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篇1

一、概念阐述

1.对系统及系统论定义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等等。一般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又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特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就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利用系统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2.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优化理论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综合考虑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相互促进作用,力求使体育教学过程从整体上发挥最优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教师从具体的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耗的双重质量指标,选择制订实施的最佳教学方案,并根据相关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这一工作系统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去克服不利条件因素的影响,让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从而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它的特点有:高效率,整体性,主体性,联系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分析

1.体育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及自身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和环节共同共同组成最优化结构,并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会制约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建立有序的系统结构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良好途径。

体育教学目标就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它反映了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为体育教学指明了追求的方向,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可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从育身到育人的转向,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形成培养终身体育价值观,让学校体育融入社会、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制订适切的下位目标,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交流和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等,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和重要保证,是构成体育教学过程和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做到内容的优化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娱乐性、民族性等基本要求,并充分挖掘地方和各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选择出符合本校及学生体育实际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它大多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养。就是说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还有他们自身的教学特点与经验。它的优化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并能客观地去思考,充分地去理解目标。同时现代体育教学还要求学生也可以同教师一起商量,以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环境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场地,各种体育教学设施,学校体育传统风气,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等等。当然也包括学校教学以外的大环境,如社会体育舆论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宣传,等等。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使我们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体育文化最佳化和普遍化。

体育教学反馈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主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包括测验和考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的观察,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和体育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科学的引导,尤其是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百分百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

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体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之一,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难点。我们只有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过程优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及优化

在讨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及优化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认识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和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只有认识了这些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它们更协调地发展。目标的制订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和发展要求。体育教学目标要多元化、人文化、个性化和具体化。我们要努力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使教与学的目标都能很合理地转换,并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育教学反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如果没有了科学、及时、真实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活动及优化的过程就根本开展不了,体育教学将陷入两难的境地。好的反馈能给教学活动带来希望和活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进步。评价同样重要,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其各要素的作用,使之达到良好的促进和一种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

三、结论与建议

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并了解了体育教学的过程及相关的因素,使每一个要素都能充分发展,体育教学过程必将得到优化。它的实现是与科学的组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的学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做好这一切,就要在全面地考虑到体育教学规律,现代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内外软硬环境和条件下,使得教学过程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努力,充分发挥其内部各要素之功能,使其效率最大化,并认真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使一切为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而运动,达到一种相对动态地发展的最佳结果,实现教学过程的自我优化。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只有实现整体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顺应时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也是一样,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并进一步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角度探讨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关小学体育教师优化升级基础教学行为。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高效性;教学方法

一、优化课前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基本的备课过程就是对整体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深化认知,教师要提高备课阶段的重视程度,集中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准备。并且在实际课堂内容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课,使整体教学设计符合教育标准。教师要集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主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教师要优化基础教学方法,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学。其中,教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的小组竞争意识,从而助力学生完成相应课堂内容的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动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辅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1]。

二、优化课中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整体教学内容符合课标基础的同时,满足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升级。

(一)因材施教,实现差异性教学。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课堂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优化的教学设计,并且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征进行教学优化。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动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有的学生十分好动,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对于体育项目表现胆怯,有的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等等,教师要通过信息和数据的汇总,有效地将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类,保证多数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并且,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机制,促进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2]。

(二)创新方法实现设问式教学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设问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保证基础学习内容强化的基础上,优化集中相应的学习结构建设。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通过层层分析和问题设置,辅助学生在技能优化的同时,优化学习模式,并利用有效的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教学目标,强化学习技能。教师要在设计基础教学内容和问题的同时,保证控制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建构,满足学生对整体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化需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保证对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的升级训练,并且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结构,根据教学情况设置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布置教学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而且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3]。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学情建立更加优化的模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动态化发展。并且,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各类新鲜课题的好奇心,积极研发游戏教学、任务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三、优化课后巩固

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后,辅助学生建立更加健康的体育素养,在实际教学结束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适当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课后活动。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并充分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学科优势,建立更加优化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措施,在课堂中及课后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延伸,保证体育教学的常态化,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要结合课后要求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要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运行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建立更加优化的教学措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应用教学方法。只有通过更加具有时效性的教学路径,才能保证整体体育教学效果的强化。

作者:张瑞 单位: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思奇.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05):101-103.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整体性 思考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实现体育教学整体效应进行讨论。

2、增强体育意识,确立体育课的重要位置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实现的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有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都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并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确立体育课的重要位置。

3、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部门上并无统一定论。就体育本身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从体育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再从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文化至上,升学第一”影响严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伯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似可分别概括如下:

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凡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多媒体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析,即指评价与分析,包括总结性评析和形式性评析。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析,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析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4、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前已述及,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揭示驾驭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据1999年9月至2003年8月实地考察苏北盐城、淮安,连云港和苏南的镇江、南京、常州等28所中学后发现,其中只有17所中学有环形田径场,而6校田径场上仅有一个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证雨天上体育实践课;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数量不足而不方便组织体育教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停上或少上体育课学校比例分别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径、篮球占89.11%,武术2.91%,韵律体操舞蹈0.57%,器械体操0.98%,典型学校的体育课经常是“教师发球,学生自由”,观察58节体育课,69.83%属于“放羊”,课上学生练习密度很小,初中19,86 %—25.2%、高中17.6%—27.3%;专项练习密度更小,如跳远5.55%—7.4%、跨栏5.2 %—6.9%、投篮4.2%—7.9%,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0校占17.2%无法开展,70.6%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绝大部分是田径,78 .9%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只对代表队训练和比赛感兴趣。观察大专院校体育课21节(42学时),教学内容上二项基本教材16节,一项基本教材的2节;课上教师讲述教材对学生身心作用者4节(占23.2%);运用评估指导学生、刺激其积极性者7节,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而不能同时兼顾教育、教养双重任务。且所实地考察的大学和中学的79节体育课,仅23节(占29%)是在单独教学环境中进行,甚至有2—4个班挤在相邻场地或挤满一堂,在彼此干扰情况下进行教学。这些现象进一步揭示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首先要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各项功能指标体系,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因为只有个体功能指标好,其整体功能指标也才可能同样好。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和无节制的追求某个单因素的突出才可以获得的。例如,教育者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学生积极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或根本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其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各自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总之,由于认识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上,尚待研究的问题也许更多。但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游戏教学;应用概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使小学生能够全能发展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日益要求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新的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日益提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同样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而游戏化教学既能够益智身心,又能够使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无疑是最适用于小学生体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简介体育教学的游戏化教学的基础上,具体概述小学体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一、体育游戏化教学简介

游戏化教学是兼顾教学方式与教学精神的一种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简单有趣的益智游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自在的过程。虽然游戏化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各种益智游戏,但是游戏化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特点却是在游戏的同时讲求规则。游戏化教育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放任而提出来的相应轻松的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避免了正规教育的强制性教学压力,实现了游戏对于教学的服务功能

二、小学体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概述

虽然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玩与学的有机结合,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游戏教学就是单一地带领学生做游戏,玩游戏。相反的,体育游戏教学是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体育动作要领和体育游戏技能。本文呈现的体育游戏教学是呈现阶梯形式的一个分层次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最后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体育基本技术。

在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体育动作方面有几个重要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益智游戏,以培养学生对于走、跑、跳、翻滚等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具体的益智游戏可以选择两人三足、跳皮筋、短接力赛跑等等,其中两人三足游戏为首选,这些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平衡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要求小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动作方面,要求教师在教给小学生分解体育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教授,也就是进行简单的体育技能技术动作的游戏化教育。这一点要求教师能够以自身的动作示范为主要教授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进步。以球类射门为例,教师可以模拟出各种球类现场场景,要求学生根据场景模拟射门方式,这就是游戏化教育中的情景游戏教学。

在要求小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游戏化教学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将以上的两个步骤进行升级,使教学内容以培养小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为目的。以球类竞技中的足球教学为例,如果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是关于走跑跳的训练,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动作的教学,那么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完全的游戏化教学,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一场球类竞技游戏,最终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篇5

摘 要:小学生的体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体质的提升训练,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强化身体素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基于此,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体质;教学方法;意义分析

身体素质是学生首要培养的第一素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形成健康心理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关键基础。小学体育课程是对学生体质能力进行训练的关键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程在小学生体质提升方面的效能发挥并不明显,需要结合小学生身体素质特点,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体质的提升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意义解读

人的体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体素质发育的关键阶段,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P注学生体质提升,首先对小学生体质发展阶段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身体运动负荷、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和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适应身体发育的阶段性和规律性特征。其次,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好的体质,才能够承担一定负荷的学习压力,才能够精力充沛地参与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好的发展。另外,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也是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意义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优先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行锻炼,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体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

1.强化学生力量训练

力量是身体素质的最直接表现,同时也是衡量体质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化小学生的力量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力量训练,为小学生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力量基础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针对性强的身体力量训练方法。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初步了解就开展力量训练,很有可能会对小学生的身体产生损害。其次,由于小学生处在身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力量训练需要遵循小强度、高频率的特点,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否则会对小学生尚未完全发育的肌肉组织产生损害。力量训练可以融合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体育“小球类与游戏”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往返跑的训练,对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进行训练,强化投篮训练,对小学生的上肢力量进行锻炼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然后再进行长跑锻炼,通过这种阶段性的教育、系统性的训练对学生的力量进行强化训练。

2.开展高速运动能力训练

高速运动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高速运动能力能够有效刺激小学生大脑中的运动兴奋神经和相关的各项运动器官,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体质。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小学生的高速运动能力是有限的,体育教师需要从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高速运动能力进行训练。例如在“小球类与游戏”中足球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变向跑、变速跑、折返跑等项目训练,在这些训练项目中对学生的呼吸、心率和肌肉运动能力等进行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调节意识。同时,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在间歇性休息或者是课堂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蛙跳训练对学生的高速运动能力进行训练,在巩固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

3.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对学生体质的提升,仅仅依靠有限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是提升小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步行路程的目标,通过现代的运动APP对步数进行统计,增加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体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体质提升是体育教学意义深化的根本,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小学生身体力量的训练以及高速运动能力的锻炼,并且注重培养其体育锻炼意识,指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锻炼,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体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注意,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其一般释义为“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以让人体敏锐地感受四周环境的变化与刺激,并及时地做出本能的反应。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往往是人们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必备条件。延伸至体育教学与学习中,则是指学生对教师的理论讲解、动作示范、练习组织及个别辅导等内容的指向和集中。应该说,从实践的角度上讲,学生的注意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状态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展开,也会决定学生本人的学习效果的好坏,还可能从根本上左右体育教学的成败。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所言,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抓住或控制好学生的注意状态,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更快地进行动作示范和组织练习,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使教学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展开。相反,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散漫、随意捣乱等,则会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干扰,体育教学的过程自然进度缓慢,更严重者,会导致学生的意外受伤。而且,由于学生们平时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重,上体育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注意状态不佳,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到期末考试时便很难发挥得好,甚至可能影响学业。更进一步,体育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其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也关注学生平时上课时的注意状态与实际表现。而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目的,除了是从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教导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强身健体,培养健康合理的体育意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投入程度,如果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状态不佳,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来仔细思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力分散的表现与原因,并积极探寻能有效控制学生注意状态的适当方法,以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二、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现与原因

1.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现

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呈不断变化的趋势。笔者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有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体育教师讲课的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根本不看教师上课时的动作演示,也不参与组织练习,能混过去就混过去,属于典型的“不作为”;(2)有的学生则喜欢带着MP4、MP5、手机来上课,上课过程中听音乐、上网,他们不听课,也不听体育教师的忠告,没有认真的态度;(3)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精神萎靡,完全没有活动的欲望,立正、稍息等口令动作都不利索,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较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与互动中;(4)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相互打闹,虽然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到真正演练时就不得要领,需要重新教授,可能严重影响教学进度;(5)有的同学身体素质不好,有时会出现吸长呼短的现象,而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没有过多的兴趣,不懂得珍惜体育锻炼的机会,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也不怎么重视;(6)有些学生往往对体育器械比较感兴趣,但是喜欢随便玩弄、扔掷,没有认真学习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不能真正领会体育教师上课的内容,缺乏深入学习的心态;(7)一些学生表情懒散,他们不重视体育学习,有时甚至对体育学习带有逆反心理,对体育教师也常有所抱怨,上体育课的时候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8)有些学生自以为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基础,便在上课时对体育教师不够尊重,不屑于聆听和学习体育教师的上课内容,故意怠慢;(9)一些学生觉得上课内容“不过瘾”、教授的动作“不够帅”或“不实用”,常常为其他同时上课的班级所吸引,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学习任务中;(10)有部分学生怕苦怕累,做动作时能玩花样就玩花样,能来虚的就决不来实的,以为可以瞒骗老师,蒙混过关,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之一,等等。

2.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主要有:(1)一些学生对体育课没有足够的正确认识,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平时也不喜欢参加运动,来上体育课可能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2)有些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承受不了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动作演练中的痛苦和疲劳,意志不坚定,容易走神甚至放弃,也难以学到体育运动的精髓;(3)部分学生往往对身旁发生的事情比较好奇,教师上课时如果理论讲解时间比较长,就会给学生一种啰嗦的感觉,也容易让学生被其他事物所吸引;(4)有时上体育课的场地条件比较差,自然环境不好,教学过程中易受到风、沙等的干扰,导致学生上课时没有积极性,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5)女生可能会因为月经期到来,心里烦躁、情绪低落,上课时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当然,较剧烈的运动也会加剧她们身体的不适感;(6)有些教师本身没有以身作则,教学态度比较散漫,对学生约束不够或者教学方式粗暴,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其产生反感,使班级体育学风得不到良好培养;(7)有些同学因为课外的一些原因,如重要的考试失利、突然的家庭变故等,上课时带有不好的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8)有时候,体育用具质量差,在上课时出现坏损,使体育教学不能正常进行,也会助长学生的怠慢情绪;(9)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对身体幅度大的动作有害羞心态,不想做或者不敢做,怕被同学笑话,尤其个别女同学表现得比较突出;(10)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有偶发的伤痛事件,学生看到后不仅上课的注意力被吸引走了,而且会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畏难情绪,影响体育教学的继续展开,等等。

三、有效控制学生注意状态的方法

基于上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现与原因之分析,下面从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实现对学生注意状态的有效控制。

1.基本原则

(1)控制学生注意状态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意状态本身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而体育教学与学习对注意状态的要求较高,故而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以更好地寻找学生注意状态控制的有效方法。当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须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在体育学习中手脚放不开,或者动作学习得慢且不标准。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提前打消其顾虑,让其明白体育学习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一样的,使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学习。再如,有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畏难情绪,就应对其加强保护,使其慢慢适应现在的学习内容,逐渐走向开放乐观的一面。只有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才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进而较好地开展教学。

(2)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应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

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可能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自己教授的课程的特点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大部分男生对篮球运动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篮球运动缺少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篮球运动的技巧做较好的展示,把上篮、投篮、过人的动作讲解清楚,鼓励女生来学习。也可以让男生与女生配对组合进行练习,使篮球运动得到学生的认可与赞赏。教师如果将体育课程的特点较好地展现给学生,自然对学生注意状态的控制有所帮助;反之,则难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3)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应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门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上课时的理论讲解、动作演示与组织练习等,也包括教学纪律的维护、学生情绪的注意以及对紧急事件的处理等。教师应当全面地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状态的变化倾向,调整教学节奏,以便自如地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如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反复强调理论知识的重点、要点;在演示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尽量放慢演示动作,使学生更清晰明了地学习动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改进放在首位,对动作不正确的同学应当耐心地帮助其进行调整,纠正其不规范的动作;当学生纪律涣散、精神不振时,则应适当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或者开展趣味性的教学小活动,以使学生重新把注意力放到体育课程中来。如果体育教师能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较好的把握,认识到各个环节的重点所在,便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了。

2.有效地控制学生注意状态的具体措施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要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努力,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灵活运用。

(1)准备良好的体育器材

良好的体育器材是展开较高水平体育教学的必备硬件基础,而准备良好的体育器材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如教授篮球运动的教师,可以穿一套标准的篮球运动装,带来弹跳性好的篮球,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教授网球运动的教师,则可以把自己的网球拍给学生进行观赏,再讲解选择网球拍的标准、球拍换线的做法、球拍维护与保养的基础知识等。良好的体育器材加上选材的具体知识,一般会给学生以全新的印象,如此,学生的好奇心也就被很自然地调动起来了。

(2)精确演示体育动作

体育教师须能精确地演示体育运动的动作,因为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如果教师能将体育动作完美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该项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而且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融洽师生关系,使体育教学的进程开展的更为顺利,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更容易达到。如教授长拳的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练一遍长拳的主要动作,进而再讲解扎马、握拳、挥拳等具体知识,让学生对长拳有基本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再如,教授羽毛球运动的老师,要将羽毛球运动的发球、击球动作演示到位,并且对学生中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解读和纠正。如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便可以较好地集中起来,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革新学生练习方法

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我练习方法的革新,以更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如在排球运动中,教师可以将身高不同的学生进行组合,分配不同的位置,使学生各展所长,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再如,在足球运动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三人组、四人组、五人组等均可,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基本脚法,再进行小型的比赛较量,这对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过程的展开。革新学生练习方法,不但可以将体育课程本身的内容寓学于乐,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4)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与保护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与保护。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将具体动作做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教师的责任形象,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有时学生会因为怕痛、怕伤而不敢进行体育练习,教师应予以鼓励,教会其动作要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比较放松地进行学习。再如有时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运动负荷太大而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照顾,以保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当然,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开导,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处理突发问题,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有效控制学生注意状态之目的而言,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保护也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

(5)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得到肯定,也使学生的不足与缺憾得到矫正和弥补。这是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有效控制学生注意状态的不错选择。如在长跑运动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耐力和信心给予较高评价,以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对体能条件好、跑步速度快的同学,应对其予以表扬,在考核时也可适当关照;对体能条件比较差、跑步速度较慢的同学,不能采取批评与放弃的态度,应帮助其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寻找锻炼方法以促进其在长跑运动中有所提高。再如,在跳远运动中,教师应以教授跳远的方法和技巧为主,对跳远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有进步的同学进行适当奖励,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帮助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取得进步。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虽然看起来容易,但是也相当考验一名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与教学品格,须认真对待。

此外,还可以从合理安排教学队形、增强准备活动的新颖性、提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方面多做工作,以真正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状态的调控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每位体育教师都需要认真对待、认真总结,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效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全身心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龙.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注意状态的调控.宿州师专学报,2002(11).

[2] 陈伟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6).

篇7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各类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教学评估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们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效体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学校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工作,不能像其他学科对知识结构的拓展和精神领域的丰富。而体育教学涉及的面较广,包括日常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体育教学参与的人员较多,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控制起来相对来说较难。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毕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心得与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能够将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教师、学生)、物(体育器材)、地点(教学场所)、时间(教学的课时、考试等)等有关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更科学的实施管理,这便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需要注重细节的,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整个管理过程就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体育教学管理权限的部门多且分散

我国高校为了加强体育工作,除了设有体育部之外,学校体委、工会、团委、后勤部门以及各二级院(系)等也参与到了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之中,这种多头分散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实并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而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障碍。我国高校体育部一般是以“运动项目+功能”来划分内部管理部门的,这种划分会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清,导致工作中管理权限交叉混乱,也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二)体育教学制度僵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技能来吸引学生,确保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制度太过单一、僵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感受到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学习激情必然逐渐消退,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重视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要求自己的体育成绩能够及格,不重视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终必将导致教师教学无明显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教师激励制度

由于思想观念、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由专职体育教师承担,极少或完全不聘任非专职体育教师,这样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资源受到极大限制,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和体育课程的需要来选择体育教师。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日益丰富,学生兴趣的多向转移,固定的专职体育教师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体育教学的需要,课程与师资、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综合以上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言,我们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由于人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所以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最关键的那一笔”,那么我们将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呢。首先,我们应当在思想上进行培养,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就是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道德素养等内在条件进行提升。其次,我们应当加强体育教学的外在基础,例如:加大物质上的投入,凝聚更多的力量,一起探讨和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更加具体、完善。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和监督的具体标准,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各大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特点,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教学管理政策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评价机制等内容所作的规定作为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务必做到教学管理制度有具体的制度条文,切实地规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科学、标准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融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安全的教育越来越重要,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安全教育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通过对小学生安全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条可行之路: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安全教育,搭建以体育教学为平台,融合其他教学方式的安全教学模式。而如何将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合呢?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融合的重要性

我国现今小学生的数量约为2.2亿,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因此保障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工作。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生理等方面发展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较易受到伤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使得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以及技能t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安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深入的调研以及查阅资料发现,现有的小学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形式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型可行性的安全教学方式则显得迫在眉睫。

小学体育教学是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以及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安全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进行融合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其具体可分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体育两大部分。教师应该针对课堂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将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中融合。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课堂教学

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重点主要是理论知识,针对这一部分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让学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知道要学会躲避危险以及如何躲避、求助等知识,从而为接下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2.体育活动

在意识层面给学生灌输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以后,教师就要通过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天性有效地设计教学。

(1)危险场景的撤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的特点以及功能,在教学设计上加入安全自救技能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跑、跳以及攀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撤离,这些项目的进行需要在田径场上借助爬绳等器械。

(2)简单伤势的处理

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减少伤害发生后的二次伤害,具体情况包含出血的控制、扭伤的处理等。这一部分应该结合教学场景的出现进行课前教学,在这种情况出现时进行及时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自救要基于自身的伤势情况以及实际,当遇到较严重、自身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不要擅自行动,要积极求救等。

(3)互救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提出:学校每学期要定时组织学生应对紧急情况进行疏散演练,使学生掌握避险、逃生以及自救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的方式。

针对常见的危险情况,如地震等,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具体的情景,采用一定的教学道具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教学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秩序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互帮互助以及最短时间内撤离危险现场的能力。

当危险发生后对于伙伴的简单互救知识,教师要加以灌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告诉学生互救要基于自救的前提,因为小学生在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当危险发生时,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保障自身的安全。

总之,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体育课作为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特点有效将安全教育融入,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尽可能地防范以及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危险,更为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幼师;快乐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13-01

传统的幼师体育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及运动成绩的提高,片面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竞技比赛和体质达标。在教学过程中片面按专项训练的要求开展教学,体育教师仅仅重视少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过多复杂的体育教学目的和过高的技术水平要求,使得原本活泼好动的幼师学生因体育课枯燥无味、耗费体力而不感兴趣,严密的课堂组织和统一的死板要求,更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望而生畏,另外绝对的课堂评价法,又大大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幼儿老师,在以后的幼儿教学中如何能上好幼儿体育课让人们不得不好好思考。因此改革这种落后死板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尝试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进行幼师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把体育教学中内在的乐趣,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保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事也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快乐体育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体育教育观念,倡导体育课要从情感入手,在发展学生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另一方面,快乐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倡导了符合课堂实际需求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也改变了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二、实施快乐体育的基本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要实施快乐体育,必须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快乐体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确保快乐体育教学的实现。

2.改造教学内容。在幼师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要把传统的幼师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趣味化地改造,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简化技术规则和降低技术要求,而更多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同时,注意课堂教授内容的科学性。因材施教,学校最大可能的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学习。

3.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幼师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教学水平,关心爱护学生,进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师生情感氛围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学生喜爱上体育课的目的。

4.改善教学环境。备场地、备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抓住幼师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参与课堂内容的需要和兴趣。例如,同样是一节身体力量训练课,与其让学生做枯燥乏味的负重练习,不如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小哑铃(矿泉水瓶装上半瓶小砂石),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做哑铃操,学生一定会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的合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5.改革教学方法。在幼师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体验体育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可以采用情景法、游戏法、比赛法、目标学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引入幼师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教学艺术;探究模式

1 普通中学体育教学艺术特征

1.1中学体育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征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艺术形象是师生凭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形象性是一切艺术表现的基本特性,没有形象就不成其为美、不成其为艺术。中学体育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是指在整个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美、教学过程美、教学语言美、动作示范美、教态美等方面。

中学体育教育不是身躯的单调锻炼,而是健美体格,完美人格的培育。审美教育同体育教育融为一体,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方向。由此看来,审美性特征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现代体育运动的审美需求日渐突出,与其说此类项目的运动员是在进行体育比赛,不如说他们是在进行艺术表演。现代体育运动所渲染的浓厚的审美色彩,则为以美育体的艺术化体育教学提供了依据。

中学体育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不仅要具体可感,而且要蕴含丰富的审美内涵,使审美对象成为既有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又有理性思维的丰富内涵的审美结合体。形象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即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的完美结合,是中学体育教学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特征,它反映了中学体育教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是与现代教育要求和体育运动的审美需求相一致的。

1.2中学体育课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特征

中学体育教学艺术与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富有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体育教学艺术的生命和灵魂。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交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教态对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影响极大。艺术化的体育教学要设法使教学情景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上,让学生在思考和自我练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成功的过程。体育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教学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课中师生自始至终都要融入到他们所共创的欢乐、喜悦、和谐的情感氛围之中,即要体现出娱乐性。中学体育教学任务除了锻炼学生身体,强健体魄,传授体育“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外,还应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快乐、喜悦的情感体验等。

1.3中学体育课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特征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是中学体育教学艺术发展和提高的原动力。创造性是一切美的共同特性。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所面对的一切审美对象,无一不熔铸着人的审美创造的精神品格。体育教学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不是重复重演。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绝不能满足于现状,满足于过去成功的教学范例,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时刻审视体育教学发展动向。

中学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学主体个性化的表现,它因其各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审美观以及性格、气质等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学体育教学艺术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上和艺术创新之中。个性是艺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没有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就创造不出新颖独特的体育教学艺术。

中学体育教学艺术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教学艺术,这种艺术不仅鼓励教师个性的张扬,同时也推崇学生个性的施展。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核内容和标准,缺乏对个性发展的鼓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格、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如何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自己的身体条件、特长、兴趣、爱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空间,是中学体育教学艺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特征与作用

探究性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和教学效果,还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激发体育运动兴趣

在探究性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通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体育教学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和体育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2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在开展探究性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小课题展开的。学生在开放的体育教学氛围中,通过自主地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通过阅读体育教科书、实地考察、实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大家分享探究性体育教学的结果。探究性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实践能力的提高。

2.3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探究性体育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由过去“体育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教学目标也由“要我运动”转变为“我要运动”,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显著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