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算化会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院 新制度 电算化 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72-02
2010年底,卫生部会同财政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这两个制度将于2011年7月1日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各医院面临着要确保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使用,新旧制度能否平稳过渡和新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迫切问题。我院作为北京市卫生局新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实验基地,从征求意见稿到新制度的实施进行了全过程论证,并一直协助和测试软件公司开发符合新制度要求的会计核算软件。要解决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问题,必须加紧对人员进行新制度培训,熟悉新制度内容和核算方法,掌握新会计核算系统和对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符合新制度核算要求的整合。
一、新制度体系与会计核算的调整
新制度体系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规范了收支核算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提出了医院要夯实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按这一体系设计。其中会计核算具体在以下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
1.对医院资产核算的调整。重新确定了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资产的处置;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和方法,增加“累计摊销”科目,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摊销和净值;调整库存物资核算范围,将药品纳入库存物资核算;规范了在加工物资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规范了在建工程核算,并将基建账并入医院“大账”;区别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采取不同方式对物资领用、计提折旧和摊销账务处理方法。
2.对医院负债科目的调整。增加了应付票据、应缴款项和应付福利费科目,把应交税费调整为总账科目。
3.对医院净资产核算的调整。调整了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核算范围;增加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入资产形成的,留待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销的基金;增加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不仅仅核算原财政项目结余,还核算基本补助结余;增加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非财政科研、教学项目结转资金。
4.对医院收入和支出核算的调整。将药品收入纳入医疗收入,增加药事服务费。取消药品支出科目;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管理;明确了医保结算差额的会计处理和期末处理方法;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科室直接成本,期末不再分摊管理费用;按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调整了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
5.对医院报表体系的完善。医院会计信息与预算的范围、分类、口径相配合,直接反映政府采购中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流转;医院会计信息与成本核算范围、分类、口径相配合,直接反映科室直接成本;增加了现金流量表。
二、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电算化系统特点与实现方式
因新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内容有了很大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逻辑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
1.对新会计核算软件初始化的特点。明细科目设置既要满足核算需要,也要与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相适应,方便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满足预算和成本核算读取数据。增加现金流量项目字典,对现金收付业务进行流量标注。调整了科室辅助核算编码,按新制度分类要求归集各类科室成本。维护科教项目字典,对科教项目收支按项目辅助核算。增加资金来源字典。对需要区别资金来源的科目进行辅助核算。维护基本数字字典。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软件实现方式。新会计软件系统提供支持多种现金流量标注方式,包括单笔标注、集中标注、自动标注等。实现方法是在货币资金收付时按现金流量表做项目辅助核算、涉及到复合现金收付时,按现金流量项目进行分拆,做到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一一对应。直接生成现金流量表。这种方法面临的问题是工作量大,录入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理解不同,造成报表数据准确性差,前后可比性降低。各单位在应用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保证现金流量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前后可比性。设置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考虑现金流量表的调用,主要是往来科目,例如在应付账款下设置药款和卫生材料款等明细科目。按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对收入和支出科目,在系统内做标注,当这些科目涉及现金收付时,直接计入现金流量表项目。在系统内做标记,使用时要经过论证,以免造成系统错误。对货币资金内部转换,直接标注成不影响现金流量的业务活动。期末由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人员对涉及现金流量的业务统一检查和标注,确认无误后,生成现金流量表。
3.不同资金来源形成资产的账务处理和实现方式。固定资产入账时,系统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增加了资金来源选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同时登记原值包含的财政或科教资金金额,在提取折旧科目选项中,自动对应自有资金提取折旧部分金额和待冲财政基金或待冲科教项目基金部分金额。支持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增加和固定资产减少凭证。系统新增无形资产管理模块,对无形资产实行单项管理,登记每一项无形资产的原值和净值,使用日期,摊销期限,使用部门,资金来源等相关信息。对不同资金来源购入和摊销方法设置了不同的账务处理流程。
4.期末处理的变化和实现方式。自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对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标注和调用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实现对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资产分别计提折旧。自动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支持按不同方法提取坏账准备。支持按医疗收入比例自动提取医疗风险基金。
5.电算化系统中的科教项目管理和实现方式。按新制度要求,对非财政资金来源的科研、教学资金纳入医院收支核算。新会计软件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和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由于医院的科研课题和教学经费项目比较多,期末要将项目的收支一一对应结转到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中。在软件应用中,应尽量采用在科目下做项目辅助核算,避免科目体系臃肿繁杂,避免因科教项目的增减,逐期调整期末结转科目问题。
6.备查簿在新电算化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式。新会计系统建立了应付票据备查簿、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备查簿。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这些备查簿相应设置在应付票据、固定资产、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科目下。当发生需要登记到备查簿中的业务时,通过控件调用备查簿,按备查簿所列项目进行登记。需要强调的是,年末应将“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与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记录的差额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中。月末,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按照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备查簿中登记的资产应提取的折旧额,从医疗业务成本或管理费用调整到其他支出科目。
三、新旧会计制度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根据新制度体系下会计核算的调整、电算化的新特点和软件的实现方式,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新制度平稳过渡与顺利实施。
1.资产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新制度要求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对使用财政、科教资金购入的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要加以区分。同时,物资的领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再计入医院的营运成本,而是按资金来源,建立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系统。这就需要在原系统中或在系统外取得在库物资、固定资产、未摊销完毕的无形资产并完善资金来源、购入日期、资产原价、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已摊销额、资产净值,使用部门等辅助核算信息,为新旧制度过渡进行的追溯调整和按新会计制度在新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做准备。新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和方法,这就要求在结转之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维护完整资产辅助信息,并新标准和核算范围对资产进行归集分类,在系统中或系统外重新标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追溯调整和在新会计核算系统应用做准备。新制度规定药品作为库存物资核算,取消原来药品的购入、发出、结存的售价金额核算法,单独核算在加工物资和委托加工物资,为做好新旧制度结转和在新核算系统中的核算准备工作,医院应对药品进行盘点对账,疏理规范与药品相关部门的核算程序。
2.债权债务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对于债权债务的过渡,重点是在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的过渡,医院应对债权债务进行分析和清理,必要时落实到经办人或经办部门,追踪债权债务的管理情况。同时保证账实相符,核对旧核算系统中债权债务余额与明细项目表,保证账表一致,为过渡和顺利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做好准备。
3.净资产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净资产科目核算上作出了重大变化,新制度净资产科目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新净资产科目金额部分来源于原净资产余额,部分来源于按新制度要求追溯调整后的金额,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对资产、负债或净资产按资金来源分析调整出来的数据,针对这三部分不同来源的净资产,应做好以下过渡及准备工作:
(1)待冲基金数据来源。待冲基金是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资本性支出净值。资产类过渡准备工作完毕以后,经过筛选汇总财政、科教资金形成资产净值,与追溯调整的净资产中的待冲基金进行校验平衡后,为导入新系统做好准备。同时在新系统中,建立不同资产来源形成待冲基金的明细科目或辅助核算项,便于实时与资产按资金来源辅助核算项对账,保证资产与净资产信息一致性和正确性。
(2)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的数据来源部分是原科目中的“财政项目结余”和科研教学资金核算科目。按新会计制度核算规定,要将原账中负债类科目或专用基金科目中核算的课题和教学经费,按资金的来源不同,分别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中,对医院匹配的资金部分,结转到事业基金中。这样就要求对每个课题经费弄清资金的来源,在原核算系统或系统外予以标记,为导入新系统和按新系统核算做准备。
(3)新制度事业基金不再包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资金,追溯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调整以前年度坏账准备和调整原账的固定基金等都是通过事业基金科目,通过计算调整,校验正确,为事业基金金额过渡到新核算系统中做好准备。
新旧制度的过渡和实施是一项涉及到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部门,还涉及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药品管理、物资管理,门诊和住院收费等多部门的系统工作。在过渡与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相关部门和岗位都应深刻解析新制度体系下的涉及到本部门和岗位的管理和核算要求,积极配合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新整合和按新制度核算要求核算相关资产和经济业务。确保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使用。
篇2
关键词: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会计部门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对单位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马克思曾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是对会计职能进行的科学概括。所谓“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一般被理解为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要特别重视药品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发挥,二者不可偏废。
药品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不一、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大等特点,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因此,药品会计的职能不仅只是简单地做好记帐、算帐和报帐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药品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保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为强化药品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员职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药品入库、保管、出库及库存等过程的监督和核算
药品会计除对药品的金额、数量进行正确核算外,还要对其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要监督药品的采购是否按合同执行,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是否合格,是否有合法、合理的采购渠道。针对受市场经济影响的药品折扣现象,应专门设立明细帐,从采购地点、数量、金额以及在总采购金额中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反映,并随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防止这部分资金被截留或转为他用。在药品保管过程中,要防止药品积压、丢失、变质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药品的出库要监督其是否按正规手续填制出库单。为了做到帐帐、帐实相符,药品会计应每月监督药品部分的盘点工作,不得以支定存,通过实地盘点,如发现有盘亏或盘盈现象,及时查明原因,报请领导批准,并进行相应的帐目调整,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二、加强自制药品的管理
要加强对制剂原料的管理,药品会计应监督其是否按批准的生产计划及消耗定额领用原材料;监督其成本计算是否合理、准确;制成品的计价是否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和控制;对其制成品是否办理入库手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并督促其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销售的监督和核算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为了维护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完整性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以及其他为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企业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电算化后。电算化会计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比传统手工会计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会计交易账务篡改不留痕迹,给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可能会造成电脑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发生,而且涉及的金额及造成的损失往往比手工系统更大更严重。因此,原有的内部控制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要求,应建立和加强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变人工控制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具体如下: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形式发生了改变
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计算机共同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其内控制度既有传统手工系统的控制,也有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在电算化系统下,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出现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
(三)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看不见的,且很轻易被删除或篡改并做到不留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更大。
(四)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在电算化系统下,由于会计信息的核算及处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控制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控制对象原来为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工作的相容性等,会计资料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在凭证账簿上以备查验,是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一般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财务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内控对象转变为对人与计算机二者为主。
(五)财务网络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会计系统控制的新问题。
针对以上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诸多影响,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适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必要的控制
企业实行电算化,要具备相应的基础和运行环境:硬件的配置、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人员的素质、内控制度健全与否等,管理层要客观分析评价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现状,是否符合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条件;其次,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管理要求,有些是会计制度本身既定的,有些是制度没有细化但是属于企业自身工作迫切需要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购买或委托软件开发商专门设计的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信息处理系统,所选择的信息系统还要考虑其前瞻性和成长性,以满足未来企业发展和会计制度更新的要求,避免因更换信息系统而使企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会计工作的连续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的售后服务质量等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的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又称普通控制,包括组织控制、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等。
1、组织控制。即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通过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电算化实施后,必须对原有的结构作相应调整,会计岗位也将重新划分,其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与数据分析等,并且对其职权进行划分。
2、授权控制。即通过限制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实施内部控制。如系统应用部门只能应用系统软件进行日常业务处理,不能对系统软件进行修改。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保证会计信息处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独立,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3、职责分工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确规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会计档案保管员等职务不相容,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不得兼任。
4、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即通过明确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程序及相关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如规定录入凭证必须有合法、合理、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手续齐全;记账凭证必须经审核后才能登账;录入人员不能反审核或反过账等。
5、系统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可以保证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计算机在联机系统中使用多级口令系统,多级口令系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为安全起见,这些口令应以密码方式存放,并经常予以变更。为保证会计软件与数据文件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可采取设置口令、密码、保存操作日志、对数据文件定时备份并加密等手段。还要防止病毒对会计软件的破坏。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即运行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运行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1、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主要靠人工进行。包括:授权审批控制,为保证作为输入依据的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在输入计算机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人员控制,应配备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同时采用口令加以控制;数据有效性检验控制,如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在系统软件中设置科目代码自动检验功能,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对每笔分录进行借贷平衡校验,防止金额输入错误。
2、处理控制。数据处理的计算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软件运转是否正常有效,此部分的控制工作,大部分在软件开发后期及正式使用前进行,主要包括数据有效性、完整性测试、断电技术控制、设置、工作日志等;只要软件运行正常,就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完整。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输入-复核-登账-结账-生成报表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控制。
3、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也是主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效验。比如: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会计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等。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控制
1、加强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完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因此,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2、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电算化人才。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加强人才培训和人才培养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强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教育;定期进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讨论会计电算化知识、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电算化会计人才队伍。
3、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将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定期组织会计人员互相检查。具体包括: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签字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实物资产的一致性,是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不符合要求、错误的账表要及时纠正和调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删除、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发生;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重复、遗漏和错误操作。
4、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因此,对会计档案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进行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5、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安全的控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订立内部上机操作制度,禁止非电算化会计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操作人员身份设置密码;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维护,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
6、增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无论信息系统如何先进,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努力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防止规避控制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给会计人员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但我们只要建立分工明确、权责落实、操作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就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控制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过程。会计数据处理的工具也从算盘等发展到计算机单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会计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其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它的控制手段呈多元化趋势,对控制本身的要求更加严格,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改变既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内部控制上的问题和挑战。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性
1.计算机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可能更大。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及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近几年来,不少企业相继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一是直接外购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二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这两者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但存在较大缺点:不仅开发成本往往较高,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较难通过财政部门的认可,而且数据的安全与维护存有隐患。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直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选用这种方式,投入少、见效快,使用维护容易到位,不过也有其致命弱点。更为可怕的是,无论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还是购买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大多数工商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好处予以认可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2.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可以想见,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另外,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从而形成对编制合并会计报告和分部报告的需求。跨国经营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需要有关外币业务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的功能。还有,在成本核算体系、税务会计处理、基金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方面,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存的会计体系,修订和补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会计电算化以及其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3.适应互联网时展趋势
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并将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以知识尤其是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财务报告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知识会计报表的补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无法披露的信息,都必须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由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4.强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容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会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寄制的控制失效。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电算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除了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这些新的内容控制,尤其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的又一个新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1.加强系统内部制度建设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对数据及时备份、防止病毒的侵害,都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
(1)职责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
(2)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以提高网络安全及高级程序语言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内部会计人员。
2.加强人员的职能控制。
加强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篇5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1.1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1.2完全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1.3完全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2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成本管理理念
系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系统成本管理涉及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以及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包括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订单和项目会计用于归集某一订单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订单或项目的监控。获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
3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
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5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6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7小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所以,会计电算化向电算会计发展是一个必然,政府要引导企业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篇6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过程。会计数据处理的工具也从算盘等发展到计算机单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会计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其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它的控制手段呈多元化趋势,对控制本身的要求更加严格,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改变既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内部控制上的问题和挑战。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性
由于传统的分工控制在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基本上失去了原有作用,对会计处理过程中弊漏的防止和揭发更加困难,所以会计系统处理结果的正确与否将有赖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第一,计算机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可能更大。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大类。它们都是用来预防、发现、纠正系统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故障,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是提供可靠和及时的信息保证。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它们也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特殊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引入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
(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急速变化,以及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销售不畅、三角债泛滥、资金匾乏、库存积压等。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忽视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近几年来,不少企业相继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企业选用会计软件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外购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二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这两者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但存在较大缺点:不仅开发成本往往较高,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较难通过财政部门的认可,而且数据的安全与维护存有隐患。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直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选用这种方式,投入少、见效快,使用维护容易到位,不过也有其致命弱点,首先,通用性越强的会计软件,软件的初始化工作就越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但从现有企业状况来看,往往越是财务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越是知之甚少,这就为正确充分使用软件带来不便;其次,现有的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核算要求。更为可怕的是,无论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还是购买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大多数工商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好处予以认可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国外的挑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形成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财务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厂商形成了较难突破的市场壁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可以想见,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国外软件比较注重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强调对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而且一向注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符合国际会计惯例,同国产软件相比,在电子商务支持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能适应多种操作平台,支持国际上流行的多种大型数据库,具有灵活的数据接口,更加符合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潮流。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中,国外财会软件无疑对希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目前,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大型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均掌握在国外大公司的手中,这些巨无霸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旦这些企业认为某一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依托其技术和市场优势会很快成为强大的对手。另外,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从而形成对编制合并会计报告和分部报告的需求。跨国经营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需要有关外币业务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的功能。还有,在成本核算体系、税务会计处理、基金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方面,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存的会计体系,修订和补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会计电算化以及其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三)适应互联网时展趋势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附表、附注提供报表以外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它们是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并将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以知识尤其是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财务报告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知识会计报表的补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无法披露的信息,都必须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由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强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容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会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寄制的控制失效。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电算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除了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这些新的内容控制,尤其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的又一个新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计算机文档及时的备份维护、防止病毒的侵害,都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操作密码设置必须健全,达到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出现意外。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着重做到:
1.职责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
2.安全控制。会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设备。
3.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以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素质为目的控制措施,,组织网络安全方面及高级程序语言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追踪法。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内部会计人员。
(二)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业公司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C机、POS机等,可以结合商业企业自身特点,根据ORACLE8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的特征,形成以在SUN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8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即俗称的“后台”,并采用以LINIX操作系统以及各帐台的POS机联机操作等。在运行中,后台管理通过商品从进、销、调、存各个方面入手。进货环节则由业务部进行输入登记,然后由财务部审核入帐;销货则采用单品管理,通过收银POS机的输入,电脑月终汇总,产生各类报表供财务部入帐使用。从而体现了各部门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二、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三、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四、备份的重要性及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篇8
一、高校会计系统控制概述
会计系统控制是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关键。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落实会计人员岗位责任控制,要求高校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在会计机构内部规定各项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把有关规定、要求等具体落实到每一会计工作岗位,以责定权,责权分明,严格考核,有奖有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档案控制,会计档案是高校经济活动在会计核算中的综合反映,会计系统控制要求高校财务机构对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查阅、交接和有效利用等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
会计信息控制,要求对高校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予以反映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凭证控制要求高校所有的经济事项都必须获得合法的原始凭证,经专人审核符合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后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还要在记账凭证的填写、记账、过账、传递、签章等方面加以控制,保证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会计账簿控制要求高校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按时间顺序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内容分类记入账簿,并在会计账簿启用、登记、更正、对账和结账等各环节进行控制,使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到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
财务会计报告控制要求高校严格以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为编制依据,准确、完整、及时反应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系统控制的影响
实现会计电算化,由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而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给会计系统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了会计系统控制的对象。手工会计系统是通过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方法对财务人员实施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录入记账凭证数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处理。这样,会计系统控制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计算机的控制。
扩大了会计系统控制的范围。由于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控制不仅仅是对经济交易处理的控制,还包含了计算机系统开发、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控制,如系统程序修改控制、网络安全的控制等。
增加了会计系统控制的难度。手工会计系统中严格的会计凭证制度、会计账簿控制和财务会计报告控制,保留了各项经济交易处理的痕迹。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部分经济交易的处理过程、错误的更正几乎没有痕迹,从而增加了会计系统控制的难度。
三、高校电算化会计质量的保证措施
有些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高校只追求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益,使各高校普通存在的财务人员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常常忽视了电算化会计系统控制的建设,弱化了会计系统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如何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建设,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加强会计系统开发、修改的控制。自行开发会计系统或购买商品化软件经领导授权审批后组织实施。计算机会计系统处理过程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应遵循《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和规范。为适应会计核算、管理、监督工作的要求需要对使用中的系统进行修改、升级的过程必须严格控制,计算机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系统的修改、升级工作。会计系统开发、修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详细记录并打印后存档。
建全会计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是手工会计系统控制的重要手段,会计电算化后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外均由会计系统处理,因此必须建立会计系统操作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才能保证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不能由一个人操作,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制定计算机会计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并在会计系统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严格执行。
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必须经过审核、复核人员签章后才能录入计算机会计系统,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的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审核人员审核签章后才能由计算机会计系统登记会计账簿,如发现记账凭证内容有误,需按会计核算有关规定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等凭证进行修改,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为了保证会计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必须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管理。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知识,计算机相关知识,更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合理的安排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电算化业务知识和理论结构,熟悉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篇9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功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被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一)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会计数据在电算化处理过程中始终由计算机控制,数据输出由计算机打印,使会计信息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
(二)促进会计人员职能转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以某企业为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处理后,会计人员有了充分时间去做两头的工作:一是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及时组织节约挖潜;二是加强经营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电算化前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三)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改革工作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它还有利于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引进来,建立预测、决策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会计工作不但要对经济活动有事后核算和分析功能,而且要发展为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样就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处理技术,运用生产过程自控原理,把计划、预算或定额各项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标准项。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项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为加强预测和决策功能,还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三库为基础,即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把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投入产出、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数学与程序的方式存入计算机,建成方法库;对各项经济业务,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库中的方法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形成各种数学模型,建成模型库。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取得各种不同实施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就企业而言,50%以上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就能及时、准确、适用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较大和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完成向企业外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内部起到反映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这为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要么微机记账,要么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二)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以及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四)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五)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六)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以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计算机专业人员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如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实施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是将广大的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结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以供分析决策之用。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产生。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它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系统用户只负责提供待处理数据,而不应介入系统部门的日常业务;②系统部门只负责数据处理,不经管系统部门以外的财产物资;③除非差错产生于系统内部,系统内部不得擅自更改差错,而应将数据退还责任部门按规定手续更改后,再送职能部门处理;④系统内部系统分析、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的操作等职责应予以分离。
第三,改变财务管理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地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如引入经费自给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三)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管理 安全对策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大量需求,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工作,工作人员更多的参与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去。本文提出了制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等一系列安全对策以应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制度落后、设备落后、软件落后以及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使会计电算化可以跟上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一、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记录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做出重大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方案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不再完全符合企业的需要,因为企业的经济运作更加复杂,经济效益要求更高,因此会计也必须参与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起到综合核算以及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简单地说就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就是把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数据库、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会计的财务管理效益。会计电算化不仅取代了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还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因此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基本的会计工作,还可以涉及到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对整个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会计电算化在控制和协调整个企业经济运作方面的做用越来越显著,比如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需要以及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基本完成了手工记账向计算机记账的转变,单一的会计核算向综合分析管理的转变,后台XBASE数据库向互联网络数据库的转变。会计的数据处理的能力、综合核算的能力以及财务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断加强,同时随着会计工作的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现在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会计电算化正以更加高效、稳定和科学的节奏向前发展。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现存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一下六个方面:1.会计制度滞后,现行的针对手工作业的会计制度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相符合,财会制度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需求。2.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精通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电算化专业人才。3.会计电算化硬件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较差,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4.企业中各级各部门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程度不一致。5.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务相分离,降低了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效力。6.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1.改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人们对于电算化的认识可能还仅仅停留在会计工作由手工转向计算机操作的层面,实际上会计电算化进一步丰富了会计工作的内容,由原来的单一的会计工作转变为分析企业经济形势、参与企业经济管理的深层次工作。会计电算化使现代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会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使会计的工作职能发生大的转变。会计电算化对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同时精通会计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成为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现在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紧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节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计专业的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
2.安全对策。
从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制度、设施、科技、人才、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对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优化与完善提出以下几方面相关的安全对策:(1)加快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改进。企业应该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结合财务账户设置、财务处理程序以及登记方式等特点,制定出符合会计电算化的财务会计制度,使企业中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在规范的制度下良好的运行。(2)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比如注意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明确管理、操作及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针对系统内部人员要有监督和举报的系统以防止内部人员泄漏工作机密;通过对使用的软件、文档等设置多级密码等一加强保密作用;(3)加强相关软件的开发,及时更新软件的应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系统的会计软件设计体系,及时采纳用户反馈的意见并对软件进行改进和更新。(4)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以提升会计的专业水平,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管理,使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更好地应用。(5)统一协调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便于交流和管理,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注重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瞬息万变,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要在理论知识的主导下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决定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传统会计的理论和观念,不断提出新问题、开发新课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理论的过程。新的会计理论的确立,使电算化会计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新问题的发现和新课题的研究又会形成新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工作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和更新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节奏。
四、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应用,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制度落后、设备落后、软件落后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也创新性的提出了改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针对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的安全对策,比如制定相应的对策,制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对理论的研究等,以期会计电算化可以跟上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小婷.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8,06:82-85.
[2]孔祥梦.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18-226.
[3]马晓红.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