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篇1

关键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保值增值;个人账户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特点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由社会保险为核心,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内容的体系。按照“广覆盖,多层次”的建设原则,近几年,国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出台了相应的社保险种,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涵盖“五险一金”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其中在职21565万人,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729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员2522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20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3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6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880万人。虽然各险种参保人数逐渐增长,但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公平、体现全民福利的实现还需要逐步解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事业单位社保制度改革、全国通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跨省、跨省内地市各险种转移接续政策的延续,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解决近14亿人口大国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管理和应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或个人缴费形成的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资金;该资金有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或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从以上的情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主要分两类:

(一)缴费形成基金:即企业或个人缴纳的社保保险基金级补充保障基金,该部分基金分别由社会保险部门、各级财政部门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管理。 主要用于养老金的发放、医保资金兑付及日常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行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均由理事会托管,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未来弥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虽然我国以上三项基金有了一定规模和结余,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必须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开征新税种或附加税、发行福利保障彩票、建立社会保障捐赠基金、进行盈利性投资等方式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三、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一)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政策与制度规定

1、投资政策

根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根据不同的投资渠道由理事会确定确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

2、社会保障基金优惠利率政策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对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通知规定存入商业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执行三个月整存整取优惠利率。随后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的决定》,决定规定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如下政策执行利率: 当年筹集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照三个月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的社保基金,比照三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3、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企业债、金融债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情况,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有关部门适时报请国务院对规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进行调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理事会可按照有关规定,与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

四、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发展趋势和必备实施条件

(一)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手段,为达到社会稳定而实行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涵盖的人数和资金规模逐年增长,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货币贬值、人口老龄化、目前结余基金的处置等实际面临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予以解决。

(二)投资

将社保基金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是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各国都把社保基金的投资安全性放在首位,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即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最具有说服力的一句名言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根据不同的比例分散投资,以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水平。

(三)必备的实施条件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原则。要兼顾以上三个原则,使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相对低、收益相对高,必须具有完备的制服保障。如何规避风险,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保基金运营监督体系,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该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对运营机构的资格认定和投资决策监督。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1年12月,财政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

篇2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通过我国近几年社会保障情况和年度会计报表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渠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银行存款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首先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入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银行存款比例不得低于10%”,所以,银行存款自然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所占比重较大。

(二)国债投资

国债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占有较大比重。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由于国债的自身特点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国债一直是银行存款之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09~2010年,国债差价收入曾一度高于利息收入。

(三)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

股利收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基金收益三者之和所占收入比重仅次于前两项。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以确保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通过安全性较高的银行存款、国债投资与收益性较高的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的搭配,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增值。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面临的主要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集中于上面三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投资形式其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现进行具体分析。

(一)社保金投资于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

尽管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存款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资方式,但也会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其中,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可能使实际收益降低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变动会对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使其成本发生变动。利息收入与银行利率有直接关系,利率高低决定社会保障基金存款利息收益。即使名义利率不会为负值,但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一般而言,如果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则银行存款可以实现保值增值;反之,银行存款则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社保金在投资于银行存款时,要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走势。通过长、中、短期存款的搭配方式,来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实现社保金的保值增值。

(二)社保金投资于国债面临的运营风险

国债利率固定且收益率与投资期限长短相关。国债与银行存款相类似,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会受到通货膨胀和时间期限的限制。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为票面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若国债到期后收益率高于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则国债处于收益状态,能够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反之,国债投资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不能完成基金投资的目的。近年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导致国债实际收益率缩水。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将国债投资适当转向其他投资方式,通过将国债与信誉较高的企业债券按照适当比例组合进行投资,来达到基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的实现。

(三)社保金投资于股票面临的运营风险

社保金投资于股票只要是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利率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投资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所谓政策风险,是指因政府政策发生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辩证理解。我国股市自2008年之后,直至2014年才开始缓慢复苏,期间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股市还需要改革和完善,而社保金作为我国人民的“保命钱”投资于股市要由专业化的运作,将安全性放在首要地位,要有明确的风险成本,通过优化投资组合进行分散风险。

三、防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建议

目前指导我国社保金进行投资运营的具体法规是2001年12月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是《暂行办法》只进行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指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开展多元投资组合,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

《暂行办法》虽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但是要防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就应注重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进行风险分散。首先,应该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在保持如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金融工具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可以加强在一些资金需求量较大、收益相对较高的能源、交通、港口、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投资。其次,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方面,应当合理地搭配投资期限,通常情况下投资期限越长,收益越高,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运营方面,应该在满足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短、中、长期的投资。

(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数据库

我国目前社保金年度报告和会计报表数据内容相对简单,精算分析不够全面,给我国社会基金投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不断专业化,为保证社保金的保值增值,在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样本数据真实性和全面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进行及时更新,对错误数据进行及时改正。二是数据库的建立应加强与国际数据库的接轨,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比较和研究。

(三)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

篇3

国际上通常将监管方式分为两类:

(一)审慎型监管—

即根据审慎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监督机构不对基金资产的具体安排做任何数量化的规定,但要求投资管理人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要像一个“谨慎人”对待自己资产一样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以及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打击欺诈行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二是要求对基金资产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三是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四是鼓励竞争。在这种监督模式下监督机构较少干预基金的日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审计师、精算师等市场中介组织对基金运营进行监管,只是在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基金运营出现问题时才介入;这种监督模式给基金管理者依靠专业背景进行投资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严格限量监管

即预先配置好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然后按照既定的比例投入资金。其主要特点:监督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进行限制性的规定。监督机构根据这些规定,通过现场的和非现场的监管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

其风险较小,但保值风险一般高于审慎性监管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对待不同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同。从资金投资权力上来讲,审慎性监管是较宽松的,因为管理人享有充分的资产配置权。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它又是非常苛刻的,因为在发生投资失败时,资金管理人必须能够举证自己当时的决策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与审慎性监管相比较,严格限量对投资管理人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时比较有利;只要不违反预先规定的资产数量比例规定就可以免除承担投资损失的责任。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严格限制监督模式,而只有英国、美国、爱尔兰是采用的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这些国家采用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其资产组合中不动产投资均在50%以上,股票投资尤其居多。

从收益率上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不动产和股票投资收益率大于其他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其倾向于风险较高,灵活性强的投资模式。采用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国家的基金收益率一般高于采用严格限量监管的。但这类投资组合的风险较大,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制衡机制作为充分条件,否则基金的安全难以保证。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及其实际效果

(一)当前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模式。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于2001年出台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内容进行了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它的优势是资产承担的风险有底线,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产生人风险,而人风险在公共产权资产管理框架尚没有形成合理制约或激励的投资。土壤上是最容易滋生的,也是最难根治的,这类风险常常表现为“道德风险”。

(二)基金运营现状

根据《暂行办法》,目前主要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等。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人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2000年我国建立起了全国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积累部分进行统一投资运营。通过各种投资渠道,社保基金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表2所示。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48%,比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5.04%高出6个百分点,说明理事会较好地实现了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投资创新与探索

这几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社保基金的运作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的探索和创新。2003年,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且开通了上证50ETF直接投资渠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的创新,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4年2月,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行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严峻;其一是我国的养老保险起步晚,层次低,覆盖面窄;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迅猛。据测算,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为20%左右,2010年达到30%,2032年达到50%,2045年将达到55%。从目前的投资收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自我保值增值能力难以应对未来20年后的老龄和购买力风险。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监督机构有必要从制度供给方面考虑,转变现行的监管方式。

(一)资金增值是监管方式转变的内生要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其保值增值,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社保基金来源有限,多半来自于财政拨款。如表3。假设财政支持可这样继续,对于要承担的2万多亿的转制成本,凹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情况不能得到改善,这些历史成本很难甩掉,还会使财政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为资金创造一个合理的投资环境,让其实现自我保值增值。

(二)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

投资方式改变,要求其监管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两者相辅相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成立之初,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主要将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在这种投资方式下,选择严格限量监管是比较适宜的,其优点在于投资风险、委托风险及成本比较小。不过,随着基金积累规模扩大,应对未来老龄化危机的要求,选择更能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基金入市成为大势所趋。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入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这一投资方式的调整,要求监管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使监督方式向适合于社保基金发展的方向渐进。此外,国家对投资的范围有所扩大,开展了债券回购,股权投资,并原则上同意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这也就为我们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制度前提。但这个前提还不完全,需要适合的监管方式与之配合,才可能达到基金保值增值预期的目标。

(三)化解“资产——负债”风险

社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经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在限量型的监管模式下,它们都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是“资产——负债”风险就成为了一种很难规避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变成了一种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当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已知的,那么就能够购买合适的债券来抵消负债的影响,然而,假如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由于工资、物价变化,资产价格上涨或人口因素等,那么固定收益工具或政府债券是一种拙劣的保值工具,不能化解社保基金的资产—负债风险。风险管理学中有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告诉人们要用分散的办法去规避风险。这种规避方式正与审慎型监管方式相匹配。因此,转变监管方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四)理清产权

社保基金属于公共产权资产,划清产权界限,良好的制度供给才能充分发挥对投资管理人进行激励的作用。依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基金的“托管人”。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我们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基金理事会兼有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双重身份。两者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基金托管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好、流动性高;而投资管理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最大化。这样看来,“双重角色”必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所以这个机构应该进一步“专业化”。审慎型监管有利于这种产权的清晰划分,使得基金理事会真正成为基金托管人,专业的投资机构成为投资管理人。从而权责匹配,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五)提高竞争层次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没有—个适合的制度,市场经济只能是低效的,审慎型的监管方式实质是政府的一种新的制度供给。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会引入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竞争,符合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要求。在严格限量监管条件下,基金投资管理人自由较小,没有资产—负债风险压力,也没有积极寻找基金增值的内在需求。他们只要按照比例投资就高枕无忧,盈亏对这些机构影响不大,缺乏逐利动力。而审慎型监管模式会打破这种“大锅饭”的情况,采用一种机制设计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的和低劣的基金投资者区分开来。使得它们有动力和压力尽可能的为基金保值增值。这样的话,保值增值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会有获得更多的资源;反之,可供投资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取消其投资管理人资格。

综述所述,社保基金所面对的风险呈多样化,不能完全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更不能依仗投资人或称为内部人的那部分人的自我约束来控制和化解。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来考虑,从制度上来约束,为社保基金投资营运提供制度环境。通过上述分析,审慎型监管应该是比较适合今后社保基金保值与增值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00-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EB/OL]http:///web/NewsInfo.asp?Newsld=243,2006-04-10.

[3]赵曼,刘恒庆.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项怀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的几个问题[EB/OL]http:///web/index.asp,2006-04-08.、

篇4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渠道 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统一集中管理,是政府参与社会保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2001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根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除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外,还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以及投资海外市场。对于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 年社保基金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同年6月9日社保基金首次进入股票市场,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开通了上证50ETF 直接投资渠道。 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6 年 5 月 1 日《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正式展开,对社会保险基金有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自我国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用以来,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却收益率偏低。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很低。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因受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社保基金运营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渠道和收益率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偏低,且稳定性较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存款和国债等风险性较低的产品占据的比例很高,而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长时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引起重视。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还不成熟,也降低了基金投资的收益水平,又因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波动性大,以致基金投资收益稳定性较差。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上,国债和银行存款所占比例过高,受限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还非常狭窄,其投资较为单一。债券、基金和股票及其它投资渠道比例依然很低,为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作,就必须优化投资渠道,完善投资组合。

(三)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政府的管理经验和监管手段都不够,社会保障机构的风险意识不强,无形中放大了社保越金投资活动的风险,造成了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因此,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基金投资安全。

探究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限,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根据现行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一样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各种法制不健全。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制度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解决对策

(一)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利用多种投资工具进行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力求实现基金投资的最大效用。避免单一投资,选择优化的投资组合,分散分险,可以适当投资于实业,如增加不动产投资等,冲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营造健全的社保基金投资环境

在资本市场方面,尽快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根据国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资本市场越成熟,投资渠道越多,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就越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的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监管方面,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要健康有序的进行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作为保证,这就要求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首先要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公示制度,提高基金运营的透明度。慎重选择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持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其次是建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再次是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以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最后,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指标机制,监控我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完善社保基金的长期资金投资监管体系,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法律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保基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要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法规,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法》,严禁挤占挪用基金,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使社保基金走上规范化运作和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文生,姜晓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经验及启示.财经论坛 , 2007(7).

[2]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7(8).

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问题;保值增值;对策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关系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近几年,我国深化改革了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了基金筹集模式,使社保基金绝对值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基金规模越来越庞大,2014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96万亿元,预计2015可达4.31万亿元。庞大的基金规模要求科学合理的投资运行模式及保值增值渠道,然而,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状况并不理想。一方面,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基金不当使用问题,社保基金挪用占用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违法违规操作,导致了社保基金支付缺口的增大。另一方面,社保基金传统上一直强调安全稳妥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和方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日益困难。尤其是对那些周期很长,结余量大,以银行活期存款方式保存的资金保值增值更难实现。在过去的十年中,CPI涨幅为2.2%,但是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却低于2%,贬值基金累计上百亿元。因此,本文从分析社保基金概念和特点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现状和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社保基金科学、合理、有效运营的途径。

1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资金,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和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选择和更改。社保基金专款专用、保值增值和的积累性的特点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而言,按是否有基金积累可分为现收现付模式和基金积累模式,在实践中通常是这两种划分的结合,派生出三种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和部分积累模式。部分积累制包括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积累和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积累两种管理方式,能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此处提到的社保基金主要是指积累、结余的基金。

2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当前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在2001年之前,我国的社保资金只有购买国债和存入商业银行两种投资方式,200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得社保基金的投资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方式外,还新增了其它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企业债和金融债,以及海外市场投资等。[1]在运营方式上,风险小、稳妥的的投资方式如购买国债或者银行存款等交由内部人员运作,而对于高风险的投资如股票和债券等,则由专业的投资机构负责运作。2014年社保基金资金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占46%,现金及等价物类投资占9%,股票类投资占34%,股权类投资占6%。[2]

在我国,以政府为主体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也表现出了公营投资组织的一般优势与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集中、统一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呈现出管理形式单一,管理、交易成本低,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公开公正性,易出现因挪用而造成基金损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收支现状堪忧,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问题主要有结余规模连年增加、企业拖欠缴费现象严重和支付环节问题较多。由于基金使用率较低,缴费率较高,保证了我国社保基金每年都会有结余,且规模逐年增加。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缺乏足额缴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承担缴费的责任和义务,拖欠保险费。在支付环节,很多经办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转移基金和虚报冒领等违规现象。这些现象渗透于各层次,包括受益人、参保人及各个社会保险服务管理机构。另外,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用效果不佳,保值增值面临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为银行专户和国家债券,这些投资渠道的风险较低,但是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贬值的风险则较大。如201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债投资的实际利率大致为1.55%,而银行的实际利率则只有0.13%。而世界上这一数据为6%。并且通货膨胀也变低了社保基金的价值,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由大量投资银行储蓄和国债带来的贬值。国家审计署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不足2%,具有较高的安全和贬值风险。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那么将直接导致社会保险基金越来越不值钱,难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3]

3 社会保障基金有效运营的途径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以良性投资运行机制为前提。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社会保障基金营运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此模式具有管理方便、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但收益低,透明度差;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管理由民营基金管理公司负责,政府对其监管,此模式收益高、透明度强,但风险较大。国外不同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趋势显示不动产投资比例趋高、国际投资增加、多元化组合进行有效投资等。我国也面临着如何创新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模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不仅要借鉴国外可行的办法,也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金投资方式。

首先,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运营环境。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职责,把社会保障部门运营和社保基金管理的职责分开;加大力度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托管人市场的构建;加大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完善基金管理的法规,从立法层次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活动的惩处力度,杜绝违法乱纪的出现。

其次,构建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制定多元化投资战略,对投资的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进行深入分析,选择稳定性好且收益率高的组合方式。国家还必须准备足够的风险准备金,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支付困难问题。可以进行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较低的指数化投资;可以购买坏账率极低,且承担风险较小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可以投资风险较小,且回报率较高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投资信托产品、开放基金;可以参与公司治理、投资海外市场等等。

再次,加大基金投资风险控制。要合理分配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有合理比例,即防止基金安全性出问题,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要谨慎选择基金管理人,选择资质较好、社会信誉高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运作;要构建准备金机制,尤其是应对市场波动大、收益难稳定的投资类型。

最后,完善社保基金运营的配套措施。第一,要强健自身,加强内部相关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建立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建立相互制衡的基金投资运作模式,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监督管理过程能相互制衡、协调配合,以此保障我国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营。第二,加强外部监督,应尽量实行透明式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情况,保证公开透明性始终贯彻在我国社保基金每年的投资运行及收益管理过程中。第三,提升社保基金投资和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升其职业道德,打造高水平的主体团队,保障社保资金的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张留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篇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基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而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政策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按用途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又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所以,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加强了管理,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具体如下: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

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2年5月23日,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审计检查证>,的通知》。

2002年,有关建立基金监管部门协作机制并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管责任主体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延伸性程序规定,正在加紧拟订当中。

2002年12号文,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在基金筹集及运用等环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国外社会保障情况简介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型”社会保障社保制度,基本特点:一是项目多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国家福利型”高,如在美国投保者每日领取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原工资的50%.;二是共同基金在养老保险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美国共同基金业已将重点转向了养老类型的投资项目。今后,养老市场仍将在共同基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基金的长期回报率一般达到10%左右。2001年回报率有所下降,但一般仍高于储蓄的利息。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比直接投资股票风险要小得多。

欧陆国家多数实行“稳健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一是公民必须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从而享有申请保险待遇的权利;二是除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均由独立的保险机构经营,实行自治管理,政府只起指导作用,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北欧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社会保障内容庞大,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如瑞典的社会保障覆盖了在瑞典居住的所有人(不论其是否有瑞典国籍,不论其是否就业,只要居住到一定年限,均可享受);二是基金的来源是各行业的雇主,雇员则基本不交纳。这种类型的理论基础是福利学派思想,主张建立合理分配、收入均等的国家。政府通过课征高累进税,向全体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社会保障。但这种类型因企业负担较重,如1995年瑞典企业主负担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各种法定保险费用占利润的32.9%,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实行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办法,在战后恢复和发展时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较高的奖金和职工集体福利。近年来,因受东南亚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有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日本采用职工持股制度补充退休准备金制度。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实例,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制不健全,包括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基金管理难以协调、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的筹集,运用和保值增值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基金未纳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一预算,缺乏统筹安排,基金分散,难以产生效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难以渡过“老龄时期”,“代际转嫁”方式将出现支付危机、缺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基金保值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四、加强会计与审计监管功效

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与社会保障整体改革步伐不协调之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管理过程暗箱操作手法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管理体系不顺畅,会计制度欠缺等。为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在实践中就必须加强会计监管及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这里的会计监管,是指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运动过程实施内部监管,具体执行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财政专户管理机构、税务征收机构以及银行、邮政、医疗等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为防范基金运作风险,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运用的内部会计监管及内部审计监督;而外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独立于各执行部门之外&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外部全程监控,审查各级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作用。

(一)加强法律规制

市场经济及WTO对法制环境的要求和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需要,均决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的必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使其与《会计法》、《审计法》联手,如果在某些关键环节实施会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受到阻碍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介入,在社会保障及其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发挥内外共同监管的效应。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联网管理,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所以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各层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安然公司的倒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假事件公诸于众&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包括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人员及社会各界执业人员,是确保执业诚信的根本。应定期开展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从业作风是加强诚信的第一步。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目的在于: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接受社会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有效地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即期消费。而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运营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在当前政府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若在社会保障政策选择上能有效改善民生,如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强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就能有助于提高国内消费内需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的社保基金

中国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基金。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障的部分资金需要,目前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主要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间接入市。截至2007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4,140亿元,加上受托管理的行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基金总资产市值5,162亿元。自2000年成立至2008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9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54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实行完全基金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采取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基金运营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另据保守的估计,在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每年的缴费积累可达150亿~2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总积累有可能达到4,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尽管2008年股票市场遭受系统性风险、A股跌幅超过70%,由于现有法规对企业年金投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年金组合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年金组合具有低风险特征。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远远优于公募基金业绩,多个运作满2年的年金组合收益累计超过70%。

(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其中,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目前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的要求,个人账户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及协议存款,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下,存在巨大隐性损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截至2007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391亿元,11个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亿元。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农保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农保制度将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目前,大多数试点地区都将农保结存基金存入商业银行,个别地区拓宽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办法。总体而言,农保基金仍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压力。截止2007年底,我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

二、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与扩大消费需求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前提,通过强化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发挥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社保基金”是我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坚持安全至上,规范经营,稳健投资。在其增值以前,应通过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其免于遭受被挪用或盗用的风险。确保“养命钱”首先是安全的,才能让广大老百姓放下心来,这将成为让他们放心、大胆消费的前提。

(二)社保基金通过实现保值增值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我国企业年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性质相似,都是采取的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是一类具有私人产权属性的私人退休金。随着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的做实和新农保制度的推进,未来这两类基金也同企业年金基金一样适宜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保值增值。由于人们的养老金给付额与基金投资收益密切相关,当人们预计到未来养老金给付额将提高时,将直接刺激他们减少当前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

(三)社保基金通过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企业年金拟采取提高入市比例,全国社保基金拟采取逐步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追加部分股票投资;向海南洋浦开发区等5个关系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50亿元信托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基金投资等措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繁荣资本市场的同时,能够促使储蓄和投资向生产领域转换,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内需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三、相关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的加大,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保基金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其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过加强监管来保证其安全性,又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其不断增值。

一是以《社会保险法》立法为契机,完善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等的投资管理纳入统一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社保基金各监管主体和运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为适应新的投资管理要求,规范并修改对全国社保理事会、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制定的投资管理办法。

二是理顺现有投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运作模式和监管主体,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如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改造,让其成为专司投资监管而非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机构;企业年金基金也要严格按照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来治理。

三是努力增大“社保基金”的规模。如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做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过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来增大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的规模;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多样化的保值增值方式。

四是拓宽基金投资渠道,调整基金投资结构。如全国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为: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减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加大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稳步增加对海外的投资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11.9.

篇8

    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优化。

    1.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相协调和配套。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互补的。从社会保障的产生来看,它是同工业化与生俱来的;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行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有利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又有助于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尤其对资源存量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没有社会保障及其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对企业实行破产、兼并和重组,难以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国企业深化改革碰到的最大难题正是出自这个方面)。因此,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远不是社会保障机构就能解决的,它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

    2.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的实质是物质保障,而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所以基金来源问题是社会保障核心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稳定的基金来源,并且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基金数量逐步增长,并能实现保值增长。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决于社保基金投运机制是否完善。目前制约我国社保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因素很多,主要有:(l)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大,基金积累和支出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迅猛增加,养老、医疗保障支出大幅度攀升,国家和企业都感到不堪负担。(2)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参加社保基金统筹企业和个人不多,基金来源渠道不畅。(3)基金收缴缺乏刚性,有许多地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收缴,企业拖欠严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4)监督——制衡机制不健全,基金挤占、挪用问题严重。就已查明的情况来看,1993年全国有51亿元的社保基金被挪用,占基金总额10%,1994年64亿元的基金被挪用,占基金的15%,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造成了部分社保基金的流失或使基金处于高风险状态。(5)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贬值问题严重。按现行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事实表明,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保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是难以保值增值的。如在 1987-1996年的连续 10年中,有4年(87、88、89、94年)的社保基金各期存款利率是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1993年和1995年的3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也低于通货膨胀率,只有1990年社保基金各期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国债利率虽然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社保基金投资于国债,同样也面临着贬值风险。

    3.良性运行机制。良性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l)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也是一种法律保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很难成功实施,而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和法规很少,法制不健全,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2)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高效的管理水平。统一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持续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对于促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体制不顺,管理机构过于分散,政策不统一,不利于社会保障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3)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良性循环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机制是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基金保值和增值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多数国家都有十几部,有的国家甚至多达几十部,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社会保障的实质是法律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有关社会保障或含有社会保障内容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体系,且修改变动频繁,缺乏权威性。尤为突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社会保障的根本大法——《社会保障法》、因此,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深入,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为社会保障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多数地方达到了80—90%,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养老的工资替代率为40—60%。为此,许多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统筹费达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随着社会保险项目(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增加,统筹费用将继续增大,企业不堪负担。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层次过少,国家和企业承担了主要的养老保险责任,而家庭保障和商业保险则注意不够,实际上养老保险(包括医疗和失业保险)应当分为国家、企业、家庭和商业四个层次,在我国家庭保障仍将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础工程之一,理应大力倡导,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独特作用,商业保险尽管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它客观上对社会保障能够起到补充作用,应当支持其发展。

    3.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缺乏刚性,企业拖欠和拒交问题严重,征收十分困难,存在社会保障费入不敷出的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实行“费”改税。一般说来,依法征收社会保障税比依靠行政手段统筹社保基金更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采取了以税收方式征收社会保障基金,效果不错,借此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地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来源。

    4.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和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社会保障重大事宜。具体的管理工作由劳动、民政、人事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主要是行政统一社会保障机构赋予的各项管理职能,并定期向社会保障机构报告工作。同时,还要成立社会保障监督机构,建立与健全监督机制,主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严禁社保资金挪作他用,甚至流失,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篇9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社保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其营运管理现状与对策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营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的营运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资金缺口大、保值增值困难、监督体制不健全等方面,具体如下:

1、资金缺口大

这个主要体现在随着我过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存在着严重的支付危机,由于我国在体制转型的时候存在着庞大的历史欠账,为了解决社会统筹基金不足的问题,现在社会统筹基金挤占个人账户,使得目前我国“空账”现象严重,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较困难

(1)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组合单一

在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环节中,为了安全性的考虑,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监督管理原则为数量限制性原则。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别说保值增值,甚至存在着贬 值的可能。

(2)社会统筹基金的覆盖面窄、统筹范围小、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由各级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基金管理主体分散,使基金结余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必然削弱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

3、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

(1)监管和监督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社保基金管理中不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营运管理过程中透明度过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社保基金利用率低、挤占和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现行的管理办法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

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对于制度实施的后续安排并没有统一的连续的政策支撑,如是否有必要做实个人账户、怎么做实以及做实后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没有一个制度的延伸,这些都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

(3)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立法滞后和立法难度大的问题,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保制度的实行效果。

4、管理机构的弊端

(1)社保基金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

由于各部门和各级别相关机构都在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统筹, 这就导致部门和地区间难以集中和协调运营社保基金,扩大了基金的营运风险,同时不能发挥规模效应。

(2)缺乏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其次与社保基金营运有密切关系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不硬,存在着许多问题,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营运的对策建议

1、加强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来源

(1)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 转贴于

在保证一定安全性下,社保基金营运渠道应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也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根据不同的基金性质进行不同的投资管理,如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等就可以投资到海外市场,提高其收益率。

(2)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尽快提高我国各险种的统筹层次,打破其原有的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管理。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在今年的4月份将原来针对于非成都市户籍的人员而设置的综合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碎片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2、加强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

(1)加快信息披露和监督监管制度

一是加快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社保基金营运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专家论证制度、协调统一的内外部监控机制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来实现对社保基金管理运营的监督监管。

(2)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加快社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使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所以我国目前应尽快形成一套覆盖面宽、法理严明的社会保障法律监管网络。

(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制度

实行社保基金预算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明确政府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机构

(1)建立具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而且社保基金管理主要问题是其不善于营运经营、缺少专业人才。因而, 应逐步建立专业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聘用专门的人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进而实现社保基金的营运效益。

(2)建立基金的营运管理和监管机构

我国应建立基金的营运管理和监督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营运管理办法进行营运和管理。营运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宋晓梧.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2]:林义.社保基金管理.【M】.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李珍.孙永勇.张昭华.【M】.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人民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 管理 对策

社会保障资金是根据立法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种专项基金,即国家和社会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公费医疗事业等项目的资金的总和,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资金预决算制度与资金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是保证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的主要挑战

1 社保资金预期收支偏紧,面临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

2000-2004年4年里社会保险资金收支数据表明,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人数一直以150万人/年左右的速度增加,可预见的事实是未来要发放的人数必将以更大比例增加。虽然自2000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收支一直有盈余,至2004年底已累积了2975亿元的结余。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我国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自1997年以来实行的一直是“混账”管理:由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下没有基础养老金积累。其“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将两个账户混在一起,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资金的转移提供了可能,社会保险机构就是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统筹基金的不足。

2 社保资金监管不到位,挤占、挪用资金现象严重

2006年8月,在上海查出我国最大规模的社保基金挪用案。经调查,该案中违规挪用的社保基金,连本带息共计37亿元。而上海社保案仅是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同年11月27日,浙江金华爆发数亿社保资金被挪用的大案。就在2006年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上海再爆27亿元企业年金通过“委托贷款”再次流入房地产企业的大案。据不完全统计。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国家审计署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三项社保基金(养老、医疗、失业)的审计结果中,发现违规问题的金额达71亿元。一边是数以亿计的资金被违规挪用或是流失,一边是过去7年来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超过7000亿元。

3 统筹层次过低,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及节约管理费用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由各级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对于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有方便之处,但是由于统筹层次的不同,资金管理主体分散。使资金结余分散,影响了存量规模,必然削弱运营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都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管理成本必定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成本为3%,而国际上一般在1%左右,美国加州的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成本则只有0.16%。运营期间,各级管理中心的经费主要是从当年征收的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这并不利于资金的完整和保值增值。此外,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抽调,这部分人大多没有大资金运作的经验,专业化素质不高,缺乏操作投资组合、构建模型分析市场潜在风险的能力。客观而言,无论在目前投资品种单调的情况下运营社会保险资金,还是未来社会保险可能按市场化运作,各级管理中心都难以承担实现社会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重任。

(二)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所遵照执行的各种文件和规定,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1993)、《关于加强企业和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劳动部和财政部,1994)、《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劳动部和审计署,1995)、《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暂行规定》(劳动部和财政部,1998)、《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实施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等。但比较系统和权威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大法一直没有出台。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来构建一套权责分明的法律体系对各级保障部门、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就带有明显的部门主义色彩。

2 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

在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管理体系中政府的监管者角色、信托公司的信托人角色、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人角色泾渭分明。各司其职,并形成互相约束、互相牵制的局面。而在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下,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督,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等政府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7个省市成立了由有关企业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但是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很难发挥独立的监督作用。由于个人账户普遍未做实,社保基金的最终受益人对个人账户的余额及投资情况基本上毫不知情,更谈不上履行自己神圣的监督权力了。受益人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政府监督不足还要严重得多。

3 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运营机构

在很多发达国家,依法逐月收缴养老金并承担保管责任、负责资金清算业务的是信托公司:负责设立投资计划、做出投资决定,并按照市场通行做法和基金增值目标提取管理费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而我国缺乏专业的运营机构,各省市的社会保障监督管理部门设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国家机关下,而各个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又负责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即地方政府社保部门既当监管者,又同时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社保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

二、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强化社保基金管理的法律依据

完善和健全法律制度,提高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立法层次,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从法律的根本上

规范和建立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尽快出台比较系统和权威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大法,如《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或《中国社会保障法》等与社保基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统一法律规范。构建一套权责分明的法律体系,对各级保障部门、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证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的效果。

(二)建立社会监督体系,保障基金管理安全

良好的法律还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来保证。完善的监督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人大对社保基金预决算的审批。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以及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首先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只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和发放,相关的监督职能予以剥离,单独设置机构进行全面具体的监督工作。对于监督机构的管理方面。采取中央垂直管理模式,各地分设办事机构。一方面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在“人、财、物”上辖制基金监督部门,使监督工作能够避免地方政府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

社保基金监督机构的垂直管理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对监督工作的干扰,但是也存在监督缺失的可能性,所以社会监督就成为全方位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健全,也使得社会监督受到制约,社保基金的最终受益人无法及时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力。是否可参考国内外基金业信息披露的规定,增加诸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表、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变动表等财务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每月或每季度以委托契约、基金定期报告的形式,按照证券投资的类别分类公布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使公众可以借助网络或者其他大众媒体获取相关的信息,了解社保基金的投资成本、收益、积累、运营和其他重大事项。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减缓空账现象

事实上,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社保基金中存在的空账现象,许多专家学者都已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办法。综合起来可分为主动偿还和被动偿还两类。主动偿还包括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资,并借鉴智利政府的方法,采取给原体制下的职工发放类似“认可债券”来偿还:通过发售社会福利彩票来偿还。国有资产变现或证券化来偿还:征收特种税来偿还等。被动偿还包括通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资金运作受益来偿还:其他的开源节流方法。如可以通过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扩大制度的覆盖面、降低养老金待遇的替代率、规范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偿还。这些偿还方式具有某种“隐性”的效果,即通过对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一定程度的隐性的待遇降低来逐渐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