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防教育意义及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国防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30

1.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尚未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部分高校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高校国防教育更加不受学校的重视。高校从思想上对国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国防教育开展不力,缺乏的开展国防教育的专门组织,缺乏开展国防教育必需的人力、物力等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

(2)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高校缺乏专职国防教育课教师的问题更加凸显。部分高校尚未配备专职国防教育课教师或专职教师数量不能达到学生上课的要求,上课形式多采取几百人的大课堂形式,加上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教学。

(3)课程教学设置不科学, 教学形式、内容缺乏无创新。当前,部分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课程仍采用传统的“实训+理论课”形式,其中实训为主,理论课为辅。[1]而国防教育中实训部分的课程内容仍和高中的军事课相似,老套、单一,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4)国防教育缺乏常态机制和连贯性。当前,许多高校能够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开展军训工作,并对军训工作高度重视,能够保证军训时间、军训教官质量、军训科目科学性等,在物力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高校军训工作的开展富有成效。然而,许多高校在军训工作结束后便忽视了国防教育,缺乏后续教育和常态机制,教育的连贯性得不到保证,造成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素质得不到及时巩固,军训后期应有的国防教育难以深化的局面。

2.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专职机构。第一,高校领导和老师都应全面理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作用。国防教育在规范大学生行为,磨练大学生意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大学生国防意志、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高校应保证开展国防教育的经费支持。对于高校国防教育应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国防教育经费。在国防教育经费开支过程中也应开源节流。第三,设立专职机构开展国防教育。改变原有的保卫处、学生处兼职开展国防教育的局面,设立专职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保证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和待遇,按照学生数量合理配备专职教师。其次,做好国防教育教师的选拔和学习工作,在选拔符合条件的专职教师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试讲、相互听课、聆听学生建议等形式开展教师间学习,保证教师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后,为国防教育专职教师提供培训和科研保障。高校应为专职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科研条件,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机制,对专职教师开展培训,保证专职教师的知识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3)创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第一,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丰富国防教育内容,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的形式,结合时下流行的国防教育相关的焦点,开展专题教育或讲座。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借助多媒体、模型等手段,通过拓展训练、实践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拓宽渠道,丰富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利用重点节日庆祝等时机,将传统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和结合起来。

(4)军事理论课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使国防教育具有连续性。国防教育和形势政策课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讲,虽然两者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在教育内容上也有交叉之处。[2]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连贯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ed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o grasp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hile sum up experiences, identify problems, and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85-02

0 引言

2011年11月,我们以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情况的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了分类和分层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了59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85.7%。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为:男性占34.3%,女性占65.7%;年级的抽样分布为:低年级(大一、大二)占67.1%,高年级(大三)占32.9%;专业分布为:文科类占28.0%,理科类占55.1%,艺术类占16.9%。之后,在汇总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关注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和材料收集。

1 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程度现状

1.1 对普通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学校、家庭、单位、社会“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在大学阶段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3.5%认为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很有必要,有4.9%认为没有必要,有11.6%认为可有可无。在对国防教育意义的认识方面,39.7%的学生选择“非常大”,43.1%选择“大”,15.4%选择“一般”,1.8%选择“没有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近九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义重大。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也是近年来该地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富有成效的表现。

1.2 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和关注度 对该方面的调查采取了主观评测和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既直接考量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心程度,也通过考察学生掌握的基本国防知识情况来反映学生对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调查中有19.5%的大学生非常关心国家安全,68.1%比较关心,12.4%不关心。对于国际时政的关心程度统计结果也大体与该结果相同,均证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但在“您每周上网看国防军事内容的时间是多少”一题中,调查显示93.5%的学生花在国防军事内容的时间不到1小时,而大学生每周平均上网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

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是普通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测试大学生的基本国防知识,既可以掌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效果,又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调查显示:有59.3%的学生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天,68.9%的学生会很少的革命歌曲,31.3%的学生不爱看战争题材的影片。综合两种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国防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行动上明显不足,导致基本国防知识匮乏。

1.3 对军事课程的认知程度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高校军事课分为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以下简称军训)两部分。调查中,26.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军事理论课,68.6%表示一般喜欢,有15.2%表示不喜欢;对于去除军训的纯军事理论课教育形式,41.3%表示支持,40.2%表示不支持,18.5%表示无所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但这种认知度并不高,远没有上升到当作兴趣的阶段。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军训因为其实践性强,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调查中还反映军训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明显。对于多选题“军训对您思想上的影响有哪些”,58.5%的学生选择了“增强爱国情感”,55.5%的学生选择了“加深对国防的认识”,47.4%的学生选择了“更加理解军人”;此外,有41.7%的学生认为通过军训提高了独立性和责任心,52.6%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自控能力和适应力。军训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调查中,有61.8%的学生表示经过军训更加关爱同伴;56.7%的学生表示经过军训提高了沟通能力,感觉自己对人对事更加宽容了。以上数据说明军训达到了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军训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显著。

1.4 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整体评价 国防教育意义重大。普通高校更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整体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国防教育效果。调查显示:对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效果有11.6%的学生的评价是“非常满意”,35%的学生的评价是“满意”,38%的学生的评价是“不满意”,15.4%的学生的评价是“很不满意”,另外有63%的学生觉得在高校接触国防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这些数据说明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活动开展了但宣传和推进不够,致使影响面和深度不够,学生印象不深刻;二是活动开展缺乏重点,又没有长期性和计划性,缺乏经验和积累,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三是相对于其他学习和实践活动而言,国防教育活动难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期望值低,关注人少,也是造成整体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心系国家安全,乐于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国防教育,对国防教育具有正确的态度和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通过进一步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国防意识、国防态度、国防敏锐性及国防责任感这几项组成的国防意识范围中,在某一项或某几项领域内存在认识上的局限。这说明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不如其主观意识上表现的那么积极主动,对国防教育的实际关注度并不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育体制的弊端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是在九十年代后期,而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成长时间则在此之前,在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后,要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比较困难。因此,尽管他们十分清楚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使其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2.2 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这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他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各种考试或社会活动上,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筹码。相较于个人前途,国防教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即使是对军事知识或技能有特殊爱好,也被迫放弃,全身心地投入到激烈的学业竞争中。

2.3 高校国防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在资源分配上,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得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致使基层工作容易陷入遭漠视冷遇继而应付敷衍的恶性循环当中。粗糙态度导致的教育方式简单枯燥,也成为遏制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3 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度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的自身修养,提高其对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这是完善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领导在国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其个人国防意识的强弱及工作思路直接影响广大师生员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军事课教师素质,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桥梁 首先要做到严格选拔军事教师。各高校应在全面考核、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老中青结合。其次要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坚持教师进修制度。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目前,军事教师的职称仍不统一,大多是挂靠式的。应从军事教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出发,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师资队伍。

3.3 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国防教育施教体系,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关键 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的要求,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共同纳入教学计划。整合军事理论课内容,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划分层次,突出重点,抓住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军训保障,合理设置训练场所,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综合性大学生训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3.4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是言传身教“熏陶感染”。组织学生与带训教官展开各种交流和研讨。用军人的信念、精神、意志和作风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实现国防教育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二是与其他专业课相结合。发掘各个专业课程与军事国防相关的结合点,在专业教材中适当融入国防因素,在专业教学中,以隐性渗透的方式对学生国防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形象,听得生动,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四是多渠道开展各类考察实践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3.5 创造平台,丰富国防教育活动体系 要使高校的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薪火相传,还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创建各种学生团体,搭建各类平台,在“做中教、做中学”。以南京某高校为例,除了传统的国防协会之外,该校人武部还以校报为宣传窗口,定期刊出国防教育专版,并依托该专版组建了一支学生编辑队伍。在工作过程中,人武部军事课教师坚持不懈地给予专业细致的培训指导,使得参与学生的国防观念更强了,国防知识丰富了,文字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渴望收获的。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发展壮大了学校的国防教育事业,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6.

[2]吴温暖.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2):44.

[3]陈宝华.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8.

[4]杨绍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2.

[5]刘卫平.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06,(6):110.

[6]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89.

篇3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make them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 prepared"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nation's rise and fall as own mission. Enhanc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imarily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urgency, responsibility and martial awareness.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意义;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mean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79-01

1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年轻单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但又容易偏激,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的影响下,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越来越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由于国际环境正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和摩擦往往认识不足。和平与发展仍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威胁仍然存在。西方文化以渗透的方式在全球迅速蔓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优势,借助互联网、影视文化等途径,对我国进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影响,想尽一切办法争夺我国青年一代,妄图“西化”、“分化”我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1.2 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一些学生眼中,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队的事,为国防事业奉献甚至流血牺牲都是在战争中才有的。并且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认为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和军训都是浪费时间。据某高校调查统计,8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响法的不同含义;7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因此,增强在校大学生国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能够拓宽思维空间,消除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同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它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素质。

2.2 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需要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努力培养新型国防信息化人才,才能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例如,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高技术战争的兵员补充,其相当一部分必然来自于高校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当地大学开展国防教育,将直接为国家培训预备役军官和做好兵员动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保家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3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防止西方“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三种意识”:

3.1 忧患意识当前我国暂时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式并不容乐观:,问题,东海划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

3.2 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因此,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作为国家公民,每一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应该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尚武意识尚武精神是指: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做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崇军尚武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通过这些学习激发他们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和献身国防的热情。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搞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很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秀勤.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7,(5).

篇4

【关键词】 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优化

国防资源,是指可用于国防的物质财富及其来源的统称。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防资源配置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效益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影响着军事战略的实现和军事斗争任务的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与教育的稳定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调配,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事业。

一、结合实际,界定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

要想实现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优化,必然要搞清楚一个前提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究竟有哪些可用资源。国防教育的有关资源主要被划分为四种类型――人才资源、财力资源、物资资源和精神资源。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实际,对开展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界定: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学校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国防教育不仅要完成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任务,还要肩负着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重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勇敢担当时代重任、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栋梁之才。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最具时代感的背景,拥有丰富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因此人才资源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机构,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技能的重点教育,担当起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担。应该运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放眼于广阔的教育空间,将学校各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机构和省市有关专家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并建立庞大而有效的人才资源库。

2、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组织所实际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货币表现。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高校财务应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主动适应“转型”要求,以抓好资金统筹、整合财力资源为着力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新形势下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学校的资金相对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要用好这有限的资金,就必须对有限的财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预算是对所有财力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载体,一个编制合理、投向明确、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预算,可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分步实施相协调,能统筹资金数量和时间上的动态平衡。财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总的讲就是广泛地开辟财源,迅速有效地筹集资金,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金,保证财力运动的良性循环。财力资源的整合,既要坚持量力而行,更要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集中资金重点尽快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规模发展效应。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为国防教育提供动力,更好地推动国防教育的重点建设。

3、物力资源

高校物力资源指高等学校使用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质资料的总和,是高校货币资金的实物形态。可见物力资源包含在教育资源之内,体现了办学过程中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目前我国高校各种的资源等资产的利用率普遍较低,硬件设备还不齐全,这对学生教育不利,我们必须做到各项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加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设施支援。为此,学校应该和社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好现有的一些设施,也能为国防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利资源。学校应扩大物力资源,做好全面接纳学生在教育中所需的所有物资,避免出现要什么少什么局面,否则不仅影响国防教育的全面展开,又打击了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的积极性,一切要做到防范于未然。

4、精神资源

人需要物质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撑。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在物质待遇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要把人培养为“人才”,也就是社会有用的工具,只要安在特定的位子,完成特定的使命。无论是过去为政治需要培养人,还是现在为市场需要培养人,都是典型的工具教育,只是给人实用的知识,传授专门的技术,只是让人驯服地听从于现实的需要,恰恰抹煞了自由人格的成长,独立思维的发展,也就是缺乏健全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的精神建设,在校园内建设大量的精神资源,提高学生的活跃性,让学生不管在学校的哪里都能得到精神资源。如,学校组织大量的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让学生展现自我,使之丰富精神世界,做一个真正健康的青少年,为国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还有精神资源共同组建了教育资源,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由于资源的不可分性,所以在提高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对整个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充分重视,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运行,尽量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零效”与低效现象,切实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优化。

二、立足学生,优化与组合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

教育实践,归根结底其成效都由教育对象在该教育实践中的受教育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但凡真正的教育实践,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必须为教育对象服务。

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其军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勇敢精神,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办学实践不断证实了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渴求、对军事活动的兴趣、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对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是十分迫切的。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喜好和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以如何优化与组合国防教育课程的各种资源为研究方向,总结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

1、根据国防教育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纷繁复杂,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一气,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则成为国防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但如何才能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呢?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我们认为,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必须遵循三大原则:有效性、实用性和渐进性。

(1)有效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精选出那些对国防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的资源。

(2)实用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原则,即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始终把是否实用作为重要的标准。有些课程资源虽然看起来对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可利用价值,但从操作层面来说,却是难以保障课程顺利实施的,对此,我们坚决不采用。

(3)渐进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渐进性原则,即在选择课程资源时,不能急功近利,应选择那些促使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获益的课程资源。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选择那些能循序渐进为综合活动课程实施的资源。

2、注意活动方案的实施,灵活处理实践中变化

合理的活动方案确定以后,活动是否有效,就看实施这一关键环节了。和任何教育活动一样,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措施是国防教育的三要素。但国防教育之所以冠以“综合”二字,说明相对于其它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的各要素颇为复杂,需要组织者认真对待。因此在活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活动方案的实施,灵活处理实践中的各种变化,否则整个国防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将大打折扣。如在军训过程中安排队列操练、内务训练、消防演习、合唱比赛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身心感受军事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直接的接触学习,加深了他们的知识的掌握。

国防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应该结合科学发展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

3、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实质是各项工作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国防观念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与所担负的国防义务相适应的国防素质,才能切实履行好国防义务,也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此,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防观念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树立一批深入搞好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典型。也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增强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防观念,国防教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提高人们将社会理想转变成现实能力的主要力量。国防教育不仅提供科学与技术技能,还为追求和应用这些技能提供动力、证明和社会支持。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可持续未来所需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做出决策的过程。培养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能力是国防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国防教育要长久的,不能应要求而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因为在学校要学习,而出去后就忘了一干二净。国防教育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必须有保卫国家的责任心。

三、结语

国防教育课程资源优化与配置要切合实际,不能只谈理论,而不从实践出发感受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进行一系列的国防教育,做到科学、健康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对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必将大大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D].中南大学,2009.

[2] 李峻峰,李军.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资源整合限制性因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09).

[3] 马海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指标体系初探.湖南商学院学报[J].2008(04).

[4] 严玉明、吕家兴.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央民族大学,2008.6.

[5] 任民.国防动员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4.

[6] 张正明.李科.试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国农业教育,2006(5).

【作者简介】

叶朝忠(1976-)男,副教授,硕士,浙江温州人,汉族,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上接第119页)

员,必须是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是较好的人员,这样才能适应这种机制灵活、内容复杂的高层次管理环境,才能随时做出灵活的反应,使得这种高层次管理工作得以经常开展。

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应率先从自身内部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进行大学文化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为研究生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组织保证[14]。科学设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还学术权力于学术团体。营造尊重学术、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氛围,为导师及研究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术空间,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注 释】

[1] 顾云南.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之我见[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

[3] 邬力祥.研究生教育论坛[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陟遥.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培育路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2011(4)89-91.

[5] 徐明敏.浅析“80后”研究生管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273-274.

[6] 葛玉莹.正确评价“80后”大学生[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7] 乔琳,李向军.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高教研究,2008(3)69-71.

[8] 李春根,廖毅敏,李建华.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研究生就业促进之路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8.

[9] 韦俐俐.试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07(1)1.

[10] 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构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9(1)77.

[11] 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53.

[12] 沈毅,张华.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与有关问题的思索[C].航天学院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13] 刘希山,石磊,房爱理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158-160.

[14] 赵长林.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3-105.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高校;军训;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1)06-0098-03

O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Military Training

LIN Yu-rui

(Peoples Armed Forces Colleg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Over the 20 years of military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there has been great achievement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Now and for a fairly long time to come,we should be creative in updating the training program,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military skills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and build a long-term,scientific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university;military training;meaning;problem;countermeasure

军训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军训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接受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素质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忱,而且有助于改进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加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军训工作开展20多年来,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大学生军训的功能及意义

军训即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军训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教育。军训往往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深远,上好这一课,将给新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到部队院校军训、到部队进行短期培训和校内训练等。高校大学生军训主要在于强化学生的军事技能,注重对他们的身体锻炼、意志磨练和培养他们的尚武精神。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无论是对于后备力量建设,还是高素质大学人才的培养,其意义都十分深远。

(一) 通过军训,能够让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众所周知,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处在“三点一线”的相对静态之中,一些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大。而军队生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生活模式,充满神秘感,军事训练的动态化对大学生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国防和军事的神秘世界能将其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接受教育和熏陶。

(二) 通过军训,能够强化国防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理论是虚的,再有意思也容易枯燥,而军事技能的训练能够将虚渺的理论知识现实化和直观化,实现军事理论由虚到实的彻底转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将在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催化剂一样的良好效应。

(三)通过军训,能够强化大学生服兵役意识

国防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要强化大学生的兵役意识。虽然军训没有直接教育学生服兵役,但由于其是以军队的组织、工作和生活形式而出现的,并真实地处在军事环境和军人中间,缩短了其与军人和军营的距离,增强了对军队生活的向往感,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其履行兵役义务意识。近年来,大学生踊跃参军服兵役,与各校全面开展军训工作不无关系。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军训从试点到普及,历经20多年,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军训工作的科学发展。据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坚持传统有余而创新不足

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在中学阶段都接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那些传统的队列训练形式和基本操练动作,如:立正、稍息、齐步、正步等内容再熟悉不过。进了大学校门后,让大学生再重复进行这些内容的训练,味同嚼蜡,不禁感觉单调乏味,也就没兴趣继续认真接受训练和教育。很显然,推进大学生军训项目创新,引进新的训练课目,尤其是那些新的有内涵、有趣味的项目,就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有关上级部门对此重视不够。国家承平日久,战备思想未免懈怠,开展军训工作多是由高校自己联系,没有上级部门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组织,这在军训的规范性和计划组织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其次是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不重视,认为国防建设和战备工作是军事部门的事情,而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军训与学校的招生、教学和就业等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搞不搞,搞到什么程度,影响不大。最后,军训的危险系数大,而且需要经费的投入。许多部门和学校对此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 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不够

从高校军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军训过程一般从新生入校开始,在集中进行队列训练、实弹射击、阅兵仪式等军事技能训练方面,一般开展得都比较规范和认真,并有着时间和精力的充足保证。但对教育项目的组织都显得过于轻描淡写,扎实程度不够。尤其是国防教育的开展,大部分都是仅靠个别人一两次的讲解和利用电影录像片演播,实际上是难以奏效的,也很难使学生一下子增进对国防的情感和对国防知识的充分认知,更不要说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祖国繁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思想认识上,一些高校认为军训只是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的训练,忽略甚至轻视军训过程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只有在军训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才能够让大学生充分接受军营文化和人民传统的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钢铁纪律,让学生得到体能和精神的双重陶冶并得到升华,军训工作也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综合效应。

(三)缺乏长效机制,军训流于短期行为化

军训在高校一般只在新生入校开始进行2~3周的时间。这期间进行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和会操以及军事知识、军人风纪等教育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这么多的内容,要在短期内熟练掌握显然是不可能的。由于缺乏长期的养成教育,军训一结束,不要多长的时间,学生中那种自由散漫和怕苦怕累、松懈懒惰的思想就冒出来。那种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很快就散失殆尽。产生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在于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也不高。一般都是在军训前将当地军事部门的战士请进校门,靠军队教官训练,军训结束,教官撤离,军训气氛也就消失了。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目前高校只把军训看成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短期行为活动,而缺乏长效的军训机制。

三、加强高校学生军训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与时俱进创新军训项目

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做好与中学军训内容的有效衔接,科学整合内容,提高高校大学生军训的质量。在军训过程中,增强军事领域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无疑能成为学生爱好军训的一个重要兴趣点,必须在军事训练科目中树立创新理念,把握重点,增强针对性,提高趣味性,在普及传统军训项目中创新,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诸如野外生存、定向运动、军事体育和战术训练等既有内涵又有趣味的军事项目。也可以在高校尝试建立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建立军事科目专职教师队伍,尤其是可以将那些转业进入高校工作的军队干部利用起来,推进理论和队伍建设,改善军训的物质和人员条件。军事教育要结合国际军事动态尤其是我国军事形势进行,将信息战、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国际战略环境、最新军事思想和技术等引入军训课堂。还可以围绕某一个当今现实军事问题进行大讨论,如:我国航母建设、利比亚战争等等,真正把学生对军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要坚持军事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并重

军训虽然需要重视军事技能和知识,但思想教育也要跟上,并做好两者的结合。但在高校目前军训中,往往仅靠一两个军人教官带几十个学生的训练单元,要完成训练和教育双重的任务显然不够。应将班主任或辅导员引进训练单元中,可以尝试设立指导员、教导员等岗位,将那些学校里有着一定军队生活背景的教师引进队伍里。军事训练由部队教官负责,而思想教育则由班主任或指导员、教导员等负责,实行军队教官与学校教师双重教育管理。高校在开展军训之前,应对这些非军事教官的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和培训,使之在军训过程中能够与军事教官有机结合和配合,从而让军训取得理想的最佳效果。

(三) 要着眼长效,完善科学的军训管理机制

从高校上级管理机关到高校决策部门,都要重视军训长效机制的建设,科学地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关于军训的训练机制、考核机制和持久化保持的机制。尤其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军训军事技能和思想教育的科学考核机制,要通过严格的成绩管理把军事技能和国防教育等教育内容的考核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管理之中,加强考核成绩的管理,将考核成绩放在学生的评奖评优之中去。对于那些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大学生,要留到下一届学生中,继续参加军训和补修,还应将考核优秀的学生派到军队中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军训的学生骨干。这样不仅能够为促进高校军训工作机制化和长效化,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发挥自身在军训中的主体作用提供必要的保证。除此以外,高校校园内应尽快结合军训,建立起军事类的大学生社团组织,由那些对军事和国防有着共同浓厚兴趣的大学生组成,再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的带领下,按照自身章程来活动。学生会乐于参加,保持对国防教育、军人精神和军事技术的强烈兴趣。而且这类团能够辅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军训工作,提供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为高校德育开辟另一崭新的天地,增加校园文化活动新内容,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桥梁。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把大学生军训工作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军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篇6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有哪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传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国家安危,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共同阅读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精选2020【5篇】,请您阅读!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1在建军93周年来临之际,街道民政所、文化站联合铁路五村社区在街道二楼会议室开展“同庆建军佳节共叙鱼水情深”主题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云、办事处主任胡建山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一:开展国防教育讲座

我们邀请到老师为现场活动参与者进行了一场“庆“八一”,话国防”的国防教育讲座。在一小时的精彩讲座中,罗老师用一系列生动事例进行深入剖析,围绕国防教育主题,从全球战略思维出发,紧扣历史与现实,结合当前与长远,为大家带来了一堂记忆深刻的讲座。

活动二:听老兵讲故事

辖区参战老兵代表官水泉、吴永春、涂秋林为我们追忆那段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峥嵘岁月。勉励青少年珍惜当下,好好学习。辖区儿童代表为参战老兵代表献上红领巾,表达敬仰之情。

活动三:小朋友们为老兵代表表演歌舞

此次活动受到了在场老离退休军队老干部、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热烈欢迎。会场内唱响时代主旋律,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也进一步融洽了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军民关系。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2我校一直把双拥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每学年学校工作、支部工作都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的内容,明确责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双拥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开展师生员工的国防教育。双拥工作事关大局,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思想上有认识,工作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拥军教育。为把国防教育落到实处,还通过国防教育报告会,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请老革命、老战士为学生作报告,开展国防知识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培养爱国情操。

广泛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拥军热情。学校还订阅了《解放军》等报刊杂志供师生员工阅读。学校还利用“八一”建军节,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国防重要性的知识和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

二、建立军民共建友好单位。我校与齐贤派出所建立了友好关系。不断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经常开展文娱体育比赛和联欢活动。我校高中英语组老师多次上派出所辅导民警学习世博英语,进行文化拥军。

三、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我校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进行拥军和慰问军、烈属。“八一”期间为共建单位退伍军人购买了纪念品。为单位军烈属送上慰问金。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为军烈属排忧解难,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鼓励军人家属支持亲人在部队安心服役,勉励复退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坚信在上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双拥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3为庆祝中国建军93周年,进一步深化“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继承和发扬消防部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好拥政爱民工作,树立“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良好形象。上城大队结合实际,专门制定了方案,成立了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对“八一”建军节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确保“八一”期间的拥政爱民和走访慰问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一、重结合,紧抓传统,认真组织。在“八一”期间集中开展一次以拥政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光荣传统教育,并做到“四结合”,即把拥政爱民教育与“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与部队基层基础建设相结合,与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管理工作相结合,与执勤岗位练兵工作相结合。通过教育,使大队官兵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做好拥政爱民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增强官兵服务人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意识,引导官兵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二、重实践,积极走访,倾听呼声。大队在“八一”期间,通过登门走访纳谏,举行警政、警民沟通会,廉政建设座谈会,邀请地方先进人物来队授课报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队建设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同时,还要组织官兵广泛开展部队内外的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走访驻地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并利用消防站开放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消防部队的风貌,增进消防官兵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重本职,爱民实践,排忧解难。大队要求全体官兵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消防部队的装备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应群众之所需,广泛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四、重载体,活跃警营,优化环境。结合大队实际,合理安排好“八一”期间的基层部队警营文化生活。机动灵活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警民联欢会、书法比赛、歌咏比赛等官兵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官兵情操,鼓舞部队士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重宣传,扬消防风貌、树官兵形象。节日期间,要重视和支持拥政爱民活动中的宣传报道工作,善于挖掘部队在抢险救灾、警民共建、执法为民、执勤训练、爱岗奉献等方面先进事迹,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有写作特长的官兵积极写稿、投稿,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要主动向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通报情况,积极争取媒体的支持,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不失时机、限度地弘扬宣传,树立典型,努力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图像,网络上有信息,树立消防部队赴汤蹈火,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4在中国建军93周年来临之际,为激发全镇居民在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政治热情,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木兰镇以多种形式庆祝“八一”建军节。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镇武委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社区书记、民兵连长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双拥政策、法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

2、深入开展慰问活动。

镇武装部牵头,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对伤残军人、复员军人进行慰问,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慰问三属、伤残、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21人次,发放优待金2200元。

3、召开庆祝建军93周年座谈会。

7月28日,镇党委、政府组织复员军人代表、现役军人代表、机关退伍军人代表30余人召开庆“八一”座谈会。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镇党委政府今年的工作汇报,了解了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支持、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争做表率,敢为先锋,积极为“田园小镇、锦绣木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组织“八一国防习武日”活动。

组织镇机关退伍军人、各社区民兵干部共70余人开展了“八一国防习武日”活动。通过此次习武活动,提高了全镇民兵干部的国防意识,增强了民兵干部战斗力。继续发挥民兵干部军民联系的纽带作用,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训练出一支在抗洪抢险、应急救援、社会维稳等方面,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民兵队伍。

八一建军节最新活动总结5在建军节来临之际,鹤盛镇以拥军优属服务为主题,积极开展八项双拥活动,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1、召开一次党委议军会议。

7月15日召开班子会议,商议行政区划调整后镇武装工作发展建设问题。如镇人武部规范化建设、武装工作制度建设、民兵连长队伍建设、八一活动安排、征兵工作准备等工作。

2、进行一次国防教育大宣传。

7月份,利用网络、报刊、信函等传媒,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发慰问信以及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为节日营造良好的国防氛围。

3、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7月19日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由镇人武部长周红权主讲"现代战争与国防",讲到的新概念武器和信息化战争,让大家耳目一新,从而也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最后还组织大家观看了国防教育片"中国远征军"。

4、给现役军人一封信。

鼓励他们安心部队工作,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锤炼成钢、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5、召开一次现役军人家属座谈会。

7月28日召开座谈会,回顾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颂扬人民军队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会议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军人及家属的思想、生活等情况,交流工作思路,解答优抚安置政策,集思广益,为下步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最后为现役军人家属发放了优待金。

6、开展一次军属解困帮扶活动。

7月下旬,走访慰问特困军属,用活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还推出困难退伍军人子女考取大学的,将上报给予一定的资助。

7、开展一次驻军走访慰问活动。

7月21日,镇班子走访了县人武部,与徐道友部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拥军氛围浓厚。最后还为县人武部送上一万元慰问金。

8、过一次军事日生活。

7月21日下午,镇班子包括办事处正副主任在县人武部军事科的安排下,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体验军营生活。结束后,镇班子还与县人武部官兵共进晚餐,共庆"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篇7

军训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军训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毅品格的同时,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认识到军人的不易,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高校军训需要深入挖掘其德育教育,充分展现高校军训的意义.本篇文章首先对军训的德育价值进行分析,其次结合高校军训的实际情况,对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发挥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式.

关键字:

高校;军训;德育价值

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体能训练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等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军训掌握更多的军事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军训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没有切实挖掘和发挥出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德育内容渗透不足,失去了高校军训的意义,所以结合当前高校军训实际情况,深入发掘高校军训德育价值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结合高校军训实际开展情况,分析深入发掘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法,希望能够对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挖掘以及高校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1军训的德育价值

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集体主义教育价值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价值等方面.

1.1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军训作为高校国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重视对学生国防知识的指导.在当前和平年代中,更需要学生认识和平的重要性,珍惜当前和平的生活[1].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体能训练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等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军训掌握更多的军事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1.2集体主义教育价值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均为“90后”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父母以及家人的无限宠爱使得很多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主义意识,较为注重个人观念和个人利益,问题处理的过程当中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行事散漫,集体主义观念淡薄[2].学生的这种心理态度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与成长十分不利.军训活动能够使学生通过这种集体活动的参与,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集体的价值,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散漫、自我的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的学习和成长平台[3].

1.3健全人格教育价值

在军训活动当中,队列、内务、射击、拉练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体力消耗非常大,军训活动的开展初期可能会使学生感觉十分疲惫,但是这种方式与能够产生磨练学生意志的效果,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4].在军训活动当中,对学生内务整理的要求,对学生个人仪表形象的要求等等,都会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些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教育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说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十分显著.

2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军训中主要存在着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等方面的问题.

2.1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军训中存在着较为注重短期军训效果,忽视学生长期军训价值的问题.很少有高校能够注重对学生长远军训价值的研究,在学生短时间的军训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便开始出现泄气、放松等行为,对自身的要求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训的成果与价值逐渐被磨灭,失去了军训的长远价值.

2.2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

高校军训活动中学生军训的内容多为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以及军事理论课等等,这些内容常年重复性的讲解,内容重复性较强,指导方式较为单一[5].枯燥的内容以及单一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军训活动的参与热情度较低,这种情绪下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会较差.强制性的行为使得学生没有从内心中真正爱上军训活动,感受军训的乐趣与价值,所以对军训活动开展的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适度创新十分必要.

2.3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

军事科技教师是向广大学生传授科技知识的桥梁和纽带,目前高校学生军训的军事理论主讲教师有些是士官,有些是高校教师,很少有专职军事教官给学生上课[6].教官在队列训练等项目上有自己的擅长之处,但是上军事理论课就明显感觉理论修养不够、经验不足.学生军事理论课总体上来看,不够深入、生动,直接影响了学生军事理论的学习效果[7].

3发挥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式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军训需要充分挖掘德育价值的价值,通过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方式,发挥高校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

军训作为一种专门为国防服务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在军训活动中,封闭的军营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爱国主题宣传片的放映,爱国主义故事的讲解以及教官自身端正形象的展示,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标杆与楷模,使学生能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更加关心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思维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当前和平年代中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军训德育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在高校军训活动开展之前,学校需要首先明显高校军训的价值与目标,明确高校军训的实质,将军训德育功能真正展现出来,充分发挥高校军训德育教育作用.

3.2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

在军训活动当中,学生被严格的排编进方队放纵,按照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存在各种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在教官的要求下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长时间的军训教导能够使学生走出自我意识强烈的观念中,更加关注集体的利益,形成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工作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存在着军训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军训教育内容较为枯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军训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并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以及教育目标,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优化军训内容是优化军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军事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是军训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合理安排这些军训活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军训活动的开展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军训活动当中,感受到军训的乐趣,真正展现军训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例如高校可以将户外生存训练、户外CS等内容引入到军训活动当中,丰富高校军训的内容与形式.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负重跑步、野外生存,检验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以及户外生存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遇到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品格和冷静的思考态度.同时,高校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军训活动当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军事教育活动,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增强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掌握能力[8].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电影,战争题材的电影等等,组织学生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互相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能够摆脱长时间枯燥、高强度训练为学生所带来的疲惫心理,同时也能够产生军训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当前的和平.

3.3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

高校军训活动多为在学生入学后开展,进行短期军事训练,训练时间较为集中,学生需要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所有规定的项目,这种强化型的教育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对于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优秀思想观念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军训活动不能够活动结束便即时停止,高校要注意发挥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使军训的德育教育效果能够延续,不断加强和巩固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教官返校、军训汇报表演、军事知识问答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军训活动已经对教官产生一定的情感,而教官返校能够使学生与教官之间加强交流,给与学生更多学习教官优秀品质的机会,而军训汇报表演、军事知识问答等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军训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军事日”、“国防周”等活动开展日期,使学生能够重温军训的乐趣,在军训中重拾坚定的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思想以及优秀的品质.

4结束语

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集体主义教育价值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价值等方面,但是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军训价值的展现.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军训需要充分挖掘德育价值的价值,通过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方式,发挥高校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作者:贺璐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龚雄亭.当前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7—100+112.

〔2〕王志锋,李彩洁.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指标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101—105.

〔3〕徐九春,顾艳霞,杨小燕.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3):86—87.

〔4〕邬红波,俞党跃.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浙江省内四所高校军训成果的调研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52—54+57.

〔5〕惠华强,姜文亭,雷权,黄文,肖立宁.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04):281—282+288.

〔6〕吴佳丽.政治社会化视野下90后大学生军训行为探析———基于湖州市某高校的个案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19—21.

篇8

【关键词】 人防信息服务系统 规章制度 建设

一、人防信息概述

人防信息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人防信息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的安全,让平安伴我们同行。人防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且人防应急救援组织在社会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合理的安全保障。人防安全教育是根据国防需要,对人民的防患意识与技能方面有影响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建设的基础。人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防建设要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宏观上进行科学的调控加强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着眼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人防信息安全、做好防患措施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

二、人防信息服务系统在建设中的应用

由于人民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人防思想有所淡化,我们应该把安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安全的各项法律制度,如《交通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中央也在时刻关注着人民的身体安全,时刻为人民服务着。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要统筹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人防信息服务为思想基础建设时要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安全主内,建设主外,做到内外相结合,既能深入民心,又能与时俱进。要结合城市实际,先搞人防建设,人防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财产与生命安全问题。人防建设可以促进城市优质发展,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设施建设。以人防信息安全为思想基础建设城市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使人防建设更专业化、智能化。

三、加强人防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1、 加强人防信息安全服务的意识。各部门应根据中央下达的通知及时做好人防信息安全的教育工作,让人民群众在灾患面前做到急自救和互救,学习人民安全小常识,掌握人防的应急知识和防护技能。其次,人防建设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也可以利用社会力量,保障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人防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人防信息安全是全民性的,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安全教育活动。人防教育还要切合实际,体现民意,这样,更能吸引广大人民来学习,来营造出有利于人防建设的良好氛围。搞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久开展下去,政府部门还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联系,不断扩大安全教育的规模,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有益的。人民的安全思想提高了,也侧面意味着中国的强大。

2、 加强建立人防信息服务系统的规章制度。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中有重要意义。做好人防工作,强化保障体系,完善人防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计划、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民防空工作。”做好人防信息安全服务工作,维护国防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各部门执行、实施好一项工作的监督,具有监管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往小了说对人民的负责,往大了说是对整个中国的负责。各部门都要严格遵守关于人防信息安全服务的规章制度。切实为人民服务,在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身体的健康,安全从小事做起,各方面都有其规章,遵守规章,从点滴做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各部门在今后人防工作当中,要牢固树立国防安全意识。我们也应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增强一点,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了确保社会的公共安全,各部门要加强对人防信息安全建设的监督,要严惩违规行为。只有高度重视人防信息安全,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人防安全要常抓不懈,因为它是一个持久性问题,无论是以后还是现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 加强人防服务系统的城市安全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质量与安全相结合,营造出人民都热爱都能幸福生活的城市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可见,安全对于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深化,才能推动和保障人防建设的健康深入发展。规章制度是人防信息安全强有力的保证,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建设人防设施。要时刻以安全思想为坚实的思想基础来建设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发展,统一规章,统一实施,以《人民防空法》为依据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人防信息服务系统要落实于每个人民。

参 考 文 献

[1] 高冬梅. 对我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思考[J].新建筑, 2004(5)

篇9

关键词 国防教育;网络辅助教学考核系统;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73-03

An Empirical Study on Impact of Network-assisted Teaching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Military Theory Learning Attitude//Zhang Zhiqi

Abstract The network-assisted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chiev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 on open, holographic, immediate and interactiv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t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t is beneficial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y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s, we have confirm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system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network-assist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learning attitude

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考评系统在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时空和增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表现得到广泛认可。这种教学手段凸现出“启发思考、培养兴趣”的理念,它不仅表现在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有明显的优势。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

参照不同学科的《学习态度量表》[1-3],修订形成《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学习态度量表》,第一阶段对河南科技大学2011级军事理论课学生240人进行测试,了解问卷信、效度,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并且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亦可接受。第二阶段用该量表对军事理论课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测试,前测和后测时间相隔14周。前测发放问卷336份,全部回收,通过对问卷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32份:后测发放问卷336份,回收334份,整理得到330名学生2次测试均有效,以此作为实验统计数据。

1.2 实验法

将同一校区、同一录取批次的2011级工科学生336人根据自然教学班分为两组,课堂教学由同一教师进行相同的多媒体教学。实验组170人,学号全部输入系统数据库,作为账号发给学生,课余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用网络教学平台查阅资料,完成章节作业,并可进行自测,考试采用“计算机网络开卷考试”;对照组166人,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学进度与实验组同步安排,分别于第1和第15次课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学习态度测试。

1.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态度进行前、后测,统计学生得分,进行均数差异性分析,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各维度差异。

2 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2.1 对学习态度的概念界定和测量工具的选取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由相互协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3种心理成分构成。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速度和效率[4]。

以此概念为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参考国内已有《学习态度量表》,经过学习和修订,制定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学习态度量表》。该模型假设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分解为认识态度、情感态度、意向态度等维度,通过课余网络辅助教学巩固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和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将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水平。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行为关系的定性论述和实证研究,也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教育领域对学习态度的最新认识。

2.2 传统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学习态度上的不足

教学活动是典型的师生双边活动。在传统军事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介绍军事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国防意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教师通过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时间、空间和技术方面的制约,传统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讲授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容易得到充分的发挥。

就教学手段而言,教师的传统辅助教学手段常常集中课堂,形式也非常有限,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身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和知识素养,教师教学能力决定其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

就考核而言,军事理论属于公共必修课,考试人数多,传统的笔试工作繁琐,在学校教学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对学校教学资源和考务管理形成巨大压力。在试卷的批改、统计、复查和资料归档方面耗费大量精力,但由于改卷任务繁重,又不可避免地出现错判、误判等问题。这样不仅影响考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演示及讨论等手段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认知和审美的需求,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认知水平积累不足又将直接导致其学习意向低落,最终不利于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网络辅助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学习态度上的优势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延伸阅读、复习、自测、考核和评价各个教学环节置于有组织的课程学习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对各个环节实施教学干预,在课余时间由学生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自主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情感水平。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将学科知识体系以文本、图象、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满足学习的生动性、针对性、全息性,学生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接受教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体验,有助于调动军事理论的“学习情感”水平。

2)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认知”水平。在课外作业环节,网络的开放、自主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保持高度的主动求知、自主建构的状态,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教师通过网络作业、专题网页等形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大纵深、全方位的延伸学习,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充分拓展,而且做到了课堂教学不具备的即时交互、群体讨论、灵活个性等特点,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认知”水平非常有益。

3)网络考试对“学习意向”水平将起到积极动员的作用。就考核而言,网络考试非常适合军事理论的考查性课程考核类型。军事理论的课程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提倡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所以该课程的考试多采用开卷笔试或大作业形式,而网络考试则具备前者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机试不仅能节省大量的纸张,减轻考核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效率,而且通过持续和缜密的题库建设和数字化批改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效度、公平、准确,从而提高学生对考试的信任和学科建设满意度,对提高学习主动性为代表的“学习意向”水平将起到积极动员的作用。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与考核系统的建设实现课堂内外的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效应,实现课堂教学的全息生动和课余的自助式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得到良性的发展。

3 结果与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1)内部一致性信度。对本研究前测问卷240份的调查,分析得到克伦巴赫a系数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数据见表1。

2)重测信度。前测和后测均在1周后,每次抽取108名学生进行重测,得到重测信度分别为重测信度1和重测信度2,计算相关系数(数据见表1)。

3)效度检验。对330名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检验,(KMO)为0.921,Barteltt球形假设检验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数据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符合因子分析条件。参照其他学科学习态度的研究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24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4个主要因子。4个因子累积解释总贡献率为65.21%,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这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于本研究的测量。

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态度分析

1)前测均数T检验。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未表现显著性意义,可以视两组来源于同一总体(数据见表2)。

2)后测均数T检验。据T检验结果(数据见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认知”达到显著性意义,“学习意向”“学习情感”的组间差异均已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而重要性认识维度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

3)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t检验,见表4、表5。

4)数据分析。

①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数值都有所提高,且实验组4个维度的均数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的提高幅度。原因可以归结为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见表4);对照组的“学习态度”各维度均数也有提高,但幅度较低,说明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改善程度不及实验组(见表5)。

②通过表3不难发现,通过14周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向维度上,实验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高幅度具备显著性意义。而学习重要性维度虽然两组实验前后的组内均数都具备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没有组间优势,说明军事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维度有无“网络辅助教学”差异不明显。

③实验教学后,实验组在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向两个维度的提高幅度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说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4 结论

1)教学实验发现,网络辅助教学和考核系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好的效果。

2)因为网络教学具有全息性、生动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国防意识很有益处。

3)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多元、综合和复杂的特点,重视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课内外教学协调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建立从课堂教学、作业、课余互动到网络考试全面的教学环境,这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罗静.学生数学学习态度量表的编制[J].韶关学院学报,2010(6):13-16.

[2]张锋.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2):449-452.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非传统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梁茜茜(1979-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东盟关系研究;陈志波(1979- ),男,广西北海人,广西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西 柳州 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策略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59-0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和今后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的增多,安全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安全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大幅的扩充和加深。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开始对高校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应在大安全观的框架下,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

非传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目前,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尚无被统一认可的权威定义。通常认为,相对于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外交安全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更关注那些由非政治因素、非军事因素和非外交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的生存、人民的生产生活、国家的稳定发展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和威胁的安全问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一方面,部分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从传统安全中演化而来,只是各自的具体成因、安全主体、涵盖范围、关注重点的不同。另一方面,两者研究的主要焦点和由此形成的路径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余潇枫、林国治认为,传统安全更关注“战争现象”,主要是通过技术来应对安全的挑战,形成“战争—和平—不可持续安全—战争”的循环式路径。而非传统安全则更关注“非战争现象”,主要是通过价值来应对安全的挑战,形成“发展—和谐—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上升式路径。

(二)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社会公共安全、金融经济安全、科技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以及其他安全领域。一般认为,第一,社会公共安全指社会全体成员公共生活的安全,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和重大等内容。第二,金融经济安全指国家金融经济秩序正常,根本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以维护国家经济正常运转为核心内容。第三,科技信息安全指国家科技发展、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第四,生态环境安全指人类的生产、健康和生存环境等的安全。第五,能源安全指为保障一国的国防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通过维护能源供需渠道,规避对本国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的重大威胁。第六,文化安全指维护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及核心价值体系,防止其遭到外来破坏和颠覆。第七,其他安全领域。如人口安全、宗教安全、生物安全等。可见,非传统安全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因此,掌握包括非传统安全在内的一定安全防范知识和方法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同时,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显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现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时代性、现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稍显欠缺,内容也不够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急需更新。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基本还属于传统架构,并没有从整体上完成对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构建。三是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传统的安全防范教育,对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问题探讨不透彻,对如何开展这方面安全教育的研究也显得模糊。因此,将非传统安全的内容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一般认为,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尤其是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加强非传统安全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与时俱进,主动地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更密切地关注和应对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的威胁和影响。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太关注自己的安全,对各种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这当然也包括了非传统安全问题。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和社会经验而处置不当,给自己、学校、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提供安全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防范各种对自己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临危不乱,逐一化解,确保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战略机遇期,综合国力发展迅速,GDP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在等着我们去克服。从国家安全领域来讲,当前我国的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许多复杂、瞬息万变的因素,切不可掉以轻心。从高校的安全稳定来讲,境外敌对势力以高校大学生为重点目标,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手段,加紧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例如,通过互联网络对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宣传,散播诋毁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煽动民族分裂等破坏活动等。可见,高校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较大。因此,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将有利于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三、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主要策略及途径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各高校需要转变安全教育观念,积极扩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优化非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强化非传统安全的实践演练,全面提高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一)转变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

“学生安全无小事”。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转变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在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非传统安全的研判,做好教育,备有预案,深入推进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建设。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特别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对高校的新威胁,在思想、安全层面上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切实担负起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保持安全稳定。

(二)与时俱进,积极扩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

以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关注传统安全问题。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的新形势下,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却未能及时纳入我们的安全教育中,这就使得高校的非传统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给大学生的个体安全和校园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的扩大,应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拓展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1)经济安全教育;(2)生态环境安全教育;(3)信息安全教育;(4)流行疾病安全教育;(5)科学文化安全教育;(6)校园恐怖暴力安全教育;(7)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安全教育;(8)重大事件、敏感日期、个体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等。既要关注国家安全,又要关注个体安全、社会安全、地区安全和全球安全等,使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系统化。

(三)优化方式,构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将大学作为一种生非传统教育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逐步构建起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一,加快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第二,渗透于“两课”教学。“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要结合“两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将非传统安全教育渗透于 “两课”的教学中。第三,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 通过主题班会、特色活动、专家讲座、图片宣传、播放相关教育影片等各种形式,对其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此外,还可以将非传统安全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爱国爱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感恩教育之中。

(四)提高能力,强化大学生非传统安全的实践演练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应加强实践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和防范能力。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大学新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在拓展国防教育的同时, 融入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 使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能在具体的实践训练中对非传统安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日后系统地接受非传统安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仿真演练。尤其是对于校园暴力恐怖、事故灾难、流行疾病等突发性安全事件,一定要组织相应的仿真演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更深,对相关的应对方法、自救技能掌握更好。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打造安全仿真演练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建设学生安全仿真演练基地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

非传统安全是全球化时展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非传统安全对我国的威胁,教会学生基本的应对方法,这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丁红星.非传统安全视野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路与途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