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设计艺术;工艺美术;工业设计;研究走向

设计艺术,也即是设计(Design),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设计、制造的分离而产生的新学科,在20世纪初就作为新式教育的学科引进到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以“工艺美术”的学科名称存在下来。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的产物,与西方主流的现代设计相比差异明显。

一.设计艺术的发展的两条主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设计艺术发展主干上开始出现“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两条分支,它们是设计艺术理论领域中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思想、主要差异也都在“设计艺术”的框架下延续了下来,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仔细探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异同,对我们真正理解设计、理解现今设计的状况及走向是十分必要的。

1.工艺美术论

工艺美术的核心理论是张道一的“造物文化论”,张道一工艺美术理论的文化内涵大致上有三个源头: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思想,早期“图案”学科的文化品质,现代设计发展中威廉·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与主张全盘西化两种针锋相对的思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张道一的设计理论无疑更倾向于前者。从世界范围的现代设计发展来看,与中国工艺美术最有思想渊源的是英国威廉·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他的核心理念一直指引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即艺术要为大众服务,艺术要用来改造机器生产。中国的工艺美术无疑延续了这一思想。艺术的社会责任,艺术要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工艺美术先驱者们的理想。并且在艺术的终极目标下,手工时代的设计与工业时代的设计是相通的。设计艺术总是艺术与技术(工艺)的结合,不论是现代技术还是手工艺技术都只是设计的表面形式,其内在的目标是不变的。

2.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最核心的理论是柳冠中的“设计文化论”,其文化的含义包括文明、工业体制、生存方式等等广泛的领域,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又似乎指向了一种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思维能力。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方法,指向目标的“文化论”与指向过程的“方法论”都统一在了其中。

以理性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中心,从文化的角度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这些正是柳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设计文化论”的主要内容。柳冠中的设计理论也正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体,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柳冠中工业设计理论的“文化”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它既具有认识的能力,也具有实践的能力,它主要是一种思维与观念。

二.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比较

工艺美术的“文化”主要是“造物”所体现出的审美趣向、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内容。它重视历史、重视传统、重视民间、重视艺术。工业设计的“文化”则是包括器物层次、组织层次和精神层次的整体文化体系,行为方式是文化体系的中心。

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思想。它们的差异构成了中国设计艺术理论的丰富性、多样性;它们的共通之处则构成了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强调现代设计观念,反对纯美术观念对设计领域的侵蚀。不管是以张道一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的自我革新,还是以尹定邦、柳冠中为代表的工业设计的兴起,其主要的目标都在于此。

工艺美术的典型理论是“造物的文化论”,其“文化”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传统、立足于生活的,技术、工艺是它的表现手段,艺术是它的存在形式。

工业设计的典型理论是“设计文化论”(设计事理学),其“文化”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它既具有认识的能力,也具有实践的能力,它主要是一种思维与观念。

三.现今理论研究的趋势

在理论框架逐渐确立、知识体系逐渐完整的基础上,现今设计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倾向就是,对与设计实践密切相关的设计应用理论形成热点的专题研究,如感性工学、设计管理、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等等。还有对使用者认知的研究,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设计教育流程的模型,设计管理的研究,设计管理的应用,设计中应用的方法,设计调查的方法,概念设计的方法,设计评估方法,工程中人类学的应用等。

近年来感性工学方面的研究以人的认知、感性为中心,试图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将这些捉摸不定的个人感受定性化、乃至定量化。由于有工程技术与数学模型作支撑,这类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当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设计哲学—设计概论—设计体系—重点专题。此外,在这条主干上,还有横向上的两个层面的理论研究:也即是设计哲学层面上对设计本质、设计体系的宏观建构;与设计“知识”层面上对设计框架中子体系、子学科的充实与完善。前者着眼于从哲学、历史、社会的大视野去定义设计、规划设计、发展设计,后者则着眼于在具体的理论范畴、逻辑论证中去解释设计、分析设计、实践设计。

四.结论、当代设计艺术的反思

80、90年代的设计理论,其主题主要集中在设计的“文化”意义上,主要作用在于“思想”的启蒙。在当下,设计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各种设计(艺术)的“概论”络绎不绝的出版发行,相应的各种设计丛书纷纷出版。理论研究慢慢向“学术”的方向转变,即在“思想”大致划出的框架中作精细、规范、严谨的“学术”构建。尽管在设计理论研究的大方向上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关于设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不同理解的区别已不构成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倡创新、提倡成果转化的大环境下,设计理论如何指导、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环节成为了首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西方 现代设计 主流 支流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艺术本身的内涵和风格形式在更广泛载体上的体现、反映和变化。但是,这种内涵、风格和载体的转变过程还与艺术设计以外的其他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每一次风格的更迭、思潮的涨退,背后都有千头万绪的条件限制。某一时期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为何呈现出如此的风貌,其中必然有着某种规律的制约。在影响设计的诸多因素中,社会背景的铺垫、与设计相关的艺术流派的影响、核心人物的作用是三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1对现代设计划分主流与支流的必要性

多元化是绝对的,一元化是理想化的。在多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分清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抓住本质问题的同时顾及到非本质问题。

其实真实的历史从来都是多元化的,一元化的历史,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既不强调设计思想和风格的一元化,也不单纯地陶醉于设计思想与风格多元共生会流畅实现的理想。我们应该更加看重设计思想和风格交互融合的趋向,设计思想和风格的一元和多元观点更多的是一种界定,其真实状态则是“交融中”和“理解中”,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在各种设计思想与风格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情况下,如何认清主流与支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理清了这种头绪以后,我们可以在纷乱的世事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诸多的风格、流派、思潮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加以发展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2现代设计中主流与支流的交互

海洋之鸿渊宽大乃在于它能容百川而纳百物,这是真理包容性的描述。同样,主流思维应能包容和宽容非主流,因为终有一日,万川皆东流,青山不留住,终必奔大洋,更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主流,如果主流不具有包容性,它自身的主流地位也很快不能成功捍卫了,当主流沦为支流,落寞才刚刚开始。有人说:“非主流是不入流。”笔者认为非主流是被排挤、被压抑的。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抵制着非主流的东西,的确,与现行的一切随处可见的主流相比,它们是会显得滑稽、怪异、甚至面目可憎。但谁又敢说,眼下的主流在早些时候从没被冠上过这样的头衔呢,非主流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与主流对抗,它们顶多是主流的假想敌。甚至在很多的时候,非主流就是主流的雏形,仿佛还没有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络绎不绝的不会是朝拜逢迎,只有假以时日,当时代与审美变迁,当新的时尚引领者出现,一切才会有所改观。设计史上主流与支流产生交互的例子在前文中也有过相应的论述。所有这些正印证了主流与支流的交互关系。主流与非主流在相对的动态中转换,在变化中交错。某段时间内,主流和非主流是变换的,从哲学角度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

3现代设计中主流与支流的主要特征

3.1 西方现代设计主流风格

从广义的范畴来看,“现代主义”是一场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它并不仅仅局限于设计领域,设计领域的“现代主义”只是它的一个波及面而已。从时间上来讲,它开始于 20 世纪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在这一时期,德国等欧洲国家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美国和法国则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装饰艺术运动”。在众多设计史研究者的划分中,这一时期的设计大都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流。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作品大都具有良好的功能、美观清晰的外形,加工工艺简单、结实耐用,并且注重细节和整体的统一,更加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设计作品大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特点,良好的功能性和简单大方、轻巧优雅的造型;在色彩上,现代主义设计以黑白灰为主,并强调色调的呼应与统一,这种用色与材料固有的色彩有关,也与产品形式的呼应关系有关;在装饰方面,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无谓的装饰,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这也注定了产品形式的简洁;在材料的应用方面,现代主义提倡新材料的尝试,注重材料特性与产品特性的结合,并通过设计体现出材料的特性;在设计思想方面,现代主义提倡民主主义,以为大众服务为目的。

3.2 西方1980年至今的支流风格

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时期,某一设计风格要想真正占据主流地位是难之又难了,如果说意大利设计风格占据主流地位的话,斯堪的那维亚风格的影响力也很大;如果说当代德国的设计风格是主流的话,战后日本的设计风格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而机能设计、理性主义、绿色设计等等又都属于内在的设计思想这一层级的概念,并非外在风格这一层级的概念。

1980 年至今的设计界,意大利设计风格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斯堪的那维亚仍旧以高度的人性化著称,战后的德国设计风格延续战前现代主义风格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改良,战后日本的设计风格走过了模仿到创新的道路。除此之外,设计界出现了众多其他的支流风格。建筑风格、过渡高技术风格、解构主义风格、微电子风格、减少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支流风格。

4结语

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随处可见。在设计的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领域,传统文化和传统风格的影响一直都没有间断,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推崇,新艺术运动对古典风格的糅合,还是装饰艺术风格对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以及非洲、南美洲原始艺术的借鉴,都不能例外,后现代主义者也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高蒂作品中汲取灵感,其隐喻性与高蒂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复杂而丰富的文化气质和神秘的宗教色彩不谋而合,高蒂作品无疑成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借鉴的源泉,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影响的鲜明体现。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麦盖提农民画是中国五大农民画之一,本文就麦盖提农民画的题材选择、艺术的表现特征与创作方法进行论述,以探讨麦盖提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农民画;题材;表现特征;创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J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137-01

新疆麦盖提农民画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受内地农民画和驻扎在当地的战士创作的战士画的影响,麦盖提维吾尔族农民开始积极从事绘画创作,并逐渐培养出一批农民画家,1996年,麦盖提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农民画之乡”的殊荣。麦盖提农民画从此声名鹊起,享誉全国,成为中国五大农民画中的一支奇葩,由于麦盖提农民画产生在刀郎人聚集的地方亦称刀郎画。

麦盖提农民画主要是由当地农民创作而成的,这些创作者是没有经过任何美术专业训练,因此他们的创作形式、表现语言、色彩运用和题材的选择等都不受任何约束,体现出了一种艺术的极度自由。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麦盖提农民画进行论述。

一、题材的选择

其独特的少数民族形象、大漠绿洲的自然奇特景观、浓郁的风土人情和生产劳作方式,使麦盖提农民画在表现题材上与内地其它农民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到作品中,就形成了麦盖提农民画的民族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产生出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麦盖提农民画的表现题材和内容中不但有大漠绿洲的民间歌舞、春种秋收、农家生产、集市贸易等,还有选材于民间寓言,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表现了在大漠丛林中狩猎、放牧等不多见的游牧生活场景,但更多的是以新时期当地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人民安居乐业为主要表现内容。

二、艺术表现特征

麦盖提农民画作为当地的本土艺术,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不受客观物象的约束,完全根据作者的想象和喜好来进行艺术处理的,同时又与当地的民间工艺美术保持着血缘关系,彼此间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如地毯、花毡等。造型简洁,内容复杂、形式单纯、色彩强烈是麦盖提农民画的主要特征。

1、构图

麦盖提农民画在构图处理上完全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目的,追求构图的饱满完整与均衡,把背景弱化做简单处理,重点突出,大胆概括与取舍,使作品主题突出,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如吾斯曼・那曼的《放牧》,构图饱满,主题突出,色彩强烈。白色的羊与红色的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寓意非常明确,红色的路表示了小康之路,表现了农民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就能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2、造型

在造型处理上,麦盖提农民画多以表现内心意向的自然流露为主,强调主观感受,形象造型具有夸张、变形而淳朴自然的特征。如阿依仙木・依明的《棉田》,作者选取棉花丰收时场景,构图饱满,人物造型简洁,采用线条勾勒,色彩平涂。在物象的造型上夸大了棉花,五朵棉花就占满了画面的半个空间,缩小了人物形象,把空间推向深处,突出了棉花丰收时的喜悦。

3、透视

麦盖提农民画在透视运用上,不局限于一般的透视规律,也不受客观对象比例的约束,没有专业绘画中的远近虚实关系,画面的空间与层次虽然不多,但是非常注意留白,往往利用空白来衬托主体,力求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

(1)、焦点透视

视点固定于一点,画面中的形象由近到远逐渐变小,变短,变细,变淡,变虚……向纵深方向运动的平行线,呈向心状集中为一点,采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能够把纵深层次的空间感觉表现的惟妙惟肖。在农民画中焦点透视能够起到显示重点和诱导观众视线的作用。并且能够表现出一种渐变的美。

(2)、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指视点不固定,有许多视点和焦点,不一定都在同一水平线,画面的左右或上下方可以无限延伸,比如坐火车沿途所看到的小景象,就呈现出散点透视的效果。在中国长卷山水画就多采用此法。呈现步步有景,景随人移的效果,如中国画《清明上河图》。麦盖提有些农民画是画家主观地经营着为了能够通过画面给读者描述清楚某个故事情节。此时画家具有很大权力,他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表现的精神氛围来安排构图。比如,为体现主要人物,其比例一定比其他人物的比例大;在画面上,虽然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但那个主角还是刻画的惟妙惟肖,或许看起来比其他次要近处的人物还清晰。在艾卖提・库尔班《毛驴市场》的作品中优美的人物造型可以看出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众多但却安排的错落有致,每个人姿态非常生动,整个场面气氛渲染非常热烈,使观者如身临其境画中的动作在生活中缺少能看见,甚至是常人无法表演出来的,画家根据主观精神表现设计了人物、动物的动作和构图处理。

(3)、 平置透视

农民画的平置透视,画面中的形象都显现平行状态,决不聚向焦点,形象底边的线呈现整齐的水平方向,只有远近的感觉,不表现形象自身的体积感,这种透视方法可以使画面上、下、左、右无限延伸,画面上的形象不分主次都可以进行精致细微的刻画,这种透视方法适用于绘画开阔的场景。

4、色彩表现

在伊斯兰的视觉中,绿色居于首位,代表着希望。白色在穆斯林中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白色往往使人有沉静、肃穆、刚硬有力、朴素、开朗、轻松等感觉,白色还有正义感、光明的含义。所以麦盖提农民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和表现上,经常使用绿色和白色,强调色块之间的对比,不拘泥于条件色、固有色、环境色,而是凭着创作者的感觉来进行填涂的,他们追求在对比中找和谐统一的效果。善于在原色和二遍色的大对比中用黑和白来调节,以求鲜亮、强烈和刺激视觉的色彩效果。

三、创作方法

在创作方法上,麦盖提农民画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为主。这使得麦盖提农民画家的作品在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同时又不失浪漫,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画家的审美情趣。

当今的艺术,在这个信息与知识的时代里,似乎被一些无形的“手”左右着,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个性需求,去盲目地跟从而迷失了自我,淹没在这个流派与那个风格之中。而麦盖提农民画保持着它的纯真与质朴,不受其他风格与流派的影响,自身在具有乡土味的民间美术中不断发展与壮大,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与喜爱。

参考文献:

[1]麦盖提农民画[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

篇4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 现代平面设计 招贴广告标志设计 中国设计

    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无处不在的广博性,或移花接木、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

一、中国传统艺术概述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语言。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二、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我国,平面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设计的雏形,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但是,平面设计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西方设计发展了百余年,而在中国。真正意义的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是十分频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1.我国传统艺术对招贴广告的影响

招贴广告是现代平面设计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招贴广告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把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而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有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内涵,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其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再看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这种特点正符合了招贴广告的要求。

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是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一生命一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我们从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气息,这也正是他艺术设计成功之所在。如果说.靳埭强的成功,还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设计中去,使设计更具有文化气息,更具有民族特色,以此强化设计的感染力度。

2.我国传统文化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奥斯卡动画短片;影响力;思想;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31-02

在这个图像文化盛行的时代,动画在塑造时代上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从最初的幼儿动画到现今的全民动画,就足以说明动画在不断壮大。当然,动画受到外界的瞩目,不得不提起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它功不可没。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Academy Award for Animated Short Film)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1932年设立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设立至今,具有很长的历史,评选出了八十多部优秀的动画短片。从这些获奖短片来看,其主题思想、制作方法、艺术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一、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发展历程

奥斯卡动画短片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一部分,自颁发以来受奥斯卡金像奖威望的影响,也愈加受到世界的瞩目。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一般是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是奥斯卡众多荣誉的一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规定,动画的长度必须超过70分钟才可以参加这个项目的竞赛。然而相对于奥斯卡奖的悠久历史,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才刚刚有了雏形。这个奖项于2001年才设立,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开始颁发。在此之前的动画长片电影们都只能按普通电影那样去角逐最高荣誉――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只有短短13年历史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之所以被看作是动画领域里的一项权威评定,恐怕更多要归功于奥斯卡的另一项动画类奖项――最佳动画短片奖。

200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奖被细分为最佳动画长片奖和最佳动画短片奖两个奖项。从名字上看短片奖似乎更像个技术类奖项,跟长片奖相比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样子。实际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具有很长的历史,从1932年开始颁发,只是早期的动画并没有借助电脑技术,现在意义的动画短片是从1974年开始的。相对于北美的动画短片作品,该奖项似乎倾向于更富有艺术气息及更大胆创新的欧洲作品。其中,不乏像《探戈》(1983)、《种树的人》(1988)和《蒙娜丽莎走下楼梯》(1993)这些在动画史上流芳千古的旷世奇作。所以短片奖实至名归地被看作是当今世界动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奖项。

二、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赏析

当我们欣赏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时,有时会被它夸张变形的人物吸引,被它华丽的色彩迷惑,被它晦涩的情节困顿,也会为其感人的场面落泪,有时还会在它的不知所云中迷失,甚至有时还会体会到它发自内心的呼喊,看到毫无美感的丑与恶,体会不安与痛苦,所有这些都无不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时至今日已评选出83部优秀短片,其中美国本土居多,前28部都是美国本土的,此后才有美国以外的国家的作品M行参选,其中加拿大获奖的作品最多,有《沙堡》《摇椅》《哑谜》《种树的牧羊人》《拯救大师瑞恩》《丹麦诗人》等10部作品;英国有《伟大》《操纵》《酷狗宝贝》等;法国有《商标的世界》;德国有《平衡》和《寻找》;俄罗斯有《老人与海》;日本有《回忆积木屋》等。

美国动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动画片的历史,在世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一直引领动画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首先,频繁地丰富地涌现出动漫周边产品;其次,良好的外形,典型的电影明星介绍;第三,大团圆结局;第四,注重细节和特征,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第五,动物形象夸张,成为广泛借鉴的卡通图案;第六,角色设计规范;第七,数字技术和薄膜技术的运用,使画面更完美;第八,情节曲折、有趣,个性鲜明,音乐优美动听。

加拿大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有1978年第5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沙堡》,讲述了泥人在沙漠里创造出一众可爱的朋友,他们就像团结贪玩的一族人。利用着自身的特长,相互配合,建设着他们巨大的城堡。风沙再次来临时,他们得以躲进城堡。古怪的角色的形态设定虽然简单,但令人佩服的是与形态相符的运动特性和与沙子间的物理互动效果。1981年第5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摇椅》,温馨的色调,温馨的笔触,温馨的音乐,温馨的故事。片中的摇椅,充满浓郁的北国风味,见证了沧海桑田,承载着一代人对旧时代悠闲自然的生活的怀念。浓妆淡抹的手绘水彩,打造出流畅的场景转换。配乐与舞蹈场景都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热情欢乐。1998年第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种树的牧羊人》,该片以平实的旁白、第三人回忆录的角度讲述一位孤独的种树人,穷尽半生,凭勤劳的双手变荒地为森林,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2005年第7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拯救大师瑞恩》,通过创作者与被创作者之间对话的形式,以破碎影像和反常声效贯穿的手法“记录”了一部命运的离奇悲歌。

加拿大动画的一大主要特征在于题材多来源于各国民间传说和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加拿大动画中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异域服装,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听感受与作品主题,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动画在这里不受任何地域宗教的影响,自由发挥,全力创作,张扬个性,任何种族都得到平等对待。

英国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有1976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伟大》,短片围绕个人遭遇和社会反响创作大量卡通角色,通过他们塑造出时代伟人的形象。夸张的高帽和轻快的插曲令人印象深刻,大量真实素材和历史事件把观众带回短片主旨。1992年第6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操纵》,结合传统英式幽默的特点,人物与动画师插科打诨,幽默之余更多体现喜剧人物的自嘲,也表现出动画师别具一格的“动画”功底,以及对生活情趣的异样触感。

英国动画电影,虽然数量不多,但制作精良,独特的个性,重人文,非主流,赢得更多。英国电影品种繁多,款式多样,探索性强,想象力丰富,探索生命和死亡、哲学、命运等深奥的问题。

法国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有2010年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商标的世界》,故事的外壳生发于欧洲大陆人文主义理想的忧患意识的五彩蛋。故事里面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商标将世界解读为商品的世界,这里的一个个商标都被赋予寓言的色彩,具有人性化。

德国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有1990年第6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平衡》,当平衡被贪念打破,最后留下的只有孤独与失败?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争抢下去的结果看起来并不是这样。也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并不都是那样的一块处在平衡间的板,而更像一个倒T字形的形态。1997年第69冒滤箍ㄗ罴讯画短片《寻找》,朴素的定格风格动画正是德国定格短片的典型代表。泥人为寻找神秘的水源,一层一层地洞穿了荒芜人烟的沙漠、荒地、石滩、铁壁,却回到了本来的地方,原本的空间就在水中。德国动画所表现的实验与探究有目共睹,它坚持注重影片的外在形式而忽略其娱乐性与商业价值;关注声音与画面节奏的关系;使绘画运动起来的美学特征。

三、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视听觉艺术的需求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得动画超出了传统的范畴,延伸到我们生活中去。动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现象,它更是一种影响日常生活的方式,也成为了全球新兴的重要产业。动画文化越来越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与此同时,中国动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要想动画发展起来,要重视其根本,发展动画短片,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我们就要从优秀的动画短片学起,取其精华,从而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兆倩.多元视像的梦幻与现实[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法]奥利维耶・科特.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幕后・手记[M].王英策,王诗戈译.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120.

[3]杨晓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3.

[4]姚震宇.奥斯卡获奖动画创作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5]喻青青.艺术的表达与先锋的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曹迪思,汪少明.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特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22):20-21.

[7]王乃真.动画事故[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9).

[8]王余烈,赵晓艳.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的民族文化特色探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2):64+60.

[9]张春.中国电影短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张h.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纸人》幕后[J].时代漫游,2013,(05):72-73.

[11]刘向英.动画短片的艺术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2]赵小波.欧洲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

[13]熊阳.从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看动画审美的演变与发展[D].南昌大学,2013.

[14]王愿.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动画短片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湖南大学,2013.

[15]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16]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7]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18]杨晓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9]杨晓林.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08).

[20]周晨.中国动画电影与奥斯卡最佳动画的比较分析[J].媒体时代,2011(10).

[21]张楠.动画长篇的奥斯卡之路[J].艺术评论,2011(07).

[22]高放.迪士尼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J].电影艺术,2001(03).

[23]王丽媛.奥斯卡大片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4]赵明.基于内容的动画短片分类[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5]王余烈.论动画短片的故事创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1).

[26]郑勤砚.动画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

[27]黎青.动画短片《平衡》的现实指导意义[J].文艺研究,2005(08).

[28]于瑾.动画短片中的创意思维研究[J].电影文学,2008.

[29]王清平.宫崎骏与他的动画[J].美术大观,2008(7).

[30]耿宏涛,汪少明.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的多元性及其积极意义[J].媒体时代,2011,(10):69-72.

篇6

【关键词】铁路客车;艺术造型设计;美学

客车的艺术造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绘画、雕塑、平面及工艺美术,它是用艺术的形式与手段,体现客车产品的功能特点。

美学基础是客车具有的优美形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求我们在设计时用美学原则去研究现代形式的美感、形体构成、线形组织、色彩配置等艺术造型的理论、规律和方法。而现在国内客车设计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则是美貌问题,即艺术造型设计问题,我国一直以来把重心放到技术和和生产方面,客车的功能只是多载客,而忽视了客车内饰的艺术造型。

一.客车内饰艺术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

1.尺度和比例的原则。

尺度是与人或与人所熟悉的零部件或环境相比较多获得的尺寸印象。客车是直接为旅客服务的设施,车内各种零部件和环境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等,必须满足人们的工作、休息、使用等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比例是形态设计中用于协调设计形态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手段,确定合理的比例可从三方面考虑:即功能要求形成的比例,例如座椅及靠背的尺寸比例;技术条件形成的比例,如车体断面外轮廓尺寸比例;审美要求形成的比例,如封口格栅、灯体灯罩、标牌外形等。在客车形态设计中常用的比例关系有如下几种:

(1)整数比例。整数比例是以具有肯定外形的正方形为基础的,可以派生1:1、1:2、1:3……的整数比例的矩形(如图1-1)整数比例的形式可以是整数比的简单配合,也可以是分数形式的配合,其优点是易产生有韵律的布置。小到键盘的形态,大到墙板、顶板、饰面板的连续外形,都有这种比例。

(2)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比例是把一线段分成两短,其分割后的长度与原线段之比等于短线与长线之比,即:

L/X=X/(L-X)

进而可得到任意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系统。如图3-2-4-4

(3)模度理论。模度理论是艺术造型中比例设计的一种学派观点,它是从人体的绝对尺寸出发,选定人的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指尖四个控制点距地面分别为86、113、183、226(厘米),这些数据兼有黄金分割关系(如113|183=0.618)又有倍数关系(如226|113=2),利用四个数值分别插入其他数值,便形两套级数(如图1-5所示),由于模度理论与人体工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2.均衡和稳定原则。

均衡指造型物各部分之间前后、左右 的相对轻重关系,"在视觉艺术中,均衡是任何欣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征,在这里,均衡中心的两边得视觉趣味中心,分量是相当的。"--美国的托波特 哈姆林在《二十世纪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中这样说说。这里均衡感的产生可由规则均衡--对称和不规则均衡――动态对称(又称平衡)的形体关系来表现,因此,客车内饰造型设计中对称的运用不仅出于功能要求,也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在造型设计中广泛应用。车内大部分设施均采用左右对称造型。如灯具、镜子、衣帽钩等。为了取得客车造型的生动,达到功能和艺术的统一,也常采用动态对称布置。

稳定是指造型物各部分间的相对轻重关系,具有稳定感的造型给人以安详、轻松、愉快和平静的感觉,由于铁路客车与陆地上见到的产品造型不同,它是时刻在运动中的产品,因此对产品造型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以给人安全感和舒适感。为了增强客车内饰造型的稳定感可以采用体量的上小下大;材料及表面装饰的合理布置等设计方法。如客车顶部设计成白色、灰色等浅色调,行李架选用pvc轻质材料,座椅采用稳重的蓝色,地面则采用灰蓝色深色调,这样的色彩和材料处理均获得较好的稳定感。

3.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统一与变化在三大原则中属于中药位置,它是艺术造型中最灵活多变、最具表现力的因素。只有同意而缺乏变化,会给长途旅行的乘客乏味、单调和疲劳感;而有变化却没有统一,也会给乘客凌乱、刺激和眩晕感。因此,为了取得客车内饰艺术造型的变化与统一,可采用变化中求统一和统一中秋变化的手法。

a.变化中求统一:

1)调和统一。即在客车内饰的形状、色彩、质感等方面尽可能的突出共性,减弱差异,从而达到统一、完整、协调的效果。例如车厢内直线型的行李架上则配了直线型的灯具,而曲线形的行李架则搭配了圆弧形的灯槽设计,这就是形状的调和。再如以木材(或者木纹贴面板)为内墙材料的客车室内采用木压条,而以复合铝板为内墙材料的车厢内则采用铝型材压条,这就是材料的调和。至于色彩的调和更多,总的要求是明快、柔和。一般的规律是大面积低纯度的色彩统一全局,小面积高纯度的色彩活泼变化,如黄色靠枕,再采用中性色来联系过渡。

2)韵律统一。主要特征是表现形式重复、间隔间距相等、轻重缓急交叠等。在客车内部设备的布置中常表现为连续韵律。客车内部是狭长的空间,窗口、座椅、灯具、风口等的有规律布置天然地表现了韵律美,为此顶板、墙板及饰带板接缝间距的统一,并与窗口等设备协调,不但是工艺的配合,互换问题,也有利于加强韵律。

3)呼应统一。呼应指造型物不同形体或位置的零部件,运用相同或相近的细部处理,已取得在线形、色彩、质感及面饰方面的统一。请看老车型"大圆弧"时代,与新车型"直线条"时代某些小件(如烟灰盒,有无人标示锁及门把手)造型处理的"呼应"。

4)过渡统一。过渡统一是指两个不同形状间采用一种联系二者的逐渐演变,使他们互相调和。

b.统一中求变化:

1)加强对比。即突出表现造型因素的差异,如形状对比、排列对比、色彩对比、材质对比等, 如门板和墙板,由于强烈的材质和颜色的对比,不但更显华贵、精细,而且方便使用。客车内各种深色指示标牌与淡色的墙板颜色对比,非常引人注目,提醒人们勿饮生水,放水冲便,请勿吸烟等。

2)节奏变化。即运用规律的变化,有规律的安排造型因素,使形象富于生动的变化,在统一的协调的成分中看到变化。如19K高级软卧的包间黄褐色木门要和白色墙板间隔,形成具有韵律的变化,要比用白色门富于变化和节奏美感,与暗红色窗帘呼应,是整个空间丰富多变。

3)重点突出及必要的点缀。即运用颜色、形状等因素使人醒目。一般地说,车内各种门牌、指示牌、标徽图案、车号牌等都必须考虑内容上的突出(功能要求)及艺术上的点缀(艺术需要)。如车厢内的橘黄色和红色制动装置与白色墙板形成强烈对比,极具点缀性。

二.高速铁路客车内饰艺术造型设计的时代感

客车内饰造型设计所表现的美感必须具有一个时代的概念,时代的前进对美学三原则也会有所发展、提高以致创新,因此艺术造型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性演变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功能的转化促进客车艺术造型的更新

客车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旅客,但是不同时代旅客的身份、旅行目的以及乘车要求均有不同,对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旅游的多了,经商的多了,长途乘车的多了,外宾多了…..单纯的实用逐步让位于舒适的享受,多种服务的需求要求客车功能项多元化发展。低靠背让位于高靠背,板条椅让位于单软垫,小立窗让位于大平窗……,随着功能的演变,艺术造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2.科技的发展为客车艺术造型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客车艺术造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双灯带代替大碗灯。随着空调的广泛应用,导致车内大圆顶向大平顶过渡。各种进风、回风、排风的位置及其封口造型装饰已经提到日程。从木材带塑料贴面板的演变,已使客车色彩有及装饰造型有了进一步变革。从木压条像铝压条以至无压条结构的演变,不锈钢内饰件及铝型材的广泛应用,玻璃钢整体厕洗所的不断上马,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结构工艺,也必然使客车内部焕然一新,促进了客车内部造型艺术的不断发展。

3.审美观念的变化要求客车内饰造型设计发展

由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地区间、国际间、行业间的交往频繁都激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造型、线形的认识和追求为例,二、三十年代客车还在照搬建筑上,以当时的"雕梁画栋"为美;四十年代盛行曲线曲面大圆弧,所谓"流线型"最为时髦;五十年代末开始追求直线条,小圆角、方形结构,以单调明快为美,即所谓"火柴盒";七十年代以后逐渐演变为直线中渗入斜线,在三角形、梯形、六角形和菱形上大做文章,崇尚所谓"梯形"造型风格,这在客车标牌底板等小件造型上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又在方形、梯形的基础上渗入大曲率、小圆角的造型趋势,在方形的造型中加入轻柔的大曲率曲线后,其形态柔中带刚、刚柔结合,更加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仲川,滋等(日)欧洲与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动向,2000.3

篇7

现代服务业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结构中的比重,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经济素质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当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调整我市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竞争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与省会城市的发展要求也不相适应。因此,各区县、各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美丽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是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青藏高原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交汇点,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对辐射带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交通条件。具有公路、航空、铁路三大立体交通优势,交通枢纽网络逐步形成。其中青藏铁路、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更是连接内地和、新疆的“黄金通道”,将成为全国重要交通节点,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3、资源条件。拥有“中国夏都”的城市品牌和独特的人文宗教文化景观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其景观、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原生态性为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其次,夏秋气候宜人,适宜举办各类展会,具备打造青藏高原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1、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以来,服务业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总体上来看,规模仍然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模式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等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为“空白”。

2、服务业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点多面广。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仍然薄弱,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服务业活市”战略,以建设青藏高原区域业中心为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商务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工业发展相配套、与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程相协调、与群众要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青藏高原区域性旅游中心、金融中心、现代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争取到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2015年,全市“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合理协调发展,形成若干个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托优势资源、突出高原特色原则。根据全省和我市富集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并优先发展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优势服务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原则。传统服务业附加值较低,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现代服务业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但吸纳的劳动力少。我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既要重视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又要做到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有所突破,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

3、坚持生活业和生产业并重的原则。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为国内外游客和城乡居民提供了较高层次生活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会展业、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等生产业的发展。

4、坚持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根据我市实际,策划、准备和组织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推动力。

四、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体现高原特色的旅游业

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城的目标,以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形成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强化整体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1、精心培育“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快建设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全力打造200公里范围内“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强与互助、循化、门源、祁连、贵德、同仁、西海镇等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合作与互动,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科学规划一批星级宾馆和特色餐饮、购物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休闲、体验功能;不断改善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和服务能力。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各区县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开发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内涵、民俗艺术特色和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度假游、城区历史文化购物游、高原美食游、园区工业游、健身休闲娱乐游等专项产品,形成旅游强势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旅游宣传推介,规范旅游商品市场。以“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为抓手,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以环“中国夏都”旅游圈促销联合体为骨干,利用经贸、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等多种平台,对旅游资源进行广泛推介。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开展海外、境外客源市场促销活动,重点加强对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市场宣传推介。着力规划开发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与消费。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城镇规划精品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改善城市面貌,突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逐步向一街一景、一区一特方向发展。完善各景区(点)及景区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旅游综合信息库、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咨询网络体系,竭力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票务订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旅游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塑造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5、建立诚信服务体系,加大旅游中介组织管理。要在旅游服务企业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的理念,扎实推进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旅游组团业务操作,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育我市旅游中介服务品牌。

五、培育壮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会展业

1、高标准、高品位办好会展,提高会展水平。一是对已有的“中国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国际藏毯展”、“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等展会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品质和规格,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展会品牌,对基本达到国际展览联盟(UFI)论证条件的展会,要鼓励申报论证并给予重点扶持。二是结合我市区位优势,依托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青藏高原特有的资源优势,精心策划高规格、高品质、有特色的新的高端会展,本着成熟一个举办一个的原则,着力策划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展会。三是按照规划布局,加大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力度,形成新旧展馆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相互有机连接的会展场馆体系。加强会展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在会展场馆周边建设集会议、宾馆、宴会、休闲为一体的中高档度假村。

2、开拓会展业市场。以建设国际品牌为目标,用3-5年时间,扶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会展品牌,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会展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展。积极吸引大型国际会落户,鼓励推动现有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会展嫁接合作,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品牌。

3、大力培育会展业主体,逐步提高会展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要培育我市会展业龙头企业,组建市会展控股集团公司,逐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和效率;扩大会展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专业会展公司整合我市会展资源,组建新型会展业集团;扶持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会展公司,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现代物流业

按照“搭建网络,构筑平台、培育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筑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将建成以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1、加快建设和提升朝阳物流园区,促进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依托朝阳物流园区良好的交通条件、物流基础设施及已形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雏形,争取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要引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和技术,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增强基地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集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生活资料物流中心、进出口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货运主枢纽、物流CBD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2、实施物流平台建设,尽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要充分发挥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物流重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大力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运输产业体系。要依托青藏铁路建成后的交通优势,积极推进以城市货运出租、快速货运、集装箱为主的城市物流配送、省际物流运输系统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物流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骨干品牌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企业理念,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变,加快培育1?2户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管理和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打破行业、隶属、所有制界线,选择1?2户素质好、潜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重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我市物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4、推动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骨干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统一配送比例。支持商业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配送和面向社会开展配送服务,重点建设3个商贸流通连锁配送中心。积极推进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技术升级,结合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批发市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方式,逐步形成社会化采购配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农副产品、畜产、粮油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

六、积极开拓知识含量高、专业专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金融业

一是着力搞好金融服务环境优化工作,吸引国内各类金融和保险机构来我市拓展业务。加快推进金融商务聚集区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商务聚集区,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聚集效应。二是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高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和信用合作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三是抓住省财政年至年重点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设立和发展的机遇,构筑和完善我市各区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四是大力推进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创新。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的信贷规模、资源优势,突出自己的目标行业、目标区域和目标客户群,大力发展结算、、外汇、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各类中间业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金融产品市场。保险业要积极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个性化、多元化保险产品,积极开展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城乡发展特点的保险销售和服务体系。五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探索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

(二)商务科技服务业

1、完善商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要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信息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人才和劳务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和会计、律师、评估拍卖、认证、鉴证、工程咨询、检验认证等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2、培育优秀商务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推进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建立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3、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利用其人才智力和实验仪器设备优势在工业、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争取项目、策划包装服务。建设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及机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4、打造商务服务集聚区。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中介服务街区,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商务服务街。

七、全面提升服务范围广、民生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商贸流通业

1、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中心。结合商贸流通改造建设项目,继续繁荣和提升大十字、西门、商业巷商业圈,加快发展火车站、西关大街、五四大街、海湖新区、小桥大街等区域商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商业圈;积极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商贸龙头企业要引导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积极推进城区商贸业提档升级;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按照规划先行、找准定位的原则,建设既具有地域、城市、商业、饮食、建筑文化特色,又功能完善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实现我市商贸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突出发展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地方餐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交通便捷、消费力集中、具有浓郁商业氛围和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特色美食街、风味小吃街。坚持把特色餐饮街建设与培育龙头餐饮企业相结合,积极引进知名连锁、特色餐饮企业入驻,配套引进茶楼、咖啡厅、歌厅、浴足等休闲娱乐企业,完善餐饮街区的配套消费功能,提升餐饮街区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社区服务业

加强社区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一要加快产业化发展。突破传统的民政型、福利型的局限,顺应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社会化的大趋势,不断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各类咨询中介、家政服务、午托服务、老年康乐、购物配送、健身娱乐、信息文化、物业管理、医疗保险、职业介绍、公共安全、日常维修、社区活动室等社区服务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二要促进规模化。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化社区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鼓励现有规模企业以连锁化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加快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加快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店建设,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问题;大力提倡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废旧物资回收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建设数字社区为导向,加快建立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中心,搭建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逐步建立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三)农村服务业

1、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促进居民服务业、现代民生方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安排新农村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尽快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

2、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实施科技综合培训为突破口,以推动科技进村入户为切入点,面向农村,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组织,使农业服务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转变;由从单纯技术服务向寻找市场提供信息、培育产业、培育服务组织转变。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培训,着重提高科学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和服务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着力打造提城市品位、增城市魅力的文体服务业

1、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广播电视和文艺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文化”的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深入挖掘和开发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夏都”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开设介绍我市民风民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地方特色栏目。以满足我市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能够体现风土人情和高原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唱响一首宣传的好歌,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充实“文化”内涵,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

2、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产业。以特色工艺美术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开发手工藏毯、热贡艺术品、农民画等具有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具有市场规模和产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以我省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民族歌舞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促进现代旅游业,积极发展民族演出业,推出特色浓郁、市场认可、群众喜爱、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以突出高原民族特色文化为重点,整合建设2-3处集娱乐、演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场所,形成民族歌舞演艺、文化娱乐的整体优势,打造优秀的、雅俗共赏的民族风情歌舞品牌,丰富市民及游客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充分领略的民族风情。

4、以全民健身为切入点,深度开发社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市场。重点围绕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环湖赛”、“攀岩赛”等相关设施、赛事,开展竞赛观赏、竞技比赛、运动康复、运动疗养以及极限体验等为主的体育健身咨询和体育休闲服务。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快培育体育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强体育用品市场的规范管理,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

九、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和运行机制。成立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各有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并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服务业发展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督促检查等。建立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

2、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一是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服务业家底,掌握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及布局,建立健全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核准基数,全面夯实统计基础;制定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方法,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在市统计局增设服务业统计处,积极开展服务业统计体系与方法制度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完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三是加强协调,共同推动现代服务业统计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3、建立现代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现代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通过科学设置现代服务业考核指标,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建立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督查机制,把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实成效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另行制定。

(二)加大扶持力度

1、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从年开始每年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资金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我市重点支持的现代服务产业;市重大鼓励类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以及生产业的培植、农村服务业项目配套补贴。对于引进外资银行、世界知名服务企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政府给予特别优惠和支持。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引导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2、落实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扶持服务业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价格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按权限逐步调整和形成服务企业合理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对于纳税上规模的鼓励类服务企业,通过价格调整、政府补贴等途径逐步实现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三)构筑支撑体系

1、加强规划引导支撑。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会展、物流、金融、文化体育、现代商贸流通、商务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落实空间布局,强化服务业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金融聚集区、物流功能区、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区等的规划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2、突出项目建设支撑。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把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推进服务业项目的立项、布点、建设等在规划的严控下实施。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重点发展产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高标准推进服务业项目实施。

3、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培养、培训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制定分类开发培训计划,通过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各领域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行业高端人才,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二是引导本地大中专院校开展和加强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中介等管理和经营方面人才;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公开、透明的人才评价、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完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

1、营造统一开放的思想环境。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是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完善机制,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促进繁荣和谐的重要举措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