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资金的凭据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资金的凭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英国,残疾人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联结到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比利时则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把不同社会保障机构所有个人数据统统联系起来由专业机构管理,提高了信息的交换率。在我国,目前仅仅是一些地区的电话语音信箱中可以查询到少量的社会保障信息,个别地区建立了信息触摸屏,可以查询到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等信息。虽然其信息量微乎其微,但毕竟看到了希望,如果全国的社会保障档案都入网联接起来,那么,所有的劳动者都可以方便地查到自己需要知道的社会保障信息,社会保障档案就会发挥出更大的效用,社会保障事业也将为之推动而发展,可见,社会保障档案还需要不断借鉴和发展。同时,社会保障档案也需要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项社会保障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是一个十分宏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社会保障档案规范化管理就是完成这项工程的重要手段,能够成为这项工程发展的动力。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社会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是大势所趋。社会保障档案要适应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在劳动者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因失业中断劳动,本人和家属失去生活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档案是这个制度本身和这个制度中的各种活动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在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保障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档案就必须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社会保障档案对职工从就业到失业、再从失业到再就业直至死亡(甚至死亡之后仍需档案利用,如死亡职工遗属补助等)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全息管理是由一个一个细胞组成社会保障信息,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将信息库内的各个无序信息有序化,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配套出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档案。但是,就目前的社会保障档案来说,是无法满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的。从它的原始性来看,可以说社会保障档案是一个半成品,根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使得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兑现和落实上出现了不少脱节现象。
社会保障档案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它既不应是各门类档案的分头管理、单向发展,也不能是多种门类的松散结合。笔者认为,要适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一个社会保障档案专门管理机构———社会保障综合档案馆或社会保障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国家建立总中心,各级依次建立分中心,这个机构应设在社会保障资金征缴机构与经办机构的上级机关内(以政府的独立机构为宜),它既是业务指导部门,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对内指导所辖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档案托管人员等所有经济组织与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单位的社会保障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工作,它可以调阅这些单位与个人的社会保障业务档案,并直接承担社会保障档案信息全面开发利用的责任。以信息中心为依托,应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按照社会保障信息化全国性的标准与规范,以“统分结合、远近兼顾”为原则,建立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系统。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以及查询服务等,都应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人社、财政、民政、税务、统计、公安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发、研制和利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软件,规范服务,理顺机构,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实行业务网上操作,建立健全网络传输和查询系统。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建设应全国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做到软件统一、硬件设备配置统一、网络之间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递方式统一,建成便于利用的全国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
篇2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意见》(镇发20__4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明确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请程序、补贴标准,特制定__市市区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从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用于引导、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
第三条凡市区范围内城镇和农村新创业的各类人员均可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第四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创业就业工作的需要,提出年度资金预算方案,资金使用实行项目化管理。
第五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初始创业补贴,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补贴,各类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录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创业实验基地补贴,创业实训基地补贴,创业项目征集(推介)补贴、创业宣传、跟踪服务和创业表彰等项支出,以及经批准的扶持全民创业发展的其它事项支出。
第六条初始创业补贴。凡20__年1月1日起领取《营业执照》初始创业、稳定经营在6个月以上符合补贴对象的初始创业人员,可按每户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初始创业补贴。
第七条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对经认定的特殊就业困难人员办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给予不超过元标准的创业实物补贴。
第八条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补贴。可按每户一次性给予元的创业升级补贴。
第九条各类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录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凡市区各类新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生产经营6个月以上的,每新录用1名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次性给予企业或个体工商户500元的岗位补贴。
第十条“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符合条件的“三新”企业每吸纳一名全日制应届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给予企业3000元补贴、给予大学生个人1000元补贴。
第十一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对本市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经认定的市级就业见习基地见习,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补贴300元,补贴期限为3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
第十二条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对市、区、街道(镇)社区(村)投资新建或改建的创业孵化基地,经评估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与吸纳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挂钩,可按政策规定享受一次性补贴,新建的最高补贴不超过30万元,改建的最高补贴不超过15万元。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孵化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第十三条创业实验基地补贴。对大中专(技、职)院校投资新建、改建的创业实验基地,安排大中专技职校学生进入创业实验基地创业实验,经评估认定为创业实验基地的,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补贴。按新建的最高不超过10万元、改建的最高不超过5万元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创业实训基地补贴。经认定的创业实训基地吸纳创业培训学员参加创业实训后,创业成功人数高于80%的按参加创业实训总人数给予补贴,低于80%的按实际创业成功人数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补贴期限为3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
第十五条创业项目征集(推介)补贴
1.创业项目征集补贴。开发征集的创业项目经过市创业专家评审团确认的,给予创业项目中介机构或项目提供方每个项目500元的补贴。对同一个创业项目只给予一次性征集补贴。
2.创业项目推介补贴。推介的创业项目从之日起一年内被本市户籍的创业人员选中且在本市范围内领取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按规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含劳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创业项目中介机构或提供方给予一次性创业项目推介补贴(对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创业项目优先给予推介补贴)。标准如下:
(1)从业人数在5人以下(含5人)的,补贴1000元;
(2)从业人数在6—10人(含10人)的,补贴元;
(3)从业人数在10人以上的,补贴3000元。
对于同一个创业项目被多个创业者采用,对照上述标准分别给予补贴(加盟连锁的创业项目除外)。
第十六条享受补贴和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均须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
第十七条凡已享受过同级财政相关补贴的不得重复享受上述创业补贴。市人社局就业管理机构要对享受创业补贴的各类人员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记载,并录入就业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创业扶持资金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科学规范、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挪作他用。对违规使用创业扶持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按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拔付严格按照再就业资金拔付程序执行,实行绩效评价管理。年度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年使用。
第二十条辖区财政应配套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对上述符合扶持条件的对象进行适当补贴。
第二十一条各辖市可结合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附:创业专项资金审核、审批程序。
初始创业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市区户籍,20__年1月1日起领取营业执照初始创业、稳定经营在6个月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毕业2年内)、被征地农民、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复转军人以及残疾人等人员。
二、补贴标准
一次性给予1000元初始创业补贴
三、申报程序
1.申请。符合上述条件的各类创业人员向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创业服务站申请,并携带以下相关材料: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须提供学历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副本)、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的原件及复印件,填写《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请表》。
2.审核发放。社区(村)创业服务站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的资格、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符合条件的在《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请表》上签章,于每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街道(镇)创业服务所;街道(镇)创业服务所复审后于每月15日前报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核实、汇总,于每月20日前将《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请表》、《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领花名册》报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抽查、复核无误后,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审核。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批,将补贴资金划转到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专户,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打印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
3.申报审批截止期限为20__年12月31日。
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请表
姓名性别
文化程度
就业失业登记证号
联系电话
户籍地址
经营地址
经营实体名称
营业执照号码
开办时间
人员类别
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
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
农村劳动力复转军人残疾人
根据镇发20__4号文一次性给予壹仟元初始创业补贴
社区(村)
创业服务站
初审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字):年月日
街道(镇)
创业服务所
复审意见
(单位盖章)
复审人(签字):年月日
区创业指导
服务中心
核实意见
(单位盖章)
核实人(签字):年月日
市创业指导
服务中心
复核意见
(单位盖章)
复核人(签字):年月日
市劳动就业
管理中心
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注:(1)此表一式两份;
(2)需提供相关材料: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提供学历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保险缴费凭据;
(3)需提供能及时联系到本人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号。
__市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补贴申领花名册
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序号姓名性别
就业失业登记
证号所属
街道(镇)
经营实体名称
经营地址
人员类别
联系电话
领款人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负责人(签字):制表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注:(1)此表一式两份;(2)人员类别:①下岗失业人员;②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③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④被征地农民;⑤返乡农民工;⑥农村劳动力;⑦复转军人;⑧残疾人。
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市区户籍,自20__年1月1日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不挑剔就业岗位的特殊就业困难人员。
二、补贴标准
一次性给予每人不超过元的创业实物补贴。
三、办理程序
1.申请。符合上述条件的特殊就业困难人员向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创业服务站申请,并携带以下相关材料: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就业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的原件及复印件和《__市特殊就业困难群体认定表》、购买生产经营性用具发票原件,填写《__市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申请表》。
2.审核发放。社区(村)创业服务站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的资格、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符合条件的在申请表上签章,于每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街道(镇)创业服务所;街道(镇)创业服务所复审后于每月15日前报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核实、汇总,于每月20日前将申请表、《__市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申领花名册》报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抽查、复核无误后,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审核。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批,将补贴资金划转到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专户,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打印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
3.申报审批截止期限为20__年12月31日。
__市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申请表
姓名性别
联系电话
《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
何时被认定为特殊就业困难群体
户籍所在地
创业项目
营业执照号码
税务登记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经营地址
补贴金额
申请人:年月日
社区(村)
创业服务站
初审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字):年月日
街道(镇)
创业服务所
复审意见
(单位盖章)
复审人(签字):年月日
区创业指导
服务中心
核实意见
(单位盖章)
核实人(签字):年月日
市创业指导
服务中心
复核意见
(单位盖章)
复核人(签字):年月日
市劳动就业
管理中心
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备注:(1)此表一式两份;(2)需提供相关材料: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就业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的原件及复印件和《__市特殊就业困难群体认定表》、购买生产经营性用具票据。(3)需提供能及时联系到本人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号。
__市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申领花名册
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就业失业登记
证号
所属
街道(镇)
经营实体名称
经营地址
联系电话
领款人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负责人(签字):制表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
个体工商户升级私营企业享受升级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市区户籍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复转军人以及残疾人等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20__年1月1日起由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与创办私营企业非同一人的不得申请升级补贴)。
二、补贴标准
一次性给予每户元的升级补贴
三、申报程序
1.申请。符合上述条件的各类创业人员向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申请,并携带以下相关材料:升级后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工商部门出具的认定证明,填写《__市个体工商户创办私营企业升级补贴申请表》。
2.审核发放。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将申请材料复核无误后,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审核。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批,将补贴资金划转到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专户后,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打印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发放补贴。
3.申报申批日期为20__年6月30日至20__年12月31日。
__市个体工商户创办私营企业升级补贴申请表
私营企业名称
联系电话
经营地址
成立日期
法定代表人
人员类别
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
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
农村劳动力复转军人残疾人
营业执照号码
税务登记证号
原个体工
商户信息
名称号码
成立日期
经营者姓名
根据镇发20__4号文一次性给予贰仟元的升级补贴
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复核意见
(单位盖章)
复核人(签字):年月日
市劳动就业
管理中心
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注:(1)此表一式两份;(2)需提供相关材料:升级后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的原件及复印件及工商部门出具的认定证明;(3)需提供能及时联系到本人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号。
市区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享受升级补贴
认定证明(存根)
经调查核实,同志于年月日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现于年月日升级创办
(企业)。
特此证明。
(单位章)
经办人:年月日
---------------------------------------------------------
市区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享受升级补贴
(来源:文秘站 )
认定证明
经调查核实,同志于年月日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注册号:。
现于年月日升级创办(企业),营业执照号:,法人代表:,经营地址:,
联系电话:。
特此证明。
经办人:(单位章)
年月日
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岗位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20__年1月1日后市区新创办的持续生产经营6个月以上的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补贴标准
每新录用1名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次性给予企业或个体工商户500元的岗位补贴。
三、申报程序
1.申请。符合上述条件的市直企业向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申请,区属企业向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申请,南山风景区管委会所属企业向南山联合社区申请,个体工商户到经营所在地的街道(镇)创业服务所申请,并携带以下相关材料: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6个月以上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凭证;录用的就业困难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录用登记备案花名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凭据。填写《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岗位补贴申请表》。
2.审核发放。市直企业由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复核。区属企业由所在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南山风景区管委会所属企业由联合社区)初审后,于每月20日前报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复核。
个体工商户由街道(镇)创业服务所初审后于每月15日报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区复审后于每月20日前报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复核。
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抽查、复核无误后,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审核。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批,将补贴资金划转到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专户,在就业困难就业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打印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
3.申报审批截止期限为20__年12月31日。
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岗位补贴申请表
用人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企业个体工商户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数
申请补贴金额
创业实体
情况简介
街道(镇)
创业服务所初审意见
(单位盖章)
初审人(签字):年月日
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复审意见
(单位盖章)
复审人(签字):年月日
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复核意见
(单位盖章)
复核人(签字):年月日
市劳动就业
管理中心
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备注:(1)此表一式两份;(2)需提供相关材料: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6个月以上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凭证;录用的就业困难人员身份证复印件、《__市就业困难群体认定表》、《就业失业登记证》、录用登记备案花名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1.“三新”企业。享受补贴的“三新”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和__目前优先发展产业范围,其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导向,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等产业。
2.高校毕业生。享受补贴的高校毕业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3)专业对口,在“三新”企业从事科研、技术等工作。
二、补贴标准
“三新”企业每吸纳一名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给予企业3000元补贴,给予大学生1000元补贴。
三、申报程序
1.企业认定
(1)认定申请。企业根据条件自行向大学生就业 主管部门申报,提交《__市区“三新”企业认定申请表》,并附以下材料:
①企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②企业简介及企业运行情况;
③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或产品先进性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
(2)部门会审。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定期召开会审会,对申报企业进行会审认定,并征求环保和安监部门意见。
“三新”企业认定当年有效,仅作为发放就业补贴的依据。
2.补贴申请
(1)补贴申请。企业自行向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提交《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就业补贴申请表》),并附以下材料:
①吸纳的高校毕业生身份证、毕业证书、《就业失业登记证》、录用登记备案、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凭据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②《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花名册》。
(2)部门审核。对认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在10个工作日内对吸纳的高校毕业生联合进行审核。
企业申请时,一并填写《__市区“三新”企业认定申请表》、《就业补贴申请表》。
3.补贴发放
1.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于部门会审后3个工作日内,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领取审核通过的《就业补贴申请表》;
2.企业领取《就业补贴申请表》后,应提前将个人补贴部分垫付给高校毕业生本人,并制作《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花名册》;
3.企业凭《就业补贴申请表》、《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花名册》到市财政局社保处领取就业补贴,市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企业。
4.由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
5.申报截止期限为20__年12月31日。
附表:1.《__市区“三新”企业认定申请表》;
2.《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表》、《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花名册》;
3.《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花名册》
表一:
__市区“三新”企业认定申请表
单位名称(盖章):编号: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产业类型
新兴产业技术领域说明
(含发展状况、阶段和规模等情况)
部门会审意见
备注:1.“产业类型”栏目填写内容为“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产业、其他”中的一种;2、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需在商务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注册。
表二:
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表
单位名称(盖章):编号: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吸纳就业人数
补贴金额
产品或服务介绍:
企业盖章:
人签字:年月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意见
(盖章)年月日
市财政部门意见
(盖章)年月日
__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花名册
单位名称(盖章):
序号姓名性别
身份证号码
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专业岗位
表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花名册
单位名称(盖章):
序号姓名性别
身份证号码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联系方式
本人签字
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申办程序
一、补贴对象
进入__市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的本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二.补贴标准
对列入计划内的见习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补贴300元。
三、申报程序
1.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被列入见习计划的人员应在一周内到户口所在地社区(村)居委会(村委会)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持《就业失业登记证》进入基地上岗见习。
2.建立《见习人员花名册》。市级见习基地应与见习人员签订《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建立《__市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人员花名册》(以下简称《见习人员花名册》)。《见习人员花名册》连同见习人员毕业证书复印件、推荐表原件及《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统一汇总。
3.办理生活补贴卡。市级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为审核通过的见习人员统一办理生活补贴卡。
4.发放生活补贴。见习期间每月5日前,市级见习基地将见习人员上月考勤情况汇总录入《见习人员花名册》,加盖公章后报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汇总,并报市级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核。市级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核合格后即可将补贴存入个人补贴卡,并由人社局相关部门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录入就业信息系统
5.申报截止期限为20__年12月31日。
附件:1.《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2.《__市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人员花名册》。
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样本)
甲方(市级见习基地):
乙方(见习人员):
为帮助乙方提升职业技能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在甲方就业见习有关事项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同意接收乙方为见习人员,见习岗位为,见习期限为个月,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
(一)按照《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见习方案,确定指导老师,在就业见习期间为乙方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通过就业见习培训切实提高乙方的职业技能;
(二)加强对乙方的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三)负责对乙方见习期间的考勤管理和考核工作,出具见习考核意见,协助发放《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格证书》;
(四)见习期内甲方原则上不得变更乙方的见习岗位,如因特殊情况需变更的,应由甲、乙双方协商后以书面形式确定;
(五)乙方见习合格后,甲方应协助安排、推荐就业;
(六)见习期间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批同意后,甲方可与乙方中止见习协议:
1.无故旷工连续3天或累计旷工5天以上的;
2.严重违反甲方有关规章制度,不遵守见习纪律且教育无效的;
3.有主观重大过失给甲方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严格遵守《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和甲方有关规章制度;
(二)服从甲方的管理,主动接受指导老师的见习指导与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三)经考核合格,可获得《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格证书》,作为用人单位优先聘(录)用见习合格人员的依据。
(四)见习期间,乙方应保护甲方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五)见习期间,乙方因病或已落实工作等原因不能在甲方继续从事见习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相关证明,经与甲方协商,并报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批同意后可以中止见习协议,不再享受见习人员待遇。
(六)见习期间,甲方违反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乙方造成严重伤害的,乙方有权报请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协调处理,情形严重的,可报请__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批准,中止见习协议。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由甲方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协调处理。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由甲方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鉴证,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留存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签章)
年月日
__市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人员花名册
市级见习基地(公章):
编号
见习基地名称
见习岗位
姓名性别
身份证号码
就业失业登记证号码
是否是特困或低保家庭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学历专业手机
进入基地时间
离开基地时间
出勤情况(天)
篇3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强化财政管理职能,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除财政正常经费以外,由财政部门、上级部门拨入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行筹集具有特定用途,要求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包括:
(一)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农村水利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民族发展资金、民政抚恤救济资金、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资金、育林基金、退耕还林资金、教育公检法司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交通专项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防洪保安资金、各种突发事件拨入的专款等。
(二)财政统借统还的世界银行贷款、国债转贷资金、专业银行贷款。
(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拨入、捐助的专项款物。
(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筹集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省、市下达的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所有专项资金,适用于全县具有财政专项资金收支行为的所有部门、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条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正、科学、高效;
(二)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择优安排;
(三)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四)绩效评价,跟踪问效,责任追究。
第二章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
第五条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六条县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各乡镇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是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
第七条项目单位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要依据有关规定编报项目资料。凡申报的建设性工程项目,要附有投资概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相关内容的可行性论证报告;非建设性项目按照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
第八条申报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解决资金的项目,由项目主管单位、财政局和项目相关单位联审,再报请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申请本级财政追加专项资金的,报请县政府批准。
第三章财政专项资金审批程序
第九条上级下达的按人、按月或按季核拨的专项资金,由项目单位纳入专户管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民政抚恤救济资金、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资金、育林基金、退耕还林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及县本级预算安排的明确到单位的专项资金,先由项目单位会同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到项目单位,再由财政部门分次核拨,同时报县政府备案。
第十条上级下达到项目(单位)的专项资金,由项目单位征收并纳入专户管理的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农村水利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发展资金、教育公检法司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交通专项资金、防洪保安资金、各种突发事件拨入的专款等),以及县本级预算安排的未明确到单位的专项资金,先由项目单位会同财政部门提出计划,再报请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审批后,由财政部门分次核拨。
第十一条上级下达未明确到单位的专项资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直接拨入、捐助的专项资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筹的专项资金,报请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核拨。
第十二条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下达到项目单位。
第十三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筹的专项资金,由部门单位提出方案,报请县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备案下达到项目单位。
第十四条审批需提供的材料
申请拨付专项资金时申请单位应按要求填报专项资金申请拨款单。
(一)属项目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要提供工程项目立项批准文件、经政府批准的工程预算书、施工合同书、招投标书、资金来源依据等文件资料的复印件;
(二)属疾病防治、救灾、救济方面的专项资金,要提供病情、灾情报告或政府的相关文件或上级财政部门的文件;
(三)属业务经费补助方面的专项资金,要提供业务经费具体安排意见和拨付依据。
(四)属其它方面的专项资金,要依据其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分别提供可靠的拨款依据。
第四章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标准
第十五条属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在项目开工时,先预拨工程投资的30%,作为启动资金;工程过半,经财政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检查验收,符合技术质量要求,财政部门拨付工程投资的40%;竣工后,经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初验合格后,拨付投资的20%;工程交付使用一年之后,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复查,如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县财政将10%保证金转做维修费,并按合同条款进行相应的处置;
第十六条属疾病防治、救灾、救济专项资金的,依据病情、灾情情况,原则上按实际需要拨付,特殊情况可一次性拨付到位;
第十七条属其他方面专项资金的,依据其实际需要和财政资金调度情况,据实拨付。
第五章财政专项资金报账程序
第十八条财政专项资金除县财政实行“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资金外,其他项目资金实行县直主管部门单位“报账制”。即:县直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负责实施的项目,归口到县直主管部门单位财务机构报账,县直主管部门在县财政支付中心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专户的,在支付中心报账,要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财政专项资金的报账程序为:
项目实施报账凭据—项目单位和责任人审核签章—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财务人员—项目主管部门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乡镇政府分管财政的负责人审批—依据审批的报账凭据报账。
第十九条对下列情况,县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不予报账。
(一)按照资金计划分配指标超额支出的。
(二)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文件和报账凭证的。
(三)项目单位及责任人没有审签的。
(四)虚报项目、套取专项资金的。
(五)支出票据不规范的。
(六)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截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的。
(七)不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程序办理的。
(八)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支出的。
第六章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为提高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县财政部门要积极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积极参与项目的调查、论证,熟悉项目情况,做到全程监督。县财政部门首拨项目资金前,要掌握项目施工合同详情,到项目现场了解情况。项目专项资金拨付60%—70%时,县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到项目现场了解施工进度,检查财务支出情况,并提供跟踪监督报告。工程项目完工时,财政部门要及时参与项目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第二十一条县审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县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乡镇政府凡涉及专项资金的,都要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属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要准备好立项依据、招投标文书、施工合同书、施工方财务资料等。有关部门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事前建档管理、事中跟踪问效、事后审计监督。
第二十二条各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对管辖范围内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于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全县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财政专项资金损失浪费的部门和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当中擅自变更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以及因工作失职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于挪用救灾防灾、扶贫、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等专项资金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四条对于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其责任人的行政处分,由执行检查部门提出建议,报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违法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4
一、财政改革做法及成效
按照“预算县镇共编、资金集中支付、财务分级核算、政府统一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理清乡镇财权、事权,明确乡镇的收支范围和超收分成比例,极大地提高了各镇培植税收财源和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实施综合预算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增收节支,全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深化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机制
一是实施预算县镇共编。坚持“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原则,合理界定县镇两级事权、财权和收支范围,将县、镇两级财政的收支情况纳入总体预算,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实施预算县镇共编。
二是实施镇级会计集中核算。建立镇级财政单一账户体系,注销镇级部门银行账户,把部门资金归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收统支,镇级财政资金结余全额在会计核算中心。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镇级所有支出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支付,实行支付直达,对项目资金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审批额拨付给业主;对业务支出,按实际发生额拨付给供应商;对部门开支实行报账制。
三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健全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非税收入全额缴入收付中心,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由国库统收统支,实现资金收支直达,增强全县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调节资金余缺的调度能力。
四是强化税收征管。建立了县、镇两级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制定了协税护税奖惩激励机制,与各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签订协税护税协议,加强涉税项目的信息沟通衔接,严格实行先证后税,全面建立协税护税网络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税收征管的执法力度,堵塞税收征管流失漏洞,严禁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
(二)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支出体系
一是保障社会公共需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服务服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1—9月,财政共安排各项公共支出达2733万元,增长25.5%;累计完成教科文卫事业支出9551万元,社会保障支出3213万元,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支出142万元,切实加大公共支出力度。同时,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逐步提标扩面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支持“三农”建设。1—9月,累计投入农业发展资金65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71.05%,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万元,增长100%。“三农”资金投放坚持“五个倾斜”:即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科技和农业教育倾斜,向农业产业化尤其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扶贫攻坚项目倾斜,向农村生态建设倾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是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1—9月,工业项目扶持资金支出1646万元;工业港建设支出107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支出2507万元;重点镇建设支出743万元;“三农”支出5851万元。以上五项共计投入118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四是努力化解镇级债务。不断强化“减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减债目标责任制和债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经营国有资产还债、争取银行积累还债、经营城镇还债、镇级超收分成还债、依法追偿债务还债等措施,努力化解镇级债务。1—9月,全县财政安排资金化解镇级债务650万元。
(三)加强村组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村组财务管理水平
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在全市率先进行了村组会计核算改革试点,全县14个镇均组建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中心”内设村、组核算专柜,并全面实行村、组会计委派制度,由县财政局、农发局按程序选拔、委派会计,专职从事村组财务管理,取消村会计和出纳,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村社两级一律使用《*村社集体经济专用收据》,实行钱、账分开管理,村社各项资金交由专职出纳管理,任何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集体资金,不得以收抵支、坐收坐支,不得隐瞒收入,不得公款私存私放。同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各村组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代表群众审查收支凭据,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村组财务管理公开、透明,有关村社财务问题的上访案件明显减少,干群关系得到缓和,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首先对县级机关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造册、建档(下一步将国资统一管理工作延伸到各镇),并全部移交县国资办。国资办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向所占用机关出具授权管理书,实行授权管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委托经营。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司力量,对全县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了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城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目前国司已融资6000万元,在国家开发银行获取授信贷款2亿元,主要用于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城市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几点体会
财政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收节支,提高财政的保障水平,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不断创新理财观念,充分利用财税杠杆,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同时,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着力加强财源建设。要管财,首先要聚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和粘合作用,实现以财生财,壮大税收财源。一是抓招商引资促新增财源。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以经营性土地预期收益抵押采取BT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工业集中发展区载体建设,并实行财政先期投入解决项目拆建安置问题,筑巢引凤,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实现全方位、多渠道招商。1—9月,全县共引进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147个,实际到位资金28.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8.8亿元。二是抓企业扶持促主体财源。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以及对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技改投入和政府贴息贷款支持,服务扶持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4家,其中有22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全年有34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新增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5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一直保持37%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依然是我县财税收入的主体。三是抓城市经营促即期财源。严格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区现有闲置、可置换土地进行统一征用,建立土地储备库,以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快城镇建设步伐。1—9月,全县共出让土地111宗,面积为1981亩,实现土地收入46074.83万元,实现土地收益34118.4万元。建安房地产企业实现税收14718万元,占地税收入总量的66.04%,同比增长81.79%,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达99.61%,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篇5
一、2008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社保工作会议制定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围绕非公经济参保扩面等重点工作,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本意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准确核定缴费工资基数,为地税部门及时提供征缴计划书的同时,协助其抓好征缴清欠工作。2008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收入合计2611.75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109.59万元,利息收入83.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17.00万元,转移收入1.76万元,清收欠费217.00万元);征收当年保险费1608.94万元(其中自谋职业人员缴费270.00万元),征缴率为计划数1820.35万元的99.87%,共支出基本养老金1940.06万元,年末累计基金结余4549.34万元;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共支出工伤基金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应征收生育保险费71.91万元,实际征收69.3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96.38%,共支出生育保险基金22.1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生育基金129.40万元;征缴农保基金161.83万元,支出7.15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农保基金826.73万元。
(二)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69户单位进行了养老保险登记,有参保职工7699人,实际参保5250人,其中: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1146人,新扩面361人,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60人扩面任务的138.85%,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帐户的管理,认真清理和核实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做到了规范管理,个人帐户管理合格率达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130户14353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602人,为任务数8878人的108.15%),其中高风险企业72户10321人,新扩面2073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有58户4032人,其中新扩面827人,完成扩面计划数320人的258.43%;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8569人,其中新扩面456人,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450人的扩面计划的101.3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渠道,壮大了社保基金。
(三)参保人员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共为1146名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及断保人员接续了社保关系,从而走出了“这边进、那边出”的怪圈。
(四)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按时足额。我们与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就近方便,一分不差地领到养老金。共发放1518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55万元;发放189名“先养后退”人员退养生活费223.06万元;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从未发生过拖欠现象。另外,按上级有关政策,完成了企业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及时调整了养老金标准。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深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认真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为维护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严肃性,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稽核,共对30户参保单位2700名职工的缴费情况进行了核查,稽核面达43.48%,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稽核任务。
(六)各项基础工作扎实。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认真执行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与财政、税务、银行等单位密切配合,共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保证每笔基金都能及时入帐、转储及支付。同时配合审计部门对经办的各项保险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二是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不断规范。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县应进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1819人(含“先养后退”人员189人,市属企业退休人员111人),实际进入1819人,社区管理率达100%;社会化管理率达100%。组织县城5个社区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敬老节文艺演出活动,开展了其它社管服务工作。
(七)出台了《××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并进行了广泛宣传,且做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二、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县的工伤保险工作,在省厅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局以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加大工伤保险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从《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了工伤保险工作。按照《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及《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县与煤炭、安全等部门密切配合,于2005年对矿山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工伤保险条例》做了大力宣传,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了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工作,当年就有50户煤矿2781人纳入了工伤保险范围。至2008年底,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58户8248人,当年征缴工伤保险基金301.90万元,支出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以下是我县2006年至2008年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相关数据统计表:(附后)
从参保情况看:2007参保人数是2006年的260%,基金收入是2006年的318%;2008年参保人数是2007年的114%,基金收入是2007年的131%。可以看出,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也增大了工伤基金的总量,保障了全县参保单位职工工伤、工亡及遗属待遇的正常发放。
从工伤情况看:2007年工伤是2006年的325%,工亡是2006年的4倍,遗嘱人数也是2006年的4倍,基金支出是2006年的160%;2008年工伤是2007年的264%,工亡是2007年的150%,遗嘱人数是2007年的125%,基金支出是2007年的179%。
从就医情况看:2007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6年的51%,人均医疗费是2006年的61.6%;2008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7年的107%,人均医疗费是2007年的72.4%。可以看出,工伤人数逐年成倍增加,人均报销数额逐年减少,说明他们参加工伤保险后,大小工伤都进入,轻工伤数额增多。从基金运行情况看,基本达到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要求,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业务操作规范,财务核算准确,待遇支付符合规定,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创造良好氛围。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随着参保企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工伤保险工作认识也逐步提高了,具体做法是:我们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入手,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来抓,为促进此项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交纳工伤保险“不划算”的思想,组织人员上门做矿主的工作,从工伤无过错赔付到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进行宣传,逐步使业主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逐步使职工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是平安致富的必经之路。三是帮助企业算大账、算长远账,用贴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使企业业主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效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政策,严格程序,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待遇。
一是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成立了工伤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受理工伤职工的申报和调查核实、因工受伤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在事故处理中,一方面对企业申报工伤事故进行规范,要求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书面或电话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填写相关表册和报送有关材料;另一方面,对申报的工伤事故,尽可能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做好勘验调查,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使工伤认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严格程序,按时支付工伤待遇。参统企业在报送工伤事故报告时,由企业把相关情况报社保经办机构备案,在工伤认定结论未下达前,先由参统企业垫付医疗费用,待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由参统企业持相关证明到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费用;对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还需继续住院治疗的,由社保经办机构出具垫费证明,由协议医院垫支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医疗终结职工出院后,由社保经办机构与协议医院结算相关费用。对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等级的,严格按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月伤残津贴等待遇。2008年,支付工伤待遇人数为139人,共支付工伤医疗费107.05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1.14万元、工亡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3.21万元,保障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生产生活。
(三)慎重运作,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为了规范工伤保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一是按照行业风险确定费率,下达收缴计划,2008年,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进一步壮大了基金结存总量;二是将企业缴费高低与其工伤事故状况联系起来,把缴费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对安全生产连续无事故的企业,调整缴费比率,实行浮动费率;三是以工伤保险促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降低保险费用的支出。四是严把工伤认定关口,接到工伤报案后,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医院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2008年共查处虚报、冒名顶替等欺诈案件起,从入口上严格把关,避免非工伤原因导致基金支出的风险。五是严格工伤基金管理,严把基金支付关。加大社会保险稽查力度,严格核定待遇,对每一个报销凭据严格按工伤药品目录认真审核,规范工伤事故支付待遇程序。六是在审批工伤事故赔偿待遇方面,采取了经办人审核,财务复核,中心负责人审批等多项监督制度,确保了基金安全运行。七是加强社会保险监督工作,为工伤基金安全完整提供保障。成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开展反欺诈工作,严厉打击少报漏报、隐瞒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四)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建立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工伤保险的健康发展,我们着手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工伤预防机制。由企业工资与基金监督股牵头,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对企业的安全预防工作,对参保企业工伤预防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安全教育,组织企业对从事工伤保险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二是制定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要求参保的企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工伤预防方面制定专门的措施。三是认真规范工伤协议医院履行协议工作。我县确定了3家医院作为工伤协议医院,要求医院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对工伤职工进行医治,在有效保证基金安全的同时,由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
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中心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了工伤保险扩面任务的落实,并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实施办法,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重点人群和高风险行业、跨地区生产及流动性较大的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一是注重形成合力抓工伤保险任务的落实,认真落实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文件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二是建立工伤保险扩面综合协调机制。在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我县明确社保经办机构为落实扩面任务的主办单位的同时,还要求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全力配合,携手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区别情况,分类施治。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采取“找领导与领导找”的办法,即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途径“找领导”汇报工伤保险的政策,再请领导帮助找民营企业老板,动员其参保,通过“找领导与领导找”这一针对性办法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参保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任务还十分艰巨。由于我县民营化进程不断推进,民营企业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服务行业分布广、规模小、用工少、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实际情况给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转变《工伤保险条例》的重工伤预防、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在1—4级工伤待遇方面,由于缴费工资的不同,导致了同一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待遇差别过大。
(二)对协议医院的监管困难。一是社保中心没有配备从医专业的工作人员,现经办人员仅对所提供医院住院资料中的用药范围是否符合药品目录范围进行审核,而对医院施治的合理性则无法判定,这一环节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工伤基金的流失。二是对本县工伤协议医院监管方便,而允许工伤职工转外地工伤协议医院治疗,对外地工伤协议医院的施治过程由于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掌握,这也可能是工伤基金流失的另一个原因。
(三)工伤保险扩面难。我县的合法个体煤矿、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用工不规范,加之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全县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任重道远,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继续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二)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减少支出差额,降低风险。一是对原历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实行定期缴纳,到期不予缴纳的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强制执行;二是与改制重组的企业签订续缴社会保险协议,使社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对原未参加统筹的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统筹,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强制督促参保,进一步扩大保险统筹覆盖面。
篇6
[关键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定位;方向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为公众服务的又一创新形式,它是政府对以往公共服务形式的一种颠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推动政府构建、兑现公共服务均衡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也累积了一部分经验。与此同时,因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起步较晚,并因为体制、理念等尚未成熟,依然存有一定的问题。伴随各级地方政府持续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讨论的焦点。
一、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简述
伴随我国的公共服务体制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群众对健全的社保制度、公正的福利待遇以及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地方行政事件的最高机构,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些年来,中国各层地方政府力图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来满足群众的需要,而其牵涉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不但牵涉到公共卫生服务、养老院的建立、教育和小区服务等行业的服务,并且其发展态势显现出细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类创新的公共服务模式,而怎样健全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又如何落实惠民政策,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
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当前中国对其定义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然而,大部分专家较为认可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定义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类“政府投资、定向购买、协约管控、评价实现”的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模式。深入地讲,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为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透过财政性资金的转化缴付模式,将以往的政府供给的公共服务或商品,透过招标和投标,订立购买协约等方式,将一些公共服务委托给第三方来供应;政府依据第三方供应公共服务的效率来缴付一部分资金。目前,理论界认可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若干因素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托付主体是政府,受托付者即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人是各类社会机构或公司,包括盈利性机构和非盈利性机构;托付者与被托付者透过订立协约,由政府出资,社会机构供应服务;但是,政府会依据特定的准则对社会机构供应服务的效率实施考评。
三、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位和方向探讨
(一)改变政府职能,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
因为遭受计划经济的左右,中国以往的公共商品和服务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的。这不但费时耗力,且实际功能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还会致使地方政府组织结构趋于复杂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财政资本的流通速度减缓。而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兑现公共服务均衡化承诺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应应多元化,而透过政府购置公共服务的模式是对以往老旧模式的一种颠覆,它充满了蓬勃的张力。在购置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创新了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交给它类的社会机构来实现。这样,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方式显得不再单一。政府对策略的订立、供应机构的约束、供应的监督应做到位,监督社会机构依照群众的需要供应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应打造一个合理的买方和卖方环境,这也需要地方政府更加准确地进行自身的功能定位,如此才能规避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力度松懈、制度约束不力等状况。而强化和创新社会管控,是我国新时代处理社会冲突、预防社会风险而形成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形式的重大变革。社会管控是政府和社会机构,为推动社会正常运转、为满足社会群众深层次的需要、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生活舒适度而展开的约束、服务的过程。强化和创新社会管控措施必须让社会机构参加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来,保证供应公共服务的效率。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透过筛选体制吸引社会机构为群众供应公共服务。
(二)加强供应、扩大购买范畴
1.打造政府购买的科学供应体制。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时效性。然而伴随群众与日俱增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政府在服务的供应商、购买服务的程序上、拨付资金的利用上都应打造科学的体制――一项科学的体制不但能为群众谋福利,并且能规避政府消耗过多的资源和财力。在服务供应体制上,因为中国还处在起步时期,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所以,在推动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政府应将与公众平日生活有紧密联系、社会机构能力范畴内的、同时能减少政府资金消耗的资源当成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资源;此外,激励社会机构编制购买预案,政府实行再购买;在体制供应上,因为公共服务购买的法律约束力还太小,因此应订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使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财务供应上,应将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归人政府财政预算中,合理利用资金,提升资金使用的质量;同时,应调整策略支持社会机构,使社会机构筹措资金的能力增强,为公共服务项目提供财力支撑。
2.扩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畴。近些年来,中国各层次的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一些心得,然而因为遭受传统理念的冲击和客观因素的约束,当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只在很小的范畴内实行,购买的范畴和规模无法满足群众的需要。所以,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扩充范畴。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地方政府应引进市场竞争体制,确保所挑选的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的社会机构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而目前,大多数的公共服务所牵涉的范畴都较为宽泛,不但包含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等行业,还包括小区服务、公共卫生、就业咨询、社会保障等等。我国香港的社会机构拥有较强的实力,大多数的社会公共服务都由社会来供应,服务的项目覆盖面较广,例如:婚姻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士复原服务,这部分社会机构对满足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处在尝试时期,试运行也只是小范畴、单行业的尝试,还无法完全满足群众与日俱增的需求。而伴随社会的进步,这类公共服务需要的供需冲突也渐渐凸显,所以,以公共服务的商品性质和中国公共服务供应的状况,地方政府应持续拓展购买范畴。地方政府应先从小区服务、诊疗卫生、教育等与群众联系紧密的行业着手,透过经验的累积,拓展购买公共服务的范畴。透过持续拓展购买范畴,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三)抵制无序竞争,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1.完善信用系统,公平招标和投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开化的,必须有公平竞争的市场作为依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透过招标和投标的方式来挑选优质的社会机构来承包公共服务建设的。招标和投标体制作为当今时代至为关键的交易模式,其需要有序的市场竞争予以支持,而且招标和投标活动已转变为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然而无序招投标、招投标作假、招投标舞弊、中标后分包、转包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该类现象的生成,其根源是社会信用系统不完善。所以,笔者认为除了健全体制外,应健全社会信用系统。第一,应订立信用考评管控体制,将社会机构的资信能力当成资质检查、招投标考查以及最终中标的关键凭据,重建社会信用考评体制;第二,要建设合乎规范的信用考评系统,以社会机构供应的商品和公共服务效率为考查凭据,将市场管控和现场管控相融合,并加强与工商、税负、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并展开信用考评,构成全方位、完备的社会机构信用系统。
2.约束市场行为,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要规避市场的无序竞争。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使市场的无序竞争无处遁形,倡导公平竞争,并让社会机构参加到公共服务资源的建设中来。透过有序的竞争,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的质量。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左右,我国的社会机构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企业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极易形成实力较强的企业的“一言堂”现象,而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如此才能保障公共服务建设的效率。当前,很多社会机构的实力不足,新晋的社会企业与龙头企业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如果缺少政府的支撑,新晋社会企业很难立足于市场。所以,地方政府偏向于支持这部分社会组织,打造多样性的市场结构,才能保证购买的公共服务能够服务于民,并为人民谋福利。
篇7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信息运用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44-02
一、人事档案信息是了解员工的直接材料
档案记载着一个人成长的轨迹,记载着身份、党团组织关系、学历、经历、职称、政审情况以及人才能力、性格、工作作风、思想政治表现等许多情况,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个人找工作、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都需要档案“说话”,它的作用不可被取代,如果没有档案,单位和个人的权益都无从得以保障!
(一)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
人事档案是企业了解员工信息的直接途径。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企业通过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轨迹,可全面、准确地了解员工,总结经验教训,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举能,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在人事档案中一般会显示员工的免冠照片,企业可以通过照片直观地看到员工的相貌气质,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给员工安排岗位提供依据。相貌气质清丽温婉的女员工可以安排在前台接待或秘书的岗位,既能体现出企业的良好形象,又能使员工的外貌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外表和蔼、有亲和力的员工,可以被安排在售后服务部门。一般需要售后服务的客户心情都相对急躁,有亲和力,性格温和的员工能促使客户心情舒缓,情绪冷静。合理、高效的员工职业安排可以促进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虽然企业用人不能以貌取人,但是在初级用人阶段,这也是企业的选择之一。在员工的基本信息中一般还会有年龄和婚姻状况的信息显示,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婚姻状况为员工安排具体工作。例如,已婚,并且孩子年龄较小的员工,企业可能会选择安排尽量少出差或者不出差的工作;对于富有活力,尚未结婚的年轻员工,企业可能给他们安排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员工的基本信息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为人员安排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二)人事档案的潜在信息
在人事档案信息中,员工的工作经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源。员工曾经的交际圈将可能会给现在的工作带来一些有利的因素。所谓的人脉关系就成为人事档案信息中的潜在信息,同时也是员工给企业提供的隐形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依据员工曾经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以及工作成绩为员工安排适合的岗位和提供发展空间。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员工潜在的信息应该比基本的、直观的信息更受重视。潜在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员工尚待挖掘的资源。企业应该利用员工所有的资源,无论智力资源、体力资源还是人脉资源。[1]在资源共享的时代里,广阔的朋友圈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意外的商机,使企业在竞争中也能处于不败之地。此外,人事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对员工的人事信息进行合理的保密存储,不要未经本人许可随意透露员工的个人信息,以免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二、人事档案信息为员工合理调配提供可靠信息
(一)人事档案信息为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内容提供参考
人事档案信息将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合理安排员工岗位提供可靠的信息。在现代企业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而现今,城市间人口流动量大,工作更换频率,许多人一年之内就换了几个工作。人们的工作观念已经不像多年之前,寻找“铁饭碗”“终身制”的职业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寻找薪资福利待遇更丰厚的职业和企业。年轻人虽然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但是有朝气,有热情,更倾向于寻找发展潜力大的职业和能为自己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的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应该查阅员工档案中的思想言行、业务水平、个人素质、历史情况等原始材料,结合工作意向,薪资要求等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把真正能为企业服务,能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发掘出来,并高效地利用起来。
(二)人事档案信息是员工晋升、裁撤的重要参考
人事档案信息常常会记录着员工的各项工作成绩。在用人过程中对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都会汇总归入本人档案,因此,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晋级、考核时,都会经常使用档案,考察其德、能、勤、绩等情况,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的情况,为人力资源的正确选拔和配置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在经济出现危机时,很有可能遭受打击甚至是重创。此时,企业为了减轻经济压力以保存实力,必然会选择裁员,那么人事档案中的相关信息就会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裁员活动提供参考。工作成绩不突出,工作能力相对薄弱,人际交往欠佳的员工都可能成为裁撤对象。这些对企业参与下一轮竞争工作帮助甚微的员工被裁撤,也是企业内部整顿的一部分,为企业今后立足,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在人事档案显示中,工作成绩突出,有上进心,有合作精神、富于创造力,敢于迎接挑战的员工,自然会被发掘、重用,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人事档案是记录员工成长历程的重要信息库,是人事管理部门为人员发展制定方向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员工今后选择职业的参考之一,也是企业定位员工和员工寻找自我认同的重要资料。[2]
三、人事档案信息为社会保障情况提供参考资料
(一)人事档案信息为国家提供劳动保险情况
人事档案信息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选拔、任用人员的依据,同时也是国家各项事业统计、调查的依据。中国正处于社会全面改革时期,面对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性强等社会现状,相对准确的人事管理档案将为国家的人口统计、升学率、就业情况、生育情况以及子女教育等情况的了解、掌握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建立相对公平、完善的劳动保险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科学、合理的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也要依据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统计、核算。人事档案信息对员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证明。在人事档案中包含了员工工资金额,个人收入缴税情况以及各种保险的缴费情况,是员工各种社会信息的集合体。[3]国家相关部门将根据企业职工的各项社会信息制定并兼顾全社会劳动者利益的劳动保障机制和劳动保险体制,为劳动者日后的养老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人事档案信息为国家提供医疗保险情况
人事档案信息中除了劳动保险信息之外,另一项重要信息就是医疗保险信息。中国现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在献计献策,希望尽快尽早解决这个关乎全国人民就医看病难的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可以为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员工的医疗保险缴纳信息作为医保制度建设的参考资料。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更合理、更有利于企业职工的医保制度。人事档案中的各项信息都有助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更具普遍性、广泛性。在人事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尽量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不仅是对企业发展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更是对国家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负责。人事档案信息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为企业员工和国家提供更多更具体的人事信息。
四、结语
人事档案信息具有其特殊性,其中包含了众多详细的个人信息,是对一个职工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生活状态和工作成绩的原始记录,不仅是职工享受各种社会待遇的凭据,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职工接续保险、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更可以用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任用、晋升、裁撤等诸多方面,也可用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为国家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人事档案信息不仅是个人的信息汇总,也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特点。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妥善保管,不要随意存放,造成泄露、丢失等不良后果。人事档案是个人重要的信息资料,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并把人事档案信息用于正途,为企业、员工和国家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孙旭东,朱玉玲.浅谈自传在干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3(5).
篇8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410,完成年目标3000人的 113.6 %;实现新增转移就业收入 5867.57万元,完成年目标4000万元的 146.68 %;组织技能培训943人,完成年目标任务905人的104.2%,创业培训105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人的100%;举办了“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6场现场招聘会;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累计提供寻甸县就业岗位 15531 个,累计转移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 1550人,完成目标任务1400人的 110.7%,其中建档立卡 1310人,完成目标任务1120的116.96%。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动态更新。
为进一步真实准确的掌握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为及时调查了解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情况,紧急召集全区58名农民信息员加入微信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调查,在人员无法入户调查情况下,以 “手机APP”、电话、QQ邮件等方式,对辖区返乡务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并每日及时通报进度,按照省市级要求,于3月底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5月28日,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核实跟新农村劳动力力资源实名制数据库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西山区再次组织58名农民就业信息员及各街道办事处农促就业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的核查、修改、更新,确保6月30日全面完成《云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子系统》全库人员信息核实更新。
(二)应对疫情,创新招聘模式,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服务。
西山区原计划于2020年1月上旬至3月中旬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1月14日西山区就业局在西山区海口街道举办了2020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有10家辖区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400余个,当天进场求职共计1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人,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多份。
疫情发生后,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大力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依托农民信息员微信推送“就业彩云南”、“昆明智慧就业”“西山人社”等信息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渠道加大用工岗位的推送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同时以微信方式西山区复工企业急需的一些招聘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线上查询就业岗位,了解创业政策,电话咨询完成就业招聘。将企业复工和农民工就业连接起来,不间断提供就业服务。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共岗位信息12848条,点击次数超过560次,预计为200人提供了线上推荐服务。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促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组织适合于一类项目的群众参加培训,根据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如育婴员、美容师、茶艺师、保健按摩师等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培训专业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把老百姓需要的培训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送培上门把培训效果和致富增收紧密连续在一起,发挥培训的指导作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截止2020年12月15日,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943人。
(四)大力开展区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乡村振兴,按照《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西山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人社通〔2019〕31号)文件,西山区开展区级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示范村、创业之星的创建。年初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项目申报、现场调研,对昆明耙齿山农业创业园、昆明黑箐水果种植创业园、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农业创业示范村、团结的两名创业之星五个申报项目进行创建。在创建过程中积极给予创建项目业务指导,开展了创业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组织导师帮扶等活动,9月9日至10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深入到五个创建项目场地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按照评审流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核实原始凭据、实地勘查种植项目,逐一对创业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
海口街道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进行创业示范村的建设,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环境良好,社区牵头成立了三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协会,10名村干部9人带头创业,以草莓等果蔬种植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总户数369户,创业户数120户,创业人数230人,带动就业人数460人,村民创业热情高涨,带动经济效益效果明显;云南耙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果林种植为主,农林业为载体的观光体验型的农业创业园,种植面积1000多亩,建成400余亩的樱桃园、200亩的李园、400亩桃园,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60多人就业,对周边经济带动较大;昆明黑箐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苹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达150亩,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53人就业,具有良好的创业示范带头作用。两名创业之星--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法人孙成都,创建的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蔬菜种子生产及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286多人,年营业收入达390多万元.累计培训800多名周边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业绩非常显著。昆明市山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严芝,是蔡家社区的农户创业带头人,承包1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魔芋,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每年创造经济价值100多万元,带动创业就业成效显著。经评审,最终得出全部考核为合格的评审意见,圆满完成了这次创建项目评审。按照文件精神分别为五个创建项目落实了一次性补助,这些创业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西山区乡村振兴。
(五)举办6场现场招聘会,加大对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一直是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19日上午,西山区就业局组织云安会都、中石油,一心堂药业等8家企业,携带客房服务、辅警、卫生保洁、机电操作等732个就业岗位,到寻甸县甸沙乡召开现场招聘会。当天甸沙乡组织“三下乡”活动,组织了约15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活动和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共11人,取得良好的招聘效果。
后来疫情爆发,西山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也暂停了对寻甸县的现场招聘活动,先后分三次,提供寻甸县5711个岗位信息,通过寻甸县农民信息员工作群岗位信息,以微信联系方式开展转移就业人员和岗位的匹配,疫情期间不间断提供岗位推荐服务。2020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辖区7家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赶到功山镇,利用赶集的时机开展了现场招聘,招聘会现场提供了1210个岗位,为几十位老乡进行了岗位推荐,达成意向约11人。3月25日,西山区再次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寻甸羊街,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当天达成意向8人。4月3日,西山区再次组织辖区八家用工企业,携4780个岗位信息深入到寻甸县先锋镇举办现场招聘会。当天的招聘会得到市级的高度重视,市就业局万正文局长、谢承先副书记亲自参与并做了动员讲话,进场参加招聘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近500多人,初步达成意向23人。4月21日,西山区组织辖区13家用工企业,携1252个岗位,深入到寻甸县倘甸镇举办精准帮扶、沪滇劳务协作暨易地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招聘活动共吸引当地群众400余人参会,初步达成意向21人。
(六)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把帮扶工作下沉到被援助各乡镇社区。为充分发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优势资源,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山区制定奖励措施,拿出扶持资金,对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给予职业介绍补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领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厚致百盈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寻甸县就业局的帮助下,与功山镇的16位农民信息员及劳务经济人进行了座谈,并与之签订劳务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办法,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及昆明主城区现实有组织输出。4月3日,再次组织西山区另一个合作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玄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深入寻甸县先锋镇,与乡镇分管领导和9名农民就业信息员进行座谈,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化转移输出。
(七)继续在寻甸县贫困村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特殊困难就业人员。
继续做好寻甸县部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转移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2020年西山区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在寻甸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220人,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
篇9
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生育和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参加生育保险,为其职工、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三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管理工作。
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育保险的其他有关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理生育保险业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保证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兑现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章生育保险基金
第五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二)生育保险基金利息;(三)延迟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生育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0.7%。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但超过0.7%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不得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0.4%,从统筹地区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中划拨,未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由同级财政负担。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与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
第八条生育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一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生育保险。
第九条生育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一)女职工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二)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三)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四)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按规定享受的奖励费中的部分费用。
第十条生育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生育保险基金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和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在下列休假时间内,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休假为90天;难产的,增加休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休假15天;晚育的,增加休假30天。(二)女职工怀孕8周以下(含8周)中止妊娠的,休假21天;怀孕8周以上16周以下(含16周)中止妊娠的,休假30天;怀孕16周以上28周以下(含28周)中止妊娠的,休假42天;怀孕28周以上中止妊娠的,休假90天。
生育津贴标准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照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不享受生育津贴,休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
第十三条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所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生育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女职工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或者休假期间治疗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对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医疗费用制定具体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
第十四条职工实施下列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一)实施长效节育手术的;(二)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三)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实施长效节育手术后,又实施复通手术的;(四)中止妊娠的,但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止妊娠的除外。
因施行前款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引起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由施术单位承担。
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胚胎移植的医疗费用,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或者实施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对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制定具体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
第十五条对符合《吉林省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实施意见》规定的奖励对象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应享受的一次性*0元的奖励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500元。
第十六条男职工的配偶无工作单位,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男职工所在统筹地区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定额补贴标准的50%,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四章生育保险管理
第十七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实行定点医疗管理。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应当到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就医。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之外的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八条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的范围,按照国家、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超出范围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九条女职工领取生育津贴,应当到所在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并提交所在统筹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和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或者孕妇流产的医学证明。
第二十条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发生的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当地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具体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按月或按季度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直接结算。超出规定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职工本人负担。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所规定奖励条件的,凭退休审批表、奖励审批表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经所在统筹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核实后,到经办机构领取500元奖励费。
第二十二条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凭男职工配偶所在地居民(社区)、村委员会出具的无工作单位的证明、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证明以及所发生医疗费用的有效凭据,到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医疗费。
第二十三条职工领取生育津贴、奖励费等,应当向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职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期限和标准,并予以一次性计发;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计发,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生育保险待遇有异议的以及对经办机构未按时支付生育保险待遇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依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处理。
对未按规定缴纳、少缴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限期补缴所欠金额,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二十五条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虚报、冒领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和奖励费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数追回虚报、冒领的金额。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用人单位、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单位或个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一)擅自多收或减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的;(二)无故延期拨付、擅自增加或擅自减发、停发应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的生育保险金的;(三)、、,致使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四)截留、侵占、挪用、贪污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无故不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结算生育保险有关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也可以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一)将未参加生育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二)将超出统筹地区规定的生育保险基金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三)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六章附则
篇10
1.强化产业规划实施。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管理。全市旅游建设项目,需经市旅游局许可或备案后方可实施,促进旅游项目有序建设,切实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2.加大规划编制支持。围绕“一中心、三大核心景区”旅游空间布局,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和景点开发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通过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由非政府投资主体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经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按3万元/平方公里的标准给予补助,每个规划补助经费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二、鼓励多元投入,提升产业基础
3.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旅游产业。遵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景区(点)的经营权租赁和功能性配套建设项目。
4.推动景区(点)经营权租赁。引导鼓励非政府投资主体租赁景区(点)经营权。租赁景区经营权的,市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租赁景点经营权的,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内部分、1000万元-2000万元部分、2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2%、3%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租赁经营权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以上年度实缴数为基数,对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减半补助。
5.支持开发建设新景区(点)。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新景区(点),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内部分、2000万元-3000万元部分、3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5%、2.5%、4%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投入经营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6.鼓励投资建设星级饭店。鼓励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饭店,加快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项目建设补助标准参照执行第五条政策;新建饭店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在批文有效期内,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分别按20%、40%、50%的比例给予扶持。
7.加大旅游交通投资支持。促进旅游运输企业车辆更新,增强旅游运输能力,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对旅游运输企业购买新旅游车,单车价格在40万元以上、报市旅游局备案、且在我市营运3年以上的,经交通、旅游部门审核认定后,按车价的5%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
8.增强旅游建设项目要素保障。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项目经营性质,其供地方式及供地价格实行“一事一议”。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企业的贷款,要优先给予安排。
三、强化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9.促进景区(点)品牌升级。鼓励支持旅游景区(点)品牌创建、提升,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新评定为AAA、AAAA、AAAAA级景区(点)称号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10.提高旅游饭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旅游饭店创星,提高接待档次。被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由市财政局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餐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与评钻级酒店不重复奖励)。鼓励四星级及以上饭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对引进或委托全球300强、国内20强的著名酒店集团进行管理,其委托管理期限在3年以上的星级酒店,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40万元奖励。
11.做优做强旅行社。激励市内旅行社做大地接业务,对年组织游客1000人以上的,其超过部分按5元/人的标准,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景区(点)对旅行社的奖励,由景区(点)管理机构自行制定奖励办法。对新获得全省百强旅行社、全国500强旅行社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在江开设国际旅行社,开展境外游客接待业务,对接待境外游客来江景区(点)旅游的,市财政按1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自营业之日起,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二年内给予全额补助。支持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全程办理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等活动,旅行社开具的发票可作为正式报销凭据。
12.扶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支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引导游客在江消费。经市旅游局认定挂牌的旅游特色商品店,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经市财政局认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景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旅馆、农村特色餐饮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对年接待旅游团队3000人次、5000人次以上的星级农家乐,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2万元的奖励;被新评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被新评定为衢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新获得农家乐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经营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4000元、8000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对新获得省特色旅游村称号的,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环境的提升。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实力
14.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领导及部门领导挂联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制度。完善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建立旅游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
15.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鼓励、支持景区(点)、旅行企业加强对外营销宣传,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对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大型旅交会(全国旅交会、省旅交会、华东旅交会等),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100%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景区(点)、旅行企业自行参加其他旅交会,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支持旅游企业到市外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制作营销广告,推介*旅游产品、线路,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版面广告费30%的一次性补助。
16.鼓励引进专业人才。景区(点)引进旅游高级专业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旅游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旅行社、星级饭店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酒店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
17.开设旅游绿色通道。支持旅游运输公司开通AAAA级景区至杭州、上海等目标市场的旅游班线车,经市交通局、旅游局审核,给予免缴线路费;对来江参与重大旅游活动的旅游车,经市旅游局确认,免收市内收费站通行费;允许旅游车进入市区,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做好引导工作。
18.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视财力情况力争逐年有所增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政府投资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贴息,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及旅游业发展和优惠政策的兑现。
- 上一篇:微课的基本内涵
- 下一篇:关于贫困学生资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