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

篇1

由于布局调整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生走读,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衣食无忧。到了寄宿制学校,衣、食、住、行都靠自己,有些学生穿衣、洗碗都不会,更别说铺床、叠被、整理内务了。因此,老师既要当文化课老师,又要当生活指导老师,甚至当生活指导老师更重要。在食堂,老师要帮着他们打饭,教他们洗碗;在宿舍,老师要手把手教他们铺床、叠被子、拖地,并不厌其烦地训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和学生一起玩游戏,一起活动;或给他们讲故事,看有些学生不高兴了,过去和他谈谈心,帮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有些学生晚上睡不着,连上厕所都害怕,生活指导老师还要陪护他们,并且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辅导。因此,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责任心,更要充满爱心,用父母般的亲情呵护学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布局调整发现,寄宿制学校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的比走读的多,这与学生缺失亲情的引导管理有直接关系。有的学生住校睡不着觉,有的学生吃不惯学校的饭,有的学生感到很压抑,于是产生了厌学情绪。为此,学校应该在完善配套硬件设施的同时,针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几种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一是让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兴趣小组。我们先后建立了篮球、乒乓球、跳绳、沙包、踢毽等十多个体育兴趣小组,让寄宿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在兴趣活动中获得快乐。二是充分发挥阅览室的功能。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充实了阅览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配置了图书,让学生体验读书带来的快乐。三是发挥学校的信息网络和电化优势。班班有大屏幕,并且接通了网线,使学生在晚饭后可以看喜爱的电视节目、电影、专题教育片,感受到家的自由和快乐。

三、健全沟通机制,让学生和家长随时联系

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多年,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课间或休息时间,总在校门口转悠,期盼家长出现。因为每天总有部分家长带着吃的、学习用品或衣服来学校看学生,有家长来的学生总是很高兴,而盼不到家长的部分学生,则上课无精打采,课下闷闷不乐,还不时出现学生逃课的事情。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首先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都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在与老师沟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与自己的儿女在校内相处,让学生体验亲情带来的快乐。其次,设立了家长接待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时段设立家长接待日,低年级学生每周一、三、五为接待日,中年级周二,高年级周四。为不影响学生上课,规定每天早八点至九点、中午十一点半至两点半、下午五点半至晚八点半有专人接待家长。并让家长在指定地点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体验亲情带来的快乐。再次,对特别小的学生或特殊体质的学生还建立了家长陪护制度,在餐厅、公寓楼设立了亲情陪护处。另外,在宿舍的安排上,还注意安排大小学生相互穿插,相互照顾;同时,建立学校电话等信息交流网络,对不能来校看望学生的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与子女交流。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节日邀请家长来学校与师生联欢或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信心

特别是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小,吃住在学校,他们不习惯。一些事情做不来,害怕老师和同学说,缺乏自信心。为此,老师在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的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卫生大扫除,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卫生习惯;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学到了劳动技能,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组织学生担当一些社会监督员、文明监督员、小交警的角色,树立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到户外开展放风筝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组织学生和部队官兵一起联欢并参加军训和演练,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了解了应对复杂危险情况的方法;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农田、博物馆参观,了解并学习一些社会知识,培养他们适应不同环境和社会的能力。

篇2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急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对住校生进行有效管理。

一、建立与健全网络管理与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以健全的网络管理为基础,让完善的制度无声地、潜移默化地管理住校生。只有高屋建瓴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住校生管理才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全体住校生行动有指南,使学校住校生管理工作能始终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力争全面、完善、周到,宽严结合。

1.建立网络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住校生管理可以建立由“校长室———值班领导(教导处)———生活管理员———生活指导师———寝室长”组成的管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人把关。校长室负责全面管理和指导,值班领导负责值日时住校生的管理工作与突发事件的处理,生活管理员则具体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实施管理与考核工作,生活指导师负责分块内住校生的保育与管理,寝室长负责对本寝室成员的管理和监督。有了这样的分工,工作条理比较清晰,工作起来就会忙而不乱,做好工作就有了保障。

2.制定一套严格、有效、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与住校生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有效与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住校生的管理,必须根据需要制定制度,让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直接反映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规章制度应包括纪律、卫生、评比等方面,如,可以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制度》《文明住校生标准》《住校生卫生标准》《住校生就寝纪律的规定》《寝室使用规则》《住校生请假制度》等,使住校生个人、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地促进住校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

二、以住校生安全为出发点,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好比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放在学校领导心头的就是如何保障住校生的安全。

1.确保校舍安全。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殊需要,学校必须在校园各处安装应急灯,以备晚上停电时使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住校生发生的意外情况,如,漆黑时出现害怕的情况、拥挤的情况等。同时自备发电机,根据需要随时发电。在消防工作方面,学校必须添置灭火器,使住校生的就寝环境更加安全。更重要的是,经常对生活区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不管大小,都马上修正,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床铺的安排上,尽量多铺并排,让住校生并列睡觉,同时加固护栏。

2.制定安全制度。根据实际,制定《学生应急事件处理预案》,预案应切实可行,并详细地说明住校生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处理预案,如,住校生意外事故处理预案、住校生擅自外出处理预案、校舍出现安全事故预案等,从校长室到生活管理员到生活指导师,应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就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演习,让住校生懂得更多的自救技能。

3.住校生的人身安全。小学生的自卫能力不足,作为学校,必须把好住校生的人身安全关。首先,门卫必须严格执行门卫守则,做到人不离岗,随时锁好校门,对外来人员实行询问并登记在册,记录外来人员的进校与离校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并予以处理。其次,对住校生实行男女分舍分块管理。最后,学校成立住校生人身安全保障小组,特别负责住校生的就寝安全。对于住校生晚间的管理,生活指导师应严格执行制度,晚间定时起床排查,及时给住校生盖上被子,发现住校生有生病的征兆,马上送校医务室或卫生院,视情况妥善处理。

4.住校生的财产安全。每次回校,住校生都会带来一定的零用钱及食物。由于小学生的管理能力与控制能力有限,同时又要防止被别人偷窃,所以,班级中应成立小银行,由班主任老师统一管理住校生的零用钱,按时领取,合理利用,保证留足回家的车费。住校生带来的食物统一放入住校生个人的物品柜,并要求上锁,晚上熄灯,教室也必须及时上锁,做好防盗工作。

5.住校生的纪律管理。在以制度规范住校生行为的同时,学校给寝室长更多的权利,让寝室长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功能,随时监督住校生的不良行为,让寝室真正成为休息的场所。同时,根据需要不定时举行寝室长会议与全体住校生会议,进行各项安全教育与对当前住校生不良现象的反馈与纠正教育,确保住校生安全。

三、以环境育人,让校园成为住校生的德育基地

学校是住校生学习的场所,作为寄宿制学校,更应体现作为住校生生活的“家”的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寄宿制学校是住校生的“大家”,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学校的吸引力就大,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为了创设这样一种利于住校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花大力气美化、绿化校园,为住校生创造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首先,做好学校的整体规划工作,让校园有一个整体感。其次,在布置上,尽量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如,校园各处的宣传窗、标语、学生字画、名人画像、校训、展示窗、张贴画、各种展板的布置等。最后,完善学校的设施,如,实验室、音乐室、队室、广播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实用教室,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爬杆、单双杆等活动场所与器材一应俱全,让住校生感觉到学校的温馨、环境的优雅、校园的乐趣。

2.优化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应该能让住校生安于学习。因此,学校应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在规定项目的基础上,如,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各班必须还要体现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让优美的班级环境和独特的班级文化,软化学生的心,同化学生的心。为了提高班级学生创建特色文化的积极性,学校应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并表彰先进与经验的推广。

3.美化学生寝室。学校文化,从培育寝室文化做起。宿舍,不仅是住校生住的地方,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寄宿制学校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让住校生积极动手共同美化寝室,使寝室既有家的温馨,又有同学的友情,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留住学生的甜蜜。在寝室文化上,应体现独有的特色,如,被褥整齐、“讲文明、讲礼貌、按时就寝”等标语、住校生的床头自我布置等。同时以“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让寝室文化更加持久。

4.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可以说是家长式的教师、保姆型的朋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互相理解、平等相处,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住校生身心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育人观,热爱学生,相信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从住校生的个性出发,尊重住校生的人格,开发住校生的潜能,融洽师生关系。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住校生的寄宿生活

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学习与生活都在学校,让丰富的文化与竞赛活动,冲淡学生的思家情绪,快乐融入住校生活。

1.观看儿童节目。在配套设施上,班级中应该配备电视机等设施,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晚自修第一节课,让住校生能够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另外,学校可以统一放映电影,或根据需要观看教育篇,让住校生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也能有“家”一般的感觉。

2.丰富的娱乐活动。在丰富的娱乐场所的基础上,学校应给住校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同时鼓励住校生参与各项活动,让住校生在课余时间都能够活跃在球场上,把汗水洒在球场上,让笑声流荡在校园中,让快乐时刻伴随着自己。

3.组织各项竞赛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为组织机构,让住校生自己提出活动的主题,自己参与活动的策划,根据住校生娱乐的需要与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可以开展各项竞赛活动,让众多的住校生乐于参与。

篇3

关键词:寄宿制; 师生关系; 儿童心理健康; 干预;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组成的“教师伴我成长”小组改善实验组的师生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上产生了效果。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多元性非常接近现实生活,感染力极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学校心理教师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寄宿制儿童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引导,让寄宿制儿童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寄宿制儿童通过团体辅导,能随着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同伴关系的加强注意到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的意识,所以团体辅导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的干预方法。它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现实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更好的塑造个性,充分地发展自我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寄宿制儿童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能做的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心理教师力量有限,只有发动寄宿制儿童的家庭链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的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一现实的张力和矛盾得到解决。

(一)家庭方面

针对寄宿制小学一些学生出现的亲情缺失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避:

1.加强寄宿制儿童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就要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可以从每个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得以体现,进行感恩的主题活动,教会学生与父母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良苦用心。

2.寄宿制小学还应加强家校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寄宿制儿章大多离家比^远,而且父母大多在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学校可以趁家长会和儿童节之机,组织校园亲子活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家长会的质量,而且也改善了寄宿制儿童亲情缺失的状况。

(二)学校方面

如何让寄宿制儿童从心理上更加信赖教师,教师如何弥补寄宿制儿童情感的缺失,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

1.多元化的团体辅导。通过和寄宿制儿童的交流发现,不论是生理卫生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或者是行为方面,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团体辅导方式去慢慢改善。对他们普及一些必要的生理常识,倡导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恩;人际交往小组,教他们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教育小组,培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培养自制力,纠正行为偏差等。

2.兴趣小组。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寄宿制儿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人际的交往,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寄宿制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独自一人解决,因此,可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让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时,能自己及时处理,照顾好自己。

3.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寄宿学校可以利用寄宿生在学校时间多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寄宿学生创造丰富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拓展育人功能。课余生活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锻炼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寄宿制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转变服务理念,挖掘问题中的优势

当我们不能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时,还是要多挖掘现实问题里的优势。

1.挖掘寄宿生活的亲情补偿功能

“寄”不单单是“住”那么简单,而需要人性化、生活化、育人化。学生在较小年龄就离家进行寄宿,亲情的缺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与困难。寄宿学校要使学生在寄宿期间学有所长,但也要让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使人格发展健全。在英国公学的宿舍里,舍监和保姆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的训导,他们是宿舍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长者。舍监与学生一同进餐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家做客,为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舍监和宿舍成员共同营造宿舍这个大家庭,每位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个用爱心浇灌起来的集体,既可以给远离父母的学生以家庭的归属感,又可以使他们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的寄宿制小学也应该借鉴英国公学寄宿制舍监管理的经验,为学生宿舍配备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宿舍管理员,他们既负责寄宿生的生活管理与监护,又要努力将宿舍营造成“替代式家庭”,给寄宿生以亲情的呵护与照顾,补偿寄宿生亲情的缺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寄宿学校的集体教育优势

寄宿制小学在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从而引起情感缺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同时寄宿生活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方面,又有着不可小觑的优势。在英国公学优良的寄宿制传统与文化中,由于寄宿的集体生活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至今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就提到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可行性。他认为,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不是把他们互相隔开,而是尽力设法使他们呆在一起。年龄大些的儿童从照看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学到了责任心与合作精神,而年龄小些的儿章则通过与年长学生相处以及向他们提问,从而加快对所学功课的了解,并因而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之见增长。现实生活中,有的寄宿制学校已经开始了相当于“级长”的尝试,取教师管理与高年级寄宿生干部配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管理的问题,还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与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二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邹泓.i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闪素的研究.1998.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制度 管理效果 因素 创新

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迅猛,在校高职学生人数激增,这给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来看,存在很多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管理模式没有特色,管理制度没有照顾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管理效果。所以当前必须要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以适应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果的制度因素

(一)当前高职院校各种学生管理制度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特长的专业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学生的管理制度层面也一味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而不去从更为广泛的层面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也是不可取的。比如,高职院校普遍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教育,这些都会导致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不完备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不完善,对学生管理的效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负面影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教学非常重视,但是从领导到一般教师都觉得学生管理并不重要,甚至觉得和自己没有什么多大关系。这样的理念直接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非常不完善,更谈不上有着一批高素质的能真正贯彻实施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样的现状大大消弱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效果。

(三)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普遍体现的是强迫式管理,学生缺乏主动接受管理的意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强迫式管理的表现很明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都采用相应的分数来量化,然后将这些分数同学生的奖、助、学及贷等关联,这样的强迫式管理制度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容易产生烦躁或者恐惧心理;另外一方面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就好比是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一旦学生学校出什么问题就会通知学生的家长,而不是靠自身的教育正能量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制度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明显的疑惑、怀疑及紧张心理,显然这样的管理制度产生教育的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对部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伤负面影响。

二、当前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当前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非常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有着自身特性,这些都造就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如果高职院校仍然还是沿用非常陈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要从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积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最好是能走出校园,结合校外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制度来制定切实本校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容易让学生接受制度的约束管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

(二)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当前的高职院校还必须要认识到网络时代给学生管理带来的新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不但要积极吸取网络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一面,而且也要尽力回避或者减少网络对学生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般来说,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规定了教师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都是被动管理者,学生对于任何的学校规定都必须要无条件接受和服从,这样的管理制度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显然是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必须要认清这一点,要努力构建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体现“制度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自愿遵守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出合格优秀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体现一定的“动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能过于死板,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动态性”。在制定具体的学生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给学生的自由发展预留空间,对于学生的合理要求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满足和保护。如此以来才可以不但慢慢营造出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而且还可以慢慢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五)高职院校一定要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高效、严格贯彻执行学生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我们知道,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具体的执行者去严格实施执行也是空谈。所以,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制度之后还必须要培养支高素质的,能高效、严格贯彻执行学生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队伍的成员组成可以是任课教师,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为了能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确保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必须要从福利待遇及职称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詹明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育人取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5

【关键词】中国高职院校荷兰职业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择业影响因素

一 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酒店业是旅游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截至2009年,我国旅游专业在校生已达95.24万人,酒店从业人员却依然严重匮乏,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率连年下降,毕业生在酒店业短暂工作后转做他行、“有业不就”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处于西北欧的荷兰,旅游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日制旅游专业在校生为15000人,行业流失率为33%。本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将视角转向酒店业一线员工的主要来源渠道—中国高职院校和荷兰职业类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群体,对同专业不同国籍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期望找出共性、差异、差距与不足并探究其中原因,以期能为中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酒店业拟定人力政策提供参考。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100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选取荷兰Overijssel省府Zwolle市某职业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100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对回收卷进行统计处理,旨在对影响两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择业主要因素进行比较。为防止问卷调查的偏颇,笔者还通过网络与这些毕业生进行了多次访谈。最后用比较法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 杭州市某高职院校和Zwolle市某职业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对比

综合以往有关高职生择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笔者挑选出了对择业影响较大的可比性因素作为对比的主要内容:专业认可度,实习体验、择业标准,待遇与前景。

1.专业认可度

由于传统意识的影响,国民对酒店专业认同度不高。认为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工作就是伺候人,没地位没尊严,因而酒店专业不是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在统计64份回收卷时发现,31%的学生是被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有27.2%的学生是自主招生渠道进来的,只有41.8%的学生主动填报了此专业,但也是冲着专业名称中的“管理”而来,以为就业就能直接走上管理岗位。

在60位荷兰毕业生中,6.67%的学生认为当初选错了专业;40%的学生是喜欢为他人服务而选择此专业;30%的学生是因朋友、熟人在酒店业工作,或者度假时与酒店从业人员的谈话激发了对此专业的兴趣。另有23.33%的学生认为除了酒店专业,也许还有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2.实习体验

铺床、摆台等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容及“上班时间有点,下班时间没点”的行业特征,使实习后的中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普遍觉得酒店业无发展前途。64份回收卷的统计结果表明,实习前有67.19%的学生想从事酒店业,实习后只有25%的学生仍愿意从事酒店业。

荷兰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前后要完成三次实习。第一学期在校内餐厅(对外营业)实习9个星期,第二学年实习期为3个月,第四学年实习期为5个月。学生可选择在国内(荷兰)实习,也可去境外实习。该校在16个国家和地区有实习点:较远的国家有中国,加勒比海南部的库拉索(荷属岛),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西班牙海外领土);其他都在欧洲本土的英国,爱尔兰,丹麦,瑞典,比利时,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该校充分利用Facebook网站让在校生随时关注学生在各国的实习体验和照片。超过60%的荷兰学生选择境外实习,实习目标呈现多样化特点:一是提高外语能力(如西班牙语、英语等),二是给自己的简历增加份量,欧洲的雇主青睐那些愿意走出自己国家舒适环境的毕业生,有些公司想招募具有新兴市场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尤其看重在中国的实习。三是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四是巩固专业技能;五是旅游。在统计的60份回收卷中发现,有58位荷兰毕业生认为,实习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只有2位实习后意识到,酒店工作并不适合他们。

3.择业标准

当今中国的商品消费型经济催生了毕业生价值取向的务实化、功利化,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是毕业生的择业标准。

而荷兰学生的择业标准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喜欢为他人服务,认为酒店业是个有吸引力、高度国际化的行业,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学到很多知识,结交很多朋友,因而大多数从业者对酒店工作充满激情(见表1)。

4.待遇与前景

中国酒店业的工资相比其他行业要低,薪酬体系并不考虑工作年限等因素,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升职才能升薪。

荷兰酒店从业人员的起薪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偏低,比如前台接待的月薪只有1328欧元。但荷兰的薪酬体系充分考虑员工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作年限,因而一个为酒店工作了20年的普通员工,其工资也可能会比工作年限不长的管理人员高。

荷兰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同样不可能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能得到永久性合同的毕业生不多。2011年旅游专业毕业生中只有26%的人得到永久性合同,其他都是小时工,其中56%有希望成为长期员工。在荷兰,非全日制工种比例占40%,其中70%至80%的人 ,愿意就业于非全日制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工作与个人生活才可以达到合理的结合。

四 对策与建议

篇6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1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09

近年来,全寄宿制学校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并且在寄宿制学校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但在寄宿制学校里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比如他们学习不积极,行为懒散,不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控能力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得到寄宿制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新时期,全寄宿制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抓好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完善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尽量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很多学生来到寄宿制学校以后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对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感到陌生和恐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不足,进而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全寄宿制学校要从实际办学条件出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寄宿学生的的管理和照顾,让学生能够在寄宿制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比如初次来到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不爱刷牙和洗澡,不会合理利用零花钱,不注意保护校园环境等,我们可以在宿舍里悬挂带有“宿舍是我家,人人都爱它”“宿舍之文源于友爱,宿舍之明源于洁净”的条幅,让学生在生活中注重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也可以在校园的宣传栏内张贴具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征文,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还可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以激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学生日常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同时,班级还要制定班规和相关的卫生值日制度等,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保持健康的心态,传递正能量。比如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学习用品整齐摆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间活动时,要求学生不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要文明待人;在食堂用餐时,要注意勤洗手,节约粮食,自觉清洗餐盘等。

三、创设行为养成的氛围,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创设养成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以构建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能力,并组织具有竞争性的评比活动,督促学生找到差距,及时调整自己。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要经常利用班会、晨读、自习课的时间开展行为习惯的主题演讲,给学生讲述行为习惯的作用,让学生提高重视程度,还要让学生轮流发言,谈谈自己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寄宿制学校应该充分进行创新管理,定期组织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对于班级卫生较好的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且颁发奖状和流动红旗,这样就可以激励小学生爱护班级环境,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争得荣誉。此外,还可以组织寄宿制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比武活动,包括洗衣服,整理宿舍内务等,让学生发挥综合实力。

四、个别指导和齐抓共管,进行全面性训练

由于寄宿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背景不同,所以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不同,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时要坚持个别指导和齐抓共管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和全面训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树立长远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内心和思想,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行为,健康快乐地成长。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当来到寄宿制学校里,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和爱劳动的少年,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学会了关心同学。通过这位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寄宿制学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全体教职工能够以身作则,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就一定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和优化。同时,还要注重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软实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必须创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五、家校联合进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家长,采取家校联合的模式,形成教育合理,共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将孩子放到寄宿制学校学习,交由爷爷奶奶照顾,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感染不良的行为。对此,寄宿制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策略,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通过家长会能够让,家长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得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可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如何给孩子做出行为榜样,也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找到更好调动教育方法。总之,学校要与家长携手,并和家长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增强互访,以使寄宿制学校发挥最大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出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寄宿生 管理 对策

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力量对教育的重视,各地的综合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布局调整有条不紊地进行,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学校的任务也更为艰巨,责任也更为重大。面对大多数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学校若管理得当,学生会在寄宿生活中受到锻炼,从中受益;若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新难题,笔者从我校实际出发,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重制度,轻细节。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生活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涵盖了各种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细致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落实下去。

问题二:重结果,轻过程。寄宿制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反而使学生素质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成为可有可无的目标。

问题三:重“管理”,轻“教育”。首先,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教育滞后,自律性较差,并且学生人数也多。其次,现今教育环境下,学生安全责任意义重大,因此,学校往往会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管理学生”的低层次上。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而治”的教育思想使得寄宿学校的学生得到的是不要出任何安全责任“看管”,而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额外增加学校负担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离家都比较远,这就使得学生的往返路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到校后,后勤管理工作很难得到保障。如我校将143位老师分组轮流护送学生往返学校,同时,24小时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护和管理,这额外地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三)“问题学生”居多

寄宿生都来自农村,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这就造成了学生性格的固执多疑、孤僻粗暴和情绪不稳等问题。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他们对子女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会尽量满足或迁就,这就导致学生没有上进心。寄宿制学校的全面管理,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致使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现象。

二、对寄宿生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

从“生命本位”的意义出发,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这既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又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育人”功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做到制度“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寄宿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寄宿制学校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辅助实施。我校为了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结合起来,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值周教师职责》《寄宿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以校领导带队的值周小组同学生公寓生管教师相结合的双层管理模式以及楼管教师、学生公寓卫生员、学生会值勤学生、宿舍长、宿舍卫生员层层负责的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2.做到生活“育人”。为了有效地培养寄宿生,我校对寄宿生的每一个时间段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合理的规定,以培养寄宿生学习、生活的规律性,行为习惯的约束性。我们要严格落实我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卫生“三个面”(即地面、墙面、床面),内务“四条线”(即被子、鞋子、牙具、毛巾),个人“五勤”(即洗澡、换衣、剪指甲、洗袜子、理发),作息时间 “四统一”(即早起床、午休、开关门时间、熄灯),出勤 “四点名”(午饭、晚饭、午休、晚休)。

3.做到环境“育人”。学校要尽力想办法为寄宿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校自开始建校起就充分考虑了寄宿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学生公寓每层楼都建有公共卫生间、洗澡间和洗嗽间,每个宿舍设置了橱柜、书桌,张贴了字画,统一配备了洗嗽用品、床单、被套和枕巾,宿舍面貌干净整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丰富寄宿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校园内修建了乒乓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健身体育设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阳光体育活动室和艺术教育活动活动室;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开办学生餐厅6个、超市3个、极大地方便了寄宿生学习和生活。

4.做到活动“育人”。寄宿生的管理是严格的,但是活动都是丰富的。寄宿制学校应充分利用住校生的在校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激情。如我校建立了爱心驿站,设立了爱心信箱,建立了“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学校体育组定期开展趣味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活动、大型健身操等活动;学校艺术组利用各重大节日和校园艺术节,组织“红歌”合唱团、舞蹈小组、剪纸、绘画、刺绣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远离亲情关爱的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

(二)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将学校的制度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我校根据寄宿生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学习互助,使每一名学生都自主、自由地在合作中获得了提高和发展。学校政教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教育,让学生选教师,对全校后进生进行帮扶教育,让后进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学习的快乐。

(三)共建家校联系网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影响因素;重视环节

一、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人数和规模也在增加。寄宿制学校在整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仍存在差距,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制约了其发展。

首先,资金支持有限。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学校的硬件水平不高,诸如多媒体教具、电脑等人均比较低。其次寄宿制学校在食堂、宿舍、图书室等场地建设上需要更多的资金,但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校园硬件设施水平有待提升。

其次,社会历史原因使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在长久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面前,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在一个阶段里学校建制定位不明确,少数民族地区集中力量建设示范学校,忽视了其他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这样的设计缺陷导致当前寄宿制学校在夹缝中发展,缺少政策支持。

再次,优秀教师的缺口大。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收入低、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乏味、晋升空间小等问题使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里任教。上级教育部门面对此窘境也是在各个学校中进行教师轮岗和借调,以缓解教师不足的情况。导致语数外等主干课程教师勉强能胜任,而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出现教师短缺的情况。教师专业素质低、优秀教师人员少等情况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手段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一,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承困难。由于采用统编教材,以普通话和汉字为普及性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认识不足,保护不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濒临绝境。第二,学生管理安全问题凸显。为了实现学生集中管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许多乡办、村办中小学撤销,而集中在一所W校。一方面使周末回家的学生路途艰难,安全问题增加。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配置少,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打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的状况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经验,总结出当前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管理的状况。

首先,学生适应能力不高,管理投入时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生大多是周边农村的儿童,长期无拘无束的生活使其难以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导致其适应期、过渡期时间长,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引导。

其次,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基础薄弱。寄宿制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将其安排入校学习,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稍有不顺利就以退学来威胁学校,使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基础薄弱,不仅要传道受业,还要向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使工作量进一步加大。

再次,学习成绩差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管理难度大。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由于强制性有限,使其主动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增加,对学习产生排斥。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感。老师在管理时由于人手少,时间少等制约,使管理难度增大。

最后,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使管理需要面面俱到。寄宿制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经验少、年纪小等因素,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较大。例如洗衣服、刷碗等常常是以打水仗结束。而中小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自控力差,往往表现得易怒、冲动。在这种状况下,寄宿制学生管理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疏导,使管理难度和强度更大。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要重视的环节

1.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应认真辅导,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学问题。一方面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普及普通话,应用普通话,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和文字的保护与传承。但终究还是要提升其普通话水平,因为在教学和师生交流中应用得还是普通话。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厌学等情况,老师要耐心辅导,决不放弃一个学生。

2.要体现班主任的“严父、慈母”形象

班主任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管理的直接践行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媒介。所以,班主任管理需要狠下功夫,使班主任成为寄宿制学生的“严父、慈母”。“严父”是管理严格,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管理学生严格遵守,锻炼其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上努力、生活中精细、心理上健康。“慈母”是指用母亲般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温暖。寄宿制学生远离家人,长期缺失家庭的关爱,所以班主任要春风化雨,用细微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主任有依赖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3.主动申请“助学”,弥补经济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由于自身可利用资金少,校园建设较之发达地区差距大。所以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学校要多元化筹资,与当地企业联系,以赞助、公益捐助等形式搞好学校软硬件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筹集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助学金”制度帮助无力承担费用的家庭和学生。在“助学金”制度中要坚决杜绝“助而不学”的情况发生,使学生在学校学的快乐、生活得开心。

4.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配置不足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入驻。教育主管部门将城市学校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让双方学校的教师互换角色,让优秀教师参与寄宿制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让寄宿制学校教师去城市学校学习经验。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水平,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同时还可以在寄宿制学校里设立专门的生活老师,协助班主任进行管理。

第二,培训、晋升通道的扩展。加大对寄宿制学校老师的专业培训,使其专业素养更高,师德更浓厚,责任心更强。同时,教师晋升通道的扩展使教师有机会去高等学府进修、参与评职称等机会,增加教师的荣誉感。相应的收入也会增加,缓解教师自身的压力。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学生管理中。

第三,标准化考核制度。针对寄宿制学生管理,学校可以指定标准化考核量表,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使管理效果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教师教学、管理的标准化进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四、总结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地是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在学校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相对的困境。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要从资金、教师、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切实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彭晓t,吴超楠,向甜甜.关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的现状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S乡为例[J].管理学家,2014(17).

篇9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2007〕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2000年476所,至2008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超级秘书网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篇10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5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03

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万家,因此学校安全工作也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的安全事故对学校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的安全事故会威胁到学生以及教师的生命安全。因此学校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积极成长与学习。

一、将学生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负责人是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长时间待在学校里,远离父母,因此,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家长放心,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教师与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争取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首先,要建立安全责任机制。从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校长到部门科长、再到班主任,再到学校职员,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管理机制。其次,每一个部门与相关教师都要明确安全责任的内容,在每季度开学的时候,校长应该与学校的各部门、科室、班主任签订安全承诺书,班主任要与各学生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这样学校的安全管理任务就被分解得更加具体,同时也使责任内容深入人心。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检查安全责任的效果,学校要定期对各部门、科室、班主任等进行检查,避免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落于形式,同时学校还要将对学生安全管理进行一项专门的考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教师一票否决,坚决不给予评先晋升的机会。

二、建立和完备安全制度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

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要想做好就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一,入校门这一关要把握好,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外来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学生出入校门制度》等制度,为学校进行分时段的封闭式管理工作奠定理论与制度基础,使学生在校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一定的保障。第二,课堂、活动、晚间就寝这些时间段的关要把好,建立《教师、学生值日制度》、《学生请假、销假制度》等,教师争取在课堂与活动中点名,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查寝,对于点名缺席的学生要记录在册,并进行实时跟踪,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第三,饮食安全的入口关要把握好,建立《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餐具消毒制度》等,防止出现食物中毒、盗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第四,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安全关要把握好,建立《学生往返日学生家长接送制度》、《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卡制度》等,加强学校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放假在家期间的安全能得到保障。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为寄宿制学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奠定基础

1.做好学校安全教育的计划,争取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抓住重点的时间和重点的活动,如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日、安全宣传周等;除了要注重时间外,还要抓好教育的内容,在平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专题教育,比如:个人卫生安全、饮食健康安全等。

3.要抓住特色,学校在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教育。

4.学校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

四、加强安全防范是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