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期教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早期教育的概念

篇1

《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是一本从后现代视角系统论述有关早期教育各种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早期教育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著。本书的著者是来自加拿大、瑞典、英国的三位学前教育专家冈尼拉・达尔伯格、彼得・莫斯、艾伦・彭斯。本书由朱家雄、王铮等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该书共八个章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全书的内容概要,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写作该书的目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全文所述主题,包括早期教育话语、质量时代、质量问题、批判性问题、我们生活的时代以及相关实践案例等。作者指出,撰写本书的目的旨在将思考的危机意识引入早期教育领域,唤醒读者的反思与批判意识。

第二部分理论与思考,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这一部分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以及作者们基于后现代视角下的有关“儿童”“早期教育机构”“早期教育质量”等概念的思考。该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及精华部分。在第二章中,作者对比性阐述和探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以批判性的精神反思了现代主义理论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早期儿童发展领域中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质疑。第三章分别呈现了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在现代主义视角下,作者讨论了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儿童期是金色年代的观点以及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基于此,作者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重新建构了“儿童概念”,认为儿童是知识、身份和文化的共同建构者,强调“富有的儿童”和“所有儿童都是智慧的”。在第四章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有关早期教育机构的研究。作者认为当前的早期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的一些儿童早期教育机构――这些早期教育机构或者是儿童成品的生产者,或者是家庭的替代,或者就是商业机构;另一种是比较少的早期教育教育机构――文明社会的论坛,在这里儿童与成人共同参与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事务的计划。因此,要建构怎样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需要进行深刻选择。第五章是超越质量话语,走向意义生成话语。作者认为,质量话语是现代主义对秩序和控制狂热追求的结果。对早期教育机构来讲,质量就意味着将儿童视作空的容器,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准备好进行学习和接受学校教育,并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提供有益帮助。但是在理解和评价早期教育工作的时候,有关质量的概念和话语无法适应诸如观点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情境的特殊性和主观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超越质量话语,走向意义生成话语”,更关注评价的背景性、对话性。

第三部分实践个案,包括第六章至第八章。这一部分作者列举了相关实践个案,以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本书中所提的相关理论观点与概念。作者在介绍与后现论实践相关的实践个案中,选取了多种实践经历,包括斯德哥尔摩实验项目(第六章)和加拿大土著人项目(第八章),尽管这两个项目存在不同之处,但代表着同样的教育观点,即建构一种代表儿童、教师和家长声音的教育学。在第七章里,重点探讨了教育观察记录的实际操作。作者指出,教学记录是将意义生成观点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表达早期教育的重要术语。教学记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观察,而是强调能够运用批评性的能力来观察和反思儿童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建构方式,是学习的过程,强调多种声音的参与,鼓励反思和民主。

《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将早期教育领域与儿童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联系起来,为我们展示了反思与批判的精神,更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的有关早期教育、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和教学实践的思想和看法。

篇2

一、引言

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早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80后父母对于早教的认知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与他们自身的家庭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仅关注儿女的教育发展,更重视儿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各方面的长远发展。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育儿方式与80前父母有着很大区别,80后父母较依赖隔代教育,却也与老一辈的教育模式经常产生冲突。

二、研究意义

幼儿的早期教育程度影响着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国80后父母也正深深地相信这个观点。近年来,早教事业在世界各地得到重视,人们渐渐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代,关于80后男女的话题层出不穷。如今,80后也渐渐步入适婚年龄并组成自己的家庭,陆续渐成为了人父人母。社会关注点渐渐从80后人群的成长特征转移至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研究这个项目,不仅仅能够引导其促进家庭和谐,更能为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人们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传统理解误区。其次,为培养80后父母的早教意识,应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最后,了解80后父母对其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后,给孩子带来的改变。

三、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

(1)早期教育的基本含义;

(2)幼儿成长特点;

(3)80后家长教育观念;

(4)80后父母的教育误区;

(5)对比研究80后父母与80前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方式及教育观念;

2.重点:研究80后父母的多种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优缺点

3.难点:该群体人数过多,调查数据被局限。通过对参考资料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很难全方位的为80后家长提供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方面的建议。

四、项目研究创新点

1.“80后”父母概念

8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80后”父母出生在这一时期,成长于这一时期。他们有着不同于“80前”父母的教养观念,他们更注重儿女的全面素质发展,这便源于他们这一特别的成长背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影响,多数的8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80后”男女组建的家庭也多为“421模式”(双方各两位老人、“80后”父母及一个孩子)。许多家庭都表示这唯一的孩子就是全家的希望,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领先于他人,成为杰出的人才。所以在子女的幼儿时期,这些80后父母便开始注重早期教育,使得重视早期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2. “80后”父母的消费需求特征

80后这一代人与其父母的生活理念和人生追求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80后父母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1)80后父母高消费育儿。80后这一代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国家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许多。80后父母在育儿方面的消费更崇尚品质和品牌,在对子女教育消费方面,他们更是不受物质的控制,舍得在早教上花钱。他们认为对孩子在任何一方面的投入都应该格外注重。

(2)80后父母独立的消费理念。8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做事多有自己的见解。在育儿消费方面往往多以自我的认知为基础,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是多以自我的判断为主要原则,不受他人的选择限制。

(3)80后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较高。大部分80后都肩负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过人的能力和较高的学历能使他们在社会中很好的立足,他们深知学习是十分必要的。80后父母认为给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是为孩子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不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久可以了,而是从幼儿时期就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思维发展、学习能力、才艺、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培养。

五.项目研究基础

1.当前市面上早教机构多种多样,消费者对于早期教育认识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早教机构选择性灵活。

2.近年来,生育水平逐年增长,研究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基础良好

3.儿童在3岁以前脑部吸收能力最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深受早期教育的影响。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早教研究。

六.校内外研究现状及结论

子女的综合素养发展是80后父母最为关注的。与80前父母的教育侧重点相比,两个群体间有很大差异。孩子的智力发育、心理健康成长、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意识等是80后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多数80后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集全家人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个性极强,很多人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较弱。所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认为要多给子女在幼儿时期就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再是学习一定要优秀,而是更加关心子女的综合素质。此外,80后父母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要求也趋于合理。同80后的学习成长环境有关,他们认为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会在正确的引导下,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在成绩方面,许多80后父母表示,只要孩子尽自己的努力去读书就好。

80后家长选择早期教育的理念从过去的盲目性已经渐渐转为合理性。许多家长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去寻找专业的指导,并从那时就开始学习塑造孩子健康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80后父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要求。他们对市面上的早教机构进行客观的衡量。更加注重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并且迅速,80后父母大多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各早教机构。80后父母较80前父母不同的是,他们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时。在选择上他们的考量是较为理智的和全面的。

在面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上,80后家长有自己新的见解。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引导方式更加科学化。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与孩子心平气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子女改正。在遇到孩子求助时,许多家长不会全权接管过来替孩子做,而是锻炼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80后父母在引导子女的方式上,较前人有很大差别。他们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

篇3

【关键词】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3-0002-04

【作者简介】李相禹(1985-),女,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2011级博士生;石晓波(1987-),女,河南安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2013级博士生,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

课程与教学是影响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过程性因素。对早期教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确保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非常注重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在循证研究(evidence-based research)的基础上开发了大量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评价工具,这为完善我国幼儿园质量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一、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工具

美国开发了大量的课程与教学观察评定量表,同时也很注重教育情境中的真实性评价,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一)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观察评定

美国运用大量的观察评定量表研究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这些量表多采用等级评定或检核表的形式。从评价涉及的领域来看,既有综合性的评价,也有侧重教学某个方面的评价,如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师幼互动或教师的教学观念等方面的评价。

1. 侧重课程与教学环境评价的量表

对早期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现在一些综合性的早期教育评价工具中。《早期教育环境评定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ECERS)是在观察和评定早期教育环境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ECERS主要评定早期教育机构的环境质量,包括43个项目,由7个子量表组成:空间和设备、日常生活护理、语言/推理经验、活动、交往、教学结构、成人需要。每个项目的评定等级为1~7,其中1为不适宜的,3为一般的,5为好的,7为优秀的。使用者主要通过观察来评定班级的教学质量,观察时间一般为3个小时。[1]

《早期基础教育机构班级教学评定量表》(Assessment of Practices in Early Elementary Classrooms, APEEC)主要用来评定基础教育机构的班级教学质量,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环境评定的主要内容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直接的、指导的教学模式,那么项目评定得分就低;如果教学行为中大多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那么评定得分则较高。[2]

《早期教育项目质量评定手册(修改版)》(The Assessment Profile for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是一份观察评定教学质量的检核表,共包括五个子量表:学习环境子量表(材料的提供,儿童的自主性选择)、一日活动安排子量表(不同活动的平衡和种类)、课程子量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儿童被鼓励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个别化的教学)、师往子量表(教师交往态度的积极性,对儿童的反馈以及对儿童的管理)以及个别化教学子量表(与家长的交流合作,对个别儿童学习经验的支持等)。该量表共有75个项目,根据观察期间观察到的教学活动,选择是或否,一般采用时间取样的方法,观察时间为3个小时。[3]

2. 侧重课程与教学模式评价的量表

《班级教学活动观察量表》(Classroom Practices Inventory,CPI)是美国很多州实施教学评价的工具。该量表将教学实践分为课堂管理、学习动机和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包括26个项目,主要包括:社会性情感子量表和课程子量表。社会性情感子量表主要评定教师的态度,课程子量表主要评定课程的特点,是基于NAEYC有关教学的指导原则而设计的。其中10个项目是关于直接教学模式的,即教师直接指导的教学行为,例如记忆和训练,艺术活动中的模仿等,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不适合儿童发展的;还有10个项目描述了积极的教学行为,例如关注儿童的自主选择和探索多种多样的材料,鼓励儿童表达多种多样的想法。[4]

《早期教育机构班级观察量表》(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Observation Measure,ECCOM)也是侧重教学模式的评价工具,适合于观察和评定教育对象为4岁~7岁儿童的班级。该量表评定的内容包括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班级的社会情感氛围和班级管理等。两个单独的子量表分别用来评定班级教学活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念、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程度,或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模式的程度。[5]

3. 侧重师幼互动评价的量表

早期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幼互动的质量。师幼互动构成了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强有力的背景。其中,有些工具是从师幼互动的角度评价早期教育教学的质量。如《师幼互动量表》(Caregiver Interaction Scale,CIS)和《班级计分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其应用范围广泛且具有较高的信效度。CIS共有26个项目,收集师幼比、教师培训和班级规模的数据,重点考察教师的情感、管理风格和对幼儿的响应性,包括教师的敏感性、严厉性、分离性和许可性四个方面。[6]

《班级计分系统》(CLASS)则更关注课堂互动过程的质量,对物质环境和课程资源的评价也是基于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境中。该量表从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认知支持三个领域考察师幼互动,每个领域又包括若干维度,衡量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支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学业技能发展。同时,也注重对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7]

4. 侧重教师教学观念评价的工具

考虑到教师教育观念是影响早期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也有一些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评价工具。皮恩特和豪伊斯(Pianta & Howes,2005)等人运用《现代性量表》调查研究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8]《现代性量表》(Schaefer & Edgerton, 1985)包括15个调查项目,量表等级从1到15,变化的程度显示了成人在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或者说是以成人为中心,还是以儿童为中心。有关这方面的测量工具还有很多,例如:皮恩特的《师生关系量表》(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cale,STRS),主要评价教师观念与师生关系的相关性;[9] 伍贝斯(Wubbels,2000)的《教师互动问卷》(Questionnaire on Teacher Interation:QTI),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去研究教师的行为等。[10]

另外,柏杨等人(Donna M. Bryant et al.,1991)设计了《发展适宜性教学知识和观念调查问卷》,调查教师的发展适宜性教学观念。问卷包括28个指标、5个评定等级, 调查研究了幼儿教师发展适宜性教学的知识和态度。[11]麦克斯维尔等人(Kelly L. Maxwell et al.,2001)运用《教师观念和行为量表》(TBPS)调查了两个问题:一是发展适宜性和不适宜性的教学观念;二是教师自我报告的关于运用这些发展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教学行为的频率。该量表包括14个发展适宜性教学观念指标,9个发展不适宜性教学观念指标以及17个发展适宜性教学行为指标。[12]

美国关于幼儿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设计基于两种思路:一种是在量表中同时包含了教学观念中两种对立的理念(成人中心和儿童中心),然后对所得分数进行转化,调查教师教学观念的现状。另一种是以一种主流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设计教学观念量表,衡量教师观念符合的程度。由于教师自我报告在真实性上依然存在缺陷,因而,有关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一般会与班级教学现状观察相结合。

(二)基于教育情境的真实性评价

除了使用定量研究的思路,采用观察评定法,运用量表对早期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外,全教协会(NAEYC)指出,“适宜的早期教育评价是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作品的方式进行的”[13],强调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现场观察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高瞻课程中的学前课程质量评价为典型代表。

高瞻课程(High Scope)运用学前课程质量评价(Preschool Program Quality Assessment,PQA)从教室和机构两大方面评估课程质量,共有63个子条目。其中,“教室”维度侧重考察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工作,包括:学习环境、生活常规、师幼互动及课程计划和评价几个子领域;“机构”维度侧重考查整个课程的实施情况,包括:父母参与和家庭服务、教师资格和教师发展,以及课程管理。其中,对学习环境、生活常规和师幼互动的评价主要使用观察法,对课程计划和评价等其他维度则主要使用访谈法。经过训练的观察者深入课堂使用轶事记录便签记录教师的行为,计算有效的 PQA 分数。这是一种综合性考察课程质量的评价工具,既关注课程的结构,也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既从儿童的角度评估课程,也从家长、监管者的角度进行评估。

高瞻课程认为,有效的评价依赖于收集到有意义的、变化的、客观的信息。同时,高瞻课程编制了《儿童观察记录表》(Child Observation Record,COR),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价。[14]《儿童观察记录表》是一个被普遍应用的早期教育评估工具,是一种基于研究者观察的评估工具,在班级课堂的自然情境下进行轶事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创性、社会关系、创造性表征、音乐和运动、语言和读写、逻辑和数学六个特定的领域,能够提供儿童在各领域中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信息。评估者每天用几分钟时间来记录儿童在真实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和重要探索,然后把这些记录打印出来保留或存入电脑文件,最后根据该评价工具的评价策略、评价项目以及评价等级分类和整理记录的信息。评价者可以根据学前儿童评价中所列的观察项目决定每天的观察重点,并根据当日的观察记录为第二天的活动制订计划。[15]总体来讲,《儿童观察记录表》是对先前研究工具存在缺陷的反思和批判,是基于儿童发展的真实性评价,代表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理念。

二、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工具的特点与启示

(一)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工具的特点

首先,从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来看,大多基于全教协会(NAEYC)倡导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理念(DAP),体现“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和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同时,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多是基于大量的循证研究,以科学的实证研究作为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从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思路来看,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并重的思路。从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来看,不同的早期教育教学评价工具在评价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上同时关注教师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支持,特别关注师幼互动的质量。采取的方法不仅包括定量的量表评定,也包括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观察和分析。

最后,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运用。早期儿童教育要将评估与教学相结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概念,学会与外界交往的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16]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结果,有利于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材料,为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适宜有效的支持。

(二)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启示

我国当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注重静态的结构性因素评价,忽视动态的过程性质量评价。我国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忽视动态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尤其是师幼互动等方面的评价。[17]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工具为我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启示。首先,应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确保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为归旨,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其次,应开展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美国关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指标,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园教育需要的评价工具,兼顾工具的科学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再次,评价工具的制定要将定量的等级评定、检核表与定性的真实性评价相结合;并在侧重教学环境、师幼互动、教学模式或教师的教学观念某个方面的评价的同时,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力求全面、准确、客观、深入地评价课程与教学。最后,要注重将评价的结果用于改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建立评价的长效机制,进行动态的监测和评价,通过评价真正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ms, T., Clifford,R.,& Cryer, D.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 Edition)[M].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8.

[2] Maxwell, K., McWilliam,R., Hemmeter, M., Ault, M.,& Schuster. Predictors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third grad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1,16: 431-452.

[3] Abbott-Shim, M.Lambert, R., & McCarty, F. Structural model of Head Start classroom qualit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0,15:115-134.

[4] Hyson, M., Hirsh-Pasek, K., & Rescorla, L. The classroom practices inventory: an observation instrument based on NAEYC’s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 for 4-and 5-year-old children[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0,5: 475-494.

[5] Deborah Stipek,Patricia Byler.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observation measur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4,19: 375-397.

[6] Arnett, J. Caregivers in day-care centers: Does training matter[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9,10: 541-552.

[7] CLASS Implementation Guide[EB/OL]. http:// /QualityCounts/SPMMay23.pdf, 2013-4-7.

[8] Robert Pianta,Carollee Howes. Features of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 Classrooms, and Teachers: Do They Predict Observed Classroom Quality and Child-Teacher Interactions[J].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2005, 3: 144-159.

[9] Pianta, R.,& Steinberg, M. Teacher 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to school[J].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1992,(57): 61-80.

[10] 辛自强, 林崇德. 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 (4).

[11] Donna M. Bryant, Richard M. Clifford, and Ellen S. Peisner. Best Practices for Beginners: Developmental Appropriateness in Kindergarte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 1991, 4: 783-803.

[12] Kelly L. Maxwell, R. A. McWilliam, Mary Louise Hemmeter,Melinda Jones Ault, John W. Schuster. Predictors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third grad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1, 16: 431-452.

[13] Bredekamp, S., & Copple, C.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Revised Edition)[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97.

[14] High/Scope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Manual: High/Scop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for ages 2.5-6[M]. Ypsilanti, MI: High/Scope Press. 1992.

[15] Schweinhart, L. J., McNair, S., Barnes, H., & Larner, M. Observing young children in action to assess their development: The High/Scop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stud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 53: 445-455.

篇4

她在企业文化上倡导“凝聚人心”。这一独特的文化积淀,使“东方爱婴大家庭”理念跃入企业文化的精髓。

经营战略目标运用“拥有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避免业务单元成为没有战略的利润中心。”

公司管理执行3P模式“心中首选、物超所值、近在眼前为战略核心;通过3C:课程、环境、关爱为顾客创造价值;以专业化、系统化、近阶化的课程服务,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全面、领先的早期教育解决方案。

在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人才引用上,贾军的选材标准是,“我们只用‘对’的人,不用最好的人!”

10年前,中国的0-3岁早期教育市场一片空白。“什么是早期婴幼儿教育?”几乎是当时所有家长的疑问。如今,早期婴幼儿教育已被较广泛运用到每个孩子家长心中,使婴儿都拥有一个接触知识的开端。

贾军,“东方爱婴”董事长,国内第一家专业的0-3岁早期教育市场的开拓者,首位将美国婴儿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并成功运用,第一家获得亚洲地区拉玛泽国际组织“杰出贡献奖”的中国人和中国机构。

10年下来,从1间教室发展到目前在全国拥有11个直营城市、管理七大公司、加盟连锁全国120多个城市240多家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从白领到创业;从几名员工发展到现在数千人;从“寥寥无几”到每周有超过40000个家庭享受到“东方爱婴”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她被誉为推动中国摇篮成长的成功育人之“母后”,为中国早期婴儿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只做一件事

贾军,1970年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医生世家;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专业,1994-1996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记者问及她创办“东方爱婴”的初衷时,她说:“创业机遇,源于爱心。”

出生在医生世家的贾军,从小家庭给她传递的救死扶伤和关爱他人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在她心里转化成一种爱心与责任。

1998年1月,是贾军事业的一个转折点。那是在一场和朋友的聚会上,一位怀抱6个月大婴儿的年轻妈妈,在聊天中无奈的倾诉着养育宝宝的各种困惑;尤其是谈到宝宝的早期教育问题时,这位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显得是那么的无助。

“学钢琴、学游泳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机构,难到没有专门教育0-3岁宝宝的专门机构吗?”带着满腹疑问,也带着对孩子的无限关爱,贾军从自学开始,阅读大量国内外早期教育巨著以及自费前往美国进行早期教育考察后,她才深感国内早期教育领域软硬件环境的落后。此时爱心、责任让贾军的心变得无法宁静,“我要让每一个婴儿都有一个辉煌的开端”。

带着“0-3岁婴幼儿为什么需要早期教育?如何教育?”等问题,贾军于1998年10月26日,创建了“东方爱婴”早期教育中心。它也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0-3岁早期教育中心。

万事开头难。如何将国外的婴幼儿教育模式,用最有效的方式转换成国内老百姓接受的方式,成为贾军首要的难题。毕竟在当时,早期教育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比较模糊,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贾军告诉记者:“‘东方爱婴’成立之初,去做市场推广,和年轻的父母们需要细说近2小时,对方才勉强明白‘东方爱婴’的服务宗旨与教育理念。即使这样,客户仍然是寥寥无几。”

面对挫折,贾军总是积极的用心对待。她认为,应该把抱怨转换成解决困难的方案,只有激情的领导才能带动和影响激情的员工,共同携手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天塌了地还接着呢,而且还可以为地做个被子!”贾军幽默地说。正是这种乐观和执着,公司坚持走过了两年。2000年,与广州的罗树东女士交谈,让贾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为0-3岁早期教育行业在国内迅速发展找到了契机。7月,作为国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开端,“东方爱婴”签订了广州特区特许经营协议,这标志着国内婴幼儿早期教育产业化大潮的开始。

特许经营的成功运用,它促进了“东方爱婴”品牌之推广,积极推动发展之速度,使之在全国市场迅速占位,同时也带动了早期教育落后地区的行业发展。

2008年,是“东方爱婴”成立十周年。从10年前的艰难创业走到现在,“东方爱婴”公司坚持走“以诚信为基础、业绩为导向、爱心为核心”的持续发展的道路。她们从一家中心发展到第300家中心即将诞生,期间有着辛酸也有着快乐。展望未来,贾军回答说:“力争打造‘百年老店’是我的终身目标。”

做“伟大公司”

不喜欢用“女强人”字眼形容自己的贾军,却做着女强人做的事。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贾军企业的做大做强呢?

“建立了研发中心,它保障了专业的领先。”贾军告诉记者,企业搭建了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研究发展中心,配置专业的人才进行顾客研究和课程开发,同时运营管理中心的职能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流程塑造,让他能够更加贴近顾客,把握顾客的各种需求,为顾客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同时,研发中心与国内外顶级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PAT国家中心、LAMAZE国际组织、中科院心理所等国内外顶级专业结构,把国际国内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引入早期教育课堂。

在营运管理系统上,“东方爱婴”构造了一个严密而有效的实施系统,保证了相关战略举措能够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同时这个扁平的制度化平台,使得该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各层面员工,都能够在这一制度化平台上针对各自的业务实施情况,找出差距、交流经验并寻求改进。

在企业文化上倡导“凝聚人心”。这一独特的文化积淀,使“东方爱婴大家庭”理念跃入企业文化的精髓。

经营战略目标体现在:拥有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避免业务单元成为没有战略的利润中心。信息化、差异化、国际化和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的四大战略。

公司管理以3P:心中首选、物超所值、近在眼前为战略核心;通过3C:课程、环境、关爱为顾客创造价值;以专业化、系统化、近阶化的课程服务,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全面、领先的早期教育解决方案。

对竞争的争夺主要围绕所谓的“三维竞争优势”――客户优势、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而展开。企业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将这三者整合为一体,创造性的将特许经营引入教育产业,通过把握消费者心理、产品推广、特许经营进行区域网络建设而壮大。

在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人才引用,贾军说:“我们只用‘对’的人,不用最好的人”。这个“对”体现在与企业的志同道合,拥有爱心和责任心,符合和尊重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还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在贾军看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是否善于学习,在搭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

强调员工的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以诚信为基础、业绩为导向、爱心为核心”的持续发展的“伟大公司”成为该企业全体人的共同目标。

爱心与奥运同行

“喜欢创新和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并且在尝试过程中永远充满着乐趣与激情”。

“中国没有给0-3岁婴儿阅读的书籍,同时也不懂得怎么读。”这是美国医学博士和贾军的聊天的一句话。贾军震撼不已。的确,每次到国外书店,书架上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婴幼儿书籍。

2003年、2006年,贾军分别策划、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父母亲教育方案》丛书,为中国0-3岁的父母提供了完整的家庭早期教育方案;以及与《和抱抱熊一起玩》一套36册的宝宝早期阅读丛书,传导了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方法和技巧。

为了更多的人认识到早期婴儿教育的重要性,贾军每年都会安排20多场的面向全国家庭的义务讲座,让家长参与到早期教育中来,给孩子们一个辉煌的开始。

2008年3月1日,由“东方爱婴”捐助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心”在马泉营村仁爱敬老院顺利落成。这是在北京捐助建成的第一家脑瘫康复中心,首批将收20多名脑瘫儿童进驻接受治疗。面对众多的脑瘫儿童,仅仅依靠公益结构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为此,贾军在2007年开展了面向各级福利机构的“脑瘫康复中心”项目,并在200家中心成立之际,一次性向社会工作协会捐赠脑瘫康复中心两家。同时联手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工作部共同创办了“爱心天使基金”,专项救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通过筹集的善款为福利院的患病儿童提供足够的康复设备和救助措施。

面对贾军始终带着微笑的精神,记者能从她身上体会到事业带给她的快乐。

篇5

关键词:早期教育 体育运动 身心健康 关系

1 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一般说孩子6岁(入小学)之前的教育都属于早期教育(广义的早期教育),但一般宝宝在3岁会进入幼儿园,因此3~6岁宝宝的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一般我们把0~3岁宝宝的教育成为早期教育(属于狭义的早期教育)。这里,早期教育指0~6岁宝宝的教育。

2 体育运动对早期教育的作用

2.1 体育运动的作用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幼儿长大成熟,要经历学龄前期的准备,这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的新观念认为:教育要从学龄前儿童开始,继而接受学校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教育学龄前儿童是一门科学,通过幼儿体育教育对学龄前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尤其显得重要。我国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体、智、德全面发展。由于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等特征,决定了各种游戏、体育活动等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体育活动学习和成长,各类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等的合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2 体育运动对促进幼儿身体的作用

幼儿的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包含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小肌肉、躯干肌肉的发展和感觉运动技能、身体机能、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

2.3 体育运动对促进幼儿智力的作用

幼儿的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都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或体育活动,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感知能力,激发了想象力,而且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2.4 体育运动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首先,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幼儿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产生,而体育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神思遐想、奇异行为,不但不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还能得到接纳、赞赏,而这又会成为一种信息反馈,强化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行为。

其次,体育活动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的心理天性,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花”,幼儿进行的各类体育活动则可以“点燃”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并使之迸发出各种创造性的结果。再次,幼儿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变换各种方式进行活动,通过作出不同的设想和行为,作出同一种思考和动作,这样就能扩大幼儿与体育活动中各对象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增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接触频率,使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另外,幼儿还可通过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直接对其创造性水平产生影响,使其创造性水平得以提高。

2.5 体育运动对促进幼儿情感的作用

幼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可以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可以充分体验到快乐,可以克服恐惧情绪,进行情感宣泄,最终使幼儿从中获得满足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使其良好情感得到发扬,使不良情感得到控制和矫正。

2.6 体育运动对促进幼儿与社会交往的作用

体育活动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同伴,正确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使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得以克服,合群行为得以培养,交往技能得到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得以发展,顽强的意志得到锻炼等,从而使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得以加快。

3 体育运动和早期教育的关系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学知识不断增值和加快的时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与科学知识增值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日益尖锐.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最理想的办法之一就是实施早期教育。正如古人所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对小时候接受教育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的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以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锻炼与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幼儿教育属于早期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场所,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从出生到上学以前的这段时间,都是处在父母的抚养、监督下,在与幼儿园里的其他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影响之中,尤其幼儿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幼儿进行着启蒙教育。要想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就必须经过连续的反复训练。如果教育和训练不能持之以恒,或是要求不一、前后脱节,不仅会大大延缓教育的进程,而且也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人们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离开父母,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连续生活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里,教育者总是父母和教师。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相对稳定,心理状态很平静,对环境和教育很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经过连续不断的反复教育、反复训练、反复强化,可以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幼儿体育教育的连续性,不仅是指那些不间断的教育过程,而且也包含幼儿体育教学过程的长期性这一显著特点。人们在一生中始终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父母,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和影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学校体育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幼儿体育教学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同学校体学教育过程相比,幼儿体育教学的这种连续过程虽然短暂,其连续教育的时间相对有限,但幼儿体育教学却具有早期优势,是人的一生当中的启蒙性教育阶段。因此,从连续性的角度讲,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巩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深刻持久的意义。早期体育运动是人生一桩大事。婴幼儿的体育活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一种玩耍,它能促进孩子运动神经的发育,也能使孩子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婴幼儿的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健康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婴幼儿的体育活动,除了能促进生长、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之外,还能发展机体的灵活性、平衡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同时,身体的灵巧是要在婴幼儿时期打下基础的,如果一个孩子身体僵硬、呆板、迟钝,甚至手举不平,左右分不清,连自身的躯体都控制不好,将来怎能去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呢?在一些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喊口令叫幼儿踏步:“左、右、左”;“一、二、一。”可是一些幼儿的两脚却不分左右地乱踏一气,老师也不去纠正。常此以往,他们的机体活动怎么会变得灵活、准确呢?早期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孩子大胆、勇敢、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让孩子喜欢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也是人生中的一桩大事。儿童要想身体健康,基础要打牢,因为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所以,早期教育重视体育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上有不少人往往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或者学习做人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而事实上,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婴幼儿参加体育运动是十分有利的,著名学者加拿大斯图尔特・豪斯顿博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进行运动比每天喝牛奶对健康更为重要。”现实告诫我们把体育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非常必要。把体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体育和游戏活动。它的本质涵义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不仅要求孩子能成活,保证孩子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大脑和健康的心理、将来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_教学_论文早期教育应将体育作为重点。

总之,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体育运动对早期教育的作用,明确体育运动与早期教育关系的重要性,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必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那,而应使孩子愉快地度过儿童期。

参考文献:

[1]冯德全.早教革命理论[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8.

[2]冯德全.早教革命方法篇[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8.

[3]王玉珠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篇6

摘?要:本文从全儿教育协会(NAEYC)颁布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出发来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制定相关标准所带来的经验和启发。笔者认为在制定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时需要体现入职前阶段的专业标准要求;倾听各界的声音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反馈以及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独特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职业准备标准;全儿教育协会;幼儿教师职业准入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上,呈现国家和州不同层面的特点。国家层面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一般是由全国性的教育专业组织研究起草,其内容较为权威、笼统,为州层面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引领了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两个专业机构分别是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和全儿教育协会(NAEYC),它们于2010年起草的《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2009年修订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从国家层面分别对“优秀幼儿教师”和“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作了全面而清晰的界定。本文拟从全儿教育协会(NAEYC)颁布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出发来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制定相关标准所带来的经验和启发。

一、《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制定的背景

全儿教育协会(NAEYC)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是美国保育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ursery Education)。1929年该组织出版了《幼儿教育的最低要求》(Minimum Essentials for Nursery School Education),开创了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先河。自20世纪60年代初更名为全儿教育协会(NAEYC)后,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研究幼儿最大的组织机构,大约有80000个组织成员,拥有来自不同地方、州和区域的300多个分支机构。协会的宗旨是促进所有儿童的健康发展,尤其注重0到8岁幼儿的教育质量。全儿教育协会(NAEYC)一直致力于为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制定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从1982年的《4~5 年幼儿教师教育计划指南》和1985年的《副学士学位(大专文凭)授予机构中的幼儿教育计划指南》到1991年的高级学位计划标准,再到1999~2003 年间的副学士学位(大专文凭)计划、初级许可证计划和高级学位计划,并于1996 年、2001~2003年和2009年间,先后对1985年的幼儿教师教育计划指南进行了三次修订,[1]最后形成了2009年第三次修订版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

二、《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的内容

《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的基本结构由“标准”的研制目标、历史发展、核心概念及主要内容组成。全文总计6条核心标准,每条标准下包含 3~5 个关键要素(用以阐明此条标准最重要的特征,强调学生应知应做的内容)和支持性诠释(说明该标准重要的原因)。这6条标准对幼儿教师入职前需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的学生应该具有儿童发展的基础知识,能够基于他们对儿童特点、需要以及对儿童发展和学习多种交互性影响的理解,为每个儿童创造健康、尊重、支持和有挑战性的环境。

2.能够构建与家庭和社区的良好关系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中的学生应该知道成功的早期教育取决于他们与儿童的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他们了解、体会并且重视儿童家庭与社区环境的复杂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并将这种理解用于创造尊重、相互呼应的关系,从而支持家庭并能够让家庭参与到其子女的学习和发展中来。

3.能够观察、记录和评价,以支持儿童和家庭的发展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中的学生理解观察、记录儿童及其他对儿童的评价方式是所有早期专家实践的核心。他们知道、理解评价的目的、益处及如何评价。他们能够知道并且负责的使用系统化的观察、记录以及其他有效的评价策略,与家庭及社区一起,对每位儿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运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联系儿童和家庭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中的学生理解教儿童和向儿童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和教学发生的环境在细节上存在很多差别。他们能够理解、使用与儿童及其家庭的积极关系和支持性的互动,作为他们工作的基础。学生们了解、明白并能够使用广泛的发展适宜性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工具建立与儿童及家庭的连结,并且积极的影响每个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5.运用内容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中的学生将他们关于学科的知识用于设计、实施和评价那些能够促进每个儿童积极的学习与发展的经验当中。学生们理解早教课程中的各个发展领域和学科(内容)的重要性,他们了解关键概念、调查工具和内容领域(包括学科)的结构,并能找到能够加深自身理解的资源。学生们将他们自己的知识及其他资源用于设计、实施和评价有意义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身心发展和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6.成为一名专业人员

早期教育学位方案中的学生认同自己为早期教育专业的一员并且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他们能够了解和使用道德规范及与早期教育实践相关的其他专业发展标准。他们是持续性、合作型的学习者,具有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性、批判性的见地,整合对多种资源的知识做出明智的决定。他们是有效教学实践和政策的倡

导者。

NAEYC制定的标准包括三个级别:

1)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标准;

2)初职证书标准;

3)硕士和博士学位标准(高级证书标准)。

这三个级别的人员所需满足的条件有所区别。在副学士学位标准水平,毕业生需具有必要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有效胜任日常的幼儿活动;本科水平的毕业生需要具有应用和分析核心知识的能力以及为儿童个体、群体系统规划和开发课程的能力;硕士毕业生需要具有更高的分析、完善核心知识的能力与评价、应用研究改进实践的能力;博士水平的毕业生需要具有进行调查和研究实践的能力,从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并影响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在每一个级别,这些专业人员都需要参与有利于其持续专业发展的反思性实践,并且成为改进儿童、家庭、幼儿教育专业状况的政策拥护者。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入的启示

(一)应体现入职前阶段的专业标准要求

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制定的标准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针对准教师、新任教师和优秀教师开发了不同的标准,虽然我国目前也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但并没有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美国的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Lilian.G.Katz)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新手(求生)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和成熟阶段,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幼儿教师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因此可以根据己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现有相关成果,进一步细化并形成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或者对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具体的界定和说明。

(二)应倾听各界的声音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反馈

我国有学者指出,标准的制定主体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5]美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是由教师制定(by)、与教师一起制定(with)并且是为了教师(for)而制定的标准,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员来自获得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早期教育机构成员,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副学士授予机构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和全美婴幼儿教师协会的成员,以及在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和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早期副学士学位认证系统中使用该标准的成员。在广泛的讨论之后,商定讨论稿,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意见征集与意见反馈,最后才定稿,可见其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应当包括一线教师、学前教育领域专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他们直接面对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问题有着最直观的理解。

(三)标准内容应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独特性和时代性

美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掌握与理解;对有意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构建;对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与家庭、社区建立支持性的合作关系;成为一名反思性实践性专业者,体现出对幼儿教师在知识、能力与伦理等方面并重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凸显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独特性。此外,美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中所谈到的“每一个幼儿”包括发展迟缓或低能的孩子、聪慧有能力的孩子、不同家庭文化和语言的孩子、来自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孩子、具有不同学习方式与能力及需要的孩子,并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职业候选者应具有为身心障碍的儿童提供服务的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当今教育改革对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也符合全纳教育的发展思潮;同时,它还要求幼儿教育职业候选人应具备构建儿童与社区、家庭互动关系的知识与能力, 这反映了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可见,该标准的制定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我们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独特性和时代性,尽可能避免简单地套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通用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维度指标体系。由此可见,美国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榜样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邵小佩.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述评[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

[2]张治国. 美国四大全国性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外国教育研究,2009

篇7

【关键词】 早教机构 社区化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而在我国,早教行业更是前景广阔。新人口政策预示着“二胎”放开的趋势,将扭转人口增长平稳的趋势,带来年增长27%―39%的城镇婴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0-3岁孩子的大脑发育最快,甚至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而且80后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收入的提高,这些无不预示着早教业的巨大机遇。

二、建立社区早教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现有的早教资源难以满足民众对早教服务的迫切需求

随着大批80后父母的出现,早教中心、亲子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有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中国将是一个全民早教的时代,早期教育俨然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刚性需求品。早教机构稀少而昂贵的现状,是每一个80后父母的担忧,也是大学生创业的机遇。

2.80后父母思想改变,早教机构成为可能选择

80后父母开始登上早教市场的舞台,80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水平需求也较高。80后父母思想观念新,舍得花钱,这些原因都促进了早教市场的日益扩大。

3. 父辈家长职责不明,改变家长观念成当务之急

80后意识到早教机构的重要性,但是父辈们认为孩子应该由长辈带。改变这种家长观念是当务之急,要让父辈们明白早教机构的重要性、科学性、必要性。

4. 依托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是发展趋势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教机构是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它不仅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而且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其工作的一个要点。我国的社区由于存在着“政区和社区的同一性”的特点,社区自组织性不强,人们的社区意识还较薄弱,暂时还做不到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教,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以社区为依托还是可以实现的。

5.政策变更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增添了人口,新出生幼儿数量将迎来一个上升期,早教行业市场将会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三、建立社区早教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早教机构虽然意识到了早教的社区化趋势,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仅是将早教机构搬进社区或偶尔到社区开展活动,要建立真正的社区化早教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

直接影响早教进社区活动的全面开展。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2.教育教学基地缺乏

直接影响早教进社区活动的有效启动。社区场地有限,租金昂贵,建立机构的投入庞大。

3.整体婴幼儿教育水平不高,直接影响早教机构的长远发展

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大多以国外引进的机构为主,价格昂贵但是教育水平高。民办机构教学质量不高.教育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教进社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家长可能会选择名气更大的成熟早教机构。

四、建立社区早教机构的启示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是早教进社区的前提条件

只有彻底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拥有一大批早教进社区的实施对象。

2.加大资金投入是早教进社区的基础保障

公司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条件是必须具备婴幼儿活动的室内外场所,拥有一批婴幼儿活动的基础设施。在课程安排上,有好的授课条件、先进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外,大部分社区地价昂贵,要租到宽敞舒适的位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对此,政府应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社会资本进入早教行业,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早教机构进行投资。

3.精心设计综合式学前教育方案和课程是早教进社区的当务之急

早教的核心在于课程。任何好的早教机构都必须设置自己独特的早教课程。具有科学性、开发性和系统性的早教课程体系,是早教机构得以长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课程设计要兼顾教育的普遍性和儿童的差异性,按照不同的模块设置一揽子课程,然后根据不同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模块搭配。

4. 师资力量是吸引顾客的首要标杆

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学师资,在选择社区早教的时候,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对于婴儿还要配有保姆、医生、营养师、心理健康师等专业服务团队。所有工作人员应统一培训,不光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而且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5.社区早教机构模式改进

早教机构不仅仅是学龄前教育的场所,更要采用创新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享受童趣中学习成长,并为家长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指导建议,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同时建立线上线下模式。线上机构可提供APP客户端,打造成信息交流平台,既可以信息通知和早教网上课程,同时也能让家长通过APP对早教育儿经验进行交流讨论。线下除了面授早教课程,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和针对家长的早教培训活动。

逐步建立儿童家长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培训教育提供参考,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创建“互联网+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峥.以社区为依托,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杂志,2013.

篇8

【关键词】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调查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新生一代可以有更多的资源享用,同时身上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希望。许多专 家从多种领域阐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 性。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在家长的推动下,早教市场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幼儿作为早教市场的重要主体也是一个没有选择能力的特殊群体,早教市场具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化研究。

目前,中国0~3岁婴幼儿约为0.7亿人,再加上中国的独身子女政策,使得国内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非常活跃。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中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每年正以8%的速度增长,可以开发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早期教育将慢慢向一些中小城市扩展。鞍山市属于三线城市,同时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经济富饶,很多投资商都把目光瞄准到了早教市场。为了给准备介入早教市场的投资商提供系统、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也为了引导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步入有序的发展轨道。本文展开了对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的调查。

二、概念界定――非全日制早教机构

早期教育是针对0~8岁的儿童开展的教育,本研究所限定的研究范围为0~6岁的婴幼儿,并不是只有专门针对0~6岁婴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才叫早教机构,早教机构通常包括全日制幼稚园或托儿所、幼儿园、加盟品牌早教机构、自主经营早教机构、公办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等多种形式,这些机构通常都有针对0~6岁婴幼儿的早教教育。以上诸多形式的早教机构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公立性质的早教机构,如招收0~6岁婴幼儿的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向家长宣传早期教养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另一类是非全日制早教机构,由家长或其他看护人员带着婴幼儿来接受早期教育和服务。

三、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调查现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状况,重点描述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的消费者个体基本情况、供需状况、市场规模、运行效益及投资风险四个方面。为全面客观的反映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状况,笔者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问卷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参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培训幼儿的家长。第二类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是通过随机抽取的8名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负责人。

1.消费者个体基本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绝大多数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消费者的家庭生命周期刚刚步入成长期,这个阶段的消费主要用于子女抚养方面的消费,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费,子女的教育消费等。而且调查显示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消费者家庭的年收入水平较高,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这一调查结果启示我们,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愿意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并且有能力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为准备在鞍山开发非全日制早教机构的投资者做好了铺垫。

2.市场供需状况

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场供求方面看,虽然鞍山市现有非全日制早教机构数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供求在结构方面是不平衡的,现有的非全日制早教机构不能满足家长对亲子课程开展的需求,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对蒙氏课程还有感觉统合课程的开展也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可见,鞍山市的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白处,投资商可以考虑投资开发。

3.市场规模

近年来,鞍山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上升,这为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规模的壮大奠定了基础。日前鞍山的人口结构基本属于稳定型,并有向减少型转变的趋势。鞍山市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属于老年型人口。鞍山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还有少子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我国本来就倍受重视的教育问题,会有更加突出的体现,几代人的教育期望全部都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正所谓“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也成为一种必然。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规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机构运行效益状况

在参与调查的8所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中,有7所早教机构每年的运行效益都是盈利 ,其余1所早教机构因为刚刚开办1年,运行效益大概是收支平衡。这说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运行效益状况良好,投资前景可观。同时在参与调查的8所早教机构历年运行效益状况,其中5所早教机构从开办到现在的运行效益都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仅有3所早教机构从开办到现在的同比运行效益保持平衡趋势。这说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运行效益稳重有升,历年运行效益同比持续增长,投资者可以考虑介入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

四、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场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缺位

市场秩序是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市场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及依据。在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场中因为监管主体的缺位,部分要求难以体现硬性规范化,使得这一市场秩序出现错位与混乱现象。在笔者前期进行调查时发现在鞍山市教育局注册的非全日制只有5所,其余8所非全日制早教机构都没有在教育局注册过,至于属于哪个部门管,也不清楚。这样一来早教机构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门槛就很低了,因此那些为了盈利且没有资质的投资商便加入到早教市场的队伍中。市场中因为缺乏硬性的规范从而导致出现恶性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2.市场供给方功利性明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分享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市场的相关行业也可以满足更多的教育需求。家长需求带动市场供给,供给满足需求,供给和需求围绕价值规律上下波动。现如今,在价值规律占据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的同时,教育规律则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受到市场经济和自身商业化发展模式的影响,早教机构竭尽全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机构市场出现虚假宣传、擅自涨价、无证经营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误导消费者的选择,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

通过对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场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希望投资者在准确把握非全日制早教市场信息、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早教市场、建立科学、高质量的早教机构,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高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

[2]杜涓.早教市场分析及其营销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2.

[3]姜新新.呼和浩特市早教中心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刘颖.婴幼儿家长对早教的态度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陈冰(1989~),女,河北保定,硕士,鞍山师范学院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

篇9

四岁的路易斯正在努力完成他的拼图。这次老师给他的拼图比他以往所做过的要难一些。他捡起一块拼图思考着应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他尝试了一种方法,结果失败了。他又换了一个相反的方向重新尝试了一下。成功了!而这时路易斯在这个拼图上面已经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路易斯努力地完成他的拼图时,表现出了对他将来进入学校十分重要的技能: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尤其是当任务还有些挑战性的时候:当第一个对策行不通时能够换不同的方法尝试的倾向;以及当能很轻易地看到教室里所进行的其他活动的时候,他能够使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任务上的自控能力。这些便都是积极的学习取向。

在美国,无论是家长和幼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和决策制定者都十分重视儿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早在1995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小组成员(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便把“学习取向”列为儿童入校准备的五个关键维度之一。

然而在我们为孩子做人学准备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儿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其中可能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和早期的读写技能、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而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取向,却被许多人给忽略了。

二、什么是“学习取向”?

儿童的学习取向包括当他们在学习时或是应对不同情境时所显示出的动机、态度、习惯和认知风格。例如,当教育者向儿童呈现新的任务或活动时,儿童对这些新的任务是表现出好奇和热情,还是小心翼翼、踌躇不前呢?当他们对任务进行探索时能够坚持不懈吗?还是很快就放弃而转向那些看上去对他们来说更为熟悉或是更加简单的活动呢?

每位儿童在着手处理新的任务、难题或挑战时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所达到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并没有多少关系,而是受到其与生俱来的一些特征的影响(例如性别和性情)。同时也会受到生命早期通过家庭、社区、文化模式及价值观念而形成的态度、倾向的影响。因而,学习取向是社会、情感及认知交互作用的结果。

小到家庭环境,大到邻里、社区、社会环境,由于每一个孩子所受到的影响并不一样,儿童学习和表达自己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为此成人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然而,尽管儿童的学习取向会因他们各自的性情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儿童若想在学业和生活上取得成功,以下这些目标对他们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Education DevelopmentCenter,Inc.2004):

好奇心/积极主动性:儿童乐于参与各种新的有挑战性的活动。

毅力:儿童能够坚持完成各项任务与活动。

注意力:在进行由教师指导的活动时儿童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自我引导:儿童能够逐渐独立地自己设定目标、做出选择、管理时间和精力,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

问题解决:儿童能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包括找到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法,探索,与同伴合作。

创造性:儿童在面对任务时能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想象力和发明才能。

三、学习取向有多重要?

积极的学习取向与儿童在学校获取的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Chiu,2001),这一点曾被许多研究所证明。例如,有一项研究曾经发现在注意力、毅力、积极主动性、学习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水平较高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以及小学一年级开始时在读写与算术方面比其他孩子表现得更好。除此之外,拥有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的儿童还能够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学习经历,并能更快地学会各方面的知识与认知技能。

因此,促成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取向比帮助他们掌握某些技能重要得多。如果仅仅将技能和知识作为教育的最终成果,便会削弱儿童使用他们已有技能的能力。而通过对儿童的学习取向的培养和支持,成人则可以帮助儿童在他们日前已有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体验与思想。

四、父母早期应该怎样做?

儿童在其生命早期便是通过与他的父母以及他所处环境中的其他人的联系来建构思想的。因此,父母在儿童学习取向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华盛顿州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在有关“学习取向”的章节别为家长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如何帮助儿童产生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的策略。这些策略恰当地体现了对所有学习风格的重视,包含了儿童性情、态度、习惯和文化模式的丰富多样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它适用于从刚出生到入学前的每一位儿童,可以帮助父母确保每一位儿童都接受到能够满足他们独特需要的学习经历(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Development Benchmarks,2005):

每天都要与孩子互动和玩耍,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

支持并鼓励孩子的创作过程,减少对最终成果的关注。

抽出时间了解孩子在家中及社区里的日常经历,包括使用家庭文化中传统的(或是长期存在的)有效方法来支持帮助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尽量保证与孩子交往互动的方式保持前后一致。

提供多种方式的教学,使儿童能使用到所有的感官(看、听、触摸、闻和品尝)。

给所有孩子提供相同范围的经历,尽管他们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会需要一些调整。

在和孩子互动和活动时做出恰当的言语、视觉和身体榜样。

观察、识别并支持孩子处理新信息及表达自己的独特方式,要考虑到他们的性情、倾向和态度。

确保来自于文化偏见或是其他形式的偏见所形成的环境是安全的。

在向孩子介绍新的观念与概念时,使用儿童家庭语言中的词汇和词组。

以符合儿童文化信仰和文化传统的方式向儿童提供持续的肯定和承认,让儿童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如果担心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就从医学或是发展学的专业知识上寻求帮助。

五、早期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

早期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促进儿童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的产生,从而使儿童成功地做好入学准备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大部分的信息和建议都来自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信念与传统。对有关文献做一总结概括的话,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策略:

将学习取向编排进课程中。最为直接的策略便是将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作为早期教育的目标之一,将它们纳入到课程目标中去。该策略十分重要,因为它强调了儿童改变的能力。虽然儿童的早期性情可能是难以改变的,但以上所列出的积极学习取向所

包含的技能却是可以通过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影响来加以改变的。比如,一个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完成任务的儿童,可以通过获得支持与鼓励来培养和强化这一学习特征;一个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的孩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增强自己集中精力的技能与组织技能。

提供诱生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的机会。这一策略包括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由儿童自己统筹的活动。通过提供多种活动让儿童自己从中选择,早期教育工作者就为儿童探索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供了机会。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处理任务的好奇心与积极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样做同样还能够为儿童提供进行自我指导和组织自己的时间与行为的机会。反之,如果大量的活动都是由教师规划完成,那么儿童就很少有机会尝试和实践他们的探索能力、自我指导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求儿童挑战有适当难度的任务。这一策略包含选择对儿童来说有适当难度的活动和材料,并为儿童对活动和材料的处理方法提供多种可能。当然,若要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独立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就必须选择那些刚好在儿童理解和技能水平之上并且他们又曾经表现出有兴趣的活动和材料。如果材料过于复杂或是太难处理,儿童可能很快就会灰心而失去兴趣。同样的,如果处理材料的正确方法不止一种的话,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直接教授和帮助学生使用这些方法。前三个策略的作用在于创造机会来诱生出我们想要的学习取向。第四个策略则要求早期教育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或是互动来激励、指导、帮助和强化儿童获得这些积极的学习取向。教育者的困难就在于指导和帮助要适度而不能过度,这样才能保护儿童的自我指导和独立性。为此,提供适量的帮助使儿童建立起兴趣和参与性,从而使他们能够自己主动坚持完成任务,这才是关键。

篇10

【关键词】美国;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内容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47-05

进入新世纪以来,制定并推广早期学习标准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随着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呼声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入到制定早期学习标准的行列中来。〔1〕本文拟通过对美国各州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概括其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与实施有所启示。

一、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简介

截至2010年5月,美国的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均推出了各自的3~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其中有21个州还推出了0~3岁婴幼儿早期学习指南。笔者搜集了美国各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布的早期学习标准,运用内容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文件进行分析。

所谓早期学习标准,是指美国各州政府通过文件的形式对学前儿童应该知道什么以及会做什么进行界定,其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达成对学前儿童学习期望的共识,帮助教师更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效果。〔2〕美国各州均较重视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强调早期学习标准应当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综合考虑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通常含有四个层次的内容,即领域、子领域、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以及每条标准条款下的行为指标。〔3〕部分州将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和每条标准条款下的行为指标合二为一。

二、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

对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归纳整理发现,各州的早期学习标准主要参考2000年美国开端计划项目署推出的《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儿童的早期学习内容分为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数学、社会与情感、艺术、科学、社会学习以及学习品质等八个领域①,并界定了每一个领域儿童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表现。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州,对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标准加以分析。

1.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

有49个州的早期学习标准明确规定了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的标准。通常,该领域是出现在各州标准文件中的第一个领域。该领域大致包括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身体健康以及安全四个子领域。其中,49个州都要求儿童通过提高运动技能发展大、小肌肉的协调性;43个州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儿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34个州要求儿童有安全意识,能够自我保护。〔4〕

对于大肌肉运动子领域,各州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照身体素质类型,分为协调性、平衡、力量、控制;另一种是按身体动作类型,分为位移运动、非位移运动以及操作性技能①。各州对发展儿童的协调性以及位移运动最为重视。37个州期望儿童能够借助走、跑、跳等位移运动来提高协调性。如佐治亚州要求儿童能够单脚站立并保持平衡,根据简单的曲调和节奏行走,边拍球边走路等。

各州关于小肌肉运动子领域的划分标准较为一致,主要分为手眼协调、力量与控制、运用工具、积极参与小肌肉活动等四个方面。在各州的标准中,手眼协调最受关注。42个州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行为指标,如阿拉巴马州要求儿童能够拧开容器的盖子,拼拆一些操作材料等。

身体健康是指儿童通过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与生理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该子领域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营养、日常生活习惯、锻炼和休息、认识身体等四个方面。在该子领域的标准条款中,各州强调较多的是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安全是指儿童开始有安全意识,积累一定的安全常识,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安全规则。在该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可分为应急常识、个人安全、环境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四方面。各州对这四方面的关注较为均衡,没有太大差异。

2.语言领域

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了规定。各州关于语言领域子领域的划分较为多样,如阿拉巴马州将语言领域分为听、说、读、写四个子领域,亚利桑那州将语言领域分为口语、前阅读、前书写三个子领域。本文对较为普遍的前一类分法加以分析。结果显示,46个州要求儿童具备倾听技能,要求儿童不仅要听清楚,更要能理解所听到的故事、指令等;48个州要求儿童能自如运用母语(主要是英语)与他人交流;47个州要求儿童喜欢并能正确阅读;43个州要求儿童能够通过书写字母、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听这一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语音意识,如哥伦比亚特区要求儿童能够区分歌曲、儿歌中押韵的词或相近的音节;二是要求儿童能通过倾听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如蒙大拿州的标准期望儿童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谈话或指令。

在说这一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儿童的母语表达清晰明了,易被他人理解;二是要求儿童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兴趣、感受等,如密苏里州要求儿童能有礼貌地寻求帮助;三是要求儿童使用的词汇日趋丰富,语法结构也日益复杂,如宾夕法尼亚州要求儿童能运用多个词汇表达自己的心情;四是要求儿童能够真正发起并维持一段对话,如犹他州要求儿童能和同伴就某一事件进行讨论。

在读这一子领域,各州主要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一是要理解与印刷品相关的概念,如俄克拉荷马州要求儿童养成从左往右阅读的习惯;二是要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即能够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情节,推测故事发展等;三是要认识或理解一些文字,如阿拉巴马州要求儿童认识出口、入口、男厕、女厕等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标识;四是要乐于阅读书籍。

关于写这一子领域,各州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要求儿童理解书写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二是要求儿童正确使用书写工具,如佛蒙特州期望儿童能够用各种各样的笔,画出一些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数学领域

所有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均对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水平作了规定。在37个州的标准中,数学领域是单独列出的。这些州主要基于数学的学科结构,将数学领域划分为数与运算、空间、测量、模式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子领域。其余的州则将数学与科学、社会学习归为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子领域分为交流、选择、探索、实验与质疑、问题解决等。本文对较为普遍的前一种分法加以分析。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标准都对儿童应掌握的基本数概念、集合、运算提出了明确要求;49个州要求儿童掌握一定的空间概念;46个州要求儿童积累有关尺寸、容积、重量、温度等方面的测量知识;41个州要求儿童具备分类、排序能力,能够识别各种模式;32个州要求儿童能够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

数与运算是指理解数与数的表征方式、关系,能够进行较熟练的运算和合理估算。该子领域主要从数的基本概念、计数、量、集合、运算、应用等几个方面制定标准条款。在数的基本概念方面,各州主要要求儿童能够形成数与量的概念,建立两者间的对应联系,能够表征和理解书面数学符号。在计数方面,各州较为强调儿童数感的养成,要求儿童能够正确唱数、倒数或是跳数。在量方面,绝大多数州要求儿童能够进行量的比较,说出事物的总量。在集合方面,各州强调儿童能够区分整体和部分这两个概念。在运算方面,部分州要求儿童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此外,各州均非常注重数的应用,尤其是在认识钱币方面,如俄亥俄州要求儿童能识别1美元以内不同面值的硬币。

空间子领域主要包括几何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在几何方面,各州主要要求儿童能够对一些二维和三维形体进行命名、比较、分类、拼搭、建构,如南达科他州要求儿童能够对几何形体进行拆分与组合。在空间关系方面,各州均要求儿童能够描述、解释和运用空间的相对位置,其中主要强调了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辨认,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儿童能够用语言描述所处环境中物体的位置。

测量是指用一定单位将客观事物的有关属性加以数量化,以便进行事物间的比较。各州将测量子领域主要分为测量形式、内容、语言以及应用四个方面。其中测量形式从测量意识、标准测量工具以及非标准测量工具三个维度来划分,测量内容从时间、空间、温度和重量四个维度来划分,测量应用主要包括测量活动的参与和对测量物体进行排序和比较。各州对测量子领域的关注点集中在儿童测量意识的萌发以及测量应用能力的发展,如南卡罗来纳州要求儿童有使用标准测量工具的意识,能够辨认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而爱达荷州则要求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使用测量工具,如量尺、量杯等。

在模式子领域,各州主要从识别模式、描述模式、复制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划分。其中,复制和创造模式是重点,各州的标准均要求儿童在识别出一些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之后,能够预测之后物体的排列或者创造性地对一些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如夏威夷州要求儿童能预测或创造诗歌、歌曲的节奏模式。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这一子领域,各州均希望儿童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

4.艺术领域

共有45个州对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作了具体规定。各州艺术领域的子领域划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分类,主要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这四个方面;二是从儿童的艺术表达与欣赏来分类,分为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两类。由于这两种分法在子领域和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层面相互交替,因此,笔者将结合两种分类方式作具体分析。

有关儿童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各州侧重儿童借助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这四大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夏威夷州要求儿童通过使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路易斯安那州期望儿童通过身体律动进行交流,德拉华州要求儿童创作反映自我的绘画、模型以及其他美术作品。

有关儿童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各州均要求儿童能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解释或评价,体验不同文化中艺术表现的差异。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各州也对儿童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南达科他州要求儿童能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或提出问题等。

5.学习品质领域

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学习倾向、性情、态度、习惯、风格等的品质特点。目前共有27个州对学习品质领域作了规定。鉴于学习品质是个比较新颖的领域,笔者从这27个州的标准中归纳出与学习品质相关的38个关键词,在此重点介绍出现频率最高的4个关键词。

共有24个州提到“坚持性”。坚持性是指儿童能够持续参与任务,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特点,如亚利桑那州要求儿童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时间能达到5~10分钟,完成开放性任务的时间为20~30分钟。

共有23个州提到“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的意愿,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儿童能就自己的疑问大胆向别人咨询。

共16个州强调“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儿童展现出独立的精神,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德拉华州要求儿童在没有成年人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任务。

共有14个州提到“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儿童能用独特的方式来描述世界,应对新情境和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等,如威斯康辛州要求儿童能在角色游戏中演绎现实生活情景。

三、启示

1.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点

美国各州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不是大一统的,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州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点。各州的早期学习标准是在被美国民众普遍认同的教育观、发展观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的。标准制定者大多遵循儿童发展适宜性原则,顺应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既不低估儿童的能力,也不拔苗助长。同时,标准制定者还参考了如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规定、K-12课程标准中对各领域具体内容的规定等,以便使该标准与国家对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期待相一致。然而,美国各州在历史、经济、文化、语言、风俗习惯上毕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充分尊重各州的不同特点,在充分考虑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州对早期学习标准中的领域、子领域及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的侧重各有不同,对每条标准下的行为指标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以期使标准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州儿童的发展需要,避免盲目教条地照搬国家标准。例如,移民较多的印第安那州就在语言领域强调了对英语的学习,旨在帮助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提高英语水平;鉴于儿童肥胖症发病率较高的现实,密西西比州特意在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加强了身体锻炼方面的内容。

2.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美国各州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反映了各州民众对学前儿童学业发展水平的期望。这一早期学习标准的主要读者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儿童的家长以及其他早期教育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由于对象的多元化及特殊性,所以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体现可操作性。从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内容来看,确实通俗易懂,标准内容层层分级,读者既能理解标准的主旨,又能了解达标的具体方法。此外,各州尤其注重提供帮助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性策略,这些策略大多操作性强,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手段,建立在儿童的已有经验之上,为教师和家长指导儿童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

3.早期学习标准应充分考虑幼小衔接

美国各州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出台的初衷之一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帮助学前儿童为入学做好准备,因此各州标准的制定者充分考虑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需要。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大多参考了本州K-12的课程标准,有些州甚至制定了从3岁到18岁的学习标准,从而保证了各年龄段、各领域之间能顺畅衔接。在早期学习标准出台初期,语言、数学和科学等与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领域成为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核心。但是近年来,各州在制定和执行早期学习标准时尽量避免小学化倾向,以使早期教育真正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力平,武玮,孙慧妍.早期学习标准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49-50.

〔2〕SCOTT-LITTLE C,KAGAN S L,FRELOW V S.Conceptualization of readiness and the content of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The intersection of policy and research〔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6,21(3):153-173.

〔3〕NEUMAN S B,ROSKOS K.The state of state prekindergarten standard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5, 20(2):125-145.

〔4〕张晶,郭力平.美国早期学习标准中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的内容分析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75(5):49-52.

Content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s of American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for 5-year-olds

Zhang Jing, Guo Lipi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