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步骤

篇1

【关键词】循序渐进 语言结构性活动

准交际性的活动

交际性的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环节,在没给学生呈现和练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的情况下,便让学生仓促接受“任务”,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忽略了任务型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没有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任务呈现,语言训练。这样上课的结果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到初中毕业时,口语能力根本就达不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五级标准。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应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优化口语教学步骤,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进行论述。

二、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新的发展形式,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提倡语言的循序渐进。

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出了MMC三层次训练法,即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分成三个层次:机械操练(Mechanical Practice)、有意义训练(Meaningful Practice)和交际练习(Communicative Pracifiee)。其中,机械操练着重于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有意义训练着重于语言意义,而交际练习着重于语言意义和语言交流(刘道义,2008)。

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Ellis,2003),任务中由一个个小任务组成,由简单的任务到复杂的任务,由学习型任务到真实任务。Ellis认为任务前活动主要是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与信息,为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让他们熟悉必要的话题知识,并帮助他们重构已有知识,减轻他们完成任务时的认知和语言压力。这样说来,我们所说的呈现过程,应该属于任务前活动。

有些教师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时,不敢进行机械操练,怕被冠以“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有些教师感到困惑:学生不练句型,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怎么可能完成交际任务呢?实际上,任务型教学并不排斥模仿、重复(Bygate,2001),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总需要有一定的机械性练习。许多倡导任务型教学的学者明确提出,句型操练是必要的学习阶段。Nunan(2004)强调,句型练习并没有错,它是大多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交际运用所需的基本能力。

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首先必须有任务前(包括任务的呈现,机械性练习),然后才是任务环(包括学习型任务和真实的任务),最后是语言聚焦。

Littlewood一直强调语言教学的循序渐进,他建议,把教学活动看成一个连续体,一端为练习(以形式等为焦点),另一端为任务(以意义为焦点),他的这个观点很好地把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联系了起来。

Non-communicative learning ...

练习

(以形式为焦点)

Authentic communication

任务

(以意义为焦点)

我们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语言实现由输入(input)到输出(Output)的转变,必须按照语言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进行任务呈现活动(任务前),然后是语言结构性活动(机械操练、教师控制较多,也属任务前活动);接着我们逐步减少控制,组织学生进行准交际性的活动(半控制性活动、有意义训练,属学习型任务);随后,我们进行交际性的活动(真实任务),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思想,最后是语言聚焦,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教学实践

笔者在口语教学中,特别重视教学程序的循序渐进,即在教师的呈现活动之后,学生的语言活动顺序应是:语言结构性活动一准交际性的活动一交际性的活动,最后是语言聚集。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提高,千万不可一蹴而就。

1 任务前活动

(1)呈现活动

教师呈现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克拉申指出最佳语言输入必需是大量的、能理解的、有趣的及不应过分强调语法。呈现活动包括激活已有背景知识与引入新语言材料的活动、词汇学习活动、语法结构呈现活动、任务示范活动等。在呈现阶段,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实物、简笔画、录像、手势动作等,直接用英语表达新语言的意思。有些教师在呈现之后,就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无异于游泳教练在描述了正确姿势之后,让学游泳者去游泳,我们应明确一点,学生口语能力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

(2)语言结构性活动

语言结构性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某一语言项目,它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并不是以交际为目的,是一种机械操练,学习者通过这个环节熟悉语言形式,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如上文分析,属任务前活动,是掌握运用语言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般来说,它包括齐声模仿,个人模仿和线索反应等操练形式。

齐声模仿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有实践机会,不会造成学生怯场,个人模仿可以让教师清楚了解学生个人对某一项目的掌握程度。由于初中毕竟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初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大声模仿、训练正确的语音,大声模仿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刚开始模仿时速度要慢些,以便把音发到位,待把音发准以后,再加快速度,直到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地说出来。特别要训练连读、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等语音技巧。在这个阶段,我比较欣赏疯狂英语李阳的做法,力争要学生做到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

线索反应的操练是一种控制性的操练,它有机械替换、句型转换、各类复分句的联结等形式,例如教师提供线索:Tim is 12。Peter is 14,学生作出反应:Peter is older than Tim.

语言结构性活动要注意高密度,高参与,多形式。“高密度”是指,操练时节奏要快、密度要大、重复要多,实现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对新语言进行多次的重复、模仿或者简单的替换。“高参与”是指,操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建议教师在操练起始阶段最好进行全班操练,在结束阶段再叫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多形式”是指,操练活动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全班操练、半班操练;行列操练等形式,也可以采用2人操练、个人

操练等形式。

语言结构性的活动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它会让学生觉得较枯燥乏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任务中活动

(1)准交际性的活动

准交际性的活动是在教师的半控制下进行的。这种活动既考虑到交际功能,也考虑到语言结构。笔者认为准交际性的活动属于学习型任务,因为Nunan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指出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一般不会发生的事情,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以便顺利的完成真实任务。较常见的准交际活动是含有信息沟的活动。由于存在信息沟,比起语言结构性训练阶段,教学更为有趣,学生更乐于主动开口说英语。

准交际活动就如同语言结构活动和交际活动之间的一座桥梁。很多教师由于不清楚或忽视口语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往往跳过准交际性的活动,这是不可取的。

(2)交际性的活动/任务。

属真实任务,语言学习的目的就交际。交际性的活动有3个特征:即信息沟的存在、交际目的明确和交际时的选择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教师基本不予控制,学生可自由选择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角色扮演。不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背诵及表演出来,而是让学生运用新旧的语言知识,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如何问路、打电话或购物等。(2)课堂讨论。例如,当学完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l0后,我给了学生一个话题“Going to Ocean spring Resort”要求通过讨论,就去海泉湾这件事达成统一意见,如需带哪些东西,在哪碰面,邀请谁去等。(3)调查或访问。如在学完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l2的比较级、最高级之后,让学生充当小记者,访问其他同学“Who is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 in our school?Why?”(4)辩论。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有正方和反方,如Should we wear uniforms every day?Should we bring mobile phone to school?

在交际活动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它不同于语言结构及半交际活动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的准确性,在语言结构活动及半交际活动阶段,学生犯的基本结构错误应予重视,而在交际活动阶段。在学自由表达思想时,不宜过多纠正,在学生说话中间,尤其不宜打断,因为此时交流是首要目的,不断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思路,破坏其语流,还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

篇2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苏州市 中学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调查

一、前言

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师,还是体育工作者。他们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的任务,又担负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所以,体育教师在学校里不但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而且还是体育运动的组织者、集会集合的指挥者。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见表1),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提供理论参考。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发放问卷数 收回卷数 回收率(%) 有效问卷(%) 有效率

(%) 总有效率

(%)

男 女 男 女 90.38

二、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一)不同性别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由表2得知,性别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跟体育学科男女教师有同样独立、积极的运动员性格有关系,所以两者对于工作的倦怠感不达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性别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t检验

性别 人数 情绪衰竭 人格解体 低成就感

男 52 M 2.95 3.10 3.72

SD 0.77 0.86 0.75

女 42 M 2.80 3.16 3.82

SD 0.84 0.86 0.82

t -0.61 -2.13 -0.39

p 0.698 0.796 0.902

(二)不同教龄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由表3得知,教龄在6—10年的教师与教龄在3年(含)以下、3—5年、10年以上的教师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差异显著,即教龄在6—10年的教师比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具有较低的成就感。这一教龄阶段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中间力量,属于成熟教师,他们在学校、家庭中都要肩负起巨大的责任。因此,其职业倦怠也相对严重些。

表3 不同教龄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

教龄 人数 M SD

情绪衰竭 3年以下 12 2.60 0.81

3—5年 22 2.70 0.63

6—10年 25 2.85 0.88

10年以上 35 2.73 0.79

人格解体 3年以下 12 2.69 0.94

3—5年 22 2.87 0.77

6—10年 25 3.11 0.88

10年以上 35 2.90 0.87

成就感 3年以下 12 2.35 0.77

3—5年 22 2.76 0.71

6—10年 25 2.99 0.79

10年以上 35 2.73 0.76

(三)不同学历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并没有得出“学历越高职业倦怠感越强”结论,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要显著高于硕士学历的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成就感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而在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师无明显差异。

表4 不同学历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学历 人数 M SD

情绪衰竭 专科以下 0 0 0

专科 2 2.94 0.39

本科 83 2.72 0.45

硕士及以上 9 2.08 0.56

人格解体 专科以下 0 0 0

专科 2 2.67 0.59

本科 83 2.33 0.56

硕士及以上 9 2.59 0.42

成就感 专科以下 0 0 0

专科 2 2.90 2.09

本科 83 3.09 1.25

硕士及以上 9 3.23 1.53

(四)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职称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维度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上,具有中二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具有中一、中高职称的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具有中二职称的教师显著低于具有中一、中高职称的教师,从平均分来看,中二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高于中一、中高,中一与中高两者之间差异不大;中二职称的教师去个性化程度高于中一、中高,中一与中高两者之间差异不大;中二职称的教师成就感低于中一、中高职称的体育教师。

表5 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职称 人数 M SD

情绪衰竭 中教二级 39 3.23 0.53

中教一级 40 2.89 0.67

中教高级 15 2.93 0.74

人格解体 中教二级 39 2.81 0.52

中教一级 40 2.64 0.73

中教高级 15 2.73 0.66

成就感

中教二级 39 2.69 0.86

中教一级 40 2.43 0.79

中教高级 15 2.51 0.72

(五)不同工资收入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由表6可知,不同收入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收入越低教师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程度越显著。在成就感维度上,平均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教师明显低于收入为3000—4000,4000—5000元的教师;收入为4000—5000元低于5000元以上的教师。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应当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以及学科之间的差距慢慢的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在问卷的开放式回答中,体育教师极力表示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表6 不同工资收入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月收入 人数 M SD

情绪衰竭 3000以下 12 2.06 0.28

3000—4000 26 2.62 0.56

4000—5000 33 2.77 0.40

5000以上 23 2.96 0.44

人格解体 3000以下 12 1.93 0.45

3000—4000 26 2.58 0.62

4000—5000 33 3.13 0.54

5000以上 23 3.58 0.38

成就感 3000以下 12 3.58 1.29

3000—4000 26 3.41 1.51

4000—5000 33 3.19 1.47

5000以上 23 2.93 1.23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男教师比例多于女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学历以本科以上为主,体育教师工作量饱满,但待遇不够理想,教师的经济收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苏州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整体上虽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开始具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主要体现:不同性别教师的比较分析中,女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较高、男教师成就感较低;不同教龄教师的比较分析中,6-10年教龄的教师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程度最高,成就感最低;不同教育程度教师的比较分析中,本科学历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成就感程度最低;在不同职称教师的比较分析中,中一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程度最高。中二职称成就感最低;在不同收入教师的比较分析中,平均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成就感程度最低。

(二)建议

1.教师个人

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做到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其次,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努力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改变行为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再次,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促使专业素养的提升。

2.组织管理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实行鼓励体育教师进修的政策。其次,社会和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对体育的物质投入以及对体育教师的精神鼓励。对体育教学、科研的评价应根据其学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客观与公正的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师的主动发展。

3.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健康机构,为体育教师提供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8.7.

[2] 李冰.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1-3.

[3]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5-7.

[4] 孟慧.职业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5] 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205-223.

[6]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7] 徐隽.职业倦怠: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障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8] 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93.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特征;内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理论界在众多概念上界定不清,对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也比较混乱,通常会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混为一谈,甚至有的教师将体育教学方法简单的理解为“语言法”、“示范法”等。对基本概念的厘清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把握和运用。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和内涵

1.什么是体育教学方法

提到体育教学方法,人们自然地和“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游戏竞赛法”等联系在一起。诚然,这一类方法是广大教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被提及频率最高,但如果将体育教学方法仅理解为具体的教法和学法还略显局限。

“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todos”,原意指通向某处的途径,是以一定的方式开展有序的活动,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英语里涉及教学的单词有teach(教、教导)、learn(学、学习)和instruct(教导),本文对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讨论的话题语境设定为教师“教”的方法,因此本文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程序、方式和手段。

2.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尽管理论界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各种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

目标与方法是统一的,目标是方法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最终归属,体育课程的四个方面的目标,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实现。而教学方法都是由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组成的,[1] 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连串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构成了体育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

(2)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教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教学方法不能离开教学内容而孤立存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首先会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动作形成规律,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适合本课时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步骤和程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包括课堂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内容或课时、教材的不同制约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方法作用于教学对象

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具备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向师性”,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将最终体现在教学对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师的教需要通过学生的学这种内化过程方能显现教学的价值。教学方法的具体呈现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离开了教学对象的体育教学方法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

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1)作为程序步骤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经验以形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教材,而将这些教材按照一定逻辑关系依次呈现的方式则是教学方法。[2] 将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各构成要素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先后顺序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编排的,针对某一特定教材和教学内容。这种程序步骤一般来说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因素的制约。作为程序步骤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模式,是为完成预定目标、针对特定教材和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程序和步骤,是随着教学现场而变化的。

(2)作为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是教学过程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具体的教法都是由相应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采用的讲解和示范法等。作为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受教师专业素养所影响,同样是讲解和示范,授课教师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作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方法最为直观的呈现形式,也可以说是物化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挂图、多媒体、各种小标志等辅助教学用具,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教学手段的设计一般来说是针对技术教学中的重难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挖掘运动技术中的细节,充分了解运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为了手段而手段。如在前滚翻教学中,为了解决双腿并拢这一难点,运用膝关节夹纸片的教学手段,起到了条件限制作用,很好地解决了难点。

二、教学现场的体育教学方法例解

体育教学方法的讨论和分析离不开教学现场,本文以水平四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分析教学方法的设计(见表1)。

实例中设计的教学步骤和程序属于典型的倒序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的学情特点。每一个教学步骤解决一个技术细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原本相对教学对象来说比较难的技术变得简单而易于掌握。教学手段中利用地面标识限制,很好地解决了 “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课堂教学重点,多媒体和学习卡的使用减轻了教师教学组织的压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同时减少了全班集中教学的调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

一线教师解决了对教学方法概念的困惑,厘清了教学方法的特征和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符合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考虑实际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巧妙、恰当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兴趣 中学体育 实际 场地 器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整体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大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初中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但是要看到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简单枯燥的体育课仍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虽然授课内容单调,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体育课带给孩子们“身心愉悦”的意义实见珍贵。鉴于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和老师更爱体育学科?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一些思考和想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改变旧观念,创新体育课

1.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培育效益、娱乐身心效益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效益。培养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其有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高尚情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快乐环境中学练,体验成功,使得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3.教学活动要积极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每个学生。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只用一种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在授课时,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评价学生时,宜采用多种尺度来衡量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体育教师的形象和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但如教师衣着不整、讲解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势必使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中学生就更没有精神学习。

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身心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每个中学生的性格爱好、才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使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课外活动、锻炼变得更丰富、更活跃。

三、要设计有兴趣的体育课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

中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四、要根据实际合理地运用场地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只要留心,校外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广阔天地:如农闲时的打麦场、冬天里一望无际的麦田、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我们天然的运动场。在这里既保证了活动的需要,又让学生广泛接触了大自然,学生的活动兴趣很高,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五、优化教学方法

1.中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讲,而忽视中学生的练。在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上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中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中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2.教师良好的形象和态度。

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言行文明,衣冠整洁。上课时不佩带手机和任何首饰;示范力要形象逼真,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动机,产生兴趣,而且激励胆小怕羞中学生练习的勇气和积极性,对中学生产生吸引力。教师对中学生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中学生。

六、要自己动手制作体育活动器材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逐渐由重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转向重视发展、激励和反馈等功能的转变。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体育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康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即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办法的制订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能接收,能乐意学习。新课标中的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教学中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通过安排克服障碍和经受与适度挫折的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农村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三、注重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有的体育教师把评价当板子,对那些上课不守纪律的,对绝对权威有不同意见的,就任意压分数,致使师生关系紧张,矛盾恶化;有的教师更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对学生总是没有好声好气,如学生一提问题,就责怪学生:“这也要问!”有的学生协调性差些,前滚翻动作做不好,就冲着学生说:“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等等。诸如此类不合理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锻炼身体、学做真人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是一种敏锐的教育机制,更是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中应从多方面考虑,掌握这门教育艺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效性。高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

首先教师要巧妙启发和引导。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和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巧妙引导、开拓思维,敢于学习。其次勇于赏识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把握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大胆赏识“多面手”。如教师对那些“体育尖子生”或大胆勇敢尝试的学生赏识,这样无形中起了表率的作用,还带动了全班同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6

关键词: “三段式”教学 游戏教学法 体育教学

一、引言

传统“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方法摆脱了“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三段式”体育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以掌握运动技能为目标,但是体育教师在教授技能的时候教学方法死板,并且将体育课堂剥离成三个互不相干的部分,缺乏整体性。如在学习折返跑的时候很多教师只是在跑道上画两条线让学生重复练习折返跑,这样枯燥的课堂学生怎会喜欢?因此,体育教师要在课后多花时间,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促进体育课堂的高效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将游戏教学穿插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既掌握好所学内容又在体育课中“玩”得开心,下面以水平一的二年级投掷课为例。

二、教学步骤

1.开始部分辅助游戏设置。

在课的开始部分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充分热身,防止发生损伤,在此部分设置专项准备活动是对主要内容进行铺垫,对主要部分所需肌肉进行专项的热身,动员即将参加锻炼的肌肉。在投掷课中主要对手臂、肩关节充分热身,因此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对手臂、肩关节热身的游戏如“推手游戏”、“丢沙包游戏”、“抛接球游戏”等专项游戏,充分动员这些关节、肌肉。

在此阶段中设置游戏摆脱传统“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韧带拉伸、关节操等枯燥的准备活动,达到热身的效果。这些游戏非常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开始部分就能感受到上体育课的快乐,同时对主要部分所需肌肉进行有效刺激,加强主要部分的学习。因此,此步骤游戏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2.基本部分游戏设置。

基本部分游戏设置是对主要内容的巩固又是对主要内容的检查。教师在讲解、示范完主要动作之后,学生急切渴望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当学生练习完之后可以通过“打四害游戏”、“掷准游戏”、“掷远游戏”这种类似于考察的游戏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考察,让学生在气氛紧张的情况下,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检查。

基本部分的游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经过约15分钟的基本动作练习之后注意力已经达到顶点,如果继续练习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此时安排游戏教学可以缓解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主要部分的游戏可以以教学比赛的形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束部分辅助游戏设置。

进过一整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一个疲劳的状态,需要一个放松的环节,结束部分的游戏应符合这个部分的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放松的游戏如“掷纸飞机”、“打太极”、“包饺子游戏”等。这类的游戏多以放松学生身心为目标,对主要目标肌肉进行放松,此时也应注意,区别普通的放松游戏,有目的地进行放松活动。

整节课以游戏开始以游戏结束,主要部分以游戏为练习的主要手段,整节课以游戏贯穿,给学生更多“玩”的时间。教学过程严密,游戏缺一不可,并且目的性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非常轻松,学生学得更开心。

三、教学建议

1.教师讲解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每个部分都将安排辅助游戏的教学,教学时间也相对紧凑。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精练,语音语调分配恰当,突出重难点,尽量做到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配合口诀,如在投掷课教学中的口诀“一侧、二蹬、三转、四出手”,教师创编的口诀要符合教材的内容,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师在讲解要领的时候要配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相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示范面,示范时要做到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合理安排。

2.合理分配游戏时间。

由于每个游戏作用不一样,因此游戏的时间也不一样,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游戏时间短,主要部分的游戏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每个部分的游戏都具有目的性,并且游戏只是辅助的练习,不能代替基本动作的学习,但是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控制练习与游戏的时间,分清主次。

3.合理安排专项辅助游戏。

很多体育教师都会在体育课中安排游戏教学,但是这个游戏的安排主要是主要内容的游戏,而缺少对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游戏的安排,或者很多教师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的游戏与主要内容不相符,这是不可取的。在笔者的游戏教学步骤中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辅游戏都是以针对主要内容学习的辅助游戏为主,这有利于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正迁移,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辅助游戏不应以一般游戏代替。

篇7

【关键字】创新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创造性思维第一个特点在于其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能够产生超越常规思想方法的见解和想法,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突破了权威的统治和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经调查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是怀疑,即对现在的体育教学的备课方案、教学内容选取、课堂上的教学步骤进行有依据的怀疑;第二是自信,体育教师或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充满自信,即使所提出的怀疑遭到人们的不认可甚至是冷嘲热讽,也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坚持下去;第三是自发地转变,就是在日常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能够根据活动或者比赛的情况去调整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或者体育活动方针,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想变化,创造性思维能够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创造性思维第二个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在体育运动的历史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那些一开始被人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体育举动刷新了体育活动的历史记录,开创了体育史上的新天地,如果创造性思维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应用,那么可以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和制度性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特点表现为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机智的人往往能够打破常规、开辟新天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体育教学中,这种灵活性表现的更明显: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采取非定式的思考方式去教学、运动和竞赛,体育教学活动会因为场地不同、时间不同或者外部环境的差异而产生差异,在体育教学中不宜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在动态的教学环境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果断而正确的处理,思维敏捷的教师、学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完成自己的教学或者学习行为,做到审时度势。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绝不是在呆板、无趣、固定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只有思维灵活的教师和学生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出学习的妙招。

二、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抓住灵感。有的人说灵感是转瞬即逝的,怎么能在身体活动强度大的体育课堂上被捕捉到呢?灵感其实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潜藏的一种力量,教师和学生只要细心体会,就能感受到灵感的存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捕捉灵感:一是知识的积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很多关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中深化、沉淀,日积月累就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学生掌握强有力的理论知识,就为其思维的突破和灵感的激发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灵感的产生是知识积累的结果;二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或者数个体育项目的爱好,激发他们获得优势的信心,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到某一个或者数个项目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究和探索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激发学生思想的创新;三是教师要掌握体育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并不是学生每天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就能产生创新的思想,劳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灵感大多来自于紧张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之后的精神放松期。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合理、有张有弛,对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也要进退有度、合理安排,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产生灵感。

其次,创新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时离不开竞争。体育活动和竞争息息相关,只有具备竞争意识,体育活动才有活力,创新也才能够有动力。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弱不同,每个学生参与到竞争中的积极性也不同。竞争可以解释为你做得好,我要比你做的还好的嫉妒心理,这种嫉妒心理实质上可以激发人们去奋发图强、超越自我、保持干劲,这对体育教学的向前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竞争,教师和学生能够释放出最大的潜能,拿出最大的参与热情,才能够冲破自身惰性和心理因素的限制,活力四射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还要具备敢于冒险的精神,体育运动中学生是主体,只有他们在冒险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才会乐于参与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这种竞争精神和冒险意识在学生以后参加到社会工作中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重和赞美。

参考文献:

[1]许在华.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殷翔.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科技信息,2009.

篇8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这两个问题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因为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所以社会以及家长对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运用理论和知识去践行教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如某位体育教师篮球打得好,教得也好,他所带班级的学生一定特别喜欢打篮球,而且尤其热衷于这项运动。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1)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素养。(2)要设计好学期、单元的教学计划,课前要写好教案。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将课上得精彩。(3)在教学过程中,要因班制宜,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讲究教学步骤并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4)每堂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适宜,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过小容易使学生觉得不用学就能完成。(5)课上要进行及时评价。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对其完成的动作或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认定或纠正。(6)要调控好课堂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难免会失去信心、想退缩,体育教师必须表现出自信、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不放弃。(7)制定奖罚制度和考核标准。这样学生就会学有动力,惰有约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练习。(8)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为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合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合作对象。学生的主体性是其主体结构的功能表现,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被尊重和被调动的程度是教师的学生观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中。(1)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课堂目标、教学方法,游戏式、竞赛式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体育教学要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3)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比如让学生分小组参与管理,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在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实施、自主学习。(4)教学内容要新颖,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授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有新的、紧扣时代的内容,这样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篇9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

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作了必要的铺垫,并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鲜明、突出,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

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术,而且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懂得体育的社会价值以及自身的锻炼价值,产生内动力,积极性便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篇10

体育的技术动作是一闪而过,瞬间完成。因此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仅凭教师讲解和反复示范,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好些。我们可以放慢镜头,将动作分解成几部分,分步讲解,讲深、讲透,突出重难点。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只能一气呵成,因为只要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而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简单多了。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鱼跃前滚翻”的动画片,放慢镜头,将动作分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重点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一听就知道这个动作是重点、难点。教学时先请学生观看该动画片,并逐步演示重点动作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并跃跃欲试。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就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中青年教师的体态发胖和年龄大的教师示范动作受限制而造成的选材单一化、简单化。尤其是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发胖、年龄大的话,很难按照动作要求做正确示范,利用多媒体就不可以顺利上完一节动作复杂的实践课,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教师的特殊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体育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观察、模仿、练习。此外,教师还要纠正错误,再示范、再讲解;学生再观察、再模仿、再练习……反反复复几次以后,学生才能掌握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无味的感觉。利用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一节健美操课,从准备部分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用多媒体启发学生,随音乐和动作示范的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交换一些简易的动作,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用耳听音乐、用眼看示范的一种全身心运动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减少了枯燥且机械的健美操教学步骤,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在动作与音乐之中相互沟通。其他项目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播放,有条件也可以播放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及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国争光。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