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发展。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内容为依据。当前我们的体育教学主要由体操、球类、田径、健美、传统体育、新兴体育、保健原理等内容组成。根据学习特点的不同,体育学习又可以分为陈述性、策略性和操作性内容。陈述性内容主要包括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操作性内容主要学习如何操作和演示各项技术动作,策略性内容则主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陈述性内容的学习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听讲、阅读和记忆,无需深究,学生通过自学即可掌握;操作性和策略性内容只靠教师讲解和演示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运动学研究表明,要想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必须经过切身体验和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操作性内容和策略定内容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一些以练习为主、相对安全和简单的内容时,尽量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在学习一些集体项目,需要共同学习或者有相对深度的知识时,尽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对于那些深度较大,容易产生疑问的内容,则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
二、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高中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已经非常接近成年人。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知识容量更大,涉及范围更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时,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并存的策略,引导学生使用小组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进入青春期后,女生的身体发育要比男生早,并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大,男女生在身高、肺活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所以,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结合男女生差别,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三、立足学生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
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破除对书本和教师的迷信,引导他们在不断挑战权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一切皆有可能,要勇于质疑,大胆想象,敢于创新。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呢?
首先,教师要从意识层面上引导学生敢于进行批判。从各国优秀科学家的实例可以看出,只有敢于挑战权威,破除迷信,大胆质疑,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全新的观点看法,才能获得创造性发现。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更新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改进跳远这一项目中的身体姿势等,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这些事例相结合,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其次,教师要从自信心的树立上引导学生勇于批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遇到问题时,让他们先自己进行思考,然后再在同学之间展开考讨论,并在这个辩论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随着同学们技能差异的不断缩小,参与挑战的学生更容易取得成功,并树立更强的信心。
最后,教师要锻炼学生有勇气去大胆批判。韩愈曾经说过,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老师可以有意为学生创造一些进行批判的机会,比如在讲课时,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故意讲错,对那些发现并提出错误的学生做出表扬;做动作示范时故意演示错,对那些发现问题的学生做出表扬;在学习一些重、难点问题时,先给出一个观点,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补充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学生在向老师挑战时,受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注意首先对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给予表扬,然后再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质疑,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学生要具备过人的胆识才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用批判的眼光去研究教材,科学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当然,在具体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本文所论述的几点,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得法”,还需要我们广大体育老师在今后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灵活合理的采取教学方法和手段,让高中生在体育教学中既得到锻炼,又得到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强松.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及安全措施[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1).
[2]申广辉.试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J].教师,2010(3).
[3]张景丽.谈体育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9).
[4]戴成耀.对新课程下新体育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0(25).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方面来进行,这也是高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提倡体育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观念想方设法进行转变,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教学中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一切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意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采用分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需要向学生灌输分层教学的意义,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定位,让学生明白人的意志能力及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找准发展的目标,从而使体育训练更好地开展起来。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且具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分为一级,占总学生比例的5%;体质较好,能够对训练内容轻松完成的学生归为二级,占总学生比例的30%左右;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的,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体育训练内容的分为三级,占总学生比例的45%左右;体质弱,运动技巧差以及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归为四级,占总学生比例的20%左右。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以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如,小组研讨、竞争游戏、即兴发言、情景模拟等。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教学法,让竞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使课堂变得活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团队精神。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来对竞争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支持,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创新无从体现,所培养出的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体现不出来,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检验。所以,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分组竞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竞赛,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差异,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分组,如果此时让学生自己单独进行训练,那么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分组训练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从而使体育项目的训练高效地开展起来。如果某一层的学生人数较少,可以直接进行训练竞赛。例如,如果一级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可以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一般每组5个学生为最佳。训练活动要保证在学生的能力允许范围内展开,在教学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交流心得、合作学习,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提高的目的。
2.动态管理
学生上进心理的激发需要建立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基础上,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对学生间的差异能够兼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分层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于部分已经超过上一层次的考核要求或者已经达到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及时进行层次的调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倡导快乐体育教学
1.教学内容的精选
在进行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及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需求相符合。如,在篮球教学中,关于技战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一个方面都训练到,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注重实用性,如,可以多训练运球技术及投篮技术等。像运球后转身、胯下运行及背后运球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课堂中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对于其他重点内容,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力争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在实际运动中发挥其内在潜能。
2.用战术吸引学生
在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以足球课堂为例,由于足球和战术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所有对比赛中队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如,相互之间的配合、位置的变化等。在体育课教学中,举行足球比赛,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球技,并享受比赛的过程。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会不停地在球场上来回奔跑,不但要与对方球员进行竞争,还要和本方队员进行配合。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高度融入比赛中,也能体验参与比赛的愉悦感。除此以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度关注比赛的结果,胜利了不能骄傲,输了也不能气馁,力争下次比赛的胜利,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体育比赛。
3.适当强度的训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其实现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及既定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一定高度训练方法,还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得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终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量非常大,而且比赛的对抗性也比较强,因此对学生的体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战术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学生才能在比赛中享受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组织比赛时,按照实际情况,把握好训练的强度。
对于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发挥其引导、解决问题的作用,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扶持和解决的措施,为体育教师排除困难,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成效。对于高中体育教师而言,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标准来制订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当然,可以根据大纲要求适当地进行变革,不能一味追求与大纲的一致,使教学陷入僵化。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做到的时要采取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从根本上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1(7).
[2]刘兴川.浅论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化思路[J].体育时空,2013(8).
[3]张德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策略;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之一。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适时改革体育教学的观念,开拓创新,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继续深入与发展。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
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其体育教学活动落实的还不到位,并且在传统高中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其与文化课相比还欠缺许多,教学中得不到重视。
2.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还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喜静不爱动的学生,以及许多的女生,会认为体育活动是体力活动、劳务运作,从而对高中体育课往往提不起兴趣。
3.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还缺乏科学的教学系统,学生在体育课上并没有真正地进行锻炼,只是在热身之后就各自去玩耍,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体育知识,无法掌握准确地锻炼健身的方法。
4.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守旧观念,“以应试学习为主”的观念导致人们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学生不爱体育活动自然也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从而不仅真正发挥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1.丰富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堂精彩纷呈
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中设置的项目过于乏味,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地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除了发掘当地项目外,还可以大量引进一些学生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以达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说,在教学开始阶段,可以挑选出8~10个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随着学习的深入,可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适当增加几个项目。在确定体育项目时,除了健康教育以及健康基础知识、游泳等国家规定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武术、球类、体操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项目,并且应适当增加此类项目课程比例,球类项目下可以分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体操类也可以下设艺术体操球、彩带以及绳、健美操等,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爱好学生的需求。这种分类教学模式,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将这些体育项目代入家庭的意愿,从而有助于家庭、社会的体育习惯,达到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目的。
2.健全体育评估系统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应建立并健全有利于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鉴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不尽相同,因而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寻找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动作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体育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取代传统的测验或考试考核,使得每一位学生均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以便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动力。
3.因材施教,制订个性化教学策略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兴趣、爱好、心理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分类方法有集中组合式和班级组合式,集中分组式是先进行集体授课,对
学生统一讲解某项运动要领,再根据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式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来说,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可让男生在足球场、篮球场进行此类活动,女生喜欢体操、排球等,可让女生在空旷地活动,对于不喜欢运动及体质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跳绳、羽毛球等一些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再将教师自身特长及风格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篮球等球类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整套动作的学习和思考,作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那种注入式或者训练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可以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发挥以及表现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比如,可以在体育课上增设一些令学生放松的下棋、唱歌、打球等游戏,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特长的目的,以便能有效激发高校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行动去感受体育的魅力。
综上所述,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响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更是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做好相应的教学措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学良.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活动课教学[J].科学导报,2013(14).
篇4
摘 要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加强学生体能的发展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要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更要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得到发展。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技能教学中融入体能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运动技能 体能 发展
一、引言
新课标中对初中体育教学要求为增强初中生体育学习主体性、激发初中生运动兴趣、加强初中生运动技能学习。在强化锻炼学生身体运动技能、增加身体协调性的同时,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及正确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全面培养学生身心向健康和谐方向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与学生的运动兴趣紧密相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以技能为载体,有效提高初中生体能。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使得现实情况与新课标所要求相差甚远。一部分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严重制式化,完全按照课本照本宣科,不考虑初中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及年龄特点,一味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化与完整性,以竞技化模式、按照成人技能掌握要求来规范初中生技能学习。如此枯燥且强度过大的技能教学得不到初中生的喜爱,学生无法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及成就感,则必然导致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厌烦,以及对运动的疏远与抵触[1]。这对学生运动技能及积极健康心态培养十分不利。另一部分则是将初中体育教学当作休闲课,将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行学习与体会。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人文关怀,但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无法体验到掌握运动技能后的成就感以及技能提高时的。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技能教学与反复练习,有效提高学生体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增强体质健康成长。没有体能的提高,体育教学课堂就变成了时间较长的课间休息,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不懂得变通的照本宣科教学,不考虑初中生身心都处于成长期的特点,高强度又无趣的体育教学或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堂和运动都产生抵触心理。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技能教学的必要性
某些地区学校片面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及升学率,而忽略体育教学,将体育教学时间强行修改为文化课时间。这不仅加大学生文化课课业负担,还强制占用初中生休息与锻炼时间,由此将导致学生身体体能素质下降,将德智体全面发展变为重智育、轻体育。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到高中阶段学生要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1-2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有难度的武术套路和对练,这就为初中体育教学制定了教学目标,运动技能教学是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要求。与此同时初中生体育教学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生活挑战中拥有坚实的身体基础。初中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与良好体能,技能学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四、以技能为载体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技能和体能教学的兴趣
在所有教学方式中,兴趣教育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技能和体能教学的兴趣,才能更加有效发展初初中生体能。
在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便应设计体能游戏,趣味球类及绕圈追逐跑等趣味性较强的体能训练方式。采取这样学生感兴趣的体能训练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在技能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更好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技能,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学生体能[2]。例如篮球运动作为初中生普遍喜爱的运动,可以用学生间竞技、游戏等参与度更高且能充分提起学生兴趣方式代替专项体能及动作训练,在竞技、游戏中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动作,游戏结束后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指出失败学生的不足,给获胜学生提出精进的建议,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学生安排技能教学及运动符合训练,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培养学生对技能和体能教学的兴趣,在学生更加投入的情况下传授技能,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亦能更有效发展学生体能。
(二)实现德育和体育教育并举,促进技能和体能教学
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初中生付出长久和艰苦的努力,只有通过反复持久的练习,学生才能够实现对一项运动技能的真正掌握。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可能因为畏难情绪产生厌恶心理,难以坚持下去,直接影响技能和体能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特点,学生会迅速参与到新的一项有趣运动技能学习中,但长久且艰苦的技能训练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且抵触的心理,因而不能坚持学习此项运动技能。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前,初中体育教师便应该注意到,并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是向学生传授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面对各种困难与问题,在面对困难时,采取发展的眼光进行看待,从而克服对短暂困难的畏惧等心理障碍,投入到技能训练及体能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在不同时机,针对学生不同心理状态对学生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在学生产生气馁时进行鼓励、在坚持训练及取得进步时进行表扬。例如较为枯燥的耐久跑训练中,意志品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举行小组间耐久跑团体比赛,团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鼓励学生为团体荣誉而努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此比赛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长跑锻炼积极性,也加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技能深系过程中,采取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强化运动技能学习,更加有效发展学生体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和体能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提升身体机能的关键手段,为了提高技能和体能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持久兴趣。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技能学习和体能锻炼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教授学生快速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快速跑技能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科学分组。对反应性较差大动作迅速的学生多安排他们进行灵敏性项目练习,如蛇形跑、折返跑、快速站立跑、抢绳子等多样化的项目;对于起跑反应时间长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进行起动练习、突发信号反应性练习以及各种预备姿势练习等项目。这样,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练习项目,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运动乐趣,实现提升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的双重目标,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新运动技能的教学时,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解该项运动技能的分解技术要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不透彻或者出现错误的环节,教师要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解决。只有学生理解了正确的运动技能,他们才能够正确运用体能,通过不断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实现锻炼和提升体能的目的。
(四)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能教学的融合性
学生体能是初中生学好和掌握必要运动技能的基础条件,而学好运动技能后,又能够形成对自身体能拓展和延伸。正是由于运动技能和体能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锻炼的良好融合,让他们既能够获得体能上的提升,又能够享受运动技能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合理把握体能练习的方法性和手段性,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授“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环节时,很容易出现学生由于运动技能理解不透彻导致体能难以有效利用的现象。因此,在开展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积极融入体能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提升投掷实心球技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发展体能。1.很多学生持球手型不突出。凡是犯有这种错误的学生普遍存在体能差的问题,他们手指和手臂难以提供足够的力量,因此拿球不稳,教师在纠正他们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也要培训相应身体部位的体能,加强学生上肢和手腕手指的力量练习,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手指斜体俯卧撑练习、握力器练习等。2.很多学生在做投掷实心球的预备姿势时,背弓不标准,说明这些学生背部肌肉力量不足,也是体能差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俯卧垫上两头起、背拉肋木练习满弓等技巧性体能训练游戏。3.投掷实心球时,后腿弯曲不够,说明这些学生下肢难以提供足够力量,教师可以安排这些学生加强下肢力量练习,比如引导他们做单腿跳、起蹲跳以及跪姿投球等练习,重点提升他们下肢体能,同时感受下肢发力要领。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协调性的体能训练项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投掷实心球过程中对身体协调技能的要求。在追求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同时,一定要完成相应体能的培训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运动技能和体能教学的有机融合。
(五)加强“课课练”,保障运动技能和体能教学效果
对于每一课时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采取“课课练”模式,通过课堂上的强化练习,在巩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提高体能培训效果的目标。进行“课课练”内容的设计时,教师应该严格把握主教材的相关要求和既定教学目标。例如,教授“投掷实心球”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引体向上、俯卧撑、柔力球等“课课练”练习内容,帮助学生缓解在柔韧性和上肢力量方面的欠缺问题,从而巩固实心球教学效果。
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成一定的技能基础后,教师也可以渗透“课课练”内容。例如,同样是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上肢发力动作要领后,教师可以继续开展学生下肢力量和柔韧性的“课课练”练习,如安排学生进行收腹跳、蹲马步、原地跳起反转等练习。此外,开展“课课练”练习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统筹性的设计,确保“课课练”的系统落实。例如,进行排球垫球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的“课课练”内容,如在首堂课教学过程中安排原地纵跳、助跑摸高等练习,提升学生下肢力量,接下来的课时中安排折返跑、蹲姿往返跑等提升灵敏性的练习内容。这样,通过加强“课课练”,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实现对体能的有效利用。
五、结束语
初中体育课程应该顺应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积极发挥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能中的关键作用,以培养学生体能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逐渐摆脱片面强调运动技能培养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以技能为载体实现体能培养目标,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每一位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的教学任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技能教学和体能培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36).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策略
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有着深刻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借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样适用于此处,只有年轻时好好地锻炼身体,老年时身体才会依然硬朗。身体健康是支撑所有梦想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则是对问题的阐述、分析及策略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与“学”两者完全割裂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课堂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好的课堂,是双方合作、相互交流的结果,而不是独角戏的演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将“教”与“学”完美融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有部分课堂并没有,甚至出现“一个课堂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完全将“教”与“学”两者割裂,完全没有体现“教育”这个词的意义。学生并没有在体育课堂学到知识,教师也没有发挥自身作用。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且传统
尽管教育在不断的优化与改革,但落到实处时,往往并不是太理想。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生命力十分旺盛,难以根除。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讲述法为主,辅以简单的演示法。比如,需要向学生传授踢足球的基本动作与技巧时,教师简单阐述该如何踢,然后进行形式演练,学生进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地学习此类体育活动的精髓,也无法真正体验此类活动带来的审美愉悦。
3.学生学业繁重,无心参与体育活动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新时期固然存在新要求,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社会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为了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各类培训班、阅读拓展、算数练习、诗歌背诵……完全是家常便饭,学习压力的增大、体育活动的单一,使学生无心参与体育活动,同时缺乏了锻炼机会,身体素质降低。
二、对于教学困境的策略研究
1.改变教学思想,重视“教”与“学”
教育课程的设置,其实质在于使学生学得知识,充实自身,为之后的W习做铺垫。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想,投其所学来教学生,重视自己“教”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学生“学”的情况,这是一堂好的课堂所必需的。如此一来,不仅个人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更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
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求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学的优化与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应该摒弃,随着时展变化,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一些跑跳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组的球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跑、跳,另外,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并进行实时教学。这样既改变了教学模式,又使学生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同时教学任务得到完成,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3.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前面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以及良好的教学效率是每一学科教师面临的难题。面对学生积极性下降,教学困难的难题,必须创新体育课堂,将游戏环节纳入课堂教学,海辛格在《游戏人》一文中认为,人类是游戏的动物。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易好奇。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体育游戏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乐于被学生接受,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小学阶段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是个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身体素质综合发展的时期。其次,知识来源于实践,每一科的知识学习最初都是来源于生活。而体育活动是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最为普遍的活动方式之一。体育课程是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身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对体育活动的践行能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最后,王瑞元在《运动生理学》一书中指出,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体力活动是生长发育的源泉。可见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事物的前提。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学习;策略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员通过对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目标。体验学习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百次的创造意志。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实施体验学习,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注重联络学生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教学将生动的直观形象与个体的语言描绘相结合,为学生感悟书本知识架设了一座桥梁。情境的展示,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包括影视图片、音响和声形结合等。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想象再造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恰如其分的体验情境,包括情感浓郁的语言情境和形象直观的事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交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有感有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学生从体验活动中,理解了知识,同时也品尝到了求知的快乐。
三、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现代教师观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诱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主题,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获得对生活的认识。不管成功与否,学生从中都会有所收获。因为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容易成功,越令人难忘。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语言描绘的情境体验感悟更深刻,主体性发挥更充分,要做到“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多种感官参与交流,互相协调。在教学上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电视、幻灯、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实践,自悟知识;也可以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敢于献疑与质疑。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有持续吸引力的体验。它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生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五、拓展体验的空间
体验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应该仅限于在教学中进行,还应该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广泛地体验社会生活,直接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背景,走近作者;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捕捉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历史隔阂;还可提供一些诗歌、小说、散文和科普读物、科技说明文、科幻小说等时文精品,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品味和赏析;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让学生从这个“窗口”中,了解时代风云、科技动态、生活信息等,体验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握时展的脉搏,展望未来社会,感受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篇7
汉语拼音学习是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为识字打基础的阶段。学了汉语拼音还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扫除阅读障碍,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1 当前,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拼音中声母、韵母比较多,学生发音有困难而且有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
受方言影响发音不准。我们常武地区的学生往往发不好翘舌音zh、ch、sh、r,平翘舌音容易混淆,该翘不翘,该平却翘。第二个发音难点是前后鼻音,鼻音丢失或不到位,前后鼻音混淆。一些外地学生在发“n、l”俩音时也有困难,把“大脑”读成“大老”。
声调怪异,过分拖腔带调。一些新生在刚接触四声时,对第二声往往把握不好,像唱歌一样找不着调。在拼读过程中,韵母过分拖调,听起来很不舒服。
受儿时启蒙语言的影响,说话养成“长舌头”或“短舌头”的坏习惯。
在拼读学习中,辨析不对韵母,学生往往把复韵母读成两个单韵母,导致拼读不出。
相似声母混淆,b与d总不分,p与 q 常混淆。
家长不重视,学生缺乏兴趣。有些家长认为拼音学不好没关系,只要把字学好就行,一开始对孩子的拼音学习不问不管。一些拼音悟性差的学生一开始落后了,慢慢地对拼音失去兴趣,越学越难,越难越怕,越怕越没劲。
2 解决汉语拼音教学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2.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儿童入学前就会说简单的生活口语,拼音就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学拼音的过程是不断激活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因此,拼音学习必须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口语学拼音。比如苏教版汉语拼音第一课a的四声教学,如果只是由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学习,学生往往学得索然无味,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就做个有心人,在生活口语中找找a的四声发音。笔者是这样教学a的四声的:笔者指着图上一位阿姨的头像说,小朋友,我们怎么称呼她?学生答“阿姨”。教师解说“阿姨”的“阿”就是a的发音。学生齐说“阿姨”的“阿”。教师接着讲在平时说话中,我们听不清楚别人的话,有疑问时会说,啊,你说什么?这里用到了第二声的a,连起来让学生跟说句子时体会a的第二声,再让学生用a的第二声来说一些句子。学生说,啊,你怎么啦?啊,怎么回事?进一步巩固发音。当我们惊讶时会说,啊,这就是你的新发现。这里又用到了第三声的a,学生用三声的a说句子,学生说,啊,是这样吗?当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会发出感叹,啊,这里真美!这里用到了四声的a。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话时,自然而然把a的四声与日常生活语联系起来了。这样的教拉近了学生与拼音的距离,来源于生活体验的发音学生容易记忆。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语言时,对儿歌可谓情有独钟,中班的幼儿一口气就能背上好几首儿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笔者适当地放入朗朗上口的语境儿歌,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2.2对症下药,突破发音难点
在汉语拼音字母教学中,受方言的影响,第一个教学难点是翘舌音zh ch sh r,教材上是先易后难安排的,先教平舌音z c s,然后再教翘舌音zh ch sh r。笔者在教翘舌音时,发现学生发音时往往把他发成卷舌音,也就是他的舌位不对,为了纠正学生的舌位,笔者就用两手演示,下面的手表示舌头,上面的手表示硬腭,通过演示学生发现自己的舌位只要上翘到中部就可以了,不要卷到后面去。学生通过实践与听辩,慢慢地就体会到翘舌音的正确发音方法。
2.3启发想象,让拼音活起来
拼音符号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让学生直接记忆那么多抽象的符号、抽象的拼音规则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容易混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把拼音符号想象成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或图形,让学生用他喜欢的事物来帮助记忆字母形状。在学生眼里,拼音字母一个个活了起来,成了他们身边的好朋友。比如,声母“y”的教学。教师问:“y”像什么?学生说像树杈,像手形y,像古代衣领,像他的小弹弓等等。想象后,教师引导学生编成儿歌记忆,一个树杈yyy,古人衣领yyy。这样,让字母穿上了生活化的外衣,孩子对y的样子就记得牢
2.4开展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拼音
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比较适应的学习方式应以游戏贯穿课堂。在拼音教学中笔者常用的游戏归类如下:
看口型猜字母。如出示字母aoeiuu,教师摆好口型,让学生猜一猜。也可以让学生摆好口型,教师来猜。
听音选号。如教师先出示音近的三个韵母ai an ang,教师发音,学生选号。
听音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一些声母韵母的卡片,教师读出一个音节ba学生拿着卡片上来,口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再拼读ba。
听音带帽。教师读一个音节词,学生给拼音词标上声调。
送音节宝宝回家。教师出示图与音节,请学生把音节送到正确的图下。
字母手指操。根据发音特点教师可以把字母编成一套手指操。
开火车游戏。教师可以大面积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节省时间。
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要求恰当运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3家校联系,建立拼音学习小档案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 主动参与 原因 策略
现阶段,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把教会学生能够掌握锻炼方式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定为新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这种新的教学观念在众多体育教师中还没有大规模的形成,所以进行相关研究是必要的。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主动参与的作用
主动参与作为认知活动之一,是指主动性的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参与是指让学生在意识和理念上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实践观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手段,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终生运动的意识,对学生整个人生都有意义。
二、现阶段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度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不够
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体育锻炼当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是仅仅当成紧张课堂学习之余的一种调剂。换言之,就是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欲望也不强,没有形成要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另外,一些初中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传统和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接受教师的安排。在这样的模式下,即使学生想要主动参与体育,但他们没有一点主动的权力,对体育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在评定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教师的工作质量是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的,而不考虑体育教学的综合方面。因此,一些体育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评定成绩,采取了一切都为了体育考试成绩的训练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应试,对学生只是教授考试要考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单一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成为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阻碍。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有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就导致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
(一)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他们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体育教师首先要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体育是其他课程学习的一种调剂的观念;如果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拥有好的身体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进行应试教育,而是要进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为目标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能。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游戏性的教学方法来调解体育课堂的单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比如采用听信号追逐跑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奔跑能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模型,然后再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知识的交流、动作的展示等来丰富主动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课堂上展示自己,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激励就会促使学生在课堂和课下主动参与体育。学生为了展示出更好的水平,必然会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练习,从而就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很有意义。广大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初中学生体育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庄辉.试论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教书育人,2016(07):57.
篇9
关键词:口语交际 学校 家庭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2-01
口语交际,应该是指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即时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也是其他各项素养的基础和凭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1.1课堂是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好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时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工夫,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可组织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其他问题,由老师或同学解答,或解答同学的疑难。在这种互问互答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关注小学生、尊重每一位小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实现小学生与老师口语交流的前提。小学生与教师的口语交际,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然而过去,我们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小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生怕小学生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孩子畏难、害怕的心理,课堂教学毫无生气,课堂的口语交际是一种“传话”,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动,没有激情。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小学生,实现小学生与老师的和谐对话,消除小学生的害怕心理呢?教师首先应鼓励小学生大胆说话,要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比如:第一节课师生见面,可以先作自我介绍,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同学们,跟大家在一起,我心里很高兴。你们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短短几句话,使孩子们缩短了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为大胆“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2增强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要让所有学生确定交际的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要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例如,讲“传颂爱的故事”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时,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充分进行看图练习说话,最后进行反馈。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幅图,一对一帮扶学困生、指导学困生。学生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过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爱的故事。
1.3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交际信心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具体做到:
一要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顾影自怜、自我封闭的境地。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专门为他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四要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多受启发。要让“出错”的学生看不到令人“胆战心惊”的“叉号”,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问号”、“再仔细想想”等提示语或启发性的文字,从而消除“出错”学生的心理畏惧,他们会认真解决,或许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沟通出错的原因。
2 在家庭环境里巩固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
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
3 在社会环境中提高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于是我采取了以下这些途径。
让学生大胆与各位老师交往。有的学生性比较胆小,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有一次班里的小黑板掉了,笔者特意让一位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到门卫处借个钉锤,并告诉他注意礼貌。通过这样一次简单的交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
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作为青年教师,笔者经常会接受一些小记者采访任务,这也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在采访过程中的问路、找人无一不是锻炼的时机。
总之,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这三大能力,既要抓住课堂、学校,又要延伸到家庭、社会,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在学习、生活、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生华.林健. 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提高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吸收传统课堂教学有益精华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案,以此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一、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注意内容的衔接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多项板块,高中英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可以打乱教材顺序,对其实现创造性的使用。如:根据学生的学情,可对教材中不适合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缺失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还可以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编排与调整,使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贴切。例如,在高一开学初期,可以先不对学生进行定语从句的教学,而是根据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等语法知识的实际情况,着重讲解英语句子成分及五大基本句子结构等重要的语法知识,针对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进行补充,为高中英语中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多项语法知识的继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又如,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简化Task、Welcome to the unit等教学板块的教学步骤,适当删减一些耗时、耗力、低效的活动内容,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适当增设听力和阅读等高效的教学内容,实现对重点知识与技能的高效学习和训练。
二、注重语言的有效输入,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语言信息的输入(听、读)是语言应用的基础, 语言信息的输出(说、写)是对已有的语言输入内容逻辑综合后的应用,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目前,很多高中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交际交流、写作等方面感觉吃力,究其原因是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加上教学理念和方法等因素,使得许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词汇讲解和句子结构分析为主。这种老套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使学生缺乏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直接导致学生语言输出障碍以及语言应用的能力比较薄弱。语言输入主要是依靠阅读与听力来实现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英语的有效输入,将教材中与阅读及听力有关的内容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例如,把Reading和Project作为主要阅读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其它英文报刊等相关内容的阅读,力求以此加大学生的英语有效输入,从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背景资料,充分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搜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本知识的重点及要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文本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搜集与文本内容相似的背景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化资源,搜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报刊杂志,搜集与学习主体相关的内容,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搜集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中的“Reading B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Why do we need TV and audio devices?”和“What’s the history of TV and audio devices?”展开讨论,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进行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正确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断的成功与进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自信、调整策略,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作为英语教师,应努力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便学生表现出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及时的鼓励;对于学生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采取委婉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表现优异时,要用“Excellent、Good、Great、You are the best”等语句;如果学生表现欠佳,要使用具有建议性的语言,如:“Work harder,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等,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马金国.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08(8)
[3] 闫承利.课堂教学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4)
- 上一篇:村农业工作计划
- 下一篇:街道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