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

篇1

家具广义上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家用的器具”。狭义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卧凭依或贮存支撑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类社会出现家具以来,其发展便再也没有停止过,家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中西方家具发展都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各种各样装饰风格的形成,造型、结构、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十九世纪是处于古与今的交替时期,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家具发展出现了顶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家具发展缔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中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时期下所发展的家具装饰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们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国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为主要的家具。后来出现了屏、几、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卧具,榻则在床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到了南北朝,人们从屈膝而坐逐渐变为垂足而坐,高型坐具开始流行于当时的社会。

在家具设计风格上,中国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装饰风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补、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汇聚六国工匠的技艺精髓,汉代家具融南北方风韵于一体,唐时期家具风格借鉴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别具外来风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令人称道,其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的别致性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一笔财富。尤其明清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在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中,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一定会被相提并论,在这里先探讨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脱俗为装饰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风格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逐步演变而成的,被称为“细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样、构造巧妙,实用性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而闻名于世。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苏州地区出产的明式家具,其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家具风格鲜明,经过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称为“苏式家具”,或“苏做”。名贵的黄花梨、红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贝壳等多种装饰材质也会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艺术手段和装饰美学的极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设计史上是罕见的,是功能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完美例子。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到明中期达到顶峰,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还是以明式家具来代表中国传统家具。

2.以繁复华丽为装饰风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简洁而优雅为见长,那么清式家具则更注重细节局部处的装饰、雕刻,尤其是皇室宫廷的家具。清式家具从历史角度可分三个阶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结构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仍可称为明式家具;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华丽的装饰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家具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后,是中国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从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特别在家具的种类上,也比以往朝代丰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黄金时代。家具设计风格多样,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刻样式繁杂、体积大、气度恢宏。这期间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丽,形成独具韵味的装饰风格。

清代晚清,正是十九世纪初期。自乾隆年间家具发展的顶峰后,清式家具出现了追求华丽和精细的装饰雕琢的风格,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装饰带来的整体效果。但除了细密的装饰外,晚清标新立异的家具作品已经少之又少。道光年间,随着的结束,家具业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工作量日益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清式家具也失去了原本的辉煌。

十九世纪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在频繁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在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革命推动下,进入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各国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就爆发了几个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分别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在这三个艺术运动中,家具设计风格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1.以高雅精致为装饰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家具

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各国的艺术运动,它的出现代表着借古复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艺术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复古运动。在艺术风格来看,新古典主义家具以其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格调代替了华丽且脂粉味浓的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可以说是欧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艺术。首先,新古典主义家具中对直线的运用,为家具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它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适性,还有优雅而不做作的特点,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装饰风格,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给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所笼罩的西方国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装饰风,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质朴纯真为装饰风格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国设计革命,也是一场著名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代替人手生产;提倡设计应以诚信为本,反对哗众取宠和浮夸,注重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这时期的思想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在家具设计中,追求多采用自然纹样作装饰,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使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唤醒,让家具设计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受到关注。家具设计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多用几何体作为造型手法,排斥多余的装饰,用作装饰的部位都要带有功能性,形成了家具使用功能与装饰风格的统一。

3.以美轮美奂为装饰风格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家具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及美国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是一次影响极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延续,同样是对工业化的一知半解,同样是崇拜自然、推崇曲线及自然草木中的纹样,但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是深受东方艺术的日本所影响。日本家具对新艺术运动的不对称形式的影响深远,很多新艺术家具中的花卉图样就是采用了日本“浮世绘”的特色,东方艺术的淡彩、细长的线条和空间的运用都在新艺术家具中有所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家具装饰也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家具风格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但随着艺术家的创新,在家具设计中融入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段,不仅使艺术形式更加生动,拓展了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段,也使新的艺术语言在家具设计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

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对比

1.十九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

十九世纪的中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清年间,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毫无兴趣,固步自封。直至两次以及1894年的,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才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这时候西方世界快速社会和技术变革都发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主人,他们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于是渴望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家具产品得到批量生产,但其外观与设计都是比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这个时期中国的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始把西方的机械技术带到了中国。

2.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差异

十九世纪初,中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沿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西方世界则刚兴起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强调体积较大,沉稳、厚重,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雕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造型多参照古典建筑的形体。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式家具业日渐衰落,过度的装饰造成了必然的衰败,家具的造型粗糙简陋,行业早已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正遍及欧洲,家具设计的造型简单而自然,带有明显的哥特式与中世纪风格。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的家具业已经日趋没落,家具设计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连苏式家具都陷入了形体笨重、装饰繁缛累赘的境地。这时期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正不断迈向成熟,把家具设计引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3.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相同之处

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都体现一种浓厚的装饰味风格。对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华丽与高贵,无论在纹饰或手工艺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显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亚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西式纹饰”,如卷草纹等。西方的三次艺术运动都强调装饰,纹饰的设计与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家具设计更趋精美优雅。这一时期的西方家具设计受到中国的影响,西方家具的美感与工艺的创新同样给予中国启迪。

结 论

通过对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家具发展在经过长时期繁荣与昌盛的顶峰时期后渐渐停滞了,家具业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统治的没落。而同时期的西方家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运动的发起,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朝着把家具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目标前进,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最终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开端。

篇2

关键词:泥塑课程 开发策略

“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宝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享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灵山秀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如皮影、泥塑、木版年画、刺绣、剪纸、草编……都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发扬。带有浪漫、清香和自然泥土气息的“凤翔泥塑”驰名中外,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之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称其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许多外国朋友称它是真正的、没有受到“污染”的中国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和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原本天然的本土文化的影子。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维系文明的进程。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利用泥塑这一健康向上的、具有浓郁民俗意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

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玩土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他们在玩耍过程中不仅能手脑并用,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配合协调,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那么,怎样的指导方式能使泥塑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在研究中,我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1)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有许多教育家都阐述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①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②给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泥塑课应该让幼儿自选工具、泥土、合作伙伴,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规定,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发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愉快,教师则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表现。

③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④将幼儿的作品和胡深、胡新明等泥塑大师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中体会泥塑是有趣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2)分析中班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能力,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适宜用泥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

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有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

①“拓印”作品入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拓印入手,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②“浮雕”作品奠基。当孩子们喜欢上玩泥,掌握了拓印技术后,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到平面泥贴花上。“浮雕”画逐步培养了幼儿的构图、设计和色彩搭配能力。

③“站立”作品出现。在幼儿了解了泥土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半立体造型的作品上,对工具的使用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通过观察实物,逐渐体会到到上轻下重的道理,让作品“站立”起来。

④“拼接”作品日臻完美。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中班后期的泥塑活动,教师应结合幼儿塑造的特点及水平,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系。启发幼儿逐步能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如:塑造运动的人时,关节开始弯曲;头发会直立得像刺猬; 。

⑤“形象”作品栩栩如生。幼儿在以往基础上,能运用较流畅的方法并借助辅助材料塑造不同的动物、物体。如塑造长颈鹿,幼儿能将一块长的圆柱体用两手一拧,一端向下一弯即呈现出弯弯长长的脖子,再用牙签连接到已经长好四条腿的椭圆形身体上。一只形象的长颈鹿就创作好了。我发现泥塑活动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指导应遵循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并根据幼儿泥塑水平、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那如何正确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呢?

①首先要引导幼儿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②教给幼儿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多渠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中班幼儿还没有自主观察、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请幼儿通过描述、动作或绘画的方式加深对事物的感受。

(4)采取适合幼儿的引导方法

泥塑的主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最主要的在于幼儿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这就需要许多知识来奠基。教学富有童趣,循序渐进,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指导幼儿,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的能力在创作中是否得到了提高,或是小肌肉是否发展了,而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 、揉是否到位、规范。

(5)注重引导幼儿介绍、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提升其塑造经验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当他们完成一个作品后,不管他的作品做的怎么样,只要他自己认为好,就要鼓励他像同伴介绍他的作品,并放到陈列作品的地方,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欣赏,以此来提升其塑造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6)接纳幼儿的独特性,肯定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