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22 20: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英语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英语教材

篇1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36-04

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因此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我国也不例外。自从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多本之后,小学英语教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出现了自主编写、中外合作编写以及原版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并不完美,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让人乐观。据英国剑桥认证中心2004年公布的亚洲地区16个国家地区儿童英语能力排名来看,印度尼西亚处于第2位,而中国内地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处于第14位。① 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不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小学英语教材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了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学英语教材,有必要研究国外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评述,试图找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水平,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良性发展。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热带宝岛”,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是有着10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英语在印度尼

西亚深受重视,其教学质量也颇为出色。

一、深受多种文化影响的语言政策

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被外族文化入侵的经历。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开始进入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期。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随后在16世纪进入伊斯兰王国的鼎盛时期。紧接着在15世纪90年代和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入侵印度尼西亚,并传播基督教。到了16世纪末,荷兰殖民主义者取代了葡萄牙人的统治,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在其统治地区兴办学校,设立宗教、唱歌、读书、写字、算术和道德教育等课程,把荷兰语作为教学语言。1811~1816年英国在印度尼西亚取代了荷兰,建立了殖民地政府,1816年后荷兰逐渐恢复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至1903年完全占据了整个印度尼西亚。1942年日本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945年后,印度尼西亚先后击退英国军队和荷兰军队,于1950年建立了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从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来看,受到过世界三大宗教文化的入侵,也受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其间国内各民族的各种语言和国外多种语言并存纷争,影响了印度尼西亚教育的发展,直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立前后,才把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作为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当作印度尼西亚一切公文、法令,学校、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台使用的共同语言,其他400多种地方语言则主要用于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则成了最为重要的外语。②

英语教学在印度尼西亚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早在1967年,印度尼西亚文化部(现称为教育部)就制定了相关法令,把英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外语来学习。此后印度尼西亚先后颁布四份英语教学大纲。1968年颁布的第一份英语教学大纲比较推崇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强调句型操练、口语和听力。1975年又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强调精熟学习法(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1984又制定第三份教学大纲,强调交际法,关注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同时也重视阅读能力。1987年对1984年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补充,同样重视交际法。1994年颁布了第四份教学大纲,强调有意义的教学(Meaningful Approach),和交际法有很多共同特征。③

英语课程在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得到重视是在1989年印度尼西亚《国家教育制度法》对课程设置作出了新的规定之后。这个新规定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建国五原则教育、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除此之外,初等教育至少还应包括下列教学内容和课程:印度尼西亚语、阅读和写作、数学(包括算术)、科学和技术入门、地理、印度尼西亚史和世界史、手工艺和艺术、体育和卫生教育、图画以及英语。④ 但是,真正在小学正式开设英语课程是在1994年,当时英语学习的起始时间为小学4年级,不过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1年级了,4年级以上每周有2个课时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

二、一纲多本的小学英语教材

在印度尼西亚小学阶段,只有建国五项原则和公民教育、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和出版的教材,对于小学英语等教材实行的是市场机制,鼓励商业出版机构自由竞争出版,但是必须通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总局的审核批准。印度尼西亚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明确的大纲要求,强调一纲多本,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的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和《快乐英语:小学英语教材》(Happy with English:English Text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等。

本研究所选择的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就是《小学英语》,该教材由尔纳瓦蒂(Florentina Ernawati)和普尔旺蒂(Elisabeth Ida Purwanti)编写,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格拉梅迪亚出版社(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2002年首次出版发行,2004年再版。全套教材共计六册,分别供小学1~6年级学生使用。该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小学1年级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儿童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高,能够培养出较强的语感,但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容易忘记学过的内容,因此该套教材在3年级对1、2年级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现。这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容易,因此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图。这套教材在1、2年级强调说和读,对于写作只要求口头造出简单的句子,从3年级开始增加了对听力和写作要求。该套教材提倡通过练习和日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的理解能力。⑤

三、时代影响下的编写理念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是21世纪新编的一套教材,受到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印痕,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些理念。主要体现在:

1.语言标准上选择了美式英语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采用的英语标准上,不是以传统的英式英语为标准,而是以美式英语为准,这可以从教材中英语单词的拼写中看出来,比如color,不采用英国式英语拼写colour。近年来,在美国强大的国力影响,美式英语的地位日趋上升,加上美国英语语调平直,语速较快,符合快餐式现代生活的节奏,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的追捧。可以说,印度尼西亚在这方面是紧跟潮流的。

2.抛弃了字母教学的传统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像传统小学英语教材那样去专门教授字母,而是一开始就学习音标、单词和句子,也没有在课文中隐性地呈现字母教学。这一点应该说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潮流。

3.编排语言上采用了全英语

颇为难得的是,在不少小学英语教材使用母语和英语对照来编排项目或者板块名称和指令的时候,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却使用了全英语来编排,在正文部分没有任何母语出现,只有前言、著作权页、主编简介以及附录里面才使用印度尼西亚语。

4.文化本位上体现了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和传播,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比如在教材中的人名上面,主人公Rina,Amire,Budi,Ani都是典型的印度尼西亚人名,同时在插图和内容上也具有本土特色。

5.通过游戏、活动和歌谣来培养兴趣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比较重视使用游戏、活动和歌谣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每一册的附录里面都附有《歌曲、游戏和活动》(Songs,Games,and Activities)这样的内容。里面有英文歌曲,比如《小印地安人》(Little Indians)。此外,还有游戏、口语问答、诗歌、以及小故事等。虽然内容不多,而且每一册也没有什么变换,但是足以说明这套教材注意到了编写的兴趣性原则。

四、教材编写上对传统的固守

虽然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体现了一些现代外语教学的理念,但是总体上看,这套教材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主要体现在:

1.热衷于传统的音标教学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对于传统的音标教学十分热衷,其理念是先学音标,然后学单词,再学句型,最后合单词成句子,合句子而成篇章。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套教材从1年级第一课开始就教授音标,在每一课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词汇板块,给词汇板块中出现的每一个单词都附有国际音标。不过对于音标知识的教授比较隐性,没有对音标知识进行系统编排,只是把每个生词的音标标注出来而已。

2.色彩和排版趋于保守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色彩和插图上也比较传统。从色彩上看,国际上小学英语教材正在流行彩色,哪怕非洲苏丹这样的穷国也采用了彩色小学英语教材,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竟然是黑白印刷,整套教材唯有封面是彩色的。一般说来,黑白是历史的讲述,而彩色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五彩缤纷的样子,因此现代电影都使用黑白来讲述过去,使用彩色来讲述现在。对照其他国家的彩色小学英语教材,觉得在色彩上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还有差距。

另外,整套教材插图很多,内容比较丰富,项目图标较多,但是这些插图过于工整,缺乏儿童喜欢的那种夸张、变形以及稚趣,过于成人化,过于呆板,没有活泼劲。总体上看,插图过于规范正统,缺乏创新求变。

3.教材配套资料不够丰富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学生用书和活动手册之分,缺乏配套资料,所以在教材中练习的常常就是课文。这一点和苏丹等国的小学英语教材一样,把本应该放在活动手册上的大量练习直接放在了教材上,并且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第一册里面,每一课基本上都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A. 词汇(Vocabulary),B. 练习(Exercise),C. 练习(Exercise)。在第一板块也就是词汇部分主要是直接教授几个生词(只有最后三课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出生词来学习),其余两个板块都是练习,主要是操练词汇部分所学的生词。这种传统的编写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格格不入。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革命性的变化,教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要求教材配套成系统,但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显得太过单薄。

4.编写理念还需紧跟潮流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现代外语教学的新理念。比如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予以人本主义的关怀,但是该套教材的语气却十分强硬,表现在板块项目的指令性语言上十分明显,比如“将左边物体的标号与右边单词匹配!”(Match the numbers of the things on the left with the words on the right!)和“正确书写数字!”(Write the numbers correctly!) 以及“听后跟读!”(Listen and repeat after your teacher!)等等,基本上都是语气很强的祈使句,而且使用的都是感叹号。这样的教材很明显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教学的权威,仅仅考虑了教师教学的方便,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考虑。

5.教材编写还不够规范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还存在个别明显的语言错误。整体来说,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的语言错误很少,但是偶尔也有很明显的错误,比如第一册第26页,8个对“这是什么?”(What is this?)的回答里面6个采用的是“这是……”(It is …),但有两个地方使用了Its is…,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垃圾箱。”(What is this? Its is a dustbin.)另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搁板。”(What is this?Its is a shelf.)这两个地方的Its显然应该是It。⑥ 这样的错误对于获准使用的全国性小学英语教材来说是不应该的。教材具有很高的经典性和规范性,容不得一点点差错,可是这么明显的错误却出现在教材里面,表明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政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印度尼西亚很晚才得以确立印度尼西亚语的国语地位和英语的第一外语地位。在小学英语教材上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机制。从《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来看,在编写上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采取的还是词汇、语法、课文这样的结构编排。不过受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地方也有时代的刻痕,正在稳中求变。由于印度尼西亚在小学实行的是每学年三学期制,因此很多商业出版机构正在把每个学年的教材分为三册,每一个学期(四个月为一个学期)一册。比如1a,1b,1c就分别供1年级第1、2、3三个学期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分配各个学期的教材内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并不怎么时尚,然而其教学效果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相比毫不逊色,除了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之外,也有教材编写上的原因。它提醒我们在编写新世纪小学英语教材的时候要避免过分激进,要对传统进行必要的取舍,保留一些精华的东西。

注释

① 《台湾儿童英语能力下降 退居亚洲地区第十一名》,

② 汤平山:《印度尼西亚》,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第1-11,170-171,215-226页

③ Adzanil Prima Septy. Assumptions and evidences about introducing English in Indonesian primary schools,.

④ 温北炎:《印度尼西亚经济与社会》,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21页

⑤ Ernawati F. & Purwanti E. I. (2004). 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 Book 1-6. 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 page forword.

篇2

一、 文本目标的再构

基于文本制定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2]对文本目标的再构,不仅要考量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也要分析教材文本的主题范围、知识宽度和技能要求,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为核心。

1.语言知识目标的再构

语言知识的增长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语言知识目标的科学设定关系着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使用到的语言资源。因此,在设定语言知识目标时,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主题和文本内容,联系现实场景中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设立能充分满足学生语言交流需求的教学目标。当教材预设的语言知识目标无法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语言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是学生能力之内、对真实语言交际需使用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摆脱教材预设目标框架的禁锢,重构语言知识目标,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应用英语于实际生活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Go Straight on 一课,教材预设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beside”“next to”“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等关于表达地点方位和问路指路的短语。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的地点处于“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一条街的对面”和指路时会使用到“到马路对面去”这样的意义。因此,与本单元主题非常贴近的“is across from”和“go across”这两个短语,如果不在本单元引入,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交流中遇到想要表达却不会表达的问题;而这两个短语难度不大,容易掌握,不会对课本预设知识目标的掌握造成阻碍。因此,在设定本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可适当扩展知识目标的范围,增添“is across from”和“go across”两个短语,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相关短语,更流畅、清楚地表达意义,满际需求。

又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4,本模块是关于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知识,其中第一单元介绍美国的感恩节、国旗日、圣诞节。仔细分析教材就会发现,万圣节并未在本单元出现。实际上,万圣节是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小学生日常阅读、视频观赏和商场活动中常常会接触相关知识,也对这个节日有兴趣。因此,在设定本单元知识目标时,教师可简单引入万圣节知识,将“Halloween”“Treat or Trick”等短语设定为知识目标的一部分,并利用替换的方式嵌入课文对话,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

2.语言技能目标的再构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有效地展开听、说、读、写活动。但是,小学英语教材因篇幅所限,每一主题内容通常只能呈现单一场景,无法突出语言使用的多样场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技能目标时,基于文本呈现的技能目标和教材内容提供的语用场景,联系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将原有技能目标的应用范围适度扩大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聆听、述说、阅读和写作的场合,使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文本的场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六年级上Module 10 Unit 1的教材预设语言技能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祈使句发出指令,也能根据指令做事情,教材提供的句子是:“Don’t talk in the library.”和“Please stand in line.”来要求和制止他人,场景在图书馆。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所参与的场所有很多,许多场所也有保持安静或要求排队等规则或人们需要自发遵守的规则,教师可适当将本课的技能目标迁移扩展,设定为:“能够在图书馆、食堂打饭、公交车候车和超市收银台四个场合使用‘Don’t talk loudly.’和‘Please stand in line.’来发出指令,提醒他人要遵守规则”。

3.情感目标的再构

语言教学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美好情感和树立自尊、自信、自爱的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教师在设立情感目标时,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情感教育与语言知识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的心灵体验和道德发展。在设立情感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进行情感目标的再构。

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2 Can Sam play football一课,教材预设的情感目标是教导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在设定本课情感目标时,应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巧妙再构情感目标,将文本转化为“I can’t jump high,but I can jump far. I can’t play football,but I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t jump high now,but I can do it in the future. I can’t play football,but I can do it in the future. ”学生在朗读和表演韵句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有不足,也有长处;虽然有的事现在力所不及,但今后会有发展,从而培养起自尊自信、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情感目标的再构,能更巧妙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二、 文本内容的再构

对教材文本内容的再构,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基础文本,基于学生现实学情,再构文本体裁、主题和语言构成,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1.教材内容本身的再构

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活动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但这一基础教学内容往往呈现核心语言点,对实际使用中相关联的语言知识介绍不足。因此,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写。

一种方式是改变文本形式。以六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2 What’s your hobby?为例。本课主体部分为一则教师与四位同学之间的对话,教师询问他们各自的爱好。考虑到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听说技能,课堂教学需更注重语言知识的应用扩展,因此,教师可稍微修改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组调查活动。请学生四人一组调查组内同学的爱好,并请一位同学代表报告,从而训练学生进行流畅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将教材中的对话意义重组,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Hello, everyone! There are four students in my team. Sue likes collecting dolls. She’s got dolls from China. Jack likes reading. He’s got a lots of books. Taotao’s hobby is flying kites. He’s got some Chinese kites and he has a dragon kites. Xiaoxue’s hobby is riding bicycle. She has some photos of her new bicycles.

另一种方式是增加表达形式。例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1 It’s the ABC So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首传统的字母歌,作为本课巩固活动的文本。“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X Y Z, 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这首歌曲虽然主题紧扣本课语言点,但歌曲未能分角色演唱,学生在歌唱中未能充分展示个人爱好和特长,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文本。教师可以借用Greg & Steve的ABC Rock,改编部分歌词,将具有对话、表演元素的字母歌引入课堂。再构后的歌曲如下:

T: A B C(Ss: a b c)

T: D E F G(Ss: d e f g)

T: H I J(Ss: h i j)

T: K L M N O P(Ss: k l m n o p)

T: Q R S(Ss: q r s)

T: T U V(Ss: t u v)

T: W(Ss: w)

T: X Y Z(Ss:x y z)

T: Come on!

Boys: Oh,boy! We're singing,singing.Oh,boy! Oh, boy! Oh,boy!

T: Come on!

Girls: Oh,boy!We're singing,singing.Oh,girl!Oh,girl!Oh,girl!

这样,一首单调的独唱歌曲就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表演和演唱,歌曲的表演从单一的一个角色唱变成了教师唱、全班齐唱、男生唱、女生唱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如果继续重构文本,还可以结合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的dog、cat、bird、panda等小动物的名称,分配给学生各种动物角色,轮流演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复习了旧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入,使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更加轻而易举。

2.单元内部及单元间内容的再构

单元内部文本再构主要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尊重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对同一单元内课本提供的教学活动前后顺序调换,对不同文本内容和活动进行整合,以最优化的教学文本应用于课堂,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效地将新知识融于自己的语言认知体系,更自如地表达思想。

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2,活动3是练习“It is easy for sb. ””It is…”句型,第4个活动为语音训练,第5个活动是诗歌,第6个互动是做猜测游戏,通过以“Is it…”和“No, it isn’t…”句型来询问和回答,以此练习本课重点形容词。分析四个活动可以发现,活动3和活动6具有较为相似的设计目的,都可用于形容词学习,而活动4和活动6则相似性不大。因此,教师可将第6个活动提到第3个活动之后,加大新单词训练的频率,帮助学生更有效记忆和运用新知识。

又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2 的活动6是一个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关于方位的词汇,结合旧知识have ‘got来训练。这个活动在教材中位于一个猜测游戏之后。按照认知心理学,学生在学习了句型之后,立即运用能够更有利于记忆。而学生在玩游戏的激动和兴奋之后不容易很快进入安静的写作状态。而本单元活动4的文本内容是关于中国长城的问答。因此,可将这个活动提前,与第4个活动合并,为学生提供新的文本案例。

This is Beijing. It’s in the middle of China. It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got about twenty million people. There is also the Great Wall. 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3.教材之间的内容再构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编写,呈现出了“一标多本”的状态,即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各个出版社和教育机构都组织编写教材,并获得教科书资格。各个系列的教材在知识的编排和材料的组织上各有风格,都能满足教育需求。教材之间的内容再构,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材资源,剖析教材的区别和各自特色,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将其他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文本整合到当前的教材文本中,为我所用。

例如,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的活动6,场景是两个小朋友在打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活动意图是练习一般现在时态的问和答。但是,教材文本只出示了核心句型,并未提供对话的背景,为什么要打电话,也没有展示出一般打电话时应有的打招呼和告别。此时,教师若参考人教版《精通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5 I’m Cleaning My Room的Lesson 25,就可发现,两篇课文相似,都是打电话的场景,都是学习现在进行时态,但人教教材的对话文本将说话者的意图、对话的场景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借鉴这一对话内容,增补教材场景,将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态的动词短语融入其中,使对话内容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况,也为学生应用现在进行时态奠定基础。再构后的文本如下:

Daming: Hi,Lili!

Lili: Hi,Daming!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k with Huahua and Maomao ?

Daming: Sorry, Lili. We’re all busy. Huahua is reading a book about China. Maomao is listening to music.

Lili: Oh. What are you doing, Daming ?

Daming: I’m doing my homework.

Lili: Ok. Let’s go to the park in the afternoon.

Daming: Ok, bye.

Lili: Bye.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年级的教材,虽然在主题上有一致性,文本再构中也有相互借用的可能,但在引入这样的文本材料时,教师仍然要注意语言的难度。对于难度过大的文本,教师在再构内容时,可通过删减和替换语言难度大的词句,扫除学习障碍。

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是“课程情境化”和“对话”的过程。[3]小学英语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结合学生认知与心理能力特点,对教材修改、增补、删减和整合,设定更有针对性的语言目标和更为情境性、生活化,更契合学生心理的文本内容,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3

一、 小学英语教材话题的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而成的。现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大都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并由对话或短文、词汇与句型、操练与活动以及语音等多个部分组成[1]。

1.话题的分布

现行人教版英语教材中话题的分布并非呈现一种弥散的状态,面面俱到,而是总体呈现一种集中的趋势。小学三年级教材中的话题主要有:日常用语、身体、颜色、食品、数字、生日、方位地点等一些简单的语言知识;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话题主要集中于:学校、家庭、时间、天气、服装、朋友等。从分布上看,一些话题的分布还存在交叉,如家庭、学校、食品、动植物等在三、四年级都有涉及,甚至有的在同一年级上、下册中都有学习和讨论;从难度上来看,小学四年级教材所涉及的话题难度比三年级稍有增加,内容的难度也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英语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知识的学习应该由易到难,话题的安排也应当如此;从内容上看,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会出现重复,比如一些日常用语:Hello/Hi/Good morning等在多个单元都会出现,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在下一单元也会重复出现,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也是合理的,在初学英语的阶段,并且处在一种非英语的环境中,只有不断重复与回顾,才能便于学生巩固与学习,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话题的分类与整理

话题属于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我们对话题分布在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与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出了下列知识点:问候用语、人物、实物(食物、动植物、玩具、家具、家电、书、文具、水果、蔬菜、饮料、餐具等)、身体、节日(文化、常识)、国家(城市)、声音、地点、活动、性别与角色、职业、颜色、游戏、服装、时间、货币、数字等。从静态上看,每一种分类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但把这些知识点再重新放回教材话题所设的情境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小学英语教材话题的分析

安德森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3]。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和研究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4]根据上述关于对知识的理解,下面我们将在四个方面:显性陈述性知识、隐性陈述性知识、显性程序性知识和隐性程序性知识来对教材中话题的现状进行分析。

1.显性陈述性知识

在初学英语的三、四年级,学生接受和学到的知识中更多的是显性陈述性知识,即能够用语言文字等表达的“是什么”的知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学习更多的显性陈述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上面对话题的归纳总结中,属于显性陈述性知识的有:日常用语、人物、实物、身体、服装、时间、天气、货币、数字、国家(城市)、声音、职业、地点等。对于话题中所谈及的这些知识,我们能够给学生解释,这是什么。关于日常用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Hi/Good morning/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等会在不同的话题中重复出现,同时在一些话题中也会学习一些新的日常用语:如在三年级上册Unit 3 Let’s paint中学习了: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Very well,thanks!的表达;在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中学习了:Excuse me/After you等文明用语。由于我们处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不断的重复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而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去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显性陈述性知识在话题中更多的体现在对实物的认识和描述,如食物、动植物、玩具、家具、家电、书、文具、水果、蔬菜、饮料、餐具等。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呈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比如动物的学习,像:elephant/tiger/squirrel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去学习这些知识。对于国家(城市)、国旗、职业等的知识的了解我们都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给学生阐述,正如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给我们呈现的那样,图片多样、颜色鲜艳,这样也更符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还有在学习性别与角色时,我们甚至不需要解释,学生都能够明白,如:boy/girl;man/woman;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等,学生只要知道boy是男孩、girl是女孩,man是男性、woman是女性,father是爸爸、mother是妈妈,grandpa是爷爷、grandma是奶奶,学生就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知识,因为在学习之后,他们知道了这些英文字母的组合不仅仅是字母的排列组合,而是代表着一定含义的知识。

2.隐性陈述性知识

隐性陈述性知识即不能够用语言文字等描述的“是什么”的知识。在上面的话题归类中,文化中蕴含的更多的是这种隐性的知识。而且从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话题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种隐性的文化传播,上面我们提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因此在教材中我们就能够不止一次的看到CAN(Canada)或与Canada有关的人或物。此外,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很多,而在教材话题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国家只有四个:CAN、USA、UK、Australia,除此之外还有:印度、香港、新西兰、新加坡等近七十个国家。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四个说英语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忽视了说英语的发展中国家。

在有关食物的话题中,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以及四年级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中,所提及到的食物更多的是:milk/chicken/cake/hamburger/

hot dogs/french fries/bread/ice-cream等,对noodles尤其是dumpling的涉及很少,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的饺子,却在有关食物的话题中给了很少的描述,更多的涉及了西方国家常见的食物,这对中国小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而言,是不是合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每一个话题中,都给我们或者说给学生呈现一种理想的情境,比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中,呈现了:living room/study(书房)/kitchen/bedroom/garage/attic/porch/

steps/garden/bathroom/stairs/living room/basement等,从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讲,应该如此编排,可是这样出现的一个弊端就是呈现出的完美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实际不相符,比如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书房,没有花园等,这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很难说是好是坏,但还是希望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个更好的平衡。

3.显性程序性知识

显性程序性知识即能够用语言文字等解决的“如何做”的知识,在上面的话题归类中,更多的体现在活动、游戏中。如:游戏hide and seek,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这个游戏的规则,然后学生按照规则一步一步去做,这就是显性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在小学三、四年级中也常见,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每一个话题的学习中,都会有:Let’s make/Let’s do/Let’s sing/Let’s play/Let’s draw等部分,这些部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该话题所学习的知识。如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的学习中,Let’s make部分通过做鸽子、兔子、蛇、鹿四种动物的手影,让学生动手去做,体会其中的乐趣,Let’s do部分通过模仿不同的动物:Fly like a bird/Hunt like a mouse/Walk like an elephant/Jump like a squirrel/Climb like a bear等表现不同动物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做中学”,而显性程序性知识就是一种“做中学”的实例。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做中获得知识,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等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实际,又充满乐趣。

4.隐性程序性知识

隐性程序性知识即不能用语言文字等解决的“如何做”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呈现较少。但隐性程序性知识的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典型体现就是互动,而这种互动就体现在对话中。在英语的话题中所进行的互动是双向的,有人物发起对话,就有人物回应,如在英语的对话中,有人物说:“How are you?”就会有人物回应:“Fine,thank you!”而在中国的对话互动中,有人物发起对话,对方有时没有语言,用微笑或点头就能够结束互动,会表现一种单向的模式。同样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也有表现,在国外的课堂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而中国的课堂更多呈现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的情境,在情境中产生互动,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对人教版小学英语对三、四年级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总体角度来看,由男生先发起的对话的数量为67,由女生先发起的对话数量为44,可以看出在不同话题所呈现的情境中,男性表现得更主动;从对话的具体类别来看,异性之间的对话占据主导地位(71),但是,异性之间的对话发起者有很大的不同,男生发起的对话有47,而由女生发起的对话只有24,差异显著。同时在对对话和人物的分析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些邀请的情境中,一般是由男生发起的,完美的展现了西方社会的绅士身份,如:What would you like ?Do you like…?等;而在一些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新物品的情境中,一般是由女生发起,如:Look at my schoolbag等。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男女性别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别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涉及的话题中,显性知识比隐性知识呈现的要多,陈述性知识比程序性知识呈现的要多。在上述四种知识分类中,显性陈述性知识占的比重最多,隐性陈述性知识次之,隐性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最少。我们从分析中可以发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话题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更多的话题还是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而这种“不适切”又是我们很难避免的,因为一些隐性的东西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对话题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具有适切性的话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及经验的丰富,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了解到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丰富的世界,能够学习和接触到自己生活中无法接触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科学合理地使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孟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及其迁移[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画面;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03

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能根据所学内容和图片提示表演小对话或歌谣。在小学生英语教材中,图片具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注解的作用,它也是教材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发图片的潜在作用,将会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起到助推作用。

一、认识画面,走进英语学习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要在感知大量的具体事件过程中,建立对事物相对清晰并且牢固稳定的表象,认识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进而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符号,即感知――表象――概念。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ou can I get there?在单元主题句型中,首先展示了一张城市各个建筑物的分布状况图,有学校、医院、公园、交通灯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然后出现两个孩子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关于问路及乘坐何种交通工具等。这里既有方位名词的表达,也有向陌生人打招呼、询问路径英语句型,还有生活情景的模拟。学生可以在观察事物方位关系的同时,把自己置身于生活情景中;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怎样和别人交流就能到达所要去的地方;假如你的城市中来了一位外国人问路,你会用英语与他交流吗?这些问题的解决和英语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在课文插图的指引与提示下完成。

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图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有关食物的教学中,教材将西红柿(tomato )、菠萝(pineapple)、西瓜(watermelon)、香蕉(banana)、柚子(shaddock)、(pomelo)、橙子(orange)、苹果(apple)等食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展现出来,学生看着这些食物,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他见过吃过的是哪些,没见过没吃过的又是哪些?学生的一番交流已经对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开端,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疑惑进入到新单词的学习中。

学生通过图画这一桥梁,连接起了课本语言与生活情景,又通过生活情景来感知事物的具体特性,让语言学习在图片、生活、文本、情景中穿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表演画面,让文本英语变为生活体验

很多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原因是英语的对话、交际、复述故事不像汉语那样自如,因为有语言障碍。如果用好教材中的图画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复述故事,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有一单元是关于购物的话题,学生看到课本中关于商店的图画后,兴奋不已,可是新鲜感过后,他们就像霜打的茄子,我在教句型时,用图片进行替换内容的练习,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学生对购物的句型有了掌握。之后,我就让学生离开座位,拿着课本中的图片找同学去购物。记得最清晰的一个细节是,从来不善言谈的小虎突然跑到我面前,有些结巴地对我说:“Miss yang,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an apple for my son.”学生哄堂大笑,虽然他紧张地把两个人的台词全说了,可是就在这样错误的中他张嘴说英语了,而且把那两个句型熟练地说了出来。

每一主题单元中都有Let us talk; Story time 这样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文本中图片的指引进行情景表演,例如,关于问路的对话练习,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带到大街上让他们询问陌生人,只能借助图片先学习方位词,这是教学重难点,当这一环节突破后,学生就可以把书本语言搬向舞台,在情景表演中运用所学语言。这样,学生学习到的语言不再是纸上死的单词、僵化的知识,而是有温度、有感情、有现实意义的语言。

三、创作画面,让世界文化相互渗透

教材中的画面丰富多彩,但是教师的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丰富,所以他们对课本中的图片无法引起强烈的阅读欲望,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看到图片上高鼻子、蓝眼睛的人物就会产生新奇感,因此,教师要让图片成为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造性使用 教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那么,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中如何体现这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

1、精心取舍。牛津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有很强的优越性。但由于地区和学生个别情况不同,教材的普遍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教材,使教材真正的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教材牵着学生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内容。

例如在3B第四单元中在教学数字时,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且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教师的课堂用语open yourbook turn to page…)中早已掌握。因此,在教学的开始环节我让学生欣赏“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通过歌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词汇,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在巩固阶段,我要求学生将课前收集好的有关数字的资料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有的收集了电话号码,有的收集了车牌号、门牌号,还有的收集了超市里的价格,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因此高涨。在反思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巩固阶段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相互之间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同时也让学生体味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尽力改变教材单一化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2、巧妙拓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展其文化视野,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进一步丰富英语的文化积淀,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英语文化背景资料。

2.1在3A、3B教材中:在“Colors”单元,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orange,brown,yellow,blue”等常用颜色单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颜色单词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如white在西方国家是“圣洁、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则意味着“疾病、死亡”;不少颜色单词同时还是人的姓氏,像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在“animals”单元,让学生了解“dog”在外国被视为与人一样尊贵的动物,因而有“love me,love my dog”之说,而“dragon”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之物,但在外国却是邪恶的化身。

2.2在4A、4B教材中:在讲解器官的单词后,适当引入有关的谚语或俚语,如green eye表示某人得了红眼病,嫉妒别人,而greenhand表示新手。

2.3在5A、5B教材中:学习了subiects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和学科有关部门的活动,以此激发其学好英语的兴趣。在学了“left,right”后,告诉学生这是体育口令的“一、二、一”。在学了“before,after”后,扩展“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然后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加强了before,after的重现率,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此类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

2.4在6A、6B教材中:在Holidays单元,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如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的对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

其次,在讲述比较级时,让学生练习“Eyes are biggerthan stomach”,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其含义,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这是中国人常说的“眼大肚子小”。我告诉学生这是一句地道的美国习语,看来中西国家有些是有差异的,但大部分还是相通的。学生们立即有了学英语的成就感,思维活跃。在学习better的过程中,让学生说Two heads are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情况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或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3、多方整合。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学生在学习每一新知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他们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思想方法,具备了一些必备的认知基础。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尊重并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原有认知,合理调整,充实教材。我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正式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A教材。3A教材将字母的学习分散到各个单元中以降低学习难度。事实上,学生事先对部分字母已有认识,同时从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能背诵并默写音序表),可以这样整合教材:①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母?你是从哪里学会的?②读一读:跟(录音机、老师)读字母表,对于难读、易混淆的如H、I、x、Z重点强调。③写一写:观察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找出其规律(大写字母占上两格),重点识记一些位置特殊的字母(i,g i等),同时强调字母的笔顺。④找一找:出示如ABC(字母表),CD(激光唱片),IO(智商),EQ(情商),QQ(网络寻呼)等缩写形式,并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缩写形式。这样的整合,既使学生掌握了教材规定的内容,又拓宽了其知识视

野,同时也加强英语与母语的联系,促进了学科融合,尤其是充分开发、挖掘了学生自身潜能,改善了教材落后于学生发展的一面。

4、沟通读写。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时代英语报》,晚上收看CCTV 10的希望英语,并做好好词好句摘抄工作:在英语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动画片或英语电影,从而将英语课堂衍生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做做“小练笔”。

例如,在学了5AUnit 2 A new house时,我要求学生来写写自己的house:在教学5B Unit 3 Hobbies时,让学生也来模仿课文介绍自己的Hobbies:学了6B Unit5The seasons后,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苏州的天气情况。这一写的过程,实际是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知识和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运用的过程。

实践证明,这种源自于教材资源的英语小练笔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发展个性,极大地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篇6

关键词 教师 教材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23.31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eachers' Satisfaction

about English Textbook in the Primary School

――Taking the Primary School of Jiushikou in Changyang as an example

ZHANG Le, YI Juan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xtbook in primary school ma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then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research has its unique significance because it's about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English textbook among the teachers. In this paper, by using SPSS20.0 statistical tools to analysis the relevant factors about teaching material satisfaction. There are two methods. One is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alysis and the other is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Through test date to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eachers; textbook; satisfaction

在基础教育改革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关系到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是链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有序教学的保障,是课堂中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满意度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体验,对教材满意度越高,积极的心理体验越多,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与评价。

1 调查的目的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提出“有条件的小学可增设外语”,“小学可在高年级开设外语”后,开设外语课程的小学数量快速增长。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小学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救师口村,是一所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师资力量并不丰富,由于现实条件约束,所以选取的教师的样本量较少。本文进行的是小样本分析,镇救师口小学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教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希望得到在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教师对英语教材的满意度情况。

2 调查方法

2.1 问卷的编制

本问卷参照了美国的NSSE调查问卷模板,结合心理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模板编制而成。根据教材的四个维度: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设计版式、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程度编制了一份问卷,共19道选择题。

2.2 调查对象

以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0月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为100%。

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问卷采用克郎巴哈 信度系数法来计算问卷的信度,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0.87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5级量表对A、B、C、D、E选项分别赋值5、4、3、2、1,并利用SPSS20. 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对新教材总体满意程度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总分的均值是64.45,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评价程度与满意程度还是较好的。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教材表示不满意,说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存在着一定问题。

3.2 影响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3.2.1 不同性别、教龄、学历、所教年级的教师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图1 满意度总分的直方图

由于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小学的教师的性别、教龄、学历、所教的年级都存在差异,我们这些变量定位自变量,来考察是否对小学英语教材的总体满意度产生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表1 不同性别的教师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表2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表3 不同年级的教师对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表4 不同学历的教师对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表1可以看出,P值为0.692大于0.05,说明在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显著性水平均为0.05),男教师与女教师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表2可以看出,P值为0.078大于0.05,说明在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显著性水平均为0.05),教龄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总体满意度并不受教师的教龄的影响。

表3可以看出,P值为0.129大于0.05,说明在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显著性水平均为0.05),来自不同年级的教师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表4可以看出,P值为0.808大于0.05,说明在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显著性水平均为0.05),学历对英语教材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3.2.2 教材内部因素与教材满意度之间的结果分析

(1)教材内容:

表5 这套教材中的词汇量充足

表5我们可以看出处于比较赞成和赞成的比例为35%和30%,可以得出这样结论人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词汇涵盖量还是比较充足的,符合小学生初级外语学习阶段的学习逻辑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表6 这套教材中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重复率高

表7 这套教材的语法编排方式适合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由表6和表7可以看出,这套英语教材虽然在语法编排方式属于从易到难,有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但是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大多教师都认为重复率过高,如何有机结合是大多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表8 这套教材做到了平衡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

由表8可以看出40%的教师不太赞成,并不认为此教材可以平衡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做到至善至美,这与我国现阶段教育状况有关,在小升初的压力下,在应试教育面前,我国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还是较差的,我们缺乏足够英语听力教室与语音设备,缺乏相应的高水平的外来教师的师资力量。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我们应当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提高。

表9 这套教材中配套习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由表9可以看出,这套教材中配套习题的难易程度适中。持比较赞成和赞成的比例均为35%。

(2)教材的结构:

表10 这套教材的话题选择生动有趣

表11 这套教材的话题呈现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表12 这套教材的题材是多元化(包括异国风情、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等)

由表10~12的数据可以得出这套英语教材的话题选择是比较生动形象的,话题呈现方式也比较合理,但是大多数教师否定了题材多元化的问题,在国外文化和风俗方面体现较弱,这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有关,小学阶段这是进行爱国主义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多元文化方面体现较弱。

表13 这套教材的文化主题体现了时代性

表14 这套教材的文化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表15 这套教材中文化主题的呈现方式符合逻辑

由表13~15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这套教材的文化主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和实际生活,但是并不具备很强的时代性,这套教材至今已使用十一年之久,内容已经比较陈旧,不利于知识的更新换代,知识的创新,也不利于启发式教学与学习。知识应当及时更新与世界当代现实情况相结合。

(3)教材的设计版式:

表16 这套教材中单元板块的顺序安排合理

表17 这套教材的字体大小合适

表18 这套教材的插图色彩分配合理

表19 这套教材的插图类型

表20 教材的装帧科学

表21 这套教材的整体设计科学

表16~2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设计满意度很高,无论是字体大小,插图类型,插图色彩,装帧设计方面均设计合理,符合教师的心理诉求。

(4)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程度:

由表22,23的数据得出,教师对自主性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有相应的诉求的,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不断自主学习过程提升自己,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转变教师角色,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学,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最终快乐成长。

表22 该套教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表23 该套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结论与建议

第一,教师对教材的总体满意度较好。教师的性别、教龄、所教年级、以及学历对总体的满意度并无显著差异。

第二,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设计版式、教材的适应程度对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有影响,教材设计版式的总体满意程度评价最高。

第三,要转变教师观和教学观,教材的设计应符合同时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反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也要教材本身的逻辑规律。

第四,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整体设计还是较为合理的,在多元化方面需要加以改善与提高,应适当设计国外风俗习惯、习俗知识趣味问答环节。但是知识的重复率较高,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应尽可能删减不必要的重复环节。另外应该强化教材听说功能。

第五,此教材的使用周期较长,不利于知识的更新,应及时调整和修订相关内容,增强知识的时代性和使其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当前,提高教育的质量尤为重要,教材作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发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与自主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同时成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丹.EEC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 律海涛.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学习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

[3] 杨华.浅议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满意度的关系――以《3ds max8动画设计制作》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0(4).

[4] 陈益芳,林健.学生使用教材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篇7

一、农村小学教学的特殊性

1.农村英语教育的外部环境与英语学习氛围较差。

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缺少正面地积极引导甚至是带来负面影响。

2.学校硬件条件差。

牛津英语教材是一套信息输入量较大的教材,有些素材需要在多媒体辅助下才能进行教学,而目前很多学校缺乏这些硬件设施。

3.教师综合素质跟不上。

教材在不断更新,而有些教师的教法陈旧,又不能迅速地接收到外界的新观点、新理念,而且有些学校的教师配备不足。

二、目前农村小学使用教材的特点分析

《牛津小学英语》学生用书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其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另外,这套教材框架脉络比较清晰,提供了丰富的情景设置,保证词汇的复现率,克服了英语学习氛围缺乏所带来的教学困难。这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教辅用书、录音磁带、光盘等。这样设计和安排,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书本、学生与书本之间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初步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但是鉴于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本教材话题材料中、高年级难易衔接脱节,高年级篇幅偏长,对于英语学习氛围极其缺乏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另外,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对显得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教材中的walkman 一词,学生学习时不太容易理解。

总的说来这套教材使用得比较成功,教学效果较明显。

三、教材合理化使用建议

1. 领悟教材、有效使用。

作为教者,尊重教材、领悟教材的意图是教学的第一步。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思考和认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实践中,我们一般先了解每一单元的话题、功能、任务,吃透教材设计意图;其次,将自己形成的初步见解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析和介绍相对照,在心中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最后,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到,教材作为一个地区共同使用的教学素材,必然只考虑到学生的一般情况,教材中提供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或是最合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学习的,只要领悟了教材意图,教学的方法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 活用教材、创造使用。

篇8

关键词:灵活;小学英语教材;调整;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69-01

灵活使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教材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通读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以便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的目标。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一)单元间的调整。如果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而且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例如:我 将5AU nit4 Halloween提前调整到万圣节前一个星期开始教学,整个一星期的教学围绕万圣节进行,了解万圣节的由来,西方国家过万圣节的习俗。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学会了制作南瓜灯,各式面具(制作好之后就用来布置教室),学会了“购买”万圣节礼物,学会了唱万圣节歌曲,学会了做万圣节游戏。在真正的万圣节这天时,学生在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里用英语开展活动。这样的调整促使学生学了就用,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认知的兴奋点被充分激发。

在阶段复习时,教师可以将属于同一内容的单词与句型整合在一起,以便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

(二)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连续性或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从而达到节约教学时间,并且能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教学5B Unit9 At the weekends 时,感觉到A部分和B部分知识点结合不紧密,于是就将各板块之间的顺序打乱平时教学,先将昆虫单词 B板块和大多数描写昆虫具体活动的D板块结合,再将A板块与介绍重点句型的C板块结合,然后再进行拓展性的练习E板块。这样的整合条理清晰,话题明了,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

1、补充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某些单元在介绍相关知识点时不够系统或信息量少,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及其它技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例如:在6A Unit5 On the farm 一单元着重介绍了过去式的规则动词,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却碰到大量的不规则动词。如果不补充,学生无法进行大容量的对话。于是,在教学完规则动词后我又补充教学了常用的不规则动词(这对于大多数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学完之后,对话明显丰富有趣了起来。

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增加文化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4B 在教学单词fork, knife, chopsticks时我适当补充了一些有关西方餐桌礼节的常识,并进行了中外文化的对比。教师应该在传授语言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2、替换部分教学内容或活动。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F板块,这个板块都是一些有趣的活动,意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有些单元的这一板块安排看似有趣,但操作起来困难,知识点训练的量不大,训练范围不广。这时候可以将这一环节重新设计。例如:5A Unit3 At a music lesson 的F板块,是在教室里捉迷藏,以训练介词的用法。但在实际中教室里很少有地方可以藏人,而且在猜测时仅限于个别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重新设计了这一板块。同桌两人,一人蒙住眼睛,另一人迅速将桌上的东起来,然后两人再进行对话猜测。活动变化之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活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教材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已经考虑到接近学生生活。但作为教师仍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因素,并善于开发教材,设法将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如在教学6B Unit3 Asking the way时,结合学校外道路、景点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扩展这一课。让一位学生扮演外国人或从其它城市来的游客,对这个镇不熟悉,要问路,并由学生来当导游指路。将书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二、结束语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把握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应依靠课本而不依赖于课本,超越课本而不脱离课本。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应在熟悉新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一、引起学生对教材的注意

根据心理学特点,人们对新事物或变化中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会对它特别感兴趣。要使学生

充分利用教材就必须让学生注意教材,对教材上的内容感兴趣。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上的热点(敏感点)出现或变化,来刺激学生的神经元,让学生引起注意。例如,5B Unit10 中的插图,是一副十分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处身于大自然中,学生感到新鲜,容易一起注意。教师还可以利用图中的小昆虫来增加动感和趣味性。

二、激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任何发生变化的事物都会一起人们不同程度的注意,但注意是短暂的,无意的。要使学生对教材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必须在学生产生短暂无意注意的时候,激起对教材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呢?

1. 应用举例。在学生无意注意产生的同时,教师适时地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应用事例,唤起学生的求知和尝试冲动。例如,高年级学生对香港警匪片中的“Yes, sir”“Yes, Madam”最熟悉。因此,在教学5B Unit6 A PE lesson时,教师可先说”Yes, Sir”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求什么场合什么时候使用“Yes, sir.”。这时,他们就会自觉地从教材中去寻找。

2. 设置疑问。这是常用方法,可分为:

(1)课前设置疑问。就是在对话开始前,设置疑问,存下悬念。这种方法对话中有很多出,他们均位于每篇对话的开头。

(2)借用单元题目,引发学生急于知道结果的强烈心情。例如,5B中10个单元就有8个可作为问题。如Unit4 An English Friend教师可设问:Whose friend is English? Is the English friend a boy or a girl?等等。同样4B 中的Unit6 Let’s go by taxi.和6B中的Unit 1 Who's younger?等。

三、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上的内容

在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有一种使用教材寻求知识的冲动后,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指导,让学生使用教材,用好教材。具体做法是:

1. 充分利用课中插图。英语教材上的插图很多,而且反映了本科的主要信息。因此,根据课中插图所反映的情景,知道学生看明图意,化解课文中的难点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均离不开插图的提示。

2. 充分利用课后《补充习题》的内容。在《补充习题》上附着每课的练习题,它是用来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学习效果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可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明确目的,知道自己学习这课要达到什么程度,学习些什么内容。同时对预习、复习、理解课中内容及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充分利用课文录音。英语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每课均配有朗读录音带。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录音,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有了录音带学生能独立地利用教材进行朗读训练,而且语音语调正确,语句感彩丰富。

4. 充分利用分单元词汇表。英语教材后面有两张词汇表,其中一张是根据课本上单词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词汇表中词汇按序排列的特点来阅读和熟记课文。

四、指导学生归纳教材上的知识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因此,知识点要经常性地分析与归纳。平时经常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要点、难点、疑点,并对这三点加以分析,归纳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才能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才能起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平时常采用:

1. 顺求法。根据教材中的编排体系进行归纳。即第一次遇到则做记号,第二次遇到抄录比较,第三次遇到则寻求相同之处,第四次遇到则分析特点,第五次遇到则归纳总结。例如,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的English,England,Chinese,China等的教学。第一次出现是在3A Unit11 A boy and a girl中I’m an English girl.和I’m a Chinese boy.第二次出现是在3B Unit 1 My school bag 中的What’s this in English?和What’s that in English?教学中帮学生把上面几句抄录在一起,并作比较。第三次出现是在4A Unit4 I like…中的What’s this in English?和What’s that in English?第四次是在5B Unit 1 A new term中We have Chinese, English, Maths and Science.这里出现的Chinese 和English为科目名称。第五次出现是在5B Unit3 Hobbies中,I like collecting Chinese stamps.到此,再进入到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的学习,则归纳总结出国名、语言及国籍的形容词。

2. 逆求法。当发现问题时,回忆以前学过知识中的相关内容,并汇总后分析总结。

3. 讨论法。即当一位同学发现问题,则其他同学充分利用手种的教材,一起来寻找出现的知识点,一同分析归纳总结。

五、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创新地运用知识

教材上的内容会读会背还不能说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材仅是一个范例,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开拓创新,最终达到脱离教材进入实际应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采用下列方法来使学生逐步摆脱教材。

1. 仿造法:即根据教材上的句子、对话或课文,学生进行替换练习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仿造对话课文。平时我们常采用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熟练,使学生适应不同情况下的句子内涵。也可采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模仿教材上的对话来进行pairwork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例如,4A Unit6 Whose gloves? 学生可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互模仿练习。

还可采用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模仿教材上的课文,写短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特例法:借用课文中的某张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借用课中出现的短语,进行供材写作;借用课中或课后的词汇,用所给的词汇写一段话。例如,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F部分的插图和提示信息,依照本单元E部分的课文进行看图说话等。

3. 创意法:即把所学对话或课文中的场景、内容、人物、体裁等的某些方面进行改变,让学生创出新的对话或短文来。例如,对照5B Unit8 At the weekends,创出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或创出了解朋友的周末活动的对话。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99-01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配备了大量的教学材料供参考:除教科书之外,我们教师还有活动手册、练习册、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录音带和教学光盘等等配套的教学材料可供教师们参考和使用。但我们使用率最高的仍然是教科书。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的其他课程资源,作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比如根据本地区季节特点,不同时期周围的上市的蔬菜、水果均不同,颜色不同,还可以根据学校安排的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开运动会前就可以教学内容可调整成有关运动方面的。甚至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现行热播的动画片内容来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指的是教师根据单元内的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单元之间的调整 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教科书中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比如,单元之间有蔬菜、水果、运动、季节等相关内容的,将它们进行调整、重组后再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教学对象,改编教学内容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具有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的儿歌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对于初学者心理上可能对英语有些恐惧排斥,如果我们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课文改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并伴随一些动作或音乐进行教学,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既可以放松肢体,又可以轻松的掌握所学内容。以歌促学,寓教于乐,且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的教科书中有些内容略显枯燥单一,此时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景,变静止的文字为活泼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们在说、玩、唱、演中体会、理解和运用语言。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或一味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就没有真实感受,而且对句型也会把握得不够好。此时,教师如果把课堂设在操场上围圈而坐,接着叫一些学生进行时装表演,边说衣物的英文名称边展示衣服。没有了课堂的限制、真实又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其中,并且切实地感受到购物的乐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要学的内容。如此地活化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非常受师生们的欢迎,而且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