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基本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的基本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语文课堂;价值观;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105-01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停留在传递知识上,“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便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以人为本,应该体现对人的尊重,而决不能再延续以知识为中心的做法,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健康心态,主动发展期望,作为我们的关注点,出发点。
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
健康成长是每个生命个体的预期,自由与权力,也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作为学科课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忽视这一最基本的价值所在。以传递知识为价值取向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接受知识的学生个体是否愉悦,是否需要等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使学生能触入到同一语系的社交圈中,渐渐成为社会人;使学生具备随心所欲地表情达意的能力,成为心灵的主人;使学生能与中外的贤人雅士对话,成为人情练达的明白人;使学生能够欣赏并追求真、善、美,成为高雅且富有情趣的人。”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明,丰富个体的人文内涵,培养个体健康成长。
二、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
人不同于一般生物,人作为宇宙中万物之灵长,具有一系列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行为特征:其本质力量是人具有自觉、自主的选择、策划和创造的能力。教育要立足人的主动发展,学科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当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达到这个目标,以下策略是不可放弃的选择
1、教学设计中要预留学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在事先策划教学过程时,要有弹性,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作好准备。前面说了,教学过程就是生命中的重要历程,而不是舞台上的表演。但是时下却有一股恶劣的风气,教师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往往设计好精细的提问,预定好标准答案,排练好了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环节分配的时间精确到了秒,这样上课就变得跟演戏没有区别。
[教例]一个小学教师教《小蝌蚪找妈妈》,整堂课由看动画,教师朗读、识字、写字、带读,学生讲故事组成,最后留三分钟的时间背课文,做作业之前,教师随意问了句:“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小朋友没准备,没人提问,教师又鼓励一句:“我们看哪个的问题最好?”于是课堂活跃了起来。
由于预先策划没有考虑到学生主动的参与,当课堂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时,教师措手不及,只好不了了之,多么可惜!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预留时间与空间,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每一节课都应该是师生的互动生成,课的内容随时会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2、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主动发展,就要讲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对问题的探究和发现;主动策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合作交流中体现主动。不过,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却是远离了“主动”二字,学生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填鸭式”的鸭,要么是“牵牛式”的牛,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接受。教师完全控制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则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形成厌学心理,出现了老师家长求学生学的现象,这是极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为改变这种局面,很多有识之士作了积极的探索,如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老师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3、按需要重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按教师本人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组和加工。一是以文本为单位组织教学,要根据结构的逐步复杂组织教学的认知主线;二是在教学某个知识时,将其分为两个教学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这种处理方式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
很多实践都证明,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较知识要强得多的组织和迁移能力,当学生对与知识结构相关的知识能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之后,他们就可能具有灵活使用知识结构的能力,从而具有自主发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时金芳.论语文教学策略的树人效应[J].教育科学,2003: 23.
[3]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社,1996:77.
篇2
关键词:微课制作;实践;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66-0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充满着有关微小说、微电影等以“微”为特征的载体传播工具。在教学领域,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变革正在迅猛发展,不少专家学者也尝试以数字故事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视频课程,为学习者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便利,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更应走在前列,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切实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微课的概念内涵
究竟什么是微课?对此,教育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观点也不尽相同,未能形成统一。尽管大家对微课的认识在定义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却有共同的内涵特点:短小精悍、目标单一、结构良好,并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其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微”字上,即内容精炼,时间短小。一般来说,微课以知识点为单位来组织有关教学素材,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的最本质特征是“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应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和小结等环节。此外,微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还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应为学生构建更为开放的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平台。尽管来说,微课在教学领域非常火,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原因,在设计和制作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选题不恰当、技术不规范、时间过长以及教学环节不完整等,也需在具体实践环节中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微课制作的实践探索DD以川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为例
1、微课的主题选择
制作一堂微课非常简单,但是要制作一堂出彩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课则非常不易,其中选择非常关键,也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好的选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虽然短小,但内容要求非常精准,并不是从原有的精品课程中截取一段就能称之为微课,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来制作微课。作为教师,在选题时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多进行考虑,践行生本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近年来获奖的微课视频资源看,优秀的作品一般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二是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图像的简单处理》的教学为例,关于练习滤镜的使用方法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用来制作微课,结合制作水晶花的教学实例,其内容多且杂,对操作要求比较高,仅凭教师的一次讲解,学生也难以掌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微课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视频的设计,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精炼的语言将一个知识点讲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从这个角度看,微课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分析学习者和内容需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呈现方式,以实现微课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功能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视频的使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充分思考如何对书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构,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和归纳知识点,又能拓展思维,引领他们展开对书本知识的创新运用。以练习滤镜的使用方法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九年级学生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情况,结合教会学生掌握滤镜如何使用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导入、滤镜概念和种类的讲解,对花瓣应用“玻璃”和“照亮边缘”滤镜来呈现晶体发光效果,巩固新知识,小结和布置任务等来明确思路,进行脚本设计。
3、微课的拍摄制作
根据前期的分析、教学设计和脚本设计,开展微课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在确定以ppt 录制和录屏的形式开展微课制作后,选择开发工具,包括电脑、耳麦、photoshop软件、ppt软件以及“微讲台”这些微课制作软件。虽然该制作软件的编辑功能不如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但其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符合大多数人的操作习惯等等。在具体制作环节中,可以使用ppt工具将脚本设计中的“画面”和“动画说明”等呈现出来,辅以相关文字,完成对微课视频的基本编辑。利用“微讲台”进行录制ppt、录制屏幕、插入习题和添加配音,在配音环节尤其要注意把握节奏,保持语音的清晰流畅和语速的恰当适宜。在完成视频录制以后,将相关内容插入“微讲台”中进行测试。对于滤镜的操作实践,还要教师进行实例演示,在正式前,提前给学生测试,围绕反馈结果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微课制作。
面对微课热潮,我们既要客观冷静的去看待,也要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更好应对“微时代”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冲击,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胡杰辉.浅谈微课制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11):57-61
篇3
关键词:形体训练;微课;示范;纠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形体训练是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通过长期的练习会改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矫正人的形体,使每个人的形体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实践练习中形体训练主要通过舞蹈基础练习,结合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进行综合训练,以动作为语言,强调基本功训练,以达到塑造人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来进行形体训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扎实基本功,达到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微课方便示范演示,展示生动形象
古人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通过这些语言可以看到形式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形体训练可以培养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使他们看起来高贵、典雅。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形体教学中教师亦可以融入微课,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达到示范演示的目的,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动作要领和练习技巧,在观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进而采用模仿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动作的标准性。
例如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气息动作结合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录制成一个简单的微课,时间不用很长,5~10分钟即可,展示出动作的要领和技巧。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看到标准动作,从而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更加标准地进行练习。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气息在形体训练中的运用,通过模仿的方式来练习,在观看中体会头面部的形态和表现,即人的声、容、笑、貌。微课的帮助减少了教师的重复示范和展示,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在观察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自己的形体。在形体训练中,基本站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
二、微课便于纠错更正,体现动作要领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示范后就会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学生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模仿。可是学生做的动作有些是不规范的,有些是不标准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他们的模仿并不到位。有了微课的帮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在观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自主地纠正错误,提高自己动作的规范性。微课短小精炼,把形体训练中的要点和重点通过寥寥几句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可以关注要点,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且视频的方式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优势,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模仿,促进学生进行准队形的练习,实现学有所得,乐在其中。例如在进行腿的训练时,教师就可以把相关的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勾绷制作成微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训练中,学生会围绕着芭蕾基本元素“开、绷、直”来完成。由于刚刚接触这些动作,学生出现不标准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对于微课的观察会促进学生观察细节,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进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在训练中形成优雅姿态,也传播了它们高雅的艺术精髓。在视频微课的帮助下,学生把自己的练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了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统一了学生的精神美和形体美,提高了学生的内涵修养和高雅的气质、风度。
三、微课适合自主探究,学习目标明确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等内容,是一种实情境化的教学资源环境。它时间短,内容精,展示出了学习要点和重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关注要点,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基础上的,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来学习,并不是离开了课堂就不能学习了。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他们可以自主观看,自主探究,自主练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形体素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会发挥自己的的个性,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潜能展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教可以采用对肩、腰、腿等部位的拉伸练习来实现。教师把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课堂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观看,课下传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练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发展柔韧性,实现学生的行为美和形体美。
四、微课实现合作学习,围绕微课探究
微课的内容可以循环利用,反复利用,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也方便了学生分反复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把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学习要点和重点。合作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于形体练习动作要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一边观看一边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动作要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体会。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弹跳力和耐力,教师可以把舞蹈、健美操等组合动作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采用基本功中的俯卧撑、仰卧起坐、踢腿等动作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弹跳力;采用跑跳操等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耐力。学习内容多而复杂,使学生有些望而生畏。为了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让学生的精力更加充沛、旺盛,使学习和工作更有节奏和效率。
总之,微课融入形体教学中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形体,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出优美的线条和身形,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优雅的气质。通过微课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会自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了身材的不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数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
笔者在汽车工程系代课多年,加上平时与专业课老师的交流以及研读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基本掌握了汽车系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知识的范围和程度,经过思考,构建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各种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冲破以“教师动嘴,学生动耳”的古板形式,最大限度地把“现实的教、学”和“在线的教、学”完美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二、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的教学有很多漏洞:学校往往用同一本教材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没有针对性,忽视了高职学生基础不一的特点;上课就是“讲讲,练练”,学生像一个“看客”,而不是舞台上的“演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践
反思前人经验,并结合在汽车系上课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下。
1.前期准备
教师要具渲谱骺渭,录制、剪辑视频,制作微课、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qq、微信、微博等工具辅助教学等能力。
2.创设学习环境
经济与科技都发展了,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从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扶持力度来看,学校可以建立多媒体教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且现代化信息与技术已进入大学校园。
3.教学过程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通过网络(如利用“Moodle”平台、“Mind manager”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拓展或者学生还存有疑惑,依靠学生的力量得到的结果还是不太满意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弥补知识有限带来的不足。
4.个性化学习
对于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来说,建立针对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场所非常关键。像网易云课堂、QQ、微信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添了色彩。
5.评价与反馈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由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构成的。其中过程性评价的因素包括:在线学习、作业完成、自测习题完成、课上表现,权重分别为15%、10%、10%、15%;诊断性评价的因素包括:在线模块测试、期末考试,权重分别为20%、30%。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微信、QQ等及时反馈给学生。
下面以“极限”为例进行实践。
上课前,让学生们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视频进行预习,本节针对“数列极限”及“xx0”、“x∞”两种形式的“函数极限”设置了三个微视频,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极限”的概念,借助网络搜索体现“极限”思想的例子,笔者把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九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然后班内一起研究。
篇5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市分校,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本文针对课程某一知识点的微课教学,从教学选题、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整体感知几个方面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从中得出教学经验并总结出不足。
关键词 :微课;教学反思;内涵探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60—02
收稿日期:2014—01—26
作者简介:童湘屏(1979— ),女,湖南长沙人。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市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012 年 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 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到社会大众的全面覆盖。作为从事远程开放教育工作的一员,笔者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与安排讲解并录制了微课《伏羲文化基本内涵探析》,现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教学反思。
一、关于微课的教学选题
笔者此次在教学选题上颇费了一番工夫,考虑所讲内容的共知性和新颖性,选择了《河陇文化》这门课程。这是甘肃电大的一门省开必修课,此门课程文化性较强,地域色彩浓厚,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最终敲定了“伏羲文化内涵”这一知识点,一是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二是内容较为宽泛,可利用的资料较多;三是可以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二、整体教学思路设计阐释
(一)教学目标的融入
在这节微课的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为上节课所积累的“伏羲及伏羲文化”知识点的积累和延伸。本次微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有限的讲解之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课后思考题“谈谈你所理解的龙文化或者是伏羲文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与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心态相辅相成。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一堂文化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最终实现基础知识和能力层次的顺利过渡,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得是否精当,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微课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首先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可能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去讲。微课时间短,只能着力于重点的讲解,而对于难点则只能体现在课后思考题中,不能完整地呈现于微课中。当然,这个难点掌握得如何也完全可以在下一知识点讲解之前,在师生交流讨论时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学目标达到与否也就了然于心了。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反思
教师在设计完一堂课后,总会用很多教学方法予以呈现,但方法运用的多寡与课程质量的好坏并无直接关系。《伏羲文化基本内涵探析》这节微课,我在脑海里也想象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呈现,但时间的局限性决定了不可能将之全部运用,也无此必要。
(一)重讲解,轻文字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过分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只会顾此失彼。微课教学需要展现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于是笔者摒弃了以往侧重使用的幻灯片展示的方法,将重点放在教学语言准备上。
(二)PPT:三幅图
就教学方法而言,选择一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直观印象深刻的教学方法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学内容是既定的,讲到“伏羲文化的内涵”,会关联“龙”、“八卦”、“书籍”等元素,于是,笔者决定用图来展示这三个元素,PPT的核心即是这三幅图。图示法能给学生留下直观且感性的印象,能在第一时间内展示教师所讲重点,学生们只需跟着教师的思路即可。
四、整体感知,教学反思
进行微课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而贯穿于教学当中,应当是“以生为本”。教师的备课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如果仅仅只看重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那么,“以生为本”的理念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小觑。微课教学虽是知识点的浓缩,但知识点前期的积累是教师的传播与积累而成的,也为新课程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和课后过程中,教师像一根线一样贯穿始终,脱离了主线,整体教学便无支架作用可言。微课是教师观点和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启迪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进取,无私奉献,满腔热情地去教育学生。否则,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去进行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自身发展,则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必将给教学带来严重后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此次微课,限于条件,没有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但就一堂完美的微课而言,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合作,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使学生的学习愉快而有效。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一直所期待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环境,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这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因此,在今后的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排除各种困难,尽量呈现一种良好的气氛,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学的持续性发展需要改革创新
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发展。改革与创新是必须且必然的。我们不能为了创新,一味讲究形式,忽略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不能为了改革而偏离或背离了教学目标。
[
参考文献]
[1]韩文奇.河陇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雍际春.论伏羲文化的演变与内涵[J].甘肃社会科学,2008(6).
[3]蒲银燕.教学反思[EB/OL].http://jxteacher.com/hxlsl/,2012,06,05.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 微课开发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5-02
1 农村高中微课开发与实施的现状
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微课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模式的课堂频繁呈现,但大多数农村高中受限于自身条件和师生水平,微课的开发与使用受到极大的制约,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落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农村高中缺少微课平台及信息来源,鲜有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而专家指导可以迅速提升制作的理论水平,提升微课制作的高度和广度,开阔教师的视野,引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农村高中缺乏专业制作技术的培训,缺少先进的设施设备,缺少动手实践经验,缺乏团队的合作意识。
1.2 教师参与少,微课资源少、质量不高
农村高中大多数教师不适应科技的发展,愿意学习录制微课的教师自然少之又少,能够顺利完成录制的教师更是难能可贵。部分教师甚至不愿意改变当前状况,微课录制的方式方法以及理念有待提升学习,故而造成微课资源少,微课质量不高,内容散碎,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
1.3 学生分层差异较大,学习需求不同
农村高中学生分层现象明显,由于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需求多、广、杂。同处一个班,有同学自学就懂了,有同学需要上课听讲才能弄明白,也有同学课后还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基础差的同学需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理解,例题重在解题步骤以及方式方法上;成绩好一点的同学,需要在学习思维上加强训练,多练习一些变式训练,对题的内涵反复挖掘,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可以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度,主动寻找练习进行处理。
1.4 内容散碎,缺少平台,学生使用习惯差
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农村学校微课资源不够体系,学生没有使用微课视频辅助学习的习惯。微课是针对单个的知识点或方法的视频,学生很难真正有所收获,使用系列微课可以不断地对统一主题思想进行强化,逐步提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微课制作以后,是教室课堂上统一放,还是放在学校网站上,还是放在APP上,要考虑学生愿意接受的路径,学生喜欢张扬的性格,要有个性化的APP,要有易于操作的界面,要有能够互动的朋友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微课的使用中,家庭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农村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没有及地的更新观念,对于基于微课的视频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清晰,学校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孩子在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时,学习过程得不到监督,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
2 农村高中微课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2.1 学校提供保障,搭建平台
(1)学校提供支持,搭建平台,选取部分骨干教师、电脑技术好的教师组建团队,组织愿意学习微课制作与翻转课堂案例实践的教师,创立“华润易课”培训班,学校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给予培训保障。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定期展开微课的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互相促进,内外皆修,及时掌控最新的动态,全面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
(2)走出去。走出去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走出去开阔眼界,一有高层次的专家培训,就组织老师们前往学习,积极参与微课相关主题的培训学习。经费有限,就先派部分教师前往,“取经”回来以后再教会大家,大家轮换着出去学习,团队的水平自然得到共同提升,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前沿方法得以传到校内,融入教师之中。第二层意思是走出去交流,当取得了一定成果时,还要找适当的机会走出去交流,以期取得更快的成长。近两年,“华润易课”培训班共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8次,成员作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获奖19人次,其中参加省市微课大赛共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受邀开展学术讲座15次,其中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作专题讲座1次,为四川省“省培计划”作讲座1次,为成都市奉献高中精品课程培训5人次,视频专题讲座《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收录成都市继续教育网,受邀到各个学校单位作讲座10次,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3)请进来。邀请微课制作方面的专家、同行到该校进行培训指导,一是邀请专家作微课设计的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好的微课重在O计,设计是微课的核心要素,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理论的高度、逻辑的高度,精心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然不落俗套,高人一等;二是邀请精通软件制作的专家作软件技术培训,使得大家掌握微课录制软件的基本用法,降低大家对学习软件的恐惧心理,提升大家学习制作微课的兴趣;三是将优秀的微课作品请进来,并邀请作者现场说法,分享优秀微课的诞生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直观感受高大上的微课作品,从中汲取经验,以供自我动手实践时作参考。
2.2 资源整合,业精于勤
(1)教师资源整合。北京市朝阳区高萍老师曾说:“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老师。无论课程标准的理念多么先进,无论教材的编写多么精美,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微课亦是如此。组建教师团队,优化团队成员结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好工作计划。名师引领把关,骨干教师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创作录制脚本,专业人员实施录制,做好后期视频剪辑,收集学生情况反馈。
(2)教学内容整合。要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使得教学内容专题化、序列化、层层递进。先要建立知识框架,根据知识体系划分不同的知识点或者是方法,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与方法采用不同的微课录制软件和录制方法,引用网上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整合,采用主题+知识点+例题+变式训练的方式,提升内容的深度和拓展性。一个系列的微课突出一个主题,一节微课突出一个知识点或方法,优选例题、变式训练,提升教学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达到精准扶“贫”。
(3)学生层次整合。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采用分层教学。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情况,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学生及时反馈使用情况,便于教师进行改良。
2.3 家校沟通,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这就要求人们要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家长的督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和教师采取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相互弥补,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微课;大学物理;教学内涵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已进入到移动互联和掌上学习的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微新闻、微学习等小而浓缩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近几年来各校知名教师都开通了微博,通过微博与学生互动,微课是微博、微信等教育交流方式之后催生的新事物,由于其特点鲜明、焦点集中、便于碎片化教学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重点和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建设之后另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在教育领域兴起。它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不同于精品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精品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在互联网上时间较长,资源较多,适于长期系统学习,而微课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主题明确,形式灵活,短小精悍,易于扩充”。它能满足学生的不限空间、不限时间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重复多次地再现课堂的情景学习。农科学校由于其历史积淀问题,大学物理教学有其自身特点,作为一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它覆盖面广,物理规律、思维方法、实验手段所涵盖的信息量非常丰富的,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石,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但由于高考方式的差异和现阶段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大纲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一种错位。而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恰好能够解决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错位因素,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2微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农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差异与衔接问题。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从初中起,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就有了逐步认识,到高中阶段学习物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差异,观察物理现象和思考问题方式迥异。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参加高考时由于选报的科目不同,各地区高考课门有的是3+2,有的是3+X,当导致在大学同一个专业学习时,物理基础有了很大区别,进入大学以后,对于学习理工科要求开设的大学物理必修课表现为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由于现阶段各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学时有限,不可能实现差异化教学。教师在讲解大学物理课时是按照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在高中物理知识有着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融入了运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思想,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微分化,抽象物理模型,建立方程求解上体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如何解决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无缝衔接,而又不占用有限课堂教学学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各专业学生对待大学物理的学习态度不同。尽管大学物理是我校理、工、农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但是除了后续课急需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学物理时有一定耐心,其他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待大学物理学习似乎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甚至有些物理功底非常薄弱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应付考试,学习态度的初衷就已经有了偏颇。这类学生由于难以形成学学物理的动力和兴趣,使得本身就对大学物理从满为难情绪和恐惧心理的学生更加避之如虎,所以不少理工科学生被动地学学物理。一般情况下,他们对于上课的课程内容不愿意听讲,更愿意在手机上学习,不限时间地域学习,如何把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从娱乐中引入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方式。
2.3传统的知识传授如何向现阶段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尤其物理学与信息学、机械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学科,以及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的交叉联系。如研究美国的挑战者号如何被飞机升空过程中掉落的泡沫击毁,这就融合了物理学、航空学、材料学等学科,一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就自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成为提高教学内涵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上三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学校教学学时不能增加大环境下,迫使我们寻找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只是简单地课堂延伸,而应该是一个浓缩而丰满的知识载体。这就是微课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3微课提升大学物理内涵
经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我校大学物理微课先期录制微知识16讲、微前沿8讲、微习题10讲、微双语3讲,并且在农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讲授中应用,据统计共计观看1722人次。微课在提升大学物理教学内涵的三个环节上,有着明显的效果,下面在此就学生的参与度、内容紧密度、学生学习的个性维度进行分析。3.1学生参与度分析此次参与分析的学生为我校开设大学物理(农科)类的9个专业,17个班级,统计数据均来自微课系统平台。3.2内容紧密度分析此次上传了四类微课(微知识、微前沿、微习题、微双语),分别对四类微课在各专业中的点击率,做类型分析,可以分析得出内容紧密度。采集数据如表2所示,各专业对微知识、和微习题点击率较高。分析原因:其一,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微知识与微习题在考试中体现的知识点更为显著,这两类视频对于提高成绩简洁有效;其二,教师授课仍以教学大纲为主,这就决定了这两类微课的地位显著性。3.3学生个性维度分析学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其他看四类微课的点击率,也有其自身特点,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在教育上可以用个性维度来衡量。微知识、微习题点击次数较为平均,微前沿海科类学生点击次数较多,微双语航海类、轮机类学生点击次数较多。分析其原因:其一,微知识、微习题属于教学大纲要求,各专业考点具有一致性,因此各专业的点击次数也比较平均;其二,微前沿在海科类学生中点击率高,因为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物理海洋学等交叉学科,在海科类专业中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考研及科研工作对物理海洋学依赖性也在增加,导致海科类学生中点击率高;其三,对于航海类、轮机类学生大多数要上船工作,涉外机械、轮机、船舶等手册涉及物理专有名词较多,后续工作需求迫切,所以微双语对于航海类、轮机类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4总结与展望
经过对四类大学物理微课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各专业来说大学物理微课,是一项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知识点掌握情况比以前有显著提高,提升了大学物理教学内涵,使大学物理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项难以逾越的鸿沟,同时丰富的微课类型,满足了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具备适应多样性的特点。以上只是针对我校大学物理微课的分析调研,供各兄弟院校进行大学物理微课建设时参考使用。
作者:吕科 邸保慧 朱娜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孙婷婷,裴世鑫,陈志彤等.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
篇8
【关键词】微课 初高中化学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0-0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化学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准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一直是困扰高一化学教师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师到初中听课较少,不熟悉现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衔接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或者因高一化学教学时间紧,不能花费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等,导致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出现脱节和低效的现象。还有,处于高一的学生,面对环境的新旧临界点,也面对自身的心智发展的新旧临界点,需要寻找一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学习的困境。
微课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短小、内容精、情境化、便于应用等特点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微课贴合了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和乏味,可反复观看学习。如今,以微课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国迅速火起来。科学、有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值得探讨。在此,笔者尝试聚焦探讨,如何使用微课,助推化学教材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衔接;助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及其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有关研究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微课,并定义了微课的含义,2013年再次丰富微课的内涵。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微课的视频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近年来,黎加厚,张一春,郑小军,吴秉健等各地学者也都提出了微课的内涵,强调了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合了多种数字资源。微课在我国研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2013年后知网上呈现的有关微课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设计微课内容,寻找开发微课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理论建构。有学者研究如何将微课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或者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有关如何使用微课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的文章很少,2015年中学教师郑于艺在《地理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的文章,对探寻使用微课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清知识内容的衔接点,找准微课切入点
借助微课开展衔接教学,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初中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5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提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学习主题。初高中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要求,编排体系上都有相应的衔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广度大,起点高,习题相对初中难度大。通过分析这些衔接点,找准切入点,再强化和铺垫,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第 1 节,关于粗盐的提纯,与初中重点学习的溶解、过滤、蒸发衔接紧密,在此,可以以微课重现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温故知新。同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深化过滤除杂知识。再比如,学习必修 1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时,以微课展示图书馆,超市等因为有序分类带来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师讲解枯燥。同样,以微课对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物质进行有序分类方便生活,过渡到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类法的高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 CaCaOCa(OH)2CaCO3的转化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领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梳理知识衔接的重难点,建立微课资源库
短小精悍的微课,集中几分钟的时间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丰富又灵活,可融合于课堂又可移动地学习,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可以浓缩初中知识关键点,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测试,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找准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盲点。针对知识盲点把握关键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易错点,组织语言讲解透彻,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从互联网上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知识关键点的微课资源库,呈现给学生。针对高中时间紧,无法使用长时间专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中使用微课对衔接知识点进行铺垫,使用微课资源包,融入课堂,或者留给他们做移动性的随时性的自我充电,引导学生事先适当地复习和预习,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平稳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资源包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学生的障碍点往往是不记得元素的化合价,或者不会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的过程和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以微课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时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衔接了知识点,并使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三)分析学情,以微课助推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浅简,直观性和趣味性强,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内容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学原理多,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也跟随着转变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内容的衔接,更需要解决学习方法的衔接。当前的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处在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习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去对付高中的学习。生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学生碰到问题碍于颜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还有,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求新奇的时期,手里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是他们的挚爱,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这些信息设备的学习功能呢?
微课发挥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库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点击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盲点,反复琢磨,因时因地因需克服学习盲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激发他们主动分享学习的乐趣,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线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感。教师从中及时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的衔接上断链,或者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导学生在移动中学习和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比传统课堂更积极、投入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的学习,助推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另外,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备课更有针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总之,微课这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微课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注入了活力,是帮助学生迈进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习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资源。建议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起点,集中集体智慧,开发微课资源,不断扩充、优化和综合利用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进行分享,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金鑫.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2]张晓菊.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论坛,2011(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2013ZJJ107]
篇9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运用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 年 11 月 29 日,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月 25 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与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它的教育目的与中国梦主题高度契合。我们可以将中国梦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性,教学主题更具有深刻性,教学过程更具有生动性,从而带领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中国梦,在行动上践行中国梦。
(一)教学内容上的结合
1. 用中国梦引领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内容就是要引导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要想在理想信念篇的课程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探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国梦”是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发展,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具有价值引导意义。同时,中国梦把国家和民族的远大理想建立在每一个人梦想实现的现实基础之上,更加可知可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教育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与命运联系起来,鼓励大学生从入校初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用中国梦深化人生价值教育的内涵。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要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因此,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追求科学崇高理想的实践中实现个人的价值。从现实来看,人生价值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理想与个体价值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社会理想遥不可及,个人在社会理想的实现中似乎微不足道,因此,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国梦的提出,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社会理想对个体价值的包容与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3. 用中国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前提就是要每个公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个人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要把爱国主义与时代相结合,科学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例如,可以联系中日“”事件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为了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4. 用中国梦指导择业就业观教育。个人梦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职业为载体来实现,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当前,有不少大学生择业时以自我为中心,只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发展的空间,往往忽视或淡化社会价值,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七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引导学生先择业再就业,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奋斗,把青春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二)教学方法上的跟进
1. 利用新媒体拓展教育课堂。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教师可以把中国梦的相关资料以专题教育的方式上传至网上,甚至做成精美网页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与学生实现实时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国梦的讨论与学习中。
2. 注重实践课环节的设计。实践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计实践课将大大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针对中国梦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赛、征文赛、微电影创作、微信传递等活动;\要求学生立足所学专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让学生立身践行中国梦。
3. 进行授课语言风格的改变。从文字上来讲,中国梦这种话语风格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亲和力,使晦涩的概念通俗易懂,有助于教师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精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使之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生硬的语言方式,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采取讨论或者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带领同学们融入到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中去。
参考文献
[1] .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2] .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篇10
【关键词】微课 设计 制作 文献述评
一、引言
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微课”应运而生,其碎片化、网络化的特点,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和教育资源共享,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微课的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1]。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于2010年,由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检索文献可知,国内的微课研究从2011年起步,2013年开始有明显增加。进入2014、2015年,呈井喷式增长,2016年至今延续这一势头,可见其研究之热。研究内容则从最初的内涵、特点、基本理论,转向微课的开发、设计、建设与应用。而微课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交互活动[2]。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是微课开发、设计和应用过程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微课的质量。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34%的教师表示因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说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对部分教师来说仍是一个门槛。本文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角度入手,梳理其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发现存在局限、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该方向研究有所贡献,使微课制作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笔者从中国知网搜索名为“微课”,且包含“设计”或“制作”的期刊,共668篇:2013年10篇,2014年116篇,2015年355篇,2016年186篇。由此可见,微课制作的文献研究始于2013年,2014、2015年研究成果激增,与微课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同步。对文献整理分析后发现,该方向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为四类:1.与某领域或学科结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2.浅谈与初探微课的设计与制作;3.以某知识点或某课为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4.基于某硬件或软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3年,研究聚焦国外可汗学院和TEDEd,全国首届高校微课程比赛,探究其作为新兴教学形式的教学应用价值,设计制作方法和模式(梁乐明;刘名卓,2013)。结合各领域如医学,或高职高校教育(杨明,2014),或某学科较多为英语(冒晓飞,2015)的微课设计制作研究在每年研究中均占重要比重。此类文献的特点是:结合学科特点探讨微课意义;关注设计和制作的环节与细节(寻尚同;吴铁飞,2013);但部分文献实际阐述时会脱离学科特点。浅谈微课设计制作的研究在2014年成果较多,阐述角度更宏观,但难免笼统。此类研究中有的研究具完整性和系统性(孟祥增,2014),有的则缺乏条理和整体性,还有的是从设计和制作两方面列举注意要点(相方莉,2014;严慧深,2015)。以某知识点或教学课为例的文献(屠艳,2014;陆光明,2015),在2015年学科结合研究一并成为研究热点,真正从选题,分析设计,制作,后期编辑各环节展现了微课的制作过程。知识点的深度剖析,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和课件脚本设计,精细的录制编排,使这类文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而且更多学者(熊旺平;杨辉,2015)尝试以系统课程为对象的微课模式研究。除此之外,少数文献从制作技术角度出发,如张坤列举了三种微课的制作方法:幻灯片讲解法、屏幕录制法、设备摄像法,仔细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所需使用的软件[3]。完善的流程和详尽易懂的操作说明,对微课制作者来说更为实用。常用的屏幕录制法中,Camtasia Studio因其强大的录屏和视频编辑功能,降低了技术要求和对设备的要求,成为微课制作的首选工具。研究者如王大慧(2014),郭永刚(2015),顾笑(2016)等都对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做了专业而详尽的介绍。
2016年以来四类研究的比重有所减少,研究内容更多元化,关注微课设计的理念,原则与策略(林雯;陈彩霞;李巍),应用(杨晓燕;周山),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毛烨;芦天华);或分析针对具体环节设计和制作的技巧(吴勋;王聪慧;冯笑炎);或反思当下微课设计和制作在认识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郑小军;冯冰清;奕丽梅),研究总体呈现出微观倾向和开发应用聚焦的趋势。
三、研究内容
笔者详阅40余篇文献后,发现微课设计与制作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微课的分类,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鉴于研究者们视角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对其做了重新整合。
(一)分类
多数研究者如孟祥增、林雪涛、沈莉等,从制作方式角度划分微课。而范福生、陈展虹、张建民等研究者,x择了教学方式的角度。综合可将微课分为两类:第一,按制作方式划分,分为教学录像类、录屏类、幻灯片类、多媒体类和视频剪辑类;第二,按教学方式分为讲授类、讨论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实验类、表演类、练习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自主学习类。
(二)设计与制作流程
参考经典的课程开发ADDIE模式,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式,笔者将重构后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系统流程拟为以下五步。
1.选题
选题主要选取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重难点、某教学环节等。教师在教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重要选题。选题首要考察和分析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学生为本。其次,确保内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有吸引力。最后,考虑选题是否适用微课,能否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设计
微课设计是微课制作最重要的前提,要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即选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4]。设计的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重心,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5]。
梁乐明在对国内外36门微课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的设计模式[6]。在该模式中,首先做前端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再依据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理论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选择教学策略,以此确定适当的微课类型。设计微课视频的案例、情景、教学过程。最后,收集网络教学支持材料,制定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学设计的同时,还有脚本设计。脚本像电影的剧本,包含片头、引入课题、主要过程、总结梳理、片尾等五大部分。分镜头脚本对应具体的教学内容,课件内容,解说词,互动环节等,时间精确划分。根据脚本搜集素材,编辑和制作课件时,注意设置问题情境,增添趣味多样的呈现形式,发挥启发性和直观性优势。如果是参赛微课,设计则须以具体参赛要求和评价标准为依据。
3.制作
(1)前期准备
安装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白板工具SmoothDraw、几何画板等软件。根据不同制作方式选择录制场地,调整灯光与摄像机位置,调试手写板,麦克风,移动光标。PowerPoint课件与分镜头脚本备用。
(2)中期录制
教学录像时,授课人要注意讲课节奏,音和仪态。录像者得把握每个镜头,紧跟授课的进展和表现形式切换镜头,运用画面的变换增加吸引力,及时捕捉精彩的师生互动。录屏或使用幻灯片时,按脚本设计授课,保证课件演示和讲解同步进行,语言简洁流畅,情绪富有感染力。
使用Camtasia Studio、Adobe Premiere、EDIUS和Windows Movie Maker等软件剪辑,为其增添制作者信息、标题、片头、字幕、标注、背景、动画特效、互动插件和片尾。除只可播放的单播式,交互式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及时反馈。在Camtasia Studio通过More-Quzzing插入测试题,以MP4-Flash/HTMLS Player格式生成,选择用SCORM或E-mail接收检测结果,教师就能在学习者填写测试后收到检测结果的邮件[7]。剪辑美化后按要求格式导出文件,有MP4,WMV,AVI等,MP4和FLV格式多适用于移动设备,便于移动学习。
4.评价优化
应用前,通过教师互评和学生试用的方式,初调微视频。微课评价可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方面考虑[8]。针对修改部分,重新录制,再用Camtasia Studio的分割和置换功能,将该部分视频与原始视频的对应部分置换即可。待微课上传,应用课堂,及时关注学生的使用评价和学习反馈,对改进和优化微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整理反思
整理微课的教学设计教案,脚本设计,课件和多媒体辅助素材,学生测试和反馈,教师反思的材料等。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过程中反思,增进认识和理解,积累经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微课设计和制作水平。
四、研究局限与发展策略
(一)局限
针对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和系统可操作性微课课例研究方面比较缺乏。微教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习惯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师对微教案设计认识不足。目前的课例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脚本设计,但构成不完整,参考和应用价值不高,脱离学科和课例的微课探究结论大同小异。现阶段以参赛为主的微课制作,由于各类微课大赛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等原因,教师在选择内容时知识点偏向零散化的特征较明显[9]。以零散化知识点为内容制作的微课,作为教学资源无法整合,利用率低。另外,部分授课者常忽视自身学科的特点,盲目采用微课,既耗费了时间精力,又没能使微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观现有的微课作品,其制作技术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未熟练掌握制作技术的制作者,其作品会存在画质、音频等技术方面的缺陷。相反,有些制作者在编辑美化方面精心雕琢,丢弃了微课教案,脚本设计的核心环节,学习者享受了赏心悦目的微课,却没能掌握传达的知识。
(二)发展策略
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角度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原理原则提供依据,并指导设计制作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类型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模式。让微课走出竞赛,走进校园,走入各行各业。学校教师组建微课开发团队,开展主题研讨,成立设计团队与制作团队并分工协作,实现微课开发的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打造一批精品微课,以便师生使用。观摩已开发的系列精品微课,多方考察选题,加深教师对微课设计理论,理念的理解,加强微课设计策略、方法和模式的训练。将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通过问题导向、活动设计、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思维。微课虽然主要使用微视频,教师仍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情境,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于视频[10]。
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决定了微课的生命力。为解决制作的难题,建议组建技术支持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与方法,并提供日常的技术咨询。尤其重视微课制作的后期编辑,从学生角度出发,清晰地突出重点,同时提高观赏性。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实践之初或许困难重重,反复探索尝试,必有提高与收获。
五、结语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教学资源形式,既是正式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又是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国内外对微课研究与应用的持续关注与探索,会产生越来越多优质的微课作品,功能更强大且操作更简便的辅助工具和软件,日渐完善的网络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微课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各领域。而优质微课的产生,离不开精准的选题,精心的设计,精益求精的制作,评价优化与整理反思。对于开发潜力如此之大的微课,究竟该如何设计制作出更多优质微课,开发微课资源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教师、网络教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3]张坤.浅议微课制作步骤与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207-209.
[4]韩瑜.浅谈“微课”极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3):444-445.
[5]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2-35.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瞿芳,武永平.基于Camtasia Studio的英语写作面批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74-80.
[8]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 上一篇: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
- 下一篇:社会保障资金的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