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2 16: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口号和追求。创新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社会的激烈竞争与创新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离不开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团队素质。这些都是来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作用至关重大,创新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着,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创新教育也给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在促进企事业的发展、创新、进步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想得到贯彻实施和发展,首先就是要发展和创新教育其本身,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和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模式导致学生基本上只会做题、考试。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考试、升学,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厌学的现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教育的念头呼之欲出,也是当务之急。只会一味的刷题,来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创新教育要从教育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许多新的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教学方面来。在学校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信息的获取和教学视野的开拓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还可以适当结合MOOC的教学模式,冲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效果
1.教育模式改革
新教育要慕逃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改革。以中小学生为例,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时一般都时间比较长,一般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左右,而且平均每天同样的课不止一节。学生每天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听这样的课程,而往往由于课堂时间比较长的缘故而坚持不下来,听着听着就走神开小差了。中小学生大多还未成年,自制力比较弱,在长时间的课程上很容易分心,使得听课效率不佳。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传统课堂的知识点不够集中,比较分散,学生难以抓住重点而感到迷茫。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务必改革教育模式,才能促进教育创新。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教学方面。以英语为例,各种教学视频、主题讲座等形式可以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情景教学的方式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灵感,方便学生们多元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观看英语语言的现场环境,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具体应用场景,吸引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制作主题PPT来讲解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还原知识的具体情景,这种新鲜的讲课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能够高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帮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是适应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我国人才的全面化培养有不可小觑的基础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改变了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不再仅仅是只会考试,更多的是学会了去感受知识的魅力和神奇。总的来说,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是具有转折性的巨大影响的,未来教育的发展也因此也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1.调整教育目标
创新教育的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个人的素质,然而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诚然,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在其社会发展中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素养,是不可能在社会中长远立足的。因此,教育创新的目标要转变,提高的不仅是个人的知识技能,个人素质、修养的培养也相当重要,要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育创新要调整好教育目的,从全方位来培养人才,真正体现教育的目的。
2.改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又分为具体的环境设施和人文社会环境,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学生在学习时,一个优良的教室、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氛围,让人愉快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大的人文社会环境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对于教育整体的提高、进步是有不可想象的巨大作用的。因此,教育创新的基础是要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在一个公平、温馨的教育环境下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3.改革培养模式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实在是太多,老师无法一一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去。然而,通过MOOC在线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及时地在线反馈自己的情况信息给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疑惑和不懂的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解答,或者是在接下来的传统课堂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结束传统课堂的学习之后,可以通过MOOC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利用MOOC的广阔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只要有时间,都能应用多媒体在线课程来切实学习,接收到最新的科学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四、总结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发展和创新教育其本身,教育创新要从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其本身开始,加以现代技术的使用,创新课堂模式和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最大化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任何创新的基础都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才能给予创新力量。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重大作用,创新教育是历史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的基础必然是要改变其本身,审视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和进步,简而言之,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通过实施教育创新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伟国.融创新意识于学生的血液之中是学校科技教育的目标[J].文理导航(中旬).2016(04)
[2]鞠全勇,高素美,牟福元,司海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2)
[3]梁小军,扶健华.运用“多维系统反馈”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8)
[4]祝焱.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
篇2
一、借鉴前人科学研究,找寻创新思维方法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被称为十大最美实验之一,不只是它揭示了一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探索物理规律的正确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因为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领域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本质上同属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所以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思维方法,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笔者的粗浅理解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研究中蕴藏着三种创新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方法,就是逆着原来的物理过程去分析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说通俗一点,就是倒过来想。逆向思维方法的特点是依据结论找已知条件,或由结果找原因,也可看成将某一物理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互换后使问题更简单,计算更方便。伽利略就是用逆向思维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错误观点,从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的思维过程是:假定“重物落得快而轻物落得慢”的观点是正确的,若取两个物块ml和m2,使ml>m2,把ml和m2用细绳连接在一起后自由释放,那么连接体的速度v必然介于ml和m2单独下落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vl和v2之间,即v2m1),这样就从同一命题下得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因此,伽利略就可以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一种反证法,反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反证法可以证明:P-V图中任意两条等温线不相交;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一组平行线,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等等,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困难的话,我们就可以试用逆向思维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甚至把无法解答的问题变得非常简捷,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问题,电学中的“黑盒”题,都是逆向思维方法的典型例证。
任何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有结果而没有原因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只要某一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可逆性存在,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就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如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启发,大胆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了著名的德布罗意物质波概念。逆向思维方法在创新教育中是不可少的。
(二)直觉思维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特征”直觉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思维方式,但不同的人,直觉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不经过分析的演绎步骤:伽利略就是运用直觉思维方法,通过观测,认识到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越来越快,然后借助猜测提出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a=v/t,运用数学推理得到s=at2/2。伽利略是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作出了重要发现。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曾肯定和强调过直觉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我相信灵感和直觉”、玻尔强调“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在物理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就不可忽视。要善于运用直觉顿悟思考方法,必须要有丰富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与所思考问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乃是直觉顿悟的依据和基础,这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善知识结构,力求整体的掌握和本质的理解。还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所要求必做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所预期的结论进行“科学猜想”,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在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长期坚持这样做,就可教会学生直觉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形象思维方法
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必须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和论证。伽利略运用直觉顿悟的创新思维方法得出s=at2/2的结论后,又用形象思维方法设计理想斜面实验进行检验,多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即s∝t2)。然后又合理外推,当斜面的倾角θ90°。时,小球仍然做匀加速运动,从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至此,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才可以表述为h=gt2/2。伽利略用同样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物理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用形象作为思维的元素和手段来分析思考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以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形象思维虽然具有形象性,具有感性直观的外壳,实质上却是反映着事物本身的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思维活动。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电场线、磁感线甚至光线都是这种形象思维的杰作。作为幸运的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依据创新思维方法,归纳教学基本方法
一谈起教学方法,总容易使人把传统教学上写的讲解、讨论、谈话、提问、作业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之类搬出来,误以为这就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其实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单纯靠这些表现形式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无法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盲目引进和机械照搬教育课本中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不是研究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探索创新教育、归纳总结物理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分析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伽利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我们从事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这一方法才能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好是为了学好”的目的。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给予极高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任何物理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伽利略的这一研究方法,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物理规律,并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就必须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所以说,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比教会学生物理知识更为重要。
篇3
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专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试讲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第二次任教《基础会计》时,因为有了第一次教该课程的经验,所以对于每一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估计出来。所以在挑内容让学生试讲时,老师必须在前一节对同类型的新知识讲授一次,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而且试讲前还要注意检查试讲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并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所以在我讲授第四章第三节销售过程的核算时,让学生试讲。这样,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试讲,试讲前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地去翻书、找资料或请教老师。试讲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然做得十分认真,仔细。试讲完了,大家一起评议试讲的效果,试讲达到了什么层次:自己理解了吗?重点把握了吗?同学听懂了、理解了吗?同学好记吗?成功了,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失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虚心讨教,争取下次成功。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
二、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后,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模拟实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第五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中,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操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不由老师讲,而是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6人一小组,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如何把现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在会计凭证和帐簿上去,学生通过翻书,遇到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长负责把所有的组员都弄明白,这样既可以减少了老师工作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这时候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零乱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和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些会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享受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会计这一管理活动的理解更深刻了,创新思维也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自我调控,强化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专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他们存在一系列心理矛盾,自高而自卑,坚毅而脆弱,野蛮而懦弱,独立而依附,进取而自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和热情地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会促进学生的民展,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热情的加油者,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在教学上要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分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四、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想象。
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方法;人文教育
在德育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不利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德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必须把握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树立德育为智育服务,为智育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思想。同时,德育又是智育的灵魂,它对于智育的成功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一、“健全人格”的教育
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新品质的教育
创新品质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品质。要不怕风险,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具有创新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必备素质,勤奋刻苦和顽强的意志及坚韧的毅力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品质是完成创新成果的坚实基础。创新品质的教育要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以学生个性品质培养为主,狠抓成长过程,淡化步调统一。
三、创新方法的教育
创新方法的教育不仅有利于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智力与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四、人文素质的教育
篇5
近几年来,全国的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譬如,从单一的培养模式向多样化培养模式发生变化,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面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等等。研究生创新教育就是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因此,任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创新管理,健全管理创新体制
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是创新教育的支撑条件和硬件保障,要健全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首先,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研究生教育要有创新、要达到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就必须先在管理上下工夫,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有创新。研究生管理干部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大胆地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扫除体制上的障碍,积极积累知识,使得研究生管理形成一个具有学习创新型的管理体系,适应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
如何加强创新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者要从大局出发,从当前基础型研究的国内外形势和动态出发,深入了解和清晰认识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意义,结合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学科等特点、研究生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发展潜力、地域条件、工作环境以及多年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吸收前人的经验和兄弟单位成功的做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适时调整战略思路,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其次,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进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二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依法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按照有关法规,实行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并不断完善从招生、培养、管理到授予学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把好质量关;三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等专家系统在执行监督、学科评议、质量监管以及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四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监督和保证机制,加大检查评估力度。
二、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体制
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科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资队伍、科研层次、规模大小、实验条件、学术水平等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科布局、规模和水平,构成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知识平台,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学科环境。不同的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宽广的学科结构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
首先,为了加快学科发展,促进学科的交叉,培养单位应该大力鼓励研究生导师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生教育中,大多都从文化环境、管理环境、学科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因此,良好的学科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实施基本条件,高水平的硬件资源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利因素。
其次,要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他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和研究生指导形式。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交叉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要突出前沿领域知识的教学。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研究生的指导形成要逐步实行建立“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在研究生的教育中,要注重个性的发展,在培养计划、教学、论文等环节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使得研究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积极锻炼创新能力。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开拓视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导师的素质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因此,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导师具有宽厚的知识面、高超的学术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有所建树。导师始终要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立足于知识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全面质量观。导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不但教导研究生任何做学问,还要教会研究生任何做人,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对研究生来说,要培养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献身事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加强对研究生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研究生无私无畏、坚定不移的求真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崇尚诊治、推崇逻辑的理性精神和追求实证、把握规律的物质精神。因而,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学风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和努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而宽容而又严肃的学术批评是创新教育的源泉,创造的思想来源于批评,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也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以客观的、公正的、善意的和求是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质。
因此,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批评的基本原则。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为研究生的能力训练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指导。研究生要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论坛,有效地开阔研究生在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方面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强化训练。
五、增强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
合理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适当建立淘汰制度能有效地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研究生收费实行公费培养和自筹经费并存的双轨制度,公费研究生的比例极低,大多数研究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研究生为了生活问题忙于奔波,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研究生的精力和时间。许多承担纵向课题的导师及其研究生已获得的科研成果和给予他们的物质奖励远远不能成正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在具有难度的创造性科研事业上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量,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使得有才能的研究生从忙于生活问题中解脱出来,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加大助管、助教力度,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和奖励基金,对研究生产出的创新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篇6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文言文的欣赏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古文明的精髓,能够见贤思齐,能够将古代文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现展相结合,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中职语文对于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相对于初中来说具有实用性。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和改进,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的拓展和一些文言与现代知识相结合的实例。例如,在中职语文的拓展阅读中,可以将《孙子兵法》中的文言知识背景加以拓展,并结合现代的典型商业案例教育教学,其中《孙子兵法》对于“上兵伐谋”的段落阐述,就可以和现代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这样既能深入浅出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通过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未来的营销思想打下基础。
二、将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加入到教学创新中来
语文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教授课堂知识,完成既定的任务,还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中职学生的起点比较低,对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将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一)将教育教学常态化
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就是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将语文学习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轨道上来。教育教学的常态化,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常态化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加以创新和变通。首先,教师需要找好切入点。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因此,教师要夯实中职学生的基础,树立学生的信心。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方向,开展语文教育教学。例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一些歌曲中的典型歌词或背景与语文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周杰伦的《兰亭序》,就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找到语文的影子。
(二)将教育思维发散化
创新教育,需要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发散教育思维。教育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职创新教育的成败。发散性的教育思维,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不要将教育的目光集中到语文这单一学科,而是要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中职语文教育,要广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也要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将其他学科和语文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将教育方法多样化
中职教育方法和初高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许多教学素材有相似之处,例如古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古诗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教学科目在初中和中职语文都有涉猎,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职语文可以适当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丰富教学方法。同样,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还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练习,如日常的交际口语练习、应用文的写作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把握中职语文的学习要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讨论模式学习,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学习。再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全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同时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将课堂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三、创新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培养方向
中职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存在思想上的误区,重实践课程而轻语文等理论课程。中职教师在开展创新教育时,需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敢于打破教学的桎梏。近年来,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要求已经趋于成熟,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也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培养规律。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在原来教育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
四、创新教育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解放思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要将课堂从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还需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中职创新教育,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正确理解忠孝等文化内涵,能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中职创新教育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解放学生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中职语文丰富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明确理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五、中职创新教育要敢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职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点,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创新教育要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另辟蹊径,在符合中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中职创新教育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一定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篇7
一 人们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
“创新”就是要舍旧,争取新的东西。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对幼儿来说,它剥夺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是全体教师和幼儿都能参与的教学实践,它培养的是一种综合素质。
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各个区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如科学角有许多木制的材料,幼儿自己去操作,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并能说出它的功能等。这时,教师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教师学习创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每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随便的一个数字“1”,他们会说成是铅笔、棍、糖等,一切长的物品,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某些问题,有时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不应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喜欢提问题,有一天,她说,“老师,为什么有的树下出来的是毒蘑菇,有的不是?”我说:“你提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查资料吧。”老师表扬了她,引导她解决问题,学会探知。
2.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每名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笔者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每天幼儿午睡后都要吃水果,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拿着香蕉皮说,它多像我的帽子呀,随后有些小朋友拿起香蕉皮玩了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香蕉皮还能做什么呢?”孩子们可高兴了,说出了许多答案。教学中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为创新教育服务
幼儿接触面狭小,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到自然界中、社会中去体验。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增加与自然界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创新教育。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感受自然和社会。
篇8
一、创新意识必须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敢于否定与怀疑的意识、承受力、决断力、群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等,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奋斗目标,确立阶段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面对飞速发展的生产力,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囿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标准件”式的“整齐划一”的社会产品,而应树立“不拘一格育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从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始,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强调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始,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经济发达、民族振兴的关键。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墨守成规,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对发展变化的形势熟视无睹,何以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呢?要做到创新意识到位,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给学生思维的自由。这样,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创造意识,锻炼了创造才干。一位上海中学语文教师做得好:将作文课放到南京路去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小记者,每一位行人都是采访对象。这是多新颖的做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多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安排小组讨论、评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求异思维,也可以有完全对立的意见。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不要过早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如若过早评价,会打击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迸发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二、创新方法掌握到位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因此,教学中还应创造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内在驱动力,有信心去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点之一。教师课堂讲授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化,变单纯知识传授为“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创新的方法可以从大幅度增加课堂讨论入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中发挥解惑、引导、深化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新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为此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和教育学,因材施教,既要发挥学生优势,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把他们引上正确健康的发展轨道。班级要划分学习研究小组,定时组织一些辩论会。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师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知识互补,这样会收到良好效果。创新方法的灵活应用需要教师尽快接受新知识,适应教育需要,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形势,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教师只有尽快接受这些新知识,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形成创新能力和新的课堂教学能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即“桶论”。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能将学生引到水源边,让他们学会自己汲水和取水,即“引论”。这种教学思维上的创新必定引起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三、创新能力要求到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已达成共识: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当今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创新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创新成为一个国家竞争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创新,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创造新的东西”,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脚已跨进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赋予创新以更新、更深刻的含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创新是一个由新构思产生创意(方案设计)形成初步成果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全过程。而创造、发明只是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创新,可引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厄特拜克(J.M.Utterback)所设计的企业内创新过程模型。这一模型由三个阶段组成:(1)构思产生;(2)难题解决;(3)创新实现。还有随之而来的创新扩散。从教育创新角度看,创新是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全过程。如果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业务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全球化信息能力、创新的实验能力等。创新能力人皆有之,但创新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后天努力培养出来的。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和教科研活动中作出努力。教师
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活感与直觉。创新实践能力包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成果开发与转化的能力,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创新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还表现为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更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
篇9
【关键词】课堂;创新教育;基本原则;主要方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我校本学期组织了精品大课堂、年轻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未来之星讲座等等,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校名师尹秋华的报告使我深受启发,她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成长历程,提出了一个教师应不断地“反思―学习―成长”,培养新课改意识与课堂创新教育。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创新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它更强调主体性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而现实的双重、双向对象化(双重: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双向:教师与学生互为对象)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构建自身主体性,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支柱,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承认、交往,以对话、包容共想的关系相处。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口、动手、动眼,耳、脑去独立行动、思考、实际操作,只有这样,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培养。
1.2 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其中,教师的讲授活动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这一实践活动过程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 置疑性原则。有置疑才会有创新。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不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出有一定探索性意义的思维操作作业和技能操作作业,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使其在欲进不以,欲罢不忍的矛盾困惑过程中磨练意识,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限于让学生复述,最好是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应具有针对性、连贯性、递进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1.4 创造性原则。我们认为,创造性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应充分体现创造性,要形成无时不创造、无事不创造、无人不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大环境,这是培养创造性学生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讨厌的情绪,老师应象商人一样对学生客气友好,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展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
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又有普遍共有的规律。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2.1 自学辅导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 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又在教师指导下授予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各科教学者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有目的地学习;其次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开展集体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群策群力解决疑难问题;再次,解决疑难后,教师采用口头、笔头练习或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布置作业,使学生练习运用的结果及时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巩固性或补充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2.2 问题探究教学法。指的是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既能培养探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主动,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整个问题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常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语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假象性”命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用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进行争论,能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愿望和创造欲,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篇10
关键词: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56-02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ZHANG Xiao-ru,ZHANG Zai-yue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s the basic of innovative ability,innovative educ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innovative 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need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calls for innovative thinking. This paper discuss the na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further study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in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education
创新教育是在教育创新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创造力是整个教育的关键,也是解决人类最严重问题的关键[1]。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够有效培养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人才。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高等教育更是担当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除了人类的核心知识之外,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环境、自由思考问题的气氛,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
1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能够应付复杂局面、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通过创新能力培训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创新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
创新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意识,即发现和探索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是创新思考行为,即理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二者对于一个现代高等教育人才来说均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且这种素质也可同时成为人才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在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社会以创新为价值理念。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创新思维是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具有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2]。
2 对计算思维的理解
计算思维是人们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3]。它以特殊的思维方法去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最有效的办法实现问题求解。计算思维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一种,与数学思维、物理思维等一样,属对象思维。计算思维常常用到抽象与分解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或系统,对问题合适的表达或为问题的各个方面建模都是为了使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它远远不只是围绕计算机编程,也不是专属于计算机科学家的基本技能,而是建立在实践、工程与抽象等多个层次上的思考的方式方法,在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已成为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
Jim Gray[4]对科学的发展总结出四个范式:经验积累型、数学理论型、计算模拟型、数据探索型。其中计算模拟型意为在过去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将各种观测仪器与计算机相连,把观测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面对计算机屏幕,观察研究模拟实验的结果;数据探索型意为处于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理论、实验、模拟都统一在信息处理这种数据探索框架之下,科学研究就是收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可以是传感器也可以是计算模拟结果,通过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科学家必须能够用统计学知识对这些计算数据进行挖掘、探索和提炼。由此,更能加深我们对计算思维重要性的理解。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艾兹格?迪科斯彻(Edsger Dijkstra)说过:“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电动机的出现引发了自动化的思维,而计算机的出现催生了并将进一步地发展智能化的思维,正像天文学有了望远镜,生物学有了显微镜,音乐产业有了麦克风一样,计算思维的力量正在随着计算机速度的快速增长而被加速地放大[5]。对于个人来说,计算思维是一个基本技能。在2050年以前,要让地球上每一个公民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要扫计算机盲[6]。因此,应把计算思维看成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7]。除了读、写、算术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将计算思维作为学生的一个基本分析问题的能力来培养。正如印刷术便利了读、写、算术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的出现将有利于我们对计算思维的开发。
3 计算思维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创新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培养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的层次上,它包括丰富的内容。从构成上看,个体的创新品质可以分为创新的智力品质和创新的非智力品质。创新的智力品质包括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的能力素质、创新的知识素质;创新的非智力品质包括有利于创新思维和活动的情感、意志等等。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不断普及的形势下,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是达到创新的主要手段,积极研究和探索计算思维的内涵与外延,挖掘计算思维的特点、规律以及与其它思维活动的联系,有助于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课程教育与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前,计算科学与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并列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手段,而作为计算科学基础的计算思维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思维包括一系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计算机课程应强调计算思维基础教育,知识讲授与素养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思维的教学中[8]。
4 高校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教育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是为其他学科培养掌握先进计算技术的合格人才的重要过程,它以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为学生将来的大学课程打好基础,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领会学科的力量,以及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价值所在[9]。因此,大学计算机课程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要讲知识,更应该挖掘蕴含在计算机学科知识中的普适思维,使知识随着思维的讲解而展开,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能力随着思维的理解和训练而提高[8]。
4.1 编写适合的教材
为使大学计算机教育更好地突出计算思维价值,适合的教材是重要保证。应鼓励教学一线教师结合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编写或者选用相关的创新理论教材,使大学计算机教育教材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由于计算思维的培养是贯穿大学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的系统工程,计算思维的很多思想方法又对应了计算机科学的众多分支,因此,通过一门课程或简单的说教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科学各分支间的关联,同时需要始终关注计算思维的方式方法,使教材各章节间、教材与教材间具有连贯性,以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运用计算思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4.2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在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计算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贯彻创新思维培养这一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审慎地探索其教学策略是重要且有益的。我们应当将计算思维有效地融入每一堂课之中,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使计算思维的精髓融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计算思维的方式,并能够站在计算思维的高度来对待各种问题,最终将计算思维真正融入其各项活动中,与工作生活形成一个整体。同时计算机学科是在挑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计算思维能力也要通过各种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不断拓展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和认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4.3 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讲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自身必须对计算思维有充分的理解,具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能融会贯通计算机科学知识,分析计算科学思维的过程、方法和方式,并具有较强的将计算科学思维方法的讲解溶入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其次,由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已不仅仅是讲授计算机课程教师的任务,因而非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更新充电的同时,也应该接受一定的计算思维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应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对一般问题具有设计算法和优化算法的能力,具备开设综合运用各种设计理论内容的系统设计、设计方法学等课程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为学习活动设置符合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积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的能力。
4.4 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
大学计算机教育除了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实践。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实行产学研结合,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主流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实践、技术研究与认知能力,将有关抽象表达与自动执行的计算机思维的概念予以体现,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结束语
计算思维与创新思维关系密切,计算思维的培养对高校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作为担负着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主要责任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不但应给学生传授计算机科学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将有待解决的问题抽象成有效的计算过程,进而将计算思维溶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魏所康. 创新教育论[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 杨大伟,王婧. 高等教育的创新思维及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3] 董荣胜,古天龙.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 计算机科学,2009(1)
[4] Jim Gray, eScience: A Transformed Scientific Method, /en-us/collaboration/fourthparadigm/4th_paradigm_ book_jim_gray_transcript.pdf. Mountain View, CA, January 11, 2007.
[5] 陈国良,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6] 徐志伟. 21世纪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热点[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2).
[7] 袁开榜. 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具有计算思维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