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心得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服务教学;化静为动;统一;简洁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这其中,由于ppt多媒体功能强大――内置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外部众多文件,能够满足一般教育教学要求,而且又简单易学,演示方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演示软件工具。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很多教师制作ppt课件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图片、视频、动画选用不当;模板、背景、色彩搭配不协调等等,以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那什么样的课件才算一个好的课件呢?为此,我结合ppt课件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制作、使用经验,总结出一些个人心得

一、明确演示目标,服务教育教学

选题是课件制作的第一步,选题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具有做成课件的必要性。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方法和实物演示,就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就没有必要把它做成课件,否则不但不能体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还会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牵强附会的感觉。所以应该选择那些用现实中的传统方法难以做到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作为课件制作的题材,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们直接动手操作拼摆再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比用课件来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上,因此,无论什么课件的使用都必须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前提。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

二、化静止为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课件”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制作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了课件制作的目的,然后根据新课标,以教材为基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侧重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由于动画中独特的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缩放、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功能,表达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我们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借助其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使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可将书本简单地电子化。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课件将火车的运动和钟摆的运动状态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这两种运动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很快分辨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想,只要老师们在设计课件时,能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那制作出来的课件就一定是实用的!

三、演示风格统一,媒体画面简洁

风格统一指的是要注重图片与图片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制作ppt演示文稿时,幻灯片的背景、文字及配色要以明快、醒目为原则,特别是文字与背景一定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并配以小区域的装饰色彩,以突出主要内容,但切忌“五颜六色”。因为过多的背景、文本和颜色会使课件显得杂乱,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文本过多,背景图片一张一换,这就使设计的幻灯片不美观不说,在演示的时候还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有效地传递重要信息了。因此,整个课件就会显得很繁杂,很俗气。

还有,色彩能激感,颜色则可传递感情。合适的颜色具有说服与促进能力,还能够提高兴趣,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因此,绝大多数ppt幻灯片的配色方案都使用蓝色背景,黄色或白色文字。如果是在暗室中进行演示,使用深色背景,再配上白或浅色文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如果多媒体教室光线充足,使用白色背景配上深色文字的处理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自定义动画也要统一。如,添加声音效果,要用“风铃”声就一用到底,切忌一题一换,一张一换。再如,文字、图片的进入、强调、退出等效果,也切忌一会儿“盒状”,一会儿“菱形”……

篇2

关键词: 高职审美教育 艺术欣赏过程 多媒体教学 教材整合

进入21世纪,高职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都纷纷开设了艺术欣赏课程,而艺术教育活动也相对地丰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职院校,艺术欣赏课程多媒体教学设备日趋普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它以现代化手段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以多媒体辅助的艺术欣赏教学,如何在传统课堂上突破,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富于创意的课件设计,充分地激发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营造出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外的备课工夫更加重要。

高职审美教育的多媒体艺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多媒体艺术欣赏教学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备课要随时代与新课改同行。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职学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艺术欣赏对于开阔人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人们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和生动丰富的知识,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综合课堂实例,我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心得,以高职艺术欣赏的《中国画》课程内容的备课为例,谈谈高职审美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策略。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传统教具摆设所耗费的时间,课件的信息量大增,教材信息整合有了更广更个性化的空间,内容、思路和版面设计等也更直观、形象。课件制作的工作量较之传统备课大大增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根据这些特点,多媒体教学备课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课件制作

1.新颖的教材信息整合。

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较多的内容,课程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可以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关教学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营养和新鲜的血液。

(1)稳中求变。在达到课本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求变化,扩充纲外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也能扩大高职学生的知识面。在欣赏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花鸟画《墨葡萄图》和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篮果》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的国画和西方油画相比,怎么不太像,为什么没有油画逼真?这时就必须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绘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绘画体系,它是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有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

(2)生活化。增加些贴近学生生活、时尚的内容,容易理解,常常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引入:以本地的风景与山水画结合、对比,学生对身边的风景很熟悉,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3)人性化。人性化的东西能给人亲切感,引起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如《中国山水画》的课题概括为《天地有情》,入目就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高职院校新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空间很大,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4)多学科结合。与古诗文结合,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与美妙的音乐结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2.清晰的课件线索。

好的课件线索清晰,主次分明,内容结构穿插有条,一贯而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清晰明了。把握课程重难点等因素,可采用主辅穿插、明暗并用、纵横交错等方法来处理。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画发展的概况为主,技法风格的发展为辅,两者穿插。另外,线索上应考虑到重难点,重难点问题要分配充足的时间来分析。像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宋元为重点时期,就要用足够的时间主要来分析这两个时期。

3.恰当新颖的版面设计。

课件直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比课本更直观。所以版面设计要新颖独到,吸引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营造气氛。有时需要营造温馨的视觉效果,有时要用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引起注意,让学生置身相应的气氛中,直接影响感化学生。如山水画的课件,版面展示出古香古色画面,诗情画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化。黑板的板书或课本,学生可以重复地看,但课件不同,画面停留的时间不长,所以直观化至关重要,其一,知识点尽量去繁就简,文字概括要简洁明了。例如,山水画发展的概况中的重点时期概括为:宋尚法、元尚意。其二,标题和正文的字号、字体和颜色要统一,做到层次分明。其三,图文并茂,以达到简单易懂为目的。图,把文字形象化;文,对图加以说明。两者配合,或先出图片再出文字,或图片和问题并出,或以图表式说明。

这样,课件不会呆板,显得更形象。譬如,山水画的发展概况,用曲线图表现出来,一目了然。此外,在制作过程中也要考虑多媒体设备的投影效果,对课件的色彩作适当调整,保证在课堂上的投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传统备课方式的突破

充分地备课是前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应配合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新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顺应社会和教育趋势。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

1.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以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要做到生动形象,老师应化呆板为有趣,化枯燥为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1)贴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国画的斧劈皴和披麻皴的特点,形象地比喻成男同学的阳刚和女同学的温柔体贴,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记住这形象的技法特点。

(2)书本生活化。把书本的相关知识点以学生喜欢的事物或学生的生活来比方,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觉,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化枯燥为活泼。在枯燥乏味的内容里,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来配合,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

多媒体的声、形结合恰如其分,可以强化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教学的难度,创造出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习,也容易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1)从直觉引入抽象问题。例如在分析青绿山水时,先让他们说出《千里江山图》有什么颜色,他们就会很活跃地说出有青、有绿、有蓝,五颜六色,等等,正好引出青绿山水的以青与绿为主的特点。这样就简单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良好的互动。

(2)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较抽象的问题。例如,解说透视上的深远,老师可以映一些爬山的画面,换成解说画家的移步创作。这样,学生知道那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也就容易理解深远的含义。

(3)语言生活化。同样一个知识点,生活化的表达,顺口易记,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反之,学生听了犹如耳边风。所以授课语言要力求简明化、幽默感、口语化,以及适当运用方言,简明扼要。[1]如把近现代时期中国山水发展的特点归纳为:贯汇中西,百花齐放。幽默,如将挪用他人的点子形容为“知识的小偷”。方言的运用是因为这些语言有趣上口,易于学生记忆。

(4)简要的知识结构的反复。例如知识点的链接,从主框架页面分点连接进去,每解说完一个知识点就退回主框架页面一次,这样反复,能让学生无意中对整个知识框架留下深刻印象。[2]总之,能巧妙运用,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易懂,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情设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能很好地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美术老师应当配合高职教材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营造相应或相反的意境去分析对比,在引导他们感受气氛的同时,达到开拓他们创造思维的效果。譬如,解说《寒江独钓图》时,先映出悲凉的画面营造出孤单悲凉的意境后再设问:当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一间昏暗的大房子里,你的心理感受怎么样?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他们各种孤零零的感受,也正好利用这相近的情景来分析画面的意境,这样学生去理解就容易多了,也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让学生当主角,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总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所以要打破授受的格局,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达到良好的互动。当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时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譬如学生最怕的点名提问,教师可以由学生来决定,让学生自己来点名,推荐同学来回答问题,就像大家玩游戏一样,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恐惧就自然消除了,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又譬如解说教师自己的作品时,先叫学生提问老师,学生会很专注地去寻找和发掘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参与,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3]新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当的人文审美修养、创新精神、高尚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4]这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包括美术与设计教育的要求。

多媒体以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多更新颖的东西,但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摒弃传统做法,而应该把多媒体与传统教法结合。当然,多媒体有其局限性,就像水墨画的技法,多媒体没办法达到的用水墨现场示范效果,所以,只有两者结合互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不同的个性,艺术教师更应体现个性,从课件的整合到课堂教学各方面融进自己的东西,让艺术欣赏课堂更加多姿多彩。实践充分证明,运用新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又可以听到音乐,还可以观看视频。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师的备课要和新课程改革同行,与时代同行,充分、正确地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高职院校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并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使之既能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有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艺术教育在实现高职审美教育特色目标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编.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道森.中国美术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思维;网络;教学模式

一、新时代,新需要,新发展,新技术。如何才能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传统教育模式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

德国的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教学内容 ,从多角度提供知识资料 ,能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便于学生自学 . 多媒体网络可以有效地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情景” ,以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应用”。 现代教学媒体较多传统媒体有着它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地知道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应根据知识的掌握规律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走进“形象”,并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全面地理解知识,深刻地巩固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学者们还未形成共识。《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中把教育信息化界定为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首先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那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使它应用的更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随着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计算机和网络必将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 计算机和网络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它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与阐释功能,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既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又可对学生阐释深奥的理论知识,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强化学生的逻辑训练。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既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建构了抽象的理性环境。只要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时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课堂教学必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中运用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及软件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网络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校园网是典型的局域网,大多采用内联网 (Intranet)架构,支持学校内部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共享,并提供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一些专门应用服务,学生可进行集中、个别、小组等学习活动,教师可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学习计划、学习建议、学习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合作研讨,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运用一些教学软件制作出自学辅导型的课件,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时使用。采取互联网 (Internet)技术标准构建的广域网,是一个信息资源宝库,被视为全球性学习环境。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教会学生从网上寻宝的方法,学生就可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这种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健康上网。

当然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分散和混乱的体系,所以教会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里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是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做的事情主要有:首先,帮助学生学会使用Internet强大的信息搜索引擎,当前提供丰富搜索内容的引擎有百度和谷歌等,当然还要学习搜索技巧,方能提高搜索效率。其次,教师还应该把自己收集的专业性的信息建立起一个学习资源库供使用,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介好的学习网站,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科普博览 网等。现在,很多老师在网上开了博客,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无私地奉献出来,这也是网络中丰厚的学习资源。

此外,利用网上的E-mail、BBS,即时通讯工具QQ、MSN等交互方式,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进行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又有些胆怯心理的学生特别有利,在课堂上不敢问的问题在这里敢问了,这无疑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远程教育模式拓展教育空间,更有利于教育资源公开,公平,合理分配,有利于更多人分享知识,彰显社会制度优越性与社会和谐精神。

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并进行远距离的实时交互。学生自主学习,网校可以结合进度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学生可以把网上学习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互联网中进行“以我为主”的二次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笔者就是运用101远程教育网引导学生进行的一次网上学习。学生普遍反映“新奇”、 “领会了”、“掌握了”、“下次还愿意这样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网校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集中发挥优秀教师的群体优势,在网上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千千万万的学生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网校教学更加注重学法的指导,教授者要归纳知识、揭示规律、点拨思路、提示解法,既体现系统性、深刻性,又体现启发性、层次性,满足各类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引导他们关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动态。而网校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它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能在网上遨游浩翰的知识海洋,甚至有机会与科学家、大师进行交流,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由此可见,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五、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的传统体制改革和创新意义功勋卓著

教育事业是个博大精深、功在千秋的事业,从孔孟时代开始,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毋庸质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代教育技术将会为教学课堂增添活力,为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积极尝试运用一些技术工具来变革传统的信息交流与知识管理的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变革学习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变革,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伟;雷欣欣;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蒋玉华;;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3] 《信息化教育概论》 南国农主编

篇4

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教学媒体是教学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辅助作用。这样教师就不至于单纯为了使用教学媒体而使用教学媒体,更不会刻意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精彩、气氛活跃,而用教学媒体来代替教师的活动――讲解、指导、板书、制图等。而是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来认真选择、精心设计和适当运用教学媒体。首先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我们来选择设计相应的图形、图标或图案。特别是充分利用媒体在课堂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认识、对比、分析,进一步深刻理解,激活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兴趣。诱惑学生的奇异思维,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现代设备的作用。

媒体课件的使用有着两方面的作用――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媒体教学可以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阔视野,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潜力。正确使用教学媒体,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事半功倍、受益匪浅,而使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导致失败。

我们必须把握好、驾驭好教学课堂,有创意地使用媒体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活动完全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会让学生错过好多细节:尽可能让学生在教学媒体的帮助下自行完成演示步骤、习作过程等,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机会才比较适中,计算机一带而过,恐怕是教学中最大的失误和失策,也就会陷入误区。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呢?这是多媒体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教学媒体的效果、学校的条件、师生的实际情况。在此我们更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最直观、最能说明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思维的教学媒体。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或华丽多彩的教学媒体。事实上我们好多教师常常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教学,尤其是观摩课。专为展示、炫耀自我,满堂使用媒体课件,看似风趣多彩,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代替数学学具的使用;还有的教师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替代自己的制图、归纳、总结,甚至把例题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不假思索地看到答案。这完全违背了使用多媒体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美术欣赏课 教学方式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美术欣赏,已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其要求,为此,我在近几年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结合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深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会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带来新的变革,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下面我就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谈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很被动地接受,无法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或者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畏惧上美术欣赏课,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容易变得消极、冷淡、厌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媒体技术能出示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利措施。恰当地运用多媒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因而我们就必须在课前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趣味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美术欣赏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利用情境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想方设法地向着预定的目标再前进,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传播的方式趣味化;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能够变灌输为主动,变注入式为自主式,改变单一的灌输知识的观念,这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能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美术欣赏课中的重、难点

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一课中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时,由于教材中的作品照片尺寸有限、印刷不清、角度单一,教师很难讲清楚该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同样学生很难理解该作品的伟大。而若通过多媒体和投影仪,将《大卫》投影成2米见方(达到几乎与原作一样的大小)的多角度影像,就能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的震撼,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由此,视觉的传达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和提高。

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扩充书本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在现有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与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课堂欣赏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则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课前编辑好课件,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例如,在讲我国古代青铜器时,教材中图片有限,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就不可能对我国古代青铜器有较全面的认识,更不要说详细介绍了。而现在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前将选择好的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素材组合制作成课件,在教学时重点分析几件作品后,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较多地、系统地、连续地、反复地欣赏类似的其他作品(包括教材上因篇幅限制而没有介绍的优秀作品)。这样,在一节课中能比较轻松地让学生多欣赏几件作品,极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篇6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性的课程,其不仅包含了很多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名词,同时也包含了更多的操作技术,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对现代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的目标,在该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伴随着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引导,有意识的进行激发与培养,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变成有形有色的图片与动画,通过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课堂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形成了。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常见的小游戏来设置学习任务,以“连连看”为例,将相应的学习目标利用计算机进行设置,形成不同难度的闯关游戏,当学生进行正确解答时,则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如果学生答错,则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针对同一个题目,设置不同层次的提示级别,使基础知识不在一个层次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情景创设的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游戏中。再如学习电子邮件的收发时,可以实现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邮件这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将日常常用的交流方式与电子邮件的优缺点相比较,从中获得电子邮件的优势。再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操作,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有效的提升。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和形象,学生理解的难度降低,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选择合适的学习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当抓住这一特点,科学的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软件,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课时的影响,如果将大部分课时用来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在上机操作实践中,教师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型作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选择的教学软件以及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且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够掌握的技能,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可以通过其中的小游戏,对指法以及输入的速度进行联系,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后,再为学生提供更高一级的训练软件,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学科联系,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基础教育中的首要教学目标。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则代表着无法适应时展的脚步,信息素养的养成也是当前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完成自己的创意。比如,将信息技术课与语文、数学等学学科进行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活动,可以结合数学课中的“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对圆的图形进行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圆周率的掌握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当完成一个图形的制作,并且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学生便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于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4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巩固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多媒体所创设的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在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上融为一体,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同时接受大量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新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持久记忆,并能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效率。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重新进行编排,将实物、图片、幻灯、实物投影、计算机等组合运用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具备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音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的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平时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踊跃,就连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在强化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5 利用多媒体承载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思维的独创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人不同,而是使学生能够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优化与重组,进而产生优于基本教学目标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知识和特长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可以开发思维的情景,为他们提供幻灯、投影等道具。另外,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播放一些可以参考的范例,使学生的思维在当前的基础上,获得更有效的扩展。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富有创意的情景和互动中,学生也真正从以往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的体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获得提升,不仅掌握了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养成了思考与分析的能力,这也是新时期创新能力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基础。

6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多媒体的优势,并且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运用到信息技术课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骆秀君.谈谈怎样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J].魅力中国,2011(21).

[2]尚丽峡.浅谈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9).

[3]董占强.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重用多媒体[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2).

[4]秦国栋.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08.

[5]胡涛.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07).

[6]张海玲.多媒体课件制作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8(09).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95-01

新课标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设计和使用CAI课件无疑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重要体现。本文试着探讨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制作和使用CAI课件的若干问题。

一、CAI课件设计要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无论是随意创造思维与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都必须要有发散思维的方向性指导,然后再透过思维的主体作用来得到创新的机会。而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在数学学习领域,在开发CAI课件时应多考虑一个全新的设计维度,就是如何透过这个CAI课件培养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达致新课标的根本要求。

发散思维的作用是要解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因此在CAI课件的设计中,必须把握给学生思维发散的机会,在设计中预留更多思考及选择空间,让学生能在更多不同思维方向的途径下,来经历不同的学习结果及给予比较这些不同结果的机会,唯有靠着这样的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才不会过早聚合,创新的可能性才可得到提升。

直觉思维是以“关系表象”作为思维加工材料,课件的设计必须训练学生对关系表象的加工方法,即对表象进行整体把握、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快速综合判断,这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训练,课件要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可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探索。

二、CAI课件设计应遵循若干原则

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严格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来制定,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有助于抓住教学关键。课件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具有科学性 数学课件要正确反映数学知识的内容、结构和演绎过程,必须保证其正确、准确、明确,所呈现的图像和原理必须反映客观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编制CAI课件时要注意:知识内容、绘制的曲线图形、解说词必须具有科学性;课件所论证的定理、定义、数据必须准确;课件所模拟的实验及动画必须准确且符合科学性原理。

3、集成多媒体信息 在保证科学准确的前提下,CAI课件的编制主要体现在多媒体信息的集成上。数学课件中对文字、图形、动画等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在编制数学CAI课件时要注意:软件的界面形式应该活泼、色彩鲜明,易引起学生注意,但色彩的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画面上的文字要简洁、突出重点,大小要适当;图表与动画的运用,会给课件带来生动有趣、直观易解的良好教学效果。

4、具有广泛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CAI课件区别于其它教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交互设计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如按钮交互、菜单交互、点按触摸区交互、拖拉交互、文本交互等。在实现交互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在交互上要便于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反馈评价。反馈应具有对回答结果正确与否的判定,应能对做出的判断进行解释或说明,其形式可设计为文字(对/错)、声音、图像(笑脸/哭脸)等,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笔者设计的一个关于选择题型训练的课件中,系统在学生选定范围内随机抽题,当学生答错时会出现一声清脆的枪响,这道题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认清CAI课件的发展方向

篇8

1.1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案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案例并准确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使用法律操作、对不同裁决结果运用法学理论进行价值判断是案例教学的最佳目标。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来看要实现有很大的困难。

1.2教学资源的缺乏是困扰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目前法学教学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优势

2.1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法学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法学教育改革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既基础有重要的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大有裨益,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述,学生听讲,这样既不生动也不全面,还浪费时间,且影响上课质量的因素众多,教学质量往往不显著。这就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弥补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而且还能提供多样的直观的材料,如计算机控制的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兴趣。从而实现法学课堂的丰富多彩,进一步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从而达到法学案例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其先进的声、色、光等效果,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和欢笑声中轻松掌握专业知识,而不会出现因为枯燥的板书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让法学教学更有乐趣。

2.3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增加课堂知识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ppt和视频代替了老师的板书,这就大大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量,用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通过清晰生动的法律条文来加深学生的把握和理解。这样也迅速提高了法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3多媒体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建议

3.1注重对教师的培训,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法学教学实践中,课件的制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教师教学技巧的发挥。法学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有适当的课件,一个非常有质量的课件,要求制作者要系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这就要求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培训,帮助其制作课件的水平,具体要求包括充分体现法学和实践的紧密统一、保证信息量的适当及准确、对一些重点内容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标注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还要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的掌握和理解。

3.2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

应该注意的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的同时,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大家都知道,其实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会有许多先天的弊端存在,比如课件是首先制作好的,因此其播放顺序是既定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这就难免出现教师很难有即兴发挥的时间,造成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教学是一门教师在课堂上的形体、语言的表演效果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感情的肢体语言也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通过师生间的表情的沟通和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任何高科技的东西不能代替的。因此,在高校法学的教学中,应做到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3.3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发挥教师的作用为主导、以学生为辅的格局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也不仅仅只靠教师和教程中获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通过许多的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才是传输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才干的源泉。多媒体也不可能取代老师对所呈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也不可能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指导和点拨。

4多媒体教学在法学应用的必然性

4.1多媒体教学是顺应国际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召唤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缓慢的文字交流已被快速的多媒体语言所代替,这就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未来教育的要求,应用多媒体技术正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教育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4.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社会的需要

进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充满创造精神富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现今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得信息的能力,学会如何去适应纷繁复杂的的社会。

4.3有利于减轻高校的压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篇9

一、多媒体应用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集声、形、像、色为一体,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对于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就当下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应用的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情境花哨,难以掌控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转换课堂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影像、图片等等,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会因为过于花哨,而让学生沉浸于美丽的情境中,不可自拔,而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导致课上教师不断播放视频,课下学生交头接耳,虽然课堂氛围活跃,却趋于混乱,让老师难以掌控,导致课堂教学失效,令人遗憾。

2.形式改变,难以适应

(1)教学形式改变,教师难以适应。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导向性,而且资源、内容丰富,也正是因为它的优势,导致了一些教师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在备课方面不能仔细地推敲,而一味地“拿来主义”,其教学的精致性就差于传统教学,导致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与课件“两张皮”,不相符合的状况。

(2)教学形式改变,学生难以适应。对学生而言,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时之间是新鲜的、好奇的,但是由于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学生很难一下子就适应:或是因为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方式,或是对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抵触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产生反感,难以适应,使得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二、多媒体数学教学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应跟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情境优化,激发兴趣

花哨的情境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转移视线,但也让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尽量地精心优化课堂教学情境,不能将心思一味地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而是应该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规范要求,尤其是课堂氛围方面,更应该多加约束。

2.师生互动,活跃氛围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因此,要教学相长,师生就必须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营造和谐、平等的、适宜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10

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确实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世纪20年代,英国帕尔默(H.E.Palmer)、洪贝(A.S.Homby)等人就提出了情景教学法。该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综合了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文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对地处于最佳状态,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键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难于理解。因此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化学难学,对化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采用化小为大、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讲述“化学键”时,对于离子键的形成往往很难用语言描述,即使用实物也看不清内部结构。如果我们采用动画制作的flash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钠原子和氯原子怎样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阴、阳离子,然后阴、阳离子又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离子键,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方式直观、生动、降低了教学难度。

3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但由于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的结合能模拟实验的过程,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的效果。如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这些实验在课堂和学校中是不可能完成的,由于受到各个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到化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也不太可能,而多媒体视频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工业生产流程。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有些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化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服务。多媒体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要做到需用则用,不用则弃。多数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拼凑组合而成的,这样做固然很好,既充分利用了有用的资源又节省了时间。但有的课件是一些大型公开课上用的,确实很好,有的教师就拿过来直接使用,其实这些课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化学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时,每个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同一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处理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课件要与教师相结合,与学生相适应。因此,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最有利教学的时机,用于最需要的关键处,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课件。

3.2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实验现象需要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不同的感官去感知,这是电脑模拟所不能替代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做得多么逼真,毕竟只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信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化学课件只能辅助化学实验,弥补实验的不足。计算机和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并不能相互完全替代。因此,在教学中要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媒体,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

3.3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