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16 22:3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稿件要求
1.稿件请用16开纸计算机word或WPS格式打印,文题4号黑体,内文4号宋体,并附文题、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及单位名称、作者姓名、摘要及关键词3个~8 个(中英文对照,如英语写作困难者,由本刊帮助撰写)。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推理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精炼,语言、用字规范化。
2.文稿作者署名,请按贡献大小自行排序,不排并列作者,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职务、最高学历)及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及地址、邮政编码。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其他课题, 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证书请注明专利号,并附专利证书复印件。
3.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层,超过4层时,可将层标题再细划分。第一级标题用1 ,第二级标题用1.1 ,第三级标题用1.1.1,第四级标题用 1.1.1.1。各级标题均顶格书写,分级号后不用顿号,空一字空后写标题。
4.图表力求少而精,表格设计规范化,照片请用计算机扫描后附于文末, 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表中数据要准确、清晰,同一指标有效数字位数相同;插图应用计算机绘制,不宜过大,图注采用阿拉伯数字,图下按序号说明。
5.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文献为限。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并按引用顺序排列于文末, 参考文献务请与原文核对准确。日文请用日本当用汉字, 切勿与简化汉字混淆,文摘、转载、内部刊物及资料请尽可能勿作引用。
6.外文字母请用正楷印刷体书写,注意分清文种、大小写、正斜体。
7.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 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8.特别说明:
①来稿内容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作者若不允许对文稿作文字修改,或不同意其他报刊转载、摘编,或不同意在各种电子数据库、光盘、网络进行收录、转载、传播、发行等,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不声明者视为同意。严禁抄袭侵权,造成不良后果由抄袭者承担全部责任。因人力所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待接到退稿通知后,方可自行处理。经审核拟刊用的稿件,通过网上回复或短信通知第一作者,并签署论文授权书。接到需退修稿件待修改整理后尽快发回。退修稿件请在1个月内寄回,超过3个月者,按退稿处理。刊用稿件作者原则上不予更改,如有特殊原因,请第一作者说明理由,并加盖单位公章,否则编辑部不予更改。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
②本刊只接受未曾发表的稿件,勿一稿多投。
③稿件经本单位有关学术机构或护理部审核后,附单位推荐信,说明稿件取材真实,不涉及保密、一稿多投、 署名争议等项。通过索医网投稿者,若论文内容属资助项目或获专利证书,请将课题证书及专利证书复印件扫描后上传或寄至编辑部。本刊编委, 来稿时请注明。若改投其他刊物应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
④来稿免收审稿费。
篇2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过程。
1心理护理范畴
一般认为,凡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均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2护士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那么首先的要求是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及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护士工作者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情感。当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有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向亲友、同事或领导倾吐心声,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要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的话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护士要心胸宽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3心理护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方法学知识。灵活多样的心理护理方法为我们有效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了备选的护理手段。护士应掌握常用心理护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将心理疗法引用于护理工作。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3.1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是在护士与病人之间进行的,能否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护士应说话和气、热情友好、诚恳礼貌。时时以乐观、开朗、自信的情绪去感染病人。
3.2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病人在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家属、亲友及单位领导的言谈举止对病人的情绪会产生直接影响,其良好的语言行为能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而不良的语言行为对病人则是恶性刺激。
3.3创造舒适的治疗与休养环境。病人住院后的环境条件如何,直接影响病人的心境和治疗康复效果。护士应努力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与休养环境。
3.4正确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法。心理疗法在心理治疗中较为常用,同时也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它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解释、安慰、疏导等方法,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心理护理应用
4.1如何面对病人的焦虑焦虑是个体或群体面对模糊的、不具体的威胁感到不安及自主神经受到刺激的状态。患者表现: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躯体疼痛、声音颤抖、全身发抖、坐立不安,心悸、眩晕或头昏、尿频、腹泻、厌食、易怒、缺乏自信心、心理紧张、心事重重等。
对策:护理工作应该使患者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找出引起焦虑的原因,鼓励患者去想,许多患者可找出原因,焦虑的症状会减轻;向患者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必要时,简单讲解手术的过程,帮助患者产生信任感,减轻焦虑;
取得家属、单位的支持,与家人联系,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接触、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改善焦虑症状;采取放松疗法改变焦虑状态,提高舒适水平:①与患者交谈,找出焦虑的原因,取得患者的信任。②向患者介绍缓解焦虑的方法。③引导患者放松:护理人员说“请您回忆有生以来最平静、最高兴、最自在的时候。闭上眼睛,记住那一刻的感觉,我和您讲话时,保持住那一刻的记忆”。通常,此刻患者的肌肉开始放松,表情平静。
4.2心理护理应用典型案例患者:李某,男,47岁,汉族,机关干部,国家公务员,大学文化程度,已婚,妻室健在。因车祸住院,左小腿发生骨折,发现血压升高,测得血压为(170/95mmHg),心率为92次/分。其本人为肥胖体型,有烟洒嗜好。父亲有高血压病史,已死于脑出血。本人工作勤奋、言语谨慎、性格急躁。患者入院后,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热情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初入院患者主动介绍院规、院貌,介绍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主管护土等,并运用言语、语态、行体等沟通技巧耐心询问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耐心细致的的健康教育,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减轻焦虑的程序:亲情护理,以亲切的目光,和蔼可亲、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语言护理,使用温和、礼貌,带有科学性、疏导性、暗示性的语言和患者沟通;环境护理,创造一个整洁、明亮、安静、舒适、优美、安全的治疗环境。同时,也可用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通过全身肌肉放松减轻焦虑情绪,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使大脑皮层紧张状态得到松弛,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篇3
【摘要】本文总结了普通外科患者常见的四种心理状态:焦虑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和预感性悲哀;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便有效控制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普通外科;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1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更加注重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
普通外科患者人群数量大,多数又要接受手术治疗,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人生挫折。外科手术病人常伴发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负性情感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病人康复。因此,普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
2 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整体特点
从以往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看,预感性悲哀的因子均分最高,其余依次为一般躯体状况、社会退缩、恐惧、焦虑/抑郁状态。这说明,普通外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最大程度来源于担心疾病预后、未来健康状况和药物副作用等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这种预感性悲哀,护士可以通过及时给予有关的信息支持加以解决。在术前指导中除了向术前病人讲明术前的注意事项,还应向病人详细讲清手术后预期结果、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对策及预防措施;应指导病人用药,说明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该如何应对,对确实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如化疗药,护士要耐心的解释,让患者明白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不加控制的结果;介绍患同种疾病而且恢复良好的患者,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针对普外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与病人的密切交往,以良好的语言、情绪、行为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观转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消极变为积极;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接受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以达到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普通外科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是焦虑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等。针对普外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现提出以下心理护理对策:
2.1 焦虑状态:外科住院病人由于手术的影响,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其次,病人对手术治疗解除病痛既有强烈的期望,同时又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手术对躯体的影响、生理功能的改变等。因此,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除了一般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外,更要注重对病人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沟通,使病人敢于讨论对手术的感觉,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减轻心理痛苦。还应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病人的情绪状态,取得亲人的配合,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同时从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让病人感到安全、放心、亲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另外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期待有关。患者由于自身医疗知识的欠缺,可能会夸大疾病的严重性,所以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2.2 恐惧:手术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大部分普外患者难免要接受手术治疗。不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手术可能的结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有研究表明,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可以患者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术前尽量详细和全面地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术前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询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手术目的的了解、对手术医生的信任程度、对术后疼痛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顾虑等,针对患者的回答判断其心理状态,并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解释术前检查及准备的目的,必要时可请术后康复较好者现身说教,鼓励其树立信心,主动参与治疗和自身护理。
2.3 一般躯体状况: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的时候会通过躯体不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能是与手术后刀口疼痛、置管、活动不便、常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加,而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关。对出现伤口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的病人,告诉他们这是因为情绪过度紧张而造成的,以免患者以为是病情加重而带来更大的恐慌。情绪状态对人的躯体有很大影响,而且紧张焦虑的病人的痛觉阈限也会降低,所以会觉得特别的疼;病人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对于一般躯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采用精神调节法提高食欲,如鼓励患者多想或多闻酸性食物可激发条件发射,促进唾液、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消化机能,增进食欲。可有意识的在患者面前进食,以引起其食欲。对于睡眠质量下降的患者,护士可有意识的为其提供相对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充分休息。
2.4 预感性悲哀:患者由于对未来疾病的发展、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怎么应对和身体的康复情况的不确定,偏向于把疾病结果往坏的方面想,而给自己带来悲哀的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可以有目的地给患者介绍已完成手术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讲述手术中和恢复期的体验,建立起具有明确性、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刺激框架,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消极心理,保证手术和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组织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病人交流及谈心,互相倾诉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体会,从手术顺利及术后长期生存的病人身上看到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
2.5 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在普外心理护理工作中,护士更要积极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支持少、手术后患者住院次数较多的患者和癌症患者。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特殊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有不安全感者,应主动接触,给其安慰和鼓励;对有孤独感者,应主动介绍医院情况,关心照顾,尊重其生活习惯,按照患者兴趣爱好安排适当的活动;有牵挂家人者,需动员其家人和亲友多探视,多交流,多陪护;病情恶化时患者有悲观、消极、烦闷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性格鼓励和劝导,调节其情绪。
3 结论
普外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个,分别为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和预感性悲哀。普外患者中,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健康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患者、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手术后患者、住院次数多的患者以及癌症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护士了解了各类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患者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爱和力量,唤起对生命的眷恋,敢于面对现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美华,区丽明,谭杰文,等.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
篇4
如何有效的构建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诊断体系成为了我国中医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中医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患者在中医护理诊断体系下进行中医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中医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患 17例;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 (47.8±2.4) 岁.40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 (47.6±2.7) 岁。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护理诊断的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并结合中医护理的特色,构建出中医护理诊断体系.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首先需对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熟知各项护理诊断标准,随后再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不经过学习,直接进行中医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5%,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就是在中医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拔罐、按摩、针灸、中药熏洗、刮痧等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方式[2].目前许多中医治疗诊所或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医生常常身兼数职,代替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中医护理诊断依然存在着应用不规范、临床不认可的问题。因此,当前中医护理临床实践中,急需结合我国中医护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规范的中医护理诊断体系,来增进中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规范及自身护理评判,提升中医护理的质量,同时为我国中医护理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促进我国中医护理的研究及教育发展.
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了解中医护理的相关护理特点。西医护理讲求"以患者为中心",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而中医护理主要是体现"整体观",将具有整体性的人与自然、社会等周边环境形成统一,融合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当人体与周边环境达到平衡统一时,人体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若平衡被打破就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此外,在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也组成了一个整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统一发展,使各项身体机能均能保持正常.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必须要了解人体与周边环境、人体内部的协调发展的原理,从整体出发,通过护理使患者的内外环境均达到平衡。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在中医护理中也讲究辨证施护,在进行护理时以辨证为基础,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出影响患者治疗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使得护理措施手段更加合理,在辨证治疗和护理下更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中医护理中也讲求心理护理,从中医的整体观原则来看,患者的情绪也会对身体的相关器官造成很大影响,进而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西医护理中较为注重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而中医护理中对疾病的防范意识更高,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养生之道"被运用于临床护理当中,让患者从整体上改善身体机能,不仅治疗了已有疾病,还能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其临床实践也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建立必须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做指导,而我国的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与中医基础知识联系紧密,"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均是护理诊断体系建立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理论依据[3];国外护理诊断体系建立较早,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为我国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中医研究当中,各大医学院正为我国储备着大量的中医护理人才;此外,在我国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构建探索中,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在中医护理诊断的定义、总体分类、体系的表述方式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成果显著[4].因此,从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两方面综合考虑,我国中医护理诊断体系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构建环境。
另外,在本次研究以80例中医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中医护理诊断体系下进行中医护理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采用常规中医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5%,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中医护理体系的之下,护理人员更加明确自身职责,中医护理诊断有了更加规范统一的标准,并能显现中医护理的特色,更加符合我国中医护理的实际操作,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了中医护理诊断体系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构建中医护理诊断体系具有可行性,使中医护理诊断更加规范,并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专业术语来促进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相关护理平台上的交流,使我国中医护理特色能够走向国外,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6(3):18-20.
[2]杨亚,戴新娟。中医护理诊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1(11):34-36.
[3]齐桂。中医临床护理标准体系构建[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4]张广清,林美珍,叶红,等。中医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管理杂志,2013,12(6):840-842.
[5]晏利姣。中医医院护士中医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李艳波,赵云卉,李玲,等。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异同[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3(12):189-191.
[7]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满意度;依从性
在儿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有效表达自身疾病状况及需求的患者,他们大多在面对医生的正常行为时,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及抵触等情绪[1]。因而在进行儿科的护理时,不能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护理,应针对儿科患者的具体特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2]。本研究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2015年收治的患者3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5例。观察组男95例,女90例,平均年龄(5.0±1.3)岁;对照组男91例,女94例,平均年龄(5±1.4)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5岁。②患者无其他原发性疾病。③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年龄>5岁。②患者家属不知情。③患者患有心、肝、肺等原发性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用药、检查,并通过语言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在进入病房时应注意将口罩取下,用亲切、自然的表情面对患者,让患者放松心情。在护理工作开始前,与患者进行浅层的交流,在交流期间,应注意使用表扬及夸奖的词句,让患者具有愉悦感,从而拉近医患的距离。在与患者家属交流时也应一心一意,不可一边说话一边做其他工作,避免其产生不良的情绪。②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目光平和,尽量与交流对象进行目光接触,从而缩短相互间的距离。③在为患者换药、注射的过程中,可适当抚触患者额头,加强亲切感,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和接受调查度,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向患者家属发放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其中非常满意80~100分;不满意<60分;满意60~8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和接受调查度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患者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通常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和需求,并且在住院过程中自制能力较差,易出现不配合、烦躁、哭闹、好动等症状,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促进了护理程序的革新[3]。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主要是指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语言沟通的一种有效补充,可通过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来向患者传递相关信息,从而加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促进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4]。本文为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37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嘱依从性、接受调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与李永莲等人的报道一致[5]。提示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的满意度。究其原因,笔者考虑可能是因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适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会在接受护理时表现出来,儿科患者通常表现为哭闹、不配合、烦躁等,因而在护理过程中需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加深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6]。同时,面部表情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行为表现,当患者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若护理人员此时展示的是亲切的笑容,会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减少抵触情绪;相反,若此时表现出不耐烦或厌恶的表情,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反感,从而增加护理难度[7]。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时,若随时保持微笑,可有效消除家属对患者病情的担忧,从而促进治疗的有效进行;若对患者家属不理不睬,不仅会影响家属的情绪,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反感,从而会降低医嘱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在对患者用药、注射时,轻微抚触患者的额头,从而让患者感受到被呵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8,9]。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护理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单位: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秦世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8(45):155.
[2]李雪娟,徐凤梅,王剑平,等.非语言沟通对小儿患者综合治疗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4-125.
[3]张莉,马礼丹,苟毅,等.康复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膝反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19-122.
[4]顾永珍.全程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手足口患儿预后中的随机对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9(5):751-752.
[5]李永莲,邱燕碧,邱晓敏,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4(14):1922-1923.
[6]刘玉波.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29(29):66-68.
篇6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手术室护理;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人文护理是指将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尊严,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只重视手术配合,忽视了患者的人文关怀。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形成新的护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8例患者均2012年1-6月在局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5岁,平均(46.2±10.2)岁。入组标准:(1)年龄18~75岁(2)患者意识清楚;(3)局麻手术。排除标准:(1)年龄75岁;(2)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和)严重心理应激障碍;(3)全麻或昏迷者;(4)合并其他无法正常交流合并症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28例采用局麻下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原发疾病类型、手术方案以及麻醉方法等非检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人文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统一培训手术室护理人员 对手术室护理人会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人文护理能力和意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1.2.2 手术患者的人文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常规探视患者,在查阅病历和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交流掌握患者基本病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和水平,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应激状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在患者心理应激状态降低到许可水平方可进行手术。(2)术中护理。局麻患者术中清醒,因此,术中要照顾患者情绪,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涉及患者病情的交谈,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由1名护士负责与患者主动交谈,做好沟通和安慰工作,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必要时给予症性提示,以安抚患者。
1.2.3 手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安返病房的第2~3 d,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术中的感受和需求,收集反馈信息,然后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与SD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通用条查表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28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28份,回收率和回收合格率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SAS与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人文的最基本含义是人性与教养,其核心是把人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行事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理念在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人文精神。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模式已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人文关怀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也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人文护理在临床科室护理中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手术护理中,人文理念的贯彻尚存在一定差距,手术室护理人员往往只重视手术配合,忽视与患者的交流。山慈明[1]研究认为合理的术中沟通对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孙爱华[2]研究认为术前访视和术中对患者进行周到的关怀,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术后恢复。高瑞英等[3]对3000名手术患者进行人文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在研究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重点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文护理技能培训,提高人文护理意识[6-7],强化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术中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8],注重保护患者隐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疏导工作,术后进行必要的随访,掌握反馈意见,以对工作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整改工作。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水平,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山慈明.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效应观察[J].中原医刊,2008,35(7):94,F0003.
[2] 孙爱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文护理[J].海尔滨医药,2011,31(2):136-137.
[3] 高瑞英,杨文香,管翠霞.3000例手术患者的人文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53-154.
[4] .人文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37.
[5] 朱晓素,李晓玉,徐小琴.人文精神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3):245.
[6] 张聪慧.对肿瘤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15-116.
[7] 闫春燕,徐建萍,庞俊.护理软技能在临床人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4-45.
篇7
关键词:冠心病;应用研究;常规护理;优质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中冠心病呈上升的趋势,病情多样,导致患者的血脂异常或血栓,从而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1]。当患者患有冠心病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从而易引起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使其预后不佳[2]。目前,因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下,尤其是优质护理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在此类疾病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42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9~79岁,平均(60.15±7.56)岁;对照组男6例,女1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25±9.75)岁;所有患者中有15例心肌梗塞、18例心绞痛与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为冠心病,另并将有急性心肌梗死者、精神疾病患者、认知障碍者均排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均无存在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利尿、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具体有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入院后对陌生的新环境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入院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严重的患者,可延迟告诉其实际病情,以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同情和关心,以能提高医护依从性。②在患者入住病房后,应加强早上及晚上期间的护理,保持病房内外环境干净、安静,室内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光线,这样可让患者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下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对病情起到一定的作用。③护理人员通过谈话、沟通等方式,可对患者有了较多的了解后,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详细给患者介绍此病的病因及治疗过程,以支持及鼓励性的语言沟通,让其不良情绪得到消除,从而使患者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可更好的促进治疗的效果。④住院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某部位疼痛,此时医护人员需做出相应的病情评估,以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缓解疼痛方法;而且对患者病情应需做到密切观察,加强康复的训练,并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水平,其次做好预防的措施,如饮酒、抽烟、血脂异常等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应积极规避。⑤饮食方面,应告诫患者选择低热量、低脂、低盐及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钾、钙,并多使用新鲜果蔬之类以能预防便秘,如香蕉、芹菜等,禁忌辛辣、高热量或高脂肪食物。⑥在住院康复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床上、床下的活动和普及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多出去做户外较轻的运动,促进体力恢复,以便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另需制定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康复计划,有助于消除隐患的存在。⑦患者出院时,应交代注意事项及出院的健康指导,并嘱其按时复查,可留医护电话号码以便患者随时电话咨询。
1.3评价指标 应用相关的焦虑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加以评定,分数大于50分为焦虑,分数越大,焦虑程度则随之越重;对于护理满意度则让接受治疗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42例冠心病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紧张焦虑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若在早期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3];患者受到疾病带来的困扰,其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病情的改善。临床资料显示,常规护理在冠状动脉等疾病的主要体现在完成基本的治疗后仅对患者进行生理创伤的护理,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精神护理,导致患者不积极配合,因此常常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到位,达不到有效治疗的目的[4]。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使得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与支持,而且可以保持较愉快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生活状态恢复平常健康,更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在本文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紧张焦虑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有着较好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5]。
参考文献:
[1]陈倩.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2(34):3429.
[2]吕文芬.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79-02
舒适护理就是通过一定的强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使得患者精神上能够达到比较愉悦的状态。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往往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比较激烈的心理反应,而且不愉快的心情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对患者实施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手术室推行舒适护理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2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年龄分布于15-74岁之间,平均年龄39。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手术方式和术前生命体征等方面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按照手术室的护理要求对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护理的干预。首先对患者加强调查。通过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病例情况,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和手术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等。其次加强护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和蔼的微笑以及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解释,同时要将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经过和可靠性情况向患者做出说明,在和患者进行谈话的时候要多对患者进行鼓励与表扬,如果遇到儿科的患儿,可以通过哄、抱等动作和患者亲密接触。第三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所出现的紧张、害怕等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应当及时地对患者做出心理疏导,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患者播放一些音乐。第四,在手术时要做好舒适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动作娴熟轻柔,追求快、准、稳,对患者出现的不舒服的情况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必须改变、抚摸病人肌肤等等。最后要再术后对病人做好相应的回访工作,和患者的家属展开必要的交流,告知手术的详细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术后指导。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表见表1。
3讨论
舒适护理是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的一种护理理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在临床实践中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感等都会使得患者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会给手术的成败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医生所进行的一种程序化的服务,舒适护理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还增加了的护理措施,注重从患者的心理层面进行必要的疏导,从生理层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在手术室应用舒适护理主要使得患者能够得到一定的人文关怀,使得患者可以感受到温暖,在心理层面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进而促进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手术。本组的研究证明,实验组患者的紧张程度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也得到了很好的减轻,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的回访中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手术室的舒适护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降低患者手术中的一些应激刺激,使得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手术的开展,促进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鑫,张宝兰.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0(10).
[2]袁群秀.舒适护理在胃癌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4).
篇9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条件的不断提高,病患不仅对手术的疗效以及安全程度相应提高,而且对手术的舒适度以及治疗环境不断提高[1]。传统的护理方法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而且手术室是救治伤者的重要地方,以及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成功率,以及加快患者的康复。为了分析人性化护理,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给予在手术室护理患者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共收治手术治疗78例男48例,女40例;年龄32~53岁,平均(38.2±5.3)岁。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在给予患者常规手术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每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病情、临床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①术前,进行与患者沟通,降解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②一般护理:对手术室以及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准备;③护理:让患者处于合适的,可以接受手术。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2],术前护理准备:在患者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如过敏史等。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如手术时间、术前饮食、麻醉方式等,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慌,使其配合治疗。严格准备和检查好进行手术需要的仪器与设施。控制好手术室温度、卫生。术中护理:让患者在处于适合进行手术的;在麻醉时,了解患者的感受,与患者多交流,减少患者精神上的压力。在手术中配合医师治疗,动作要熟练精准,不紊不乱,遇到突发事件,冷静对待,听从医师安排。术后护理:要清洗好患者的血迹与完成术后工作,同时告诉家属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患者饮食禁忌等。观察患者苏醒后的情况,若有意外,及时报告医师[3]。
1.3疗效结果判断标准: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各有20个内容,每项5分,总共100分。分为四个等级:<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②采用自制护理质量问卷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包括护理安全35分,消毒及卫生25分,手术室管理25分,护理人员态度15分,护理服务质量越高,分数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值<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前后焦虑及抑郁得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与设施不断进步,对手术治疗要求越来越严格,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外,手术室的护理也至关重要[5],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健康。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与生理。人性化护理是患者为中心,给患者营造一个温暖、舒怡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可以使医患和谐,让患者信任医师与护理治疗,有利于手术的实施与患者快速恢复[6]。要做到术前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对病情治疗充满信心,术中协助医师讲手术进展顺利,术后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无复发,使患者早日恢复,若患者病情不稳定,及时告知医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应用在逐渐增大。注重患者个体病情以及病情的整个过程。表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实验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证明采用全人性化护理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以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婀娜 单位: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郭宝玲.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81-281.
[2]熊英.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5,39(2):85-86.
[3]曹丹.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3):2910-2910.
[4]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134-135.
篇10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62岁。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的患者,大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而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有的患者发病后出现精神抑郁,怕被家人、亲朋厌弃,又忧虑病情不易很快好转而影响个人的前途及今后的生活,当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时,会极大刺激患者,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2],通过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并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分析病情,并用自信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信息,使其具有安全感,并与医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求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家属的密切配合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一方面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在抢救环境方面,注意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也会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地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张、敏捷但又不失镇静、有序的工作作风,也是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途径之一[3]。
3.2绝对卧床休息
重症肝炎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监护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2.1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洗漱、进食,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减少刺激;帮助患者经常变动,每2~4小时翻身1次,并记录患者和翻身时间,用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3.2.2注意口腔清洁口腔是重症肝炎继发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合并口腔溃疡和鹅口疮者,可致口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可引起全身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因此,对意识清楚和患者应督促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对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和昏迷的患者,应每天检查其口腔内有无出血、溃疡和霉菌生长等现象,每天至少进行口腔护理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
3.2.3饮食护理给以糖为主的清淡、低脂饮食。有肝昏迷前驱症状时限制蛋白质,严禁含氨物。有腹腔积液时用低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4]。
3.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皮肤出现大块紫瘢、鼻衄(可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止血)、牙龈出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出血量,即送血型交叉配合,以作好输血准备。
3.4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4.1观察患者的意识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要。要注意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行为异常提示为肝性脑病的先兆。
3.4.2观察体温每天测体温4次。因为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可以出现37~38℃持续低热。如突然出现高热,就要怀疑有继发感染。凡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者,应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
3.4.3观察脉搏如果脉搏加快或细速,提示为出血存在或出血的先兆;而高热时,相对的脉搏缓慢可为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
3.4.4观察呼吸呼吸异常出现在肝昏迷、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或大量腹腔积液压迫时,及时发现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气味等。如闻到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即肝臭,示病情危重。
3.4.5观察血压若血压明显下降,提示有大出血和休克的可能;若颅内压升高时血压有可能升高。
3.4.6观察瞳孔若出现瞳孔左右大小不等或不对称,注意有无肌肉抽搐或颤动,以便早期发现脑水肿症状,并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3.5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液体平衡情况。每天摄入量少于2500ml,则营养不够,可影响康复,应及时通知医生。每天尿量少于500ml也应通知医生,以便做相应的处理。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利尿效果,准确记录24h排尿量。
3.6醋酸保留灌肠
采用食醋稀释后保留灌肠,使肠道酸化,可阻止氨的产生和吸收。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食醋保留灌肠疗效显著,本组病例中抢救成功的6例患者使用了此法,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护理方面应注意[5]:先用0.9%的生理盐水500ml清洁灌肠。注意观察洗出大便的颜色、数量和性质。灌肠时注意肛管要光滑并加以石蜡油,灌肠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因压力过大造成黏膜的损伤。0.5h后,用20ml食醋加0.9%的生理盐水100ml做保留灌肠。每日1~2次,应尽量争取长时间保留。并记录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讨论
重症肝炎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在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池肇春.新编实用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16-120.
[2]黄晓专.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中注意的问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353.
[3]聂国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学杂志,1999,21(1):110.
[4]李继云,侯秋菊.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2,26(2):88.
[5]赵富荣.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探讨,2003,(2):70-71.
[6]李能云,周培凤,刘晓丽.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