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

篇1

摘 要 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因为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市场价值、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本文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所启迪。

关键词 企业融资 方式 选择 问题

一、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也不断增多。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还是比较依赖内部融资,但是由于缺乏对资本成本的正确理解,存在着过度投资的偏好;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依旧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而外部融资又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然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些问题对我国企业融资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越来越受到金融界甚至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依旧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虽然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等发行证券的方式,即所谓的“公募”融资形式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然而,由于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而在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范围狭窄的问题,企业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贷款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严格来讲属于“私募”融资方式。银行贷款不仅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二)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普遍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

从1986年我国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以来,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也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得到稳步的发展。然而,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个主要特征,目前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依次如下: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

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对债券的发行造成了约束。我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市场化创新不足,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审批程序复、条件苛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市场基础还不完备,由于当前股票融资非正常的低成本,就造成了股票融资比债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二点建议

关于如何选择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问题,其最关键的是如何安排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而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依据直接、间接融资效率的相关的研究结果,努力发展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

关于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时,许多研究人员按照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代表国家有日本、德国为主;另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代表国家是美国。根据有关结果表明,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国1/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与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的不同。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直接与间接金融相互竞争,直接融资很发达,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就出现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然而,日本和德国由于过分倚重间接融资,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最初的阶段,还不够成熟,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出现了“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企业融资模式。然而,从长远结果考虑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减轻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压力,并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二)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有效的增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

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我们应该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借助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有效的增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选择融资方式形成自身的资本结构应该按照如下的优先次序:一是,公司应该首先偏好于内源性融资;二是,因公司股利政策具有刚性,很少变动分红比率,但由于公司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经常会出现公司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投资支出的情况,公司就会产生外部融资的需求;三是,在外部融资方式中,公司往往应该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即应该先从公司债开始,然后选择可转债等混合型债券,到最后才选择股权性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资本市场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依赖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是西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的主要方式。有资料显示,“全球债券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共集资9240亿美元,而同期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只筹集了1 027亿美元,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约为股市融资的9倍。”可见,公司债券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宠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下,不断增大债券融资的比重。

参考文献:

[1]陈汉军.我国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

[2]孙习武.投资银行与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鲍松媛.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研究.中外企业家.2009.

[4]陈珊.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2

关键词:GDP;SAS;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

融资方式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融资方式基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供给者直接将资金融通给资金需求者,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众所周知的是证券市场。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保险和信托等中介机构进行资金的融通。在一般发达国家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比例比较持平。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各种机制以及监管等方面不是很成熟,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上是一种失衡的状态。

在我国现有的状况下,为了对融资方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有一定了解,将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影响国家经济的因素,同时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来衡量国家的经济情况指标。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使用SAS工具论证分析了GDP与直接融资(DIRECT)、间接融资(INDIRECT)和价格指数(PRICE)的关系,试图了解这几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呈现何种方向的影响。在建立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尽量定量来分析因变量(GDP)是如何受直接融资(DIRECT)和间接融资(INDIRECT)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的。

二、数据来源和经济变量

1.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包括GDP、INDIRET、DIRECT、PRICE连续31年的数据(1983年-2013年),并然后利用SAS统计软件将收集的几个变量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数据集便于分析。

(2)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原始数据不是很均匀,为了消除异方差及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偏差,所以本文将原始数据取了对数,以便减小数据带来的偏误,使后面的回归分析更加贴近真实值。

2.经济变量说明

(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是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在一段时期内(一年或者一个季度中),一国或者一个地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通常被看做是表明一国经济状况的不错的指标。

(2)PRICE:价格指数是衡量不同时期物价水平的变化方向,一般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数值进行比较。

(3)RGDP(real gdp):描述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同时用固定价格来表示的GDP。公式为RGDP=GDP/PRICE。

(4)DIRCET:间接融资,是资金供给者通过存款或者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资金提供个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以贴现或者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证券等方式将资金提供给需求方。

(5)INDIRECT: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方直接将最近提供给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方,一般会通过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证券等方式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三、相关分析

1.绘制散点图,考察RGDP,INDIRECT和RIRECT之间的关系

图2描述的是INRIRECT和RGDP之间的关系系,明显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总的来说这些观测点随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增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计算相关系数

上述的散点图能够大致反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正向关系,为了更加量化前两者分别与后者的关系,可在SAS软件中生成相关系数矩阵表如表1。可以看出变量RGDP和INDIRECT的相关系数R=0.8814,RGDP和DERECT的相关系数R=0.9001,INDIRECT和DIRECT的相关系数R=0.7984.均为正值说明变量之间呈现正向的关系。另外由于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与1接近,说明两组变量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其中RGDP和DERECT的相关度更高。

该输出结果表明序列X的自相关函数是缓慢衰减的,这暗示该序列可能不平稳,序列不平稳的另外两个特征是滞后一期逆函数的绝对值与0.5非常接近,其他的接近0;而滞后一期的偏自关函数非常接近于1,其他接近0(偏自关图示未在此处显示),序列X的逆自相关和偏自相关与判断非平稳的这些特征非常吻合,这暗示序列X可能非平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差分。自变量INDIRECT和DIRECT的自相关函数与之类似。下面还是关于因变量RGDP的一阶差分后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如表3输出结果,显示该函数此时是迅速收尾的,且除了一阶自相关系数显著不为0外,其他的系数都在两倍标准差之内,说明这些系数同0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差分后序列自相关函数是具有一步截尾的性质。至于差分后序列的偏自相关函数(此处未给出图示),发现该函数具有拖尾性质。因此差分后序列是平稳序列。

4.回归分析

(1)回归模型

通过上述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RGDP与INDIRECT,DIRECT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比较紧密,为了更加具化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其多元回归模型为:

Log(RGDP)=β0+β1+Log(NDIRECT)+β2Log(DIRECT)+ε

其中,RGDP是y变量(自变量),INDIRECT和DIRECT是x变量(因变量)。运用SAS可生成具有拟合忧度的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则线性回归方程为:

RGDP=-1.3606+0.1699INDIRECT+0.4196DIRECT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直接投资变量因素保持不变时,当间接投资变动1个百分点时,国内生产总值会变动约17个百分点,;当间接资本固定,直接资本变动1%时,国内生产总值变动0.42%。上述回归的F统计量的P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

(2)显著性检验

①拟合优度检验

从上述表4的拟合直线回归可知统计量决定系数(R-square)是0.8102,这表明RGDP变量的变异中的81.02%能够用INDIRECT和DIRECT两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由于R2接近于1,这也说明其拟合优度比较高。

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从下表5的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数值为105.92,与之对应的的P值小于0.0001,这说明原假成立的的概率只有0.0001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依上述1的步骤系统将自动生成参数估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3个参数β0、β1、、β2的T统计量分别为3.5212,4.1847,5.0554。与T统计量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15,0.0003和小于0.0001,表明原假设(参数为零)成立的概率均小于0.05=a,应该拒绝原假设,及参数非零,直接投资(DIRECT)和间接投资(INDIRECT)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DGP)的影响是显著的。

回归诊断:

①是否符合模型的基本假设

在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中,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相同的方差,而在经济问题分析中有能违反这种假设。SAS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依上述1的步骤)会自动生成残差-预测值的散点图(如图3)。从图中可看出残差有大体相同的散布,它表明等方差的假设没有问题。

图 3

②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由于经济变量往往随时间存在共同的变化趋势,就使得它们之间容易出现共线性,即自变量之间有着严重的线性关系。具体可计算DIRECT和INDIRECT之间的可决系数R2以及方差膨胀因子(var inflation)来判定。进入SAS/INSIGHT环境下,打开该数据集,选择菜单analyzefit(x,y)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变量INDIRECT作为y变量,选择DIRECT作为x变量。可生成表6,从中可以得到R2=0.8833,接近于1;在表2中可以得到方差膨胀因子为2.7586,说明两者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严重。

三、评价及经济解释

从SAS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会存在较大的影响。间接融资的增长会带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大的提高;而直接融资在不考虑间接融资的因素时,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正相关的,但如果同时考虑间接融资的影响,从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系数来看却成负相关。从经济理论来解释,可能是由于我国市场体制相对落后,资市场很容易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导致大量资金游离于实物经济之外,对实物经济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统计方法来看,主要原因是:(1)采集的样本数太少(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无法采集更多的样本);(2)选择的变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问题;(3)未考虑其它的相关因素。由于上述统计方法过程和客观条件存在的缺陷,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虽然在统计上能通过检验,但可能并不能用来正确解释客观的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吉利,张尧庭.SAS软件与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张文彤.SAS.12教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胡良平.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与创新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融资难上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可从两方面来分析:(1)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导致大多数社会资源和银行贷款都流向大企业。其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过多,加上信用体系的补偿机制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一次性补偿,没有根据不同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业绩进行连续激励性补偿,导致担保机构运营的效率低下。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加上证券融资时间长、费用大、门槛高等原因,造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目前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中小企业自身方面。首先,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其次,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资信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者3B以下,风险抵御能力弱。第三,规模小、实力弱,抵押与担保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资信较差,若要获得贷款,需提供信用抵押或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由于既无合适的抵押资产,也无担保人,自身资信又很低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是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融资方式较多,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下面就以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来分类分析。

1.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但目前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较低,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不少国家在主板以外开设二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二板市场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设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种良好方式,让暂时不能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二板市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长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资。正因如此,我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也只是少数。对于一些资信较好、发展稳步的中小企业,我们推荐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也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的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发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这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参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有必要转变目前债券发行的管理机制,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只要发行债券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就应当允许其登记发债。

2.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对比金融机构贷款,本段将简要分析典当融资和金融租赁两种较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采用典当融资是一种便利的融资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几个优势:(1)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2)典当物品的起点低,价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当;(3)典当融资手续简便,融资速度快,效率较高,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4)不问贷款用途,资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它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典当融资已成为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救命稻草,但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金融租赁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自从上世纪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租赁有以下好处:(1)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四个时期,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金融租赁业影响不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时期,中小企业急缺资金时,金融租赁能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效。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市场疲软压力,金融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2)金融租赁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表外融资。中小企业承租设备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为负债,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实现表外融资。(3)金融租赁手续简便,能使中小企业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融租赁一般要比单纯的依赖借贷购置设备的速度快得多,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过时而承担风险。(4)金融租赁运作灵活,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所要投资的项目只要现金流量较充足,一般都能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取得所需设备,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致使目前租赁额偏低,加之租赁行业的不规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篇4

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相关的外部团体主要有三个(见图一):政府机构、商业银行、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各类投资者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政府既可以对中小企业投资或借债,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就直接融资而言,中小企业需要管理制度、市场机会的支持;就间接融资而言,它们则需要第三方担保和对口服务。可见,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银行信贷、直接投资三方面的融资比例是相仿的,据美国学者Berger.A.N和Udell,G.F对美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美国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约占其总资产49.63%,债务融资则占50.37%。就外部融资而言,以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占总资产的12.86%,银行信贷占18.75%,非金融机构和政府担保的商业信贷占15.78%。从中可见,间接融资仍然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自愿型的贷款以及政府支持的信用贷款旗鼓相当。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虽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但并非全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由于追求高收益,一般喜欢选择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而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毕竟只是中小企业中较少的一部分。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政府作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三个角度概括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观点。

一、政府与中小企业融资

(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二战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世界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最佳途径。尤其是90年代,美国等一些新兴科技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在科技板市场的成功上市,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高度关注。虽然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但是融资困难问题同样一直是它们头痛的难题。为此,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做了不少文章,十分值得中国借鉴。

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美国政府设有正部级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在全国50个州中设有96个区域和地区性直属办公室,拥有员工3000多人小企业管理局经国会授权拨款,可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为小企业给予资金帮助;日本在战后相继成立了三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组合中央公库,它们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西班牙设立了从属于经济财政部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该机构由部际委员会、政策工作小组和中小企业观察局三部分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和监督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参与贷款和建立集体投资资金体系;德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对等基金”专门负责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此可见,发达国家设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统筹管理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是在经贸委下设立中小企业司,主要负责中小企业政策性研究、中小企业行为辅导等。相信以后中小企业司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帮助就是担保贷款,它们对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的担保支付比例最低为90%,可以说十分优惠,另外,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实施了“债券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微型贷款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以帮助更多的存在资金融通困难的中小企业;日本官方设立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设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共同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英国政府白1981年起开始实施“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为那些已有可行的发展方案却因缺乏信誉而得不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法国则成立了具有互助基金性质的、会员制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集团,如大众信贷、互助信贷和农业信贷等集团就是专门面向地方中小企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三大信贷担保集团。从中可见,政府不一定要大规模地参与中小企业的投资或借贷,而是以担保引导的形式,让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多一份筹码,多一份依靠。融资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放给市场,放给银行家和股东。

(二)政府在中小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中的角色

政府的作用可以在中小企业两种主要融资形式中得以体现:

在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资金的对口银行。比如德国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有合作银行、储蓄银行和国民银行等,根据其国内的相关法规,年营业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可得到总投资60%的低息贷款,年利率7%,还款期最长达10年;法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小部分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发达国家的政府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中小银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而且,我们在上面也提到,在间接融资渠道中政府的担保作用不可忽视。

在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鼓励中小型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中小企业,而且利用其高度有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空间。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前者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审查、许可和支持成立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达300余家,它必须有不少于100万美元的股本,可按一定比例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融资,然后以借出或认购债务的形式将资金投放于除地产、信贷领域以外的本国中小企业的兴建和技术改造。后者是民间投资成立的各种风险投资公司,有600余家,其中一半设在硅谷,它们大多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寻求高额回报。直接融资的渠道中,政府表现得更为超脱,它更多地是作为监督者和仲裁者。一般政府不直接参与直接投资,而是鼓励各种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以保证投资的股权有专门的机构经营。这与我国目前政府在直接融资的作用有点不一样,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喜欢直接给予创业者一笔资金,在股权的管理上也缺乏专业机构运作。

(三)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现实选择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小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结果,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制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1999年)。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天使资金、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政府由于这几年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度关注,开始在政府支持这一融资渠道方面有所起色。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尝试建立政府出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对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积极配合。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初步统计,2000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超过200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从事直接担保业务的商业担保机构也超过100家,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省级再担保机构。上述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约100亿元,可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亿元至800亿元的担保支持。

虽然城市信用担保机构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缺乏成熟经验等原因,许多担保机构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导致担保基金市场化运作不理想,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首先是政府行政对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管理能力欠缺,要么是过分行政干预,要么管理过松;其次是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尚未成立,无法实施对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与分散;再次是个别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未开展再担保,只从事直接担保业务;最后就是由于缺乏为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的资信评估机构,也为担保贷款带来制约。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经贸委正在重点抓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联网和国家、省两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建设工作。

二、间接融资与中小金融机构

一般来说,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中,银行贷款是世界各国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渠道。

(一)间接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仍是困难重重,原因主要有:

1.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金融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自然愿意向大企业贷款而不足向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国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要依赖于交易双方实现所承诺的信用,即对已达成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感,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手续越来越繁琐,人为增大交易成本。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银行的坏账率,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Berger和Udell发现,在美国,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债务中91.94%属于有抵押或担保的债务。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又比较苛刻。另外,由于我国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的现象。

2.风险和成本偏高

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相应地我国小企业的命运也肯定不会太好。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这也造成贷款成本过高和贷款风险过大。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中小企业,银行理所当然的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

3.所有制歧视

在中国,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群体,既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还有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的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最少。因此,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企业。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央行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约为7万亿元。截止2001年9月底,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为15178亿元。显而易见,银行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理所当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相当一部分应当来自于银行。然而商业银行是国家的商业银行,它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从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4月12日公布的当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来看,截止当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4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593.24亿元,仅占0.91%。由此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是严重不足的。

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培养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而现有国有大银行垄断的机制显然是不可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因此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不可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与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带有社区性质,这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对资产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在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权力集中、机构收缩留下金融服务空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实选择

扩大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办法很多,综合当前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以增加金融体系中竞争的程度;(2)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督促它们改善自己的经营;(3)对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其目的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促使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主要旨在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市场的局面,从民间培养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央行已经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为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可使利率调节具有一定弹性,在适当情况下允许部分中小企业以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进行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目前我国国有银行正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部门,加强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拓展。由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讲究对口服务,要求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对其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必须有及时地跟踪。在国有银行设立类似部门,其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与一般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作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对该业务有新的制度规定。在具体业务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在商业票据、短期融资等方面做新的变动。在商业票据上,要针对中小企业特殊的财务状况提供特殊的承兑担保和贴现业务;在短期融资上,可借鉴英、美银行的经验,采用“透支管理方式”(给这种账户的合格申请者一个可透支额度),并相应规定奸利率水平和归还时限等;还可以建立专项贷款基金,如再就业基金、西部开发基金等。

三、直接融资与二板市场

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城市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叮概括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债权、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募集资金。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称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城市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城市企业)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衍生的直接融资工具。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模型中,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投资的项目公司(即原始权益人)向中介机构转让或销售项目下的资产及未来收益,中介机构基于项目资产的支持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所募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但项目的开发管理等权利仍然由原始权益人而非中介机构来行使,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收益用于清偿本息,一旦债券本息还完,原始权益人就取得对项目的全部权属。

(一)直接融资效率的理论评述

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大大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因此,经济体制的良好运行必须致力于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的直接融资方式表观出不同的融资效率。

在债权融资中,投资者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使其为获得发债成功而存在设法隐瞒不利信息的“逆向选择”行为,同时也产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债权融资中的债权性质使得投资者没有足够动力和应有的技能来评估市场信息,从而很难形成对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而这一点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重要。我们知道,对称信息下的有效市场能自动引导资金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流动,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股权融资并非如此。股票市场的融资效率取决于股票价格能否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部信息。实际中,股票投资者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获取信息,但中小企业再融资的渴望必然同样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从而决定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当这种信息不对称达到一定程度,股票价格便会与公司经营业绩严重偏离,结果投资者不再关心公司业绩,而只关心股价变动,这样将严重扭曲对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对于接纳中小企业上市的二板市场来说,股价的大幅波动将会加重这种扭曲现象,最终产生“马太效应”,使融资效率大大下降。

(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困难重重。就债权融资而言,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要求,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这样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结果是实际中,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实际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高门槛。另外,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也使协议受让非流通股份控股上市公司、或者在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份控股上市公司,或者逆向借壳等方式难以与其结缘。“二板市场”是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一个有效选择,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二板市场尚未推出。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同样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直接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风险投资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的管理参与与分阶段投资的性质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严格激励机制,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难以发挥的。因此,风险投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同时,也为其弥补了管理等“稀缺要素”,这一点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资产证券化可归结为一种有担保的直接融资制度,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资信良好的金融中介做发行人或担保人,使融资目的易于达到;同时该融资方式吸收了BOT融资方式的优点,实行有限追偿制,易于为中小企业接受;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融资采用转让资产的方式获得资金,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融资费用,出售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也不表现为负债,从而不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也是中小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项财务指标。

(三)对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完善

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明显不同于上述传统的直接融资方式。这两种直接融资方式不简单地是以资金来支持技术,而更深层之处在于实现了资金、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中介机构)和企业管理层三者纳于同一系统,建立一套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避免了股权融资中所有权对经营权的弱化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也摆脱了债权融资中投资者对企业激励的弱化。因此,这两种直接融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机制上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提高了融资效率。

但是,作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刚前情况下,两种融资方式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就风险投资而言,还需要做以下工作:首先是要解决资金来源。国外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大多采取以私募方式募集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这涉及到风险投资发展中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制度建设。从法律法规完整性讲,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社会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从事此类投资应没有法律障碍,而私募基金的合法化也需要政府及时提到议事日程。因此,当前作为风险投资成熟化的过渡,可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投资管理公司充当风险基金管理人,并采取封闭式基金管理模式进行风险投资融资。其次是完善退出机制。一般而言,在风险投资项目进入成熟阶段以后,风险资本就要考虑退出问题,否则风险投资的持续发展就得不到保证。因此,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和周转客观上需要一个二板市场,以解决风险投资股权的转让困难问题及增强其流动性。二板市场不仅是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场所,同时也是风险资本的退出领域。在当前国内二板市场尚未推出之时,可积极发挥国际和香港创业板市场的作用。例如,截止2000年第一季度,国内已有21家中小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就我国现状而言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能够准确界定“真实销售”行为,增加实际的可操作性,这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满足证券化资产的质量要求,证券化资产必须是收益大于成本,且能在未来可产生预测的稳定效益;再者,资产证券化还需要高资质的担保机构,以降低资产证券化的实际运作成本;最后,通过法律规范使机构投资者进入资产证券人市场,降低由于法律法规不明确而对证券投资机构和各种基金的过度干预,完善资本市场主体地位,优化资本证券化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需跨五大“门槛”

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着落

中小企业贷款难,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着落。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北京市在上周三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首批备选的1000家企业将获得银行提供的总额度为36亿元的贷款。在上周末,北京市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先后推出了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便利融资措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有望很快得到贷款。

据北京市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主要受五大“瓶颈”限制:一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经营业绩不稳定,容易给银行带来较大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做过资信评级的不足一半,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三是企业无力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可能要花较高的人力物力调查,有些银行不愿“花大力气干小活儿”;四是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制度有待完善,凭中小企业初期的经营状况很难提供质押、抵押物;五是无论贷款多少都必须履行银行完整的融资手续,手续的繁琐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为了疏通中小企业五大贷款“瓶颈”,市商行与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联手推出措施。其中,从时间上看,以往要在银行、担保公司办理的两套手续缩减成一套,只要中小企业获得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即可“见保就贷”,而留学人员创业需要的金额100万元以下(含)且一年期限(含)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诺在10个工作日办理完毕。在贷款方式上,除去传统的质押、抵押外,将试行企业存货、应收账款、订单和经营权等多种反担保业务,并且推进出口退税账户质押信贷业务。

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也能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贷款方案。比如说担保中无形资产商标、药号、专利技术、流动库存商品都能做抵押,贷款条件中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比例为贷款额的50%以上。凡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中小企业,还可享受到贴息优惠。

不过,值得中小企业注意的是,不管是各家银行自己制定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还是贯彻北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的措施,对扶持的中小企业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比如金融支持工程中,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传统中小型企业(不包括房地产业、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工程初期主要以中关村一区五园和各区县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为试点。不在这些区域的一般流通领域内的中小企业,贷款还需提供比较全面的质押、抵押物。

篇5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提出了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融资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15

1融资方式概述

1.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内部的融资,即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未分配利润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外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外部的融资,即公司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外源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外源融资的缺点是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1.2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向股东筹集资金,包括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债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发行债券、银行借贷方式向债权人筹集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区别,即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所有权的过程。而债权融资只是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债权的过程。

1.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资金盈余者将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公司债券融资、国债融资、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融资渠道窄、方式单一

依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是相对狭窄,以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而且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即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发行证券的条件也比较严格。中小企业一般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因此只能依靠内源和间接方式融资。

2.2融资贵

融资贵即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比较小,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增加,直接导致其在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成本高,手续复杂,且要求抵押的条件也比较苛刻。

2.3融资难、过多依赖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合法融资渠道融资,同时民间信贷活动异常活跃,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铤而走险。民间借贷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起步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资产规模有限。因此,来自亲戚朋友的借贷以及自身的资金积累便可解决资金需求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多依赖于企业之间的信用以及民间的高利贷来获得流动资金。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3.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市场风险识别能力低、盈利能力极其不稳定、信用风险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公司管理结构,公司管理制度混乱是存在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

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公司组织形式、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又由于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缺乏有效的审计,这些问题都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的审查难度、企业贷款的风险,使得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存在惜贷现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是中小企业的另一特点。商业银行追求稳健经营,在授贷过程中具有严格内控机制、审核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即使银行具有大量可贷资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自身资金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3.2金融市场发展不全面,资本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期,目前金融管制现象较多。金融管制自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不适当的金融管制不仅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又阻碍了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获得融资,而中小企业则不得不求助于不规范的其他途径融资,结果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由于改革制度设计不配套等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上交所、深交所两个股票市场、深交所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帮助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太低,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还处于空白阶段,股票市场上市要求标准过高,为中小企业设立了较高的入市门槛。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金融主体,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需求。面对以上窘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约束,难以发挥其原本的经济职能。

4对策与建议

4.1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中直接融资仅占2%左右。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因此,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成为必然。我国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解决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的问题。另外直接融资具有许多间接融资不具有的特点,例如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以通过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够扩大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比例。而且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选择会整合现行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改善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弱化资金需求压力发展直接融资会带来企业股份化、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就可通过互相参股、控股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市场运作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配置效率。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深企业融资方式越多样化,更有助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4.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企业囿于不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信用观念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原因难以融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大力吸收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企业账目的设立。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会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进一步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3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当下,包括互联网的融资环境的塑造,必然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政府有义务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直接融资门槛太高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虽然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依然很难。因为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关键是中小企自身的综合能力都相对有限,而中企业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虽然比主办要宽松很多,但很少有中小企业能达到要求,自然也就不能轻易上市。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资金支持。

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的中小企业在银行间接贷款融资,就算最后审批通过放款下来,算一算综和收费,利率上浮,抵押手续费等各种程序的费用,企业所承受的财务成本基本在8%左右。更有一些不能及时通过间接融资途径获取贷款的中小企只能寻找其他更快捷但是财务成本更高的途径去解决自身资金急需,比如通过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通常都是月息3分至4分,而且贷款周期短,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贷款仅仅解决燃眉之急,非长久之计。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1、市场竞争力薄弱我国中小企业人员数量比较少,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面狭窄,销售收入以及回款不理想,在向金融机构报送资料时难免会弄虚作假,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当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客户。2、贷款抵押品缺失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多为租赁用地,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较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款条件比较严格,抵押品大多是放款的必要条件。对于小部分中小企而言,有一部分自有房产和土地以及抵押物,但是在抵押评估过程中,金融机构给的折扣率比较低,能贷出来的金额也大大折扣,远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二)金融机构倾向性明显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大多采取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方式中又以银行贷款为首选。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部分条款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歧视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些金融机构的这种歧视非常明显,他们对上市公司以及大型企业的审批效率和服务态度跟对中小企业简直是天差地别。

(三)整体市场环境不乐观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融资环境糟糕。但是我国股票与债券市场多针对国企与大型民企,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无法越过门槛而被拒之门外。虽然在深圳开设了创业板,但因其风险程度高,成功上市的企业也少之又少。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自身综合能力1、提升企业信用水平从细节做起,在原材料采购过程,材料验收合格,对供应商要按合同及时付款;在销售过程中,要对客户保证产品质量以及做好售后工作;在财务工作中,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会计核算,要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做到真实合法,公开透明。2、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很多,比如内源融资,间接贷款融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等,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在缓解企业资金困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财务成本降到最低。

(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配合1、转变营销策略金融机构不应该一开始就区分大企业,小企业,只要符合“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经营原则,应该用给予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同等的融资机会。2、推行金融创新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行业特点各异,发展经营程度也不尽相同,各金融机构应该对这些中小企业投入专门的服务团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指定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案。3、完善多元化金融体系除了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还能大力发展小型的金融机构,民间非官方的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在寻求金融机构合作这个层面上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篇7

【关键词】医院 体制改革 融资模式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也日益提高,大量民营医疗机构纷纷涌现,使国有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机遇。如何适应卫生改革新形势的需要,进行医院投融资及资本运作的改革以推动医院的发展,已成为各医院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影响国有医院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改革滞后,而医院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产权管理主体的确定。加快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明晰产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有效的改革医疗管理体制,为拓宽医院融资渠道提供根本上的支持。

二、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方向

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这其中就包括融资效率。我国对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即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如果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更合理的是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即公立医院、非政府所有的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产权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总体层面,二是个体层面。总体层面的改革,也就是对医院所有权的改革,会重新规划分配社会的医疗资源,调整不同性质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比例。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众多,政府难以同时给予如此多的公立医院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势必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而公立医院与其他性质的医院相比,存在着融资渠道较窄和方式不够灵活的劣势。要维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必要对部分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做出调整。在对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出售的方式,在将竞争引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还要保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和非营利医院的主体地位。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对于那些有优势的公立医院,应该保持其公立的性质,以保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二是对于优而无势的公立医院,即拥有良好的技术条件,设备和人员,但规模不大、对本地医疗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强的医院,可以采取横向、纵向整合或民资、外资参股的方式,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就是强弱联合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联合。在正确评估双方医疗资源特别是弱势一方的资本和整合后的市场前景的基础上,这种整合方式能有效的实现双赢的结果。三是对于处于劣势的公立医院,由于政府已无力经营这些医院,为了盘活国有资产,更有效地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可以采取将这些医院竞价出售,或让民资和外资参股、控股而国有资产股份逐步退出的方式。虽然这些医院改制后,大部分都会变为营利性医院,公益性的色彩有所减弱,但是有资料表明,许多改制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运营状况都有大幅度改善,较改制前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体制改革后的融资模式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医院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医院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医院的经营活动以及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

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医院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医院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

医院的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医院建立后,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当医院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规模,提高竞能力。当医院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医院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可获得权益资本,医院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医院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医院负债经营,首先是医院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医院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医院,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目前我国医院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而内源融资比例很低,一是以往的旧体制决定了医院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二是医院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医院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医院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医院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医院融资的选择,应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是外源融资。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医院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

我国在长时期内形成了医院对财政的依附关系,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的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趋势。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医院融资结构,将是我国医院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

四、政策建议

我国应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与医院间的新型监管关系,形成市场对资本结构的调节选择机制。主要政策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逐步缩小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减少对医院微观活动的行政性干预

对公立医院而言,卫生投融资改革在赋予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决策权的同时,也需要医院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让医院真正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投资决策和运作;对政府而言,卫生投融资改革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卫生投融资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减少对医院微观活动的行政性干预,逐步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并提高政府卫生投人的适宜性,促进卫生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减少对医院经济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推行法人投资责任制,为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政府卫生职能应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充分体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综合运用规划、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履行规划、准入、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和信息、促进多样化和竞争等职能。政府要为组织和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而承担筹资者角色,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和医疗救助人群,改善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国家卫生财政投人方向准确,将能大大改善卫生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使政府投入有限资金承担起本应承担的社会职能。除医疗市场涉及公共利益的部分,仍应由国家负责之外,其他领域可让非国有资本进人,当民营资本和外资进人医疗市场后,可以改变目前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局面,打破现实的垄断。当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后,国家的卫生投人可从大多数人们所非必需的医疗市场中逐渐退出,更多地投向可以保证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中。诸如妇幼保健、血站、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建设,以及卫生监督、社区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

2、完善卫生投融资政策,加强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管,维护医疗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应创造有利于社会捐赠卫生事业的政策环境,如对捐赠者减免税收等,鼓励社会对卫生事业的捐赠。为支持非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和鼓励社会资本向非营利性医院的投入,政府应根据社会投资的地区或项目,对社会投资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收社会投资产生的新技术、新项目,给予一定的定价自,以便非营利性医院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政府要加强对国有非营利性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务行为的监管,监督其是否真正非营利,是否承担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确保非营利性医院提供卫生服务时,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并将社会投资的经济回报率严格控制在一定的合理合法范围之内,保证其收益主要用于医院发展。政府要制定并尽快颁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使非营利性医院的产权性质、设立、经营管理、破产、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转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章可循。要制定协调政府卫生、民政、工商、财政、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兼并重组,促进营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公立医院转制过程中人员安置问题和转制后人员流动问题,减少转制成本。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在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对进入医疗行业的社会资本进行宏观调控,监控服务价格、防止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取缔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卫生服务提供者,维护医疗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庆文、邵海燕、陆竹:股份合作制医院的理论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1(11).

[2] 王小万、刘丽杭:医院融资机制分析与资本运营[J].中国医院管理,2002(4).

[3] 陈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黄伟灿、孙庆文、吕世伟:我国公立医院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经营,2003(8).

篇8

关键词:融资环境 选择方式 表外融资

一、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部融资

留存收益融资。企业从历年实现税后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企业的税后利润并不全部分配给投资者,而应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通常还有一部分未分配利润。除了公益金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其他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可投入到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去。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的资金来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融资方式,不需要做融资活动,也无融资费用的发生。因此,留存收益融资往往成为企业内部融资方式中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留存收益的数量往往受到某些股东的限制。对于那些依靠股利维持生计的股东来说,希望公司发放较多股利,这样就使得企业融资数量受到限制。此外,在股利支付过少,留存收益过多时,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一般股东喜欢股利支付比率高的公司股票。因此,留存收益较多,而股利支付较少时,虽然利于公司的内部融资,但不利于稳定公司股价或提高股价。

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方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方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

间接表外融资。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子公司和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万元,借款1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万元,有5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二)外部融资

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措自有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凭证。发行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的基本方式。普通股所筹集到的资金是股份公司的首要资金来源,是据以组建公司并筹措其他资金的基础。普通股是随着企业利润变动而变动的一种股份,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是股份企业资金的基础部分。它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重要、风险最大的一种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而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它具有普通股特点及债券特征的双重性质。

发行债券。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如下: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融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融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部融资到外部融资再到内部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部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部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部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关系来说,内部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部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部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部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部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部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与发达经济

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部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借款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外部融资中,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篇9

一、“走出去”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目前,“走出去”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应者与资金的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行为。“走出去”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非金融机构信贷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包括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公开市场上市和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得的资金。非金融机构信贷融资包括向境内外非金融机构借款。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走出去”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向境内外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

二、“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国内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一是银行金融产品单一。国内银行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了解不足,缺乏针对“走出去”企业经营模式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措施,致使相关业务难以开展。如,银行放贷要求借款主体提供足额抵押物,而“走出去”企业的境外资产因价值难以认定、抵押权存在法律风险等原因,限制了国内银行的对外放款。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银行针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方面发展缓慢,主要停留在国际结算、境外担保等金融服务上,无法满足境外企业从境内银行直接获取资金支持的需求。

二是银行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基于“走出去”企业数量较少、金融服务需求相对较小等原因,国内银行多数尚未建立金融支持“走出去”企业发展的有效营销体系和考核体系,致使银行主动服务意识缺失,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尚显不足。

(二)企业信用记录缺失制约其境外融资能力

境外投资企业成立之初,缺乏当地信用记录,当地银行又不了解境内母公司的信用情况,一般不接受信用担保,境外投资企业向东道国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

(三)政策高门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融资规模

一是在境外放款方面。当前,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管理政策,将放款主体锁定为“走出去”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境内非投资主体(企业或个人)仍不允许境外放款,即借款人需为境内机构在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同时,对放款额度进行限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在对外担保方面。对外担保其担保人仅适用于境内银行与其他机构。境内银行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需纳入余额管理,其时点余额不得超过外汇局核定的金额。其他机构仅适用于在境外设立、持股或间接持股的机构,其对外担保不仅需要外汇局核准,还有限制,其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而一些境内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致使通过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对外担保进行融资的渠道难以实现。

三是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债券、公开市场上市和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我国当前仍未放开对境外投资企业境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属管制层面。

四是在财政支持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主要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资金”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资金”等,但由于专项资金规模偏小,惠及面窄,获取难度较大。

三、“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一)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对接

进一步加强银行、担保机构和境外投资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培育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服务的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银行通过开展金融创新、发展离岸业务、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完善全球授信体系等方式,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支持。

(二)改进外汇管理政策,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一是放宽境外放款主体资格限制。将境外放款的主体从“走出去”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与居民个人,支持境内企业与个人对境外企业放款,便利企业国内融资。

二是改革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放宽担保人主体资格限制,允许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境内非投资主体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对外担保,借力发展,谋求双赢,进一步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境内银行对外担保的额度和权限,由银行自主把握对外担保风险。

篇10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直接债务 融资渠道

一、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根据历史数据所知,从债务融资结构而言,大部分以间接融资渠道——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而以直接债务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的比例比较小。随着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各种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直接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大型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直接债务融资一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着融资困难,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资金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根据2013年7月15日,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报道: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因此,拓展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将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债务融资工具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拓宽了渠道,为很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以及高效的融资方式。发展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成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

二、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意义

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债券产品创新的要求。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广大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的投融资平台。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债券融资是最为优先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发达资本市场中的债券融资规模往往是股票融资规模的8到9倍,而我国却存在着股票融资规模大,债券融资规模小的情况,背离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直接债券融资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债券的规模和发行期数得到了飞速的增长。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10105.6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50%;公司债发行数量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了153%;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7389亿元,同比增长48.7%。在我国股市持续低迷,IPO大门紧闭,国家的货币政策偏紧的背景下,直接债务融资已经成为了为比较优质的中小微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体系主要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其中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基金,券商等。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可以很好的与资本市场形成对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另外,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企业通过与承销商,评级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进行大量的接触和联系,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内部控制,战略规划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信用等级,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渠道

目前,我国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主要有: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等。但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比较低等情况,并非所有直接债务融资渠道都适合中小微企业,因此,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大力推进了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渠道的融资模式。

1. 小微企业扶持债券

小微企业扶持债券是由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并于一些城市进行试点的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小微企业扶持债券的发行方式一般是由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再以委托贷款的方式,通过银行将资金借给当地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与其他直接融资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小微企业扶持债券是一种创新性的直接融资渠道,其信用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通过当地政府融资平台来进行企业债券的发行,相比之前的中小企业集合债由担保公司等提供信用担保的效果更好,并且大大提高了债券发行审批的效率。

2.中小企业私募债

中小企业私募债是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的主管部门为中国证监会,其发行审核采用核准制的形式,发行的程序比较简单,时间也比较短。私募债的主承销商为具备发行资格的证券公司,其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试点发行的一些基本面情况比较好的公司和企业,目前国家正在慢慢扩大公司债券的试点范围。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规模要求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并且对于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很高。私募债的资金用途也比较灵活,一般而言没有时间限制,用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都可以。从证监会主席肖钢最近的一次发言来看,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发行企业私募债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截至2013年6月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已扩大至22个省(区、市)。沪深交易所累计接受311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备案,备案金额413.7亿元;210家企业完成发行,筹集资金269.9亿元。

3.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一种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集合票据的主管部门为银行间交易协会,其发行主体主要为中小微非金融类企业,要求的数目为2-10家企业,其融资规模要求单个企业不超过2亿元且不超过其净资产的40%,单只金额不得超过10亿元。集合票据的资金用途主要用于1年以内的,不适宜用于企业的长期项目。与其他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相比,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在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以及投资者保护方面都进行了不小的创新。首先,这是资本市场首次为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单独设计的一种融资工具;其次,这种集合票据引入了票据分层的增信方式,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另外,集合票据设置了严密的前置代偿安排。

2011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交易商协会与企业,金融机构等融资相关方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与2011年11月在中小企业中期票据的整体规则的框架内,推出了区域集优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并与广东、山东和江苏三地发行了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这种新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创新,从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的特点出发,开拓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目标要求的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要求

1. 完善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金融环境

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首先要完善健全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体系,为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破除对于中小微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歧视,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一视同仁,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与信用等级来进行鉴别;其次,要完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外部条件,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绿色通道,并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创造条件;另外,要不断的简化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的程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债券发行成本,为更多优质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发债创造机会。

2.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直接债务融资平台

直接债务融资平台是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股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很好的补充。相关部门要不断的扩大直接债务平台投资者范围,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规模。

3. 健全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监督机制

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一定要健全完善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监督机制,从而为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保障。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等,要积极的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中充分的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进行评估,评级,监督等,从而保证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规范和健康,促进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问题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要不断的拓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创造完善的平台,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晓东.探析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货币政策的作用[J]. 中国商贸.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