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管理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管理思维能力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管理思维能力训练

篇1

一、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逻辑思维这一体系,早在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建立。追溯其原因,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对其它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是多种思维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现代逻辑思维的定义,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等等。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可操作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的特点

英语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每学期180-220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保证了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不同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和机会。

(二)英语文章的阅读特点

英语文章本身具有逻辑特点。绝大多数的英语文章都是由一个个主题句和一个个发展句组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并非随意地堆砌,而是有逻辑地,有意义地组合而成。英语文章的逻辑关系随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而有所不同,比如在记叙文中通常使用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中使用对比或类比来组织文章的结构;而在科技说明文中则会使用大量的例子来进行阐述将要说明的具体物体和事情。另外,英语文章的句际关系也存在有逻辑关系,一般认为句际关系有如下类型,即总分、并列、层进、顺序、因果、对比等关系。有人说:写作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而阅读是通过语言来发现思想的过程。所以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会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见,英语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英语词汇的特点

英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就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这么多的英语单词并非都无规律可循,有许多新的英语词汇是在以往的词汇派生、合成的基础上产生。所以说英语词汇的构成具有逻辑特点。比如:Microsoft是由前缀Micro和soft构成;再比如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两个单词根据它们各自所指代的意义合成;再比如英语前缀un-,dis-都包含有否定的意义,英语后缀-or,-er都包含着人的概念;还有一些英语词根都有着本身的意义,比如-cade-,包含有落下的概念,而-trans-,包含有“横过、穿过”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单词进行拆分记忆,通过词缀和词根分析和类推一个新的单词的意思,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次逻辑思维推理训练的过程。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思维训练在英语课堂上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情境,给学生以分析总结、归纳比较和演绎推理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训练经过反复地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概念教学、是非判断教学和推理教学,比如单词的拆分,文章的分段,文章主题的寻找,口语场景的即兴对话等等。通过有效地练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分析到综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训练的活动目的明确、结构清晰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就“最近发展区” 的原则,确定训练的目的,诱发学生的思考。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节外生枝、画蛇添足。比如,笔者曾遇到这样的一个课堂,在一节英语应用文(书信)写作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用归纳的方法,同时给出好几封信,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总结书信的格式,但是她却错误地放入一封特殊格式的信件放在一起去让学生总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混淆了学生的思维,找不到同一性,无法把本质的、一般的东西总结出来。杜威曾这样说:思维的价值本身不会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价值。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系统的思维训练之所以必要,其重要不仅在于避免思维不能发展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思维的错误发展。

篇2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篇3

关键词 临床思维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oretical system of medicine has a strict logical structure, clinical thinking is a science, but also a skill, clinical practice reli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ctivit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continuously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first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oblem solving thinking a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provide their own thinking.

Key words clinical think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医学生临床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与医学有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医学生临床医疗的思考能力,提升医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水平。

1 临床思维能力概述

临床思维是指以病人为中心,运用医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而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得到第一手资料,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类比、综合、分析、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个性化方案,对这些方案的进行反思和修正,并予以执行和整合的思维活动过程。①

正确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践中意义重大。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理论和经验在具体病人身上的结合,临床思维是诊治疾病的核心。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是诊断无误,其虽然与操作技巧有关,但手术方案得当,手术适应症准确更加重要,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就是临床医生的思维方法存在问题。医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无不需要临床思维去分析、决断与运筹,临床医生思维方法不当造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到误诊原因的65%以上。②

2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理论或者实践方面的原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思维欠缺,这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临床思维的片面性。一些医学生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人的体格检查、病史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是部分医学生在分析病例时的首要问题,考虑问题过于局限狭窄,对继发病、伴发病则很少思考,在诊断疾病中满足于原发疾病的诊断,以偏概全。有的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或者一味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去得到结果,忽视了整体的分析判断,导致对病人的诊治结果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频发。③

其次,临床思维的被动性。由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仍习惯处于被动状态中,不注重主动意识的培养,在长期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下,这种被动性更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医学生每天都是在带教教师的指示下工作,由于不够主动,所以多数人只是做写抄抄写写的工作。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很少问“为什么”,只是被动地执行,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在临床病例的处理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少自己去思考背后的原理。④

再次,临床思维的混乱性。部分医学生思考问题缺乏条理逻辑性,仅仅是零星和松散的片面,对一个问题的回答逻辑性、层次性不够,进而显得杂乱无章。询问病史时要么东一下西一下,要么只会照本宣科,极易遗漏,没有条理性。在对某个诊断时觉得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稍为困难病人考虑什么病诊断可能性大时干脆以“某某待查”作为诊断了事,临床思维极为紊乱。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是医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也和医学院不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关。⑤

2.2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医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⑥

首先,医学生自身的原因。医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医学生临床思维问题的根本原因。部分医学生片面认为疾病的诊治只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就够了,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医学生在面对临床问题时由于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虽已完成了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医学生的思维模式仍然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总是等待老师的指导。不善于培养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只是被动听从带教老师的安排。同时,很多医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实习,在实习中不加于思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这些课程含有丰富的辩证逻辑思想,但很多医学生对此类课程不重视,成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⑦

其次,医学教育的原因。医学教育方面,当前医学生缺乏对学科间融会贯通的学习训练,因为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临床思维课程,同时,医学生临床思维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从病因到症状、从基础到临床进行的,所以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从原因到结果即正向的,而临床医生接受病人知识是非条理和综合的,造成了一部分医学生思维转换方面的障碍。

3 解决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对策

激发学生灵活的、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临床思维在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激发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

知识是一门科学,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思维方式求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富有针对性、质疑性、一环扣一环的课堂提问,思维总是从渴望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教师不仅要从不同角度、层次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抓住教材重点、难点,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急切想得到答案,从而使学生以积极思维状态中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运用思维发现、理解、吸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授课后,留下临床前沿的技术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巩固学习的效果。⑧

3.2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学生的思维缺乏应对临床变化的灵活性,局限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病因、诊断、治疗的理论框架中,给未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摒弃旧的思维习惯,根据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及时用新的思维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如果缺乏综合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灵活性,只是照搬课本知识,则会在临床医疗中造成很多困扰。病例教学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模拟临床解决问题的过程,由单一到综合、由典型到不典型、由简单到复杂的病例的分析,使学生从同一病例的信息源产生不同联想,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进而从不同病例的信息源产生相同联想,变角度、变途径、变方向、灵活思考,提升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有效性。⑨

3.3 开拓学生临床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思维品质。具有广阔性思维的人,不仅能思考与问题相关因素,还能思考问题本身,不仅能思考问题的细节,还能思考问题的整体,思维的广阔性,指细致、全面地思考问题。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医患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再共同讨论其正确性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使学生养成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临床问题的习惯。⑩

3.4 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实施创造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考主要要求训练求异思维,临床见习能使学生从患者实际与理论知识的差异中产生求异思维,使学生由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飞跃,为其将来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打好基础。临床见习时,可让学生找出与教材理论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对比资料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分析相同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为何不同的原因。学生能跳出教材的框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新设想,反复思维,理论联系实际,验证自己的思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寻求首创性的认识,提升自己临床思维的创造性。

注释

① 范玲,邹丽颖.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② 陈壮桂,李鸣,纪经智,陈昕,陈岩峰,唐宗玲,陈奋华,陈虹.临床见习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2).

③ 陈自强,孙梯业,颜伟,徐迪雄,刘刚,郭海涛.我院急诊外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5(2).

④ 杨春红,黄小燕,廖唐洪,姬广林.构建医院临床教学动态管理体系,提高实习生培养质量[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5).

⑤ 刘尚清,蔡容,佘永华,康健,吴双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4).

⑥ 朱卫民,黄文祥.谈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2(8).

⑦ 张健,青文婕,陈悦,侯倩男,赖婷,郄明蓉.浅议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9).

⑧ 丁焕然,闫和清,崔也平,唱丽荣,刘占凤.利用模拟教学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

篇4

[关键词] 会计教育;市场需求对接;整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92-0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使得我国会计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麦可思公司几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就业率已由 2008 年的第 3 位跌至2010年的第 38 位,2011年有所上升,但也只是在第25位,失业人数在所有专业中更是位居前列。造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走低、学生大量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2010届本科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对岗位要求水平的满足度为53%、高职高专为50%),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也招不到合适人才。据调查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1],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改革和创新会计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弹性,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共同诉求。

1 与市场需求对接,学生“整合思维”能 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来看,大学毕业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比较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并且在专业知识的掌控方面,根据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普遍认为现有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诉求就是学校应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1,2]。

会计学专业作为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具有技术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对用人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析、专业判断和账务处理的能力。除了专业胜任能力外,会计人员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为会计人员还承担着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责任,有时候会造成外部人员的误解,认为会计人员是故意刁难,这时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耐心解释、有效沟通,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整合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最早由Graham Douglas提出,他将整合思维描述为人的头脑整合直觉、理性和想象的一个过程,认为整合思维可以用于解决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整合思维理论”,他通过对50多位杰出领导者的访谈,发现这些领导者均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从容淡定中不左不右,最终的抉择通过综合二者优势而达成”,他将这一“权衡和综合”的思考过程称为“整合思维”。马丁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和思辨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3]。罗杰马丁将其构建的“整合思维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商科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引起广泛关注,对其他大学商学院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整合思维”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及系统性思维(System Thinking)于一体,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模式,将“整合思维”与会计课程体系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批判与反思中更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弹性,弥补现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2 “整合思维”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 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罗杰马丁对商科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他认为“整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然而要使学生成为整合思维者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大学的整个课程教学中持续地和有意识地去培养。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合思维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让学生成为整合思维者,教师自身就应该是一个整合思维者,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而且在教学资料选取上应更注重时效性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应更具启发性和创新性等。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计学科通常被认为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外界普遍误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记账就行了,教师也总是把教会学生按部就班、根据既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终极目标,很少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结果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会计是具有很强逻辑性的严密学科,数学家凯利曾盛赞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如果能在会计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对学生讲授清楚,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续的会计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无论多难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最终都需要用到这些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会计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这一点需要教师牢记心中。

2)教学资料的选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指定一本教材,然后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很少会去思考教材中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合理。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会计教材编写也是存在问题的,教材内容缺乏启发性的主题思考或观点比较,通常只是告诉你一个唯一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会告诉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美国的教材编写方法值得借鉴,其教科书上所列举的观点通常非常全面,而不是轻易对某个观点进行价值判断,没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束缚,思想可以自由的翱翔,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然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一直处于不断的修订当中,教师的教学资料应该多元化,要根据变化的环境选取最新的资料,并且要对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甄别,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关注学术界关于会计相关问题的看法和争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共同探讨中,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现行会计准则对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还能对会计准则未来的修改和完善有一个深刻思考和总体把握。

3)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惰性,并且会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转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提炼,列出具有逻辑性的提纲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对学生理性思考态度的培养和逻辑思辨精神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因为知识会遗忘、会陈旧,但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却是终身受益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使用。此外,对学生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课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为学生互助式学习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搭建平台。

3 教师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体 系构建

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现实生活。整合思维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如何将整合思维能力培养融入会计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根据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设计,而不是每个老师各自为阵。

3.1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以理性的态度,对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探讨,而并非毫无根据的批判。我国现有的会计学科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唯一性,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当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观点时,就会试图去证明哪一种是对的,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跳出这种思维定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不断思考为什么、现有的知识是否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那又应该是怎样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批判性思维其实蕴含了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也即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采用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在逻辑思辨中培养学生掌控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在会计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在中级阶段结束时学生应初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娴熟的运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中。

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基础》,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核心理念,其中有些基本规则和核心理念是进行会计处理工作的前提,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的记账规则等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达成的共识,属于会计学科知识里的公理,无法,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来思考为什么,通过深入的思考,一方面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老师可以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如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会计基本假设的首要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这个假设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假设会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什么问题?类似的还有,会计的记账基础为什么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就一定优于收付实现制吗?权责发生制会带来哪些问题?如果权责发生制是完美无缺的,为什么还要在利润表之外另外编制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这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加有效,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思维,更培养了学生掌控知识的能力。在会计课程教学初始阶段养成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应在后续教学中持续的进行强化,到了会计课程教学中级阶段结束,批判性思维方式应内化于学生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思维习惯。

3.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或者对同一问题有两种以上的观点时,能够运用自己既有的经验知识和逻辑思辨的头脑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创新性的得到最佳答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掌控能力和理性态度的基础之上。知识掌控能力的培养需要经验的积累,美国的会计教育就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的接受教授们的知识[4,5],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学会总结与反思,因为在反思和总结中,学生可以从每一段经验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更获得了掌控知识的能力,从而加速成为一名整合思维者。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会计课程教学的高级阶段,在会计学科教育的高级阶段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是《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企业不经常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鲜事物,如衍生金融工具。这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纷繁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进行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通过逻辑思辨的方式将复杂业务解构为简单问题的叠加,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让学生在碰到复杂问题时保持从容淡定,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构复杂经济业务,将复杂问题通过逻辑思辨的方式解构为简单问题的组合,从而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例如,在《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中,关于基于公允价值计价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相关税费的处理,准则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实务界和有关学者对此问题也是争论不休,有的说该税费是由于资产换出引起的,应该作为换出资产转让损益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说该税费是换入资产支付对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进入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思维清晰,充分调用已学的知识和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进行富有逻辑性的推导论证,最终创新性地找到具有充分理论支撑的会计处理办法。

3.3 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会计学科体系也不例外,每门课程的各章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会计专业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不仅要掌握每个知识点,更要从看似无关的纷繁知识点中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总体上综合地把握会计学科知识。

现代会计主要包括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两大模块来进行的。按照知识的承启关系和前后衔接来看,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又可具体细分为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与财务会计紧密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和审计课程等;管理会计由成本会计发展而来,因此管理会计模块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此外,根据各个学校会计专业的侧重点和师资力量,还可能开设其他的相关会计课程,如企业税收、国际会计以及一些会计实践课程。

对于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会计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会计教学的开始,就应该向学生勾勒出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架构,并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介绍,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纠结于某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找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学得更加有趣和轻松。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有大量的经济业务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对外投资、债券发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其中前两项属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后两项属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看似毫不相干和难度不同的内容,其实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事实上对于企业与外部发生的经济业务(无偿的捐赠等除外),归纳起来就是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得到了什么,得到的计入借方;另一方面考虑我为我得到的付出了什么,付出的记贷方,剩下要做的就是需要考虑得到的具体是什么,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付出的是什么,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最后借、贷方记完后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检查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再查找原因,是否有漏记、错记或多记。在会计所有相关课程结束的时候,应当与学生再一次探讨和总结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架,并与会计初始学习阶段相比,看看学生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系统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可运用的有效办法是让学生画逻辑框架图,具体包括三个环节: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对该章的知识画出逻辑框架图;每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画出该门课程知识的逻辑框架图;在所有会计相关课程结束时,让学生画出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框架图。该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理清脉络,从而逐步具备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罗杰马丁.整合思维[M].胡雍丰,仇明璇,译.北京:商务印书社,2011.

篇5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田华银(1968- ),男,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逻辑哲学研究。(重庆 408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江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cfs2011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26-02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作出合理判断和反省,并进行自我调控和纠正的倾向和技能,它是能抓住信息要领,善于质疑辨析,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是基于充分的理性和事实而非感性和传闻来进行理论评估的能力和意愿;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一、批判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价值

1.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和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能使他们清晰地学习和使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概念,作出符合逻辑的正确判断和推理,不出现自相矛盾、违背基本原理的现象,而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能力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素;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和训练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论证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人的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素养,对于学生理解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他们理解基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具有基础性作用。

2.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理念、思维方法和能力,对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遵循了个性发展的原则,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批判性的精神;它坚持系统性的原则,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能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协作精神,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能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探讨和工作;能给人的成长塑造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他们评判性、创造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的选择、分析、评价、辨别、判断和应用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提高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3.批判性思维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健全人格要求个体具有思想开放、独立自主的品质,具有尊重他人、诚信交往的良好道德情操,具有强烈的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正义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总是浮于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培养人的公正合理评判的品质,避免对权威的盲目崇拜,敏锐地发现问题,它是能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公正思想。因此,以批判性思维为基本理念培养的人才,具有看问题的全面性和开放的思想品质,具有克服自我中心,学会移情思考,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等品质。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培育独立自主人格的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现状

既然批判性思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该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水平怎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于2011年10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2010级和2009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测试。

从表1可知,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非常接近,互有高低;但2011级新生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前两个年级;从平均总分来看,2010级最低,为246.812,2009级其次,为248.957,2011级最高,为256.710,表明2010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最弱,2009级次之,而2011级新生最强。从三个年级的总体情况来看,平均总分均在280以下,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属于中性,还

于比较弱的状态。

从127页表2可知,总分在210分以下的学生,2009级3人,占全班的3.26%,2010级有6人,占全班的8.70%,2011级仅1人,占全班的1.45%,说明2010级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气质明显抵触的学生最多,2009级次之,2011级最少。总分在210~280的学生中,2009级和2010级均占班级的82.61%,2011级占班级的78.26%;总分在280~350之间的学生中,2011级占14.13%,2010级仅占8.70%,2009级占班级的14.13%,表明2011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要强于2009级和2010级。从三个年级学生的总体情况看,81.30%学生的总分处于210~280的区域,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处于中性区域,还明显较弱。

总之,根据测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也许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也有一定提升,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不够强,没有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统一。

三、批判性思维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原则与措施

1.批判性思维语境下专业建设的原则。以批判性思维作为理念、方法和培养目标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原则性知识”为基本前提的原则。作为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的专业,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原则性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要掌握基本的逻辑规律和推理方法。这些知识是保证推理有效性和正确性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的必要条件。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必须具有本专业的基本原理性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必须深刻领会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知识是确保人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本保障。2.批判性思维语境下专业建设的途径。第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为了实现人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度统一;为了提高人才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课程和“中国媒介教育”等课程;增加基础理论即原则性知识课程的课时量,减少理论课程门数,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在课时安排方面,为了加强实践和能力训练,培养方案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时间,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批判性思维知识,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具有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的品质,善于应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在此基础上,教师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改传统的家长式禁锢式管理为民主制开放式管理,改传统的“知识本位”观念为“能力本位”观念,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启发式”教学。

第三,重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的效用,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融批判性思维于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精神和能力。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特点,教师把教学的艺术性、能力或技能要求和反思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艺术+能力+反思”的教学范式。同时,在课外,通过“教学团学一体化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能力训练。

第四,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营造平等教学氛围。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学活动主体。根据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方法和思维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营造鼓励讨论、增强自信、气氛宽松的平等的教学环境,因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宽松平等的环境是首要因素。只有学生感到安全、平等,知道不会受嘲笑和受指责,才会主动呈现自己的观点、暴露自己的问题,才会主动参加讨论、探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第五,采用多样化和过程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知识和能力双重目标考核。在课程评价考核方面,教师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针对课程性质,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结构,尽量限制概念定义、简答题等死记硬背的内容,提倡把知识与重大理论问题、当前的热点问题、生活问题和行业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着重考核学生的逻辑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鼓励

学生发表独立与创新的观点;在考核评价的时间方面,注重教学过程性考核,把平时的课堂学习、讨论发言与课外实践训练纳入考核评价范围。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批判性思维测评工具及其他方法和手段,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进行分阶段的全程测试、调研,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措施、手段和方法。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开展有效益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基础和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赵中立,李宝恒,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美)戴尔·斯科特·里德利.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沈湘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4]刘春杰,武宏志.简论批判性思维与高等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两大特点,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学好这类课程的关键,这也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与工程相关的硬件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相关的课程知识,更应该通过实际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学会逻辑思考,为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与通信、嵌入式系统原理等硬件系列课程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由于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习惯用数学思维思考,不做可行性分析和定性分析,所以对课程的学习经常抱怨“上课听不懂、实验没头绪、太难……”,最后失去对硬件系列课程的兴趣,不能很好地理解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很多问题,包括软件设计等问题都不可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实验课程改革思路

华南农业大学为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计划学时数为88学时,其中授课64学时,实验24学时。以下介绍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实践情况。

2.1实验组织模式的改革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四大类。在实验课上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实验组织模式

对于重点考察基础知识、基本分析设计能力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又包含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难度分级适当,既有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基本设计和制作,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成就感,又有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可激发学生的研究探索兴趣,以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是单独设立的一个实验教学环节,学时数为两周,时间安排在讲授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之后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开课之前,用以加强数字逻辑的学习,并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作好预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组队合作完成,设计过程采用开放式的管理。

作者简介:曹维(1978-),女,陕西西安人,实验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硬件研究及应用。

创新实验是在完成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后,吸收部分对硬件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创新实验的团队中来参加各种创新项目。

实验课的组织模式涵盖了各种层次的需求,既满足课程要求,又有延伸。

2.2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内容的设置非常重要,不但要涵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还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要有新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难度有层次性,既可以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基础实验,又有挑战性。“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每个实验都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相关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本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延伸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字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经验。

表1实验安排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延伸

实验一:芯片检测和基本门的构建 2 学习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 多进制全加、全减器的分析设计;OC门、三态门的认识。

实验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一

(并行加法器) 4 各种码形变换电路

实验四: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二

(译码器、数据选择器) 4 串并变换电路、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密码电子锁电路、表决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实验五:触发器测试 2 加强时序概念的理解

实验六: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 4 不完全确定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

实验七: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 4 综合运用

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2周 硬件描述语言VHDL

2.3实验方法的改革

实验课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解、学生照电路图连线,也不是简单地完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应是根据实验类别分别处理。

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先由老师讲述知识点的背景、问题产生的缘由、电路构成的思路等,之后才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对每一个讲解的电路,都要留给学生一系列问题:电路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有没有问题?适用在什么场合等等。要求通过实际电路的检测

来寻求答案,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较有难度的设计,学生根据所学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设计、连接电路并调试,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当前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和实际应用。实验前给出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按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完成探索研究、查阅资料、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和安装调试、评估优化,写出完整的项目说明书。老师只进行答疑,但不涉及基础知识。

创新实验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选择吸收部分对硬件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创新实验的团队中来参加各种创新实验活动。实验室提供了元器件、硬件组装平台、各种产品开发平台,学生经过市场调研、分析设计、确定开发工具、项目实现、评估优化、开发说明书等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还要涉及到一些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老师只进行设计思路的指导。通过创新实验即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也提高他们开发硬件产品的水平。

3实验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分析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实验教学改革经过4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普遍对硬件类课程产生了兴趣,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了逻辑思维。

3.1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实验六)这个实验中,实验课上给了学生电路图(图2),要求学生分析,并搭建实际电路验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根据电路图写出方程式(输出方程、驱动方程、状态方程)、列状态转移真值表、画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说明逻辑功能,得出的结论是“111……”序列检测器,再按电路图搭建实际电路,测试结果。学生发现实验时两个1输入之后,输出就为Z=1,与分析结果不符,继而查找出原因是输方程为Z=xy2 y1,在11状态之后,输入x=1,在时钟未到来输出已经置1,修改电路为Moore型,则可实现“111……”序列检测器。

图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电路图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时序概念的理解,训练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发现了指导老师也未注意的问题,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了信心。

3.2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三)要求选用4位并行加法器和适当的逻辑门电路实现(X+Y)×Z,其中,X=X2X1X0、Y=Y2Y1Y0、Z=Z1Z0均为二进制。实验中希望同学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下面介绍其中2种设计。

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取值范围,可知乘积范围处在0~48之间。故该电路应有6个输出,设输出用W5W4W3W2 W1W0表示。

第一种设计方案,两数先加再乘,过程如图3。

图3第一种设计方案

第二种设计方案,两数先分别乘,如图4、图5;再将结果相加,过程如图6。

经过这个实验,大部分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思考,敢于创新,并通过实验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图4第二种设计方案(1)

图5第二种设计方案(2)

图6第二种设计方案(3)

4结束语

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要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与完善,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常薇,张明武. 硬件与电子技术课程网上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80-82.

[2] 李南樱. 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7(3):189-190.

[3] 王诗兵,陈蕴. 浅谈数字逻辑实验教学改革[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1):69-71.

[4] 白中英,张杰. TEC-5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的实验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9-51.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偏重演绎推理,强调严密论证的作用,而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包括逻辑思维。这样的数学教学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和“过去的数学”,扼杀了学生的“再创造思维”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造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从数学教学来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更加注重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的表述更广泛,要求更高,特别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解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直觉思维作为一种重要数学思维能力,其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更是体现于此,所以对我们数学教师来说,加强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变通性

联想是一种追忆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流畅的主要表现。要改造学生思维的呆板性,必须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①要引导学生熟记某些典型例题,建立联想的“知识库”;②是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如从式子的外形去联想学过的公式、结论,从题设的条件去联想概念的特征,从题目的图形去联想相近的例题和习题等等;③要随时注意唤起学生的联想,如讲授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联想新知识,培养学生积极联想的好习惯。

例如:求抛物线y2=x与圆(x-3)2+y2=1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按一般解法:在抛物线y2=x上取一点P(x,y),要使它到圆上的点距离最短,只要P到圆心O1(3,0)的距离最短,最后转变为求两点距离最小的常规办法。

为培养学生联想,可继续探索,引导学生将圆看成一个可变化的气球,随着冲气会扩大而与抛物线相切,此时最近距离为零(找到切点为最近点),从图知两圆为同心圆,所以最小值转为两圆的半径差。通过对问题结构特征的观察、联想,将新的问题化归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去,不但可以迅速得出解题决策,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变通性。

三、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抽象是把研究的事物从某种角度看待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抽象是指从研究对象或问题中抽取出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而舍弃其他属性对其进行考察的方法。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概念、命题的概括能力训练。通过具体实例,在分析、综合、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命题教学中应注重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过程,如韦达定理、二项式定理、数列通项公式等问题的教学,都可以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其次,要培养学生对模式和方法的概括能力。从现实问题中概括出具体的数学模型,要注意的是,应当在教师引导下,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这样才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科学上突破、技术上创新等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年开展探索性问题教学、数学应用建模教学,如春风般吹进高中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无疑具有巨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网络工程;仿真项目;实训教学

0 引言

网络工程项目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信息系统集成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从事网络项目设计与施工、运维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实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不能仅仅让学生被动地参与实际(模拟)项目的训练,而是要在实训教学中创造条件训练和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分析,形成把握网络工程设计的思维能力,成为合格的网络工程师。

日前,同内各高校在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已有的实验室设备组织实训,另一种是与企业合作,将实训项目外包给企业代为培训。这两种模式都有一定弊端,依赖现有网络设备使项目规模受到限制,且难以跟上网络新技术的变化;企业代培注重工程化训练,不善于利用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在现有设计方案上设想和重构性能更佳的方案,允许学生评测和思考新旧方案之间的性能差异,且可以引入新技术、新思想,而不用估计修改拓扑带来的各种施工开销,因此,网络工程实训课迫切需要通过仿真项目教学培养工程思维能力。

1 仿真实训教学概述

网络仿真是一种利用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方法模拟网络的行为,建立网络设备、链路和协议模型,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从而获取特定的网络特性参数的技术。仿真实训教学方法是指在网络仿真软件中构造网络拓扑结构,配置必要的性能指标,根据运行测试结果评估或验证网络设计方案的教学方法。仿真实训教学可以使用的网络仿真软件包括PacketTracer、NetSim、Opnet、NS-2等,这些软件各有特点:①基于PacketTracer、NetSim等仿真软件的教学方案易于实现连通性方面的测试,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设备互联性能的掌握和理解,常用于较低层次的网络实训教学中;②基于Opnet、NS-2等仿真软件的仿真教学能模拟大规模网络的运行场景,提供与实际的网络、设备、协议层次完全对应的模型库,同时使用丰富的统计量收集和分析工具实现各通信层的性能评估,既可以用作高层次实训教学也可以用于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近年来第①种网络工程实训教学方法受到较大程度重视,因为PacketTracer等软件操作简单、直观,无需较高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容易掌握。而第②种方案从性能优化的角度解决了网络设计高层次的问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仿真实训教学的难点是构造网络模型和分析网络性能,因此,正确评估这两个步骤的难度是成功进行仿真实训教学的关键。构造网络模型是网络逻辑设计的关键步骤,需要理解并掌握运用网络逻辑设计方法构造符合需求的网络拓扑。网络工程项目的逻辑设计方法包括分层设计和组件设计,实际上这两种设计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分层设计思想使用抽象的方法整体概括了网络系统在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的功能需求。然而各层的内部连接仍然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组件,依据一定的功能需求独立设计。网络工程教学应指导初学者通过一定周期的实践教学,逐步领悟和掌握两种设计方法的要领。网络性能分析通常作为构造和实现大规模网络或应用新技术时预防风险、提高可行性的必要措施,是高水平网络工程师最重要的技术素质。一般性能分析包括时延、吞吐量、抖动、丢包率等,分层性能分析还包括对各层协议参数的运行监控。现有网络性能分析的模拟设计任务通常被用来评估多媒体业务、无线网络业务、IPv6新业务等的运行性能。

2

仿真实训教学方案

传统的网络工程实训课教学一般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自主设计为主导、以答辩为验证手段”的项目管理思想,结合目前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一定数量的项目选题,由学生根据选题要求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和“测试与验证”等实训任务,最后提交实训报告。新的仿真实训教学方案增加了“仿真设计分析”和“优化与调整”两个关键步骤,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对逻辑设计结果进行反复改进和提高,直到实现优化的网络设计方案,重视了工程思维能力训练。

1)任务。

实训课程开始前,教师将选题资料给学生。选题资料包括项目需求描述、初次仿真包、设计思考题和项目报告书模板等。每3位学生分为一组,每组选题都不一样,学生需要在1周实训时间内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仿真设计分析、测试与验证等项目。仿真实验完成配置和测试任务后,组内开展仿真结果分析,完成思考题。最后,每位学生提交一份符合基本标书规范的实训报告,特别优秀的学生还被要求答辩,将学习经验介绍给其他学生,答辩顺利可以获得小礼品。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工作留给学生自行完成,时间为一天,上午搜集资料,下午整理资料,填写需求采集表。

3)逻辑设计。

在逻辑设计阶段,学生要使用Visio 2003绘制出详细的网络结构图,使用PacketTracer等仿真软件画出实验拓扑结构图,或在教师提供的初次设计图上加以修改。

4)仿真设计分析。

有些仿真实训任务难度较小,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有些难度较大,属于选做型,通常挑选少数优秀学生完成,并给予一定平时成绩奖励。选做题目一旦顺利完成,必须参与答辩。

(1)初次仿真包设计:为了降低学生完成仿真任务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对项目的逻辑设计结果有一个初步认识,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能够直接测试和运行的初次仿真包。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观察初次仿真包的运行情况,对一些指标作出合理分析。

(2)二次仿真设计:二次仿真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实验任务和初次仿真包的基础上,根据实验任务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最终的仿真设计任务。这一步任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验思考题的引导。例如,“多层交换设计”项目中,VLAN路由的问题复杂性有3个层次:单交换机不同VLAN如何路由、多交换机同一VLAN如何路由、多交换机不同VLAN如何路由,通过思考题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这3个层次的仿真设计。再例如“WLAN网络互联设计”中,Cisco AP和Linksys WRT300N配置方法大同小异,但AP通常用作集中器和桥接器用,而WRT300N则是一个宽带路由器,通过思考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类无线设备的用途差别。

5)测试与验证。

测试与验证针对不同仿真任务有所不同,有些任务需要进行连通性测试,有些任务需要对路由协议性能进行测试,有些任务则需要对时延、吞吐量、丢包率等进行QoS测试。

6)优化与调整。

学生完成仿真任务测试后,如果发现问题或有新的想法,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新的设计。优化与调整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来激发的,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步骤。

3 实训效果分析

笔者尝试仿真实训教学方法5年有余,近年来通过总结和整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编写成教材并出版,得到国内同仁广泛支持。实际教学效果也比较大,往届学生中有2人在毕业3年内通过CCIE认证,有5人通过CCNP认证。2012年取得H3C网络大赛湖北省赛区本科组第5名(三等奖),Cisco网络大省级一等奖2人。

以2013年教学情况为例,我们对42人的专科班级统计了前6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一个27人的本科班级统计了后6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教学效果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一般难度任务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而较难级别任务选题学生数不多,且完成率低于选题学生的50%;最后一个“无线网络仿真与分析”项目始终无人选择。

4 结语

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网络工程项目设计方法。本文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思想,通过在传统实训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仿真设计分析”和“优化与调整”两个环节,构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化思维能力,在学生高层次就业和专业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未来的工作还将进一步研究仿真项目的规模化和难易搭配的合理性问题,使实验计划的编排更合理。

参考文献:

[1]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5-37.

[2]王玉玲,管绍朋.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6):40。44.

[3]彭小利,侯翔,邓小清.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训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24):101-103.

[4]朱雄军,韩凝.从职业岗位群的角度思考网络工程虚拟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07-109.

[5]袁志,邹延平,张明军,等.网络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式时间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2(8):99-103.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会计专业数学教育思维方式

数学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就中职会计专业而言,数学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并且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特别是与会计专业课程严重脱节,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低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数学课与会计专业课的联系,使数学教学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综合素的提高服务。

一、数学是会计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指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会计学也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意大利学者帕西奥里在其1494年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以“计算与记录详论”为题,系统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威尼斯簿记法”,并结合数学原理加以概括,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可见,会计学的产生和实践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事实上,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数学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第一类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很少涉及数学知识;第二类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所用数学知识较多,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如,财务会计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会计电算化生成会计报表时运用数学知识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等;第三类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统计基础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高,包括函数、数列、极限、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明确这些要求,对于我们在会计专业进行数学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数学能力差对专业课教学的影响

数学计算能力差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是致命的。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的对象有很多,例如:对收入和支出的计算、款项和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等等。而这些核算都是和数字打交道的。因此,计算能力对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尤为重要,计算能力差,会计就无从谈起。

数学思维能力差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一,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是靠理解来记忆的,需要在感受具体的案例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出来。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只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这样后果要么是记得住,不能理解,不会应用;要么是保持时间短,很快遗忘。其二,在实务和做账的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凭借形象思维来完成的,可以借助例题、样本来理解和记忆。而他们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不善于通过具体操作认识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和本质,死记一些具体的操作,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其三,由于只靠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专业知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久而久之养成不动脑筋、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学生数学和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四,严重的是很多数学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仍未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重视知识记忆而轻视思维能力培养。

三、学生数学能力差的归因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职生源比较差。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逃避心理、自卑心理严重,很多中职学校新生入学的数学成绩平均不足40分,这是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他们实现能力差的客观原因。

第二,教材脱离学生学习实际。中职数学课程照搬普通高中的知识体系,脱离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

第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传递式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不进行教材整合,照本宣科,教学实施中主体错位,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根本原因。

第四,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在第一学期开设。目前中职会计学新生绝大多数为初中应届毕业生,他们已形成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中职一年级是学生思维优化发展的关键期。

四、会计专业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当前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上,数学教学只注重某章内容知识点的传授,只关注学生会不会套用公式,至于运算的结果如何,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忽视。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总会认为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至于结算结果,那是初中甚至是小学学习的内容了。但是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我们忽视的正是学习会计的学生真正要具有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很好训练学生把正确的结果计算出来,而且还要加强练习,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且要学会大力借助计算器或其他的能帮助计算的工具进行计算。例如在有理指数的教学中,要在计算 就很容易,但是要计算 就不容易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至于计算器怎么操作,教师不必过于担心,手机那么复杂都难不倒学生,小小一个计算器又怎能难得了他们呢。

其次,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观察力,发展思维,提高职业素质。在中职会计学生的基本技能中,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用促趣”、“以成导趣”。明确的实务目的使人抓住实务的重点从而实现有效的实务,反之往往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甚至实务的顺序杂乱无章。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深度的实务,教会学生实务中的分析和比较,养成对实务结果进行记录、整理的习惯并认识这种良好习惯在会计实践工作中的意义,逐渐学会和掌握有目的、有层次地实务方法。 注重思维过程展示,培养探索精神。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范例讲解中教师不应是轻车熟路地简单介绍解题的步骤,而是展现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思维犯“错”的过程,再引导其走到正确思维上来。

篇10

1、大学高等数学的入门教育

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学一般是开设在大一期间。但它相比较其它的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从而也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很多学生都对高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所以在大学刚开始期间就开设最难的学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面孔,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素质的。大学的高等数学的最初是函数理论,是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到基本初等函数,再到初等函数。这些其实在学生读高中期间就有所接触了,但如果因为这样就在讲授知识时一笔带过不进行详细讲解的话,将会导致高等数学与之前所学的初等函数脱节,因而学生的知识也会出现一段空白,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要提升教学效率,起点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视的,而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应该要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重点、难点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步步攀登而最终到达学习的顶峰状态。

2、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的判断力与以及各自固定了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特点,大学的高等数学则应该要采取一种以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较为传统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通过书本上所给出的内容按定义、性质、相关理论、具体运算等步骤来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往往也较为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所掌握的知识都太过于书面化而缺乏与实践结合,同时容易使学生与教师都颠倒教学发现过程,抹掉知识本来所具有的前因后果关系,逻辑推理严格,传授知识是高效率的,可使学生少走弯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忽略甚至颠倒了数学发现过程,抹掉了知识本来的前因后果关系,掩盖了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去发现、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接受者,同时还能够开发自己的思维,更加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高阶思维能力及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1、高阶思维能力

知识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偏向于高阶能力的培养。高阶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主要以高阶思维为核心,主要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在处理未来信息社会中的各类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拥有这些技能的人们将会成为信息时代的首领。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持久的、长期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超越目前较低的思维能力,获得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运用什么工具来培养。因此,探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是当代教学设计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2.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我们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则可以理解数学高阶思维即是指发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并且它还具有严谨性、深刻性、定量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等特点:数学高层次思维的这五个方面不是完全分离、互相独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其中深刻性是数学高层次思维的基础;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批判性也以深刻性为基础;批判性又直接制约着独创性;敏捷性则以其他四个因素为前提。

三、大学数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

1、教学内容要更为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将数学的相关理论引用到实践中,在教学内容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作为例证,相对集中的选用一些章节的末尾中附有的实例进行讲解,因此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联系在一起,再提取数学结构的过程。

2、加强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中国自古以看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往往会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在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及数学软件的应用等多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而得到缓解。近三十年来,中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纷纷组织了学生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科技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综合分析与处理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求解数学模式的能力等等。总而言之,通过这些课内外的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