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理财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的理财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的理财规划

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理财规划效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理想生活,变得越来越难实现。据统计2015年全国的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同时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人口老龄化阶段下,老年人必须要树立理财意识,以主动、创新的姿态参与到金融市场中,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要认识到老年客群的资产价值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为老年人理财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的现状

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就是老年人通过收益与风险的对比权衡之后,根据资产决定具体的理财方案。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其中辽宁省相差为105亿元。由此可见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人口的赡养义务将成为一项高的难以承受的负担,单独依靠养老金不能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因此我国要立足于养老需求现状,制定完善的养老理财规划,完善养老产业。目前我国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见表1:

通过对锦州市老年人理财现状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理财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理财规划具有储蓄倾向性。受到理财保守观念的影响,锦州市的老年人更愿意将退休金等资金存储于银行,老年人对于风险型理财产品的接受能力偏差,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是表现出怀疑的态度;(2)强调理财规划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老年人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到限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资金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老年人对于资金的认识侧重“应急和留作养老”,因此对于理财产品的功能则注重稳定与安全;(3)理财规划具有流动性与盈利性。老年热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理财产品的收益性,老年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下,依靠子女的赡养不仅给子女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需要选择具有盈利性的金融产品,以此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根据对锦州市老年人理财规划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老年人理财规划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主要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锦州市老年热理财规划发展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与购买各种理财产品。例如锦州银行通过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服务,讲解如何正确认识理财产品、银行业务相关知识、银行卡诈骗防范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锦州市老年人理财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对投资与理财不区分

投资与理财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老年人对这两个概念没有明显的界定,认为理财就是通过购买银行产品进行赚钱,认识不到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结果导致很多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因为发生风险或者理财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发生纠纷。

2.老年人的理财风险意识较差

近些年发生的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案例日益增多充分表明了老年人理财风险意识偏差的现状,一是老年人普遍存在贪图小便宜的心理,结果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对其进行诈骗;二是容易被高额的收益所诱导。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他们的收入来源受到限制,同时在加上高物价消费的影响,老年人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老年人容易受到15%甚至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的非法理财产品的诱惑而进行投资结果上当受骗。

3.老年人的理财规划缺乏流动性的考虑

老年人对于资金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老年人在进行理财规划时需要将流动性考虑进去,但是目前很多老年人的理财侧重收益,而忽视了资产的变现,结果造成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无法将理财产品进行变现,影响使用。

二、人口老龄化养老理财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过程中,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嫩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在高物价、高医疗费用的社会环境下,单独依靠老年人的退休工资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养老理财服务体系,通过拓展养老理财服务途径,创新理财产品为老年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银行作为养老理财服务的主体,银行在养老市场中起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实际中国银行在开展养老理财服务时还存在不少问题:

1.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范围狭窄,同质化严重

根据对锦州市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现状看,这些养老理财产品普遍以养老噱头,实质上与养老服务相差甚远。例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的针对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具有时间长、收益高以及所需资金大的特点,虽然此种产品能够为老年热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其过长的时间以及中途不得退保的规定,导致老年人的资产处于冻结状态,一旦老年人因为生病等突发事故需要钱的时候,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另外商业银行提供的养老理财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保险业针对养老提供了养老型债权、混合型、固定收益型等养老金融产品。而银行业相对于老年人开展了这些理财产品,这样对于老年人而言其没有多余的选择权,因此老年人的理财途径相对就比较狭窄。

2.银行理财服务手段缺乏人性化

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营销还是设置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化,然而老年人缺乏互联网操作技术,因此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仍然是到银行营业厅进行手工购买的方式。根据调查虽然银行机构针对养老理财产品开展了“老年”服务体系,但是其服务手段缺乏人性化:一是银行部分养老理财产品只针对网络客户进行销售,这样就限制了部分老年客户群。以光大银行为例,光大银行针对养老产业设置了“养老理财系列产品”,但是其不允许线下交易,这样对于老年人而言非常的不方便;二是银行理财服务缺乏对风险的宣传。很多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理财营销任务,他们会夸大理财产品的经济效益,而故意或者回避理财产品的风险,导致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完善,侵犯客户的知情权。

3.银行理财规划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老年人理财规划意识淡薄是基于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日益竞争激励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在老年人成为银行理财主力军的情况下,银行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理财规划师是银行理财金融服务的主体,优秀的理财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优秀的理财服务,当然这就要求理财规划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然而事实相反:一是银行理财师缺乏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没有站在老年人利益的角度进行规划,而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利益,以推销自己的产品为主,导致老年人的理财效益没有达到最大;二是银行理财师的专业知识不牢靠。根据调查很多从事银行理财师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部分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获得相关的资质。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树立“代客理财”的经营观念,使得理财规划不符合客户自身情况。

三、完善老年人理财规划的具体对策

基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养老资金缺口的日益扩大,在银行利率不断下滑的经济新常态下,老年人必须要通过设定完善的理财规划,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以此解决双独家庭养老困难的现象。

1.转变老年人的养老理财思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当前养老形势的新变化,基于社会中存在的老年人理财诈骗活动,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应该转变落后的理财思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老年人要清晰的认识到理财的意义,合理划分理财与投资的区别。合理的理财规划是提高老年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年人在理财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以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为例,由于养老理财产品具有保险性质,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合理的规划理财计划可以为老年人节省资金。购买养老保险应该早谋划,一方面,从保险产品的费率考虑,越早投保,保费相对越便宜。如果投保年龄相差10岁,则购买同一款产品的保费可能会相差20%甚至50%;另一方面,从保障的角度来看,到退休时再买保险意义已经不大了,随着健康风险的增加,保费和收益并不成正比。和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养老保险虽然回报不算太高,但总体比较稳定可靠。而且,养老保险有强制储蓄和复利滚动的功能,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计划,储备时间越久,理财效果越佳,与养老目标较为匹配。其次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任何理财产品都具有风险,这种风险即来自于产品的本身,也有来自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典型诈骗日益增多的现象,老年人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2.创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银行而言,创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银行要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拓展老年理财品种。根据老年人理财需求,银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的理财产品,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些理财产品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老年人资金的安全。例如老年人属于风险激进的可以采取“三四三”模式,将30%的资金用于购买投资型股票基金,40%的资金用于投资国债货币基金,30%的资金用于存储以便应急。其次银行要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人性化服务模式。金融优质服务是落实“两学一做”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银行要立足于老年人的金融需求,围绕满足个性需求的要求,开展理财服务。例如银行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上门服务,以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

3.加大养老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养老金融理财业务属于新兴业务,专业性高、政策性强,需要从业人员既懂得公司项目融资、投行业务,又要懂得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同时还要熟悉企业薪酬福利管理、财税管理等。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从业人员与其他条线业务人员的横向交流,提高从业队伍的综合金融服务素质,尽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养老金融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通过合作交流、外部聘任方式,组建IT系统、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法律、养老产业等方面的外部专家团队,为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4.营造老年人理财规划的良好政策环境

我国深化养老产业发展改革,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老年人理财规划的发展:一是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基于目前各大类资管产品的法律基础、法律关系都不相同,有的依据国家法律,如《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相应的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的现象,我国要立足于养老金融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标准统一的法律体系;二是加强对各种非法活动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对非法融资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趋势下行,使众多老年人推崇的银行储蓄存款模式受到很大挑战,因此我国要完善老年人理财规划体系,通过完善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艳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理财方式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2]孟德红.商业银行个人养老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思考[J].青海金融,2016(07)

[3]王桂玲.河北省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问题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4.

[4]唐晶莹.老年人理财投资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1)

篇2

建立灵活的理财组合

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黄金、美元指数波动幅度增大,加上各种新型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加,使得投资理财市场的风险加剧,但理财的机会也更多了。许多人因而比之前更早地开始了人生“后半期”的理财规划。

市民姚先生表示,他理财并不仅仅为了让财富增值。他说:“我也特别注重保险,下半辈子抵御健康风险、通胀风险与投资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他J为,不要等快退休了才考虑接下来的财富怎么安排,提早十几二十年就应该为退休做准备。

理财师认为,未来人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波动风险,还有通货膨胀风险,他建议,多数家庭都不妨早为退休做准备,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收入水平的投资工具,建立理性而富有灵活性的理财组合,长期坚持良好的理财习惯。

以稳为主首选“老四样”

提起中老年理财,“保本”“稳健”一直是关键词。但也有投资者认为,中老年人也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风险和收益都要考虑,不能太过传统和保守。

理财师建议,中老年人应着重选择以下几种投资品种:保底固收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黄金、货币基金,这四类产品在计划退休人士或已退休人士家庭流动资产中的占比不应低于60%的份额。银行理财产品与债券型基金属于“稳健”类型产品,收益普遍高于银行利率,而投资风险较低,可以有效帮助计划退休的人士对抗通胀。而黄金是全世界公认的硬通货,也是家庭理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货币基金变现容易,可以购买美元投资方向的货币基金。

定额投资需趁早开始

篇3

【关键词】金融理财师;理财服务;职业定位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国民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发展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欧美债权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我们面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影响因素在增加,尽管2011年10月CPI回落至5.5%,但过去的大半年都处在负利率的时期,每个家庭财富都面临保值增值的压力,借助金融理财师专业化服务以规避风险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我国金融理财服务尚在起步阶段,理财服务内容主要是银行、保险、证等各领域的理财产品营销,而不是依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无法满足客户既可以规避人身、财产等风险保障,又可以包含子女高等教育、税收筹划与遗产安排、养老金规划和投资等内容的理财需求。因此,家庭理财师服务从产品营销趋向综合理财,是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是金融理财服务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金融理财师服务对家庭财富的重要性

(一)理财服务是实现家庭规避风险的需求

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种种意外事故,2010年4月波兰总统的专机在俄罗斯坠毁、日本今年“3.11”地震海啸、中国温州“7.23”动车事故……家庭财富的“水库”可能因为一次意外伤害、疾病、失业等风险的不期而至会“流失殆尽”。因此,在人们保险保障意识尚且低下,对风险事故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的当前,需要金融理财师积极倡导“保障在先,投资在后”的理念,把人身、财产以及责任风险通过投保的方式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实现财富管理的首要之举。

(二)实现理性消费的需要

现在社会上出现“房奴”、“车奴”、“卡奴”、“网购奴”,这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很多“月光族”,他们没有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缺乏对自身资产与负债能力清醒认识,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时尚和超前消费,盲目攀比,要求结婚住房百平米以上一步到位,汽车高档名牌,信用卡透支刷卡消费成瘾,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负翁”,要纠正这些非理性消费方式,必须依靠专业理财师的服务,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后,根据客户的财务能力、风险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适宜的购房、购车信贷消费计划,制定适宜的消费信贷方案、合理使用信用卡借贷,提醒客户警惕网络购物陷阱,进行理性消费。

(三)实现子女教育金储备的需要

子女教育是家庭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接受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子女高等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一笔不小支出,有的家庭子女教育费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高等教育支出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刚性需求特点,必须提早储备,理财师建议客户在子女出生伊始就开设专款专账户为其子女准备高等教育费用(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假设客户年化收益9%,学费生活费用增长6%,子女高等教育费用的储备,越早准备就越轻松,如果小孩1岁开始储备,每月只需投入223元,如果小孩15岁才开始储备,每月需准备1147元,需要理财师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专项规划,一方面早期储备,越早越轻松;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投资渠道,在稳健安全的原则下不被通货膨胀和学费增长幅度所腐蚀,达到提早储备子女高等教育金的理财规划。

(四)满足实现“老有所养”的老年退休生活需求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26%,每年增长3.2%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倍左右,家庭规模小型化并呈现为“4-2-1”或“4-2-2”的倒金字塔形状,独生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精力上都力不从心;另外,退休期对每个来说是都要经历的时期,时间跨度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是家庭理财规划内容中“权重”最高的部分,人生一世,老年幸福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要规避老年期无能力生存、无能力看病、无能力雇人照护的风险,就必须提早规划,未雨绸缪,在专业理财师的指导下制定退休规划方案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确保在退休时达到预期的养老金储备金额。

此外,理财师根据客户的需要及时提供家庭税收筹划和遗产安排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家庭财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我国金融理财服务现状:产品营销型为主体

笔者走访调查了北京多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公司单位,了解各公司提供家庭(个人)理财服务的情况,总体上以营销各自产品为主体,兼有家庭财富管理综合方案的制定和跟踪理财服务的项目,综合理财服务业务量占也比较少。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网点都成立了“VIP专柜”、“理财工作室”等不同名目的理财专门机构,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许多银行理财工作室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都参加过专业理财培训,取得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或金融理财师(AFP\CFP)执业资格证,理财服务内容主要以推荐客户购买本银行的理财产品或代销的基金、保险等产品,为客户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服务较少。

(二)保险公司的理财服务

保险公司的理财师一般称为“寿险顾问”,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向客户推销各类保险产品,目前人专业化培训和精细化管理还不够,人薪酬主要靠考核期完成的业绩,这种薪酬考核使得保险人并不从客户的实际保险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以业绩最大化为导向,以“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来吸引客户投保,这些兼具保障型和投资收益型的保险产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股票市场低迷,“投资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受到影响,当然也没有纯消费类保险产品的保障程度高。

(三)证券公司的理财服务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目前,证公司的客户理财服务主要是提供投资咨询,为开户客户提供投资分析报告,对风险进行善意预警提示。投资是家庭财富增值的有效手段,但投资风险与收益是反向的,追求高收益必然要承担高风险,证理财师对客户投资产品的选择和操作并不提供具体建议,也较少从家庭财富的整体规划角度提供短期、中期、长期的投资策略或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规划等专项服务,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常常带来较大风险,比如:有的股民盲目跟风,把自己居住的房子典当去炒股,结果血本无归;有的老年人用多年储蓄的“养命钱”炒股,投资被套牢,老年失去经济来源,等等。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原因之一是缺少专业理财服务,投资首先是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根据自己风险偏好理性谨慎选择。

三、从营销型向综合服务转变:理财师职业定位思考

欧美发达国家理财服务发展的历程表明,从初级的产品营销向专业化综合理财服务转变,是理财师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品营销是解决客户“要什么”问题,而理财服务则是解决客户为何“因需而要”的问题,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一)综合理财服务从家庭财务健康诊断入手

每个家庭都面对日益复杂,扑朔迷离的金融投资市场,尤其是在目前通货膨胀较高的负利率情况下,实现家庭财富的有效管理首先得从诊断家庭财务健康开始。通过理财师专业的服务,让客户明确其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计算其家庭财务健康诊断的指标,分析家庭理财现状与理想指标之间的差距,并建议修正资产负债结构或者调整消费支出额度使得家庭财务指标达到正常状态(见表2)。家庭财务诊断是理财规划的基础,能借助财务健康诊断判定客户理财目标的可行性。

(二)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给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方案

美国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提出生命周期理论,被认为是家庭理财的理论渊源,他把家庭依据年龄分为不同阶段,即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退休前期和退休期,其内涵(见图1)在于家庭收入曲线和支出曲线顶峰出现在不同时间段,客户要在年轻时较多的结余弥补年老时的收入不足,维持一生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理财的需求和侧重点不同,单身期储蓄最重要,养成消费记账的习惯,做到“开源节流”,把每月工资的10%存下来,就走出了理财的关键第一步,为将来参与投资和成家立业奠定基础,新婚是人生最浪漫幸福的时刻,但也是消费最高的阶段,要满足婚礼开支,安置家业,购置家庭用具,合理规划房贷额,量力而行,理性控制婚嫁费用,同时开始为孩子出生准备专项费用;家庭成长期大约从30岁到50岁,是人生最重要却也是处在“夹心层”较大压力之中,理财的最先项目是为子女高等教育准备专项资金储备,要考虑物价涨幅和学校费用增长因素,确保足额,其次是积极参与投资市场,积累经验,至少不让财富被通货膨胀腐蚀;家庭的成长期必须开始储备退休金,以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长期摊薄投资成本,直接从银行账户定期划拨,起到强制性储蓄的作用;家庭的成熟期是投资理财的最佳时期,无外债,无负担,子女大多已成家就业,个人在工作阅历和职业成就也到了最顶点,家庭收入也达到顶峰,利用自己丰富的投资经验实现家庭财富的增值;退休期是人生收获和享受的时期,要稳健谨慎,确保“养命钱”安全,退休后积极参与休闲旅游,调整身心,确保健康,安享晚年幸福时光(见表3)。

(三)做好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综合消费目标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不同期限的消费支出,节假日或年末出国旅游,是短期消费,“5年后购置一辆价值30万的爱车”是中期理财目标,“为现在1岁的宝宝储备20岁时出国留学费用60万”或者“35岁的张先生每月基金定投500元为自己储备养老金总计60万”等都是长期规划,要实现家庭实现财务的自主自由,依据家庭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结合职业特点、消费偏好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消费目标,评估目标的可行性,并根据市场变化时时调整目标。

(四)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增值

投资理财是家庭理财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很多理财目标要借助投资工具来实现,比如子女高等教育金储备、退休养老金储备等,同时,家庭财富增值不仅是靠工薪收入,还得将除去消费后剩余的资金去实现更多的收益而不是在负利率时期贬值,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随着金融衍生投资品的增多,对投资产品风险的掌控比参与投资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在家庭理财方案设计或理财咨询中,理财专业服务首先要提示客户防范投资风险,用事前制定“止损点”纪律来约束投机和贪婪行为。

(五)借助理财服务,做好合理避税和遗产规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2011年9月1日调整到3500元,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但是税收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延期缴税或分期缴税,以达到减轻税务负担的目的,使得家庭获得较多的现金收入,由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变化较快,条款复杂,普通家庭难以完全明白涉及家庭税收的相关问题,借助理财师的专业服务来筹划税收很有必要。

遗产对国人来说似乎比较遥远,但侯耀文等名人的遗产争端案例一再说明,遗产的提早安排对逝者还是生者都有益,可以让逝者安心,生者安宁,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但通过理财师专业的服务,合理规划遗产,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是必须的。

总之,鉴于目前负利率时期和投资风险增大的市场环境,通过金额理财师的专业服务,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理财服务市场尚在起步阶段,没有结合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从营销产品到综合理财服务,是金融理财师职业发展的方向,理财师结合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充分诊断家庭财务健康的基础上,判断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消费偏好,制定包括家庭保险规划、消费信贷、子女高等金储备、养老金储备、投资产品选择策略,以及合理避税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理财规划,实现客户家庭财务的自主、自主与自由。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善民,毛丹平著.个人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0-24.

[2]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64-65.

[3]陈工孟,郑子云主编.个人财务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2-105.

[4]计金标著.税收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8-90.

[5]金融界网站,省略/.

[6]东方财富网站,省略/.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理财规划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老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理现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时,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1]根据养老保险的保险范围、保险水平、实施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其中,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职工个人依据收入情况和自身的需要而自愿参加的一种商业性人寿保险形式,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个人养老保险既是个人理财的重点问题也是关乎稳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将着眼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提出相应的理财策略。

一、商业养老保险理财的功能分析

理财是指是根据个人的目标,同时考虑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的过程。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今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规划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佳形式。

1.提供了更多种返还计划的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丰富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相比之下,社会养老金只能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缺乏弹性,而商业养老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足按月领、按年领、还可以足一次性领取一大笔资金,如两全保险;有的还可以在按月领取的同时在到一定年龄时冉领取一部分养老金,如年金保险中给付的祝寿金、满期生存金。因此,消费者如果感觉每月或每年领取保险金很麻烦,或希望集中使用资金的话,在选择商业养老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次性返还的。

2.险种兼具储蓄与投资的功能。随着我国居民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不仅注重资金的升值,在通胀预期较为强烈的背景下更重投资。商业保险就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养老的功能,而足顺应市场补充了很多新功能,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投资账户。而且商业养老险在购买的同时还可附带很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医疗、意外、健康等,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规划,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可兼顾其它各种可能的风险。使其可以根据白己需求的不同侧重点去选择。

3.提高了养老规划的保障水平。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需要从大众角度出发,注重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从总体来看保障水平比较低。只能满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个人理财规划中只能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往往不能满足转移更多风险的需求。而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行为,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想要的养老保障设计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的缴费水平比社会养老保险高,相应的保障水平也高。并且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保障程度。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当作一种强制储蓄的手段,帮助年轻人未雨绸缪,避免年轻时的过度消费,及早为老年的生活作好安排。

4.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只对参保人活着的时候有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却在保障人生存的同时也对投保人身故有所保障,这样保障也可使自己的家人和后代受益。因此,如果消费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或者想在身故后给家人留下一部分资金,就可考虑购买两全、或终身寿险。另外,社会养老保险虽然覆盖面相对较宽,但是一些边缘人群或特殊职业人被排除在社保之外,因此这部分人就需要购买商业养老险来保证自己晚年的生活。[2]

二、商业养老保险规划存在的主要误区

诚如前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赡养危机的认识的增强,使得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得到不断强化,且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投保意识仍然淡漠。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之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不长,以至于许多居民对保险认识度及信任度都十分有限。在全球人均投保率超过50%的今天,我国国民购买商业保险率还不到5%。即使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和保障感,绝大部分居民仍将储蓄作为其主要的养老依托,将投资目光锁定在银行储蓄存款上。和储蓄相比较,居民购买养老保险的现实意愿还不强烈,有效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很大空白。

2.对养老保险认识有误。由于投保人知识有限,对保险了解不够充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极其有限。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混淆不清。实际上,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其主要特征是低水平,广覆盖;有些居民认为自己拥有了社会保险就不再需要商业保险了。实际上社会保险只能提供一个最低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则可以为其提供必要有的有益的补充,二者实际上是一个互补互益的关系;

3.商业养老保险险种规划不当。有些投保人热衷于购买一些投资类、分红类的产品,却忽略了保险最本质的保障功能。若为年老、退休后作打算,首选应是具有养老功能的重疾险等产品;同时,大部分投保人购买时机不当。许多人认为现在还很年轻,认为退休养老是很遥远事情。而实际上,人们年轻时,发展事业,收入在增加,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积累用以养老的资金。当年届不惑时,就会发现事业发展开始缓慢,收入增长趋于停滞,这时再考虑养老,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力不从心。而年老时对于充足养老金的需求就更加突出。当下许多年轻人却缺乏今天为明天做准备,青年为老年时做准备的正确理财思路。

三、商业养老保险理财策略的规划及设计

1.提高投保意识,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财功能。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老百姓,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应充分认识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财功能,将社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当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对养老保险的理论指导和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人们的自我保障意识;利用各种媒介及宣传活动使其产品和服务深人人心。另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附加服务吸引投保人,例如养老保险可以为其提供免费体检或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及指导。

2.合理搭配商业养老保险险种。养老险是投保人按期缴付保险费,到特定年限时按照约定的领取方式、领取年限开始领取养老金。同时,有的养老险具有分红功能。养老险适合理财风格保守的人群。此外,市场上销售的个人保险产品中,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通过设立个人账户金额的领取方式,也能达到定期领取养老金的目的。由于现在进人加息的周期,传统型的低利率养老险已不具有竞争性。[3]

从总体来说,首先用健康保险做好退休后的健康保障。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费用才是真正的大宗开销。目前可以重点考虑重大疾病险、长期看护险和终身医疗保险这几类长期险。由于对投保年龄都有着一定限制,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需要在年轻时早做打算。其次,可以用分红型养老保险为自己存下第一笔养老金。一来可以强迫储蓄,二是可以拥有部分寿险保障。最后,可以考虑万能寿险。万能险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满足客户长期投资理财需求的险种。万能寿险偏重账户资金积累,而且部分提取账户资金的手续便捷、灵活、费用较低,因此可以用作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使用,较适合收入缺乏稳定性的中高收入人群。

3.合理确定养老保险金额。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养老规划来确定养老险的保险金额。首先,确定实际需求的养老金额,这取决于3个因素:寿命长短、现在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的预测。假如某人预计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0岁,每月的支出为1500元,则其将来需要的养老金额为1500×12×20=万元。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话,就还会多一些。其次,确定老年资金需求缺口。老年的资金需求可以从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养老金、固定投资收益、股息分红等渠道获得。消费者可以根据商业养老金在实际所需要的养老金额中所占比例来确定老年资金缺口。最后,确定实际的养老险保额。收入水平和资金状况决定了消费者所能承担的养老保险水平。

4.选择恰当的缴费方式、期限及领取方式。养老险的缴费方式有趸缴和期缴两种方式。由于期缴的养老险相对来说具有约束消费者储蓄的功能,所以投保人可以选择期缴方式。由于在相同的保额水平下,缴费年限越短,总的支付金额越少。所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尽量选择较短的缴费年限。养老险的领取方式有趸领、期领、定额领取3种方式。趸领是在约定领取时间,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期领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年或者每个月定期领取养老金。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喜欢选择期领的方式,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定额领取的方式和社保养老金相同,即在单位时间确定领取额度,直至将保险金全部领取完毕。

总之,从最终用途上看,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一样,都是为了防范因年老带来的种种,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养老保险理财策略也将逐步完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必将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史惠茗.商业保险在城乡养老中的作用[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4(5)48-50.

篇5

理财案例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释: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集只提供了65岁的家庭户资料)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

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

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空巢家庭尤其应该注重理财的规划,为晚年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王先生现年61岁,妻子58岁,均已退休。

他们的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儿子在一家广告公司,女儿是老师。

王先生税后退休金为每月2200元,妻子税后退休金为1800元,家庭日常支出1500元左右。

因年事渐高,他们每月花在健身和医疗保健上的费用约600元。

目前,王先生手里有8万元活期存款,3万元3年期定期存款,9万元股票型基金。

王先生在市区有两套住房,一套自住,市值约100万元;一套出租,市值约80万元,每年租金收入3.6万元。

另外,老两口每年旅游消费12000元,都有社会医疗保险,没有商业保险。

资产分析

1、王先生家庭的主要资产是两套住房,当前年度总支出为3.72万元,年度结余为4.68万元,储蓄率约56%。

王先生家增加净资产能力较强,这些节余资金可通过合理的投资,来实现未来家庭各项财务目标的积累。

2、王先生夫妇已处于养老期,两人收入稳定,负担很轻,收支状况也比较合理。王先生家庭总资产200万元,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90%,其次是基金、定期及活期存款。

家庭资产配置以银行存款和股票基金为主,其中活期存款保留比例过大,家庭资产流动性过强而影响了收益。夫妻二人均已退休,收入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

总之,王先生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儿女已独立,老两口与孩子分开过。从家庭收入构成看,收入来源既有稳定的退休金,又有租金收入。家庭理财应以稳健为主。

理财目标

1、王先生希望能够更好地积攒养老金,安度晚年;

2、能实现每年旅游一次;

3、合理保全和传承资产。

理财建议

1、留够适当的紧急备用金,建立家庭健康准备金。

因为在高通胀或者低利率时代,大量的存款不能使家庭资产有效的增值。由于王先生年过60岁,医疗健康方面的风险凸显,因此家庭紧急备用金可留多一些,留足3万元比较合适。

活期中剩下的5万元用作家庭健康准备金,可换成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2、提高家庭旅游消费额度,丰富晚年生活。

建议王先生家庭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到每年15000元,以丰富晚年生活。

随着国际旅游线路的放宽,可考虑国外游,费用不够,可从紧急备用金中支出。

3、保险规划重点在于意外险及资产保全与传承。

王先生夫妇都是花甲年龄,虽然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的风险很大,但由于年龄偏大,再补充商业医疗险已不适用,此时保险需求主要在资产保全和传承上。

考虑资金的安全和抵御通胀,建议两人分别办理两全保险(分红型)。

可从股票型基金中分流2万元,选择10年期交费,每人每年存入1万元,且互为第一受益人,可使家庭获得最高6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这种保障对家庭而言非常重要。15年后还可连本带息加分红一起取出,用作养老储备。

4、投资规划,稳健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应逐步减少。王先生的股票型基金是风险较高的投资,在家庭的投资占比偏大,

建议调整投资组合,除分流2万元办理分红保险外,再将2万元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

今后家庭新增节余资金的投资也以债券型基金为主,保留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就足够了。

除股票型基金投资外,建议王先生适当关注以下几种投资品种。

储蓄是目前退休老人选择最多的一种理财方式,若在一年内不需要花费什么钱,可以选择一年期的零存整取;如果有许多的钱,可以选择存一年的整存零取,在平时需要一些零钱用的话,可以取出来使用,这种方式的利率是2.5%,比活期的要高。

国债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具有投资操作方式简单便捷、利率较同期储蓄高、不征收利息税、债券变现能力强、投资风险性低等优点,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退休老人的理财方式。

退休老人还可以选择基金产品中的保本基金来投资,因为保本基金是一种保证投资者本金或本金的一定比例不受损失的基金品种,投资风险比较低,特别是其保本功能能够满足退休老人的投资不受损失。

选择购买保本型基金时,要选择品牌度高、信誉好的基金公司,以及合适的基金品种,不要盲目的进行投资。

*作者系中信银行理财规划师。责编电邮:caimi@vip.省略

白银投资三渠道

一、存实物银保值

白银是国际市场公认的贵金属投资品种,相对于房地产、股市等投资渠道,白银入门门槛比较低,

购买银条需要一定手续费,而且回购折旧费约为10%,回购渠道并不多,投资者要考虑未来白银涨幅只有超过这些费用,才有投资价值。而且,实物白银投资最好长期持有,至少持有1年以上。

二、纸白银门槛低

比起纸黄金动辄几千上万元,仅需几元一克的白银实属低门槛。目前,工行开通“纸白银”业务的起点为100克,这意味着几百元就可在白银市场“小试牛刀”。

不过,“纸白银”交易手续费率不低,在工行的账户白银买卖业务中,采用点差的方式收取手续费。目前白银价格的变动在2%左右,投资者售出账户白银才有获利的可能。“纸白银”与“纸黄金”的交易时间也一样,为全天候交易,工行的设置是周一早上6:50-7:00之间开市,持续到周六凌晨4点休市,中间24小时不间断交易。

三、白银T+D以小博大

目前,白银投资渠道分为3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g(T+D)、工商银行的“纸白银”以及一些黄金公司推出的投资银条产品。而白银T+D业务是最适合“以小博大”的投资渠道。

篇6

关键词:养老金融;养老金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

一、引言

在我国即将迈进中度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问题,制定长期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强调提高对口老年人的整体社会服务水平,健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本文将着手养老金融,从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资金融通的相关分析,经济保障又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体系)和养老服务金融(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服务保障则具体为养老产业金融。本文将按照如下所示的板块进行养老金融问题的分析。图 养老金融板块划分树状图

二、枣阳市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劳动力去到一线城市发展,很多像枣阳市这样的三线城市,则出现老龄人口存余比例较大的问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枣阳市人口60岁以上人数占该地区总人数的8%,65岁以上人数占该地区总人数的13%。按照联合国设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枣阳市已经进入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枣阳市日新月异,为了追求更优质的生活水平,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金融养老方面,当地有一些政策性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政策运行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宣传力度有限、信息不对称、传统思想观念制约等),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未能完全实现。1.养老金金融经统计,枣阳市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其实是比较高的,全国每1000个参保人就有一个是枣阳市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里,枣阳市的居民养老主要依靠第一支柱(即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制度),但是伴随国家连续十六年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枣阳市近几年原市属企业职工进入退休高峰期,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专业企业养老保险人员只转关系不转基金。另外,襄阳市将车河、随阳两农场农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下划到枣阳市,参保缴费人员的增长缓慢赶不上受保人的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逐年扩大。由于社会平均工资连年提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额连年提高,枣阳市部分参保人员,尤其是无就业门路的人员负担很重,断保现象也十分突出。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相关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缺乏约束不参保企业的硬措施,枣阳市的社会保险扩面效果不佳。对第三支柱(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依靠则相对少很多,枣阳市这一代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普遍不了解的状态。枣阳市民对第三支柱的总体需求并不大。2.养老服务金融所谓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即金融资产配置的管理。在这一个版块,问卷调查显示,还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希望有收益较高且有相当保障、风险较低的养老金融产品,但是现实是人们了解这些资源的渠道并不多,寻找相关部门去了解既耗时又费力,导致很多人直接放弃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另外,很多老年人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偏向于一切从简,仅从退休金和基本养老保险来补充退休生活的资金。还有很多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退休后是拿不到退休金的,就导致他们的退休生活负担更大,需要在年轻时就进行养老金的理财准备。枣阳市的养老金融产品还是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储蓄类的理财产品,另外辅助于一些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但是更多种类的如基金类、信托类、遗产类、债券类等养老金融产品在枣阳市几乎处于一个空缺状态。养老金融理财产品的供需尚未精准匹配,养老产业金融的数据共享也尚待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实质性解决,枣阳市将成为一个无比宜居的养老小城。3.养老产业金融养老产业金融是指为与养老相关的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1]。当地涉老企业普遍具有一个特点:融资业务回收周期长、投资数量大,这也是各地养稍微大型的养老机构所具有的共性,这种特点免不了与银行的年度绩效考核制度不匹配,同时长回收期还使养老金融的价值降低,阻碍社会养老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银行虽然会给这些中小企业融通资金,但多是出于社会责任和政府的政策,并没有根本的充足的动力去助力枣阳市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然而这种融资难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此类中小企业。

三、枣阳市养老金融发展困境

1.三大支柱发展极不均衡第一支柱是枣阳市养老金金融主要依赖,一小部分来源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第一支柱分担一小部分压力,面对每况愈下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急切需要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共同发挥作用,分担养老金支付压力。但是,鉴于第三支柱即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实施相对较晚,不仅仅是枣阳市,从全国来看,目前第三支柱尚且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制约枣阳市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当前居民的理财偏好,大部分都偏向于传统商业银行储蓄,对于购买个人储蓄养老金的认知尚浅;二是缺乏税收优惠政策,以致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三大支柱的衔接性比较差,三大支柱之间的资金流动能力很差,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政策对已经加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人群吸引力很低。因此,第三支柱政策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养老金融资金规模有限枣阳市作为典型的小县城,金融在该地区的发展非常有限,本地的经济发展固然比不上一线城市,留不住高学历人才,整体的金融素养不高,对资本投入本地养老产业的吸引力比较小。枣阳市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应对养老供求的矛盾,养老行业的初期投入之高,不该仅仅靠政府的帮扶,作为一个社会普遍需求的行业,民资也需要有途径有方向的投向养老产业,如此,将助力减小养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养老理财产品单一不同家庭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需求各异,但是市场上供给的养老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养老保险,其他的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甚少。养老市场从来不缺乏市场,缺乏的是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枣阳市当前的养老金融账户体系并不健全,缺乏成功的养老金融财富管理模式,大部分停留在理财功能、保险账户功能方面,对于老龄人口生活品质的关注度较低,未能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服务。整体上养老金融重在产品维度,但是缺乏个性化、综合化养老金融账户管理。4.缺乏完善的养老金融服务机制目前枣阳市一些银行的营业厅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便利。但是每当到领取退休金的时日,银行营业厅内外都排起长队。在特殊客户的服务上,由于银行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对于视听能力不好的老年人们,工作人员在为其提供服务时总显得缺乏耐心。在银行的线上业务里,理解能力有限的老年客户并没有得到充足的知识普及和操作指导,因而大部分老年人是没有体会到银行金融业务“线下线上”融合的便捷,这种供给端连接不上需求端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2]另外,在基础设施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银行室内专供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的基础设施,自动操作的机器设备高度、字体大小等是否真正方便老年人使用。5.社会缺乏养老金融氛围像枣阳市这类三线城市,普遍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社会缺乏养老金融的氛围,人们接触到的宣传少,大部分人在生活里腾不出时间专门用于养老金融知识的学习,政府、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长期理财目标。人们没有真正感受到金融产品理财带来的福利,就不容易在社会上形成大规模的需求,从而抑制整个社会的养老金融发展。

四、政策分析

1.建立完善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和相关基础设施第三支柱养老金是养老金发展的大势所趋,适应中国加速老龄化的趋势,补充现有年轻人的个人税收压力,提升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资金储备,同时促进居民养成规划长期养老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协调三大支柱的发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系来应对未来的养老支付压力。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制度在枣阳市养老金制度上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完善是当地发挥第三支柱作用的第一步。这时首先要划清个人账户的发起、管理、运作的主体。紧接着是要建立后续的数据对接机制,打通三大支柱之间的资金互通机制,转移对接企业年金与个人账户资金,个人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后的信息对接[3]。结合枣阳市的情况,建议以企业为第三支柱个人账户的发起主体。另外,还需要建立第三支柱的运营流程与制度平台,明确各种计算原则以及操作流程,尽可能简化流程,提高第三支柱的影响力。最后,在基础设施上,特殊人群应该特殊对待,建议在室内铺设盲道,自动操作的机器设备按照老年人坐在椅子上的高度设计,并且将字号调到的足够大,机器设备旁安排至少一名服务人员指导,方便老年人使用。2.发展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便捷枣阳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惠及百姓的实际效果远远大于当地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口碑好,经营理念较稳健,收集的数据资源多、客源量大、账户管理经验足等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群众进行理财规划的首选也是商业银行,并且伴随着老龄化进程,各年龄段人口对养老金的咨询也越来越多,社会整体上对商业银行理财顾问的需求不断增多。因商业银行在为群众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银行需要承担起向公众宣传养老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的社会责任,培养一批专门提供养老金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和一批管理资金的人才,并配备一批咨询服务型的人才,帮助客户理解各种养老金融产品的内容,针对不同客户知识水平、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因素的不同,设计相应的理财方案。在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型养老保险制度上,枣阳市有大量的个人储蓄存款放置于商业银行,这种理财方式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枣阳市居民储蓄率较高且存量不小,对于资金向第三支柱转化极为有利。在这些条件下,枣阳市商业银行有能力并且有希望发展成一站式的养老金融服务商。3.尝试发展区块链养老金融枣阳市商业银行的线上基础服务已经具备并且相对完善,在此基础上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发展区块链养老金融。由于养老金融包含的产品结构、服务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养老机构、基建设施等的资金回收期偏向于长期,银行可以向养老金储蓄计划、养老基金、养老金基础设施建设、涉老企业、中小微养老机构和其他金融产品组合提供贷款。商业银行可以还借助区块链养老金融信息为相关养老机构提供规避风险项目建设的建议、或者运营风险等各种风险的量化投资分析,如借贷信用危机、流动性压力、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整合养老金融的供应链服务,促进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产品高效定向连接产品的需求端,从而优化养老金融服务结构,助力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地区整体的养老金融服务水平。4.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服务能力挖掘信托公司的养老金融潜力,一方面,养老理财信托、养老金信托作为养老信托中的理财产品,可以丰富当地养老金融理财产品,有效弥补枣阳市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短板。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进行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配置,根据客户不同的理财目标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以稳健投资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理财需求[5]。另外,保险机构可以针对“空巢老人”家庭、失孤家庭等特殊群体,开发包含多种养老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养老保障计划;并针对老年群体,提供涉及意外伤害险、安宁疗护、上门服务、长期护理等个性化的服务。5.政府政策支持发挥社会导向作用养老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享受社会的养老福利需要提前10年或更早参与到养老资金理财活动中,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而言,此时政府的导向是有一定决定性作用的,政府可以与地方各商业银行联合制作出一个养老理财产品的汇总表,并由政府推出号召,以短信、招牌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养老相关的金融知识,让年轻人早早意识到养老理财的重要性,让老年人认可相信金融机构的理财能力,从而使养老资金高效汇集管理。另外,近年来,伴随着养老行业逐渐趋向于社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降低准入门槛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到养老产业的初期建设里。五、结语枣阳市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生活节奏舒缓,道路修缮完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基础设施齐全,具备发展特色养老小城的能力,比如可以从生态和历史文化古城为着手点,宣传玫瑰海朝阳产业发展计划、“刘秀养老故乡”等地方特色,吸引更多投资商看见该地的养老潜力,从而扩大养老金融的资金规模。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养老金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J].人民论坛,2019(26):92-94.

[2]王晓.乡村振兴视角下江苏省农村养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中国商论,2020(8):105-106.

[3]陈小萍.制度“碎片化”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19):94-95.

[4]刘润心.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金融的必要性和策略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2):76-80.

篇7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阶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财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赌场和彩票,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家庭开始有了投资增值的想法。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成为普通工薪家庭的一个投资渠道,但是证券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工薪家庭不能独立的运作证券投资,而是要把证券投资纳入家庭整体理财规划的全局考虑。在不同的人生家庭阶段,需要实行不同的证券投资理财策略。

【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资产成倍增长,中国城市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资金的剩余和积聚是居民产生理财需要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很低,公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日后生活有所保障。因此,理财需求开始升温。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财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

篇8

现在世界上好像刮起了延长退休年龄风,似乎人需要一直工作到70岁才算对得起如今的老龄社会。在过去10年中,美国人对退休年龄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还有点活到老就要干到老的味道。事实上美国工作人员预期的退休年龄和美国人实际的退休年龄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美国人实际的退休年龄比工作人员预期的要低得多。2012年,美国退休人员中有七成多的人是在65岁以前退休,70岁以后退休的人员比例只为8%。

五成人对退休后不差钱有信心

美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开始逐步进入退休阶段。虽然美国人对退休后的收入和维持较为舒适的退休生活能够做出较早的规划,但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一些人的退休储蓄计划在投资上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美国雇员福利研究院对美国人退休信心的调查显示,2012年,在有关退休后是否有足够经济来源保持较为舒适的生活的问题上,14%仍在工作的人持非常肯定的态度;38%的人对此有一定信心;24%的人对退休后生活不差钱信心不大;23%的人认为退休后会很差钱。从美国工作人群对退休后差钱和不差钱的感受和认知来看,认为差钱和不差钱的人数比例不算太高,而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似乎差钱又似乎不差钱。这表明,还没有退休的人对退休后生活比较挂念,随着退休后收入的减少,很多人感觉到要想继续维持退休前较为舒适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就需要人们在退休前做好退休规划。

而那些退休的美国人对退休后是否差钱是如何看待的呢?根据调查,退休人员要比仍在工作的人对退休后生活稍微乐观一些。在退休后是否有足够经济来源保持较为舒适的生活的问题上,退休人员中有21%的人持非常肯定的态度;42%的人对此认为问题不大;17%的人对退休后生活感觉差钱;19%的人认为退休后很差钱。大体来看,有超过六成的退休人员认为维持较为舒适的生活是可以做到的,但也有近二成的人认为生活质量下降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差钱。相比之下,退休人员比现在仍在工作的人对退休后生活更有信心。

最担心退休后养老护理差钱

如果论及退休后的生活,除了基本的生活开销外,还可能面临医疗费用支出、需要照顾以及能否在退休前积攒足够养老金等问题。在对现有工作人群的调查中,到底哪个方面是工作人群最关心和最担心的呢?在基本生活开销方面,比如吃、住、行,受访的工作人群对退休后这方面的支出看起来并不太担心,因为即使是仅依赖政府发放的社会安全金生活的人,维持基本生活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在工作人群中,有26%的人认为退休后基本生活上根本不会差钱;45%的人认为维持基本生活没问题;15%的人认为维持基本生活有点差钱;13%的人认为维持基本生活会比较艰难,关键是钱不够用。大致上来说,工作人群中超过七成的人不为退休后基本生活开支操心,但也有一成多的人担心退休后“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穷酸酸。

既然多数人不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操心,那么他们最操心或是最担心啥地方差钱呢?根据调查,工作人群最担心没钱来做的事是一旦身板不行了,没钱雇人来照顾自己。美国不太流行由子女照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当人身子骨还硬朗的时候自然是没问题,一旦遇到起不了床、下不了地的时候,这麻烦事就来了。请人照顾需要花钱,专业的医护人员护理费用高昂,没几个人住的起带护理的养老院。而美国的保姆费用也不低,这方面的开销绝不能小看。在工作人群中,只有9%的人认为如果退休后身子骨不行需要有专人照顾时不会差钱,28%的人认为花钱请人照顾还能马马虎虎地付得起一段时间的开销,28%的人认为花钱请人照顾有些奢望,34%的人干脆直言根本做不到。

退休后看病花销让人心烦

人年龄大了自然会大病小病不断,这吃药看病虽说有医疗保险,但个人在一些医疗上仍需自己掏腰包支付一些费用。饭不可以不吃,这病当然也是不可以不看。要看病要治疗特别是遇到大病,这医疗成本就会直线上升。所以说,一部分美国人除了认为在退休后请人照顾会差钱外,也担心看病花销的支出承担不起。13%的人认为退休后看病、治疗不会差钱,38%的人认为支付医疗费用不会是太大的问题,22%的人认为退休后看病和治疗会有点差钱,24%的人认为退休后看病和治疗会很差钱。大致上可以看出,在美国工作人群中,约有一半多一点的人对退休后的医疗开销支出能力抱有一定的信心,也有近一半的人为退休后的医疗开支犯愁,特别是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觉得退休后医疗开支将成为负担,因为他们认为根本没有能力来应对这种支出。

要想在退休后不差钱,就需要在退休前做好规划,以使退休后能有稳定和较高的收入来源,否则就很难维持较为舒适的退休生活以及应对老年人晚年可能需要的照顾和医疗支出。在准备退休金或是养老金方面,大多数美国工作人群还是有信心的。调查发现,在工作人群中有19%的人认为在积攒养老金上做得很好;45%的人表示养老金的准备还可以;17%的人认为准备养老金事宜马马虎虎;19%的人回答令人沮丧,他们根本没攒下什么钱用来养老。

收入越高养老金准备越充分

规划和积攒养老金是美国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从工作开始就会将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养老金账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退休时可以积攒下一笔可观的养老金。由于各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或是缺少理财规划,也有不少美国家庭一辈子打工赚钱、花钱,结果是到老了发现没什么钱可用来养老。根据调查,2000年时美国有78%的家庭运用各种计划积攒了养老金,但到了2012年只有66%的家庭积攒了养老金。这表明,经济危机对美国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养老金的积蓄。

从家庭收入来看,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养老金准备上做得越充分,而收入越低也越缺少资金用于养老准备。2012年,在年收入35000美元以下的工作家庭,只有35%的家庭有养老金储蓄。年收入35000至74999美元的家庭,有74%的家庭积攒了养老金。而在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93%的家庭养老金准备充分,基本上可以保障在退休后生活上不差钱。

如果不包括住房和退休金,美国人依赖公司提供的退休福利和自己投资的养老金规划是一个什么状况呢?2012年,美国工作人群70%的人养老金储蓄和投资金额在50000美元以下,其中30%的人养老储蓄不足1000美元,少得可怜。另有18%的人养老储蓄在10000美元以下,12%的人养老储蓄介于10000至24999美元之间,10%的人养老储蓄在25000至49999美元之间。30%左右的美国工作人员对养老金的规划和储蓄做得相对较好,养老金储蓄和投资在50000美元以上。根据调查,美国10%的工作人员养老储蓄在50000至99999美元之间,11%的工作人员养老储蓄在100000至249999美元之间,更有10%的工作人员养老金储蓄和投资在250000美元以上。由此可见,美国的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财富和收入上,而且连退休养老,这种差距也是很大的。

退休后有多少钱才能应对养老

人们退休后需要多少钱才可以应对养老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只是维持有吃有喝似乎花钱并不需要太多。但事实上退休后医疗和照顾支出往往是老年人面临差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人心目中,退休后需要多少钱才可以应对养老的问题呢?201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美国人认为需要有250000美元以上才能够应对养老问题。当然民众对养老钱需要多少有着差异性的看法,34%的人认为能有不到250000美元就足以养老了,18%的人认为养老钱需要在250000至499999美元之间。20%的美国人觉得养老钱不能低于50万美元,但也不需要超过100万美元。认为养老钱需要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不算太高,约占美国人的15%,其中6%的人认为养老钱需要在100万至150万美元之间,9%的人认为养老钱要在150万美元以上。从中位值来看,50万至100万美元是美国人心目中较为理想的退休养老钱,如果退休后有这样数目的钱用来养老,不差钱就不是梦而是现实。

一个人辛苦工作养家糊口,退休后还能有50万或是100万美元的收入和积蓄用于养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需要有切实的理财规划和攒钱的本事。因此提早进行退休储蓄和投资就成为美国人家庭理财中重要的一环。但在现实生活中 “早起的鸟有虫吃”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根据对已退休人员的调查,在退休前一年才做养老钱规划的人数比例为3%,这些人属于临时抱佛脚,走一步算一步。12%的美国已退休人员是在退休前2至4年开始规划养老钱,17%的人在退休前5至9年进行养老金规划。

多数美国人什么年龄退休

篇9

【关键词】反向抵押贷款 以房养老 遗产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同时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的态势。如何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成了普遍关注的话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种叫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养老模式逐渐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根据Robert J.Shiller和Allan N.Weiss在“Moral Hazard in Home Equity Conversion”一文中给出的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s)的定义,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以住房为抵押的借贷,并以此为核心,拉动养老、保险、房地产等多项活动。其基本含义是指老年人(抵押人)将自有住房的产权抵押给贷款人,将房屋价值全部或部分转换成现金,作为房屋的维修、日常生活、长期护理和其它费用等。所有债务(包括本金、利息及费用)将在住房出售、房主永久搬离或死亡时支付,借款人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自愿偿还所有款项。本文提出将反向抵押贷款看成是金融机构经营的一种金融产品,并考虑对于这种金融产品存在着一个以金融机构为供给方、以老年人为需求方的市场。通过构建“反向抵押贷款年金定价模型”和“反向抵押贷款需求模型”,本文重点对反向抵押贷款的市场需求进行了理论研究。这里所说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内,有条件(即有自有房产)且有意愿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老年人占该范围内有条件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老年人总数的比例。

二、反向抵押贷款年金定价模型

在该模型中,我们假设在老年人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之后,金融机构每年一次性向老年人支付当年的养老年金,且每年支付的金额相等。当老年人去世时,金融机构停止向老年人支付年金,并将老年人拥有自有产权的房产收回拍卖,用于偿还本金和利息。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不妨假定老年人领取养老年金以及死亡的时间都是在年初。另外,我们也不考虑交易时间的影响,认为在老年人死亡后,其住房随即以当时的市价出售,二者之间不存在时间差。用P表示老年人房产的现价,d为房屋价值的年折旧额(假设用直线折旧法),C为房屋产权转移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费、印花税等),则年龄为T岁的老年人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可以获得的养老年总额H可以用下式计算:

H=(1+?兹)ADFt/q

其中,i为反向抵押贷款年利率,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无风险利率(?兹),反映资金的使用成本,本文用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二是由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带来的风险升水成本和金融机构必要的利润率。

ADF,称为年金现值系数,用于对反向抵押贷款年金进行贴现。

t/qT表示年龄为T岁的老年人在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开始后第t年内死亡的概率。根据寿险精算的有关理论,有:t/q=(1-q)(1-q)(1-q)…(1-q)q。其中的qx是指年龄为x岁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中国各年龄男女死亡率数据可以从《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中直接获得。

由于上式形式复杂,不易通过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因此我们考虑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模拟。图1展示了在无风险利率θ取不同值的时候年龄为65岁的男性老年人进行反向抵押贷款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总额的变化情况。其中我们取房产现价P=1000000元,年折旧额d=10000元,交易费用C=70000元。由于从1997年第四季度2004年第四季度,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年均增长3.66%,因此在计算中取房价年均波动率r=3.66%。同时将风险升水和利润率之和定为3.5%。

图1 养老金总额随无风险利率变化趋势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增大,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总额降低。实际上,无风险利率上升一方面使得反向抵押贷款年利率增加,导致老年人的房产预期价值中用于偿还利息的金额所占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也使资金使用成本上升,导致老年人获得的年金现值降低。

同理,我们可以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总额随老年人年龄的变化趋势,程序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无风险利率?兹=2.25%。

图2 预期养老金收入随年龄变化趋势

在图2中可以看出,养老金总额随年龄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其平均余命将越少,房产升值的时间将越短,在老年人死亡时房产的预期价值将越小,从而使得养老金总额减小,我们称这种效应为“增值效应”;然而,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其所需偿付的利息就越少,这便增加了养老金总额,我们称之为“利息效应”。这两种效应方向相反,其相对大小决定了养老金总额H随年龄T的变化趋势。而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既与年利率i和房价年均波动率r有关,还与老年人申请反向抵押贷款时的年龄有关。

三、反向抵押贷款需求模型

老年人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可以获得一定的额外养老金收入,从而使得老年人用于养老的可支配资金总额增加(增加量为H),这些资金通过消费活动转化为老年人的福利,使其福利水平提升。但是,由于老年人将房产提前变现,在他去世后,其子女将不能继承这笔房产。与不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情况相比,这就相当于老年人的子女遭受了经济损失(设减少量为S)。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子女的经济损失必然会削减老年人由自有可支配资金增加引起的福利增加。当这种削减效应超过了老年人福利水平增加量时,老年人感受到的实际福利水平下降,他们将不会选择进行反向抵押贷款。而不同的老年人受到这两方面影响的相对大小不同,因此将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根据这一想法,我们假设老年人的偏好是有利他性的,其效用不仅与自己拥有的可支配资金(设为Wp)有关,还与子女拥有的资产价值量(设为Wc)有关,因此我们定义老年人的效用函数为U=U(Wp,Wc)。该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满足边际替代率(MRS)递减的假设。当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较差而子女经济状况较好时,减少一单位的老年人可支配资金带来的效用减少需要通过增加较多的子女资产价值量来弥补;相反,在老年人经济状况较好而子女经济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老年人将不会太在乎自己可支配资金的变化,而子女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将更能够引起老年人的关注,减少一单位的老年人可支配资金带来的效用减少只需要通过增加较少的子女资产价值量就可以弥补。因此我们假设边际替代率递减是合理的。

当老年人不进行反向抵押贷款时,老年人的可支配资金和子女的资产价值的组合可以用平面上的一点A来表示,对应的老年人的效用为UA;而在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可支配资金和子女的资产价值的组合点沿着向量(H,-S)移动到了B点,对应的效用为UB。设二者只差为ΔU,见图3:

图3 反向抵押贷款需求模型图示

当ΔU<0时,反向抵押贷款使得老年人的实际效用水平降低,老年人将会选择传统方式进行养老;当ΔU>0时,老年人通过反向抵押贷款提高了自己的效用水平,他们将选择进行反向抵押贷款。而这两种情况的边界正是ΔU=0。我们将满足ΔU=0的A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曲线,我们称之为“临界线”。曲线上方的部分满足ΔU>0,我们称为“需求区域”。而“需求区域”的大小反映了老年人对反向抵押贷款的需求(参见图3)。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结论,当无风险利率增大时,反向抵押贷款养老金总额H减少。相应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临界线将会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从而导致“需求区域”减小,需求降低。因此,无风险利率与老年人反向抵押贷款需求反方向变化。而对房产继承征收的遗产税增加,实际上相当于老年人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给子女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参见注释5)。在图5中可以看到,当S减小时,临界线向下移动,使得“需求区域”增大,需求增加。因此,遗产税与老年人反向抵押贷款需求同向变化。

图4 无风险利率对需求的影响 图5 遗产税对需求的影响

用该模型也可以研究传统观念对需求的影响。所谓传统观念,实际上表现为老年人心目中自己的经济状况与子女的经济状况的相对重要程度,反映在模型中便是老年人的效用函数不同。当一个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时,他将更加关心子女的经济状况,无差异曲线就会越平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区域”就会越小,需求就会越低。而那些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的老年人将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养老生活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对反向抵押贷款的需求也就越高。

四、政策建议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笔者对中国开展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反向抵押贷款的社会影响力,减轻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程度。第二,灵活应用利率杠杆,通过调节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实现对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的有效调控。第三,适时开征遗产税,提高反向抵押贷款需求,并综合考虑调控效果和社会接受程度,合理制定税率。

【参考文献】

[1] 柴效武:一种以房养老的贷款方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2] 范子文:以房养老――住房反响抵押贷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 孟晓苏:应建立房产“反向抵押贷款”寿险服务[J].发展,2002(9).

[4] 浦舍予:以房养老对个人理财规划的完善与提升[D].浙江大学,2007.

[5] 石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定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 奚俊芳: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篇10

家庭状况

徐女士,43岁。京城某大学教师。离异。女儿11岁。

资产状况:

2005年徐女士与丈夫离婚,两人共同所有的一套小两居的房子归徐女士,现市值约为70万元,无房贷。女儿归徐女士抚养,前夫每月支付1000元的抚养费,直至女儿18岁。

徐女士每月收入约为5000元,目前有存款20万元。现有房屋的出租价约为每月2500元。有基本的社保,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每月的支出约为2500元。

再过两年,女儿就要上初中了,徐女士想在学校附近再买一套房。目前,该地区的房价约为1.2万~1.5万元/平方米。

理财需求:

1 如何实施买房计划?是卖旧买新,还是以租养房?

2 徐女士应该如何进行养老规划?

财务状况分析

徐女士家庭储蓄比率为50%(盈余,税后收入=3万元,6万元),超过了常规值30%,说明家庭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把其余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财务状况较为安全。但徐女士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不足。

资产收益不高从活期存款/每月支出=20万/2500=80这个数据来看,徐女士的流动性资产可以满足家庭80个月的开支。同时,由于徐女士收入有保障、工作较稳定,20万元为银行存款,收益不高,会影响总体资产收益的保值增值。

未来开支较大徐女士家庭目前的主要支出为基本生活费用和小孩支出,每月共计2500元。但随着孩子长大,子女教育费用支出将有较大幅度的攀升,且支出无弹性,孩子未来的教育费及徐女士的养老金需提前准备。

家庭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徐女士除社会基本保险以外,无其他保险,家庭进入成熟阶段,但孩子还处于成长阶段,一旦出现风险,家庭将难堪重负。

购房规划

徐女士现有房产价值70万元,如果出租每月收入2300元。徐女士现有存款20万元。如果徐女士选择在离女儿学校附近的地方购房,除女士目前和女儿两人生活,可选择购置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该地区的房价1.2万元/平方米,合计总价为72万元。

徐女士目前43岁,离退休年龄55岁还有12年。如果购置房产总价72万,因第一套房已无贷款,第二套房可申请8成贷款,12年(144月)。按等额本息还款法来算,每月房贷为5087.91元。

徐女士目前的家庭综合收入为5000元,开支为2500元,每月结余为2500元,现有房产租金收入为2300元,除开支外每月结余合计4800元,但每月的房贷为5087.91元,可以看出,20万元存款支付首期14.7万元后只后剩5.6万元,而且每月收入不足以支付房贷。

徐女士如果选择以租抵贷,每月的收入不抵贷款。还款压力较大,会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出售现房换新房。旧房价值70万元,新购房总价为72万元,可从现有存款20万元中拿出2万元,剩余的18万元可做其他方面的安排。

养老规划

徐女士只有一个孩子,养老会有较大的压力。虽然徐女士有社保,在退休后可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要想在退休后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徐女士现在就必须开始准备养老金。

假定徐女士在退休时保持现有生活水平,每月开支2500元,以通胀率为4%来算,12年后为4000元,即在12年退休后徐女士每月需要4000元才可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徐女士目前的收入为每月4000元,大学教师退休后可领取基本工资,假设为现有水平的70%,则每月可领取2800~,离目标4000元还差1200元,假定除女士可以活到80岁,则需要准备25年的生活费,为227140元。那么,现在就需要每月投资847元。

保险规划

购买适合的人身保险,投保人须考虑3个因素:需要保障的范围;经济支付能力,相应的险种。

从需要保障的范围来说,保险计划包括寿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附加医疗类保险。目前徐女士进入中年期,重点要加强医疗健康方面的投保力度。从保费支付额度来说,目前国内的家庭年保费支出在年收入的5%~15%比较合理,一般为年收入的10%左右。从徐女士家庭情况来看,年保费支出在3000~9000元比较合理。

从相应险种的选择上来说,重疾险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各有利弊。短期险保费低廉,但保障时间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再次投保时,费率也会相应上涨。长期险相对来说保费略贵,但每年均衡缴纳,年纪越轻,投保人要缴的保费越低,而且投保以后不用再体检。另外,重疾险产品涵盖的疾病种类越全越好,但如此一来,价格也会贵得多。选择重疾险,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条款中是否包含了常见的心血管、器官性和老年性疾病,有了这3大类,基本上就满足了一般投保人的保障需求。特殊群体比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一定要明确是否涵盖了这些群体的多发病和特属疾病。

综上所述,根据徐女士的家庭重点保障需求和保费支出能力,建议家庭年保费开支在6000元左右,徐女士可以投保50万元的意外险、5万元的重疾险和定期寿险20万元。徐女士的女儿可以投保10万元的重疾险。

子女教育金筹措规划

徐女士女儿高中以前上学的费用已在日常开支中包含。大学所需的费用较高,目前一般大学4年的费用预计在8万元左右。子女教育支出没有时间金额和费用弹性,不像购房规划,财力不足,可以延后,也不像退休规划,财力不足,可降低生活水平,因此须尽早准备,且宁可多准备一些,届时多余的部分可留做徐女士的退休准备金。以目前各阶段教育费用,为基数,按通胀率4%估算,7年后徐女士所需的子女教育费用为10.5274万元。假设年投资收益率为10%,则所需的月投资额为884元。

投资理财规划

考虑到定期存款的收益较低且流动性不强,建议徐女士将现有的银行存款20万元重新做组合。预留1.5万元用于家庭的紧急备用金,余款18.5万元投资于激进型理财产品,用来支付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