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学生资助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贫困学生资助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建设
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是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政策体系,对于当前高校贫困学生的帮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了很多高校的贫困学生解决了学业资金上的困扰,本文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建议,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思考关于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一、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台了很多措施来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难题,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形式和手段,都旨在让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去反思。
(一)现行奖贷助补免体系的问题。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以奖贷助补免为主,表面看起来对于贫困高校学生的资助手段很多样,但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奖学金的评定不是以贫困程度来划分,其性质上来说不属于贫困资助体系;其次,奖贷助补免这几项中有些是有偿的,有些是无偿的,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公平,钻空子,资助没有落实到最需要资助的人的头上;最后,一些无偿的补助如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缺乏一定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学生不知为何拿这些钱也没有人给予说明,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力量的融入是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还存在很多细化工作要做,社会与学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单纯依靠国家和学校的力量来资助贫困高校生,存在资助力度小,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同时覆盖范围有限,并不是每一个贫困需要帮助的高校学生都能受到帮助,因此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是重要且必须去做的工作。
(三)贫困生资助仅停留在资金资助上。很多人把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概念仅仅理解为捐钱,捐款,的确,对于广大高校贫困学生来说,资金问题确实是困扰他们学习生活的重大难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贫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已不仅仅停留在资金资助的问题上,很多由经济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成长,因此在新时期,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不能在认识上只停留在资金资助的一个问题上,要建立更长远的发展战略。
(四)贫困学生认定机制的问题。合理的贫困学生认定机制是保障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基础,一旦认定工作出现问题,会使本该受到帮助的学生和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影响公平性等原则,然而现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一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和方法,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认定方法,往往只凭借一个贫困生证明或申请表就草率资助,缺乏监督和跟踪调查。
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更新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观念。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不同于义务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对象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根据资助对象的特点,我们不应该把资助仅仅停留在资助资金这一层面上,对于可能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来说,对其心理帮助,情感帮助,就业资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认证体系。贫困学生认证工作一直是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难点工作,鉴于贫困学生认证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首先要完善贫困学生认证体系,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设立认定责任监督,建立贫困生档案等等;同时要综合分析贫困学生的各项指标。
(三)拓宽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资助渠道的单一往往会造成资助力量小,资助范围不广等问题,而高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一直都是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教育问题,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统筹规划,拓宽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让社会团体加入到奖学金扶贫资助的工作当中,扩大资助资金来源,学校也要密切与社会沟通,正确资助资源。
(四)平衡现有的资助体系。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中,从调查上来看奖学金方式是资助力度最大的资助方式,但它针对的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难以惠及贫困高校学生,若对贫困学生给予照顾则又对其它学生缺乏公平性。
三、总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教育的发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要随着发展而不断完善,我国重视贫困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设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资助体系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帮助,然而资助体系的建设不能一成不变或是不思发展,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要求来不断完善,相信随着教育投入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心皓.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三大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3-24+16
篇2
关键词: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3-1
一、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现状
自2006年7月24日,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财教[2006]74号)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007年秋季学期起,中职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学生全部实现免交学费,其中10%的一、二年级学生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物质资助满足了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而精神世界的需要,也不能视而不见。
各中职学校目前通过经济资助,大大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但还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当前在一些贫困学生的身上时常表现出精神空虚、自卑,在获得资助后,铺张浪费,毕业后就与学校及其同学失去联系,不主动归还助学贷款等情形,这让学生家庭和学校意识到加强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中职教育机构,教育者必须教育和培养贫困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资助贫困学生构建起强大的精神世界,这成为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内涵
进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的学生,许多在初中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对我们改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刚形成,如果能及时得到帮助将受益终生。
中职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精神资助的内容对贫困学生实施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中职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精神世界的困惑,包括来自心理层面的、道德层面的、交往层面的、人生层面的和学业层面的,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情感,关照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斗志,要顾及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尊严及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他们树立乐观向上、感恩家人、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自身追求的目标。要注意调节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幸福感,增强自身控制力,磨练意志。精神资助蕴含了深层次的道德价值和人本精神,体现了人的道德和精神诉求。人文关怀是中职贫困学生资助的本质要求,是精神资助的核心要素。
三、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途径
1.建立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他们教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一些心理调解的能力,对一定的的心理问题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从而使贫困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也要努力建立积极向上、求真求善和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抵御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
利用贫困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建立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沟通和关心的良好人际互动关系。调整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降低抑郁性和增强外向型心理状态。
2.建立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制度。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贫困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是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由之路。引导贫困学生感恩党和国家、社会、自然、老师、父母、同学等,引导他们将来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为祖国多一份贡献。有了感恩之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自立、自尊的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
3.增加对贫困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公民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贫困学生作为青少年殊的一部分,学校应更加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政治课和日常的思想教育,进行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公民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这是理清学校、家庭、贫困学生、社会权责的十分重要内容。让他们成为在社会中具有一定责任感的人。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巩固和发展现代民主、法制的国家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4.改变不恰当的资助方式。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是一股脑儿的给予物质,而忽视了其他精神方面的需要。即使贫困学生确实需要“钱”,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一些怜悯性的资助反而会伤害他们。每个贫困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学校需要尝试差别化对待。学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现状,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注重他们的心理感受。
5.改变周围对贫困学生的偏见的现象。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qingmuniao”为你整理了这篇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脱贫攻坚文件精神,现就万载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
1.认真落实了《关于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通知》,切实做好简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20年共落实学生资助29294人次,金额1761.890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14237人次,金额803.57875万元;城镇解困1822人次,金额119.805万元;其他困难13235人次,金额838.50675万元)。
(1)2020年春季已落实学生资助13979人次,金额757.740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106人次,金额358.44万元;城镇解困贫困学生924人次,金额48.6725万元;其他困难学生5949人次,金额350.62775万元);
(2)2020年秋季已落实学生资助15315人次,资助金额1004.150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131人次,金额445.13875万元;城镇解困898人次,71.1325万元;其他困难7286人次,487.879万元)。以上数据不含县级兜底资金。
2.积极推进函告跟踪制度。对在外县外省就读的学生由乡镇(街道)发送公函,建立函告跟踪制度,坚持“谁的业务谁负责”的原则。对义教阶段异地就读确因省际政策等原因未能落实学生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经乡镇核实后由本县级财政兜底解决,2020年春季共发函1158人次,2020年秋季共发函1351人次。2020年我县异地就读财政兜底101人次,金额5.05375万元。
3、全面推进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20年共办理生效合同3999份,金额3034.7704万元。
二、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
1、积极推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督导考核、动态监测、书面报告和行政督促复学工作机制,各项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学校已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方案,逐级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对因残疾或其他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制度(送教上门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做到有计划安排、教案、图片等资料)。2020年春季共计送教上门64人,2020年秋季共计送教上门59人。
2、继续落实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目前各校已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是否残疾、贫困类型等),《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信息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残疾类型、不具备学习条件原因等信息;由教育、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共同认定并盖章),《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就读学校、劝返人等)。
3、积极推动了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关爱工作。有效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劝返复学学生教育帮扶,全面落实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四个一”结对帮扶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教育关爱。
4、疫情期间做好了线上教学家访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访实现全覆盖;开展线上教学督查,对教师跟听(听课笔记)、作业布置、批改及答疑、备课组和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学校线上教学布置与落实等情况。
5、实行职业教育延伸制度。万载中专酒店专业春季招生中有39名九年级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校就读,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三、全面推进“三项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1、万载县教育体育局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共负责20条整改措施,截至11月30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20个(其中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4个;4月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1个,5月底前完成3个,5月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1个,6月前完成1个,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个,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长期坚持1个;10月底前2个,12月底前3个,12月底前并长期坚持2个)。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6个(其中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1个,5月底前取得阶段成果1个,12月底前4个).
3、2019年度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1个(其中6月底前1个),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继续推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督导考核、动态监测、书面报告和行政督促复学工作机制;
2.继续落实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3.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好辍学学生档案,完善劝返工作程序;
4.继续做好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关爱工作。
(二)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1.督促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十不准”》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资助工作要求,防范和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2.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的知晓率。
3.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进一步压实教育扶贫主体责任。
4.认真落实《关于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通知》,切实做好简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
5.继续推进函告跟踪制台账工作,对异地就读未落实资助的义教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县级兜底。
6.加大自查核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学生资助全覆盖。
篇4
关键词: 民办学院贫困学生 解困助学工作 和谐社会理论 具体措施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不能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贫困生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个让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中,贫困学生这一群体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英文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在民办学院中,由于贫困学生所占比例低,这一群体尤为弱势。此外,由于学费及生活的压力和所处的环境,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民办学院的贫困生更应受到更多方面的关注。以紫金学院为例, 2009年低保及家庭无生活来源等贫困学生合计为250人,而2010年人数则迅速增长为341人,做好他们的解困助学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解困助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等院校的解困助学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和政府在解困助学方面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自2004年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此外,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①国家在解困助学上的财政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一段时间面对物价上涨,国家更是重点关注在校的贫困大学生。江苏、浙江等省份先后出台对贫困大学生发放贫困补贴的政策,尽力帮助诸多在校贫困大学生,保证他们稳定的学习、生活。民办学院虽不是公办院校,无法享受国家的一些财政补贴,但近些年也加大了对解困助学工作的力度,以紫金学院为例,2009年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10个,2010年勤工助学岗位141个,而到今年岗位为则增加到141个,同时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还简化工作程序,积极配合好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等。应该讲国家在解困助学上逐步重视、加大投入,各院校也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扶助,国家、地方和院校多级的解困助学体系正逐步构建。
但是由于多方面问题,目前这一体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这些问题在民办学院的解困助学工作中更为突出。
(一)经济层面
首先,虽然每年国家对解困助学投入相当资金,但由于贫困生绝对人数过大,资金还是不足。另外,目前解困助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这一单一形式,缺少民间组织募集等其他形式。而对民办学院而言,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由于民办学院并不是国家解困助学资金投放的重点,因此学生在获取国家解困助学资金上就困难了。其次,勤工俭学岗位数量少,普通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贫困学生,这也是解困助学的一个常规方法。但目前,贫困生连年增加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勤工俭学岗位的数量,与普通高校不同,由于民办学院特殊性质,更不可能有很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提供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这就使得民办学院中勤工助学的贫困同学数量很有限。
(二)社会层面
社会性排斥的存在,“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群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特点,并表现为被排斥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诸方面的长期匮乏”。②主要从关系层面、空间、个人、群体层面等微观视角体现。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在学校环境中遭受着严重的社会性排斥。从关系层面看,贫困群体由于受到社会接触、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的限定和限制而成为边缘性的和被打上耻辱烙印,在社会地位上被排斥出其他个人、群体。从空间层面来看,贫困群体在校园的活动环境也常常有别于其他群体,这种空间环境的限制包含双向的过程,即其他群体主动的排斥和贫困群体自我的排斥。从个体层面来看,排斥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语言轻蔑、有意回避、人格侮辱等行为中。而这种社会排斥现象在贫困生比例更低的民办学院学生中往往更容易发生。
(三)心理层面
帮助贫困学生解困助学,除在经济上进行资助外,还要对其心理进行关怀和指导。当前解困助学工作过分强调经济、物质层面的关怀,而忽视了贫困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问题的疏导。导致贫困学生出现诸多问题:心理焦虑、交往障碍、违法犯罪等极端偏差行为等。
二、解困助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理论
(一)和谐社会内涵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和谐社会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二)和谐校园建设重要性
1.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高校是一个社区,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
2.和谐校园建设意义
社区是各种矛盾的汇集点,社区承担了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阀”。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承担着许多功能。贫困学生群体是高校工作不得忽视的一个问题,而解困助学工作直接关系到这一弱势群体在校园中的生活质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之一。
三、解困助学具体措施
总结以往解困助学的不足就在于过分注重经济层面,忽视了社会、心理层面。所以要完善目前的解困助学的措施,尤其是在民办学院,在解困助学过程中,更应以经济层面解困助学为主体、兼顾贫困学生群体社会、精神方面和心理问题的解困,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综合解困助学体系。
(一)物质方面
第一,在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的同时,倡导社会互助,充分发挥民间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拓宽解困助学资金来源。第二,民办学院贫困学生的贷款应适当放宽。以紫金学院为例,按照江苏省相关政策,目前仅有江苏的学生可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金融单位办理助学贷款。今后,应建立完善的国家资助、社会资助、学校资助和校友资助体系,给予大学生以较全面的物质资助。
(二)社会方面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倡议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与学校建立贫困生“对口支援”关系,同时建立相关优抚措施,如搭乘交通工具享受优惠等,通过多种社会关心、关爱,让贫困学生主动融入社会,避免其社会边缘化。
(三)学校方面
1.成立专门解困助学机构
(1)成立贫困生救助中心。在校内成立贫困生救助中心,使其职责明确、机构健全,适时地对各种资助政策进行研究、调整和改进。为贫困生建档,将贫困生的生源地、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个人爱好、家庭人口的基本情况、家人职业收入、经济状况、贫困证明和以前受资助的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区分贫困程度,建立相应的贫困生档案,给予相应的资助。构建起全校贫困生数据库,便于校方准确地了解本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体现其工作的严密性、规范化、透明化。
(2)建立高校勤工助学中心。针对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应建立专门机构。这样可以更有加有序地对解困助学工作进行管理,也可以提高解困助学工作的效率。
2.精神方面指导
物质帮助是有限的,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形势的发展,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走出金钱小圈子,正确处理眼前困难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1)扶贫先扶志。
(2)坚持资助的效益原则。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使之积极运行。
(4)发挥同类的作用,进行典型模范的引导作用。
(5)为贫困生营造健康的氛围。
3.心理方面
贫困生是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保证既不对其造成进一步伤害,又取得良好的效果。
(1)开展心理卫生指导。心理卫生是解决心理疾患的良好方式。
(2)对贫困生进行及时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对贫困生进行敢于挑战贫困,自立、自强的教育。
(4)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
(5)努力提高贫困生心理自助能力。
贫困生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而来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副产品。在民办学院中,解困助学这项工作比普通公办院校工作量要小,但我们绝不可以忽视它,要明白其意义重大。我们深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种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帮助,有学校一系列扶贫解困的措施,民办学院的解困助学体系一定会不断完善,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注释:
①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介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新闻会。
②石彤.社会排斥:一个研究女性劣势群体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张长伟.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刘华东.合作教育: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战略途径.现代教育科学,2004,3.
[3]甄翠敏.高校贫困生形成原因及救助对策.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2.
[4]张东海.高等教育大众化:谁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交通高教研究,2004,2.
[5]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6]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篇5
【关键词】资助工作 高校 成绩 贫困生 不定 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简介
高校资助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布实施《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其实质是在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实行人民助学金制,目的是为了补贴贫困学生的“伙食和其他生活困难”,这就是最初的对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资助政策。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大学生的资助政策,直到2007年5月,国务院确立了“奖、贷、勤、助、补、免”和绿色通道等多形式、多元化的综合资助体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新资助政策。自此之后,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大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已经不再是高校资助工作所头疼的问题了,资助工作已经慢慢向着加强学生的自强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的育人教育、关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工作倾斜,让同学们得到资助的同时,可以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二、资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保证家庭困难的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随着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度及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不会再出现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的情况了,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源地贷款及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梦。同时还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奖项,很好地解决了贫困生因无法交学费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情况。
2.高校资助工作更加完善和专业,制度保驾护航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可谓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日常的新生报到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的发放以及贫困生身份认定等工作外,学校还积极拓宽勤工助学的岗位,特殊节假日关心慰问贫困学生,固定月份对特困学生给予特困补助,建立明确详细的资助工作流程,建立贫困生贫困档案,启用学生征信系统,运用信息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等一系列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资助活动,使得资助工作变得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还组织学校资助工作的负责人参加高校资助方面的培训,相互学习、增长经验,弥补不足,还会定期组织资助工作论坛,这些都可以使资助工作变得更加专业。最后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护佑下,高校工作才得以平稳发展。
3.高校资助育人、感恩、志愿、诚信教育成绩显著
学校为了将资助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延伸,开展了育人、感恩、志愿、诚信教育一系列活动。学校通过资助老师耐心、细致入微、情感化地关心每一位贫困生的做事态度,榜样式的教授感动贫困生,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每次得到社会企业或个人的资助,学校都会要求受资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寄给资助人,这一小小的举动足以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校还会与社区、街道以及企业合作,让贫困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去,让他们可以在感恩社会的同时多多接触社会;我校还建立学生诚信卡片,这一卡片记录着每位学生大学四年的每一次交学费情况,获得奖项、处罚以及资助的情况,这些都可以为毕业生服务,向面试单位展现自己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
1.贫困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多
国家一直在强调多帮一个贫困生,国家将多一个人才,但由于各个地区对于如何界定贫困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难测评。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都是通过学生入学拿来的各地方开据的贫困生认定材料,然后学校通过审核的方式来确定贫困生。这里面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地方开据的证明材料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有些地方的认定工作确实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会给学校的审核带来麻烦。其次,学校审核贫困生的时候,只凭据认定材料及主观认定,并没有实地考察等环节,那么作假的贫困生就可以浑水摸鱼。我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以班主任为组长,班长、普通同学、贫困生代表为组员的贫困生测评小组,这个看似公平的对贫困生的认定也存在着问题,同学之间也往往会出现“走关系”的现象,同学之间怕得罪人,所以随意评定某同学贫困的现象常有发生。
2.贫困生心理问题复杂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关心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担心他们不能上学,担心他们的温饱情况等,但从来没有重视过他们的心理情况。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自身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如身边同学好,有些同学会因此而奋发努力,但有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疏离朋友,久而久之易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成长的环境也会造成心理问题。部分贫困学生,从小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自理能力,面对新环境就会缺少安全感,再加上物质上的不对等,长久下去就会失去自信和自尊,随后就会朝心理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3.贫困生的道德问题棘手
我国现在的政策是贫困生资助全覆盖,这就导致了一种“被资助”的现象在高校中蔓延开来。有些贫困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而在每年发放助学金的时候会给其发放资金资助,这种现象长久下去就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我贫困,所以我就能得到助学金”的想法,这种依赖心理会逐渐演变成严重的道德问题。除此之外,有些贫困生会选择国家助学贷款,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有些同学会变得缺乏信用,他们不按时支付银行本息。这样下去银行就不愿意发放贷款,贫困生就会贷不到钱,进一步影响资助工作。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也会在德育教育中产生不良的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1.正确把握方向,引导贫困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紧密结合。大学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贫困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党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给予贫困生特殊的照顾,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在开展高校资助的同时,学校应确保贫困生得到社会主义的关怀,使他们坚持完成学业,尽快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出力,延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立审核长效机制及合理的测评跟踪体系
高校对于贫困学生资质的审核应建立在长效机制下,而不应简单地通过贫困生认定材料草率了事。高校可通过教育部在各个省市建立资助工作部门,对于贫困生的资质进行家庭走访调查,且对于确实困难的学生家庭继续跟踪其得到受助资金后贫困条件是否好转,受助资金是否用于改善贫困条件上等。除此之外,还应改进班级贫困生评价审核体系。像我校除了班级测评小组总体把握外,还通过学生征信系统让全班同学匿名进行贫困生贫困程度认定,反馈其平时生活中是否认真努力学习等情况,便于辅导员和学校掌握受资助同学的具体情况,对于挥霍资助资金且教育无效的学生,下学年应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3.扩展勤工助学,坚持资助育人教育
学校应利用贫困生的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参加助教、助管、助研、党团委助理、图书馆、实验室、后勤等各部门的劳动以获得合法报酬用于补贴学业的实践活动。除了在学校内进行勤工助学,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友企业、周边社区等让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在增加了勤工助学渠道外,还应考虑对于工时费用的提高。这样一来,既可以消灭他们不劳而获的德育污点,又可以培养贫困学生的劳动感恩意识、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进行资助工作时应坚持政策、把握方向、经验交流、勇于改进。
【参考文献】
篇6
学校资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评报告【一】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我省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晋教材[2009]1号)、临汾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对全市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临教计统[2009]2号)文件,为进一步总结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我们首先安排了对学院各系部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学院党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资助领导组办公室主任亲自安排工作。要求各系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自查,其次对有关处室的资助具体工作进行了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我院的自查情况报告。
一、资助工作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领导机构
学院下发了《关于成立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的通知》(临职院[2007]45号),成立了资助工作四级管理机构(院、处、系、班)。国家助学金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书记秦国杰是学院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系主任均为领导组成员,是本系学生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从不同的管理层面,对学院助学工作各负其责。学院领导组办公室既是资助管理机构,又是处理日常事务和受理咨询举报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处处长担任。配备专职人员和专门设备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
2、领会精神 吃透资助政策,
学院积极组织参与助学资助工作的师生,全面学习国家和省有关助学金资助政策情况,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我院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以及国家助学金申请、审批、发放工作流程。
3、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在招生宣传时就将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学生进校后,学院又组织班主任在班级进一步广泛宣传,同时也利用教室板报、橱窗、展板等进行宣传,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二、助学金发放与管理情况
1、规范申请、审核流程
我院制定了《中专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实施办法》(临职院发[2007]58号),明确了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学生进校后以系为单位组织填写《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学院以系为单位受理学生申请,组织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学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交院学生资助办公室,由学校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报至临汾市教育局审核。
2、及时规范、发放到人
学校为每位受资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工作中三令五申,一再强调,不得以任何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学院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得向学生收取押金等费用。学校于财政资助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人员对享受国家资助同学的个人信息再做一次核查,力求准确无误,及时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我校二00七年秋季学期可以享受的学生2038人所有资助金额已发放到位,二00八年春季学期发放助学金1982人次,所有资助金额共301.5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2009年我院上学期共有受助学生3371人,根据资助资金到位情况分两次发放。第一次资金于1月到帐,计1340250元,我校于3月底把这笔助学金发放到1710名同学银行卡中,平均每生750元,共计发放1282500元;第二次资金因尚未到帐,因此还没有造表发放。
3、建立规范的台帐
学院资助管理办公室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档备查,帐目清楚。
4、关于5%经费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况
学院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学费,并从事业收入中提取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困难学生资助和意外伤害赔偿,出台了《关于设立学生意外伤害赔偿和救助基金的实施意见》设立专户进行管理,我院近年已提取了50多万元进入了专户,用于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意外伤害处理等方面的开支。我院目前为止,已实际支出专项经费计81.6876万元(大写:捌拾壹万陆仟八佰柒拾陆元整)。手续完备,帐目清楚。今后仍将继续按试行办法积极实施校内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的申请、审核和发放。
三、举报投诉电话的设置和举报投诉的处理。
我院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3573087555,设立了院长邮箱和院长热线,对学生举报投诉的事情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积极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整个资助评审、公示发放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
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关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所有的专业会议和统一培训,我们都派专人进行学习,目前系统运行应用情况正常。所有有关学生资助工作的统计报表及情况我们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上报。
五、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我院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在这项工作中,对于学生申请助学金档案,我们采用各系审核,报院资助中心再审,学生处(领导组办公室)最终审核、公示后群众监督的三审一公开办法,同时,定期以系为主自查和不定期院领导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严格管理。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各类助学金,我们制定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及时准确的掌握全院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与主管院领导进行沟通,力争做到尽量及时帮助确实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我院学生人数较多,流动性较大,实行的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多在教学系部,助学资助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环节较多,核实学生情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工作量,发放过程中难免存在有拖拉现象。同时,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与国家助学系统目前尚处于逐步成熟、不断完善的阶段,相互衔接不够紧密,逻辑关系不够精准等,又加大了我们的工作任务量和审核负担,希望能够尽快使其更趋完善,操作更加简便,把学生资助工作真正做到更好。
学校资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评报告【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和《京山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免除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下面对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秋季在籍学生共231人。一年级40人,两免生9人,收费标准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书金额124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17元,共退527元;二年级37人,两免生6人,收费标准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书金额124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17.5元,共退542.5元;三年级39人,两免生11人,收费标准85元/生,收取38人教科书金额3145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31.2元,共退1154.4元;四年级38人,两免生8人,收费标准85元/生,收取30人教科书金额255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31.5元,共退945元;五年级43人,两免生9人,收费标准85元/生,收取34人教科书金额289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35.5元,共退1207元;六年级34人,两免生6人,收费标准85元/生,收取28人教科书金额238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36元,共退1008元。总计退款5383.9元。
20xx年在籍学生236人,住宿生124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500元/人,贫困寄宿生15人,共发放7500元。
20xx年在籍学生228人,住宿生118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500元/人,贫困寄宿生35人,共发放17500元。
20xx年在籍学生218人,住宿生110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615元/人,贫困寄宿生25人,共发放15375元。
20xx年在籍学生140人,住宿生76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750元/人,贫困寄宿生15人,共发放11250元。
二、主要做法
1、宣传资助政策。
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3、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成员的子女。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京山县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4、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学校资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评报告【三】 根据 《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金管理情况检查的通知》(x教民办发[20xx]84号),按实际情况,现特将我校中职助学金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自20xx年底国家开展中职学生助学金工作以来,在x市教育主管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认真贯彻财政部、教育部制订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xx】84号)、《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黔财教〔20xx〕94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国家助学金资金监督管理,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使用,发挥有效作用。我校积极有序的开展工作,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金工作,并成立了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程序评选,严格按照发放程序组织发放,将助学金名额全部向全校师生公示。且已于20xx年开始按照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将每次国家助学金全部及时发到学生银行卡中。学校已将历年各班级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材料和工作情况建立专门档案,专人管理。
二、学生助学金的评审
我校凡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均符合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按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凡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对x市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通过以下途径认定:属于低保户的;属于残疾人家庭的;下岗失业家庭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父母单位出具家庭贫困证明的。我校不存在虚报学生人数、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申报套取国家助学金的情况。
三、 我校国家助学金管理与发放工作基本情况
一)、20xx20xx年度报告
20xx20xx年度成立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彭x(监督、管理)
副组长:李x(指导、审核、监督、组织、管理)
组 员:
张x(具体负责全国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及信息、资料收集、审核、上报工作)
田x、黄x(学校财务人员负责资金领取及发放)
一、二年级中职各班主任:
06级(1)班罗x、田x、06级(2)班朱x
07级(1)班刘x、07级(2)班孔x、07级(3)班卢x
20xx20xx学年的助学金发放情况
1)、20xx-20xx学年初,我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x人,其中20xx级x人、20xx级x人、20xx级x人。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06级、07级(共x3人),具体情况如下:
2)、我校20xx年元月第一次上报应得国家助学金人数x人,(每人两月计x元)收教委拨款x,x元,实际支付人数2x人,付款金额x,x元,本次结清。
3)、第二次上报应得国家助学金人数x人(每人共三个月x0元),收教委拨款1x,x元,实际支付人数x人,付款金额105,x元,本次结余x元。
二)、20xx20xx年度报告
1、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彭x(监督、管理)
副组长:李x(指导、审核、监督、组织、管理)
组 员:
张x(具体负责学生信息、资料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及全国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
田x、黄x(学校财务人员负责资金领取及发放、专账建立)
一、二年级中职各班主任:
07级(1)班刘x、07级(2)班孔凤珠、07级(3)班卢x
08级(1)班罗x、08级(2)班袁x、07级(3)班周x
2、 20xx-20xx学年的助学金发放情况
1)、20xx-20xx学年初,我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x人,其中20xx级x人、20xx级x人、20xx级x人。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07级、08级(共271人),具体情况如下:
2)、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助学金:第三次(20xx年7月份),上报应得国家助学金人数x人(每人x元)收教委拨款x,x元(本期应收拨款1x,x元,除去上期结余x元)实际支付人数x人,支付金额x,x元,本次结余4,x元,两次共结余5,x元。
3)、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助学金: 我校20xx年9月至11月第四次受助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x人,(每人x元)收教委拨款1x0元。实际发放学生人数261人,发放金额1x元。待发学生x人,待发金额x元(已附带待发学生花名册)。第五次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受助国家助学金学生人数x人(每人x元),教委拨款x元。全部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上,无结余。
三)、 20xx20xx年度报告
(格式如上面)
四、 我校国家助学金管理程序
根据x市教委、x市财政的指导精神,我校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申请、审批、报送、发放等严格程序,明确规定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本人银行储蓄卡中,一律不得以实物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且分门别类地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助学金发放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档案存档备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流动性比较大,为了解各班当月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每月由班主任把本班受助学生的名单报送到校资助管理中心,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根据班主任所报的名单,到班级逐个确认。要求专管员在当月初发送电子表格,纸质报表必须经校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呈送教育局职教科和财务科。
20xx年开始发放形式为银行卡,为尽量减少学生负担,我校积极与银行协商,在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金的存放银行卡时,免收手续费和年费共计10元,让利于学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这些举措都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了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与管理。
五、严格执行政策,加强剩余资金管理
自开展国家助学金工作以来,我校认真核实每位学生的申请,详实核对信息,核对受助学生人数,学校对于国家助学金实行财务专业管理。助学金发放后剩余的金额,均存放在学校账户,从未有过虚报人数、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情况,学校从未发生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行为。结余助学金及时上报处理。
六、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学校的中职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申请资助需要那些材料不能及时上缴,材料不齐全,个别转学学生的原就读学校故意刁难不及时办理手续,导致不能及时申请助学金。
2、学校至今仍未建立助学金专款专帐管理。
3、学校对于宣传的力度还应加强,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4、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拿到资助后,有乱花钱的现象,以后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国家资助来之不易,应花在对学习有帮助的地方。
七、 几点建议
1、由于中职生的助学金是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但目前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对于银行卡方面的常识较少,常出现银行卡丢失或被盗后不知所措情况。建议适时开展学校和银行组织的讲座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信息审核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学生确实在本校,但与其他学校出现学籍重复不予积极配合且有故意刁难的现象,影响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建议国家和省教育厅制订针对某些学校学生学籍的专项政策法规。
八、 《全国中等职业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资助体系 育人 构建
近年来,在贫困助学工作上,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贫困助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部分贫困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诚信、感恩等品质的缺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做好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育人与贫困资助工作相结合,是一项重要而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由于贫困生的家境各异,影响他们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家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
1.自卑心、自尊心与虚荣心并存
自卑是贫困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贫困生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时,贫困生自尊心普遍比较强,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由于贫富差距的悬殊,物质需求的匾乏,他们担心同学因此看不起自己,形成一种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但是,这种强烈的自尊和自卑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虚荣心。为了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维护面子上的自尊,有些贫困生不顾家庭的承受能力,大手大脚花钱,不断购置衣服、化妆品,在各种聚会或者消费场所大把挥霍,表现出与现实条件不符的举动。
2.人际交往的闭锁
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部分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防御和戒备心理很强,他们通常表现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等特点。他们不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对班级集体事情漠不关心,把自己排除在集体之外。他们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与他人缺乏深层次的交流。长此下去,会导致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养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甚至性情怪异,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3.依赖心理重,缺乏自立精神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青年一代“自立自强”意识的落后,使部分贫困学生认为,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愿意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一味等待父母节衣缩食,等待学校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待社会各界为自己提供资助,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却抱着“等、要、靠”的思想,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责任感,形成了依赖的性格和依赖心理。
二、当前高校贫困助学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1.部分贫困生自身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缺失
在各高校不断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诚信状况,却是令人甚为担忧。部分贫困生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表现出责任意识的淡薄,更为严重的是出具虚假贫困证明,助学贷款到期不还,恶意欠费、助学贷款成为助长消费等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位影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目前,大多数高校只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关注甚微。有的学校将诚信教育排除在基础工作之外,有的学校在诚信教育中搞形式,走过场,随意性强, 没有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导致大多数贫困生道德意识产生了大的滑坡。
2.助学政策使贫困生产生较强依赖心理
首先,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基本政策是“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辍学”,但这政策缺乏激励学生上进和督促学生自立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把“贫困”当作资本,不愿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来获得资助,不愿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完全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成了经济贫困和思想贫困的“双困生”。其次,个别家长和学生利用国家、学校的优惠政策谋私利,欺骗学校,把学校资助看作“不拿白不拿”,想方设法挤进贫困生行列,侵占了真正贫困学生的利益。甚至有部分学生用助学金吃吃喝喝,购买奢侈品,铺张浪费,严重影响贫困生体系的公信力和实施效果。
3.高校扶贫只停留在经济层面,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贫困生的种种心理特点,在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身上出现拿到资助金后大手大脚挥霍的现象。有宴请同学来进行人际交往的,有购买奢侈品来满足虚荣心、摆脱自卑感的,还有谈恋爱挥霍,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更多的偏重解决学生经济困难,而忽视对学生思想、人格等各方面状况的密切关注以及缺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无关系的。
三、构建以教学育人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1.完善勤工助学制度,提高贫困生自立意识
近年来,勤工助学成为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手段,是避免学生产生等、靠、要等依赖心理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通过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加强勤工助学管理,进一步激发贫困生自立自强、敢于奋斗的精神。一方面,高校应创造条件,大力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使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劳动来换取资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或社会关系,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扩大资助渠道,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最后,应优先安排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并适当提高其资助报酬,将资助工作做到实处。在岗位设置上,可以将劳务型岗位与智力型岗位相结合,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大奖学金力度,激发贫困生学习热情
第一,高校应加大奖学金力度,扩大奖学金的受奖面,从而激发贫困生学习热情,发挥资助工作实际效果。例如增加励志类奖学金的数量,通过以励志类奖学金为主助学金为辅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奖学金作为主要的激励方式和资助手段,不仅能增强贫困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获得提高。第二,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在科技项目、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给予表彰和奖励的方式,将贫困生资助体系与学生学习研究结合起来,体现资助与育人的功能。
3.加强诚信、感恩与自立教育,培养贫困生社会能力与责任意识
(1)诚信教育与助学相结合
近年来,为使国家助学工作能健康稳健地开展起来,许多高校正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作为重点来开展,要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例如通过开展诚信主题活动、专题报告等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应将诚信教育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诚信自律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又需要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形成合理的他律机制。例如,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德行情况、信用纪录、违纪情况等纪录建档,作为学生评优、入党、就业推荐等的依据,并随时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对诚信守纪的学生给予利益保障,而对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自律与他律二者相互结合能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培养诚信的品质。
(2)感恩教育与助学相结合
高校在资助贫困生时,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把该教育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学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时,要让学生学会感激帮助他人,感激国家,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也主动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还可以通过树立感恩典型,让他们真正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来回报学校和社会。
(3)励志教育与助学相结合
励志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高校应通过定期为贫困生举办各类励志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电影或专题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他们奋发图强,激励贫困生自尊、自信、自立,形成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贫困生由于其特殊情况和面临的艰难处境,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校各学院的辅导员应特别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其消除消极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的人格。其次,定期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等各类活动,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让贫困生的烦躁、自卑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疏通。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中心这个平台为贫困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提供心理咨询,让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最后,一个和谐的、团结向上的集体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关怀与包容能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化解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切实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资助工作与教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激励他们在逆境中自立自强,把贫困的不利因素转化为自我激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张晓琴.“资助”与“育人”:助学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13-116.
[2]田刚健.开展“反哺”教育,加强高校贫困生的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4):20-21.
[3]曹玉建.关于完善高校贫困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93-194.
篇8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模式;问题
据统计,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的19%,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总数的9%,已经形成一个社会问题,不但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还给在校学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庞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主,社会资助、绿色通道、学业弹性选择等为辅的多种形式资助体系。自2002年起,首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立国家奖学金制度,同年提出面向高等教育采取国家贷款助学措施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家贷款助学措施成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方式,最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欢迎的资助方式是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是针对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补充。
一、高校贫困学生在现有资助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对现有资助持漠视态度,把资助看作一种施舍。我们通过从事学生工作了解到,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资助看作一种施舍,对目前的资助方式持排斥态度,认为现在的很多资助模式不过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同情和怜悯,并由此传达一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蔑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行为的这种片面认识具体表现为不合作的消极态度: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写贫困资助申请说明自己的境况;对资助人的资助行为反应冷淡;对其他已经接受资助的人表现出蔑视等。贫困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有6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到羞愧难当;22.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有42.2%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即使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贫困也对近半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有4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有8.5%的学生认为校园出现犯罪活动与一些学生的贫困有关,但是他们自身的贫困事实与对现有资助模式的排斥常常使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处于矛盾心理之中,对将来的发展担忧也成为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另一个心理诱导,使学生觉得主要责任是自己没有经济能力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从而悲观失望,听天由命,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2.接受现有贫困资助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消极影响,贫困成为制约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社会阅历不深,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容易在情感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从近几年公布的高校收费标准看,一个人本科四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这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有些同学因为生活的贫困丧失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信心、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在下降,贫穷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为形成健康心理的屏障,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和付出过努力,而是因为没有钱才会接受政府或者个人的资助,因为贫困,他们要比别的同学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物质上的困难,要想方设法筹集学习费用和每一个月的生活费用,除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外,人际交往和同学之间的贫富悬殊也成为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直接面对的环境因素,由于他们意识不到贫困产生的各种复杂因素,片面过分地强调了个人家庭贫困的原因,认为贫困是一种耻辱,让自己低人一等,招来周围同学,甚至社会上一些人的鄙视和嘲笑,他们会由此怨恨社会,怨恨自己的父母,怨恨他人尤其是怨恨家庭富裕的同学,滋生“要有钱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择手段要变成有钱人成了他们今后生活的奋斗目标,甚至有个别同学为追求高消费而沦为阶下囚。
3.因为家庭贫困接受社会资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压力的来源。压力源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产生压力的外在原因,也是诱导情感产生的根本因素,会产生持续的压力条件,造成习惯性的高压反应,使人处于一种经常的戒备和紧张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失衡。经调查,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持久压力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贫困,七成以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衣食住行,尤其是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同时,有20%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造成的精神负担沉重,这些负面的情感压力使他们处于一种消极自我体验之中。这里所说的贫困还指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吃饱饭,在渡过难关时,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会知难而进,克服暂时的各种困难去追求人生的最大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4.高校贫困学生对自身贫困形成的原因认识不足,容易思想颓废、态度消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正确看待自身贫困形成的原因,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贫困是一种被侵占、被剥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不知不觉地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主流之外。”处于劣势这种现实,加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妥协心理的形成,它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当一个人因为缺乏自尊认为自己无能时,往往会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带着浓重的灰色调度过整个人生。除此之外,面对高校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沟通渠道、工作力度上存在不足,这些情况也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避免高校贫困学生因受助产生负面影响建议
首先,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市场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不应是政府的"单打一"行为,而应通过动员社会各行业和各阶层的力量,走高等教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形成全民重教、全民办教的良好氛围。为此,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体系,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助(勤工助学基金)、免、补(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这六种资助形式结合使用,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自愿原则为本各有侧重,互相弥补。
其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逐步建立重视素质教育和以“学分制”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模式,缓解高校贫困学生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从今年开始,研究生入学也将缴纳学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应逐步实行“学分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既有学年限制,又有学分的规定,但本质上仍是“学年制”。“学年制”仍然是高度计划体制的产物,这一模式实际上忽视和抹杀了不同人素质上的区别,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是应试教育在高校的继续和延伸。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年制”应逐步、稳妥地向以完全"学分制"为特征、工读交替或兼读的模式过渡。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介入社会,造就其创造性的素质,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减轻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压力。
再次,建立高校贫困学生扶助基金,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严格管理,合理分配。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扶助基金”。这一基金有明确的宗旨,要站在社会资助和高校扶贫的高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捐款,根据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公平合理地进行资金的再分配,从宏观上把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社会化办学和利用社会资助消除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贫困现象是大势所趋,面对目前高校在社会资助方面“贫富不均”和外国企业先机抢占高校市场等问题,应通过适当方式合理规范,建立新的资金分布格局。
最后,建立大学生扶助工作的有形依托。在各种资助体系中,直接用经济支持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以资助可以通过基金的手段完成。勤工助学作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虽广受欢迎,但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校“打工”岗位不足,这一主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走出校园,发掘社会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应建立相应的机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为其提供合适的助学岗位,帮助其通过自主劳动摆脱贫困。同时,这些机构面向全社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职业介绍的同时还可以发展自身的产业,以兴办产业的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部分助学岗位。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有华,段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69-172.
[2]张耀灿,陈成文.成才不是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9-63.
篇9
>> 对完善公共财政监管机制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机制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的思考 对当前中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思考 对中职院校开展美术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院校学生流失问题的思考 对民族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的思考 对改革监管方式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对完善我国旅游产业法律监管机制的若干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学生奖学金管理及发放办法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专利资助政策的一些思考 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精神资助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助学金资助现状的思考 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资助工作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1-27
[5]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全面推行中职学生资助卡加强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
监管工作的通知[Z].银发[2010]273号,2010-09-27.
Thoughts 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rants Supervision Mechanism
ZHANG Hao, LI Shu-hong, WANG Xi-zhou
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学生管理
一、前言
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让这些拥有求学之梦但家境贫寒的有志青年们可以进入象牙塔,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的资助管理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已经联合举办了多次勤工助学活动,虽然在各个地方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但是却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了能够确保高校中的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开展的更加顺利,高校管理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资助管理体系,从助学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模式、分配方法以及影响价值等方面着手改进,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资助资金交到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
笔者针对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如下总结:
第一,我国高校的资助金额非常有限,根本无法很好的满足众多贫困生的资助需求。
第二,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存在着资助目标认定模糊的现象。
第三,高校中的贫困学生过于分散,不具备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校方没有专门设置资助管理中心。
第四,高校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过于狭窄。
第五,高校中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着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只能够凭借管理者的个人喜好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执行。
第六,高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勤工俭学机会。
第七,高校没有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帮主,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第八,高校没有对贫困学生的信息展开动态化管理。
三、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力,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所有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理解资助政策的真正价值,知晓获取资助的正确渠道。国家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来进行资助政策的内容宣传,让贫困的大学生、学生家长都可以自行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受资助标准。高校在为大一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不仅要随附寄送过国家的资助政策方案,同时还要将受资助的要求一并告知。在学生正式入学后,教育者还要专门为学生组织一次有关于资助项目的宣传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明确的了解自己所享有的资助权利。除此之外,各个地方上的教育主管机构也要担负起资助政策的推广责任,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政策详情,为他们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中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放到第一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高校管理者应当专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小组,要对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展开不定期的检查与监管。
此外,高校管理者还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对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上,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升制度内容的针π裕另一方面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检验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成效,对制度管理的内容进行及时创新。
(三)构建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准
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可以开展的更加规范,学校管理者需要构建出一套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设置出信息管理、认证管理、情况管理等诸多子系统。其中,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中需要包括信息添加、信息删除、信息编辑等功能,信息内容由学生姓名、所学专业、所在班级、资助项目以及资助金额等。高校需要对困难学生的个人信息展开进一步的审核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来进行登记划分。而资助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为对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的发放情况实时动态化监管,同时还要根据现实状况来随时调整资助等级与资助类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中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复杂且耗时长久的系统化工程,尤其是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高水平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还能够为更多优秀大学生创造继续深造的机会。基于此,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国家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家庭等多个角色都需要积极的参与到高校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中。不仅要为此项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同时还要做好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让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可以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福庆,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