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便提倡在教学中要“设计某些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语言活动”。随后,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在教学中要多展开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此外,在教育部2000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随后,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这个文件,教育部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了实施建议。从最初的提倡在教学中“设计某些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语言活动”到最后的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了实施建议,从最初地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到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教改,我们不难看出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已经全面取代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成为我国英语课堂的主导教学法。然而,就在我们全力火速推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地实施时,我不禁要问一下我们到底对任务型教学法到底有多了解?我们不能为了实施某种教学法而去实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实施这种教学法所能为学生和老师还有课堂带来得有利改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

顾名思义,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以任务为首而展开的语言教学。起源于20实际50年代,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式,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学生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语法知识,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语言教学大纲时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tasks)使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它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生活,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任务,使课堂任务尽可能地模仿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运用发展自己所学语言,做到“用语言做事”。

关于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征,Nunan归纳为下列五点:(1)强调通过用目标语进行交互作用活动来学习交际;(2)将真实语篇引入学习环境;(3)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语言,而同时集中于过程本身;(4)增强学习者个人的经历,把这些经历看做课堂学习任务的重要贡献成分;(5)试图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的激活联系起来。

Wills对任务教学法可以为学习者所带来的好处,做了如下归纳:(1)它能够使学习者尝试他们所掌握的语言;(2)让学习者有真实交流的体验;(3)可以使学习者有机会去观察其他同伴在表达相同意思时是如何表达自己;(4)使学习者有目的得使用语言;(5)使学习者跟同伴商讨轮流发言的机会;(6)使学习者参与完整的交流活动而不是单独的表达一个没有语境句子;(7)给予学习者机会尝试其他的交流策略;(8)培养学习者完成语言交际任务的自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任务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根本在于它把学习者的体验和真实感受放在首位,强调运用语言过程本身,并且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完成“任务“来开展,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就是语言习得的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短暂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经过内心构建而获得的,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学习者正是通过实施和参与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促进了信信息与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而一旦感受到了新知识构建的成功,学习者会将其内化为语言学习的动力,加速语言学习的进程”。

四、“任务”的概念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从不同语言学家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界定和对其教学特征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任务(tasks)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任务”?

定义一:学者Breen,W认为“任务指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包括简短的语法练习和具体翔实的课堂集体活动。“

定义二:Long,M认为“任务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为自身或他们有偿或无偿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填写表格、预订机票、收发邮件、商店购物等。外语教学中的任务指以语意为主旨的教学活动。”

定义三:Nunan,D认为“任务是指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

定义四:Richard,P定义“任务”为“学习者在领悟、处理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活动。”

从上述定义可以得出,定义一把课堂所有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体目标的活动都界定为任务,其中包括语法练习。对此Skehan持有不同意见。Skehan认为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成为任务。例如,单一,重复的言语训练和与你的好友交谈,这些都不能算是任务。定义二对于“任务”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把任务与人们日常工作中或娱乐中所从事的活动等同起来。根据这个定义,课堂中设计的任务应该跟现实生活的任务有相似性。定义三和四对于任务的界定都比较一致,认为课堂中的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把所接收到到的信息(也就是输入)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领悟,然后用目的语输出出来。

结合Long,Nunan等人的观点,Skehan(1998:95)较为客观得提出了“任务“的五个特征:(1)意思是首要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试行情况。

根据上述的定义,笔者认为“任务”是一座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桥梁。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材料输入,对输入的材料经过透彻理解、消化、思维加工,最后用目的语输出的活动。此外,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的聚焦点在于意思的表达而非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如何选取合适的任务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是十分关键的。任务的选取不能单凭老师的兴趣为出发点,要考虑多重的因素。只有选择合适的任务,才能对课堂互动起到良好的推动重要。

根据任务的性质,Brown把任务分为静态认为(statictask)、动态任务(dynamic task)和抽象任务(abstract task)三种。其中第一种任务最适合初学者,因为任务相对较简单,而后两种则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任务交复杂。Nunan根据任务的相似的程度把任务分为“目标任务”(target tasks)和“教学任务”(pedagogical tasks),前者被认为是课外完成的真实语言活动,指在生活中有原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有能力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类似任务;后者被认为是课堂活动的中心,这些任务未必会在真实生活中遇到,是为了教学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除了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和性质,Nunan建议也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目的。在任务型教学里的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我们要问下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任务。并且,这些任务的目的要越明确越好。

2.输入。输入的形式包括口头或者是非口头,比如,听一段录音,读一段文章,看一幅画等等。这些材料最好是客观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

3.活动。活动指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要做的事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系列的活动。

4.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在任务教学法里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法里,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是被接受者。而在任务教学法里,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老师的首要角色是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推动者,其次是参与者,最后则是观察者和学习者。

5.环境。环境指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中规定或隐藏的对于教室的安排。例如,这个活动应该是室内还是室外开展,这个活动适合应该集体完成还是分成小组完成。

根据Nunan的任务分析框架,目的就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所有的任务都是基于这个学习目标展开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者应有适当的材料输入,比如图片、视频或者文章等形式,以便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根据材料的输入和目标,相应的课堂活动将被设计,最后这些活动将由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中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的任务型教学的过程。

五、具体“任务”具体分析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对任务型教学和任务有了较深的认识。现在笔者来审视一下教学课堂上常开展的一下“活动”,这些活动能算是任务吗?

笔者在某高校担任《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国的传统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长期被惯有“高分低能”的称号,因此教育部2000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问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运用英语交流做准备。教学目标的转变肯定就意味着教学方法要相应发生变化。根据Wills和Skehan,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pre-task)的准备活动,任务中(during-task)的活动和任务后(past-task)的反思活动。根据这个模式,笔者来审视一下自己教学课堂开展的活动。

以精读课为例,通常一个新的单元会以Warming-up(热身问题)开始。在这个环节里面,一些有关于本单元主题的问题会罗列出来,让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小范围的讨论,然后再请同学组合大家的意见口汇报出来。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进入到了词汇,语法和课文的学习。通常这个部分占用的时间会比较多。并且这个部分通常不会有活动的产生。最后,课文学习结束后,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刚才所学的文章做一个总结。一般,一个单元的循环就是这样的。

篇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现状;应用;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58-02

一、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职专英语教学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还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是受整个职专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和交流能力提高缓慢,有时甚至出现滑坡现象,有的在音标、时态和简单句等方面都错误连篇,有些学生竟然连26个字母都不能规范的、顺利的书写。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职专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采用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把英语学好。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逐渐被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和接受。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任务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职专英语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以求探索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途径。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征及意义

1、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学习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社会和工作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而不仅仅是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言做事”,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和养成。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2、任务型教学法的特征

除了语言学习实践目标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关乎工作、生存、交际、竞争等的目标,有供语言应用的语境或场合,要学生动脑和动手,要有成果。学生能够合理地分工,在全过程能用英语进行目的明确的交流,能够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综合系统有序地与其他活动相结合,能够将任务按难度和等级划分。任务包括必要的步骤:计划、行动、回顾、评价、协调、组织、汇报等。允许有不同的完成任务的方法。

3、任务型教学法对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取向,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中专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转变以知识教育、以考试为取向的学术性教育现状。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必须摆脱知识教学的机械灌输、注入模式,通过学生语言卷入和交际体验来达到。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学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学习活动的交际化,同时也不否认知识的价值。因此,任务型教学是职业中专英语教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想选择。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个阶段(包括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知识要点)中,其核心部分是任务环。

任务前活动阶段,是任务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要求和实施步骤。教师将所选的话题和任务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与完成任务的兴趣,采用多种手段激活学生脑中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任务环阶段,这是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交际任务的完成,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该环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任务,课堂组织形式可以结对子或按小组进行编排,便于协商完成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达,使学生有胆量、自由地进行表达尝试。二是计划,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时,由于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公开的汇报,他们自然要为语言的准确性努力,教师应在一旁给予语言建议。三是实施,各组学生向全班同学呈现他们的报告,教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语言知识要点阶段,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其特色。他们可以记下单词、惯用语或句型,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对教材或学生的汇报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操练。这一环节有助于反思和巩固,斑竹学生认识差距,促进其主动弥补存在的不足。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应对错误和困难的能力,及时的他定和热情的捷达、释疑会使学生更愿意投入下一轮任务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德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完成交际任务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外语学习者在互相合作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它“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好评。是当今外语界提倡的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德语听力课堂,可以改变德语听力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为德语听力课堂带来活力。

1. 任务型教学的产生背景

“任务型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 Vygotsky 在1962年出版的《思S和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一书中提出(刘延,2007)。他认为,通过学生在课堂共同完成“任务”,能推动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对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上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 Prabhu 设计并主持了一项为期五年的语言教学改革实验(Bangalore Project)。该实验的特点是强调“做中学”,认为语言学习应该抛弃专家对语言形式的刻意归纳,而以一系列待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为主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关注意义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内化语法规则。虽然 Prabhu 的理念并未获得太多认可,却成功地引起了更多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的关注,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研究者们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许多核心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任务教学法才逐渐形成体系,开始被广泛应用与外语教学中。

2. 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2.1 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顾名思义是以任务为课堂活动核心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要了解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对任务的定义。许多研究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任务做出界定,丰玉芳和唐晓岩(2004)对此作了列表总结,其中 Nunan, Willis 和 Skehan对任务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

Nunan 认为“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Willis 认为“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具体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Skehan 认为“任务是与真实世界有某种意义联系的一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意义是主要的,并把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任务的结果来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

可以看出, Nunan 的定义强调了对目的语的使用和对语意重视,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特征;Willis 则强调了任务的目的性;Skehan 更看重任务要体现真实交际这一要求。

综合语言学家们的意见,可以说,一项课堂活动需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才能称其为任务:1)有明确的交际目的,提出了具体问题,并要求学生在交际中解决问题;2)关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的语言能力和互动能力,不关注语言形式的对错与否;3)符合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4)以任务是否完成为评价标准。3. 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来说,就是对任务的设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夏纪梅,1998 引自Richards 1994 :39):1)反应原则。要考虑到实施任务需具备的知识、技能;2)交际原则。要考虑实施任务过程中的交际合作;3)复杂原则。任务要有难度,有一定的复杂性。方文礼(2003)强调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让学生焦虑,太简单让学生失去兴趣。

除此之外,刘延(2007)认为,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具有实际意义)、多样性(类型和题材丰富)和完整性(包括任务前的准备,任务实施与引导和任务后的反思三个环节 )

3. 德语听力教学实例

下面,以教材《德语初级听力(Deutsches H?rvest?ndnis für Anf?nger)》(江楠生等编著,2009)第六课为案列,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听力课堂的具体应用。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德语初学者的听力入门教材,适合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使用。书中每课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共四到五篇听力课文,其中三篇课文篇幅都很短,一到两篇稍长。每篇课文都配有针对性练习题,题型一般是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除此之外,每课后还附有综合练习题,供学生对听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进行巩固练习,也设计了交际任务。每课前面都有生词表和复杂句子/词组的讲解。

第六课的主题是租房。教师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四到五人。正式上课后,首先针对本课主题提出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跟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梦想之屋。记下关键词。

任务分析:这是引入阶段,目的是将本课主题与学生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关注和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引导学生复习与居住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任务一设计时间是五分钟左右。完成后开始听力课文一和听力课文二的处理。课文一共六个句子,要求听后将它们按主题归类,备选主题有“关于房租”、“关于房子整体”、“关于房子面积大小”和“关于找房”。课文二共五句话,要求听后选择正确的理解。第一句话关于浴室,第二句话关于房租是否昂贵,第三句话关于房间光线是否好,第四句话是说房子是否位于安静的位置,最后一句话关于交通是否便利。课文二处理好之后提出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关于你的梦想之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尝试从课文一和课文二关于房屋的语句中获得灵感,补充或修正信息,在小组里将你的梦想之屋描述得更详细,并记下关键词。

任辗治觯喝挝穸是任务一的延续,关于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将学生通过听觉输入唤起的或者新学到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内化,避免了听完做完题立刻就忘的情形。

任务二的设计时间是三分钟左右。完成后开始听力课文三、四、五。

课文五处理完之后提出任务三。

任务三:租一间梦想之屋。小组讨论,综合考虑每个成员的意见,描绘一个小组共同的梦想之屋,并仿照课后综合练习里的例子,将它写进出租/求租广告里去。把求租广告和出租广告贴出来,看看谁的房子最符合你的要求,看最后谁能成功租下梦想之屋。

任务分析:任务三开始前教师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为两部分,比如坐在教室左半边的三个小组是左部分,坐在右半边的三个(或两个)小组是右部分。要求左边的三个小组写出租广告,右边的三个小组写求租广告。最后左右部分各选代表模拟租房场景即兴表演。这个任务锻炼了学生通过讨论、协商和取舍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综合锻炼了学生在租房这一场景下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4. 反思

经过半个学期(9周)课堂实践,任务型教学在德语听力课上的应用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反响热烈,课堂氛围很好。但是由于时间短、样本少,教学方式改变是否有效带来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难以下定论。只能提供一点实践后的反思抛砖引玉:

首先是关于适用性的问题。本次课堂实践的对象是大学德语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不同于英语的普及,德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上大学后才接触到的一门语言,大一下学期的学生还算是德语初学者,听、说、读、写的水平都较低。要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还是有比较困难的。所以任务型教学是否适用初学者,或者说有什么办法让任务型教学更适合初学者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课堂掌控力的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改变了过去课堂沉闷的气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活跃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掌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实施任务阶段教师要履行好引导监督的职责,走到学生中去,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要清楚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不冷眼旁观。

最后是关于任务的设计问题。设计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交际目的、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任务的可操作性、时间因素等等。把握不好,任务很可能流于形式,致使宝贵的课堂时间被浪费。任务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关于任务的难易度,Brown等(引述自方文礼,2003)将任务分为三类,静态任务、动态任务和抽象任务,认为这三类任务的难度程递增趋势。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静态或是动态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抽象任务。

5. 总结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把语言教学放在交际环境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推动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更要在教学中扮演好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应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充分适应要求。任务型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 TESOL Quarterly, 1991( 2): 279-295.

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9):17-20.

篇4

摘要: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 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英语基础差、 学习困难的学生。本文着重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包括任务的定义以及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了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高等院校;任务型英语教学;应用

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且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近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更多的英语学习困难, 水平较低的学困生进入艺术学院。如何针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教学, 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这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Wi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即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语言的习得,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界定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Willis强调语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为了完成交流任务的过程,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起来,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意义为中心,尽可能使这些课堂的语言教学活动真实化和社会化。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目前,Nunan,Skehan和Willis分别提出了3种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模式:Skehan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主要特征,即意义是首要的;学习者不只是重复他人的话;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有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Nunan在他的《交际任务和语言大纲》一文中归纳和总结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主要特征:

(1)强调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

(2)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

(3)为学习者提供关注语言和学习过程本身机会;

(4)增加学习者个人经历,为课堂学习提供重要的素材;

(5)设法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激活联系起来;Willis的模式因为其可操作性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Willis的模式[3]中,任务型教学法包含以下3个阶段(如表1):

表1 Willis 模式任务型教学法的3个阶段

阶段 项目

任务前(pre – task) 引入主题,介绍任务

任务环(task – cycle) 任务(task)

计划(planning)

报告(reporting)

语言焦点 (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

操练 (practice)

任务前阶段(Pre-task),即任务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创设任务情境,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并提出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任务环阶段(Task-cycle),是指学生以个人、双人对话(pair work)或小组(group work)的形式讨论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向班级汇报和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协调各组学生的分工,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提出解决的建议。

语言焦点阶段(Post-task),主要由分析(analy-sis)和操练(practice)两部分组成。在这一阶段,师生共同分析和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对重点语言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层次不一。

艺术类高校学生是一个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的特殊群体,其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艺术类高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非常差。

(二)教学要求低,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艺术类高等院校,学生自身都更加偏重于艺术专业特长的培养,对文化基础课都较为忽视。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要求普遍偏低,有的高校的录取分数只要求英语达到50分英语就可以,这样的现象更加剧了艺术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

(三)英语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我国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英语教学实践中照搬大学本科教学计划,套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因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远远不能适应具体情况的需要,这些都成为制约和影响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许多研究者和专家表示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在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有很多优越性,它的特点满足了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艺术类高校专业特点的结合。

根据高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必须以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的需求和活动为中心,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在这种情形下便能突现它的效果。教师通过设置与专业知识挂钩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即运用了业务知识,更使交际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建议。

1.学生水平不足以完成任务。首先,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增加任务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相当重要。其次,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要适中。根据艺术生生源差别大,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知识的循序渐进,前后衔接。

2.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难题并给予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四、结论

任务型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外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艺术类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特殊专业人才,教师应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任务型英语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方相结合,使艺术类高校的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和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Nunan 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M].TESL Quarterly,1991.

篇5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把语言应用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探讨其在不同学科教学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出发,通过比较其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该类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设计

一、关于“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于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如今,国内外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日益成熟,如何界定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学者及专家们进行了长期研究。语言学家Long(1985)把“任务”界定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即“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语言学家Breen(1987)认为“任务”可以定义为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练习、活动等。印度学者Prabhu认为“任务”是学生通过思考从所给信息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后来许多学者对Prabhu的活动说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提出“任务”应该是“一系列有区分度和有层次的活动”。著名学者PeterSkehan(1998)从语言学习认知法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给出了五点定义: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中应该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应该反映真实世界的活动;4.完成任务是首旨;5.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估[1]122-126。此外,还有Numan关于任务的“五分法”和Willis关于任务类型的“六分法”。他们对任务类型、任务组成、任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可见,学界对“任务”的界定外延在不断扩大。但是不论如何划分任务的类型,设计者都应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即任务应该是生活真实场景的体现,具有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发生的可能性;任务还要重视参与者进行信息沟通的途径及方式,不能单纯强调任务的完成形式或模式;评价任务实施效果应注重学习者是否能成功地完成该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从建构主义出发,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因此本文探讨的“任务”是基于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与选择

国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多是基于二语环境下的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其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型的教学应用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任务型教学强调“三个中心”,即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例如任务的设计参与、课堂活动体验、问题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实现边做边学,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这就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应注重课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与实施。PeterSkehan(1998)提出了三种典型性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1.结构型(Structure-based)。该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沿用某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来实施任务,强调任务实施中既定语言形式的应用。2.交际型(communication-driven)。这种教学设计模式认为任务设计不是基于某一种特殊语言结构,强调以实现任务的真实性和自然性为前提,不能过于强调语言规范,或将学习变成某种语言结构的重复或表演。3.中间型(intermediateposition)。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兼具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在遵循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前提下,强调任务的设计,凸出教学方法的选择[1]122-126。通过对以上三种模式的比较,笔者认为由于任务型教学的首要动机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驱动,任务的完成过程等于学习的过程,所以采用结构型模式并不能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同时,任务型教学所探究的是如何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从而实现任务目标,真实而自然的任务必然要求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但是这样的任务和活动应该遵从课型和课程的设计,要求选择一定形式的任务设计,所以交际型模式也有其应用的局限。而中间型任务教学模式既强调了任务形式的规范性,又注重任务的实际意义与教育功能,能有效补充我国当前广为流行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2]。当前的实践证明,最贴近我国实情,并且实施效果最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也是第三种教学任务设计模式。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于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校本科目录外专业。如今,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逐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高等学校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具有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发展轨迹来看,要实现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必须要创建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占专业课比例20%~30%,涵盖金融、贸易、管理、旅游、法律等领域。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还需具备宽阔的国际化视野、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和外事等工作。除核心课程外,相应的选修课程还可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人文素养、商务知识与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简而言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实现学生对普通和专业商务知识的系统掌握,并逐渐养成商务英语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英语专业的全称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而本文讨论的商务英语专业确切的说是“英语语言商务专业”。它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虽然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专业,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低年级阶段主要进行语言技能学习,进入高年级阶段后,专业课程主要是文学类以及语言学类的课程,专业培养的重点主要在语言和文学;而在完成低年级阶段语言技能课程学习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进入高年级阶段,主要是学习国际商务和贸易有关的课程[4]。在某些应用型高校,甚至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逐步安排普通类的商务英语课程了,例如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包含国际商务相关题材的听、说、读、写、译等教材。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既不是单纯地教英语语言知识,也不仅仅是传授商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是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胜任一般性的外贸或贸易等领域的英语交流。通过前期对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我们发现该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占比普遍约为40%:60%,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占比要低于实践知识占比。这说明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群普遍为偏应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任务型教学法“三个中心”的教学法,能高效地结合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自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我学习习惯。这样,既能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能培养和拓展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任务教学法充分显示了专业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把训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最终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环。因此,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四、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研究

(一)课程设计中“任务”的划分

我国学者鲁子问在经过对任务型教学的长期研究后,将“任务”定义为“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活动”,并提出划分“学习性任务”和“真实生活任务”[5]。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类的课程普遍涉及经济、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课程中涉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大量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案例、流程等。借用鲁子问对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的定义和分类,我们也将商务英语专业该类型的课程中的“任务”分为学习性任务和真实生活任务,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何种形式完成任务,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学生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任务作为评价标准。如《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涉及到INCO-TERMS2010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提前设计以下基于交易过程中真实可能发生的问题:(1)基于贸易术语CFR的买方和卖方的责任、义务,费用分别有哪些?(2)双方的风险点应该在哪里划分?(3)为什么在CFR术语下,发货之前,卖方给买方发送即刻装船通知非常重要?(4)如果因为装船通知延发而造成的损失由谁承担?要求:不得调换解答问题的顺序。因为以上问题均是贸易术语初学者最困惑且在实际对外贸易中的常见问题,它们步步相扣,连环展开。基于以上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前预设解答目标,即由于实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发生在CRF术语下,由于装船通知漏发或者延误,买方没有及时购买保险而使得货物出现损失、无人赔偿、买卖双方贸易关系破裂的情况。又如在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货物包装”这一章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唛头图示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到不同的唛头,并对不同唛头的作用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寻找跟老师展示的唛头不同的图示,甚至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唛头。由于该类型任务的工作量较大,一般由小组合作完成,并要求每组进行课题展示,详细讲解不同唛头的作用。以上课程设计例子都是基于实际案例或模拟的商务情景而设,让学生在设定的特殊情境下进行分析和决策,可以培养他们综合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准确把握和深度认识。这样的“任务”设计需要具备三项要素:一是适度选择和有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当与所教授的课程的理论相匹配,并在案例中明确或者隐含需要学习者弄清楚或者解决的某个问题。二是教师和学生的定位要准确。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者,更不能只是课程知识的说教者。教师应该真正成为课程教学任务实施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满足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和跟随者,而应该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动权,积极参与到任务的讨论、交流和实施中。综上,商务英语专业涉及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应多选择“真实的生活任务”,同时对具有学习价值的材料进行科学认真地挑选,适当地引入到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中;学生通过课堂了解生活中可能真实的案例。尽管有些课堂任务未必都要使用或输入这样的资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认真而科学地选取这样的材料,能使任务的实施更具操作性,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结合[6]。在任务型教学中引入再现生活真实性的任务,不仅有效利用了生活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延展了课程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挖掘社会的潜在教育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任务”的实施途径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从“学什么”到“怎么学”,即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所以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体验式和参与式的。为了最大程度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边交流,我们应认真设计任务的实施路径,以期达到任务实施效果的最大化。以《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为例,我们可以设计FOB术语下买卖双方成交的案例来进行分析:首先由教师提前给出一个FOB贸易术语下成交的案例,然后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FOB贸易术语的定义,以及该术语条件下,买卖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费用等相关资料;接着在课堂上修订学生已找到的资料,并补充重要知识点,即在FOB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点的划分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案例模拟演示,其余小组则进行评议,发现并指出该演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错误点;最后,每个小组根据各自任务实施情况,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在以上的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设计思路为:导出问题→研究问题表征→解决问题。根据这一思路,在设计任务时,应当使任务的形式与学习功能的联系十分明确,让学生对任务完成的途径一目了然,同时任务的步骤分解应该化繁为简,逐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相互依存,形成“渐进式”学习“任务环”。学习者通过同一单元的不同却又环环相扣的“任务环”,能获得越来越专业的知识。同时,我们在对商务英语专业涉及商务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的特点。正如语言学习一样,同一个知识点要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出现,学习者才能体会到语言学习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每次重复过程后,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均会较重复之前有所提升。因此我们的任务实施路径也要注重任务的“循环性”。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齐备的实训室能拓宽学习者的学习视野,提供更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学习周期大大缩短,教学反馈效果更佳。商务英语专业的贸易类课程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软件、外贸单证软件等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模拟演练。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国际聊天软件如SKYPE、Whatsapp等,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体验寻找客户、跟进客户的真实过程。“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不会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反而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任务”的完成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只关注学生在某一阶段内所学知识的效果,侧重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授知识的片段式回忆或者单纯性的复述。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任务型教学旨在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学习效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重复是必要的,然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生活技能、竞争技能、合作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不应该实施“一刀切”,以一次性考试的成绩作为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评判,应该更注重学生对知识定义、概念的具体运用条件和运用方法的掌握。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得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检验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支付与计算》《国际金融》等课程的考核方式就不能仅仅依靠卷面考试,而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考评学生任务完成成果汇报或展示,对学生做出形成性评价。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拟定的销售合同或者缮制的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商业汇票、填写的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入境货物报检单、进口货物报关单等单证的完成情况,并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因此,从任务型教学法出发,我们的专业课程设计应把形成性评价纳入到考核体系,结合终结性评价(如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阶段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借助真实化的教学场景和社会化的课堂学习,让学生不仅是“在运用中学”,而且是“为了运用而学”。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特点,其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具备基本英语沟通能力的前提下,完成与现实生活高度相似的工作与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中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促进商务学科与语言学科的良性互动,将学生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认知的双重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驱动,造就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外贸人才。

作者:谢锦 欧阳纯烈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8.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6.

[4]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J].外语界,2014(2):13.

篇6

1多元教学及其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特定的问题,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更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具体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Flash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而选择多元教学法,将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以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基础知识部分应用案例教学法;内容熟识及实践部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形成部分应用项目教学法。

1.1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

1.1.1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分析教学案例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1.1.2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先模仿后创作再提高,学习《Flash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也一样。只有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基础上,以案例为载体,将知识点带入具体的情景案例中,让学生在亲自参加的讨论分析中将新的复杂知识嵌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对于《Flash网络广告设计》的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Flash网络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广告制作的原理,掌握Flash网络广告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灵活运用Flash网络广告设计知识设计出既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网络广告能力。

1.1.3案例教学的应用

《Flash网络广告设计》在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精选案例详细讲解,把例子中用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讲解、操作中领会和掌握。但在案例的选择上尤为关键。案例的选择要贴切、恰当,能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内容既要全面,同时每个知识点之间又要有一定的联系,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综合案例;能够起到范例作用,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性,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动画的基本类型: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层动画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可以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相关的掌握知识点,获得成就感。

1.2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应用

1.2.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1.2.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本质所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2.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在《Flash网络广告设计》内容熟识及实践部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围绕任务,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进一步提高、熟知课程的知识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任务的设定上,一是要求设置的任务难易适中,一定要在规定的教学单元内轻松的完成,并且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用于反思和探索;二是要求设置的任务内容恰当、明确,即除规定任务目标外,还要在完成任务的方法上作一定要求,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没有重复以前的或需要后续学习才能完成的任务和所需的方法;三是要求设置的任务有多种完成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任务,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笔记本电脑广告的制作,可以根据给定的素材,设计制作方案,根据需要选择动画类型完成广告效果。

1.3项目教学法及其应用

1.3.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习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它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进步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

1.3.2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Flash网络广告设计》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而后实践。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可控性好。

1.3.3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在《Flash网络广告设计》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形成部分,则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全程参与,了解项目需要注意的细节,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运用的技术及技术规范,系统兼容性等,项目完成后即可以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达到了学为所用的最终目的。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教学,学生这时候有了很好的理论应用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只是不知道如何综合的将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去,此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再合适不过了,让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有所收获,提高其就业能力性。如教师指定一些项目由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独立选择项目,然后收集素材、设计动画网络广告方案、制作作品。制作完成的作品在同学交流探讨和教师的指导下再进一步完善得到最终效果。

篇7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任务型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运用。近年来在我国,任务型教学法也备受关注。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介绍与评论,并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地展开。因此,进一步认识任务型教学的实质,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很重要的,有利于采用较好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实施任务型教学,以求进一步提高共识,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方法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语言教学理念。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的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实施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作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负面影响,而对教学过程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种从知识到知识、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实践的空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愉悦的体验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

由于受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反映在英语上,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大学生或是羞于启齿,或是开不了口。在学完大学英语课程后,许多学生对简单的英语对话都感到困难。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因此,在我国,学生迫切需要一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授课方法。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做法

1、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是: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开学前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提前分派和布置学生去做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课上组织讨论、报告、辩论、讲评、考核等等;

(2)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方案;

(3)教师要严格按照方案和时间表进行操作。

对学生的要求是:

(1)每个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按照计划按时做好、做完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习课程、小组集体准备、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

(3)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各项学习、讨论、陈述、讲解等各项学习活动。

2、学生分组

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任务。而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分好组。各个小组成员的条件要均衡,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性格特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分组。笔者所教的班是90人,每组10人,共分为9组。

3、根据我们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与任务

(1)对每个单元英语口语学习的处理方法

各个小组要按照所布置的任务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按照情节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对话,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指导、并做出评价。

(2)对每个单元的精读文章部分的处理方法

采取学生个人讲述,教师讲评、总结的方式。教师在开学前制定出15项任务,例如,背景知识介绍、分析文章,指出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找出文章中的难点、疑点,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和答案等。

(3)对每个单元补充阅读部分的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课外自学,教师加以检查督促,学生在学完这部分材料之后,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篇文章。

三、在大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1、调查方法

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对比的两种方法。问卷调查的目的是:

(1)了解学生认可和喜欢哪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任务型教学法;

(2)学生是否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

(3)如果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进一步具体了解在哪些方面对他们更有帮助。

问卷的内容涉及调查任务型教学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更有帮助。在学期末,笔者针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情况,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统计。为了具有可比性,所采用的对照班级与实验班级同属一个专业。本次期末考试,由学院大学英语组统一出题,学生的答卷最后用计算机软件统一阅卷,通过计算机报告最终成绩,此次考试具有可靠的信度。

进行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调查统计的目的是用定量的方法检验任务型教学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常规学习,是否对口头交际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期末成绩。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在对16项问题的综合意见中,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百分比非常高,分别是19%和48%;表示“一般”的占28%;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百分比很低,分别是4%和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总体上是欢迎任务型教学法的。

从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常规学习,也没有影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反,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还略高于同类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四、结语

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初步实验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由于这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试验面较窄,受试验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完成开学前所制定的全部任务,课上还要作相应的调整。

任务型教学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把它移植好,使其适合我国的“水土”,还要做许多的努力和尝试。我们要注意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反馈,不断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4,24(S1):220.

[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3]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4]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2-7.

[5]李耸.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4-147.

[6]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228.

[7]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5):352-357.

[8]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55-59.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组网技术;职业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上提出,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五个对接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实现五个对接,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教学法在英文中为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

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陆续引进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上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项目。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观点一是“以经验为中心”,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二是“以儿童为中心”,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做法,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起点。三是“以活动为中心”。项目教学是以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 ”的学习方式,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强调现实和强调活动,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在个体与情景相互作用过程中被建构的,而不是被客观定义或主观创造的。基于这种知识观,学习是不能跨越情境边界的,学习本质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决定了学习的内容与性质。按照这种学习观,建构知识与理解的关键是参与实践。而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现实世界的实践任务,学生是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学术界关于项目教学法还未能界定统一的核心概念。德国的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和傅小芳对项目教学进行了以下界定: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集体(项目小组)中,根据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活动的愿望(项目创意),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是否立项),并围绕既定的目标(项目成果)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 、实施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徐国庆在其著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中将项目教学定义为 :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虽然不同学者对项目教学法有不同的定义,但是都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核心内容――基于项目。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项目教学法融合了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将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实际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在职业学校,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项目。

二、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门重要的应用型主干专业课程,具有知识量大 、概念多、跨学科 、操作性强 、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该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掌握。如果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遏制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吸收职业资格标准,把各个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模块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强调学以致用,采用的是贴近企业的实际项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适合本门应用型课程运用。所以,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但可能而且势在必行。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网技术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区别表现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3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线,把握好教材选择、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和项目考核评价四个环节。

(一)选择符合项目教学要求的教材

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说教式的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应该选择适合项目教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材。教材内容应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相对应。同时,教材内容必须动态更新,以适应行业和技术的发展。

(二)项目确定

应通过走访系统集成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用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以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岗位技术要求为依据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应该兼顾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场地等情况。本课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工程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项目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三)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创设宽松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实施主要由明确项目、合理分组、获取信息、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六个流程构成。第一明确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需要完成的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由教师进行讲解部署。第二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小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角色,项目经理承担本项目组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在分组时,每个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3~5人为宜),根据组员的能力等级和个性差异合理搭配。第三获取信息,学生综合利用教师讲授、课本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获取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第四制定方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所获信息,经过集体讨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第五组织实施,学生应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根据经老师审定的实施方案,按步骤按程序实施。第六总结评价,师生共同检查评价项目完成情况,通过总结评价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单元项目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完成。综合项目安排一周的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战项目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效果。

(四)项目考核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采用以一张试卷作为评定标准的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而应当坚持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公正、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过程评价主要依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态度、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规范、安全、考勤、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学生项目成果、项目报告书等。同时,为突出应用型课程的特点,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密切关系,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以学生是否顺利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三级证书作为本课程成绩的重要评价依据。

四、结语

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突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密切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五个对接的目标。

[本文系广东省惠州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云计算在校园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1KT249)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尹维伟.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王景香,胡春萍.德国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10).

[3]张棉好,徐东,陈丽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及其实施情况研究[J].职教通讯,2013(8).

[4]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篇9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可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始终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设计中对句式结构和交际意义的并重,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所谓"任务"(Task),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成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即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归纳起来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任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把任务的完成作为重点;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Skehan,1996)

2.2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任务型语言教学教育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的替代物。

(2)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并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

(3)任务型教学法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习交际,并从更广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5)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同时还指出课内语言学习应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法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

3.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著名学者Skehan(1996)提出任务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加以调整与控制。如果任务选择恰当并加以有效地实施,它将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保持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3.2任务中。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使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需要完成任务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与动力,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在学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要适时设计一些略高于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任务活动,以鼓励学生不断挑战现有的语言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形式上采用如小组问答(question and answer)、角色扮演(role play)、复述故事(story-telling)、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脱口秀(talk show)、短剧表演(drama show)等等。活动应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既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锻炼学生驾驭不同场合的能力。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地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都是要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创造各种语言条件和教学环境,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3任务后。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后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Jeremy(2000)在《怎样教英语》中明确指出口语教学活动旨在传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学习语言的特定部分,要求学生随机运用掌握的语言来完成口语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在点评中,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多做努力。其次,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任务后阶段,指出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在分析、反省和总结中稳步提高语言能力。

篇10

一、紧跟时代脚步,拓宽化学教学新思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初中化学课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教学改革的推动之下,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都有所改变,因此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更加柔和的姿态更好的与教育改革的过程相融合;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学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学段。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获得有别于以往的更重要、更复杂的新的知识,在全新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更为复杂的抽象思维方式。虽然素质教育依旧是当前教育所期望的发展方向。但是,学生仍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需要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都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式的变化。因此,化学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地认识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变化,适应从教学规范到教学实践的间隙和落差,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将自己的化学课堂打造成适应教学环境变化的发展型课堂。新课改已经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理想的状态和目标还相距甚远。然而,新课标对当前的教学环境作出了重新的梳理,也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并放低姿态,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航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新课标重新扶正并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主动权,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的一个反映。当然,新课标的种种定义和规定,都是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之下制定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需要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师深入理解并转变思想、竭力实践的部分。

二、深入理解新课标,尝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新课标不仅重新定义了初中化学课堂,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应对新课标作出的规定,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接触并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一种更适合当前新课标的规范和整个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针对新课标指出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尝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个个任务,来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任务,寻找解决方案,梳理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解决方案,解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寻找突破困难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或未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这样的解决任务的过程,就是他们复习学过的知识,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学习新知识,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而另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法”,则是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源自于美国,并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风靡多年。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是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像是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实践来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而翻转课堂教学法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外的自学来完成,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带着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来到课堂,通过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发问,教师在不断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遇到问题的共性,并通过总结式启发学生的新思路。这样的突破疑点、难点的过程,能够更牢固地让学生铭记所学知识,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