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1

关键词:概念图;策略;生物教学;应用

【分类号】G633.91

概念图这种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给学生提供建立知识构造以及复习巩固知识构造,还有自我评价方面提供了工具。另外,概念图还能够当作教师实施教学设计,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学生掌控知识的有效工具。因此,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概念图的基本概念

概念图属于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主要用具,其涵盖很多概念,还有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连接线以及连接线上面的词代表。概念图这种教学策略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提出来的认知教学方式,他的构图方法以及功能和思维导图相近,部分人也将概念图叫作思维导图。其属于挖掘学生思维的认知工具,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观点表明,学习属于学生积极建立知识的一个过程,要求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学生才能够清晰的记住其知识,因为概念图可以将概念整个的全过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反映出来,因此,概念图既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知识构造,并且对于学生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也十分有利,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概念图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给教师组织教学方面提供了新的策略。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概念图属于教学工具

教学设计属于有效的主要环节,在设计课程计划的时候,概念图能够发挥其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教师针对生物课程准则提出的实际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学习内同,随后使用概念图由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教师要讲解的生物学主要概念以及知识构造。教师可以使用大概念图代表这节课程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使用小的概念图代表具体的一个知识点,并且可以使用概念图展示这节课程和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整合到之前的概念或者是命题网络中去。

(二)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概念图和以往罗列条款那种教学方法不同,能够使学生不仅直观的看到概念,并且还能够观察到教师的整个思维流程,利用概念图能够展现出多种表达方法及特征。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在黑板上面亲自描绘出所讲知识的概念图,使用概念图能够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简化那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道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当中对于主次关系有一个良好的掌握。

(三)概念图当作学生学习的工具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常会存在掌握知识点,却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使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而概念图在构建知识点关联有着十分好的效果,可以把原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概念,清楚的放下学生面前,并且利用其之间的连线明确知识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十分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概念图巩固知识

通过概念图能够使学生改变学生根据教材目录把每个章节内容摘抄下来就算完成作业的这种以往的做法得到改善。概念图可以当作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工具。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初中生物第二十一章第二节有性繁殖的时候,就可以和第一节无性繁殖联系起来,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简历概念图,第二步在课堂上将小组作为单位,探讨学生构图流程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第三步,排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让其讲解自己的概念图,要求别的同学对概念图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三)概念图当作学生评价的工具

由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方式都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通过概念图能够有效评估学生对于概念掌握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由图解的方法组织和掌握概念图本身,通过观察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概念关联起来,从而了解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理解的情况,不一样的概念图能够对学生对应的能力进行检查。而概念图属于一种评估的方式,一定会带有学生的主观性,因此,能够给学生科学知识存不存在误解方面提供有利的线索。

三、教学实践中的感受

(一)加强合作学习

概念图属于人们一种思维习惯以及方式,经过概念图绘制活动,能够给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得到对于知识总结的能力。通过组织这种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利用概念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沟通和表达,所以,很多教师和学者都觉得这属于合作学习的契机。

(二)提升科学素养

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概念图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概念图属于一种多样化并且科学能够接受的过程,使学生学习表现力以及创新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概念图属于学习的工具,能够结合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转变学生认知的方法,给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Y束语:

通过本文对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概念图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和表征知识,其属于一种教学的对策,能够转变学生认知的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概念图还是学习对策的一种,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意义以及合作,还有创造性学习,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概念图这种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给学生提供建立知识构造以及复习巩固知识构造,还有自我评价方面提供了工具。另外,概念图还能够当作教师实施教学设计,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学生掌控知识的有效工具。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概念图策略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冰. 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8:156-157.

篇2

摘 要: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和培养生物学科思维的重要基础。生物课程中包含大量的生物学概念,而生物学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生物概念教W。因此,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释析生物学概念、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图和进行生物实验强化学生对生物学事实的认识三个途径应当成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体系图;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62-01

生物学概念作为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是在分析和归纳大量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性表达,这决定了生物学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时下,生物课程引入了许多生物学概念,对初中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概念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概念本身,并在掌握概念本身的基础上,对概念形成背后的依据,即对生物学事实加以认识,并熟悉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生物概念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是进行其他生物教学环节的基础。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释析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概念繁多且各具特点,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生物概念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释析生物学概念。

(1)采用形象化语言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基于概念本身解释概念,即采用生物学来阐明生物学概念。这种方法虽然体现了生物教师的专业性,但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甚至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实际上,生物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一些常见的易于理解的谚语背后都是对生物学概念的形象表达。比如,教师在讲授“遗传”这一生物学概念时,就可以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加以阐明。

(2)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时常遇见极易混淆的生物学概念。一旦不能理解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差别,学生就会掌握不了相关的生物知识。因此,生物教师应当善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容易混淆的生物学概念向学生进行对比呈现。在生物学概念的对比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不同点,从而区分不同的生物学概念。比如,比较分析“种群密度”和“种群丰富度”这两个生物学概念,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区分出种群密度是种群的个体数,而种群丰富度是物种数目。

二、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图

学习一门知识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掌握,而其中构建宏观的学科框架体系又具有把握全局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时,首先应当从宏观角度把握生物学体系。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深化理解。生物学概念体系图是以生物学概念为基本单位构建而成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图。学生利用概念图,既可以从宏观视角把握整个生物学框架,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从微观视角比较分析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生物学概念体系图将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对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完善认知结构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图是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动物的行为”为例,生物学概念体系图可以以动物的行为为中心,以主要类型和行为性质为分支进行构建(见图)。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概念体系图的构建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提供参照,多鼓励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构建。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进行生物实验强化对生物学事实的认识

生物学概念本身就是对众多生物学事实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要深刻理解生物学结论,就必然要了解隐藏在结论背后的事实依据以及推演过程。生物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主动构建知识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以获得对生物学事实及生物学概念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生物学概念是在具体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抽象而来。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直观感受生物知识。在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过程,理解生物现象,进而抽象概括出生物规律,并由此初步建立生物学概念。例如,在教学“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这一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菜豆、橘子、菠菜叶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总结出植物体各部位的组织构成。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或者“光合作用的放氧”实验。

四、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可供教师遵循,教师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学方法不同,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是一致的,一些通用的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生物概念教学。而教师在生物概念教学中采用形象化语言与比较分析方法、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图以及进行生物实验三个策略,正是通用教学理念与生物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图;知识网络;概念图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组成生物知识的基本元素,是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是一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命科学的“细胞”。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教材中众多的概念与教材中几乎所有知识相联系,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然而这些概念往往抽象难懂,且容易混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学的主要障碍,也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概念图等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概念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概念图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清晰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概念图能有效整合生物概念,让学生有效地运用概念图建构知识体系,充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应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可以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概念图教学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理念

从概念图的绘制策略看,多元化的概念图绘制策略应是开放的,小组分工、协作绘制就是一种合作;从概念图绘制步骤看,修改、完善、交流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种反思;从概念图绘制内容看,不同学生、不同小组选取不同主题,关注不同概念就是一种自主。“以学生为中心”,以概念为载体,以概念图技术为平台,以“教”促“学”,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图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概念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

在一张概念图中,节点和连接词是知识的语言编码,而整个概念图的结构是知识的图像编码。概念属于陈述性知识,是广义知识的基础。通过群概念建构概念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及其网络等陈述性知识;通过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研究表明:概念图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了解和评估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概念图的编制能够改善学生认知结构,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概念图技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展,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第一,通过构建概念图,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二,通过构建概念图,学生能把各章的知识结构化。第三,通过构建概念图,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第四,通过构建概念图,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策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放弃师道尊严和学生成为朋友,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些新的教学思想对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笔者现将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相当重要的,它是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纲领,就像一根线统领着整堂课的教学,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但一些生物教师往往把教学目的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不假思索地在教案本上随便写上几句,根本不考虑它是否能起到具体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干脆不写目的。上课时,也是把教学目的放到一旁,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随心所欲,想到哪儿,教到哪儿。例如,一位生物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细胞分化”时,他定了两个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分化的内涵;(2)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上课时,他首先给学生展示了教学目的,之后让学生看书并集体讨论,最后得出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整节课从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但其实教师既没有对概念的理解列举任何实例,也没有对教材内容作任何延伸,更没有提出任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问题。由此可见,这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没有慎重考虑,只是认为学生能理解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就行,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教学时,忽视了教学目的的存在,随便安排学生看书得出定义,这种方式是根本不需思考就能想出的老套教学方法,完全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本末倒置

面对新课程教学,一些高中生物教师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用老套的教学方式应付学生,和新课改理念相违背。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仍然沿用以前那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所谓“本末倒置”就是指某些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学概念时,往往是先诠释,后举例,这是一种主次不分的讲授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原生质”概念时,首先就用生物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对其进行讲解,然后再举例说明;讲“细胞分化”定义时,也是先概念,后举例说明;讲“应激性”定义时,仍然是先抽象地说明其概念,然后再分析具体动植物的“应激性”。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归纳起来就是一种“先概念、后实例”的传统讲解方法,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其实不利于学生理解,因为生物学概念都是很抽象、难以把握的,而且在概念中还有很多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更是不好掌握,因此,在诠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时,不能采用这种主次不分的方法,它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教师很难做到“深入浅出”。

二、应对策略

1.教学观念进步化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是因为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仍然按照以前的传统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教材变了,教学理念也变了,学生的思想也变了,还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授学生知识,怎么能适应教学的发展趋势呢?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让自己的教学思想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生物教师要广泛涉猎生物知识,多了解生物研究界中出现的一些新发现和新观点,更新自己的思想,并及时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另外,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再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有些生物教师思想陈旧,平时不看书、不看报,上完课之后就无所事事,不去了解生物界的最新动态,也不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盲目地根据自己的片面经验教学,机械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的生物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

2.教学目的具体化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要求广大生物教师重视教学目的的设计,教学目的既要体现新课程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要具体详细、具有实践操作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而且要尽可能细致。这是因为新教学大纲提倡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该要求让生物教学目的变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在新课程教学中没有详细的施教目的,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是会被新课改的潮流所淘汰的。针对上文“细胞分化”一节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学目的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知识目标:(1)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定义及原因;(2)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细胞的全能性”;(3)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4)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万用细胞”。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叙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克隆绵羊多利的培植过程”。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不要盲目地采取措施。目标定好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好教学方法,上课时,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去实施,千万不可脱离它们去自由发挥。

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教学中如能做到上述两点,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核心概念也可称作概念性知识、重要概念、关键概念。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1]关于核心概念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认为,科学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都应该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1]核心概念的研究是国际上理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部分中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201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此次修订最大的变化是:在原有内容标准的十个一级主题下,共列举了相应的50项重要概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则明确提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不少教师对概念与核心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片面,仅仅将核心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名词术语或者定义,过于关注零散的信息,没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情境的运用,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目前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有时偏于传统,单纯地“讲概念”,一味地“讲定义”,而忽略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概念获得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只是单纯地背概念,很难迁移应用。通过对初中生物学50项重要概念进行充分的专业研讨和课例研究,我们主张将核心概念教学与最优策略进行适切性对应,选择思路主要从以学生为本理念到自主学习实施,从设计教到设计学,依据学情、核心概念、课程资源、教师优势的不同选择最优教学策略。以下是普适性较强的七个中学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一、建构模型

建构模型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手段。建构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常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能力。通过模型,有利于抓住事实的最主要的特征和功能,以简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和功能,帮助人们认识生命世界中的本质,以便预测和指导实践。生物学研究中通常建构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对模型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标准(2011年版)》第七主题中的核心概念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2]对此核心概念教学,学生制作DNA模型最切合。由于DNA的结构是微观而且立体的,学生先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再配合多媒体动画,就容易建构关于遗传物质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简便易行的材料进行模型制作,用矿泉水瓶盖代表脱氧核糖,用同一种颜色的截断电线代表磷酸根,把瓶盖和电线间隔地连接起来代表DNA单链,用四种颜色的截断电线代表四种碱基,通过不同颜色电线连接代表碱基配对,把两个DNA单链通过碱基对构成平面双链,最后扭动双链变成双螺旋DNA模型。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模型在学习关于细胞、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概念时,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二、绘制概念图

概念图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创建的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绘制概念图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概念意义建构的有效教学策略。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整个生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和储存,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概念较多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又极易混淆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上,绘制概念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概念图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系统、清晰和科学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培养对概念的分析、比较、理解能力,从而加强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剖析。《标准(2011年版)》十个主题中的核心概念教学,都可以采取绘制概念图的教学策略,但对于初中生身心发展水平来说很有难度,需要循序渐进地实施。

三、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中学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似、相关概念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异同,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策略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类比、列表等方式,可以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血管类型,血液成分,动物的类群,动物的行为,细菌、真菌与病毒,免疫,等等诸多重要概念的教学中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开分析、学习,帮助学生以系统的思维快捷、清晰地建构概念。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列表对比如下:

四、运用科学史

生物科学史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系统的知识结构,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地运用科学史进行相关核心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同时渗透生物科学素养,就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严谨性。例如,学习“细菌”时,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可以利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肉汤变质问题的典型案例。这是巴斯德的经典实验之一。教师向学生介绍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巴斯德发现细菌等微生物存在的实验过程及推理,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体验科学探究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有效理解“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这一核心概念。

五、体验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核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不仅要用脑思考,还要用眼睛观看,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诉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一核心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可以用彩色的吹塑纸作为背景,模拟动物生存的环境,用彩色的小纸片代表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用小纸片作为“猎物”,学生则作为“捕食者”。学生经过多次“捕猎”后发现,与背景色颜色相近的小纸片(“幸存者”)最多,通过游戏体验到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六、实施真实学习

真实学习是通过展开真实世界的问题与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实施真实学习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支持学生的真实实践,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世界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概念。在讲授生物学核心概念时,教师要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概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实施真实学习,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概念,是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最佳策略。比如:讲到“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这一核心概念,可以让学生结合禽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非典等传染病,了解病毒的危害和防治知识;讲到“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的时候,可以联系“超级细菌”案例,让学生自己谈谈产生“超级细菌”的原因;学生通过识别和描述校园或公园中多种动物栖息地和丰富度,用自己收集的数据研究生物的多样性概念。总之,生物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

七、优化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画面更加形象、具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营造出色彩缤纷、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从而激发求知欲望,有利于建构核心概念。目前中学生物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错误的观念,很多教师在应用教学媒体时,缺乏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盲目崇拜现代教学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比较多,而有的教师则用计算机模拟完全取代生物学现象的实际观察,或是通生成过程中的人,它是人文主义价值观在教学评价体制中的具体实施。从小班的贴纸奖励到一年级的集章奖励再到高年级的集分奖励,从传统的人后赞誉到人前当面表扬,再到线上的微信点“赞”,发展性评价拥有不同的表象,也引发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一种与以往用于鉴别与遴选不同的评价,它提倡重视学生个性与优势的发展,重视人文性,重视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发展性评价要更好地实现学生整体的终身发展,必须整合三个维度:信度、效度、时度。信度是评价的能量维度,是评价可信程度的体现,是课堂评价的内质,并最终影响评价的绩能。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发展,捕获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挖掘合作历程中的星光,适时适度地进行点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少用大而空的赞扬,更不能进行反黑为白的夸赞。效度是评价的空间维度,是评价有效程度的体现。过大的评价点和面会使课堂容量过饱和,过小的评价点和面则会使过多的知识点被遗忘。时度是评价的时间维度,是评价时代程度的体现,也体现出不同时代学生的特征。这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但要将有时代特点的评价语言带入课堂,还要勇于将线上网络评价领入课堂,让课堂教学在时代脉搏的律动中引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当然,“四论”课堂教学法仍需要不断实践与提升,如果我们可以将“四论”课堂教学法在不断螺旋上升的进程中进行到底,那么“以学论教”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现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美]GrantWinggins.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胡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运用[J].新课程,2014(2).

[3]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4]李会敏.自主合探究性学的巧妙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图 含义 绘制步骤 运用

一、概念图含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就提出了概念图理论。当时诺瓦克教授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概念图绘制的一般步骤

概念图的具体绘制步骤一般为:

(1)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学习制作概念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2)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一旦知识领域选定了,接下来便是确定关键概念,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虽然这样的排列是很粗糙的,但却能帮助我们确立概念图的结构。(3)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这一步骤中,可以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按照概念的分层和分支在工作平台(如黑板、卡纸)上进行排列,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利用活动纸片的好处就是允许学习者移动概念位置以修改概念图的层级分布。(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但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判断一个概念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具有横向思维,这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从这一点来看,构建概念图也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5)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人,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是会加深和改变的,所以,概念图应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三、概念图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1)探究学习策略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探究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1),教师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问题,自主构建概念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创新性。

活动目的: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带着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教师讲述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现状,即学校周围的环境状况,提出问题。

明确探究方案:分好探究小组,分组讨论探究影响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主题,建构小概念图,进行工作分配。

组织人员课外探究:按照建构好的概念图标志进行分工合作。

认真观察:课外认真观察,补充好各个小组的概念图。

整理收集资料:将各个小组的概念图进行整理、填充,绘制成大概念图。

得出结论:根据学生课外探究结果发现影响常熟市元和五区生态环境的因素。

修改完善:补充新调查概念图。提出建议:学生根据调查给出合理建议。

(2)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又提升了自己。利用“合作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2),学生能清楚明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便于合作交流。

预习:通过课前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通读和速记。

小组成员自制概念图:利用群概念建构式来自制概念图,即学生用教师给出的、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核心概念建构成概念图。

小组内交流概念图:小组内各个成员将自己绘制的概念图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补充。

全班完善概念图:根据各小组推出的概念图,全班交流,绘制满意的概念图。

微调修改概念图:课后,学生可和教师或其他组讨论交流,酌情微调修改自己的概念图。

(3)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利用“自主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3),能使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独立地、轻松地完成学习。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个人绘制概念图:利用建构式概念图完成学习任务,即学生通过给出的核心概念,联系出若干相关的下位概念,并建构概念图。利用Inspiration软件进行概念图绘制。

讨论交流概念图:将自己完善好的概念图通过网络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个人完善概念图:检查、反思自己绘制的概念图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等。

巩固强化:通过网络小练歌达到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对绘制的概念图再次进行及时的调整。

总之,构建概念图,将知识结构化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整个生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和储存,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系统、清晰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促进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因素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子.概念构图策略对学业成绩,学习效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篇7

【关键词】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概念;学习方式;教学技能

1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客观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都是适用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突出直观教学的原则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己有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可以通过实验、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投影、录相、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概念,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2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过程

2.1 概念的引入阶段

高中生物科概念的引入应根据高中生物科的特点,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虽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但他们思考问题,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引入概念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生活实际、实物标本、实验、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感性材料入手,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或唤起对原有知识和表象的回忆,为学习新概念奠定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基础,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运用导入技能,演示技能优化概念的引入。

2.2 概念的形成阶段

有些概念产生于感性认识,但又高于感性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等抽象思维,把事物最一般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给予定义,然后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板书技能优化此阶段。

2.3 概念的巩固阶段

高中生物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己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的场合。其运用过程也就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纠正错误的认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通过提问、练习等手段来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反馈强化技能促进学生概念的巩固,注意概念的分化与泛化。

2.4 概念的深化阶段

所谓深化,即是概念的系统化过程。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他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的图式组成一定的序列,形成概念体系。把学生感知“孤立”、“散装”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又能巩固复习已学概念。教师也可运用板书技能、讲解技能优化此阶段。

3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与保持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3.1 提供范例,丰富想象

范例与表象都是学习者获取概念的重要条件与基础。范例从外部提供反馈信息,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表象具有直观性与概括性,充当从具体感知到概念形成的过渡和桥梁。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范例,丰富他们的表象。充分而恰当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像、实验演示、现代电化教具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

3.2 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概念的关键属性和无关属性是一并出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属性越多,学习越困难。为此,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突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例如,在讲酶的概念时,抓住“活、催化、蛋白质”这些关键属性。其二,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与概括,从而抓住概念的关键属性。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他们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

3.3 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

变式是指提供感性材料时,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促进概念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变式对学生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3.4 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

所谓表征概念,是指用精确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或者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概念。概念的定义指明了概念所含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为概念下定义是学生掌握概念的重要环节。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

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并准确地记住定义,以防造成对定义的死记硬背。

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能使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纳入一定的系统中去,则所学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用概念链的方法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基因―DNA―染色体一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一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让概念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另外可将彼此有联系的概念编成概念网,使概念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张之玫,课堂讨论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 龚正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华夏出版社,2002年5月北京第1版

篇8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遗传与进化”模块 核心概念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这些要求无疑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新课程绝不是轻视知识,也不是要降低对知识教育的要求,而是要求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简而言之,即由追求对繁杂的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转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体现了国际科学教育“少而精”的原则。

在“遗传和进化”模块体系中,模块核心概念占主导地位,一般概念和具体概念对理解核心概念起支撑作用。很多一般概念和具体概念承上启下,反映一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得好,不仅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理解、作出合理判断和推出正确结论的基础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突出意义。模块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原则是——一般概念和具体概念的教学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为学科主题和学科思想服务。开展核心概念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忘掉一些学过的具体事物之后,仍然能长期保留的广泛而重要的理解。

一、构析“遗传和进化”模块的核心概念的策略

1.构析核心概念是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要想正确地构析知识的核心概念,需要对知识有相当深度的了解和理解,并且在构析原理的时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果能够用具体的实例说明问题的,就尽量选用学生熟知的实例。若是构析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就会很困难,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完成从核心概念到一般概念和具体概念的关联。

有了事物的核心概念仅仅是教学的前提,如何将教材上的一般概念、具体概念与核心国内进行关联就是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这种联系的建立不是强行安插的,而是合理的、流畅的。合理就是要符合学生思考方式,流畅就是要保证思维的连贯性,避免出现跳跃,因为核心概念教学是从具体概念到一般概念再到核心概念的,学生是从不了解不知道的状态自然而然过渡到知的状态,所以不应出现跳跃性思维。例如:变异是生物个体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是指表现型不同,表现型受到生物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遗传物质分为核遗传物质和质遗传物质……依次顺延下去,就能够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建立联系,不但顺畅,容易明了。

3.引导是教学的关键,应用是提升核心概念的根本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核心概念出发通过思维活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联系,实现对事物的构析和概念的形成,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而且必须做好的是引导工作。教师的引导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关键,而且是圈定学生思维活动范围的必需,因为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地乱想瞎说,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至于如何进行思维活动,则是学生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成为学生的事情。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既要关注预想(设想)的思维结果,又要关注在预想之外,但又有理论支撑的思维结果,而不能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了你的设想,就置之不理或者粗暴扼杀。比如在无籽果实的培育中,学生提出曾经碰到过的一个习题,题目的关键点是有一个基因能够导致雄性花粉不育,他进而提出如果有基因会导致卵细胞或受精卵不育,也可以做到无籽果实。这种说法虽然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这种说法有其理论依据,并且能够实现目的。教师不能因自己没有设想到,而置之不理,而是要引导学生做好分析。

核心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分析构建核心概念,完成自我学习,而这个问题不一定是生物学上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本文所言及的问题仅仅局限在生物学问题上,通过在生物学问题上的应用,使得学生具备迁移能力。

二、运用概念图,建立概念间联系的策略

概念图是一种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内,再用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它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四个基本要素,节点是置于方框或圆圈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层次是指关键概念置于顶层,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次类推显示等级关系。

遗传和进化是一个内在有着联系紧密的完整性、系统性很强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表面是独立的,实质上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仅仅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则必然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零散、欠缺和不完整,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通过让学生构筑概念图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遗传和进化概念很多,绝大多数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些具体概念联系不易区分层次,有些概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做到广泛联系,教师也不能为了概念图教学引入新概念从而加大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使用概念图时应视情况而定。新授课中知识比较孤立,能联系的只有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这样建立的概念图是不完整的,给学生的不是整体知识,因此是否适用概念图教学还有待研究。利用概念图进行复习教学,能对概念进行有效整合,能利用概念之间同、异及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归纳。

三、实现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有效探究过程的策略

1.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问题。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而没有目标的探究始终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即形成科学概念乃至核心概念。可见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问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当然科学问题也只能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或矛盾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而矛盾是产生问题的母体,因此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设置困惑或矛盾。

2.精选材料,引导学生参与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应该有足够的材料,足够材料的意义不在于每个学生都有每样材料,但学生应该都有在探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材料。同时,提供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上,大多材料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应该通过这些材料,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另外,材料应该蕴涵着比较典型的科学概念,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所以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展开探究的前提之一。

例如要形成染色体组概念,给学生提供扑克牌,去掉大王和小王,分成相同花色的四组,每一组可以看成是一组染色体,通过这样的材料把染色体组、减数分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联系起来,教师用明确、关键的语言直接指向学生的形成概念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一个用时较长的较为系统的一种过程,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上,核心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而且要长期地坚持,才能卓有成效。

概念是人思维的基本元素,人们的思维是以概念为基础的,生物事实的构建可以靠单纯的记忆就可以完成,而概念的形成必须靠理解才能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学生可能忘记,生物学核心概念却留在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从而指导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作出科学的决策。所以说生物科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应该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和理念来实现,它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个别差异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展开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相比较初中的生物学习内容,高中生物变得更加复杂,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的抽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些缺乏适当学习方法、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出现障碍。为了达到全面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强化生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凸显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进行因材施教前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前,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策略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前提,也是实施教学的基础。针对高中生这个学习群体,由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心智上也趋于成熟,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照顾。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情况也要帮助他们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不妨利用“树状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各项概念内容的关系。也有的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将微观变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

二、利用因材施教来消除两极分化的学习现状

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和初中生物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更加抽象,难度系数也相应地提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既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搞“实”、搞“活”,在教学中,可以先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将每个课时的教学教化落到实处。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空话、套话的现象,可以以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利用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症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遗传”一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以基因显性、隐性等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整个章节的实际学习情况反馈出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一方面要给予表扬,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这些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学习,对学困生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消除生物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在高中生物的课堂学习中,要想从学生的学习风格上入手,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情况,老师要认清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可能从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进行引导,时间上耗费的较长一些,但是老师要有耐心,不能盲目的追赶进度,把握住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他们产生排斥的学习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大都具备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根据学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特有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能有的学生习惯从理论方面着手,进行记忆和推断;有的学生则习惯从试题中进行摸索,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像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老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然后,针对注重理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某条概念内容进行变形,来对其进行提问,可能换了换形式,学生对内容就不是太了解,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结合一些例题,了解概念定理的变形规则以及实际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那些讲究试题内容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解题中,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解题想法,理清各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敏.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3):45.

篇10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新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理解不透彻,又怕漏讲了内容,所以讲课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比较散乱。其实,备课时首先要思考: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要研究“讲什么”。首先确定需要学生建立的关键术语、重要概念,然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弄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逻辑,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学生只有在有内在逻辑的内容中进行的发现学习才有意义。因此,研究“教什么”有时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可以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组织,学会削枝强干画出精妙的知识概念图,是新教师的重要必修课。

二、教学起点的准确定位

新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逻辑的同时,教学设计的第二步要研究“为谁而教”。学会对学生的现实状态、“最近发展区”大小等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学生新知学习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据此来选择教学资源,调整呈现知识内容的方法,以及讲课的密度、难度和坡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可能存在一些想法与正确的概念及思维方法大相径庭,这些想法可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佳。新教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借助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学预习案的设计与批改、组织学生围绕典型问题情境讨论、谈话使学生主动参与说出自己错误的真实想法,摸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的症结,分析出“相异构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

教学设计的第三步要研究“怎么教”。新教师要学会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区分事实和概念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事实性知识简称为“事实”,包括大量的具体客观事件、作为直接概念的实物名称,也包括可信的实验数据结果等。概念性知识包括定律、创设概念、原理、理论的基本观念,这些内容归并入“科学概念”范畴中,简称为“概念”。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事实,因为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如果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必然需要给他提供有效的生物学事实作支撑。

四、知识教学的恰当表征

知识教学表征方式的恰当选择,如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样重要。新教师应在不同课型中教同一知识点时,多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表征方法,思考对同一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建立并积极发展对知识理解的多元表征,打通不同表征之间的转换点,实现不同表征间的联结,不断实实在在积累知识表征库,培养精心选取适当教学表征的意识。

五、教学板书(图)的精心设计

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比较好,课件投影用起来得心应手,使用频率一般比较高。因为认为课堂板书内容已经包括在课件中了,新教师课上就很少或没有板书。然而,课终人散,学生的脑子里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建立对板书(图)设计作用的正确认识,学会精心设计板书(图)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六、引领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的学会。而老教师教学追求学生活动的高参与度,追求知识的人人过关。与新教师相比,老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更敢于放手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磋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中信息传递的通道更丰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