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

篇1

关键词: 环保意识 美术教学 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施环保教育工作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普遍做法。美术课作为当前初中阶段渗透环保教育的载体之一,对环境教育的知识、技能、意识、价值观等领域都有所涉及。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充分重视现行教材中环境教育资源,加强环境教育内容的教学外,更要努力实现美术教育本身的环境教育价值。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从美术课程本身的性质、特征出发,寻求合理的方法途径,使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结合得自然和恰到好处,从而有效实现美术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环境教育需要结合美术学科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把环保教育充分渗透在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分析、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树立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

在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中,建构主义者主张教学过程包括七个步骤或环节: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方式;设计协作环境;评价学习效果;强化练习。

下面我对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利用教学环节设计树立环保意识谈谈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环境教育情境,设计环保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教学岭南版美术七年级图画课“漫画・卡通画”这节课时,我根据课文中的作品欣赏,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包括方唐的一幅作品《回想》。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完这幅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们都抢着问答:“环境的破坏跟战争一样可怕。”“我在同情小鸟的不幸遭遇时也担心人类的生存环境。”……我故作沉重地说:“我跟你们一样希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要求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必须好好善待地球,否则,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漫画的欣赏,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树立了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懂得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协作活动,激发热爱环境的情感。

环境审美也叫生态审美,它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及自身审美修养提高的基础上对生态美的感悟和体验。环境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出能够“审美的人”,使青少年认识到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也是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之大美。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环境价值观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价值判断,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表现自然美和人造环境美的作品。例如欣赏中外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体会人类居住空间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人类与环境需要和谐共存;欣赏表现环境问题(噪音、污水、乱砍滥伐等)的作品,可以自然地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将这种感情通过创作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招贴、环保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展览进行更为广泛的环境教育宣传;教师有准备的主题式欣赏可作为渗透式环境教育的范例,例如以“我心中的大海”为主题,通过对海洋资源的讨论,培养学生对海洋的情感和环保问题的关注。“在欣赏邓子平《七月流火》作品时,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验人类与海的亲密关系,人类生活依靠海洋,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丰富的资源。这样的渗透式环境教育,做到了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和谐统一,既让学生感受大师作品的艺术之美,更使学生领悟到鲜活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生命的恬静之美、张扬之美、永存之美;既是环境知识的教育,又是环境情感的培养”。

3.评价学习效果和加强环境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综观各版本的美术教材中都有诸如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内容,有的就有直接的环境教育课题,如“世界地球日”,这些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以往学生常购买材料制作,现在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废旧材料制作,这样既节约经费,又可以开动脑筋、变废为宝,体现环保意识。

我让学生设计一个环保标志、一张环保招贴、一个手帕的图案、一个环保的包装袋或包装盒等,使学生了解环境知识,融入环保理念。手工课在渗透环境教育时,可以用“变废为美”四个字概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多种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树立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体会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形式美感原则,还要感受材料本身的质地美。实践证明:“变废为美”的美术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收集废旧物品到构思设计、作品的完成,再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美术创作和经过自己的努力美化环境的乐趣,这将对其今后对待废旧物的行为和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4.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境参与意识是人们将对环境的意识变为自觉行为,所产生的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责任感及自觉参与的良好习惯。它解决环境意识中“怎样做”和“怎样做好”的问题,也是环境意识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境保护习惯与觉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学校、家庭的环境事务,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形成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责任心、自觉心理与习俗,将环境意识变为自觉行为,时时处处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主动带动他人自觉参与,进而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起到监督、支持和促进作用。

除课堂外,我们还做了“绿色校园活动的策划与宣传”“变废为美――敬师卡设计与制作”、“世界地球日”和“美化班课室”等课程设计。学校每年一届的科技艺术节组织环保漫画比赛,全校学生都参与,热情都非常高。评比结束后还举行了优秀环保漫画作品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环保知识。这些作品不仅绘制精美,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提到了造林绿化、清洁卫生、保护生物、节约资源等现象,还讲到了各种污染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人口的爆炸、地球自然资源的短缺……美术活动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双赢举措。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环境教育有机融入了美术教学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创造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环境教育可以与当前本校课程研究相结合,在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及相应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出具有本校教育价值的新类型、新模式。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及有关调查表明: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师自身环境意识缺乏,环境教育途径偏少,环境教育条件不足等。因此,我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一线教师的意见,对于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培养美术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

美术教师虽然拥有专业知识,但往往缺乏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自身环境意识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教师作为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如果自身不具备环境意识,那么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环境意识的学生。所以,重视师资培养、加强在职培训将是环境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环境意识,才能使环境教育取得实效。

2.将环境教育评价纳入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对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目前,美术课程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目标大多只是抽象地讲提高“环境意识”,而未就环境教育的组成要素,如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与态度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不进行评价,就容易使环境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评价者,美术教师应该明确普通美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有开放的心态,突破“知识本位”的束缚,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评价,并将环境教育评价纳入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护环境,自觉抵制环境污染,为人类创建一个美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此,我们要将环保教育贯穿中学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结合本专业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把环保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之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2

一、环境艺术中意境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意境的概念内涵

意境可以展现艺术的精神,意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意境的内涵。环境艺术包括外部环境与空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要确保人们的生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确保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依据生态特性进行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循环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由意象演变而来,意境是精神的体现,“意”是人们对万物的理解及主观感受,“象”是主观认识的一种形象,意境体现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内心精神,是在意象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环境艺术通过地方的乡土风情将人类的思想表现出来,实现人们精神与环境的互动。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意境的营造,以设计者的精神为出发点,体现文化内涵,让环境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意境在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品质,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意境是空间的情感语言,环境艺术设计师体味大自然的美、民俗情趣、地域文化,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着人与自然的对话。环境艺术设计强调自然脱俗,围绕意境突破创新,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艺术家的头脑,为大众服务。意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理念。

2、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自然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特点。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自然美,人们追求自然美,环境艺术作品要体现自然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自然美包括返璞归真的自然和清新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统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环境艺术基本的意境审美标准,体现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情与景的结合形式有三种,情随景生、物我相融、移情入景。景是设计者创作的美感,情是设计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景交融使意境更加有感染力。再次,虚实结合是意境的表现方式,“实”是艺术所展现的事物,“虚”是艺术设计的境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是艺术意境的载体,而人的审美通过“虚”体现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现意境美,脱离了虚实结合,艺术设计的意境美就失去光彩。

二、环境艺术教学中意境的设计手法

环境艺术设计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特色。环境艺术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现代的审美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体现生活品味,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

1、简约抽象的表现手法

简约抽象法是指设计者对传统文化进行抽象与提炼,在保持传统文化特有神韵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结合起来,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简约抽象手法是传统环境艺术形式的升华,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教给学生以全局的眼光分析艺术精神,注意整体风格,以简约的形式体现深刻的内涵,运用抽象而简约的方式,体现生活中的美感。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从整体上把握,应用传统文化,着眼于作品的整体风格,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效果。

2、嫁接与移植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历史文化提供给环境艺术设计师很多灵感,艺术设计师用自己的智慧把历史文化的灵感嫁接到环境艺术作品中,发展传承了历史文化,运用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设计出精美的艺术作品,创造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嫁接手法就是一种借鉴手法,从历史文化中借鉴灵感,然后将灵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品味各个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灵感嫁接到新的艺术作品之中。

3、符号拼贴的表现手法

符号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图案、元素,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细节,使意境的表达充满韵味,把人们熟悉的事物抽象、变形、裂解,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拼贴运用,从而使作品新与旧、今与古等元素中带着一定的联系,发挥“小符号”的“大作用”。强调夸张和变形,以多变的方式诠释生活细节,对空间更好的布局,增强设计的美感,表达设计师的理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效果。设计师应用人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加以变形,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运用传统元素的表现手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使得环境艺术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怎样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始终蕴含中内,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激活了环境设计师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理解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应用转化为环境艺术作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生活中存在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意境的生动性,树立古今文化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传统文化给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活力。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篇3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所谓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以特定环境为开发设计对象,充分考量环境中的各个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规划布局,保证环境承载能力与环境美观之间达到和谐共存的设计过程。

(二)生态理念的概念。所谓生态理念,是指在保证器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设计者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得空间环境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的发展观念。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关系。生态理念是意识领域,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领域。由此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生态理念为引导,积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谐化发展,而且也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契机。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现途径

以生态理念为引导去开展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延展,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化要求,是符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的。为了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甄选环保型的材料。天然环保材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生态理念的基本表现方式。由于天然环保材料有着无污染,生态健康,性能优越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可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理念的枢纽。为此,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材料意识,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增加环保型材料的比重;另外,甄选环保型的材料,依据天然材料的性能和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科学的材料使用方案。比如使用鹅卵石作为建筑艺术设计的基本材料,往往可以获取更加理想的生态氛围效应。

(二)开发污染系数低的能源。积极开发污染系数较低的能源,以便将其利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具体来讲,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以能源无污染为研发的最终目标,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去开发污染系数较低的能源,保证环境艺术设计能源的无污染性;其二,鼓励能源开发创新,强化创新力度,使得科技材料能够切实的被运用进去,使得能源污染降低到最小;其三,对于在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学者和专家,给予其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以便营造良好的能源开发学术氛围。

(三)树立先进的科技理念。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也是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源泉。因此应该树立先进的科技理念,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工具,尤其是能够体现出生态理念的工具或者理念,应该将其积极融入到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去;其二,强化教育和宣传,将高科技理念作为基本内容,使得在职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树立先进的科技理念。

(四)力求环境设计和谐化。要想实现对于自然生态的最小化破坏,应该将天然环境作为基本背景,也就是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该以低碳节能为基本目标,争取将对于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针对于不同的环境设计开展实际考察,对于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调查,以和谐化处理设计和自然生态关系为契机,形成环境设计初步方案;其二,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空间的和谐共存。

(五)倡导高效的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其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上的舒适和成就感,由此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高效的设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理好人们付出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二,环境不仅仅需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能够顾虑到人们的安全与健康,这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其三,尊重个体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客户的需求,形成更加具备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方案。

(六)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还需要一支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去保证实施。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将生态理念纳入到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去,使得学生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理解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树立生态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其二,高度重视对于在职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培训,将生态理念纳入其中,鼓励其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去实现两者的融合;其三,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以生态理念为引导,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优化升级。

三、结束语

篇4

主题词:环境艺术; 设计教育;创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o pass to point the way with from the macroscopic level on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trying to broaden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education ideas, advocated a perfect design talents of knowledge system and training of practical skills for design talents ba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talents' learn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humanistic training and effective judgment current social practical need for constructing the ability of contemporary design education system center, and stressed th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at design talents can truly understand, in the current society, thus designed accord with the actual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good work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educa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从概念上讲,环境有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分。郝卫国先生在《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将环境划分为四个层次: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3、人工环境;4、社会环境。在这四个层次里面,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到的是人工环境,间接的也与其他三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郝卫国 编著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第8页]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在营造人工环境和改善自然环境。可人工环境的营造和自然环境的改善必然影响到其他层面的环境,其他层面的环境也影响着人工环境的营造和自然环境的改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也是一个需要多学科支撑的专业。其内涵与外延也具有综合性,这一点常为人所忽略。

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事实上,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由其内涵为出发点的理解,它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作为人工环境中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的因素,建筑成为人们高质量居住条件的最明显的标志。从建筑的内部空间到建筑物主体的空间,都属于环境设计艺术的范畴。于是,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对自身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条件的理解上,因此在提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很多人都指向狭小的内部生活空间,甚至把“居家装饰”“装修”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代名词,这是非常狭隘的理解。人们的起居环境只是人类生活环境中很小的一部分,是单个个体,与之相关联的周围建筑群、街道、绿化以及公共雕塑、公共娱乐设施,甚至还包括由人的交往方式,休闲娱乐方式,消费方式等构成的文化环境是大环境,是宏观上的整体。

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即“Landscape”,是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各方面的综合的设计与营造,它拓展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观念,强调了环境设计艺术概念的外延。因而它是一门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与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生态学、人类工程学以及社会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既边缘又综合的学科,它设计的范围极广,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等都是可以涉及的。”[李砚祖 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第2页]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设计,但作为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重视从宏观上把握环境艺术设计外延,全面的理解环境艺术设计。

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代性,我们要用多元化的视角,用不断发展的观点看待环境设计艺术的这门学科。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是基础,外延是在内涵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次,内涵与外延之间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两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第三,内涵是静态的,外延是动态的,随时代不断扩展,两者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从五十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确立室内装饰系开始,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但是作为专门的二级学科才不过十多年的事情,从最初的室内设计系到环境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不能只是简单的从名称上更新,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应当不断深化。“世界环境艺术设计已经逐渐从室内空间设计的装饰,家具陈设等方面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建筑景观,庭园小景,公共设施,街道广场环境等。”[李砚祖 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第3页

]对于当代环境艺术教育来讲,更应当看到这门学科的多元性与发展性。

二、当代设计教育现状

尽管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却随着设计艺术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可同时也出现了不和音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内涵与外延上缺乏联系和整体观念,造成学校教育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多元学科,不仅涉及艺术与技术两大方面,还与社会学、美学、人类工程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关,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共同构成了外延广阔,内涵丰富,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环境艺术。但是,当代设计教育体制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课程设置不科学,专业设置片面化,教学中缺乏各门相关学科的联系与交叉,缺乏系统性。诚然,整体性并非要将学科统一在一起,而是说缺乏最起码的学科之间的沟通。如果不能从联系的、整体的角度去培养人才,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势必会出现更多的设计败笔,或者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或者缺乏实用价值,或者流于形式。现代人们对于设计艺术的审美有了很大提高,高品质的设计需要具有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据有关数据显示:

① 、在2006年上海人才招聘会上,参加招聘会的300多名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与甲方达成协议的仅有37%,许多公司因求不到高水平的设计师而苦恼。

②、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850万,2006年达到1000万,仅设计师就需要10万人的增量,而目前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为从业人员的1.3%。很多企业因在国内寻不到合适的设计师,而向国外延伸求贤。”

分析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学校在对学生培养方面,过于注重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实践,学生从学校到社会没有磨合期,而甲方则需要是上班即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本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追风也是导致学生和社会需求错位的原因。同时由于盲目的扩招,求量不求质,学生毕业后一些简单的工作都无法胜任。

(二)对学科外延的认识不足,设计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外延不断扩大。我们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更新慢。当一系列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我们的学科建设却往往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当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园林规划师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之时,在众多的艺术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质上还是室内装饰、装潢的代名词,课程教材有的还用着多年前的,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由于环境设计观念的落后很难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景观设计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建筑及房地产行业对各类职位人才的需求中,专业技术职位人才需求量最大,占到总需求量的61%;而在房地产行业紧缺人才中,建筑师和规划设计人员最缺,占了各类紧缺人才的37%,而其中尤以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师最为稀缺。

这种问题的出现,除了国内景观设计起步晚的原因以外,与设计教育观念的落后也是有很大关系,在出现市场需求时,设计教育不能及时的转换教育机制。比如,目前,国内还很少有高校设置环艺景观设计专业,一般只有园林设计专业。其根本原因对于环境艺术外延的前瞻性和预见力不足。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实践锻炼,这是当代设计教育最为突出的薄弱点。

为进一步了解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参与社会实习实践情况,笔者对某大学环境艺术专业40名本科学生的就业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方式是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就业情况如下:

①毕业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占68%

②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占12%

③改行做其他的占11%

④考研究生的占9%

工作情况如下:

①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感到吃力的占82%

②在公司无法胜任本职岗位的占8%

③能基本胜任工作的占10%

参与社会实践情况:

在校期间参于社会实践的学生仅占36%。

通过调查,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程度比较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市场的联系较为紧密,并且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这决定了设计师必须注重实践,通过切实的实践检验、巩固、补充理论,并及时地了解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也是不断更新的。当学校的环境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包豪斯式的现代主义的时候,社会上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已经粉墨登场。材料是环境艺术创作的载体,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把握不能只流于视觉的和理论的把握,而必须通过触觉、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掌握材料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这要求设计师必须站在时尚的前沿,通过实践把握环境艺术风格的变化、材料的更新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惟有如此,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其作品也才具有现实性。

三、对于设计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我们通过它可以窥见设计艺术教育存在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思考:

设计艺术教育应当完善学科机制,促进相关学科的沟通。

设计艺术教学需要开阔的视野,克兰布鲁艺术学院、旧金山艺术学院等国际知名艺术学院,学科建设不仅完善,而且划分很细,学科的多样性并没有增加学科的界限,相反促进了各学科的融合。在国内,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从1986年就开始文理生源的招生,首创了“艺工结合”的教学,要求学生有美学知识、美术技能之外,还要涉猎理工知识。这就使学生可以广泛的涉猎到各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人文涵养的积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宏观的把握处理设计的能力,提高了设计的水平。当前,设计教育中自然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协调好设计作品的各种要素。

(二)设计艺术教育应当拓宽教学思路,适当设置相关人文学科。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生活、消费、休闲等需求的活动。设计教育应当创新观念,走在时代的前沿,审视社会的需求,随时弥补在专业学科设置上的不足。教师应当以身作责,观念的领先要通过优秀的师资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来表现。作为学校,应该担负起教育的责任。科学合理的设置培养课程,拓宽课程体系,扩大选修科目范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局观念,吃苦意识。注重手绘基本功、动手与实践以及构造与技艺的培养。引入社会设计精英进课堂,担任实践教学指导,使教学与社会交流。提倡学生在校期间,精一技,学二技,会三技(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相关人文学科可以促进设计师对生活作艺术化的理解与阐释。因而,相关人文学科实际上可以使得设计师的理念更具艺术性,从而营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的艺术化的空间。

(三)设计艺术教育应当增强实践性,实行产、学、研并举。

当前,设计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及时地了解行业的动态及社会需求,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有条件的院校要联合企业办学, 让学生成为地方发展的第一任美容师,设计师,规划师。学生参与环境设计,即可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市场需求,又可以节约政府、企业的设计成本。

篇5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1.1国内现状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导致专业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回顾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是从室内装饰和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把环境艺术设计完全归于室内装饰显得过于狭义,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更加广泛的内涵,进而促进环境艺术的发展。深刻的认识环境艺术设计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建筑学方面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作为建筑学的一个分支,可以归类到二级建筑行业里。他和建筑学一样都是一种为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的科学,与建筑学不同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具有艺术性。因此,从目前来看,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具体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艺术、景观园林设计、室内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设计专业。

1.2国际现状

纵观整个世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国内,因此,国外有很多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欧洲,他们的观念更加“无规则化”,更加注重思维的任意性。就像当代美国多数大学是没有材的,也没有统一的授课大纲,大部分是靠学生自己探讨,独自思考,天马行空的设计来完成课业的。这样,会使他们设计出来的建筑环境更加随意化和多样化。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

从这几年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过程中看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综合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和专一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2.1综合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所谓综合型,顾名思义就是指学识广博,知识全面。这种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对各行各业的知识都进行了解,诸如:建筑学、心理学、历史学、易经八卦、风水相面、地理勘探、民俗宗教、厚黑学等等,可以“广而不精”,但“广”是必要的。这样的人才主要是用来起“明灯”效应的,也就是他们会经常发表言论、演讲,来对环境艺术的设计主流进行引领,从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大众当中的舆论地位。

2.2专一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专一型人才的主要魅力体现在“专”上,这种类型的人才知识面可能没有综合型人才广,但是他们贵在“专”,他们熟知本专业的所有知识,熟悉行业规范,是在具体的实践设计中起中心指导作用,有了他们,才可以使丑陋的钢筋混凝土外表变得美轮美奂,才可以使人们舒适的坐在办公楼里舒适的办公,爽朗的他在居民楼里睡觉。综上所述,只要综合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和专一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相辅形成,各司其职,齐心合力才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更加完美,更加适合人们的居住需求。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要的特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是需要有特性的,是不能平平无奇的,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具有三种特性才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上游刃有余,这三种特性就是: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3.1创新性

每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处理结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学生在牢牢掌握了环境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时,就要开拓思维,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设计大师,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只有这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可以永远充满活力,不断的发展更新,不停地为世界增添新的风景。

3.2技术性

有道是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地基最重要。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也是如此,培养人才的“地基”,就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熟知基础知识,才可以为自己的设计建立强大的理论后盾,只有这样你设计的作品才可以从理论上说服众人,才会有变为实际的可能。因此,掌握好技术是你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基础步骤,只有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为你做支持,你才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人生蓝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实践性

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为人类提供舒适高雅的环境设计,为人类的生活进行优化与协调,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宗旨。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解放,人类对个性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加入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意蕴

从广义讲,环境艺术是人类创造生活环境的综合科学与艺术。从狭义讲,环境艺术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创造。许多艺术家把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街道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就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这样去理解人类居住环境是不能推进环境艺术进步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应用范围可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居设计、酒店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包括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公共空间设计、壁画、雕塑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景观照明等。它对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设计,协调了人们生活方式,对人类行为起引导作用,是人生存环境各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居环境中的生活环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受文化、性格的影响,在体会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情趣与活力的同时也在下意识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互动影响共同创造的。二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在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向该居住地的人发送自然信号,它包括山、河流、雨露。

二、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1、城市环境监管模式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城建、规划部门进行管理,市政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林业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环卫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等。而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很难使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同意,从而局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使得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性。

2、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设计,不论是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广告、绿化设计,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设计的,不能广泛征求城市公众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某些意志的产物,成为设计者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而不能与公众的审美需求有效结合。

3、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中广场设计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帽子工程等的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缺乏现代艺术特色,人们频繁的对陈旧设计观念的模仿更加催化了这种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显现出设计效颦的局面,缺乏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

4、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来看,一贯崇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此的关注不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种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应用,不能充分结合自然功能,从而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们需要怎样的“现代设计”和以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设计”而展开。而进入21世纪,关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不是对“西方设计风格的模仿”,也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进行“实体操作”,而是大众基于全民族“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情结考虑,去选择怎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以整个人居环境为设计的中心,更加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如何让人的设计与创造、环境的影响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我们不但要尊重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更要尊重与人有关的因素。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内涵,这一内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枷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整合资源,使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生态和谐是永和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活无法离开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自然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停止、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注重生态化环境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3、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渐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高的设计质量。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4、深入挖掘地域特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和国际接轨、发展世界性,却往往会忽视民族性。我国的设计者们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国外的优秀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学习,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这种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发展了现代化设计,但是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汇总失去了传统。所以我们在发展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走出一条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坚持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的设计水平也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民族化。相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将是民族化设计的天下。

5、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中国制造作出了接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况探析.[J].大众文艺,2013.

篇7

(一)设计艺术学的概念

设计艺术在处理好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偏重解决好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格外重视所设计的产品对人的心理与生理所产生的作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新兴学科,是集汇艺术、科学、经济三门学科研究的主要所研究的内容,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当前作用下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目前它的学科体系尚在构建和完善中。在潘鲁生主编的《设计艺术原理》一书中,给设计艺术下的定义:是指以设计艺术的纵向历史发展和横向的理论研究为对象,针对设计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经过不断验证提炼的艺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和凝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指导,是对设计艺术活动的理性思考。设计艺术几乎包括了设计艺术学中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创造理想生存环境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历史。环境艺术设计是时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环境艺术是以科学美为前提,进而表现出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达到完善科学美的目的。在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的原则驱动下,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是改良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计质量、创造出理想生活的一种有用手段,环境艺术起码包含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公共艺术、城市雕刻、壁画、和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

(三)设计艺术学科中有关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设计艺术学科是一个具有归纳、多元交织、权变的特别学科。由于其学科的本性决定了,它与新的材料,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观念、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创造发明等等,它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甚至会因为某个因素让其发生变革。因此,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设计主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以这样理解:设计系统的主体是由许多其他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学科的系统连接。设计艺术学科便是一个完全通达的学科体系,它必定要不断汲取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式、新方法,以此在多元、交叉学科中不断发展壮大,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及社会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包含在设计艺术学科中,它自然而然受其影响,也要不断地吸收-发展-壮大,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及其理论研究的内容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社会大众创造出更加适宜的生存、生活以及发展的理想环境,是为社会大众营造出舒适、理想的生存环境空间的设计行为和设计方法。它与人类生活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休戚相关,同时它与人类多方面的联系不仅对维持现代人类生活起着直接作用,也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文化特征。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美学等,系属跨领域跨多种学科,范畴极其宽泛。它是集多种艺术、学科组成的综合性的有机整体。在其与空间、时段、目标的广泛性上,凸显出了它与其他艺术门类不相同的特征。它是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通过人为的空间分割、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建设手法,采用各种艺术、技术的手段,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协调人、社会、自然环境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营建出优质的生活、生存环境。“它包括建筑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绘画,雕塑,广场设计,围绕主体建筑相关的外部等路桥和辅助设备,城市规划设计也属于这一范围”。

(二)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其决定了和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见识的不段增长,人类生活面的不断扩宽,环境艺术设计自身的知识面也要不断的拓展。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整个设计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的综合

1.设计学中对设计类型的划分

在设计学中,对于设计类型的划分,不同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由于自身所处的设计范围和他们本身所从事的行业的对设计的观点不同,进行过不同的归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扩展,过去的设计类型的划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活动,复杂的设计现象。在这样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绝对倾向于按设计目标的不同,把设计大抵划分为:“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目标点”。

2.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类型的设计

环境分自然因素环境和人造因素环境,自然环境经由人工的设计、划分、营建、艺术化处理而成为人造环境。人工环境按照空间形式可划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工作环境等。设计界和设计理论界由于对环境艺术类型的区分并无统一的准则和方式,所以多半是根据空间形式来进行分为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等。

3.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多学科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美学等的艺术,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和自然环境表现形式的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即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又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推动了环境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诗意地栖居大地”,“适合于人、适合于空间、适合于时间”,即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适合”,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原则”其作用越来越被人类重视。比如,在多元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推进下的我国城市环境艺术,其发展模式也愈加的现代化,多样化,专业化。其文明发展,也融汇科学性、艺术性、公共性、趣味性于一体,经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活化处理,从而促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推动环境艺术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和谐、绿色、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对当下建立设计艺术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对建立设计艺术学科的主题的确立一个新的认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把经济、意识形态、技术、社会特质加以重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诸多要素中,将技术、科学、人文、美学等和其他商业因素加以融合,成为一体,大大扩展了设计艺术学的深度和广度。资源问题、生态问题、设计形态问题是21世纪我国设计艺术发展的三大主题。环境设计对未来社会文明的思考,不能简单地理解与市场结合即可,而是要有长远发展战略的眼光,如何进一步解决未来新的社会问题和进一步更新现有的设计语言?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更应以“知识整体”的观点为立足点,不断的在整个系统中吸取新的理论、方法、方式,促使设计艺术学逐渐的完善和成熟。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实践、设计现象、设计规律是设计学研究的一门专业学问。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设计界长期以来都只是重实践轻理论,或重技艺轻研究,造成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失调。忽略理论和实际的钻研,便是忽略能给将来带来成长的强大优势,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而理论反过来又能指导设计实践,让实践得以提升,如此循环反复,并不断的推动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得以全面深化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设计思维、设计表达等都离不开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同时其设计理论通过设计实践得以全面深华。环境艺术设计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事例来说明就会显得空洞;具体的环艺设计实例没有抽象理论的作依托就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以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为例,人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构思、设计并把它实施、营建出来。就是利用重复和交替、韵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法则作为构图手段与设计实施,这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力回答。

(四)环境艺术设计体现设计的文化特征设计文化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文化

设计作为造物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人的产物,人也是文化的产物,人创造文化,同样文化也造就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体现,反映的是文化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文化是一种经过时间的洗礼而形成的生活印记的沉淀,是不可复制的”。雷蒙.威廉斯曾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描述。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以及历史发展不均匀性,形成了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和发扬,构成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在其向前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特定现象即文化回归、文化复旧和文化反弹的迹象,环境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同其他文化一样出现此迹象,也就是常说的本土化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也正迎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要有新的理解,而不是照搬照抄,应该在继承中求发展。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就是我国传统环境设计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的综合体现。向前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特定现象即文化回归、文化复旧和文化反弹的迹象,环境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同其他文化一样出现此迹象,也就是常说的本土化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也正迎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要有新的理解,而不是照搬照抄,应该在继承中求发展。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就是我国传统环境设计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的综合体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继承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人类环境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把人类文化和历史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借用科技的力量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结论

篇8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设计人员广泛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设计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的问题

1.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存作品保存不完整

如今,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物损坏较多。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当地人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导致破环、擅自维修建筑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2.一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过于强调

对西方文化元素的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加强了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一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设计中过于强调对西方文化元素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3.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过于形式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过于形式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如,体现城市文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这样便于游客通过具有特色的建筑感悟这座城市的文化。但是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其设计出的艺术作品难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没有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价值。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要推行政策保护重要的传统文化作品与传统建筑物,使后人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美感。其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积极顺应时代,转变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而使设计展现出一种新型的视觉形态。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从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这样设计出的作品不会显得突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再次,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肩负着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责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认识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传承并合理创新传统文化。从我国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可见,设计人员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了人文精神。在整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根据材料的特征,使用了现代化的园林设计概念,使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优美,与苏州古城的韵味合而为一。这样,建筑在保持古典风韵的同时,在内部构景中结合了现代化的设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值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深入学习、研究。其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深入钻研,从中挖掘大量的设计素材。这对于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传统材质元素、配色元素和造型元素极具美感,值得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积极学习和参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基于此,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质量,同时丰富艺术设计的种类,以此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材质选择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屏风的设计。传统屏风具有的古典美适合被应用于营造隔而不断的意境。在配色方面,设计人员应该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在造型方面,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借鉴自然景色居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造型元素,使设计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篇9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现状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提升了人们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民族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流传至今,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但由于近代历史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受到了西方审美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艺术设计中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有的思想、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是指在建筑、绘画、服饰、音乐等方面体现出代表性文化特征的元素。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包括甲骨文、书法、诗歌、中国结、瓷器、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国画、皮影、风筝、文房四宝、刺绣、壁画、戏曲等,极具多样性和历史性。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极为广泛,人们所闻所见的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因素,都能成为被设计的因素。而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有效结合,偶发艺术、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室内装修艺术、城市规划等都属于此范畴。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

1.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较少,作品遭到损坏

现存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多集中在交通不便的乡村。如,徽派建筑代表宏村、西递,客家围龙屋,福建土楼,侗族鼓楼,等等,很多传统民居建筑还保存着当地的文化特征。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交通不便,一些传统建筑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

2.受西方设计理念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设计领域出现了过分崇拜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现象,一些环境艺术设计者甚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出现了极具西方审美风格的艺术作品,如大城市的摩天大厦、街道、中心公园等都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

3.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产物,而城市的景观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民风。但是一些环境艺术设计者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一些地区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缺乏中国民族特色和地方性风格,未能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的保障。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作品中,能更好地展现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及自身的艺术价值,因为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根基,民众对自身文化遗存有所了解,便能更好地解读作品。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中华民族悠久而独特的文化积蕴是其他民族文化不可比拟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因文化而获得世界的认同。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传统物件的运用

现在最为流行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将西方的设计理念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传统的事物可以作为现代设计的艺术载体,直接将现代设计理念赋予作品,这样有利于形成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也能传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作品中的意义。传统与现代的直接运用,有效地整合了新的设计理念,也是一种现代艺术作品的创造和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同时需要考虑到作品自身及其周围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传统文化的意义,赋予现代环境设计作品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符合设计的要求,在设计室内陈设时,可以选择适合的中国文化元素,让作品散发出独一无二的美。如,在陈设设计中,可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雕花纹饰、窗格门扇、绘画、书法、中国瓷器饰品等;中式的家具包括长桌、圆桌、方桌等,客厅最好选择方桌,方桌的材质要选择好的木材,要求做工精细、装饰考究,给人以沉稳端庄之感;在摆设方面,可以选择中国的瓷器、书法、绘画等,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室内得到很好的运用,给予人不同的感受。

2.传统文化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设计,很多都直接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建筑的室内布局,都通过陈列合适的物件和文化图案表达文化情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这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仍然受人青睐,通过组合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表达环境本体之外的情感,这也是传统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既利用了中国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有庭院、山水、石板桥等,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卷之美,在设计中很自然地凸显了传统文化特征。民居建筑设计往往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依托。以福建围楼为例,建筑的简单、大方、耐用,多是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室内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建筑面积,其建筑风格即是在传统建筑风格上的再创造,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3.形神共存的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很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其中,就需要设计者详细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创造,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完美融合。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崇尚自然天成的艺术作品,主要倾向于素雅、朴实的风格,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艺术设计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这种方式能使我们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如,儒家思想文化中,建筑讲究自然、大方之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创作中,艺术作品不应有太多繁复的结构,应当化繁为简,讲究大气、简约。设计者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创作背景,采用现代简约的艺术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行再提炼和再创作,使中国文化元素及其内涵更加简练,更加标志化。

结语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发展和创新相融合的过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应仅仅停留于表面,而应讲求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使艺术作品极具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并加以提炼,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物件,如毛笔、瓷器、画作等运用于其中,以创作出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设计者应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凸显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让简约的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既有现代风格,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羽薇.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个性化 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属于科学和艺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综合类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采用的是物质与精神相互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就是指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本着弘扬历史和本土文化的设计原则,通过借鉴一些有价值的设计理念,吸取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精华,让设计出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本土风情。然而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的内涵不同于普通的标新立异,而是要结合本土环境让作品展现出独具特色的美。所以我们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能因为过于凸显个性而忽略了艺术作品与环境的协调性。

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及表现意境及媒介作用

1.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主要是对环境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依附环境而存在,环境艺术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材质以及尺寸等方面的设计,将作品充分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并且带动周围的环境能够表现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感。所以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主要的设计方面是使作品能够与环境进行和谐的融合,使环境与作品充分的表现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感。对于环境艺术的内涵,其包含的方面十分广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属于环境设计内容,比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广场设计以及各种各样的雕塑设计,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对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整体协调的一种设计引导,属于一种对人们生活的综合设计。

阿纳森在巨著《西方现代艺术史DD绘画、雕塑、建筑》中, 把偶发艺术的创立者阿伦.卡普罗称为环境艺术的创立者。许多现代设计家、艺术家把环境艺术同西欧、北美城市的公共艺术或街道艺术有机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 其实这样去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是达不到提升环境艺术质量的, 环境艺术是广义的具有多种不同层次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广场等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设施设计等。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协调设计,又是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设计和引导,是指回归人们生存环境的各系统工程的综合艺术。

1.2环境艺术的表现意境及媒介作用,环境艺术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表现层次。

1.2.1环境艺术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人居环境中由于经济、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人们创造了充满生活情趣与活力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更多的是人与环境互动共同创造的。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是向居住在该地区人类传递着自然信息的特定环境, 它包括山川、空气、阳光与水。在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中,人本身的素质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以及对环境的判断力有内在的联系。只有在这三个表现层次上达到统一,才能使人们在心理、生理上得到享受。

1.2.2 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 这种媒介作用一船容易被人们所疏漏。也就是通过环境艺术的作用使居住在某一特定环境的人与某一特定的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连动、相互感应, 人与环境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也是功能方面的、从精神到物质方面的。我们祖先在城市选址中已经选择了具有临山、择水、明媚的阳光、清新空气的地区去建造自己的乐园, 以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可以在自然的保护下去尽情享受大自然, 相反破坏大自然也给人带来灾难。

2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还能展现出一个设计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设计风格。可是有时候由于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隐喻性的表现手法,导致环境艺术设计者所设计出的艺术作品的个性化表现的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需要我们经过细心观察和仔细琢磨才能发现其中别样的“美”。其实,只要我们常常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我们将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是一种强调外界环境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协调关系,讲究艺术与科学互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式。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很多环节,有时甚至连一件艺术品的摆设都要经过仔细考虑。所以,每一位优秀的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都会把业主的设计想法加以润色,然后利用相关的方法进行艺术处理。另外,在这个极具个性的环境艺术当中,在进行个性化设计时,我们还应该坚持改善环境、尊重自然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争取为绿色艺术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因为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拥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毫无节制的破坏,最终会造成我们的生活环境渐渐恶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球的毁灭。

(2)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不仅注重环境质量,还在艺术和技巧等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在当今社会中,在进行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环保意识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仅要注意环境与艺术品的协调性,更应该尽力满足业主的实际需要。而环境的空间使用功能会因为不同业主的个人习惯和工作性质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即使是相同的空间,采用了不同的设计风格,空间的使用功能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进行科学的空间规划,采用最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设计风格,在提高空间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