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经济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经济的含义

篇1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宜居城市 武汉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52-02

武汉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依赖于城市环境的优化,而城市环境的优化又依赖于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实现蓝天工程,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高度重视城市雾霾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强化大气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整治,加大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这是湖北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它提出了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的要求。随后,湖北省在2015年、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化了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武汉在“2014年中国城市宜居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倒数第四,在“2015年、2016年中国城市宜居满意度调查”中排名也相对靠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综上所述,武汉城市环境的治理与优化迫在眉睫,而如何构建有效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成为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的重点。

1 武汉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武汉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觉醒,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和公众参与三者融合的环保组织系统,显示了公众的力量开始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武汉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现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公众大多数情形下对于环保的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除非环境问题损害其个人利益,否则公众通常不会参与其中,这就造成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忽略了应有的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的义务。

(2)公众参与缺乏激励机制,事后参与为主。由于各级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没有落实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性不积极,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所以,即便参与也是被动的和事后参与,即在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或者生态破坏以后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时才参与。

(3)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足,未明确环保NGO组织的参与主体地位。分散的、未经组织的公众个体,面对环保参与过程中的利益竞争,缺乏采取有效的、理性的参与行动的能力。专业的环保NGO组织可以代表公众进行环保公众参与,但法律未明确环保NGO组织的参与主体地位。

(4)公众参与缺乏操作性,形式过于单一。环境宣讲活动,是政府机构所组织的,在城市环保领域中,公众所参与的主要形式即环境宣讲为主,创立各种环保组织为辅。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环境政策制定等深层次的环保活动较少,影响较小,不能深刻体现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作用。许多环保参与规定过于原则或简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2 解决武汉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加大力度,以此提高公众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2)端正公众环境厉害关系人的角色,在政府出台的相关环境政策中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做好决策的制定和协商。

(3)通过相关案例来普及公众学会维护自身权利,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2.2 强化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政府推行公开环保信息的制度程序,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信息公开要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其次,在环境保护中,及时向公众公开企业环境信息,比如:通过企业门户网站、电视新闻媒体、传统纸媒、展示厅等形式公布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情况,随时接受公众的检举、监督和建议。

2.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中,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大多数民众是缺乏的,对环境状况无积极性,冷眼旁观,这种现状的改变,仅仅依靠完善相关制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建立激励机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它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只有这样,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更大激发并得到提高。

2.4 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大力发展环保NGO组织

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中,大力发展环保NGO组织,积极推动NGO社会团体参与其中,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NGO环保社团组织具有较强的中立性,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搭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民意协调平台,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有效的参与渠道。

2.5 拓展公众参与机制的形式与渠道

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中,提高公众的参与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更多的渠道是有效方法。首先。引导鼓励公众关于环境的投诉,这需要完善并实施环保制度。其次,切实执行环保问卷调查制度,定期向公众发放针对性强的环保问卷,了解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诉求和建议。最后,建立环保参与直通车制度,让公众能与较高层面的政府部门直接沟通,提高信息对接的效率和效果,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2.6 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是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中的保障。通过环保立法可以保障公众获得最大的环境权益,提升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在实体、程序等两方面予以规范,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就会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降低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门槛。

参考文献

[1] 管策,周磊.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环保领域公共参与机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48-150.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Abstract: with the level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pringing up flourished,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ternational,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ed another development rush hour.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erprise als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ject of economic benefit, this need to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level of the project, attention to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analysis abi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grasp skill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conomic principles of analysis and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abilit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corr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also go agains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o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fully realize engineering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importa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principl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will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econom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echnology economy; Analysi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并从此进入我国建设业的另一个发展高峰时期。与此同时,建设业内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每一个建设工程企业来讲,正确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工程技术分析是技术科学、项目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结合体,到目前为止工程技术经济已经拥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和原则方法,如此看来,三者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就要依靠技术来做支撑,而注重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因此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并且按照分析指标和评价原则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下本文将依照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经济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1.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工程技术经济又称为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各种工程项目、技术措施及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和选优的科学,它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方案是否可选和工程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建设企业为了节省并且有效的使用投资,讲究追求经济效益,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认真的进行可行性研究,且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在有多种施工方案时,要进行优化选择,这种分析论证的过程被称为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的评价。

1.2、建设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和经济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首先发展经济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在某方面来讲是制约着技术的,所以工程建设中,技术、经济缺一不可。

1.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建设工程通常是一项程序复杂、投资较大且工期较长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区域,相关部门往往会针对施工环境、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规范编制出多种方案,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保证最高的经济效益,通常对工程的经济和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优化投资结构并且能够保证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在工程建设中,对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将决定建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

2.1、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评估报告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决策阶段即是相关管理部门或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合理的编制工程项目的建议书,并且制定多种实施方案、拟定可行性评估报告。此时,就要对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评估报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首先对于计划中建设规模及地点选择进行分析与评价,规模既要符合资源的科学利用又要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点要选择交通便捷且距离较近的地方,然后依照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进行多方对比,最终选择合理的方案;其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要根据当时的政府政策以及当地具体经济情况,以科学为依据、以优化方案为前提,对技术、经济以及效益进行可行性评估,从而避免因为决策上的失误而影响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可行性评估在施工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而在项目决策阶段能够对技术经济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

2.2、对工程计量和预结算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建设工程中,任何一项都要通过相关检验及审核,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工程。所以要对施工中的费用标准和单价进行详细的核实,并且审核该工程的基本计量,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实质是在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及程序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从而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之下,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及政策。

3.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评论的基本方法由静态分析评价法、动态分析评价法以及投资方案的选择三种共同组成。静态分析评价通常是针对于工程建设的最初方案阶段,进行有效的方案效益费用的计算;动态分析评价法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决策后期的可行性评估上,进行有效的计算,并且是整个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评价方法;对于投资方案的选择是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最终目的。

3.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首先要对当地市场的销售和经济进行考察,并且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技术开发;其次集合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并确定此次项目的评价标准;最后分析和评价以上所提出方案的技术性和可行性,同时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另外最重要就是结合各种因素,如环境、技术以及社会等,进行综合而有效的分析,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3.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能有效的体验出每个方案的实际状况,多个方案的对比有利于总结出更好的效益策略,因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必须具有丰富的可比性;第二,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为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的,所以它可以预测将来的经济效益;第三,建设工程技术分析要根据项目的开发、工程的建设范围以及其他因素确定分析和评价的范围。

4、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评价。

所谓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就是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开进行,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指标,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与结合,以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最后的优质方案。建设工程的经济效果即是指建设工程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其中劳动耗费指劳动占用量,而将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目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包括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和单指标评价方法三种,建设技术经济的经济效果就是在不断创造社会经济的同时,减少在工程建设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突出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即是,通过一系列的时间指标和价值指标等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果;如果假设工程的经济效果是按着唯一的价值指标来作为标准,就称为单指标评价方法。而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工程建设的经济效果,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是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以最低最合理的资源投入换取最高的经济效果,好的经济效果又能促进我国建设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工程建设。当然通过本文不难看出,工程建设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在此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制定科学的预结算、合理的审查可行性评估,以及正确的分析评论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经济,能够促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同时有效的将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工程建设业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工程经济分析第六章.百度经济学.2010.12.

【2】、工程经济项目分析与评价.百度专业建筑文献.2012.01.

【3】、刘岸浩.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中应注意到的几个可比性问题.海伦市水务局.2010.06.

篇3

【关键词】再制造技术;透平机械;维修;应用

一直以来,环境污染问题都倍受关注,目前,已经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便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所介绍的再制造技术,不仅能够将资源浪费问题有效解决,而且还能够恢复废旧设备的性能,为企业创造可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可持续战略的一项重要技术。

1.再制造技术的含义及内容

1.1 再制造技术的含义

所谓再制造技术,主要指的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将企业废旧设备进行改造再利用,最终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所使用的再制造技术来看,主要包含了两种主要技术,即表面工程技术和再制造成形技术,通过以上两种主要技术,可以将废旧设备再制造成毛坯,然后制成再制造成品进行再利用。目前,再制造技术是最具实用价值和低成本的绿色技术,已经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1.2 再制造技术的内容

就目前再制造技术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再制造加工和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其中,再制造加工主要是指将废旧设备上完好的零部件拆卸下来,将其作为再制造毛坯,然后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和再制造成形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再制造毛坯在最快的时间里达到最初的性能和应用价值,这就是再制造加工的整个过程。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完再制造加工之后,将筛选出的一些相对来说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性较低或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产品的处理都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更好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更好的对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以透平机械维修为例,来探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该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1 再制造技术的应用

就目前再制造技术的应用效果来看,其不仅具有恢复废旧设备性能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目前,应用于透平机械维修中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即激光熔覆技术和承缸冷焊新技术。其中,激光熔覆技术主要是指将丧失使用价值的设备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然后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将这些再制造毛坯进行修复、加工,使其性能能够迅速恢复并升级,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水平。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制备出优于基体材料性能的熔覆层,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冶金结合等性能,熔覆层厚度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由于该技术可以在基体上熔覆加厚,因此,近年来该项技术在离心风机叶轮以及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回收透平磨损静叶片的修复上应用十分广泛。通常情况下,该技术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即基材熔覆表面预处理、送料激光熔化和后期热处理。

承缸冷焊新技术同样是对丧失使用价值的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使其恢复性能,继续投入使用。该技术主要是应用高炉冶炼排放出的具有一定压力能的炉顶煤气,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或驱动其他装置的一种二次能量回收装置。就目前该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效果来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废旧设备的维修,但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维修的时间也很长,很多时候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更新与完善,最终采取了在高分子冷焊材料中添加石英砂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并用混合好的修补剂涂覆再承缸冲蚀部位来确保涂覆表面平整光滑。

2.2 再制造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对废旧设备的维修上所采用的就是再制造技术,从2008年开始,再制造技术快速的修复了该企业的透平设备,使得该企业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据统计,自从再制造技术在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以来,已经修复了上千枚叶片,统计下来,为该企业节省了近8000万元。利用再制造技术修复好的设备截止到目前为止,各项设备的运行都十分良好。

自2009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分司成功开发承缸冷焊技术以来,便将该技术投入了废旧设备的维修中。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该技术已经修复了近50台套承缸,采用此技术修复1台承缸仅需3d,而用户停机1d损失约10万元,1台新承缸的制造周期约60d,这样1台承缸就可以为用户挽回损失570万元,节省修复费用30多万。到目前为止,为用户共节省费用2元。由此可见,再制造技术能够为企业发展节省大量资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正因为如此,采取何种措施节约材料、环境污染便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再制造技术作为绿色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化的尽早实现,而且还能够更多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李雪锋,宋选利.再制造技术在透平机械维修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2(09).

[2]徐滨士,朱胜,马世宁.装备再制造工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J].《机械工程师》.2001(03).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道路交通网的完善;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公路工程施工^程中的一些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公路工程成本巨大,施工过程中必须更加谨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与管理,其中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

1.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1.1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含义

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是指利用科学手段合理确定投资成本、设计预算、施工图预算、发承包合同工程总价以及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将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投资效益,使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管理模式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四个阶段是相互对立且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2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公路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的层层控制。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当公路工程的决策阶段,需要对公路建设标准、施工地点选择和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因素进行可行性比较,通过多方面研究比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成本估算,在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施工阶段成本造价控制质量,对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还能有效地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最终满足公路施工质量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

2.我国公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速度日益加快,通车里程不断延伸,也使得行业内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日渐增强,这也使得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人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较高,公路施工效率较低,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问题。比如,公路建设资金投人膨胀,施工周期过长导致工程造价过高,严重困扰着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一些施工项目出现了预算超支,结算超过预算等问题,因此,加强公路建设成本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手段,实现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公路建设的当务之急。

3.公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实践表明,要控制工程成本造价,并非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来控制,而必须从多角度、全过程采取控制措施。

3.1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公路工程投资决策实质上是一个选择与决定投资方向、数目的过程,是对工程的可行性、效益进行技术性验证的过程。特别是公路工程具有投资巨大、周期长、线多面广等特点,因此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须全面对比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效应。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决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造价高低以及后期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工程建设项目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需从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等方面考虑,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的大小。作为编制可行性报告、评估项目可行性等的重要参考,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以及把控项目建设的重要尺度,选择与工程项目想匹配的建设标准,同时需满足相应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建设地点,建设地点选择的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等,影响工程造价。大力推行技术先进、经济效益良好的施工工艺。选择低能耗、高效益的施工设备。

3.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如不合理,极易造成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增加,使工程成本增大,因此设计阶段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有重要影响。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措施主要有:①对工程的可行性方案再次进行论证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选择经济效益最好、最合理的方案。②初步的设计阶段审查工作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内部审查,第二次是项目批复机构的审查。施工图的设计是设计阶段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设计工作者需要参考已经批复的设计任务书,将详细的经济技术措施落实,完成工程项目全过程建设的规划、图纸设计等技术性工作,在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措施:①重视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料收集,工程项目开建之前,设计人员需对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掌握清楚,了解项目所在地点的自然环境、地质水文情况等信息,与此同时,对新型的经济型工程材料及性能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②实施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实施限额设计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总投资额做到有效控制, 同时需对工程的重点项目的投资做到全面掌控。达到限额设计最佳效果的重点是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设计必须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很好的保证设计质量,且达到经济实惠的目的。

篇6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们的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各项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建筑市场也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正步入正轨。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以此来提高投资建设的效益,使得我国的建筑市场能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于工程造价及其管理、以及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等方面来探究建设方面的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循着工程造价存在的客观规律以及它本身存在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原理和经济的管理手段加之法律的约束作用,来解决各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价格的上下调配问题,希望借此来达到人力、物力、财力相调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而工程造价管理大致可以由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这三个方面组成。

1 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

1.1 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也就是工程建设之前或者是过程中对于整个工程所要使用的资金以及完成之后的经济效益的总体估计。因为是估计所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工程造价来看它一共具有两种含义:①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显然,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一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②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1.2 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

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费用管理,它属于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范畴。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效益)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行业进行计划、预测、组织、指挥和监控等系统活动。但是,工程造价第一种含义的管理侧重于投资费用的管理,而不是侧重工程建设的技术方面。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的含义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这一含义既涵盖了微观的项目投资费用的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的管理。

工程造价第二种含义的管理,即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商品价格进行能动和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在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2 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党的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己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成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2 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从目前上看在计价管理和计价形式上分: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日本式。国际四大计价惯例有其下列几个特点:

1)对政府工程计价管理和私人投资工程造价管理实施分而治之的方法。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要管好全民纳税人的钱,其投资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为一时节约几个钱而损政府投资长远利益。

2)政府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国家中,政府直接财政投资的工程,在其管理部门内都设有工程造价控制部门。如美国纽约的交通局施工处内设有工程造价组,主要任务是确定和控制其直接投资的工程。另外,政府还利用颁发标准、规范、图例的方式,间接进行宏观控制。在政府投资的工程中,一旦投资估算、概算经过批准,在实施中,宁可降低使用标准或少建,也不许超过既定额度。

3)计价方法上,是实行量价分离原则,量是由投资者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价是承包商在投标或议标中自行确定的。价格的来源是来自供社会需要的参考资料;是来自该承包商,或其商会的既往资料;是来自市场价格,这主要是承包商与分包商与材料供应商的索价,经过自己的整理,用以计价。从这些国家看,计价纯属于市场行为,一旦造价确定,法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和经济责任。

3 现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及理论

3.1 政府的直接调控

从定额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定额是在我国建国后计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和成熟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投资体制的集权管理模式,政府既是宏观政策的制订者,又是微观项目建设的参与者,因此计划色彩浓厚的统一定额能够为政府进行宏观的投资调控和微观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手段。

3.2 现行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

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工程造价定额、工程造价费用定额、造价指标、基础单价、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各有关工程造价的经济法规、政策等。它包括: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综合预算定额)、费用定额(标准)、劳动定额、工期定额、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工程直接费价格指数、材料价格指数和造价指数。还有近两年推行的消耗量定额和清单的计价规范。

3.3 现行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计价模式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工程造价管理是政府行为,而计价模式是国家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的手段。我国现行工程的计价模式有两种:即按定额计价模式和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1)按定额计价模式

按定额计价模式,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计价模式。按定额计价模式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由于有预算定额规范消耗量、有各种文件规定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及各种取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高估冒算和压级压价,体现了工程造价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合理性。但对市场竞争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利于促进施工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按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模式,是我国刚提出的一种工程造价确定模式。这种计价模式是国家仅统一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由各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自主报价,在招投标过程中形成建筑产品价格。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实质上是建立一种强有力而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由于施工企业在投标竞争中必须报出合理低价才能中标,所以对促进施工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可以降低工程建设当中的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文章当中探究了工程造价的一些意义,特点,方法,模式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建设方面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程造价方面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著.建设工程造价问题答 2000 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 王力,徐子华.国内外工程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建筑经济.2004.

篇7

[关键词]产业经济发展 市场化 多元化

一、产业和产业经济发展

1、产业的含义

在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全部行业。生产、流通、教育、服务等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都可以按照大类称之为**产业。从狭义上看,产业以此的出现和工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从某个方面看产业可以特指工业生产行业。

目前,随着产业经济的提出,普遍认为是:微观单位即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企业的“链式集合”。这些因具有某种同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可看成是国民经济按某一标准划分的组成部分,这些是“产业”。同时与工业的渊源也赋予了当代产业一些重要的“工业性”特征就是“工业化”、“集成化”、“规模化”,只有具备了这些的集合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2、产业经济发展

产业经济就是指以“企业集合”经济。有此可见,产业经济发展有两个含义:一是,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逐步向着工业产业模式发展。二是,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逐步的向着整合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给市场带来的是,集成化和规模化,而且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且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企业集合”不断的对市场进行细化和自身多元发展,寻求自身的目标市场,以便谋求发展和壮大。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军工企业改革的影响

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对军用产品的生产模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越来越多的非军工企业参与到了军用产品的生产中,这样的模式改革给军工企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工企业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军工企业只有按市场规律来改革和发展才能生存和壮大。

(一)给军工企业改革带来了指导思想

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又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文件中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和军工企业改造是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的长期战略。这打破了传统的军民界线,让更多的企业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投入到国防建设和军用产品的生产中来。在此条件下,传统的军工企业就有了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迫使军工企业“下海”与非传统军工企业共同竞争。所以,军工企业要改革经营体制和方式,首先要将市场看透才能在“下海”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水性”。在这样的条件下,以市场化为改革的方针是军工企业的明智选择。以市场化为改革目标有以下好处:

首先,为军工企业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提高了改革效率。在改革中少走弯路才能使改革的效益最大化。军工企业从自身的情况出发,以适应市场为目标,进行改革这样的做法目标明确,行动切中要害,无疑可以降低改革所带来的成本。

其次,拓展了军工企业的生存空间,世界和平带来的是军用产品的需求持续低迷,市场化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僧多粥少给众多的军工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危机,市场化的改革可以给军工企业带来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与地方企业合作通过代加工和民用技术开发来保证生存,为此生存。

(二)给军工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1、多元化是军工企业改革的必然模式

传统军工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针对性较强,原有的生产和开发都是围绕着军用产品来进行。这样的生产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也给军工企业带来了具备“一技之长”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在市场化的指导下,军工企业应当将技术优势与市场结合,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这种寻求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多元化的。

2、多元化是军工企业改革后持续发展的保障

和其他企业相同,持续发展是军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是,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之间的事,单一的产品或者客户渠道是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的。市场中企业发展的一般路径是:横向―纵向―多元。可见在市场的一般规律下,企业通过横向和纵向发展后,都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市场地位。在这时企业的积累不断的增加,在行业中的份额也逐步加大,但是再大的企业也只能占有单一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多元发展是企业最终的选择,也成为发展目标。可见,在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上大家都会走到多元化这一条路上来,殊途同归。所以军工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前进,这就要求在改革的工程中着眼于多元化发展基础的建立,以确保军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总结

通过分析,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趋势下,所有的企业,所要面对的都是市场化,军工企业也没有摆脱这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在明确了必须改革才能发展和生存的现实后,接下来军工企业要做的就是要市场化、多元化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迎接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产业经济发展给军工企业改革带来的最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程曼莉.论我国军工企业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军事经济研究,2009;3

[2]张建军.军工企业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军事经济研究,2009,;1

篇8

关键词: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分析与论述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38-02

21世纪是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极大的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推广与发展,当前个行业的决策者们均认识到当前市场竞争的主要焦点在于以服务作为核心竞争要点。特别是随着用电量的逐渐增加,提高了电力企业服务效率与质量在整个社会的关注程度。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获得较多大客户的合作与支持的意义与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与意见。

1 电力大客户的含义与主要特征

所谓电力大客户主要是指一些用电容量比较大,具有重要用电性质的大工业客户,还包括一些单位性质的特殊客户,比如学校、医院以及政府机关等行业,对整个社会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在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潜在客户,包含使用同电力企业相竞争的一些能源,而这些客户有可能转换为使用电能,比如正在使用燃煤锅炉与燃油锅炉的一些客户。

当前电力大客户的主要特征为,第一电压等级通常比较高,具有比较大的设备容量,因此接线也比较复杂,需要同系统进行直接连接,造成了比较巨大的影响;第二则是大客户集中代表的地方大中型企业,因此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重要的影响;第三则是一些大客户由于较大的用电量,通常也有比较大的电费额度,因此需要认真研究收取电费的科学性;第四大客户通常都具备比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有效研究相关政策。

2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的主要含义以及重要性

所谓业扩工程,主要是指新装的增容以及变更用电,将其统一称之为业务扩充,其主要是从受理客户的用电逐渐申请到向客户进行正式供电这一个整体过程,其属于供电企业的售前服务的行为。而业扩的工程主要包含工程上面的设计以及审核,还包含设备的购买与工程施工等众多阶段。作为大客户同电力企业构建有效供电关系的重要环节,电力大客户的业扩工程逐渐引起了电力企业的重视。在这时电能还没有发生,所以电报装工程具体质量好坏对于整个客户造成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影响着潜在客户。因此需要电力企业逐渐将粗放型、传统型管理方式,转化成为集约型、精细化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业扩报装工程程序的标准化,相关服务流程的规范化与简约化,有效地提高整体服务质量与效率。

3 当前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已经结合相关业扩工程采取了由客户经理进行负责的责任制以及VIP客户管理体制,可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鉴于客户经理无法有效地重视大客户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缺少对于整个市场以及大客户需求的相关了解,因此无法有效地进行主动营销开展。一些经理服务大客户的思想比较简单,同时方法也比较单一,因此无法合理细致的对相关业扩工程进行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技术规范与业务素质。

不同的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会带来不同的工作问题,然而对于送电的时效性却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尤其针对市政上的重点工程。因此在对工程进行具体的实施与开展的工程中,要求多个部门采取有效地分工与合作,实现权责分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会发生有些部门过分关注自身利益,遇到困难互相推诿责任,严重损害了整个企业的形象与利益。

虽然业扩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精细化管理,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依然保留一些沟通上与协调上面的问题。具体的展现在,大多数企业同客户进行沟通与协调,均是采用纸质形式进行单式流转,因此保留着传送的间隙。在进行商讨的过程中外在可视性比较差,未存在一套科学的有效地信息管理系统。

4 强化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要不断地增强对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业扩队伍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从整体上来提高人员的素质,不断的加快培养能够经营、会策划以及有技术的相关人才。企业可以定期的开展学习交流会,从而营造出员工积极向上互相学习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地把技术规范与专业知识以及服务技巧熟练有效地融进日常的工作中。

第二,要构建客户经理的负责制度,具体而言是在业扩工程中实现一对一的服务,与差异化的管理。而针对一些重要的工程,则可以施行绿色通道管理,从而保证为大客户提供便捷与高质量的服务。与此同时,需要较为严格的进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大力提高投诉处理能力与回访能力,及时有效地找到当前业扩工作进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一些不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工作人员,需要依据相关制度与管理规定,加大处罚的力度。

第三,要构建透明、简捷以及规范与高效的管理流程与制度,从而实现节点管理、动态管理与闭环管理。

最后要不断的加强资质审查力度,当客户收取到供电企业提供的供电方案答复书之后,应该给予具备国家承认的相关资质的电力单位进行设计,给予获得电力监管机构颁发许可证的单位开展施工工作。

5 结 语

作为电力企业的整体行动,而并非个体部门行为,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一方面需要部门加强业扩流程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逐渐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主动开展工作,承担相关责任,以此来满足大客户需求。本文结合相关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与论述了电力大客户的含义与主要特征、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的主要含义以及重要性,还有当前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强化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等,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俊平.浅析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2009,12(46):792-793.

[2] 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 陈益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效果评估模型量化初探[J].开发研究,2010,16(5):67-69.

[4] 易雪玲.论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提升要点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2):453-454.

篇9

关键次: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建议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工程管理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新的工程管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就要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以实施绿色工程管理,并对其工程价值观进行研究。

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

关于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有多方面的,首先,绿色就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生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绿色工程和过去的工程管理的区别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效益和效率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工程管理中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充分认识生态运动在工程管理中的基本规律,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次,要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安全,绿色工程管理必然会为传统的工程管理灌充新的能量,更加注重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这些要求在绿色工程管理的质量、成本和安全上都能得到体现。第三,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为工程管理不仅涉及到社会还与自然有紧密联系,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就不能仅仅片面的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它的概念和背景有很大关系。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并且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越来越紧密,世界发展的越快,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越大,尤其是工程建筑行业,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也是巨大的,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中,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三分之一,并且所带来的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等等,如果不对工程污染进行控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其后果不堪设想。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大国,人口基数庞大,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很多都要靠工业建设作为支撑,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限制,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对能源的利用率和所收到的效率和效益不成正比,在我国的工业建筑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属于高耗能,符合国家要求的绿色建筑寥寥无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首先发起了绿色产业革命,以发展绿色工业和绿色环保产业为主,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政府对绿色工程管理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和法律等方面都要为绿色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保证,并铺设道路,使人们的头脑中有完善的绿色观念和意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有绿色生产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使人们的价值观不断的进步,在统筹发展中,推动绿色工程管理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建议

一方面,工程建设是为人民而建的,所以,要把公众吸引到工程管理和建设上来,因为,它和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绿色工程建设得到公众的支持,那么在绿色工程的管理方面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可以召开公众讲座,这是最直接的向公众传递绿色工程建设信息的方式,让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传播,培养大众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普及绿色价值观。还可以对一些建筑工程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工程建设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使工程和建筑公司拥有良好的声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推进绿色工程管理,其中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来完善和引进先进设备和工程建筑人才,在企业税收上实施优惠政策,加强绿色工程管理,还因为绿色工程管理和一般工程管理相比,其投资回报的速度较慢,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初期的生态投资所得到的资源生态效益要在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具体的商业利润。因次,要提高企业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积极性,政府必须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国家、开发商和使用者之间的效益得到均衡。

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

绿色管理的价值观包括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和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统一的原则等。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其中最基础的原则,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有助于发挥人的智慧和价值,以促进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循绿色工程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客观的分析,用灵活的方法和认真的态度有效的解决问题。系统性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关键原则,它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协调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让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三者彼此联系,以确保绿色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结语:

本文对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的研究时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一种创新管理,虽然,这种创新其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部分,但是,这是一种大胆且合理的绿色建设管理方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涓钰.关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硅谷,2009(7).

[2]黄卫佳,苏建华,符志文.广州电视台新址项目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环保措施 [J].广州建筑,2008(6).

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的迅猛发展,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水土流失不仅仅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农业水利工程而言,应当在施工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避免水土流失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壤板结、沙化这些问题,都将对农业的发展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的改善需要从农田水利设施的施工入手,在施工时应对水土流失的问题加以重视,保持农田环境良好,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水平。

1水土保持工作的含义

对于干旱地区而言,农业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长期以来,干旱地区的农业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农业连年收成不好,农业建设发展缓慢。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水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由于水利设施落后,进行农业灌溉的普遍都是采用漫灌的方式,使得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农田水利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水土的保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短缺同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的水土保持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要重视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就能很好地解决长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农业建设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

2.1保障资金支持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耗费的资金是巨大的,若资金不足,就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利施工的主要资金来源还要依靠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农业发展落后,群众无法保障良好的农业收益,自然就无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进行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建设积极性,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地方财政困难,可以考虑以政府出大头,群众出小头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筹集。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才能做好水利设施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因水土流失带来的区域性经济落后的情况。

2.2保障生态水源供应

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从根本上而言,是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工作。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用到的水分,主要是生态水源,水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蒸发和流失现象,这就需要做好对水源的保持工作。对此,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来对水源进行涵养,进而提高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绿色植物能够有效降低蒸发作用,也能很好地保持水土。对于农业灌溉的蓄水堤坝等设施要加强保护,避免水源污染影响农业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3完善预防和监管体制

农田水利的施工应当有完善的预防和监管机制,以应对在建设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工程的质量,进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实行下去。预防和监管体制,同时还能够促进农田水利的建设效率,能有效避免很多建设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应当统一规划和施工,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有效地对人力资源和物料进行调配,进而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展开、有章可循。

2.4加强领导部门的领导和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从来就不是小工程,要想顺利地实施下去,就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支持,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农田水利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农业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群众进行农业灌溉,保持土壤肥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并深入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现状,保障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利开展。

2.5加强宣传力度

水土保持工作对群众进行农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一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难以理解政策的含义,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对政策的获取方式落后,无法及时了解新的政策。因此,应当加强宣传,向群众讲解水土保持工作的利弊,使得群众主动投身到建设中去。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加强宣传有利于保持水土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传统的农田的灌溉方式对水资源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有必要通过宣传向群众普及新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水土保持工作刚刚起步,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就会使得水利建设工作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