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篇1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管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2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区域,是农户增收创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小麦种植多以冬小麦为主,其在秋季播种,在冬春旱季中发育生长,最终在高温炎热的夏季成熟收割,总共需要经历240~270d生长周期,历经如出苗、越冬、返青、挑旗、孕穗、灌浆、成熟等13个生长阶段,并且遭遇到寒冷、干旱、霜冻、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们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为小麦生长好高产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平原地带发生的主要是小麦红吸浆虫,在高原和山区盆地发生的多以小麦黄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作为一种毁灭性的成群虫害,以幼虫吸食麦粒中的浆液来繁衍,从而导致麦粒瘪粒的出现,轻者直接影响单位产量和小麦的品质,重者将造成欠收绝收,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吸浆虫一旦发生便难以除根,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永久防治工作,并尽早发现问题。比如在春季雨水较多以及抽穗期与吸浆虫发生期错开的品种等,其防治的特点为个小危害大、隐蔽性强、对防治技术要求高,都要求在蛹期加强对田间的管理,通过选用抗虫小麦品种、进行土壤处理(秋季耕地时用药)、蛹期防治(撒毒土)、成虫期防治(选用兼治药剂和配合使用灭治药剂)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不要使用高毒农药。

1.2 麦类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发生时小麦穗部产生大量黑粉,严重者演变成腥黑穗并,其腥黑病菌中含有三甲胺等有毒物质导致小麦品质降低且含毒,不仅造成农户减产,还会导致后期面粉生产使用引发中毒事件。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要对2种黑穗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整个病穗变成黑色粉状物且黑粉散出、无麦粒为小麦散黑穗病,而有麦粒且麦粒变成菌瘿、麦穗松散则为小麦腥黑穗病。

检疫与防治相结合,小麦黑穗病是典型的种子传病病害,其发生程度于上一年种子带菌量和扬花期的相对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农业防治中要建立起无病留种田,通过精选种子和处理种子来提高种子的品质,施用无病肥且及时拔除病株。此外,配以药剂拌种并对土壤进行处理。

1.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以锈蚀部位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其共同特征便是小麦麦株受害处会产生夏孢堆,并在后期生成黑色的孢子堆。小麦锈病是传染病害,可以多次再侵染,且多发生在多雨、多雾的雨季或温暖的冬季与早春,其发病轻重与小麦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实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播种适期,保证排水系统良好运行,适时适量追肥且少施氮肥;配以药剂拌种和进行用药防治。

2 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及其管理措施

2.1 播种时期

此时期防治是小麦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其防治对象以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为主,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加以药剂进行拌种,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精耕细作加强播种期间的田间管理。

2.2 返青拔节时期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依靠于播种期间的种子选取和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以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来进行,以化学防治与农业基础防治相结合,科学施肥追肥,加强田间通风和透光,为小麦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尤其是麦蚜虫,在防治时应该切实做好预防控制,拔除杂草,配以适度的药剂来进行防治,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施药。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是白粉病、锈病和麦穗蚜等,防治措施以合理施药为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以播种期和灌浆期为关键时期,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选用优良的品种、合理使用药剂、加强田间管理、农业基础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将防治工作永远做下去,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篇2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控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66

1 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类型

1.1 纹枯病

在小麦病虫害中,纹枯病是一种常患病。当小麦被纹枯病菌感染之后,小麦根芽会出现病苗枯死、根芽腐烂以及植株枯死等现象。在感染纹枯病菌的发病初期,小麦幼芽的芽鞘会逐渐变成褐色,严重时小麦的幼芽以及整个植株都会枯死。如果秋后小麦成苗以后被纹枯病菌感染,小麦叶鞘的中部会变成灰色,而边缘部分则会变成褐色,其整个叶片也会慢慢变成暗绿色,并呈水渍状[1]。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麦整个植株就会由于失水而变得枯黄,甚至还会出现死亡。这种病害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过早播种、密度过大等。

1.2 蚜虫

蚜虫通常也被称之为油虫,经常在小麦的叶片、结穗部位以及根部对其造成危害。被蚜虫侵害之后,侵害的部位就会由一般的黄色小斑逐渐变成枯死纹路或者条斑,直到小麦植株死亡[2]。同时这种虫害还会对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到植株吸收营养,从而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这种病虫害可能产生的原因为小麦的种子本身附有蚜虫虫卵,这些虫卵与小麦种子一同生长,当温度适宜时,就会大量的繁殖。

1.3 条锈病

这种病害在发病的初期,一般会使小麦出现褪绿黄斑,而后慢慢变成粉色的菌堆,然后再变成黑色的孢子堆。由于其经常呈现为黄色的锈斑,因而被称之为条锈病。这种病害一般是在植株的茎秆、叶片的顶部以及结穗部分产生一定的危害。

1.4 地下害虫

这种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有2个:土壤中具有之前害虫繁殖下来的虫卵,当达到适宜的温度之后,虫卵就会孵化;由于小麦种子在萌芽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害虫就会借助这个温度来进行孵化。在小麦返青的过程中,地下害虫就会慢慢转移,即由根部向着茎秆处移动,因而会对小麦的整个植株产生较大的危害。

2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与防控要点

2.1 防治措施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去除滋生病虫害的环境,即小麦要与花生、大豆以及油菜等作物实施轮流耕作,从而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要对播撒种子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增强田间作物的通透性,避免大量病菌扩散。最后在防治的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有机肥料,且对杂草以及田间水分进行及时的清除和排放。另外还应改善小麦所处的生态环境,并不断改善种植小麦的田间条件,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小麦的抗病性。除此之外,针对某些害虫,还可以引进天敌对其进行防治。例如在防治蚜虫的过程中,可以在田间引进瓢虫。一般情况下,当两者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蚜虫防治就能获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2.2 防控要点

2.2.1 种子处理

在小麦病虫害防控中,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因为某些病菌就是通过种子对小麦植株产生感染的,因此需要对种子进行适当的药剂或者化学处理。在种子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以往的病菌感染的现象来对种子进行侧重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2.2.2 喷洒农药

针对某些害虫,也可采用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先要掌握准确的农药喷洒的时机,这样才能确保农药药剂发挥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在防治蚜虫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低毒的、高效的杀虫剂,且在喷洒时,要明确田间蚜虫的分布情况,借助不同时期蚜虫的不同扩散部位,对小麦植株的叶片背面、植株下部以及叶鞘等部位喷洒农药。而蚜虫防治最好是在早期进行,即小麦植株的高度还没达到正常标准,这时的防治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2.2.3 在对小麦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其他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防治地下害虫的过程中,当受害的小麦植株上升到一定的比例时,就需要将掺杂药物的细土播撒到麦田的田垄上,并进行翻锄;同时也可以使用豆饼、麦麸以及玉米糁来进行诱杀。另外结合物理以及化学2种方式,也能有效的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

3 总结

在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与防控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气候环境以及不同的地理条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防治与防控的措施来有效的解决和应对小麦的病虫害,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霞,朱丽君.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80-182.

篇3

关键词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1 500 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 kg/hm2,然后加水45 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 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 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 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 000~8 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12]。

4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 参考文献

[1] 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宋玉立.2009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 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 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 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 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11]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篇4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94-01

一、科学防治措施

1.播种期防治

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环节,这个时期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减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可以将农业防治,土壤处理,化学药剂拌种三种措施结合起来。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农业防治,合理选择小麦种子种植,比如防虫品种。及时的清理杂草,定期对土地进行翻地,并及时对坑洼不平之处进行平整,这样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也将会对害虫杂草的生长造成损害。合理使用化肥,不可乱施滥施化肥,建议使用腐熟有机肥,对土地使用要合理,进行轮作,降低土地压力,增强小麦免疫。选种时不忘晒种,晒种可以使种子得到充分的阳光,并可以杀死一些害虫,增强种子的发芽率。

土壤处理,根据我区各地的土质情况,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具体的药剂处理土壤。结合自身实行。

药剂拌种,每个地区根据往年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拌种杀虫除草,用华丹种衣剂加甲基异柳磷对种子进行处理,不但可以有效的杀死地下害虫,对小麦的病害还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药物是“真拌乐”,这种药物是多种药物的合理搭配,根据自身情况,仔细阅读说明书使用。

2.小麦苗期防治

病害方面,这个时期出现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

当小麦出苗两周到三周时,会出现小麦锈病,病症呈现在叶子上,并非更出现就得喷药,在叶子出现病状达到10%时,这时候需要喷洒农药,又因为小麦出现这种病状在秋天,秋季温度较高,且雨水比较充实,建议喷洒果盾或者思科,具体用量根据说明书选择。

小麦纹枯病是最常见的小麦病种,从出苗期到抽穗期,纹枯病一直伴随着,危害较大。具体症状难以看出,主要出现在小麦的地下部分,对小麦的地下茎造成很大的伤害,有向上的趋势,会使小麦渐渐萎缩掉,茎叶会出现各种斑纹,建议使用果盾或者思科,或者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这些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希望采纳者严格按照说明书,以防造成滥用药物。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在小麦出苗期就会感染,传染极强,一般在出苗3到4周容易发生,对付这种小麦病害既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也要对过去进行调查,如果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对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要使用氟硅唑乳油对地块进行处理,或者使用思科喷洒,这可以降低幼苗的发病率。

而在虫害方面,麦蚜,叶蝉灰飞虱以及地下害虫比较昌盛,要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像麦蚜等害虫,不但会损害小麦,影响其生长,还会造成小麦黄矮病,危害不言而明,要想有效的防治,建议使用低含量高喷洒或用高含量的蚍虫啉,也可使用质量较高的福,方法是沿着麦垄喷洒,效果极佳,还能顺便处理小麦红蜘蛛。地下害虫包括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这些害虫无法使用水喷雾进行处理,需要撒施伴有药剂的泥土进行消灭,具体方法,用甲基异柳磷粉剂拌细土,配比为1:15到20,施入麦垄内,同时也可使用甲基异柳磷兑水,沿着麦垄灌入,杀虫效果较好。

3.小麦返青期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虫害病害最严重的时期,因为生在春天,万物复苏,各种害虫进行繁殖,而各种病菌因为天气由寒冷到温暖变得更加活跃,而小麦经历冬天的寒冷之后,免疫力还处在回升状态,各种病害虫害比任何阶段都要活跃,病害相对而言更加严重,此时应当着重防治根腐病和纹枯病,兼治白粉病以及锈病,同时防治麦蜘蛛等害虫。

病害方面,当小麦出现纹枯病时,先观察并开始留意,当纹枯病病株达到15%到20%时,开始喷洒农药,建议用果盾水乳剂或者叶亮进行喷洒,喷洒后记录时间,等第一次喷洒10天到15天时进行第二次喷洒。白粉病、锈病的防治使用粉安15g或果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进行喷雾,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小麦虫害方面,干扰小麦生长的有灰飞虱,这个时期是灰飞虱船渡危害的第二次,这个时期的观察极为重要,一旦发现就要进行及时的防治,从而将丛矮病扼杀在“摇篮”里,防治方法是使用低浓度的吡虫啉加农华兑水喷雾,具体配比参照说明书使用;抑或使用瓜呱叫。以上是在气温正常情况下使用,如果天气异常,比较炎热则可使用高啶进行喷雾。

对于红蜘蛛,数量较多时,用绿敏或苯丁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杀死大部分红蜘蛛。而麦叶蜂则建议使用绿亮进行喷雾防治,此种害虫的危害较小,不必为其单独喷洒农药,主要是在喷洒其他农药时进行兼治。

地下害虫在这个时期比较活跃,当小麦每一平方出现大致0.03方破坏率时,需要喷洒农药防治,建议使用甘喜灌根,也可毒土撒施。具体按照我区当地实施。

4.小麦孕穗期

这个时期做好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的防治工作,而对于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也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而虫害中小麦吸浆虫危害较大,防治工作也在其上,犯法是对其处在蛹期时进行大规模处理喷杀,同时防治成虫。

5.小麦抽穗期

抽穗早期主要对吸浆虫进行防治,建议使用甘喜或氧乐果或高福兑水喷雾。而对于麦蚜虫,可使用吡虫啉或者高啶或着氧乐果进行喷雾处理,效果极佳。

与此同时,小麦出现新病,比如小麦白粉病及散黑穗病,这时候依然使用粉安或着思科或百丰达等药物兑水喷雾处理,同时要考虑天气状况,防止赤霉病的发生。

6.小麦灌浆期

灌浆期对于很多害虫来说也许是他们的丰收期,因为此时的小麦使他们觉得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各种害虫活跃,这个时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虫害和病害同时进行,杀虫使用杀菌剂和叶面肥混配,可以综合防治。对于各种害虫,均可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粉安加农华高福或氧乐果进行综合防治。

7.小麦成熟期

这是小麦丰收的最后一个时期,这时的防治主要以治疗为主,针对性选择方法,保证丰收。

二、结语

小麦的病虫害既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和困扰,也影响我区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对各个时期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措施,但是农药的具体使用没给出具体,因为我区各地的具体实际不同,需要农民根据自身使用,以免造成滥用。

参考文献

[1]钟莉梅. 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2011,12:79.

篇5

一、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

(一)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1.小麦条锈病 由于当前条锈病优势生理小种对种植的小麦品种仍表现为强致病性,小麦条锈病在我县继续发生。今年的特点是初发时间明显推迟,发生程度比去年减轻,全县各镇发生蔓延情况基本相似。 病情指数在10以下,产量损失在5%以下的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90 %以上。今年在防治上仍然采取前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大面积适期防治,根据病情施二、三次药。

2.小麦赤霉病 由于4月上旬扬花期间出现连续晴好天气,尽管菌源量充足,但发病较轻,发生危害程度为3级。4月下旬病情普查,未防麦田病穗率为0-26%,发生危害较轻。小麦白粉病发生较轻,但比去年稍重一些。小麦纹枯病发生仍极轻。

3.小麦蚜虫 受降雨降温频繁影响,麦蚜的迁移、繁殖受到了抑制,穗蚜发生较轻,发生程度为中等,与去年发生情况相近。

4.油菜蚜虫 苗期降雨较多,对蚜虫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苗床施药防治开展较好,栽后通过防治,大田油菜前期蚜虫得到了有效控制。3月中旬后,降雨较多,抑制了蚜虫的发生,后期油菜荚果上蚜虫危害轻,全年油菜蚜虫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较去年减轻了11.5%。

5.油菜其他病虫害 菌核病上年发生极轻,菌源残留低,今年在油菜开花期降雨不明显,菌核病发生较去年有所减轻。霜霉病发生较轻,与去年相近。白锈病发生程度轻,由于前期结合防治蚜虫进行了兼治,有效控制了其发生,在成熟时普查,很难查到“龙头拐”。

6.二化螟 今年我县二化螟的二生比去年重,主要原因是由于一生期间,气温低,降雨多,增加了防治难度,对一代的防治效果下降,一代残虫量较高,从而使二生的基数较高。其次,许多农户在防治二代二化螟时,没有严格按照水稻破口见穗5%-10%这个关键时期施药,造成防治效果不佳。全县二化螟最终总发生面 防治策略和效果上,一代采用“普治秧田、本田,压一控二”的措施,二代防治采用在7月下旬至8月初破口始穗期施药。防治后,大面积平均一代枯心率为0.15%,二代白穗率控制到0-1.1%,加权平均为0.06%。

7.稻瘟病 目前水稻品种多,对稻瘟病抗性良莠不齐,部分农户选购种植了抗病性较差的水稻品种。另外,我县及周边县市区是水稻制种区,部分农户串换ⅱ优等不抗病品种的情况,会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今年5月上旬在部分乡镇大田中查到了叶瘟,但今年全县稻瘟病整体发生程度极轻。

在防治策略和效果上,移栽时对未发生的秧田施用丰登、三环唑,已发生叶瘟的秧田用富士1号或稻瘟灵,结合秧田一代螟虫施药一道喷施。同时大力推广上述药剂浸苗;在水稻破口见穗期,对未发生叶瘟的田块,用丰登或三环唑,在破口期施药一次;已发生叶瘟的田块亩用富士1号或稻瘟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穗颈瘟发生为害轻,8月中下旬普查,全县穗颈瘟很难查到。 针对这种情况,我县积极行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广播电视预报共计4次,召开防控现场会1次,组织防控技术培训县乡共计1285人次,建立2个防治示范片、成立4个督导组等措施和手段,确保今年水稻生产安全。稻飞虱最终发生10.8万亩,防治10.8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6500吨,实际损失280吨。

9.大春其他病虫害 水稻纹枯病前期发生较轻,生长后期部分生长过旺、生育期迟的田块纹枯病发生较重,有个别田块已上剑叶。稻曲病发生较轻;蝗虫在局部轻发生;稻苞虫发生较去年轻;稻椿象为轻发生,比前几年发生有所减轻。

(二)防治情况 小春病虫害共计发生26万亩次,防治2 大春粮经作物病虫害总计发生124.67万亩次,防治140.61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28736吨,实际损失2031吨。其中二化螟发生36万亩次,防治36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5100吨,实际损失320吨;稻飞虱发生10.8万亩,防治10.8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6500吨,实际损失280吨。通过有效地防治,将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有力地保证了农业丰收。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病虫测报准确与否是制定防治措施,指挥大面积防治的关键,为了得到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加强了对测报点管理,要求各测报点按照标准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不定期复查,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其次,植保站对测报点数据进行面上的印证,根据测报点的调查情况,植保站对面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全县发生情况。再次,植保站加强对重点病虫害的调查,针对稻飞虱和二化螟、三化螟发生情况,植保站在全县多次做调查,及时掌握其发生、蔓延动态。在准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等因素,及时准确作出预测预报,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2.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二、示范实施绿色防控 三、及时开展专业化防治 稻飞虱大发生对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我县充分利用专业化防治队伍,集中对1.5万亩水稻进行了防治,稻飞虱防效达90%以上。

四、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 五、植物产地检疫 六、新建测报点

由于鄢家镇测报点和御营镇测报点不能继续使用,今年新建了4个测报点,并对测报员进行了培训,其中包括3个粮食作物病虫测报点,设点在略坪镇高玉村、新盛镇天星村和调元镇红安村,1个梨树病虫害测报点设点在金山镇大井村。目前,4个测报点都开始进行病虫害调查。

七、2011年工作打算

1.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测报技术,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对测报点的培训和信息交流,整体提升对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的能力。

篇6

我县小麦发生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黑胚病、全蚀病、胞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等,近几年来,吸浆虫发生情况此起彼伏,形势严峻,重大毁灭性病虫害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有所发生,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已对我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药剂选择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质量。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分四个阶段进行。即麦播及冬前、返青拔节期、孕穗杨花期、灌浆期。

1.麦播及冬前: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有利于压低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重点防治对象是地下害虫、吸浆虫、全蚀病、胞囊线虫病等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措施主要为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包衣。防治地下害虫:一般采用药剂拌种,药剂为50%辛硫磷或40.7%毒死蜱按一定比例加水后拌种;吸浆虫发生区:每667平方米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千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或50%辛硫磷200~250毫升兑水5千克,均匀喷在20~25千克细土上,制成毒土,在犁地时撒入垡头,可兼治地下害虫;小麦全蚀病:2%立克秀10~20克兑水1.5千克,拌种10~15千克,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进行包衣,同时可以有效预防纹枯病、黑胚病等多种病害;小麦胞囊线虫病:可以用灭线磷、涕灭威等制成毒土,进行土壤处理。

化学除草宜在秋季播种后进行,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极端天气一般不要用药,大风天气不能施药,以免药液飘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2.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对象是纹枯病和杂草。小麦纹枯病应早治,第一次用药宜在2月下旬或3月上、中旬,可选用井岗霉素、纹枯净、禾果利及粉锈宁,隔15天再喷一次,效果明显,并且有一定的控制旺长作用,关键是一定要对准茎基部进行喷雾。

补治杂草:小麦返青期是补充时期。尽早施药,一般要在小麦拔节以前施药结束,防治野燕麦,使用“骠马”效果显著。

3.孕穗至抽穗杨花期:此期防治重点是吸浆虫、麦蜘蛛等,严密监测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等。在吸浆虫发生期,大力宣传推广蛹期(4月中旬左右)土壤处理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的治理措施。每667平方米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直接撒施,5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或40.7%毒死蜱乳油200~250毫升兑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或细沙土,搅拌均匀后撒施,浅锄或浇水。对小麦吸浆虫发生区,未搞好蛹期防治的要全力抓好成虫期防治,

篇7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该期的防治不仅对苗期病虫害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黑穗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种传、上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4.15%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多菌灵叮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晕的0.3%拌种。拌种,可有效预防黑穗病,注意用可湿性粉剂拌种时-定要干拌,千万不要兑水。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1千克,加水2~3千克,拌细沙土20~25千克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拔节期

小麦拔节期是根腐病等根病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是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根腐病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孕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散黑穗病、麦蚜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赤霉病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是赤霉病危害适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因此,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农药多菌灵、灭菌丹、托布津或甲基托布基,按配比说明施用,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违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5~7天防治一次即可。喷药时最好加兑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若虫、成虫聚集在茎秆、穗部汲取汁液,导致叶片、茎秆枯萎,籽粒秕瘦,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麦蚜防治重点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防治麦蚜药剂应优先选用生物制剂或毒性小的药剂如抗蚜威等,并注意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尽量避开天敌敏感期施药,遇风雨可推迟施药。可选用大功臣、抗蚜威、快杀灵、虫螨克等农药进行防治,用药量为:大功臣每亩10克,抗蚜威每亩10克,快杀灵每亩30毫升,虫螨克每亩20毫升,均兑水50公斤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麦穗蚜等。防治根腐病用25%敌力脱喷雾,施用量为每公顷1500g;或用15%粉锈宁喷雾。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

篇8

1 棉花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病虫种类繁多,目前全国棉花病虫达300种以上,其中较重要的病虫也有30种以上。在棉花全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总体趋势是虫害大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并且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发生的病虫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同。

1.1在棉花苗期 主要是苗病,如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黑斑病、茎枯病、角斑病等;其次是虫害,常发种类有小地老虎、棉蚜、棉叶螨、种蝇、棉蓟马、棉盲蝽、棉粉虱等。这些病虫害经常同时发生,例如苗期遇上阴雨天多,如防治不及时,常会造成多种苗病同时发生,时常造成灾害性的损失。

1.2在棉花蕾花期 此期病害较轻,主要是虫害,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棉蚜、棉叶螨;其次有棉盲蝽、金钢钻、棉叶蝉、棉小造桥虫等。此期棉株生长旺盛,补偿能力强,也是棉田天敌旺盛期,所以在防治上要抓住主攻对象,兼治其它害虫,还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的控制作用。

1.3在棉花结铃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齐发阶段,其中威胁较大的是棉铃虫;在多雨年份棉花的多种铃期病害也会严重发生(如棉铃疫病、棉铃红腐病、棉铃红粉病、 棉铃黑果病等);不少地区棉花枯黄萎病也经常较重发生,所以在棉花结铃阶段要高度重视防治病虫害。

2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棉花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1.1防治对象 棉苗病、棉枯黄萎病等。

2.1.2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如皖棉53、科棉6号、皖杂5号、中棉所53号、鄂杂棉24号等。②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枯黄萎病的田块作苗床。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③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率。④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盲蝽象、棉叶螨虫口基数。

2.2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2.1防治对象 棉花苗期病害、棉盲椿、棉叶螨、苗期蚜虫、地老虎等。

2.2.2防治措施 ①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②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亩用有效成份多菌灵12.5 g、甲基硫菌灵17.5 g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③棉盲椿百株虫量达3头时,亩用有效成份马拉硫磷30 g、顺式氯氰菊酯2 g、氯氟.啶虫咪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 %时挑治,超过15 %时普治。亩用有效成份哒螨灵2 g、阿维菌素1 g、噻螨酮3 g、炔螨特30 g;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 000头,3叶期以后达2 000头时,选用吡虫啉有效成份2g防治;防治地老虎亩用有效成份溴氰菊酯0.5 g、氰戊菊酯5 g兑水喷雾。④雨水偏多时注意防治蜗牛和野蛞蝓,亩用四聚乙醛颗粒剂有效成份30 g撒施。

2.3棉花现蕾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3.1防治对象 棉盲椿、棉枯萎病、二代棉铃虫等。

2.3.2防治措施 ①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②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③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害养益、以益控害。④对出现缺钾症状棉田,及时追施氯化钾等钾肥,同时用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进行叶面补钾。⑤早发棉田、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树木、蔬菜地的棉田,要重点防治棉花盲蝽象,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掌握在上午9时前施药,药剂种类同苗期。

对于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5~20头时,亩用50亿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24 g防治,如残虫量偏高,再用速效药剂,如亩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0 g、灭多威20 g等防治。田间初见枯萎病病株时,亩用乙蒜素有效成份20 g、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0 g等灌根或喷雾均有效。

2.4棉花花铃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4.1防治对象 在棉花花铃期的前期要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大卷叶螟、棉小造桥虫等;在棉花花铃期的后期要重点防治四代和五代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蚜、甜菜夜蛾及棉花铃期病害等。

篇9

1 气候条件对病虫害的影响最直接

对于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气象、气候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降雨等常见气象要素;可以为病虫害提供营养的农作物,尤其是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状态比较重要;天敌的制约作用,包括天敌的数量及对病虫害控制作用的大小;人的农田管理,如是不是喷洒了农药,是不是采用了抗病抗虫品种,是不是采取了应对病虫害的栽培方法等。其中,气候条件对病虫害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温度是限制病虫害特别是虫害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暖必然对虫害的地理分布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气温的普遍升高,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扩大了,并呈现出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从赤道向两极扩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以往受低温限制的病虫害增加了向高海拔地区和两极扩散的机会。在1960年至2000年间,由于温度升高,日本主要水稻害虫稻绿蝽的分布北界从日本和歌山北移至大阪,向北移动了70千米;受限于冬季最低温、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桔小实蝇,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已逐步向美国南部和欧洲地中海南部等温带地区扩展。

2 北方病虫害有加重发生趋势

通常,许多病虫害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那么气候变暖是否使这个温度更容易达到,从而导致病虫害的提前发生呢?

尽管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受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等的影响而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暖使病虫害的出蛰期提前,发生期提前。总体而言,我国北方的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比如小麦蚜虫,近二十多年来,北方小麦蚜虫一直非常严重,发生期提前使其有了充足时间大量繁殖,危害加重。过去小麦很快成熟后的蚜虫危害就不那么大了,但现在小麦成熟的速度赶不上蚜虫的发育和繁殖速度,特别是最近十几年。

虽然气候变暖在很多时候使得病虫害更大范围地发生,但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温度会影响病虫害,降雨量、干旱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和虫源的多少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可能影响到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当然,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气候变暖也有可能使病虫害减轻。

3 应针对虫害种类变化调整防治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影响会很大。比如玉米螟,以前在吉林省发生时仅有一代或者不完全的第二代,但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后,玉米螟完成二代的比例增加。以前基本不需要防治第二代,而现在则需要关注第二代的防治。病虫害地理分布的变化,意味着某地区主要害虫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体系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篇10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效;宁夏西吉;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2-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 400 m,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3类地貌,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土壤类型为黄土和黑土,土层平均厚度40~50 cm,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项目农作物种植。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良好。在马铃薯、特色蔬菜等种植中,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项目扶持,在全县选择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十分显著。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达到“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66.7 hm2。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20%,平均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西吉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 科学选择监测点

2.1 病虫测报

在兴隆镇玉桥、震湖乡、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66.7 hm2。

3 防控内容

3.1 系统观测

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1]和田间定点调查。3月15日至9月30日,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3.2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

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按照测报调查规范,科学选点,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

3.3 及时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

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6年制作可视化预测预报7期[2],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病虫信息50次,各种宣传资料5 000份。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

4 技术措施

4.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

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减少用药1~2次[3]。

4.2 示范内容

试验防治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研制的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66.7 hm2;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13.3 hm2。

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 g/hm2或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

4.3 技术培训

在病虫害发生期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防治、科学防治[4]。举办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户300人次。

5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5-9.

[2] 路云亚,高秀珍,樊美中.发挥病虫害可视预报优势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