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文化思考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美术教育也迅猛的发展起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美术教育的实效。但是,受以往美术教育“轻文化重技能”思想的影响,美术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一直不被美术教师所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没有美术文化支撑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学习,只知其形,不知其意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基础,深挖美术教学中的文化因子,科学、有效的将美术文化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这对学生美术创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

美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学科,在社会以及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潮流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社会的节日庆典、庆祝活动以及各色社交和宴会场合,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赋予了社会文化活动深厚的内涵,发挥出美术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社会以及文化中所充当的角色,从美学角度、历史渊源、吉祥寓意、美好向往等方面来进行美术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体现出美术育人的功能。

1.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角色

长久以来,人们对美术的印象就是绘画的技术,将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就是美术,与社会文化和其他学科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是人们对美术理解的误区,当你深入到社会以及文化当中,你就会发现美术无处不在。美术几乎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所有的学科都有交集,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美的追求,美术创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文化的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看似只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教授,其实涉及的学科和内容却很多,如审美学、美术史、风俗人情、社会背景、宗教文化、社会现象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教师要注重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和探究,走进美术的艺术世界,了解美术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从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美术内涵的理解,健全学生的美术文化结构。美术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在社会中起到传承中华文化载体的功能,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创新的作用。纵观美术的绘画、建筑特色、工艺美术品以及雕塑,都彰显出社会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的文化氛围,通过美术将历史文化知识串联起来。

2.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作用

美术的教学其实就是美术文化的渗透,美术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学知识,提升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社会及文化美术形态学知识就初中美术的教材安排来说,美术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涉及到不同类别的美术艺术特征,如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绘画、壁画等,极大的丰富了社会及文化美术形态学知识,将美术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的主要形态,掌握美术形态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在美术形态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材料、色彩、明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力。(2)丰富美术历史知识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历史教育,但是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教材中设计的美术知识基本上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初中美术教材基本包括了从美术起源到现在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如绘画、壁画、石雕、建筑、工艺品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是一部美术的发展历史,见证了美术知识的变迁和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不同追求。通过美术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美术经典作品和主要艺术家的美术艺术成就。对美术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以及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其实是对其背后社会风貌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知识的理解就更加的容易了。(3)推动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美术既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元素,对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应用,从而不断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美术元素。在教学中美术联系社会进行各种创作活动,可以更深刻的明白美术作品在人类进步与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增强美术工艺品在商品活动中充当的角色,领悟人类文化在各个社会时期的特点,通过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工艺品、糖人等,掌握美术在民俗文化中的扮演的角色,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就像窗花一般以鱼和莲的组合为多,寓意连年有鱼。

二、对当前美术文化的思考及应用

1.注重美术文化的渗透

初中美术内容和社会以及文化联系密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在社会角色与文化作用的探讨,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进行美术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如“门”这一课,学生每天都接触各种功能和各种样式的门,但是却并不了解有关门的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有关“门”美术文化的渗透。就如大家所熟悉的天安门,其所承载的是古代建筑的礼制文化,明代的天安门为“承天门”,是“五门”中的“皋门”,是颁布“诏书”的地方,因此位置在南北中轴线的正南方向,采用城门楼的形式,中间门洞大,两边各有两门,依次降低,前面与之对应的是金水桥,中间的为御桥,跨在金水河上的栏板9块,南北延伸各5块,都装有云气纹样。天安门建筑中体现出的“九”“五”数字既与古代的阴阳有关,也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这些数字不是巧合,而是美术艺术的表达。

2.注重美术活动的开展

美术的社会和文化属性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在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绘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美术艺术的构图,体现出时代的文化,绘画是美术教学最广泛的内容,几乎和各种文化进行了交融,通过绘画可以让学生更加的了解油画、粉笔画、水彩画、中国画的特点和形式,更能体现出绘画中的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同时,参观雕塑作品,开展书法活动都是增强学生美术文化气息,提高美术文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了《书法的点画之美》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书法的临摹活动,让学生感受毛笔写字的特点和美感,将美术文化的底蕴通过书法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将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走就美术的课堂。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文化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从而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美术社会及文化的思考更有利于发掘美术的内涵,掌握美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谭玉龙.民间美术程式探析———以沂蒙民间美术的“虎”文化为例[J].美术,2017,(10).

篇3

关键词:钢笔淡彩 教学 探索

在现阶段初中美术教材中,造型、色彩课程内容相对独立,且形式单一,没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缺乏系统性和生活性。色彩课不能将塑造的要求与用色的技巧相融于一体,学生对造型和色彩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对造型、色彩课程的学习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而钢笔淡彩是以钢笔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为辅用来烘托画面气氛的一种绘画形式。钢笔淡彩对物体的描绘较深入细致,追求简明单纯的色彩效果,它能借助钢笔构架轮廓、塑造结构,减少色彩塑造要求,简化色彩辅设层次。这种绘画形式有助于初中学生渡过造型、色彩学习的难关,培养学生脑、眼、手的相互协调能力和表现能力。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钢笔淡彩教学,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几年来的实际教学,对如何开展初中钢笔淡彩教学有了一些认识,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循序渐进,奠定良好基础

(一)面向全体普及钢笔淡彩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这就意味着美术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教学活动。因此,经过思考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觉得开展钢笔淡彩特色教学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尝试。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业繁重,美术课不宜开展较复杂、工具繁多、作业时间太长的课程。相比较其他美术形式而已,钢笔淡彩工具简单,易出效果,学生只需要简单的绘画材料就可以进行作画,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教学。钢笔淡彩是在速写线稿的基础上施以色彩,它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对比强烈,是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开展钢笔淡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脑、眼、收的相互协调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对空间的理解能力和造型能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钢笔淡彩带来的快乐。

(二)循序渐进开展钢笔淡彩

1、工具使用由易到难

普遍意义上钢笔淡彩是钢笔和水彩结合的一种方法,但是从表现工具上看,钢笔线条还可以和彩色铅笔、马克笔、色粉笔、油画棒等相结合,其形式也属于淡彩表现范畴。钢笔淡彩对纸张的要求不算太高,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让学生使用素描本来进行钢笔淡彩训练,素描本纸张有一定的吸水性,无论是画速写还是淡彩画,效果都不错。学生使用的绘画工具也分阶段进行选择,初一阶段,我让学生使用签字笔和水溶性彩色铅笔进行结合,黑色签字笔是学生最常用的一种书写笔,具有线条流畅、挺拔、快干的特点;水溶性铅笔是彩色铅笔的一种,学生易于掌握,可以直接给钢笔线稿上施以颜色,也可以加水进行调和,使之产生出水彩的效果。到了初二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这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美工钢笔和水彩结合的形式。美工钢笔笔尖弯曲,线条有粗细变化,线条自身具有美感;而所使用的钢笔水比较讲究,一定要使用防水冲洗的“碳素”钢笔水,普通钢笔水墨色不够纯正,与水彩接触时会“晕开”,影响画面效果;水彩颜料色彩透明、淡雅、色彩丰富,是钢笔淡彩最普遍也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

2、造型训练由简入繁

钢笔淡彩是以钢笔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为辅用来烘托画面气氛,线是“骨”,色是“肉”,因此钢笔速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能较全面正确地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取舍和概括,我将岭南版美术教材里的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如:将初一级的《校园风景写生》、《汽车造型》、《像画家学构图》等课程,融入速写基础知识、线形的训练、透视原理等技法理论。在速写练习中,我采用示范教学,重点放在线形的训练上,让学生直观感受速写中线形的运用,通过欣赏――临摹――写生,从一开始用铅笔画,到后来直接用钢笔画;由描绘单一物体,再到组合物体,由简入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为下一步上色打下良好基础。

3、色彩训练化繁为简

色彩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但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色彩学习,让学生过多地学习色彩理论反而会抹杀了他们对色彩的那种最初的敏感。而钢笔淡彩减少了色彩塑造的要求,简化了色彩辅设的层次,是一项很好的色彩入门训练。钢笔淡彩上色的最大特点就是“淡”,“淡”应理解为上色简洁明快,丰富而含蓄,将一切色彩语言蕴藏在“淡彩”之中,切忌“浓妆艳抹”,见好就收。在色彩教学时,我只讲一些基础的写生色彩知识,更多的是采用示范教学,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什么是色彩的调和,对比和调和能产生出什么效果。其他比较深的知识则通过分析范例和一些好的学生作品适当地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授。由于有了钢笔线稿,相对于单纯的色彩画而言上色就简单多了,调色时笔的水分要充足,画面色彩不宜过多,一般只需3-5种色彩就够了,上色不需像画色彩那样严谨,上色多了或少了也不要紧,更讲究的是画面气韵生动。由于在色彩上对学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画面色彩和谐,整体感好就行,因而学生在作画时敢于用色,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用自己独有的色彩感觉去描绘作品,当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灵气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那份钢笔淡彩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油然而生。

二、课程引入本土美术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尽可能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因此,挖掘身边蕴藏着的丰富的乡土资源,并与教材进行整合,将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我在钢笔淡彩教学中尝试利用本土美术资源作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探索。

篇4

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继承美术 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包括风景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和应用等绘画技能和标志、海报、请柬、视觉传达等设计知识。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体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 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 有效性教学

引言

新课程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课堂,依托于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承载美育使命的美术教师,研究和探索课堂有效教学,在深入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仍将任重而道远。那么,应该如何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也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对于一位对美术没有兴趣的学生,让他欣赏作品尚可,如果让他动笔去完成作品,其内心显然是极不情愿的。

1.注重教学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动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会促使一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一些原本对美术没有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反之,教师教学无方、照本宣科、准备不充分,则会使一些原本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兴趣大减。

2.注重现场演示

学生是非常热衷于看教师现场作画的。教师可以用摄像头等相关电子设备将这一过程进行投影,也可以分别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去演示。实践证明,学生都非常愿意模仿教师,对于教师的握笔方法、用笔习惯、姿势、动作、表情等,学生们都会注意到。看到白纸上诞生的一幅幅作品,学生们也会异常兴奋,这除了能增加教师的威信和感染力以外,也能激起学生

动笔的兴致。

3.注重课外活动

课外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课外美术活动中会涌现出一批美术爱好者,其意义不仅是为美术特长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个别美术特长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激发全体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师要注意抓住机会.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领导、校外艺术家和艺术活动者取得联系,促进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师也可以自发地依附于一些相关活动来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二、重视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以―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使教师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不断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把创造富有个性新颖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变通法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较难准备只能靠教师动脑筋。

比如上“向日葵”这节课,在认真、反复地钻研教材并上网查找了大量的素材后,我这样安排这节课的内容和形式:本课分为四节,第一节是基础知识学习课,我准备了―个小课件,讲解简单的色彩知识,几种色彩组合的方式,并结合室内设计、装饰画等图片来说明这几种色彩组合。作业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做调色练习;第二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梵高和他的作品特色。是一节欣赏课,我自己制作了―个教学课件,里面收藏了梵高大部分的画作和梵高孤独、凄凉的人生简介,对梵高的介绍可以让知道的同学说,这样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作业是谈谈欣赏梵高作品的感受,这时要多鼓励,因为学生缺乏主动的审美体验,对于赏析作品有点胆怯,所以教师要通过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第三节课是技法学习课,先引导学生观察梵高作品中色彩和笔触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临摹梵高作品,可以临摹整幅,也可以临摹局部,让学生自由上色,可以学习梵高的笔触、上色的方法;第四节课是技法练习课,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尝试运用色彩表现四季、表现情感。这四节课的安排使得学生了解了色彩、了解了梵高,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体验生活,作业形式的多样,难易度的自由把握使大多数学生做起来游刃有余。

在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讲评也是―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导致学生单调乏味地学习美术,学生的作品缺乏应有的生活情感。同时教师的讲评是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理念的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劳动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出发进行评价。艺术的发展是―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一定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创造性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完善学生的人格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融合教育

多学科融合的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走出美术本身的框框,开阔自己的视野。

1.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例如,在山水画欣赏课中,我将曲《高山流水》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要求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中来欣赏画中的意境。音乐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音乐那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能调动人的情绪,感染人的心灵。关键是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两者之间是否相融,是否能够在结合的时候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亦能冲击他们的心灵发散他们的思维。

2.美术与文学的融合

文学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现生活中的一切与情感。而美术是通过各种视觉表达方式来表现世界与情感,两者之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美术课上通过一首诗或者一段散文或者一段文字,都可以让学生在文学所表达出的意境中或者在自我的感悟中激发出对于美术的兴趣,以及创作表现的欲望。如在学习情景再现创作的时候,在播放了高尔基的《海燕》的朗诵录音后,结果很多学生用自己还很稚嫩的绘画技巧表现出了狂风中的海燕勇敢的搏击着海浪这样一种并不庸俗的画面。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效果,我无法苛求太多,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假以时日,通过不断提高的绘画技巧,或许离一幅名作就不远了。

结语

总之,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每个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个发展的平台,指明了―个努力的方向,展示了―个美好的前景,让我们看到―个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美术新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学生只有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新能力。第一,树立师生平等思想,教师要平等对待审美情趣、取向和观点不同的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第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作品中的优点;第三,鼓励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的智慧与勇气,让学生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认识自我,学会独立思考。在一次美术课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画,有位女生画了一个不太漂亮的月亮,并且不合时宜地在月亮上画了两扇窗户。笔者问这名女生:“你画的月亮有什么含义?”她说:“我画的月亮打开了窗户,就像人们睁开了眼睛一样。”此时,我们都被这位女生奇妙的想象所感染,于是笔者立刻当众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大胆进行创新。教师也可以在校园中开展与美术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艺术节、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书画比赛等,都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开阔视野,拓展领域

要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积极引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传统美术教育下,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讲解理性的知识,而对感性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涉及,这对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是不利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渠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交流与创作,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如,在《你、我、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国画、漫画、纸版画、橡皮泥、剪纸画等多种方式,将同桌的肖像表现出来。教师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创新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要精心选择开放、灵活和自由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身边最喜爱、最熟悉的美术题材融入课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教师在讲解图案设计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图案进行讲解,如沙发靠垫图案、床单被褥图案和民族服饰图案等,并在讲解时适当穿插颜色的搭配方法、个人气质与服装色彩等。在造型、色彩设计等方面,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表达方法,如数学的立体结构、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等。

三、优化教学设计,更新评价标准

第一,优化教学设计。新课标提倡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此外,教师还要设计出更为新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美术素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迸发新思想。第二,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以往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评价标准,这是由于在该标准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极为不利。美术教学的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都决定了美术教师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因此,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更加包容,这是建立在广阔的视野、公正的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四、增强学生美术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鉴赏、绘画时间。美术教育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绘画模式与表现风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探索、多思考、多实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美术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编织中国结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创新与合作的能力。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红的中国结图片;第二,教师为学生演示编织中国结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学习;第三,教师在完成演示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第四,教师让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道具,试着自己动手编织,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编织中国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五,在学生编织完成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结语

篇7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美术课的教学特点以及建造活跃课堂气愤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内容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1、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2、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美术课精彩激发兴趣

有人说初中美术科不统考,上起来应该是很轻松、很容易的一件事。他们认为上美术课是一种重复的机械运动: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芦画瓢,教师就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就没事可做了,也没话可说了。美术教师用不着思考教法,用不着担心教学质量。这些都是片面的说法。笔者认为上好初中美术课,让每一堂上得有精有彩才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如何入手呢?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上好美术课,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通过让学生参观美展,赏析美术作品,讲美术家的故事,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美之所在等,来激发学生热爱美术,使学生愿意学、快乐地学。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创作的欲望,就有了成功的前提。

1.情境表演,提升兴趣。初中生好动,课堂上适当的动一动能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得更持久、稳定。比如在讲《我喜欢的卡通形象》时,我让学生表演他喜欢的一个卡通形象,并且可以辅助一些对此形象的简单描述,然后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形象。因为学生都有表演的一个最突出的动作、一个最明显的表情,或是描述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所以不用老师讲大家就能很快地领悟到卡通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卡通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

2.运用竞赛,激发兴趣。根据初中生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我在上《传统纹样》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连线的方式,找出每一幅传统纹样的含义,假如不会的话还可以请求他的“亲友团”来帮助,看哪一队连对最多。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接下来的传统纹样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美术欣赏课通常会以讲授为主,在初中教材中一年级的欣赏课就是以讲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类型课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从国内到国外,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到国外西洋油画等各种画种都让学生了解。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以及学生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

三、绘画技能课的教学

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我往往会运用到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以中国画《山水》为例,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而无法控制。假如运用直观演示法后,将会很好地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先向学生讲解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山水的形态、特征、色彩等,然后出示实物照片,接着进行演示,把用色用墨在宣纸上画山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在一幅画中,秀丽的山水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一步步地演示绘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和方法,而且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四、引导学生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教学过程之中,经常会运用到实践教学法。初中一、二年级中,许多的课程中就安排了纸的造型。对于纸的造型,它属于手工的一种,而手工又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贺卡》这一课,先简单介绍有关折纸的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塑造一个立体贺卡的形象,可以是生日的、新年的、圣诞节的等等。学生在初步实践中,运用掌握的折纸的方法,正确地表扬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创作,解除学生对想象的约束力,放开心中的顾虑大胆地进行创作,塑造出了许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以伦比的创造力。通过实践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协调起来。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于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中应重视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因为多媒体具有全方位,立体的教学功能,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文字、动画、场景、编程及因特网等优势,调动起学生的声觉、视觉、触觉等各部器官,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体验。为此要努力开展创设丰富多彩的、人机互动的、学生自主选择的、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倡导“自由”,体验成功

现代教学不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轻松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和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篇9

我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实践的呢?我认为能力比知识重要,兴趣比技能重要,比如绘画可以从表现性比较强的漫画、版画入手,表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又如雕塑课中关注生活,我会把小动物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再到表现塑造,给予学生很好兴趣影响。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把握自然规律。教材里的透视教学就是此类,面对枯燥的说教和学生兴趣所在,我选择先画卡通,面对学生的生活环境,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球球,游戏,都不能忽略,因为学生有了太多图像经验,为此先从卡通入手,如喜洋洋神奇宝贝海绵宝宝,赛尔号,植物大僵尸入手,第一节运用美术三部曲,让学生画卡通,选择赛尔号里的精灵,和植物大僵尸里的僵尸,让学生选择简单或者是复杂的来画一画,第一步,用铅笔淡淡的画几个蛋形火腿眼睛是小鸡蛋……第二步从特征入手,如眼睛开始,肯定准确的表现形象,由上及下,第三步涂颜色完成,学生很有干劲热情,老师也画,画完后学生都能完成,但是看到老师画的砖墙前的大僵尸学生很吃惊,即快又有卡通的画面,还有红色砖墙很有氛围,有学生就问砖墙咋画,话锋一转我就告诉学生砖墙10分钟就能完成既逼真又好画,但是要了解透视知识,想画砖墙学透视咋样?学生很高兴,透视课的进展没得说了,学生很有干劲效果,因为学生要给喜欢的卡通配景。砖墙正是平行成角绘画的应用练习。有了这个体会,在海报设计中,学生愿意用卡通形象设计运用。也应了卡耐基的钓鱼术,就是好的钓者只研究鱼饵使鱼儿愉快上钩,不管钓多少鱼,有了好鱼饵钓的还能少了吗?教学也是如此,根据学生喜欢,然后一起研究学习绘画规律学生还能不高兴吗?学习的热情还能不大吗,学生还能不喜欢你这种老师吗?有人却忽略这一点,只是强迫学生画自己那个时代的绘画内容,学生不喜欢,后果可想而知,有兴趣的变少了,趣味不大的便讨厌了美术。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有时以造型为主,如素描教学就是照搬明暗比例透视,告诉学生看法,透视规律,绘画程序,学生通过几次练习,基本能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素描就是明暗,同时通过明暗练习,学生眼睛学会比较法观察明暗(在解决明暗时不提形象准不准确)等明暗问题解决后,再解决造型准确性的事,告诉学生,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透视,近大远小的视觉自然规律,一节课解决造型因为学生在明暗观察中学会比较法看,掌握基本写生能力。

表现实际就是个性情感智慧通过形象展示,如梅花,兰花,中国画中,主要要的是象征意义,而忽略了形的逼真,取向是写法和物象的情致。卡通实际也是表现性多一些,主要是趣味性想象为多。

造型表现实际互为拥有,表现需要形象,造型需要画者的感情。为了言说要分开,教学也可以把造型表现分开讲,就如书法教学中开始,可以以线质为主,线解决在讲字型,讲完字型,讲神采一样,到后来还要形神兼备。造型表现也是如此可以先以表现为主,后来既讲形体,还要表现学生心中的东西来。

曾仕强教授讲过人生是阶段性的调整,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在今后教学中除了对技法基础知识重视传授的基础上,也要对表现性的讲解欣赏也要一样对待,让学生受到完整的教育。

面对课本,教本,面对学生,到底应该怎样教学,怎样使教学开展的有收获,愉快,使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每位老师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及技能,如简单的书法素描速写国画篆刻水粉色彩等知识,在此基础上业余自己喜欢的是硬笔教学,还有毛笔书法的学习,是为自己以后国画做准备,素描教学教学,线描卡通画的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体会。当然也有课本教参上面的美术知识和图片经验,这是第一手资源。

其次通过阅读卡耐基经典故事,快乐人生等经典书籍,给个人生活精神很大提升,对教学对生活很有帮助,卡耐基是成功学心理学生活等很多方面都有深刻理解的人生导师,影响了一大批人,应该讲他是世界上最了解生活,人生精神,心理的专家之一。这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吧。

篇10

关键词:比较法;观察比较;教学效果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学习者首先要学会去观察。而这种观察无论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临摹还是进行写生或美术创作,比较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比较法都是一种非常重要并且运用普遍的方法。

一、比较法是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重要方法

美术学科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技能训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美术课经常被称为“技能课”。新课程改革以后,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要求,但是美术课从根本上仍然离不开一定的技能训练。

美术技能训练首先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这种观察能力其实是一种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的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首先需要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而观察,无论是对物象的观察,还是对画面的观察,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初中美术课程中,从初一到初三无论哪个年级的造型训练都离不开比较法的运用。

如在初一造型表现课《身边的物品》和《情感的记录》、初二的人物造型练习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两课的教学中,作为专业美术教师,无论是让学生临摹还是写生,教师都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素描和色彩表现的基本要点。

1.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自身的或相互间的比例关系、空间关系,从而确定画面中所有物体的形体结构、大小比例、前后左右以及透视变化等关系。

2.在表现物体的明暗时,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比较,确定物象间的明暗关系。学生只有在掌握黑、白、灰之间的明暗变化规律后,才能正确地处理物体明暗变化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关系。

3.表现色彩时,教师要通过对物体间色彩的纯度、明度以及色相的比较,让学生正确感知物体的鲜明、深浅、明亮程度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

二、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同样需要比较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美术课中的要求。

因此,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以及每一课中部分欣赏内容的教学,都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美术欣赏课内容枯燥,美术欣赏课一直被认为是很难出彩的。根据10多年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很多大师作品看上去很美,但往往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太远。学生只能远远地观赏赞叹而无法走近,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了。所以,如何让学生走近大师作品,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美术欣赏课内容的直观性、可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将比较法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了尝试。如苏少版第13册美术课本的第一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景物画赏析一),本课是属于欣赏评述课。在这一课中,课本提供了多幅优美的风景画和景物画作品。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让学生从第一幅作品开始,而首先是让学生欣赏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道》。由于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他们可能没见过真正的大海,但他们对农村的这种《林间小道》再熟悉不过了。

由于学生具有切身的体验,因此他们容易对画面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比较。由于选对了突破口,学生找到了比较对象(与家乡林间小路的比较),也就是比较项,因此学生表现很兴奋。有的认为画家把树木画的很传神,有的认为小路非常真实,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能说出画面中焦点透视带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情境导入,于是我趁热打铁,将同类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画家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从而让学生对不同画家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

三、掌握比较法要点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何运用“比较”这一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运用比较教学法的根本所在,也是解决绝大多数美术教学问题的关键。掌握运用比较法的基本要点并且加以灵活运用,是成功运用比较法的关键,也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一些专门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专家研究的成果,得出运用比较法的几个基本要点。

(一)让学生找到比较的对象,即比较项

这是运用比较法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明确了比较的对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标准。有了标准,学生才能确定要表现对象在画面中形状、大小、长短等位置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比较的对象是范画中物体,而在写生练习中,学生比较的对象则变成了真实物体。这两种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获得正确感知,从而确定要表现物体在自己画面中的大小、长短比例、前后左右、明暗虚实等关系,最终达到协调一致。

(二)进行比较法训练,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比较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它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学生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断的训练,才能逐渐提高自己观察、判断和表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不断纠正不准确的判断,最终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提高对事物分析的综合能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