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专题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专题培训

篇1

通过这一个月以来,共计16节课的网络培训集中学习,浏览查看了各个教育专家的精彩文章和教学心得,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伟大理想,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目标,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形势与政策要点与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等课程,了解到目前“十四五”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对于教育现代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要求;通过聆听《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我了解到目前国家宏观层面对于身为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英国双创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前沿趋势这两节课的学习,极大丰富了我对于目前国际高等教育的行情现状,对于今后的工作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了解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与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新探索这两节课程,我对于目前高职教师的发展治理的探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学习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对于高教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与了解,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起到深刻的教育指导作用;而在学习了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以宁波大学为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这几节课程后,我了解到目前高校以及教师的发展都需要跟随时代进行转型,进行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更顺利的发展与生存。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能。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提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如果不对自己要求严格,自身散漫,又怎能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呢?提高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不断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一条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路线。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同时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篇2

(山东临沂烟草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建立有效的网上教育培训体系对于烟草商业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体系框架:学习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管理平台,设计了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以期为烟草商业企业建立网上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体系;框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89-03

一、引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网上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网上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认可。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大型企业机构都纷纷建立了E-learning学习管理平台,结合自身业务实际,为员工提供网络培训。总的来看,网上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干部、员工自主选学的重要载体,大大减少了培训费用、提高了培训实效,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习培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然而,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尤其是市级及以下的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还比较落后,如缺乏统一的网络学习平台,难以形成体系和发挥整体效益;[1]缺乏优质的网络培训资源,造成了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着网上教育培训的持续开展;缺乏统一的工作协调,导致工作进展不平衡、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缺乏必要的人才保障,培训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从事网上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制约了网络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建设网上教育培训体系非常迫切。

二、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体系的框架

根据相关文献及烟草实践[2-4],本文所设计的烟草商业企业网上教育培训体系框架包括由学习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管理平台。

(一)网上学习平台

网上学习平台是建立在网络上的学习支持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把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员、管理者与教学活动联接在一起。员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完成教育培训的所有活动,实现零距离教育培训。网上学习平台主要由学习中心、课程学习、沟通中心、考试管理等部分组成。[2]在该网上学习平台中,学员可以进行网上学习、课后练习、单元练习、单元测试、在线交流、网上考试等功能,能够实现学习及时化、学习智能化、培训考核电子化、培训档案信息化。

1.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主要包括办公助手、日程安排、培训课程、培训状态、智能导学和档案管理等模块。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使“按需学习”成为可能。员工学习培训不一定在脱产的情况下进行,只需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同时,员工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电子邮件、论坛等沟通交流栏目,寻找感兴趣的资源和主题,在最适合自己的空间自主选学,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完善和发展自我。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包括课件播放、音视点播、课程笔记、单元练习、作业提交、单元测试等。根据烟草行业改革发展需求和知识结构特点,将网上学习平台中的培训资源按类别区分,便于学员查找感兴趣的课程。网上学习平台的操作具有便捷性,平台设计要坚持“结构清晰、简便易用、灵活快捷”的理念,要本着最少操作原则。对于学员,能够点击一次鼠标能够实现的功能,不允许多次点击鼠标;能够直观看到的任务信息,不允许多次查找,为学员提供更多的便捷功能。

3.沟通中心

沟通中心包括培训通知、考试公告、电子邮件、虚拟课程、虚拟教室、虚拟社区。网上学习平台是一个覆盖全各级烟草部门的纵横向互联互通的网络培训系统。纵向上,能够实现各级互联。横向上,能够实现市局各部门之间、各学员之间的互联互通及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与知名培训机构实现联网。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不同见解,学员可以利用虚拟教室、虚拟课堂、虚拟学校、虚拟社区相互讨论和交流,提升对相关主题的理解。教师和学员之间、上下级学员之间、同级学员之间在学习平台上将有高度的互动性,受训者不再只是单一的接受教师授课,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达到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4.考试管理

培训考试管理电子化,既有模拟考试,也有结业选拔考试,所有的考务工作,如试卷导入、试卷生成、试卷导出、试卷评阅、成绩导入、成绩导出等,都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实现。

(二)网上资源整合平台建设

搞好网络培训,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必须具有丰富的培训资源。网上资源整合平台是网上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部分。培训资源的兼容共享、有效利用决定着网络培训的推广应用和持续发展。[3]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分散的、兼容的硬件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个分布、兼容、共享的资源平台。网上资源整合平台包括资源采集、智能分析、资源检索、资源分配、资源存储等功能模块。

1.资源采集

资源采集的来源主要包括自建资源、电子期刊图书资源、系统外其他资源。要深入挖掘、重组系统外资源,系统外的资源具有来源广、数量多、更新快等优点,是资源平台中不可多得的有效补充。在引入资源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特色性、经济性等原则,使资源平台建设兼具专业性和烟草特色。

2.资源检索、分析与课程分配

资源检索包括自动推荐、定制报送、访问反馈、信息、分类导航、全文检索;资源分析包括自动过滤、自动分类、自动排重、自动标引、自动摘要、内码转换;课程分配包括必修选修课程分配、专题培训课程分配、其他资源分配。

3.资源存储中心

按照性质、内容和类型进行分类整理。采用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化、集群和分布式文件系统把硬件资源和课件资源聚集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功能。将市局(公司)系统课件资源采取分布式模式管理,不仅节约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员访问课程的速度,让学员在网络学习中更加高效,大大提升网络培训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培训新模式的最大优势,能有效提高培训时效性、针对性,迅速扩大培训覆盖面,避免重复开发,降低教学资源的开发成本。通过几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几个部门组成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小组,强强联合,借助协作开发模式,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将网络培训资源制作所需的各种人才联合到一起,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弥补一个单位开发力量的不足,建立共同开发、交换互惠的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网络培训资源在市局系统共享共用。

(三)网上管理平台建设

学习平台建设是基础,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是核心,管理平台是保障。建立管理平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4]。一是对网上教育培训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实现系统日志管理、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等功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能够轻松实现系统应用集成和二次开发,与现有教育培训网页、现有电子邮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稳衔接,发挥整体效应。二是对网上教育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实现学员信息管理、培训档案管理、离线培训管理、网络培训统计管理,对学习进程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建立网络学习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学习的实际效果。

1.网络培训全过程管理

做好网络培训需求调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周密组织实施培训,严格培训质量评估。其中需求调研是开展网上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培训前,以网上调查问卷等方式,向广大干部员工了解培训需求,并对参训干部员工所在岗位、学历、年龄、层次和职务等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受训干部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偏好,真正做到按需施教、学以致用。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建立学习情况通报制度,采取个人学习排名、组织学习排名、统计快报、当前在线人员显示等措施,及时公布学习进度,实行在线监督。不断健全干部员工学习电子档案,记录每个人参加脱产培训、专题讲座和网上学习的情况,逐步建立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对干部学习效果进行考评,既可以客观全面地掌握培训情况,也可以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

2.网络系统管理

网上教育培训系统涉及硬件设备、网络环境、软件运行、课件更新和日常维护等方方面面,要确保网络培训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要建立培训管理者、技术保障人员协作共管机制,明确专人负责,保持相对稳定,切实加强网络培训系统日常管理。要加强培训和指导,逐步提高网络培训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要注重日常监测,及时研究和解决开展网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网络培训资源的版权保护

网络培训系统的各种资源,包括课件、教案、教材、辅导材料、试题等都是财政部门经过大量投资和辛勤工作建设的。为确保版权得到有效保护以及资源的后续建设,要严格禁止非准入用户的注册和登录,设置严密的用户权限,采取技术手段禁止拷贝,也要从政策上约束资源使用者尊重版权保护。

三、网上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为了完成临沂市局(公司)网上教育培训体系的目标任务,各级烟草部门应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和大局观念,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努力构建烟草员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同时,要从资源共享、自主选学、专题培训和激励约束等四方面,建立保障机制,切实保障网上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网上教育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一)建立网上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网络培训资源共享是建立网上教育培训体系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网上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义在于解决资源稀缺、重复建设的问题。它是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网上教育培训吸引力的基础和前提。[5]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各司其职;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要以统一的组织协调为前提,以先进的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普遍接受的共享方式为保障,切实为财政系统干部提供丰富实用的优质培训资源。

1.建立培训资源共享协调机制

网络培训资源共享涉及到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需要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建议由市局归口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根据网上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各共享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共享机制作用的发挥。

2.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网络培训资源共享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技术标准,资源共建共享将无从谈起。因此,当前应该尽快研究建立网络培训资源标准体系,分别研究制定多媒体、视频、文本等多种格式课件标准,为实现系统网络培训与国家、省局培训网的网络培训系统联通共享奠定基础。

3.建立规范的共享方式

随着网上教育培训体系的逐步建立,应整合系统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培训开发资源利用最大化。对于综合性培训资源,建议由归口部门统一协调、统一开发或统一购买,系统内部共同使用。对于业务性较强、通用性不强的培训资源,不宜采取统一开发的方式,可由使用者一方开发,如其他单位需要,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的方式实现有偿共享。为保护培训资源的知识产权,应通过管理平台,建立严格的认证制度,根据各类用户的权限分配相应的资源。

(二)建立网上教育培训自主选学机制

通过不断丰富“网络学习超市”,广大干部就可以根据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展自主选学。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2010—2020年教育培训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充分利用网上教育培训平台,抓好“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员工自愿参训,提高员工自主选学的质量。

1.建立适合自主选学的课程体系

实行员工培训年度计划、重点培训项目、自主选学课程需求调研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时效性、实用(下转195页)(上接190页)性、前瞻性的课程,构建起一个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文件、宏观经济、领导素质、营销知识等在内的突出烟草系统特色课程体系,以适应员工自主选学需要。

2.建立鼓励自主选学的工作机制

各级烟草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局要求,积极倡导员工自主选学。一方面,鼓励员工自愿选择参加网上教育培训,扩大员工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发挥网络培训内容更新快、内容全、成本低等优势,鼓励广大员工在网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在网上完成的课时数,视同参加培训班的课时数,从而激发广大干部自主选学的热情。

(三)建立网络专题培训机制

传统的脱产培训,受时间、地点、师资以及成本的影响,在培训人数上有一定局限性。在网上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时效性更强、时间更灵活、覆盖面更广、培训人数更多。[6]为此,大力推行网络专题培训,是发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优势作用的重要方面。

1.专题培训内容必须“按需施教”。在组织某一专题培训前,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烟草工作需要和员工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开展专题培训。

2.专题培训组织方式必须“多样化”。采取网络专题培训与脱产培训班相结合,网络专题培训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网络专题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等组织方式,发挥培训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网络专题培训的实效性。

3.创新“引领式”专题培训模式。通过分析国内外烟草教育培训的前沿理论和主要做法经验,结合全国烟草改革与发展实际,积极开发制作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宏观趋势为主要内容的“引领式”专题培训专题,通过前瞻性的专题培训引领烟草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四)建立激励约束并重机制

网络培训注重自主选学,但决不是自由学习,必须抓好培训管理和学习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7]

1.建立员工培训电子档案。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全面记录和管理员工参加网上培训、专题讲座和网上学习等培训经历,详细记录培训中学习表现、学习成果、奖惩情况等。强化培训档案电子化管理既可以增强员工学习的动力,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评价和使用员工提供参考依据。

2.实行员工网络培训资格证书制度。借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建立网络培训电子资格证书,对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培训资格考试的员工,颁发资格证书。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员工,在参加脱产培训、年度考核评优、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发广大员工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久顺,马少俊,李江涛,杨功焕.基于Sakai平台的烟草控制远程教育初探[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7):488-491.

[2] 傅群,肖天庆.Web2.0网络学习平台架构模型设想[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4):67-70.

[3] 闫公敬,吴子敬,张宪忠,崔超.局域网环境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构研究[J].科技信息,2012(17):62,64.

[4] 游晓荣,唐林海,邱云.浅谈如何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升随时学习能力[J].教育信息化,2013(3):294,296.

[5] 闫云山.浅析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创新[J].科技信息,2012(33):469.

[6] 畅鹏,曲卫华.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太原大学学报,2008(4):139-141.

篇3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培训 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

引言

读者培训是指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教育,让他们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方法,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图书馆活动。读者培训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不断加深,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读者需求、获取信息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读者培训工作,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1.新形势下读者培训的重要意义

按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笔者将读者分为三级:刚入学、对图书馆利用一无所知的新读者――初级读者;已掌握图书馆纸质资源利用方法的读者――中级读者;在中级读者基础上掌握馆藏数字资源利用方法的读者――高级读者。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的目的是使初级读者成为高级读者,而高级读者能从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中获取更多技能。读者培训对这三级读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消除初级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盲目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对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图书馆是新鲜事物,多数学生中学时代没有利用过图书馆。他们对图书馆有哪些功能?图书馆提供哪些服务?如何查找检索文献资料?等问题都一无所知,对馆内现代信息技术也很不了解,使用能力较差。图书馆及时对他们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藏书布局、服务方式、馆藏资料的基本利用方法,向他们介绍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某些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不但可为他们大学期间利用图书馆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成为他们受用终生的技能。可以说,对刚入学新读者――初级读者进行培训,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2有助于强化中级读者的信息意识,进一步扩展其信息技能。

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中级读者,对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对馆藏布局、馆藏资料的利用也已经比较熟悉,但仅掌握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图书馆对他们进行文献检索课教育,使他们掌握了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学会了馆藏数据库、馆藏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了获取文献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3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使读者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检索技能。

图书馆通过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使读者了解不同数据库的特点、收录范围、检索方式等。通过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法操作指导,使读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检索技巧。通过开展一些指导性的讲座如各种软件的使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使读者获取更高层次的信息检索技能。

此外,开展读者培训工作,还能大大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形象,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读者培训,让读者能公平利用图书资源,提高文献利用率,激发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情感,为图书馆开展读者管理工作开创良好局面。

2.新形势下读者培训的内容

开展读者培训要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培训内容不同,只有区别对待、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读者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初级读者的入馆培训,中级读者的文献检索培训、电子资源使用培训,各类读者的专题培训,对特定读者的特殊培训,等等。

2.1初级读者的入馆培训。

对刚入学新生的入馆培训可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是新生军训后、正式开课前参观图书馆,使他们对图书馆先有一个概况性的总体认识,在参观过程中主要向读者讲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机构设置、藏书布局等,使他们对大学图书馆有感性认识,认识到大学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参观讲解,引导读者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为他们今后在学习和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分期分批地对新生开展图书馆利用专题讲座,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尽快领会图书借阅规则,尽快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及查找和利用馆藏资料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2.2中级读者的文献检索培训、电子资源使用培训。

文献检索培训主要包括文献信息的含义、特征、分类;文献信息检索的实质、方法、途径、步骤;检索语言;工具书的种类、特点、编排体系;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类型;计算机检索的特点;计算机检索技术;互联网知识,等等。除了讲授文献信息基础知识外,还讲授情报分析与研究等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更注重电子信息资源和收藏,电子图书、期刊与数据库的数量越来越多,读者对其使用量也日益增加。图书馆要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让学生掌握这些资源的检索方法。

2.3各类读者的专题培训。

图书馆应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培训。如各类应用软件讲座,各种数据库使用的培训,各种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电子期刊与电子图书、数据库的使用,OPAC查询,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法培训,检索语言与方法培训。

图书馆还可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定期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和名家大师、专家教授、知名学者近距离接触的平台,让大家在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空间里,感受知识的魅力,让老师们在自己研究和感兴趣的领域了解更多的最新研究动态,分享名家们的独特思想观点。

2.4特定读者的特殊培训。

一些特定读者图书馆可以进行特殊培训。针对毕业生,图书馆可开展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格式、资料的搜集等相关培训,开展就业信息、招聘信息检索培训,开展毕业自荐表制作培训,等等。许多年龄偏大的教师,网络检索和馆藏电子资源检索技能差,图书馆可专为这些教师开展专门的特殊培训。

3.新形势下读者培训的方式、方法

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授课、口头咨询及网络培训等。课堂授课和口头咨询形式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采用的传统培训形式。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培训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重要方式。

3.1课堂授课。

文献检索课教学、专题讲座、数据库培训等都是通过面对面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的,它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课堂授课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文献检索课是对读者检索知识的系统培训,数据库培训则系统地讲授某数据库特点和检索方法。课堂授课是最普通、最传统的培训形式,也是最容易为读者接受、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3.2口头咨询。

口头咨询是指读者在图书馆各服务窗口进行的面对面的一般性咨询。口头咨询的特点是及时性,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口头咨询能及时得到解决。这种形式的培训是大多数读者常常选用的一种形式。

3.3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一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读者培训信息,通过网络将读者培训时间、地点等告之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加强宣传。

二是利用网络进行读者的远程培训教育,为读者提供培训。所有读者的培训内容都包含在网络教学资源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和控制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三是通过网络进行参考咨询培训,以网络为基础,以各种信息开发平台为依托,通过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介绍、电子邮件、FAQ表格、在线解答等形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对读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

结语

读者培训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图书馆,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检索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多。图书馆应及时顺应这一新形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帮助读者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技能,帮助他们掌握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不断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使收藏的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罗荃.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的系统性研究.高校图书馆工,2007(4).

[2]张婷,韩成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转变.农业网络信息,2008(5).

[3]邹乐娟,魏紫红.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8).

篇4

〔关键词〕混合式培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2-03

随着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践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不但与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人格魅力、思维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方法等因素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开始受到关注。所谓混合式学习(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课堂学习(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以实现学习(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混合式培训是基于混合式学习(教学)的概念而提出的。笔者认为,所谓混合式培训是指在整合不同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培训课程的设计使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有机融合,从而使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过程主要包含受训者的学习过程和培训者的教学过程,因此,本文中的“混合式培训”与“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有时将等同使用。

本文将首先分析混合式培训的实质和结构要素;然后,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为例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并对该项目运用混合式培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混合式培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其他培训项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混合式培训的实质与结构要素

从形式上看,混合式培训是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混合,但从实质上分析,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而更好地在培训课程中整合多种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从而给受训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培训者提供多样化的指导环境和教学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式培训为多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学习文化、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的重建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从课程设计及实施的角度来分析,在培训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结构要素:课程内容的混合,既有网络学习内容,也有面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的混合,既有网络教学、网络研讨与交流、网络辅导等,也有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的混合,既有课堂学习环境,也有网络学习环境;课程资源的混合,既有传统的学习资源,也有网络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评价方式的混合,既有传统的作业评估、考核等,也有在线测试、电子作业、论坛交流状态等。

基于对混合式培训结构要素的分析,下面结合一个案例项目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

二、混合式培训的应用案例分析――“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

(一)案例项目简介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 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目前从事或即将担任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该项目于2006至2008年分三期进行,旨在为北京市每所中、小学校较为系统地培训一名能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

由于培训任务较重、培训资源比较短缺,考虑到基础知识和理论比较适合网络培训、项目单位有较丰富的网络培训经验等原因,该项目采用了混合式培训方式。

(二)混合式培训的构建

1.混合式培训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四个课程模块:网络课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授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校本实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总结与反思,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自我成长方面的全面提升。

2.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建设

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系统:

(1)首页:主要包括学员登录入口、指导教师及培训管理者入口、主要功能系统入口等。

(2)学员登录系统。

(3)网络课程:包括学习导航和16个专题模块。

(4)学习论坛:辟有专题分论坛和班级分论坛等。

(5)学习资源:通过两种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库,一种是由培训者提供相关资源,另一种是由受训者上传资源(须经过审核)。学习资源分为重要文献、心理健康活动课录像、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专家讲座演示文稿等类型。

(6)在线测试系统: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部分,每个专题设考核题库。

(7)电子档案袋系统: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系统,包含网络课程测试结果、网络学结、面授课程反思日志、校本实习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自我成长报告、培训总结等。其中,培训者开发了若干作业模板,对受训者完成学习起到支架作用;受训者可以查看教师的作业指导,还可以进一步查阅同学的作业作为同伴交流。

(8)学习状态系统:受训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状况,如网络课程状态、指导教师对作业的批复情况等。

(9)课程管理与作业指导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在线编辑班级信息、课程安排、查看学生学习状况和作业状况,并可以在线批阅学员作业。

(10)培训管理系统:项目管理者可以查看班级管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管理,包括终结性管理(网络学习成绩、各项作业成绩等)和过程性管理(作业提交情况、作业回复情况、论坛交流情况);分层次统计管理,包括各培训点、各班情况统计;可以进行学习资源库管理。

(三)混合式培训的实施

1.混合式培训的实施过程

首先,以面授形式向受训者讲解整体培训方案,同时启动网络课程学习,分发“网络平台使用手册”,现场培训受训者如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面授阶段的在线学习与研讨。还要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从而能够顺利开展混合式培训工作。

网络课程主要以在线形式实施,同时以面授辅导作为补充。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师在线指导和面授辅导作用的发挥,要求各班指导教师每日在线论坛值班,及时回复学员的各种问题,动态管理班级分论坛,并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适时组织面授辅导和答疑。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考核是:通过16个专题的在线测试,并在线提交网络课程学结(须经指导教师的审核通过)。

面授课程和校本实习两个模块以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和校本实习研讨为主,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组织在线专题研讨和交流来促进受训者的深度理解。对这两部分的学习考核是在线提交以下作业:每次培训的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和课堂实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培训总结和反思主要以现场汇报和交流的形式进行,受训者需在线提交个人成长报告和培训总结并接受指导教师的在线指导,也可在论坛上进行互动和分享。

2.混合式培训的结构要素体现

案例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混合:

篇5

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县域中心位置,所辖学校分布在四周。小学数学教师有1000多人,以一己之力去实现服务、培训、传承、督导的功能力道相当有限。所以,必须构建一个适应县域实际情况的教研网络。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科教研网络,即四级“辐射”式教研网络。第一级:学科教研员。第二级:学科兼职教研员(每一个年级一个数学学科带头人为兼职教研员)。第三级:学科中心组(每年级每个区域协作体一名学科骨干教师为学科中心组成员)。第四级:学科协作共同体(由协作体每一个年级一位学科中心组成员组成)。以教研员为中心的四级“辐射”式教研网络中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发展规划,使县域内的学科发展呈现整体升位,趋于均衡蓬勃发展。

二、构建高效学科研训模式

高效的教研网络使学科教师形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研修共同体。使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教研员的服务、管理、研究、指导、培训的功能,使县域学科教研从随意走向有序,从形式走向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教研模式,初步实现了研训过程最优化,研训管理最佳化,研训效果最大化。

学科研训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专业引领——协作研修——集中培训——示范跟进。“专业引领”着力在培训者队伍的打造。以“专家引领、高级研修,学科调研、专题研究,精品观摩、学科论坛”为主线提升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的业务水平,能够科学引领区域的学科发展。每学期教研员都带领兼职教研员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直面学科研究的专家,丰实学科理论,感受教学艺术,传承先进的教学理念。每学期都要进行学科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确定专题,结合高级研修的成果开展专题研究。研究的成果以精品课观摩为平台展开学科教学论坛。“协作研修”着力基于教学实践的学科中心组建设。以“自主研修、协作研究、观课议课、专业提升”为主线打造县域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发挥学科引领作用。学科中心组就是根植于实践的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每年度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制定学科中心组活动计划,以解决教学实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核心开展自主岗位研修,定期参加教研员指导下的协作研讨,依据专题研究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先驱团队。“集中培训”着力专题研究的普及与传承。以“教研员专业引领、学科中心组培训、学科发展互动研讨”为主线辐射整个区域的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实践。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三维专业成长模式。“示范跟进”着力学科协作共同体的建设。每个学科共同体依托区域共同体以“传承培训、悟道争鸣、精品跟进”为主线,引领区域共同体学科教师的草根实践,使本域的教师学习、传承先进的教学理念,潜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使本域的学科教师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品课,享受托起太阳温暖自我的幸福!

三、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篇6

一、在“网络政工”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

(一)“网络文化”是“网络政工”发展的必然

合肥供电公司党委**年即组建了政工在线网站,开始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200公司政工网又进行了改版,并更名为“追求”。在实施网络政工,探索网络政工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公司党委认识到:运用网络这一载体传播正确思想,净化员工心灵,使企业的思想文化工作走进一个新境界。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冲击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生活。如果把企业的网络应用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化工作,网络在企业中的运用生命必将受到制约。

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着眼点由物的管理转到了人的管理。而这一点与“网络政工”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的初衷不谋而合。公司党委认为,如果把网络和企业文化有效结合,不仅会推动企业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进步,而且会使企业人的管理具有更加突出的人文性和时代特色。由此,“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党委中达成了共识,“网络文化”的新实践继“网络政工”之后成为党委工作的一个新亮点。而当企业文化用网络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个被称之为网络的东西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我们必须把我们企业管理的血肉不断地注入其间,这个网络才会是生动的、富有活力的。

开展企业的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用更加广泛的视角涵盖企业的各项工作,将“网络政工”用文化的方式向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渗透,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媒介强大的管理作用,完成好构建和谐企业的使命。

(二)“网络文化”建设,相应的管理构架不可忽视。

尽快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过程和网络紧密结合,树立企业的网络形象,规范企业的网站建设,并由此构建起企业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新内容。

网络文化的管理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公司对网站的管理结构进行了重新定位,改变过去网络由信息中心管理的做法,将网站的管理职能放在了思想文化部,使网络的导向功能与报纸、电视的宣传作用融为一体,并进一步强化网站的文化管理功能。同时,为了规范企业上网信息的规划、采编、审批和,公司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网站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网站管理中心,中心设站长1人,负责网站的整体策划、设计和日常管理工作。网站各网页及专题分别设有信息审核员和信息员。网站信息员由基层单位通讯员和机关部室专责担任,负责信息的;信息审核员由公司各部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担任,负责信息的审核,由此形成了网络的三级管理结构。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了网站管理的可控和在控,确保了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执行力建设”、“主人翁意识”教育、“四个一”活动等专题的适时建立和,确保了企业和员工间的适时沟通。

(三)“网络文化”要通过网站的个性化建设体现企业的文化特色。

没有特色的网站是缺少活力的网站,缺少活力的网站就谈不上对企业文化的经营。于是,“以富有实用性的功能方便管理;以富有文化性的内容体现品味;以富有艺术性的构图展示匠心;以富有人性化的形象体现亲和力”的建站宗旨成了一种充满文化氛围的管理追求。

在全省电力系统内合肥供电公司率先结合国网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化运用,遵循了网站建设在视觉上的规范性和独特性原则,总体设计色彩围绕“绿色能源”的主题,以国网公司标识的标准绿为基调,在统一中强调变化,变化中追求规范,于20年4月完成了新网站的建设任务。

新网站的运行得到了系统内兄弟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充分肯定,体现出了独特的企业魅力和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特色:

(1)以丰富管理功能突出实用性

网络文化是企业文化借助网络的一种表达形式。网络建设是服务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在开发利用一切硬件的管理功能时,努力调动软件——人的能动性,将文化融入管理,让管理在人的智慧中日益便捷。

(2)以制度文化统筹管理显示规范性

网络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制度文化建设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设置制度专题,彰显制度的严肃性,从而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激发员工的敬业心和事业心,促进“规范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管理层次的递进,逐步向自主管理的目标迈进。

(3)以激发员工管理热情彰显人文性

管理本身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为了使这样一个刚性的话题变得柔和起来,设计者必须努力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用易于为员工所接受的方式达成最佳的管理结果,让被管理和管理同样变得轻松起来,让员工在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中尽情享受管理的快乐。

(4)以实现沟通迅捷为目的提高有效性

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和要求,通过主题教育、目标管理、企业文化、企务公开、培训管理等内容的网络管理实践,企业的管理水平、文化实力、员工素质都上了一个台阶。一些部室和个人及时上传最新的企业动态和各类信息;一些原本并不热衷网络的部室和个人也主动与网站的设计者联络,提供建立网页的设想和资料,要求开通新网页。

二、建设网络文化,打造网站管理的“六大功能”

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促进企业的管理。这在合肥供电公司网站初步实现的六大管理功能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一是信息管理,即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化。为了加快企业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间的交流,网站设置了“供电快讯”、“电力动态”、“上情下达”和“交流驿站”四大信息板块。

二是“比较管理”,即同业对标的网络化。有了比较,企业就有了发展的目标。网站将线损率、电网用电负荷率、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等20多项同业对标的40多个数据,按指标名称进行了分类编排,在同一张表格中对全省17个地市供电公司的业绩进行对比显示,方便了大家随时了解同行业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是目标管理,即管理课题的网络化。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的可视,逐步提升公司的目标管理水平,网站对目标管理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制作了60个目标管理课题卡,按照目标管理三个阶段十二个步骤的要求,使目标管理责任单位在网上填报管理卡表,自我适时掌控工作进度,达到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动态管理。

四是素质管理,即培训管理的网络化。公司培训中心组织力量制定、审核了28个专业,105个生产岗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完成了105个生产岗位必备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安全知识和技能试题库,编制了约28000道试题。员工的业务培训实现了自主培训、自我培训和随时培训。在已有试题库和网上学校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中心组学习、班组学习和培训管理等专栏,公司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计划、学习资料以及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心得均挂在了网上。班组学习园地,为班组学习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网络化的培训管理,使企业的培训动态、培训计划和培训报表全部在网络上进行,使管理更加便捷。

五是民主管理,即企务公开的网络化。公司新网站建成后,公司后备干部名单、中层干部任命、重要企业项目的实施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均在网上公示。所有公示文本全部保存在服务器上,既可随时调阅,也方便了年终的统计。有关职代会的全部资料也以专题网页的形式挂网共享,员工对企务公开的知情率、满意率显著上升。

六是文化管理,即企业文化的网络化。“企业文化”栏目对公司近年来整合形成的,以核心文化为主体,以廉政文化、道德文化、服务文化和安全文化为支柱,以企业风采系列丛书为支撑的企业文化框架进行了展示,突出了企业文化主题。有关领导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讲话、省公司思想文化动态电子刊物也在该栏目中制作了相关的链接,让员工们有了熟悉和认知企业文化理念的便捷途径。

三、网络文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多专业合作,保证了网络建设的高起点。由于公司党委将网络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的重要载体,保证了网络建设的高起点。将思想文化部对网站整体设计的文化导向作用和信息部门对网站建设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建成一个富有文化品位的、具备完善管理功能的、高效的企业文化网络。

启示二:网络文化是提高企业管理透明度的崭新载体。建设企业网络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深度和广度对企业管理的资源、环节、流程等信息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提高决策与管理、生产与经营的效率和水平,实现经营和管理状况的“过程可视”,具体体现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等。使企业决策和管理被置于可控状态,从而使管理者在一个崭新的层面上获得对企业的整体掌控,使企业员工获得对企业管理过程更有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篇7

自我成长,在学习中积淀

在自我成长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自我成长”。我们组织成员进行“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外出培训”三个模块的团队学习。

模块一:自主研修 制定课程

核心组成员每年依据工作室“N+1”学习课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然后按照学习进度开展学习。在“N+1”课程中,“N”是指专业技能知识、工作室主题学习篇目、网络研修课程、国培学习内容、“TOEP”技能认证培训课程等多项必学任务;“1”是指依据个人特长,研发一项特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学习。

模块二:专家引领 海纳百川

工作室制定了《专家指导计划》,省市学科专家每年定期、分批参与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在双阳第二实验小学的名师工作室、解放大路小学的会议室、长沈路实验校的校园、花园小学的课堂中,每一次与各位专家的思想碰撞、互动交流,都让教师们获益匪浅。

模块三:外出培训 开拓视野

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组成员的培训能力,名师工作室积极搭建平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近三年,工作室有3名核心组成员参加了市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在深圳的培训,有3名核心组成员走进了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的赛场。

团队成长,在互助中提升

“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被培训者”是工作室开展培训工作的核心理念。这一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团队提升”。教师主要结合学科日常教研活动,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谈话式培训”,以网络研修的形式进行“混合式培训”,以教学研讨的形式进行“主题式培训”。“主题式培训”分五个阶段。

阶段一:摸清学习需求。这一阶段,我们以网络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阶段二:确定培训主题。我们从问题入手,确立“微课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并依托课题定主题,开展主题式培训活动。

阶段三:研发视频课程。我们根据主题培训需求,组织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发了小学信息学科所有知识点的视频课程。

阶段四:选取培训方式。我们通过送课下乡、课例研究等形式,在学科教师中进行主题式培训。

阶段五:Y对跟踪指导。在主题培训过程中,我们发挥师徒结对作用,做到课前培训抓设计,课上培训抓落实,课后培训抓反思,通过一次次潜下去、浮上来的跟踪指导,引领农村教师走进了省级研讨课现场。

以上五段式主题培训,从问题入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促进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

专题培训,在实践中成长

这一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辐射带动”。为做好培训者,发挥工作室辐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突出做到三个结合,即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培训与国培项目相结合。

1.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

在长春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初期备课活动中,核心组成员做“教材解读”专题培训;在工作室常规教研活动中,核心组成员做“创客教育”专题培训。在常规教研中融入培训,带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2.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培训”中,工作室主持人做“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专题培训;在长春市数字化实验校“智慧校园”培训班上,核心组成员分别承担“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网络空间人人通”等专题培训任务;在全市开展的创客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中,核心组成员介绍了“创客教育”“STEAM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五校联队参与了机器人、3D打印、4D空间等展示活动,这让参会教师认识到学校的STEAM教育是培养未来创客的有效途径。另外,核心组成员还多次为市、区的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训,这丰富了教师们的理念,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篇8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即网络校本研修模式。所谓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就是依托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构建以培训院校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支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大面积地组织教师进行在岗研修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原则

(1)网络为核心的原则。在研修过程中,网络将成为研修活动的核心,无论是自主学习、组织研讨,抑或是专家引领、过程管理,基本上都通过网络来进行。用网络进行研修过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讯,进行数据统计,公布学习成绩,进行批评与表扬。 利用网络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学习资源。用网络放大“校本”,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构建县域校本新格局。用网络营造学习气氛,构建校本文化,凝聚学员之心。用网络记录学习资料,展示研修过程中的成果。网络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更是学习的核心课程。网络平台中教师的“个人空间”是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阵地之一(记载和展示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课程导师通过网络进行专业引领与跟进。

(2)主体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强调主体性,班级成员共同确定研修主题;课程导师和辅导教师确定学期研修计划;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学员个人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学习的网络课程.

(3)放大“校本”原则。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以学段、学科为依据建立网络学习班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以网络班级为单位组织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实现“大校本”组织策略,为远程学习和学科研修提供课程资源、交互场所、跟进指导、学习管理和评价反馈的支持环境,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中存在的研训资源缺陷、活力不足、动力不大、能力不够等问题。

(4)资源共享原则。远程培训平台为每个班级建立“课程资源包”,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课程资源,作为班级成员学习内容和校本研训资源;县域本土优质资源上传网络,作为网络校本培训特色课程;学员在学习和研训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作为成果上挂网络,供全体学员共享。这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了立体化的网络资源体系,大面积地丰富了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资源。

(5)长效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以培养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讨的核心内容,以网络为中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广大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同伴共同研讨,遇到困难,求助专家。

(6)导师专业引领原则。由高校学者、省市县教研员、培训机构优秀培训者、一线名(特)优教师共同组建网络校本研修导师团队。一个导师负责1~2个或者更多的网络班级,跟班进行长期的专业引领。在征求全体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导师和辅导教师一起制定每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课程,为班级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组织和参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术讲座。

(7)多元评价原则。评价主体为远程培训机构、辅导教师、课程专家,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为网络研修情况、校本研修情况;网络研修评价按照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网络集中研讨、作业完成等项目预设评价标准,达到标准即可取得年度网络研修阶段合格成绩,网络研修成绩由远程培训机构协同县教师进修学校共同进行;校本研修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评价细则,协同学员所在学校以网络个人空间的记载及平时学校活动记录为依据进行评价,达到规定的标准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绩。每年度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培训专页上进行公示。

⒉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必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组织机构。县教育局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学籍管理、学分登记,组织人员进行班级管理和专业指导。乡镇中心学校积极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工作,保证学员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修任务。

(2)要形成立体化的平台结构。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频道。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组建网络研修班级,为每位参训教师提供个人网络空间。

(3)要成立专业指导机构。由省级课程专家、县区级辅导教师以及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起组建专业指导和引领队伍,为学员学习提供业务支持。

(4)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远程培训机构、县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学校校长一起组建项目实施小组,建立QQ群网络,及时为学员提供教务和网络技术支撑。

⒊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五个环节

(1)制订网络校本研修计划。在开展培训前,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广泛开展培训调研活动,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调研,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现状,全面了解教师对课程资源、培训形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同时,搭建县域培训网络专页。

(2)制定网络校本研修方案。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提交教育教学问题。问题收集后,首先进行“问题过滤”,淘汰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问题“,选出培训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其次是“问题分析”,通过严密分析,明确培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最后是“问题诊断”,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由培训者完善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3)建设网络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机构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请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集体备课,建设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向全体参训教师征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资源,并上传网络平台,建成课程“资源包”和校本研修“资源包”。

(4)实施网络校本研修。围绕培训主题,通过资源学习、问题反思、问题研讨等环节组织教师参加网络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员的及时管理、辅导教师的及时辅导、课程专家的及时引导都非常重要,是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味的关键因素。学员所在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参加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做好“网下”与“网上”的有机结合。“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这样,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在这个环节,研修指导团队要根据实际,不但进行网上在线跟进指导,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学校,现场诊断,或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示范观摩。

篇9

2009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应用

校长培训中,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质量。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存在着管理不畅通、反馈不及时、资源无法共享、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长远程教育培训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训模式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管理中究竟能发挥社么样的功能呢?

1信息管理功能

1.1培训信息

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办班通知都是通过信件投递的方式先下发到各市、县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下发指标到学校,体现了其正规性和严肃性。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问题,如信件丢失、下发不及时,想参加培训的校长又可能不知道办班信息等。如果我们利用专门的校长培训网站,将有关培训的办班计划、办班通知等信息放到网上,则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的培训信息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很好的传递,比如培训班的临时调整、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论文选题等,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还不受时空限制。

1.2网上注册报道

教育培训中心以往是通过邮件回执或者是接收传真的方式来了解某期校长班可能来的参训人员,并专门安排一天的时间由班主任等人来负责校长的报道。传统的这种方式,既慢也不经济,而且事先很多校长没有回执,培训单位无法准确掌握参训学员的情况。特别是现场报道当天,如果校长来的比较集中,在时间上没有错开,由于要添相关信息,还要校对以保证信息无误,这样就容易拥挤。但如果开通网上注册报道,则可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培训单位及早准确地掌握参训学员情况,从而对学员食宿、班干部配备、材料准备、教室安排等做好妥善安排。

2资源共享功能

2.1培训资源共享

现在的校长培训,多是短期的,以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多半内容教师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拓展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校长班的教学强调研讨,但如果校长事先不知道某专题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研讨又如何能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在开班前,将每个专题的概要,大纲、参考资料、课件等资源放到培训网站上供校长下载和学习。如此一来,校长在培训前就心中有数;培训结束后还可仔细思考;在课堂上也不必赶着抄笔记,课后排着队拿U盘考课件。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使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讲座录音等更好的实现共享。此外,学员的通讯录也可以做电子版的,将电子版的通讯录发给参训学员既经济又方便。

2.2思想资源共享

每位参训的校长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资源。但如何实现共享呢?研讨就成为一种重要形式。但传统的研讨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度、广度和自由度;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网络交互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充分性的特点。因此,借助网络可有效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论坛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站一种极为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因此,可在网站上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栏目,精心设计主题,并由具有相应研究的培训教师或知深校长来负责管理(论坛版主)。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培训教师、校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而且这种交流的文字化可长久保存下来。

3教务管理功能

3.1师资管理

校长培训与其它学历教育不同,多以专题形式进行,涉及的教师面比较广,有专职、兼职教师,有外请专家、学者,还有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校长等。其次,培训班次比较多且较集中。三是外请教师时间难固定以致调课比较频繁。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但利用相应的师资管理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师教学基本信息的维护,如教师姓名、地址、电话、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还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课表管理、工作量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

3.2课程管理

在校长培训中,培训班次和培训类型都比较多:有岗位培训、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局长培训等。一些培训班有时还要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在高研班中还要进行分阶段培训,对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就很难适应。而且,各培训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如果借助课程管理软件,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3学习管理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对学员学习的管理不成问题。但随着校长远程培训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可或缺。远程培训跨越时空,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时间相对集中、培训成本较大、学习持续性不够等缺点,但在对学员学习管理上传统方法就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员学习进行远程管理,如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员登录的时间和次数、学习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查阅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次数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在网上批改作业和论文及回复学员提出的问题。

4档案管理功能

4.1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意义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有必要建立校长培训档案。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校长培训发展规律的钥匙,通过校长培训档案还能够了解校长培训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与校长培训相关的各类指导、指令性文件、发展规划、办班通知、教学计划、学员名单、考试成绩、考核材料、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等都需要存档。

4.2当前校长培训档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的使用率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档案的生命力就越强。但多年来,校长培训档案都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纸质的文件难以永久保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而且难以备份,占用大量空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储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二是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不方便,查全率低、查准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4.3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电子教育、电子办公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类型多样、保存长久、不占空间、不易损坏、备份容易、传输方便、传输迅速。因此,校长培训档案应数字化。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后,对档案的管理如增删、查找、调用就会变得异常方便,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大提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想查找的内容,确认后信息马上就会呈现在面前。如果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的查阅还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校长培训机构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原始性和保密性。

5调查统计功能

5.1问卷调查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在培训之前进行的调查,以往多半是将调查表通过邮件的方式事先发给参训校长,回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而培训情况调查是培训班快结束时候进行的,多半会以现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有关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上述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些方面还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速度快、费用低、互动强,还可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CNNIC的调查,就是通过在网上以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这种方式占所有网络调查的90%左右。校长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网上调查,以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