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护理护理措施

篇1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统计收治患者的就诊特点。其中实施一般院内常规护理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为58~80岁,平均年龄(66.56±12.73)岁;我科实施急诊综合护理干预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60~79岁,平均年龄(65.17±11.62)岁。所有老年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其中48例因疼痛伴恶心呕吐就诊,47例因乏力、纳差症状就诊,15例患者病症较轻或不典型。其他基本资料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

1.2急诊护理方法

1.2.1入院评估:

入院后积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院外情况,重点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发病症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既往治疗、住院等历史。因老年群体特殊性,其对疼痛及其他症状的反应较迟钝,患者本人对疾病的描述疏忽以及家人描述的主观性,往往造成对疾病的判断不准确,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病史,以上的情况在入院的评估中应当加以重视。结合分析患者病症以及既往治疗及检查,通过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1.2.2生命体征监护:

由于老年人病情易产生变化以及其对疼痛感的刺激表现较为迟钝,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腹部疼痛时间、位置、性质和疼痛程度等,尤其注意尿量。若患者伴有呕吐症状,护理人员需对其病情发展密切关注,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等。对于伴有腹部疼痛的患者,也需要及时监控其疼痛的变化情况。随时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病情危重者,给予24h动态心电监护。

1.2.3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尤其急症患者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再加上自身身体状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时会产生拒绝治疗的抵抗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应当多与患者积极沟通,笑脸相迎,舒缓其紧张的心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交流欠缺者应当及时与其家人沟通,协助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拒绝治疗者也应当依靠患者家属的力量协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还可以有效的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2.4其它护理:

在老年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中,积极给予对症治疗以减轻病患,这是首要措施,但后续的护理工作也非常的重要。给予老年患者一个安心舒适的治疗环境,摆一个易于休息的,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轻柔的动作,在询问病情时语言态度要温馨,对于患者的倾诉保持耐心、认真倾听。在饮食上,尽量保持患者的清淡饮食,对于不能进食者应当严格计算患者所需能量及时补充。对于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中医协助治疗。中药护理可以协助调理血气、滋补巩固。针灸护理可以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强化腹部器官功能,巩固临床的治疗效果。

1.3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来分析护理的效果,显效:疾病治愈;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就诊特点: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老年急腹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呕吐、乏力,对于疾病的指示性不够典型;老年患者原发疾病较多,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量大;老年人疼痛反应迟钝,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长;老年患者急腹症容易病情加重恶化。

2.2护理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3例患者病情恶化。进行急诊病人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焦虑自评量表对比:

两组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分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1-02

1 老年病房风险的相关因素

1.1 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1.1.1 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不足,病情观察能力不到位,应变能力差,处理事情不周到,治疗抢救不到位等,不能及时、全面、正确的识别患者存在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

1.1.2 个别护士责任性不强,消毒隔离不严格,不注意手卫生,发生交叉感染。操作不规范,查对制度不严格,造成发错药、打错针。对病人评估、宣教等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周到,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1.1.3 医务人员队伍配备不足。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包干床位太多,造成护理、巡视、宣教等不到位,直接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医生配备不足,尤其是下午,一旦发生抢救、突发事件等,就难以应对。

1.1.4 家政公司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我院的病房结构局限,一间病房只有住两个或三个病人,一个护理人员照料四到五位病人的话,就势必导致跨越二个房间。大多数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说话、意识不清、行为异常的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晚上,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碰到护理人员请假时,又没有后备的人员顶替,这样就会使照料病人数量增加,照顾范围扩大,相对安全隐患也就会增多。

1.2 环境设施因素

地面潮湿或有障碍物,无提醒标识,易引起老年人摔跤。病区走廊、楼梯墙砖松动,脱落,易造成病人砸伤。病区为开放式,病人没有标志性的病衣,对能走动又无控制能力的病人外出,门卫人员不能识别,可能会发生病人走失。病床床栏功能欠缺距床头距离长或无床栏,对意识不清、烦躁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病区窗户无保护性隔栏,对精神、行为异常的病人可能会发生意外。

1.3 病人自身因素

1.3.1视力问题,如患有老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

1.3.2 患有慢性病

1.3.3 药物不良反应

1.3.4 衣着及鞋袜不合身

1.3.5功能减退:如体力和平衡力不足

1.3.6 年龄因素: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

1.3.7 饮食因素:对不同疾病的人及对牙齿不好、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病人,会发生噎食等不安全事件。

1.4 医疗文书的书写

医生、护士医疗文件书写字迹不清,有时有涂改,易发生错误执行医嘱,造成医疗纠纷。

1.5 服务流程不规范

1.5.1 药房在发放病区口服药时,未按照电脑输入的信息发药,若不能及时转抄医嘱,容易发生遗漏,造成病人漏服药,直接影响治疗。

1.5.2 由于老年病人大多数病情复杂,每日服用多种不同规格、剂量的药品,药房摆药药物使用的药杯容量比较小,容易翻掉。有些药品的外形相似难以辨认,对药品的管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1.5.3 新病人入院时,自备药比较多,药物的规格和剂量与本院不同。病区没有固定的药柜存放自备药,若放于病人身边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多服、漏服、误服等。

2 老年病房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1 加强对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护理部和科组每月组织“三基”理论和操作培训和考试,平时通过晨间提问形式进行提问,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人人过关。

2.1.2 加强对每位护士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认真核对,一定要做到对患者身份识别2种以上,杜绝打错针,发错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加强环境管理和设施建设

2.2.1 清洁地面时,使用干、湿两把拖把拖地,既保持地面的清洁,又能保持地面的干燥。在拖地时放有防跌倒标识。同时避免或减少病人来回走动,如遇特殊情况,必需有护理人员陪同。

2.2.2 加强对病区设施的维修,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病区的窗应设计为有保护性的窗栏,杜绝病人不良事件的发生。

2.2.3 老年病房的每个床位必须要有床栏保护,并能保持其良好的功能,每个病区出入的地方要有大门,防止精神、行为异常的病人外出走失。

2.3 加强对病人安全和自理能力的评估

老年病房的患者大多数反应迟钝、行走不便、活动障碍、思维不清、行为异常等等,特别容易发生跌倒、烫伤、压疮和导管滑脱等不良事件。

2.3.1 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合适的眼镜,及时治疗眼疾,及早治疗慢性病。

2.3.2 用适当的助行用具或请陪护。

2.3.3 坚持做适当运动,减少因功能减退而引起跌倒的机会。

2.3.4 穿着宽松合身的衣物,选择鞋底有防滑功能的鞋。

2.3.5 降低病房环境的危险性。光线要充足,通道要保持清洁,避免湿滑,浴室要保持干燥,在地面上铺上防滑垫,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走廊过道要有扶手。

2.3.6 服用降血压药、安眠药、抗过敏药后避免独自行走。在行走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步伐,更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和行人。

2.3.7 对有导管的患者,妥善固定导管,翻身时避免导管的脱落,对意识不清或烦躁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约束。

2.3.8 加强对病人饮食的管理,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饮食。像煮鸡蛋、馒头、排骨水分少,不宜咀嚼,而汤圆、粽子黏性较强,吞咽时均易引起哽噎。对牙齿不好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病人,少吃或不吃蛋糕、馒头、鸡蛋、排骨、汤圆等,提供半流质或糊状的饮食,并免费提供食物料理机。

2.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管理

2.4.1医生开出处方和医嘱时要剂量要正确,不得有涂改,否则会造成护士错误执行医嘱。

2.4.2 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件时,有时会碰到漏记、错记时,不得有涂改,应在错字上划双划线,要看得清错字。医疗文书书写要简明扼要,正确,清晰,内容真实,运用医学术语。

2.5.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2.5.1加强对医嘱的核对,二人以上同时呼应式核对医嘱,防止错输或漏输医嘱。

2.5.2 药房要规范发药,应按照病区输入的医嘱给药,杜绝错发、漏发、多发药品。

2.5.3 老年病人各器官功能在逐渐的衰退,排毒功能在下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成倍的上升,应根据病情正确给药,对摆放的药车要上锁,容器用有封口的、透明的药袋。

2.5.4 对新入院的病人有统一的规定,一律不得用外配药,特殊情况例外(如病情需要,社区医院又没有的药)。

2.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配备

2.6.1 应根据老年病房的要求配备护士,护士包干床位不能太多,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服务质量。

2.6.2 根据病区实际情况配备医师,有利于医护、医患的沟通,更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了解及治疗,以减少医患纠纷。

2.6.3 一名护理人员照顾四到五个病人,看上去不多,但由于我们医院病区结构的特殊,超过3个病人,护理人员就要跨越2个病房,配备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请假制度,配备人员要充足。

篇3

【摘要】目的 针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方法 通过对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估制订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结果 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提高服务意识,措施得力,将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 使患者在对自己疾病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防护意识,通过护患共同努力及配合,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防护措施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为意识障碍 精神异常及感觉 认知障碍为特点,病情变化快, 具有急 危 重的特点,易发生意外, 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类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做好安全隐患的及时解除,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制定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隐患,确保患者安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本文就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做以下报道。

1 潜在安全问题

1.1 防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应急能力低下; 平衡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肌力减退,步态不稳,行走不便,感知能力、视力、肢体活动能力均有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因肢体活动能力障碍而发生跌倒的有例,此外,另有 例因陪护人员未在身边加之地面湿滑而发生跌倒。患者的鞋不防滑; 如遇病房地面湿滑、过道障碍物则更易发生跌倒[1]。

1.2 预防坠床:神志不清 躁动不安, 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坠床; 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不足, 出现尝试行动及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的。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患者陪护和年轻护士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等均易造成坠床。

1.3 预防窒息: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使患者进食时易发生呛咳引起误吸;有些患者由于留置管时间较长,鼻饲不当造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2]。气道内痰堵塞较多未及时吸痰而致窒息的。

1.4 预防烫伤: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和局部肢体偏瘫者,对痛、温、触觉不敏感,最容易引起烫伤。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未完全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注意事项,导致局部皮肤烫伤。另外由于加热的食物和水的温度过高,致皮肤、口腔黏膜烫伤,引起局部烫伤。

1.5 预防褥疮: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数需要卧床,发现高龄患者多数活动无耐力,因便失禁护理未到位, 如未及时给予气垫床、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等使患者形成压疮。由于未及时清洁发生皮肤问题的。如受潮湿、摩擦、排泄物刺激或使用约束带不当均易引起压疮。

1.6 预防脱管: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患者未使用约束带或使用不当, 致患者不慎将胃管、尿管、留置针等拔出, 导致管道自行滑脱; 翻身时忽略管道而引起的脱管。

1.7 预防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等患者,没有家属或陪护看护容易出现走失现象。

1.8 预防自杀:老年患者多有老年抑郁症状,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对自我的自理管理能力较差,甚至丧失信心。叮嘱家属定要加强陪护,不能随便离开患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自杀。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针对护士给予培训, 对于的护士进行事例分享,杜绝错误的发生。

2.2 加强沟通:充分利用与家属的接触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前、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3]。

2.3 创建完善的病区环境:预防跌倒、坠床等事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室内物品放置稳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浴室卫生间使用防滑垫;走廊、浴室、座便器傍安置扶手,并经常检查扶手牢固性;保持病房通道及走廊无障碍物;病房光源照明充足;病区内设有温馨提示。患者若下床、如,需有人搀扶,并采用稳定性好的鸡爪形拐杖,穿着防滑鞋,衣裤要合身。病床加床护栏并固定,躁动不安、不配合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重动做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2.4 尽量不给患者使用热水袋:如要用时水温应在50℃以下, 热水袋需外加布套,不要直接接触皮肤,经常更换位置,加强巡视观察皮肤情况,做好交班记录。现阶段使用电热水袋时更应加以注意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2.5 基础护理:勤翻身勤拍背,保持皮肤清洁,为预防压疮患者应床上使用气垫床、气垫圈等。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粗维维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6 利用跌例坠床危险因素评价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和坠床风险评估,有跌倒 坠床危险的患者,床前悬挂“防跌倒 坠床”警示标识,并向家属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双侧床档。

2.6 饮食护理:对有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糊状半流食, 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少食多餐,进食时取坐后,速度宜慢,观察有无呛咳。每班核对检查胃管置入的长度、固定情况,加强看护,预防意外拔管,住院期间禁止由家属鼻饲。

2.7 防范护理安全方面的不良事件,以及日常护工作流程及操作环节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在晨会上进行讨论,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对于重症护理记录的书写本着客观、真实、严谨的态度,经常与生沟通查看病历。

3 小结

在护理安全中, 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护理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护患沟通,严格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分析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管理方法。其中风险告知是重要一环,通过有效地沟通。对现存隐患进行分析, 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和预见能力。严格操作流程,做好护理安全防范工作,以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的服务。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持续整改,防患于未然,提高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2] 雷春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6):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作者单位: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内科

(上接第145页)

3.4.2 止血效果的观察。后鼻孔填塞后严密观察鼻腔口腔出血情况。鼻腔口腔出血停止或减少,证明填塞成功,若鼻腔口腔出血不减少或增多,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再次止血。口腔内渗血轻轻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及呕吐并影响出血量的估计。

3.4.3 出血量的估计。出血最在500 ml会有头晕、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嘱患者卧床休息,如需下床活动,要有人搀扶以防摔倒。出血量在500~1000 ml有大汗淋漓、血压继续下降、脉速无力的表现。此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纠正休克。

3.4.4 监测血气。老年体弱患者监测血气样本,鼻腔填塞后,通过肺反射可使支气管张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肺阻力增高,影响肺容量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表现为PaO2下降,PaCO2上升[3],必要时给予吸氧或取出鼻腔填塞物。

3.4.5 并发症的观察。鼻腔填塞后堵塞了各鼻道开口,妨碍引流,易引起鼻腔及鼻窦感染,特别是后鼻孔填塞,纱球往往压迫咽鼓管开口,引起渗出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观察有无耳鸣耳疼的耳部异常表现。

3.5 基础护理

3.5.1 鼻腔填塞后,患者明显局部疼痛及反射性头疼,此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忌低头,局部冷敷,必要时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口腔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

3.5.2 口腔护理。饭后用1:5000的呋哺西林液漱口,可去除血腥味,抑制细菌生长,患者张口呼吸,口唇干燥,可涂石蜡油多饮水,必要时,口周盖一湿纱布保持湿润。

3.5.3 鼻部护理化气。指导患者勿擤鼻打喷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时深呼吸,用舌尖顶住上腭,深呼吸等动作,来克制防止鼻腔填塞物脱出。指导患者不要随意扯拉暴露在鼻腔外的纱球丝线,防止纱球脱落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对伴有脑血管疾病的鼻出血患者,加强巡视,避免因吞咽反射不敏感导致误咽误吸。鼻腔每日滴鼻卡油3次以鼻条,便于抽取纱条填塞后,常因渗血凝血,纱条变硬,鼻卡油不易吸收,滴药时有耐心,待第一滴吸收后,再滴第二滴,以免滴速太快溢于面部。纱条抽取后,继续用鼻卡油加氯麻液滴鼻3次/d,减轻鼻腔黏膜充血水肿,保持咽鼓管通畅,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后鼻孔填塞物一般于术后48―72 h拔出,最长不超过5―6 d[4],禁止挖鼻擤鼻,鼻腔遗留血凝不能自行清理,以免造成血管破裂再次出血。

参考文献

[1] 张淑风.护理干预对老年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5):345.

[2] 李朝霞.复发性鼻息肉术后不同对出血的观察[J].护理学杂志,1997,12(6):351.

[3] 姜泗长,闰承先.现代耳鼻喉科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6―527.

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6-02

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随之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易患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并且疾病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如何做好针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措施,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1]。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 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 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 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 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 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 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 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 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 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琴.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2,6(4):40-1.

篇5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因素等。

结论: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预防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5-01

目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住院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因其疾病因素的影响,加之行动迟缓,感觉迟钝,环境的改变,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的情况。有资料报道显示[1],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达到30%,已经成为护理安全的重要隐患。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为71.4±3.5岁。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9例;高血压8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疾病3例;骨质疏松症3例。排除标准:患者有语言障碍或智能障碍。

2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因素

①生理因素:第一,老年患者由于听觉、视觉功能的减退,不易听到或看到跌倒的有关警告信号。第二,机体在老化过程中,肌肉的强度与张力明显的减弱,运动范围在缩小,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致使老年患者肢体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行动不灵活,从而使平衡的控制能力降低[2]。第三,老年患者因其神经传导功能减慢,使中枢反应的时间增长,不能够及时规避危险,从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3]。从本组病例中看出,女性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同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致使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与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有较大的关系。②疾病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会出现体力下降、头晕等症状,易发生意外跌倒情况;脑血管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肌张力;反应的时间;协同运动的能力等,易造成跌倒。③药物的因素:麻醉镇痛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等在临床上已经被公认为致跌倒的危险药品[4],此类药物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头晕眼花现象,造成跌倒。另外利尿药物,患者服用后,夜尿增多,若患者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钾或高血钾症,造成患者跌倒;抗高血压药物会引发降压不良的综合征;降糖药物会引发低血糖症,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④环境因素:老年患者或使用助行器的患者,会因对医院环境与地面的设施不熟悉,比如:地面不平、有障碍物、潮湿、破损、地毯松动、楼梯不规则、光线不足等,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⑤管理因素:第一,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跌倒的危险因素。第二,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跌倒风险安全防范的意识较淡薄。

3防范对策

①加强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有跌倒风险老年患者给予评估,向其讲解如何预防跌倒及跌倒后如何处理等。指导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要将病床两侧的栏杆拉起,在清醒半分钟以后再起床,起床半分钟后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等。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患者行走时要穿防滑、合脚的鞋子;穿脱衣裤时要坐着进行;衣裤不可过长;对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留人陪护。②心理干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生病,易产生悲观、绝望的不良心理,尤其在跌倒以后,更会增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另外也要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难关。③用药与生活指导:入院前部分老年患者会服用较多种类药物,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其病情与用药史,给予用药和安全评估与指导,并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计划,尽量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服用降糖药与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上床服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补充钙剂的同时,要指导其多晒太阳、食用排骨汤以及适量的运动等[5]。④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轮椅及照明设施,使其能够良好运行。确保地面清洁干燥,应用防滑地板,卫生间与走廊安装扶手,门槛位置注明红色的标识。过道内不可堆放杂物。⑤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管理:对护理人员采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方式,提高其防范的意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跌倒因素给予准确性的判断,并且将跌倒知识宣教落实到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跌倒有关注意事项整理成册,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4讨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在护理中应从多渠道、多方面给予预防。老年患者因其器官功能的衰退,及疾病影响,加之环境的改变,易发生意外的跌倒情况。跌倒护理重在早期预防,在护理中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给予干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张艳平.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5):55

[2]翟秀玲.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36):13―14

[3]毛沫波.血液科患者跌倒原因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12):1147―1148

篇6

1 误吸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肌肉松弛,特别是食管平滑肌松弛后,食管的3个狭窄部消失,胃肠道功能减退,致使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当老年人改变或腹内压增高时即可发生食物反流。其次,会厌功能不全及咳嗽反射减退是发生误吸的根本原因。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当食团触及腭舌弓时,有可能不能及时激起吞咽神经反射,而只是当食团将进入声门区的气道时,才激惹喉上神经引起延迟性的吞咽反射,而此时部分食物已经进入到声门以下,导致误吸发生。

1.2疾病因素 正常的吞咽动作是一系列复杂、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受大脑支配,需要口、咽、食管共同参与,因此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功能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误吸的发生。常见的疾病因素有颅脑疾病、神经肌肉病变、咽喉及会厌部位损伤、呼吸道慢性感染、昏迷或意识障碍、全身麻醉等。

1.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误吸的发生,如茶碱类、钙拮抗剂、多巴胺等药物在使用后平滑肌松弛,气道粘膜对异物清楚能力下降,当食物或痰液被吸入气管时不能及时排除。

1.4其他因素 如不能经口进食的老年病人在鼻饲过程中发生呕吐,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导致误吸的发生等。

2 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护理干预措施

2.1避免刺激咽喉部

老年人进食后应尽量避免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护理操作切不可在老年人进食后进行,以免引起恶心而致误吸。

2.2一般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预防

2.2.1保证适当的进食,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颈部轻度屈曲。食物准备宜少而精,软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避免选择进食果冻状或颗粒状的食物。

2.2.2老人进食应在安定的状态下缓慢进行,进食时注意力应集中,不看书、电视,不要与人谈话及思索与进食无关的问题,以免精力分散引起呛咳。

2.2.3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时,可采取患侧卧位,有助于健侧功能的代偿。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在餐中和餐后1小时保持半卧位,或者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2.3吞咽障碍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预防

2.3.1对于已经有吞咽困难及喝稀食易呛咳的老年住院病人,应将食物调成糊状,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应由护士喂食。护士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掌握适当的速度,与老年病人互相配合。喂饭时,护士态度要和蔼亲切、不急不躁。

2.3.2给视觉障碍的老人喂食时,每喂一口都要先用餐具或食物碰老人的嘴唇,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然后将食物送进口腔。

2.3.3给一侧面舌肌瘫痪的老人喂食时,食物放在口腔健侧。

2.3.4对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老人,护士应将调拌后的食物直接放入舌根附近等待咽下反射。每勺饭量不要太多,速度不要太快,要给老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老人,动作要轻;鼓励老人进食时细嚼慢咽。

2.3.5对于吃干食容易哽噎的老年病人,进食时应适当喂食汤水,每口食物不宜过多。

篇7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02-01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病症,包括动脉硬化、心脏病、脑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其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加强临床治疗外,还需注意各方面的护理,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5月对4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9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将95例分为2组。观察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62-88岁,平均(67.66±12.43)岁;病程0.5-15年,平均(6.44±3.17)年。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67.72±12.36)岁;病程1-16年,平均(6.50±3.22)年。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即加强病情监测,引导患者科学用药,加强各项体征与症状的观察,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虑等。观察组48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不安等多种消极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尊重与体贴患者,通过发放健康知识小手册、口头宣教等方式让患者掌握基本的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1]。在与患者交流中,护理人员要做到言语轻柔、态度温和,多鼓励与安慰患者,让患者看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尊重与信任,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信心。

1.2.2 生活护理。心血管疾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加强生活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为患者准备少盐、低脂、易消化的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预防便秘[2]。同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规律运动,如太极、慢走等有氧运动,但需注意禁止患者空腹运动,避免运动后立即坐下、大量饮水、洗澡等情况[3]。

1.2.3 用药护理。药物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用药护理,做好呼吸、脉率、血压及心率等各项监测工作,若发现心电图异常,需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症状,且必须于第一时间内准备好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等[4]。在用药过程中,需做好各项评估工作,掌握药物使用的禁忌症、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及使用范围等,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药物用错或用药意外状况的产生,同时需加强观察,掌握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科学评估药物对患者血压、心律造成的影响,若对血压、心律造成严重的影响,或产生较为严重的不适症状,则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需停用药物[5]。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彻底治疗等多种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处于加强对症用药外,还需注意各方面的护理,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可选择综合护理干预[6]。

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悲观、恐惧等多种不良心理,提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护理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使老年患者的机体能够处于较佳的状态中,加快机体康复;用药护理是老年患者药物治疗的关键,对老年患者给予科学的用药指导,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顺率,缩短机体康复时间[7]。我院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对47例行常规护理,另有48例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后者用药完全依顺率(91.67%)及护理满意度(97.92%)明显高于前者(用药完全依顺率48.94%、护理满意度78.72%),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推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完全依顺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加快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红雁,刘晓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 (25):623.

[2] 梁玉连,高端良,冯静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4(19):51-53.

[3]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6(06):208-209.

[4] 阳秋琼.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7 (22):326-327.

[5] 刘英.老年心血管疾病124例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5 (04):552.

篇8

【关键词】 跌倒;原因;骨科;护理

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骨科患者因身体功能障碍或机体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机体平衡失调、身体衰弱等各种原因,容易发生意外跌倒。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我科12例老年跌倒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找出跌倒原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72例。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66~93岁;上肢创伤骨折者16例,下肢外伤骨者21例,脊柱骨折损伤者20例,骨质疏松及其他骨科疾病15例。72例患者中,有12例曾发生跌倒。跌倒时间:夜间7例,白天5例。跌倒的地点:床上跌下的1例,床边跌倒的6例,走廊跌倒的3例,如厕时跌倒的2例。跌倒造成的伤害:股骨骨折1例,腰椎骨折1例,肩关节脱位1例,皮肤破损5例,未造成明显伤害4例。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下肢力量减弱,步态不稳,出现感觉障碍,易发生跌倒。

2.1.2 疾病因素 急慢性疾病均可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改变。如老年人常患心脑血管疾病,均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及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昏倒等。躯体的移动主要是靠下肢来完成,绝大多数病例跌倒都在患者活动状态下发生,因为下肢受伤、功能障碍而发生跌倒。

2.1.3 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个体差异明显不同,易发生不良反应。与骨科相关的药物,如治疗急性创伤用的甘露醇可引起短期性低血压,、镇静催眠药、降压利尿药等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视觉、步态、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1]。

2.2 主观原因

2.2.1 心理因素 许多老年患者常因久病不愈,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下降,又存在不服老现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本组中有6例患者在下床或如厕时,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不愿麻烦他人而造成跌倒。沮丧焦虑心理所产生的精神状态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当判断能力受损时就会增加跌倒的发生机会。

2.2.2 环境因素 如卫生间地面积水、光滑,患者如厕时起身过快造成性低血压等。在病房内和病区走廊发生跌倒与病区环境是否整洁、患者生活用品的放置是否合理、医疗器械是否妥善放置有很大的关联。

2.2.3 功能锻炼因素 术前由于疼痛、牵引、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肢体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患者基本都卧床休息。术后,由于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活动功能逐步恢复或肢体功能锻炼需要,患者下床活动增加,增加了发生跌倒的概率。据调查,12例中2例由于卫生间地面湿滑致摔倒,9例是由于使用拐杖不当、使用轮椅不当或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可见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的跌倒有极重要的意义。

3 护理干预

3.1 正确评估 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的有效的对策。从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既往史、应用药物方面评估患者潜在跌倒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防跌倒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事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告知预防措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2]。

3.2 重视宣教 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人对跌倒因素的意识,从行为心理学途径预防跌倒。耐心宣教,说明跌倒的可能原因及注意事项,增强老年人安全意识,使其了解自身特点及跌倒的危害性、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嘱患者术后恢复期使用助手器或拐杖,多卧床休息。

3.3 改善环境 适当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座式马桶;对于不可去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颜色予以警示,以增加患者的视觉敏感性;对于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固定好床脚、车床、轮椅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放于随手可得之处。

3.4 增强护士责任心 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组织护士系统学习跌倒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辨别高危人群,掌握熟练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技能,剔除种种不利因素。每位护士要自觉建立起防范的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尽力帮助老年患者解决问题。

4 小结

骨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关键在于预防。患者入院后做好全面的护理评估、完善健康教育,消除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针对潜在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减少跌倒有效方法和手段。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老年糖尿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常诱发夜间低血糖的出现,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手足颤抖等,严重时可出现精神及行为上的异常。若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则可诱发重要器官的损伤,甚至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现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夜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预防及护理措施,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年龄在59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岁,病程在2至2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6年。口服降糖药治疗19例,应用胰岛素治疗37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与患者取得沟通,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消除患者的内心恐惧,对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进行充分的认知,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1.2.2 加强病情监测

对患者睡前血糖值进行密切监测,其中将血糖值在6mmol/L以下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另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充分了解,对患者的表情及神智给予重点观察,并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同时对患者的主诉做好记录与分析。

1.2.3 健康教育

(1)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嘱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足够的了解,并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包括头晕、出冷汗等相关临床表现予以充分掌握,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且初发性的低血压患者给予充分宣教。

(2)饮食的健康教育。将控制饮食作为饮食教育的中心内容,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宣教工作。

(3)用药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能够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要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并注意在服用药物时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服用剂量,同时需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讲解,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另外,嘱老年患者在外出时携带注明自身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疾病类型,当患者出现意外时能做出及时抢救。(4)适当运动嘱老年患者能够适当进行运动,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但注意的是不能空腹运动,并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下,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适当进行扫地、浇花、慢跑等有氧运动。

2 结果

全部患者共56例,共发生5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8.92%。低血糖患者经过正确护理措施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该组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篇10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饮食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社区护理工作能够深入患者家庭,能面对面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在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它的重要性已在糖尿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日益凸 显[2]。本文选取国内外糖尿病社区护理的一些优秀做法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同时对干预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促进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帮助。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27±4.08)岁。患病时间1~13年,平均(6.93±3.19)年,均为2型糖尿病。有合并症患者10例,全部为已婚患者,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多因患病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因素造成生理不适,从而产生暴躁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康复,因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亲切交流,获得患者信任,随时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及情绪状态,帮助患者消除自身不良情绪,不盲目恐慌,保持患者积极乐观、自信自律的生活状态。

1.2.2糖尿病知识教育 适时对患者及其家人讲解糖尿病的起因、危害性、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防等相关知识。还可发放相关保健手册以供患者及家人自学。通过相关知识培训使患者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理控制疾病的能力。

1.2.3饮食调理 可结合中医饮食调理方法对患者进行饮食调理,注重五味调和,少食多餐,减少刺激油腻食物摄入,增加营养清淡、低盐、低热、多纤维食物摄入,不吸烟不喝酒、忌浓茶。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的摄取以减少并发症,同时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态和饮食习惯共同制定出营养平衡的食谱。

1.2.4生活护理 生活环境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房间常清洁消毒、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提高患者舒适感,还应让患者勤洗澡换衣。平时出门应携带合适的食物防止低血糖发生。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若血糖控制的不好应及时就医。

1.2.5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按时按量完成,不可空腹运动。告知患者家属运动过程中应多陪伴和鼓励。家人可适时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还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阻力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3]。

1.2.6并发症护理 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迹象,有无血管、泌尿等病变,对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要及时就医。

1.2.7药物治疗 在以上干预措施控制血糖不理想时果断采取降糖药物治疗。

1.3评价指标 观察统计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护理半年后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用药状况、饮食控制、心理健康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社区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且经社区干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2.2护理6个月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坚持运动、用药状况、饮食控制、心理健康、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在世界排名一直居高不下。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方面的损害,主要危害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系统,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一直遵循着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这"五驾马车"原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综合治疗。作为长期综合性的治疗,必须要患者和其家属长期坚持治疗,同时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与其家属了解和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因此社区护理应运而生,成为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

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列规范的健康教育及专业指导,在增加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同时有效调整了病患的不良生活方式,消除了病患的不良情绪,增加了其对抗糖尿病及面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减缓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糖尿病的整体控制率是降低慢性病致残致死率的一项重要举措[4]。

在本研究中,社区护理干预采取家庭社区双重监督机制,通过心理教育、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调理、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治疗等多种护理方式,不仅切实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还减少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海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46-47.

[2]朱兰英.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2011,17(2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