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龄教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混读班;入学认知准备;儿童发展;影响因素;农村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3-0017-04
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混读班具有以下特点:学前儿童通常在同一个小学一年级中连续混读、跟读几年:通常使用小学教材;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关注学龄儿童,较少关注学前儿童。当前我国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湖南、甘肃、广西、内蒙古、贵州、江西、宁夏、云南等)的农村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混读班。
混读班对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有促进作用吗?如果没有促进作用,其原因何在?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我国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将混读班儿童与幼儿园儿童、学前班儿童和散居儿童对比(测查时被试均刚升入小学一年级),探讨混读班受教育经历对贫困地区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Bracken基本概念量表(修订版)(BBCS-R)测查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该量表共分为11项分测验,前6项构成了入学准备基本概念测查,后5项构成了入学准备综合概念测查。研究者还对被试儿童父母进行了育儿历史问卷调查。之后,研究者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辅助使用实物分析法和观察法来探讨影响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
研究者选择了不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小学校长、镇幼儿教育管理人员和具有不同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的家长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包括混读班产生原因、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班级师资、一日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及实施等,并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将问题进行分解。结合以上问题和被访者提供的信息,研究者在访谈中进行了追问。之后,研究者将访谈录音加以转录和类属分析。
在调查各个小学的混读班时,研究者还收集了混读班的作息时间表、教师教案、座位安排图等资料,希望据此分析教师的教育观念。
为深入了解混读班儿童的受教育状况,研究者还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研究者对混读班的一日课堂活动进行了拍摄,共拍摄课堂活动5节。
二、研究结果
1.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
参与测查的儿童共203名,均为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被试儿童平均年龄为85.72个月,除去年龄过大和过小的儿童,共保留儿童174名,其中具有学前班或幼儿园教育经历的儿童各51名,具有混读班教育经历的儿童41名,学前时期散居在家的儿童31名。
研究者将学前教育经历类型、性别、民族、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影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多个可能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多个项目上的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分析显示,性别、民族、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影响均不显著,且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学前教育经历类型在所有项目上的主效应显著。
随后,研究者将儿童的测查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学前教育经历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具有不同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在入学准备基本概念得分、入学准备综合概念得分和入学准备总分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无论是基本概念测查得分还是综合概念得分,抑或是认知准备总分,具有幼儿园或学前班教育经历的儿童均好于具有混读班教育经历的儿童,具有混读班教育经历的儿童与散居儿童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在农村贫困地区,即使儿童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不同学前教育经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进入小学之初,与学前班和幼儿园相比,来自混读班的儿童发展落后,混读班教育经历对儿童在小学一年级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影响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
研究显示,儿童较早进入保育机构对其入学准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低收入或者少数族裔儿童而言。学前教育是对家庭教育不足或不利的一种重要补偿。那为什么混读班教育经历没有促进儿童的发展呢?这主要与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有关。
(1)课程安排
在混读班,尽管同时有小学生和学前儿童,但课程安排和普通一年级一样,使用的教材也是普通一年级的教材。在上课时,教师基本上都将学前儿童当作一年级小学生来辅导,只是在纪律、作业等方面对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研究者实地观察发现,混读班的实际教学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比如,在座位安排上,教师有意将小学生与学前儿童分开,或者两边为学前儿童,中间为小学生,或者前几排为小学生,后几排为学前儿童;在一日安排上,课程表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一样,一堂课上40分钟;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按照一年级的教材上课,没有针对学前儿童的教学内容;在布置作业上,“一年级的都要写作业,学前儿童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包含学前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进行教学。一年级的课程显然不适合学前儿童,教师又没有设计针对学前儿童的教学内容,所以混读班中的学前儿童在认知方面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2)师幼互动
在混读班,教师要保证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对学前儿童的管理只局限在保证安全、约束纪律方面。只有个别发展尚好、能跟上一年级学习进度的学前儿童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以数学课“认识时间”为例。在教师的20次提问中,仅有两名学前儿童获得了被提问的机会,其余幼儿大多东张西望,不专心听课。
由此可见,即使在混读班中待两三年,学前儿童一直处于受忽视的状态,这种长期得不到关注的状态自然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3)管理
访谈发现,县教育主管部门对混读班持“不允许”但“默认”的态度。一年级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将学前儿童放入一年级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对于混读班,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说法是,“按规定是不允许的,这些地方不足龄的学生是不上报的”。县教育局管理人员也知道存在混读现象,但表示“一旦孩子进入一年级。我们就不好掌控了”。可以想象,上级管理部门对混读班
默认但不管理的态度自然会影响到乡镇和各个小学对混读班儿童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发展,导致混读班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散居儿童无明显差异。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开办混读班,“(学前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不得搬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不允许和小学生合班进行复式教学”,但是时至今日,混读班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混读班的存在有当地的实际原因,家长和学校都出于各种原因将学前儿童放在一年级跟读多年,他们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期望是极低的,这也影响了混读班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思考
1.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混读班的管理
面对混读班现象,到底是该严厉禁止还是该重新思考其定位和管理,这是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混读班的产生是由当地实际状况决定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断然禁止和取消混读班,既无法满足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托管需要,也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允许混读班存在,但必须对混读班加强管理。
就混读班而言,保证儿童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将混读班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分开,7岁以上的儿童组成一年级,7岁以下的儿童组成混龄学前班。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在要求学校开办独立学前班时,应为其提供一间开办学前班的教室,为其提供桌椅等教学用具,并为教师提供一定数额的工资,工资不足部分由小学从学前儿童缴纳的学费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要规范对学前班的教学、教材、经费等的管理。比如在经费管理上,学前儿童缴纳的费用应用于改善学前班的室内外环境,用于购买玩具等,禁止用学前班学费补贴小学经费。
在无法废除混读班、改办混龄学前班的地区,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首先不要将混读班与普通一年级进行比较。在对混读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普通一年级标准的基础上,下调几个百分点。这样,任课教师压力减轻,也将会有更多时间关注班级中学前儿童的发展。其次,将对学前儿童的考核放入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之中,将对混读班中学前儿童的发展评价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这样会迫使教师关注班级中学前儿童的发展。当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不是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而是口头测试或者观察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数数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再次,为任课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混读班确实难教。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教师一起讨论,交流经验。该地教师对混读班并不陌生,不少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教育主管部门又置之不理,所以任课教师之间交流甚少。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门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混读班任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面对混读班的特殊情况,任课教师要改变班级教学形式,采用统一上课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兼顾班级中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一方面,音乐、体育、美术、游戏等科目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参加。这些科目操作性强,动手机会多,小学生和幼儿都喜欢,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可以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对儿童认知要求较高的科目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尤其是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学前儿童很难跟上教学进度。这时教师需要实施复式教学,即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同一位教师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不同教学。
篇2
关键词:混龄教育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①[研究者认为,混龄教育不是这样的一些班级:出于方便而将两个年级随意放置在一起;实施呆板的能力编班;不关注儿童的兴趣或儿童进入更高年级的动机;只强调智力领域(抽象的、学术性的、学科的技能)的学习;期望儿童学习时一个人安静地、单独地做练习,或者参与教师主导的小组活动;教师作为“讲台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讲台上指挥一切;学习的科目相互独立,各个科目概念间的联系甚少;把每天划分成用于学习每个科目的单独学习时间,未把学习看成一个整体等(AnnBingham,1995,AASA,1992)。②[混龄教育是和同龄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龄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素质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鉴,对我国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混龄教育是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③[是在批评同龄编班的基础上得出混龄教育这个概念的。在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后,人们普遍采用同龄编班,使受教育的对象数量扩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师资,便于组织、领导和实施。这些优点使同龄教育一度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④[但是,同龄编班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同龄编班无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没有反映儿童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排斥了那些不具备相同经验的儿童,导致了儿童在班级组织中的不同地位,存在培养儿童独创性和信息反馈不足等问题。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南京的张赤华在提出混龄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开展混龄教育活动时,他认为混龄教育有以下三个意义:一是弥补家庭生活的不足,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形成;二是提供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三是满足幼儿成功的需要,促进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华爱华也提出了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分类。西南大学的刘云艳认为混龄教育有三个实践价值:一是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是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混龄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感。华东师范大学的武建芬还专门讨论了混龄教育中的间断性混龄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意义。综合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们有必要把他进一步的深化,从而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二、混龄教育的分类
我们在谈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之前,还应该了解一下混龄教育有哪几种类型。混龄教育通常是分为两类:连续性混龄与间断性混龄。⑤连续性混龄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龄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实行。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很多幼儿园的硬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连续性混龄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采用得很少,也不是很适合我国的国情。间断性混龄是指每天一个时段或是一周一至两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现在凡是尝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分段的混龄教育。但这种混龄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时间的间隔,异龄伙伴之间的熟悉程度难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的学习需要刺激重复出现并且时间间隔不能太久才可能习惯化、敏感化,从而产生高效的学习。
虽然间断性混龄是现阶段最适合我国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我认为它不如连续性混龄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混龄教育会在我国普遍采用,但最初都将以间断性混龄间的形式出现,逐步的将发展到连续性混龄,最终连续性混龄将代替间断性混龄。
三、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1岁以内的年龄差别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育,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一致的。而这种同龄编班较少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⑥[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我们的教育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与异龄儿童的交往机会,然而这样却限制了幼儿和异龄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学习,这是有悖于幼儿的天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3.1混龄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其代表作《社会心理学》中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⑦[这种学习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组成部分。他还认为,有些行为学习者不必亲自体验,直接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接受一致的间接强化而学习。而儿童的语言的学习和其他的行为的学习也是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得来的。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他们通过观察同伴或成人的行为而形成自己的间接经验。这说明,榜样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混龄教育又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和多种多样的榜样。年幼的幼儿通过观察年长的幼儿玩耍而学会一些玩具的玩耍,观察年长幼儿的角色扮演,观察年长幼儿的生活习惯等等,甚至涉及年长幼儿的各个方面;而年长的幼儿则可以借鉴年幼的幼儿的奇特的想法,来充分实现他们的能力等。
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他如何与环境发生作用。正如皮亚杰的理论中所说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由幼儿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语言。语言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模仿他人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编排方式把语言材料加以重新组合和改变,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一起,他们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所处的语言阶段也不一样。年幼的幼儿通过模仿年长的幼儿的语言,更快地学会语言,年长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纠正年幼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幼儿的智力发展方面,由于幼儿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接触,年长幼儿的广阔的视野和知识,让年幼的幼儿模仿学习,使年幼的幼儿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幼儿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混龄教育的开展,为年幼的幼儿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为年长的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3.2混龄教育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皮亚杰认为,同龄儿童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阶段之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然而这些阶段并不绝对与儿童年龄相符,各个阶段儿童的发展会因社会环境和习得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加速或延缓。⑧[因此,儿童需要与同伴和环境互动来促进学习。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同伴之间的认知冲突迫使儿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幼儿与各种发展水平的同伴进行互动,会增加同伴的认知冲突。幼儿与同伴的关系不同于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在成人与幼儿的关系中,成人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幼儿则处于被动或劣势地位,幼儿可能屈从于成人的权威而接受自己并不理解的观点;幼儿与同伴之间关系的建立通常是基于一定的合作,感情的共鸣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活动,主动探究问题,主动操作等的倾向。皮亚杰认为,没有与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个体永远不能把他的运算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想法,有助于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冲突的发展。幼儿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接受刺激,得到良性循环,从而使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增强了幼儿体验、任职、发展的机会,并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感。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榜样,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也不可能按照统一的要求教育每一个幼儿,必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多层次的目标和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这样就从客观上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选择,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无拘无束、充满自信的进行活动。幼儿的心情放松后,就更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创造和实践中去,更能体验大批成功的快乐,同时成功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3混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我们这里仅作部分的说明。有的学者认为,混龄编班将不同年龄跨度(一年以上或更多)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⑨[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集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一个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家庭气氛,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往的需要和合作学习的需要,对幼儿的角色扮演、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我在《浅谈幼儿攻击的矫正策略》一文中,我们曾经谈到过幼儿园存在大量的攻击,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最新研究表明,同龄幼儿在一起易产生攻击,而异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年长的幼儿由于荣誉感、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作用,会表现出比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是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系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关系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3.4混龄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情感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促进他们不断繁荣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拥有区别与以往的角色和地位,幼儿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关系环境,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既让幼儿体验到了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敬畏、钦佩或嫉妒,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系、爱护或轻视等。因此,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对各种情感的敏锐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幼儿过多的体验不健康的情感,如傲慢、轻视、嫉妒等,把幼儿的同伴关系引向关怀互助的方向,为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打好基础。
混龄教育还有效的增加了幼儿与其他幼儿交流的层面,是多角度的,也是扩大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增强了幼儿读积极情感的敏锐性和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锻炼了幼儿的情感控制能力。年长的幼儿的积极的行为为年幼的幼儿提供了正面的良好的榜样,并由于年龄的相近而更具有感染力,因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的幼儿交流可逐步的克服自己的消极的情感(如胆怯、任性等);年长的幼儿也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愿意在与年幼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自觉的展现积极的情感(如谦让、耐心等),克服任性霸道等消极的情感。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幼儿克服消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对积极情感的认同和渴望。
3.5混龄教育对我国独生子女教育具有补充作用
由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不能弥补这种不足或缺失,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独生子女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犹如台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混龄教育可以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补充,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混龄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在与异龄幼儿一起活动时,这个环境给幼儿造成了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气氛,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爱、互助等,也让幼儿学会了谦让和耐心等良好的情感。
3.6混龄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混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的现有水平与幼儿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他们相互挑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年幼的幼儿与年长幼儿之间自然存在差距,年幼的幼儿想年长的幼儿询问和模仿,而年长的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向年幼的幼儿解释和说明,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超越他们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水平,又力所能及的发展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争取达到“最近发展区”所能叨叨的最高水平,使幼儿的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内得到充分的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结论
混龄教育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当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幼儿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根据本园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园的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达到发展幼儿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充分了解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对混龄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多的方面,而且都是很有价值的,这里仅对意义做了阐述,剩下的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邵郊.生理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吴式颖.外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J].2005,2
[8]武建芬,称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教育[J].2006,2
[9]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J].2006,2
[10]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3
[11]刘永明.幼儿混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9
[12]LiLian.KatzNongradedandMixed-AgeGroupinginEarlyChildhoodProgramsERICClearinghouseonElementaryandEarlyChildhoodEducationUrbanaIL1992-00-00
[13]教育大辞典[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9-50
[14]徐汉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25-133
[15]胡世发,王艳华.早期教育与天才[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208-211
[1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1
[17]中外教育思想全书[J].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1002-1004
[18]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41
[19]小雨.让孩子在奖赏教育中成长[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1-31
[20]耿聪.儿童早期教育浅析[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04
--------------------------------------------------------------------------------
①引自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J].2006,2
②引自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3
③引自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3
④引自刘永明.幼儿混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9
⑤引自武建芬,称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教育[J].2006,2
⑥引自武建芬,称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教育[J].2006,2
⑦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篇3
陈丁鸿简介
美国Indiana大学教育学院硕士,两个孩子的母亲。著有畅销书《带着孩子去旅行》《在美国上小学》。近年来,致力于家长心理,亲子关系,以及儿童教育和发展相关领域的咨询研究和投资。为多家杂志、网站、电台、电视台的特邀教育专家和撰稿人。
“蒙氏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多感官、有顺序的,并且具有自我纠正功能,有助于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和概念。例如,实际生活领域里使用钳子这一项活动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有趣的,这项活动让孩子的手变得更灵活,对以后书写有帮助。通过形象化的实物来理解是蒙台梭利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通过实际的物体和珠子来学习数数。他们可以看到,随着数字增大,珠子变得越来越长,也可以看到乘法、减法等运算原理。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可以很容易地过渡到抽象推理。
陈丁鸿
育儿经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所谓自然人,就是绝对平等、自由和善良的人。在他看来,培养自然的人,就是要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秩序为基础,让儿童自然地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
他认为不应为儿童确立不可及的目的,不能迫使儿童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应当让儿童自由自在地生活,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想他喜欢做的事,因为自由是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
蒙氏善以教具来引起孩子们自由活动和自动学习的精神,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由与独立,蒙氏强调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照顾自己,照顾周围环境,待人接物的能力。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课程表
陈丁鸿
育儿经
这些日子,我一直注意观察蒙台梭利学校,我的蒙氏的自由学习理念也是建立在指导的基础上,有益的诱导才能达到自由学习的初衷。
我曾经听人说过“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所取的就是“平等相待”,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那么孩子会以同样的爱回馈给父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为善的品格。
国内蒙台梭利幼儿园与
美国私立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区别
1.混龄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较突出的一个模式,这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由于采取混龄式,使得蒙氏教室中日常生活教育活动存在于一个较真实的小社会中,值得提倡和借鉴。但在国内,混龄教育的阻力来自于无法与小学衔接,因此无法取得家长的认可。
2.美国蒙台梭利幼儿园教师重心在孩子的工作上,生活方面照料少,如孩子们在家吃早餐,中餐也是自带,午睡的被袋自带,没有晚餐。国内幼儿园在生活方面照顾得细致些,家长不用为孩子的饮食费时费力。
3.美国蒙台梭利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少。没有国内的晨间体育活动、早操、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等。
4.美国蒙台梭利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较少,一般就是“走线”、音感训练和音乐欣赏,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国内的音乐活动有较完整的体系,如歌唱训练、韵律活动、节奏感的培养、音感的训练、乐器的认识和使用、视谱、创编等。
值得学习的地方
1.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从幼儿阶段向更高年龄段延伸,开办有蒙台梭利小学。
2.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不提倡奖惩。蒙台梭利幼儿园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聪明的、优秀的,从不评好孩子或给孩子贴红花、插小红旗之类的活动。
3.蒙台梭利幼儿园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教师的责任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帮助孩子去完成孩子应该完成的有益活动。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收拾自己的物品等。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窒息孩子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混班的好处
以前对不同年龄段的混班还有些顾虑,现在越来越发现混班有挺多好处。不仅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模仿年长的孩子,而且年长的孩子在帮助年幼的孩子时,也可以增强自尊和自信。
蒙台梭利博士观察发现,总体上,孩子在社会需求和认知能力上表现出阶梯式跳跃性的发展,而且是每3年实现一次大跳跃。孩子可划分为18个月至3岁,3岁至6岁,和6岁以上。
这种3年分龄方式让每个班级都像一个家庭式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生。有更多的有经验的孩子可以分享自己所学,在分享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在不断重复分享中,孩子会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方面。当孩子掌握了一门知识,就有机会在自己的小组中传授。
陈丁鸿
育儿经
篇4
童年是人生最自然的时期,是天性保存最完全的时期,是潜在人性内容最完美的时期。正确而适当的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茁壮成长,而不恰当的“开发”“开掘”则会令其受伤甚至毁灭。本文着重对现今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应对方案。
关键词
小学化 学前教育 混龄教育 幼小衔接
幼儿如同一粒种子,只有按其天性与适宜的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才能萌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而我们成人应当尊重其本能、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表达。但出于种种原因,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却普遍存在。笔者现就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师资本身的因素
(一)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学历水平相对较低
现在农村幼教师资的主要来源还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但数量上远远不够,而且相对集中在农村中心园。农村一般园则主要依赖于一些幼师函授毕业生,更甚是些从小学代课岗位上下来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走上学前教育岗位,把一些成人化及教小学的经验带入到幼儿园中。
(二)接受培训、教研、观摩机会少
农村的幼儿园往往是一个班一个教师,就像俗话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就造成了她们必须从早到晚都在班上照顾孩子,由此,她们接受培训、教研、观摩的机会并不多。由于缺乏必要培训、教研、观摩,她们对新《纲要》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对教材、新理念也概念式模糊,因此无法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理性的反思,更不能在理解和领会《纲要》与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了解儿童的需要,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因而在教学活动时,没几分钟就完成了活动,多余的时间只好让幼儿来识字、学计算。
二、教学环境的因素
客观条件差也是导致理论脱离实践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相对资金投入得较多,但仍然有不少幼儿园设施不齐全,活动材料缺乏,教师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教具,活动方式也比较单一。
有些教师虽然懂得应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观察力等。然而,“安全第一”的要求,儿童好奇爱玩但缺乏安全意识的天性,使得教师畏首畏尾,不敢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三、混龄教学的因素
如今在农村少数幼儿园还存在着混龄教学的形式,即在幼儿园里把至少相差两岁的3~5岁儿童组织在同一个班级内,让他们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往往这种班级只由一位教师带班,并要求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两种不同教学活动,在给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教学活动时,为了不受另外一个年龄段孩子的打扰,于是教师就给他们布置写字、做计算的活动,让其安静下来。
四、幼小衔接的因素
(一)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
记得有一位家长曾对我说过:“我姐姐的孩子上小学以后,总是跟不上,就是因为你们幼儿园老师在学前教育期,没让孩子写字、学数学。”家长的这种误解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读书,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因此,一谈到对孩子进行教育,就认为是要孩子学识字、学计算。在农村有这种误解的家长不在少数,某些教师为迎合家长、争取家长的好评,同时为了减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便在一日教学活动中给幼儿进行识字、学计算活动。
(二)教师的担心
因为幼儿面临入小学,大班的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于是教师就逐渐地对幼儿进行识字、计算的教育内容,甚至教幼儿学习小学的课程,布置家庭作业。
如何使农村学前教育既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又为幼儿入小学奠定基础呢?针对以上造成农村学前教育 “小学化”倾向的因素,我们可作出以下四点对策:
1.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再教育是教师队伍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理论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够强的现状,可通过调整整顿、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继续教育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
2.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为主,并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是一种很好的社会性学习。
农村幼儿园虽然室内外操作材料比较少,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却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春天的野草、野花、各种树叶;秋收的稻谷、玉米;田野里的藤、茎、果实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将这些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可为活动区域注入更多的活力。比如我园让中班的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采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在采集过程中,父母自然而然地会给孩子介绍种子的名称,孩子就会自然地去观察辨别这些植物种子的不同之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丰富了孩子的知识。
实践证明,幼儿往往喜欢那些价格不高的、低结构化的、来自生活中的游戏材料。因为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能充分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现成的玩教具,可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丰富区域活动材料的形式。如可让教师和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品瓶子投放到“理发店”; 牛奶盒投放到建构区里;幼儿把以前自己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可变成“娃娃的盛装”……
3.如何实施混龄教学。
事实上混龄教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1)在混龄学习班级中儿童与自己知识技能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他人合作时,认知技能可以得到巩固和加强,认知上的矛盾会促进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2)不论儿童是作为新手向年长者学习,还是作为熟练的操作者教授他人,他们都会从共同分享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混龄教学在实践层面上讲具有积极意义和成效,那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如何避免小教化倾向呢?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可能性是多样的,因此混龄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不分年龄,按幼儿的兴趣来组织活动;按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分组;根据需要,打乱组合,组织一些全体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这些活动形式。
4.依据《纲要》精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5
一、积极推进多层次的阅读活动
英国小学校积极开展多层次的阅读活动,提供特色阅读场所,进行阅读表彰。
1.开设“指导阅读”素质教育课程
在英国的小学校中开设 “指导阅读”课程。“指导阅读”即由教师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在学生阅读时予以指导。研究表明有指导的反馈式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词语认知力、阅读的精确流畅度和理解力。“指导阅读”已被纳入英国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中。教师在“指导阅读”课堂中依据阅读进度、阅读级别等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约8人,教师与学生们共同阅读,集中指导。在“指导阅读”中没有指定的阅读教材,教师会依据不同小组的状况为每个小组选择适合的图书。同一小组成员将阅读相同的内容, 教师对每小组进行一对一指导,如标出关键词汇概念、优美语句,提示注重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阅读并不是单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更侧重于对阅读困难学生给予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该课程中要求教师使用流动记录,运用观察与谈话等多种方式,记录并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困难以及实际阅读水平和能力。
在“指导阅读”课程中,有时会阅读选取出来的文章段落,但多数情况下会挑选适合某小组阅读能力的短小单行本图书。“指导阅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阅读活动使每一位同学能够充分有效发挥个人的阅读能力,最终目标是达到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
2.与社会力量合作推广阅读活动
英国为世界上最早推出“阅读年”概念的国家,1998年实施第一个阅读年。政府鼓励学校、图书馆与企业、媒体以及民间组织结成伙伴,全方位地推广阅读。英国学校积极联合社会企业、民间团体组织的力量,举办特色学校阅读活动。如较为著名的“足球阅读教育计划”,是英国人气的职业足球队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支持地方学校的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计划之一。为配合小学素质教育,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每年向职业足球队专用球场和练习球场附近40余所学校提供相适合的教材套装,套装中不仅包括儿童图书、指导用书,还包括赞助教师进修,资助参加相关活动等。很多学生通过参与“足球阅读教育计划”的相关活动,产生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倡导配对阅读活动
“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PSHE)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 英国,2011年9月起设置成为英国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课程。PSHE课程包括个人教育、社会教育和健康教育三大领域,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为配合该课程的有效进行,英国学校为学生积极提供儿童与不同年龄人相互接触的场所, 不同年级间的混龄配对阅读和成人与孩子配对阅读是PSHE课程内容之一。
(1)不同年级间的混龄配对阅读
在英国小学校中,不同年级间的学生们组成配对,构建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孩子社会”。如学校会特意设置容易发生争执的游戏空间,当低年级学生间发生争执的时候,照顾他们的高年级学生就会过来进行裁判调解,直至低年级学生和好。在阅读活动中学校倡导不同年级学生间的混龄配对阅读活动。该活动通常在中午午饭后的休息时间进行。高年级学生会邀请自己的配对低年级学生去图书馆或其他阅读场所,进行一对一的阅读讲故事,推荐阅读书目等活动。混龄配对阅读活动基本上是学生之间的自主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但学生们非常积极,通常在午休时各个阅读场所都非常拥挤。
(2)成人与孩子配对阅读
英国成人与孩子配对阅读基本上是一对一进行的, 学校会雇用支持成人与孩子配对阅读活动的助教。在成人与孩子配对阅读中,首先根据孩子的阅读喜好、阅读能力挑选出适合的图书。针对孩子的阅读水平,配对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成人和孩子一起放声阅读一段后,让孩子继续单独放声阅读,成人观察孩子的阅读水平,之后再一起放声阅读后,针对故事内容成人进行提问,与孩子共同探讨,引导孩子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力。再如在动物观察配对阅读中,阅读的素材是关于某种动物的图书故事和动物百科图鉴。教师一句一句地朗读所观察动物的生态状况,然后进行提问;孩子将选取老师阅读内容中的重要信息用绘画表现出来;教师进行提问以掌握孩子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和孩子共同阅读动物图鉴,结合动物图书的内容进行讨论。
二、设置特色阅读场所
为了有效配合阅读活动的进行,英国学校积极设置具有特色的阅读场所。
1.故事巴士
在英国某小学的操场中放置着被称作“故事巴士”的阅读设施。“故事巴士”是在地方艺术家和家长们的共同协助下,由废弃的双层巴士改造而成的。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目,车体采用卡通图案喷漆装饰,巴士内的地面铺着鲜艳的绿色地毯。该“故事巴士”是学生们午休期间的阅读场所,可容纳15人,由五年级以上小学生志愿者三人轮换进行管理。利用“故事巴士”的孩子们需在入口处脱鞋进入, 在“故事巴士”内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故事巴士”的利用者有同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不同年级的孩子会将其作为“配对阅读”的读书场所。
2.特色阅读室
大多数的英国学校会设置具有特色的专门阅读室。如某小学校除了在二层拥有较大面积的图书室外,在一层还特别设置了特色阅读室。该特色阅读室在外观设计中将方形房间改造成不等边六边形,地面铺设有地毯,墙壁上绘制着著名的绘本卡通形象。在入口的墙面旁是书架,书架中放置着书箱。书箱依据不同阅读水平、不同学年进行摆放,书箱表面用标签标注不同图书的难易度,即首字母“L・M・H”,表示“低(Low)、中(Middle)、高(High)”不同阅读难度。该特色阅读室内放置有书桌、椅子,为学生休息时间读书、“配对阅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3.ICT阅读室
1988年英国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例入全国统一课程之中。2000年的教育改革中将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与通信技术,简称“ICT”,提出ICT不仅是学习的一项内容和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更是提高个人素质和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
依据ICT理念,英国某小学针对识字障碍现象特意设置了个别学习场所“ICT阅读室”。即在计算机阅读教室的电脑中安装“Reading Plus”软件。“Reading Plus”是由Taylor Associates Communications公司开发设计的包括不同难度水平知识的学习支持软件。学生们事先在预约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在规定时间来到计算机教室利用。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欲望,在计算机阅读教室墙壁上装饰着奖状的样本和玩具,学生们通过了“Reading Plus”中的某等级后就会得到奖状,并能从助教手中得到玩具等奖品。
三、进行阅读表彰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多元化阅读,英国学校积极开展阅读表彰活动,表彰在指定计划时期内阅读成果突出的学生。
如某小学校为阅读成绩优秀的孩子颁发胸章,授予“阅读英雄”称号。达到“阅读英雄”的条件是阅读5册图书,撰写读书笔记,并在图书室进行展示。为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在图书馆的墙壁上也会贴着“寻求阅读英雄”的海报。“阅读英雄”活动是由学生们提案, “阅读英雄”胸章图案也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篇6
关键词:数字童年;成长平台;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92-0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高度融入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境。作为数字土著的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这一时代的生存方式的影响。为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交友、学习平台,塑造正确的数字化生存方式,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开启了数字化学生成长平台――“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的建设项目,以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健康的学习、生活;同时,帮助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实现更高效的教育。
一、“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的目标与定位
“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是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在学校网站上尝试架构以“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平台。是一种集成web版与安卓、苹果应用实时同步的产品形态。其目标是保存学生成长状况的数字化平台,其中包括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交际能力以及他人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记录。
“数字童年”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档案袋系统,保存了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反映学生成长状况的各种纸质文字和图片资料,旨在借助给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多层面、多维度地评价,从而发挥好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主动学习功能。其中档案袋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的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 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平时表现的一些个案;学生智能发展的一些个案;每次考试成绩;教师的评语;学生自我教育记录等。档案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自己、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
此外,“数字童年”系统也是一个学校数字化互动社区,借助平台的互动机制,使得学生、教师、家长以至学校邀请的外部教育资源(与外聘教育专家)彼此互联,形成以网络为中介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得同伴、教师、家长的帮助,反思进步,并借助在线互动培养其数字化生存技能与数字公民素养。
二、“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的建设现状
学生成长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评价方面,当前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电子档案袋是最灵活、最激励学生的一种途径与方法。桑新民教授指出“文件夹”评价模式要求学生每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所有工作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借此展现每位学习者的才华,此种方式借助过程性评价有助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1]祝智庭教授从“电子学档”和“电子作品”出发,研究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功能,进一步推进了电子档案的发展。[2]此外,学者王佑镁还研究了信息化教学中运用电子学档进行评估的基本思路,以及相关的评价策略。[3]由此可见,学者们主要关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然而,在如今全面推动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求我们同时关注学生在其它各方面的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了以学生为核心,记录学生生活点滴、课外自主学习、少先队活动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为主题的数字化学生成长平台――“数字童年”。
三、“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信息加工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数字童年的建设、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式学习(继续教育或正规学校教育)来讲的,就是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者自己负责和控制学习过程。[4]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数字童年专门开发了成长每一天、原创天地、阅读天地等模块,激发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能是有目的的写作、阅读,也可能是无目的的自己或查看他人的成长每一天。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社群”、“交互”、“协商”等概念。基于此,为了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构建了基于数字童年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方便学生混龄学习、交流;也有利于师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交流。
四、“数字童年”学生成长平台简介
平台采用空间模式,融合数据关联技术,高度整合学生成长记录,将学生的成长过程可视化、数字化、体系化,其功能主要体现于学生成长空间。
1.我的空间
数字童年是基于碎片式学习、混龄式交往圈、网络虚拟学习个体重组等理念开发的,主要展现“我的空间”(即“学生的空间”)部分。“我的空间”(如图1所示)是数字童年功能的核心,所有基础数据均从该模块写入和展示,主要分为成长档案、学习评价、自习室、阅读训练、雏鹰争章、教育地图等六大模块。
在成长档案模块,学生可以记录成长过程中具有意义的大小事情、可以记录读后感、自己的写作、书法、摄影、绘画作品、还可以记录所获得的荣誉;在学习评价模块,学生每月可以看到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自己学业或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具体评价,期末时还能得到一份根据各任课老师评定的电子成绩单;在雏鹰争章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获得雏鹰争章(如图2所示)、记录第二课堂内容来争取采三之星称号,同时还可以与老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实现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真实数据的记录。此外,数字童年也有与学习有关的模块,阅读训练和自习室向每一位学生不限时间、空间地开放,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发表阅读体会,并能自主地选择与学科相关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平台更结合了“走读杭州”特色课程,以杭州市民特有的“市民卡”为载体,实时读取学生第二课堂的基础数据,为每位学生构建一份属于自己的“地图”式的记录表。
2.校园空间
校园空间是数字童年中进行展示的公共区域,一方面展现了学生成长点滴,另一方面也构建了一个有趣的学生成长社区,建立起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畅通渠道。教师、学生及其他访客在校园空间可以查阅到学生上传的成长每一天、原创天地、阅读天地、硕果累累等内容,可以通过对内容的访问,直接查看到对应学生的空间,了解对方的所有动态。
总之,通过数字化成长平台中各大模块的综合运用,最终实现了师生、生生间数字化交流的常态化以及学生成长记录的现代化。
五、“数字童年”成长平台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1.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1)在线学习,凸显自主
“虚拟自习室”的出现首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孩子们可以尽可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阅读天地”以文章形式展现,记录阅读的书名、作者以及自己的读后感。这些在线学习方式的出现具有以下优势:
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会影响其他活动。
②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按科目/单元划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
③一对一在线辅导。孩子们可以通过在线一对一提交问题,随时向老师咨询并得到满意答复。此外,在课程选择、进度控制、在线讨论、经验交流、学习资料下载等方面,孩子们还可以享受功能完善的在线学习体系。
(2)碎片学习,方式灵活
所谓碎片化学习,是指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工作、提升自我等。碎片学习往往可以最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以提升自我,有效管理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能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帮助养成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数字童年”平台的出现为碎片式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3)混龄学习,体现互学
众所周知,供不同系科不同年级学生自由选学的选修课,主要群体以高中、大学为主,而“数字童年”成长平台中选修课模块的推出,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享受到更广阔、更智慧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体会到混龄学习的优越性。混龄群体中形成的同伴关系,已经是一种独特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各年龄段孩子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都不同,这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
2.变革交流方式,培养数字公民素养
数字童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无边界、混龄式、自主互动的交流圈,交流圈中实时书写着成长的历程,记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1)混龄交流,丰富内涵
学生能够打破班级和年级圈的限制,自由地访问和查看学校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校友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实现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和交流。
(2)时空自由,即时记录
借助校园触控式一体机,学生能实时地访问并查看交流空间。在学校生活的闲暇时刻,学生并借助“市民卡”在触控式一体机上的感应区刷一刷,秒速登录数字童年,在各个模块中进行相关的操作,实时更新自己的空间。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能自由地访问查看其余学生的空间,更好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体现“碎片式教育”实时性和可行性。
(3)资源共享,延展视域
数字童年以“市民卡”为载体,读取市民卡存储芯片中的地点和时间数据,并结合成长平台以“地图”式的形式展现每一个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相关内容,主要分年级特点划分:一年级研究生态公园、二年级研究历史古迹、三年级研究名人故居、四年级参与角色体验、五年级来到场馆课堂、六年级开展环境研究。学生把自己的时间、地点、活动相关的活动花絮和文字体会上传到教育地图中,超越时空界限,供学校每一个学生阅读、评论,这样的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其能够在评论中找到差距,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3.完善评价方式,多维评定与引领学生成长
(1)“雏鹰争章”――在线评价
“雏鹰争章”是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活动、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的激励和评价体系。我校以“一卡通”为载体,以“雏鹰争章”为途径,结合数字童年平台中的排行榜、勋章系统,将学生在学习、礼仪、实践、感恩教育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即时表扬,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好品质,使课堂德育与生活德育融合。在“杭州市少先队课程建设推进会”上,目睹“数字童年”的老师们纷纷惊叹。“数字童年”的互动争章形式,成为浙江省少先队争章活动推广学习的一个典范。
(2)学业评价――电子成绩单
学生学业评价以电子成绩单的形式输出,能有效存档,长久保存。并且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给孩子更多参与的机会,提高主人翁意识。
自我评价:在“数字童年”平台上,学生首先可以对自己整个学期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对期中和期末的评价,能有效培养孩子自我认识的意识。
同伴互评:除了自我认识,与同伴进行互评,对同伴进行期中和期末的评价,更关注同一学习背景或学习经验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更有利于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教师评价: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数据,最后教师进行总评,以电子成绩单的形式输出。
六、结束语
可见,借助“数字童年”,学生作为建设者,可以在这里展现自我、挑战自我,还可以和同伴尽情交流,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有利于加强全校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借助数字童年平台,学生还可以实时分享在家与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张倩苇.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2):53-55.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佑镁.基于 eportfolios 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3,(12): 57-62.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研究怎么去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习?在实践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改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则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学生的参与意识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培养。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课前指导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指导,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教给学生相应的预习方法,并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易混知识而设计预习方案:
(1)开始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哪些详读、哪些略看,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对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要分出层次逐层阅读,并将关键词语用记号笔画上记号;对概念、法则、定律和性质要逐字逐句推敲、仔细品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自学习惯。
(2)精心设疑,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如学习《数的整除》关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时,应据概念性较强的特点,可设计这样思考题:①什么叫质数?7为什么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几?②什么叫合数?“4”为什么叫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几?③1是不是质数?1是不是合数?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3)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些知识(如几何的形、体)都可用动手操作方法进行预习。如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利用实物形象直观的特点,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掌握这些形体的特征。再如,对“锻造”问题,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或黄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再把它改捏成圆柱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两种形体虽然变了,但体积不变,为学“锻造”作了铺垫和准备。同时,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兼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重视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同时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2.重视充分表达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应试教育注重结论和结果,课上以讲为主,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从体会并感悟数学的真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8
童年失去父爱的那种痛,让初中刚毕业的我就分担起家庭重任,母亲为我们的劳碌奔波中,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无耐与舍弃,但对知识的饥渴,童年“长大当个教育家,”的梦想,又让我一生乐此不疲的追寻着,如今我依然坚定的走着,深信与信念相伴教育梦想定会青睐于我。
我向往教育家的梦想,现实生活中,充满的是艰辛与苦涩,但是,因为信念的有力支撑,使我看到了成功的署光,如今,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生命一次,美丽一回,宇宙永恒,年轮转换的哲理。
本命年里,也是我周遭际遇的一个年份,一种意思,百种看法,厉炼了我宽大平和的心态,在与专家们的交流中,开怀的笑声又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斑斓与色彩。
每当看见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双眼,我的耳边就回荡起教育要从源头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家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号响。家庭是因材施教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们的学堂,现在的孩子不缺吃和穿,缺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埋怨和暴力对孩子们来说是直接倒置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若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他们的童年是要过期的,0—13岁之前,虽然不能来个“直线救国”,何不来个“曲线救国”呢?家长们可以走进人群,人群充满着智慧,学会借鉴和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不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遗憾的童年。
学习,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抓到问题的实质,在学习形式的创新上,理解是核心和关键,正确的方法,适当的形式,让他们感悟到:知“一”者知天下,得“一”者得天下;与其给孩子一碗水,不如给孩子引渠一条河,用好思维方式牵动整个学习的过程,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千万别加入太多的所谓个人经验,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步步为营的拓展。
事实上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难免遇到挫折,每一个孩子在这种时候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去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反之,若受到了歧视,打击和抛弃,就会把孩子推向绝境,而最终造成逆反心理来报复周围的人,最后受到严重伤害的还是我们大家,孩子因此也会失去自信,放弃生活。事实上,父母只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也许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在教育中总是把课堂给孩子,充分相信他们,让孩子和我一起思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父母的观念又是孩子的起跑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环境造就天才,比天才自身努力更重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日本人把“读、写、打算盘”作为做人的基本功,其基本心理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体现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中,运用数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孩子之间最大的学习差异取决于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大多取决于阅读能力,我倡导集体上课,个别辅导,分类教学,走班流动,分类比小班更重要。混龄不混能力,要学到实用价值取向,为了在先天本能的基础上提高智能,学会做人,强化自己获优而胜的能力。
亲子教育,快乐教育,因地、因时、因事、因人随时展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规律所走的路不太容易被人认可,我的教育特长来至家庭教育经验,再进入职业教育,最后回归幼儿教育,我着重独辟蹊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咨询能得到及时解惑,跨越国际互相沟通交流,不断更新观念。教育因人而异,因教育环境而异,我的学生只要有跑的冲动,跑的欲望,我的训练工作就结束了。
假期里,我会给女儿一个条件,让她自己去锻炼;给她一个权利,让她自己去选择。我让她明白了在家里看到的是一家人,走出家门的一小步却是看到整个世界,今年的暑假,我让她亲自去办出境证,然后让她独自游览祖国,她走了十一座城市,其中:厦门,珠海是她独自参加“全国第四届校园金话筒主持新星展示活动”少儿艺术表演《母爱》福建省选拔赛、全国总决赛赛区,并获得了两银的好成绩。当她过客家中,又被邵武文联等单位邀请主持颁奖晚会,也获得了声乐二等奖,晚会上,她把获奖的小品《母爱》现场表演,最后,她和三位歌友献上“我们是一群快乐小海燕”悠扬甜美的歌声把整台颁奖晚会推向了。
她在很小的时候,对数字就十分敏感,我们经常用饼干、木块、积木来让她数数,在她的大脑中便有了数字的基本概念。进入幼儿园后,我引用日本的教育方法,通过做大量的计算习题,提高她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这为她的小学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一年级,我对她进行了画画的专门训练,为了拓展艺术视野,明白“画外功夫”的道理,引导她明白美可以改造世界,因此,她喜欢到大自然中走动和观察,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完整地加以表达。
我教导她必须具备“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心理素质,扎实练好写字基本功,写字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勤奋加上正确的训练方法,就一定会功到自然成,所以,她在写字过程中,我总是从一笔一画开始正确引导。
我从不强加她兴趣以外的东西,会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地对她。英语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难掌握的,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语言是一门很奇怪的学问,愈早学习,效果愈好,晚学,不只辛苦而且难学好,还有,对幼儿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她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对她来说,学习语言不是功课而是游戏,我便为她选择了游戏和快乐学习的环境。
她还认识到,我们父母应和她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理解、信赖她。要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孩子这一真理,父母不但关心她在学习、生活上的良好习惯,还经常带动她积极参加身体锻炼,陪同她在心历里程中一路同行。
我非常尊重她,在情感上我们互相沟通交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会轻易指责和打骂她,总是加以鼓励和引导,因此她也更加的自信和平和。
篇9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的自主阅读行为
(一)让幼儿爱读
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中四班教师把原来的教师办公区撤掉,添上了地垫、软沙发、小桌椅、书橱、书架以及数量众多的图画书,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敞、温馨的阅读区。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开放、宽松、丰富的阅读环境,以支持幼儿的自主阅读行为。在阅读区中,幼儿可以选择各种绘本图书,还可以查阅部分杂志、报纸。他们可以随手拿取纸笔,和教师一起翻阅书籍、共同成长。这种共读共享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在无形中给幼儿营造了多彩的阅读环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充分挖掘和拓展教育资源,利用各种各样的读写材料,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同伴、教师一起自由阅读。
(二)让幼儿会读
从小班开始,大二班的幼儿就开始尝试写日记了。在第一学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图形和符号等形式,鼓励幼儿自主记录自己的阅读状态和阅读内容。教师会及时抓拍幼儿的阅读细节,记录幼儿之间交流的过程,将其制成新的阅读图册。在第二学期,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在图册上添画自己的想法,丰富了图册的内容。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尝试绘制阅读笔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支持幼儿共制绘本日记,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收获。在幼儿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后,教师可以提高阅读的要求,拓展幼儿的记录内容,让幼儿记录自己每日读了什么、和谁一起读的、自己有什么想法等。根据幼儿的实际书写能力,教师可以让幼儿口述或自己文字记录,也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建立“亲子阅读循环日记”,丰富幼儿的阅读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和家委会一起对图画书进行登记、编号,一起设计幼儿自助借阅记录表,培养幼儿自主借书、主动登记、按时归还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阅读交流群等方式,上传一些亲子阅读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用语音或视频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家长既可以分享教育观、阅读观,增进自己对自主阅读、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等概念的认识,又可以拓展幼儿自主阅读的模式,采用亲子阅读、同伴共读、循环阅读、反刍式阅读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增强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让幼儿深读
中一班的自然角养了三只小乌龟。教师搜集了与小乌龟有关的图画书,将其投放在阅读角,鼓励幼儿自由翻阅,为幼儿营造了生动、真实的阅读情境,锻炼了幼儿自主发现的能力。在科学区,幼儿对光和影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于是教师提供了《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在语言区,幼儿在讨论成语的由来和内容,于是教师找来了《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图画书,帮助幼儿了解成语的内涵,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阅读活动的形象性、情境性和及时性。
二、丰富自主阅读形式,推动幼儿自主阅读行为发展
(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笔者发现,小班幼儿喜欢内容浅显、韵律感强、情节反复、角色形象分明的绘本;中班幼儿涉及范围较广,他们喜欢故事情节曲折、画面层次丰富、角色形象多样的图画书;大班幼儿开始关注科学类、数学类的读本,他们喜欢探究,偏好一些情节丰富、互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读本,对一些情感类图画书有自己的认识。因此,在设置阅读环境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支持幼儿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为幼儿投放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鼓励家长拓展幼儿的阅读内容,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灵活地更换不同的图画书内容。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
(二)融合多种阅读方法,丰富幼儿自主阅读的形式
教师可以结合园本课程的内容,采用大带小、老带新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之间进行混龄、混班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引导幼儿感悟成长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充分挖掘周边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引导幼儿走进市区的图书馆或博物馆,拓宽幼儿的阅读空间。幼儿园可以开设“图书跳蚤市场”专栏,鼓励幼儿家长分享闲置的图书,丰富幼儿自主阅读的资源,让幼儿之间分享阅读、分享智慧。
(三)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幼儿相互交流阅读成果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阅读内容,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幼儿自主阅读的空间。教师可以延伸幼儿自创场景、自制材料、自选角色,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再现阅读内容,支持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自主阅读活动,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
(一)强调“先行引领”
相关教育专家指出,好的图画书是生动地、真实地再现幼儿自己的样子。图画书不仅是教育资源、活动线索,更是幼儿的成长需要、学习载体。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充分了解幼儿图画书的特点,搜集周边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源,给予幼儿积极的、有效的反馈,推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关注幼儿”
教师要从幼儿的原有经验出发,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需求,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适时参与幼儿的自主阅读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挖掘阅读的价值,为幼儿提供恰当的阅读指导,突出幼儿阅读的主体地位。
(三)注意“适度留白”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扮演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陪伴者,不过多干涉幼儿的阅读过程,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流,为幼儿构建分享式、合作式的阅读平台,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例如,部分图画书意境深远,角色内涵丰富,故事结构巧妙。教师要“适度留白”,给予幼儿自由想象、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感受文字以及画面的美,给予幼儿自主感悟、自由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
四、利用家园共育的合力,为幼儿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
篇10
(一)学生方面
目前,职高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低,绝大多数都是普高录取不上而来念职高的,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属于后进生。某些学生中考成绩过于低下,数学相对其它课程显得更差,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学习态度。调查组对两所职业高中1000多名学生,做了“关于学习行为和习惯”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好好学习”的同学仅占11.6%,“得过且过”的同学占78.2%,“厌学”的同学占8.2%,其他占2%。
原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与学都不得法,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教学中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已丧失学习信心,只能是“得过且过”、“厌学”,据调查,有超过30%的学生已放弃数学学习,认为读职高,只学专业课,学习数学没有用处。
2、数学基础。普遍都很差。原因:职高生多数都是落榜后剩下的,甚至还有未参加中考的学生。
3、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认真听,上课后不复习,抄作业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不少学生,就是混年龄、混文凭。
(二)教师方面
1、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对通过教育来促进职高学生发展,较普遍地存在着无助和无奈。据调查表明,有30%的教师没有信心,认为无论教师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作用。
2、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教学组织等能力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距离。据调查表明,有40%以上的学生反映近半数的教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不能妥善处理。
3、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调查显示,近50%的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参加科研;至少有40%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科研项目。
二、对策及建议
(一)改教学大纲
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职高教师还应根据自己所教的专业,对所教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与侧重。如:对计算机专业,可以加强“逻辑代数”的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算法”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对机电、建筑等专业要加强“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特别是作图、三视图等的教学,为学习制图打好基础。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并以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课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目的。
(二)改教学对象和环节
1、对象分层(分层办法):根据学生志愿和发展方向,以及中考成绩、入学测试成绩确定A,B,C三个层次,并实行走班制,除数学其他课程以原编班级上课。根据学生期末成绩,五名学生可以互相流动。
2、分层指导,强化参与意识。尊重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有权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应当是适合自身特点的。所以,学校的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
2)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重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3)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作业时必须把握的基本题与提高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做一些提高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要求。
(三)改教学方法
1、结合专业需要。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在学了数学概念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解决专业上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全掌握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学完正弦型线 y=Asin(ωx+φ)之后.物体简谐振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函数关系:S=Asin(ωt+φ) .以及正弦交流电的电压U或电流I时间t间的函数关系:U=Asin(ωt+φ) 、I=Asin(ωt+φ)等有关学、电工学中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数学解释。
2、突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指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快乐、激情等积极、健康的感情。由于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接受力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突出情感教育。
1)应用数学史。介绍富于独创性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奥秘的好奇,尤其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比如:祖冲之(圆周率),杨辉(三角)等。讲等差数列时,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55的趣事;在讲等比数列时,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通过这些轶事,趣事,不但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情趣盎然,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2)设悬念。如: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杨辉三角;黄金分割等。还可用直观的演示实验,精彩的导言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们个个欲罢不能,急于想从理论上探明答案。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多媒体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做到更高、更快、更好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奇、偶性”(高一数学)时,通过一定的旋转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判定函数是否为奇、偶函数。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敬业精神。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新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