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性思维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注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上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注意它们各自的不同特征。一种形象的特征往往是在与它同类形象的比较中显得更为鲜明,所以,在比较中把握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图形设计的主要分类
1.点视图形
点是简洁的形态,它是所有形状的起源,其数量是无限的。最早把点运用于组成物形中的,要算“点彩派”画家修拉。修拉称这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绘画公式,但创造一个新鲜和颤动的色彩,他并不很成功。然而,把点作为有表情的元素并提高到理性精神高度进行创作研究的,当数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对点的理论实践,被本世纪中的光效应艺术所继承和发展。它为构形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点视图形大众化,在设计与绘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点视图形被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广告、标志等设计中,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构形方法。
2.线视图形
线是最单纯而又概括的构形方法之一。线对客观物形是一种高度概括,是有选择的、简洁的物形展现。它舍去自然物形非重要和琐碎的形状,显现能够代表物形本质特征的形状。当你漫步在公园,就会被引入曲径幽然的园林布局之中。正是由于这不同方向的曲径差线在一定区域内相乒作用,使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稳定的平衡感。一旦这种平衡感在我们眼前消失,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将变成一片混乱。
3.仿影图形
谈到仿影图形,不禁令人联想起那具有高度夸张、幽默、神奇的皮影。中国皮影源自于某个民族或地区对已逝人物的追念。栩栩如生地仿制出逝者的剪影以做招魂之用,借以安抚一颗相思悲痛的心灵。皮影戏则是由光和影的光学应用同绘画工艺的巧妙结合而共同创造出一种用影子活动表演的戏剧艺术,它依靠灯光被投射,将仿影图形映现于屏幕上。
4.双关图形
没有哪一种视觉艺术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那样充分地利用多种表现物形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皆可观看的物形组合在一起的双关图形,就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了三维立体物形。在三维立体,尤其是几何形状的物形中显现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更具表现多视点的双关图形的特性,这是由于几何形状物形的单纯和简化更易在一定组合中构合成双关图形。
5.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在共生图形中,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巧妙的两形共用一条轮廓线的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共生图形是一种独特的构形方法。构合共生图形的物形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是这种构形方法却完全是凭设计师主观和理智所共同创造的两形共存的组织结构,这两者结合而成为奇特的、非客观的共生图形。
二、图形设计的形式变化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能真实的表达产品形象,色彩层次丰富,在包装上的应用较广泛。具象图形除写实的表现手法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特殊处理,形成多种图形效果。
根据表现要求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有所取舍的主观选择,使形象比实物更加单纯、完美。在表现方法上,点、线、面的变化可以形成多种表现效果。夸张变化图形,这是在归纳简化基础上的变化处理。这样不但有所概括,还强调变形,使表现对象达到生动,幽默的艺术效果。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指用点形变化、线形变化和面形变化形成的没有直接含义而有间接联系的图形。抽象图形具有广阔的表现地方,在包装画面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发挥潜力。抽象图形虽然没有直接的含义,但是同样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在设计上这一点很重要。如前面谈到的在联想与构思表现中,抽象图形同样可以引导观者的联想感受。
3.装饰图形
装饰图形的利用也很广泛,其中包括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借用,设计中要注意不宜滥用装饰纹样,而应配合内容物的忏属性、特色、档次适当运用。图形除常规印刷外,还可以采用模压等技术处理手段。当然这要根据包装的成本档次及内容物的表现要求来选择。
三、图形设计的创新思维
如今我们生活在高感触设计时代,人们需要过一种更舒适,更富刺激性的生活,以能够触及我们的感官和心灵。这似乎离我们不很远,但我们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如果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青年朝气蓬勃,自由自在,身着牛仔裤T恤衫,戴着随身听欣赏音乐,那么,画面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要比广告上的产品本身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设计师还必须了解世界设计动态,把时尚的国际潮流融入本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中去。因为视觉传达能使世界变得更让人易于理解。也就是说,图型创意的过程,就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来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由于在创意过程中设计师受到各自生活实践和艺术修养的重大影响,其创意方法也必然是各具特色的。但是,尽管如此,图型创意仍然存在着可以找寻到的共同规律。因此,在创意的方法上,也必然存在着这种共性。也就是说,在图型创意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从主题的要求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出这些看似各自孤立的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反复的艰苦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意义的形象,重新整合,同构共生,孕育并创造出全新的图型来。而设计师的神秘力量就在于他能通过其作品给人以惊悸感。他靠某种欲望而创造,就像传说中皮格马利翁雕刻心中美女一样创造第二现实,而达到这个第二现实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正规的。从思维的方式上看,它是对平面的,线性的,聚合的思维的方式的突破,而以发散的,立体的,非线性的以及直觉,灵感等方式为主。而创意图形正是这种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图形化过程。
综上所述,图形创意作为一种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手段,或许明天就会被某种新形式取代,而创意思维的养成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社会文化巨变的年代,成功的设计师往往是那些不愿遵循旧有游戏规则,敢于挑战前辈成就,不畏惧尝试失败,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通过拥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这一确定性,来应对审美变化的不断确定性。
参考文献:
[1]《现代超视图形创意图典》.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
一版
[2]迪尚.《电脑图形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
篇2
关键词:钱伟长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94-02
一、钱伟长教育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内涵
1.坚持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人才培养从教学环节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钱老认为:大学教育,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取得知识的人,培养成一个无师自通、其毕业时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的人。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大学在培养研究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开设文献阅读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文献阅读课主要是破除了传统的学生听讲、教师授课的模式,改为教师提供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学术动态和先进科学实验的学术专题,让研究生本人针对某一专题,调查研究、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解读,并与大家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也达到了钱老提出的:培养研究生在未知领域内探索真知的教育理想。
2.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民族的兴盛需要创新精神,创新也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我们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养成。钱老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张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就要冲破学校范围,打破社会和学校的隔阂,拆除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墙,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这是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核心,即“拆除四堵墙”之一。在钱老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上海大学围绕上海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构筑开放平台,倡导产学研结合,加速产业化和科研创新步伐,先后建立了一批跨领域的科研中心。
二、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制度和机制平台
钱老在上海大学率先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平台,在教育改革中创新实施并推行“三制”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1.实施学分制。钱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实行学分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校长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各种改革的关键是要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他还提出:学时制改成学分制非常重要,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因材施教,好学生可以多学一些。从1986年开始实行“学分制”起,上海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分制体系。“学分制”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这也是创新教育之关键。
2.推行选课制。钱校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行选课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校长在上海大学实施了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选课制”。“选课制”冲破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学生拥有更大的自去选科、选师、选课、选时。其中,推行选课制的好处有两层:首先,因为选课制,可以多选课,就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自和自由度;其次,选课制可以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只有在讨论热烈的环境中才能渐渐达到更高境界。通过这一自由的学术氛围能形成一种创新品质,从而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3.实行短学期制。钱校长还力挺加快培养节奏,强化实践环节,推行短学期制。他倡导大力实行教育改革,实行一学期十周的短学期制,他想用短学期制来克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些都是钱老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之处。目前,上海大学还一直推行着短学期制,即把一学年分为“秋、冬、春、夏”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为理论教学学期,而“夏季学期”为实践教学学期,因为“秋、冬、春”三个学期相对较长,夏季学期相对较短,所以短学期制也有“三长一短”的说法。实施短学期制促进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缩短了课程教学周期,使教师讲课更为精炼,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夏季学期,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环节,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1.教师最终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钱校长指出,教师的最终任务是要培养有创造力的未来接班人。因而,就要研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钱校长的一贯主张是所有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工作,离开教师也能学习。知识复制的教学模式不仅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还不利于知识创新,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正如钱校长所指出的,我们教学中常犯的错误,就是教师一教,学生就懂;教师不教,学生不会,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严重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教师不是要学生懂得,而是让学生记得知识。钱校长鼓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继承和接受。青年人应推动历史的车轮,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前进。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及能力为前提。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钱老曾幽默地说,如果我们的教师队伍里照本宣科的人太多,学生的创造力就无从培养,我们需要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创造。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科研,就不会有大胆的创新,也不会有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做科研的教师与不做科研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做科研的老师能时刻提出和发现问题。所以强调教师必须要进行科研。只有参与科学创新、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才能理解创新精神,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3.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和高度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具有高度创新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钱校长一直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言教、身教、教书育人。教师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建造一个良好的校风环境。教师应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教师应开阔视野、善于引导、勇于创新。因而,钱伟长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效果好、学风严谨、学术造诣高、结构合理、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教师使学生得到有创造性的学习和锻炼,满足时代要求,培养出一批创造型人才。除此以外,钱校长还坚持从抓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创新教育观念入手,以教育创新实践来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平台和制度时,营造文理渗透、理工合一的创新教育环境,在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的创新发展空间等方面都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临床;PBL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c)-136-03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of clinical medicine
ZHAO Shuguang, WANG Jingjie, WANG Xuxia, LIU Zhenxiong, QIN M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angdu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Critical thinking refers to reasonable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before making decision of what to believe or what to do. It is one of the core skills that medical graduates should possess. Critical thinking can facilita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t is the way of thinking that the nature of medical disciplina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model and talent require. Sinc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new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for m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for teachers, PBL case teaching, innovative evaluative system that help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should be given great emphasis.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linical; PBL teaching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中,确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是医学生应具备的七项核心技能之一,要求医学毕业生必须达到批判性思维的6条基本标准,说明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1]。国外许多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中已纳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和内容,而我国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医学毕业生的素质。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正在进行新课程体系改革,在新课程计划和内容中有效地融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对于培养合格临床医生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备受推崇,被认为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基础之一。GMER和2008年我国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两份纲领性的文件都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是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而批判性思维满足了这一要求;此外,医生的诊断过程实际上就是批判性思维应用的过程,医生能否恰当批判地运用、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对于得到合理结论非常重要。因此,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各家表述不一,但批判性思维大致可理解为: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批判的目的并不是发现他人的错误,也不是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质疑、辨析、推论、评估、反思[1-6]。对医学生来说,只有具有独立思考的态度与敢于质疑的勇气,才能获得知识的认知与能力的提高,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医学生客观地观察现象、审视理论、分析观点。
2 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价值
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精神气质。不仅能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能凸显人文精神。其在医学生培养中的意义如下。
2.1 有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全面发展的医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健全人格是其重要标志。具有这种社会适应性极强的理想社会化人格医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自己的期望,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之社会上种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许多医学生面对压力及诱惑时难以做出理智的选择和理性的决定,以至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而批判性精神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充满自信和尊重他人等特性有助于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用批判的、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现实困惑,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2 批判性思维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创生和传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信息素养密不可分,更是适应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就会迷失方向。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获取、分析、判断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医学生选择信息,解读和评价信息,提高对良莠不齐的信息的辨析能力,适应性信息时代的要求,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3 适应医学学科性质的思维
今天的生命科学已成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系统,将众多相互区分的分支学科密切联系和组织在一起,充分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实验技术。生命科学的这一特点反映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是人们从多角度用多种手段来认识生命现象的结果,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生命科学复杂而深奥,充满了未知,面临的问题无穷无尽,不断衍生出新的研究热点。医学生如果没有理性的分析能力、大胆的质疑精神,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就会陷入真伪难辨、进退维谷的境地,无法承担未来的科学研究任务。
2.4 适应新医学模式要求的思维
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新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体现了医学的系统整体观。临床诊疗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以患者为中心”转化,这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要全面认识患者,既要掌握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非医学问题,综合分析,充分反应,从而提高医疗效果。这种要求恰好体现了批判性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考虑问题要兼顾整体,解释事物应顾及环境的原则。因此,应用批判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问题情景的本质,满足了新医学模式要求。
2.5 创新型医学人才需要的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是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与核心[4]。GMER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批判性评价现有临床经验和技术的能力、不断自我学习和评估的能力、求知创新意识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医学生才能开放而理性地对待一切事物,摆脱传统思想禁锢,敢于创新,把握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引发新的或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创新思维,而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保证其效力则是批判性思维能的功能。
3 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与基础课阶段接受的信息总量、医学科学科性质、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有关,也与中国民众长期养成的尊崇权威和顺从既成的社会心理以及与我国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的滞后和教育界对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训练等有关[5]。
目前国内多个医学院校正在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综合改革,其总体设想是将医学教学的多个模块课程全面贯穿重组,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为主导、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组织教学主题,实行早期接触临床、加强床边教学和行医训练等,建设全新的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证明,在课程改革中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活动为主要手段,将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融合到课程知识中来是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途径[4]。课堂教学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氛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均是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调整,加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3.1 强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力图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学习主体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医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趋于成熟,思维已趋理性。他们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富有激情,不轻信他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抽象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备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心理和生理要求。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个性受到关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医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和创造性地学习。这种理念为在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可能。
3.2 加强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训
教师是教学活动主导者,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人格素养,也应具有批判性的教学态度。已证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首先教师能够围绕批判性思维设计和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反应的质量。其次,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新型的“教学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这种文化环境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独立分析和评价知识,阻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创设“思维性教学文化”,鼓励学生大胆反思,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最后,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判断,不盲从别人的观点,给学生提供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机会与空间。
3.3 积极采用PBL教学模式
PBL案例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3-4,6-8]。其主要流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总结,共五个阶段。学生组成各个学习小组,自学交流和讨论及总结。PBL从两个方面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3.1 PBL教学组织形式 PBL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研究表明,就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而言,大班教学效果不如小班。学生在讨论小组中,更容易与教师进行配合,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容易以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更容易发挥其主动性,予以个性化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方面效果更好。
3.3.2 PBL教学案例特点 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多元解读是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策略之一。PBL的教学实践中,PBL案例也强调能够多元解读,譬如对一个临床案例,通过观察和分析每一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提出多种诊断可能和解决方案,摒弃“标准答案”,这有利于激发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参与其中,分析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探究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整理、分析收集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最终确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刘军等[8]证实,采用真实病例,使PBL教学从书本案例向临床教学延伸,测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证实真实病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临床实践,激发兴趣,并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3.4 改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激励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学评价重点应在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过程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激发其主体精神,促进其反思和总结。教学评价应综合评估每次讨论时学生的表现,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能力等,重视对学生认识过程、情感等非量化因素的评价。坚决摒弃随意定论学生观点的对错的做法,重点评价学生的解释、分析、评估、判断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结
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医学教育“质量工程”的内在要求,对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专业能力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如在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改革中对教学不同环节进行改革,纳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必将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Core Committe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J]. Medical Teacher,2002,24(2):130-135.
[2] 杨宁江.批判性思维与医学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08-109.
[3] 孟秀红,郝加虎,陶芳标,等.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14.
[4] 李学书.批判性思维培样的思考[J].教育学术期刊,2011,(2):13-15,43.
[5] 储成仿.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5-6.
[6] 易西南,伏辉,孙建永.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优化[J].解剖学研究,2011,33(3):236-237.
[7] 丁茹,高文武,刘亚伟,等.论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38-240.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 美术 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6-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首先,冷静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我们现在有一种怪现象,一谈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抽象时,满口的大话、空话,又是博大精深,又是五千年文明,可是一到具体时,就连篇的丑陋中国人,老祖宗的劣根性,没有一点可爱的地方,“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都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这种历史文化的沙文主义和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同样都是要不得的。
不论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艺术家正在用比较客观的思维方式,对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我们姑且不论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否正确,理论是否成熟,研究是否成功,这只能留给实践证明。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他们还没有把我们的历史、文化、艺术,虚无到零的程度,还能够在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及时调整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仅此一点,就是非常可取的。其次,要正确对待国外的艺术与设计。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非常有害的,但又是根深蒂固的坏东西,这就是“上有好之,下必兴焉”。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大众的“起哄”心理,一种潮流来了,大家都跟着起哄,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是推波助澜造成的后果却是十分恶劣的。表现在学术上,就是专家的“盲从”心理,一种潮流来了,大家都跟着追逐,实践上紧跟照办,理论上狗尾续貂。
在对待外来文化与艺术,也包括教育,所采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种积极分析的、批判吸收的、扬弃选择的思维方式,全盘否定不是的观点,全面看齐也不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同理,如果追求上述的极端态度,也不是一个学者,或者专家、艺术家、教育家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也将无从谈起。鲁迅先生曾经提倡“拿来主义”,那是指对我有用的“拿来”;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扬弃选择。事实上,西方人在对待东方文化与艺术,从来不是“刘姥姥大观园,捡到筐里都是菜”。西方有先进的科学,也有落后的文化;有美的艺术,也有丑的设计,西方有真善美,东方也不净是假丑恶。
第三,对艺术与设计教育而言,转变思维方式,更是刻不容缓。这是上面讲到的艺术设计的实践需要,或者说是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说,客观形势逼迫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当然,这里有一个怎样转变的问题。
我们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在中国,艺术设计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我们搞市场经济,原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艺术设计更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滞后于艺术设计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就更是盲人摸象,难以掌握要领。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即使没有经验,也会有许多教训。所以,现在是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的时候,认真回顾一下这二十几年的实践,找出一些经验教训,总结一些可以作为指导思想的东西,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重新定位艺术设计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它们之间常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不相往来”,是天生就决定了的。我们知道,中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
在具体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打破现行的画地为牢的方法,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要开设相关的工艺课程,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也要开设更多的美术基础课程。专业之间要有更多的融通性,不要把落在不同学校的相通专业,搞成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
在师资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或者仿效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的道路,不要搞孤芳自傲。有一点需要指出,自从开始把艺术设计独立出美术(THE BEAUTIFUL ARTS)以来,由于艺术设计自身的诸多原因,美术师对设计师总是不屑一顾;工程师对设计师也多有讥讽。这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十分要不得的。我们不能把“大师”与“工匠”对立起来,大师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鸿沟。
参考文献:
[1]袁熙.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梗死; 危害; 获益
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应用的时机和用法,否则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将在本院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后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7例,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45~80岁,平均(58.5±11.5)岁。入选标准:发病时间2 h~3 d;Killip心功能分级(泵功能)Ⅰ~Ⅲ级,其中Ⅰ级55例;Ⅱ级25例;Ⅲ级7例;其中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6例,下壁心肌梗死20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下后壁心梗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25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合并高血脂8例,冠心病家族史1例。排除标准:(1)有支气管哮喘;(2)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心动过缓3级。
1.2 方法 将上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规用药物,包括负荷量双重抗血小板(氯比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抗凝(低分子肝素),调脂(阿托伐他丁)使用ACEI转换酶抑制剂或ARB拮抗剂;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部分合并高血压和持续胸痛患者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其中有10例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Killip心功能≥Ⅱ级在使用利尿剂后使心功能≤Ⅱ级。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所有入选对象均口服美托洛尔12.5~25 mg 2次/d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对比Killip心功能(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肺部啰音的变化)和检查BNP(脑钠肽),观察时间为2 h~3 d,3 d后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患者出院后每2周~1个月随访1次,共12个月。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电图,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评估心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4例(4.6%)在治疗2~8 h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6例(6.9%)在3 d内出现原来心衰稳定的情况下Killip心功能加重(P
3 讨论
多项大型研究证明,阻滞心脏β1-受体表现为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传导作用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在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二级预防以及慢性心力衰竭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1]。本文选取了酒石酸美托洛尔作为代表药物,再次探讨该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
本文研究发现,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在短期内观察有一部分患者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包括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心衰加重、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等,特别是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更容易出现,其机制是β受体阻滞剂阻滞心脏β1-受体而表现为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传导作用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而研究中的美托洛尔,口服血浆浓度高峰时间一般在1.5 h,最大作用时间为1~2 h[2-3]。所以在应用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会出现病情恶化。
另一方面,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通过阻断AMI患者的交感神经内分泌活动而达到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从而减轻儿茶酚胺和游离脂肪酸对心肌的毒性和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使TXA2的合成减少,TXA2/PGI2的比值减小,增强PGI2扩张血管、限制血小板聚集和保护受损的血管内皮的作用。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通过降低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需求量,通过延长舒张期灌流时间来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从而达到抗心肌缺血作用。另外,β受体阻滞剂通过和儿茶酚胺竞争心脏的β受体,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降低窦房结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兴奋迷走神经,对抗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抑制兴奋折返活动所致的心电紊乱,使AMI时的心电稳定性增加,从而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脏猝死。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使增殖因子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心脏和血管的重构[4]。本研究证实,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访2周~1年,比较超声心动图发现患者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大小明显好转,心力衰竭明显改善,没有发现猝死病例,从而进一步证明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二级预防以及慢性心力衰竭中是可以使患者获益的[2,5]。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短期内有可能产生危害,但是长远来说是可以让患者获益。所以说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是一种好药,但是有时候又是一种“毒药”,关键在于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的时候,一定要掌握适应症和应用时机。笔者建议如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定要慎用,而且最好用短效制剂,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心律情况,及时处理,以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3):195-20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076-1095.
[3]张力俨,张翠丽.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进展,2011,32(2):212-216.
[4]施仲伟.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进展,2011,32(1):9-12.
[5]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05-107.
篇6
关键词:姜堰市;社会管理;创新;司法行政;调查研究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司法行政机关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近年来,姜堰市司法局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大胆进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一、司法行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独特的职能优势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职能优势。
1.资源性优势。司法行政很多工作都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涉及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诸多方面,其“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在社会管理中呈现出明显的资源性优势。
2.管理性优势。司法行政工作中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具有特殊的管理职能,既有教育改造的管理功能,也有扶助帮困的服务功能,可被看作是社会管理中的保障性管理。这种管理职能的发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因素,能最直接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3.服务性优势。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职能,是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路径,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这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4.预防性优势。预防矛盾发生、避免矛盾激化是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任务。而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通过矛盾纠纷排查,第一时间避免矛盾激化,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这具有独特的预防性。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通过开展法制宣传,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也是从源头上治理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二、姜堰市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新作为
该市司法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实施社区建设的“六大工程建设”,发挥组织者、实施者、法律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全面参与城区22个社区建设的管理工作。
1.加强社区调解组织建设。构建楼栋、片区、社区、镇和市级五级调处机制,让楼栋长成为社区的矛盾纠纷信息员、调解员、普法宣传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调解员,鼓励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力求矛盾解决在社区、工作推动在社区、感情融洽在社区。
2.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工作。坚持帮教、治疗、关爱并举,调整充实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3.加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力度。强化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力度,把创建过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参政、议政,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
4.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深入社区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行使民利,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杜绝破坏环境、违章搭建、野蛮装修、擅自改变房屋用途、造谣惑众等不良行为,倡导遵章守纪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制文化。
5.加大社区法律服务力度。整合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人员和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居民群众中的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使社区居民、法人得到便捷、优质、有效的法律服务,提供在劳动、医疗、保险、住房、养老、托幼、家政、消费、物业管理等方面涉法需求以及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对涉及法律方面的服务和援助,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目前该市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该市的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的视野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业务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司法行政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等还存在薄弱环节,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认清形势,寻求突破。
今后,司法行政事业将进入维护稳定艰巨期、法律服务提升期、社会管理创新加速期、服务民生职能强化期,该市的司法行政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触及许多深层次问题,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多样化、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和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性,对该市司法行政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篇7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意义;应用;培养
一、引言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学的今天,教育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思维方式、人格等。批判性思维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等地区受到高度关注,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在中国的教育现状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与发达国家学生存在不小差距。本文将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以及意义入手,探讨其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批判性思维
(一)定义及意义
批判性思维引自西方国家,具有提高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等方面的作用。
1.定义
不同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批判性思维并非指否定别人的观点,即“批评”,而是审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最终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它主要包括六种基本能力: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校准。
2.意义
批判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一味地去否定他人的观点,而是要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丢掉那些与事实不符的假设,深入探究事物本质,敢于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它对我们理性把握世界,认识客观真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的具备创新精神,成为创新性人才。
(二)应用现状及其原因
1.应用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教育中,教育者们总是教给学生一种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学生们也大多视老师和书本为权威,一味地接受所谓的“真理”,普遍缺乏对知识怀疑的勇气和筛选的能力,少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极度匮乏。
2.应用现状产生的原因
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传统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以及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滞后现实。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直接限制了批判性思维在教育过程中的培养,相关研究的缺乏则使得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缺乏活力。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目前国外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三种途径:设置专门课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和通过隐性课程发展。
我国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要想培养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出自我质疑,进行独立思考,从传统型的教师角色向创新型转变,创造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2.改革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改革以考试为中心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着眼素质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参与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3.开设相关课程
设置专门的课程,教授批判性思维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训练批判性思维。此外重视跨学科课程,加强文理渗透,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4.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思考的机会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公平对待一切观点,巧妙评价,提高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三方面的努力。
篇8
关键词: 舞美 设计 创新 意义
舞美,系舞台美术之简称,舞美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美设计又是舞美的基础与前提。舞美设计的创新,是舞美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要具体解读这一重要的命题,须从以下三大层面入手。
一、舞美设计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我国古代有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也可以说:“艺如逆水行舟,不创则亡。”事实上的确如此,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和生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创新。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也不能发展。从本质上而言,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创新,就要不断地超越,既超越前人,又超越同时代人,更超越自己。
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更成为时代的大主题,各国家、各领域无不以创新为第一要义。我国同样如此,经济生产中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跨越,教育领域的由应试教育向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伟大转变,都以创新为出发点与归宿。
由此可见,舞美设计的创新,不仅关系到舞台美术自身的成败优劣,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舞台艺术的优劣成败。舞美设计创新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勿庸置疑了。
二、舞美设计创新的主要内容
舞美设计创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设计思维的创新
思维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常指意识、观念、精神等。设计思维的创新,主要指思维方式的创新,其中又以灵感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教授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创造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当然,灵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都反映出偶然中的必然,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设计视域的创新
舞美设计的视域,既要在纵向上览古今于须臾,又要在横向上抚四海于一瞬。要打破以往所谓“第四堵墙”与“写实空间”或“写意空间”的限度,将视野放宽,视域扩大,一切有利、有益、有用的东西,全部“拿来”,为我所用,彰显出创新的大气魄、大格局。
3.设计目标的创新
舞美设计者要为自己设定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创新目标,要勇于开拓,锐意出新,远离因循守旧和东施效颦,做一名有出息、有作为的舞美设计师。
三、舞美设计创新的必要手段
手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舞美设计手段的创新,既是舞美设计创新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的具体落实与呈现,又是重要的保证。
具体来说,舞美设计创新的必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元化手段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多边化,导致文化的多元化。舞美设计必然以多元化手段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例如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效等,构成了舞美设计要素的多元化;造型、色彩、材质、构图等舞美设计语言的多元化;手工手段、电脑制作手段等设计手段的多元化等等,都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美世界。
2.高科技手段
21世纪又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电脑、激光灯、数码技术、电子设备等现代高科技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舞美领域,设计者必须充分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
篇9
人文情怀对教学的涵养
1.求真精神给予了学生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求真精神对教学的涵养主要包括批判精神、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批判并不意味着坏,也并不意味着批评;相反,它意味着看到更远处。批判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而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人们分析问题、研制解决问题方案,并将此方案信息化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每位学生都应拥有将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信息化的能力,这样才能与未来的社会无缝对接。同时,求真教学思想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算法蕴含的逻辑思维培养浑然天成,学生们通过程序设计的学习,通过参与机器人活动,就能习得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生活在生活与数字技术共存相生、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并行不悖的环境中的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求真的信息技术教学终将让学生们能在数字时代保持理性头脑、拥有创造未来世界的能力。
2.向善精神给予了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向善精神对教学的涵养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上。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造福人类,用不好能灭绝人类。最近霍金、比尔・盖茨等人都在担忧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因为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超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或将不受人类控制,如果最先实现超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人有着邪恶的价值观,那么人类将可能陷入灭绝的深渊,而如果实现超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人有着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那么人类将得到永生。这些可能实现超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人今天也许就坐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我未能给予学生的情怀赋予涵养和牵引,那么,技术这把双刃剑终将伤害我们自己。
3.臻美精神给予了学生欣赏美、设计美和创造美的启迪
臻美教学思想对教学的涵养主要包括审美、设计与创造的浸染。臻美习惯的培养将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积极面对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认为,未来孩子的培养方向是从强到美,“美”的情感终将感染和引领孩子们成长为有着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人。臻美的教师会主动选择美的范例、提供美的素材、设计美的任务、展示美的作品、进行美的评价。在美好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培养,表达美的意愿必然会增强,美的创造水到渠成,同时,受益的还有设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在教学技术的同时,促进学生真、善、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富有人文底蕴又兼具科学精神的勇于实践创新的人。
人文情怀涵养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由此可知,天马行空的妄想不是创新思维;有价值的创新思维,必须是“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既与众不同,又具有社会意义。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三种思路:一是在教学中注重一些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二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为学生创造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现实、知识和意义进行独特的建构(其最终目的是希望从个体知识结构兴趣点的发展独特性中产生思维内容的新质);三是通过参与特定领域共同体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与之相关的习惯、性向、知识,从而形成专长,并跃升到创造新的理念、方法和产品的新水平。本课题研究中所运用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与策略,思路源自上述三个方向。
1.教学指向现实世界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奠基
这一策略围绕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目标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中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倾向。“问题”的选择直接映射出教师的教育情怀,那些关注学生情感、希望为学生未来打下基础的教师所选择的“问题”一定是开放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去探究和表达的,并且学生在探究和表达的过程中能获得新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迁移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时,教材所推荐的载体是PPT,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学习兴趣不大,究其原因,是教师选择的“问题”太简单,诸如用PPT制作新年贺卡、制作个人简介等,这类“问题”学生均能完成,完成之后学生没有成就感,也未能实现能力的迁移。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笔者为信息技术教师支的招是用PPT讲属于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因其开放、独一无二、有意愿讲好故事才能够打动学生,学习因而成了对学生自发的需求。其背后的教学思想还包括对学生“设计感”和“故事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会“讲自己的故事”之后的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其《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一书中提出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唯有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才能决胜于未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讲好自己的故事?这里涵盖三方面的教学智慧:一是通过课前写好故事脚本节省课堂构思的时间;二是通过写脚本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三是通过写脚本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系统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而设计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今后继续拓展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即学习迁移的最佳培养时机。
2.教学贯穿美的指引,以美启迪心灵,感性思考力为创新思维助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及类似计算机般的能力仍然重要,但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停留于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准备,迎向概念时代。丹尼尔强调“概念时代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高概念能力包括创造艺术美感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令人满意的故事,以及将看似无关的观点组合成某种新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感性的思考力?笔者开展了审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将美的培养贯穿始终的教学试验。于是,范例美、任务美、评价美成了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在美的浸润与启迪下,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发现美、表达美成了自觉行为,作品所传递出来的创意和美好让人感动。
3.教学张扬个性,以创意为评价核心,点燃创新思维
越是个性化的教育,越有可能培养出有独特知识结构、有鲜明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创新思维本质上是拓展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因此,标准化的教学或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都无法培养出富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未来社会,创新思维产品个性化是制胜的法宝,我们有必要将个性化的培养放在首位。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应如何遵循学生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呢?首先,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其次,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选择问题的机会、问题与个人的相关程度,以及帮助学生将所选问题个性化的策略;再次,教师协助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来实现学生的意义构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个性方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点燃,学生的作品才会个性丰满、灵气袭人。
4.教学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依,思维常新
篇10
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
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