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11:0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1-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而随之问题是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和家庭的关爱,使他在生活、学习及性格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地成长,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一方面他们缺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缺乏。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的缺乏,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性格都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性格及行为处事易走极端,而此时学校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更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留守儿童的概说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较多,大批农民工流入城市,所以留守儿童较多。"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人数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1]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监护人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儿童在健康与心理方面受到很大的侵害,留守儿童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缺失逐渐升级到心理健康人格的缺失。虽然这只是少数,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确实刻不容缓。
2.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造成留守儿童教育得不到保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父母均都外出打工,由间接监护者抚养,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再者监管不到位,沟通较少,从而学习成绩低,性格大多内向。另一方面,孩子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而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学习,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缺少自信心。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百分之十,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2]
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
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从儿童自身与社会外界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儿童的自身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从而需要学校老师及监护人的帮助,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最为教师,一定能够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3]首先教师应对班级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教育教学。与留守学生做知心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平时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行为习惯,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和引导。对学生不正常行为要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师生的关怀。2、在生活中给予温暖及帮助,要时常考虑到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关注学生的情感内心的变化,由于亲情的缺失,学生内心会常感孤独,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3、更好地与监护人沟通。一方面与外地务工的父母常练习。另一方面与留守的监护人常联系,希望他们更好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其次是社会方面,政府应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普遍激素条件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蹲完善其基础设施,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留手儿童发展的许多问题,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4]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即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胡丽丽,观察与思考,新浪新闻,2006年
[2] 宝林镇、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07年
篇2
现代社会机遇万千,孩子将来能否在事业和生活上有所作为,个人能力是决定性因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增长其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一向为家长所关注,同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自立能力,所以,漂亮的衣服,精致的玩具,并不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永久的礼物是送给孩子搏击长空的翅膀,让孩子们能健康、自由自在的成长。而购买儿童教育金保险则可以为儿童成长提供坚强的后盾。
教育金与保险:儿童成长的阶梯
社会不断进步,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教育对国民非常重要。在中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所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越来越昂贵的教育费用也让不少家长负担沉重。一个人从出生到读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教育总费用大约在4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出国留学的开支,这笔费用将达到60万元以上。教育费用一路攀升,儿童的教育开支在家庭生活中的比重日渐上涨。据调查,我国城市家庭有56.5%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投资列为第一位。因为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不能因为我们没准备好教育金,让孩子晚些时间,等我们准备好了教育金再上学。孩子教育金也不能完全通过投机手段来准备,孩子必须接受教育,也不能有钱就上学,没有钱就不上。
教育金保险主要类型
教育类保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后的返还总额与投保金额相比,资金有所增值,且每年有分红,但是这类保险的分红一般不会向投保人返还现金,而是累计在投保金额中,因此,返还金额与投保金额的差额除增值部分外,其实还包括投保金额的分红;另一类是最后的返还总额与投保金额相比增值不大,但这种品种或者每年分红,可以以现金形式返还给投保者,或者是兼具人身意外保险,即被投保人如不幸身故或高度残疾,将可获得一定的保险费。
孩子教育金准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银行储蓄:可以作为资金储备的一种方式,通过长期坚持储蓄,可以准备好一份教育金,而且以前也常用这种方式。除了我们常用的活期及定期储蓄外,另外多数银行专门开有教育储蓄,通过教育储蓄的方式筹措教育金,不但可以获得利息上的优惠,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符合要求的教育储蓄也不用缴纳利息税,而且零存整取的方式也利于“细水长流”的积累。但采用储蓄方式也有两个明显不足之处:收益相对低,而且有被挪用的危险。
投资证券市场:可以投资股票、基金、权证等,收益可能较高,但风险相对较大,最后结果不能确定。我们不能以一个不能确定的投资后果去应对一定要发生的孩子教育。所以单纯用买股票来储备教育金,对一般家庭来说不可取。
儿童教育金保险:半强制性储蓄,渠道安全,收益确定,兼具保障。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逐渐成熟,购买儿童保险成为父母为孩子设定教育基金的一种理想的理财工具。选择一份适合的儿童保险一方面能帮助自己强制性地、有计划地积累子女教育金;另一方面教育保险有一个其它理财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带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大多数教育金保险,还能为儿童附加各类型的儿童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在筹划未来教育金需求的同时,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安排好保障事宜。除了给孩子提供保障功能以外,还可以提供保费豁免功能,当父母有重大疾病或身故时可以豁免保费,仍可以达到储备教育金的计划。
儿童教育金保险常见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比例固定领取,保证在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时,每年有充足的教育费用;第二种为投资型保险,通过定期定额投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透过选择合适的账户,达到收益比银行高,风险比直接投资股票基金市场低,两方面都可以照顾。
教育基金必不可少,有人算了一笔账,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约需40万元与学习相关的费用,还不包括一些其他开支。所以提前为孩子做财务规划和安排非常必要,及早在家庭中建立教育基金已成为家庭理财的重要内容。因此,有条件的父母不妨利用保险为孩子建立一份长期教育保障计划,以便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和保证孩子顺利成长。
案列
马先生,30岁,事业顺利的他有着稳定的收入。一个月前喜获麟儿,在喜悦之余意识到抚养孩子的责任,同时也为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感到担忧。他希望建立一个理财保障方案,以赢得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教育资金。所以,他购买了未来有数教育储备金保险计划,保额为20万元,缴费期10年,每年缴费合计16526.1元。
1.孩子在15岁至17岁每年领取12000元(共领取36000元); 18岁至21岁每年领取36000元(共领取144000元)
2.到孩子满21岁时累计教育金18万元;累计现金红利42190元;特别红利31132元(总计领取253322元)
通过上诉案列分析,儿童教育储备金保险计划是一种很好的理财规划,为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
篇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对策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他们无法在父母身边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当前社会的复杂性,很多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会用物质和金钱来弥补自身对孩子的亏欠,长此以往,很多留守儿童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并且长期的物质奖励代替精神鼓励的做法也让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思想健康。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比较脆弱、孤僻,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亲情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父母不在身边,当前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很容易让儿童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另外,很多留守儿童受到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加上很多监护人没有有效地履行职责,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十分不端正,加上父母从事工作性质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会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提升和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一)从留守儿童实际出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课是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要从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要以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主要依据,对相关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整合,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与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通过竞赛活动、团队活动等对留守儿童的集体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另外,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榜样人物、实际案例促使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二)改善农村教育的软硬件条件
为了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必须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对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改进。首先,要对学校的活动条件,如操场、校园图书馆和阅览室等进行改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硬件条件。其次,要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图书资源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软件条件的革新,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完备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首先,要强化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工作,要让乡镇、村以及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到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具体要将学校周边的小环境进行整顿和清理,关闭学校周边的不合法网吧、游戏厅,构建良好的周边环境,杜绝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另外,家长和监护人也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身作则,对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既是解决当前农村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又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改进思想德育内容和方式,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在社会环境方面要强化宣传工作、调动各方力量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培养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苗小强,李淑霞.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传承,2010(15):157-162.
[2]杨晓璐.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14(Z8):161-162.
篇4
【关键词】 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
爱伦·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教育家、妇女活动家和作家,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她一生主要致力于儿童教育问题和妇女问题的研究,对两性、恋爱、婚姻、道德品质等问题提出了广泛而激进的观点。其主要的著作《儿童的世纪》被誉为“新教育”的经典著作,且成为举世闻名的儿童教育经典著作。爱伦·凯十分关注儿童教育,针对当时瑞典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教育经历,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教育主张。
一、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二次产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理论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对欧洲国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教育改革者就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由于“新教育运动”在欧洲形成具有广泛的影响,爱伦·凯深受其影响,她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妇女解放的观点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开来。她反对旧教育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倡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竭力倡导新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二、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旧教育的批判、对儿童教育的要求和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对旧教育的批判
爱伦·凯尖锐批评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和个性发展,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使得儿童创造力受限制、对周围事实的观察力迟钝、丧失进取心等。针对旧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爱伦·凯从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不要过多的干涉儿童的活动。禁止体罚儿童、应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二)对儿童教育的要求
爱伦·凯强调“20世纪要成为儿童的世纪”,首先,成人要了解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应该细心观察儿童的生活世界;其次,成人须加倍呵护儿童天性中纯朴天真的东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要依照自己心中所设想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而是要深入儿童的世界认真仔细观察儿童的真实生活,尽量适应儿童自己的特性发展。允许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意志,形成他们自己概念和判断。鼓励儿童自己去亲身经验,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经受磨练、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从实际生活中获得体验,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再次,禁止教育者对儿童实施体罚。残忍的殴打在儿童精神生活的道路上是没有教育力量的。
(三)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
爱伦·凯认为要使儿童个性得到发展,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才能实现。首先,通过家庭教育来实施;爱伦·凯很重视家庭教育和父母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负有重要的责任,她提倡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活动,反对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其次,通过儿童理想教育机构来实施;爱伦·凯不赞同幼儿园这样的学校,认为托儿所或幼儿园最多也只是家庭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她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男女同校、学校有环境优美的环境,在这样一所学校,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对于美的感情的憧憬,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得到陶冶。
三、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爱伦·凯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在欧洲“新教育”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儿童观对如今出现的不良儿童教育现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引起教育界特别是教育改革者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参考。
第一,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欧洲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她批评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和个性发展,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二,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爱伦·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幼儿园教育。她认为要使儿童个性得到发展,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理想的教育机构共同实施。
第三,针对我国眼下教育的发展状况,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让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认识到: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照顾儿童的个性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禁止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体罚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使儿童产生恐惧感,扼杀儿童的冒险精神、想象力、活动热情、创造力,同时也有损教育者的人格和尊严;教育改革中要不断反思考试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
参考文献
[1]黎琼锋.教育:为了儿童的解放[J].教育发展研究,2009.6
[2][瑞典]爱伦·凯.儿童的世纪[M].魏肇基译.上海:上海晨光书局,1936.
[3]茅盾.爱伦·凯的母性论[J].东方杂志社,1924.
篇5
【关键词】儿童 家庭教育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压力的重重作用,令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早期的儿童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作用,重视儿童教育将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儿童教育综述
通俗来讲,儿童教育一般是指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对儿童或少年所进行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既包括思想、智力的开发,也包括性格的塑造和体魄的锻炼。总之,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儿童教育。
二、儿童教育的分类
儿童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受到来自幼儿园老师的学校教育,与此同时也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然而,来自不同方面的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同的影响,综合性的教育才塑造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儿童从出生就接触到的教育,是在儿童成长中最为基础的教育环节。人从呱呱落地就接触自己的父母,走过牙牙学语的阶段开始步入人生蹒跚学步的幼儿阶段,这其中不仅渗透着无限的父母关爱,也融进了看不见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好的教育,儿童具有强大的模仿力,对于父母的言行举止能够模仿的惟妙惟肖,这在潜移默化中就成为了他们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故而,这要求家长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注重自身行为带给儿童的巨大影响,时时刻刻做到以身作则。
2.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助力。
儿童到在父母的关爱中日渐长大,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幼儿园阶段,这意味着儿童开始接触到家庭教育之外的学校教育。除却在父母身边度过的时光,白天的大多数时光儿童都在托儿所与幼师相处,这期间学习儿童、做游戏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之外的学校教育。这种学校教育是集体教育,不仅能够让儿童体会到别人的存在,同时也促进了儿童自我觉醒的探索阶段。在幼儿园,老师无论是教授儿歌或者背诵唐诗等文化课程,还是引导小朋友们吃饭睡觉做游戏的生活事情,都将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师只有充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真诚心关怀儿童,才能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儿童的基础教育不断提升。
3.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推动力。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备一定的社会属性,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儿童虽小却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成长也时时刻刻受到来自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在父母的关怀之外,他们要接受来自幼儿园的教育,同时也要学会与社会上的其他人打交道。无论是邻居的叔叔阿姨,还是便利店的售货员,或者是乘坐公交车的司机师傅,这些都是在儿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人士,儿童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所感受的不同文化恰恰就是一种别样的社会教育。
三、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儿童教育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在儿童教育中家庭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对于独生子女的溺爱,也有因为生二胎而产生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据东方今报报道,曾有武汉一名13岁女孩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威胁。这一事件的发生,透露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家长片面强调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全面教育,导致了儿童心智方面的不协调。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恰恰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倔强和任性。其次,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过少,导致了父母与儿童心灵上的疏远,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父母在应付工作的同时难免在儿童教育方面有所疏忽。最后,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方法不当,导师儿童的叛逆。
四、家庭教育的内容
篇6
[关键词]教育技术 学前儿童 启蒙教育 影响
学前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学前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基础道德素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抓紧和抓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夯实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对儿童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因材施教,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术来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甚至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成为终身不断学习的学习者。
篇7
【关键词】儿童教育 电视剧 影响
21世纪是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带给我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电视对儿童的深刻影响已经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电视的出现导致了成人与儿童界限的模糊,童年在消逝。“电视改变了童年的生态,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①根据《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36.00%的未成年人从3岁开始看电视,15.61%从4岁开始看电视,18.65%从5岁开始看电视。这说明大部分未成年人在6岁之前就开始了电视收视生涯。电视成为当代儿童最为亲密的“伙伴”。②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指出:“儿童之所以看电视,是因为电视对儿童有用”,③进入读图时代,视听语言的影响比读书更为直观,在儿童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儿童电视剧成为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重要的辅助手段。
一、儿童需要的电视节目
按照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划分,童年期由四个阶段构成:0—3岁的婴儿期、4—6岁的儿童早期、7—12岁的儿童中晚期,以及13—16岁的少年早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电视剧的需求各不相同。
(一)婴儿期
以传统电视观念而言,0—3岁的儿童并不在电视媒体的受众范围之内。但因为英国儿童电视剧《天线宝宝》的热播,改变了媒介之前的看法。自2003年,英国BBC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天线宝宝》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之后,这部片子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全国40多家省级卫视陆续播出。
研究表明,1—3 岁的低幼儿对儿语化语言以及简单的动作有着极大的模仿欲。1岁以后,婴儿的视觉也基本与成人相同,对鲜艳色彩比较敏感,对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体积等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和延伸,更容易被节奏性强的欢快音乐所吸引。拉康在《形成“我”之功能的镜像阶段》中说,“婴儿出生后的6—18 个月是第一个重要转折点——镜像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首次在镜中看见并认出自己,这种镜前的自我识别从此打开了婴儿的想象世界。”《天线宝宝》这样的儿童电视剧正是抓住了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促进了婴儿想象思维的发育。
(二)儿童早期
4—6岁的儿童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突出心理是认为万物都有灵性。适合儿童早期的电视剧题材主要以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科幻故事为主。人物性格要简单,故事情节要简洁,故事表现孩子的童真、童趣,叙事艺术上表现出浪漫的色彩。
(三)儿童中晚期
在小学、初中时期,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衡量社会和他人。其通过学校、家庭的学习,以及与社会的交互式接触,习得更多生存的技能与方法。如儿童电视剧《家有儿女》用情景喜剧表现了三个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孩子的顽皮、对社会的不解,父母面对孩子如何处理问题,这一系列故事让电视机前的小观众学习了更多与社会相处的方法。
(四)青少年时期
身体和心理接近成人的青少年,以中学生为主体。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更喜欢表现校园生活的轻松故事,而不喜欢太多的说教与引导。课余生活有更多科学含量的科幻故事也是放松的好方法。此外,由于处于青春萌发期,其对异性的关注和吸引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青少年电视剧应该在这一问题上适当表现、处理,正确引导,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正面引导。如《十六岁的花季》等表现校园生活的青少年电视剧目前较少。
二、我国儿童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影视作品没有分级制度,在电视剧方面更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儿童进行细分,因此,我国的儿童电视剧受众是粗放式的。在儿童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也存在角、过于说教刻板、故事叙述复杂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创作意图上的误区。并非所有涉及儿童的都是儿童电视剧。儿童电视剧应以儿童为主要人物,以生活或丰富的想象力为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欣赏习惯和理解水平。目前,一些儿童电视剧要么充满成人式的说教意味,要么将儿童想象得过于低幼,脱离儿童发展的实际。2.在儿童电视剧的创作题材上存在诸多误区。尽管当前的儿童电视剧仍处于边缘地位,但近些年的儿童电视剧总量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儿童电视剧的题材越来越宽泛,既有现实题材,又有童话、科幻、魔幻等内容;既有表现的故事,也有以中国功夫为切入点的儿童电视剧。虽说总体上题材宽泛了,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科幻剧与魔幻剧,剧情颇为吸引人,但在少年儿童的正面引导上明显不足,儿童沉溺其中,起不到建立正确科学观与价值观的作用。3.在创作手法上,存在逻辑线索过于复杂、超出儿童审美能力的问题。越小的儿童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对复杂逻辑的理解能力越低,与成人剧相比,儿童剧更应考虑接受群体的审美能力。
从电视剧叙述结构理论来说,把几个故事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故事的叙述结构更适于儿童电视剧。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叙事结构注重对儿童生活的自然呈现,没有过于复杂的因果关系,更能贴近儿童的视角。
三、对儿童电视剧创作的建议
虽然近几年儿童电视剧的创作数量也有了大幅提高,但也只是勉强接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的儿童电视剧的产量应占全国电视剧总产量7%的标准。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得不到或是很少得到播出的机会。此外,儿童电视剧精品数量仍然较少,儿童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及人物形象不多。为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电视剧创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儿童电视剧创作首先要做到寓教于乐。如在“科幻”题材中,加入科学知识,在现实题材中,将文学、艺术、数学等知识融入到故事当中,将儿童电视剧变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2.在儿童电视剧中,要侧重表现童真、童趣、童心。表现真善美的内容,也要适当地表现社会现象,让儿童在与社会的交互式关系中习得生活技能和生存本领。3.由于电视剧的思维惯性,大多数儿童电视剧集数很多,过于复杂。儿童电视剧可以缩减不必要的情节,浓缩故事,精简集数,多出精品,让儿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注释:
①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26.
篇8
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了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直面这样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重要,规律的饮食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孩子一定能领会到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家长往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的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规矩是为谁定的?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尤其是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要给他定好规矩,否则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就会减少,亲情逐渐单薄。要想使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问候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的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
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容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不能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秘诀
日本《时代》周刊近日报道,日本父母教养孩子的秘诀就是:共同体验。他们并不一味强求或训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他们一起玩耍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傍晚,高桥夫妇在家中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两个儿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
欢呼雀跃的兄弟二人,马上将邻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请到家里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这个实验里,高桥夫妇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只要(父母)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有多大投入,就会有多大收获,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却有相当大的帮助。”
“家庭实验室”
现在,日本学校里理科课时有所减少,令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小学课本中那些有趣的实验,又往往会成为一些名牌中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怎么办呢?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他经常在家中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就马上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里附有解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了儿子脸上又惊又喜的表情。
试着让孩子当家
家住静冈县藤枝市的大石寿美惠,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捉虫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过101只蝉。现在,她又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小女儿小香。小香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她不但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昆虫,连捉蛇都不在话下。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叫出各种昆虫的名字,甚至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年龄。学校的生活课上,小香成了当之无愧的“小昆虫学家”和“小英雄”。
实际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暑假期间,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让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负责准备一周的午饭,而且还要负责采购。佑雁事先规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钱,并要求儿子只购买“国产食材”。
结果,佑雁的儿子在采购中发现,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价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帮助下,佑雁的儿子就此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了不少进出口贸易知识。
学习给爸爸写信
日本父母还十分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互信关系,并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大石寿美惠的大女儿明子,今年只有8岁,但她的书面表达能力却十分惊人,原因是她从幼儿园时起就开始记“亲子日记”。
大石说:“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纯属无心插柳。当初让她记日记,只是为了让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亲每次都用红色的笔给明子写回信。”
篇9
一、我国儿童教育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2013年10月,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青睐,由此引发了亲子节目、育儿节目、幼教类节目在全网的“霸屏”模式。目前,我国较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包括央视的《超级育儿师》、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安徽卫视的《加油好BABY》以及湖北卫视的《今晚我当家》等。这些节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选择明星父子或普通父子在节目中进行游戏、互动,一方面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当今家庭教育尚待解决的问题。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大多借鉴外国电视综艺节目或引进国外节目版权,多数节目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家庭成员亲情互动的过程中融入新型育儿观念,使节目在内容的传播、审美的转变、结构的新颖等方面做出的调整更易使受众接受,实现了节目收视效果与家庭幼儿教育的双丰收。2013至2015年,央视及各省级卫视开播的儿童教育类节目数量统计结果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形式的儿童教育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着,“限真令”和“限娱令”的强制执行增加了上星频道少儿类节目播出的比例,给予了儿童教育节目更多的发展空间,为育儿教育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最终却导致儿童教育类节目出现了数量庞大但质量堪忧的现象,部分少儿类节目与节目的制作初衷背道而驰,同质化和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日渐浮现,节目的版权问题也让很多少儿节目制作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央视的《超级育儿师》经过两季蓄力后,在第三季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首播的收视率非常亮眼,在同时段排行第七,在同类儿童教育节目中脱颖而出,广受好评。节目虽借鉴了同类节目的制作精华,但添加了许多创新性元素,例如节目聘请了专业的育儿专家进行对“问题家庭”的观察与剖析;节目制作不仅局限于家庭中,也让父母与孩子在户外进行游走、互动,节目最后还设有考察环节、考察协调结果等,这些创新元素的增加有效激发了观众的观看热情,彰显了电视节目传播教育功能的巨大潜力。
二、儿童教育节目的教育功能
1.唤醒父性教育当今中国儿童缺少父性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后我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为其生活、教育及未来可谓是劳心劳力、费尽周折,很多父亲忙于事业和工作,拼搏在外,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无暇参与儿童的教育。所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细腻与深沉的爱是缺一不可的,父性教育的缺失对我国儿童的成长及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超级育儿师》中有不少家庭都是因为缺少父性教育,导致父亲与孩子关系紧张,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的抵触情绪。比如在第20151230期中,讲述了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忙于出差,对两个孩子的关注极少,更明确表示没有时间参与孩子教育。母亲虽是全职妈妈,但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却束手无策,女儿虽然有母亲的照顾,但行为叛逆,不讲卫生,完全像一个没有人管教的野孩子,令父母十分头疼。再如第20160106期中,由于父母的工作需求,家中两岁八个月的孩子全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他们只有每天忙完工作下班回到家之后才有短暂的时间照顾孩子,对于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最需要亲情感化的时期缺失父母的陪伴,短暂的相处也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他们是父子却水火不容,孩子在愤怒的情况下还会骂父亲,朝父亲吐口水,紧张的父子关系使全家人的生活“乌烟瘴气”。在《超级育儿师》节目中,育儿专家反复强调父亲在儿童教育与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也让观众和社会反省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可见,唤醒父性教育是儿童教育节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2.警醒家庭教育当今,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学校有着教书育人的天职,认为只要将孩子送入一所好的学校,学校就会还他们一个品行端正、学业优良的好孩子,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启蒙期的效仿对象。很多反映在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儿童没有完全的自主选择能力之时,对别人的行为举止都会进行效仿。比如《超级育儿师》第20151223期中,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矛盾的时候,母亲告诉孩子,想要玩具就去抢啊,就是父母这样无心的一句话,孩子却牢牢记住了,遇到想要的东西就会用这种方式获得,很明显,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引导是错误的。对于一个正在初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孩子来说,是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的,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这种引导意识,对孩子正确观念的形成是不利的。《超级育儿师》节目反复展现了因为我国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教育方式的不当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父母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认识到为人父母应当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三、儿童教育节目的服务功能
儿童教育节目的制作为“问题家庭”提供了幼儿教育帮助,同时也为每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倾诉平台,实现了电视媒体服务大众的功能。当前,很多家庭因为找不到家庭问题的核心所在而无法真正解决家庭矛盾,缓和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超级育儿师》在节目制作中聘请了专业的幼儿教育专家,帮助每一个求助家庭找到家庭矛盾的关键原因,继而真正解决问题。育儿专家在接到求助信后会赶到求助家庭中,在认真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之后,挨个对家庭成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逐一提出解决方案,解决之后还会对问题严重的家长与孩子进行考察,检验其协调结果,为求助家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儿童教育方案。例如,在《超级育儿师》第20151223期,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父母的溺爱下变得自私、霸道,并且有了爱咬人的恶习,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情况下,他都会出口咬人,父母试了很多方法仍然无法使他改掉这个恶习,无奈之下只好求助育儿师。育儿专家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发现,在这个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正常交流的经验,最终导致孩子染上了咬人恶习。再如,第20150930期中,育儿专家经过观察,发现孩子母亲的压力很大,情绪低落,每天与孩子和家人的对话很少,对待生活也没有结婚生子前的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专家在解决孩子问题之前,先让母亲到户外的花园里,以砸碎瓦罐的方式发泄压力,重新唤醒母亲对于生活的向往。可以发现,节目在关心幼儿教育问题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父母的压力和情绪变化,以及父母身心健康对孩子的影响,在解决孩子问题之前,帮助父母解开心中的郁结、排解压力,引导父母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四、儿童教育节目的社会功能
篇10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难度相对较大,教育中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就缺少了一个,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也很难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三个因素就得不到完整的统一。在教育中我们发现,班上许多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还有极少的属于家庭有问题,所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毕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孩子是很难成材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了家庭教育,教育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身上,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摸索、总结、整理,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重在用“心”
我们知道,留守儿童很多都是缺乏管理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然后进行家访,虽然家长都是外出打工了的,但他们在离开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管理,有的是把孩子交给叔叔、伯伯或者邻居照看,更有的是直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大的孩子照看小的孩子。我曾经调查过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已经外出务工,留下三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大的13岁,男孩,念小学六年级。老二是女孩,念小学三年级,10岁。最小的一个男孩,8岁,念小学二年级。这几个孩子是自己照顾自己,大的做饭给小的吃。早上用辣椒炒点饭吃就来上课,下午放学回家就开始做晚饭,晚饭菜基本上都是做一个炒土豆(这地方盛产土豆)。吃完饭后由于时间还早就到外面找小朋友玩,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家里有一台电视,几个孩子(有时还召集邻居的孩子)就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大的孩子困了就洗脚上床睡觉,小的孩子困了就直接上床睡觉。因为睡眠不好,第二天上课经常迟到,小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几天都没有洗脸的样子,身上的衣服很脏,很久都没有洗过了。在班上,没有同学愿意跟他们坐。这种情况的留守儿童占一部分比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分两步走:一是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和孩子在班上的情况用电话通知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个情况,并尽量建议至少让一个家长回来照顾孩子。父母听到孩子在家是这么个情况,应该会有所触动,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听到孩子在家象个流浪儿一样生活,父母一般都会克服困难,听从老师的建议。二是把几个孩子都叫到一起,对他们进行谈话教育,告诉他们父母为什么在外面务工,条件有多苦,让他们在家好好学习,父母在外面才能安心工作。然后给他们制定一些可行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包括早上应该做什么?中午、放学应该做什么?晚上多少时间必须睡觉等,由大的孩子监督实施完成,在单独教育大的孩子要他做好榜样作用。过段时间老师要回访,看看实施得怎么样,在回访时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好的要监督更好的完成。通过这两步,这种情况的留守儿童应该会大有改变。
在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用“心”,这里所说的用心是指要抽出很多的时间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作家访,找到留守儿童在家是一个什么情况,是属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溺爱产生的教育问题,还是没人监督产生的问题,有的是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由于是亲戚关系,也不好怎么管理,只是保证生活没有问题,在学习上很难照顾到。我家访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亲戚是这样说的:“哎呀!反正也没有办法,读书呢靠他自己,我们只是保证他吃穿没有问题,人家在我们这儿也不一定呆多长时间,人家父母回来就带走了。况且我们还有自己的事情,也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管理他的学习。”“读书要靠自己”这句话我们是很赞同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不禁要问:“失去了监督与管理,能有多少孩子是自觉的呢?”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用心,要深入调查,看是属于什么情况,然后作具体的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重在有“爱”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有“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固然不错,但这更多的是出于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中有生物性、动物性的作用在内,实际上许多动物也能做到这一点。而“爱别人的孩子”却不一样了,这不能仅仅依靠人的本能,还应是人的道德规范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等道德要求,人类应倡导这样的美德。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除了要做普通的人之外,还要有做“神”的思想,因为要教育好孩子,你首先就要学会爱孩子,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关心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孩子也是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留守儿童最缺少的就是爱,没有来自父母的爱,缺少社会的关爱,还有的留守儿童在班上成绩不好,属于问题学生,于是得不到老师的爱,这些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成了一个很难教育的群体。
面对班上所有的学生,我们都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多么顽皮、多么不听话,我们都要象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样相信他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我家访过许多家长,他们都能说出孩子许多优点,即便是老师认为在班上是非常调皮的学生。于是我有了很多感触,为什么我们老师不能象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样相信自己的学生,我们应该给学生博大的爱,让学生在宽容、博爱中健康成长。我调查过许多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即使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提得这么响的今天,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而他们在学生违反纪律或犯错后仍然采用传统的体罚教育方式,有上课迟到在门外不允许进教室、不交作业罚抄书、不扫地罚冲厕所,还有个别老师的体罚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例如:“面壁思过啦、有的直接让学生跪在教室里”。我跟这些老师大多数都交流过,他们的答复是:“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其它学生就不好管理”。当然,我理解这些老师管理的难处,毕竟我也教了十多年书,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但我不赞同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我作了一些调查,这些老师平时大多数都比较溺爱自己的孩子。我不禁要问,体罚学生的老师们,如果换成自己的孩子,您还会使用这样的教育方法吗?还有,被体罚过的孩子对老师是不是多少心理上会产生一些阴影,他们还能认真听您上课吗?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吗?留守儿童是一个有着多方面问题的群体,本来他们就失去父母的爱和监管,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展势必会畸形。他们的心就没有归属感,教育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对于这些容易犯错的孩子,我采用的方式是原谅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原谅也不是一味的迁就,第一次原谅,第二次再原谅,并作提醒,第三次批评,如果有第四次我就会严厉地批评。一般的孩子都不会有第四次,因为调皮的孩子都容易违反纪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故意和无意,故意的我们要适当的批评并教育改正,无意的我们要原谅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最好是让学生感动,或者让学生佩服。一个老师要让学生感动我们就要付出更多无私的爱,要让学生佩服我们就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把您的课堂变得精彩,才能留住学生的心。
三、制度化约束留守儿童自身的行为
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的行为往往是散漫的,因为他们失去了父母有效的监护,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孩子大多数都得到隔代的溺爱。这些孩子在教育中容易出现旷课、迟到、不交作业等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事情,因为这一部分孩子已经淡化了制度、确切来说没有遵守制度的概念。这些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学、学生的生活假如都没有了制度,孩子就会变得自由散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样的孩子是无法搞好学习的,并且对他以后的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事情。将来孩子要走入社会,无论是工厂、学校还是任何单位,都要有管理制度,不能遵守制度,是难很好地搞好工作的。所以,对留守儿童,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具体的定什么样的制度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跟学生一起定。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弱的,这时需要老师给予帮助,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要求,并时刻检查孩子完成得怎么样,更多的给予鼓励,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制度的约束下才会慢慢转变学习态度,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感受集体温暖,找到另一个“家”
魏书生老师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励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我常常觉得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对家的温暖也非常渴求。老师就应该在学校或班上给学生以“家”的感受,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把学校、班级当成他们的另一个家。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成:一是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歌咏比赛、作文比赛、书画比赛”等,在学校举行这些活动时,尽量鼓励班上同学参加,能拿到名次固然好,拿不到名次也不要失望,继续鼓励孩子来年争取。我们发现班上顽皮的学生往往都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在体育、书画、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才能。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二是把班级装扮成家。这一个要求不是要老师把教室装扮得多么漂亮,而是引导学生把教室当成另一个家。有家就有了责任。我们可以用话语这样引导孩子:“你们的父母与你们组成了一个家,所以作为家长的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你们抚养好,让你们不挨冻受饿,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他们才出去打工挣钱,我们作为孩子的要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辛劳,而我们自己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为这个家排忧解难”。在班上,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也有分担家庭事务的一份责任。我运用了魏书生老师的管理模式。力求让班上调皮的学生都有事情干,例如班上的黑板、垃圾篮,教室每道窗户的玻璃、教室门、讲桌、擦桌子的布等都有专人负责,课间操的排队、红领巾的佩带等也有专人负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我都给他们安排了任务。我又经常强调,我们是一个家,老师不希望你们做出有辱家庭名声的事,希望你们都能为这个家增光添彩,学生们害怕因为自己没有做好给家丢脸。都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也会慢慢在这个家中找到快乐和信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有心、有爱,再给一定的制度约束,让留守儿童尊重你们、尊敬你们,让他们找到家的温暖,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3版。
2.魏书生的班级管理。
3.孙锦涛、纪登训主编:成功班主任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1.
4.林建华、曹树主编: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