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基本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基本常识

篇1

1.如何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其专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成效。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虽然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实验室管理水平。现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出发,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

1.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管理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实验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前,实验室虽然制订了很多管理细则,但是许多规则流于形式,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收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现今,结合我院实际,摒弃一些陈旧的实验室管理观念,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只参加本科教学的准备工作,很少参加实验课的教学工作,现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跟专任教师一样担任实验课教学工作;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很少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现在都回归到各自的课题组。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2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是实验室的最基本任务,此外还包括科研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逐渐重视,对新进的实验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即上岗前先签订一系列合同,旨在促进实验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学院也会根据实验人员承担的实验课程,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进修,以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新技能、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1.3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障

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可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学校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与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充分理解和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将之前的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混合考核改为所有教辅人员集中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这种考核方式激励了实验技术人员“比学赶超”。另外,实验室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管理方面改革创新,撰写论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如何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往往比预防医学理论课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医学、生物知识,还涵盖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必须做好预实验且随堂听课,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精通教材内容;同时,对该门实验课对应的理论课要从学期初听到学期末,并做好笔记。另外,对于本实验室开设的所有实验都应该能熟练操作,并能正确使用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前提和保障。

3.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水电气的安全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做好详细的信息登记及使用记录

对每台仪器设备做好详细的台账,并按照“账物相符”“有物无账”、“有账无物”分类。实行每台仪器责任到人、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制度,要求该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该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又进行如实登记、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

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专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主要包括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工作站的建立及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规程全部上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做好详尽的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对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建立仪器管理卡,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维修记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3.2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说明书、实验室技术档案、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档案和学生实验使用设备的原始记录、资料等基本信息。此外,还包括低值易耗品、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及管理记录,使用借用记录等。鉴于档案的管理比较琐碎,本实验室采用数字化管理,把所有在账的仪器档案输入电脑,包括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厂家、来源、购入调入时间、存放位置、状态(正常、闲置、已搦等,以便于查找、统计、分类等。

3.3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继2015年天津化工厂出现爆炸事故后,实验室安全被相关部门列为重中之重的管理内容。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验室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1)对试剂药品和水电气安排专人管理,尤其是对有毒有害的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2)对新进实验室人员以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常用化学试剂及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危急情况处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安全制度。(3)定期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使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4)实验室每层楼都安排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水电气的安全及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5)每学期期末组织相应的安全考试,并做到人人过关。此外,实验室主任带领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

4.结语

篇2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

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2.5.4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基础医学部所有实验室的动物使用均由各实验室根据所开实验的需要,确定所要购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由动物中心统一提供,不许捕获野生动物来替代实验动物,严禁通过不明、不正当的途径购置。实验动物在运输中应严格遵守运输规定,由专人负责运输全程,处理好动物的饮食、粪便的排放等问题。实验动物应在实验前一天内运至相关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长期饲养,严禁将有病的动物运至实验室。若实验动物患有人畜共患性疾病,应立即隔离,视情况进行焚烧、销毁。实验室如有剩余的实验动物,不得随意处理,均需交回动物中心进行处置。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的尸体要统一收集,并由实验动物中心人员送到指定地点去焚烧,严禁随便丢弃。

篇3

关键词:化学 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3-02

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教研及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设置了科研实验室,支持教研及教学。但是,在良好设置科研实验室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以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说,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有多种化学品,如若化学品存放不合理、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不佳等,很可能引发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所以,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督、控制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如此可以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

1 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与分析国内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日常应用与维护实际情况,确定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

化学科研实验室内所开展的大多数实验活动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未知,存在多大程度的危险性也无从知晓,这使得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化学科研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尝试,逐渐了解化学现象,逐渐得出结论。所以,在化学科研实验室所进行的大多数化学科研项目都是难以预测其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2 未统一管理研究生科研工作

以往,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有指导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化学科研,因为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根本无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科研中做到面面俱到,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或安全防范等,加之一些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或存在侥幸心理,致使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出现安全事故。而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情况下,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往往开放化学科研实验室。但是因为一些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基本技能不强,使其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难以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化学研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总结来说,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化学科研实验室应用过程中都没设定统一管理标准来约束、监管学生,从而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1.3 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

化学科研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同样会加大实验室危险性。而综合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情况,确定有一些高校为了能够更新科研项目或引进人才,加强校内基础建设,如,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线路破坏、通风设施破坏等将成为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改造中频繁移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也容易使化学品变质或受潮,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用仪器设备,致使实验室内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较多,这同样会加剧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3]。

1.4 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

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所存放的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为更好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材料。但因为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化学科研实验室必然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一旦高危险性化学品爆炸或燃烧,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因为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

2 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强化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管与约束,尽量规避安全隐患,必然能够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呢?

2.1 对化学科研实验合理布局安排

针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改造频频,且仪器设施放置不合理的情况,笔者建议重新规划实验室,正确布局与安排,实现化学实验室区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布局方面,则是根据实验室功能及实验特征,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化学品存放区、仪器设备区等,如此可以分区域地监管与保护,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针对实验室的安排,首先是考虑仪器及化学品存放、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电线、水管等基础设施的布设。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及各种化学品的存放[4]。

2.2 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实验室行为规范管理。基于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学生日常行为,提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管理,如,穿实验服,佩戴防护镜及手套,化学试剂规范应用,化学器皿及时清洗等。

其二,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实验室存在较多高危险性化学品,为了避免因化学品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制定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说明化学品从存放、应用、回收等方面的要求[5]。

2.3 强化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很多学生安全实验意识不强及科研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能够规范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其一,加强化学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应当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重点讲解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内容,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及基本技能。

其二,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案例培训、情景式培训、安全技能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化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仪器、安全使用化学品等[6]。

3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诸多高效化学科研实验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应当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安排实验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使化学科研实验室长期安全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实验课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它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防范措施不力,将会造成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感染、或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污染环境、殃及社会[1]。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状况,研究探索实验室安全防护对策,防止实验室感染、环境污染,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学生实验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生化、药敏、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要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尽管作为以学生实验教学为主的一个场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种类没有临床检验室多,但由于操作的特殊性,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病原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上都安排第一学年,该阶段学生的医学知识甚少,也很少有学校安排相应完整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只是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学习一下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漠,许多学生思想上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来自实验标本的威胁性往往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视各种实验标本为普通东西,完全忽视了其生物危害性。同时,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大量增加,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扩建、实验时数和仪器设备增多,因此,实验室具有使用率高、人员相对集中且流动性大、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等特点。这也说明,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防护对策

2.1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国家先后实施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为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了解熟悉、正确使用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了技术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标准和相应的法规,在掌握本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播途径、稳定性、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使用等,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2]。

2.2 加强对学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应高度重视。大一的医学生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甚少,在实验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漠,不知道实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把日常生活中的有些习惯带入实验室,对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指导老师应时时对学生进行自我防护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包括:学生进微生物实验室必须穿好工作服,离室需脱下反折,要经常清洗消毒;进实验室时随带书包、衣物等与实验无关物品一律存放指定的储物柜内;严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和抽烟;手拿培养物后或出实验室前要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实验过程中避免一切不良的个人习惯;操作中产生的垃圾不得随意抛掷,要扔在指定的桶内[3]。

2.3 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操作: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要负责给学生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时,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对此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使学生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在实验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加强巡视,认真指导、监督,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规范操作, 正确握持接种环、接种针、微量移液器等,操作过程中严格树立无菌观念,防止一切污染周围器材物品的动作发生,如遇有污染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进行ELISA实验、临床未知标本的分离鉴定等实验项目或有同学皮肤破损时要戴上手套操作。

2.4 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微生物学实验室主要有培养箱、药品冷藏箱、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冷冻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干烤箱等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经常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高压灭菌锅的水量是否合适,橡胶圈是否发生变形,关闭消毒锅时是否严密;冰箱、冰柜、培养箱的温度值是否正常等,当发生异常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2.5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管理[4]: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实验室的消毒处理要遵循及时消毒、彻底消毒、有效消毒的原则。实验室要备有必要的清洁和消毒用品,包括拖把、抹布、水桶、消毒液等,实验室管理者要经常对这些用品进行检查,缺少时及时进行补充。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保证消毒效果。每次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实验台面及所用仪器表面用消毒液擦拭,实验室要加强通风或定期紫外照射消毒,因紫外线的穿透能力特别弱,故应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清洁,还应经常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当照射强度低于原始强度的70%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篇5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85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ZHANG Y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Universities now increasingly emphasi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are increas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so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of having to think and summary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from four aspects regulations, equipment, environment, safety depth study of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which ha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role.

Key words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 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

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

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 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 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 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 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 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篇6

关键词:10S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教学评估;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2

Application of 10S Management in College Laboratories

Zhu Fuli

(Henan Business College,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 Centre,Zhengzhou45004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ationcontent of 10S management.The concept of 10S management in the lab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daily lab management,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laboratories that are up 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a.And it will help laboratories t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Keywords:10S management;Laboratory;Daily management;Teaching evaluation;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一、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全社会对教育产品的要求与目前高等教育自身管理机制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不适应性,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特殊地位的高职高专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承担起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人才的伟大重任。而实验室作为素质教育前沿阵地凸显它的重要地位。

高职高专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日常管理等具体工作项目,目前还是依据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来确定的。做好实验室日常的管理,为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提供优质环境,具体运作标准中大量涉及日常管理要求的评估内容;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日常管理教学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成为许多专业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有着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二、10S管理内容

10S管理是由5S现场管理发展而来[1]。5S管理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5S管理体现了这样一种工作生活哲学或者基本观念,即:诸如次序、清洁、摆放、分类、卫生这样一些看似琐碎、表面的东西,体现了人的素养,同时它们又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作的效率、产品的质量乃至心情与健康。要改善我们的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就要从这些最基本、基础的地方做起,从5S做起,这种观念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的体现是非常深刻和强烈的。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日语中的罗马注音是:Seir、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首字母都是S,这就是5S的来[2];在此基础上加上“安全”(Safety)、“节约”(Save)、“速度”(Speed)以及“服务”(Service)和“坚持(Shikoku)”就是所谓的10S管理。

对于大多数管理不善的工作场所,清理、整顿、清扫、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通常得不到完整、系统的重视;或偶尔为之,不能坚持,而速度(效率)则是他们一贯的追求。将服务意识与工厂企业文化完美结合起来,灌输到每一个员工脑子里,使他们在日常的行为准则里潜移默化的体现出自我服务意识。

素养是10S中最独特的一项要素,也是其精华之所在。前5项要素,都是十分鲜明的“行动要素”,第五项将现场改善上升到系统的、制度的层面。对于人,制度是外在、强制性的。更彻底的保障,是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员工主动、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素养是建立在人的意识之中的,提高素养需要进行培训、宣传,并有效地运用奖罚、激励等辅助手段。节约是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空间、时间、库存、物料消耗等因素,而目的很明确的是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作业人员减少浪费意识教育。

三、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

(一)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评估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的账、物相符率达到100%;低值耐用品的账物相符率不低于90%;仪器设备的维修要及时,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80%;单价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计量、校验设备除外)要有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应对校内外开放等。

在评估前的准备过程中,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因为,多年积累的人员流动、设备更新以及管理的疏漏,有些设备不知所终,帐、卡、物难以相符,开放率、完好率无法保障。

(二)环境与安全

评估标准中对于实验室的内部环境要求描述细致入微。比如:墙面无脱落及污损、实验课上每个学生实际使用面积不低于2m2,天花板上无积灰和蜘蛛网等。涉及到设施及环境、安全措施、环境保护以及整洁卫生等诸多方面。

(三)管理规章制度

评估涉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包括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维护维修、低值耐用品管理等内容;要有安全、环保制度,有安全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查制度;要有学生实验守则,挂在墙上,学生能遵守;建立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并实施;实验室任务(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员情况、仪器设备信息等要有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制度。

(四)10S管理在评估中的作用

10S的应用范围不应该狭窄地应用到企业管理,工作、生活中到处可以用到此管理方法,实践证明非常成功[3-5]肯定会适用于高职高专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10S管理在实验室的实施,会使得实验室日常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各项工作更加完善,很好地解决实验室房屋环境以及仪器设备的分类、放置和维护等问题。10S强调规范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杜绝运动式的管理形式、工作方法。推动10S活动可以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符合规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整个实验室良好的整体氛围。将10S管理作为实验室迎接评估的辅助方法导人到实验室日常工作当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是顺利通过评估的保障基础。

四、10S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按照评估要求并分析10S管理的实施要点,通过实施10S管理,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非常明晰而有效地完成。针对各个专业实验室的特点,结合10S管理的含义、实施要点,以计算机实验室为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措施如下。

(一)严格清洁制度

通过机房的管理老师和勤工俭学同学每天定时对实验室进行认真打扫,确保实验室桌面、地面的干净清洁,无纸屑、杂物。同时每学期至少对各个实验室进行两次消毒,用来阻隔病毒。在学期期末,各个实验室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包括设备的维护)。

(二)物品分类摆放

实验中会涉及许多工具、耗材以及实验样品,我们分门别类处置上述物品,做到取放清晰。为此,设立了耗材、工具柜及样品柜,标识清晰。实验室需要的药品专柜保存、储备。在具体的工作中,耗材的采购要有规划,避免大量的堆积即占地,也容易造成浪费。

(三)清点整理账上的设备

定时检查、确认可用或者需要报废的设备。将可用的设备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功能实验室;需要报废的及时清理、销账,腾出空间。同时,可用的机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还是需要维修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保修期内的设备即使和厂家进行联系,抓紧时间进行维修,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也有利于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根据评估要求做到每台设备标识明确,价格明确,粘贴贵重设备资产标签。

(四)合理划分实验室的使用范围

虽然都是计算机实验室,但是针对不同的专业,计算机的型号和配置不同,而且安装软件也不同。统一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命名和门口标牌的制作,方便学生和老师使用。功能明确的实验室,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和影响,体现出不同实验室的功能性,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

(五)建立库房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也保证各个功能实验室现存的所有设备是可用的,其他物品也是必需的,保证最大的使用空间。暂时无法确定报废,但又不常用的设备、物品,不要搁置在同学们需要进人的实验室,可以进人库房待处理。

(六)规章制度要规范成文

制定实验室各项规范制度的文本的同时,装订成册,摆放在实验室中明显位置,还要明确告知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定制的规范涉及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材料的申请和使用;细致的分工条例;勤工俭学同学的管理;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要求等等。

(七)软件和硬件配置

软件方面:实验室规则的制定、张贴;必要的仪器操作说明书、有关测试要求的国家标准,打印出来放在有关测试设备的附近或是资料柜中;同时,可以作为工具性书籍的有关论文、资料,打印出来供有关人员参考。

硬件的要求:宽敞明亮的空间。方便操作、保障生均面积、确保安全(人身、设备),为了防尘,需要双层窗户及窗帘;照明达到要求;需要的房间要设置通风橱,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放(也要符合国家要求);有需要的还要考虑设置沉淀池。每间实验室配置一个灭火器,定期年检。另外还需要必要的资料柜、储物柜。

(八)人文环境建设

原来5S管理中欠缺一些人文气氛,视环境在塑造大学生人格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性化的因素考虑到位的话,效率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得以保障。实验室作为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取得完美的统一,重视人文气氛、文化氛围的建设。传统的中国书画、绿色植物,可以创造出优雅的环境,休闲的气氛,起到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入,高职高专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开始变得密不可分,以保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合格的教学环境、育人环境。因此,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实验室自己部门的事情,是完整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环节。如何适应实验室的体制改革[6],从10S做起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当然10S的管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实验室的内务会在短期内将发现明显的变化,这将会使实验室人员的信心大增。

10S管理模式中许多具体的事件都是我们日常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小事”,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是,贵在坚持,落实到位。应当说,10S是一个行动纲领,强调的是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又体现了“规范化”或“文件化”的因素,它是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难得的良方。但是推行10S工作是一项艰难细致的工作,它在实验室评估中的运用,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通过制订激励措施、制订合适的指导文件、培训宣贯、监督检查等过程来推行。

参考文献:

[1]李卫红.浅析6S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航天工业管理,2006,24(SI):39一40.

[2]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应用6S管理取得管理高效能和工作高效率[J].航天工业管理, 2006,24(1):23-27

[3]姜顺良,关于6S实施及其延伸的若干见解[J].商场现代化,2006,35(2):18-18 .

[4]王宇骏,张倩华.浅谈“5S”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内务管理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管理,2003,11(3):55-57

篇7

关键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高校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毒品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安全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软件”,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验室内、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措施,例如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防通道、急救箱、通风设备、安全环保的下水通道、危险废弃品(包括包装盛放的容器)暂存柜、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要在实验室易操作部位且保证没有遮挡物,并在设备上方或侧方有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说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实验室人员初到实验室时要熟悉实验室门窗、通道、楼梯口和安全出口位置及等周围环境特征,了解室内、外安全设备用途和用法,不定期对安全设备实操进行演练,将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加强练习。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对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意义。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高校药学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在器材摆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清洁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出现疏漏,我们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工作,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最佳方式,坚持科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沈军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7-88.

[2]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8-72.

篇8

关键词:6S;现场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02-03

为了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各项实践活动能得到有效开展。对于实验室管理,一般是进行实验室安全、设备使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但对于实验室现场如何管理,研究得较少。实验室现场是学校开展操作技能实践教学和实习的场所,加强实验室现场管理对学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当前先进企业所普遍采用的6S管理方法用于实验室现场管理当中,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6S简介

6S管理首先要从5S管理谈起。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丰田公司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形成于1995年,指在生产现场中将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其中5S是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的简称。日本企业最早将5S运动作为管理上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段,产品品质迅速地提升。于是人们从日本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充分认识到5S管理活动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5S管理逐渐被各国管理界所认识。在5S现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安全生产活动,增加了安全要素,形成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要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推行6S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其优秀的管理效果,各行各业都陆续引进6S管理活动,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组织,在组织构架方面同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也可以采用该方法来进行管理。学校实验室若能有效实施6S管理,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规定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有利于实验室的现场管理。

二、实验室现场实施6S管理的基本思路

6S的6个部分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6S管理中,各个S的开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它们是连环制约的,某个S没有开展好,就会影响到其他S的实施效果。第一,“整理”是6S管理的源头和开始,它是开展以后5个S的基础。它先将现场的物品分类,将不用的物品清走或处理掉,将常用的物品放置在现场,这样就只将必要的东西放在现场,腾出了现场的使用空间,为以后的整顿、清扫打下基础。第二,“整顿”是在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的,它也是整理的巩固,是将整理留下的有用的物品进行整顿,包括重新规划、安排、定值、定位、定量、标记,使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一目了然,为清扫工作做好准备。第三,“清扫”是在整理、整顿之后,对现场的地面、物品、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不留任何死角,保证物品的整洁、完好,设备干净、良好,这一步是对教学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第四,“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三项活动成果的一个保持,是将好的方法、手段和要求总结出来,形成制度化,长期坚持,并不断检查改进。第五,“安全”是在原来的5S上增加的一个S,是对5S的一个补充。从实验室现场出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安全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将它融入到6S中,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起搞,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素养”是6S管理的精华之处,也是开展6S管理方法的最终目的。前5S的开展,很多是靠制度来规定执行的,但要想长期保持,必须要将老师、学生被动的、强制的工作变成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行动,将制度、规定变成人们的意识、习惯,达到老师、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能够将6S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三、实验室现场实施6S管理的案例分析

产品制造与质量管理实训实验室是一个全真模拟工厂实验室,是我校质量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率最高的实验室。自建成以来,由于其有很强的真实性,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兴趣,在做实验、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影响力。由于该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实验室,因此按照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管理,显然无法满足管理要求,问题很多,比如设备仪器放置混乱,区域分布不明确,零部件放置无规律,想放哪儿就放哪儿的现象严重,设备、仪器、零部件没有标示来识别,并且一些需要明示的按钮或者开关都没有做标识,实验现场没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这必然降低实验工作的效率,老师、学生也会养成随意、事后处理的习惯,这也给实验室现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将6S管理方法用于该实验室的现场管理,实验室的现场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举例给予说明。

案例1:整理。利用1S的思想,区分用与不用的东西,并将不用的东西清除出现场,只留下有用的东西。根据实验室建设任务书中的仪器清单,将实验室的设备、物品进行统计,将实验室需要用的设备、物品留下,并进行长宽尺寸测量,为下一步整顿做好准备。

案例2:整顿。将整理留下的有用的物品进行整顿,包括重新规划、安排、定值、定位、定量、标记,使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一目了然,为清扫工作做好准备。物品的定制管理如图1所示。

案例3:清扫。清扫是在整理、整顿之后,对现场的地面、物品、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不留任何死角,保证物品的整洁、完好,设备干净、良好。清扫之后的实验材料见图2。

案例4:清洁。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三项活动成果的一个保持,是将运动转化为常规活动,将好的方法、手段和要求总结出来,形成制度化,长期坚持,并不断检查改进。各种制度和检查表见图3。

案例5:安全。通过增加各种提示、警示标志等,对于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的地方进行改造,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的警示案例见图4。

运用6S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现场的实现环境,更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提高竞争力。当然,实验室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做好6S管理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肖大成.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借鉴5S管理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06).

[2]林勇,戴建华,华杰.高职院校实验(训)室5S管理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3]刘旻溟.论6S管理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J].科技信息,2008,(05):250-251.

[4]李学亮,杜岗坡,季香君,郭强.将“5S”理念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中[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04).

[5]颜忠娥.生产现场中“5S”管理的应用探究[J].消费导刊,2008,(09).

篇9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管理系统 指纹识别

一、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基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没有时间限制的开放式实验室,可以让学生选择做实验内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比普通实验室管理更加复杂,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技术。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系统,为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快速方便地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方式存在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高校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制定管理方案,该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技术,通信传输的C / S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库来自动日志管理学生等管理。因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指纹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学生信息采集,然后交由后台的软件对其信息进行管理。

指纹识别仪是基于指纹识别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用良好的指纹识别仪可以大大提高指纹识别率。指纹识别算法是指纹识别算法的心脏,涵盖以下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指纹特征提取,指纹匹配等指纹识别装置。

根据实验室的管理和总需求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和四个身份。三大主要功能包括:实验教学管理,相关信息管理和实验室常规设备的管理,四种身份,包括学生,教师,实验员,系统管理员。这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整体。具体的系统功能需求划分如下:

用户登录:可根据不同的身份,进入不同的功能界面;用户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的功能;密码管理:密码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班级管理:添加,修改和删除班级的信息;实验室管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实验室功能之间的区别。如: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实验室设备管理:维护实验室设备,对实验室设备当前使用情况进行标注;实验室考勤:学生在实验室的考勤管理;实验成绩管理: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查询结果的工作;信息查询:所有信息的查询;课程管理:安排实验课程时间和地点;实验室日志管理:每个实验的记录开始结束时间和地点;反馈设备状态:根据设备的当前状态,提出一些修理的意见。

三、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基础上,可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三个主要的大功能模块。学生,教师,被记录在系统中的学生编号或工号,该系统的主要用户;管理器是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维护管理者。授权管理员所有的功能模块都可以进行。维下面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说明。

(一)学生模块:学生可以浏览信息(个人信息,实验室信息,成绩,预约实验项目最终结果) ,提交测试报告,反馈设备状态,预约实验项目和修改个人信息。一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只能参加一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预约也仅能进行一次。

(二)教师模块:教师可以浏览信息(个人信息,实验室信息,预约实验室结果),实验室预约,课程管理,设备状态反馈,修改个人信息,实验报告的收集,登记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勤管理。

(三)管理员模块: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项目管理,班级管理,设备管理(采购与报废管理设备),日志管理和实验室反馈预约申请等;学生凭指纹,在预约的时间内刷指纹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刷指纹退出实验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例如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时间等。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数据及其相关信息,系统采用了能存放和读取大量数据和管理众多并发用户的 SQL Server 关系数据库。实验管理系统采用C/S系统架构和B/ S相结合,管理内部数据库维护等功能和打印统计报表功能都采用的是C / S模式结构;需要处理的Web和外部使用的B / S系统模式网络连接。数据库的数据信息是整个网络访问与查询的核心,针对 Internet 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应在完成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逻辑关系简单。根据系统不同功能模块的设计, 需要建立不同的表来存储信息,经过优化后建立以下主要相关数据表:班级信息表、课程时间表、班级实验表、实验类型表、课程信息表、实验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实验表、学生成绩表、学生自设计实验表、实验室使用情况表、实验台与实验表、教师信息表、仪器设备详细信息表、设备维修记录表等。

四、结束语

实现开放式管理后,学生将预约在Web上,在预约的时间进行实验,由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数据自动存储。大大降低了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实验室硬件利用率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时间限制,自主地安排课程和设备,有效提高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对于学生来所也更好的获得信息。学生想知道的信息可以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是优化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昊,傅曦等.精通Visual C++指纹模式识别系统及实现[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临床实验室除了满足质量和能力要求外,还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系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环境、设备、供应品、方法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或相互依存,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样本安全和社会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人或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分为Ⅳ个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而我们基层医院实验室面对未知疾病的标本,则无法预先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的高危程度,更难确定哪种类型的检测应该在哪级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基层医院实验室的设施、建设、设备、操作规范等必须达到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标准,以防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目前,基层医院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面了解,结合本室情况,浅淡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主要存在的问题[2]

1.1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要求,如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结构老化,废水排放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不达到要求。

1.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

1.3 实验人员配制及培训不足,生物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

1.4 缺少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和应急体系与预案。

1.5 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领导层更多的重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

1.6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够规范。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实验室在选址和建筑物间距虽没有特殊要求,也不要求有单独的建筑物,但还是强调要与办公用房的其他公共用房隔离,尽量自成一区或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公共活动场所。对功能接近的实验室最好集中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实验室的内部布局一般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必要时应增加半污染区。若为负压实验室,最好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考虑增设缓冲区,以保证实验室的压力梯度。一般实验室废水的排发的种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水和消毒方式对废水进行无害性处理,才能对外排放。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设立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验室应备有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接触[3]。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对于一个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形式只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考虑到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紧密联系单位实际,依法建章立制,设计科学、合理、可行、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可以接受的。

2.3 “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落实。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以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素质甚为重要。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因操作意外感染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2.4 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应进行规范的危险度评估,在实验活动中实行实时评估,并在随后进行定期阶段性再评估。评估主要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划分微生物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室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与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等其他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它帮助实验室的设计者和操作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和合理布局,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在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感染事故应急体系预案,并通过培训,定期演练,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熟知。

2.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给生物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工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和指导的力度。对基层医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改善医院设施和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2.6 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应遵循根据我国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及时检查、督促、落实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规范实验室操作技术,做好应急体系与预案,持续不断地对具体过程进行评估、审核和改进,同进制定出更高的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确保各个环节的完善,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实验室目前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上级医院、上级专业技术人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证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2OO4.

[2] 王利平.基层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72-1673

[3] 丛黎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