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篇1

会计电算化ERP经济市场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从最初单纯的记帐、算帐到现在的通用帐务及报表一体化,帮助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锁的工作劳动,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传统的会计也随着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革。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比较成熟,正向管理型和全面企业管理软件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已紧密的融入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我国电算化会计经历的二十几年的历史来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应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网络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先实现会计工作的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汁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汁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发展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汁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进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要实现网络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汁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篇2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 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1.2 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1.3 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4 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j].会计研究,1997(11). 

[2]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j].会计研究,1998(4). 

[3]葛家澍.迎接21世纪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会计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1999(1). 

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改革 发展趋势

随着新千年新世纪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信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未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1 目前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

(1)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2)电子计算机日益深入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3)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4)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记账、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2 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实质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3.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3.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3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2)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3)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3.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着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一展望,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且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汉化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1)我国的会计软件正由简单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

(2)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帐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①树立电算意识,转变观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关键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软件包的评审、会计软件功能、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建章建制,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和保证会计软件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③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力度。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加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力度。避免培训工作只流于表面,华而不实。④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会计数据的保护。除了要设置用户权限、用户口令外,在一些重要部门还应考虑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高科技手段。要实行专机专用、专机专管,对数据定期手工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篇5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在线会计服务

一、发展概述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1.科研试点阶段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1983年前,主要还是以理论研究及试验准备为主。以1979年国家财政部参与长春一汽进行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为代表。该试点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进展相对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

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3至1987年间成立,不少单位以此为契机自主研发了电算化软件并投入实际运行。全国各大专院校也开始重视对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但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相对盲目,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

3.稳步发展阶段

1987至1990年间,IT技术迅猛发展,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建立并形成。

4.深化发展阶段

从1990至2007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制度,使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始从原来的单纯核算向综合管理逐步迈进。

5.深度融合阶段

自2007年“友商网”的面世开始,基于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的一种新型的电算会计模式——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诞生了。

二、内涵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即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理念下的,以租赁为主,以互联网技术为运行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的在线会计管理软件服务。厂商通过Internet将财务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结合实际需要,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自身所需的财务软件,按定购服务多少及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取厂商提供的相关服务。

三 、优点

1.按需支付

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改为租赁的方式,且不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对软件进行全权管理及维护。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软件厂商也提供软件离线操作及本地数据存储功能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其定购软件服务的需求。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需花大量费用用于硬、软件及人员方面的一贯做法,而仅需依据企业自身需要支出少量租赁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硬、软件及维护服务,同时还享有软件不断升级的服务,该模式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

2.打破时空限制

因该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所以说只要是通网络的地方均可随时开展做账、记账、查询等业务,能够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为会计服务的外包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3.实时成本控制

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地位。在使用该新型模式之前,成本控制是滞后的,一般是到了月底核算时才发现成本的高低,此时企业利润已受到影响。在新的会计服务模式下,能够做到成本的事中控制,可随时掌握分支机构的盈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成本控制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4.实时跟踪

通过该模式,企业负责人可对企业财务变化情况实时掌控,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查看账目。得益于互联网的使用,企业会计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想做账就做,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查询功能。

5.资源共享

在线模式简单易用,可实现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同步,即财务管理人员无论何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数据。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全天候服务的成效,有利于资源共享,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6.业务处理更便捷

传统财务软件操作,一般都是必先进行初始化,之后才能开展日常业务处理。

新服务模式可实现初始化及日常记账业务的同步进行,更加方便适用。传统的财务软件处理凭证的程序相对复杂,一般为:先填制完凭证,保存后审核,确认无误后登账,登账完成后再进行期末的相应结转。而使用在线会计模式后,凭证录入支持全键盘操作,能自动平衡金额,快速便捷,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7.强大的报表功能

该模式在传统财务软件报表处理基础上,特地设置了自动邮件报送的功能,可以直接形成电子档报表文件,并与邮件办公系统自动联接,实现了财务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两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随时能生成表格,打印导出。

四、结语

作为新生事物,在线会计服务在功能设置方面有着人们更多的期待,譬如:可否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将在线会计服务、在线税务服务、在线审计服务、在线咨询服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等。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将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阶段;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

一、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

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由于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我国初期电算化阶段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核算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实质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二、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阶段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开发和运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势在必需。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提议,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之后一些会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此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的这种发展将对传统会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决策支持计算机化阶段

该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该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及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但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盲目迷信技术设备,忽视人的因素

一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的输入信息。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各单位不断加大对提高计算机的档次的投入,相反的,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其实,人才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的加工与输出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操作硬件与软件的人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备份不足

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表现为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在计算机的硬盘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常有以下不当情况发生:一是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部分账务数据就会丢失。二是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三是习惯单份备份。一旦出现意外,系统就很难恢复。

(三)基本功能尚可,管理功能弱化

我国会计工作长期以来主要是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可在现实中,我国绝大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略管理功能的现象。

(四)会计电算化软件规范化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在财务软件开发阶段,由于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公司已接近400多家,数据格式也千差万别,导致同一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无法共享,报表汇总、数据传输也不方便,对用户造成较大的损害。

其次,在财务软件的销售方面,部分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利益,追求量的突破,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现问题,出了问题又无人问,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国不少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问题重视不够,财务上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当前大部分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为问题。

二、新形势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事关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要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

第二,为了更有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备份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数据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数据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如会计数据的收集。财务部门应每天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在磁性介质的光盘上,并对备份的数据定期检查,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便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第三,更全面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由于会计电算化不仅仅要实行传统会计的职能,更有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第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些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第五,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一是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三是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身份认证、授权等。

参考文献:

1、王鑫刚.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简述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个单位中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这里所指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某单位或某企业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会计工作办法,它是会计电算化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应用,概括的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相关会计软件,完成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它完全可以在各种现代计算机设备上替代我国传统手工会计完成或在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任务。

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会计电算化属于人与电脑相结合的系统,他的基本构成包括一般的会计人员、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它的主要核心部分就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部分。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第二阶段: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第三阶段: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成熟阶段;第四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健全

手工财务处理的不少企业由受过计算机培训的主管会计人员兼任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有关人员不能按系统的要求设置,使得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一旦记账凭证出错,将直接导致账表出错。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都由机内凭证提出数据,即使篡改了计算机储存的凭证数据、单从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中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业务量大的单位,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2、电算化软件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第二、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兼容性差;由于各软件公司相互缺乏交流和沟通,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第三、系统内部衔接较差

第四、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第五、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3、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2)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3)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

4、存在的安全性风险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会成本风险,第二、技术风险,第三、政策制度风险,第四、社会风险,第五、网络环境下的风险;在网络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极易破坏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使数据文件突然出现不明真象的丢失,以及应用软件无法正常工作。

5、重视计算机的因素,忽视会计人员的因素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认为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等。此外,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已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但是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我国企业要使会计电算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核算效率,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很多企业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建立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

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强化安全、保密措施,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实行保障控制。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要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另外,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进修。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对于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非常关键的,在现实中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对于会计内部信息系统的保密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着手:第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控制。第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第三、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安全控制。第四、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控制。第五、会计信息系统的病毒的防范与控制。

4、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现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相应的提高了。好的企业会计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会计电算化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也已从以下几点来考虑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第一、及时调整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第二、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第三、组织进行不定期的相关业务考试与考核。

参考文献:

[1]苗芳.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一展望,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且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汉化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1)我国的会计软件正由简单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

(2)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帐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①树立电算意识,转变观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关键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软件包的评审、会计软件功能、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建章建制,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和保证会计软件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③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力度。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加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力度。避免培训工作只流于表面,华而不实。④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会计数据的保护。除了要设置用户权限、用户口令外,在一些重要部门还应考虑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高科技手段。要实行专机专用、专机专管,对数据定期手工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 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的培训费用,而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篇10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

通常许多人把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两者概念混淆,有些人误认为两者概念相同,没有区别,实则不然,会计电算化运用计算机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进行核算。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并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智能性等特点。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1.1会计电算化。当今的会计电算化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以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库等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自从计算机诞生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是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会计电算化的探索。

发展阶段(1983至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逐步涉及各个领域,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大部分都是单机工作处理一些简单帐务。

普及阶段(1988年至今):一些行业软件公司开始设计、开发专用或通用会计软件,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开始购进会计软件,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尽管通过会计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财务软件仅是解决了企业一个部门的某个问题。

1.2会计信息化。上个世纪末,我国的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它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1.3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比较。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但后者蕴涵了网络会计等新内容,并且溶于企业信息化整体之中。

从本质上看,会计电算化注重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侧重于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更多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增值性。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比较见下表。

2.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仅能在用于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不能实现与其他部门连接,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是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相隔离的。会计电算化只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有效地克服了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各种不足。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的全面信息化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组织等等,不仅将会计信息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到企业整体信息系统中去,而且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整合,形成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统一。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革新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内部问题,将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3.如何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3.1转变思想观念。做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方案,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3.2在硬件设施方面,首先要具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设备,其次要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外购。特别是软件系统的选择和防护,要考虑到利弊,如何规避风险,增强安全性。

3.3在软件建设方面,首先要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实现角色转换。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仅仅是财务管理方面知识,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再次要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加强与企业外部联系,建立相关数据库,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宰华东.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