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中国文化;民族特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工业产品的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成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现代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下为适应批量生产而实行的劳动分工的产物,主要研究产品的实用性、产品的审美以及产品的环境效应等。现代工业设计融合了现代科技与现代艺术,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性需求,还要在充分发挥工业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以富有时代精神并与环境协调的审美形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使人们在使用工业产品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现状
中国现代工业起步较晚,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更晚。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与西方文化的隔膜,导致我国的现代工业设计与西方国家的工业设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首先,企业对工业设计认识不足。许多中国企业领导层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就是在产品外观上推陈出新,以产品外观的新颖作为拓展市场的主要手段。这种对工业设计认识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环节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很多企业更多的是对别人的产品进行抄袭与仿制,使中国工业设计几乎沦为“山寨”的代名词。其次,缺少工业设计的中国标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工业设计一直处于西方工业设计的标准之下,一些设计师为了赶上所谓的“国际潮流”,不得不脱离中国固有的文化体系与审美观念,去迎合西方工业设计的标准,导致某些产品的设计虽然被誉为有国际风范,却不被国内的民众所接受。为中国的工业设计制定具有东方文化内涵和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标准迫在眉睫。近些年,随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文化艺术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也开始了对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借鉴、融合、创新,以期实现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民族化。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从日用器物到建筑装饰,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从现有的文化遗址的发掘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工艺美术的创造。无论是河姆渡文化还是更早一些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不少玉器,尽管这些玉器大都器形简单,但都采用琢打磨光,体现了先民的审美观念。而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彩陶则更有力证明了中国先民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影响十分深远。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商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极大的进步。青铜工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最高的工艺。不但拓展了工艺美术的范围,还从造型、纹饰等方面丰富了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以花纹为例,在制陶工艺的鱼纹、鸟纹的基础上,出现了象纹、夔纹、兽面纹、环带纹等花纹,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厚重质朴的艺术审美特征。先秦至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诸子百家的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追求碰撞、交织、融合,也带来了艺术风格的转变,厚重质朴被活泼奔放所代替,在陶瓷、丝织和漆器等的制作工艺上表现尤为明显,尤其是汉代,镶嵌、鎏金、彩绘等装饰手法被更多运用,器物的审美功能被进一步强化。魏晋时期,受政治的影响,平和冲淡成了这一时期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风格也明显倾向于平淡清静,趋向于通过器物设计反映内在人格,在青瓷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一趋向在后期的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也全面发展,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艺水平都超越以往。唐代工艺美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整体呈现出富丽宏博的气质,体现了唐代自信开放的时代特征。宋代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熟期。以陶瓷工艺为例,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名的窑厂遍布全国;二是技艺提升,出现了釉里红、青花这样工艺更加复杂的品种;三是形成了统一的、比较完美的范式,把瓷器的制作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结合起来,是民族文化的充分物化。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人统治的元代,为中国的工艺美术注入了豪放粗犷的风格。随后到来的明代,因为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继承前代美学追求的基础上,工艺进一步完善并程式化。如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的明代家具,由于文人参与了家具的设计,其设计之精巧,制作之精良,体现古雅、精丽的艺术风格,既是工匠精湛技艺的表现,也是文人审美情趣的外化。清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集大成时期。工艺美术的门类完善,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以彩釉为例,嘉靖时有五彩,万历时有描金五彩等。而清代新创的有粉彩和珐琅彩,粉彩柔媚鲜艳,有工笔画的效果;洋味十足的珐琅彩的运用,则将中西风韵集于一身。清代工艺美术在继承前代的优点外,也将自明代以来以技艺取胜的观念进一步强化,以至于工艺美术的风格日渐矫饰繁缛。审美性与实用性日趋背离,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落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民族特征
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形成了独具的东方色彩的民族特征,具体表现为:
1.天人合一。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十分重视实用与审美、外形与精神、材料与技艺等方面的关系处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种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的造物呈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这一点在中国的瓷器制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2.隐喻象征。
中国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国家,在工艺美术上表现为注重造物的隐喻象征来发挥道德感化作用,即在发挥器物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外,还将器物与一定的道德伦理的规范联系起来,借助器物的形体、色彩以及纹饰等隐喻象征道德伦理观念,如中国特有的众多礼器,便是伦理道德观念的物化。而来自民间的工业美术在造物上更多包含吉祥美满的象征寓意,如传统家具上的木刻与纹饰。
3.自然之趣。
随物赋形,因材施艺是中国工艺美术造物的一个重要原则。充分利用原材料自身的质地、色泽、形体等特点进行艺术加工,使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天真自然的情趣,在玉石制作中表现突出。
4.巧夺天工。
在工艺技术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一直追求工巧,即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工巧给传统工艺美术带来两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一是去除刻意雕琢的痕迹,而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审美情趣,如玉石制作;二是精雕细镂,尽显奇绝的审美情趣,如微雕制作。
四、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一直是在传承和创新中持续发展的,这使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本就落后于西方工业设计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在一开始便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落后带来了整个行业的焦虑与自卑,促使我们的现代工业设计背离传统,极力向西方学习,其结果是既失去了工业设计应有的民族特质,又因文化的差异和隔膜而学得肤浅。今天,中国风范正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而风行,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也应顺势而动,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借鉴,增强现代工业设计的民族性,这也是中国现代工业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一是“天人合一”的造物理想的传承。“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炼的表达,是传统造物的理想境界。秉承“天人合一”的造物理想,将工业产品的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起来,这既是中国现代工业设计民族化的必由道路,也是现代工业设计的根本目标。二是传统工艺美术视觉元素的运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许多造型、图案、纹饰、色彩都具有极其强烈的文化意蕴和象征寓意。以图案为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有许多意韵丰富,寓意深刻的图案,如龙的图案、凤凰图案、祥云图案等等。广为称道的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的设计便运用了传统的祥云图案。这些视觉元素既能增强现代工业产品的民族特色,又丰富了产品的精神内涵。三是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业设计的进步首先是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在于踏踏实实的钻研精神。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去除今天在工业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的浮躁与抄袭,踏踏实实地研究产品,提高技术。当然,这也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能真正理解工业设计的内涵,给设计师们充足的资金和时间。四是借鉴传统工艺美术的评价体系。无论是厚重质朴商周气度,还是开放自信的盛唐风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形成了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是传统文化的在工艺美术上的呈现,又是传统工艺美术能够历经千年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传统工艺美术评价体系的借鉴,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摆脱西方工业设计标准的束缚与误读,是中国现代工业设计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需要发展前进,真正走向世界,而其前进的动力和保障就是民族化。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借鉴,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精神品格、视觉元素以及评价体系灵活运用于现代工业设计,让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成为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根、设计之源,我们的现代设计才有可能在未来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杨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艺术界》,2008(2).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东方出版中心,2010.
[3]杨亮.《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z)
篇2
关键词:宋代;素髹漆器;清秀典雅;造型奇特;工艺之美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71-01
在宋代漆器制造非常发达,不仅官府设有专门的生产机构,民间造作也很普遍。尤其是在都市,漆器店铺广设。因漆器是人生前使用、身后随葬漆器,留存较多为今日研究提供了便利。
宋代漆器的品种繁多,从工艺上可分为雕漆、金漆、犀皮、螺钿等。其中以雕漆最为精美。多数漆器朴素无华,注重表现器物结构比例的韵律美,基本都是以造型取胜,由此就出现了素色漆器,也称素髹漆器。素髹漆器多为生活用品,以色漆为饰,但制作颇具考究,或起棱分瓣,或简洁洗练,虽无纹饰之美,更显材质造型之妙。
一、宋代素色漆器产生的社会背景
宋代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转折时期。农业发展,坊市合一,行会组织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和都市的繁荣,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令宋人开始形成新的思想方法和处世态度,这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新审美观念的形成。
由于新的审美观念,使宋代的工艺品都具有典雅、平易近人的艺术风格。无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二、宋代素色漆器的主要特点
“尽管同域外文化相比,中国的特点在于典雅优美,但从中国自身文化来看,工艺美术典雅优美的典型却在两宋。”宋代漆器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一反唐代装饰纹样的丰满富丽,而以清新淡雅的面貌出现,更以式样翻新、色泽朴素见长。一色漆器从原始社会的考古发掘中到以后历代均有大量发现,以“朱、黑、褐”三色最为常见。宋代漆器色彩搭配的十分协调,“浑厚古朴”体现了宋代漆器的色彩特征。
三、宋代素色漆器的工艺之美
宋代素色漆器大多胎体轻薄、造型美观、朴实无华,以实用器皿为多。本文将宋代典型的素色漆器,主要从素色漆器的造型、色彩、材质与技艺方面详细阐述其优美典雅的工艺之美。
素色漆器在造型上,与同时期瓷器造型相同,集中体现了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端庄美观的特征。制作工艺上,胎体轻薄,材质为厚木胎或薄木胎,普遍采用圈叠法制作,即先用薄木片裁成木条,经水浴加温,弯曲成圈,烘干定型后,一圈一圈累叠,胶接成形,再打磨,施漆灰。制作时因将各圈的接口错开,分散了木材的应力,故不易变形,经久耐用。
不过在宋朝崇尚素雅的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风潮的影响下,这类素洁无华的漆器才是典型,也正是我们今天欣赏它们的要点。宋代漆器是不少收藏家收藏中的一个类别,但由于宋代漆器许多都朴素无华,不像更早时期以及稍晚时日的漆器那样灿烂绚丽,因此也比较少见于收藏。由于此器形体较高,但器壁很薄,重量轻,因此要格外小心不要磕碰,并且保存湿度须得当。
宋代素髹漆器有一色和异色之分,一色即漆器通体都只有一种颜色,异色有的漆器表里相异,或表里同色,只有底足内异色,还有漆层异色。下文将阐述异色素髹与异色素髹的色彩美。
古语有云“凡漆不言色者皆黑”,黒髹是漆工中最基本的做法,许多装饰技法皆依附其上而存在。两宋期间,许多士大夫阶层因黑色素髹沉着、古朴、含蓄的特点,非常喜爱黑色素髹漆器宋代素色漆器的成就还表现在技术的发展成熟上,圈叠胎工艺流行,雕漆、戗金银、描金、螺钿等长足发展。泼漆似水如水月镜;花泥金贴银如五彩云锦;雕漆富版画的立感美;皱漆似汉砖的肌理;堆漆则充满浮雕的凹凸美。又如变涂的潇洒、点螺的神奇闪烁、磨漆的变幻、嵌漆的肌理,这些五光十色的变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技艺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漆器讲究造型,着力表现材料之美,它解释了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和追求,成就了典雅优美的时代风貌,创造了宋代工艺美术的典型。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色。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唐代华丽,宋代幽雅。唐代开廓恢宏,宋代严谨含蓄。宋代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从美学的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造型上变化的曲线赋予器型以节奏和韵律感和完美的艺术内涵,它并非因颜色简单而存在,恰恰是基于单纯、典雅的特质跻身于漆器之林而永放光芒。在艺术形式法则上注重整体与局部、简洁与繁缛、文字与图案等多方面的统一。
篇3
[关键词]工笔 装饰性 渊源 思考
[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84-01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话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她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她的来龙去脉。她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她“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千余年来,名家辈出。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元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明代)、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明、清以降,由于文人花鸟画的兴起等原因,工笔花鸟画日渐式微。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在社会进步的潮流里,当代工笔花鸟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装饰性的起源
中国花鸟画装饰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庞薰先生认为,在中国绘画史上,“装饰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的,至少是在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有了装饰艺术。”作为绘画艺术之一的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装饰性一直贯穿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视觉艺术意义的革命,对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花鸟画家主动地改变创作手法,追求具有强烈对比的画面效果,从而形成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潮流。中国工笔花鸟画也大量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现代构成意识,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语言,使得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更注重画面构成和视觉语言的表达。
二、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表现
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效果明显增强,装饰性语言也进一步扩展,主要在于其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以及对其他所有画种的构思、手法和样式的积极吸收和借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图形式的变化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以开放的视野,多视角的观察方法,吸取了平面设计的现代手法和平面构成的原则,体现出一种较为新颖的视觉观念。西方现代艺术逐渐进入华土,以及东西方艺术的不断交流和冲突,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画面的视觉效果,追求作品的形式感。加强了画面的视觉震撼效果,也更加突出了某些特定形象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视觉美感。
(二)题材的逐渐扩大
随着时代背景和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花鸟画的题材也更为宽泛,种类更加多样,更加倾向于现当代生活内容。即使一些在从事着传统题材、传统意义创作的工笔花鸟画家,也加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在表现上也使用有别于传统的表现技法,深刻地表现了当代经济日趋一体化与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的大千世界。
(三)写意造型的介入
工笔花鸟画“没有不写实的变形,也没有不变形的写实”,它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产物。工笔花鸟画创作,面对中国画写意造型的传统经验,现代画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着力强化这种写意性。莫里斯德尼说:“变形就是富有表现力和美,并揭示艺术家在大自然里所把握的意义。”在意象造型中,现代构成意识和解构意识被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大量使用。现代构成原理在造型上的介入,使画家在表现客观自然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创造空间。
(四)东西方色彩的融合
近年来现代画家大量借鉴西方的绘画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工笔花鸟画固有模式,强化了色彩变化在画面中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独立的表现功能和审美价值。现代工笔画的色彩呈现出较强的装饰性和表现性,东西方绘画手法的融合更增强了现代工笔画的装饰美感。现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装饰性表现在运用和处理上强调中西兼容,还来自对民间绘画色彩的借鉴。并且创作工具的综合使用也增加了色彩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的表现力,拓展了画家的创作视野。
三、思考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花鸟画新的题材,运用了装饰的思维和装饰手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工笔花鸟画装饰性运用“度”的问题,即“度”的把握问题,也就是装饰性在工笔花鸟画运用中的分寸问题。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传统性,虽然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法的发展,出现新的审美的演变,但这并不能与装饰画、图案画同日而语。
总之,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采用“装饰”的观念和手法将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画面对比更强烈而富于视觉上的张力。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在中西方交流基础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薰.庞薰工艺美术文集.轻工业出版社,1986:P96.
篇4
[摘 要] 本文透过中、日漆器发展的比较,分析了中国漆器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并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漆器;发展;比较;传统工艺;现代化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de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cquerwares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Furthermore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for morderniz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lacquerwares;development;comparison;traditionalarts&craft;modenization
取汁自天然漆树,加工后涂于器物上,其物称之为漆器。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一只距今7000年前的木碗,上涂朱漆。而西方世界在17世纪之前仍不曾见过漆器的踪影。
以漆器的工艺发展过程来看,商周时期的漆器已镶嵌金、银、玉石;战国时期漆器更是种类繁多,酒器、食器、武器、乐器,色彩绚丽,造型精巧;西汉时期,漆器的制作更加精美,仅西汉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就出土了五百余件精品漆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青瓷的价廉物美,逐渐取代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的制作转向艺术品方面发展,各种技术峥嵘出现。到了唐代,雕漆、平脱漆器十分盛行。宋、元时期的漆器以螺鈿、金箔嵌贴技法最具特色。至于明、清两代的髹漆技法更高达14类,漆器工艺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说矣!”
但现代的中国漆器已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漆器业日渐凋零,以中国漆器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扬州来说,元代时曾是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清代后期,扬州漆器远销欧美,年销量二万多件,白银“岁入三万两”。可如今,像样的漆器厂仅剩一家,其经营也是不太景气,普通百姓购买漆器的更是风毛麟角。
而漆器在日本却是另一番景象。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相似,天然漆的资源丰富,日本也组织起了漆器生产,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漆艺行业。
在我国的汉代,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特别是漆文化的渗透,日本本土的漆艺受到强烈影响。尤其是唐代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众多随行的工艺匠师把漆艺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东瀛之国。日本漆艺工匠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本国漆器特色: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即日本所谓的“莳绘”,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极尽华贵,有时并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公元10世纪以后日本漆器逐渐形成独自的和式风格,并回流中国,受到中国皇帝的喜爱。清朝皇帝不但大量购买,还在宫廷专设洋漆作坊进行大量制作。而如今日本的漆器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了一个漆器大国。许多人都知道Japan是日本,但是Japan指的是漆器可就没有太多人知道。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象征。
为什么漆器起源于我们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民族象征呢?我认为现代中国漆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装饰图案与装饰形式陈旧
现代中国漆器的装饰大多仍是沿袭传统,尤其是以明清风格为主,其工艺充满着堆、砌、繁缛又复杂,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这些漆器中,我们首先赞叹的是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让人难以想象的劳动强度,而并非其作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成就。以扬州漆器厂近些年来生产的漆器种类来看,几乎完全是明清漆器的翻版复制,器物上的图案花纹要么是司空见怪的龙、凤,要么是民间的吉祥图案、神话传说。这样的漆器很难和现代居室的装饰相融合。所以,如今的人们总是觉得漆器是一个很陈旧的东西,既土又俗,无人问津。
而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即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虽然也是运用了日本传统的莳绘工艺,但其中融入了不少写意、抽象等非常现代的艺术技法。即使是表现富士山这样的传统内容,也加入了一些几何纹饰,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
二、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差
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为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在于结合生活。[1]中国漆器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漆器脱离实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关注现代中国漆器,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无非屏、瓶、砚之类。而且连形状都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几种器型中,除了砚台还有些使用价值以外,另外两种都是装饰物,更何况现代人除了练书法的还有几个人会需要砚台呢?产品脱离的实用就会曲高和寡,淡出社会,所以也难怪如今的漆器产品会受到冷落了。
不可否认现代工业化手段生产出的器皿,如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等,确实有优于漆器的地方,比如说在价格和生产周期上都比漆器节约。但漆器产品仍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漆器通常是用木、竹等胎料制成,轻便、容易洗涤、不易破碎,且有良好的隔热作用,而且精致美观。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漆器独特的优势,相信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
日本的现代漆器在设计定位上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适应大和民族插花、就餐、饮茶、梳妆和席地而坐的实用需求。因此漆器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装饰用漆器、陈设品用漆器、家具用漆器、礼品用漆器,天天使用的餐具更是离不开漆器,漆器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日本人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据报道,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已开发出具有杀菌、保温功能的漆器制品;在家庭装饰上也尝试着将漆器技艺用于陶瓷、现代家具,甚至门把手、电源开关上。夏普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液晶电视的面板就是漆器的,可以说这又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三、缺乏漆器设计的专业人才
漆器专业设计人才的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漆器工艺师的培养系统,是我国现代漆器业发展受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中国漆器厂里培养出的漆艺师大多只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创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手工艺人只能是所谓的工匠,他们只能漆器制作,基本上没有设计创新能力。仅仅是前人的机械重复,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出下一代。这使得我国的漆器发展只能停留在工艺阶段。虽然现代的美术院校也有开设漆艺专业的,但是他们的培养方向大多偏向纯艺术、纯装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到民间的漆器厂里,对传统漆器进行现代化改造。
而在日本,艺术家和工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制作漆器的手艺人因为具有创作能力而亦可被称为艺术家,受到人们的敬重。
转贴于 四、缺少肥沃的漆器文化土壤
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是土的民族,日本是木的民族”。
在我国的漆器发展史上,汉唐时代漆器的应用及工艺发展到最高峰,但北宋以后瓷器大行其道,漆器的运用大不如以前,几乎所有的食器都改为瓷器,即使文玩摆设也以瓷器为先。
现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漆器更是知之甚少,《战国秦汉漆器研究》一书的作者胡玉康先生曾做过一次调查,询问了10位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竟有9人不知漆器为何物,1人答是家具。这能怨谁呢?平时能接触到漆器的机会就很少。有关漆器的宣传介绍又不足。中小学的教科书也从未将漆器知识编入课本。
而日本情况则不同。他们的生活文化自唐以来,即奈良时代开始,一直没有大的改变。虽然日本是经济强国,现代化的生活水准也很高,但使用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并无多大变化,而且还特别珍惜和保护传统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在日本的礼品展销会及各大商场中成套的日用漆器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档次各异。每种器皿的用途分工细致明确,不仅有专门用来喝汤、盛蔬菜、装饭、放生鱼片的用具,在各种节日中还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习俗和食物。比如端午节,就要用一套专门吃粽子的餐具。据介绍,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使用的仅仅是漆器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各种漆碗、漆杯、漆盘等,每个家庭使用的漆器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特别是漆碗,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广,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馆、饭店也很普及。据说一年销售量达一千万件以上。此外,社会交际,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日本民众都有选择漆器作为礼品的习俗。[2](P3)
高速的经济发展也促成了漆器使用的大众化。从70年代起,日本就步入高收入、高消费国家的行列,一般国民也有钱购买较贵重的工艺品。加之现代人对化学代用制品厌恶了,喜欢手工、天然、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漆器正好切合了人们的这一要求。[3](P157)DOLCN.com
另外,政府的干预对培养漆器文化土壤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政府于1974年及时制定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律。1975年又成立了全国的传统工艺振兴协会。使漆器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
五、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
据调查,中国现代漆器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画,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只一方砚台的售价就要2000~4000圆左右,这就难怪漆器产品不能进入寻常中国家庭了,所以它们的销售长期以来以外销为主。
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档并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并存。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由于生产效率高,所以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
六、技艺上缺乏创新
中国现代漆器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
日本人却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如东京艺术大学,轮岛,镰仓等传统产区研究机构借用X光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鉴别,使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4](P158)
他们还将机械化生产加入了漆器的制作过程,使得漆器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漆器至所以一衰一荣,在于能否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技和传统艺术相融合、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否人才辈出和不断推陈出新。简而言之就是能否实现传统的现代化。
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传统和现代化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这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着的。因此,对于 “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有必要了进一步认识。
什么是传统?传是传承;统是大统,是集大成者。传统就是某种文化集成的传承。传统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动态性,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被建构和重新建构的,因而并不存在一种经世不变的固化的传统。传统如果失去了这种动态性质,就会沦落为遗迹或遗物。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现代化,都是对前人的现代化进行当代的再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当代科技、人文等因素影响、作用的过程。
“传统”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是凝聚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现代化”的结晶;“现代化”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光大和升华。“传统”一旦离开了“现代化”就会停滞、衰败、没落。
只有明确和摆正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弥足珍贵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上继续发扬光大。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传统工艺要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这是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造,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2、传统工艺也要追求其实用性
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所谓“实用即是美”,只有加强其实用性的研究和实践,传统工艺才会更具生命力。
3、要培养传统工艺生存的土壤
现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抵触心理,大都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传统工艺制作、赏析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传统工艺。政府、企业对传统工艺要多资助、扶持;传媒、舆论对传统工艺要多宣传、引导。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传统工艺的认同感,传统工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只要我们能正视在继承某些传统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高度重视、潜心研究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课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积极措施。完全有理由相信,理性、科学的现代化一定会使传统工艺——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能焕发出令世界炫目的光彩。
[参 考 书 目]
[1] 《立足传统、综合发展》,《装饰》1997年第1期 乔十光著
[2] 《日本现代漆艺作品选》 李永清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上一篇:小学德育教育的概念
- 下一篇: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5唐代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