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气象服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7
2015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相对封闭且信息化水平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气象行业开始遭受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与其他行业类似,“互联网+”对气象行业的改造,也是从服务端开始的。最显著的变化是,长期作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主要途径的电视《天气预报》和手机天气短信快速地被微博、微信和以“墨迹天气”为代表的手机端服务取代。2014和2015年,中国气象局相继印发了《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气象预报与传播管理办法》和《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期通过监管方式的调整主动适应和引导气象服务领域出现的巨大变革。过去几十年,高校大气科学专业为气象局、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的业务和科研人才,但是对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因此,在“互联网+”浪潮改变公共气象服务的同时,高校大气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专业课程也应当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主动适应和调整,如此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专业水准高、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公共气象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一、新时期的公共气象服务
(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956年,天气预报开始通过报纸和广播电台公开向社会。1980年,我国第一个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取得巨大成功。这些里程碑式的节点,足以让气象人感到骄傲,值得铭记。但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公众气象服务方面,官方建成了以全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网站、乡镇电子显示屏等)为载体的气象服务体系。近些年,各种私营和官方的移动端产品丰富了公众气象服务的内涵,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交流。针对专业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曾精确地概括如下:“我国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多年,至今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气象服务队伍,专业气象服务科技水平不高,服务技术和手段落后。”“专业气象服务不专业”“气象科技服务没科技”等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究其原因,高校长期不重视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是造成公共气象服辗⒄孤浜笥谌嗣袢褐谛枨蟮闹匾原因之一。
(二)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也在发生转变。首先,公共气象服务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变。其次,气象服务从单一的气象行业信息传播,逐步转向为交通、农业、经济、卫生、旅游等行业提供融合的、嵌入式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服务决策化和公众化的转变,使得普通公众也能够免费获得一些专业气象服务。同时,随着气象数据、气象服务职责向社会开放,气象服务由行业垄断到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气象服务私营公司近两年呈爆发式增长,国外的气象服务公司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登陆中国。
(三)气象服务人才的需求
公共气象服务往往涉及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农业、城市、海洋、水文、交通、能源、旅游、卫生等方向,并致力于产生交叉应用,这就要求气象服务的人员掌握或者了解交叉行业。这种一专多能型气象人才能够突破知识面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局限,以复合型思维进行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好地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支持,是当下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在“互联网+”浪潮强烈冲击气象服务市场的影响下,优秀气象服务人才的稀缺性开始表现出来,成为各家私营气象服务企业争相猎聘的专业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象局气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状。
高校的大气科学专业是培养气象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当中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新形势下的气象服务行业变化使得高校《公共气象服务》课程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一)发展本科生教育,注重复合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
气象服务是一门自然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传统的气象类学科教育,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大多是天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原理等比较抽象的气象学知识,注重的是塑造学术和业务型的气象人才。毕业生中可以从事公共气象服务的人相对较少,需要用人单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二次培养。因此,有必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课程的配置,以适应目前公共气象的快速发展。
(二)突出研究生教育,注重专业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
200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标志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了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重心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这在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中更应该有所体现。公共气象服务就是将抽象的气象理论,应用于指导生产生活的实践当中,这不仅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更要有深层次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这也是专业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
(三)强化教师队伍教育,注重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师资力量的培养
公共气象服务型人才做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课程教师综合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师资水平的提升,一切都是空话。因此,课程教师要注重脱岗培训、在职教育、集体研讨、外出学习,激发教师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培养优秀气象服务人才的基石。
三、《公共气象服务》课程改革初探
(一)结合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升课程内容的丰富度
现代化的公共气象服务,要求从业者除了掌握气象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水文、交通、能源、旅游、卫生、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公共气象服务》专业课程应当具有足够的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气象要素与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融合点和相互关系,使其具备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
(二)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公共气象服务这门课程,除了具有专业性以外,更具有社会性。相对于其他气象专业课,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实践课时的增加,可以通过结合相关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具象化掌握公共气象服务的知识和理念。例如,在进行气象影视相关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增加气象影视节目赏析,让学生充当气象主播诠释气象节目,帮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了解天气预报节目。
(三)动态前沿,跟上新技术的脚步
进入21世纪,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且每一种新技术都对公共气象服务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传统的气象从业人员应接不暇。《公共气象服务》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最前沿、最先进的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和理念,以及新技术可能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影响。在互联网公众气象服务领域,将如何产生优质的内容和各种平台载体列入授课范围。课程还应当涉及气象服务产品的设计和可视化,培养学生对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同时,持续关注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新技术将会对公共气象服务带来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这些方面开展应用实验。
四、结语
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着需求不断增强、要求不断提高的挑战,在气象事业整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气象服务》课程理应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中凸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培养出更专业、更适应潮流的复合型气象服务人才提供支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课程也应顺应潮流,加以创新改革,成为气象人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矫梅燕.探索公共庀蠓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浙江气象,2009(4):3-6.
[2] 王海君.我国高层次气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2(4):5-8.
篇2
【摘 要】十以来,各领域改革成为热点问题,其中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高中音乐教学领域改革谈起,分析了音乐教育在高中综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音乐教育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现状和学生状态,讨论了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和方案,以供在实际操作中参考。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从小学减负到提倡素质教育都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对于高中教育而言,由于高考改革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导致高中的教学模式在高考的指挥之下,也没有发生变化。如今,高考制度改革日渐清晰,改革的力度空前。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改革高中音乐教学的希望和前景。一般认为,音乐鉴赏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一个人在高中阶段接受音乐的课程教学对其音乐鉴赏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构建适应需要、时代性强、基础性优的音乐课程,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好条件,打下好基础。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我们清楚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个人的修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际音乐教学和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因为教师很大程度受到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熏陶,不能真正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更不会去体会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深层次影响,往往应付了之。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增加,同时音乐学习不如想象中轻松,多少还有点枯燥,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音乐课程。另外,高中音乐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导致音乐课形同虚设。同时,高中阶段对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学片面追求客观知识测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了高中音乐教学,所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高中的音乐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高中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准确把握高中音乐的学科特点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学会把握音乐的本质。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首先要加强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其次要把握音乐学习的方法,通过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真正体现出音乐教学的特点,学生才能逐步学会感悟音乐魅力。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
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教师只能是一名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并没有差异,都是音乐的欣赏者。所以,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的,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在选择教学内容健康向上的基础上,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意见,挖掘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由于以往对于高中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往往教学方法比较的单一和死板,不能结合实际和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的安排和设计,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契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且教学方法不能结合最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得不够,因此,要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创新方法优化课堂设计,实现教学相长。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新方案探索
(一)改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音乐教学的根本,应该和新课程标准统一,确定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感受音乐,学会领略艺术的魅力。另外要通过音乐作品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味,丰富学生气质内涵,提高音乐的鉴赏力。转变理念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爱好倾向,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紧张的学习调节氛围。
(二)改革教学过程
前面已经分析,音乐教学以听为主,通过理解旋律,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世界。所以,今后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音乐教学过程,尽量增多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营造出学习音乐的浓厚氛围。可以引入互动学习、表演式学习等模式,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多媒体的引入能够更加的促进学生融入音乐世界中。
(三)注重民族音乐的强化
“音乐没有国界,但是音乐家有祖国”,把曾经的一句名言这么引用到音乐上同样适用,还有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高中音乐教学更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弘扬,提升高中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理解程度,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起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意识的树立,引导同学们树立文化自豪感和价值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改革的新举措,对于音乐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作为音乐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狠下工夫,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最后本文还特别提到了弘扬传统音乐的学习与鉴赏,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感,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振兴.试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1,18(14):132-133
[2]张文婷.新课程与高中音乐教学改革[J].才智,2012,13(24):324
篇3
[论文关键词]转换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 实验主题 结合
当前,随着教育制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教育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作为职校的教师,深切感受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方面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与普高学生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厌学情绪。本人自进入职校以来,一直担任财会专业的教学工作,反观多年来财会教学的实际情况,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i存在着种种问题,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切而且必要。
一、职校学生在学习财会知识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会计专业目前的尴尬地位让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
自上世纪几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管是“泡沫经济”时代,还是“民营经济之春”时期催生了大量的财会工作岗位,中国从大学到中专无一不开设财会专业课,结果导致几年后会计专业毕业生大量涌人社会,市场需求迅速饱和,就业压力日增,很多毕业生从事一些与会计无关的丁作,即使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不例外。这导致了财会专业学生普遍产生了悲观厌学情绪,他们经常流露出“学习没有用,不如多玩玩”的心理。就我所任教班级来说,全班42人中只有三到四个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财会稍有关联的丁作,其余学生大都存企业的加工岗位工作,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实现。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一种想取得“免费午餐”的心理。
《企业财务会计》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业量是比较大的,也比较繁杂,很多学生“怕”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于只等着“抄抄”了事。他们中的很多人总有这样一种思想:平时老师上课最好少讲点儿,作业少布置点儿,考试前两天告诉他们重点,然后“抱抱佛脚”混过考试。这种对专业课消极懈怠的心理增大了会计教学工作的难度。
(三)财会专业学生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意志力的问题。
职校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基础学习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使得他们在财会专业课的学习中产生困难。
二、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浅谈
(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念。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自身的素养和志向水平紧密关联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帮助学生认可和选择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让他们把学习与个人前途、事业的追求联系起来,将勇敢、顽强、正直等社会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品质,使其与会计学习兴趣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二)激励学生主动追求自身思维品质的优化。
职校学生已普遍具有从事独立的智力活动的能力,对于认识自己的智慧、力量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及时、准确的赞赏,往往能令学生情绪振奋,表现出极大的乐趣,并使其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三)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将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验结合起来)。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先进行一年的企业财务会计专业课的学习,然后花一至二个月的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感到枯燥难懂,等到模拟实习时又已经将前面所学知识忘掉了很多,造成作账的困难,这往往使得模拟实习变得虎头蛇尾,甚至部分学生只等着抄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校的财会班自今年9月份开学起,采用了市财经学校的企业财务会计实验教材,以任务驱动法贯穿整个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探寻一种新的企业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从近三个月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反应良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建立会计模拟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企业财务会计分为二十一个实验,每个实验一个主题,把每个理论环节都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步:分步完成各个实验。(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完成实验一至十,第二学期完成实验十一至二十一,以完成整个企业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操作。)
1.理论教学。这是学生进行模拟实务操作的一个“加油站”,没有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务操作无从谈起。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常用的、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账务处理教给学生,以鼓励、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自己,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在课堂上吸取营养。教师有耐心生就会“倾心于你”,决不能让他们“知难而退”。
2.会计法规制度的学习。会计信息失真是现在企业会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所培养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就是将来参与财务工作的人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学习,对提升将来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
3.实务操作的演示。教师根据本次实验的主题,例举出一些经济业务,教给学生如何审阅原始凭证,然后正确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并对某些特殊格式账页的填写作出指导。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习惯于“看着题目做作业”,对财会专业的课程也不例外,看着题目写出会汁分录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是没有题目可供参考的,而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真实可靠的原始凭证,学生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原始凭证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采用模拟实务操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原始凭证,如何根据原始凭证所提供的信息确认经济任务的内容,进而正确的填制记账凭证。
4.明确本次实验的任务,要求学生协同作业,完成任务。首先需明确各项经济业务需要哪些原始凭证,然后审阅凭证内容,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这个过程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内的同学进行角色分工,模拟成一个会计核算小组。各会计岗位可由同学轮换担当,登记总账的同学是负责人。这样就将全班同学都蒯动起来,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力争完成的快速准确,小组内部的讨论也进行的非常热烈。这样就将“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主动学”,这也是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一个最著收获。
5.教师指导和补充说明。教师需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及时荚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给予说明。
6.给出一定量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对夺实验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第三步:学习效果的评估。在近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估比较容易,而对学习过程则难以公平、客观地衡量,所以我认为两者应结合进行。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计每个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自己打分,并可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然后教师可与学生推选组成的评价小组一起,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过程和实验成果作出评估,作为他们期中(期末)考核的成绩(理论考试占40%,实务操作占60%)。
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学生的进步为着眼点,以鼓励、支持的态度对待他们,切不可因为少部分学生基础差而采取放任的态度,让他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能够自我肯定,有“成就感”,这也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实验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于整个企业财务会计的二十一个实验,以理论为基础,以完成任务目标为驱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巩同。另外还需结合讲授教学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自学一研讨法等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从多角度,多层面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五)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及时传递师生信息。
篇4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
一、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
我们就某一乡村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我们调查发现,认为对课程改革支持力度不足的教师占75%,认为课程改革的条件不足的教师占68%,对课程改革信心不足的教师占60%,认为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教师占48%,对课程改革抱观望态度的教师占47%,认为课程改革需要主动参与的教师占35%,认为课程改革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师占19%。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在交谈中发现,部分教师表示对课程改革兴趣不大;有的教师心中存在一些顾虑,一来担心吃力不讨好,二来担心进行课程改革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承受着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不少教师觉得感觉目前手头上的事情较多,力不从心。
二、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原因分析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不到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乡村中小学教师未意识到课程改革重要性,部分乡村教师还错误地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原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料等全部革新,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学校领导的事情。再加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属于新事物,很多教师受到原来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课程改革比较困难。
2.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不够
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乡村教师很积极加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但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有限,很少接受课程改革等教学方面的培训,再加上平时的工作量大,他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难以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最终课程改革的热情被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不足而扑灭。
3.课程改革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足、奖励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课程与作业压力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领导更看中教师的教学成绩,而对于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资金投入不够,甚至还有乡村学校没有制定课程改革等教师教学的激励奖励制度,这样直接导致课程改革效果不好。总之,教学环境对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建议
1.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
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是激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深入学习,树立良好学习的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开创教学新方法。乡村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在原有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相关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应积极组织相关专题讲座,以便加大课程改革宣传力度。
2.加强课程改革培训效果、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
推行乡村课程改革,不仅应加强课程改革培训力度,而且还应重视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培训非常多,而且很多培训机构把培训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难免部分教师会对培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要想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让乡村教师切实从课程改革培训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课程专家就必须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如观摩示范教学、指导性的研讨教学、听同行介绍经验教学等等都是较好的开展讲座培训的好方式。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意义;策略
一直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凡事不被列入中考范围的科目,都被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标上“副科”的标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生物学科作为当前中考过程中占比较小的科目,也会人们无情地看作是“副科”,从而使得生物学科的教学在初中阶段被格外忽视,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重视生物学科,从热使得生物学科的小学效率低下,难以发挥生物学科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重视生物学科,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学生认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对生物学习不重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对语、数、外等“主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对此,教师要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走出学习的误区,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发展,提升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生物知识的正确观念,使其主动投入到生物学习中,为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是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3.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5.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改革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31-02
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改革顺应新的形势,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幼儿园教育改革这一大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贯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纲要》的精神,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将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忽视新旧观念的冲突与重构
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儿童观的根本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的对立、交锋与重组是难以避免的。新的教学观的要义在于: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在教学观上,一部分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观念,但其理解还存在很大偏差。如,把师生的平等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幼儿主体地位的绝对化,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靠边站”和幼儿的绝对自主人们对儿童观的认识也日益走向科学。儿童是主体存在的,儿童是多元化存在的,儿童是完整性的存在。新儿童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但在儿童观上,存在一部分教师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儿童观去实施课程,导致“想是新一套,做是老一套”。如,看不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或多向度发展的潜力或误将幼儿的缺点当中个性化优点加以纵然。
二、新的课程模式流于形式
传统的课程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高系统性、高结构化。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冲击着幼儿园教育,以新理念改革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模式更游戏化和综合化。它更强调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探索,操作在前,总结在后,教师起观察引导的作用。但在许多观摩活动及平日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课程形式趋于模式化了,教师觉得只要让幼儿探索,操作在前就可以了,忽视了引导的作用了。例如,在大班科学游戏《沉浮》中,教师提供铁珠、乒乓球、塑料船等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操作并做记录“什么物体浮起来?什么物体沉下去?”却忽略了调动和启发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让浮起来物体沉下去?怎样让浮起来物体沉下去?”。而在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综合活动成为主流,活动变成了各领域内容的大拼盘。例如,中班活动《颜色宝宝捉迷藏》中,教师为了整合常识和数学领域,还让孩子逐一分辨红、黄、绿色、让孩子们重复点数1、2、3。这些课程忽略了对幼儿的启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用了新的课程模式,可是流于形式,并能达到真正的作用。
三、低估了学科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课程结构更多趋向综合(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忽略知识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要知道“知识在儿童的知识总量中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认为,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学科教学)。学科教学在幼儿园课程结构中承担无法被替代的教育任务,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持功能。如:内容上,学科课程是对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提炼,是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形成的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化,将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可见,学科课程在现代幼儿教育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在我们如何掌握其特点并灵活有效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
四、园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三级课程的研讨力度。三级课程管理给予了地方和幼儿园更多的自。目前,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园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名词。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对幼儿园各方面进行分析,基于幼儿园本身的基础才能开发出适宜本园的课程,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这让许多一线教师望而却步。而园本课程还必需开展以促进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园本培训,还必须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支撑为基础,它不可能凭空建设,需要一定的支持。这就强调在园本课程开发中,人们还需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不能把关注的焦点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然而,许多幼儿园的管理者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事务性工作繁杂,对于园本课程的开发缺乏思路与计划,导致一个能充分体现幼儿园和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举步维艰。
以上结合本园情况对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做四点分析。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就理想的课程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1.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设计适龄、适度、适量的幼儿园课程,这课程是幼儿能做得到、学得会的,是他们感到有兴趣的,是他们有需要的,理想的课程内容更要注重启发爱心、启发思维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培养。
2.优质的幼儿课程内容应包括:资料丰富--日常生活的常识、大自然的知识、科学的知识、环保的知识等;具体的图画;螺旋式的教学--除了基本的常识外,按年龄的增长,增加具趣味的新知识,可扩阔小朋友的知识,增强智慧;主题教学;配合多元智能的发展。
3.优质课程在活动设计上应注意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理想的课程应在设计上发挥了系统思考的优势,以幼儿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作为设计的焦点,用整合方法,进行主题教育。在主题中,整合动作、认知、语言、自我社交、情绪四方面发展目标,制定整合网络,在学习内容上统整生活化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活动化方式,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4.理想课程模式还必需有效地实行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大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幼儿园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园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篇7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项目教学 电力拖动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JXJGJY-ZD-201504)的研究成果。
为了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有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力拖动。很多技工院校对这门课程都进行过一体化改革,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范本,有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但是,改革成果存在值得商榷地方:几个一体化试点学校基本都分布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省份,这次改革成果可能不太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由于当时急需给全国技工院校做范本,时间较为仓促,改革成果存在一些考虑不足的地方。
本文描述的课程一体化改革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中部的江西南昌。本次课程改革是在对南昌及其周边经济开发区的公司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遴选出实践专家,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和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调整
传统学科电力拖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先让学生将点动、连续动、正反转等控制电路进行安装,然后对生产中常遇到的设备的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本次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将传统课程分成两部分,即设备的电气安装和设备的电气维修,并且安排在不同学期。这样确保教师进行电气维修的教学时,可以从容地把精力放在各种维修的实例上,无需为追赶进度而遗漏技能要点。
2.学习任务的设置
设备的电气安装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电动葫芦的电气安装、CA6140车床的电气安装、Z3050摇臂钻床的电气安装。
设备的电气维修的学习任务设置为CA6140车床的电气维修、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维修、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维修。
学习任务的特色在于改变了传统模式,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学习,能让学生在练习技能时就能知道这项技能以后应用在哪些地方。
3.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进行安装和维修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将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进行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的一切不规范操作时进行过程记录,在总结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将“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实施中。下面介绍一下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带着“引导问题”去观摩
由于电气自动化的学生对机床还很陌生,所以,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置了一个观摩的环节。为了达到更好地学习目标,每次去之前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参观回来后,需要对引导问题进行解答。这使得学生每次观摩新机床时都有个目标和方向。
2.“展示”的重要性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有一个总结和展示。纵观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展示”的活动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将展示分成三部分,即过程展示、成果展示和问题展示。展示的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还可以了解其他小组任务实施时采用什么方式。展示出来后,大家自己会进行沟通比较,下次任务时会自动进行改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含出勤率、是否承担小组任务、任务完成效果等等。终结性评价将小组的最终成绩和个人挂钩(乘上小组表现系数)。为了鼓励平时默不做声,却勤勤恳恳的学生,笔者学校还特别设立“踏实奖”“全勤奖”。为了鼓励迷途知返,表现越来越好的学生,设立“进取奖”。
三、小结
以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希望有地方值得其他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当然,改革的效果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改革并未结束,课程改革人员还会不断地在学生中调研,也会请同行、专家对我们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根据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调整,投入实施,评价、总结、反思,再改进,如此反复将课程改革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调研;整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44-01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注意事项
课程改革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为修订和提高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完善和形成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正视问题,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上面也是一样。
在思考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内容时,更要去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或者是别的学科类似情况,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课程改革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免更多内容重复。在课程改革前,更需要做细致、科学和实事求是的调研和研讨,这样才能让我的课程改革丢以前的包袱,更加深入和成功。
二、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老教材是由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基础部分组成,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多等特点。在其中,有很多知识点既不合适实际需要,也与高中和初中的教材相互重叠,同时由于课时的减少,在有限的课时,还要去学习重叠的知识,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由于老调重弹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对化学失去兴趣。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现实就是,高中和初中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已经改革完成,那么就要求大学院校也要与之相适应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老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让新教材更为符合实际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尤其是要符合当今社会前沿科技发展潮流。经过对教材的整合,让教材去除了不符合实际需要和重叠的部分,使新教材结构体系更加紧密、科学。同时也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授课课时,能让授课教师把更多关于化学领域的前沿科技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撰写报告等训练步骤,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性质验证实验尽量减少。取消陈旧的方法,加强综合性实验。我们在精选内容时,尽量选择那些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实验理论和技能的实验,通过有限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室接触较多的反应类型和操作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正规接触化学实验,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引进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现行的学习评价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基本技能操作,而基本技能操作主要指实验部分;这三大模块各占总成绩的比例为:平时成绩百分之三十,考试成绩百分制四十,基本技能操作百分之三十。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报告、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平时作业以及考勤等;考试成绩包括院校和系统一组织年中和年末考试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样情况就会导致学生主要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模块为主要评价对象,忽略了学生在该专业应有的基本技能操作的重要性,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已经成为过去的书本理论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验来发掘新的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情景教育方法的使用
情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仿真培训方法,主要使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事物变化的过程,理解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把书本中的呆板画面用仿真技术呈现在学生眼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引导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辩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让学生通过这一解惑的过程,达到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自学目的,这样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它广泛的用途已经和课程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适当的使用计算机媒体技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其中,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其整体设计思想、课件的结构、课件制作平台、素材的准备和选取,以及准确的切入点都是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把书本知识准确、系统利用声光电反映出来,那么以上几点是至关重要决定性因素。
六、小结
以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需要的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都已经改革完成,那么大学院校的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也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整个教学体系建设和发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篇9
一、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
1.难以把握新旧教学方式的过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把高中语文作为言语文化,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本知识,学生背诵规定的内容,做课后练习来完成教学。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很难把握。一方面,与学生互动频繁很容易脱离课堂主题,也容易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学生产生游戏心理;另一方面,与学生互动过少又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旧教学方式的过渡期教师无法把握推进力度是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之一。
2.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许多学生因此认为,语文是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可以学习的,漠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转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数理化的学习上。这种观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之一。
3.教学理念不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初中教学,虽然高中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但学生经过多年的知识沉淀,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典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教师不根据实际依然按照传统教学理念浮于表面,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低下。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造平等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可以改变以前45分钟教师主讲偶尔提问学生的方法,创造一个平等的课堂。邀请学生讲解课文,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有不足时进行补充或提供帮助。这样既能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2.充分使用教学设施
现在的学校很多都引入了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时,光看课文学生很难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愤怒。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当时学生上街游行被暴力对待的视频或者一些现代学者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深入了解鲁迅文章中的家国情怀。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影响;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逐渐认识到了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进其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全面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产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能够加强高中物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积极性。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浅谈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如三月春风,为高中物理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使之具备更强的生命力,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归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主置,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都是被限制住,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则不同,学生在课堂之上会拥有很多的发言机会,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想法,使之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仅如此,归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2.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是照抄照搬,不敢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任何质疑,只能盲目接受。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不能像原先那样仅仅考虑自己应该如何教学,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课堂之上,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提出的疑问,理解、尊重学生提出的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要耐心地与其进行讨论、为其解答。
3.增加了高中物理课堂的互动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刚刚推行几年,有很多教师对其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谈论、交流,这样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亲切感,不仅如此,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会更加积极,久而久之,高中物理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互动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相信学生的物理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二、解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对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主观意识急需改变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旧教材了解得也更加深入、仔细,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难点、重点、考点都比较了解,因此,他们不愿意改变已经养成的习惯,觉得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内容,不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安排,经常会出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什么收获、教师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根本体现不出来师道尊严。
2.学校相关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调度急需转变
目前,很多高中的领导因为害怕学生的成绩下降,影响升学率,在主观上并不是很提倡进行新课程改革,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更多的人希望稳扎稳打,即使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仍然不能摆脱“题海战术”,实则还是换汤不换药,名义上进行新课程改革,实则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客观讲,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高中生的物理成绩确实有所下降,但是这绝对不能证明新课程改革是错误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高中生从小一直接受传统的教育,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式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换句话说,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进行新课改是非常有意义的。
3.教育经费不足导致课程资源有待补充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使本来教育资金就不充足的学校更是捉襟见肘,很多高中缺少物理实验仪器。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定理结论都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得出,毫不夸张地说,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有更多、更精确物理实验仪器,教育经费的缺乏明显很难满足该要求。不仅如此,一些高中不能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也难度大,如果能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动画、音频等向学生展现出来,既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解决高中物理新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渐解决问题:
1.强化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培训工作
高中物理教师是快速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因此,要想全面、高效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就要强化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培训工作,改变其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观念。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开展新课改教学观摩活动,适时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此外,各个教育区域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在最大限度上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新课改要求的差距,最终改变高中物理教师的教育手段和理念。
2.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各个高校教学设备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教学效果更是参差不齐,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仪器设备充足,教学质量自然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一些教学条件不好的高中则严重缺乏课程资源,连一些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更不用谈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教学和学生需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3.大力应用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我国的各项工作当中,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其他教学器具不可比拟的优点,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既分担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相信,只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研究新课程改革内容,对其充满信心,一定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育状况,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2]丁翠娟.新课改中农村教师投入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8(10).
[3]黄建国,卢筱红,喻汉林.对推进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
- 上一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
- 下一篇:体育学科新课程标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