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00:4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特别体现在教学内容空泛,无法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实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指引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是: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改革
为改变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空泛枯燥,体现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我们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与多家幼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体现真实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之下,我们按照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习情境,以幼教机构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学习任务。为更好地体现项目引领,任务导向教学,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下是我们对进行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对话。提问者:作为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您认为教学内容改革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和变化?教师代表:改革之前,我们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理论材料和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以后发现学生并不爱听,老师费了很大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老师给学生呈现情境任务,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知识点,不再抱着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而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能力有没有提升,因而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也更愿意亲近我们。另外,还有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加入了对时下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要紧跟时代,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实践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问者:教学内容改革后,对你们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学生代表:之前上课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满堂灌,刚开始我们还听的比较认真,但是一会儿我们学生就开始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也不知道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让我们进行实践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和教学状态,明确了自己将来如果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喜欢在动手练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现在我们上课没有一个在睡觉、玩手机的了,都特别认真,也特别喜欢上这个课。另外,一些幼教专家也经常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幼儿园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初步了解了各幼教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就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对我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良好,课前备课花很多的时间,花大量的时间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但所准备的大多是教学内容,而对学生的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深刻的思考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手段都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自然会每况愈下。学生本来学习的能力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雪上加霜,再者,大学是专业教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困难,这更加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无助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一改过去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现场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和一致。我们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新的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期望宽松自由、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更喜欢鲜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自由发言、亲身体验,在现场实训演练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由之前的学习的被动者转为学习的主人。另外,确定教改方案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愿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及满意度很高;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教改实验,随机抽取一位任课教师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教改方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结果验证了教改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之前更加端正,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见习实训中表现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改革的成效,作为教师一员,我们深感欣慰。
3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过去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无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要增加过程性考核。因而,我们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能力训练成绩、幼儿园见习成绩组成。平时成绩1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讨论及表现和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能力训练成绩20%主要考核学生自我展示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其中,对于研究项目成果要求每个学生交一份作业:小组评价后的纸质作业及电子稿。幼儿园见习成绩30%主要通过见习观察、见习评定考核学生。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40%,在考试内容安排上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兼顾职业技能,将模拟实做、课题实践等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以避免单纯理论考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足。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实践技能得到提升,而不是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感觉自己什么收获都没有。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再害怕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变得更有自信,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和把握。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和期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端云.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2]李娟,王东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4,(1).
[3]粟华.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篇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它既区别于大学本科教育,也有别于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依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使学生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因此,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要,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探索的新的领域。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性高技术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目标,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泛,素质较高等特点。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能从事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满足幼儿园发展需求,能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它更强调应用教育,应在“实用和够用”上下工夫。“实用和够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其一,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其二,应具有够用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其三,应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其四,应具有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其五,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一)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外在因素
从职业定向来看,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由稚嫩走向成熟,从简单无序趋向复杂有序,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能力不能离开职业而形成,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例外。可见,职业需求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并且他们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需求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生存适应阶段;适应能力阶段;厌倦阶段;成熟阶段。在实践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极其复杂,其中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是外在的社会因素,此外通过个体自身内部的不断完善、更新,不断向前延续和发展。
(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因素
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也需要有良好的内在因素的支持,其中成就动机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要素。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进取精神、自我实现需要等外在形式,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每个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新手到逐渐成手的成长,以实现从最初的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的潜移默化的内在成就动机。人有了成就动机,就能在工作中产生内在动力,并在专业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如下分析:
第一,基本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健康的能力等。
第二,教育素质与能力。即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熟练运用幼儿保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懂得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有组织、领导和设计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活动的能力以及与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等。
第三,艺术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领导和设计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表演能力等。
第四,科研素质与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幼儿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素质以及开展各领域教学研究的能力等。
第五,信息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进行信息处理;具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具有开展学习与研讨以及交流的能力等。
四、努力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如何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从以下几方面通过多种模式加以探索。
(一)课程教学模式
1、明确课程目标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因素,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因此,高职学前教育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理论知识以实际有用的为主,不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顺应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具有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
2、设置课程结构
根据幼教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应用性。课程结构应按照模块来设置。一是对幼教岗位能力来优化,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相对比较稳定,属于必修课程,体现专业特征;二是将幼教岗位各个具体工作的技能来优化,将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课程模块,相对比较灵活多变,属于选修课程,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能力要求,基本上由基础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三大模块组成,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形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色。
3、改革课程模式
要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应给学生必需、足够和先进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储备今后发展的能量。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训练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重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行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任务式、问答式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20%的时间为课堂讲授知识,80%的时间为课堂技能训练。同时,特别将学前教育最新领域内容引进课堂,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当今幼教课程的先进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实践教学模式
幼儿园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幼教岗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独立地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应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在做中学,从学中做,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加幼儿园实践环节,使学生能顶岗任教、独立带班等,通过分阶段实习教学,将理论知识变为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与市内二十几所幼儿园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第二课堂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幼儿园实践教学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到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基础知识的充实以及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的作用,也为学生指明了今后专业努力的方向。
(三)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式
要求每个学生具备“唱”、“跳”、“弹”、“说”、“写”、“画”、“玩”、“做”等技能,由专业课教师、学生会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幼儿舞蹈创编比赛、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以自身的技能水平,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和典型,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技能训练与竞赛活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课程教学与未来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宣传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不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四)职业能力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考核是推动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手段,改变过去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学生、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首先,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制定了考核标准,完成四种技能考核。一是每次课堂面授均要求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考核(占15%),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二是课堂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活动参与考核(占15%);三是课后作业、每项技能训练(占20%);四是期末技能考试(占50%)。其次,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有关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再次,还要求学生参加亲子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早教师等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实现高职教育学生“一凭多证”。
篇3
1 教学内容改革
为改变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空泛枯燥,体现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我们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与多家幼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体现真实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之下,我们按照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习情境,以幼教机构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学习任务。为更好地体现项目引领,任务导向教学,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下是我们对进行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对话。
提问者:作为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您认为教学内容改革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和变化?
教师代表:改革之前,我们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理论材料和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以后发现学生并不爱听,老师费了很大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老师给学生呈现情境任务,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知识点,不再抱着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而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能力有没有提升,因而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也更愿意亲近我们。另外,还有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加入了对时下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要紧跟时代,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实践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提问者:教学内容改革后,对你们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学生代表:之前上课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满堂灌,刚开始我们还听的比较认真,但是一会儿我们学生就开始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也不知道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让我们进行实践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和教学状态,明确了自己将来如果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喜欢在动手练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现在我们上课没有一个在睡觉、玩手机的了,都特别认真,也特别喜欢上这个课。另外,一些幼教专家也经常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幼儿园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初步了解了各幼教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就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对我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良好,课前备课花很多的时间,花大量的时间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但所准备的大多是教学内容,而对学生的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深刻的思考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手段都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自然会每况愈下。学生本来学习的能力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雪上加霜,再者,大学是专业教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困难,这更加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无助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一改过去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现场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和一致。我们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新的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期望宽松自由、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更喜欢鲜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自由发言、亲身体验,在现场实训演练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由之前的学习的被动者转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确定教改方案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愿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及满意度很高;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教改实验,随机抽取一位任课教师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教改方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结果验证了教改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之前更加端正,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见习实训中表现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改革的成效,作为教师一员,我们深感欣慰。
3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篇4
所谓“视唱”,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能凭借一定的乐理知识唱出乐谱所展现出的音乐。所以乐谱中的升调和降调、音符的节拍、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等技巧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由此可见视唱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能陶冶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并且影响着学生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门课程才能为后续的琴法课、舞蹈课、声乐课、合唱指挥课、儿歌表演唱等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1视唱课程的学习对学好钢琴基础课程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钢琴首先必须接触的就是乐谱,如果学生识谱能力薄弱,那么他的钢琴基础课程学习也一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在指导钢琴演奏过程中通常会用哼唱的方式来表现,例如强、弱、快、慢、轻、重等,那么我们在视唱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在钢琴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就能很轻松的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感情。
1.2视唱课程直接影响舞蹈课程的学习
视唱训练中我们要接触到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而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离不开音乐,音乐所包含的也就是我们在视唱课程中所学的。比如说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律动组合,这时就要求学生必须较强的节奏感,而在视唱学习中,节奏节拍是最基础的部分。再比如学好舞蹈就要理解理解舞蹈作品,熟悉配乐与舞蹈动作的关系,而这些在视唱学习中都已经涉及到。
2调查并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课程的学习现状
如今,全国的高校都在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直接导致专业的门槛也降低很多,考生的进校率大大增加,但学生的总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对象是面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不同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由于课时数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吃力,比如对视唱练耳作品的音准、节奏,甚至钢琴课的识谱速度等等,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其次,有些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音乐方面的课程,而是应该偏重本专业的学习,而忽视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比如偏重学前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课程学习,所以对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就出于应付。笔者围绕视唱理念、视唱学习内容、视唱学习结果三个大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根据我国的视唱教学目标与特点设计问题,基本能够获取探究所需信息。从调查范围来说,选择了张家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与本科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随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争取找到提高视唱能力的方法。
3学前教育学生视唱的训练方法
视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所有音乐课程的必由之路。本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和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吃力,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识谱视唱、总体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能让学生的能力在音乐领域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有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通过灵活的训练方法会使视唱课程中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变得有趣,学习起来也不会再枯燥无味。通过调查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与调查问卷中得出的结论,笔者尝试总结出视唱的训练方法与读者共享。视唱也就是看谱即唱,要求音高和节奏的高度准确性,并从中获得高度的音乐语言及重要的感性知识,视唱的关键也就在于培养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
3.1音准的训练
在视唱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在学习视唱练习时,声音躲躲闪闪飘忽不定不敢大声唱出来,致使音高不准。为了解决音准问题,同学们应该在老师每次示范宕昌的时候仔细聆听,首先仔细听钢琴的音高,然后再跟着钢琴和老师模唱。这种方法能很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提高音准。例如,拿到一首新的视唱曲目时,要先跟着老师分析乐曲目的特点及旋律的走向趋势,然后听老师在钢琴上的示范弹奏,再跟着钢琴的音高唱谱子,注意在唱的过程中要一边唱一边打拍子。比如曲子里有大三度、纯四度等音程要反复练习反复唱出各个音高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把旋律连在一起唱,这种训练方法能让同学们从多变的音程关系中更好的掌握每个音的音高。这样反复唱几遍之后,还可以再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听,发现问题后并及时改正。在掌握音准之后,尝试脱离钢琴伴奏清唱然后再反复训练。这样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过程对提高同学们的音高概念很有效,也培养了同学们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兴趣。
3.2节奏的训练
有些乐感差的同学,由于掌握不好节奏视唱时经常托拍子,音符的时值总是唱不准,这就是内心节奏感不好的表现了。节奏规整的曲目就比较容易唱准,但是当出现符点音和切分音时就比较难掌握了,而这些切分音和附点音又经常会出现在曲目当中,用来增强乐曲旋律的美感。这时就要要求同学们把内心节奏训练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练习了。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以供同学们来训练:
3.2.1划拍法
划拍法又分三种训练方法,一种是用“da”唱出长短不同的节奏,同时用手拍出“×××”的拍子。另一种是在学习视唱时一边唱一边用手划拍子,把一上一下的时间单位当作一拍,一边划拍子一边唱出曲子的简谱旋律。还有一种就是一边打节拍一边唱出歌词。这三种方法可以自己单独训练,也可以在熟练之后和别的同学一起训练,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增养自己的乐感和划拍子的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最后做到视唱过程中条件反射般的打拍子。这三种划拍法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内心节奏感,对记忆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也有很大帮助。
3.2.2节拍器
使用节拍器也是增强节奏感中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节拍器指示灯闪烁的频率,把握节拍的时长,在唱准音的情况下把强拍和弱拍体现出来。在拿到一首新的视唱练习曲目时,我们先通过试唱来确定曲子的演唱速度,分析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才能体现歌曲的情感特点,体味作者的创作情感,表达歌曲的氛围。
3.2.3游戏法
在掌握了节奏和节拍的训练方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法来提高自己对视唱课程的兴趣,例如通过接唱旋律的方法,每个同学唱旋律的一句,然后下一个同学接下去,。游戏过程中还不要忘记视唱中节奏节拍的准确性,连接要紧密,配合要默契,最后形成一首完整的曲子。这种方法可以让同学们从头至尾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比机械的训练效果也会好得多,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还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视唱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训练性强,除了教师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来加深理解和掌握。视唱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学习过程,例如乐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旋律的流畅与休止、部分的处理技巧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刻的学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技巧,最终达到心理能暗读乐谱的能力。视唱的训练可以使同学们追求音乐美感的提升、提高艺术修养还可以为其他各方面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所介绍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同学们的视唱能力,提升同学们的艺术素养,也为今后在幼儿园中视唱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面对视唱教学更加游刃有余,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视唱课程尽绵薄之力。
作者:孙海燕 刘文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J].山西师大学报,2015(09).
[2]肖素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1(10).
[3]安雪.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05).
[4]孙海燕.现代新媒体下的视唱练耳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0(12).
[5]孙明蕾.山东省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与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06).
[6]郑红跃.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2(02).
[7]梁秀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方法[J].邢台学院学报,2012(09).
[8]文幸闺.唱练耳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08).
[9]封震乾.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音乐大观,2014(01).
篇5
(一)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高师学前学前专业都是通过文化课考试的形式招收专业学生,因此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有待提升,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课知识的,但音乐素质和基础比较薄弱,而学生的弹唱水平也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二)弹唱技能难以同步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弹唱技术掌握不熟练,从而造成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达不到弹奏和演唱的同步,形成只弹不唱或者是只唱不谈,学生缺少弹唱技能。
(三)简单弹唱或者不弹不唱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缺少对弹唱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从事教学中只采用简单的播放录音的方式进行教学。一部分学生认为弹唱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加以重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缺乏弹唱技能,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二、高师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弹唱技能培养的途径
(一)明确目标,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轻艺”的观念,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与理论之间相互脱节。因此高师学前教育的教学应当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弹唱能力为主线,加强学生相关基础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要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体现弹唱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弹唱能力简单的贯穿在一位教师的教学中,要贯穿在声乐、钢琴等所有的课程体系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弹唱练习之外,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弹唱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二)采用新型化、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教学实际中,如果运用传统的老旧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的倦怠,再加上学前专业的学生没有收到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基础较差,因此在展开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就必须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利用钢琴、多媒体、MIDI等先进的教学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促成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三)分部掌握,全面拓展
在展开课程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弹奏和演唱的技巧,增强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和弹奏方法。在弹唱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将歌曲的形象和内涵展现在真实的课堂中。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弹唱的主次地位,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弹奏和演唱能力的配合上,促进弹唱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持之以恒,强化技能
弹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技能活动,如果要求学前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弹唱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高师学前专业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和对旋律的处理,重视学生歌唱技能的表现和对乐器的掌握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音乐技能。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达到持之以恒、融合贯通,使学生弹唱起来得心应手。除了在学生的课堂中加强联系,还要引导学生的平时的课余生活中进行反复的联系,增强对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弹唱技能。
(五)体验教学,重视实践
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弹唱技能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上,弹唱能力需要表演者具有很强的实践和专业能力。学生在将来的教学中将弹唱技能应用懂啊课堂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心理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弹唱能力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避免以后在弹唱环节的教学中出现失误。在培养学生弹唱能力时可以开拓学生的体验教学模块,增加学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的模拟试讲,其他小组的学生为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打分,做出评价,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弹唱能力。
三、总结
篇6
语言是用于交流的,所以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英语学习带到课堂外。我们要求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要求一律使用英语口语,一方面可以练习听力,能够听懂不同人的英语表达,经过大量的实践听力练习,英语听力会逐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口语,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个人思想,将个人思想运用于生活实践,将所学词汇,句型,特殊表达方式同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去检验所学知识,让实践去修正,改善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法教学案例和假交流活动。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零活动和假交际活动,这种传统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浸泡化
所谓的浸泡化就是要求教师和学校全面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模拟的接近于真实的英语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一律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例如,sorry,Icannotcatchyou,When…where…what…Iamsorry,but…等表达。另外,学校配置多功能语音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语言产生亲近感,不再陌生,从而克服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学校配置英文阅览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从视觉上亲近英语。学校设置语言视听说教室,开展语言听说训练,在视听欣赏过程中,了解英语文化,熟悉风土人情,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进行大量的讨论,表达个人观后感,从而培养个人听说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艺术化
在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除了硬件的配备外,教师本人还应该注意能力培养的艺术化。主要体现在对听说能力要求的艺术化上。虽然对高年级的要求肯定要高于对低年级的要求。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不变:语言是用来听说,只要听得懂,说的出来,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这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张嘴说一句英语,就会被教师打断几次,极其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持有宽容态度,能力的培养讲究艺术化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阶梯化
在每批新生入学之后,教研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在以后的五年的时间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每一个年级的学习目标都不同于其他年级,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参照其他班级的教学历史和经验教训,结合本年级的具体教学实践,对最初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它不但给本年级教学目标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未来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做好了铺垫。听说能力培养阶梯化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同一个年级,随着学龄的不同,具体的听说能力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总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基本模式,在学前专业学习的五年里,基本上可以完成从最基本的因素到较复杂的英文故事的口授,英文诗歌的朗读等教学目标。
教学考试口语化
新的教育教学大纲提出,在现今的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用听说,省略了过去的写,甚至禁止写这项活动。为了更好地配合现在的教育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纸质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系列下列活动。采用语音室小组活动,情景剧表演形式等。在实践过程中,会参照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采用具体的考试模式。例如,在一年级时,对学生主要采用朗读和对话的形式,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基础的常用口语和基础词汇的掌握。另外,对于平时成绩的核算也采用了新的考核标准。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中,通常采用2∶2∶6模式,即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在新的考核模式里采用了双重标准。
(1)改变原有的百分比模式,修正为4∶2∶4模式,即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不但可以从客观上督促学生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而且从主观认识上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篇7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为了使得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我国的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职场调研工作,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学校也是如此。该类学校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步入到幼儿园去进行实践实习,同时学校相关的教研组织也会深入到学生实习幼儿园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具有的艺术素养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但是毕业大学生对于备课和上课缺乏丰富的经验,与幼儿园其他的教育工作人员也不能时常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国各个高校对于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学的改革,为毕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其中明确地指出学生每天需要进行备课,然后,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各项教学器材进行准备,查看班级中的备品是否齐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待众多的孩子离开幼儿园后对班级教室进行整理。毕业生们也需要进行各项活动的筹划,并且进行幼儿活动环境的布置等。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每一次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如同是学生们的实际工作任务,他们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从而使得学生们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2、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思路。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能够使得毕业生们学习的课堂转变为他们实际工作的情境,他们学习的知识转变为自身需要完成的实际任务,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转变为学生自身具备的技能,将理论知识和自身的实训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整合处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力目标的设定。学生可以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幼儿教育活动开展需要遵守的原则,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向。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着全面性的理解,明确合理的幼儿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不仅能够得到非常可观的成效,同时教学过程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科学化、规范化。
2、知识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对于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有深入地、正确地了解,明确我国现阶段对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就是学生需要对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全面地掌握,不仅要明确目标,同时还要铭记各项要求。
第三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性和认知规律有所了解。
第四点就是学生要知道源于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
第五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有所了解,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流程。
第六点就是幼儿教育环境创建需要遵守的原则在学生的脑海中非常的清晰。
3、素质目标的设定。学生非常喜欢与幼儿进行相处,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有着很深的热爱程度。善于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与幼儿成为很好的朋友。经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带着浓厚的热情和良好的信心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
三、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用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为以下内容:目前在一个区域内有三所幼儿园在进行招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要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幼儿园教师、来学校报道的幼儿和幼儿的父母。幼儿的父母会到幼儿园的咨询处对幼儿园的众多内容进行全面性的资讯,包括幼儿园的特色,教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幼儿园对于幼儿培养目标的设定。在项目化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依据自身的独立思想对幼儿园的特色、幼儿园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设定。
四、教学成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归于死板,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述,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发现很多时候即使下课了,学生还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师生关系也越来越为融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篇8
其一,教育观念滞后。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思想,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充分融入到幼儿环境中,在对待幼儿时仍然秉持成人思想,认为幼儿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殊不知这正是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体现;虽然每个幼儿都各有特点,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孩子的个性思维逐渐削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二,管理方法不新颖。近年来,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形式,虽然模式新颖,但是管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幼儿园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体制,处理事情全凭经验,还有部分幼儿园过于重视局部利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其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在不断转变,虽然现在幼儿园既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出类拔萃的新教师,但是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仍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仍然有待优化。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顺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转变思维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凸显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五,与幼儿家庭沟通不足。有时幼儿教育无法真正贯彻和落实其宗旨,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和家长之问进行积极有效并且良好的沟通。对幼儿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培养幼儿人格的重要环境,但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认为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教育了,实际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现象。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上父母和幼儿教师之问存在沟通问题,家长的意见无法传达给教师,教师无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要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容。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幼儿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儿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确立幼儿教育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要让孩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孩子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和政府联合,进行实验性的特色教育,将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办学单位推广;再者,幼儿园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甚至国外优秀幼儿园的办学经验,这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结合幼儿园实际,构建新颖的教育理念。第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幼儿园应定期选派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换学习,交流经验和理念;针对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发展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家长应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可以尝试的几种幼儿教育方法
篇9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在界定数学学习投入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同学和家庭四个层面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提升数学学习投入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普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艺术类课程的建设。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科学类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好。本文在界定数学学习投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有关提升数学学习投入的策略。
一、数学学习投入的内涵
学习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Schaufeli首先提出学习投入的概念,认为学习投入包括活力、奉献与专注三个方面。活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面对问题能够迎难而上;奉献是指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懈努力;专注是指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中,并体验到愉悦的获得感。据此,我们认为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在行为上、情感上和认知上的精神状态。数学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课堂和课外的各项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行为投入,它体现在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致志,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并能主动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情感投入,它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主动、富有兴趣,能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数学学习投入是一种认知投入,它体现在学生喜欢思考和提问,能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创造和联想能力,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可以说,数学学习投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统一体。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个面向特殊群体的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氛围和课业负担等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有重要影响。首先,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学科的定位,决定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认知投入程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可能不是太深、太多,但是数学思维的运用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一味地强调艺术教育而忽视思维训练,那么学生将理所当然地认为数学是一门“副科”,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投入具有正相关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克服学习中的种种问题,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相反,散漫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倦怠,导致学生应付数学学习。最后,课业负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数学课业难度大、考试次数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数学课程的引导者,其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以及师生关系,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因素。首先,教师对于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接受和认可水平。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需求,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愿望和更高水平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的负责、尽职态度,将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将从内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产生内隐追随,以教师的行为作为模仿的对象,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会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作为巩固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同学因素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同学因素,主要包括同学影响、同学支持和同学压力。同学影响主要体现为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激发学习的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同学的数学学习投入;相反,班级同学对于数学学习的懈怠,将在同学之间“传染”,影响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同学支持表现为同学之间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合作和帮助的行为,让学生个体感觉到数学学习的正向作用和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投入水平。同学压力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适当的同学压力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而当数学学习投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同学压力进一步加大,将导致数学学习投入水平的下降。
(四)家庭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家庭特征和家庭环境,对于其数学学习投入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的保障和基础,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生家庭特征主要是指父母亲职业状况、父母亲婚姻状况、兄弟姐妹情况(即是否独生子女)等家庭情况。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支持程度、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理念和行为、家庭气氛和谐状况。良好的家庭特征和家庭环境,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相反,缺乏爱和支持的家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有不利影响。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并重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注重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忽略科学类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的设置。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而游戏即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于是很多学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对数学这类在幼儿教学中不直接开设的学科,减少开课学时,逐渐边缘化。殊不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而且是思维教育。这样的思维教育将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其开展的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变过去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忽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导向,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并重,从学校层面提高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样的课程设置指导原则,将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二)改善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水平
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学讲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情感上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愉悦感。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将数学课堂学习与学生实习环节中的数学思维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功效,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三)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促进同学之间的数学学习交流
同学群体对于数学学习的共同认知,将影响学生个体对数学学习的投入水平。班级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伙伴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将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优生和学困生将结成对子,通过交流和模仿,促进班级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将得到同学的心理支持,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产生较高的学习期望,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四)积极争取家庭支持,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源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投入的基础条件。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后,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理念,兼顾人文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和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家长在生活方面要积极支持学生的学习,既不要娇惯,也不要放任,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作者:林琳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倪士光,伍新春.学习投入:概念、测量和相关变量[J].心理研究,2011,4(1):81-87.
[2]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2):83-92.
[3]周琰,谭顶良.初中数优生、数困生的数学学习投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53-57,94.
篇10
一、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尤其要引导学生吸纳学前教育专业应有的素质
不用讳言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其中既有热心于学前教育,愿意和幼儿打成一片的学生,也有因为其他种种客观原因才选择了这一专业的学生。对于前者而言,他们有着良好的心态基础,因此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接受学前教育的内驱力,故而能够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学前教育各个方面的培养当中来;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属于后者的这部分学生并不是天然喜欢这一专业,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他们热爱所学的专业,也就是说更需要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地方,即他们对学前教育均没有形成正确、全面的理解,认知往往只停留在个人感觉的好恶方面,还缺乏对本专业的理性认识。而基于学前教育内在素质的培养目标,这正是帮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形成深刻认识的前提。
从学科特点上来看,学前教育首先需要学生拥有公平、公正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首次步入学前教育的幼儿,由于自身发展差异和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基础各异。对于普通的人而言,往往存在喜好厌差的心理,但对于老师尤其是对于幼儿老师而言,却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因此,这个职业对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能让自己以公平、公正的心态,拥有发现孩子们每一个亮点的智慧,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人生学习阶段的第一步走得幸福且踏实。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本质含义。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时刻注意寻找教学契机,给学生渗透一些学前教育的思想。例如,将来面对幼儿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爱心,要让孩子和家长感觉到我们是善良的、可亲的,是值得托付的。学前教育的有关研究表明,当家长认同教师时,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很大的支持,这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而幼儿一旦喜欢上老师,他会对老师给予十分的信任,还会要求家长也听老师的,这就是对学生善良情感的力量。
再如,今天在校的学习有许多汲取智慧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一个方面,假期主动地到幼儿园见习也是一个方面。笔者就曾遇到好几个学生,她们因为母亲或亲戚在幼儿园工作,因此有了空闲时间就会到幼儿园里去,虽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收获,但在那种情境的熏陶之下,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积极影响,而这对于在校理解学前教学原理,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尤其要引导学生内化学前教育专业先进的理念
学生将来进入幼儿园工作后,其行动是受理念的影响的,无论这种理念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即所谓默会知识),即无论是这种理念是否为他们自身所知道,但肯定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因此笔者以为,为了让学生将来工作后有一个合格的教学行为,在接受学前教育培养的阶段,必须引导他们内化本专业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持他们产生积极性质的教学行为。
一是以素质教育的眼光看待教育行为。无论是将来的工作,还是现在的在校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教育的一切事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显然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素质教育的眼光从哪里来?如何以其去审视教育事物?在笔者看来,关键就在于理解素质教育重在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体身心健康等几个方面,判断幼儿教育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二是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行为。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而言,由于文化基础和认知心理等原因,他们对当下先进的教育理念缺少感性认识,更别谈理性认识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带领他们去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相当的必要性。根据我们的实践,这种理念的引导与学生最终的内化,往往又不是靠讲授就能完成的,但对学生尤其是未有实习经历的学生,直接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往往又是无法产生感性认识的。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笔者经过摸索实践,寻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法。那就是案例比较教学法,即通过向学生呈现多年以前对一件事情,如小朋友说谎话后的处理方法――那时往往是批评性质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现在老师的处理方法――现在往往是引导性质的。让学生在比较当中发现两种方法的优劣,在学生有所发现之后笔者再介绍现代教育理念,这时学生就会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总而言之,教育理念要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对幼儿有一种智慧的力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就应该重视中职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性质,因材施教地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尤其是通过评价方式的优化引领学生成长
评价具有明确的指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往往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发挥评价导向的作用,将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引向科学成长的方向。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又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在幼儿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其具有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评价其心理素质与能力,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面对幼儿的心态,及其将来必须具有的调节幼儿心理的能力。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既促进学生形成比较好的知识基础,又促进学生进一步研究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实习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注意关注实习期间遇到的,与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现象,并注意记录下来。到学校后再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以三至五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心理学维度的研究,并期待得到合理科学的解释与结果。事实证明,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中注意观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比较好的问题分析意识与能力。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有相当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