。

(一)提高设计人员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能力

为了充分理解用户的体验,至少有三种数据可以被应用:语言数据(“说”,表达人们所知道的和讲述的)、行为数据(“做”,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想象的数据(“想”,描述当前群体非语言化的结构性方法)。[32]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图2进行说明。其中,语言数据的内容比较明确,行为数据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而想象的数据则是潜在的,不容易被发现。

传统的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较多关注幼儿在数字学习中是如何说、如何做的,而忽略了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更深一层的体验:直觉、感受和梦想,尚未真正地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状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为此,设计人员需要转变关注对象:从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语言数据和观察数据,转变为更多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数据;从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转变为更多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直觉、感受和梦想。

为了获得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想象数据,设计人员可以借助某些可视化工具,将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可视化,以促进其想象数据的传播、理解和加工。例如,“情感工具箱”作为可视的、有趣的、基于故事建构的技术,能够帮助设计者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梦想、忧虑以及愿景。此外,“认知工具箱”包括心理地图、三维模型、关系图表以及流程图等,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将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数据可视化,进而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体验,准确把握其数字化学习的特征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二)幼儿应用可视化方式表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幼儿表达自己数字化学习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非语言表达的信息可以借助可视化形式来描述。如果幼儿认为清楚地表达、反馈态度和思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制作拼贴画、绘画、摄影拍照、叙事或者写日记等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探索自己数字化学习的行为特征,表达他们对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为设计人员提供幼儿数字化学习的丰富语境。

首先,可视化的记录元素(通常为相机)可用于记录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情况,描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其次,视觉日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情绪和想法,把握其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行为习惯。最后,说明性的问题卡片、任务书等可用来研究阐释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包括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意见、态度等开放性问题。

(三)基于生态网络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生关系

为什么某些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学习发挥持久性的影响力,而某些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刚一出现就消声匿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研究的切入点。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作为信息产品使幼儿能够寓教于乐,支持了幼儿多样的数字化学习活动,而且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固定组成部分,不断影响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方式。

对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人员需要超越仅仅看作支持数字化学习的信息产品,而应在生态网络中探讨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不仅仅探讨不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之间的生态关系,而且分析他们怎么融合后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不仅仅讨论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幼儿学习生活的影响,更应阐释如何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幼儿的学习生活,从而通过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生关系,更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红英.电化教学如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7,(4):39~40.

[2] 王淑君.从实验研究看教育电视在幼儿社会行为教育中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1998,(2):89~95.

[3] [13] 郁晓华.幼儿多触控虚拟学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33~137.

[4] 李昱.试论儿童媒介素养及其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5):27~31.

[5] 李平毅.结合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搞好幼儿电化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6,(4):32 ~33.

[6] 宋明责.浅析幼儿投影教材中的美术特征及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1996,(1):48~49.

[7] 陈静宜.幼儿电视教育片创作之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1997,(1):61~64.

[8] 凌巍.谈幼儿电视教材的编制[J].中国电化教育,1997,(2):46~49.

[9] 崔琦.学前教育主题网站的研究与设计[D].曲阜:山东师范大学,2007.

[10] 朱玉华,高薇.构建幼儿教学管理平台推进师幼学习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41~43.

[11] 杨珊珊,郭力平.论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儿童的参与[J].中国电化教育,2009,(6):61~65.

[12] [16] 李清.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及实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14~117.

[14] 王济军,王赫男等.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07~110.

[15] 张立龙.学前儿童数学互动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2.

[17] M.Scaife,Y.Rogers. Kids as Informants: Telling Us What We didn’t Know or Confirming What We Knew Already[A] .A.Druin.The Design of Children’s Technology[C].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1999,27~50.

[18] What Kind of Research Model is Empathic Design[EB/OL].[2012-12-26].http://cc.ntut.edu.tw/~wwwdtl/93DTL_02/class/93_05_Wang/930323.pdf.

[19] [20] [21] [26] [27] [28] [29] [30] [31] [32] [芬] Ilpo Koskinen,等.移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M].孙远波,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0,22,34,30,25,22~23,26,28,30,30.

[22] 张广兵,全.移情式教学设计:内涵、方法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09,(1):86~88.

[23] 周贤善.移情式教学设计在网络教育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4~255.

篇5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大学艺体生;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131-02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超文本与超媒体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在新时代全球数字化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大学艺体生英语学习现状成为广大教育者亟待探究的课题。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基本概念,指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此外还包括系统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武法提指出,学习环境是一动态概念,学习环境是与学习活动进程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就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一是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二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三是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四是通信,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五是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其优点在于:第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第三,运用因特网呈现知识的超文本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艺体生认知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MI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以组合的形式进行的。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技能,都有他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图式(见图1)。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艺体类专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影响,在学习中必然表现出独特的学习风格以及与之相应的认知方式。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受到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对问题缺乏全面细致的理性思维;他们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这些因素决定了传统刻板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学习环境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艺体生对新事物很敏感,有独特的个性,但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而英语学习却注重知识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种矛盾都给大学艺体生的英语学习构成了负面影响。

三、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大学艺体生英语学习

研究表明,人类接收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心理学家Treicher也曾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94%来自于视觉和听觉。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数字化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凭借具有高度集成性的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觉等多种感官,扩充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已经成为支持与扩充学生思维过程强有力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情境。

毋庸置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这一特点极大程度地迎合了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大学艺体生的认知特点。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与其专业相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一方面,教师应将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结合艺体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多种智能的复杂环境,以便确定其最愿使用的智能,从中判断其所有的优势智能,使他们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展示,再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两方面充分结合,进而实现最优化教学效度。

具体来说,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针对大学艺体生的最佳切入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习得知识和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和信息提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学习问题的诊断者,学习成效的评估者,学习潜能的发现者,语言交际环境的营造者等。推动一下四个阶段英语学习的顺利高效进行: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视角,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各个类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旨就是,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与在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大学艺体生英语学习的效度最优化。在这里,允许笔者借用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在“第二期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培训”讲座中的结束语与各位同人共勉:“山以势而变,水以时而变,人以思而变!”期望以上论述能够给致力于教改探索的广大同人以点滴启示。

篇6

化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但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我们的高中化学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一高二开设的实验课就很少,高三更少.很多化学实验课都是为了得到一个结论或是体现物质的某些特定性质.学生大多是观看实验,记住知识点.即使有学生操作实验也是先告知学生步骤要领机械地完成实验.很显然通过实验曲线学生会思考为什么.实验告诉学生一个事实溶液的导电性不光和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还和离子本身有关.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的知识远比直接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更有说服力.学生会再用实验去证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自主实验学生还能找到一些关于离子导电的直接经验.这种实验活动课的特点很鲜明:给学生一个问题或内容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要有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分组探究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分工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都知道现代科技研究几乎都是以团队为单位的.

现代科学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进入教育,给化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实验手段.让我们的化学实验更直观更精细,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重视化学实验.让化学实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工具.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主体,讲授课是辅助.成功的实验课的开展的硬件条件是教学资源的配备,软件条件有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数字化实验知识的部分很重要.还有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把握包括:实验问题设计,适当引导,启发性的点评.科学探究实验的目的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指导型探究模式.由2名教师指导进行探究.探究课题包括: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模式.根据所学知识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合作完成实验报告.探究课题包括:化学反应热的测定,原电池中的能量变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两个阶段为期一个学年,通过对比调查,考试,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在如下方面有进步: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比对比班级提高78%,动手能力提高88%,思维能力提高83.3%,合作能力提高73.5%,创新能力提高48%.

篇7

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来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运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游戏化学习”平台,如“520化学游戏网”提供的“化学扑克网络游戏”(如图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20化学扑克网络游戏以化学扑克牌为主体,把化学学习的难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化学性质等)用扑克牌的形式呈现,每张牌的中心有一个物质分类标志:“绿色双锥” 表示单质,“黑桃”表示氧化物,“红心” 表示酸,“蓝色草花”表示碱,“黄色方片”表示盐。按照一定的化学游戏规则,生生或师生之间通过Internet,围绕化学知识展开有趣的智力竞赛,并在网络游戏中为他们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流(聊天)服务。身处不同地方的游戏者可以组织手中代表“单质”或“化合物”的扑克牌,通过不同的游戏规则(如根据不同的物质分类、反应分类)来实现“一牌多玩”,或通过不同的出牌顺序(如同一物质可以跟不同物质反应)实现“一牌多出”,争取游戏的胜利。学生在巩固自身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充分训练了发散思维。教师可以把化学扑克网络游戏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创新的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能够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

促进直观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灵感与顿悟

直觉思维就是不经过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性思维。培养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是获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化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如何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是难点之一。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有利于解决此类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化学工具平台,如ChemWindow(如图 2)、HyperChem(如图3)、GaussView(如图 4)等专业的化学分子设计与模拟软件,对分子、晶体、化合物的平面或立体模型进行建构,从而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化学工具平台成为了知识建构的有力工具。在长期训练下,学生大脑中逐渐建构出众多典型的分子构型、晶体结构以及电子云分布情况,形成一种“直觉”。当遇到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联系”的问题时,这种“直觉”便发挥作用,迅速地从大脑中筛选出匹配的模型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与设想。可见,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有着促进作用。

图 2 ChemWindow软件

图 3 HyperChem软件

图 4 GaussView软件

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形象思维指的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化学学科中,存在着很多复杂的反应机理以及抽象的概念。形象思维的运用,能将此类复杂的机理与抽象的概念用图形、图像、图式或形象性的符号来描述,使它们生动化、直观化和整体化,便于认知与识记。

教师可以运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组织教学,如利用“化学网上课堂网站”中众多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包括丰富的实物图片、演示实验、Flas、视频录像等)进行教学设计。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获取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课件素材自主设计课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使用图形、图像、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来描述复杂的机理与抽象的概念,将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和整体化,促进学习者的概念表征与知识建构。《金属的活动性》课件(如图5):通过Flash制作动漫,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金属与酸的反应和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这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图 5 Flash课件描述金属的活动性

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有序的思维加工策略

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

教师可以把数字化实验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以解决传统实验手段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平台进行数字化化学实验,如“数字化掌上实验平台”主要由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手持技术仪器和计算机等组成(如图6)。

图 6 数字化掌上实验平台

“手持技术”的实时性与直观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实时的视频录制与多元化、图形化的数据显示方式,及时地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手持技术”的易操作性与准确性在降低实验操作难度的同时,保证了实验的精确性,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进行逻辑思考,综合所得的实验数据与现象,概括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平台是“发现学习”的有效工具。这样的数字化实验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培养。

促进横纵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内化

所谓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纵向思维,是指从单一的概念出发,直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横向思维,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再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过程。学生可以运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搜集课题资料,培养自身的横纵思维。搜索引擎是学习内容与文献资源的重要获取工具。在搜索某一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时,可以先充分发挥纵向思维,通过限定搜索“关键词”来检索出该研究问题在化学领域中提出的来龙去脉以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再发挥横向思维,通过改变“关键词”,了解其他学科研究领域的学者,如材料物理学、生命科学、农业学、通用技术等,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这样便可以充分地拓展研究思路,在跨学科的研究思想指导下,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具科学性、深刻性

辩证思维,也称矛盾思维,是指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应着重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辩证论(即唯物辩证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和两点论(能用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观点)解决问题。“协作式学习”是训练“辩证思维”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平台(CSCL平台)进行协作学习,培养辩证思维。例如“化学远程实验平台”(图7),一方面可实现远距离的、真实的、同步的化学实验,另一方面可提供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包括:(1)在线协作,即通过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提供即时交流平台,通过即时文件传输实现数据共享。这样,身处不同地方的实验者可进行对话交流、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操作,实现资源共享。(2)离线协作,即其他学习者可以下载服务器中保存的历史实验数据、视频录像,对实验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在这样的交流平台与实验数据共享的环境下,学习者便能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的化学实验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达到协作学习的教育目标。

图 7 远程化学实验室操作界面

CSCL平台创设了“合作式、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学生情境学习的有效工具。在上述的信息环境下,学生逐步产生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有利于辩证思维的培养。

以上述信息技术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应用实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数字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平台(如图 8)。

图 8 数字化创造性思维培养平台

篇8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企业管理领域,高效智能数字化模型的使用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该如何实践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呢?由吴峰教授编撰的《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

《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篇章结构分成了八个章节。第一章和第八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系统定义数字化企业学习和管理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方法,以及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未来变革发展;第二章是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它从人、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角度来传播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第六章则说明了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评估原则和模型。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却不限于此。第一点,也就是作者所秉承的观点,数字化为企业在线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个人绩效和团体绩效,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常来说,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团队协作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而这些在过去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或有限的专业书籍,很显然学习效率并不高,覆盖面也较窄,培训的周期性很长,成果不够显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变成了一个在线的、高效的、动态的系统性智能工程。

数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板块、员工绩效板块、评估板块等集中在在线系统中,让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在普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还应该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过程,数字化都提供了创新化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是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的技术前提。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沟通上的高效。数字化技术大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协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以当前流行的企业沟通APP为例,它所包含的在线视频会议功能、企业流功能、团队组建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周报月报功能等都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沟通和管理上的进步成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企业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统筹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企业管理减少在上下级沟通和部门合作协调之间的损耗,让企业的资源都能够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数字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模型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经济元素都进行了数据化,针对精确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从而试图在企业运营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达到零库存量、高运转率的结果。

企业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它从技术的层面加速了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管理各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它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一书着重于一个侧面,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得出数字化在企业人才培训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不限于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价值还有待更广泛地挖掘和应用,它将进一步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中去。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协作,还是企业发展,数字化的创新研究和应用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量化、被数字化,被实时掌控,从而让企业制定的战略能够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布局,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作者:劳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篇9

【关键词】 课程资源;数字化实验;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052-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高中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图形计算器或掌上电脑(掌上实验室)和信息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中,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研发的校本课程也如雨后春笋。因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也成为高中化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当前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进行常态化教学还有很大空间和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师生两个方面来讲,在思想观念、学习机会、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如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在网上学习(慕课)的真实效果存在疑虑,也有的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熟悉程度较低,实验教学模式因循守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为一线教师多提供教学培训和支持措施。

二、概念的界定

“E-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意为“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二是强调电子化学习,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E-学习”所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E-学习使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习惯随时在网上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因此, E-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理念上的转变。

三、开发教学资源方式的多样性

1. 开发数字化实验,实现宏观到微观。数字传感技术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先进、实用性强、便于操作、集数据采集与分析于一体的实验系统,与传统仪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将数字传感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实验,既体现新课改下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转变,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减少复杂的计算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以传感器为代表的数字化设备逐步进入中学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得到不断发展,数字传感器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进行实验,将实验中不可见的、不显著的微观变化转化为宏观数据、图表的一种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传感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收集实验数据、精确度高和可视性等突出特点,有利于理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能实现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动态测量,使实验结果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用事实来证明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现宏观现象、数据曲线的同步记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动态化的思维方式分析图表,提高阅读科学文献的能力。数字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传感仪器数字化突破传统仪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图像、数据等动态形式显示实验变化过程,尤其是能够使微观过程清晰呈现,并使之定量化的有效工具。通过传感技术可以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比,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进行科学思维,进而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比较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与催化剂氯化铁溶液反应速率的大小,通过气体压强传感器,可清晰地观察到两条曲线的高低。如: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盐酸反应。可测量pH的变化,前者有两个突变点,后者只有一个。如:比较醋酸与盐酸电解质的强弱,通过等浓度或等pH、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进行加水滴定,绘制pH变化曲线。如测定钢铁电化学腐蚀微电流以及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分别利用电荷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氢气传感器来实现。

我国将数字传感技术仪器(包括传感器、采集器和计算机等)引进中学教学始于20世纪末,且化学领域的研究较多侧重于研究性学习,而对于传感技术整合于化学常规课堂教学的实践相对很少。此外,国外关于传感技术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教学领域,但在具体化学科学的应用方面涉及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校配备数字传感技术设备,但还有绝大多数多的领导和教师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数字传感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甚至在思想上有所排斥,感到望而生畏,对掌握新的技术缺少信心和勇气,没有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字化传感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研究中去。还有很多学校即使购置了一些数字传感技术设备,但由于长期无人问津和维护,白白浪费了实验资源,实为一件憾事。

值得可喜的是江苏省化学学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威尼尔”杯化学实验创新实验设计大赛,显示出教育大省领先发展的战略方针。

2. 远程化网络教学,跨越时间与空间。赫尔巴特曾说过:“真正的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主要是普通实验、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化学很多微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而用平板电脑独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变成动态图,并且亲手去调配各种各样的实验,从中观察到每个不同的变化。这样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成果,边分享边学习,也使得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互相帮助启发思维,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平板电脑便捷的交流与学习工具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学习,让时间安排更加效率化。平板电脑引进化学教学,其核心作用在于丰富了教学资源。把信息化的教材、课外书 “装”进平板电脑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E-学习”模式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求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甚至可以用上QQ、微信、微博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学生在日常使用时,会浏览学习资源, 观看照片和视频等,并就此相互探讨,随时随地的学习。以往的化学教学局限于课堂,可是用平板电脑教学的方式,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可以方便学生体验互动课程和学习辅助。每个人都能丰富课外学习方式和内容。学生课外遇到问题。可以利用―些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异地之间进行的交流,教师可帮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协作学习。

(1)利用“E学习”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富有趣味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黑板加挂图的模式下,仅靠教师的讲解,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和一体机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运用形象、直观的“E-学习”课堂模式可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让学生自己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扣动着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开始播放一段各个地方的空气以及天空的情况的片段,把大家带到各个地方实际的生活中来,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到知识,更加深了印象,因为再没有比实际生活更好的例子了,瞬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开始提问,想要了解究竟周围的空气是什么样子,唤起了他们求知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也落实得很好。原本不喜欢学习化学的学生的兴趣也有大大地提高,甚至还有学生在下课后说自己开始爱上了化学。

(2)利用平板电脑仿真模拟,突破教学难点。由于时空限制,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这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作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逼真的还原实验情况,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充分感知,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给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以一个良好的铺垫、一个有力的跳板。

例如,讲授《电解水的实验》的时候,原来每次上这堂课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受电解水时分子的变化,也只能通过图片的形式让他们强行的记住该如何认识电解水,但是通过“E学习”课堂模式,笔者先给学生们下发了一个flash小游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来在电解水时分子的运动情况,他们非常清晰地从微观的方面看到了当电解水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溶于水中的矿物质钙、钾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阴极移动。形象而且生动的小动画让学生对于离子的运动情况,了然于心,并且在他们的脑海里面形成了非常清晰直观的印象。每个学生看完后都不断地点头,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有关“电解水”的知识点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就不能真正体现,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比如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平板电脑进行模拟演示:

(1)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再如加热胆矾晶体实验,如果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水流入试管底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又变成蓝色就会致使实验失败。将这一过程拍成录像,通过视频广播的形式再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可减少污染。如在讲“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由它们引起的光化学烟雾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实验课堂上无法操作。但可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课件,为学生展示多幅由光化学烟雾所造成的污染的图画以及它给人们的生命造成的威胁,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们对它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顺利地实现预先所设计的情境铺垫,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的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断开化学键和形成化学键是化学反应的本质,如乙醇与金属钠、HBr、O2 (铜作催化剂)、乙酸(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等反应。

应用“E-学习”互动教学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欣喜的看到已有部分学校尝试将仿真实验、数字化传感实验、平板电脑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的认知性、实时性、可视性、精确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林景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7,(9).

[2] 唐兴鸿.《高中化学疑难实验探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8.

[3] 王红莉.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1,(6).

[4] 金土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价值追求[J].考试周刊,2011,(31).

[5] 周春辉,田晓红.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新课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篇10

1.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个性化”是我们数字化学习研究抓住的首个关键词,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学习水平也不一样,学习进程有快有慢,然而在传统课堂里面,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开展学习,毕竟教师首要考虑的是班级的整体水平,如何让整个群体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保底的要求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借助技术开展了“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我们根据程序教学法研发了自动批阅、判断选择、数据统计等功能,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进程开展学习,这样的在线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变得十分有趣而且更加自主。

2.科学分析学习的状态,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有位专家曾说过这样一个案例,同样是92分的两张试卷,看似分数相同,其实背后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做题的时间、改题的过程、错误的类型、学习的成本、兴趣负担等都影响着这最后的分数。如果我们仅仅给学生一个分数,92就是一个数字,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与92相关的所有因素,92就成了一个数据,我们认为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给教育教学观念带来的一大冲击。我们正研究如何通过学案使用,跟踪学生学习痕迹,获取学习数据并进一步展开分析,从而能为学生提供翔实的“学情诊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科W依据。

3.形成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数字化课堂研究抓住了“个性化学习”“改善交流方式”“科学分析数据”“丰富学习资源”这些关键点。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觅渡人已然形成了自己对数字化课堂的理解,企业开发的数字化课堂平台功能也已达30项之多,包括学习指南、屏幕推送、同伴互助、画笔记录、资源聚焦、自动批阅、数据统计、屏幕录像、学习锦囊、统计反馈、工具箱、讨论互动、手机抓拍、视频直播等,形成了一整套学案系统,同时也建立了觅渡新技术环境中新型学习的课堂模型。放手学,为“个性学习”留时空;会记录,让教学关注“每一个”;自由评,突显智慧分享课堂;充分议,让师生成为“共同体”;分层练,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