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振兴工作重点

篇1

推动人才振兴。

抓好用好平台,一方面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镇创业,同时对返镇创业者提供“一揽子”政策和资金扶持,让创业者大有可为,让创业者留得住,进一步激发为家乡工作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另一方面搭建培训平台,对村两委班子、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人等,常态化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领头雁”,为镇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推动产业振兴。

镇作为传统农业种植乡镇,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现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培优培强“桂花芡实、潘新莲藕、杨桥老乡鸡、姜圩大米”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高效农业种养,并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拓展“为农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以土地托管分红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为壮大特色产业布局提供技术保障,更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篇2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平稳。

(一)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81亿元,增长7%;2017年实现216.47亿元,增长7%;2018年实现213.93亿元,下降1.4%,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省市对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179.52亿元,比原数据核减34.4亿元。2019年GDP实现190.09亿元,增速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2%、5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8:30.2:4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65元,增长4.4%。2020年一季度实现40.23亿元,增长0.4%。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614元、13141元,增长7.33%、8.6%;2017年,实现32102元、14232元,增长8.4%、8.3%;2018年,实现34181元、15340元,增长6.5%、7.8%;2019年,实现36441元、16712元,增长6.6%、8.9%;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城镇居民实现9541元、4423元,下降0.7%、0.1%。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6.25%和-12.99%。2019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左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年均增长10%,近年来,受煤炭消费压减、电解铝清理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停止生产导致工业总产值大幅减少。2020年,1-5月份累计增幅13.1%。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13.5%和-20.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5%,列全市第六位,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5.6%。民间投资下降29.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9%。

(五)其他指标增长情况详见: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三大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一)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理念,2017年争取各级产业扶贫资金5512万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7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摘帽,58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危房1155户,姜楼镇、县供销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创新“5333”扶贫模式,新识别扶贫人口808户、1892人,享受政策11951户、22489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动态管理“1234”工作法全省推广。13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建成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信息零差错管理,10721户21653人享受扶贫政策,建立“5+4+12”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收益1431.0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市率先交房入住。

(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巡查和“回头看”等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10”工作方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等制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6万户。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河长巡河常态化,主要河流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9年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2%和15%。。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树诚信”活动,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金融环境企稳向好。处置不良贷款23.46亿元。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上线运行。2019年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2.55亿元、189.03亿元,增长9.6%和6.4%。2020年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79亿元,较年初增加18.24亿元,增幅7.22%;各项贷款余额1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6.89亿元,增幅3.65%。2020年1-5月份房地产业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同比增涨1.9%。全县金融、地方债、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一)供需动态推进更加平衡。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0家,关闭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9台,拆除砖瓦窑厂27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4万吨,停运煤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企业4家。完成提标改造企业36家,整治造粒企业56家。2019年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应8宗262.6亩,弹性出让3宗87亩。建成标准厂房15.39万平方米。报批建设用地2913亩,挖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507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87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63亩。完成110千伏香翟变电站及配出工程,500千伏站送电运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建成供电台区120个。气化工程实现镇镇通,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煤改气”任务。

(二)经济质量优势凸显。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19%。化纤绳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2%。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金冠网具获批绳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李庄镇获批创建省优质绳网基地,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国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水溶性红曲生产新技术荣获全县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黄河三角洲花木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李庄镇获批首批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淄角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编制,获评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鑫诚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一是联合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国地税实现深度合作。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0个,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四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五是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顺利实现“3540”攻坚目标,9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六是扎实开展“鲁担惠农贷”全省改革试点,发放惠农贷款2317万元。七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交流轮岗、绩效工作考核四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联盟向纵深发展。八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县医院与8家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九是公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十是警务协作区机制改革经验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四、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意见,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0个;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库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36个,国家批复2020年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1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项目172个,到位资金12.8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09万户。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引进硕博士93人、大学生879人。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市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评市优秀企业家“银狮奖”2名、“铜狮奖”3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室4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达到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众创空间2处、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59件。

(二)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和意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现代农业实力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达到943家、家庭农场达到64家。土地流转面积93.9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62%;建设高标准农田39.7万亩,深松土地28.45万亩;成片造林14.4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9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原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名单。香菇被评为“中国好香菇”,“联五西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惠人面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淄角”成为全市首件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蜜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粮食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第一批名录,成功举办2018优质小麦规模种植现场观摩暨全国产业化交流大会;荣获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4个,创建为全国良种棉繁育基地县、省级三资管理先进县和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村并居工程全面启动,10个镇办增减挂钩项目立项,拆迁复垦村庄16个,9个安置区启动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662户、土坯房1763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1个、创建村223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达756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1万户,顺利通过省政府全覆盖认定;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镇办全部被认定为市级“十佳”,麻店镇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李庄镇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美丽宜居小镇;魏集镇成功入选省十大美丽小镇;皂户李镇火把李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2个、示范村19个,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三是人才振兴助力发展。3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13人入选省市“乡村之星”。四是文化成效明显。胡集书会被列入国家《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曲艺保护传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深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创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开放环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落实“6+4+6”招商工作机制,201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52661万元,增长13.22%,其中,出口额143422万元,增长13.31%。2020年1-5月份全县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07%;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0191万元,同比增长22.66%。

(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黄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省会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京津冀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两区一圈”战略推进,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方位融入理念,主动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进交通设施、信息网络、能源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间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对接,抢抓发达市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优势,共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提升区域整体产业水平。加强区域间旅游、金融、人才、现代物流、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合作,共建品质生活圈,努力把打造成为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生态养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网络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城际轨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辅助的立体化交通网,完成了外环路和“六纵六横”公路网规划,完成了滨惠大道绿化、亮化工程。乐安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30%。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高铁线型确定。高青至商河高速前期工作、G233克黄线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87公里,养护大中修181公里,改造危桥34座,建设客运站点150个,设置乡镇客运站牌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古韵慢城、古城墙保护等专项规划,23个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完成改造14782套,已签订协议9558套,开工建设7214套,腾空土地面积3468亩。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滨惠大道绿化提升、北城门修复、北关街和孙武三路东延、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三是民生投资持续加大,水利等各类设施更趋完善。2016年民生支出完成26.5亿元,2017、2018、2019年民生支出分别实现24.6亿元、28.4亿元、29.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1.3%、82.9%。实施了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樊桥闸、幸福闸新建和灌区干沟清淤等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完成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新建、改扩建学校13处、幼儿园148处。

五、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2016年,汇宏新材料新建项目、创源集团铝镁合金、龙马重科风电装备制造等大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国内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来惠投资合作。鑫诚农业、冠铭菌业、春生食用菌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物流园、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投入使用。圣豪丽景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乡村旅游度假区、信誉楼百货建成运营。

2.2017年,省网具检验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康和药包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龙马重科等10家企业获准电力直接交易资格,交易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新上沐泽药业、斯蒙特新型建材、创源金属二期、中惠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黄河三角洲花木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

3.2018年,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为龙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带动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铝用碳素项目、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高品质冷轧薄板项目加快建设。借力“互联网+”,加快化纤绳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绳网产业园区入选省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国创风能、辰星耐磨材料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成长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县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李庄镇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电商小镇,实现电商交易额72亿元,增长30%。国创风能提档升级,年产50套百吨级核乏燃料贮运一体容器技术实现突破,蔚蓝生物二期植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顺利达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主体建成,实现无人操作生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惠生物科技建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一期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温室大棚146个。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建成润生现代果品种植基地、弘邦苗木二期、滨惠大道绿色廊道等项目。

4.2019年,汇宏新材料12万吨置换电解铝产能达产运营,元旺电工科技高档电工圆铝杆项目建成投产,汉狮高档砂纸、万顺高品质冷轧薄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铸友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国创风能与金风科技实现深度合作。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日产3万只菌包车间等项目建成投用,花木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魏集古村落二期主体完工,圣哥帝湾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5.2020年,成立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落实6项推进机制,建立“1+7+7+N”、“指挥部+专班”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指挥体系,盯紧188个列统项目,推动180个“四个一批”项目、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省市县重大项目,8个集中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做好38个专项债券项目、75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50个省扩内需项目后续跟踪对接,制定出台《县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奖励办法》,发挥7个巡回督导组和30名驻企业服务员的作用,每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运用“工作提醒”、“蜗牛项目”倒逼机制,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六、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

(一)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确定的全国4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疫情期间,与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作方式,搭建数智平台,推出“同战疫情·平安、点亮、振兴、智慧”四部曲,开展了全民直播暨万人直播挑战赛活动,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阿里巴巴“2019年度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品牌成为国家交通部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之一。全力构建“6+1+N”数字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举办第三届淘宝五金行业绳网名城大会,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争创一批中国淘宝镇和淘宝村,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做优化纤绳网产业。发挥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群+人工智造基地,促进绳网产品向农业、海洋、生活、环保、军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化纤绳网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

(三)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国创风能产能优势和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数控智能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及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高端装备核心领域,攻坚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四)研发编制中国()绳网价格指数打造全国绳网产业话语权。在省发改委的介绍下,南开大学价格指数编制团队两次到李庄进行调研,绳网价格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是数据建模工作。此项工作已由学院承接,目前已签订协议,6月底完成建模任务。二是数据建模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李庄镇政府已经与相关软件企业积极联系,达成初步协议。三是专家评审验收工作。在指数投入试用完成后,将组织数量统计学、经济学专家、价格指数所在行业专家、省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和指数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收。四是后期宣传工作。此项工作省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将为我县绳网价格指数提供媒体平台。

(五)建设省级农高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温室20万平方米,创新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成果转化区。运营打造“原耕”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档商超、航空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首农集团合作,把农产品全面推进京津冀。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叠加,工业产业园区实力不强,园区核心区集聚效应不高。工业上,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矛盾依然突出。当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改造仍需加快,在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上任务艰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明显。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规模集群形成仍有阻力,以“四新”促“四化”步伐仍需提档升级。

三是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县是全省贫困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年均用地需求量较多,未利用地资源稀缺,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亩均论英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环保、交通等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机制体制体系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够浓厚,创新体制机制任重道远。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不够。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建立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仍有困难,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给予支持。建议在研究上报国家重大事项、编制撰写“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专项规划时争取省市支持,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汽配风电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区三园)、“健康”、“慢生活”旅游和“原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上报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内容,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作为渤海区根据地,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建议争取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重视渤海老区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与沂蒙等革命老区享受同等待遇,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篇3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更加突出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骨干企业培植、优势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效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达到561.5亿元、265.1亿元和150亿元,分别增长25%、30%和2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38家和495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全年粮食总产551.8万吨,创历史新高。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市。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4亿元,增长17%,十大商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5亿多元。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增长34.6%,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民营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缴税金48亿元,增长41.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5:55.5:32。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南融北接”战略,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优势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赴江浙、京津、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向了。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滨海新区建立了友好市区关系。截止目前,全市与济南和滨海新区签订合作项目388个。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暨2007新能源论坛。石化总厂与中石化合作投资25亿元的搬迁扩建项目正式运作,一批投资数额较大的外资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00多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

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明显。把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污染治理、发展生态经济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效果。高新技术企业较快发展。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禹城分中心挂牌,金麒麟集团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希森中联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共实现减排COD1.4万吨、二氧化硫2.1万吨,分别完成总削减量的9%和10.16%,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目标,在省政府初次核查中列第二和第三位。万元GDP能耗下降3.17%,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生态经济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呈现良好前景。

四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新城教育中心、商务中心部分工程开工建设,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把老城区改造提上重要议程,较好地完成了小街小巷改造任务。城市管理净化、绿化、亮化、硬化、美化“五化”工程和交通秩序整治成效明显,城区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8亿元,其中投资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建设大中桥梁200座,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7%。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取得新的成绩。

五是和谐德州建设扎实推进。市政府年初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顺利完成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入学。所有县市区均纳入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新增城镇就业8.1万人,“4050”等困难群众再就业5000多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增加2万多人。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8.6万特困户、13.7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实现了农村低保人数和贫困补助金额历史性突破。城市低保进一步规范,市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180元,县市提高到每月160元。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70.5%。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入2.8亿元,又有2200多个村90多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

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推进工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今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能法》正式实施,高耗能企业的技术改造受环评、安评、能评等制约越来越大。国家退税政策的调整,使我市棉纺织业面临着退税减少和棉花、棉纱价格倒挂的双重危机。总体来讲,我市的化工、棉纺织、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上工业项目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今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任务艰巨。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去年底人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央经济工作会把“防过热、防通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我市保持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和投资较快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今年,全市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税收制度改革等多项政策调整,财政增收压力很大。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正式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调整为25%,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17%调整为25%。利息所得税税率由20%降为5%。这两项因素将造成地方财政收入较大缩减。同时,落实工资及津贴政策,提高社保范围和水平,增加关系全局的重点事业投入等,都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全市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加大。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逐步深入,涉及被关停企业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市工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目前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全省居第一和第二位,分别是环境容量的2.9和1.4倍,远高于全省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削减指标,今年全市节能减排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面临的区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全省各市的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各地发展的优势日益突出。滨州、聊城、菏泽等西部三市发展势头迅猛,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较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夺取农业丰收、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尚不牢固;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加明显,受国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等影响,粮食、猪肉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服务类价格呈结构性上升趋势,资源性产品价格积累的矛盾较多;能源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仍呈上涨趋势,企业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而下游产品受市场需求的制约,销售价格难以相应提高,部分行业利润空间缩小;就业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压力较大,加上做实个人账户的因素,全市缺口达2亿多元。对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对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各级政府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加快向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13%、争取15%,人均GDP达到23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争取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争取25%。外贸出口增长10%、争取12%。(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争取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3)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6%和5%。(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去年全市平均水平之内,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目标,除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外,都是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县市区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本地实际,对各项指标做出适当安排。在具体工作中,发展指标要定得高一些,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实现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具体到我市,“好”是“快”的前提,“快”是“好”的应有之义。强调“好”决不是忽视“快”、放弃“快”。必须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德州需要加快发展这一现实,在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始终保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要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成我们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保”,尽快做大我们的优势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通过“压”,逐步淘汰劣质产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这几个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把握。

二、努力在“好”字上有所作为

中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过快增长,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对此,我们要认真领会、用心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宏观调控的部署上来,做到行动坚决、令行禁止。虽然我市不存在投入过快、经济过热的问题,但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在推进科学发展上立志有所作为。

(一)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保持合理投资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投资增长继续保持在25%左右。各级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投资结构、把握好资金投向上。要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投向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投向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向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投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为此,今年市级财政安排将突出四个重点:1、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结构调整的投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2、落实中央和省、市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使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就业、优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3、增加对重点社会事业投入;4、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要根据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合作活动,努力实现货币信贷的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

(二)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上重要位置,完善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企业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搞科技创新,市、县两级财政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要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生物工程、节能减排、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充分发挥禹城高新区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抓好陵县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禹城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三)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加强宏观税负分析,扎实开展企业纳税评估和社会综合治税,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不断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严肃税收征管纪律,严格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严厉打击偷税、逃税行为,防止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全面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加大对增值税转型、资源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燃油税等方面改革的研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清理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的明显好转。

(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坚持生产和流通一起抓,缓解重要农副产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供需矛盾。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合理把握供水、供热等政府定价项目调整的出台时机和力度,适时疏导价格矛盾。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体补助办法,化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特别是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学生食堂的补贴。物价部门要密切监控市场物价,加大价格行政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价格秩序。

三、突出做大做强工业和提升服务业两大重点

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事关全市综合实力增强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大局,是今后必须着力抓好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植等重点任务的落实。今年在工业发展当中,要突出做好四件事情。一是加强骨干企业对外合作。紧紧抓住中央直属大企业、大集团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寻求合资合作伙伴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前期我市骨干企业与央企商谈合作取得的成果,加快合作项目的推进实施力度,争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与大企业集团合资合作上迈出坚实步伐。石化总厂与中化集团的合作搬迁扩能项目国家国资委和省政府已经批准,发改委、经委、规划、国土、环保、安监、质监、工商、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协助办理项目开工手续,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好相关村庄搬迁工作,争取在上半年开工建设。中国建材集团整体收购晶华集团大坝公司的合作项目,力争一季度合作资金到位,大坝公司的生产经营要保持稳定增长,效益明显好转。晶华集团要加快运作投资2.3亿元的超薄玻璃项目,浮法三线和石膏板等项目的对外合作要尽快启动。各县市区要积极做好靠大联强工作,拿出优势企业主动寻求对外合作,推动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二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企业上市是应对今年资金紧张形势、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我市有很多优质的上市资源,完全可以在上市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有关部门要加大上市工作的宣传、指导力度,帮助企业负责人解放思想,加强上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搞好上市培训和推介。要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筛选3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今年争取有8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并推荐上报,力争保龄宝、华乐等3—4家企业实现上市。三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把抓投入、上项目作为实现工业崛起的重要措施,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要整合资源和要素,力促力保,加快推进。对华鲁恒升20万吨醋酸、恒源石化80万吨重油快速裂解等项目,要强化督促调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早日竣工投产。今年,要着力帮助解决莱钢永峰、德齐龙化工、通裕、德隆机床等13家重点骨干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千方百计确保工业投入,使工业投资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四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鼓励骨干企业深化产权和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完成宏力集团、鲁王化机公司的破产工作,指导德州医药股份公司搞好规范运作,确保德棉集团、泰康公司、锅炉公司、粮食系统企业改革改制取得较大进展。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服务鲁中、辐射鲁西北和冀东南的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大对全市物流发展的规划和实施力度。重点培育黑马煤炭、黄河棉花、龙马钢材、粮食、木材五大物流中心。争取凯德化肥物流中心、德州中直属棉花储备库、粮食物流中心、国家糖储备中心等物流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培强服务业发展载体。抓好大市场的培育,切实解决市场规模小、布局散、档次低、带动力差的问题。加快乐陵义乌商贸城、庆云服装国际商城等市场项目的建设,推进城隍庙市场、黑马农贸、庆云商品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使德城、庆云、齐河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区。搞好服务业重点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园区、商贸流通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商务服务区和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培植30个优势突出的重点企业。三是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形势,培育住房、汽车等高端消费,大力发展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健身等热点消费,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资产评估、广告策划等中介机构。加快农村商贸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年底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市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村庄。四是切实抓好旅游业发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复建一批历史文化古迹,规划建设德州博物馆。充分发挥德洽会、庆博会、武城古贝春文化节、临邑槐花节、乐陵小枣节等桥梁作用,打造知名的会展品牌。巩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启动“两湖”开发、运河开发和黄河景区开发,抓好董子读书台、南洋风情园、海岛金山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四、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我市是农业大市,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提高粮棉畜菜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粮食播种面积要确保800万亩以上,棉花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根据德州实际,把畜牧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生猪、奶牛、肉牛、家禽畜牧生产基地建设,全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4个百分点,达到41%。继续推进大地园林化工程,全年新造林30万亩、植树3000万株,林木覆盖率净增1个百分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力争在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投入“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把实施县乡公路改造作为农村交通建设的重点,投资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尽快解决剩余村庄的通自来水问题。积极推广沼气入户工程、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加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管理水平。

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中心城区建设改造力度。精心研究并抓好城市规划工作,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提升品位和内涵。组织实施德州火车站周边、苏禄王御园、东方红市场三大区域改造工程,集中打造新湖风景区、体育中心和商务中心、京沪高速铁路站、运河风景区四大亮点,新建改造东方红路东延、广川大道南延、商贸大道北延、新河路西延、天衢东路五条主要干道。加快河东新城建设,年内基本建成行政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小街小巷、便民市场、公共厕所、街头绿地等利民工程建设。

扎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大力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区亮化、景区改造、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逐步改造提升主干道、公共空间绿化,有重点地实施城区主干道、重点地段的景观亮化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净化工作。加快城区防汛泵站改造建设,重建新湖北大街、文化东路等排水沟,对排水管沟进行彻底清淤,提高城市防汛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

完善城市公用设施。编制完成市区城市公交专项规划,新增和延长部分交通线路,站点覆盖率达到90%。实施天然气管网改造建设,协调解决天然气气源紧张问题,加快供水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抓好市区供热配套泵站、管线建设,保障市区供气、供热、供水需求。

抓好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公路集疏运站、德州汽车客运中心。完成德滨高速征地拆迁和部分路基土方、桥涵建设任务,确保青银高速公路济南绕城北线工程建成通车。协调做好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开工前的征地拆迁等各项准备工作。加快乐陵、禹城水库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临邑、陵县、齐河水库。抓好220千伏武城新建输变电工程、乐陵变电站扩建工程、110千伏新城南变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

六、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方位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努力在基础设施共享、产业规划布局、重点企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实现全面对接与融合,从两地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使我市有更多的优势产品打入两地市场。要把“南融北接”引向深入,向北延伸到北京,向南延伸到长三角、珠三角。抓好“东引西联”工作,加强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联合协作,力争成为承接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桥头堡和西部经济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加大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力度,特别是支持各类资本参与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促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水平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考核力度,重点考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提升我市产业层次的大项目、好项目。搞好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以产业为基础、以园区和企业为载体的领导机构和招商队伍,瞄准产业龙头和产业配套开展招商。鼓励企业负责人、业务员参与招商引资,拿出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良品牌、优选项目对外合资合作。积极开展以小分队为主的专业招商活动,境内主攻京津济、青烟威和长三角、珠三角,加强与浙商的合作;境外主攻日韩、突出港澳台、突破欧美,力求在“招大引强”上有更大成效。

切实做好外经贸工作。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亿美元。抓好元茂纺织、汇源果汁、黄河家具工业园等重大外资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出口企业研发基金和市场开拓基金,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强技术改造。精心组织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推进市场多元化,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11亿美元。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受约束大、易受贸易冲击、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搞好劳务输出,打造德州劳务品牌。

促进开发区晋档升级。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以功能规划、以产业分区、以特色建园”的原则,加大对12家省级工业园区的综合考评力度,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全面推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理顺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大市经济开发区、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天衢工业园三家市区内园区的建设力度,提升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各县市要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增强开发区综合竞争力。

七、加快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以深入开展“民营企业素质提高年”活动为主线,着力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依托现有产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制定出台《关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意见》,明确市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目标,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引导民营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搞配套加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和业户,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出台具体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使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品牌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搞好对小企业和创业人员的服务,健全完善注册登记、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资金融通、人才培训等服务,组建创业辅导基地,完善服务功能。认真抓好国务院和省里制定的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征信力度,把民营企业全部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壮大民营担保机构队伍,扩大信用互助中心规模,搭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

抓住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县市区立足自然资源、交通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规划发展,突出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尽快提升发展实力和竞争力。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物流、人流、信息流聚集优势,大力发展好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齐河、庆云、乐陵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南融北接”的桥头堡。宁津、武城、夏津要发挥“国字号”地域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块状经济”和“特色板块”的发展路子,建成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市经济开发区、陵县、临邑、平原、禹城要借助京沪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重点抓好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市里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市区的支持力度,对中央、省安排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县市区。建立市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帮助县市区搞好项目的谋划、推介、立项及实施。完善对县市区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八、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切实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电力、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建筑节能、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不断降低能耗水平。扎实推进太阳能、地热能和以沼气、秸秆发电、燃料乙醇为主的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淘汰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继续做好拆除立窑水泥、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的工作,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关停淘汰任务。

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对重点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关闭企业草浆造纸生产线。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河流沿岸排污企业逐一过关,不能做到稳定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抓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武城、夏津污水处理厂要在上半年建成运行,庆云、宁津污水处理厂下半年建成运行,加快陵县、乐陵污水处理厂改制步伐,确保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运转。尽快启动市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坚持一手抓存量削减,一手抓增量控制,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在建设项目中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各级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负总责,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行政执法主体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各种节能减排违法行为。

九、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成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新城区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抓好学前教育向农村的延伸,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强化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组织实施《德州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提高卫生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5%以上。重点抓好87处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配套,确保顺利完成“1127”工程及国债项目建设。两年内建立起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框架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

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服务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实现城乡“双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要大力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就业。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契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力争三年内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就业、维权工作。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规范和落实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工作。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实养老个人账户。重点搞好企业年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健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镇医疗保险无缝覆盖。以确保发放和提高标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巩固提高农村敬老院建设成果,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在70%以上。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今年,全市所有县市区都要建立起廉租住房制度,都要建设面向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宁可少上别的项目,也要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试行经济适用房配建制,积极推进旧住宅区整治改造。认真落实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和工作责任等措施落实到位,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有步骤地在城中村改造时建设部分可供农民工租住的集体宿舍,逐步创造条件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住房需求纳入城镇住房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