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快乐体育;兴趣

为了基础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总目标。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贯彻“课程标准”必须做好教学工作

1.要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试验工作。结合试验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器材改革。要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从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才的需求。

2.加强学生课外体育的改革步伐,扎实推动全国中小学课外活动园地的建设。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把学校运动会真正变成为广大学生乐于参加的体育会。在总结十多年来学校体育课训练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我国学校体育实际的体育课余训练方法,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鼓励并推动学校体育为国家竞技体育多做贡献。

3.加大学校体育评价的改革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在全国实行。坚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体育考试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生身体状况,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方便学生考试。

4.加强体育师资培养工作,尽快建立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体育教学需求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根据目前学校体育师资的现状认真研究对策,并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5.要始终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切实能够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重点解决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

6.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另外,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7.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8.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贯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改革是关键

开展学校体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强自豪感。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中的落实,学生将会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校体育在这一标准下开展,将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思想,以快乐为整堂课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使快乐真正深入学习当中,从而使青少年体会到健康的效果,使青少年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崔漩,龚继忠.从安然破产看企业财务控制.财会月刊,2002,6.

篇2

1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支配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反复练习和训练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

1.1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由重技能训练的竞技化体育教学向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转变;由注重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向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转变;由教师为中心示范,指导技能训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由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统一模式”向关注个体差易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转变。体育教师将不再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学生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学生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1.2教学策略的变化: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在这种双重的改变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做好角色的转变,以便更好的实施新课程的教学。

2.1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就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裁决者,是决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把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统一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发展。新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合作参与意味着平等,民主与和谐,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将被这种民主、平等的新型的教学关系所替代,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一个“学习共同体”。

2.2由评定学生等级的裁决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角色的这一转变,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领域的角色转变,在以住的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是区分学生成绩“好差”的唯一标准。新的教学理念能有效地改变这种评价现状,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新课程的评价推向了多元、立体、开放的方向,使课程评价不再是学生区分等级的分割线,而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兴奋剂。新的评价观念和思想不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把教师由评定学生等级的裁决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转变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教师把这种理念创造性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3新型的体育课堂

3.1淡化竞技运动,突出健康新观念: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体育也就没有必要选择那么多的竞技运动项目,并且运用运动员训练模式来训练学生。对教师来说,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脱离了纯技能训练,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3.2培养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要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平等、互助、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看、激发学生想、激发学生练、激发学生比、激发学生闲暇时间也要练的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要让体育课堂充满吸引力,引导学生参加,必须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贯穿课堂的始终。课前,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课中,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兴未尽的感觉。“教之初—趣已生,教之中—趣更浓,教之后—趣亦存”,就是新教学理念下兴趣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形象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3以人为本,强化全人发展观念:

新型体育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角度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定,都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练习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二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在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课程标准下,只要学生认真、主动的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全面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不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也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健康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性确定弹性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激励激励评价,创造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把锻炼与培养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组织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篇3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七步教学法。

l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从问题人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沉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J决地接受教育。如在课堂上用2分钟一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再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至于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发挥想像,自由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掌握运动技能。①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②用10分钟一20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分钟一7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分钟-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分钟一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人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指导。

4.体验运动乐趣。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人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分钟一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5导向价值。用1分钟一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辅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田径教学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了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田径课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应当与时俱进,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部分高中田径课教学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中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对田径课的的认知及参与情况,为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及中学田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八中、北师二附中、北京二十二中、北师大学三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五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与处理这几种方法开展研究。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针对田径课教学目标的调查分析

在对中学田径课教师教学目标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等成为学校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对田径课的认知情况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传统的田径教学的影响,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培养学生合作以及顽强拼搏精神等的要求并没有十分严格。

在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快速跑、耐久跑、障碍跑、蹲锯式跳远、双手掷实心球占教学内容的80%以上:跨栏跑、背越式跳高等占20%以下,可见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状况。

但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教材为主,突出健康性的内容较少,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实用性差,不能指导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同时我们还发现能够根据育人目标大胆创新,灵活设计教学内容的仅占25%,而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特长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师却占有75%。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对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田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使用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的比例还很低。

在对学生当前田径课主要采用的成绩评价方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认识有所改变,对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感意志等方面多了一定的关注。但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成绩和技能评定仍是首选的评价内容。

(2)学生对田径课教学认知情况及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学生对田径课重要程度的认识和是否喜欢田径课的调查中,尽管有54.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重要,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喜欢田径课,喜欢田径课的人数仅占13.4%,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枯燥、太累、不喜欢运动、害怕考试等。学生没有感觉到田径课生动、有趣的一面。

在针对学生田径课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在田径课上的学习方式以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较好成绩为主;在对田径课上掌握技术的方式的调查中,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指导来掌握某一教学内容。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被动、应付性的接受教师的指导。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教学目标方面,田径课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实效性较差;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并不能够根据育人目标大胆创新,田径课内容还是以竞技教材为主;在教学方法方面,仍以讲解示范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和分解法等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是被动、应付性的接受教师的指导;在评价方式方面当前的评价标准还是以达标成绩、技能水平、出勤情况等为主要评定内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学生对田径课的认知和参与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上田径课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真正喜欢田径课的学生并不多,学生对田径课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04-0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师命令,学生遵守”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的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性思维,从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材中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期望激励: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表扬激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后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倒臀靠踵,后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六、拓展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有目的的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就会产生迫切解谜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主体性异步教学

新课程的新,是指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融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的新体现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主体性异步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组织教学,然后依据下列步骤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接受,而不是强制、命令地让学生必须服从。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布置场地,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让他们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如,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此游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发展,同时在动脑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二、设置探究性问题

在课上,用1―2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问,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到A、B、C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难度应不相同。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提出问题:C类――小兔、袋鼠和青蛙是怎样跳的呢?B类――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A类――手臂的摆动是否可以帮助身体跳跃呢?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等等。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开始先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自发组合,分组自主学习。给A、B、C三个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层次的标准不同。然后,用1―2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再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在学生中仔细观察个别指导。最后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四、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使其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积极作用,并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五、体验运动乐趣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对B、C层学生要多实施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其优点和成绩,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

六、思考与练习

篇7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教学 游戏教学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情绪,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法,进一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游戏教学法有些心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阐述如下,供同行分享和参考。

一、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原始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将学而不倦、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脚内侧长传球”的训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小组成员以球门为中心依次站开,两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游戏式教学,远比照本宣科地讲教和单纯地训练有趣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又如,教师在进行球类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玩球”,或开展“运球绕物”、“擂台赛”、“多人对抗”等体育游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促进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并且得到相应的体育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短跑教学设计成“你追我赶”的“追逐游戏”,从而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竞争,激发其运动热情,提高短跑训练的效果。

但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应根据体育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比如,在体育课刚开始时,因为学生刚从文化科目学习中脱离出来,只经过短暂的课间活动。所以,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尚未能得到充分的活动,注意力尚未得以转移,运动心理也属于待激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一下子就安排剧烈而持续的体育游戏,即使游戏的趣味性十足,学生也难以适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起始的准备阶段,应安排简单而轻松的小游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站成几行,在前面做动作,让学生即时学做,并要求同学间互相监督,看谁反应的速度最快,动作的模仿最准确。这样的课始小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为进入体育学习和训练过程做好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在体育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已处于疲劳的状态,但情绪却处于亢奋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将直接影响下一堂文化课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应在下课前安排一些可以放松心情、解除疲劳的小游戏以结束体育课程,如猜谜等。实践证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体育游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游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特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过程,以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排球运动中的“双面传球”体育技能时,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将双面传球的技术动作设计成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娱乐过程中进行学习和自我锻炼,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中长跑体育训练时,如果直接按照体育教材的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在整个体育课堂上进行单调的训练,势必使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单调又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将该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成体育游戏,就可以使体育训练的内容和过程丰富多彩。教师在中长跑训练课中,不直接强求学生跑完规定的全程,而是充分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安排学生进行追逐跑游戏,使得中长跑训练过程既有情趣,又有竞争性,其教学效果会远远超过单纯的中长跑训练。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体育游戏,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思想压力,成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三、适当利用师生合作的体育游戏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篇8

【关键词】体育课堂;互动教学;体育兴趣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大量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是促进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教学效果也会发挥独特的影响作用。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概念的理解

有效的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一代产物,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发展到现在新的课堂理念,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高高在上"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体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体育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互动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体育课堂中可以互动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技术动作讲解与学生动作模仿示范、动作联系中教师的个别辅导、教师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教师的鼓励赞扬等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鼓励,对学生形成整体印象。例如:在技巧——鞍马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个别学生对鞍马产生胆怯感。教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先进行疏导;后示范再讲解动作要领;再针对该学生适当的在鞍马前放上一块起跳板,使其增加鞍马与地面的高度,从而降低学生胆怯感;然后教师在一旁有效帮助,鼓励学生反复尝试该动作,达到技能熟练程度。

(二)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互动是体育课堂的主要互动形式,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在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提问、评价、讨论和动作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都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群体互动。例如:《快速跑》一课中,当学生听到快速跑时就反射性地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因此我将本课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安排一到两个有针对性的激情游戏,如《前仆后继》反映的是协调、灵活素质的游戏;《快速扶棒》反映是快速反应的游戏学生们特别的喜欢,假如体育教师参与到其中既能把课堂有效的带动起来,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这更能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一方面。这样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比枯燥的跑、跳、投等练习要更好些。

三、互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或者是为达到某种预想的效果所采取的行为,课堂互动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控制教学的秩序,维护教师的权威,完成技能传递的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保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为赶时间急着让几个突出生回答,就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在教学中,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时间,重视生生互动,只有保证合作的时间,学生才有机会进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只有保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必须重视教师的“导”

互动教学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但它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不能一谈互动学习,就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导应超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超前教育,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超前诱导,学习习惯的超前培养。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要以学导教,确定导学导练的重点,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在学、思、议的过程中逐一加以解决。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重视了教师的导,学生才会爱学、乐学、会学,真正学会学习。

师生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置以及自主、自由的进行学习的权利,同样教师也可以从师生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是多么的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认识师生互动的优势与特点,发挥出师生互动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优势,优化互动情境,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是学习的动力之一。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动”起来,让每一堂体育课都焕发活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

[2]那.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指导[J].体育教学,1999,(6).

[3]李虹.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篇9

关键词: 新课标; 高等院校; 体育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16-02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从无到有,经历了从交谊舞(大众体育舞蹈),到以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为主,大众体育舞蹈为辅的发展过程,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内容,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为主,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部分内容为混合教学内容,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舞蹈课。随着新课程标准逐渐在我国高校的实施,高校体育课已由过去只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向注重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考虑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体育舞蹈课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改革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1]。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

(一)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体育舞蹈共有十种不同风格的舞种,这十种舞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脾性的大学生。发挥体育舞蹈音乐与韵律舞蹈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基础。“兴趣是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和事物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结的一种心理倾向。”[2]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锻炼的兴趣爱好,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无法使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就很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充分发挥体育舞蹈音乐韵律的舞蹈作用。把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欢快的韵律舞蹈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提高了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和审美力,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舞蹈与运动技能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与拉丁舞两大类,共十种舞。其特点是舞种,音乐丰富,有阴柔、圆滑、流畅的华尔兹;有动挫有力,富阳刚之美的探戈;有缠绵、浪漫的伦巴;有欢快、活泼的恰恰等风格各异的舞蹈。其运动技能的形成关键在于舞蹈风格的掌握。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将体育舞蹈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下肢、踝关节的肌肉、韧带力量,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得到良好锻炼,使心率下降、肺活量增大,达到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体育舞蹈的运动强度随着舞种的不同而不同,只要坚持半小时活动,其生理负荷不亚于打一场网球赛和中长跑。体育舞蹈起到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活动,使昔日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他以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加上鲜明的节奏变化动作,满足了当今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要。体育舞蹈是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学生在舞蹈和音乐中改善心理、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所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舞蹈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3]

(五)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舞蹈是一项以舞蹈、礼仪、社交融于一体的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随着人类社会演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已不能满足过去那种只注重运动技术填鸭式的体育教学,而体育舞蹈特有的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在礼仪、社交上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在体育教学中,男女舞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在有礼、友善、高雅中交往,让大学生正确处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舞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领域。

三、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程序的尝试

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要求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一是全面系统,二是要层次递进,现今由于交谊舞主要目的是以娱乐为主简单易行,又比较实用,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可作为体育舞蹈的辅助学习舞蹈,也可独立为一门教学课。又由于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体育舞蹈课课时有限。因此可将现在交谊舞和体育舞蹈的部分内容为一体的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

(一)交舞谊舞教学实践程序

交谊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1所示:由于布鲁斯音速缓慢舞步也慢,节奏鲜明,舞步简单,辅助动作很少,特别容易学会。所以,把布鲁斯作为学习交谊舞的开始部分,平四步舞是以中国的秧歌舞步为基础吸收了水兵舞和伦巴一些有特点的舞步组成,平四步舞是平均的四步舞,音乐节拍24或4/4,没有快慢之分,舞步自由舒展,协调平稳,速度适中,因此把平四步舞放在布鲁斯之后第二位学习。快四步舞音乐节拍44,每小节四拍,速度:每分钟48-50小节,舞步快速灵活,轻盈潇洒,朝气蓬勃,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占两拍,快占一拍,由于和布鲁斯、平四步舞的音乐属同一类型都是24或44的音乐,因此把快四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之后学习。慢三步舞音乐是3/4拍,它的特征是身体的姿态要挺直,而且有上下的起伏。每小节共三拍,第一怕用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在第二拍、三拍慢慢立到半脚掌上。每一个循环是三步,是单数,起步要换腿。因此,把慢三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快四步舞之后学习。快三步舞的音乐优雅动听,轻盈活泼,音乐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是3/4拍,一般每小节的第一拍舞步要稍大一些。但就整个舞蹈风格来说还是要文雅、平稳、流畅,好似在溜冰场一样旋转速度快,动作不容易掌握。[4]因此,把快三步舞放在交谊舞教学程序的最后阶段来学习。

(二)摩登舞教学实践程序

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五种舞,摩登舞中五种舞的教学实践程序如图2所示:

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都是34拍音乐,只是音速快慢不同,风格特点不同。舞步都是三步一个小循环,第一步在34音乐中的重节拍上。华尔兹阴柔、圆滑、流畅,在舞步运用中有起伏、升降、摆荡的动作要求。如先学维也纳华尔兹,由于音速快,很难掌握其运步及风格特点,对于初学者相当困难。因此,应先学华尔兹,再学维也纳华尔兹较为科学合理。狐步舞曲为44拍,每分钟30小节左右,由于狐步舞的特点是舞步平稳,自在悠闲,动作流畅,行如流水加上音乐优雅、恬静、婉柔流利,使其舞蹈特性更加文雅,舞步变化多样,需要舞伴之间配合更加默契。因此,把狐步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三位来学习。探戈舞风格是动静交织,潇洒奔放,头部左顾右盼,快速转动,舞曲为24拍,每分钟30-34小节。跳探戈舞时要求膝关节松弛、微屈、重心下沉,脚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因此,把探戈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四位来学习。初学者在掌握了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探戈舞步以后才能学跳快步舞。否则,在快节奏中跳复杂的舞步会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或是动作变形。这样会使舞步之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体现出快步舞轻松活泼的特点[5]。

(三)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

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3所示:

体育舞蹈姿态的要求是以芭蕾舞姿态为标准的,也就是体育舞蹈的姿态都是芭蕾舞的姿态要求。因此,芭蕾舞的练习内容是体育舞蹈教学的第一步辅助舞蹈。

爵士舞是一种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的现代舞蹈。对节奏感与协调性的提高有良好有练习效果,而这一点正符合拉丁舞对节奏与协调性要求极高的特点。因此,把学习爵士舞作为拉丁舞教教学前期第二步的辅助舞蹈。

伦巴舞在拉丁舞中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它的音乐缠绵,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以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情为主题,被称为位丁舞之魂。伦巴的音乐是4/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7-31小节,是一种四拍走三步的舞蹈,学生较易掌握,因此把伦巴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首位。

恰恰舞为4/4拍,速度为29-32小节/分钟,由5步构成,风格较欢快,所以把恰恰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二位。

桑巴起源于巴西,音乐2/4拍,速度为每分钟40-5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兴奋。在一小节当中,舞步可以跳出二步(SS)、三步(SQQ)、四步(QQQQ)多种步型,所以把桑巴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三位。

牛仔舞起源于美国,音乐为4/4拍,速度为每分钟40-4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诙谐、风趣。牛仔舞的基本形式为三步,关键要使膝和踝关节放松,然后快速弹动,体现升、降、升的感觉,所以比较难跳。因此,把牛仔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四位。

斗牛舞音乐为2/4拍,速度为每分钟60-62小节,一小节2拍。斗牛舞中的男士是表现斗牛场上的斗牛士,女士作为男士手中的牛蓬,因此,在舞蹈中都应始终保持一种英武、敏捷、自豪的姿态,用很多的原地步、基本动作和追步来过渡和连接,动作组合较难,并且身体呈反弓形,要求极高,姿态难掌握,因此把斗牛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最后来学习[5]。

根据以上论析,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各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因此,将现今的体育舞蹈课可分为交谊舞课、摩登舞课和拉丁舞课,是符合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与教学时数限制的矛盾,体育舞蹈是新兴的时尚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缺乏的矛盾,交谊舞是大学生容易学习又是实际需要的与交谊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育舞蹈的矛盾。因此,根据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及新课标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通过改革高校体育舞蹈课,把现今的高校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才能解决这些教育教学矛盾,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方向指引下,体育舞蹈特征功能的发挥,以及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教育的提高,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对塑造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阮宜杰.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09(9):90-92.

[2] 段建华.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J].四川体育科学,2002(4):77-78.

[3] 曹保莉.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22(4):69-70.

篇10

一、根据初中学生的主观需求设计情趣化体育游戏

在古代社会没有学校的情况下,长辈一般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生活能力和经验的传授。比如,在解放初期,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世代以猎熊为生,鄂伦春族的孩子们玩的游戏就是“猎熊”。由此可见,游戏教学法是既原始又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内容枯燥、缺乏激情,与现实生活中所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形成了反差,使得许多中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下的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即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体育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初中学生低龄化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游戏,尽量满足不同的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的个性需求,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体育教师可以给女生安排能够体现女生运动之柔和特征的游戏,如可以锻炼平衡性、柔韧性,并可以提高合作精神的“跳皮筋”游戏。另外,教师可以给男生安排体现其激烈运动特征的游戏,如具有竞争性、对抗性、追逐性,并可以有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跑动速度的“拍背”体育游戏。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篮球项目中的传球时,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训练规律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势必使学生感到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枯燥无味,而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初中年级的男女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因人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即教师在带领学生在圆圈上做传球和抢球练习时,可以安排男生“独立作战”,让每一个男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抢夺圈上的传球,以充分发挥初中男生与生俱来的竞赛性和争斗性。但对于女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应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女生三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同时入圈抢球,并规定“游戏规则”,三人之中只要有一个人抢到篮球,三人就可以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的另外三人小组则一起入圈。教师采取这种游戏教学法,一方面能有效克服女生害羞胆怯、在公共场合动作或肢体放不开的弱点,提高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技能练习的勇气和热情,另一方面因为小组的“出圈”或“入圈”决定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女生都能够互相合作,尽力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安排情趣化体育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