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遗传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遗传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遗传学分析

篇1

关键词:胚胎停育;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6-0011-02

胚胎停育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也是早期妊娠常见的并发症,在自然流产中占很大比例,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孕早期妇女感染的增加,胚胎停育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绒毛组织是受精卵发育过程中胎盘的附属物,因而与胚胎有相同的生物遗传性;绒毛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通过体外培养可以得到足够多的处于分裂中期的绒毛细胞,可以满足细胞遗传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需要。本研究对195例胚胎停育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得出近一半胚胎停育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2材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95例经B超检测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胚胎停育患者,孕周6~13周,患者年龄21~40岁。无菌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清宫手术,得到绒毛组织送检。

1.2方法

1.2.1绒毛组织细胞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眼科剪刀剪取质量上乘的绒毛细胞,转移到无菌离心管口,用眼科剪刀尽量剪碎;加入绒毛细胞裂解液,37℃水浴作用10min,加1ml小牛血清终止消化;2000r/min转速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将绒毛细胞接种于含适量细胞培养液的组织培养瓶中,敞口放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2天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有贴壁生长的绒毛细胞时,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当出现较大细胞集落和中期细胞时,加秋水仙碱终止培养,制备绒毛染色体。

1.2.2绒毛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 用细胞刮刀将绒毛细胞刮下,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弃上清液;加入1%枸橼酸钠低渗液,37℃低渗12min;加1ml固定液(甲醇:乙酸=3:1)预固定;离心弃上清液,加6ml固定液固定2次,每次都离心弃上清液;加1ml固定液滴片。70℃烤片,胰酶消化,Gimsa染液染色,镜检分析核型,计数15个核型,并分析1~2个核型。

2 结果

195例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培养成功193例,培养成功率为98.97%,染色体分析193例,检出染色体异常103例,异常检出率52.82%;其中三体60例,占异常核型的58.25%;45,X为20例,三倍体为11例,四倍体为9例;其他异常核型为3例。

3 讨论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统计,约15%的妊娠发生流产,其中50%~60%的早期胚胎停育造成的流产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胚胎停育造成的自然流产是人类进行优生优育自身选择的机制,从而保证人类物种的稳定性。对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细胞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本次胚胎停育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为下次受孕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中,胚胎停育的绒毛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2.82%,其中三体60例,占异常核型的58.25%;45,X为20例,45,X为最多的异常核型,与其它的此类研究结果相符合。结果表明: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遗传学上这些常染色体多还有重要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异常就会导致胚胎发育的异常,从而胚胎早期时就停止发育,符合优胜劣汰原则。胚胎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受精卵发育的早期,一方面是由于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另一方面是正常的受精卵在早期发育时,由于某种原因有丝分裂发生不平衡分裂,从而造成胚胎染色体的异常。

篇2

题目:表观遗传学调控NK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是指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通过对转录表达的调控和转录后的调控使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印记、及非编码RNA、微小RNA (miRNA) 、反义RNA转录后调控等[1]。环境、年龄改变、压力、疾病状态等, 均可以引起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改变, 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导致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 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 是天然免疫细胞, 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全身广泛分布。NK细胞通过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过程获得激活信号, 包括胞外钙离子内流、细胞骨架重排以及与靶细胞接触部位免疫突触形成, 最终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释放毒性颗粒执行清除病毒、肿瘤细胞以及发挥免疫调节功能。NK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包括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2,3]。近年来, 有很多学者先后报道了表观遗传学改变对NK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为NK细胞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为新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NK细胞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表观遗传学对NK细胞分化的影响

人类NK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CD56或CD16分子, 根据其表达水平将NK细胞分为CD3-CD56bright CD16- (CD56bright) 、CD3-CD56dimCD16+ (CD56dim) 、CD3-CD56-CD16+3个亚群[4]。其中CD56bright亚群为调节性NK细胞, 可以参与适应性免疫调节,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IFN-、TNF-、IL-10、IL-13和GM-CSF) 对树突状细胞 (DCs) 、调节性T细胞 (Tregs) 、辅T细胞 (Ths) 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s) 等进行免疫调控[5]。在类风湿关节炎中, NK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FN-诱导B细胞活化, 促进DC细胞成熟, 并可抑制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6]。NK细胞分泌IFN-可以促进DC细胞分泌IL-27, 而IL-27可促进IFN-分泌, 这种正反馈参与抑制Th17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7]。人和小鼠NK细胞均可通过分泌IFN-可以抑制CD4+T细胞向Tregs分化[8]。CD56dim为功能性NK细胞, 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TNF-а/TNFR-1途径、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ADCC) 完成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近期也有研究者发现, 功能性NK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的调节, 直接杀伤适应性免疫细胞, 如Th17及滤泡辅T细胞 (Tfh) [9]。而CD3-CD56-CD16+亚群目前研究较少, 目前认为主要发挥ADCC作用。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NK细胞的分化、成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研究显示, IL-15受体信号通路对NK细胞的分化成熟至关重要, E4BP4 (NFIL3) 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促进了造血干细胞 (HSC) 向NK细胞分化。动物实验显示, E4BP4基因缺陷小鼠NK细胞减少、功能下降, 而过表达E4BP4可增加Id2和Gata3的转录, 从而促进HSC向NK细胞分化增加[10]。在NK细胞发育中, 组蛋白甲基化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Yin等[11]研究了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EZH2) 对早期NK细胞分化的影响。EZH2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酶, 是PcG (polycomb group) 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 在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2]。EZH2主要对组蛋白H3K27进行甲基化, 从而沉默下游基因, 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肿瘤形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13]。研究者[11]发现, 在小鼠及人中, 选择性失活EZH2或用小分子抑制其活性后, 可以增加IL-15受体 (CD122+) 阳性的NK祖细胞数量, 并促进成熟NK细胞增殖。NK细胞的扩增及杀伤作用还与CD122及NKG2D有关, NKG2D缺失可降低EZH2抑制剂对促进NK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另外, Tsuyama等[14]研究报道,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基因突变, 此基因与血液肿瘤关系密切, 可能影响NK细胞的增殖。

FcRIIIA (CD16a) 由FCGR3A编码, 为NK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获得。研究发现, 在CD16a+细胞中, FCGR3A启动子中转录起始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较CD16a-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此外, 研究者还发现miR-218是NK细胞CD16a转录后的负调控因子。在NK细胞中过度表达miR-218可降低CD16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miR-218在CD16a-细胞中水平明显高于CD16a+细胞。因此, 研究者推断, FCGR3A的转录起始位点甲基化及转录后miR-218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改变CD16a的表达来调节NK细胞的分化成熟[15]。

记忆性NK细胞的概念由Sun等[16]最早提出。这类NK细胞可以长期存活, 具有免疫记忆功能, 当再次接触到记忆抗原时被激活。多种病毒可以诱导记忆性NK细胞产生, 目前报道的有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17,18]。记忆性NK细胞表达CD57和NKG2C, 不表达FcR、SYK、DAB2、ETA-2、PLZF和ILZF2。FcR、ETA-2、SYK的缺乏均有表观遗传学机制的参与[19,20]。IL-12信号通路通过其下游转录因子信号和转录因子4 (STAT4) 的激活影响记忆性NK细胞的扩增。Rapp等[21]发现Runx1和Runx3的启动子区域是STAT4的结合位点, 在NK细胞活化过程中, STAT4的结合会诱导RUNX基因位点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从而导致表达增加。在病毒感染中, Runx1和Runx3或它们的伴侣分子表达减低是影响NK细胞扩增及记忆NK细胞形成障碍的原因。该研究证明, STAT4介导的Runx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调节NK细胞对病毒的适应行为。

2 表观遗传学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NK细胞的功能主要包括杀伤及免疫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 在NK细胞活化过程中, 81%的主要位点出现CpG去甲基化, 生物学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位点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功能中 (如TNFA、LTA、IL-13、CSF2等) [22], 这提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了NK细胞的活化, 并与NK细胞功能关系密切。

2.1 表观遗传学修饰对NK细胞表面受体的调节作用

NK细胞表面激活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的相互平衡, 在NK细胞功能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如激活性受体表达占优, 则NK细胞活化, 反之, NK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有学者[23,24,25]检测了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KIR) 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 结果发现, 处于静息状态的人NK细胞92细胞系中KIR2DL1、KIR2DL2/L3高甲基化, 同时, 细胞表面的KIR表达降低。当应用5-氮杂胞苷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后, KIR启动子去甲基化, NK细胞表面KIR表达明显增加。另外, KIR的表达受miRNA调节。PIWI样RNA可以诱导KIR双向启动子KIR3DL1产生KIR反义转录本, 影响双链DNA的合成, 可减少90%的KIR表达[25]。

NKG2D是NK细胞激活性受体, 其表达增加可增强NK细胞功能。NKG2D通过识别不同的配体家族 (MICA、MICB、ULBPs 1-6等) 参与激活效应细胞、溶解靶细胞。NKG2D基因在NKG2D+NK细胞中去甲基化, 并与组蛋白H3赖氨酸9乙酰化 (H3K9Ac) 相关。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AT) 抑制剂 (姜黄素) 可以明显下调NKG2D基因H3K9乙酰化水平, 进而下调NKG2D的转录, 导致NKG2D表达减低, NK细胞杀伤功能下降。此研究提示NKG2D在NK细胞表面表达差异是由表观遗传学机制调节的, 并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治疗改善[2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 (VPA) 通过激活基因启动子中组蛋白K9的高甲基化和DNA甲基化, 从而下调NKG2D的表达[27]。同样, miRNA也可发挥对NKG2D的调节作用。在HCV感染患者的NK细胞中, miR-18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 miR-182表达升高可降低NKG2D的mRNA水平, 而miR-182抑制剂能降低抑制性受体NKG2A的mRNA水平[28]。

2.2 表观遗传学修饰对NK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调节作用

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同样受到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调节。Luetke-Eversloh等[29]报道, NK细胞受到刺激后, IFN-及T-bet位点转录增加, 并发生去甲基化, 从而增加IFN-的分泌。Li等[30]发现, 在NK细胞激活过程中,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及甲基转移酶发生明显变化。在NK92细胞系中, 与NK细胞激活密切相关的PI3KCA, 、NFATC1及TNFSF9等基因, 经PMA和依诺霉素刺激可出现H3K4me3和H3K27甲基化修饰, 从而调控上述基因表达。采用H3K4和H3K37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增加NK细胞脱颗粒及IFN-、TNF-的分泌[22,30]。Cribbs等[31]用染色质甲基化及乙酰化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筛选, 并通过基因敲除方法确定了Jumonli型组蛋白H3K27脱甲基酶是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关键调节因子。JMJD3/UTX (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3) H3K27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J4可引发细胞因子转录起始位点H3K27甲基化, 并造成NK细胞IFN-、TNF-、GM-CSF、IL-10分泌下降。GSK-J4可以明显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或组织中分离出的NK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骨破坏。除甲基化外,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也对NK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起调节作用。VPA可抑制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溶解, 并且有剂量依赖性。VPA预处理可降低NK细胞IFN-分泌, 破坏CD107A脱颗粒, 并通过激活PD-1/PD-L1途径诱导细胞凋亡[27]。

H3K4me3脱甲基酶KDM5A调节基因转录并参与肿瘤的发生。Zhao等[32]研究证明KDM5A缺陷使IFN-产生减少, 并损害NK细胞的活化。KDM5A (-/-) 小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M) 感染高度敏感。在NK细胞活化过程中, KDM5A的缺失影响STAT4磷酸化和核定位, 并增加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SOCS1) 的表达。进一步研究揭示其机制为KDM5A与P50结合, 并与静止NK细胞中的SOCS1启动子区结合, 抑制染色质重塑, 导致在SOCS1启动子中H3K4me3修饰显著减少。

另外, Lee等[19]在研究记忆性NK细胞时发现,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 NK细胞Syk转录起始位点甲基化, Syk基因沉默, 可引起表达IFN-水平升高。BHLHE40为转录调节因子, 在活化的NK细胞中去甲基化, 诱导细胞因子分泌 (如IL-2、IL-12、IL-15、IFN、TNFA等) , 增强NK细胞功能。NFAT转录因子家族通过与启动子及增强子区域结合来增加NK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活化的NK细胞中, NFATC1内含子9明显去甲基化, 可调节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22]。

3 引起NK细胞表观遗传学变化的因素

多种疾病状态下, NK细胞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会发生变化,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会激活NK细胞, 引起81%的位点发生DNA去甲基化[22]。在儿童哮喘患者中, NK细胞DNA去甲基化, 引起NK细胞活性升高[33]。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强制性脊柱炎中, NK细胞均存在表观遗传学改变[31,32,33,34]。

一些药物可以引起NK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变化。Misale等[35]报道,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影响H3K27me3来降低IFN-的表达, 从而抑制NK细胞的免疫功能。5-氮杂胞苷可引起NK细胞DNA去甲基化, 诱导相关基因激活, 促进NK细胞活化[36]。

运动也可以引起NK细胞表观遗传学修饰发生改变。Zimmer等[37]选取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及10名健康人, 干预组每人每天骑车运动30min。运动组的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MIF) 及IL-6水平升高, NK细胞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降低。近期, 研究者再次证明运动可以通过升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NKG2D的表达, 改善正常人NK细胞活化状态[38]。

压力及年龄的增长对NK细胞的表观遗传学也有明显影响。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可以加速NK细胞由年龄造成的甲基化水平升高, 从而影响机体免疫状态[39]。

综上所述, 表观遗传学修饰影响着NK细胞的增殖、分化、杀伤、免疫调节等, 在NK细胞调控中, 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 NK细胞表观遗传学研究多集中在基础实验阶段, 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很少。NK细胞参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及感染的发病, 其异常是否与表观遗传学修饰有关?进一步研究NK细胞表观遗传学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开拓疾病中NK细胞功能异常的新思路, 并为新型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将是本课题组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LLIS C D, JENUWEIN T, REINBERG D.Epigenetics[M].USA: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7:25-56.

[2]张彩, 田志刚.NK细胞受体群谱偏移与肿瘤免疫逃逸及逆转[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 (5) :609-614.

[3]CROUSE J, BEDENIKOVIC G, WIESEL M, et al.Type I interferons protect T cells against NK cell attack mediated by the activating receptor NCR1[J].Immunity, 2014, 40 (6) :961-973.

[4]王学富, 田志刚.NK细胞发育分化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 (5) :577-584.

[5]周静, 彭慧, 田志刚.NK细胞负向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 (6) :769-776.

[6]AHEM D J, BRENNAN F M.The role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ajor contributors or essential homeostatic modulators[J].Immunol Lett, 2011, 136 (2) :115-121.

[7]CHONG W P, VAN PANHUYS N, CHEN J, et al.NK-DC crosstalk controls the autopathogenic Th17response through an innate IFN--IL-27axis[J].J Exp Med, 2015, 212 (10) :1739-1752.

[8]WOODMAN I.Rheumatoid arthritis:TNF disables TREGcell function through FOXP3modification[J].Nat Rev Rheumatol, 2013, 9 (4) :197.

[9]LEAVENWORTH J W, WANG X, WENANDER C S, et al.Mobiliza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hibits development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 (35) :14584-14589.

[10]GASCOYNE DM, LONG E, VEIGA-FEMANDES H, et al.The basic 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 E4BP4is essential for natural killer cell development[J].Nat Immunol, 2009, 10 (10) :1118-1124.

[11]YIN J, LEAVENWORTH J W, LI Y, et al.Ezh2regulates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through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112 (52) :15988-15993.

[12]CHOU R H, YU Y L, HUNG M C.The roles of EZH2in cell lineage commitment[J].Am J Transl Res, 2011, 3 (3) :243-250.

[13]SURFACE L E, THORNTON S R, BOYER L A.Polycomb group proteins set the stage for early lineage commitment[J].Cell Stem Cell, 2010, 7 (3) :288-298.

[14]TSUYAMA N, ASAKA R, DOBASHI A, et al.EpsteinBarr virus-negative extranodaltruenatural killer-cell lymphoma harbouring a KDM6A mutation[J].Hematol Oncol, 2018, 36 (1) :328-335.

[15]VICTOR A R, WEIGEL C, SCOVILLE S D, et al.Epigenetic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CD16expression during human NK cell development[J].J Immunol, 2018, 200 (2) :565-572.

[16]SUN J C, BEIKE J N, LANIER L L.Adaptive immune feature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Nature, 2009, 457 (7233) :1168.

[17]李婷婷, 彭慧, 孙汭, 田志刚.记忆性NK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 (4) :449-459.

[18]DELLA-CHIESA M, PESCE S, MUCCIO L, et al.Features of memory-like and PD-1 (+) human NK cell subsets[J].Front Immunol, 2016 (7) :351.

[19]LEE J, ZHANG T, HWANG I, et al.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nd antibody-dependent expansion of memory-like NK cells in human cytomegalovirus-infected individuals[J].Immunity, 2015, 42 (3) :431-442.

[20]SCHLUMS H, CICHOCKI F, TESI B, et al.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drives adaptive epigenetic diversification of NK cells with altered signaling and effector function[J].Immunity, 2015, 42 (3) :443-456.

[21]RAPP M, LAU C M, ADAMS N M, et al.Corebinding factorand Runx transcription factors promote adaptive natural killer cell responses[J].Sci Immunol, 2017, 2 (18) :3796.

[22]WIENCKE J K, BUTLER R, HSUANG G, et al.The DNA methylation profile of activated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J].Epigenetics, 2016, 11 (5) :363-380.

[23]GAO X N, LIN J, WANG L L, et al.Demethylating treatment suppresse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lytic activity[J].Mol Immunol, 2009, 46 (10) :2064-2070.

[24]SANTOURLIDIS S, TROMPETER H I, WEINHOLD S, et al.Crucial role of DNA methylation in determination of clonally distributed 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 expression patterns in NK cells[J].J Immunol, 2002, 169 (8) :4253-4261.

[25]CICHOCKI F, LENVIK T, SHARMA N, et al.Cutting edge:KIR antisense transcripts are processed into a 28-base PIWI-like RNA in human NK cells[J].J Immunol, 2010, 185 (4) :2009-2012.

[26]FERNANDEZ-SANCHEZ A, BARAGANO-RANEROS A, CARVAJAL-PALAO R, et al.DNA demethylation and histone H3K9aCETylation determine the active transcription of the NKG2Dgene in human CD8+T and NK cells[J].Epigenetics, 2013, 8 (1) :66-78.

[27]SHI X, LI M, CUI M, et al.Epigenetic suppression of the antitumor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by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valproic acid[J].Am J Cancer Res, 2016, 6 (3) :600-614.

[28]EL-SOBKY S A, EL-EKIABY N M, MEKKY R Y, et al.Contradicting roles of miR-182in both NK cells and their host target hepatocytes in HCV[J].Immunol Lett, 2016 (169) :52-60.

[29]LUETKE-EVERSLOH M, CICEK B B, SIRACUSA F, et al.NK cells gain higher IFN-competence during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J].Eur J Immunol, 2014, 44 (7) :2074-2084.

[30]LI Y, WANG J, YIN J, et al.Chromatin state dynamics during NK cell activation[J].Oncotarget, 2017, 8 (26) :41854-41865.

[31]CRIBBS A, HOOKWAY E S, WELLS G, et al.Inhibition of histone H3K27demethylases selectively modulates inflammatory phenotype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J Biol Chem, 2018, 293 (7) :2422-2437.

[32]ZHAO D, ZHANG Q, LIU Y, et al.H3K4me3demethylase Kdm5ais required for NK cell activation by associating with p50to suppress SOCS1[J].Cell Rep, 2016, 15 (2) :288-299.

[33]XU C J, SODERHALL C, BUSTAMANTE M, et al.DNA methylation in childhood asthma:an epigenome-wide meta-analysis[J].LanCET Respir Med, 2018, 6 (5) :379-388.

[34]LI Z, HAYNES K, PENNISI D J, et al.Epigenetic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sociated loci implicate immune cells and the gut in the disease pathogenesis[J].Genes Immun, 2017, 18 (3) :135-143.

[35]MISALE M S, WITEK JANUSEK L, TELL D, et al.Chromatin organiz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glucocorticoid induced natural killer cell dysfunction[J].Brain Behav Immun, 2018 (67) :279-289.

[36]COSTELLO R T, LECLERCQ A, TREUT T L, et al.Effects of 5-azacytidine on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ating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of blasts[J].Leuk Res Rep, 2015, 4 (1) :15-17.

[37]ZIMMER P, BLOCH W, SCHENK A, et al.Exerciseinduce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ation is driven by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J].Int J Sports Med, 2015, 36 (6) :510-515.

篇3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 遗传检测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0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具有基础理论抽象、逻辑思维强、知识面涵盖广等特点,是动物育种的理论基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自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近些年,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多的进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学进入了全新的分子遗传学时代,较之之前的形态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而言,分子遗传学更为抽象,因此,长期沿用下来的经典遗传学实验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遗传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校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创新,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近年来开始开设了实用遗传检测技术课程,学时120学时。主要通过实验制备和观察,使学生从细胞、分子及群体水平上掌握遗传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技巧;了解遗传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就本课程的设置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学科今后在遗传学相关实验课程的开设方面提供借鉴。

1 细胞遗传学篇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中染色体遗传规律的学科。 同时也是在细胞层次上进行遗传学研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着重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起源、组成、变化、行为和传递等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围绕细胞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细胞培养。主要讲解细胞的体外培养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通过采集动物外周血培养2个周期,用以观察培养细胞在体外分裂情况;②培养细胞的同步化处理。主要讲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同步化处理的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处理培养细胞分裂中期同步化;③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收集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④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秋水仙素处理取管状骨冲取骨髓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⑤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培养果蝇三龄幼虫解剖分离唾液腺水解处理染色压片观察;⑥染色体显G带。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制备染色体标本片胰蛋白酶处理染色观察;⑦各种显微镜的调试实用实践。主要包括熟悉普通研究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光路合轴、聚光器调焦、滤镜选用等操作;⑧染色体标本的观察照相。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显微镜下观察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片统计分裂相的比例数细胞染色体数选形态良好数目占众数的分裂相拍照;⑨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染色体照片photoshop软件裁剪整理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序测染色体臂长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

2 分子遗传学篇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分子遗传学已经渗透到了遗传学的各个角度,分子遗传学也因此在教学中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也成为研究者使用得最多的分析手段,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适应遗传学的发展。

围绕分子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动物组织(肌肉)中D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采集动物组织材料破坏细胞膜和核膜白和DNA分离抽提纯化DNA乙醇沉淀DNA检测DNA纯度和量;②动物性别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提取动物组织DNAsry特异引物PCR扩增电泳判断;③DNA酶切电泳。主要包括以下过程:λ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④动物来源物种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基因组DNA提取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判断;⑤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R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⑥Total RNA质量的检测及cDNA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Total RNA质量反转录cDNA检测;⑦microRNA指纹图谱技术(MTFP)在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总RNA提取及检测cDNA的制备及检测PCR反应及检测PAGE电泳检测和分析;⑧PCR-RFLP鉴定ABO基因型。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毛囊(毛发)中总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糖基转移酶基因片段扩增及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及电泳检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重要途径,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遗传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如今现代的遗传学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并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名长期工作在遗传学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特色,摸索了一套适合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际的实验课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动物科学方向的本科生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期望为国内同行遗传学教学相关实验课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曹敏建,曹秀云等.农业高校遗传课印证实践教学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6):73-75.

[2]李婉涛,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1-62.

[3]易乐飞,王萍,程汉良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3-94.

[4]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5]杨友才,刘目前,王水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4):81-83.

[6]任大明,吕淑霞,张立军等.改革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5):60-61.

作者简介:苏蕊,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张燕军,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篇4

[关键词] 白血病,髓系,急性;染色体核型;WHO 分型

[中图分类号] R733.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03-03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mosome Karyotype and Induction Succes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N Xin1WANG Xiaomin2CHI Hongmei2ZHU Lin2LI Yan2FU Ling2MAO Min2ZHANG Xiaoyan2

1.Postgraduate Colleg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uqi 8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People’s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uqi 8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in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AML according to the WHO classific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 of preoperat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between the various subtypes. Results In 107 cases of AML,36 cases(33.6%) showedthe recurrent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and chromosome karyotype was of favorable risk, 24 cases(22.4%) showed multilineage dysplasia,17 cases were of intermediate risk and 7 cases were of high risk. And other 47 cases(43.0%) failed to be categorized,in which 39 cases were of intermediate risk and 8 cases were of high risk. The CR rate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the AML cases with t(8;21)and AML with inv(16)or t(16;1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cases that failed to be categorized(P

[key words] Leukemia;Myeloid,acute;Chromosome karyotype;WHO classification

“WHO 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2001)”以白血病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更新了白血病的诊断,使其与现代白血病治疗策略的制定相适应[1,2],其中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于AML尤为重要,大多数AML患者都存在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对于诊断分型、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4]。本文对我院按WHO 标准进行分型诊断的107例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进行分析,并探讨细胞遗传学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7年3月~2009 年6月按WHO标准确诊的初治AML患者共107例,其中男69例,女38 例。平均年龄为45.5(3~79)岁。

1.2分型

按WHO 标准进行分型: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细胞形态学、细胞/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分析等资料按WHO 标准[1,2]进行诊断分型。具体方法如下:分类计数患者的骨髓片和血片,分类计数200个骨髓有核细胞和100个外周血有核细胞。原始细胞计数方法为:原始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I 型和原始粒细胞Ⅱ型,此外M2b是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M4和M5还包括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M7还包括原始巨核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还包括异常早幼粒细胞。单独分类各系细胞确定各系发育异常。标准为:1)红系,计数100个有核红细胞,病态造血为巨幼样变、核碎裂、核分叶或多核、环状铁粒幼细胞,胞浆空泡;2)粒系,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病态造血为胞浆颗粒减少、假Pelger-Hu?t 异常和过分叶核细胞;3)巨核系,瑞-吉染色骨髓涂片计数至少25个巨核细胞,病态造血为小巨核细胞、单叶核或多核巨核细胞。AML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的诊断标准为至少两系≥50%的细胞有病态造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协助诊断分型。

1.3染色体核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经1640培养基24h培养后,用秋水仙酰胺阻留中期分裂相,收集有丝分裂象细胞常规制片,经过R显带及吉姆萨染色,根据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识别和描述[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融合基因检测

用RT-PCR法检测AML1-ETOPM,L-RARα和CBFB- MYH11,具体方法见文献[5]。

1.5治疗

M3诱导治疗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或全反式维甲酸加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其余均采用标准剂量的DA方案联合方案治疗,年龄>60岁患者应用CAG或HAG方案化疗[6]。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行χ2检验。

2结果

(1)本系列分析的AML共有107例,按WHO分型构成比为:AML伴有重现染色体异常占33.6%(36例),AML伴有多系发育异常占22.4%(24例),无治疗相关性AML,AML不另做分类占43.0%(47例)。患者按WHO分型各亚型构成比及化疗完全缓解比率见表1。

(2)AML伴t(8;21)/AML1-ETO共9例,按国内AML标准确诊的M2b 5例,余为M2a 4例;AML伴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CBFB-MYH11与M4Eo 的吻合率为100%;AML 伴t(15;17)/PML-RARα25例,其中诱导治疗一疗程后达CR 23例(92%),未缓解2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心梗、另1例心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治疗。无一例11q23异常。

(3)24例AML伴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男∶女比例为16∶8,继发于MDS伴有多系病态血AML 22例,无先期MDS伴有多系病态造血AML 2例。这类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为28.97%)明显低于无病态造血的AML(P

(4)3例患者出现t(9;22)(q34;q11)核型,分别为:2例M4,其中之一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化而来,应用DA方案化疗未缓解,另1例给予化疗后缓解,不久即复发;1例M6应用化疗效果差,未缓解。

(5)AML伴t(8;21)和AML 伴inv(16)或t(16;16)患者的诱导化疗CR 率81.8%,显著高于不另做分类的AML患者46.8%(P

(6)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的诱导化疗CR 率20.8%,明显低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65.1%(P

(7)染色体核型低危患者化疗CR率88.9%,显著高于染色体核型高危患者26.7%(P

3讨论

急性白血病FAB 形态学分型因其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得到广泛应用,但该分型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未将判断AML预后的染色体异常考虑在内。2001年的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对AML的诊断作了修改: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可诊断为AML。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时,即使原始细胞

我们的数据来源于一组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显示了一些在诊断时发现的特异细胞遗传学改变能预示治疗结果。这个研究包括一群相对同质的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他们接受了类似的诱导化疗。本系列提示WHO分型的AML伴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CBFB-MYH11与FAB分型的M4Eo 的吻合率为100.0%,常规染色体核型难以识别inv(16),所查2例M4Eo染色体核型为47,XY,+22[6]/48,XY,+8,+22[5]及46,XY,-7,+der(7)[1]/46,XY,N[8],但CBFB-MYH11融合基因均阳性支持诊断,且其中1例有+22,相关研究提示+22与inv(16)相关[7]。本研究中伴t(15;17)/PML -RARα患者所占AML比例为23.4%,与根据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的大系列[8]的比例相似。本研究无一例11q23 异常,与Schoch 等[9]发现不一致,可能是收治患者及所分析病例数相对偏少所带来的偏差。有多系发育异常AML的比例基本与文献[8]报道一致,该亚型从近期疗效来看明显差于其他亚型,特别是此前有MDS病史者,第1疗程CR率仅为18%,相对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其患者年龄大,重要脏器功能差,化疗的耐受性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长,并发症多。本系列治疗相关性AML 比例明显低于文献报道[8],可能与我国肿瘤现代联合化疗开展较西方国家晚且普及程度较差有关。3例患者出现t(9;22)(q34;q11)核型,治疗预后差,与NCCN 2009 AML临床指南将t(9;22)列为高危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相符和。

尽管本系列中收治患者及所分析病例数相对偏少,AML伴11q23/MLL、有多系发育异常AML和治疗相关性AML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进行各亚型之间的长期生存的比较,但现有分析结果表明,AML的WHO分型各亚型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好,主要是由于细胞遗传学是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达到CR最有用的因子之一,而细胞遗传学在WHO分型中占重要地位[10]。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16.

[2] Vardiman JW, Harris NL, Brunning R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lassification of the myeloid neoplasms[J]. Blood,2002,100(7):2292-2302.

[3] 薛永权.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图谱[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3-61.

[4] Chi Y, Lindgren V, Quigley S,et al.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t(6;9)(p23;q34) and marrow basophilia: an overview[J]. Arch Pathol Lab Med,2008,132(11):1835-1837.

[5] van Dongen JJM, Macintyre EA, Gabert JA, et al. Standardized RT -PCR analysis of fusion gene transcripts from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acute leukemia for detec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J]. Leukemia,1999,13(12):1901-1928.

[6] 肖志坚,郝玉书. 急性白血病治疗现况与未来[J]. 白血病、淋巴瘤,2006,15(1):78-80.

[7] 周惠芬,李建勇,潘金兰,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22号染色体三体和inv(16)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1):11-14.

[8] Smith M,Barnett M,Bassan R, et 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Crit Rev Oncol,Hematol,2004,50:197-222.

[9] Schoch C, Schnittger S, Klaus M, et al. AML with 11q23/MLL abnormalities as defined by the WHO classification:incidence,partner chromosomes,FAB subtype,age distribution,and prognostic impact in an unselected series of 1897 cytogenetically analyzed AML cases[J].Blood,2003,102(7):2395-2402.

[10] John C, Byrd, Krzysztof Mrózek, et al. Pretreatment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are predictive of induction success,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and overall survival in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results from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CALGB 8461)[J]. Blood,2002,100(13):4325-4336.

篇5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倒位;平衡易位

自然流产是妇产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夫妇的身心健康,病因复杂,如子宫畸形、子宫内膜感染、染色体异常、精神因素、内分泌异常等。近年来由于细胞遗传学的进步,发现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25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2007年,两年以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的25对夫妇,他们均有2次或2 次以上妊娠3 个月以内的自然流产史,对流产原因均未作过系统的检查。

2.1 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收获细胞,制片,G显带观察,对受检者每例核型计数30~90,分析核型8~20 个进行核型分析,并进行摄影剪贴、保存。

2 结果

检测结果发现7例异常染色体,占受检人数的28%,检出倒位、易位携带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 占异常核型总数的71.4%。

案例1 患者,男,33岁,婚后10年,其配偶第一胎足月男婴,智力正常,发育良好,第二胎因计划生育行中孕期引产,第3、4、5胎均无原因自然流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6,XY,t(10;20)(10pter10q26::20q13.120qter;20pter20q13.1::10q2610qter),配偶核型46,XX。男孩核型同父。

患者,女,31岁,婚后7年,妊娠5胎均自然流产。核型分析结果:46,XX/46,XX,t(1;15)(1qter1p36::15q2215qter;15pter15q22::1p361pter),异常核型占83.33%,正常核型占14.17%。

案例1 2患者,女,26岁,G4P1,第1、3、4胎无原因自然流产,第二胎足月分娩一男婴为先天痴呆儿,8个月后死亡。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6,XX,16qh+。家庭成员中父与小妹核型与例3相同,G显带标本分析:测量5个核型的16 h+号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计算结果,16q+异染色质为正常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的2倍。

案例1 3患者,女,27岁,婚后5年自然流产3胎,核型分析结果:45,XX,t(13;13)(q11;q11)。

案例1 4患者,男,25岁,婚后5年,其配偶妊娠5胎均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5,XY,t(13;14)(q11;q11)。

3 讨论

染色体异常是不良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自然流产夫妇中占3%~10%,而引起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以平衡易位最为常见,本文倒位,易位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1.4%,占受检总人数的20%,说明倒位,易位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细胞遗传学病因。 平衡易位源自染色体断裂与易位重接,包括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整臂易位等类型。不同类型易位携带者,其临床表现不一致[1]。根据经典遗传学规律,平衡易位携带者理论上可形成18种类型配子。当其与正常配子结合,则可形成18种类型合子。除其中1种正常,1种为表型正常的易位携带者外,其余16种,因遗传物质的不平衡(丢失或重复),均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或分娩低能儿、畸形儿。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保留了原有基因总数,只发生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变化,对基因的作用和个体发育一般无严重影响,但是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合和互换可产生各种不平衡重排配子,造成遗传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平衡易位携带者在成年前常不易被发现,而且表型正常,但是与正常人结婚生育子女,其后代可以从亲代接受一条易位型(重新排列)衍生染色体和1条正常染色体,其余大部分都是单体或三体,造成基因的缺失或多余,从而破坏了基因的平衡,引起胎儿畸形或反复流产等[2]。

一般而言,染色体倒位片段越短,产生不平衡配子的重复或缺失的部分越大,其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低,临床上表现的婚后不育,月经期延长,早期流产及胚胎停育的比例越高,娩出畸形儿的可能性越低;若倒位片段越长,则重复和缺失的部分越短,其配子与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大,娩出畸形儿的可能性越高。关于大Y和小Y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各学者说法不一。有很多学者认为Y染色体长臂上的长短变化是一种正常变异,无临床意义。但有文献报道,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或短缺,能导致发生障碍。也有学者认为Y染色体是异染色质DNA过度复制所致,这些重复的DNA可能使有丝分裂发生错误或干扰基因调节,通过影响Y染色体上的产生或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或调控,使其产生形态异常的频率增加,从而导致畸精症,其配偶有较高频率的反复流产或死胎。

例1即属于平衡易位携带者,致使配偶流产三胎,其表型正常的儿子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异位的10号与20号染色体,个体总基因保持平衡,所以表型正常,这又是一个平衡易位携带者。例2核型中,平衡易位嵌合体的形成是由于发生在合子卵裂期的四细胞时期,与卵子正常受精形成正常的受精卵,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为两个正常体细胞,其中一个体细胞正常分裂,其片段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便形成46XX,t(1;15)(p36;q22)核型,细胞继续分裂形成该细胞系,从而体现个体既有平衡易位核型,亦有正常细胞核型。

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表现在结构异常的染色质的数量与位置的改变。我院发现一例16号染色体另一种新变异型,即16qh+,G显带中可见其中一条16号染色体,q11与q12带之间增添一条窄浅色带和一条深带,深带着色同q11,异常16号明显比另一条增长。核型中其他染色体均无缺失,在G带标本中16qh+结构异染色质为正常16号染色体q的异染色质的二倍,故16ph+G带中增多的两条带纹即是结构异染色质。一般认为,这种结构异染色质的多态性在一个个体内是一种稳定的特性。案例3中,父亲与小妹表型均正常,说明这种多态性可能不影响机体正常发育,另根据报道这种变异型与流产和先天畸形有关[3]。该例患者第1、3、4胎均流产,第2胎分娩先天痴呆患儿,其父虽为16qh+,但其母无异常孕产史,所以这种多态现象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案例4为同源染色体罗宾孙易位携带者通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其相应的染色体增多或缺失一条,即是与正常配子结合,也将形成相应的染色体三体型或单体型是关键,胚胎体形成建立及基本器官形成期,细胞由分子水平的化学变化引起明显的形态变化,体节变化,颜面形成,肢芽及感官出现,主要器官系统的原基初步建立,脑、心脏、肝、四肢、耳鼻及眼等结构形成,使胚胎变成具有人类形态特征,第三期胎儿期,在卵受精后的9~40周,此期胎儿迅速生长,功能建立,由此说明,夫妇双方有一方染色体异常如平衡异位,其配子就有可能产生大片段缺失的畸形,此种受精卵绝大多数不能完成正常胚胎发育,而在胚胎期导致死亡,故孕早期,因染色体畸变致流产的概率最高[4]。

案例5为男性非同源染色体RT携带者,RT是男性不育的一个原因,本例患者由于配子异常致爱人流产5胎,非同源染色体RT者也可有正常配子与正常异性配子结合形成正常合子[5],其配偶妊娠应该做产前检查。

所以,对不明原因先兆流产的孕妇应劝其终止妊娠,自然流产是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重要临床指征。对自然流产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其流产的原因,还可通过家系调查检出携带者,并对其婚姻生育进行咨询和指导[6]。若女方为同源染色体罗氏易位携带者,应劝其终生避孕或实施绝育术,若男方为同源染色体罗氏易位或易位携带者,应对女方进行人工授精,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或携带者再次妊娠后14~20周抽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分析,以确认胚胎胎儿的弃留,从而预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因此,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传书,刘祖洞.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6-230.

[2] 夏家辉,李麓芸.染色体病.科学出版社,1989:264,273-276.

[3] 魏文祥.16号染色体的一种新型变异.国际遗传学杂志,1988,3:468.

篇6

PGD技术是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为基础,结合显微操作技术与单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进行检测。理论上讲,只要能够确定疾病的致病基因,有足够的序列信息,凡是能够被诊断的遗传病都能通过PGD来防止患儿的出生。目前已开展的十几种疾病的诊断有:1、性连锁疾病的诊断:如血友病、色盲等;2、单基因病的诊断:如囊性纤维病、镰形细胞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脆性X综合症等;3、染色体病的诊断: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如高龄妇女的非整倍体检测、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罗氏易位等。

根据进行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的时间,可分为配子期、卵裂球期与囊胚期PGD。

1、配子期活检:对于卵子可进行第一极体、第二极体的活检,分析其核型,从而提供母系方面的遗传检测,适用于容易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高龄妇女,但对于杂合子来说,由于同源染色体互换,无法从极体基因推测卵子基因型。

2、卵裂球活检:通常选用6-8细胞的胚胎,取1-2个卵裂球进行活检,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3、囊胚期活检:从内细胞团的对侧取滋养外胚层细胞进行检测,不会影响胚体的发育,且可以提供相对较多的细胞数目,缺点是发育至囊胚期的胚胎较少,且受培养条件的限制,不易为遗传学分析提供足够的时间。

胚胎卵裂球的获取方法有三种,可采用机械法、喷酸法或激光法,在透明带上打孔,吸取极体、卵裂球或滋养层细胞。

单细胞的遗传学分析:染色体病与性连锁疾病的诊断通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单基因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

目前PG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世界上第一个PGD婴儿于1990年在英国诞生。至2001年,全世纪已有1561对夫妇进行了2879个PGD周期,诞生了279个婴儿。目前在全世纪已有50多个PGD的诊断中心,我国也有8个生殖中心从事PGD的研究。

PGD技术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有高风险生育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病和染色体病后代的夫妇,其次在IVF中优选胚胎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实施PGD不仅可提供遗传学检测(如检查染色体组型、Y染色体微缺失等),还可对有遗传基因异常的不孕夫妇进行辅导,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例如利用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为他们筛选出没有遗传父母基因缺陷的胚胎作移植之用等,还可利用PGD为可能生产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夫妇筛选出正常的胚胎,让他们避免因胎儿患病而承受堕胎之痛。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均证明早期胚胎活检并不影响其分化和发育,出生后也未发现异常,初步证明了PGD的安全性。随着遗传诊断技术的进展,在不远的将来PGD将成为一种常规的孕前诊断筛查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讨论妇女生殖健康时提到,妇女应能享有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能生育,且能决定何时生、生多少;能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使她们能顺利地怀孕、分娩,使夫妇们能有最大的机会获得健康的婴孩。这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既努力提高不孕夫妇怀孕的机会,也努力避免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如避免怀多胞胎等),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利用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为遗传基因异常的不孕夫妇挑选没有患病的胚胎等);同时协助他们以平常心面对不孕(如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尽量减轻不孕及不孕治疗对他们生活质素的影响。

篇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趋向老龄化,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也成为临床诊治中毋容忽视的一个群体。现将我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3月30收治的57例初治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住院病人,男26例,女31例,男:女为1:1.19,发病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67.08岁。全部病例均经血象、骨髓象、组织化学染色确诊,部分病例行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均符合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标准(1)。

1.2 AL类型 形态学分型:AML 45例,M1 1 例,M2 23 例,M3 2 例,M4 10 例,M5 8例,M6(原发性) 1 例;ALL 12例,L1 3 例,L2 5例,L(形态未分类) 4 例,ALL:AML为1:3.75 。免疫学分型:54例做流式分型,表达髓系标志者45例,表达淋巴系标志者7例,同时表达髓系及淋巴系标志者2例,表达CD34+细胞20例。细胞遗传学分型:25例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16例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t(15;17)2例,t(8;21)7例,t(8;14)2例,t(4;11)4例,+8三体1例。

1.3 临床表现 贫血52例(91.2%),发热18例(31.5%),皮肤粘膜出血点及瘀斑、齿龈出血、鼻出血、脑出血共11例(19.2%),胸骨压痛32例(56.1%),骨痛9例(15.8%),淋巴结肿大6例(10.5%),肝大4例(7%),脾大3例(5.2%),双下肢浮肿4例(7%)。

1.4 化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

1.5 合并症 合并糖尿病4例(7%),肺部感染5例(8.8%),脑出血2例(3.5%),银屑病、冠心病、肺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肠梗阻各1例,高血压病3例(5.2%)。

2 治疗与转归

2.1 诱导缓解治疗 AML中 12例用HA方案(HHT 2-4mg/d ×5-7d,Ara-C 100-200mg/d×5-7d),6 例用DA方案(DNR 40-60mg/d× 3d,Ara-C 100-200mg/d ×5-7d),4例用CAG方案(阿克拉霉素5-7mg/d ×1-8d,Ara-C 10mg/ m2 q12h×1-14d,G-CSF 200ug/ m2 ×0-14d),7例用HAG方案(HHT 2-4mg/d ×5-7d,Ara-C 25mg/m2 q12h d1-14,G-CSF 200ug/ m2 ),2例用HOAP方案(HHT 2-4mg/d ×5-7d,VCR 2mg/d d1,Ara-C 100-200mg/d×5-7d,Pred 45-60mg/d×5-7d ),4例用IA方案(IDA10mg/d×3d,Ara-C 100-200mg/d ×5-7d),1例用TA方案(THP 40mg/d×3d,Ara-C 100-200mg/d ×5-7d ),1例用全反式维甲酸(40-60mg/d)联合DA方案治疗; ALL中5 例用VDLP方案(VDS 4mg/d d1.8.15.22,DNR 40-60mg/d d1-3 15-17,L-Asp10000u ×6 d,Pred 45-60mg/d,第15天后减量), 3例用CODP方案(CTX 0.2-0.6/d d2.5,VDS 4mg/d d1.8.15.22,DNR 40-60mg/d d1-3,d15-17,Pred 45-60mg/d,第15天后减量)。2例用COP方案(CTX 0.2 d1.3,VDS 4mg/d1.8,Dex 10mg/d×8d),1例用COAP方案(CTX 0.2-0.6/d d2.5,VDS 4mg/d,d1.8.15.22,Ara-C 100mg/d×5-7d)。1例用MOEP方案(MTZ 5mg/d×3d,VDS 4mg/d d1,VP-16 0.1/d×3d,Dex7.5mg/d×7d)。

2.2 支持治疗:留置深静脉导管,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化疗期间给予水化、碱化尿液、止吐,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成分输血、抗感染及G-CSF治疗。

2.3 并发症 均出现骨髓抑制,并发口腔、上呼吸道、肺部、消化道、肛周、皮肤感染者共32例;出血21例,其中皮肤黏膜出血15例,消化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泌尿系出血2例;肿瘤溶解综合症1例。

2.4 转归 9例未化疗自动出院,8例姑息治疗, 1例M3患者口服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以上几种情况均不计入疗效评价〔2〕。39例接受化疗,10.2%(4/39)治疗失败,9例在化疗第一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CR率23%(9/39)。12例达部分缓解(PR),PR率30.7%(12/40)。总有效率为53.8%(21/39)。死亡8例,20.5%(8/39)的死亡与化疗直接相关。WBC>100×109,CD34+细胞阳性,t(4;11)的患者无1例达CR,SF增高的患者3 例达CR,LDH增高的患者3例达CR, 60-69岁患者CR 7 例,占77.7%(7/9)。

3 讨论

老年人白血病初起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高龄体质所掩盖,容易误诊漏诊。本资料统计约38.5%(22/57)的患者就诊时就出现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因此,老年人定期进行常规体格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本资料共统计57例老年初治AL,其中AML45例,M2占51.1%(23/45),患者多伴有糖尿病、肺部感染、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常有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本组接受化疗的患者以HAG、IA、VDLP方案缓解率较高,HAG方案缓解6例,CR率85.7%(6/7),IA方案缓解3例,CR率75%(3/4),DA方案缓解4例,CR率66%(4/6),IA方案诱导缓解优于DA方案,20.5%的死亡与化疗直接相关。VDLP方案缓解4例,CR率80%(4/5).

Haferlach等[3]通过多中心研究分析认为细胞遗传学、年龄、高LHD水平与预后相关。本资料统计显示高白细胞(≥100×109)者占12.2%(7/57),骨髓明显活跃以上占38.5%(22/57),LDH升高占50.8%(29/57),SF升高者占61.4%(35/57),免疫学表型:CD34+细胞阳性者占35.0%(20/57),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占64.0%(16/25)。上述患者均有极低的CR率。本资料统计CR率为23%与文献[4-7]报道的25.6%-47.6%相接近。老年AL缓解率低的原因为:①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对化疗药物清除缓慢②既往有前驱血液病病史,如MDS [6]。③化疗后抵抗力低,易并发严重感染,出血,病死率高。④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p-糖蛋白(p-pg)高表达 [7]。

对于老年AL的治疗,各家都有报道,但迄今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案。我科应用HAG方案治疗初治老年AL7例,其中缓解6例,CR率85.7%(6/7),CAG方案治疗4例,3例达CR,CR率75%,鉴于观察例数较少,无法正确评估其疗效,关于CAG、HAG方案治疗初治老年AL的确切疗效有待于大样本资料进一步观察。

总之,老年AL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自身特点,治疗应个体化,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及探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4-1061.

[2]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131-133.

[3] Haferlach T,Schoch C,Loffler H,et al.Morphologic dysplsia in de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is related to unfavorable cytogenetics but has no independent prognostic relevance,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tensive induction therapy:results of a multipedamenter analysis from the German AML Cooperative studies[J].J Clin Oncol,2003,21(2):256-265.

[4] 王小超,陶丽,陈诗强. 7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4):534-535.

[5] 李红华,达万明,王书红,等.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效果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02,11(1):13-15.

篇8

【关键词】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80-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4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贫血、感染、出血,抑制细胞免疫治疗有效[1]。目前国际上常用诊断标准为Cammita标准,而国内一般使用的则是基于Cammita标准及Baciglupo超重型AA标准而制定的改良诊断标准。这些标准均是以形态学为诊断基础[2]。故笔者着眼于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对AA疾病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检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360例血细胞减少(单系、二系或三系)患者资料,对诊断为AA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AA的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等[3]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收集23例AA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0岁,初诊时的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

1.2 方法

(1)骨髓涂片检查:用骨穿针于胸骨取材,骨穿针固定于骨面后,拔出针芯,接干燥注射器,取0.2 ml骨髓液涂片,行瑞氏染色后进行观察。(2)骨髓活检检查:用国产B65201骨髓活检针,取材于髂后上棘,环钻法切取骨髓组织2 cm,4%甲醛固定2 h,2%硝酸脱钙,石蜡包埋,3 μm厚切片,常规HE染色,另切取5 μm厚切片,行Gomori网状纤维染色。(3)染色体核型分析:肝素抗凝4 ml骨髓标本,有核细胞计数后按2×106/ml细胞密度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加秋水仙碱作用1 h,经低渗、预固定、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液,制片R显带染色,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进行核型描述。

1.3 观察指标

比较23例AA患者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增生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3例AA患者中,贫血4例,感染0例,出血4例,贫血+感染1例,贫血+出血8例,感染+出血1例,贫血+感染+出血3例,无贫血、感染、出血2例。染色体1例未见分裂像,另1例为45,XY,-7,余均正常。

2.2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骨髓活检检查

23例患者均行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结果显示23例AA患者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均为减低或极度减低,而骨髓涂片显示明显活跃2例,活跃6例,减低11例,极度减低4例。骨髓活检中巨核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在骨髓涂片中的数量。详见表1。

2.3 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及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

骨髓活检对AA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

3 讨论

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趋向于认同AA是造血干细胞减少所致的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亦就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造血干细胞是AA发病主要原因已达成共识[4]。AA治疗一般首选免疫抑制治疗(IST)和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5],但就IST而言,临床效果欠佳,疗效仅为70%左右;有研究发现,疾病诊断误差可能是一部分原因[6]。除常见的MDS、PNH等疾病外,自身抗体介导的IRP、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GUS)尤值得关注[7]。确诊的IRP的患者无须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8];而IGUS尚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只是其他血液病的一个过渡阶段[9],故血细胞减少的诊断至关重要。

笔者所研究的23例AA患者的骨髓涂片检查结果中有6例增生程度为活跃、2例为明显活跃,而恰恰这8例,在骨髓活检时增生程度均为减低或极度减低。而2010年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明确指出:骨髓涂片中为多部位(不同平面)骨髓增生减低或明显减低,骨髓活检中(髂骨)全切片增生减低;很显然,结合巨核细胞计数在骨髓涂片及活检中的差异,骨髓活检更能提高AA诊断准确率[10]。一般认为,对确定造血衰竭的性质,骨髓活检的诊断价值高于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11]。尤其当临床上遇到外周血液稀释、骨髓干抽,此时,单单骨髓涂片往往难以明确诊断[12],此时,骨髓活检的诊断价值更高。笔者在诊断时充分考虑到人体向心性造血的特点――胸骨处骨髓较髂骨处骨髓增生程度更加准确,所有患者骨髓涂片均取材于胸骨,故比较更加具备说服力。

一般认为,MDS不仅要有骨髓细胞形态学上的病态造血,更要有单克隆造血的证据(如染色体的异常),这也是与AA鉴别的重要一点,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AA患者亦存在细胞遗传学克隆异常,如+8、+6、5q-和7号、13号染色体异常。笔者亦观察到一例AA患者染色体结果为45,XY,-7。刘惠等[10]报道,这些异常克隆可能只是一过性改变,可以自行消失,但仍然宜定期(3~6个月)监测,如出现异常分裂像增多,提示疾病可能发生变化。笔者在积极治疗ATG+CSA1个月后复查染色体结果为45,XY,-7/46,XY;同时行FISH检查P53缺失,为5/300(

AA诊断务必谨慎,避免与MDS、IGUS、IRP等混淆,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更能有助于AA的诊断在临床上,根据骨髓检查结果,再有目的地选择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深一步的诊断,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Li J P,Zheng C L,Han Z C,et al.Abnormal immunity and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0,75(2):79-93.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1):790-792.

[3]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3.

[4] Marsh J C, Ball S E, Cavenagh 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plastic anemia[J].Br J Haematol,2009,147(1):43-70.

[5] Young N S,Bacigalupo A,Marsh J C,et al.Aplastic anemia: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0,16(1):S119-S125.

[6] Savage S A,Pulsipher M A,Romano A,et al.Aplastic Anemie & MDS Internation Founadation(AA & MDSIF):bone marrow failure disease scientific symposium 2012[J].Leuk Res,2013,37(7):848-851.

[7] Yu H,Zhang J,Fu R,et al.Increased frequency of bone marrow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mmune-related pancytopenia[J].Clin Dev Immunol,2013,45(2):730450.

[8] Takamatsu H,Yagasaki H,Takahashi Y,et al.Aplastic anemia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ituximab:the possible role of aplastic anemia-associated antibody as a marker for response[J].Eur J Hematol,2011,86(6):541-545.

[9] Mufti G J,Bennett J M,Goasguen J,et al.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Morphology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IWGM-MDS) consensus proposals for the definition and enumeration of myeloblasts and ring sideroblasts[J].Haematologica,2008,93(11):1712-1717.

[10]刘惠,付蓉,邵宗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7):437-439.

[11] Fend F,Bock O,Kremer M,et al.Ancillary techniques in bone marrow pathology: molecular diagnostics on bone marrow trephine biopsies[J].Virchows Arch,2005,447(6):909-919.

篇9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核型;无精症。

【中图分类号】R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79-0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第二性征发育良好。婚后1年半不孕,三次行常规检查均未见。既往无腮腺炎病史。夫妇表型和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家系中无不良孕产史,无智力低下儿。女方已行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6,XX。

2 高分辨染色体制备

抽取患者外周血,取0.3mL接种于5mL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中,37℃培养72小时,加入10-5mol/L Frdu和10-4mol/L Uridine各100?L, 继续培养17小时后加入10-3mol/L TDR100?L,继续培养4小时后加1g/L EB 50?L,45分钟后加20mg/L秋水仙素35?L,10分钟后常规收获细胞,滴片,常规吉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照相。

3 结果

随机观察的30个完整分裂相,分析15个核型,均为46,XY, der(1)(1pter1q44::12q1212qter),der(11)(11pter11q13::12q1112q12::22p11.222pter),der(12)(12pter12q11::1q441qter),der(22)(11qter11q13::22p11.222qter)(见图1和图2)。经国家异常核型数据库查阅所有国内外资料均未见报道,为世界首报核型。

4 讨论

患者1号,11号,12号和22号共4条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交换,其中12号染色体发生了两处断裂,分别形成了4条新的衍生染色体。这种畸变属于相互易位并伴随插入,属罕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其形成可能系单倍体的或卵子的染色体以染色质丝状态散布在细胞核中,受一次或多次击中事件影响,导致染色体片段重新组合所致[1]。

经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染色体区带的丢失和重复,即初步认为该患者的遗传物质总量不变,所以对该个体自身生长发育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根据遗传学定律[2],涉及到4条染色体相互易位并伴随插入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理论上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微乎其微[3],因此临床上认为此类患者无法正常生育下一代,可通过供精人工授精的方式来生育。

此患者目前唯一可查的临床表型为“无精症”,但其染色体畸变是否与无精症相关,作者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志纯,赵蕊,祝兴元,三条染色体复杂易位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13(4):47-48

篇10

为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卫生部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有关部委、部分卫生厅(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组成。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为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血液学、体液学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扩大对教学、科研、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全国“血液学、体液学、输血学”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4月中下旬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将邀请血液学、体液学、血栓与止血、输血等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会议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大会专题学术交流。录取论文的参会代表可获得论文证书,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一) 征文领域

血液学检验 体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

临床输血 基因诊断 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与认可

(二) 征文的主要内容范围

1.血液学检验

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新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血细胞镜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管理

贫血与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

2.体液学检验

尿液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脑脊液、胸腹水常规检验与形态学

常规检验与遗传学分析

其他体液检验与质量控制

3.血栓与止血

新的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应用

项目的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与出血病的筛检

关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化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4.临床输血

临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

临床输血新技术、新进展

免疫血液学

5.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验

疾病的分子学诊断

6.实验室管理及其他

医学实验室认可

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循证检验医学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新经验

(三) 大会征文摘要格式要求及投稿方式

1.未公开发表的原创研究性论文、综述、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等,来稿请寄全文和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2.论文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DOC文件格式,A4纸打印。中文用宋体,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不超过300字,单倍行距。

3.论文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下列E-mail地址:

192.168.0.省略 ;有关本次会议的动态信息请上网查阅:jinyi.省略/

(2)如电子邮件发送方式确有困难的,也可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用邮件方式邮寄。

来稿请寄:湖北省 武汉市 汉口 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检验科 崔天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