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7日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理、用好实验室,要将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如何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设备数量多。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也跟着增加。实验设备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即纸质记录的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对某省各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200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排设备编号与其放置位置的对应关系。因为在管理这些实验室设备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维护,使得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实验室使用人数增多,实验室财产易丢失。目前,实验室内存在的固定资产不容易发生丢失,但存在一些易耗物品的丢失现象。这在很大情况下是因为没有对实验室设备进行规范的管理,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清点数量,而导致一些设备发生丢失现象。
(四)实验室设备流动性强。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实验设备借到教室内使用,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很难对实验设备的流通情况进行记录的,从而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制定分配方案,而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在实验室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其投入力度,能够合理管理实验室建设资金。由于校园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实验室设备也要顺应潮流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并增加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共享性。另外,高校要不断增加对各个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对于实验室的自筹资金要采取鼓励措施,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实验室提供更先进的设备,保证实验室得到更充足的发展资金,并对实验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高校要做好实验室资金投入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资金在学校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是科学、合理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增加其所占的比重,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实验室条件,能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高校进行科研、教学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管理
1、对一些专用仪器,由于在整个学年中有较少的使用次数和时间,这些仪器大多数情况下是保存在保管室内。因为这些仪器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进行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一般的物资管理原则,要将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做好。教学仪器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其动手能力。在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所谓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管理实验教学、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的开展工作。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对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做好备课工作,并将其原理、结构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将被作为以后维修和检查的重要凭证。
2、做好实验室经费、实验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经费,要进行专款专用,不能挪用。要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其使用效益进行提高,保证其完好率。而且要有专人对实验室经费进行管理,做好账目建立、记录卡使用的情况。考察已经建立的实验室,要清查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室设备与实验教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平衡性。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在设备购买方面,要注意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做好已购实验仪器的管理利用。在完成科研课题后,学校要统一管理科研仪器设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科研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利用。学校要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免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技术人员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高校中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具有较低的学历,并且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此,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应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验室具体管理中,应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根据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激励,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应设置一些专职实验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当前各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不懂专业技能。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专职教师必须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后,承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因教师时间紧而导致实践课安排不开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实验队伍。
四、加强物联网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要实现高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的硬件、软件方面。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射频识别的RFID标签、无线设备接入点、读写器、数据的处理服务器等;软件方面包括仪器设备的智能管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环境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实验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实验物质的自动采购系统和共享开放服务等六个主要部分。
(一)硬件部分。采取物联网技术管理高校实验室时,会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采集,其主要的采集流程是:通过门禁系统中的读写器或是手持式的读写器读写RFID变签中的信息,采用无线网络将读写到的信息传输出去,然后无线设备的接入点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此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处理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分析、加密等处理操作。
(二)软件系统。采取物联网技术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时也不能缺少相应的中央处理系统,它是高校实验室中软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系统能够为实验室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高校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实验物资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其他一些开放的子系统进行连接,中央处理器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得所有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获得及时的交换处理、分析沟通。
五、结束语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这也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保证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才能够保证高校实验室为全校师生进行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知识经济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期,人们不仅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而且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方法。随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管理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使高校在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面对知识经济的有力挑战,高校应该立足国情,培养和增强自身知识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技进步要素和有限的资源,集中经济和科技优势,调整政策,制定措施,创造有利于高校科研走向市场的大环境,加强高校科研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在这股经济浪潮的推动下,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全方位的变化。因此,抓住机遇,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对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人才队伍的建设
1.科技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础上的,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带动物质生产,以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是一个专业知识、智力高度密集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产业化。科研工作在培养人才,特别是在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的根本途径。教师通过科研活动,把学科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的应用等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科研管理要求就更高。科研管理一定要以人为本,要有超前的人才观,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是培养、扶持学术带头人。要充分认识优秀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团队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学校应采取引进、面向国内外招聘和自己培养学术带头人并重的方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来校工作,特别是要扶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成长。另一方面是要重点扶持优秀科研群体和团队,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以及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强联合,促进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和学科优势。
2.对科研管理者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科研管理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要求高校科研管理思维意识与之相适应。面对知识经济创新的要求,自身观念要创新。要改变旧体制和传统做法,首先应当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坚持按唯物辩证法来办事,这是管理创新的基础,也是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科技研究和发展及企业的活动都将是全球性的,要求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必须具有非常宽广的视野,单从自己所在单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国家和全球的角度来考虑。资源的占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占有和使用信息,谁能够快捷、有效地收集、加工和使用信息,谁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高度重视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素质的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培训和交流,积极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紧紧围绕造就新型人才这一中心任务。
二、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
1.注重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经济意识及成果转化意识
高校科研管理既要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但实际上高校的科研经常与生产脱节、同市场脱离。教师长期埋头于教学、科研,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没有成本效益观念,认为科研与市场经济无关,只要成果技术上可行,具有先进性和前沿性,并不考虑其经济性和实用性。我国目前科研与产业和经济的结合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高校虽然意识到应该加强与产业的结合,但由于长期缺乏市场意识,加之技术研发缺乏系统性,使得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技术很难形成生产力。由于国家一些部门对高校科研实力评价也是重学术、重基础研究、轻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重成果档次、轻使用价值的倾向,使得绝大部分教师认为科研成果只是为了鉴定,为了晋升职称,没有动力进行实际应用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把项目、基地、人才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科研、产业开发结合在一起,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市场分析,掌握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紧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为科研与生产搭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产、学、研联盟。通过与企业单位的横向联合,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进行挂钩,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促进产、学、研的结 合。
2.注重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创新
强化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改进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评价体制。科研项目的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为申报各种基金项目和争取横向项目创造条件,对项目的研究过程也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特别要加强项目的结题和注重结题报告。在课题结题报告和成果的学术评估与评价的工作中,应从重视科研论文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论文与专利并重转变,帮助项目组改进研究成果的质量,使得最后提交研究成果达到一定的水准,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科学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改进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科研经费是反映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特别是横向项目经费的管理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科研经费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如何,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不是十分灵活,这样就对科研项目工作的运行有一定的影响。科研管理部门应坚持灵活机动、高效精简的原则,降低科研管理成本,科研经费充足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科技工作也会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
3.整合科技资源,注重成果转化
在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基本单位是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课题组,课题组对本组的经费、设备等享有支配权,但缺乏课题之间的有效协作,使得科技资源难以共享,导致一些设备重复购置。另外,课题组通常单独开展工作,科研团队难以形成。科研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校内科技资源情况,加强课题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科研设备的综合利用,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益。
高校应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改革,进行学科体系的重组,使高校科研组织的单学科、小型化向多学科、大综合方向发展,发挥学科团队作用,合理调配高校内科技资源,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创新实力。还应根据科技发展实际,合理地配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应用与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资源,研究制定更为宽松的科技成果推广分配制度,使之发挥最大潜能,产生最佳效果。
高校还可搭建科技平台,激活高校科技资源,把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在思想上把科研活动放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去,要抓好科研项目的运作源头,并重视项目后期的产业化,把工作重点从单纯抓科研项目行为转向技术经济行为,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开放性。此外还要建立高校与高校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吸引社会与企业等多方位力量投资机制,拓宽科研投入的渠道,使其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科交叉优势,增强高校科研实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从思维观念、组织体制、人才体制、分配体制及科研成果转化体制上与之相适应。克服现行科研管理的不足,高校科研管理应做到:树立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目标,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化和管理机构的扁平化;重视人才,允许知识资本参与分配;政府与高校实行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分工制。高校管理者应当积极促进联系,使得高校成为一个联动机构、一个活的系统,通过个别的成功来提高高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因此,只有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科研管理体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科研学术处
参考文献:
篇3
从1932年伯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开始,企业中高管层的激励问题便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结合当下现实因素及我国的政策环境,本文将以我国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面板数据分析及实证检验,探究高管激励措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公司规模和国有股份比例的情况下,这些激励措施的不同效果,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分析及相关建议。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resset数据库以及各公司年报,时间范围横跨2002年到2012年。本文以我国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平衡面板数据回归来探究不同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笔者初始在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了650家主板上市公司,之后逐步剔除掉ST公司、数据和信息不完全公司后剩下381家主板上市公司,共计4142个数据。样本中的主板上市公司涉及15个行业类别。本文采用的是具有时间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分析。
(二)变量描述
本文选取了每股收益(eps)作为因变量,因为EPS是衡量公司绩效最直观的标准之一,也是大多数设立薪酬激励体系的上市公司的最大化目标之一。此外,本文选取了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对公司绩效的控制变量【Hamid Mehran,1995】。在最重要的自变量方面,笔者选取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监事会人数、董事长与CEO兼任情况和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作为本文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其中,董事长与CEO兼任情况则作为当下社会中的一种较普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样的兼任情况对于公司绩效以及高管激励体系的影响都存在争议,在这一点的研究上,本文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本文将董事长与CEO兼任情况以虚拟变量形式表现,兼任为1,不兼任为0。同时,为了更好的衡量独立董事的作用,笔者选取了独立董事的工作地点与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作为变量。文中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也为虚拟变量,一致为2,不一定为1,不一致为0。最后,笔者选取了前三名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这三个变量作为高管激励体系的代表。其中,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制度为虚拟变量,有股权激励为1,没有股权激励为0。
三、相关检验
笔者对所有变量做了单位根检验,发现只有前三名高管薪酬一个变量是不平稳的,而其余变量全部平稳,所以可以直接进行回归。此外,笔者还对所有自变量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大部分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2以下,最大的也只有资产规模的对数(LNTOTAS)和高管前三名薪酬(3SAL)之间的0.486981,可以认为选取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烈的线性关系,变量间不会产生完全共线现象,因此本文可以在同一回归中选择上述所有变量。
四、回归第一部分
这个部分笔者研究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高管的激励措施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回归模型如下,回归结果(表1)分析:
(一)资产规模和国有股份比例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资产规模对于公司的每股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其每股收益也将越多,这可能归结于公司的规模效应。国有股份的比例在回归2和回归3中显著为负,说明国有成分越多的公司,其每股收益越小。这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较低,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弱是吻合的。
(二)公司治理结构
如笔者预期,董事长和CEO兼任情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回归结果显示,如果公司的董事长和CEO是同一人,那么公司的每股收益将会降低约6分钱。这说明,在实际社会中,董事长兼任CEO带来的监督职能的缺失的负面效应占据了主要的影响地位。因此,聘请职业经理人会是更好的选择。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所在地的一致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的,回归数据表明如果公司的独立董事是在公司的所在地工作的,那么公司的每股收益将会降低约2分钱。对此,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如果在公司所在地工作,那么将很有可能和公司的高管产生更多的个人联系,更多的关联不利于独立董事履行独立监督的职能,所以公司的绩效将受到负面的影响。
(三)高管激励体系
在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股权激励方面,结果正如笔者预期,它们都对公司的每股收益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前三名高管的薪酬增加100万元,公司的每股收益将增加0.06元;高管的持股比例增加1%,公司的每股收益将增加0.004元;如果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措施,那么公司的每股收益将会增加0.09元。这些结论都与我们的传统激励理论相符合,说明公司对高管施以薪酬及股权激励将会有效提升高管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
(一)国有股份比例
从前三个回归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股份比例与现金薪酬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国有股份越多的公司,其现金形式的激励会有更高的激励效应。但是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公司的股权激励措施却不受此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在国家加快国有制企业改革,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的大趋势下,国有企业现在依靠经营特权而带来的超额利润将逐渐减少,所以相对而言,国企的高管不会像民企的高管那样看好自身的前景,这导致国企的高管相对股权激励将更加偏好现金形式的激励措施。
(二)资产规模
从后面三个回归中可以看出,公司资产规模(lntotas)和所有激励措施的交互项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这说明,在规模越大的公司,其激励的边际效应会越弱。对于现金薪酬而言,这主要是因为高管对于大公司的薪酬的预期会比较高,而对规模小的公司的薪酬预期较低,所以在大公司更难出现超过其心理预期的薪酬,所以激励效应较弱。另一方面,规模大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所以薪酬的边际激励作用会小于规模小的公司。对高管持股和股权激励措施来说,原因主要是大公司的股价趋于稳定,而处于成长期的小公司的股价更有上升的可能,因此公司规模越大,其高管持股和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将会越小。
六、稳健性检验
笔者将因变量换成了资产收益率(ROA)进行回归(此处没有给出回归结果),检验以每股收益(EPS)作为因变量的回归的稳健性。所得结论与之前回归相类似的,说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稳健的。
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实验室;创新能力;本科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51-02
创新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科研实验室除了注重科研成果以外,还应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加大投资力度。
高校科研实验室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以外,更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转化,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与创新思维高超于一身的综合性应用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真正价值发挥得并不是都尽如人意,好多高校科研实验室只是一个摆设,是一个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的牺牲品,实验室的投入很大,由于缺少高水平、高学历的实验教师使其真正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就如何推进科研实验室管理现代化,如何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创新思路和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以及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作用,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
传统的实验课模式几乎都是: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这样就使实验课的内容受到了局限。而且,每个实验室开设的实验也很单一,不同课程开设的实验课重复率很高,这样一来,实验项目就变得少了,而且学生自主创新的实验几乎没有几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由于每个院系都有一个科研实验室,那么,我们采取各个院系的高精端仪器实现校内共享,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在仪器共享的同时,实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学生们也会增加实际动手创新的机会。
高校科研实验室仪器实现共享之后,连带的问题也会出现,比如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设备的维修费用等。那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学生进出入实验室都要实行登记制度(包括:进出时间,使用的哪台仪器等),离开实验室时由实验教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在本子上签字,方可允许学生开。其次,编写仪器操作手册,在每个仪器上标注警示标记或者安全操作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同样,设备的维修费用我们主要是从实验室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如果做实验的学生是某个课题组的费用由课题主持人承担一部分。
二、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创新思路和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高校科研实验室在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责任中担任着主要的角色,即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角色发挥得更好,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进和提升现有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历。首先,实现全校实验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标准,提高实验教师待遇,真正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定期为实验教师人员提供进行培训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
实验队伍建设是多方面的,必须从体制建设、政策制订、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并不断总结和交流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使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在能力方面不断壮大,才能保证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作用,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真正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作用,首要条件就是向本科生开放。因为只有实现开放,让学生自主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高校科研实验室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同时,课题主持人可以积极吸收本科生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本科生通过亲身体验这种科研以及学科发展的过程,进而逐渐养成一种科研的思路,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科研实验室可以把近几年没结题的项目与课题公示出来,让本科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科研实验室最显著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高校科研实验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校科研实验室为本科生加大了开放力度,承担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所以,它为落实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因此,只要进一步地实现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完善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创新思路以及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水平,高校科研实验室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一定会发挥出它应用的效果,最终实现科研发展与教学建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沈益民,倪吾钟.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7,(8).
[3]李范珠,包强,等.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作用,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
[4]李傲雪,李文英,岳红.高校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3).
[5]向学杰.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9,(04).
[6]王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7]李海,王美云,杜永清,等.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8]刘丽霞.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大学生的发展空间[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
[9]温武,黄立胜,郭旭鸣,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摇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3).
[10]王静明,刘秀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基金项目:校内教改课题(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作用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篇5
关键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扩招、学科建设的发展、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本科实验教学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精尖实验仪器的大量引进,促使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职能分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同时,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必然会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现状,积极探讨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推动高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如何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其专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成效。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虽然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实验室管理水平。现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出发,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
1.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管理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实验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3]。以前,实验室虽然制订了很多管理细则,但是许多规则流于形式,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收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现今,结合我院实际,摒弃一些陈旧的实验室管理观念,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只参加本科教学的准备工作,很少参加实验课的教学工作,现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跟专任教师一样担任实验课教学工作;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很少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现在都回归到各自的课题组。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2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是实验室的最基本任务,此外还包括科研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逐渐重视,对新进的实验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即上岗前先签订一系列合同,旨在促进实验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学院也会根据实验人员承担的实验课程,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进修,以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新技能、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1.3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障
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可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4]。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学校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与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充分理解和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将之前的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混合考核改为所有教辅人员集中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这种考核方式激励了实验技术人员“比学赶超”。另外,实验室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管理方面改革创新,撰写论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如何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往往比预防医学理论课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医学、生物知识,还涵盖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必须做好预实验且随堂听课,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精通教材内容;同时,对该门实验课对应的理论课要从学期初听到学期末,并做好笔记。另外,对于本实验室开设的所有实验都应该能熟练操作,并能正确使用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前提和保障。
3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水电气的安全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4]。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做好详细的信息登记及使用记录
对每台仪器设备做好详细的台账,并按照“账物相符”、“有物无账”“、有账无物”分类。实行每台仪器责任到人、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制度,要求该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该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又进行如实登记、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专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主要包括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工作站的建立及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规程全部上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做好详尽的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对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建立仪器管理卡,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维修记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延长使用寿命[5]。
3.2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说明书、实验室技术档案、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档案和学生实验使用设备的原始记录、资料等基本信息[5]。此外,还包括低值易耗品、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及管理记录,使用借用记录等。鉴于档案的管理比较琐碎,本实验室采用数字化管理,把所有在账的仪器档案输入电脑,包括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厂家、来源、购入调入时间、存放位置、状态(正常、闲置、已损)等,以便于查找、统计、分类等[6]。
3.3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继2015年天津化工厂出现爆炸事故后,实验室安全被相关部门列为重中之重的管理内容。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验室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1)对试剂药品和水电气安排专人管理,尤其是对有毒有害的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2)对新进实验室人员以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常用化学试剂及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危急情况处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安全制度。(3)定期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使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4)实验室每层楼都安排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水电气的安全及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5)每学期期末组织相应的安全考试,并做到人人过关。此外,实验室主任带领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
4结语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是,只要针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就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校整体协调发展。
作者:程静 荣爽 李文芳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方世林.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3(14):12.
[2]于航.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探讨[J].时代教育,2015(3):90.
[3]周勇义.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60-163.
[4]刘康,赵云霞,王婉,等.高校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5,5(13):178-179.
篇6
【关键词】高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语言实验室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媒介,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学生进行外语实践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外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外语实验室采取的是模拟信号,但是,这种实验室的系统缺乏稳定性,音质的效果也并不好,很多高校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语言实验在上完必修课程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利用的空间与价值。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语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系统的稳定性、良好的音质效果、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加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呢?如何才能使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
一、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很难得到保证
随着各高校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很多高校的数字语言实验允许学生自由出入。但是这也对语言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带来了影响,很多学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脚下经常带着尘土踏入实验室,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等天气恶劣的条件下,情况就更为糟糕。还有的学生根本无视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规定,擅自将食物、饮料等带进实验室,还有的女生将膨化小零食带进实验室。这些都造成语言实验室优美环境被破坏。
2.学生的破坏行为严重
在语言实验室上课并不像在普通教室上课,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语言实验室,对于那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无法了解他们是否在按照教师的要求与指令来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有的学生利用教师在管理中存在的这一漏洞,在语言实验课上擅自安装软件、随意插拔硬件、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现象不断出现,还有的学生行为更加恶劣,用小刀故意割破电线,把耳机拧坏,或者是偷走电脑的零部件。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更造成学校公共财务的损失。
3.语言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自动化程度的增强,有的高校语言实验室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还有一部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需要依靠手工来完成,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老师的工作量。另外,有的外语教师的计算机与多媒体使用的操作能力较差,只会简单的操作程序,无法实现多媒体的最佳组合效果,使得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优势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功能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1.强化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的规范性
合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基本前提。而实验室中的语言实验设备是保障教师开展语言教学的物质保障,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其功能得到发挥。因此,各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语言实验室管理守则》、《语言实验室卫生制度》、《语言实验室学生守则》、《语言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认真执行将有效的提高语言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完好率、使用率,使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从而使设备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不能简单的一罚了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在实验室专设的宣传栏中进行通报批评,对别的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2.加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建设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教师主要是指参与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教师及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以岗定人、职责分明,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考核,形成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对考核业绩好的管理人员及教师一定要予以奖励。对于操作语言设备的教师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对设备的操作和利用来有效的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
3.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有序、高效的语言实验教学环境
高校学生是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由于每天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必须解决语言实验的卫生问题,这是摆在广大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实验室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例如:每个学生固定座位、向学生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制度、对于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使用前的培训,避免学生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系统死机、功能失灵、设备损坏的问题。
总之,高校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长期性的工作,在科学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语言实验室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了解语言实验目前的发展状况,积极做好语言实验室功能的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作用与其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 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尤为重要。而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首要场所,是科学创新的源泉,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科学高效的管理好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是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
1 高校验室管理的现状
尽管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管理,但是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项目开发、实验定位、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这就导致师生对实验教学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的降低,即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起来,产生被动传授与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将所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得以实现。
在我国高校中,虽然已经有实验室管理意识,但是并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实验经费投入的多与少直接关乎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而实验室的建设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验学习,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开展好实验教学活动,就要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1.2实验室管理思想落后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更加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就要勇于打破常规,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形式较为单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实验室区域,实验室建设过于分散,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另外,实验室的空间也有限,学生无法尽情展开实验,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出现了实验室分配不均的状况,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实验课课程的开展,打消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在企业用人中更加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更为宽广的知识领域,但是就目前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状况来看,是不可能短时间实现的。各高校实验室较为封闭,只针对本学科的学生进行开放,这样一来就无法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无法实现知识的资源共享,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2 现代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
2.1准确定位管理模式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状况,我们认为实验室管理应该尊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密切协作;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实验室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2.2加强实验室管理,合理调配
在院系共同管理下,以我们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按照 “撤小并大、收缩集中、资源共享、兼顾特色”的原则,合并功能相近的实验室,组建实验中心,突出“使用与管理”有机分离,协调整合各专业实验室,重新组建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实验环境
2.3加强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适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尝试开设跨课程的实验项目以及更高层次的科研性实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同时,大力推进实验课程的改革,把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独立设课是近几年国内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旨在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课程建设,来达到和加强对学生完整而系统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2.4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
在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在空闲时段尝试实验室对外开放,包括从时间、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满足师生实践练习或科研方面的需求,学生可进行业余科学研究及各类竞赛项目,提高实验技能、综合素质 和创新能力。
2 .5加强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考核制度是保证实验质量和效果的重要节。实践证明,采取并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是强实验室管理、改革和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可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考核办法,学生评教与领导评相结合,考核成绩同年度业绩金挂钩,优绩优。我们从实验、实验室和实验人员 3个方面展考核评价:
2.5.1实验课程的考核
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比如生物类实验,平时考核主要对实验项目的规范、可行性、正确性等进行评价,此项占实验考的40%;期末考核一般包括笔试和实操两部分,笔试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综合设计能力、知识运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两项综合起来作为实验考核的总成绩。
2.5.2实验室的考核
依照学校实验室评估条例,由二级学院组织各实验室评估,评估过程接受领导,老师等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监督。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卫生与安全和工作情况以及综合管理综合管等五大部分。具体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如表1、表2。
2.5.3 实验工作员的测评
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实验人员进行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通过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室物资管理,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安全和教学工作量来对管理人员进价考核,具体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如表3。
参考文献
[1] 曹爱文,江立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2] 徐永梅.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O06(7).
[3] 彭秋发,孙占学.―般本科院校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4(3).
[4] 焦德凤.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3).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 摄影实验室 器材设备 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0-01
高校的摄影专业是以工业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理念创设的,因此在教育理念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创作实践,着力打造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创新意识,意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摄影实验室的建造和使用上也有着严格且科学的程序。
一、摄影实验室的建设
摄影实验室是为了解决室内光线不理想的问题,专门搭建的用于拍摄的一组专业用所和设备的统称。和室外摄影不同,摄影实验室摆脱了自然光线的束缚,自由布光,摄影创作不必再为了等待合适的光线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创作的灵活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前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有一个科学的、长远的规划。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每一间应该是不小于30平方米的,长度尽量达到6米或以上,这样既有利于人像的静态拍摄,更适合动态张力的表现,创作者在布光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阴影投射或人物变形的现象。宽度尽量不低于5米,既方便两侧布光,也保证灯位移动的完好性,如果需要特殊的灯位,也可以有比较充裕和灵活的空间。像是群组性创作中,这样的优势会体现得更为明显。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因为顶灯的方位布局和俯拍,在动画专业的拍摄中会常常用到。
摄影实验室因为是人工布光,所以要剔除掉不需要的杂光,这就需要在每个窗户上安装零透光度的遮光布作为窗帘,墙面材质要粗糙,不能反光,墙壁四周喷涂成灰色的涂料,天花板为白色的哑光,地面采用深色的哑光木质地板,方便摄影实验室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仪器设备的保护与挪动、清扫与整理。天花路轨的安装要以能为灯光自由灵活的组合服务,因此一般会选择在中间靠近自动背景纸升降机的一边安装。自动背景升降机则选择安装在5米宽的墙面上,且升降机上常备红、黄、蓝、绿、黑、白、灰等基础色的背景纸。
我们常说,摄影是灯影艺术,因此,灯光可以说是创作的灵魂,在灯具的选择上,一般会按功能分为主光灯和辅光灯两大类。主光灯在展现景物的质感、塑造景物的形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光灯则主要用来提高主光灯在光线照明上的不足,剔除阴影部分对于摄影创作的影响。如果要再进行具体的细分,则还有恒光灯、闪光灯、束光筒、柔光箱等等。这些灯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创作中,表达着创作者的艺术诉求。因为灯的种类很多,一般会利用远程遥控触发器进行控制,当按下快门的时候,安装在热靴上的远程触发器上就会发射出红外线或无线信号来触发闪光灯同步的装置,根据照明器材的不同特点来自由组合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二、摄影实验室的管理
摄影实验室承担着专业培养的任务,又要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场所,在目前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摄影实验室也成为评判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摄影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家有家规,室有室规,要想保证摄影实验室长久有序的运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摄影实验室中每一个器材的使用,每一个出入的明细,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创作、学习、教研环境的整齐性和有序性。最常见的管理制度有《摄影实验室管理守则》、《摄影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摄影实验室教师使用守则》、《实验室内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摄影实验室物品借用或损坏赔偿的实施细则》等等。所以,别小看一个30平方米的摄影实验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次,摄影创作一般小组多于个人,所以,在人员的进出环节要做好每一次登记,不要因为程序繁琐而简化。如果有必要的话,还是要给有相关专业需要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并配备出入卡。学校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摄影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像是仪器的摆放归位、日常的室内清扫等等,都由学生来实施,另外,如果效果比较好的话,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学生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摄影实验室内的仪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专业的管理维护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
与摄影相关的专业大多要涉及两个关键词:创作与实践。因此,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效果。目前,高校教师的主流趋势是双师型教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摄影理论研究能力,还要有娴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实践环节,除了会使用,会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高校的相关部门还是要经常组织一些专业的培训,让专业摄影棚实验室的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熟悉摄影摄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逐渐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学生中去,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开展技能大比赛,从摄影创作和设备维护两个方面扎实推进,鼓励教研组参与课题的研究设计,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不断创新,实现教师和学生双队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着高校所有与摄影有关的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并且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影响着高校的综合实力评定。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际上是为高校整体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保障,在目前初步发展,开拓创新的阶段,高校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摄影实验室的作用,确保摄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有序和持续健康,为高校师生做好科研学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邢亚辉.人像摄影专业影棚的设计[J].照相机,2009(1).
[2]傅平.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
篇9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各种设备仪器更新换代较快,实验技术不断提升,而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实验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培训和进修,实验室管理人员也不能积极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难以更上实验室的技术发展,高校的很多实验项目都多年未变,无法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设置都是根据高校课程和专业来进行划分的,把实验室设立在不同的系部,过于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高校系部组织的细化改革之后又开始出现。例如高校管理系过去设置了一间大的公用实验室,但是当管理系划分为金融系与会计系之后,它们又各自设置了本系的实验室,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三个实验室的设备配置都是相差不大的,却互不联系,导致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实验室管护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校位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对实验室的投资仅限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不良,政府对于高校的补贴性投资就相对较少,加之很多高校还要负担一些贫困生的学杂费,学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比较少。另外,部分高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增博硕授予单位建设、学校基础建设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情况都让高校的可支配资金仅仅能够维持其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部分高校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够进行基础建设,更谈不上拨付更多资金给予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基本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按照实验教学任务目标和其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护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按照已有制度来执行,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还有部分高校虽然遵照管理制度执行,但是却将学生视为首要监督对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对于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界定,很多方面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往往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五)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较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设备仪器无人使用,很多高校在采购了实验室设备之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都不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很多设备也没有真正的用在实验教学中,甚至有部分仪器购置回来之后从未使用过;二是实验用房紧张,新的实验设备采购回校之后,由于高校实验房比较紧张导致没有地方进行安装而闲置;三是实验设备的盲目购置,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没有配备专职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进行设备仪器的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导致花费大量资金购回的设备无法有效使用。
二、高校实验室科学管护的建议
(一)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管理队伍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多专业课教师本身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人员既要准备实验教学,又要组织实验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一人担任多项工作任务,而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低等级的管理工作,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高层次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明确,要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员。
(二)加大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个高校应该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规划过程中事先划分一部分资金来作为实验室管理维护费用,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在进行学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管理资金的投入量,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机制,这不仅仅是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需要,也是确保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过去很多陈旧的制度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校的管理章程,必须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高校实验教学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实验室的教研功能。
(四)积极组建高校网络实验室
最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将实验室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将实验室的科学创新管理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来抓,建立起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做到实验室信息及时更新,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学院联合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最新情况。
(五)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
应该打破条块分割的限制,优化配置实验资源。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实际,逐渐突破系部条块分割的束缚,对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重组,让不同实验室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实验室数量多、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一些通用性比较强的实验室,例如管理系、贸易系、营销系的实验室,高校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共享实验室,除了提供本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外,还能够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室投资成本,还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叉研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篇10
关键词 高教园区 实验室 资源共享 保障体制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in Security System for Laboratory
Resources Sha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Zone
LI Tao, XU Jianfei, SUN An'long
(Zhangjiagang Campu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AbstractUniversity laboratory resource sharing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to build the Higher Education Zon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resource sharing,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security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resource sharing in the following four sides: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nd positioning,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laboratory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Zone; laboratory; resources sharing; security system
0 引言
“高教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高等教育扩展的同时,通过探索建立园区高校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师资等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机制,构建开放互通的发展格局,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①其中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又比校际课程互选、教师互聘等资源共享工作涉及面更广,情况更为复杂,因而实施难度也更大。而从资源投入比重来讲,以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室资源是高校最大的资源。若能较好地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将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能促进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减少重复建设,显著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因而其意义也更加深远。②③
1 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现状
目前高校对实验室资源的共享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高校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对于高校大量的实验室资源来说,其共享的形式和内容都还远远不足。④⑤2008年“浙江省高教园区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问题调查研究报告”曾得出结论:“实验室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对象主要是各类高校,而且开放的实验室比例非常低,在10%以下的高校占64.29%,在10-30%之间的占19.05%,两者之和为83.34%,也就是说有83.34%的高校对社会开放的实验室比例在30%以下。在共享的实验课程占学校实验总课程的比例上,有50.95%在5%以下,有31.37%在5-20%之间,两者之和为82.32%,也就是说有82.32%的高校实验课程的共享率在20%以下。在开放共享机时数所占总机时数的比例上,在10%以下的高校占55.77%。从统计结果看,我省在实验室共享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有非常大的提高的余地。”这不仅体现了浙江省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的共享状况,也基本体现了全国的普遍现状。而限制实验室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入的原因不仅有体制和认识上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缺乏完善的保障体制,从而导致很多探索难以持续和深入。
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既是我国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我国在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⑥因此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促进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 实验室资源共享保障体制
高教园区是高校聚集的区域,这为园区内高校的实验室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既涉及到各校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宏观因素,又与各级参与者的个体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保障体制必须既能协调各方的工作,又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本文从组织、制度、管理、定位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保障体制。
2.1 实验室共享的组织保障――建立共享实验室的联合管理体制。
高校实验室资源的深度共享,不仅需要教学环节的协调一致,更需要参与各方在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人事安排、经费划拨等方面的协调,这种协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重大方面,因此必须由学校最高层来决策。所以为了保证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个由各参与高校的校长组成的联管会来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在联管会之下应成立一个由各校实验室主管部门领导构成的实验室工作管理委员会,并常设办公室,直接面对各个共享实验室,负责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考核。为了辅助实验室工作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可以建立一个实验室资源共享专家委员会,由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为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日常监督和量化考核工作。实验室共享体制的组织结构图示如下:
图1实验室共享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框图
2.2 实验室共享的制度保障――加强实验室人事、劳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一体化管理
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理想状态是各实验室均依托于一所实力较强、基础较好地学校建立,整合原有各校的设备、人力资源,统一分工,共同为参与共享的各高校提供同质的服务,即实现规划、运行上的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化必然需要系统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的约束,才有可能持续。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共享实验室虽然依托于一所学校建立,但人员均来自各校,实验室工作也要服务于所有高校,此时难免产生人心所向与工作面向的异位,若不能很好解决,就可能导致工作矛盾,甚至严重影响实验室共享工作的开展。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不仅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更需要从制度上加以疏导,建立有利于共享工作开展的一体化的管理制度。
因此在实验室资源共享之初就应该由园区联管会统筹负责,建立统一适当的人事、考核、分配和运行管理制度,淡化人员隶属关系意识,鼓励实验室人员一视同仁地为各校服务。考虑到共享实验室的工作较为复杂,为吸引人才、激励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对实验室人员的分配政策应相对比较灵活,可以略高于各校同等人员的分配水平。对共享实验室人员应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可以包括领导考评、同事互评以及用户考评,用户可以从接受服务的所有各校师生中按一定比例抽取,考核内容要体现出公正的面向各学校服务、对所有师生负责的要求。考核由联管会实验室工作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结果与分配直接挂钩。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和考核情况在各校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都与各校内部工作同等认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 实验室共享的管理保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确保日常工作高效运行
为加强共享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共享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每个共享实验室设专职实验室主任一名,较大的实验室可以再设副主任1-2名,辅助实验室主任工作。共享实验室的工作任务由联管会实验室工作管理委员会统一下达。实验室主任具体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教学科研计划的落实、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等。
实验室主任实行聘任制,由高教园区联管会统一聘任。实验室主任对联管会负责,由联管会实验室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主任的考核,并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保障共享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2.4 共享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条件保障基地
联合管理的共享实验室要服务于高教园区内参与共享的各个学校。不同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异。有时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实验,其内容和要求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让实验室教师同时承担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使承担下来也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且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共享实验室应定位于单一的条件保障基地,主要负责技术保障、日常管理、实验指导和具体建设工作,为各校的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这些工作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有利于实验室集中管理,节约运行成本。而实验教学尤其是专业实验教学往往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可以由各校任课教师承担。若实验室教师可以承担部分实验教学任务,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由各校自行聘请,另行结算。
3 结束语
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是高校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是高教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偿还基本建设债务和内涵提升大投入的双重压力下,各高校都已认识到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⑦但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合并、实验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园区内各高校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制来保障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只有有了完善的保障体制,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才可能持续、深入、良好的开展下去。而实验室资源的深入共享不仅将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保障水平,也必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为园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项目名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注释
①叶秉良,戴文战,杨蔚琪.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69-1472.
②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110-112.
③邓德胜,盛均全,周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8(3):62-64.
④贾让成,林麒,陶燕丽等.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2.18(2):34-37.
⑤孙健,李平,朱永飞.论高校新校区实验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09-110.
⑥赵胜年.教学资源共享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关于学院路地区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若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