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实验室管理规定

篇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教学必备的实践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实验室根据用途可分为教学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混用型实验室。本文主要分析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教学型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自2000年国内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因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课通常是整班制上课。因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都较大,这导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食品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可分为食品加工类实验室、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和食品检验类实验室。根据具体用途,食品加工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果蔬加工实验室、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实验室、粮油食品加工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包装材料加工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工艺实验室、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等;食品检验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等。

由于实验室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实验功能区的划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一、实验室的结构设计

由于在教学实验室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楼的走廊要宽一些,走廊上不要放置仪器设备或其他杂物;实验楼要有一定数量的楼梯和电梯,而且楼梯和电梯要宽大;实验室最好有前后两个门,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的疏散。

实验室的室内面积应该大一些。如果没有大型的仪器设备,30―40人/班,实验室的面积应该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央台3―4排。实验台下的柜体要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例如:30―40厘米,使学生坐着时有放腿的空间。相邻两排实验台的间距不小于1.5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也给指导教师留下巡视指导的空间。

实验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都会用板书或者多媒体,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安全操作要点做详细的说明。因此,中央台上尽量不要安装试剂架,否则会遮挡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视线,影响讲解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或者要经常清洗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台的中间安装一排水槽,根据需要加几个水龙头,或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几个水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近清洗实验仪器,避免拥挤,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台上的电源最好有防水保护盖,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溅到电源里引起的电源短路或其他危险。实验台靠近水池的地方尽量不要安装电源,即使安装,也要在水池边加装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板,防止在洗东西的时候水溅到电源上。

食品加工实验室和食品包装实验室一般放有大型设备,食品检测实验室也有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在仪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学生们的操作使用和观摩交流,以防拥挤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学生受伤。

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

食品加工实验室可划分为原料储存区、清洗区、切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储存区等。化学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无菌接种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消毒灭菌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实验功能区的正确划分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序进行实验,防止交叉污染,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中,除了每组都有的实验用具,还会有一些公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冰箱、烤炉、膨化机、冰淇淋机、天平、离心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色谱分析仪等。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流程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划分出一定的功能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序进行实验,防止无序的走动引起碰撞,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还要避免因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造成仪器的损坏,例如:冰箱与烤箱等加热设备放在一起,会造成影响冰箱散热、加速电源线老化等问题。天平、色谱分析仪等仪器需要恒温、洁净、无振动的空间,而离心机使用时振动较大,这些仪器都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都是从硬件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而制度则是从软件方面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笔者所在学院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制度。

其中,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包括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等。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实验中意外事故紧急救治办法等。通用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等。特殊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工电子学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检测室管理制度、化学检测室安全守则、微生物检测室安全守则、食品加工室使用注意事项等。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机制

篇2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阐述了高校如何通过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关键词 :实验中心;管理;软环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36-0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话中指出:中国将要实现600所本科地方高校的转型,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的转型,淡化学科、强调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实现岗位的对接.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

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中,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1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主抓三项建设

1.1 环境建设

相对于设备资源、实验设施、实验条件等“硬件”环境,高校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硬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应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战略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而软环境建设应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实验管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其建设步伐应紧跟实验室发展的脚步;应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营造积极向上、治学严谨的文化环境;应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实验中心工作人员以服务广大师生的实践教学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

1.2 制度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好高校实验中心建设,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做好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2004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验中心建立至今,始终坚持“以制度事、以制度人”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验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先后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试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习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与上报规定》、《院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试行)》、《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与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卫生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上这些管理制度,全面保障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1.3 内涵建设

内涵可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包含了事物本身的主要内容,具有决定事物品质的基本属性.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的定位,特色的凝练;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基本需求,更能彰显高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精神.2014年是学院实验中心投入使用的第十个年头,已将主要的工作重心从最初的硬件投入转移到内涵建设中来.各个实验室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其中包括根据学科分类建立的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十年来,实验中心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实验学时数,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人次数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

2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积极推进两项工作

2.1.1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

2014年,根据规划,实验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了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专业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数字图文艺术设计实验室.目前,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完成了前期考察、论证阶段的工作,承建厂商的洽谈和具体建设设计工作正处在洽谈过程中.

2.1.2 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

2014年,实验中心联合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组织申报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2.2 创新管理模式,严抓四项管理

2.2.1 管理模式创新

实验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制度化管理下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广泛适应性,为此,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保洁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门卫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值班室工作守则》、《模拟银行实训室的功能及管理规章制度》等.

流程化管理是以流程为主要线索的一种管理方法,可以使实验中心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和高效化,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参观准备流程》、《实验中心设备维护使用手册》、《大型机考考试服务器准备标准化流程》等.

标准化管理是在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假期值班工作细则》等.

2.2.2 严抓四项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秩序管理、实验设备管理

在实验教师管理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秩序整顿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情况的检查;对实验教师上课内容的检查,是否存在信息量少、过多播放视频、过多涉及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等,及时发现、及时通报、迅速整改.通过“整顿月”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秩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要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特点——服务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范围——不推诿不推卸.

在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一检查——检查实验室记录;每天一反馈——反馈实验室设备维修情况,保证设备问题不过夜;每周一例会——良好沟通,回顾问题,部署工作;每月一总结——汇总问题,及时通报,畅通沟通渠道;每学期一部署——制定计划,积极部署,注意细节,把控过程,关注结果.

2.3 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高校实验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校实验中心可以通过微信平台、URP综合教务系统、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等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通过实验中心微信平台,实验教学公告、通知等;通过URP综合教务系统对日常实验课程进行管理和调整;通过使用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对斯坦福开放机房进行有效管理,比如学生自助学习刷卡上机、实验课预约管理等;通过使用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中心的全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备更新、设备报废、设备移动、设备借还等;通过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高校实验项目管理情况.

2.4 组织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为实验教学服务

实践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实验中心通过组织erp沙盘模拟大赛、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创业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等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可以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服务,为打造“应用型本科大学”服务.

2006年至今,实验中心与各系(部)连续8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用友杯”ERP沙盘模拟比赛、金融模拟投资交易大赛.2014年,实验中心还指派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比如“大商所杯”期货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两岸四地”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实验中心教师楚振宇老师指导的团队,在大连市期货协会举办的“期货知识进校园”暨“大商所杯”校园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中,学院获团体总冠军,且包揽前四名的好成绩.由实验中心高碧聪老师指导的学院代表队,获得第十届ERP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决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进入国家复赛,国泰安“两岸四地大学生微创业大赛”进入国家复赛.

3 结束语

加强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做工作,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扶持力度,为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定期更新设备,提升软、硬件实验设施,并加大对软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准确的实验室定位,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优化实验中心软环境,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参考文献:

(1)吕.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篇3

6S管理是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发展而来,5S是日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单词首字母都是“S”,所以统称为“5S”。后来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SAFETY),因此称之为“6S”;有的企业根据需要又增加了节约(SAVE),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了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1]。

二、6S管理的作用及效果

6S管理对企业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其表现在工作现场有序,清洁、舒适、安全、实现可视化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工作现场管理有序、提高工作品质;增加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劳动;减少或杜绝不安全危险隐患的发生;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形成好的人际关系等。通过6S管理活动达到办公管理规范化、现场管理系统化、安全生产一体化、标准化、便于检查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生产效率,改善一些企业办公管理的松散作风,杜绝生产现场脏、乱、差和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达到遵章守法、人员和谐,创建新的企业文化及和谐氛围。

三、6S管理与高校文化的融合

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下,校企合作越发密切。这为高校引入6S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高校更早了解到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具体可从以下措施进行推进。

3.1成立6S管理工作体系

由学校主要领导统一部署,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形成分工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具体实施为分别在学校层面,各学院(系部)、职能部门和各教研室、班级成立领导小组,考核小组和推进实施委员会[3]。

3.2多渠道宣传

利用橱窗、网站、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另可组织6S相关知识竞赛、6S讲座等倡导6S管理的理念。呼吁人人参与,人人都是6S管理的推动者。

3.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对学校来说,可聘请6S资深管理人士来学校进行微课程的讲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学校也可选派6S管理人员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6S管理文化氛围。

3.4教学、办公、生活各场所具体落实

对转型中的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大幅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则需要好的管理方法。实验室管理人员按照6S管理的六要素推进实施,结合实验室教学与科研任务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针对仪器设备、物质器材等进行优化布局[4]。物品的摆放遵循“三定”原则,即定点、定类、定量。采用不同色的定位标识来进行区分管理。同时保持实验室的洁净、安全,保证实验教学、科研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教师与学生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按照6S管理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室的卫生、仪器设备、实验试剂等均应达到6S定置管理的要求。对行政办公人员来说,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工作安全顺利开展,6S的规范化管理大有裨益。具体实施例如对桌面上放置的物品进行整理,剔除不常用的物品,电脑中的电子文档随时清理不要文件,文档使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定期进行备份以及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升级等。文件柜、文件夹、档案盒和桌面文件夹等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标识,公共设备设施标识根据设备、设施内容填入名称和负责人。抽屉外物品标识根据抽屉内所存物品类型填写,抽屉内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抽屉隔板。所有物品采用四角定位或圆进行定位标识等等。学生宿舍面积小,人数多,在大学多数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晚起、睡懒觉现象突出,管理难度较大。在学校《学生守则》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可结合6S管理的相关要求,根据六要素制定学生宿舍6S管理规定,将考核标准纳入学校的违纪、违规相关规定[3]。学生干部、辅导员和学院领导不定期进行检查。

3.5纳入考核范畴,奖惩分明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测量仪器;管理;维护

实验室仪器的管理运行水平,是考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前提,是目前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新型管理机制,对加强高校实验测量仪器的设备管理十分重要。如何管理利用好实验室内的测量仪器,优化测量仪器的设备资源,提高利用率,是高校实验室测量仪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实验室测量仪器管理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测量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对象都是以严格的测量观测实验事实为依据,并不断的加以验证。在进行测量实验时要求测量工作者有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并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保证测量实验的结果可以用标准方法进行重演,争取以反应客观事实本质的事实测量理论为指导进行测量。测量实验是高校测量学教学中的必修内容,测量实验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用实验去观察发现、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测量仪器的管理与维护,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测量实验离不开精确的仪器设备。因此,测量仪器是保证测量实验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室测量仪器的日常管理

因为测量仪器比较昂贵,所以正确使用、科学保管仪器,是每个使用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的前提条件。高校对实验室测量仪器的管理是实验室仪器得到规范使用的保障,实验室仪器的有效使用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才能保证仪器的可持续性使用和实验室的整体安全运作。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发挥仪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必要条件。学校应认真开展测量仪器的使用培训,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方法和步骤,有效预防问题的出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保护实验设备的思想觉悟。

(一)学生实验前必须办理借用手续

对测量实验室所管理的仪器进行登记造册,根据仪器的型号规格进行编号。在测量仪器的借领过程中,学生必须以组为单位,填写借用登记表,从而增加借用人的责任心,避免仪器发生损坏后,无法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学生在签字前要按仪器的清单对仪器和附件进行检查,确保接收仪器完好。在搬运仪器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搬运时轻拿轻放,确保仪器安全。

(二)测量仪器归还时必须进行检查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将仪器及时送回实验室。在归还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对仪器进行检查验收,特别是针对仪器易损坏的部位。如发现有遗失损坏现象,学生应说明情况并进行详细登记,按照学校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中仪器损坏赔偿等具体要求做出相应处理。

三、测量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测量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仪器使用和维护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测量仪器的质量。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防止仪器发生非正常事故。

仪器的使用率、使用年限、观测精准度都跟维护和保养有关,维护和保养也可以减少仪器的维修次数,最大程度发挥仪器的使用价值。

(一)仪器的存放

在实验室测量仪器的管理中,仪器的存放环境尤为重要。仪器短期存放时,表面上看不出仪器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时间稍长就会体现出来。要保持仪器存放的房间环境干燥、卫生条件达标、通风系统良好。房间的温度不能出现大的变动,应将房间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有条件的话最好具备空气调节器,以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没有条件也可采用氯化钙或生石灰进行吸潮。因为如果湿度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仪器就会生霉、生锈、生雾。直接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学校放假期间仪器没有人使用,应在离校前将仪器表面处理干净,仪器箱内放上硅胶,再放入仪器柜里。确保开学后仪器可以正常使用。

(二)仪器生霉、生锈问题的预防

说到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就要谈一下仪器生霉、生锈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灰尘是引起仪器生锈的根本原因,而温度和湿度为仪器生霉、生锈创造了条件。因为测量仪器常在室外进行使用,灰尘中的酸碱性物质和大量微生物包括霉菌,通过空气的流通落在了仪器上,导致金属生锈,光学零件生霉。少量的锈和霉可以进行,但即使进行了清理还是对仪器造成了暂时不易察觉的影响。因为对金属零件进行去锈会影响其表面品质,对光学零件损害更为严重。所以,去锈去霉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因此日常工作中必须预防霉锈的出现,及时对仪器进行清理。

四、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校正

为了能更好地维护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资源,必须建立严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掌握科学的检测维护方法,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在实验室工作中,必须每天填写交接班记录,详细叙述上班期间发生的问题,防止某些问题没能及时进行交接,在检查仪器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对仪器的各项检验校正工作,必须按规定进行,在检查中不得任意颠倒仪器,避免未校正部分的误差对检校工作产生影响。每项校正必须反复几次几次才能完成。误差较大时,可先校正大的方面再校正小的方面,逐步完善,节省校正时间。

校正完毕后,旋紧相应的校正螺旋。校正时,螺丝要对应松紧,先松后紧。遇到生锈难以拨动的螺丝时,不能强力板扭,避免用力过大造成螺丝扳断等问题出现,可在扭动前先用煤油或汽油进行溶解。针对出现故障较大的仪器,不能草率进行拆动,应及时送到维修部门进行修理。

【结束语】

我国高校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强化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实验室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琐碎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优秀的专业技能。确保仪器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使用,实现实验室存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设备使用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粉,刘玉梅.高校精密测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7):10-11.

[2]杨美荣,刘祥港.构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128-148.

[3]周杨帆,刘建州,刘玲玲等.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2014(2):31-41.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1]。在各种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化学实验室需要经常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加之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实验室。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为教学、考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环境[2]。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危险试剂较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法避免,实验中使用的大都是些易燃易爆物品,以及一些高温高压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化学试剂。实验中使用到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烯气等;易燃固体如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比较低,经加热、撞击或遇到明火,会迅速燃烧,很容易发生爆炸。

2.剧。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毒药品,以及一些剧毒的实验中间体,这些剧若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将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泄漏。有的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思想上不重视,精神状态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1.安全管理政策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都是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若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安全意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安全意识薄弱。虽然在上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等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把这些安全教育完全抛于脑后,不按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

(三)管理缺陷

很多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让老师和学生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推脱,混乱的等现象,致使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人员流动快,安全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地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部分聘用的实验人员,但因待遇低,流动性大。而对于学生,化学类的本科生四个年级,研究生三个年级,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就毕业离开,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难以通过有限次的安全培训就能达到安全管理,因此,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难度大。

(二)学生不按规程进行实验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若在化学实验中,不按规程进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前,只对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而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按相关规定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或药品,甚至随意处置化学垃圾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自己,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三)消防器材单一

高校实验室大多配备的消防器材都只有常规的灭火器,而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性质多样,成分复杂,有些药品如活泼金属,有机溶剂及电器设备着火,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扑灭,常规的灭火器无法满足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化学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除了在入学开始统一进行的安全教育,在各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各实验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安全知识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规则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手册,废弃物处理规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根据各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不同性质的实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并在楼道里配置紧急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防灾重于救灾,尽管小事故难以避免,但大型事故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上可以安装各类消防措施,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复合使用以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消防通道保证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救援。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则制度避免人为失误,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虽然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表示案发后曾组织了一次专门的排查,称“学校对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健全的”,但一名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实验方案、用药剂量的自由度比较大,截留一些剧毒物质是有可能的,而且不易监控。医学实验一般比较漫长,“人盯人”难以执行,离开实验室也不会强制检查。

事后,有媒体记者去探访了沈阳某医药类大学,发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中午,整栋实验楼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实验室大门是敞开的,里面没有人,化学试剂都摆放在实验台上,其中有“无水甲醇”“乙酸乙酯”等。据了解,“无水甲醇”是制造甲醛及农药的主要化学试剂,有毒,误服4g―10g可产生严重中毒反应,7g―8g可导致失明,30g―100g就会造成死亡;而“乙酸乙酯”是高度易燃化学品,对眼、鼻、咽喉都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致呼吸麻痹,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及肝、肾损害等。

另外,经调查,网络上也很容易买到危险化学试剂。在淘宝上,销售铊的店铺不只一家,购买流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订购、填写地址、付款即可。卖家既不询问购买意图,也不索要购买凭证。而在运输环节,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类似铊溶液之类的液体,只要不通过航空运输,一般的快递公司都不会检查。

其实,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有严格规定的。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如需购买剧毒化学品,必须获得国家发放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单位如果储存有危险化学品,则“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于剧毒化学品的经营企业来说,应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

尽管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但个人仍能非法获得危险化学品,这应该引起相关单位的反思。

篇7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实验室教学 管理模式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1,2]。生理生化实验室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室,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科、资环、植保、设施、园艺、园林、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食品工程和应用化学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室。本实验室以优先教学,保证科研为出发点,以现有实验设施为基础,以加大科研设备投入为突破,借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造和完善实验室条件,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具有初步进行综合科学实验的能力。本实验室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探索本科生教学管理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实验室制度建设

1.按照学校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学规程,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等等。

2.统一备课和课前预作制度。实验教师按照大纲统一备课,学期初提交实验计划,课前必须预做实验;同时要求实验管理人员无论是预做实验,还是学生上课分组实验,均能提前准备、组装和调试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常规工作严格规范。协助教师进行探索性实验尝试,改良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成功率,确保实验质量。

3.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培养本科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为其毕业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本实验室特意开设了开放型实验室。学生可通过与实验室签订协议,随时到本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鉴于科研学生人数较多,空间有限,为保证卫生与安全,我们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开放制度实施流程进行,即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经实验室同意签订安全协议书―领用药品(必须有指导老师和学生本人的亲笔签字)、仪器和钥匙到本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并规定大型仪器、剧毒药品及任何教学实验室的钥匙必须由指导教师亲自办理借用手续。外单位人员借用药品和仪器必须有院主管领导签字。希望经过上述方法,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4.无纸化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物资、经费、实验教学方面的信息自制各类电子版管理文档,不仅检索方便,而且节约资源。各类档案齐全,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课授课计划、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课程安排表、每门课程的实验教案、学生实验登记册、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表、学生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具备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和管理规定。

5.药品管理制度。对有毒药品实施单独存放、领用登记及双人双锁制度,一直以来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二、实验设备的管理

生理生化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124台(套),总值约380万元。拥有日行贷款设备光合测定仪、超速冷冻离心机、柱层析系统、双向电泳,脉冲场电泳等先进仪器设备,实行贵重仪器专人管理,贵重仪器借用协议。

常规仪器,如722和723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利用率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现有设备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目前工作量的要求。为此这些仪器、物品需经常维护保养,出现问题及时找相关部门维修,一个学期下来这些仪器全部需要维修多次;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对于破损物品,能及时维修、及时记录,做到账、物、卡相符率达到100%。借还仪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借还均做好登记,还回的仪器、物品及时清点、清洁、摆放入柜。保护实验室设备环境良好。

三、严格规范实验课管理

生理生化实验分组(2人一组)进行,第一次实验就固定好各组的试验位置。在多班实验的情况下,使用同一用具橱的多达10组以上。能不能在每次试验后使用具橱复原如初,直接关系到下一组能否顺利完成实验,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培养,投射出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还关系到实验用具的损坏丢失程度。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虽然一直在强调,但效果始终不好。自觉性高的学生能按要求做好实验收尾工作,但到下次实验时,还会面临东西不全、摆放杂乱、清洗不干净或干脆不清洗、甚至器具破损等问题,最终负责任的学生也不再负责。为此,我们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要求每班实验开始之前,先清点、检查实验用橱,并按一定标准给上一个班对应组打分,并将这个成绩按较大比例纳入学生实验成绩。这一措施实施以后,困扰多年的问题基本彻底得到了解决。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其终生。事实上,有些我们送出的研究生就因为这一习惯得到了导师的肯定,相对于那些毫无规矩的学生,他们因此获得了优越感。

实施上述制度的保证条件是,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看到的必须是完全规范的状态。此时,我们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该状态,并提出“就像你没有来过”的实验后复原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课开课之前充分做好准备。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是必要的,是具有充分价值的劳动。此外,关于实验课的管理,我们还有损坏赔偿制度等。

通过对上述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实验室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为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28.

[2]柳洪洁,刘美,徐瑞雪,宋月鹏.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7(1):146.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测量实验室;管理;探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培养,实验仪器设备自然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以水利院校的测量技术专业来讲,实验室都配备有各种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主要应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电子速测、GPS测量等专业的实践课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测量仪器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确保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1 测量实验室仪器面临的现状

1.1 购置增长过快,维修止步不前

财政每年拨款建设投资,不论是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都投入了大量财力,来满足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需要。近几年高职院校设备总量增长较快,从2007年至2012年之间,设备总量均增长1000多万元,这就给原本管理水平不高的高职院校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更大的困难。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当操作,以及仪器的较高使用率,都会对仪器的各个部件和仪器自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由于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专业的维修中心和维修人员,需要维修的仪器都由管理人员记录故障详情后,再联系仪器公司修理,以全站仪和GPS为例,因购买价钱昂贵,需要更换的零件没有透明的市场报价,维修费用也是自行定价,这期间就给了供货商可以钻的空子,导致维修费用昂贵,这就加大了各高校对仪器维修投入望而却步的念头。

1.2 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仪器的品种也在与时俱进,经过研发、改进、升级,才造就今天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电子型速测仪器;测量实验室采购的仪器种类也顺应时展,演变成为今天的普测、精测、电测等多个测量实验室,因购置仪器年份不同,导致同类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测量精度与操作体验参差不齐,在设备开出率统计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功能全面、操作便捷的仪器开出率最高,早些年相对落后的仪器开出率就是零,如此大量的库存并不能让每台设备都能发挥最大效应,最后成为淘汰品堆放置实验室。

2 测量实验室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缺乏

高职院校通常会在各实验室配备一位设备管理人员,去运行个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而测量实验室主要的工作是正常发放、安全收回仪器。在上课之前要求各班、各组逐一登记后才能领取仪器,归还的时候管理人员按照登记再逐一检查并发放给下一个上课的班级,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由于仪器批次不同,而课程需要使用的仪器种类又不同,在班级较多、管理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让各班、各组排队等候逐室开门发放,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工作变的繁琐,又占据了大量的上课时间。

2.2 安全管理隐患较多

近年来,测量仪器出现损坏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由多方面因素引起

2.2.1 人为损坏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责任心但又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指导教师少,无法全方位监控指导时,就出现不按操作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产生损坏。

2.2.2 外界条件不符合测量条件引起的损坏

主要是天气原因引起的湿度大、温度低,会使电子仪器电路板易受潮、电池充电不满导致无法开机,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2.2.3 自然损坏

测量仪器有有两部分组成,即光路和机械。长期使用,机械部分会自然磨损。

3 测量实验室仪器管理的思考

3.1 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1)根据高职院校测量实验室的管理规定,管理人员应明确本室仪器管理条例,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要求、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具体要求和措施,并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制定并完善新的管理条例。

(2)测量实验室所管理的仪器要进行分类放置,对各种仪器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入账登记,仪器的发放与回收工作过程中,以同型号的仪器进行编号排列,再协同专任教师将仪器快速无误的分配到学生手里。

(3)在仪器的借领过程中,规定科任教师到场签字,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发放,要求各小组登记仪器编号、签名落实每台仪器的负责人,从而避免仪器发生损坏后,无法追究责任人的情况。

(4)在仪器归还过程中,要对仪器的外观和各个部件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仪器易损坏的部件,如制动螺旋、脚螺旋、以及显示屏等。对于发生损坏的仪器,处理办法应按照传统的惯例,损坏人需在故障登记表中详细记录有关内容,根据损坏情况,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部门领导,情节严重将上报主管校长。

(5)定期校正仪器,以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数据误差,能维修的部件,如脚螺旋、水平制动螺丝、竖直制动螺丝,应及时修理。不能修理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将仪器整理后,联系销售商维修。

3.2 探索管理新思路,更好地服务教学改革

(1)规范设备采购程序,减少浪费闲置。设备采购避免突击性、随意性和偏向性,重视设备采购规范化程序及售后销售商承诺的保障条例,控制设备返修产生的高额材料费用。

(2)加大设备管理人员引进、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组织测量教学和管理队伍,定期参加测量公司组织的先进产品使用和维修的培训学习,熟悉业务技能,突出操作水平。加强日常设备维护与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延长设备使用期限,从而减少设备运行成本。

(3)对于那些使用年限已久,技术落后,零件停产,无法满足实训要求还未进行报废处理的仪器,可以通过差价置换的方式,与销售商进行协商处理。

篇9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

篇10

关键词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30-02

Management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Lai Ting

Abstract The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scientifically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teaching carries on.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and made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bout it.

Key words digitization;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521041

数字化微格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任务,并且随着其进一步普及,其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因此,为使其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做好其管理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匮乏,仅有《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虽然其涉及任课教师、管理员职责、学生管理、实验室卫生多项管理内容,但是这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没有细化,造成它在操作上弹性较大,实验室管理有些地方无章可循。一部分高校虽增设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但也不全面,对于设备维护等细节问题都未涉及。有的高校把《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划分为几部条例,但这些条例对不少细节问题都未涉及。也正是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详细或匮乏,导致部分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已经严重影响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1.2 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此类课程一般由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大部分年纪较大,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不熟悉,因而对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比较生疏。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实验室内的大部分设备,因而他们对使用实验室设备十分生疏。也正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造成实验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这给实验室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1.3 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1)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公共实验教学等工作平台,如何安排具有不同拍摄要求的众多实验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

2)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仅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他必须承担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有的还需承担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其他相关管理工作。另外,随着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开放制度的引进,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管理任务。

3)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为了使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为出故障的仪器设备做登记,并及时排除简单的故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复杂故障通常得联系相关仪器设备企业方能排除,管理员应注意跟进其排除故障的进度,以便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2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对策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总则;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分别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微格教学实验室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学生管理规定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制度,我们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检修制度》;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通过建立上述规章制度,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它使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这也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2 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为了使任课教师和学生熟悉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必要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构造、设备基本操作流程、常见设备使用误区、如何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训练。通过这些培训使他们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以便减少他们在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从而降低管理员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应对拍摄安排与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设备与软件日常维护管理等各种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1)注意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应该注意学习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更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便提高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2)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内安装的摄像头以及录播系统可以对实验室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这些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借助这些先进技术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与同行进行定期交流,了解其优秀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与本校或其他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行的管理经验,从而可以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

4)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定期交流管理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其管理工作的建议,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建议改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结束语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然而,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管理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对于管理人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呢?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管理研究进展,善于总结管理经验,方能管理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