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3 14: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的教育

篇1

我现在总是感到妈妈对我的爱少了,我对妈妈的爱戴也少了。但自从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发现妈妈原来在暗暗的疼爱我。

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千里寻母》,我深有感触。它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让她的儿子能上学,这位母亲去了离家很远的芝加哥当保姆。她儿子乔治由于想让母亲回到身边,便开始寻找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母亲。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进医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乔治母亲的身边,直至乔治来到母亲的身边。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后,万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动力。

读到这儿我非常感动。这位母亲为了家人的幸福,到别的地方当保姆;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说一声,直到晕过去。而我母亲呢?也为了工作而担忧,所以不爱别人打扰她的工作。可我却一直烦她,因此刚想出的办法被我一搅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别人晚那么一、两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评。我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曹聪,该吃饭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便流了下来。

通过读《爱的教育》我总算读懂了妈妈对我的那份暗暗的爱……

篇2

关键词:爱心教育;对话式教学

一、什么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全面性

爱心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这是包含了对他人,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人民以及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全面协调的爱的教育。反对唯我的极端教育。这种全面性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学识以及包容学生能够犯错误并以基于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增长学识的出发点来纠正孩子的错误,在纠正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爱心,进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完善自己的不理解的知识点。

(二)实际性

爱心教育是一种立足于最基本,最具体,最实际的活动的教育,对我们身边的父母老师以及自己的同学们的一种可以触及的到的教育。这种教育是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例如帮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务,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通过和同学们的合作来把爱心献给师长,献给学校,让学生体会对他人献爱心的体验,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的提升。不能只说不做作形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很多残缺的不良后果,学生会吸收教师传达的正面以及负面的信息,一旦坏的习惯养成,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我们要在点点滴滴中帮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爱的教育,这也需要不断的沟通也就是对话教育完成的。

(三)过程性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关注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和不同形式的活动。而对话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为中介而展开的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这包括了师生之间和文本的互动,最终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进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教学”

(一)师生之间的对话要把握平等性

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互相影响和沟通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学识才智,修养阅历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彼此在相互的沟通中能够敞开自我的精神世界,在理解与对话中得到精神的交流以及意义的分享。

(二)如何将师生交流对话落在实处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要怀有敬畏之心,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的第二章中认为“三种教育类型都需要学生具有绝对的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的敬畏之心。他认为这种敬畏心情在传统的经院式教育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师徒之间学生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师傅个人的身上,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中学生的敬畏之心也体现在了精神的无限性上,在这无限的精神内,每个人都要负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而在我们的现代教学生活中,我将这种敬畏之心理解为尊重和礼貌。在课下寻求教授的帮助为自己不懂的问题解答疑惑的时候,要以恭敬的心去寻求帮助,而在课堂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型的奖励给于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额融入进来,平等的对话和存在于课堂之中。

2.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

课前要做好足够的预设,开放的纳入灵活的成分,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创造的内容,教师要有机的抓住并开展延伸讨论。布鲁姆说过“人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怀有爱的教育,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继而也能够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这才是给予教学者最好的回复。

3.善于使用激励的评价

教师在于学生不嗟慕涣骱凸低ㄖ卸杂谘生的赞美,鼓励性的话语都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的源泉,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笑脸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这同样与爱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把握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班的交流,在教师的课堂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味的自己唱主角,几名优秀的学生当配角,要尽量做到调动所有的学生,而如何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一共有三点;

(一)把握对话的时机

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心求通,口预言的状态下教学效果会更加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堂,学生之间敢于发表言论进行讨论的随着年龄的上升不断减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课堂沉默”现象。在反思是否是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方面出现问题或者是学生个体方面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一种爱的教育的环境,应试教育的大帽子一扣,题海战术,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就很难消化的前提下,无法有精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爱心教育的环境,学生也处在青春期害羞的年龄,没有好的氛围的倡导,也就成为了产生这样一种“沉默课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走进课本,尽量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认真思考,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使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升华。

(二)培养一种合作精神

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的集体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长处,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和与老师交谈不同,学生在团体中,在于自己同龄人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原本的学识背景也不同,能够交换不同的思想见解,这样使他们在思考,讨论,论述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激发学习热情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组合,例如学习到能够动手实践的课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以表演的方式学习,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对话,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爱的理解和爱的教育中的对话式教育

“爱心是教育的内涵”。我觉得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师爱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崇高的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情感。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比友爱更纯洁,更持久的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它就像学生心灵的明灯,照亮学生学习、生活、前进的方向,使学生知情、明理、导行。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个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纯洁、高尚、无私、博大的,对学生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用具体事例去感化他们,完全彻底的为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的性格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教师要与文本对话,把握预见性。

在教学中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会及时解决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随时提问某一层次的学生,比如:“我需要第四组的某一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此时这位学生会很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其他三位组员也会积极补充,以展示自己小组的团结。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发呆走神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允许并且在爱的教育的氛围中鼓励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思维,给他们提供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的发展。与生活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种理念:让学生的思维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思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使课堂教学流淌生命的活力。课堂就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应该给学生们足够的展示时间。

在爱的教育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对话教育指的是师生之间要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的方式进行双向沟通合作的方式,也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也就是教材中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对于过去所学沉淀的经验,历史,思想有一个反思性的理解。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们创造一种在爱的教育的环境下,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的对话,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余国良.“爱的教育”目的与方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8).

[2]毛艳梅.爱的教育[J].成才之路.2012(33).

[3]一起阅读《爱的教育》[J].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013(06).

[4]亚米契斯.爱的教育[J].教育.2013(22).

[5]张裕峰.爱的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7).

[6]陈玉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05).

[7]对话式教学――实现教学改革的曙光[J].庄莉莉.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1)

[8]反思对话式教学[J].魏建培,杜森.泰山学院学报.2007(05)

篇3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低着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篇4

关键词:爱的教育;心理需要;情感;关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41-0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的教育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爱可以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1.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渴望老师也象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就成了他们成长的第二影响源。

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简直就是完美无缺的人物,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是真理和美德的化身,他们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象教师那样做人。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得好坏,生活得是否有趣,成长得是否健康,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在高年级的学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开始意识到教师的爱与父母的爱的区别和作用,他们所认识到的教师的爱已远远超出了家庭的范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仍然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于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爱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在学校中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中心动机。他们常常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美好的东西。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干劲。当他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到获得了最大的谅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所以,当教师给学生以爱,当教师以自己热诚的感情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则会收到预想的或超出预想的教学效果。

2.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爱的教育呢?

爱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按一个模式发展,更不可能用一服药包治百病。教师对学生既要善于见微识疑,又能够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年龄、智力、潜能、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量身定做"不同的教育指导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强调的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尊重独立,尊重人性,尊重人格,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就无从谈什么"以人为本",更谈不上教育的成败。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不论是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对待差生和"难教学生",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艰辛的劳动,只有对其严格要求,加强教育,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对待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正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聪明人更加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会自己毁掉自己。"

最后,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是非分明,办事公正,表扬不过分,批评不偏激,审情度理,实事求是,决不可感情用事。教师要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之中。

3.在一定程度上说,爱的教育是双方的

爱是双向性的,因此爱的教育从实质上说也是双方的。爱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相互承担、相互给予的责任。如果只有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爱而没有形成学生的反馈式的爱,那这种爱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因为这样的爱是片面的,危险的,只能产生对学生的溺爱,而没有达到爱的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对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会如何接受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施爱予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然而,我们在强调教师向学生挥洒爱的甘霖时,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爱和感恩教育,没有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所以,我们应当象帕夫雷什中学那样,从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爱的传递教育,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去爱别人,主动接过并传递爱的接力棒。

篇5

三年级一班 杨子琪

这个假期读了几本书,我非常喜欢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爱戴。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篇6

【关键词】理解 尊重 爱的教育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以爱为出发点”这一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

作为班主任、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教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教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教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教育如沐春风,是真心希望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都能成材。教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教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須要贏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得一些好的方面——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增加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和谐友谊,还能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爱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是爱。

三、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学会激励,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多激励学生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班主任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心的效果,应启迪学生的心智。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更应该是看在教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幸福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这种力量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它可以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可以帮学生找到自信,用一颗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虽然早已知道,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对于做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无怨无悔。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性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家长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参考文献】

篇7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

“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佣人、女佣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室去都穿过这室。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我:

“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

说着,恋恋地看我。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白了。学生们也比夏天的时候长大强壮了许多。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母的回了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弄得没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教室,我们的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拢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纹,说话大声,他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

一出教室,恨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

“安利柯啊!要用心罗!我也和你们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的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请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一蹙,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趁着先生不看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责。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

默写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着我们好一会儿,用粗大的亲切的声音这样说:

“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回去!好孩子!”

阅读链接

《爱的教育》内容简介

篇8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虛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賽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許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惭愧不已。

四、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現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篇9

这是一本洋溢着爱的书。因为有了爱,书中的人物顿时鲜活、灵动起来,就好象生活在我周围一般亲切。书里充满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书生之爱。

爱是没有国界、国籍、肤色、年龄区别的,只要你真诚地去关爱对方,那你也就会受到他人同样真诚的关爱。

台湾高雄有一位妇女,在她怀孕到第39周时,一场突发的大火宣告了不辛的降临。当她获救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周身都被烧焦,然而让医护人员大感惊异的是,她的身体呈曲弓状,双手紧紧护住隆起的腹部,状似保护腹中的胎儿。医生掰开她焦黑的尸体后,赫然发现她的肚皮依然完好。约半小时后,一个健康白胖的胎儿终于被取出。

这又是一个爱的奇迹,一位平凡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所创造的奇迹,一个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篇10

也可以这么说,这本书的书名也可以改为: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学年只纪事。就是说,此书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气、日记的形式来写的,其中也有他父亲的修改以及佳人的附言,还有孩子入中学后重读此册的感受深入其中。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别指出。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小标题,让人感觉又似乎像一个个小故事,平凡、幼稚、不乏有趣,而且耐人寻味,可以引发一大串故事之外的感觉。

整本书围绕这小男孩安利柯而展开。安利柯就好像是一个邻家小弟弟一样生活在我们周围,很亲、很近,他也会对去学校产生恐惧,他所喜欢老师离他而去他会伤心落泪,两天的休假之后他会觉得似乎好久没见好朋友卡隆,他会和姐姐吵架,会……总之,当我们在哪个年龄时,与安利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与其说主人公是三年级生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作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不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病房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

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办事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