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26-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科研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档案管理则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是正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判断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1-2]。因此,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对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范畴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提出具体方法。
1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实验室实施管理、决策的依据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准确地反映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1.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愈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水平和层次也必须快速发展。实验室档案是反映实验室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真实记录,对于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3]。
1.3 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手段、实验考试办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档案,都有助于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4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为科研提供财、物、场所的保障。
1.5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档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用途、价格、质量、使用说明及仪器使用记录,可真实反映仪器的性能状况、使用效率、商家售后服务、实验科研对仪器的综合评价等,可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开发及仪器的合理整合等提供参考资料。
1.6实验室及教学评估材料的有效积累
实验室档案的真实记录是对该实验室的客观、正确、全面地反映,所提供的可靠文字、图表和数据等,保证实验室评估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实验资料的长期保存。
1.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实验室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室档案进行比较、鉴别、研讨等方式,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教师从事实验提供学习的机会。
1.8考核实验室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凭证
实验室档案记录着实验人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学历、简历、资格、科研论著、表彰获奖等)以及个人工作日志,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在职、流动、职务职称变动、业务考核、进修培训、奖惩情况,实验室主任任命文件等,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德、勤、能、绩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
2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范畴
2.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类
包括实验室的建立、整合、转型、搬迁的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平面分布、空间布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所承担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情况等文件。
2.2实验室管理类
一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档案。如实验室建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实验室环境管理档案,如实验室平面图,水、电线路图,实验室使用面积,学生人均使用面积,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检查措施和检查记录,三废处理措施和记录等。
2.2.1岗位职责。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实习报告等。
2.2.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调剂报废制度,仪器设备采购领导机构,购置计划、论证报告、维修和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总值、明细表、配套率、更新率等资料。
2.2.3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领用、发放记录,药品招标采购情况记录,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品保管制度。
2.2.4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室内水、电安装布线情况,防火、防盗措施,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2.3实验教学档案
一是实验教学文件及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指导书、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的各种文件。二是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试成绩。
2.4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的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分工,申购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申购报告的各级审批文件;仪器设备购置招标记录,供货合同或协议书,招、投标的中标文件;安装调试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审计、监察结论;设备购置材料、使用说明书及维修卡、使用维修登记册、赔偿记录等。
2.5实验室资金投入档案
其主要包括实验用房、配套设备设施的投资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投资情况;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实验经费开支情况。
3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主管实验室的领导缺乏对实验室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建档工作支持不够。
3.2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较差
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往往记录不全或者零乱,建档不规范,导致有价值的资料流失而不能及时服务于实验教学。
3.3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年终目标考核没有对实验档案评价的内容。
3.4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未经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懂档案的归类、整理及收集,即使积累了一些实验资料,在查找、调阅、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3.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及科学的管理系统,实施电子档案的网络检索,优化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
3.6档案工作环境和设施缺乏
档案管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档案室,设立专门的防潮、防腐、防火、防盗设备。只有在档案管理用房、设备上配置完备,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有序,真正做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正规化。
3.7实验室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纳、研究和开发使用体系,采取封闭管理方式,查阅利用范围小,利用率过低。
4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档案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实验室档案在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实验室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职责范围,加大领导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支持;将其列入高校档案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计划;详细规定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类型和统计、保管、使用制度等[4]。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实验设备采购制度》《实验物品领取制度》等。对实验室档案组织机构、职责权利、利用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领导对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室档案管理研讨和开发工作,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4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硬件设施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经费许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为实验室档案管理投入一定的资金,创造必需的设施保障。
4.5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档案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5]。利用电子文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的命名规则,逐步将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分批向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文件转化,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扩大信息量和服务范围。
4.6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
开展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因此,档案是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录像带,实验方法的研究,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扩展与整合等资料,都会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不能将这项工作简单化,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6]。
4.7加大实验室档案的开放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理念。因此,实验室档案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大与兄弟院校、生产厂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其他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参考文献
[1] 马斌强,袁超,李聪,等.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04-206.
篇2
高校会计档案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培训等其他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发票、合同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主要包括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
1 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
1.1 总体情况对比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共31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十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首先,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电子档案也是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其次,增加并明确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此外,新办法还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
1.2 管理要求对比
新办法从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移交、销毁等方面增加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电子档案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进一步肯定了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和可替代性;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电子会计档案销毁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1.3 管理期限对比
为便于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并结合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新办法明确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其中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新办法明确了对于需要定期保管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档案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保管期限为30年,银行对账单等保管期限为10年。
2 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缺乏学校内部的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会计电算化产生的程序文件和数据库等电子资料纳入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还只是停留在按照旧办法仅对会计的纸制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
2.2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对会计档案人员及设施投入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会计人员兼任,会计档案只停留在对纸制档案的保管,不具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专用?O备。那些兼任的会计人员更多的只懂会计的专业知识,而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更换和流动过于频繁,再加上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缺乏系统的认知,再加上会计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校会计档案的质量无法保证。高校容易忽视对专门的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导致会计档案管理的水平很低。
2.3 高校缺乏对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大部分高校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有相应的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结算。这些会计软件可以实现对会计账簿和报表的电子化保存,高校会定期将会计账簿和报表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实现电子档案的纸制化保存,但是对于账目的原始发票等支持材料并没有扫描形成电子化管理,电子档案与纸制档案不同步,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没有实现电子化管理。各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全套文档资料及财务原始数据和备份数据也没有连同会计档案同时归档管理并分别存放于三个以上地点。高校针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识和制度都还不够,没有专门的电子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及设施等。
3 规范并优化高校会计档案的建议和对策
3.1 提高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属于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应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认识,加强投入。它是国家各类检查以及科研结题审计的重要支撑材料,是学校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增加对会计档案的投入,妥善安全保管、科学有序存放,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方便及时查阅和利用。
3.2 建立并健全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或修订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文件以供参考和查阅。同时制定会计档案工作目标,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内部治理范围,促进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制度可包括:(1)完善会计档案检查监督制度。由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合,开展会计档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留存,不断地促进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2)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在会计档案保管上,对电子会计档案及其数据元,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与其读取平台一并保存,应实行双重备份,异地保管的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内部牵制制度。应建立以内部管理、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为核心的内控体系。以经济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为风险点,具有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的会计档案的内部牵制机制。
3.3 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专业的会计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经验和认识,缺乏全面综合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因此,高校应配备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既懂得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又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3.4 加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高校应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认识,加大对会计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环境,既要适应安全保管会计档案的需要,又要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足够的会计档案存放空间,同时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方便查阅。
3.5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数字影像技术,不断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
篇3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实验室建设 管理体系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实验室水平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既是高校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环境实验室是综合性很高的实验室,除了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环境监测实验,对其管理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根据国内外环境实验室建设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实验室管理体系,保障实验室高效有序的运行。
一、国内外实验室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对国内外环境实验室的了解,其管理体系主要从管理机制、贵重仪器使用、实验室开放情况和使用制度、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
1.管理机制
各国实验室队伍的构成有所不同,但国外实验室一般专职的实验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效率较高。如德国,一般实验室只有1~2个专职人员。实验室管理路径短、目标明确,管理效率高。而日本高校实验室只聘任少数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准备和收尾工作,充分利用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
2.贵重仪器管理
各个国家对大型贵重仪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重视大型仪器的规范使用,确保仪器的安全和使用效果。有些国家的高校(如美国)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但在德国,只有少数优秀大学生有机会使用贵重科研仪器,相关实验室也不完全向学生开放。
3.实验室开放和使用制度
国外注重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开放程度普遍较高。如在韩国,除了公共的实验题目做统一的安排,其余时间都是采取开放式管理。既提高了学生创造性能力,又避免了资源的闲置,使实验室的功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4.安全环保措施
国外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措施通常都很到位,总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例如,日本实验室对每个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实验室规定很多,包括有机溶剂回收;危险性操作贴警示牌。英、法、美等国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防火装置、火警报警器和红十字急救箱等,实验室还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等。
目前,关于环境实验室建设主要集中于环境实验室设备管理和环境实验课程的设置等方面。环境学科教学实验的设置还在不断完善中。
二、环境实验室特点
各高校的环境实验室有相似特点。以中国石油大学为研究对象,经总结发现,在实验室整体建设和调整过程中,环境实验室具有以下特点。
1.环境实验室房屋布局分散,使用存在不便
环境教学实验室包括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微生物固体废物治理实验等各种专用教学实验室,另外还有配套的实验准备室、仪器分析室等,布局分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科研实验室数量相对不足,利用紧张
环境专业目前科研方向多,科研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水处理、固废处理、微生物实验研究等多方向研究,同时,又承担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等项目,而目前的实验室配备相对不足,对科研项目的开展造成一定难度。
3.环境教学实验室相对利用率不均匀
以环境监测实验室为例,一学年的使用率为20.58%,加上本科毕业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年使用率不足60%。而实验室利用率最高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学年,除了常规的教学科研试验外,还要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试验,实验室使用明显紧张。
4.实验仪器、设备使用量大,资源相对不足
常用仪器设备,如天平,红外(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等,使用频繁,数量少,使用率高;有些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等)用于多数环境研究实验,有时造成了实验室之间“抢仪器”的状态,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实验进程,也不利于仪器的管理和维护。
5.使用设备、药剂复杂,管理难度大
环境实验综合性强,涉及专业广,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与药剂很多。除了常规的化学实验、分析实验、生物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剂以外,还有很多专用设备及药剂。药剂种类复杂,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还有少量剧等高危害的物质。日常管理工作量大,责任重。
6.实验室人员少,任务重
三、环境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环境实验室的特点与不足,从学科发展大局出发,初步进行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及探索。
1.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针对现在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较少的情况,采取主任负责制,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实验室主任全面主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设专职管理员和实验室技术员(专职实验师担任),负责日常管理,聘用部分研究生协助管理以缓解工作压力。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实验室管理多层管理机制。避免由于管理人员外出,实验室管理缺失状态,提高实验室运作和管理效率。
2.实验室仪器、药剂管理规范化
实验室的仪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对于不同的仪器设备分别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对玻璃仪器等易耗品,几乎在所有的实验室都要用到,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量,配备最常见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等。仪器分类摆放,方便查找,避免浪费。易损耗的仪器及配件,定期检查和补充。
(2)中小型仪器集中管理,专人负责,各实验室按规定借用,用后及时归还,并保证使用过程的维护,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仪器的闲置和浪费。
(3)大型精密仪器,专人负责操作和日常维护,项目较多时,须提前报计划集中使用。
对科研实验室而言,由课题负责人统计本课题使用的试剂及可能用量,统一领取。针对药剂复杂,危险大的问题,对于危险药剂的使用采取全过程控制,做好记录和标识,力争管理规范化。
3.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环境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剂种类繁多,为了方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档案,设置资源共享平台。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建立总账。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从投入运行到借用、调拨、报损、报失、报废等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分类、登记等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步骤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利用网络,实验人员可以获取各仪器和药剂信息,不仅可以随时跟踪设备的动态状况,还可以准确地得到设备详细的资料,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登陆管理员界面对权限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信息查询,实行动态管理。
针对科研实验室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保证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利用教学实验室空闲时间开展科研实验,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4.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运作的保障,也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体现。参照1992年原国家教委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在学校原有相关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基础上,细化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等,兼顾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编制《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同时,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基础上,扩展质量管理体系,引入ISO9000标准,将使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文件化,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四、结语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发展也至关重要。在建立环境实验室管理体系探索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不断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只是第一步,体系的完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同时需要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仕杰,陈年友.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1):104-106.
[2]刘杰,付永胜,龚正君.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构想[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24(2):89-91.
[3]高明松.借鉴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38-139.
[4]Fetting J.Four-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Germany[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41(2):55-59.
篇4
关键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避免在后期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护理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践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教学效果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对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1.1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管理模式陈旧是很多高校护理实验室都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但是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传统方式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无论是设备登记、文件归档还是实验排课等工作均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均相对较低。1.2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近年来,各高校践行大众教育理念,各个专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护理专业也是如此。但与此同时,护理实验室管理呈现出了较多的问题,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从质量来说,由于高校对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实验室设备难以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很多设备呈现出老旧的状态,无法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再从数量上来说,为了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应当随着扩招趋势而增加,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践需求,有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不得不设置在周末或晚上。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实验室管理质量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从当前的护理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首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与设备维修经验,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们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对设备予以必要的检修与处理;其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队伍的思想稳定性,继而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最后,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高,致使他们无法产生职业认同感,无法在工作上投入足够的激情与努力。1.4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也是影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管理,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致使设备管理等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管理人员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最终导致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损失;同时,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展开实验操作,致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损坏,甚至引发了安全问题。
2高校护理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的策略
2.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高校应当积极创新高效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设备登记、文件归档、实验排课等内容均应当制成电子档案,以便于进行完整的保存与管理。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定期根据现实需求对工作进行调整,使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2.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如果设备出现损坏应当及时上报,并做好维修或更新等工作;每节实验课结束后,管理人员都要将杂物进行清理,并对设备状态进行记录。设备回收与发放等工作均需按照相应的规定完成交接,并填写好相应的表格,做好全面记录。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首先,高校应当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使其职业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培训结束后还应当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其次,高校应当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对其予以关怀,使其能够感受到高校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最后,高校还应当健全奖惩机制,如果管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则应当对其予以适当奖励,如果管理人员工作失误较多,则应对其予以必要的惩罚,合理的奖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4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应当根据护理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首先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制定工作守则、仪器设备管理规范、环境监督规范;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则应当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实验室使用情况,则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开放管理制度等。
3结语
护理实验室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与实验室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责任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护理实验室的正常使用,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当积极进行调整与创新,高校应当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士民.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06):146.
[2]高歌心,杨晔琴,姜文莉.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0,(18):1421.
[3]周敏,肖娟,李亚磊.高校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健康,2014(4):394.
[4]陈玉芳,王艾青,黄晓璐,等.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3):422.
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信息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46-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和管理好高校的实训中心,实现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共享,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学生了解社会、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校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各个高校纷纷上马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校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教学和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高校主要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高校实训中心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电子表格、纸质化文档。这种传统的人工管理不仅造成大量的纸张浪费,还可能出现计算和统计的错误,无形中提高了管理成本。另外,各高校都下设多个实训中心,各实训中心的管理任务又大致相同,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因此,高校实训中心信息化环境构建迫在眉睫。
二、高校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要把高校的实训中心建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除了要加强所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之外,所有参与实训中心建设和使用的人们都希望有一种智能化的管理工具,来帮助实验室轻松地按照实验规范的管理章程操作,渴望拥有一种良好的工具来帮助实验室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环境已势在必行,以便在实现实验资源共享的同时,能够实现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实践性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室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和翔实数据,为学校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无疑,这对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训中心信息化平能使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化、有序化
实验室的信息化可以使实验室的管理流程化、数据化,改变过去那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标准不统一、资料整理差异化的局面。多年来,高校管理人员紧张,而实验室管理岗位尤其如此,人员变化频繁、一人多职现象普遍存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能避免因人员、场地等变动带来的管理标准和资料收集的差异,使实训中心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构建实训中心信息化环境,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
很过高校的实训中心都是校院两级管理,各实训中心的实验室都是按照本学科专业的需求建设的,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这样就存在着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现象。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各实训中心之间互通有无、软硬件资源共享使用,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实验室建设经费,而且减少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
(三)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场所。实验室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且信息利用率不高。实验室设备数量较多,包括实验室建设时采购各种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运行过程中采购的易耗材。而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设备可以使用,从而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预约设备和地点的难题。
(四)大数据支持领导决策
由于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能够实时更新数据,管理者和决策者就能够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掌握实验室运行数据,学校的决策者就能够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各实训中心之间仪器设备调拨。
三、高校实训中心信息化的具体做法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学习、老师上课、实验实训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实训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室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训中心的各类实验室资源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和低值耐用品等。一般情况下低值耐用品主要是指桌椅、实验台、实验柜等,由后勤统一管理。因此,实验室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包括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实训中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各类实验室资源的管理,随着高校实训中心的发展,各高校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实训中心新建了多个实训室,增加了种类繁多的实验仪器设备,设备的专业性和操作性都比之前有较大提高。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现代高校实训中心快速发展的节奏,会造成设备使用率低、信息封闭、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等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仪器设备,能快速、准确、直观地了解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高效率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实验室数量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势必带来低值易耗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这就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和仪器设备需求申报低值易耗品计划,随时了解低值易耗品的名称、规格、库存、价格、制成品等。传统的人工管理无法满足随之而来的数据变化,而低值易耗品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掌握这些随时变化数据,以便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二)实训中心人员的管理
高校中与实验室相关的人员主要有三类: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前两者是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后者是实验教学的参与者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实训中心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只有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才能管好用好仪器设备, 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对于实验室教学和管理人员,信息环境要实现对现有人员队伍的结构、岗位职责、人员分工、考核奖惩等情况统计和查询;对于学生,要结合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的数据将学生所学实验课程的数量、过程、成果、成绩等收入到数据库。
(三)实验室任务的管理
实训中心的基本任务就是管理好所辖实验室,让所辖实验室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实验室发挥作用的不同,实验室的任务可以分为: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开放任务、实验室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任务。实验教学任务是高校实验室最重要的基本任务,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不仅包含普通教学活动的管理要素,还牵扯到实验教学独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研实验、社会服务、实验室开放都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管哪种任务都不约而同的涉及到实验任务的时间、地点,所需仪器设备、耗材,实验过程,实验制成品,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成绩等,在上课前都要预约,实验任务结束都要录入管理系统,以便备查。
(四)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的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就是为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室活动和管理的人创建优良、美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并为实验室各类活动的开展做好安全防护。实验室环境管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幸福。
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管理仅仅依靠管理者的努力是不够的, 作为实验活动主体和参与者, 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安全防范意识能否深入人心,能否使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规范操作培养、安全环保意识等等成为自觉行为。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一是做好宣传教育,渲染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层层负责的网格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关注、人人负责,人人自觉的全民防范意识;三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加强监控,做好防火、防盗、防三废工作。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促进高校的发展。
结语
实训中心西信息化环境的构建是各高校发展和创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总结实训中心信息化环境构建过程的得与失,不断学习和探索适用于本单位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环境,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让实训中心在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牟志平,沈小璞.网络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2] 陈超.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1,(3).
[3] 刘军跃,饶慧,催骅.对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5,(2).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实验室 建设
数学实验室在高职院校中的意义在于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平台,并且能够对很多好的创意进行实践验证和研究。关于数学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很多论文和著作中已经讲得十分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关于在数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室的研究内容
关于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设定,是一个关系到高校资源分配和有效利用的话题。首先,数学实验室是为师生服务的,必须能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比如,对高等数学中的常见数学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如MATLAB、ANSYS和Math CAD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能够为日常的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其次,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室必须能够承接一些基础的数学研究课题,这也是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和重要作用。例如,实验室承接一些数学分析工作,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实际问题例如力学项目分析、空气流场分析等提供数学分析解决方案。再者,数学实验室能够为师生的一些数学创意提供施展和研究的场所。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比较好的想法或者创意,能够在数学实验室中调动一定的资源验证自己的想法,发挥数学实验室应有的功能。
数学实验室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投入,不仅承接了外部的科研项目,而且为师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场所,这一切构成了高校数学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是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室的管理规范
在现代化的数学实验室体系中,往往将数学与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何进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如何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师生如何有序地进行数学实验的开展,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数学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数学研究,那么对于计算机本身的维护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对数学实验室的维护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对计算机及其相关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和正确使用。例如,在数学实验室中应该存在一个内部局域网络方便数据在实验室内部进行快捷的传递,而这个局域网必须与外部网络进行有效隔离以免受到计算机病毒或者其他不利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软件乘虚而入。在很多的数学实验室中,是严禁利用U盘进行数学的拷贝,以免U盘中带有病毒进而污染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如果需要数据的传递或导入,就可以利用比较安全可靠的光盘进行相关操作。
数学实验室作为师生进行相关课程讲解的场所,必须能够通过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行为必须规范,达到保护实验室重要资源的效果。通常做法是将老师用的计算机作为一个主控制器对所有学生计算机进行统一控制,这样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当场练习并交作业。这种情况下将数学实验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室,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例如不能利用实验室的计算机进行游戏、不能利用实验室的计算机进行聊天等。
如果把数学实验室当成一个科研的场所,就必须按照科研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首先,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室为公共实验室,如果某一个课题组需要利用数学实验室资源进行科研活动,就必须进行相关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进度安排的申请。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使用的规章制度,严禁在科研期间进行非科研活动。最后,实验室需对在实验室进行科研的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从整体上把握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活动服务。
数学实验室作为师生施展数学才华的场所,也需要一定的规范以保证师生的创意能够安全并且高效进行。例如,一个学生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抽样方法和新的概率计算方法,需要在数学实验室中进行该想法的验证。第一步,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书面的表达并且经相关指导老师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如果理论可行,那么可以将此方案提交至数学实验室,由数学实验室的老师提供场地和相关资源。第二步,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编程工作但是自己不会,需要数学实验室中的老师帮忙,实验室老师就会尽自己的努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相关软件的应用和编程工作,以实现学生的想法。
三、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室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室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他相关学科也能够起到十分重大的帮助作用,这是由数学作为一个工具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物理学中常常用到微积分的理论进行公式的推导及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在热、电、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当物理学的尺度进入微观的量子力学,又对概率学产生很强力的依赖;化学中的分子动力学尤其是大分子的分子运动也往往依靠数学的方法进行理论推导;经济学对于数学的依赖更是不言而喻,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利用数学公式的表达展现出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理性。总而言之,许多学科都对数学有着强烈的依赖,那么这些学科的部分实验也可以移到数学实验室中进行数学模型的推导和计算,事实上,物理学或者化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也发明了一些特殊的数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数学学科进行知识体系的完善。因此,数学实验室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相关学科开放,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高职院校中的数学实验室建设是一件对数学学科本身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能够提供一定的科研环境和教学场地,而且能够为师生的创意提供实现平台。在进行数学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需要对其他相关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这样才能做到互相支持和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建本科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完善实验室建设,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加直观、更侧重于实践,更具创新性,所以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具重要意义。
1 实验室建设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多为两所或者多所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必须指出,新建本科前身均为有较长办学历史和传统的院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目前,新建本科实验室的规划来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实验室的设置以课程作为标准,实验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操作技能也缺乏实际价值。对实验室的管理不科学,机构的设置也不够健全。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管理模式依然为脱离传统的教学管理的框架,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实验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奖惩机制也还未建立起来。
1.2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就是实验室中的设备存在着浪费、闲置或重复的现象。目前高校规模扩建持续升温,很多高校,尤其是那些非重点高校存在着严重的只重视采购而缺乏对设备进行维护的现象,对仪器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很不到位,而且监督机制也不完善,主要是依靠员工个人的自觉意识[1]。同时,对于那些大型的仪器设备而言,很多高校并没有实行“统管统用”的政策,导致其缺乏共享性,利用率较为低下,这都造成设备的额闲置和浪费。
1.3 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教研室和实验室是分开的,这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同教师之间的沟通困难;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它不足轻重,从而导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流动性也很大。此外,由于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被看成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的一种验证活动,所以验证性实验是实验的主要内容,这降低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
2 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策略探析
2.1充分重视、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专科专业院校,其办学历史较长,且专业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转型期,新建本科即应保持特色,又要进行改革。新建本科文应基于岗位变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对本校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设置一些新专业,开设开发一些新课程。
(1)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指导思想,加强专科实践类教学和活动类课程建设。走产学研合作途径,是专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培养专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实验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强高水平的实验室,注重开展大型科研项目,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并实现同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
(2)新建本科要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规划,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地制定一个实验室建设3―5年的规划。将方法和目标、经济和技术、可能和需要及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因素统一起来,使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是规划的主要任务。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大纲及专业特点,并根据院系的实际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仅要注重实验室的有效性和综合性,也要重视其独特性。
2.2科学的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
科学建立实验室采购管理制度。为防止闲置和浪费,在采购仪器时要进行申购项目的论证,以“功能科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作为采购的标准,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合理的选择仪器。
要尽可能完整,根据实际的需要涉及到实验室的各方面。实验室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损坏和补充的规定、保管资料的相关规定等[2]。由各系自主根据需求进行补充。进行年终考核时,系部将制度作为执行情况考核指标,还应规定考核方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洁和管理,实验记录和资料的存档及实验前后对记录手册的认真填写等工作也进行强化。针对贵重的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使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利于实现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2.3建立实验室开放的制度和机制
新建本科应着力于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时检修实验仪器,并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的使用权,以便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研究的能力。这套管理制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研究活动[3]。
一方面,通过实验实践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条件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本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此外,学校为减少资源浪费,除向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外,还可以有偿向社会上一些企业开放。企业也可以使用校的实验仪器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样降低学校资源浪费,相关收入也可作为学校仪器的保养和维修的费用
2.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参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引进高水平,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高尖技术人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实验室地位、明确各岗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国内外的获奖情况作为实验室的考察指标,鼓励技术人员开拓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才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进步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关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优秀高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具体实际,挖掘院校自身优势,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管理实验室,不断的推进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
1引言
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十分繁琐。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策略研究,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全面发挥有机化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1]。
2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试验试剂有着多种多样的品种,大部分有着易腐蚀、易燃、易爆等特征,倘若对这些试剂使用管理不当,不仅仅会对教学有序开展构成不良影响,还会引发中毒、火灾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对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务必要对试剂开展科学规范的管理。现阶段,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摆放、种类及数量等往往通过实验教师的记忆,经常使得各学期重复制定采购计划,对同一试剂进行数次购买的现象屡见不鲜;又由于实验教师总是存在更换情况,使得同一试剂过多累计,同时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鉴于此,有必要构建试剂分类存放制度,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对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2]。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1)所有试剂均应当配有清楚明确的标签,合格密封,对危险品试剂予以特别标志。(2)于低温干燥通风环境下对易燃、易爆试剂进行储存,严禁烟火。(3)针对易变质、易挥发、易氧化的试剂实施密封对策,尽可能缩减试剂库存量,对试剂申领数量进行控制,必须进行及时预定,确保正常使用。(4)将常规、无机盐类固体储存于试剂柜中,明确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分开,切忌混于一起存放,以防止形成反应。
3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类消耗型的实验,大部分器材均为玻璃材质。一些学生初次接触实验课,操作不流利,再加上玻璃仪器极易破碎,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实验仪器摆放十分混乱,就好比玻璃仪器、铁质物件、橡胶皮管等放置在一起,圆底玻璃仪器肆意放置等,极易造成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损失[3]。部分不常用、较昂贵的玻璃仪器同样储存在学生橱中,不仅占用了空间,还极易造成损坏。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1)常规玻璃仪器管理。对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进行科学使用,开展量化管理,有效减少玻璃仪器破损情况发生。为了提升学生责任心,可考虑推行学生管理责任制,即将实验室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好比烧杯、三角杯、量筒等分发给学生,由他们自行管理,每次实验完毕后开展自我检查、组长检查及教师监督及学期末的清点。(2)不常用、较昂贵玻璃仪器管理。部分昂贵的玻璃仪器在一个学期中通常只会使用到几次,好比克式蒸馏头、空气冷凝管等,不可将它们长时间储存于学生橱中,应当对它们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号编组,并由实验教师单独存放,需要使用到时在发放给学生。(3)实验室自制玻璃仪器管理。有机化学实验室部分玻璃仪器要求自制,好比一些玻璃连接管、安全瓶等。该部分玻璃仪器制作起来极为麻烦,因此同样应当标号编组,单独存放。
4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广大师生进行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工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务必要做好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工作[4]。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试剂、药品及玻璃仪器等物品,极易发生毒害、爆炸等安全事故。要想实验室不出现混乱场面,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务必要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1)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守则,强化安全防范对此,就好比配备急救药箱、灭火器械等。(2)营造良好的有机化学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清洁卫生,配备抽风装置、通风窗等。(3)尽可能保证实验室不会对室外、水源形成污染,采取科学规范的“三废”处理对策,对有机废液、固体废弃物及无机废液进行分类收集,并定时予以统一处理。(4)推行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完毕后要求值日人员开展实验室环境卫生打扫工作,值日人员务必要确保公用仪器、试剂、实验台面、水槽等清洁卫生。
5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指的是实验期间对应产生的废弃、废渣、废液。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三废”情况十分严重,如果不开展处理直接排放,势必会对室外、水源形成严重污染[5]。鉴于此,应当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管理:(1)针对有机溶剂废液性质,对其进行尽量的回收利用。(2)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对试剂用量进行控制,最大限量缩减“三废”产生量,缩减污染。(3)结合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特征,对它们开展分类收集、存放及统一处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自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积极促进教学有序开展。
作者:石岩 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舒燕,王晓丹,史春越,盛永刚,孔祥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82-83.
[2]杨捷,柴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J].2009,(3):215-216.
[3]杜秀芳,刘伟娜,张梅兰.适应教学改革加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室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120-1121.
篇9
关键词: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模式;构建
动物实验是生物学与医药学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手段及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作为“活的精密仪器”的实验动物用量在口益增大,因此,在实验动物生产、饲养、使用和后期处理过程中的管理规范成为动物实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验动物行业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其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管理和使用也有严格的执行标准〔}-z}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动物饲养管理和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危及实验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健康并且污染环境,因此,建立严格的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规范应引起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管理者足够重视[3]。随着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小而分散的饲养场所已经开始向集中化、规模化的动物实验平台过渡,在经济较发达、科研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型的动物实验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探索绿色、环保、高效、人性化的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动物实验平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高校动
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国家和各地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室认证管理体制,要求动物饲养场所必须具备标准管理规程(SMP)和标准操作规程(SOP),但很多高校的动物实验平台只注重条件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设备的购置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些动物平台为了通过审查认证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仓促制定的制度其实用性和可行性较低,使其在口常运行中没有发挥有效的安全保障作用,为动物实验平台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在一些实验条件相对落后的高校,私设动物实验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私自将实验动物饲养在普通的实验室里脱离了监管视线,使动物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制度长期得不到落实,大大增加了动物实验的安全风险。
1.2安全与环境设施建设不达标
为了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各高校普遍重视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的投入,而安全设施往往被忽略,导致安全环保设施成为动物平台建设的薄弱环节[L4-5}。如动物饲养场所洁净级别不符合要求、实验场所没有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没有专用的人流(物流)通道等。有的动物实验平台是由过去的普通办公楼或教学楼改造而来,在排水、通风、消防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使动物实验室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3实验动物接触人员安全知识贫乏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注重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缺乏对安全知识的常态化教育;注重对学生或实验人员的科学技能培养,忽视对安全防护技能的教育。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对物理性安全认知率为28.9%,对化学性安全认知率为47.6%,对生物性安全认知率仅为13.6%,而全部安全知识都知道仅为0.9%+},这就暴露了国内高校对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的问题。只有提高动物接触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护知识和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才能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损失降至最低。但是,目前高校中有50%以上的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动物实验的生物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问题不了解[7],因此,加强对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1.4化学试剂及实验废弃物管理不善危险化学
试剂是动物实验室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动物实验室的化学品流动性比较大,数量也较多,品种较繁杂,性质各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A],但对这些危险品的管理容易被忽视造成管理盲区。有些实验人员没有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有些甚至随意丢弃到生物垃圾箱或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引起危险品外流危害社会安全[[9]。动物尸体、组织和接触器材是动物实验平台的另一个安全隐患。动物实验平台要经常大量使用动物、动物尸体和组织,甚至于是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和组织,而这些动物尸体和组织可能使与它接触的器材,如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受到污染。这些生物性污染物需要进行焚烧处理,如果随意丢弃,会给环境和相关人员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加强高校动物实验平台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动物实验平台的现状,广大动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动物实验平台安全管理的新情况,积极研究探索适应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对策,建立高效、可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新模式。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动物实验平台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实验平台制定了一整套现代化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实验人员准入制度、标准实验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生物性污染物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动物实验平台标准化管理。2.1.1建立标准化动物实验平台运行体制:制定可全面覆盖动物平台运行的管理制度,保证平台各项口常运行工作有据可依。并将督查工作纳入到主管人员口常工作内容中,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2.1.2建立标准化的动物实验平台安全设施:平台建设和改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动物实验平台与传染病实验室、感染实验室以及解剖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相分离形成了独立的建筑单元。设置标准的屏障环境,包括大、小鼠独立通气笼具IVC系统(每个单元鼠笼盒内需达局部百级标准)和超净工作台。配备专门的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对鼠笼盒、饲料、垫料等各种实验材料和用品以及动物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废弃品进行消毒灭菌,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污染的传播,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2.1.3动物实验平台安全操作标准化: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过程(SOP),实现实验技术操作标准化。特别是针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实验流程或实验仪器,实行考核制度。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合格证上岗。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安全事故的实验环节不但要追究实验操作者、管理人员的责任,还要追查培训教师的责任。此外,还建立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采用「〕禁指纹授权方式控制人员出入。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被授权门禁指纹,准许进入工作。实行人员、动物和物品分流通道单独出入并实时登记。
2.2加强动物实验安全教育与考核力度
对于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平台进行动物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定期组织培训讲座、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授权门禁指纹后持证进入。对于从业人员入职前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于安全知识和意识重点培训,实行安全知识一票否决制。随时进行安全知识抽查,不合格的人员取消其在动物实验平台工作或实验资格。
2.3规范化学危险品和生物污染物的管理
由于动物实验的特殊性,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和具有感染能力的微生物在动物实验中被广泛使用。这些危险品如果储存或处理不当,不但会危及实验人员的安全,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危险品的管理对于动物实验平台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2.3.1实验动物的购置: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采购实验动物时要求向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购买。购买的实验动物必须具备有效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接受实验动物时核对所购动物的数量、种(系)、来源、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是否符合要求。2.3.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动物实验平台不允许长期或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短期储存时,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在专用的通风储存柜中;有毒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使用时间、使用量进行严格登记。2.3.3危险化学品与生物污染物的处置:对于危险化学废弃物根据种类装入专用容器中,粘贴标签,交于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置生物污染物时严格履行相关程序:首先要求实验者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动物尸体或组织必须使用专用生物垃圾袋密封后置于指定冰柜冷冻暂时保存。指派专人对冻存的动物废弃物进行管理并定期与医疗废弃物回收公司进行交接,交接档案存入档案室保存。其次,要求实验者对二次污染物进行灭菌处理。与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或组织而受到污染的器材,如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废弃物等,必须由实验者本人包装完好并经过高压灭菌确认安全后再行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4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
由于动物实验室的特殊性,应该将预防工作摆在首位。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预备方案,以降低对人员、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并定期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以提高各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动物突发疫情是动物实验场所需要高度警惕的突发事件,其危害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对于实验动物传染性疫情事故,一旦发生要求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动物传染病和疫情预防工作,并做好前期处置工作,上报相关部门,防止疫情扩散。
3结语
篇10
关键词: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发展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国家也提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着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我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技能示范中心,按照“实验体系层次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资料真实化、实验环境场景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实验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来建设实验中心。
1.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定位及规划
近几年来,经过一些大学的积极探索和倡导,把实验引入经管类专业教学,在我国高校逐步形成共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需要,既具有开拓、创新和创业精神和竞争、合作意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经管人才,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与理论教学、企业实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验设计体系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资料真实化,实验环境场景化,资金软件来源多元化,实验管理规范化”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制定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发展规划,规划要求,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资源共享开放为基础,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将经济管理类专业技能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功能配置合理,环境整洁高雅,实验教学条件一流的全方位开放式,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有特色、有强项、门类齐全,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借助于学校的学科背景和办学的经验,特别是多年来在经管类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体会,我校系统总结并提出了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既注意与专业结合,又强调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实验体系的优化整合。”这一思路得到了各级领导与同行的充分肯定。
3.中心组织架构
中心属于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实行主任负责制。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中心在对经济学科的实验教学及科研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后,根据实验性质的异同将原有资源重新整合,加大经费投入,合理调整实验用房与人员分配,与学校共建实验室。中心根据经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特点,有效地整合和开发资源,注重学生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从功能划分的角度将实验中心划分为功能齐全的六大综合性实验室:金融市场综合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财会信息技术与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ERP&DRP实验室、经济计量学实验室、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此外,还有中心控制室、实验教学研究室、远程会议系统、语音室及研究生实验教学基地等。中心将各种实验需求通盘考虑,统筹实验室建设资金,统一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优化各种实验室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上列各专业功能实验室并不分属于学院相应的系或者专业,每个专业在不同的教学实践阶段使用相应的功能实验室,从而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组合中使用这些实验室的功能,以达到完成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日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学习Internet和电子交易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践掌握本专业的大部分理论和技能,在金融(证卷)实验室了解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原理和系统。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4.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构建崭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转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地理解。按经济与管理学科大类平台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现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渗透及互补的特点。在实验体系的设计上分为五个层次。
(1)基础实验平台。这部分实验主要分计算机技术基础大类和专业基础大类。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修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内容,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比如跨平台的操作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和素质结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经济管理类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结合具体的专业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实验中心设计了相应的模块。专业基础大类实验主要在大专业、大学科的背景下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如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应用软件,为专业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2)课程单元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单元或章节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少,综合性体现也较弱,但它可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为后续的综合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实验中心现已开设了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营销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原理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实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模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近20门课程的实验项目。
(3)课程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会计电算化实验、EDI模拟实验、统计技术实验、电子商务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销售系统实验、期货投资分析实验。
(4)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在设计时将多门甚至全部专业课内容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实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与管理模拟实验、电子商务大型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型实验、沙盘决策模拟实验、ERP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5)创新(创业)实验平台。这类实验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经理人经营决策实战演练实验、网站总体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设计等实验。
5.建设发展思路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开展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新一轮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一流的建设水平、一流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方法、一流的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一流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莉萍.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初探.[J]改革与开发,2010,(12):162-163.
[2]骆旭林,李梅,包国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2007,(11下):132-133.
- 上一篇:逻辑管理思维能力训练
- 下一篇:体育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