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

篇1

一、工作目标

在全区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按照“以乡建站,分村设点”的总体规划,依托各乡镇农业管理服务站,在乡镇(含小华山街道和开发区,下同)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在行政村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明确服务站和服务点工作职责,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办理、查勘定损及赔款支付等服务,全面提升我区农业保险工作水平。

二、实施步骤

(一)组建工作机构(10月20日—10月31日)。1、落实办公场所。乡镇、行政村负责为农业保险服务站和服务点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2、确定工作人员。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确定乡镇服务站每站设工作人员岗位2个,其中站长岗位1个、副站长岗位1个。服务站工作人员由乡镇择优推荐人选,经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区服务部(以下简称区国元保险服务部)考核后确定,并报区农险办及国元保险中心支公司备案。原则上站长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副站长由乡镇农业管理服务站站长兼任。行政村服务点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推荐一名村干兼任。3、配发办公设备。区国元保险服务部统一配送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档案柜、桌椅、统一标牌等办公设备。同时明晰资产权属,办公场所土地及附着物产权归乡镇、村所有,办公设备和相关用具产权归区国元保险服务部所有。4、统一建章立制。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业务工作受区国元保险服务部管理和指导。界定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工作职责(附后),制定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上墙,挂牌办公。

(二)组织检查验收(11月1日—11月15日)。区国元保险服务部会同区农险办对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组建工作进行验收,指导具体环节,督促工作进度,确保机构组建合理,具备运转条件。

(三)规范开展工作。乡镇村服务站点依据各自职责,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一是规范承保办理程序。采取集中投保方式的,村服务点开具保险经办机构专用收据,收取投保农户保费;填制农户投保明细表,在村内张榜公示;集中填制本村投保单,并将投保单、款项和公示情况报乡镇服务站。乡镇服务站对村投保单、款项及公示情况审核无误后,报区国元保险服务部。区国元保险服务部以行政村为单位出具保险单,并以适当形式告知投保农户;采取直接投保方式的,按农业保险有关规定办理。二是规范查勘定损程序。村服务点受理本村农户出险报案,填制报损清单,逐级报告区国元保险服务部。接到查勘通知后,查勘人员应及时赶赴受损现场,查明受损原因,拍摄现场照片,核定受损数量,并与保户沟通、确认,制作查勘记录。及时将查勘记录、现场照片等资料移交区国元保险服务部。区国元保险服务部审核确认后理算赔款,制作赔款明细表。三是规范赔款支付程序。村服务点将保险经办机构赔款明细表在行政村张榜公示,向有异议的农户做必要的解释、说明或者提议重新查勘,并将公示情况逐级报告区国元保险服务部。区国元保险服务部将公示无异议的赔款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到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同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三农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是保障这项民生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区成立以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三农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领导组,加强对基层服务网络组建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引导、支持和推动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责任。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区农险办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和调度。区农委要把这项工作与农业防灾减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升级。各乡镇要认真落实农业保险各项政策措施,在人员、办公场所及工作推动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村两委班子要在乡镇的指导下,积极支持村服务点开展工作。区国元保险服务部要切实担负站点建设主体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网络建设有序进行。

篇2

一、组织有力、管理有序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自杨庄街道办事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此项工作得到市、区气象和组织部门及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严格选拔、认真组织信息员参加省气象局信息员培训,精心指导、全力协助我办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立。同时,划拨专项资金,为服务站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配备精良的仪器设备,为服务站工作的扎实、有效地开展创造了极佳的硬件条件。

(二)建立健全制度,实行严格、规范管理

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成伊始,我办领导就组织研究制定了《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服务站的工作目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工作纪律。通过,,相对健全的制度规定,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的无序性和无效性。杨庄街道办事处在领导班子中推举分管领导一名,同时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内部公开选聘信息员,通过,,考核选拔出专职信息员和兼职信息员各一名,计算机技术支持一名,共同组成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机构。为信息服务站的工作稳定、持续、长期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规范服务

(一)坚持信息员AB岗制度

由于基层工作存在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人手又相对短缺的矛盾,我办在坚持实行信息员专人专机的制度下,为了高质高效地完成信息服务站的工作,特实行信息员AB岗制度。即在经过认真筛选、考核后,遴选出兼职信息员一名,在专职信息员因培训、学习外出情况下,顶替专职信息员,维护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确保了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正常、持续运转。:

(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工作严格按照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在我办宣传栏内,张贴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项目制度、信息员工作职责、服务电话并设置专门的服务接待记录本,对上门咨询、电话咨询或反馈意见予以认真详实记录,并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保障了服务渠道的畅通。通过,,举行不定期的座谈,由杨庄街道办事处组织部牵头,约谈部分农民朋友,请他们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服务站的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出谋划策。

篇3

一、项目背景

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即省农村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是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年在省长直接批示和要求下,由省数字办和省农业厅牵头,省农办等17个省直涉农单位共同建设综合性的“三农”服务平台—“三农服务网”;年省农村信息化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年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名称更改为“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利用整合涉农各部门的资源,为农民提供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公益与增值有机结合。

三、实施内容与工作重点

(一)实施内容

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一是网站整合及网站群建设,利用省级三农服务网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利用省级平台提供的建站系统,建设“县三农服务网站”,整合现有的县涉农服务网站的信息资源。主要内容涉及三农政策法规、网上政务、农技服务、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市场供求、劳务需求、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本县所有乡村网页,形成省、市、县三级三农服务网站群;二是重点做好“三大系统”的应用,即信息系统、语音服务系统、实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并重、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服务并举。

2、建设县地方特色数据库

一是将建立适合各地农业生产经营个性化特点的数据库,主要包括适合本地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业专家、劳动力转移、农民生活等内容。

3、提供公用数据库数据及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数据

负责向省级公用数据库提供的我县地方特色数据:一是提供公用数据库数据,主要包括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专家、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营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实用技术,农业质量标准、三农新闻、三农视频、劳动力培训、农业名优产品、台湾农业文献等各类数据库;二是提供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数据,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及管理系统(即热线服务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村务管理系统和三农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数据。

4、建立农业热线服务系统

对县农业局原有的农业服务热线进行改造提升,依托电话语音及网络环境支撑、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查询、在线咨询等服务。一是成立“县热线服务中心”等,形成省指挥协调中心—市指挥调度中心—县热线服务中心—乡镇热线工作站—农村信息员的热线服务网络。主要工作职责是集中接听、接待、处理农民群众的来电、来人、来信;收集、整理相关的涉农信息,利用墙报、广播、电视、刊物、网络等形式对外;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科技下乡;接受有关农民负担、农资投诉和举报;对农业自然灾害、动植物重大疫情、病虫害等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理、对农民咨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等;二是成立一支农业技术专家队伍,实行专人值班、专家咨询、限期答复(72小时内)、责任追究等制度。

(二)工作重点

1、确立信息点。在县级设服务中心(热线服务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级设服务点。乡镇信息服务站的可设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可设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典型基地、农业示范户,文化站、计生服务站点、“世纪之村”信息点、学会(协会、同业公会等)、村委会、村级代销店以及信息运营商经营的业务站点(如电信、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场所,尽量依托乡镇、村已有的站点设施建设或全县已经建设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

2、信息点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五个一”:即有1至2名的专职或兼职信息员;一处固定的场所;一套信息设备(包括电脑、电话、手机等);一块信息栏;一套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服务站点管理规定、信息员工作职责、有关服务规范等)。其中计算机等设备由电信公司免费赠送(不包括电话和手机),宽带月使用费按现行电信资费的50%优惠(即39元/月,有线宽带.2M速率,不限时使用);新装宽带/固话,免安装调测费;新装ITV互动电视免安装调测费,并免费提供互动电视(ITV)机顶盒;新装天翼手机,免UIM卡费等优惠。

3、信息员甄选。信息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并熟悉电脑操作;乡镇信息员主要从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甄选;村级信息员主要从“十百千万”工程农业示范户、村干部、农技员、大学生村官、科技信息员、“世纪之村”信息员、学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或信息运营商的业务员中甄选。信息员可兼营如代缴话费、水费、电费、电信、邮政代办业务、甚至劳务需求等便民服务。

4、做好信息员管理与培训。一是对信息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的信息员队伍。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撤销其资格,收回聘书及计算机等设备,由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另行安排;二是要将信息员培训纳入农村基层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分期分批组织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的信息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各对应职能单位及各乡镇分管领导(数字办、农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财政局、科技局、气象局、物价局、粮食局、供销社、统计局、农机站、农科所)为协调小组的成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并已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负责我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

2、分工负责

县数字办负责指导和协调;

县农业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确定信息点及信息员的聘用工作;负责县热线服务中心对外运行及对乡镇热线工作站的指导和扶持;

电信部门负责乡镇、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承建;设备的配置、安装及日常维护;信息员的甄选和培训;农业执线服务系统的承建;开展相关电信业务代办等;

县直各对应职能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在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提供相应文字资料、信息、数据,并确定一名领导和联络员具体负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好信息点,选好信息员,做好信息录入,组织信息员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工作;积极筹建乡镇农业热线工作站,做到镇村联动、主动参与,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宣传推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务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建设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会议培训、制作电视专题、印发宣传简介等,介绍网络平台的内容、功能、操作使用方法、让广大群众懂得应用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平台的顺利推广应用。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11月--12月,主要工作:一是成立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二是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三是制定项目具体建设实施方案。

篇4

保证惠民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切实做好惠民补贴资金的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原则,为真正形成“分工科学、责任明确、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工作制度。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各项惠民补贴的具体协调和组织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刚同志兼任,成员从各有关单位抽调组成。

二、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政策宣传、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解决资金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代表市人民政府履行全市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的协调机构。组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综合检查等。

市级主管部门职责

明确补助标准,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农委办)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对象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制定兑现办法,及时统计审核相关信息;组织开展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抚恤(优抚)资金、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灾民救灾补助资金、城乡医疗大病救助资金等涉及民政方面补助对象的核查和审批;组织开展民政优抚方面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市民政局是民政方面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

具体负责惠民补贴资金专户管理、指标下达、资金拨付和财务核算工作;指导和监督惠民补贴资金打卡发放,市财政局是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的责任主体。及时向市主管部门反馈资金打卡情况;负责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惠民补贴资金监督检查工作。

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失地农民保障补贴资金等补助对象的核查和审批;组织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补助资金花名册。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

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资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小麦良种推广补贴资金、油菜良种补贴资金、能繁母猪补贴资金、购机补贴等涉及农业、畜牧、农机具方面补助对象的核查和审批;组织开展农业、畜牧、农机具方面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市农业局是农业、畜牧、农机具方面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

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等涉及林业方面补助对象的核查和审批;组织开展林业方面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补助资金花名册。市林业局是林业方面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

及时统计审核相关信息,市商务局是家电下乡惠民补贴资金补贴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并指导和监督惠民补贴资金打卡发放,向市主管部门反馈资金打卡情况;组织开展惠民补贴资金监督检查工作。

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卫生方面补助对象的核查和审批;组织卫生方面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补助资金花名册。市卫生局是卫生方面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

及时统计审核相关信息;组织开展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是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及计划生育少生快富中央资金补贴对象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具体负责督促乡镇信用中心社(网点)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各项补助资金打入个人账户;负责乡镇信用中心社(网点)惠民补贴资金打卡技术指导工作。市信用联社是惠民补贴资金打卡到户的责任主体。

乡镇人民政府职责

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安排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解答;组织实施乡镇惠民补贴资金年度考评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和各类补助对象的审核、公示,对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组织开展惠民政策知识和业务培训;指导村(社区)按规定程序开展补助对象评定工作,及时纠正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协调做好各项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档案管理工作。

基层站所职责

及时做好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并对统计信息和补贴信息进行录入。乡镇民政办负责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抚恤(优抚)资金、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灾民救灾补助资金、城乡医疗大病救助资金等民政方面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实、统计、公示以及资金发放花名册的编制上报。

及时上报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畜牧兽医站负责能繁母猪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统计及补助对象花名册的上报;及时做好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并对统计信息和补贴信息进行录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资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资金、橡胶良种补贴资金等涉及农业方面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实、统计、公示。

经公示无异议后,乡镇林业站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等涉及林业方面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统计、核实。编制上报资金发放花名册,及时做好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并对统计信息和补贴信息进行录入。

编制上报资金发放花名册;协助民政办对农村大病救助调查、审核与上报;及时做好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并对统计信息和补贴信息进行录入。乡镇新农合办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补助对象的调查、统计、核实、公示。

负责督促乡镇信用中心社(网点)规定的时间内将惠民补贴资金打卡到户;负责惠民补贴资金的账务处理和报表报送。乡镇财政所负责对本乡镇各单位提供的惠民补贴资金补助对象、项目、标准等单项清册的审核;负责将惠民补贴资金打卡汇总清册公示到村(社区)组、户;负责及时办理惠民补贴资金转账手续。

5日内(救灾资金2日内)将当期补贴资金打入个人帐户;负责在惠民补贴资金发放花名册上加盖“转帐付讫”印戳,乡镇信用社负责根据财政所提供的户花名册。交财政所存档;负责补助对象增户存折和遗失存折的补办工作;完善惠民补贴资金提兑手续,确保“一卡通”存折通存通兑。

篇5

关键词 动物卫生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安徽颍上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作为畜牧兽医的主管部门,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而畜牧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又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1-4],是畜牧兽医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前,各地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监管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虽然国家层次上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基层工作上还一时很难到位。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目前依然是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现就颍上县动物卫生体系建设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作简要阐述,以期更好地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 颍上县动物卫生体系建设

1.1 组织机构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县畜牧兽医局,下辖县动物卫生检验检疫所,具体承担全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县所按照乡镇区域设立10个分所,具体承办辖区内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测工作。10个监督分所与10个中心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采取“1个官方兽医+协检员”的模式,具体担负起辖区内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1.2 人员和工作职责

动检分所和中心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后,每个单位一般10~11人,其中畜牧兽医站2~3人,动检分所8~9人,承担的工作区域一般为3个乡镇,服务人口15万~20万人,服务监管养殖场少则60~80家,多则200~300家不等。监管农村集贸市场5~10个。

工作职责主要有辖区内的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检测。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检测工作是重中之重,主要有辖区内养殖场养殖畜禽监管、养殖投入品的监管、产地检验检疫、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屠宰场的屠宰监管以及农村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等,涉及工作面广、监管工作量大、易发问题的环节多、监管对象复杂、监管难度大,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

2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有一个可靠的运行体制,才能有效保证畜产品从建场开始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追踪检查,完善和提高畜产品的加工准入和认证,才能使达到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畜产品得到好的效益。

2.1 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控

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控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消费者高水平消费需求的客观需要。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畜产品产前监管。主要是在养殖企业选址时要求远离居民区、环境污染区。水源及环境要符合养殖生产需要,水务、环保部门要定期公布水源环境污染区域,给养殖企业在选址时作指导。同时,实行引种报告制度,要求从疫病防控措施完备、无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的非疫区的规范的养殖企业引种,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输入性疫病。二是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重点是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的应用、投入品的使用、疫病的防控和日常的养殖管理等方面要求符合规定;对散养户的监管重点解决养殖来源、环境污染、动物疫病等,做到科学养殖、有效防控、减少药残、预防病害,是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的重点,也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2.2 畜产品加工环节监管

一是规范畜禽屠宰加工行为。根据畜禽屠宰管理办法,今后的畜禽屠宰场将划归农业部门管理,这就要求从严对畜禽加工企业从业资格认证,完善认证主体,规范认证行为,推行和完善畜禽定点屠宰制度,逐步形成以畜禽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畜产品产销体系。二是严格驻场检疫制度。对进场待加工的畜禽严格执行追溯制度,进场前要查验畜禽来源,要求来自非疫区,对活体进行检查以及违禁品抽样检测,保证进场的畜禽健康、无病害、无疫情、无药残。屠宰后对酮体进行检测,必要时可以对病变的组织进行切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

流通环节是畜产品走向餐桌的重要环节,要求切实加强监管。一是严格动物运输环节的检验检疫。切实做好产地检疫,对异地运输的畜禽及其产品加大运输检疫力度。二是严格畜产品流通市场执法。重点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这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发地,应防止有质量安全隐患的畜产品流入市场。三是严格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完善无害化处理的补偿机制,加大对养殖户、养殖企业的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的监管,扩大对散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的补偿范围,政府应加大对无害化处理的经费投入,确保病死畜禽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有效杜绝病死畜禽进入人们的餐桌。

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是加强动物卫生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人员的待遇增加制度,逐步增加监管人员的劳动报酬,保持监管人员的相对稳定,提高监管队伍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强化部门职责。根据新组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局的职责划分,进一步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努力做到“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三是建立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对可能发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有准确及时的判断,适时公布安全信息,及时启动畜产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果断动用畜产品安全追究制度,才能保证消费者安全放心地食用畜产品。四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主要监管人员的劳动保障投入;产地、运输检验检疫的设备投入,包括车载打票系统、应急车辆、消毒设备等;无害化处理的设备投入,包括建立区域性无害化处理焚烧场、腐化池、流动性焚烧炉等;以及必要的应急物质储备、现场处置的工作经费等。

4 结语

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除了职能部门需要努力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工作、严格执法外,还需要加大对养殖企业场户的宣传教育,加大对畜产品生产的上源进行综合治理,严肃处置违法生产畜禽用药品、违禁添加用品的违法企业;还需要政府加大综合调控机制,包括政府投入、政府的各种安全机制的建立以及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高效运行;才能有效保障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机制的高效有序运行,从而实现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无缝对接。

5 参考文献

[1] 罗晓,王景俊.关于完善县级动物防疫体系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3,103.

[2] 符建伟,工毅红,坤,等.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速测质量保证制度(试行)[J].河南农业科学,2006(4):121.

篇6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乡镇农机站是农机化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技术宣传推广、修配服务、安全生产管理和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等工作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乡镇农机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农机化实施、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做好乡镇农机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好乡镇农机站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事“四权”全部下放到乡镇,明确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体,县市农机局负责业务上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农机管理站形同虚设。为了切实加强对乡镇农机站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工作职能,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1加强乡镇农机站的建设的信心和管理

乡镇农机站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农机推广培训、农机技术普及和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依托,担负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机化工作中的方针政策。因此,加强对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工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市农机局要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实抓好对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管理。要因地制宜,肩负起农机化安全监督管理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运用的双重责任。要认真贯彻农业部精神,确保乡镇农机站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技术、有实体。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对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关心和支持乡镇农机站的建设,配合各乡镇政府切实履行主管职责。

1.2强化农机队伍建设

县市财政已将乡镇农机站编制内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市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县市、乡镇财政为乡镇农机员缴纳好社会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强化乡镇农机员的工作责任并实行量化考核。一是要争取县市政府将乡镇农机化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二是要加强乡镇农机站规范化建设。

1.3加大农机资金投入

要继续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支持乡镇农机站开展农机具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工作,支持发展农机大户,扶持壮大农机企业;要在深化乡镇农机站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以县局为龙头、基层乡镇农机站为骨干,农机大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格局;要按照市场规律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增强乡镇农机站发展的内在动力。

2.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快速增长,农机监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监管面越来越广。如何管好用好现有各类农业机械,确保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乡镇农机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2.1政府应重视与支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把党和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等法律法规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农机监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法规与条例,积极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为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强化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建设是做好整个监理工作的前提,要有一支过硬的监理队伍,从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方面都要加以考虑,而乡镇农机人员作为兼职农机监理员,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教育、考核,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2.3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理网络,以点带面,实行全面监理

农业机械量大、面广、作业分散,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农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乡、村农机安全监理网络。着重抓好村级农机安全示范村的建设,为农机安全监理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2.4做好流动检查

田检路查是农机监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经常性和不定期的检查,对那些不懂法、不守法或屡教不改,甚至明知故犯的违章机手起监督、震慑和强制作用,做到惩戒少数,教育多数,更好地配合、促进整个监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检查,对安全意识观念薄弱的地区,起到强化管理、深化宣传教育的作用,同时对安全隐患区域或路段有所了解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源头管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做好农机服务管理工作

目前,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而且服务范围较窄,服务体系中缺少“龙头”企业,加上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3.1各级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

针对农机化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根据产业“两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国家对农业服务企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加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增加后劲。各级农业(农机)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农机作业市场,切实保障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利益和健康发展。

3.2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典型,大力兴办“龙头”服务企业

重点地建设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树立和培育典型,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群体。

3.3加强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要稳定、充实、完善现有服务组织,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建立完善的县、乡、村、户4个层次的服务网,增强服务能力;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新型服务组织;加强农机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行业应全方位开拓市场。

4.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 乡镇农机部门应该明确目标,履行职责,抓住重点,强化自身素质,认真做好农机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促进乡镇农机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保证农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

[2]刘开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是一种政治责任[J].中国农机监理,2008,(04).

篇7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革;建议;云南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323;S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5-02

畹町为国家一类口岸,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邻邦九谷市一河相隔。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畹町市,并入瑞丽市,设立畹町经济开发区,实行“政经合一”的管理体制,行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职能,计划单列、财政自收自支。畹町经济开发区辖1个乡镇、1个农场、3个社区,总人口14 056人,其中农业人口6 608人,国土面积103 km2,耕地面积858 hm2。行政区划调整后,畹町没有省级财政户头,很难申请到中央、省级农业项目资金支持,本级财政困难,农业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以上原因构成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面积小、人口少、资金少、项目立项困难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1-2]。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清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思路,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现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情况作一概述。

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销原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中心、农机股、甘蔗技术推广站、经作站,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0名。

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有编制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身份构成情况,专业技术人员19人,工勤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7.9%;职称构成情况,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7名,工程师6名,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0%;学历构成情况,研究生2人,本科9人,大专9人,中专3人,高中3人,初中及以下2人;年龄结构情况,50岁以上9人,40~50岁8人,30~40岁9人,20~30岁2人;推广专业分布情况,借用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有7人,从事农机工作的有9人,从事甘蔗工作的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有6人,其中农技推广专业2人、热作栽培专业1人、植保专业1人、土肥专业1人、技工1人,主要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

1.2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畹町镇管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牧局为业务主管部门。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6人,其中3人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余13人是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是以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基本上脱离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工作职责。

2 改革取得的成效

2.1 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配置趋于合理,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012年畹町经济开发区完成作物推广种植的面积为2 726.4 hm2,比2011年的面积2 536.1 hm2,增加了190.3 hm2,增长率为7.5%;总产量为39 893.5 t,比2011年的27 533.5 t,增产12 360 t,增产率44.9%;总产值5 571.6万元,比2011年的5 204.3万元,增加367.3万元,增值率7.1%。

2.2 农业机械现代化稳步推进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工作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2012年4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引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3.33 hm2。通过软盘育秧,机耕机耙、插秧机规范化栽插、科学管水、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收等措施的实施,示范区水稻平均产量9 195 kg/hm2,比2011年常规栽培的7 650 kg/hm2增产1 545 kg/hm2;2013年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扩大到33.5 hm2。

2.3 经济作物推广成果显著

2012年经济作物推广种植面积达1 346.6 hm2,产值1 445.5万元,其中,青枣面积33.3 hm2,通过嫁接、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提高了果品质量,平均产值超过15万元/hm2;天然橡胶新品系云研77-4引进示范推广844.4 hm2,获得德宏州农业局科技进一等奖;随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推进,畹町经济开发区经济作物逐步由传统的常规栽培转变为设施栽培、集约化经营,蔬菜、水果大棚避雨栽培,滴灌、喷灌系统的应用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2.4 植保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月开展4次定点系统调查,按时上报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及时下发各村小组农作物病情通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2012年全区农作物推广种植面积2 726.4 hm2,完成防治面积3 780 hm2次,为大面积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保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除面积248.1 hm2,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09.4%,有效控制、减少了蔓延危害面积;2013年获得中央水稻病虫害防治项目支持。

2.5 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制定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安排测土配方施肥省级监测点3个、国家级监测点1个,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为农作物获得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2年度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要求,完成辖区内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根据《云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6份;2012年共计检测蔬菜样品1 000份,发现6份蔬菜样品农残超标,超标率0.6%,通过检测,实行系统跟踪调查,严禁超标蔬菜进入市场流通,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消费安全。

2.6 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成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机合作社,全区80%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水稻机收全覆盖,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33.5 hm2;成立了畹町民兴蔬菜合作社,社员达到400人以上,蔬菜种植面积每年266.7 hm2。

3 存在的问题

3.1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农业服务职能被普遍弱化、淡化、行政化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到乡镇管理后,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占了大量编制,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成为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基本脱离了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主要工作职责。

3.2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

目前,有21人从事农机、甘蔗等推广工作,仅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委托农业执法及数据整理、总结、材料编报等技术指导服务和日常工作,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3 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老化

农技人员整体专业技术知识老化,工作方式传统落后,外出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更新慢,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几年之后就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5],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3.4 经费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

地方财政有限,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上级主管部门对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项目扶持资金较少,导致畹町农技推广体系形成“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局面。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必备的科技服务培训设备、检测仪器、交通工具;二是缺乏农技推广经费。

4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议

4.1 强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业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现代农技推广体系

畹町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不论是农业局管还是镇政府管,都应以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中心工作,制订符合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应用科技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建立健全以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为依托,乡镇农技服务站为单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核心,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

4.2 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业项目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应按当地推广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加强农技人员管理,并根据专业合理配置,明确农技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地方财政应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涉农部门应积极争取省、州级农业项目扶持资金,不断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7]。

4.3 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科技人员进行分层次的继续再教育,积极争取年轻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机会,逐步提高科技人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以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5 结语

畹町经济开发区从人口、面积上来讲,相当于其他县市的较小乡镇,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以较少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全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实现了农机技术与农业技术的集合,农技推广实现了机耕机耙、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残检测、机收等技术集成服务。只有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才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畹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6 参考文献

[1] 郑琼,董金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2-33.

[2] 李建霞,何文廷.关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农村,2011(3):161-162.

[3] 胡栋礼.关于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48.

[4] 马林仙.昭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0.

[5] 杨任宽,陈本贵,徐文荣.淳安县农技人员现状分析及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建议[J].杭州农业科技,2008(1):13-15.

篇8

关键词 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06-01

近几年来,固原市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免费管理政策的深入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机械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极大提高了全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但随之也给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实现提高“三率”水平和确保安全生产的双赢,成为各级农机部门面前新的思考命题。

1 农机安全监理现状

1.1 “三率”水平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农机社会拥有量达4.12万台,在册管理拖拉机3.80万台,入户率为92.2%;在册驾驶人员3.4万人,持证率为89.7%;检验拖拉机2.71万台,检验率为71.3%。

1.2 农机监理机构及人员情况

设置有市农机监理所,下辖五县区农机监理站,均属于农牧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全市农机监理编制共有57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占总数的10.5%;中级职称27名,占47.4%;初级职称24名,占42.1%。

1.3 农机监理办公条件及装备

各县(区)均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均配发了农机安全监理车辆、专用车辆检测设备,建立了驾驶员考试场地,满足了办公所需。

2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权限和职责不一致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然而,法律仅授予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拖拉机及其驾驶员登记、检验、发牌证、考试、宣传教育等静态管理权限,收回了上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道路事故处理权等动态管理权限,执法难度加大[1]。

2.2 监管职能和体制不一致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应列入财政保障渠道,但现有农机监理机构全部为事业单位,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

2.3 执法水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

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求监管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由于监理机构性质不明,体制不顺,岗位调动频繁,导致监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水平、编制等方面很难适应监管的要求[2]。

2.4 基层监管网络建设不能适应监管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开展乡镇机构体制改革,撤乡并镇,使原有乡镇农机站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乡镇没有专职的农机专干,经费不到位,各项责任和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到基层。

3 对策

3.1 理顺关系,夯实农机监管工作基础

一是尽快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以《道路交通法》、国务院和宁夏《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责和安全监管权力及范围。二是尽快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属于行政执法部门,应参照公务员管理。三是切实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好、懂法律、服务精、作风硬、守纪律、素质高的农机监理队伍。

3.2 守土有责,落实农机监管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一是要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将各项目标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市、县、乡镇、村、驾驶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机制[3]。三是要实施严格监管。把严格的源头管理和道路监管结合起来,开展田检路查(县以上道路与公安交管部门联合进行),实施严格的违章违法查处,消除事故隐患。

3.3 转变作风,将服务理念注入农机监管全过程

一是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理念,将“管理员”转变到“服务员”。二是要按照农业部创建示范窗动的要求,切实做到“四公开”、“一站式服务”,实施“一条龙”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要不断改进服务手段,用现代化的装备改变传统的“手摸、眼看、耳听、脚踹”的检测方法。

3.4 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农机监管工作新方法

一是在体制创新方面,要强化基层农机监理网络建设,配备乡镇农机专干,乡镇间联合执法,使各项工作得到认真落实。二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协调,联合对上道路拖拉机开展有效的监管[4-5]。

3.5 积极探索,建立农机监理工作激励机制

一是继续深入地推进自治区正在实施的农机免费管理工作,延伸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农机“三率”。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将燃油补贴直补到有机户,提高“三率”水平。三是推广浙江等省农机报废补贴办法,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四是借鉴推广陕西等省农机救助资金补贴办法,防止驾驶员因事故致贫、返贫。

总之,农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三农”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人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辛玉满.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27-128,130.

[2] 王晔昌.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1(2):31-33.

[3] 于美华.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8):80-81,84.

篇9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

1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全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依然是市、县、乡三级推广机构并存的体系模式,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间为业务指导关系。历经数次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存在形式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全市有市级推广机构三个(农技、土壤、植保,本调查不包括市土壤肥料站、市植保植检站)、县(市)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2个(其中农技站10个,植保站2个)、乡级推广机构116个(包括街道办事处有独立农业站的)。在13个县(市)区级站中五个城区站与其行政主管部门合属办公,承担部分主管部门的行政工作和辖区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个别站只有1-2名人员抓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大多数时间协助主管部门抓中心工作。在全市116个农业乡镇中,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双阳区所属八个基层站历经几次变革之后,原农业站和农机站合并,成立了农业(农机)站。

2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机制创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职能不清楚。县(市、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既要承担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要承担行政执法性管理职能,极个别的还做经营性活动。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同时又要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行政工作。实际用于谋划农技推广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

问题二:体制不理顺。在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人财物三权”归属县级农业管理部门的有之,归属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的也有之,县、乡双重管理的也部分存在。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受当地政府制约,抓政府中心工作的大有人在。

问题三:机制不灵活。大多数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由于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不清,很难实施以岗定责、绩效考评挂钩进行管理。目前一些单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着纳税人的薪水而不谋事的人(只拿工资不上班),这属于体制问题,除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具体推广机构无力解决。

问题四: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市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17.53%。大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四化”现象普遍存在。即:人员老龄化、知识退化、职能弱化、思维僵化。自从国家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以来,大多是政策性分配的人员。几乎没有正规学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农业站工作。因此就形成了青黄不接、人员老化的现象。

问题五:保障不力。全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四费”即:人员、业务、仪器设备、专项四项经费,除了人员经费有保证外(人员工资给的也不全,各地不一样),其他根本没有保证。全市116个基层农业站几乎都没有基本的培训、示范场所。

3 加快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全省农业科技政策的落实,农技推广事业面临着良好的新的发展机遇。搞好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在创新中寻找对策。

3.1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应采取的创新对策

3.1.1 创新推广观念 彻底从单纯的“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农技推广理念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并存的农技推广模式转变;从以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技推广向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提供科学有效的综合服务方向转变。

3.1.2 创新推广体制 要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联合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3.1.3 创新运行机制 要逐步探索建立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技队伍人员的考评制度,推行绩效挂钩、重奖实绩突出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在岗人员的应得利益,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要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实行招聘制、职称评聘制,农技人员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解决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问题,要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生机与活力。

3.1.4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强化农技服务终端 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一般农户的技术推广新模式。明确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职责,强化推广人员的责任意识。

3.2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的主要建议

3.2.1 进一步完善推广体系,充实基层推广组织,加强终端服务,解决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我市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存在问题最多,力量最薄弱的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

3.2.2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积极发挥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在目前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人还在队未散的情况下,一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并要逐渐充实队伍。二要逐步改变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三要把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科技推广工作。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的业务经费问题。五是创造条件,通过进修、培训等措施改善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

3.2.3 积极建议政府依法制订相关政策,全面进行改革,彻底改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

积极借鉴本地和外地经验,首先要明确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严格区分推广和经营。其次要科学设置基层推广机构。三是要改革推广系统用人机制,建立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四是创新考评机制,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五是切实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的经费供给,落实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履行公益性职能。六是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更新,业务能力显著提高,提高农业科技队伍素质。

3.2.4 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农民需求获取机制得到高效畅通

一是完善各地农技信息网,以满足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二是完善农技服务热线,建立建全信息咨询平台。 三是建立与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联席交流制度。为带动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四是开展送科技下乡入户活动。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和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篇10

认真贯彻落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制定《市气象灾害防御绩效考核办法》,修订《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区政府要确保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周年工作方案。继续加强对乡镇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健全多灾种预警信息机制和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防御与综合防灾减灾、政府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各种灾情的应急演练和气象知识普及,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互助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各县区要按照“十二五”重点项目“省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推进全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项目建设。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本年度建设任务并发挥效益。继续推进乡镇气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按照“稳定发展、优化结构”的原则,强化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构建城乡全覆盖的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村村响)项目建设,临洮县要完成2012年“村村响”试点建设,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和效益评估工作;县要建立2013年“村村响”建设工作机制,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镇入村,重点提高农村偏远地区人员、灾害敏感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积极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建立城市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开展社区气象信息员招聘和气象工作站建设。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推进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扩大气象监测覆盖面;加强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和应用,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为核心,做好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特别是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及信息工作;加强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安定、陇西、渭源要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漳县、通渭要制定辖区所有乡(镇)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安定、陇西、渭源要建立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要积极推进气象、水利、水文、国土、农业、林业等多部门信息资料共享工作,由市气象局开发建立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并争取在主汛期投入业务使用。各媒体、新闻单位及通信运营企业要优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审批环节,建立快速“绿色通道”。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农业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交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完善“一县一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并深入开展,打造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完成马铃薯农业气象服务集成技术应用推广和通渭、临洮、漳县“中央三农专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直通式”重点服务,增加服务对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