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
1播种期
1.1种子处理
为了减少蔬菜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需要在播种时就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播种前有效处理种子,其方式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首先,需要严格把关选种,需精选饱满、粒径大的种子,这样的幼苗才会发育快,长势整齐。另外,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暴晒,起到一部分杀菌的作用。第二项是浸泡种子,可以使用清水浸泡、温汤浸泡和药剂浸泡的方式。其目的一方面能够消除种子本身所携带的病原体,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种子更好地发芽。
1.2苗床选择和消毒
蔬菜栽培应选择疏松肥沃、具有良好排水效果的土壤,保证蔬菜的充分吸收阳光水分。确定栽培地点后,需要对于土壤进行杀菌,可以采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杀菌。当然也可以种下种子后,喷洒多菌灵等方式杀菌后再覆土。土壤消毒方式很多,无论使用哪一种,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杀灭其中病菌、线虫及其它有害生物。
1.3育苗穴盘选择、基质准备
为了防止后期交叉感染需完全消毒清洗穴盘。然后结合所选择穴盘的种类,育苗基质可选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有机肥或购买育苗专用基质。
2出苗期
出苗期是指人工保护作物到出苗前后的这个阶段,可分为出苗前和出苗后。
2.1出苗前
出苗前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合适的床温,一般白天为25~28℃,晚上不能不低于20℃。其次,还要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观察。
2.2出苗后
出苗后温度不宜偏低,否则容易发生冻害,温度实在过低时,可采用现代技术适当加热。这时要少浇水以保护作物根部稳定成长,如必须浇水时尽量采取微洒的方式,可在浇水后洒1层薄薄的干土于根部周围。此外,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阳光直射。有些作物出苗后即可能发生病虫害,对这种情况应及早发现彻底根除,避免殃及更多。然后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灌溉根部或者喷洒到土壤表面,此举能有效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
3主要病虫害防治
3.1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对于蔬菜的侵害非常大,主要是侵害其根部,导致整颗植株迅速死亡,一旦感染上该类病害,蔬菜会表现出庞根和须根快速增多。在蔬菜的幼苗上会产生一些白色或者乳黄色的瘤状体,有些呈现出念珠状体,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该类病虫害的寄主范围广,并且还能传播一些真菌性或者细菌性的灾害传播。导致蔬菜出现减产,严重的出现整颗植株死亡。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3~10cm的表层土壤内,为防止这种虫害,除上述的基本措施外,还要注意轮作防虫、高(低)温抑虫。线虫发生多的田块,改种抗(耐)虫作物如禾木科、葱、蒜、韭菜、辣椒、甘蓝、菜花等或种植水生蔬菜,可减轻线虫的发生。再者,可使用化学药物如10%克线磷开沟施入土壤,可以更好地防治根结线虫害。
3.2各种霉病
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和茎均可发病,常见有灰霉病、叶霉病等。灰霉病病菌耐低温、潮湿,因此,要做好大棚的通风排湿,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这是防止和减轻灰霉病的有效措施。灌水不宜过量,阴雨天尽量不浇水、少浇水。及时拔除灰霉病苗,并及时喷药保护。要抓住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3个时期用药,移栽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喷淋幼苗,花期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0.1%扑海因或0.2%~0.3%甲霜灵蘸花或涂抹,结果期用20%惠多丰1500倍液或50%灰霉速净6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喷雾。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茎、花、果实等,因此,除做好温室消毒外,还应注意通风降湿,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结语
综上所述,从蔬菜的分期培育入手,探讨不同阶段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并列出了根结线虫病和蔬菜霉病等2种最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办法。虽然如此,蔬菜病虫害防治办法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1于洪斌.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0(11)
2王刚,王二英,侯玉明.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农业,2010(12)
篇2
【关键词】牧草;病害;虫害;防治
因为牧草产业化在当地兴起较晚、进程慢,加之传统的对种草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在牧草生产管理上许多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相对滞后。以牧草病虫害为例,绝大部分种草户都遇到过,但引起重视的很少。为做好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对我地牧草病虫害的调查及相关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现将牧草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性、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牧草常见的病害
牧草的病害是指由于外源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而引起牧草生长发育的异常生理状态,即病变。在我地发生较多且比较普遍的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丝子等。
霜霉病 牧草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豆科牧草如苜稿、三叶草、草木樨等。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是病菌通过菌丝浸染病草植株的根部来越冬或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植株生长,在地上产生孢囊孢子,侵染其他植株。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牧草品种。牧草抗霜霉病的能力存大很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选用高抗病品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尽早对牧草进行刈割,减少菌源,尤其注意早春铲除发病的植株。合理灌溉,防止草地过湿。
锈病 牧草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既侵害豆科牧草又侵害禾本科牧草。发生的规律是该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它可以菌丝形式在牧草的地下越冬,也可以孢子的形式在感病的残体上越冬。越冬的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转主寄生植物大戟属植物,锈孢子随风传到牧草上对其进行浸染。
防治方法:消灭寄生植物,如大戟属杂草及其他豆科杂草。搞好田间管理,消灭病残株体。对发病的草地应及时刈割,不宜收种。选种抗锈病的牧草品种。④药物治病。对发病的草地,用20%的萎锈灵乳油配置成200-4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即可。
褐斑病 该病主要侵害豆科牧草,在牧草的叶、茎、荚果上出现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叶片上的圆状病点,就是病菌的子囊盘,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在气温10℃-15℃,空气湿度达成到55%-57%时,病害会大量发生。严重时,落叶率达40%-60%,产草量下降15%以上,种子产量减少25%-60%。浸染菌的来源主要是种子、土壤以及寄生寄主。
防治的方法:进行种子的清洗和消毒,合理施肥, 保持氮磷钾肥的合理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大面积发生本病时,可以喷洒波尔多液与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
白粉病 无论豆科还是禾本科牧草均会感染本病。发病的植株在叶片、茎秆、荚果上出现白色的霉层。感染的后期,在这些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的闭囊壳,在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本病可造成产草量下降50%、种子产量下降30%以上。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发病时可喷洒石灰硫磺合剂,1000倍稀释的托布津,50%的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10%的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喷雾。
二、牧草常见的虫害
牧草的虫害是指由于某些有害昆虫侵害牧草而引起的牧草生长发育异常或抑制,造成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下降的灾害。在我市区比较常见的牧草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蚜虫 蚜虫对几乎所有科属的牧草都有危害,侵害的主要部位是比较细嫩的部分,由于蚜虫的咬噬和吸取牧草的营养,造成植株的嫩茎、幼叶卷缩,严重的导致叶片发黄甚至脱落,从而影响牧草的光合作用,抑制牧草的生长,影响牧草的生长,降低牧草的产草量。
防治方法:喷洒高效低毒的乐果药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40%的乐果乳剂可加水进行1000-1500倍稀释。为提高药效,喷药时应选择无风雨天气。牧草喷洒药液后7天内禁止饲喂家畜。
盲椿象 盲椿象主要危害豆科牧草,以苜蓿受害为重。盲椿象主要危害牧草的花蕾,常造成花蕾凋萎枯零,使牧草种子田的结实率降低,不仅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而且会影响种子的质量。
防治方法:对发生虫灾的大田牧草可以采取及时刈割的办法,收获后调制干草或直接饲喂畜禽。对种子田危害不太严重时,可在牧草开花孕蕾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潜叶蝇 豆科牧草常见该虫害。潜叶蝇的幼虫常在植株的表皮蛀食潜行,对牧草的叶片危害大,造成叶片形成白色线条状隧道。隧道扩大致叶片枯黄,降低牧草的光合作用,造成牧草产量的下降。
防治方法:可用40%的乐果乳剂3000-5000倍稀释喷洒防治。
金龟子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牧草易遭到金龟子的危害,主要是金龟子咬食牧草的幼苗、嫩茎叶片。发生严重时,会使牧草幼苗全被吃光,形成断垄缺苗。
篇3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9-01
近年来,随着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单产、总产不断提高,颍上县对夏玉米生产非常重视,笔者进行玉米苗情监测和试验示范多年,现将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玉米粗缩病
1.1 发生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感病后,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病株矮缩,节间粗肿缩短,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株不能抽雄,雌穗畸形,籽粒很少,或者不能结实。
1.2 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适当推迟播期,一般6月10—15日是夏玉米的最佳播期[1]。对播期过早的玉米,在玉米二叶一心期防治灰飞虱最佳,特别是村边、沟边的田块,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40%毒死蜱1 050 mL/hm2,对水300 kg均匀喷雾。10 d后进行第2次防治玉米粗缩病。
2 玉米小斑病及叶斑类病害
2.1 发生特点
此类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叶斑、褐斑病等主要为叶部的斑点型病害,危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斑点,小斑点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特别是麦收后,播种过早、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玉米田块易发病。
2.2 防治技术
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为5%左右),防治药剂可选25%咪酰胺乳油600~7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2]。
3 玉米茎腐病和青枯病
3.1 发生特点
茎腐病(俗称烂茎病、腰烂病)为土传病害,发病初期玉米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缢缩,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该类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在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3.2 防治技术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施得乐1 000倍液喷茎基部,用青枯零或青枯停1 0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1 000倍液,或康正雷1 000倍液,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3]。
4 玉米锈病
4.1 发生特点
玉米锈病发生于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主要以侵染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和苞叶。斑斑相连后导致叶片功能丧失,提早枯死。
4.2 防治技术
防治时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5%左右),可用25%烯唑醇乳油375~4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药剂喷雾[4]。
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5.1 发生特点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农民叫黄叶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发病后叶片布满病斑,连片时干枯死亡,降低产量。颍上县田间发病始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发病高峰在玉米抽雄后,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病潜育期短(2~3 d),7~10 d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如遇高温、高湿天气,可在短时期内大面积发生流行,连作田和低洼积水田发病较重。
5.2 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处理[5]。在发病初期,田间发病率10%时喷药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多菌灵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应在7 d后防治第2遍。
6 苗期主要虫害
6.1 发生特点
地下害虫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垄,特别是小地老虎等。玉米蓟马的为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农民不易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为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为害,心叶处为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玉米螟、粘虫主要是为害叶片。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6.2 防治技术
对于没有进行拌种或包衣的地块,出苗以后要注意苗期虫害的发生,主要是小地老虎、蓟马、蚜虫、灰飞虱、粘虫、斜纹夜蛾等叶面害虫,一般用2.5%敌杀死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液1 000倍液均匀喷雾[6]。防治玉米粗缩病在采取栽培避害措施的同时,并注意灰飞虱防治,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
7 玉米蚜虫
7.1 发生特点
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为害重且传播病害;繁殖速度快,适应温度广。
7.2 防治技术
清除田边沟旁的杂草,消灭其滋生基地,减少虫量[7]。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喷雾防治。
8 玉米螟
8.1 发生特点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籽粒产量下降。
8.2 防治技术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敌百虫0.5 kg、水150 kg、黏土250 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也可用75%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或8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防治[8]。
9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运城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4):67-68.
[2] 杨玉红,刘长生.玉米抗旱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2):37.
[3] 吴祖幸.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1):60-62.
[4] 黄发有,曾昭明.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32.
[5] 沈跃鹏,吴欣,赵国建,等.开封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11-112.
[6] 陈国平,钱啸风.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6(3):13-19.
篇4
关键词 党参;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36-01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以根入药,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性平、味甘、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健脾益肺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久泻脱肛等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党参在纳雍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田间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党参农民的收入。纳雍县党参常见病虫害有党参根腐病、党参锈病、蚜虫类、地老虎等,现将其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党参根腐病
1.1 危害症状
引起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其主要在2~3年植株上危害。发病初期,近地面处的须根和侧根变为黑褐色,并伴有轻度腐烂,此时地上部植株并不表现症状;随着须根和侧根上的黑褐色向主根扩展,主根发病后,随着病情加重,维管束受到破坏,失去输导能力,地上部植株上的枝叶才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主根全根腐烂,地上部植株枯死。
1.2 防治方法
党参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党参,并要做好深耕整地、高畦栽植,雨季注意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降低土壤湿度,提供一个利于党参生长,而不利于镰刀菌蔓延繁殖的环境条件。②及时清理田园,清除残株,以减少越冬病原菌。③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减轻党参根腐病的发生。④选用无病种植,种苗栽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泡5 min,沥干后再栽种。⑤及时拔除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拔除病株后的病穴要撒生石灰消毒,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病穴。⑥田间党参发病后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施或灌根,阴雨天5~7 d防治1次,晴天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党参锈病
2.1 危害症状
引起党参锈病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中的金钱豹柄锈菌(Puccinia campunumoeae),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花托等部位,该病多在夏末初秋的7—8月发生。植株感病,初期叶片或茎上产生橙黄色微略隆起庖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
2.2 防治方法
党参锈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党参药材基地要远离桧柏树(林),这是防治党参锈病的根本技术措施,因为党参锈病的病原菌生存与桧柏有关。②秋末彻底清理田园,烧毁枯枝落叶及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20%萎锈宁乳剂2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阴雨天5~7 d防治1次,晴天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药剂交替使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蚜虫类
3.1 危害症状
蚜虫类是个体柔软、细小的昆虫,种类很多,如红花指管蚜、桃蚜、萝卜蚜等,体色多种,有黄、绿、黑、灰、褐等色,往往几十头至上百头群聚在党参的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上危害,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党参体内的养分,引起党参植株畸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甚至使药用党参枯萎、死亡。
3.2 防治方法
党参蚜虫类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彻底清除栽培党参园地周边的杂草,以减少蚜虫迁入的机会。②在党参栽培地中安放黄板和蓝板,可诱杀大部分蚜虫。③党参上发生蚜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敌乳油2 000倍液,或25%吡虫啉悬浮剂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多次,直至将蚜虫杀灭为止。
4 地老虎类
4.1 危害症状
地老虎类是鳞翅目夜蛾科中地老虎属昆虫的幼虫,为地下害虫,在纳雍县药用植物党参上以小地老虎危害为主。其以咬食(断)嫩茎危害,低龄幼虫(1龄和2龄)在党参苗嫩叶上取食,大龄幼虫(3龄后)白天潜伏在苗床的土里,夜晚出来危害,常将地面的苗党参苗咬断,造成缺苗甚至毁苗,直接影响大田党参的移栽[1-2]。
4.2 防治方法
党参地老虎类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农业防治:运用人力或机械进行翻耕,以减少地老虎类幼虫体,消灭来年虫源;适度中耕除草,以破坏地老虎类的孵化和羽化条件,使其不能繁殖。②物理防治:利用地老虎类的趋光性,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电灯诱杀成虫;将红糖、醋、白酒、水按3∶3∶1∶10的比例制成糖醋液,然后加入总量0.1%的80%敌敌畏乳油,用其诱杀地老虎类虫源,诱蛾钵应安放在高出党参苗30 cm的支架上,每天清晨捡出死蛾,将诱蛾钵盖好,晚上将诱蛾钵盖拿掉,5~7 d换1次溶液,连续诱杀20~30 d,诱蛾钵放置密度2个/hm2。③药剂防治:春播翻犁土地时,用4.5%敌百·毒死蜱粉剂15.0~22.5 kg/hm2掺细土450~600 kg/hm2均匀撒在翻犁土中,以杀灭越冬代地老虎类的幼虫;播种时,将50%辛硫磷乳油500 g加适量水稀释,喷洒在12.5~15.0 kg细土上拌匀,即成毒土,将其撒入穴(沟)内,可预防地老虎类咬食党参幼芽;党参出苗后,可将毒土撒施在党参苗四周,可触杀夜间出土危害的地老虎类的幼虫;在党参苗床上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油2 000倍液喷雾[3-5]。
5 参考文献
[1] 舒琴.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1(9):1312, 1376.
[2] 汪仲敏.无公害党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5):9.
[3] 马雪梅,吴朝峰.药用植物党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6981-6983,6993.
篇5
关键词:核桃;病害;虫害;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林业科学研究所结合国家林业局“核桃良种区域化试验”研究计划项目的开展,相继引进了10个国内新近选育的早实丰产核桃良种,并在禹州市文殊镇陈南村、无梁镇等浅山丘陵区营建了200hm2丰产试验园,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核桃生产的发展。2003至今我们进行了良种核桃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核桃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常见病害
1.1核桃白粉病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
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0.30度石硫合剂喷施。
1.2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1年多次侵染,5~6月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掉: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1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800~1 000倍百菌清等
1.3核桃黑斑病该病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别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小浸状晕圈。
防治方法: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1.4核桃炭疽病危害果实、嫩枝、幼芽、叶片、芽及嫩梢上时有发生。一般病果率达20%~40%,严重者高达80%以上。果实染病先在绿色的外果皮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后扩展或深入表皮,中央凹陷,内生许多黑色小点,散生或排列成轮纹状,雨后或湿度大时,黑点上溢出粉红色黏质状物,这其实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则产生黄褐色近圆形病斑,上面生有黑色小颗粒。一般雨日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不同,晚熟品种发病轻,但现在种植的薄壳类型品种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注意消除病果僵果、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以减少侵染菌源。选用丰产抗病品种,增强自身抵御能力。②种植薄壳型品种时,株行距离适当,不宜过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6~7月间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减少传染,并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③发病重的核桃园在开发后发病前开始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前(展叶后),及时喷2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2~3次或多菌灵800倍液2~3次。发病严重时喷1 000倍液炭疽灵。75%百菌清500倍液。
1.5核桃日灼病高温季节容易发生,果实轻度灼伤,在果皮上出现圆形黄褐色病斑,严重时斑块变黑,干枯下陷,引起果实发育不良或脱落。枝条受日灼后表皮干枯或整枝枯死。
防治方法:合理修剪,适度厚留枝叶,冬季树干涂白。旱季注意灌水,提高湿度,改善园中小气候。在出现高温前,向果面喷50倍液石灰乳,降低果面温度,减轻危害。
2常见虫害
2.1刺蛾(俗称洋辣子、刺八角)常见的有黄刺蛾、福刺蛾、绿刺蛾和扁刺蛾。以初龄幼虫取食叶面下表皮和叶肉,仅留表皮呈网状透明斑,每年发生1~2代,6月初出现成虫于叶背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化成幼虫开始危害叶片。8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秋季结合修剪铲出虫茧并深埋,成虫出现期(6月上中旬)每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摘除群集危害的虫叶并立即埋掉或将幼虫踩死。②幼虫危害严重时,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5%亚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0%溴氰菊酯乳剂5 000倍液。
2.2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串皮虫)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内缧旋状取食,被害处枝肿大,表皮变为黑褐色,直接破坏输导组织,导致大枝脱水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抗虫力,采后至落叶前结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掉。成虫发生期喷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2.50%溴氰菊酯乳剂4 000倍液。
2.3云斑天牛2~3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枝干道内或蛹里越冬。次年5~6月成虫咬成圆形羽化孔钻出,啃食核桃当年生枝条嫩皮。幼虫孵出后,先在皮层蛀成三角形蛀痕,入孔处有木屑排出,树皮逐渐外胀纵裂,随即钻入心材,第2年化蛹,第3年核桃树发枝后咬一圆孔钻出。
防治方法: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用小刀挑出虫卵捏碎。同时细致地在主干上喷1~2次1 000倍敌敌畏液或喹硫磷,以杀死虫卵或幼虫。幼虫入树干后,用细钢丝或竹签捅入蛀孔内将虫刺死。或用棉花球蘸400倍敌敌畏液塞入蛀孔将虫杀死。
篇6
[关键词] 苹果梨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45-01
苹果梨属于白梨系统,因果面带有点状红晕而得名苹果梨。苹果梨的耐寒性很强,而且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适合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栽培。阜新是辽宁省苹果梨的主产区之一,截止2013年,全市苹果梨的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随着阜新地区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的全面推进,全市苹果梨的栽培面积还将大幅增加。
笔者近年来对阜新地区苹果梨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苹果梨上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一些老果园,由于病虫害的发生,梨果的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给果农造成巨大损失。现针对调查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果农生产上提供参考。
一、阜新地区苹果梨栽培现状
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分布在阜蒙县的大固本镇、务欢池镇、扎兰营子镇、阜新镇、旧庙镇以及彰武县的前福兴地镇、大冷镇、哈尔套镇、双庙镇、东六家子镇等。
二、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在阜新地区,苹果梨的主要病害有干腐病、锈病、缩叶病、褐斑病等,其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干腐病。
1.苹果梨干腐病的发病症状
苹果梨干腐病的主要危害是发生在枝干和果实上,幼树受害更加严重。发病初期枝干上出现褐色病斑,凹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严重时可烂到木质部,导致枝干枯死。果实染病时,发病症状与轮纹病极其相似,都是在果面上出现轮纹斑。
2.苹果梨干腐病的发病条件
干腐病以前并不是阜新地区苹果梨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此病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由于其果实的受害状与轮纹病极为相似,生产上经常把此病误认为轮纹病耽误了防治,造成严重的损失。此病的病原菌主要在树皮内越冬,并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一般在老果园内发病重,一些管理不善、果树生长势弱的果园发病重。另外,就笔者到田间实地调查发现,一些种植过密的果园往往发病也较重,这可能与种植密度大导致植株下部光照条件过差有关。
3.苹果梨干腐病的防治措施
苹果梨干腐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预防工作,发病要及时防治,才能控制其危害。具体预防措施有:(1)控制园内定植梨树的数量,不能种植过密,否则透光性差,病害发生严重。(2)控制好结果量,适当疏花疏果,保证树体正常的营养供应,提高抗病能力。(3)加强肥水管理,花后及越冬前要追施有机肥,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治疗措施有:(1)早春、晚秋发病盛期,可用刀刮除病斑, 一般只刮掉腐烂皮层即可,并涂抹甲基硫菌灵乳油,效果很好。(2)在春季梨树萌芽前及秋天果实收获以后,可全树喷洒45%施纳宁水剂50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等进行药剂防治,保护枝干和果实。
三、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阜新地区,苹果梨上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天幕毛虫、金龟子、大青叶蝉等,其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梨小食心虫和天幕毛虫,它们分别危害果实和叶片。
1.梨小食心虫
1.1梨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
属于蛀果类害虫,幼虫多从幼果萼、梗洼处蛀入,一般受害果实内有虫一头至两头,常导致幼果提早脱落。也可危害嫩梢、嫩叶。
1.2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在阜新地区梨小食心虫一般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第二代幼虫和第三代幼虫危害果实。
1.3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加强地面防治;二是树上喷药要把握时机。同时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并举的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其危害。农业防治措施:(1)冬季清园时,刮除树干粗皮,可消灭皮内越冬的梨小食心虫。(2)结合修剪,剪除梨小食心虫越冬的虫芽。(3) 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食心虫危害果要及时摘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物理防治措施:(1)使用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糖醋液的配比为:糖:醋:水=1:4:16,并要加入少量的敌杀死或敌百虫乳油。(2)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蛾子的趋光性,在夜间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简单实用。化学药剂防治:(1)地面喷药防治:在每年的5、6月份,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喷施树冠下面,然后浅锄入土。(2)树上药剂防治:当卵果率达到1%或1.5%时,即要进行喷药防治。可采用的药剂有有机磷类或菊酯类的杀虫剂,如敌杀死、溴氰菊脂、功夫乳油等。
2.天幕毛虫
2.1天幕毛虫的危害症状
天幕毛虫, 又叫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果树和园林树木。此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发生严重时可将整个树木的叶片全部吃光。
2.2天幕毛虫的发生规律
天幕毛虫一年发生一代,在我们地区通常是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到来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孵化活动,初孵幼虫结网群集危害,稍大后分散危害,幼虫共6龄,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 幼虫经过43天左右, 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然后成虫再产卵。
2.3 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结合冬剪,及时将梨树小枝条上的卵块剪掉,带到田外烧毁。(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2.5%溴氰菊酯5000 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3500倍液等。
参考文献
[1]李红兰.梨干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第36卷第3期.
[2]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等.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9年第8期.
篇7
关键词:棚室黄瓜;病虫防治;关键技术
国家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后,极大的促进了黑龙江省蔬菜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早春运用棚室进行黄瓜的栽培,其经济效益相对更好,所以棚室S瓜栽培种植在黑龙江省蔬菜种植产业中极受欢迎。然而,对于棚室种植的农户来说,病虫害的防治就成了确保栽培产量及品质的头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常见的病虫害类型、特点及规律有清晰的掌握,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展开防治病虫害关键技术的选择,确保棚室黄瓜种植的高质高效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 黑龙江地区棚室黄瓜常见病害类型及规律特点概述
为了促进棚室黄瓜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以及防治关键技术选择及应用,首先必须要对常见病虫害的类型及规律特点有清晰的掌握,虫害主要是来自豆野螟虫的威胁,而病害归纳如表1:
二、 防治棚室黄瓜病虫害的具体关键技术措施
(一) 农艺防治
首先,在黄瓜品种选择上,要选择一些抗病性较高的,例如龙源绿春或绿剑等,这些品质抗霜霉病等级较高;其次,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例如,先用55℃温水进种子进行15分钟浸泡,然后再把种子浸泡在浓度为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20分钟,最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最后,采用轮作的方式,并加强栽培管理。例如,与非豆科植物进行合理轮作或套种,减少病菌影响。
(二) 生物方法防治
针对虫害,主要采用的是生物方法进行防治。例如,利用天敌或者防虫网等放置,能够很好的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并大大减少棚室内虫口的基数,控制或消灭其发展。
(三) 利用化学药物防治
利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效果显现最快的一种技术。现将针对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以及黑星病的化学药物一种防治技术建议如下(如表2):
结语: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大面积的棚室栽培或种植,必须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问题。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及安全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农户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农业化生产知识,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生产技术水平高超的新型农民,提高自身及家庭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造林工程;病虫害;生化防治;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 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 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 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以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樟子松为例,樟子松森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锈病、赤枯病、红斑病、松枯梢病、松梢螟、球果螟、松毛虫等,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给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 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国家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多手段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 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 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 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 d。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 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3]曲宏伟.浅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原则;措施
基金项目:天津市市容园林委科技项目(编号:2010-15)资助
作者简介:陈晓霞(1983―),女,河北沧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03002
お
1 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特点
1.1 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
1.1.1 常见的病害
月季黑斑病,寄主植物有月季、黄刺玫、蔷薇等;美人蕉花叶病,寄主植物是美人蕉;桂花枯斑病,寄主植物是桂花;桃缩叶病,寄主植物是桃树;紫荆角斑病,寄主植物是紫荆;樱花褐斑穿孔病,寄主植物是樱花;海棠锈病,寄主植物有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月季枯枝病和月季白粉病,寄主植物都是月季;苏铁斑点病,寄主植物是铁树;黑斑病,寄主植物是;黄杨白粉病,寄主植物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大丽花病毒病,寄主植物是大丽花。
1.1.2 常见的虫害
棉蚜,寄主植物有石榴、木槿、花椒、黄杨等;桃粉大尾蚜,寄主植物有桃树、紫叶李、榆叶梅、樱花等;桃瘤蚜,寄主植物有樱花、榆叶梅、碧桃、山桃等;月季长管蚜,寄主植物有月季、蔷薇等;绣线菊蚜,寄主植物有西府海棠、榆叶梅、苹果等;小绿叶蝉,寄主植物有桃树、紫叶李、樱花等;草履蚧,寄主植物有白蜡、黄杨、女贞、紫叶李、月季等;桑白盾蚧,寄主植物有碧桃、山桃、国槐等;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有刺槐、榆树、杨、柳等;云斑天牛:寄主植物有白蜡、法桐、榆树、杨柳等;铜绿丽金龟,寄主植物有松、杉、杨柳等;舞毒蛾,寄主植物有桑、桃树、榆树、杨柳等;大蓑蛾,寄主植物有桑、核桃、油杉、榆、杨、柳等。
1.2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特点
(1)人的活动较多,植物的品种十分丰富,其生长周期很长,立地环境复杂,小气候、小环境呈多样化分布,生物种群的自然生态性被打乱。
(2)城镇的郊区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相互连接,因此,除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以外,还会有很多来自农作物和蔬菜及果树的病虫,常常发生互相转主危害和越夏越冬的现象,甚至有的长期宿留,导致了病虫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象。盆花和鲜切花病虫害的特点为:品种过于单一,栽培密集,并且大多是在温室和各种塑料大棚内栽培的,这种环境湿度较大,病虫严重,易于流行,从而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2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2.1 生态学原则
植物、病虫以及天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3者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时候,其发生、消长又与周围环境状态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所谓综合治理,就是在对植物进行育苗、移植、养护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机地调节生态系统里的某些构成部分,创造一个适合植物和病虫天敌的生存环境,从而预防或者减少病虫的危害。
2.2 安全、经济、有效、简易
这些问题是在进行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保证对植物、天敌、人、畜等没有药害。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须考虑资金的节省,实施的简易,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效果。
2.3 从保护环境,有利于自然控制的角度出发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并不能完全排除化学药剂的使用,其要求应该从植物、病虫、天敌、环境4者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来选择农药。城市园林中,应该尤其注意“高效、污染轻、无毒或低毒”农药的选择,以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环境污染,充分保护天敌。因此,应逐步加强对自然因素的控制,使防治措施更多地采用自然控制的方式。
2.4 相互协调,减少矛盾
化学的防治经常会误伤天敌。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两者的矛盾。在化学药剂的使用过程中,应考虑其对天敌可能造成的影响,选择那些对天敌无害或者毒害较轻的农药,还可通过调整施药的时间、改进施药的方法来减轻危害。这样,使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可控制病虫又能保护天敌的目的。
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以植物检疫为基础
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属于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措施之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得以贯彻的有力保证。所以,务必把好植物检疫这道关,在调入新的苗木、花卉时,须严格进行植物检疫,一旦发现有害生物,要立即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要予以销毁,以防止新病虫害的传入,避免给园林带来各种损失。
3.2 技术防治措施
技术防治措施是通过种植管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园林植物良好地成长,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消灭或者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或者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使其抑制病虫害的生长,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一系列栽培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抑制病虫的生长和危害。这些方法勿须额外地进行投资,即可起到预防的作用,能够长期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是最基本的措施。技术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病虫植物、利用无病虫源的园圃育苗、加强肥水的管理、改善环境及球茎等的收获方法等。但此种措施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在病虫害十分严重时,则必须依靠其它的防治措施。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以及代谢产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遵循“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原则。
(1)利用天敌。天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较为持久,且效果显著。天敌一旦建立了种群,就能够长期地、持续地对病害虫起到控制作用,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替代的。园林植物的种类丰富,具备进行生物控制的条件。应加强对天敌种群的保护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创造有利于天敌种群的生存环境。如今,有些发达国家加强了植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建立新的植物保护管理标准,特别是生物防治的技术措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生物防治正逐渐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2)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能够保护天敌,对人畜的危害很小,环境污染系数低,对病虫害的防控非常持久。比如,灭幼脲对大袋蛾的防治,其效果可达98%以上。有关资料证明:从苦楝的果实中,分离得到的苦楝醇、三萜类化合物苦楝酮、苦楝二醇及苦楝新醇等化学成分,其配制的制剂对25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优良的持久性。生物防治有着高效、安全、无污染、保护生态的优越性,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
3.4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机械设备及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此方法既包含简单、古老的人工捕杀方式,也有当代物理方面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捕杀法、诱杀法、汰选法、阻隔法、温度处理和原子能、超声波等的应用。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运用各种含毒素的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快速高效,方法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利用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要实行靶标防治,尽量选用那些有选择性、低毒、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少用或者不用广谱性的农药,须经常变换药剂品种及混用配方,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须改进药剂的施用技术。目前病虫害的防治中,基本使用常规的喷雾方式。相关资料证明,从施药器械喷洒出的药剂,只有25%~50%可以沉积在植物的叶片上,能够沉积在害虫上的药剂不足1%,其中只有0.03%的药剂能够发挥杀虫的作用。常规喷雾的方法不但效率低下,使农药浪费,重要的是大量的农药流失到空气中,容易造成人、畜的中毒。因此,务必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要尽量采用根施、涂茎和注射的方法,减少喷雾污染。提高化学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投放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生态的恶化。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植物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各种景观的布置、施工的质量固然重要,但若要完整地展示设计人员的意图,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享受,景观植物的养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病虫害的防治。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保护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卢 颖.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J].园林植物保护,2007(5):65~66.
[2] 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园林工艺,2005(2):71~72.
[3] 杨子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J].中国园林,2002(5):165~167.
[4] 张文吉.新农药应用指南[J].中国林业,2008(3):13~15.
[5] 夏宝池.中国园林植物保护[J].江苏科技,2002(5):45~46.
篇10
[关键词] 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体会;思考
一、几例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分析判断
1.腐烂病
腐烂病在成龄苹果树枝干上较为常见,是威胁苹果树健康与成长的病虫害之一,有些地区俗称为臭皮病或烂皮病。腐烂病多是由病菌引发的,苹果树一旦患病可能出现枝干枯死、树势衰弱等症状。腐烂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如果不能对病树进行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苹果树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整个果园的毁灭。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是腐烂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发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树皮下则出现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烂病春季多发生,病情扩散期一般在夏季。腐烂病多发生于酸性土壤地区,春季雨水较大或果园排水设施不足等因素对发生该病的影响也较大。
2.斑点落叶病
斑点落叶病一般在苹果树的成长阶段较为常见。其病症主要表现为:病菌严重危害苹果树的幼叶、新梢、果实等,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树木的受害叶片、枝条中越冬。苹果树斑点落叶病主要于春、秋两季出现发病高峰。一般在5~6月份出现第一次发病,受危害部位主要为树木的树梢及幼叶;第二次发病为8~9月,苹果树在果实即将成熟时,树梢病虫害加重,进而造成树木大面积叶片枯黄和掉落。光照、气候、降水等因素时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形成与加重都有重要影响,如果连雨天气出现在苹果树春季叶片萌生时,病斑会明显增多。另外,导致苹果树发生斑点落叶病的主要因素还有果园地势低洼、树势衰弱、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等。
3.轮纹病
轮纹病也是苹果树的栽培与日常养护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对于苹果树的果实、叶片、枝干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苹果树发生轮纹病一般症状为:枝干上的皮孔周围可能出现圆形或扇圆形的深红或红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可出现树皮开裂。在苹果树主干或主枝上瘤状病斑发生严重时,病部树皮或较为粗糙,呈粗皮状。在果实成熟期才可能发生该病,在幼果期间出现病虫害症状不多。果实上也可能出现轮纹病的症状,果实上会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产生,果实在短时间内腐烂,甚至变为黑色僵果。轮纹病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气,秋季发病可能性最大,受害几率最高的苹果树品种为金冠、富士、玉林、红星、青香蕉等品种。
二、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科学管理果园肥水
首先纠正一个观念,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不是在病虫害发生时才进行被动的治疗,而是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方面雨水、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会对苹果树病虫害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果树的日常管理中人为因素对于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在苹果树的肥水管理中,果园技术管理员要密切关注果树的成长状况,并结合果树出现的早期病害症状,通过施加肥料或科学控制果园的给水、排水,大幅度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另外,在秋冬季节,要对苹果树的枝叶进行定期修剪,合理施肥,翻耕除草。在苹果树完成果实收获后,果园技术管理人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树木进行后全面修剪,彻底清除发生病虫害症状的枝叶,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全面喷施,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对于有些果园已经出现轮纹病、黑星病等病症时,可施用增产菌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目的是全面提高苹果树抗病虫和补偿危害的能力。
2.积极推行果园生草法
在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中,果园生草法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达到对各类与土壤有关的苹果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在苹果园实行生草法不仅使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得到增加,而且还可以招引苹果树病虫害的天敌,农药的用量得以减少,进而保证果品的天然品质与质量。果园生草法不仅为苹果树发生病虫害的天敌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招引并定居了苹果树的大量天敌。
3.合理使用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在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也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措施,其具有防治效果显著、作用快捷、使用方便等优点,也是通过人为干扰因素与树木病虫害作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苹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化学治疗是苹果树病虫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学方法防治苹果树病虫害时,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别让化学药剂污染与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化学方法,果园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农药的品种与剂量严格控制,而且要坚持用药的科学化,根据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象,把单位面积上的用药计量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内。同时,在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对用药方法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如使用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环保农药,无公害果品生产使用一般主要为:华光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