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

篇1

关键词:体育;智慧;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3-1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练”的过程,评价体系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教学评价还不能体现体育教育的目标。目标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是对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查、鉴定和总结。体育教学评价应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但在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说是以增进健康为目标,却以一些无益于健康的体力极限指标影响了健康。目标是增强体质,掌握三基,促进体育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却主要以体能指标评价体育成绩,师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本非教学内容的“达标”等测试工作,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自信心严重受挫。

2.评价主体还不够全面。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评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学生应该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学生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只有从他们评价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搞好评价。目前,体育课堂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

3.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还缺乏科学性。目前,体育教学评价制度主要是以考核的形式实现,考核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它注重体育教学的结果,忽视体育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如终身体育能力、学习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批判与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所以,其内容和标准的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4.教学评价功能还发挥得不够。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改进、鉴定、激励等,但目前的评价,由于其形式的不完整和观念的原因,使一部分重要的功能被忽略,有的甚至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本意。过于强调鉴定性的总结性评价,改进、激励的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抹杀。评价不是为了筛选和分等,要以促进和改善体育学习为根本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应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以学定教的智慧课堂教学,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要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构建一个“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引导着智慧的体育课堂产生。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节跳短绳测验课,全班测验完后还有多余的时间,教师把学生分成了两大组,男、女生各一组跳长绳,教师让部分学生示范后,简单讲解了一下跳长绳的动作要领,就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此时忙着整理短绳,一分钟不到就有几个学生跑过来报告教师:有学生不愿意跳,在边上自己玩别的,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排队,插队跳,还有的同学间在互相讥笑。总之练习队伍很凌乱。于是教师紧急集合队伍,找出违反纪律的学生,严肃进行批评。

如果此时教师冷静一下,进行一个调查,可能就会检讨自己盲目的安排了。课后了解到有70%学生都不会跳长绳,而会跳的那几个学生都想表现一下自己,于是插队,还有部分想跳又怕跳不好被同学讥笑,活动失去了兴致,失去了积极性,队伍出现混乱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这个教学环节的失败,出现上述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没有以学定教。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去引导这样的课堂生成呢?

1.以学定教的智慧课堂应该紧抓情趣、思想、技能三个基本要素,从情意、智力、能力三个维度去评价。(1)情意维度评价:从情趣基本要素中生成,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态度、意志,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儿童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智慧的体育课堂应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玩,在游戏这学会玩。游戏是快乐的,智慧的课堂应该充满快乐,孩子们的愉悦感是强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心理愉悦度得到了发展,课堂才是智慧的。(2)智力维度评价:从思想要素中生成,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思维,丰富的想象,智慧的课堂评价应以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有效的思维,是否有丰富的想象等智力的维度上去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传授的基本知识。(3)能力维度评价:从技能要素中生成,指学生课堂上练习的成效,训练的强度,能力发展的程度。智慧的课堂不能仅以学生在课时训练中形成了多少技能评价,而应以课堂上掌握了多少可以发展的技能评价。

2.要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活动结果势必要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那么这应该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篇2

关键词:农业院校;微积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3-2

0 引言

众所周知,传授知识是教育的核心。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农业院校如何上好数学课程,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每个农业院校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基于农业院校的微积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营造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课堂,因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现以“极限”的教学活动为例,浅谈采用“感知情趣―探究总结―巩固梳理”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课堂设计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基础概念,本科微积分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微分、积分等都是借助于极限来定义的。同时极限是本科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极限简单地分割成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两部分,在定义介绍时又要讲解单点处极限、无穷远处极限、左右极限等概念,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大部分普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时的课堂教学中感到很难理解,十分吃力,导致对他们无法及时掌1握极限,甚至使他们对微积分后续教学内容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能否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兴趣去思考极限、观察极限、理解极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本节教学内容的关键。我们设计首先通过简单地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组织学生尝试解答疑问,再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反馈,提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要求。

2 教学过程

2.1 感知情趣,导出课程

首先进行情景引入,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诡辩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讨论诡辩是否正确,为什么。组织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再引导分析。当有的同学提到了极限,引导学生思考极限是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数列极限有一个形象化的了解。最后向学生介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导学生讨论 “万世不竭”的含义,使学生加强数列极限的理解。

2.2 探究总结,深入课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 “割圆求周”的方法,现场模拟割圆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无穷数列的变化趋势”,加深学生对“变化趋势”、“无限接近”、“极限”等感性的认识。组织学生归纳出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总结其数学思想。

组织学生讨论无穷数列{},{},{}的变化趋势及共性特征。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可以用研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的观点来研究无穷数列,从而体会发现数列极限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当n无限增大时,上述数列趋近常数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是否每个无穷数列都有极限。

接着,以数列{}为例,提出问题: 根据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这个数列的极限是1,为什么不说这个数列的项无限地趋近于0.99999999999。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描述性定义虽然通俗易懂但不精确,科学的极限定义必须超越直观与想象,并在运算和推理论证中具有可操作性,这时引导学生将“无限增大”、“无限接近”等定性描述进行定量刻画,由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过渡到严格定义,形成极限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可用这两点对应的数值之差的绝对值来表示,从而将接近程度与绝对值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将“无限接近”转化成“距离无限减小”,再把“距离无限减小”严格化。

组织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阅读提示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极限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出探究内容――如何找到极限,都有哪些极限,有何区别,“收敛”该如何理解。组织讨论如何用数列极限定义证明=1,引导学生思考欲证明极限存在需要满足什么样地关系式,又该如何找到N。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数列{}和函数f(x)=在无穷远点的区别和联系的讨论,思考无穷远点处的函数极限的定义;通过函数f(x)=x在无穷远点处和原点处的区别和联系的讨论,思考单点处的函数极限的定义;通过函数f(x)=在x分别从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趋近原点处的区别和联系的讨论思考函数的左右极限的定义,并将其扩展到

f(x)和f(x)。

2.3 巩固梳理,归纳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讨论(x1)和f(x)=1+x2 x≤0

2x x>0(x0)的极限计算,并由有思路的同学讲解,都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提示或讲解。再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矫正。通过探索开放性练习:试说出满足an=2的几个数列。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小结和评价。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归纳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总结自己的收获。

3 特点和流程

本次课程是“感知情趣―探究总结―巩固梳理”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典型课例,充分体现了该模式的突出特点:以兴趣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手段,以目标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以能力为目的。用较少的学时完成适量的教学内容,减轻农业院校学生学习负担。

从本次课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感知情趣―探究总结―巩固梳理”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4 小结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为后续展开做铺垫。能否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是关键所在。其次,针对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最后教师通过反馈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

当然这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缺陷,比如多种教学手段如何灵活运用,各个环节时间如何分配,100人的大课堂如何进行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解决。

参 考 文 献

[1] 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8(2):33-34.

[2] 余佩,白伟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J].软件导刊,2013(9):180-182.

[3] 李玉婷,“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4:22-31.

篇3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参与度

1软件类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一般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践参与度。所以,老师为了强调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都采用在实训机房实施理论教学+动手实践方式。一般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教师先演示整个功能,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于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往往忽视了课程技能点的理论讲解,或者技能点的理论讲解不够透彻,学生模拟起来机械重复,不能理解其本质功能,一些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步骤,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由于当次课程没能跟上老师的步骤,渐渐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失去了课堂主体的地位,造成该课程认知的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JavaWeb应用开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在《JavaWeb应用开发》中选取了DAO开发部分的技能作为讲解模块,以任务驱动方式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该任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一共需要4个学时,以4个教学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定义业务的功能接口、实现功能接口、功能接口和测试接口模块等。把前期项目的需求分析建模后形成子功能模块,然后以此为根据定义接口的方法以界定项目功能,把枯燥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像串珠一样,形成技能系列,通过“引-做-评”的方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逐渐的掌握每个技能点。课堂活动设计如下:

2.1分解任务,抛出任务,情景模拟

课堂开始阶段,把提前设计好的任务模块分发给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情景实现DAO开发,整个情景分为4个子任务,分别是项目功能接口定义,接口功能实现,接口工厂的创建,最后是测试。这四个过程的顺序是不能换的,功能前后衔接。这样,学生一旦觉得有事可做,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就不会觉得迷茫,会自然进入项目开发的情景中。

2.2教师引领,学生模拟,学做合一

在任务一的执行中,可以复习关于接口的知识点--接口中的定义。但是,任务一是对真个业务领域的功能的分析和整合,因此,接口的实现只是底层的模型,首先要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划分?可是DAO开发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的操作进行的数据库的访问对象操作。因此,教师根据任务的功能,为学生讲解拿到一个项目后,如何根据需求功能进行任务的划分和接口的定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增、删、改、查如何体现在这些功能模块中,将这些与项目相关的方法封装到一个接口中的用意是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来说分析和实际操作。教师不必占用太多的时间进行解释说明,重于课堂的巡视,将学生分析功能模块的时遇到的共性问题搜集起来,待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实现模块遇到了问题且思考过解决方法后,老师进行集中讲解。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听课,所以对于教师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甚至此刻课堂上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可以展开适当的讨论,以“头脑风暴”方式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合理化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评。针对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项目优化方案的思考问题作为课堂技能拓展。

2.3学生自我评价

课堂接近尾声时,每位学生都要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教师在设计时,尽量将学生自我评价表设计得细化,能覆盖到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95%,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在本次项目完成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自身在开发过程中的新的方案,以供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的接受程度,以供教师今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设计,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3改革后教学设计框架

在对软件专业学生目前的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反思后,作为专业的一线教师,更多思考的是怎么做、如何做,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教师备课,不再是简单的备知识,而是备课堂,备课堂上的学生。认真而具体的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如何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尽可能增强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性,在课堂上做到“教、学、做”合一。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学生首先知道本次课堂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截下来就是怎样做的问题了。老师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学生动手实现。每个环节都要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能够有积极心态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真正做到在教师引领、学生为主体的活跃课堂。

参考文献:

[1]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职教论坛,2005(6).

篇4

关键词:数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教育要回归本质,学校要科学发展,“减负”和“增效”是硬道理。究竟如何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实现“增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五点体会。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多,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显然,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学生在回答前,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所以,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业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思”得客观实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辨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 课堂教学 反思行为

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中。20世纪末,我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运动不断推进,这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理念中,教师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人生到了上的引路人,具体到教学,教师也应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要求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定义和内容

1.何为课堂教学反思。对于课堂教学反思行为,国内外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使用的相关术语基本是反思、反思性教学以及反思性实践等。而通过对学界相关文献的搜集,本文对课堂教学反思进行定义时,先对反思进行了定义,认为这是一个深刻思考的过程,其具有内隐性、自省性和大胆质疑的特点,同时反思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考察,l现其存在的问题,思考成因和解决策略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能够帮助其进行知识积累,提高授课技能,对其成长是有利的。

2.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师生互动,是知识传递和交流的复杂过程,且新课改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学过程复杂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决定了课堂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且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不同学者们进行的研究也不同,认为课堂进行反思包括的内容也不同。本文认为课堂教学是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完整系统,所以课堂教学反思应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现状考察

1.课堂教学反思在内容存在局限性。课堂教学反思应该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环节。但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则发现,其反思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局限:多是课后进行的反思,课堂教学进行中进行的反思较少;教师在书写反思日记时多使用陈述性语言,对总结性语言运用程度不够;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时,主要考虑其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且多以提问时学生回答状况作为评价的标准,对学生学习风格、学生自我要求等关注较少。

同时教师进行的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技术和教学设计等进行的,对教学理论知识等进行的反思较少,同时对自身职业发展水平和需要进行的反思也比较匮乏,这些都不利于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堂教学反思水平与现实需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水平相比新课改之前有很大提高,且教师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也增强了,但与现实需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时主要是依赖外在的评价标准,对基于教学情境的解决策略的思考和实践还是比较缺乏,且在书写反思日记时多使用描述性的具体语言,对概括化的理论语言运用不足,且提出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策略也难以得到实践的验证,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也是不利的。

3.教师缺乏课堂教学反思的主动性。新课改之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现实需要相比,仍然远远不足。一方面,教师往往是被动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从教师撰写反思日记可以看出,多是出于学校要求和考核需要等,主动撰写反思日记的教师仍然比较少;另一方面,主动撰写反思日记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即使写,也不是对每一堂课都进行反思,斌写下反思日记。其中指出的问题一般也都是其它教师指出的,自己缺乏主动质疑的品质。

三、课堂教学反思行为相关建议

1.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工作接受专家的指导。有效的教学行为离不开教学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专家相比普通教师有更高的理论修养,所以通过他们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阅读其反思日记可以更准确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给予指正,最终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其专业发展。

2.教师应该进行多层次的反思。教师应该进行多层次的反思,对有典型代表的教学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思考的层次不仅局限于教学技术,还应该深入到教学理念、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等,同时应该将反思成果大力运用到教学中去,改善今后的教学效果。

同时初中英语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必须立足初中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学校教育来说,课堂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行为进行了探讨,考察了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篇6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时,首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函数?②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定义函数的?③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④为什么说:“因变量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⑤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然后,在讲解函数的另一种定义后,再设计问题:⑥函数记号是什么?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上课过程中,让学困生回答问题①②,中等生回答问题③④⑤,学优生回答问题⑥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解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⑦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⑧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⑨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

⑩说出二次函数f(x)=x2+2x+1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2),f(a),f(x+1)。

? 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1)y= (2)y= (3)y2=x2

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y=x2与z=u2 (2)y=x与y= (3)y=与y=()2

先让学优生回答问题⑦⑧后,请中等生回答问题⑨⑩,再由学困生回答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数学教学节奏,消除“满堂灌”,做到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适合学优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差异性评价

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定量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考试应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但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篇7

论文摘要:从AECT的教学技术定义入手,提出将学习过程作为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系统分析并建立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范畴为对象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一、引言

目前多媒体教学课时所占比例非常高,需要设计建立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课程目标,发挥教学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通过评价能够反馈信息,参照标准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总结,帮助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目前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教学方式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仍然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提出:”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两大研究对象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也明确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领域范畴。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仍然涵盖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范畴的全部内容。透过多媒体教学过程,我们仍然可以形成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资源利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二、从AECT的定义可以明确的几个问题

1.学习过程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的长进。这里的环境包括传递教学信息所涉及到的方法、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者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丰富的创作空间。这种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要素的改变。在多媒体教学中各评价要素呈松散结构.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较难确立。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复杂,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在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同时,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强调课堂教学与使用各种媒体的协调性和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成为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

2.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并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等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集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显得尤其重要,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多媒体课件与课程主教材以及其它辅助教材一起构成立体化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教师容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加以突破。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辅工具能否真正符合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实现预期的效果,除了课件本身的适用性外,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整以及其它基本的教学要素的协调起重要作用。

3.系统方法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复杂巨系统,AECT的定义正是从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教育活动的。定义中的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策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正的过程;开发是指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和”产品化”;运用是指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结果的实施与应用;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或教学设计成果进行为实现不同目的的评价,以便为进一步的修正提供指导。这五大范畴基本涵盖多媒体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据此可以确立多媒体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

三.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AECT的定义,我们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出发,对教学过程和有关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考虑,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

1.设计范畴

虽然设计范畴是教学过程实施前的方案与策略,但其评价指标的建立并不依据教师施教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追踪调研,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物化的教学文件如教案、课件、作业等内容来反映。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确切。

(2)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完备全面,具有灵活性。

(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反映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4)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教师的活动设计得当。

(5)学生行为:教师预想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可能行为是否准确。能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6)教学媒体:选择得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7)时间分配:教学中参照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时间。

(8>作业: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主题/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9)电子教案/教案编写:教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开发范畴

开发是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主要指课件开发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其评价指标主要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与经济性几个原则来考虑:

(1).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从教学方面说,应当能够简化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减轻教师的部分工作。从学生方面说,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科学性。一方面,课件的内容要严谨准确无误,对概念、原理及观点的表述应准确,制作的动画选取的材料和图片要恰当;另一方面,课件的展示手法、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体现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技术性。课件的技术性是课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制作出的课件应条理清楚、功能明确,易于使用,应考虑课件的可靠性、容错性能力、及可操作性。每一项的导航和链接应清晰、明确。好的课件还可以被方便地维护、更新和再次开发,开放性好。

(4).艺术性。多媒体课件要遵循美学原则,尽量使界面美观、赏心悦目,最大限度地融人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良好的页面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5)经济性:经济性是指课件的制作要遵循最小代价原则或最大价值律。要避繁就简,不追求花哨。

3.利用范畴

利用是指使用学习资源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是设计与开发后的教学实施阶段。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更多地是建立在对利用范畴的评价。在利用阶段,教学技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演绎技能在多媒体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1)课堂讲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激发兴趣。

(2)专业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教学中游刃有余。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选择适当,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紧密结合。

(4)答疑:答疑及时准确。

(5)媒体操作:熟练、能处理简单故障。

(6)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课堂讲授与媒体配合巧妙,相得益彰。

(7)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呈现与课程讲授完美结合,恰到好处。适时利用其它教学手段。

4.管理范畴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管理显示出比传统教学更为复杂的特性。由于多媒体的引人,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的传递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点对点传播,而是多点交汇的传播,更加强调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依照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不同,必须考虑如下几项管理指标:

(1)教学过程管理。

a.应变能力:调整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b.教学组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模式),适应各类型学习的需要。

c.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课堂气氛能力强

d.教学节奏控制: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节奏控制恰当。

(2)资源管理。各种教学资源管理有序,调用科学。

(3)媒体管理。多媒体硬件设施等的管理有序,使用得心应手。

(4)信息管理。设计好的信息如预期呈现,信息出错时应变掌控能力强。

5.评价范畴

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重综合性的模糊指标,对教学所取得的总体效益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得到的信息,包括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均可提供及时与建设性的反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质是学习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a.课堂检查:课堂提问或书面检查正确率高。

b.互动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

c.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出勤率高,兴趣浓厚。

(2)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a.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基本结构。

b.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提高。不但学习了课程,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的学习方法。

c.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篇8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课堂效率。对课堂效率的定义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其中的核心意义是不变的。总的来说,课堂效率是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握教学的知识体系,从学生自身和素质教育的角度能够调动教学过程的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融入课堂当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开发学生本身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从我们对课堂效率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还是老师和学生两个主题的互动过程。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讲,教学效率是一个互动的产物,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这个场域中,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主题的事情,而是两者的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教学效率的概念本身应该使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老师精心对自己教学的设置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勤奋刻苦,两者缺一不可。两者是一种矛盾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而是应该把两个结合起来,积累教学的量变,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质变。

二、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效率

(一)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它的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过去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要求老师和同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方灌输或者是约束另一方,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的服从。所以,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能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要求

教学的好坏,即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利益,是一个学校教学的基础和最终归宿。一个学校的声誉的评价的直接标准就是教学的质量,这是社会和上级部门对教育部门的客观评价的基本标准。而提高课堂效率又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提高课堂的效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价值,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价值,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缩短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从本质上讲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质量的体现。

(三)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当前教学不景气的要求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老师的教育的积极性和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好,当然这两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另一个方面也必然出现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吃力,感觉自己的教学价值没有体现,反而会把这个教学问题归结到学生身上。同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吃力,对有深度的知识不理解,对老师讲解简单的问题不放在心上,这样就会形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恶性循环。所以,要改变这种教学不景气的现状,就要从老师和学生的两个层面着手,认真探讨教学的效率提高的方法和途径,转变老师“痛苦地教”和同学“痛苦地学”的恶性循环状况。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教师加强自己的学习,就是要练好自己的内功。毕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认真把握教学脉络,理清教学思路,把问题向同学讲解清楚,当然老师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精心设计自己的课程,不仅要使自己的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课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提前做好预习。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起点。同时要及时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温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后学生善于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 观察 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课堂观察一方面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全体参与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室的专业化水平;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督促、指导和引领作用;实现听评课有任务有合作、有结论有证据、有实践有研究,逐步改变教师对个人教学研究的“单打独斗”做法,形成大家帮“我”研究“我的教学”的团队协作。

1 课堂教学观察前期工作

1.1 课堂教学观察对象

上课学生:保山学院政治学院2012级政治学院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班48名学生。

上课教师:杨福林老师。

上课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上课时间:2014年11月13日第七节(15点20分至16点)。

上课地点:明诚楼319教室。

1.2 课堂教学观察(课前)访谈

问1:你期望在课堂上被任课老师提问吗?为什么?

答:①不希望。因为答错了会不好意思;与其提问不如老师多讲一点;很多都不知道,学了没多大印象,没多大概念;很难,对一些问题感觉到模棱两可,感觉法律比较难,尤其是专业问题的提问感觉不懂。

②偶尔可以问题,但是不要问题太专业,应该问一些可以激发思考的问题。

③不希望也不拒绝,提问可以增进知识,但太专业容易被扣分。

④有一点期望的,因为上课打瞌睡的时候能让我们清醒。

问2:如果你回答不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你会感到沮丧吗?这个时候,你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怎样的安慰?

答:①不会,会害羞,会不好意思。希望老师重新提问让学生回答出来。希望老师安慰:“很正常,这个问题很难”,并进一步提示。希望老师说坐下,不做任何评价,并给出正确答案。

②不会。那上课还有什么意义?

问3:任课老师是否在课堂上只提问固定的个别同学?对此你有何感受?

答:没有,都是随机的。认为老师的做法还不错,继续保持;感觉心惊胆战。

问4:你上课前会认真预习新课内容吗?你期望在课堂上从任课老师那里,获得怎样的教益?

答:不会。

期望老师能传授给我们更多的专业知识;实用的、与生活贴近的知识,更多的案例;把他懂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乐观的精神。

问5:你是否对任课老师有抵触情绪?如果有,请说明原因。

答:没有。老师讲课风趣,好玩。

问6:你觉得任课老师和同学在课后的关系是否融洽?这是不是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答:课后很少接触,与学生会同学、班干部应该接触多一些。

课后没多少联系,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热情。

任课老师和同学在课后的关系也反映到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任何同学都没有偏见。

由课前访谈和问卷可以看出任课教师提问一般都采用先提问,然后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多数提问方式都是口述所提问题或者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问题类型以记忆性、创造性、推理性、判断性为主,并且在学生回答后多数一大部分老师都会问这样回答的理由,同时老师都会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引导其讲问题回答完整,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回答。

2 课堂教学观察具体内容

2.1 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首先主要由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同时介绍一下上课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座位、授课想让学生明白的内容、难点,另外介绍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的情况。其次,观察教师与上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观察点。

2.2 课中观察

2.3 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主要是授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同时观察教师作出评价。针对此次上课,授课讲师对学生的本学期学习情况做了描述,本节课需要学生有好的基础,但学生普遍缺乏,所以讲课中不敢太深入,怕学生接受困难。观察教师也对本次观察作出评价,主要有:①知识点广,举例生动、通俗,语言精练风趣幽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②学生学习认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对本节课兴趣浓。③与学生有眼神交流,内容有深度,例子生动,以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④和学生沟通的较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有机结合,是一门十分成功的课,值得学习。⑤基础扎实,提问次数少,提问简单,综合难度适当提高。⑥紧扣教材,又能做到适当补充,用生活的生动案例轻松随意地能够诠释深邃概念。⑦围绕核心内容开展,展示教学达到教学目的,语言简练,口头语少,注意课堂措辞,时间短,内容紧凑。

3 课堂教学观察后期工作

课堂教学观察(课后)访谈

问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

答:少数同学只能回忆起本次课的核心词语“行政复议”,大多数同学能说出行政复议下的知识点,如教师讲解了行政复议的定义、特点与原则,但具体的定义、特点与原则是什么,已经不能回答出来,少数同学还能记得行政复议的几点原则。

问2:对所讲内容你什么地方不懂?原因是什么?

答:多数同学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法律专业的课程,由于之前没有任何法律知识的基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吃力,政治学与法律的思维还是有较大不同。此外,此门课各个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没有充分复习学过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点的接受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问3:你最希望教师在哪些教学方面改进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答:总的来说,同学们反应,杨老师上课生动、有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自然,往往用一些简单的事例就能将复杂的知识点讲透彻,非常喜欢。

对教师的建议更多的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建议学院在开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程之前,能开设一些基础的法律课程,让他们能在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后,再对比较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

从课后访谈和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针对这节课学生普遍认为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是对的,上课中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能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正确回答,教授内容调理清晰、有趣和有价值,授课重难点突出,教学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运用浅显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

4 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4.1 课堂教学观察特点

第一,观察准备状态较好。从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效果的角度要求,观察者一般宜提前5分钟左右到达上课地点。而在本次观察活动中,100%的教师能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时间提前量不足。同时经过课堂教学前期准备,观察者了解、熟悉教学内容,观察师生状态、教学环境等,并做好相应记录。第二,观察、记录工具齐全。观察者除凭自身感官进行观察, 还使用专门的观察表。第三,观察位置选择有利有弊。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均处于学生后侧,未进入学生视线,应该说减少了对学生的干扰。但这样的位置选择也有其不利的方面, 如不利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不利于倾听学生发言。[1]

4.2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情况

第一,记录方式的选择与分析。通过对回收的所有课堂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梳理,观察者的记录方式分采用的是概录式。第二,记录内容分析。根据所有观察记录的方式与特点,以记录听觉内容为主,视觉内容记录少。记录内容不定向,无重点,记录较为笼统。

4.3 课堂教学观察后评价与反思情况

第一,评价多于反思,肯定性评价多于否定性评价。通过对他人的课堂观察来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从而优化自己的行动方式,提高行动有效性,这是课堂观察的目标所在。第二,评价内容传统化。评价涉及较多的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第三,评价标准经验化。主要表现为观察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程式化。第四,评价无专题。主要表现为泛泛而谈,罗列出一二三,评价意见既无深度,缺乏穿透力;又无高度,缺乏普遍规律、普遍意义的揭示。

5 课堂教学观察思考

5.1 准确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观察对大学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既不能等同于教师工作中的日常话语――“听课”,也不能等同于专家的 “课堂教学观察”。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目标指向。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听课往往与评课联系在一起,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因而听课活动更多的指向他人;而大学教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专家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一般以认识课堂、揭示规律、建构理论为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向性;教师进行的课堂观察则是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有着极强的实践指向性。因而对大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艺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2]

5.2 增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意识

教师的真功夫应该体现在课堂上。所谓教师的“真功夫”是指教师的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等。它们一方面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对他人的课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感悟生成的,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观察对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增强课堂观察的意识,提高课堂观察的自觉性,在课堂观察中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潜藏的理念,检视日常教学惯习,感悟教学策略,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3]

5.3 加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指导

课堂观察是技术、是方法。能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从目前教师课堂观察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对课堂观察技术方法不了解的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一般分类,课堂观察的对象、基本步骤,具体的观察方法、记录方式, 观察后的反思等。只有让教师手中有法,观察才能有效。

参考文献

篇10

一、还给学生时间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要想将概念、法则、定理等真正掌握,就得通过学生细细地咀嚼,才能消化和吸收,这和牛羊反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课堂学习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掌握知识最后还得靠学生自己,尤其在运用和巩固知识的第一个例题,要给学生足够甚至是多余的(对优秀学生)思考时间,让每个同学都能做会,避免基础差的学生掉队。如果有多种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考虑,看用哪个定理更好,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要有一个应用的适应过程,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最后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

二、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

马奶酒只有细细地品味,口中才有奶的醇香。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只有学生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用途,才能真正发现知识的奥秘,享受到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越品味,知识越甘美悠长。教师不能一竿子戳到底,掰开饽饽说馅,分析得清透,应当给学生留点回味的余地。如,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时,告诉他们像3x<5和5y-4>45这样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像a+2≠a-2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让学生自己去回味和剖析这个描述性的定义,去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结果学生就提出如下问题:1>3是不等式吗?a>b是不等式吗?如果是,是否就有a-b>0?3≠2是不等式吗?3≥2对不对等,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不等式。对于如果a>b,那么a-b>0的问题,看似和定义无关,也不知学生当时是怎么想出来的,是发散思维,还是受方程知识的影响?但它却是比较两个量大小的一种方法。这都说明学生对定义进行咀嚼、思考和回味了,并有创意,真正掌握了不等式的定义,而且对以后解决不等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

三、还给学生参与的权利

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得再好,讲得再精彩,设计得再完美,学生没学会,也是一片徒劳。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将知识掌握到手,否则,学到的只是皮毛,掌握不了知识的本质。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给他们一些机会,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八年级上册《课题学习,选择方案》,学生普遍感到陌生,其实它们都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只有学生充分参与,才能学好、用好。如问题1:用哪种灯省钱?一种节能灯的功率为10瓦(即0.1千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即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页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择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此题必须让学生参与讨论:在用多少小时时,两灯费用相等?在用多少小时时,节能灯省?在用多少小时时,白炽灯省?有意识地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讨论、思考,才能真正学习到知识。

四、留给学生改错和自我评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